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9438A - 油墨收纳装置 - Google Patents

油墨收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9438A
CN112339438A CN202010776614.4A CN202010776614A CN112339438A CN 112339438 A CN112339438 A CN 112339438A CN 202010776614 A CN202010776614 A CN 202010776614A CN 112339438 A CN112339438 A CN 1123394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cap
injection port
cover
fi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7661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深泽洸贵
服部周悟
平田真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339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94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36Protection of cartridges or parts thereof, e.g. tape
    • B41J2/1754Protection of cartridges or parts thereof, e.g. tape with means attached to the cartridge, e.g. protective ca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9Cartridge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k Jet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升华转印油墨的注入中的作业性的油墨收纳装置。该油墨收纳装置具备:油墨收纳体(91),其能够对从收纳升华转印油墨的瓶经由注入口(911)而被注入的所述升华转印油墨进行收纳;第一罩盖(92),其具有能够将注入口(911)封闭的帽盖(921),且所述第一罩盖(92)能够移动至帽盖(921)将注入口(911)封闭的封闭位置、和帽盖(921)将注入口(911)开放的开放位置,帽盖(921)在第一罩盖(92)于封闭位置和开放位置之间进行移动时,能够相对于注入口(911)而在注入口(911)的开口方向上进行插拔,第一罩盖(92)具有指拨部(923),所述指拨部(923)使由单个手指实施的帽盖(921)的插拔成为可能。

Description

油墨收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从油墨瓶被注入的油墨进行收纳的油墨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在对从油墨瓶被注入的油墨进行收纳的油墨收纳装置中,对注入口进行密封的帽盖。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对从油墨瓶被注入的油墨进行收纳的油墨罐、和能够对该油墨罐的注入口进行密封的帽盖的喷墨记录装置。
但是,升华转印油墨中包含具有皮肤刺激性的颜色材料。因此,在对升华转印油墨进行处理时,用户大多会佩戴手套。在用户将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帽盖从注入口上拆除时,用户需要对帽盖进行把持。对于佩戴了手套的用户来说,帽盖的把持有时会变得困难。即,存在从瓶向收纳体注入升华转印油墨时的作业性较差这样的课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839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解决上述课题的油墨收纳装置具备:油墨收纳体,其能够对从收纳升华转印油墨的瓶经由注入口而被注入的所述升华转印油墨进行收纳;内罩盖,其具有能够将所述注入口封闭的帽盖,且所述内罩盖能够移动至所述帽盖将所述注入口封闭的封闭位置、和所述帽盖将所述注入口开放的开放位置,所述帽盖在所述内罩盖于所述封闭位置和所述开放位置之间进行移动时,能够相对于所述注入口而在所述注入口的开口方向上进行插拔,所述内罩盖具有指拨部,所述指拨部使由单个手指实施的所述帽盖的插拔成为可能。
由此,由于用户在向收纳体注入升华转印油墨时,无需对帽盖进行把持,因此提高了由用户实施的升华转印油墨的注入的作业性。
解决上述课题的油墨收纳装置具备:油墨收纳体,其能够对从收纳升华转印油墨的瓶经由注入口而被注入的所述升华转印油墨进行收纳;内罩盖,其具有能够将所述注入口封闭的帽盖,且所述内罩盖能够移动至所述帽盖将所述注入口封闭的封闭位置、和所述帽盖将所述注入口开放的开放位置,所述帽盖在所述内罩盖于所述封闭位置和所述开放位置之间进行移动时,能够相对于所述注入口而在所述注入口的开口方向上进行插拔,所述内罩盖具有指拨部,所述指拨部包括如下的面,即,在所述内罩盖位于所述封闭位置的状态下,在与所述开口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且相对于所述油墨收纳体中的被设置有所述注入口的第一面而以预定的距离对置的面。
