TW201536983A - 片材製造裝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製造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36983A
TW201536983A TW104109054A TW104109054A TW201536983A TW 201536983 A TW201536983 A TW 201536983A TW 104109054 A TW104109054 A TW 104109054A TW 104109054 A TW104109054 A TW 104109054A TW 201536983 A TW201536983 A TW 20153698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unit
mark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raw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9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25444B (zh
Inventor
Toshiaki Yamagami
Yoichi Miyasaka
Nobuhito Takahashi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369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69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54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544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 D04H1/73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by fluid current, e.g. air-lay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B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 D21B1/00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 D21B1/04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 D21B1/06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by dry method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CPRODUCTION OF CELLULOSE BY REMOVING NON-CELLULOSE SUBSTANCES FROM CELLULOSE-CONTAINING MATERIALS; REGENERATION OF PULPING LIQUORS; APPARATUS THEREFOR
    • D21C5/00Other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cellulose, e.g. cooking cotton linters ;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oice of cellulose-containing starting materials
    • D21C5/02Working-up waste paper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GCALENDERS; ACCESSORIES FOR PAPER-MAKING MACHINES
    • D21G9/00Other accessories for paper-making machines
    • D21G9/0009Paper-making control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ry Formation Of Fiberboard And The Like (AREA)
  • Paper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掌握成為原料之片材是否為經回收者的片材製造裝置。 本發明之片材製造裝置包括:供給部,其供給原料;解纖部,其將上述原料解纖;堆積部,其使由上述解纖部進行解纖處理而得之解纖物堆積;成形部,其利用由上述堆積部堆積而成之網狀物成形片材;賦予部,其對上述網狀物及上述片材之至少一者賦予標記;及讀取部,其於將被賦予有上述標記之上述片材作為上述原料供給時,讀取賦予至上述原料之標記。

Description

片材製造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片材製造裝置。
先前,已知有一種紙再生裝置,其包含:乾式解纖部,其將紙粉碎而解纖;第1搬送部,其搬送由乾式解纖部解纖所得之解纖物;分級部,其將由第1搬送部搬送之解纖物氣流分級而脫墨;第2搬送部,其搬送經分級部脫墨之解纖物;及紙成形部,其利用由第2搬送部搬送之解纖物成形紙(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2-144819號公報
然而,若將成為原料之紙解纖,則纖維長度變短。而且,若將經再生之紙再次解纖,則纖維長度進一步變短。存在如下問題:包含較多之纖維長度較短之纖維的紙有強度降低之傾向,且於上述裝置中,無法掌握供給至裝置之成為原料之紙是否為經再生之紙。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之至少一部分而完成者,其能夠作為以下之形態或應用例而實現。
[應用例1]本應用例之片材製造裝置之特徵在於包括:供給部, 其供給原料;解纖部,其將上述原料解纖;堆積部,其使由上述解纖部進行解纖處理而得之解纖物堆積;成形部,其利用由上述堆積部堆積而成之網狀物成形片材;賦予部,其對上述網狀物及上述片材之至少一者賦予標記;及讀取部,其於將被賦予有上述標記之上述片材作為上述原料供給時,讀取賦予至上述原料之標記。
根據該構成,製造對由堆積部堆積而成之網狀物或由成形部成形之片材等賦予有標記的片材。而且,於將該被賦予有標記之片材再次作為原料供給至片材製造裝置時,藉由讀取部讀取賦予至片材之標記。藉此,可掌握所供給之片材為已經被解纖過者(經再生者)。
[應用例2]如上述應用例之片材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賦予部設於上述堆積部及上述成形部之至少一者。
根據該構成,藉由在堆積部或成形部配備賦予部,可容易地賦予標記。
[應用例3]如上述應用例之片材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標記係相對於上述片材之表面具有凸或凹之壓紋,且上述讀取部讀取上述壓紋。
根據該構成,藉由讀取賦予至片材之凸或凹,可容易地判別是否已經被解纖過。
[應用例4]如上述應用例之片材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標記係密度與上述片材之其他部分不同之部分,且上述讀取部讀取上述密度不同之部分。
根據該構成,藉由讀取片材中之密度不同之部分,可容易地判別是否已經被解纖過。
[應用例5]如上述應用例之片材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使利用上述賦予部對上述片材賦予之上述標記與賦予至上述原料之上述標記不同。
根據該構成,藉由使賦予至所供給之原料之片材之標記與賦予至將該所供給之片材解纖後重新形成之片材之標記不同,可掌握被解纖(再生)過之次數。
[應用例6]如上述應用例之片材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賦予部對上述片材之正反兩面賦予上述標記。
根據該構成,由於在片材之兩面賦予有標記,故而於將片材作為原料供給時,無論哪一面位於讀取部側均有標記,因此讀取部可讀取標記。
