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46077B - 液体收容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收容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46077B
CN108146077B CN201711179709.2A CN201711179709A CN108146077B CN 108146077 B CN108146077 B CN 108146077B CN 201711179709 A CN201711179709 A CN 201711179709A CN 108146077 B CN108146077 B CN 1081460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closing body
insertion hole
liquid
liquid conta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797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46077A (zh
Inventor
森山隆司
赤羽久幸
佐藤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146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60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460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60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36Protection of cartridges or parts thereof, e.g. tape
    • B41J2/1754Protection of cartridges or parts thereof, e.g. tape with means attached to the cartridge, e.g. protective ca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液体收容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液体收容单元(6)具备:至少一个墨罐(10),收容向记录头(20)供给的液体,并且具备能够注入所述液体的油墨注入口(26);单元外罩(8),能够打开或关闭,以在关闭状态下覆盖油墨注入口(26);以及卡定部(30),卡定单元外罩(8)并保持所述关闭状态,单元外罩(8)具有:第一插穿孔(28),所述第一插穿孔(28)能够供将单元外罩(8)锁定在所述关闭状态的锁定部件(40)插穿,卡定部(30)具有第二插穿孔(33),所述第二插穿孔(33)设于被所述关闭状态的单元外罩(8)覆盖的区域中与第一插穿孔(28)相对的位置,并能够供锁定部件(40)插穿。

Description

液体收容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收容向液体喷射部供给的液体的液体收容单元和具备该液体收容单元的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例的喷墨式打印机具备:记录头,向被记录介质喷射作为液体的油墨而进行记录;以及液体收容部,收容向所述记录头供给的油墨,并且能够补充消耗的所述油墨,所述液体收容部配置收纳在设于装置主体的液体收容单元的内部(例如,日本特开2016-168727号公报)。
在日本特开2016-168727号公报中,液体收容体单元30具备:外壳主体44,配置作为所述液体收容部的液体收容体50;以及外罩42,打开或关闭外壳主体44的上部。而且,为了降低不必要地打开外罩42的可能性,在液体收容体单元30中设有通过锁定能够将外罩42保持为关闭状态的锁定机构20。锁定机构20构成为具备安装有挂锁21的第一插穿孔221以及第二插穿孔24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这里,日本特开2016-168727号公报所描述的锁定机构20设置为,设有第一插穿孔221以及第二插穿孔241的第一插穿部22以及第二插穿部24向液体收容体单元30的外侧突出。因此,外观的设计性、紧凑性降低。另外,向液体收容体单元30的外侧突出的第一插穿部22以及第二插穿部24容易与来自外部的物体接触,从而可能损坏等,并且可能降低液体收容体单元30自身的坚固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外罩锁定于关闭状态、并且外观的设计性以及紧凑型较高并坚固性较高的液体收容单元以及具备该液体收容单元的液体喷射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收容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至少一个液体收容部,收容向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部供给的所述液体,并且具备能够注入所述液体的注入口;第一开闭体,能够打开或关闭,以在关闭状态下覆盖所述注入口;以及卡定部,卡定所述第一开闭体并保持所述关闭状态,所述第一开闭体具有第一插穿孔,所述第一插穿孔能够供将所述第一开闭体锁定在所述关闭状态的锁定部件插穿,所述卡定部具有第二插穿孔,所述第二插穿孔设于被所述关闭状态的所述第一开闭体覆盖的区域中与所述第一插穿孔相对的位置,并能够供所述锁定部件插穿。
根据本方式,卡定所述第一开闭体并保持所述关闭状态的卡定部具有设于被所述关闭状态的所述第一开闭体覆盖的区域中与所述第一插穿孔相对的位置、能够供所述锁定部件插穿的第二插穿孔,因此在所述关闭状态的所述第一开闭体中,可具有所述第一插穿孔和所述第二插穿孔不从所述液体收容单元突出的外观。因而,液体收容单元具有设计性优异并且紧凑的外观。
另外,可以降低设有第一插穿孔以及第二插穿孔的部分与来自外部的物品接触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可以降低所述液体收容单元中因与外部的接触而导致损坏的可能性,并且可提高所述液体收容单元的坚固性。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收容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中,所述第一插穿孔比所述第二插穿孔大。
根据本方式,所述第一插穿孔比所述第二插穿孔大,因此所述锁定部件难以与所述第一插穿孔接触。由此,例如在从外部对锁定状态的所述锁定部件施加力时,可降低施加到所述第一插穿孔的负载。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收容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式中,所述卡定部比所述第一开闭体刚性高。
根据本方式,具备所述第二插穿孔的所述卡定部由比形成具备所述第一插穿孔的所述第一开闭体的材料刚性高的材料形成,因此所述第二插穿孔的坚固性提高。比所述第一插穿孔小的所述第二插穿孔易于与锁定状态的所述锁定部件接触,但由于由刚性较高的材料形成,即时从外部对锁定状态的所述锁定部件施加力而对所述第二插穿孔施加负载,也可获得高耐久性。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收容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的任一者中,所述液体收容单元具备壳体,所述壳体在内部收容所述液体收容部,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开闭体对所述壳体进行打开或关闭,在所述第一开闭体的周壁和所述壳体的周壁两者的端部对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开闭体相对于所述壳体形成关闭状态,所述卡定部的包含所述第二插穿孔的至少一部分在高度方向上从所述壳体突出。