由此,由于用户能够通过将手指插入到第一面与指拨部所包括的面之间,并对指拨部所包括的面进行按压,从而使帽盖向开放位置移动,因此,在向收纳体注入升华转印油墨时,无需对帽盖进行把持。因此,提高了由用户实施的升华转印油墨的注入的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油墨收纳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油墨收纳装置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3为油墨收纳部的立体图。
图4为从上方对第一罩盖进行观察的示意图。
图5为从侧方对第一罩盖进行观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油墨收纳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作为油墨收纳装置的喷墨打印机100具备主体部2和脚部3,所述脚部3对主体部2进行支承。主体部2作为高度、纵深以及宽度而分别具有预定的长度。喷墨打印机100作为被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而其宽度方向和纵深方向实质上是水平的。而且,分别由Z轴来表示铅直方向,由Y轴来表示纵深方向,由与Z轴以及Y轴相交叉的X轴来表示宽度方向。X轴、Z轴以及Y轴分别成为表示宽度、高度以及纵深的长度的坐标轴。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沿着X轴的方向表示为宽度方向,并将X轴中的一方的方向表示为+X方向,将X轴中的另一方的方向表示为-X方向。将沿着Y轴的方向表示为纵深方向,并将Y轴中的一方的方向表示为+Y方向,将Y轴中的另一方的方向表示为-Y方向。另外,将沿着Z轴的方向表示为铅直方向,并将铅直下方向表示为-Z方向,将铅直上方向表示为+Z方向。
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从而有时会表示为上、下、左、右、前以及后。这些方向设为,表示在假设为喷墨打印机100的+Y方向侧存在用户时,从该用户进行观察的各个方向。
喷墨打印机100具备在介质1上对图像进行记录的记录部10、对介质1进行输送的输送部20、存储部30、控制部40、对信息进行显示的显示部50、和具有对油墨进行收纳的油墨收纳体91的油墨收纳部9。记录部10、输送部20、存储部30以及控制部40被收纳在主体部2中。显示部50被设置在主体部2的上表面上,且位于前方处。油墨收纳部9所具有的油墨收纳体91被设置在主体部2的前方处。
记录部10具备记录头11、滑架轴12、滑架13和压印板14。记录头11向介质1喷出油墨。滑架轴12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延伸。滑架13被滑架轴12支承,并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进行扫描。介质1被支承在压印板14上。通过在搭载有记录头11的滑架13于沿着X轴的方向上进行扫描的同时,对于被支承在压印板14上的介质1而从记录头11喷出油墨,从而在介质1上记录了图像。
被收纳在油墨收纳体91中的油墨为,用于对向染色物的染色中所使用的中间转印介质进行印刷的升华转印油墨。即,通过记录部10而被记录了图像的介质1为在向染色物的染色中所使用的中间转印介质,将这样的在向中间转印介质的印刷中所使用的油墨称为升华转印油墨。
本实施方式中的升华转印油墨例如为黄色油墨组成物,作为黄色染料而包括C.I.分散黄3、4、5、7、9、13、23、24、30、33、34、42、44、49、50、51、54、56、58、60、63、64、66、68、71、74、76、79、82、83、85、86、88、90、91、93、98、99、100、104、108、114、116、118、119、122、124、126、135、140、141、149、160、162、163、164、165、179、180、182、183、184、186、192、198、199、202、204、210、211、215、216、218、224、227、231、232中的至少一种。即使在此之中,也优选为C.I.分散黄54。通过使用这样的黄色染料,从而处于进一步提高染色物的显色性的趋势中。黄色染料的含有量相对于黄色油墨组成物的总量而优选为1.0~4.0质量%,更优选为1.5~3.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2.0~3.0质量%。通过使黄色染料的含有量为上述范围内,从而处于在减少油墨的灌入量的同时获得足够的染色物的显色性的趋势中。
本实施方式中的升华转印油墨例如为品红色油墨组成物,作为品红色染料而包括C.I.分散红1、4、5、7、11、12、13、15、17、27、43、44、50、52、53、54、55、56、58、59、60、65、72、73、74、75、76、78、81、82、86、88、90、91、92、93、96、103、105、106、107、108、110、111、113、117、118、121、122、126、127、128、131、132、134、135、137、143、145、146、151、152、153、154、157、159、164、167、169、177、179、181、183、184、185、188、189、190、191、192、200、201、202、203、205、206、207、210、221、224、225、227、229、239、240、257、258、266、277、278、279、281、288、298、302、303、310、311、312、320、324、328中的至少一种。即使在此之中,也优选C.I.分散红60。通过使用这样的品红色染料,从而处于进一步提高染色物的显色性的趋势中。品红色染料的含有量相对于品红色油墨组成物的总量而优选为4.0~8.0质量%,更优选为4.5~7.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5.0~6.0质量%。通过使品红色染料的含有量为上述范围内,从而处于在减少油墨的灌入量的同时获得足够的染色物的显色性的趋势中。