[應用例7]如上述應用例之片材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標記係貫通上述片材之孔,且上述賦予部係於在與將上述片材作為上述原料供給時之上述片材之搬送方向垂直之方向上成為上述片材之中央的位置賦予上述標記。
根據該構成,藉由讀取片材中之貫通孔,可掌握係已經被解纖過者(經再生者)。又,由於孔形成於片材之中央,故而可減少讀取孔之讀取部之數量。
[應用例8]如上述應用例之片材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讀取部為一個。
根據該構成,藉由在與形成於片材之中央之孔相對應之位置配置一個讀取部,不管讀取部為一個,還是將片材翻過來或者使其上下顛倒,均可讀取孔。藉此,可實現將讀取部之數量抑制為最小限度之構成。
[應用例9]如上述應用例之片材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讀取部包含:發光部,其向上述孔發出光;及受光部,其接收通過上述孔之光。
根據該構成,可容易地檢測孔之有無。
[應用例10]如上述應用例之片材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賦 予部於上述片材印刷隱形油墨,且上述讀取部可讀取利用上述隱形油墨印刷之上述標記。
根據該構成,由於利用隱形油墨印刷,故而於製成片材時不明顯。而且,由於讀取部可讀取隱形油墨,故而可掌握係已經被解纖過者(經再生者)。
1‧‧‧片材製造裝置
10‧‧‧供給部
11‧‧‧托盤
12‧‧‧自動饋送機構
20‧‧‧粗碎部
21‧‧‧粗碎刀
30‧‧‧解纖部
40‧‧‧分級部
40a‧‧‧導入口
40b‧‧‧下部取出口
40c‧‧‧上部排氣口
41‧‧‧筒部
42‧‧‧圓錐部
50‧‧‧篩選部
56‧‧‧料斗部
60‧‧‧添加物投入部
61‧‧‧添加物貯存部
62‧‧‧投入口
70‧‧‧堆積部
71‧‧‧成形滾筒
72‧‧‧架設輥
73‧‧‧網帶
73a‧‧‧作為賦予部之凹部
75‧‧‧抽吸裝置
80‧‧‧承接部
100‧‧‧搬送部
110‧‧‧切斷部
120‧‧‧切斷部前輥
121‧‧‧輥
125‧‧‧切斷部後輥
130‧‧‧後切斷部
140‧‧‧加壓部
141‧‧‧輥
150‧‧‧加熱加壓部
151(151a、151b)‧‧‧加熱加壓輥
152‧‧‧加熱加壓輥之表面部
155a‧‧‧作為賦予部之突部
155b‧‧‧作為賦予部之突部
160‧‧‧堆疊機
200‧‧‧成形部
201‧‧‧搬送路徑
202‧‧‧搬送路徑
203‧‧‧搬送路徑
204‧‧‧搬送路徑
205‧‧‧搬送路徑
206‧‧‧搬送路徑
300‧‧‧讀取部
300a‧‧‧光源部
300b‧‧‧受光部
300c‧‧‧光源部
300d‧‧‧受光部
400‧‧‧網狀物之表面
400a‧‧‧凹部
400b‧‧‧凹部
401a‧‧‧第1密度部
401b‧‧‧第2密度部
500‧‧‧賦予部
501‧‧‧壓模
501a‧‧‧打孔部
502‧‧‧支承模
510‧‧‧作為標記之孔
551‧‧‧發光部
552‧‧‧受光部
600‧‧‧賦予部
601‧‧‧第1印刷部
601a‧‧‧塗佈部
602‧‧‧第2印刷部
602a‧‧‧塗佈部
610‧‧‧標記
651‧‧‧照射部
652‧‧‧圖像獲取部
Ma‧‧‧標記
Mb‧‧‧標記
Pr‧‧‧片材
Pu‧‧‧廢紙
W‧‧‧網狀物
Wa‧‧‧網狀物之一面
Wb‧‧‧網狀物之另一面
Wc‧‧‧凸部
圖1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片材製造裝置之構成之概略圖。
圖2(a)~(c)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賦予部及讀取部之構成之概略圖。
圖3(a)~(e)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賦予部及讀取部之構成之概略圖。
圖4(a)~(c)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賦予部及讀取部之構成之概略圖。
圖5(a)、(b)係表示第4實施形態之賦予部及讀取部之構成之概略圖。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第1及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於以下之各圖中,為了將各構件等設為可辨識之程度之大小,而使各構件等之尺寸與實際不同而表示。
(第1實施形態)
首先,對片材製造裝置之構成進行說明。片材製造裝置例如係基於將純紙漿片材或廢紙等原料(被解纖物)Pu形成為新的片材Pr之技術者。本實施形態之片材製造裝置包括:供給部,其供給原料;解纖部,其將原料解纖;堆積部,其使由解纖部進行解纖處理而得之解纖物堆積;成形部,其利用由堆積部堆積而成之網狀物成形片材;賦予部,其對片材及網狀物之至少一者賦予標記;及讀取部,其於將被賦 予有標記之片材作為原料供給時,讀取賦予至原料之標記。以下,具體地對片材製造裝置之構成進行說明。
圖1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片材製造裝置之構成之概略圖。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片材製造裝置1包括供給部10、粗碎部20、解纖部30、分級部40、篩選部50、添加物投入部60、堆積部70、成形部200、賦予部及讀取部300等。而且,包括控制該等構件之控制部。
供給部10係向粗碎部20供給作為原料之廢紙Pu等者。供給部10例如包括將複數張廢紙Pu重疊儲存之托盤11、及可將托盤11中之廢紙Pu連續地投入至粗碎部20之自動饋送機構12等。作為供給至片材製造裝置1之廢紙Pu,例如為辦公室中目前成為主流之A4尺寸之用紙等。又,於本實施形態中,配置有讀取供給至粗碎部20之廢紙Pu上所賦予之標記之讀取部300。再者,關於讀取部300之詳細構成,將於下文進行敍述。
粗碎部20係將所供給之廢紙Pu裁斷成數厘米見方之紙片者。於粗碎部20,包括粗碎刀21,且構成如將普通之撕碎機之刀之切斷寬度擴寬般之裝置。藉此,可容易地將所供給之廢紙Pu裁斷成紙片。然後,經分斷之粗碎紙經由搬送路徑201而供給至解纖部30。
解纖部30包括旋轉之旋轉刀(未圖示),進行將自粗碎部20供給之粗碎紙鬆解成纖維狀之解纖。於本案中,將被解纖部30解纖者稱為被解纖物,並將已通過解纖部30者稱為解纖物。再者,本實施形態之解纖部30係於空氣中以乾式進行解纖者。藉由解纖部30之解纖處理,所印刷之油墨或增色劑、防洇滲材等用於紙之塗敷材料等成為數十μm以下之粒(以下,稱為「油墨粒」)而與纖維分離。因此,自解纖部30輸出之解纖物為藉由紙片之解纖而獲得之纖維與油墨粒。而且,解纖部30成為藉由旋轉刀之旋轉而產生氣流之機構,解纖後獲得之纖維經由搬送路徑202隨著該氣流而於空氣中搬送至分級部40。再者,亦可 視需要於解纖部30另外設置氣流產生裝置,該氣流產生裝置產生用以將解纖後獲得之纖維經由搬送路徑202搬送至分級部40之氣流。
分級部40係藉由氣流對所導入之導入物進行分級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將作為導入物之解纖物分級成油墨粒與纖維。分級部40例如可藉由應用旋風分離器而將搬送來之纖維氣流分級成油墨粒與脫墨纖維(脫墨解纖物)。再者,亦可代替旋風分離器而使用其他種類之氣流式分級器。於此情形時,作為旋風分離器以外之氣流式分級器,例如使用彎管射流分級機或渦流分級機(eddy classifier)等。氣流式分級器係產生回旋氣流,根據解纖物之尺寸與密度藉由所受之離心力之差而進行分離、分級,且可藉由調整氣流之速度、離心力而調整分級點。藉此,劃分成相對較小且密度較低之油墨粒、及大於油墨粒且密度較高之纖維。將自纖維去除油墨粒這一動作稱為脫墨。
本實施形態之分級部40係切線輸入方式之旋風分離器,且包括:導入口40a,其自解纖部30將導入物導入;筒部41,其於切線方向附有導入口40a;圓錐部42,其與筒部41之下部連接;下部取出口40b,其設置於圓錐部42之下部;及上部排氣口40c,其設置於筒部41之上部中央且用以排出微粉。圓錐部42之直徑朝向鉛垂方向下方變小。