根据本方式,在所述第一开闭体的周壁和所述壳体的周壁两者的端部对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开闭体相对于所述壳体成为关闭状态的所述液体收容单元中,可获得与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中任一者相同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收容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四方式的任一者中,所述液体收容单元具备第二开闭体,所述第二开闭体具备打开或关闭所述注入口的盖部,并且在所述盖部关闭所述注入口的状态下,被所述关闭状态的所述第一开闭体覆盖,在所述液体收容单元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二插穿孔位于所述第一插穿孔和所述第二开闭体之间。
根据本方式,在具备打开或关闭所述注入口并且在关闭所述注入口的状态下被所述关闭状态的所述第一开闭体覆盖的第二开闭体的所述液体收容单元中,可节省空间地配置所述第二插穿孔。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收容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方式中,在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插穿孔以及所述第二插穿孔设于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开闭体重合的位置、或设于比所述第二开闭体靠下侧的位置。
根据本方式,在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插穿孔以及所述第二插穿孔配置于靠近所述液体收容部的位置,因此可降低施加到设有所述第一插穿孔的第一开闭体、或设有所述第二插穿孔的所述卡定部的负载。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收容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方式或第六方式中,在纵深方向上,所述卡定部设于所述注入口和所述第二开闭体的在长度方向上与所述注入口分开的一端侧之间。
根据本方式,可节省空间地配置所述卡定部。
本发明的第八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收容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七方式的任一者中,所述卡定部具备:舌片部,具备所述第二插穿孔;以及固定部,沿着与所述舌片部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固定于所述液体收容部侧。
根据本方式,可节省空间地配置所述卡定部,并且可牢固地固定所述卡定部。
本发明的第九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收容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方式至第七方式的任一者中,所述卡定部具备:舌片部,具备所述第二插穿孔;以及固定部,沿着与所述舌片部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固定于所述液体收容部侧,所述固定部以及固定所述固定部的固定部件在所述液体收容部的上侧且至少一部分位于关闭状态的所述第二开闭体的下方。
根据本方式,可节省空间地配置并固定所述卡定部。
本发明的第十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收容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九方式中,在高度方向上,所述固定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注入口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相同的位置,或与所述第二开闭体的所述盖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相同的位置。
根据本方式,可节省空间地配置并固定所述卡定部。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收容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十方式的任一者中,所述第一插穿孔设于所述第一开闭体上的所述液体收容单元的宽度方向上一侧的侧面部。
根据本方式,所述第一插穿孔设于所述第一开闭体的侧面部,因此可成为从前面侧观察所述液体收容单元时,难以看见所述第一插穿孔的外观,看起来很简洁。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收容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十一方式的任一者中,所述第一开闭体在靠向形成有所述第一插穿孔的位置具备勾手部,所述勾手部,用于打开所述第一开闭体。
根据本方式,通过所述勾手部可以容易地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开闭体,并且所述第一插穿孔和所述勾手部设于彼此靠近的位置,因此可提升设计性。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收容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十二方式的任一者中,在所述第一开闭体和所述卡定部的至少一者上设有引导部,在关闭所述第一开闭体时,所述引导部将所述卡定部引导至所述第一开闭体的内侧。
根据本方式,通过所述引导部,可易于将所述卡定部引导至所述第一开闭体的内侧,可顺畅地关闭所述第一开闭体。
本发明的第十四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收容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十三方式的任一者中,所述卡定部构成为能够更换。
根据本方式,在由于从外部对锁定状态的所述锁定部件施加力而导致易于施加负载的所述开闭体侧插穿孔损坏等故障的情况下,可更换所述卡定部。
另外,在所述液体收容单元不需要所述锁定机构的情况下,可拆除所述卡定部。
本发明的第十五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收容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十四方式的任一者中,所述第一开闭体具备阻尼机构,所述阻尼机构至少减缓关闭时的所述第一开闭体的移动速度。
根据本方式,可使所述第一开闭体至少在关闭时缓慢地动作,因此操作性提高。
本发明的第十六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收容单元的特征在于,在第十五方式中,所述阻尼机构具备:被引导部,设于所述第一开闭体;引导槽,设于被所述第一开闭体进行打开或关闭的所述液体收容部侧,在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开闭体时,所述引导槽引导所述被引导部;以及凸部,设于所述引导槽,所述第一开闭体构成为,在关闭时所述被引导部与所述凸部能够接触,在打开时所述被引导部与所述凸部能够分离。
根据本方式,在关闭时所述被引导部与所述凸部接触,因此通过所述被引导部和所述凸部之间的接触所产生的摩擦力,在关闭所述第一开闭体时可使所述第一开闭体缓慢地动作。另外,所述第一开闭体构成为,在打开时所述被引导部能够与所述凸部分离,因此打开时阻力变小,从而可以容易地打开。