本实施方式中的升华转印油墨例如为蓝绿色油墨组成物,作为蓝绿色染料而包括C.I.分散蓝3、7、9、14、16、19、20、26、27、35、43、44、54、55、56、58、60、62、64、71、72、73、75、79、81、82、83、87、91、93、94、95、96、102、106、108、112、113、115、118、120、122、125、128、130、134、139、141、142、143、146、148、149、153、154、158、165、167、171、173、174、176、181、183、185、186、187、189、197、198、200、201、205、207、211、214、224、225、257、259、266、267、268、270、284、285、287、288、291、293、295、297、301、315、330、333、359、360中的至少一种。即使在此之中,也优选C.I.分散蓝14、359,更优选C.I.分散蓝359。通过使用这样的蓝绿色染料,从而处于进一步提高染色物的显色性的趋势中。蓝绿色染料的含有量相对于蓝绿色油墨组成物的总量而优选为3.0~7.0质量%,更优选为4.0~6.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4.50~5.0质量%。通过使蓝绿色染料的含有量为上述范围内,从而处于在减少油墨的灌入量的同时获得足够的染色物的显色性的趋势中。
本实施方式中的升华转印油墨为黑色油墨组成物,且包括上述品红色染料中的至少一种、上述黄色染料中的至少一种、和上述蓝绿色染料中的至少一种。黄色染料的含有量相对于黑色油墨组成物的总量而优选为0.10~1.0质量%,更优选为0.20~0.8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40~0.60质量%。品红色染料的含有量相对于黑色油墨组成物的总量而优选为1.5~2.5质量%,更优选为1.7~2.3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9~2.1质量%。蓝绿色染料的含有量相对于黑色油墨组成物的总量而优选为3.75~4.75质量%,更优选为3.5~4.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8~4.2质量%。通过使黄色染料、品红色染料、蓝绿色染料的各染料的含有量为上述范围内,从而处于进一步提高黑色灰度性的趋势中。
此外,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升华转印油墨的黑色油墨组成物也可以包括C.I.分散蓝360,还可以包括C.I.分散橙1、3、5、7、11、13、17、20、21、25、29、30、31、32、33、37、38、42、43、44、45、46、47、48、49、50、53、54、55、56、57、58、59、61、66、71、73、76、78、80、89、90、91、93、96、97、119、127、130、139、142等的橙色染料、以及C.I.分散棕1、2、4、9、13、19、27等的棕色染料。相对于第二棕色油墨组成物的总量,C.I.分散蓝360的含有量优选为1.00~4.00质量%,更优选为1.5~3.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2.0~3.0质量%。通过使C.I.分散蓝360的含有量为上述范围内,从而处于在减少油墨的灌入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黑浓度的趋势中。
如图2所示,控制部40具备接口部41、中央运算处理部42、存储器43和驱动控制部44。在控制部40上电连接有检测部60。
如图3所示,油墨收纳部9具备油墨收纳体91、作为内罩盖的第一罩盖92、和第二罩盖93。
油墨收纳部9作为油墨收纳体91而具备第一油墨收纳体91A、第二油墨收纳体91B、第三油墨收纳体91C以及第四油墨收纳体91D。第一油墨收纳体91A、第二油墨收纳体91B、第三油墨收纳体91C以及第四油墨收纳体91D以+X方向作为直线对准方向,并按照此顺序来进行排列。第一油墨收纳体91A对作为升华转印油墨的蓝绿色油墨组成物进行收纳。第二油墨收纳体91B对作为升华转印油墨的黄色油墨组成物进行收纳。第三油墨收纳体91C对作为升华转印油墨的品红色油墨组成物进行收纳。第四油墨收纳体91D对作为升华转印油墨的黑色油墨组成物进行收纳。此外,被收纳在各个油墨收纳体91中的升华转印油墨的组合并不被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油墨收纳体91在作为第一面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注入口911。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与注入口911的开口面正交的方向的开口方向为+Z方向。另外,注入口911的开口面被定义为包括注入口911的边缘在内的假想的平面。