於分級處理中,載有自分級部40之導入口40a導入之解纖物之氣流係於筒部41、圓錐部42變成圓周運動,受到離心力而分級。而且,大於油墨粒且密度較高之纖維向下部取出口40b移動,相對較小且密度較低之油墨粒與空氣一同以微粉之形式向上部排氣口40c導出,而進行脫墨。而且,自分級部40之上部排氣口40c排出包含大量油墨粒之短纖維混合物。而且,被排出之包含大量油墨粒之短纖維混合物經由與旋風分離器40之上部排氣口40c連接之搬送路徑206而回收至承接部80。另一方面,包含經分級之纖維之分級物自分級部40之下部取出 口40b經由搬送路徑203於空氣中朝向篩選部50被搬送。關於自分級部40向篩選部50之搬送,可藉由分級時之氣流進行搬送,亦可利用重力自位於上方之分級部40向位於下方之篩選部50搬送。再者,亦可於分級部40之上部排氣口40c或搬送路徑206等配置用以自上部排氣口40c高效率地抽吸短纖維混合物之抽吸部等。
篩選部50係使包含經分級部40分級之纖維之分級物自複數個開口通過並進行篩選者。更具體而言,係將包含經分級部40分級之纖維之分級物篩選為通過開口之通過物、及不通過開口之殘留物者。於本實施形態之篩選部50中,包括藉由旋轉運動使分級物於空氣中分散之機構。而且,藉由篩選部50之篩選而通過開口之通過物由料斗部56承接後,經由搬送路徑204而搬送至堆積部70。另一方面,藉由篩選部50之篩選而未通過開口之殘留物經由作為輸送路徑之搬送路徑205,再次作為被解纖物而返回至解纖部30。藉此,殘留物並未被廢棄而被再使用(再利用)。
藉由篩選部50之篩選而通過開口之通過物經由搬送路徑204於空氣中搬送至堆積部70。關於自篩選部50向堆積部70之搬送,可藉由產生氣流之未圖示之吹風器進行搬送,亦可利用重力自位於上方之篩選部50向位於下方之堆積部70搬送。於搬送路徑204中之篩選部50與堆積部70之間,設置有對所搬送之通過物添加樹脂(例如,熔合樹脂或熱固性樹脂)等添加物之添加物投入部60。再者,作為添加物,除熔合樹脂以外,例如亦可投入阻燃劑、白度改善劑、片材力增強劑或上漿劑等。該等添加物貯存於添加物貯存部61,藉由未圖示之投入機構自投入口62投入。
堆積部70係使用含有自搬送路徑204投入之包含纖維之通過物與樹脂之材料進行堆積而形成網狀物W者。堆積部70包含使纖維均勻地分散於空氣中之機構、及將經分散之纖維堆積於網帶73上之機構。再 者,所謂本實施形態之網狀物W,係指包含纖維與樹脂之物體之構成形態。因此,即便於在網狀物之加熱時或加壓時或切斷時或搬送時等尺寸等形態產生變化的情形時,亦表示為網狀物。
首先,作為使纖維均勻地分散於空氣中之機構,於堆積部70配置有向內部投入纖維及樹脂之成形滾筒(forming drum)71。而且,藉由使成形滾筒71旋轉驅動,可於通過物(纖維)中均勻地混合樹脂(添加劑)。於成形滾筒71設置有具有複數個小孔之篩網。而且,使成形滾筒71旋轉驅動,可於通過物(纖維)中均勻地混合樹脂(添加劑),並且可使通過小孔之纖維或纖維與樹脂之混合物均勻地分散於空氣中。
於成形滾筒71之下方,配置有藉由架設輥72而架設之形成有網眼之環狀網帶73。而且,藉由架設輥72中之至少1個進行自轉,使該網帶73朝一方向移動。
又,於成形滾筒71之鉛垂下方,介隔網帶73設置有產生朝向鉛垂下方之氣流之作為抽吸部之抽吸裝置75。藉由抽吸裝置75,可將分散於空氣中之纖維抽吸至網帶73上。
而且,通過成形滾筒71之小孔篩網之纖維等藉由抽吸裝置75之抽吸力,而堆積於網帶73上。此時,藉由使網帶73朝一方向移動,可形成包含纖維與樹脂且堆積成長條狀之網狀物W。藉由連續地進行利用成形滾筒71之分散與網帶73之移動,而成形帶狀之連續之網狀物W。再者,網帶73可為金屬性、樹脂性、不織布,只要能夠堆積纖維且能夠使氣流通過,則可為任意者。抽吸裝置75可藉由於網帶73之下方形成開設有所需尺寸之窗之密閉箱,自窗以外抽吸空氣,使箱內相較外部氣體為負壓而構成。再者,所謂本實施形態之網狀物W,係指包含纖維與樹脂之物體之構成形態。因此,即便於在網狀物W之加熱時或加壓時或切斷時或搬送時等厚度等尺寸等形態產生變化的情形時,亦表示為網狀物W。因此,亦有如下情形:即便表示為網狀物 W,亦指下述之片材Pr。
成形於網帶73上之網狀物W由搬送部100搬送。本實施形態之搬送部100展現自網帶73至最終以片材Pr(網狀物W)之形式投入至堆疊機160為止之期間之網狀物W之搬送過程。因此,除網帶73以外,各種輥等作為搬送部100之一部分而發揮功能。作為搬送部,只要存在搬送帶或搬送輥等之至少一個即可。具體而言,首先,成形於作為搬送部100之一部分之網帶73上之網狀物W藉由網帶73之旋轉移動而沿著搬送方向(圖中之箭頭)被搬送。繼而,網狀物W自網帶73沿著搬送方向(圖中之箭頭)被搬送。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在網狀物W之搬送方向上之堆積部70之下游側利用由堆積部70堆積之網狀物W形成片材Pr之範圍屬於成形部200。
於網狀物W之搬送方向上之堆積部70之下游側配置有加壓部。再者,本實施形態之加壓部係包含對網狀物W進行加壓之輥141之加壓部140。藉由使網狀物W於輥141與架設輥72之間通過,可對網狀物W進行加壓。藉此,可提高網狀物W之強度。
於網狀物W之搬送方向上之加壓部140之下游側,配置有切斷部前輥120。切斷部前輥120包含一對輥121。一對輥121中之一者為驅動控制輥,另一者為從動輥。
於網狀物W之搬送方向上之切斷部前輥120之下游側,配置有在與所搬送之網狀物W之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切斷網狀物W的切斷部110。切斷部110包括切割器,將連續狀之網狀物W沿著設定為特定長度之切斷位置切斷成單片狀(片狀)。切斷部110例如可應用旋轉切割器。根據上述情況,可一面搬送網狀物W一面將其切斷。因此,切斷時不使網狀物W之搬送停止,故而可提高製造效率。再者,切斷部110除可應用旋轉切割器以外,亦可應用各種切割器。
於較切斷部110更靠網狀物W之搬送方向之下游側配置有切斷部 後輥125。
於較切斷部後輥125更靠網狀物W之搬送方向之下游側,配置有構成加熱加壓部150之一對加熱加壓輥151。該加熱加壓部150係使網狀物W所包含之纖維彼此經由樹脂而黏結(固著)者。於加熱加壓輥151之旋轉軸中心部設置有加熱器等加熱構件,藉由使網狀物W於該一對加熱加壓輥151間通過,可對所搬送之網狀物W進行加熱加壓。而且,藉由網狀物W被一對加熱加壓輥151加熱加壓,樹脂熔化而容易與纖維交纏,並且纖維間隔變短,纖維間之接觸點增加。藉此,密度提高而作為網狀物W之強度提高。於加熱加壓部150,以成為相對於加熱加壓處理前之網狀物W之厚度約為1/5至1/10之厚度之網狀物W的方式進行加熱加壓。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之加熱加壓部150,設置有對網狀物W賦予標記之賦予部。該賦予部之詳細構成將於下文進行敍述。
於較加熱加壓部150更靠網狀物W之搬送方向之下游側,配置有沿網狀物W之搬送方向將網狀物W切斷之後切斷部130。後切斷部130包括切割器,沿著網狀物W之搬送方向上之特定之切斷位置進行切斷。藉此,成形所需尺寸之片材Pr(網狀物W)。而且,經切斷之片材Pr(網狀物W)積載於堆疊機160等。
再者,所謂上述實施形態之片材,主要指以廢紙或純紙漿等包含纖維者為原料製成片狀者。然而,並不限定於上述者,亦可為板狀或網狀(或具有凸凹之形狀)。又,作為原料,亦可為纖維素等植物纖維、或PET(Polyethylene terep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酯等化學纖維、或羊毛、絲等動物纖維。於本案中,將片材劃分成紙與不織布。紙包含製成較薄之片狀之態樣等,包含以筆記或印刷為目的之記錄紙、或牆紙、包裝紙、彩紙、肯特紙等。不織布係比紙厚者或低強度者,包含不織布、纖維板、衛生紙、紙巾、清潔布、濾紙、液體 吸收材、吸音體、緩衝材、纖維氈等。
又,於上述本實施形態中,所謂廢紙,主要指被印刷過之紙,只要是將以紙之形式成形者作為原料,則不管是否已使用過,均視為廢紙。
繼而,對賦予部及讀取部之構成進行說明。圖2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賦予部及讀取部之構成之概略圖,圖2(a)表示賦予部之構成,圖2(b)表示被賦予有標記之網狀物之外觀,圖2(c)表示讀取部之構成。 賦予部設於堆積部及成形部之至少一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對賦予部設於成形部之構成進行說明。
藉由本實施形態之賦予部賦予之標記係相對於片材之表面具有凸或凹之壓紋。而且,於本實施形態中,於構成成形部200之一部分之加熱加壓部設置有賦予部。又,本實施形態之賦予部係對片材之正反兩面賦予標記(壓紋)之構成。具體而言,如圖2(a)所示,於構成加熱加壓部150之一對加熱加壓輥151之表面部152設置有作為賦予部之突部。詳細而言,於一加熱加壓輥151a之表面部152設置有突部155a。又,亦於另一加熱加壓輥151b之表面部152以相同之方式設置有突部155b。而且,構成為突部155a與突部155b以不接觸之位置關係配置,且一對加熱加壓輥151以相同旋轉速度旋轉。