本发明的第十七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装置主体,具备所述液体喷射部;以及第一方式至第十六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容单元。
根据本方式,在设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所述液体收容单元中,可获得与第一方式至第十六方式的任一者相同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的第十八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十七方式中,所述液体收容单元中的所述第一插穿孔和所述第二插穿孔配置为靠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整体的重心位置。
根据本方式,在对插入所述第一插穿孔以及所述第二插穿孔并成为锁定状态的所述锁定部件施加外力时,可降低施加到所述液体收容单元的负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使操作面板转动至装置前面侧的状态下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将扫描器以及单元外罩相对于装置主体设为打开状态时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说明装置主体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从液体收容单元拆下单元外罩、壳体、以及框架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6是打开了单元外罩状态下液体收容单元的主要部件放大图。
图7是示出从液体收容单元拆下单元外罩的状态的图。
图8是液体收容单元的侧截面图。
图9是液体收容单元的正面截面图。
图10是卡定部的立体图。
图11是单元外罩的立体图。
图12是从别的角度观察图11示出的单元外罩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单元外罩被锁定部件锁定前和锁定后的状态的图。
图14是对锁定部件进行说明的图。
图15是框架部件的立体图。
图16是框架部件的主要部件放大立体图。
图17是示出单元外罩的打开角度α为α=0°的状态和α=5°的状态的图。
图18是单元外罩的打开角度α为α=45°的状态和α=110°的状态的图。
图19是图17中的A-A向视截面立体图。
图20是图18中的B-B向视截面立体图。
图21是对阻尼机构进行说明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2:装置主体;3:扫描器单元;4:操作面板;5:介质收容部;6:液体收容单元;7:壳体;7a:前面;7b:右侧面;8:单元外罩(第一开闭体);8a:前面;8b:右侧面;9:介质排出盘;10:墨罐(液体收容部);11:注入口外罩(第二开闭体);12:滑架单元;13:驱动马达;15:从动轮;16:环形带;18:油墨供给管;20:记录头(液体喷射头);22、22a、22b、22c、22d、22e:盖部;23:介质支承部件;24:输送辊对;25:转动轴;26、26a、26b、26c、26d、26e:油墨注入口;27:框架部件;28:第一插穿孔;30:卡定部;31:舌片部;32:固定部;33:第二插穿孔;34:螺纹孔;35:引导部;36:定位凸部;38:固定螺纹件;39:弯曲部;40:锁定部件;41:插入部;41a:基部;41b:前端部;42:锁部;42a:钩部;42b:嵌合部;43:线;44:勾手部;46:轴承部;47:转动轴;48:定位凹部;50:阻尼机构;51:被引导部;52:引导槽;53: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首先,对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例的喷墨式打印机1(以下简称为打印机1)的概况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使操作面板转动至装置前面侧的状态下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将扫描器以及墨罐外罩相对于装置主体设为打开状态时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说明装置主体的构成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从液体收容单元拆下单元外罩、壳体、以及框架部件的状态的图。图6是打开了单元外罩状态下液体收容单元的主要部件放大图。图7是示出从液体收容单元拆下单元外罩的状态的图。图8是液体收容单元的侧截面图。图9是液体收容单元的正面截面图。图10是卡定部的立体图。
图11是单元外罩的立体图。图12是从别的角度观察图11示出的单元外罩的立体图。图13是示出单元外罩被锁定部件锁定前和锁定后的状态的图。图14是对锁定部件进行说明的图。图15是框架部件的立体图。图16是框架部件的主要部件放大立体图。图17是示出单元外罩的打开角度α为α=0°的状态和α=5°的状态的图。图18是示出单元外罩的打开角度α为α=45°的状态和α=110°的状态的图。图19是图17中的A-A向视截面立体图。图20是图18中的B-B向视截面立体图。图21是对阻尼机构进行说明的图。
此外,在各图所示的XYZ坐标系中,X轴方向表示记录装置的宽度方向且记录头的移动方向,Y轴方向表示记录装置的纵深方向以及介质输送方向,Z轴方向表示装置高度方向。此外,在各图中,将+X轴方向侧设为装置左侧,-X轴方向侧设为装置右侧,+Y轴方向侧设为装置前面侧,-Y轴方向侧设为装置背面侧,+Z轴方向侧设为装置上方侧,-Z轴方向侧设为装置下方侧。
打印机的总体构成
下面,对打印机1的总体构成进行概述。打印机1(图1)具备:装置主体2,具备作为“液体喷射部”的记录头20(图4);以及扫描器单元3,设于装置主体2的上部,用于读取原稿。此外,记录头20设于滑架单元12(图4)的下部。
在图1的打印机1的装置前面侧的附图标记4是具备电源按钮、操作按钮、显示部等而构成的操作面板4,其中,操作按钮用作进行各种印刷设定、记录执行,显示部进行印刷设定内容、印刷图像的预览显示等。而且,如图2所示,操作面板4安装成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2转动至装置前面侧。
此外,如图2所示,当操作面板4成为已转动的状态时,容纳于装置主体2的介质排出盘9能够伸出。介质排出盘9构成为能够在容纳在装置主体2内的位置(参照图2的实线部)和从装置主体2向装置前面侧抽出的位置(参照图2的双点划线部)之间前进和后退。
另外,在装置主体2中,能够收容介质的介质收容部5以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2从装置前面侧插入或拔出的方式安装于介质排出盘9的装置下方侧。
另外,如图3所示,设于装置主体2的上部的扫描器单元3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3转动,并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2在关闭姿态(参照图1以及图2)和打开姿态(参照图3)之间切换。
另外,在图1至图4中,在装置主体2的装置前面侧且装置右侧端部设有液体收容单元6。液体收容单元6具备:作为“液体收容部”的多个墨罐10a、10b、10c、10d、10e(参照图5,以下在不需要区分各个墨罐10a~10e的情况下有时称作墨罐10),用于收容作为向记录头20供给的“液体”的各颜色的油墨;壳体7,在内部收容墨罐10;以及作为“第一开闭体”的单元外罩8,安装成能够相对于壳体7转动。在装置主体2中,液体收容单元6独立于滑架单元12(图4)设置。后面将对液体收容单元6进行进一步说明。