第一罩盖92具有能够对注入口进行封闭的帽盖921、和指拨部923。第一罩盖92以将第一罩盖轴924作为中心而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承。第一罩盖92向帽盖921将注入口911封闭的封闭位置、和帽盖921将注入口911开放的开放位置进行移动。此外,第一罩盖92的开放位置是指,在第一罩盖92位于开放位置时,用户能够从收纳有油墨的瓶经由注入口911将油墨注入到油墨收纳体91中的这种位置。
在第一罩盖92从罩盖位置向开放位置进行移动时,帽盖921会相对于注入口911而向至少包括+Z方向在内的方向移动,从而与注入口911分离。即,如果相对于帽盖921而作用有+Z方向的力,则帽盖921会与注入口911分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罩盖92而具备第一罩盖92A、92B、92C以及92D,它们分别与第一油墨收纳体91A、第二油墨收纳体91B、第三油墨收纳体91C以及第四油墨收纳体91D相对应。更加详细而言,第一罩盖92A为,具有能够对被设置在第一油墨收纳体91A上的注入口911进行封闭的帽盖921的第一罩盖92A。第一罩盖92B为,具有能够对被设置在第二油墨收纳体91B上的注入口911进行封闭的帽盖921的第一罩盖92。第一罩盖92C为,具有能够对被设置在第三油墨收纳体91C上的注入口911进行封闭的帽盖921的第一罩盖92。第一罩盖92D为,具有能够对被设置在第四油墨收纳体91D上的注入口911进行封闭的帽盖921的第一罩盖92。
在指拨部923的下方具有能够让用户使手指进入的空隙。用户通过使手指进入该空隙,并对指拨部923的下表面向+Z方向进行按压,从而能够使第一罩盖92从封闭位置向开放位置进行移动。另外,此时用户所按压的指拨部923的下侧面与油墨收纳体91的上表面对置。
在第一罩盖92位于封闭位置的状态下,在沿着Y轴的方向上,与帽盖921和第一罩盖轴924的距离相比,帽盖921和指拨部923的距离较小。换而言之,帽盖921被设置在相对于第一罩盖轴924而更接近于指拨部923的位置处。
第二罩盖93具有标签粘贴面931、和被粘贴在标签粘贴面931上的标签932。第二罩盖93能够移动至对第一罩盖92进行覆盖的罩盖位置。如果在帽盖921没有将注入口911封闭且与注入口911的边缘相接触的状态下使第二罩盖93向罩盖位置进行移动,则会使得第一罩盖92通过第二罩盖93而被按压,以使第一罩盖92被移动至封闭位置。换而言之,通过使第二罩盖93向罩盖位置进行移动,从而使帽盖921被插入至注入口911中。
如图4所示,第一罩盖92A、92B、92C以及92D以+X方向作为直线对准方向,并按照此顺序来进行排列。
与第一油墨收纳体91A相对应的第一罩盖92A作为指拨部923而具有第一指拨部923A。与第二油墨收纳体91B相对应的第一罩盖92B作为指拨部923而具有第二指拨部923B。与第三油墨收纳体91C相对应的第一罩盖92C作为指拨部923而具有第三指拨部923C。与第四油墨收纳体91D相对应的第一罩盖92D作为指拨部923而具有第四指拨部923D。第一指拨部923A与第三指拨部923C的沿着X轴的方向上的距离L1大于25mm。由此,由于为了对第二指拨部923B进行操作而确保了足够的空间,因此降低了在用户对第二油墨收纳体91B的第一罩盖92B进行操作时,错误地对第一罩盖92A或者第一罩盖92C进行操作的可能性。
此外,与第一指拨部923A的X轴方向上的尺寸L2相比,第一指拨部923A和第二指拨部923B的X轴上的距离L3较大。在指拨部923为对于由手指实施的操作而最优化了的尺寸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利用指拨部923的周边的空间来使第一罩盖92开放。另外,优选为,距离L3大于16mm。
如图5所示,在位于封闭位置的第一罩盖92的指拨部923的下方处,设置有高度尺寸L4的空隙。优选为,尺寸L4为13mm以上。此外,优选为,指拨部923的下侧面的Y轴方向上的尺寸L5为10mm以上。
以下,对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所掌握的技术思路效果一同进行记载。
油墨收纳装置具备:油墨收纳体,其能够对从收纳升华转印油墨的瓶经由注入口而被注入的所述升华转印油墨进行收纳;内罩盖,其具有能够将所述注入口封闭的帽盖,且所述内罩盖能够移动至所述帽盖将所述注入口封闭的封闭位置、和所述帽盖将所述注入口开放的开放位置,所述帽盖在所述内罩盖于所述封闭位置和所述开放位置之间进行移动时,能够相对于所述注入口而在所述注入口的开口方向上进行插拔,所述内罩盖具有指拨部,所述指拨部使由单个手指实施的所述帽盖的插拔成为可能。
根据该结构,用户在向收纳体注入升华转印油墨时无需对帽盖进行把持。因此,提高了由用户实施的升华转印油墨的注入的作业性。
此外,油墨收纳装置具备:油墨收纳体,其能够对从收纳升华转印油墨的瓶经由注入口而被注入的所述升华转印油墨进行收纳;内罩盖,其具有能够将所述注入口封闭的帽盖,且所述内罩盖能够移动至所述帽盖将所述注入口封闭的封闭位置、和所述帽盖将所述注入口开放的开放位置,所述帽盖在所述内罩盖于所述封闭位置和所述开放位置之间进行移动时,能够相对于所述注入口而在所述注入口的开口方向上进行插拔,所述内罩盖具有指拨部,所述指拨部包括如下的面,即,在所述内罩盖位于所述封闭位置的状态下,在与所述开口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且相对于所述油墨收纳体中的被设置有所述注入口的第一面而以预定的距离对置的面。
根据该结构,由于用户能够通过将手指插入到第一面与指拨部所包括的面之间,并对指拨部所包括的面进行按压,从而使帽盖向开放位置移动,因此,在向收纳体注入升华转印油墨时,无需对帽盖进行把持。因此,提高了由用户实施的升华转印油墨的注入的作业性。