而且,網狀物W夾於一對加熱加壓輥151之間而被按壓(加熱加壓)。如此一來,網狀物W所包含之樹脂熔化而纖維彼此經由樹脂黏結,並且網狀物W被壓縮。此時,按照突部155a、155b之形狀於網狀物W之表面400形成凹形狀,如圖2(b)所示,形成表面400具有凹部400a、400b之經壓紋加工之網狀物W。於本實施形態之網狀物W中,於網狀物W之一面Wa形成由凹部400a構成之標記Ma,並且亦於網狀物W之另一面Wb以相同之方式形成由凹部400b構成之標記Ma。而且,一面Wa上之凹部400a與另一面Wb上之凹部400b於網狀物W之搬 送方向上交替地形成。
再者,標記Ma只要為於網狀物W之表面具有凹或凸之壓紋即可,可適當設定凹凸之大小、或深度、數量等。於此情形時,只要以與所需之標記Ma相對應之方式適當設定加熱加壓輥151a、151b之突部155a、155b之形態即可。例如,若對一對加熱加壓輥151之表面部152設置凹部,則網狀物W形成具有凸之壓紋。又,若對一加熱加壓輥151設置突部155a,並對另一加熱加壓輥151於與突部155a相對向之位置設置凹部,則可於網狀物W之一面Wa具有凹,且於另一面Wb具有凸。又,網狀物W(片材Pr)上之標記Ma之形成位置亦可適當設定。 於此情形時,亦可以與所需之標記Ma之位置相對應之方式適當設定加熱加壓輥151之突部155a、155b之位置等形態。標記Ma之位置較佳為設置於當成為片材Pr之狀態時對使用條件不造成影響之範圍之位置,例如,較佳為設置於片材Pr之端部。再者,於圖2中為了易於理解,而較大地描繪突部155a、155b,但較理想為於下述之讀取部300可讀取之範圍內使突部155a、155b較小。最理想為如人類之眼睛無法辨識之凹或凸。
又,加熱加壓輥151可使用鋁、鐵、不鏽鋼等金屬材料,亦可使用利用矽橡膠、胺基甲酸酯橡膠等之彈性材料。進而,亦可為一對加熱加壓輥151中之一加熱加壓輥151為金屬材料,另一加熱加壓輥151為彈性材料。
被賦予有壓紋之標記Ma之網狀物W由後切斷部130切斷。藉此,成形被賦予有壓紋之標記Ma之片材Pr。
繼而,對讀取部之構成進行說明。讀取部係於將被賦予有標記之片材作為原料供給時,讀取賦予至原料之標記。本實施形態之讀取部300係於將被賦予有壓紋之標記Ma之片材Pr作為廢紙Pu(原料)供給時,讀取賦予至該片材Pr(廢紙Pu)之壓紋。藉由讀取壓紋,可掌握所 供給之原料係已經被解纖過者(經再生者)。另一方面,於無法讀取壓紋之情形時,可掌握所供給之原料係尚未被解纖過者(未經再生者)。 藉此,可掌握所供給之原料是否被解纖過或是否經再生。讀取部300配置於可對賦予至廢紙Pu之壓紋之標記Ma之區域進行讀取之位置,於本實施形態中,係配置於向粗碎部20供給廢紙Pu之供給部10附近(參照圖1)。
本實施形態之讀取部300係光學式感測器。讀取部300連接於控制部,基於特定之程式而被驅動控制。利用讀取部300所獲取之資料被發送至控制部,控制部可基於發送來之資料進行運算處理而判斷標記Ma之有無等。
本實施形態之讀取部300如圖2(c)所示包含照射光之光源部300a及受光部300b。讀取部300之光源部300a及受光部300b係與所供給之廢紙Pu之表面對向地配置。而且,於自光源部300a朝向廢紙Pu照射光時,所照射之光於廢紙Pu之表面反射。而且,經反射之光被受光部300b接收。而且,控制部係構成為基於自光源部300a對廢紙Pu發出之光於廢紙Pu反射並被受光部300b接收為止的時間資料進行各種運算。本實施形態之控制部係構成為基於所獲取之複數個時間資料運算時間差,於產生規定以上之時間差之情形時,判斷為有凹凸、即有壓紋。例如,於讀取廢紙Pu之具有壓紋之標記Ma之情形時,將自光源部300a對廢紙Pu(片材Pr)照射光並於凹部400a反射而被受光部300b接收為止的時間資料、及自光源部300a對廢紙Pu(片材Pr)照射光並於表面400反射而被受光部300b接收為止的時間資料發送至控制部。控制部係基於發送來之各時間資料,運算時間差,於具有規定以上之時間差之情形時,判斷為於所讀取之廢紙Pu賦予有具有壓紋之標記Ma。另一方面,基於自讀取部300發送來之時間資料,運算時間差,於不具有規定以上之時間差之情形時,判斷為未對所讀取之廢紙Pu賦予具有 壓紋之標記Ma。對一張廢紙於包含可能被賦予標記之部位及未賦予標記之部位之複數個部位進行讀取,若判斷為標記Ma賦予有1個以上,則可掌握所供給之廢紙Pu係經再生(解纖)之紙。另一方面,若判斷為未賦予任何標記Ma,則判斷為所供給之廢紙Pu係從未經再生之未解纖廢紙。此處,片材製造裝置1無法掌握被解纖過或經再生之廢紙即便為回收紙,亦視為未經再生者。例如,於利用與片材製造裝置1不同之裝置經再生之廢紙上不存在標記者即便經再生,亦不知其性狀。因此,可將如下片材視為經再生之片材,該片材係利用片材製造裝置1經再生之片材、利用與片材製造裝置1相同種類之片材製造裝置經再生之片材、或利用片材製造裝置1能夠瞭解性狀之片材製造裝置經再生之片材,且係可掌握於特定位置形成有特定標記之片材。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對網狀物W(片材Pr)之兩面Wa、Wb賦予壓紋之標記Ma,故而作為廢紙Pu,自正反之任一面均可讀取。例如,於對廢紙Pu之一面賦予有標記Ma之構成之廢紙之情形時,若被賦予有標記Ma之面不位於讀取部300側,則無法進行讀取。 於本實施形態中,無須使廢紙Pu之被賦予有標記Ma之面一致,而可容易地供給。
以上,根據本實施形態,可獲得以下之效果。
藉由具有作為賦予部之突部155a、155b之一對加熱加壓輥151對網狀物W進行加熱加壓,藉此,網狀物W所包含之纖維彼此利用樹脂而黏結,並且形成具有壓紋之標記Ma。藉此,可提高作業效率。 又,於將被賦予有標記Ma之廢紙Pu供給至片材製造裝置1之情形時,藉由讀取部300讀取標記Ma之壓紋。藉此,可掌握所供給之廢紙Pu係已經被解纖過者(經再生者)。
(第2實施形態)
繼而,對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關於本實施形態之片材製造裝 置之基本構成,由於與第1實施形態中之片材製造裝置1之構成相同,故而省略說明(參照圖1)。以下,對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之構成、即賦予部及讀取部之構成進行說明。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對賦予部設於堆積部之構成進行說明。以下,具體地進行說明。
圖3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賦予部及讀取部之構成之概略圖,圖3(a)表示賦予部之構成,圖3(b)及圖3(c)表示標記之形成過程,圖3(d)表示被賦予有標記之網狀物之外觀,圖3(e)表示讀取部之構成。
藉由本實施形態之賦予部賦予之標記係密度與片材之其他部分不同之部分。而且,於本實施形態中,本實施形態之賦予部設置於構成堆積部70之一部分之網帶73。具體而言,如圖3(a)所示,於網帶73之與成形滾筒71(參照圖1)對向之面之一部分設置有凹部73a(再者,亦可於網帶73之該面之一部分設置凸部)。
而且,於堆積部70經由成形滾筒71使包含纖維及樹脂之材料堆積於網帶73上而形成網狀物W。此時,如圖3(b)所示,仿照網帶73之凹部73a之形狀於網狀物W形成凸部Wc。即,如圖3(c)所示,形成網狀物W之一面具有包含凸部Wc之凹凸形狀之網狀物W。而且,藉由加熱加壓部150之一對加熱加壓輥151對具有包含凸部Wc之凹凸形狀之網狀物W進行加熱加壓。
藉此,如圖3(d)所示,形成被賦予有具有密度不同之部分之標記Mb之網狀物W。於本實施形態之網狀物W中,形成具有密度互不相同之第1密度部401a與第2密度部401b之標記Mb。第1密度部401a係與使纖維等堆積於網帶73時之凹部73a相對應之網狀物W之凸部Wc之部分,第2密度部401b係與網狀物W之凸部Wc以外之部分相對應之部分。因此,網狀物W之凸部Wc與網狀物W之凸部Wc以外之部分相比,被加熱加壓輥151加壓之纖維等之堆積量較多,故而第1密度部401a之密度高於第2密度部401b。於此情形時,堆積部70成為賦予標 記Mb之賦予部。
再者,標記Mb只要於網狀物W存在密度不同之部分即可,網帶73之凹部73a之大小、或深度、數量等可適當設定。於此情形時,只要以與所需之標記Mb相對應之方式適當設定網帶73之凹部73a之形態即可。又,網狀物W(片材Pr)上之標記Mb之形成位置亦可適當設定。於此情形時,亦以與所需之標記Mb之位置相對應之方式適當設定網帶73之凹部73a之位置等形態。標記Mb之位置較佳為設置於當成為片材Pr之狀態時對使用條件不造成影響之範圍之位置,例如,較佳為設置於片材Pr之端部。
被賦予有具有第1密度部401a與第2密度部401b之標記Mb之網狀物W由後切斷部130切斷。藉此,成形被賦予有標記Mb之片材Pr。