接着,在图4中,在液体收容单元6的背面侧(-Y轴方向),在下部配置有具备记录头20的滑架单元12。作为一例,滑架单元12构成为能够在装置主体2内沿着作为扫描方向的装置宽度方向(X轴方向)往复移动。若更具体地说明滑架单元12的驱动机构,则在装置纵深方向上滑架12的背面侧(-Y轴方向)设有驱动马达13。
在驱动马达13的驱动轴上设有驱动轮(虽在图4中不可见,但位于驱动马达13的装置前面侧)。另外,在图4示出的装置主体2内,在相对于未图示的所述驱动轮在装置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的位置设有从动轮15。从动轮15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驱动轮从动转动。在所述驱动轮和从动轮15上绕挂有环形带16。而且,环形带16的至少一部分在滑架单元12的背面侧安装于滑架单元12。
当驱动马达13转动驱动时,环形带16被转动驱动,安装于环形带16的滑架单元12沿X轴方向移动。此外,作为一例,在装置主体2内,将图4示出的滑架单元12的位置设定为滑架单元12的初始位置。
另外,在图4示出的滑架单元12的内部,与各墨罐10对应地安装有多个未图示的中继连接器,中继连接器用于中继从墨罐10向记录头20输送的油墨的供给。所述中继连接器经由油墨供给管18与墨罐10连接,并构成为能够向设于记录头20的喷嘴(未图示)供给油墨。
接着,在图4中,在记录头20的下方设有沿装置宽度方向延伸的介质支承部件23。另外,在介质支承部件23的背面侧设有输送辊对24。
这里,主要参照图4对打印机1的介质的记录动作进行说明,收容于介质收容部5的介质通过未图示的进给单元被进给至输送辊对24。之后,输送辊对24夹紧介质,并将介质送至记录头20的下方侧中与记录头20相对的区域。之后,被介质支承部件23支承的介质在与记录头20相对的表面接收从记录头20的喷嘴(未图示)喷射的油墨。由此,在介质的与记录头20相对的表面进行记录。之后,进行记录后的介质朝向向装置主体2的装置前面侧突出的介质排出盘9(图2)排出。
关于液体收容单元的构成的概况
接着,对液体收容单元6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设于打印机1的前面侧的液体收容单元6配置为在装置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位于至少一部分关闭的姿态的扫描器单元3的下方。
而且,如图3所示,当扫描器单元3相对于装置主体2处于打开姿态时,单元外罩8完全暴露,从而可以打开单元外罩8。
单元外罩8安装成以设于壳体7的背面侧(-Y轴方向)的转动轴25(图6)为轴线而能够相对于设有墨罐10的壳体7侧转动,从而打开或关闭后述油墨注入口26(图5)的上部。
具体地,单元外罩8安装于设于壳体7的框架部件27(也参照图15)的上表面27a(图6)。墨罐10在壳体7中配置于框架部件27的内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油墨注入口26设于框架部件27的上表面27a侧,但是也可以例如以朝向装置前面侧的方式设置油墨注入口26。
墨罐10构成为能够从未图示的补充容器注入油墨,如图3所示,当打开单元外罩8(第一开闭体)时,作为“第二开闭体”的注入口外罩11(也参照图5以及图6)暴露。各个注入口外罩11a、11b、11c、11d、11e(图5以及图6)是用于封闭设于图5示出的各颜色的墨罐10a、10b、10c、10d、10e的油墨注入口26a、26b、26c、26d、26e(油墨注入口26)的外罩,并且分别设于油墨注入口26a、26b、26c、26d、26e。
注入口外罩11a、11b、11c、11d、11e具备打开或关闭油墨注入口26a、26b、26c、26d、26e的盖部22a、22b、22c、22d、22e(盖部22)。
注入口外罩11在背面侧(-Y轴方向)具有转动轴47(图8),并安装成能够相对于墨罐10转动。通过打开注入口外罩11,可以在油墨注入口26安装补充容器,进行油墨的补充。而且,在关闭油墨注入口26的状态下,注入口外罩11被关闭状态的单元外罩8覆盖。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设有5个墨罐10,作为一例,各墨罐10分别容纳黑色、品红色、黄色、青色、相片黑色(フォトブラック)的油墨。另外,在液体收容单元6中,在壳体7的前面7a侧设有能够确认各墨罐10中油墨的剩余量的显示部6a(图1)。此外,在液体收容单元6中,墨罐10只要设有至少一个即可,并不限定于多个。
关于液体收容单元的锁定机构
液体收容单元6构成为能够在将单元外罩8相对于壳体7关闭的状态(以下有时称作关闭状态)下锁定。下面,对单元外罩8的锁定机构进行说明。
如图13的下图所示,单元外罩8的锁定机构构成为,在单元外罩8关闭、设于单元外罩8侧的第一插穿孔28(图6)和设于壳体7侧的第二插穿孔33(图6)重合的状态(图13的上图)下,被锁定部件40插穿而锁定。
下面,在对插穿第一插穿孔28以及第二插穿孔33的锁定部件40进行说明之后,对第一插穿孔28以及第二插穿孔33进行进一步说明。
(关于锁定部件)
参照图14,对在关闭单元外罩8的状态下插穿第一插穿孔28以及第二插穿孔33的锁定部件40进行说明。
在图14示出的锁定部件40中,插入部41具备基部41a、以及根据后述的锁部42的开闭相对于基部41a转动的前端部41b。当沿着作为插拔方向的X轴方向观察时,基部41a具有与第一插穿孔28以及第二插穿孔33对应的形状。
具体地,如图6所示,第一插穿孔28以及第二插穿孔33呈在装置纵深方向(Y轴方向)上细长的形状,并且锁定部件40的基部41a(图14)呈能够相对于单元外罩8关闭而重合的第一插穿孔28以及第二插穿孔33进行插拔的在Y轴方向上细长的形状。另外,同样地,前端部41b也呈在图14的上图的状态时能够相对于第一插穿孔28以及第二插穿孔33进行插拔的在Y轴方向上细长的棒状形状。
这里,锁部42可以成为钩部42a的一端与嵌合部42b嵌合的关闭状态(图14的下图)、和钩部42a的一端从嵌合部42b脱离的打开状态(图14的上图)。
而且,当锁定部件40的锁部42为打开状态(图14的上图)时,前端部41b成为长度方向朝向Y轴方向且插入部41能够相对于第一插穿孔28以及第二插穿孔33(图13的上图)进行插拔的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14的下图所示,当锁定部件40的锁部42成为关闭状态时,前端部41b转动至长度方向朝向Z轴方向。在该状态下,前端部41b不能在Y轴方向上相对于细长的孔部进行插拔。
当将单元外罩8相对于壳体7锁定时,将锁定部件40的锁部42设为打开状态(图14的上图),并将插入部41插入到第一插穿孔28以及第二插穿孔33(图13的上图),在该状态下,通过将锁定部件40的锁部42设为关闭状态(图14的下图),成为前端部41b不能从第一插穿孔28以及第二插穿孔33拔出的锁定状态(图13的下图)。
通过将单元外罩8相对于壳体7锁定为关闭状态,可以避免不小心打开单元外罩8的可能性。
除了由未图示的钥匙部进行锁定部件40的锁部42的打开和关闭的情况之外,还可以由拨盘式、按钮式、数字式等各种方式来进行锁定部件40的锁部42的打开和关闭。此外,在图14中,锁部42描述为锁的开闭状态容易理解的挂锁,但当然并不限定于此。
作为锁定部件40,例如可以使用电子设备用的带钥匙的安全线(也称作安全线锁)。线43(图13以及图14)的一端与锁定部件40连接,线43的另一端与未图示的固定部(包括桌子等难以移动的家具等)连接,从而具备由锁定部件40锁定的液体收容单元6的打印机1不能移动出预定范围。
此外,如果仅限于将单元外罩8相对于壳体7锁定这样的目的,则在锁定部件40不设有线43的构成也可以。
(关于第一插穿孔以及第二插穿孔)
接着,对液体收容单元的锁定机构中的第一插穿孔28以及第二插穿孔33的构成进行说明。
在单元外罩8设有能够供锁定部件40插穿的第一插穿孔28(图6、图13)。
另一方面,在收容墨罐10的壳体7侧设有将关闭状态的单元外罩8卡定并保持所述关闭状态的卡定部30(图6)。而且,如图13的上图所示,卡定部30设于被关闭状态的单元外罩8覆盖的区域中与第一插穿孔28相对的位置,并且具有能够供锁定部件40插穿的第二插穿孔33。也就是说,卡定部30设于壳体7的上部开口的内侧。