在上述油墨收纳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内罩盖以轴为中心而进行转动,所述帽盖位于所述轴与所述指拨部之间。
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小为了使被插入至注入口中的状态下的帽盖与注入口分离而所需的指拨部的移动量、以及为了使尚未被插入至注入口中的状态下的帽盖插入到注入口中而所需的指拨部的移动量。因此,对用户来说,用于使内罩盖进行移动的操作变得容易,从而提高了注入升华转印油墨时的作业性。
在上述油墨收纳装置中,也可以为如下结构,即,作为所述油墨收纳体的第一油墨收纳体和第二油墨收纳体以与所述注入口的所述开口方向交叉的方向作为直线对准方向,而按照此顺序来进行排列,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油墨收纳体上的第一内罩盖的指拨部、和被设置在所述第二油墨收纳体上的第二内罩盖的指拨部的、所述直线对准方向上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内罩盖的指拨部的所述直线对准方向上的尺寸相比而较大。
根据该结构,确保了邻接的内罩盖间的空间。因此,用户能够使手指进入至该空间内,并对内罩盖进行操作,从而提高了注入升华转印油墨时的作业性。
在上述油墨收纳装置中,也可以为如下结构,即,作为所述油墨收纳体的第一油墨收纳体、第二油墨收纳体和第三油墨收纳体以与所述注入口的所述开口方向交叉的方向作为直线对准方向,而按照此顺序来进行排列,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油墨收纳体上的第一内罩盖的指拨部、和被设置在所述第三油墨收纳体上的第三内罩盖的指拨部的、所述直线对准方向上的距离大于25mm。
根据该结构,确保了被两个内罩盖夹着的内罩盖的作业空间,从而降低了用户错误地对周围的内罩盖进行操作的可能性。因此,提高了用户注入升华转印油墨时的作业性。
在上述油墨收纳装置中,也可以为如下结构,即,具备第二罩盖,所述第二罩盖能够移动至对所述内罩盖进行覆盖的罩盖位置,通过使所述第二罩盖向所述罩盖位置进行移动,从而使处于与所述注入口接触的状态下的所述帽盖被插入至所述注入口中。
尤其是对于佩戴了手套的用户而言,指尖的感觉易于变得迟钝,从而存在对于并不位于封闭位置的内罩盖而误认为其位于封闭位置的情况。根据该结构,只要位置被误认的内罩盖为至少帽盖与注入口接触的状态,即可通过第二罩盖的移动而被移动至封闭位置。因此,提高了用户注入升华转印油墨时的作业性。
符号说明
1…介质;9…油墨收纳部;91…油墨收纳体;91A…第一油墨收纳体;91B…第二油墨收纳体;91C…第三油墨收纳体;91D…第四油墨收纳体;911…注入口;92…作为内罩盖的第一罩盖;92A…与第一油墨收纳体相对应的第一罩盖;92B…与第二油墨收纳体相对应的第一罩盖;92C…与第三油墨收纳体相对应的第一罩盖;92D…与第四油墨收纳体相对应的第一罩盖;921…帽盖;923…指拨部;923A…第一指拨部;923B…第二指拨部;923C…第三指拨部;93…第二罩盖;100…作为液体收纳装置的喷墨打印机。

Claims (6)

1.一种油墨收纳装置,具备:
油墨收纳体,其能够对从收纳升华转印油墨的瓶经由注入口而被注入的所述升华转印油墨进行收纳;
内罩盖,其具有能够将所述注入口封闭的帽盖,且所述内罩盖能够移动至所述帽盖将所述注入口封闭的封闭位置、和所述帽盖将所述注入口开放的开放位置,
所述帽盖在所述内罩盖于所述封闭位置和所述开放位置之间进行移动时,能够相对于所述注入口而在所述注入口的开口方向上进行插拔,
所述内罩盖具有指拨部,所述指拨部使由单个手指实施的所述帽盖的插拔成为可能。
2.一种油墨收纳装置,具备:
油墨收纳体,其能够对从收纳升华转印油墨的瓶经由注入口而被注入的所述升华转印油墨进行收纳;
内罩盖,其具有能够将所述注入口封闭的帽盖,且所述内罩盖能够移动至所述帽盖将所述注入口封闭的封闭位置、和所述帽盖将所述注入口开放的开放位置,
所述帽盖在所述内罩盖于所述封闭位置和所述开放位置之间进行移动时,能够相对于所述注入口而在所述注入口的开口方向上进行插拔,
所述内罩盖具有指拨部,所述指拨部包括如下的面,即,在所述内罩盖位于所述封闭位置的状态下,在与所述开口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且相对于所述油墨收纳体中的被设置有所述注入口的第一面而以预定的距离对置的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墨收纳装置,其中,
所述内罩盖以轴为中心而进行转动,
所述帽盖位于所述轴与所述指拨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收纳装置,其中,
作为所述油墨收纳体的第一油墨收纳体和第二油墨收纳体以与所述注入口的所述开口方向交叉的方向作为直线对准方向,而按照此顺序来进行排列,
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油墨收纳体上的第一内罩盖的指拨部、和被设置在所述第二油墨收纳体上的第二内罩盖的指拨部的、所述直线对准方向上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内罩盖的指拨部的所述直线对准方向上的尺寸相比而较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收纳装置,其中,
作为所述油墨收纳体的第一油墨收纳体、第二油墨收纳体和第三油墨收纳体以与所述注入口的所述开口方向交叉的方向作为直线对准方向,而按照此顺序来进行排列,