繼而,對讀取部之構成進行說明。讀取部係於將被賦予有標記之片材作為原料供給時,讀取賦予至原料之標記。本實施形態之讀取部300係於將被賦予有標記Mb之片材Pr作為廢紙Pu(原料)供給時,讀取賦予至該片材Pr(廢紙Pu)之密度不同之部分。藉由讀取密度不同之部分,可掌握所供給之原料係已經被解纖過者(經再生者)。讀取部300配置於可對賦予至廢紙Pu之標記Mb之區域進行讀取之位置,於本實施形態中,係配置於向粗碎部20供給廢紙Pu之供給部10附近(參照圖1)。
本實施形態之讀取部300係光學式感測器。讀取部300與控制部連接,基於特定之程式而被驅動控制。而且,利用讀取部300所獲取之資料被發送至控制部,控制部可基於發送來之資料進行運算處理而判斷標記Mb之有無等。
本實施形態之讀取部300如圖3(e)所示包括照射光之光源部300c及受光部300d。而且,以光源部300c與受光部300d中之光軸成為相對於被讀取之廢紙Pu大致垂直之方向之方式,將光源部300c與受光部 300d介隔廢紙Pu配置。再者,亦可將光源部300c與受光部300d之配置位置相反地配置。而且,當自光源部300c朝向廢紙Pu照射光時,所發出之光透過廢紙Pu,且透過廢紙Pu之光被受光部300d接收。
而且,控制部係構成為基於所獲取之複數個受光量資料運算受光量差,於產生規定以上之受光量之情形時,判斷為存在具有密度差之部分。例如,於讀取廢紙Pu之具有密度不同之部分(第1密度部401a及第2密度部401b)之標記Mb之情形時,將自光源部300c對標記Mb照射光並藉由受光部300d接收透過第1密度部401a之光所得的受光量資料、及自光源部300c對標記Mb照射光並藉由受光部300d接收透過第2密度部401b之光所得的受光量資料發送至控制部。控制部係基於發送來之受光量資料,運算受光量差,於存在具有規定以上之受光量差之情況與不具有規定以上之受光量差之情況時,判斷為於所讀取之廢紙Pu賦予有具有密度不同之部分(第1密度部401a與第2密度部401b)之標記Mb。另一方面,基於自讀取部300發送來之受光量資料,運算受光量差,於不存在具有規定以上之受光量差之部位之情形時,判斷為未對所讀取之廢紙Pu賦予具有密度差之標記Mb。即,判斷為所供給之廢紙Pu係未解纖廢紙。於本實施形態中,亦不論廢紙Pu之正反,均可讀取標記Mb。
以上,根據本實施形態,可獲得以下之效果。
使纖維及樹脂堆積於具有作為賦予部之凹部73a之網帶73,而形成具有凸部Wc之網狀物W,並藉由加熱加壓部150對該網狀物W進行加熱加壓,藉此,網狀物W所包含之纖維彼此利用樹脂而黏結,並且形成具有密度互不相同之第1密度部401a與第2密度部401b之標記Mb。而且,於將被賦予有標記Mb之廢紙Pu供給至片材製造裝置1之情形時,藉由讀取部300讀取標記Mb之密度不同之部分(第1密度部401a及第2密度部401b)。藉此,可掌握所供給之廢紙Pu係已經被解纖 過者(經再生者)。
(第3實施形態)
繼而,對第3實施形態進行說明。關於本實施形態之片材製造裝置之基本構成,由於與第1實施形態中之片材製造裝置1之構成相同,故而省略說明(參照圖1)。以下,對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之構成、即賦予部及讀取部之構成進行說明。
圖4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賦予部及讀取部之構成之概略圖,圖4(a)表示賦予部之構成,圖4(b)表示被賦予有標記之片材(網狀物)之外觀,圖4(c)表示讀取部之構成。
本實施形態之賦予部500係於網狀物W形成(賦予)作為標記之貫通之孔510者,更詳細而言,係於在與將所製造之片材Pr作為原料供給時之片材Pr之搬送方向垂直之方向上成為片材Pr之中央的位置賦予作為標記之孔510。
又,本實施形態之賦予部500配置於網狀物W之搬送方向上之加熱加壓部150之下游側。賦予部500包含壓模501與支承模502。於壓模501配置有打孔部501a(於本實施形態中為1根)。壓模501與支承模502係介隔網狀物W對向地配置。而且,壓模501可相對於支承模502於上下方向移動,可藉由一面利用壓模501之打孔部501a抵壓網狀物W一面使其向支承模502側移動而於網狀物W形成孔510。而且,每隔固定期間使壓模501於上下方向移動,而如圖4(b)所示,於所製造之1片片材Pr隔開間隔形成孔510(於本實施形態中為2個)。
壓模501之打孔部501a固定配置於與網狀物W之和搬送方向垂直之方向上之中央部相對應之位置。藉此,如圖4(b)所示,可於在與將所製造之片材Pr作為原料自供給部10之托盤11朝向粗碎部20搬送之搬送方向(中空箭頭)垂直之方向上與片材Pr之中央相對應的位置形成孔510。再者,形成於片材Pr之孔510之位置因於網狀物W形成孔510時 之位置誤差、切斷網狀物W時之誤差等而包含偏移量。又,孔510較佳為設置於片材Pr中之端邊部。即,於在片材Pr之印刷時成為空白部分之部分設置孔510。又,孔510之大小較佳為眼睛看不見之程度之大小。該等孔510之形成條件可適當設定。
繼而,對讀取部之構成進行說明。讀取部係於將被賦予有標記之片材作為原料供給時,讀取賦予至原料之標記者。本實施形態之讀取部300係於將被賦予有作為標記之孔510之片材Pr作為廢紙Pu(原料)供給時,讀取賦予至該片材Pr(廢紙Pu)之孔510者。藉由讀取孔510,可掌握所供給之原料係已經被解纖過者(經再生者)。另一方面,於無法讀取孔510之情形時,可掌握所供給之原料係尚未被解纖過者(未經再生者)。藉此,可掌握所供給之原料是否被解纖過或者是否經再生。讀取部300配置於向粗碎部20供給廢紙Pu之供給部10附近(參照圖1)。進而,配置於可對賦予至廢紙Pu之孔510進行讀取之位置。即,固定配置於如下位置,該位置係於與將所製造之片材Pr作為原料自供給部10之托盤11朝向粗碎部20搬送之搬送方向(中空箭頭)垂直之方向上,與形成於片材Pr之中央之孔510相對應(參照圖4(b)、(c))。再者,本實施形態之讀取部300為一個。
本實施形態之讀取部300係光學式感測器。讀取部300與控制部連接,基於特定之程式而被驅動控制。利用讀取部300所獲取之資料被發送至控制部,控制部可基於發送來之資料進行運算處理而判斷孔510之有無等。
本實施形態之讀取部300如圖4(c)所示包含發出光之發光部551、及接收光之受光部552。讀取部300之發光部551及受光部552係與所供給之廢紙Pu之表面對向地配置。而且,若自發光部551朝向片材Pr照射光且所照射之光通過孔510,則通過之光被受光部552接收。而且,控制部係判斷為於片材Pr存在孔510。另一方面,於自發光部551朝向 片材Pr照射光且所照射之光未被受光部552接收之情形時,判斷為於片材Pr不存在孔510。此處,片材製造裝置1無法掌握被解纖過或經再生之廢紙即便為回收紙,亦視為未經再生者。例如,於利用與片材製造裝置1不同之裝置經再生之廢紙上不存在標記者即便經再生,亦不知其性狀。因此,將如下片材視為經再生之片材,該片材係利用片材製造裝置1經再生之片材、利用與片材製造裝置1相同種類之片材製造裝置經再生之片材、或利用片材製造裝置1能夠瞭解性狀之片材製造裝置經再生之片材,且係可掌握於特定位置形成有特定標記之片材。
以上,根據本實施形態,可獲得以下之效果。
藉由在片材Pr形成孔510並讀取該孔510,可掌握係已經被解纖過者(經再生者者)。又,由於孔510形成於與搬送方向垂直之方向上之片材Pr之中央,故而讀取孔510之有無之讀取部300之數量只要有一個即可。即,可簡化讀取部300之構成。
(第4實施形態)
繼而,對第4實施形態進行說明。關於本實施形態之片材製造裝置之基本構成,由於與第1實施形態中之片材製造裝置1之構成相同,故而省略說明(參照圖1)。以下,對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之構成、即賦予部及讀取部之構成進行說明。圖5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賦予部及讀取部之構成之概略圖,圖5(a)表示賦予部之構成,圖5(b)表示讀取部之構成。
本實施形態之賦予部600係使用隱形油墨於網狀物W賦予(印刷)標記610者。又,本實施形態之賦予部600配置於網狀物W之搬送方向上之加熱加壓部150之下游側。賦予部600包含第1印刷部601與第2印刷部602。第1印刷部601包括塗佈部601a,該塗佈部601a貯存隱形油墨,並且可將所貯存之隱形油墨塗佈於網狀物W。第2印刷部602亦同樣地包括塗佈部602a,該塗佈部602a貯存隱形油墨,並且可將所貯存 之隱形油墨塗佈於網狀物W。隱形油墨係使用在印刷於網狀物W之時間點或經過特定時間後變得看不見之物質之油墨。而且,係藉由對隱形油墨實施特定之處理而可視化之油墨。作為隱形油墨,例如為當照射紫外線時發出螢光之油墨。又,作為隱形油墨,除此以外,亦可使用藉由加熱而顯色之油墨。