本实施例的液体收容单元6是在单元外罩8的周壁和壳体7的周壁两者的端部对接的状态下,单元外罩8相对于壳体7成为关闭状态的构成。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构成为作为单元外罩8的周壁的前面8a以及右侧面8b与作为壳体7的周壁的前面7a以及右侧面7b分别齐平。此外,虽然在图1中未能看见,但单元外罩8和壳体7各自的背面和左侧面也齐平。
而且,如图6所示,卡定部30设置为包括第二插穿孔33的至少一部分在高度方向(Z轴方向)上从壳体7突出。具体地,在卡定部30中,具备第二插穿孔33的舌片部31(也参照图10)在高度方向上从壳体7突出。
如上所述,具有能够供锁定部件40插穿的第二插穿孔的卡定部30设于被所述关闭状态的单元外罩8覆盖的区域中与第一插穿孔28相对的位置,从而在所述关闭状态的单元外罩8(图1以及图13的上图)中,能够形成第一插穿孔28和第二插穿孔33不从液体收容单元6突出的外观。从而,在锁定部件40没有插穿第一插穿孔28以及第二插穿孔33时,液体收容单元6成为紧凑简洁并具有设计性优异的外观。
另外,由于第一插穿孔28以及第二插穿孔33不从外观突出,因此可以降低与外部的物件接触的可能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穿孔28设于单元外罩8上的作为液体收容单元6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的一侧的“侧面部”的右侧面8b(图1、图11)。
通过将第一插穿孔28设于该位置,成为从前面侧观察液体收容单元6或打印机1时难以看见第一插穿孔28的外观,可以看起来更加简洁。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卡定部30由刚性比单元外罩8更高的材料形成。单元外罩8由例如塑料等树脂材料形成,卡定部30可以由金属材料之外的、刚性比形成单元外罩8的树脂材料更高的树脂材料形成。
此外,设于单元外罩8侧的第一插穿孔28形成为比设于卡定部30侧的第二插穿孔33大。
这里,在锁定部件40插穿第一插穿孔28以及第二插穿孔33时,例如由于用户提起锁定部件40、或其他部件不小心撞上锁定部件40,有时对锁定部件40施加外力。当对锁定部件40施加外力时,也会对第一插穿孔28以及第二插穿孔33施加负载,因此,可能损坏孔。
通过将第一插穿孔28形成为比第二插穿孔33大,锁定部件40难以接触第一插穿孔28。由此,例如,在从外部对锁定状态的锁定部件40施加力时,可以降低施加给第一插穿孔28的负载。
不仅如此,由于卡定部30比单元外罩8刚性高,即使锁定部件40与比第一插穿孔28小的第二插穿孔33接触,也可以降低由于对第二插穿孔33施加负载而划伤或损坏的可能性。
因此,可以得到坚固性高的液体收容单元6。
(关于卡定部)
接着,对卡定部30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卡定部30(图10)具备舌片部31以及固定部32,并外观呈L字形,其中,舌片部31具备第二插穿孔33,固定部32沿着与舌片部31相交的X轴方向延伸,并且固定于墨罐10侧。如图7所示,固定部32被用于对固定部32进行固定的“固定部件”的固定螺纹件38、38固定于框架部件27的上表面27a。在图10中,附图标记34、34是插入固定螺纹件38、38的螺纹孔34、34。
另外,在图10中,附图标记36、36是向-Z轴方向突出的定位凸部,如图9所示,设于框架部件27的上表面27a的定位凹部48、48与卡定部30的定位凸部36、36嵌合,从而定位卡定部30。
卡定部30构成为具备舌片部31以及沿着与舌片部31相交的方向延伸的固定部32,从而可以以节省空间的方式配置卡定部30。另外,由于固定部32沿着锁定部件40在第二插穿孔33中的插拔方向(X轴方向)延伸,因此可以由向与所述插拔方向(X轴方向)相交的方向(本实施方式中Z轴方向)插入的固定螺纹件38、38固定。由此,可以降低由于固定部件40的插拔动作而导致卡定部30的固定松动的可能性,可以牢固地固定卡定部30。
如图9所示,固定部32以及固定固定部32的固定螺纹件38、38在墨罐10的上侧且其至少一部分位于关闭状态的注入口外罩11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32以及固定螺纹件38、38设于注入口外罩11a~11c的下方(也参照图6以及图7)。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卡定部30在图8示出的液体收容单元6的纵深方向(Y轴方向)上,设于油墨注入口26和注入口外罩11的在长度方向上与油墨注入口26分开的-Y轴方向的一端侧(转动轴47侧)之间。
并且,在高度方向(Z轴方向)上,固定部32的至少一部分与油墨注入口26的至少一部分、或注入口外罩11的盖部22的至少一部分设于相同位置。
通过以上述方式配置卡定部30,可以以节省空间地配置并固定卡定部30。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将卡定部30设为单独的部件并固定安装于壳体7(框架部件27)侧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能设为卡定部30与壳体7、框架部件27等一体地形成。
(关于液体收容单元中第一插穿孔以及第二插穿孔的配置)
接着,对液体收容单元6中第一插穿孔28以及第二插穿孔33的配置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插穿孔33设置成在图9示出的液体收容单元6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位于所述关闭状态的单元外罩8上的第一插穿孔28和注入口外罩11之间。由此,可以在液体收容单元6中节省空间地配置第二插穿孔33。
另外,第一插穿孔28以及第二插穿孔33在图9示出的液体收容单元6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上设于至少一部分与注入口外罩11重合的位置、或设于比注入口外罩11靠下侧的位置。
也就是说,第一插穿孔28以及第二插穿孔33在高度方向(Z轴方向)上配置于靠近墨罐10的位置。由此,可以降低施加到设有第一插穿孔28的单元外罩8或者设有第二插穿孔33的卡定部30的负载。
特别地,如图7以及图10所示,在卡定部30具备舌片部31和固定部31并呈L字的情况下,第二插穿孔33设于舌片部31上靠近弯曲部39(图10)的位置,其中,弯曲部39是舌片部31和固定部32的交界。若第二插穿孔33在舌片部31上位于靠近弯曲部39的位置,则在锁定部件40插穿第二插穿孔33时,难以施加向舌片部31远离固定部32的打开方向的力,从而可以降低对卡定部30的负载。
关于液体收容单元中的其他构成
(关于单元外罩)
单元外罩8在靠向形成有第一插穿孔28的位置具备用于打开单元外罩8的勾手部44(图1、图11)。在本实施例中,勾手部44设于与形成第一插穿孔28的面(右侧面8b)相同的面。
在单元外罩8设有勾手部44,从而可以容易地打开或关闭单元外罩8。此外,第一插穿孔28和勾手部44设于彼此靠近的位置,从而可以提高设计性。另外,由于作为供用户使用的构成部的第一插穿孔28和勾手部44彼此靠近设置,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性。
卡定部30具备在关闭单元外罩8时将卡定部30引导至单元外罩8的内侧的引导部35。具体地,在卡定部30的舌片部31的+Z轴方向的端部设有作为引导部35的斜面(图6以及图10)。
通过引导部35,可以容易地将卡定部30引导至单元外罩8的内侧,并可以顺畅地关闭单元外罩8。
此外,在单元外罩8以及卡定部30中的至少任一者上设置引导部即可,也可以在单元外罩8以及卡定部30两者上或仅在单元外罩8侧设置引导部。
另外,卡定部30构成为能够更换。例如,在从外部对锁定状态的锁定部件40施加力而导致发生第二插穿孔33损坏等故障的情况下,可更换卡定部30。
另外,在液体收容单元6中不需要锁定机构的情况下,用户可以拆除卡定部30,例如更换为不具有设有第二插穿孔33的舌片部31的板等更换部件。所述更换部件例如可以由塑料等树脂材料形成。
(关于单元外罩的阻尼机构)
单元外罩8具备轴承部46、46(图12),并且设于壳体7侧的框架部件27的转动轴25、25(图15)如图6所示那样分别安装于轴承部46、46并相对于壳体7转动。而且,在单元外罩8中,设有至少减缓关闭时的移动速度的阻尼机构50(图6)。