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油墨收纳体上的第一内罩盖的指拨部、和被设置在所述第三油墨收纳体上的第三内罩盖的指拨部的、所述直线对准方向上的距离大于25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收纳装置,其中,
具备第二罩盖,所述第二罩盖能够移动至对所述内罩盖进行覆盖的罩盖位置,
通过所述第二罩盖向所述罩盖位置进行移动,从而处于与所述注入口接触的状态下的所述帽盖被插入至所述注入口中。
CN202010776614.4A 2019-08-09 2020-08-05 油墨收纳装置 Pending CN1123394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47226A JP2021028123A (ja) 2019-08-09 2019-08-09 インク収容装置
JP2019-147226 2019-08-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9438A true CN112339438A (zh) 2021-02-09

Family

ID=74357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76614.4A Pending CN112339438A (zh) 2019-08-09 2020-08-05 油墨收纳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30110B2 (zh)
JP (1) JP2021028123A (zh)
CN (1) CN112339438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0640A (zh) * 1993-07-20 2004-06-02 ������������ʽ���� 用于带具有导墨件的墨盒的记录单元的喷墨记录装置
CN201026701Y (zh) * 2007-04-26 2008-02-27 珠海格力新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机墨盒
US20130187993A1 (en) * 2012-01-13 2013-07-2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ridge and printing device
CN203460551U (zh) * 2013-07-23 2014-03-05 黄思聪 一种可保持墨盒内液压平衡的装置
CN206357816U (zh) * 2016-09-28 2017-07-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US20170274661A1 (en) * 2015-08-26 2017-09-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7487082A (zh) * 2016-06-10 2017-12-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206983527U (zh) * 2017-06-07 2018-02-09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芯片及墨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6434Y2 (ja) * 1988-04-25 1995-04-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インクリザーバー
JP3370835B2 (ja) * 1995-10-23 2003-01-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731326B2 (en) * 2005-10-21 2010-06-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torage system
JP4941110B2 (ja) * 2007-06-01 2012-05-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13230667A (ja) * 2012-04-04 2013-11-14 Canon Inc インクタンクのインク供給口をシールするシール部材および該シール部材を備えたインクタンクユニット
JP6432261B2 (ja) * 2014-09-30 2018-12-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消費装置
JP6358106B2 (ja) 2015-01-19 2018-07-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消費装置
CN205149218U (zh) * 2015-12-01 2016-04-1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密封部件、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JP6862771B2 (ja) * 2016-11-04 2021-04-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8144239A (ja) * 2017-03-01 2018-09-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ー、インクボトル