第1印刷部601與第2印刷部602係介隔網狀物W對向地配置。而且,第1印刷部601與第2印刷部602分別可於上下方向移動,藉由將第1印刷部601之塗佈部601a及第2印刷部602之塗佈部602a抵壓至網狀物W,而於網狀物W之面印刷標記610。再者,賦予部600之配置位置或印刷之標記610之大小等可適當設定。
繼而,對讀取部之構成進行說明。讀取部係於將被賦予有標記之片材作為原料供給時,讀取賦予至原料之標記者。本實施形態之讀取部300係於將被賦予有標記610之片材Pr作為廢紙Pu(原料)供給時,可讀取該片材Pr(廢紙Pu)之利用隱形油墨印刷之標記610。藉由讀取標記610,可掌握所供給之原料係已經被解纖過者(經再生者)。另一方面,於無法讀取標記610時,可掌握所供給之原料係尚未被解纖過者(未經再生者)。藉此,可掌握所供給之原料是否被解纖過或者經再生。讀取部300配置於向粗碎部20供給廢紙Pu之供給部10附近(參照圖1)。
本實施形態之讀取部300包括照射紫外線之照射部651及獲取被照射部651照射之區域之圖像之圖像獲取部652。讀取部300與控制部連接,基於特定之程式而被驅動控制。利用讀取部300所獲取之資料被發送至控制部,控制部可基於發送來之資料進行運算處理而判斷標記610之有無等。再者,本實施形態之讀取部300為一個。由於標記610藉由第1印刷部601與第2印刷部602而印刷於片材Pr之兩面,故而讀取部300可為一個。
本實施形態之讀取部300如圖5(b)所示,照射部651與圖像獲取部652係與所供給之廢紙Pu之表面對向地配置。而且,自照射部651朝向片材Pr照射紫外線,並利用圖像獲取部652獲取藉由所照射之紫外線而發出螢光之標記610。而且,控制部係判斷為於片材Pr存在標記610。另一方面,於自照射部651朝向片材Pr照射紫外線,利用圖像獲取部652無法獲取藉由所照射之紫外線而發出螢光之標記610的情形時,判斷為於片材Pr不存在標記610。此處,片材製造裝置1無法掌握被解纖過或經再生之廢紙即便為回收紙,亦視為未經再生者。例如,於利用與片材製造裝置1不同之裝置經再生之廢紙上不存在標記者即便經再生,亦不知其性狀。因此,將如下片材視為經再生之片材,該片材係利用片材製造裝置1經再生之片材、利用與片材製造裝置1相同種類之片材製造裝置經再生之片材、或利用片材製造裝置1能夠瞭解性狀之片材製造裝置經再生之片材,且係可掌握於特定位置形成有特定標記之片材。
以上,根據本實施形態,可獲得以下之效果。
網狀物W由於利用隱形油墨進行印刷,故而於製成片材Pr時不明顯。而且,由於可利用讀取部300讀取隱形油墨,故而可掌握係已經被解纖過者(經再生者)。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可對上述實施形態施加各種變更或改良等。以下敍述變化例。
(變化例1)於形成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中之標記Ma及標記Mb之情形時,亦可使利用賦予部對片材賦予之標記與賦予至原料之標記不同。即,根據讀取作為原料供給之廢紙Pu之標記Ma、Mb後獲得之結果,將與所讀取到之標記Ma、Mb不同之標記賦予至解纖後之網狀物W。所謂不同之標記,係改變標記之形狀,或改變大小,或者改變標記與標記之間隔。為此,較理想為賦予部可變更形狀等。例如,於上 述第1實施形態中,可變換突部155a、155b之形狀或大小,可改變凹部400a、400b之深度。於上述第2實施形態中,可變更第1密度部401a與第2密度部401b之密度差。藉此,所供給之廢紙Pu之標記Ma、Mb與賦予至重新成形之片材Pr之標記不同,因此可掌握被解纖過之次數。而且,亦可構成為藉由讀取部300掌握所供給之廢紙Pu之被解纖過之次數,例如根據被解纖過之次數控制向纖維添加之樹脂量。於此情形時,藉由讀取部300掌握之所供給之廢紙Pu之被解纖過之次數越多,使添加之樹脂量越多。存在如下情況:供給至片材製造裝置1之廢紙Pu之被解纖過之次數越多,被解纖之纖維之長度越短,而作為片材Pr之強度降低,但根據本變化例,由於根據所供給之廢紙Pu之被解纖過之次數控制樹脂量,故而可製造具有穩定之強度之片材Pr。又,根據被解纖過之次數,纖維之長度較短之纖維變多,因此,亦可藉由添加纖維之長度較長之纖維,而抑制作為片材Pr之強度之降低。
(變化例2)於第1實施形態中,讀取部300使用非接觸型之光學式感測器,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使用接觸式之粗糙度測量器。 即便如此般設置,亦可讀取凹部400a與凹部400b。進而,例如亦可構成為使用攝像裝置對標記Ma進行拍攝,並對該拍攝到之圖像資料進行圖像處理,藉此讀取標記Ma。即便如此般設置,亦可獲得與上述效果相同之效果。
(變化例3)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形成形狀一樣之凹部400a及凹部400b,但並不限定於此。凹部400a及凹部400b之各者亦可具有不同之尺寸。又,作為標記Ma,亦可形成各種文字、圖形、記號等。若如此般設置,則可容易地判斷係已經被解纖過之廢紙Pu(片材Pr)。 又,於第2實施形態中,亦以具有一樣之區域之方式形成第1密度部401a與第2密度部401b,但並不限定於此,第1密度部401a及第2密度部401b之各者亦可具有不同之區域。即便如此般設置,亦可獲得與上 述效果相同之效果。
(變化例4)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於加熱加壓輥151配備作為賦予部之突部155a、155b,但並不限定於該構成。亦可與加熱加壓輥151分開地於成形部200之任一部位設置賦予部。於此情形時,配置如下賦予部,該賦予部在利用加熱加壓輥進行加熱加壓之後(網狀物W變冷之狀態之前),對網狀物W賦予具有壓紋之標記Ma。若如此般設置,則不用於加熱加壓輥151設置突部,而可容易地進行加熱加壓輥151之製作。又,為了形成變化例1中所示之不同之標記,而可更換形狀不同之複數個賦予部。
(變化例5)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在一對加熱加壓輥151之兩者設置作為賦予部之突部155a、155b,但並不限定於該構成。例如,亦可僅於一對加熱加壓輥151中之一者設置突部155a(155b)。於此情形時,僅於網狀物W之一面形成標記。因此,較理想為如上述第2實施形態般之透過型之讀取部300,而並非如上述第1實施形態般之反射型之讀取部300。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凹部400a之部分由於壓縮之程度較其他部分大,故而密度變高。即,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標記Ma為具有凹之壓紋,並且具有密度不同之部分。
(變化例6)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標記Ma係由凹部400a與凹部400b構成,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為具有貫通孔之標記。例如,藉由利用如針般之形狀者刺透片材而形成貫通孔。於此情形時,如上述第2實施形態般,於片材之一面側與另一面側具有發光部與受光部,藉由接收通過貫通孔之光而掌握存在標記Ma。即便如此般設置,亦可與上述同樣地掌握所供給之片材係已經被解纖過者(經再生者)。再者,作為標記Ma,亦可印刷文字或形狀。
(變化例7)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標記Mb係以第1密度部401a與第2密度部401b之2個密度不同之部分之構成而形成,但並不限定於此。 例如,標記Mb之密度不同之部分亦可存在3個以上。即便如此般設置,亦可獲得與上述相同之效果。
(變化例8)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於加熱加壓部150配備賦予部,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於成形部200之其他部分設置在所成形之網狀物W之表面添附紙片之賦予部。即便如此般設置,亦可形成被賦予有紙片之部分之片材Pr之厚度比其他部分厚之標記。又,亦可如上述第1實施形態或上述第2實施形態般不於成形部200或堆積部70配備賦予部。例如,亦可於利用後切斷部130進行切斷而製成片材Pr之後賦予標記。