在本实施例中,阻尼机构50构成为减缓关闭时的单元外罩8的移动速度,但在打开时感觉不到移动速度减缓那样的阻力而能够使单元外罩8移动。
下面参照图6、图12以及图15至图21,对减缓关闭时的单元外罩8的移动速度的阻尼机构50的具体构成进行说明。
此外,图17中的A-A的位置比图18中的B-B的位置稍靠近-Y轴方向,图19(图17中的A-A向视截面立体图)为比图20(图18中的B-B向视截面立体图)更靠近-Y轴方向的截面立体图。
阻尼机构50(图6)具备:被引导部51(也参照图12),设于单元外罩8;引导槽52(也参照图15),设于壳体7侧,在打开或关闭单元外罩8时引导被引导部51;以及凸部53(图16),设于引导槽52。在本实施例中,引导槽52设于框架部件27(参照图15、图16)。
单元外罩8从图17的左图所示那样相对于壳体7关闭的状态(关闭状态)打开至图18的右图所示那样的全开状态。在图18的右图的全开状态中,作为一例,单元外罩8的打开角度为110°。图17的右图以及图18的左图示出在单元外罩8的关闭状态(打开角度α=0°)和全开状态(打开角度α=110°)之间的状态,图17的右图中打开角度为5°,图18的左图中打开角度为45°。
首先,对关闭单元外罩8时的阻尼机构50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单元外罩8从全开的打开角度α=110°(图18的右图)经由图18的左图示出的打开角度α=45°直至打开角度α=5°(图17的右图)时,如图20的右图、图20的左图、图19的右图所示,被引导部51与凸部53接触。
这样,在被引导部51与凸部53处于接触的打开角度(5°≤α≤110°)期间,由于被引导部51与凸部53之间的接触产生的摩擦力,关闭时的单元外罩8缓慢移动。从而,提高关闭单元外罩8时的操作性。
如图19的左图所示,当单元外罩8进一步关闭而单元外罩8的打开角度α小于5°时,被引导部51与凸部53变得不接触,被引导部51与凸部53之间的接触产生的摩擦力的阻力变小。因此,可以更可靠地将单元外罩8设为相对于壳体7关闭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打开单元外罩8时,单元外罩8的被引导部51能够与凸部53分离。以使单元外罩8具有能够沿+X轴方向上移动的“游隙”的方式,安装有图6示出的转动轴25、25和轴承部46、46。
具体地,在沿+X轴方向不对单元外罩8施加外力的状态下,单元外罩8的被引导部51位于图21中实线示出的位置。而且,在沿+X轴方向从外部施加力时,能够移动至图21中虚线示出的位置。
这里,如前所述,单元外罩8在右侧面8b设有勾手部44。在一边将手挂在勾手部44一边打开单元外罩8时,对单元外罩8施加+X轴方向的力,单元外罩8沿+X轴方向移动,从而被引导部51移动至图21中虚线示出的位置。当被引导部51位于该位置时,被引导部51与凸部53分离,因此即使将单元外罩8打开至5°以上(5°≤α),也不与凸部53接触,或者是即使接触,接触产生的摩擦力也较小。根据该构成,打开单元外罩8时阻力较小,能够容易地打开。
此外,也可以对液体收容单元6设置在打开或关闭单元外罩8这两者时减缓移动速度的阻尼机构。
(关于打印机中液体收容单元的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液体收容单元6(图1)中的第一插穿孔28以及第二插穿孔33(在图1中不可见)配置为靠向打印机1整体的重心位置。
如图1所示,打印机1为在装置宽度方向上横长的近似长方体形状,其重心位置位于靠近宽度方向、纵深方向、高度方向各自的中央部的位置。
在打印机1中,液体收容单元6设于装置主体2的装置前面侧的装置右侧端部,因此第一插穿孔28以及第二插穿孔33设置为靠向液体收容单元6的背面侧(-Y轴方向),以接近打印机1的纵深方向上的中央部。
这样,第一插穿孔28以及第二插穿孔33配置为在纵深方向上靠向打印机1整体的重心位置,从而在对插入第一插穿孔28以及第二插穿孔33并成为锁定状态(图13的下图)的锁定部件40施加外力时,可以降低施加到液体收容单元6的负载。
打印机1中液体收容单元6的配置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位置,例如还可以设于装置左侧、装置背面侧的其他位置。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不必说这些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12月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6-235005的优先权,其公开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申请中。

Claims (18)

1.一种液体收容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至少一个液体收容部,收容向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部供给的所述液体,并且具备能够注入所述液体的注入口;
第一开闭体,能够打开或关闭,以在关闭状态下覆盖所述注入口;以及
卡定部,卡定所述第一开闭体并保持所述第一开闭体的所述关闭状态,
所述第一开闭体具有第一插穿孔,所述第一插穿孔能够供将所述第一开闭体锁定在所述关闭状态的锁定部件插穿,
所述卡定部具有第二插穿孔,所述第二插穿孔设于被所述关闭状态的所述第一开闭体覆盖的区域中与所述第一插穿孔相对的位置,并能够供所述锁定部件插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容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插穿孔比所述第二插穿孔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收容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定部比所述第一开闭体刚性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容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收容单元具备壳体,所述壳体在内部收容所述液体收容部,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开闭体对所述壳体进行打开或关闭,
在所述第一开闭体的周壁和所述壳体的周壁两者的端部对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开闭体相对于所述壳体形成关闭状态,
所述卡定部的包含所述第二插穿孔的至少一部分在高度方向上从所述壳体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容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收容单元具备第二开闭体,所述第二开闭体具备打开或关闭所述注入口的盖部,并且在所述盖部关闭所述注入口的状态下,被所述关闭状态的所述第一开闭体覆盖,