JP6584450B2 (ja) 2017-04-27 2019-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207535506U (zh) * 2017-09-29 2018-06-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0640A (zh) * 1993-07-20 2004-06-02 ������������ʽ���� 用于带具有导墨件的墨盒的记录单元的喷墨记录装置
CN201026701Y (zh) * 2007-04-26 2008-02-27 珠海格力新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机墨盒
US20130187993A1 (en) * 2012-01-13 2013-07-2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ridge and printing device
CN203460551U (zh) * 2013-07-23 2014-03-05 黄思聪 一种可保持墨盒内液压平衡的装置
US20170274661A1 (en) * 2015-08-26 2017-09-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7487082A (zh) * 2016-06-10 2017-12-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206357816U (zh) * 2016-09-28 2017-07-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06983527U (zh) * 2017-06-07 2018-02-09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芯片及墨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39396A1 (en) 2021-02-11
US11230110B2 (en) 2022-01-25
JP2021028123A (ja) 2021-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11591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8656752B (zh) 记录装置
US10011118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US6938997B2 (en) Ink cartridge and vacuum-packaging product containing the same
US10543691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16278399A (zh) 喷墨记录设备和在将墨注入墨罐时防止墨滴落的墨罐
JP4696613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3394864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8146077B (zh) 液体收容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12339438A (zh) 油墨收纳装置
US7284846B2 (en) Ink injection system and ink cartridge for use in the same
JP4189690B2 (ja) 液体収容容器
CN115157868B (zh) 记录装置
JP6836113B2 (ja) 記録装置
JP2015193157A (ja) 液体吐出装置に用いる液体収容カートリッジ、該液体吐出装置及び該液体収容カートリッジの誤挿入防止構造
CN109968824B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7110725B2 (ja) インクタンクユニット、プリンター
JP713539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US10252536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10053358A (zh) 喷墨打印机
JP7404847B2 (ja) 液体収容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CN112339437B (zh) 液体收纳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JPH065341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230234365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16691166A (zh) 液体收纳容器以及记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