(變化例9)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第2實施形態、第3實施形態及第4實施形態中,對利用乾式之片材製造進行了說明。然而,於利用濕式之片材製造中,藉由反覆進行離解,亦產生與本案相同之課題。因此,本案亦包含利用濕式之片材製造,且利用解纖部進行解纖亦包含利用濕式中之離解部進行離解。
(變化例10)於上述第3實施形態中,相對於1片片材Pr形成2個孔510,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為相對於1片片材Pr而孔510為一個。進而,亦可為相對於1片片材Pr而孔510為3個以上。即便如此般設置,亦可獲得與上述效果相同之效果。
(變化例11)於上述第3實施形態中,設想將被賦予有孔510之片材Pr作為廢紙Pu(原料)供給時之搬送方向為沿片材Pr之長邊方向之方向的情形,且於片材Pr之短邊方向之端邊部形成孔510,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於將被賦予有孔510之片材Pr作為廢紙Pu(原料)供給時之搬送方向為沿片材Pr之短邊方向之方向的情形時,於片材Pr之長邊方向之端邊部形成孔510。即便如此般設置,亦可獲得與上述效果相同之效果。
(變化例12)於上述第3實施形態中,於片材Pr形成作為標記之孔 510,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對片材Pr實施作為標記之壓紋加工。即便如此般設置,藉由利用讀取部讀取利用壓紋加工所得之片材Pr面之凹凸,亦可掌握所供給之片材Pr係已經被解纖過者(經再生者)。
(變化例13)於上述第4實施形態中,在網狀物W之兩面印刷標記610,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為僅於網狀物W之一面印刷標記610之構成。於此情形時,相對於所供給之片材Pr而於片材Pr之兩面側配置讀取部300。即便如此般設置,亦可獲得與上述效果相同之效果。
(變化例14)再者,亦可使用將上述第1實施形態、第2實施形態、第3實施形態、第4實施形態及各變化例之構成適當組合而成的構成。
150‧‧‧加熱加壓部
151a‧‧‧加熱加壓輥
151b‧‧‧加熱加壓輥
152‧‧‧加熱加壓輥之表面部
155a‧‧‧作為賦予部之突部
155b‧‧‧作為賦予部之突部
300‧‧‧讀取部
300a‧‧‧光源部
300b‧‧‧受光部
400‧‧‧網狀物之表面
400a‧‧‧凹部
400b‧‧‧凹部
Ma‧‧‧標記
Pr‧‧‧片材
Pu‧‧‧廢紙
W‧‧‧網狀物
Wa‧‧‧網狀物之一面
Wb‧‧‧網狀物之另一面

Claims (10)

  1. 一種片材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供給部,其供給原料;解纖部,其將上述原料解纖;堆積部,其使由上述解纖部進行解纖處理而得之解纖物堆積;成形部,其利用由上述堆積部堆積而成之網狀物成形片材;賦予部,其對上述網狀物及上述片材之至少一者賦予標記;及讀取部,其於將被賦予有上述標記之上述片材作為上述原料供給時,讀取賦予至上述原料之標記。
  2. 如請求項1之片材製造裝置,其中上述賦予部設於上述堆積部及上述成形部之至少一者。
  3. 如請求項1或2之片材製造裝置,其中上述標記係相對於上述片材之表面具有凸或凹之壓紋,且上述讀取部讀取上述壓紋。
  4. 如請求項1或2之片材製造裝置,其中上述標記係密度與上述片材之其他部分不同之部分,且上述讀取部讀取上述密度不同之部分。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片材製造裝置,其中使藉由上述賦予部對上述片材賦予之上述標記與賦予至上述原料之上述標記不同。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片材製造裝置,其中上述賦予部對上述片材之正反兩面賦予上述標記。
  7. 如請求項1之片材製造裝置,其中 上述標記係貫通上述片材之孔,且上述賦予部係於在與將上述片材作為上述原料供給時之上述片材之搬送方向垂直之方向上成為上述片材之中央的位置賦予上述標記。
  8. 如請求項7之片材製造裝置,其中上述讀取部為一個。
  9. 如請求項7或8之片材製造裝置,其中上述讀取部包含:發光部,其向上述孔發出光;及受光部,其接收通過上述孔之光。
  10.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片材製造裝置,其中上述賦予部係於上述片材印刷隱形油墨,且上述讀取部可讀取利用上述隱形油墨印刷之上述標記。
TW104109054A 2014-03-25 2015-03-20 Sheet manufacturing device TWI6254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1391 2014-03-25
JP2014247689A JP6172128B2 (ja) 2014-03-25 2014-12-08 シート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6983A true TW201536983A (zh) 2015-10-01
TWI625444B TWI625444B (zh) 2018-06-01

Family

ID=54194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9054A TWI625444B (zh) 2014-03-25 2015-03-20 Sheet manufactur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9738996B2 (zh)
EP (1) EP3125160B1 (zh)
JP (1) JP6172128B2 (zh)
CN (2) CN112381200A (zh)
TW (1) TWI625444B (zh)
WO (1) WO201514608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9918B (zh) * 2017-07-31 2021-02-21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解纖物製造裝置及片材製造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72128B2 (ja) 2014-03-25 2017-08-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361209B2 (ja) * 2014-03-25 2018-07-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及びシート
JP7005926B2 (ja) * 2017-04-06 2022-0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972857B2 (ja) * 2017-09-29 2021-1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CN109024025B (zh) * 2018-09-12 2020-10-16 王晨宇 一种废纸再生工艺方法
JP2021183740A (ja) 2020-05-22 2021-12-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繊維構造体製造装置、繊維構造体製造方法、および繊維構造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0493B2 (ja) 1975-02-19 1983-02-25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カミ オヨビ フシヨクフヨウセンイノ セイゾウホウ
JPH0768677B2 (ja) 1990-03-15 1995-07-26 岐阜県 再生シート
JP3454956B2 (ja) * 1994-02-16 2003-10-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保持支持体の再生方法およびその再生装置
FI98744C (fi) * 1996-01-17 1997-08-11 Valtion Teknillinen Menetelmä paperin merkkaamiseksi ja laitteisto merkatun paperin detektoimiseksi