在所述液体收容单元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二插穿孔位于所述第一插穿孔和所述第二开闭体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收容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插穿孔以及所述第二插穿孔设于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开闭体重合的位置、或设于比所述第二开闭体靠下侧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收容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纵深方向上,所述卡定部设于所述注入口和所述第二开闭体的在长度方向上与所述注入口分开的一端侧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容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定部具备:舌片部,具备所述第二插穿孔;以及固定部,沿着与所述舌片部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固定于所述液体收容部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收容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定部具备:舌片部,具备所述第二插穿孔;以及固定部,沿着与所述舌片部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固定于所述液体收容部侧,
所述固定部以及固定所述固定部的固定部件在所述液体收容部的上侧且至少一部分位于关闭状态的所述第二开闭体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收容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高度方向上,所述固定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注入口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相同的位置,或与所述第二开闭体的所述盖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相同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容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插穿孔设于所述第一开闭体上的所述液体收容单元的宽度方向上一侧的侧面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容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闭体在靠向形成有所述第一插穿孔的位置具备勾手部,所述勾手部,用于打开所述第一开闭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容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开闭体和所述卡定部的至少一者上设有引导部,在关闭所述第一开闭体时,所述引导部将所述卡定部引导至所述第一开闭体的内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容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定部构成为能够更换。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容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闭体具备阻尼机构,所述阻尼机构至少减缓关闭时的所述第一开闭体的移动速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体收容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机构具备:
被引导部,设于所述第一开闭体;
引导槽,设于被所述第一开闭体进行打开或关闭的所述液体收容部侧,在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开闭体时,所述引导槽引导所述被引导部;以及
凸部,设于所述引导槽,
所述第一开闭体构成为,在关闭时所述被引导部与所述凸部能够接触,在打开时所述被引导部与所述凸部能够分离。
17.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容单元;以及
装置主体,具备所述液体喷射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收容单元中的所述第一插穿孔和所述第二插穿孔配置为靠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整体的重心位置。
CN201711179709.2A 2016-12-02 2017-11-23 液体收容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Active CN1081460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5005A JP2018089852A (ja) 2016-12-02 2016-12-02 液体収容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6-235005 2016-12-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46077A CN108146077A (zh) 2018-06-12
CN108146077B true CN108146077B (zh) 2021-08-20

Family

ID=60480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79709.2A Active CN108146077B (zh) 2016-12-02 2017-11-23 液体收容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160220B2 (zh)
EP (1) EP3330093B1 (zh)
JP (1) JP2018089852A (zh)
CN (1) CN108146077B (zh)
BR (1) BR112019010921A2 (zh)
RU (1) RU2019117554A (zh)
TW (1) TW201825303A (zh)
WO (1) WO20181013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87731B2 (ja) * 2018-06-28 2022-06-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7172624B2 (ja) * 2019-01-16 2022-11-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7500225B2 (ja) * 2020-02-28 2024-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補給容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71552A (ja) * 1996-12-12 1998-06-26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ポートリプリケータ
JP2005313453A (ja) * 2004-04-28 2005-11-10 Seiko Epson Corp ロック機構付きケースおよびプリンタ
CN100448677C (zh) * 2003-07-31 2009-01-07 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打印流体容器
JP2011008142A (ja) * 2009-06-29 2011-01-1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205498348U (zh) * 2015-03-12 2016-08-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容体单元
JP2016155269A (ja) * 2015-02-24 2016-09-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着脱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73242A (ja) 1997-08-28 1999-03-16 Canon Inc 電子機器
JP2000357445A (ja) * 1999-06-15 2000-12-26 Kawamura Electric Inc 回路遮断器収納箱の施錠構造
JP2001290556A (ja) 2000-01-31 2001-10-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機能拡張用装置
JP4058979B2 (ja) * 2002-02-25 2008-03-12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ポスト
JP4678329B2 (ja) * 2006-04-28 2011-04-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454398B2 (ja) * 2010-07-15 2014-03-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タンク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US9261209B2 (en) * 2012-04-18 2016-02-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 coupling
CN104228340B (zh) * 2013-06-05 2016-05-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JP6326741B2 (ja) * 2013-08-29 2018-05-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349274B2 (ja) * 2015-03-05 2018-06-27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電気洗濯機
JP2016187905A (ja) * 2015-03-30 2016-11-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71552A (ja) * 1996-12-12 1998-06-26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ポートリプリケータ
CN100448677C (zh) * 2003-07-31 2009-01-07 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打印流体容器
JP2005313453A (ja) * 2004-04-28 2005-11-10 Seiko Epson Corp ロック機構付きケースおよびプリンタ
JP2011008142A (ja) * 2009-06-29 2011-01-1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2016155269A (ja) * 2015-02-24 2016-09-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着脱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5498348U (zh) * 2015-03-12 2016-08-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容体单元
CN105966079A (zh) * 2015-03-12 2016-09-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容体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89852A (ja) 2018-06-14
RU2019117554A3 (zh) 2021-01-11
BR112019010921A2 (pt) 2019-10-01
EP3330093B1 (en) 2019-05-22
RU2019117554A (ru) 2021-01-11
EP3330093A1 (en) 2018-06-06
WO2018101311A1 (ja) 2018-06-07
TW201825303A (zh) 2018-07-16
CN108146077A (zh) 2018-06-12
US10160220B2 (en) 2018-12-25
US20180154641A1 (en) 2018-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94783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107487082B (zh) 液体容纳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JP6852394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108146077B (zh) 液体收容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JP6657670B2 (ja) 記録装置
JP2011167966A (ja) 液体噴射システム、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US7789487B2 (en) Ink cartridge holding device
JP2017149096A (ja) 記録装置
JP2007268985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保持部材
JP4696613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7841709B2 (en) Ink cartridge holder
JP2011143725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保持部材
JP2012040711A (ja) 液体消費装置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JP7287112B2 (ja) 記録装置
JP2011173256A (ja) 液体噴射システム、液体噴射装着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JP6836113B2 (ja) 記録装置
CN109484044B (zh) 印刷装置
JP2007152575A (ja) リフィルユニット
JP2007223249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案内検知装置、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988962B2 (ja) 記録装置
CN113733747B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11716904B (zh) 记录装置
JP2007210214A (ja) 記録装置
JP2007223248A (ja) バッテリー装置、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23151581A (ja) 液体収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リン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