JPH10222028A (ja) * 1997-01-31 1998-08-21 Ricoh Co Ltd 像保持体の再生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03094781A (ja) 2001-09-25 2003-04-03 Canon Inc 印刷装置、リサイクル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KR100789032B1 (ko) * 2003-09-17 2007-12-26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막 요소용 시일 링 홀더 및 막 요소
US8308833B2 (en) * 2005-10-04 2012-11-13 Toray Industries, Inc. Nonwoven fabric for filters
US20070178260A1 (en) * 2006-01-27 2007-08-02 Avery Levy Paper having discrete regions of ferromagnetic material and process of making the same
FI119063B (fi) * 2006-04-21 2008-07-15 Metso Automation Oy Menetelmä ohjata kierrätyskuitulinjaa ja kierrätyskuitulinja
JP2011236361A (ja) * 2010-05-12 2011-11-24 Toyota Motor Corp 繊維強化樹脂シートの製造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882965B2 (en) * 2011-01-12 2014-11-1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aper recycling system and paper recycling method
JP5720255B2 (ja) * 2011-01-12 2015-05-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紙再生装置及び紙再生方法
JP5848139B2 (ja) * 2011-08-30 2016-01-27 京セラ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およびはんだバンプ付き配線基板ならびに半導体装置
US9001384B2 (en) * 2011-09-19 2015-04-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ark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ark forming method
JP2014208924A (ja) 2013-03-27 2014-11-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5808363B2 (ja) * 2013-04-22 2015-11-10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処理装置
JP6172128B2 (ja) 2014-03-25 2017-08-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361209B2 (ja) * 2014-03-25 2018-07-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及びシート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9918B (zh) * 2017-07-31 2021-02-21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解纖物製造裝置及片材製造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38996B2 (en) 2017-08-22
US20180334765A1 (en) 2018-11-22
US20170314173A1 (en) 2017-11-02
US10920347B2 (en) 2021-02-16
EP3125160A1 (en) 2017-02-01
WO2015146080A1 (ja) 2015-10-01
EP3125160A4 (en) 2017-09-20
TWI625444B (zh) 2018-06-01
US20170081794A1 (en) 2017-03-23
CN106164937A (zh) 2016-11-23
US10041199B2 (en) 2018-08-07
EP3125160B1 (en) 2019-01-09
JP6172128B2 (ja) 2017-08-02
CN112381200A (zh) 2021-02-19
JP2015193965A (ja) 2015-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5444B (zh) Sheet manufacturing device
EP3026174B1 (en) Fibrous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CN105735027B (zh) 片材制造装置及片材制造方法
JP6531381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方法
US9662658B2 (en)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paper supplying device, and paper shredding device
JP6627824B2 (ja) シート
JP6507617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方法
JP6252171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
WO2016072063A1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458530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古紙処理装置
JP2016075006A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2015120318A (ja) 材料解繊装置、シート製造装置、材料解繊方法
JP2015121001A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897700B2 (ja) 造形装置、造形物の造形方法
JP6281360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方法
JP2016168678A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
JP6464717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
JP2016049662A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
JP2016113735A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269166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2018122558A (ja) 除草シート製造装置、除草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5161048A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2015071256A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