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1585A - 阻尼力产生机构和压力减震器 - Google Patents
阻尼力产生机构和压力减震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41585A CN112041585A CN201980027719.5A CN201980027719A CN112041585A CN 112041585 A CN112041585 A CN 112041585A CN 201980027719 A CN201980027719 A CN 201980027719A CN 112041585 A CN112041585 A CN 1120415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w passage
- seat
- main valve
- oil
- fl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1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liquid only; using a fluid of which the nature is immaterial
- F16F9/14—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 F16F9/16—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 F16F9/18—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with a closed cylinder and a piston separating two or more working spaces therein
- F16F9/185—Bitubular units
- F16F9/187—Bitubular units with uni-directional flow of damping fluid through the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44—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 F16F9/46—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allowing control from a distance, i.e. location of means for control input being remote from site of valves, e.g. on damper external wal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1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liquid only; using a fluid of which the nature is immaterial
- F16F9/14—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 F16F9/16—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 F16F9/18—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with a closed cylinder and a piston separating two or more working spaces therei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1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liquid only; using a fluid of which the nature is immaterial
- F16F9/14—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 F16F9/16—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 F16F9/18—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with a closed cylinder and a piston separating two or more working spaces therein
- F16F9/185—Bitubular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16F9/348—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annular discs or other plate-like elements which may or may not have a spring action, oper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r singly, e.g. annular discs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16F9/348—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annular discs or other plate-like elements which may or may not have a spring action, oper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r singly, e.g. annular discs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 F16F9/3484—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annular discs or other plate-like elements which may or may not have a spring action, oper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r singly, e.g. annular discs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annular discs per se, singularly or in combin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16F9/348—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annular discs or other plate-like elements which may or may not have a spring action, oper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r singly, e.g. annular discs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 F16F9/3485—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annular discs or other plate-like elements which may or may not have a spring action, oper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r singly, e.g. annular discs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supporting elements intended to guide or limit the movement of the annular disc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44—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 F16F9/46—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allowing control from a distance, i.e. location of means for control input being remote from site of valves, e.g. on damper external wall
- F16F9/464—Control of valve bias or pre-stress, e.g. electromagneticall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50—Special means providing automatic damping adjustment, i.e. self-adjustment of damping by particular sliding movements of a valve element, other than flexions or displacement of valve discs; Special means providing self-adjustment of spring characteristics
- F16F9/516—Special means providing automatic damping adjustment, i.e. self-adjustment of damping by particular sliding movements of a valve element, other than flexions or displacement of valve discs; Special means providing self-adjustment of spring characteristics resulting in the damping effects during contraction being different from the damping effects during extension, i.e. responsive to the direction of move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3/00—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vibration dampers
- B60G13/02—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vibration dampers having dampers dissipating energy, e.g. frictionally
- B60G13/06—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vibration dampers having dampers dissipating energy, e.g. frictionally of fluid type
- B60G13/08—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vibration dampers having dampers dissipating energy, e.g. frictionally of fluid type hydraulic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6—Characteristics of dampers, e.g. mechanical dampers
- B60G17/08—Characteristics of fluid damp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2/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spring, damper or actuator
- B60G2202/20—Type of damper
- B60G2202/24—Fluid damp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6/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suspension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 materials used, procedures or tools
- B60G2206/0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uspension elements, e.g. arms, dampers, springs
- B60G2206/4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ampers and/or springs
- B60G2206/41—Damp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5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regulated action or device
- B60G2500/10—Damping action or damper
- B60G2500/11—Damping valves
- B60G2500/114—Damping valves pressure regulating val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8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movement or to the condition of the vehicle and to the end result to be achieved by the control action
- B60G2800/16—Running
- B60G2800/162—Reducing road induced vibr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02—Springs made of steel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low internal friction; Wound, torsion, leaf, cup, ring or the like springs, the material of the spring not being relevant
- F16F1/025—Springs made of steel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low internal friction; Wound, torsion, leaf, cup, ring or the like springs, the material of the spring not being relevant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 F16F1/027—Planar, e.g. in sheet form; leaf spr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2/00—Special physical effects, e.g. nature of damping effects
- F16F2222/12—Fluid damp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6/00—Manufacturing; Treatments
- F16F2226/04—Assembly or fixing methods; methods to form or fashion par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8/00—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e.g. variability, frequency-dependence
- F16F2228/06—Stiffness
- F16F2228/066—Variable stiffnes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2/00—Nature of movement
- F16F2232/08—Linea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4/00—Shape
- F16F2234/02—Shape cylindrica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50—Special means providing automatic damping adjustment, i.e. self-adjustment of damping by particular sliding movements of a valve element, other than flexions or displacement of valve discs; Special means providing self-adjustment of spring characteristics
- F16F9/512—Means responsive to load action, i.e. static load on the damper or dynamic fluid pressure changes in the damper, e.g. due to changes in velocity
- F16F9/5126—Piston, or piston-like valve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阻尼力产生机构包括:流道形成部,其形成液体流经的流道;和阀,其控制液体在流道中的流动。流道形成部包括:第一座部,其形成在流道入口的径向外侧,并且从流道入口突出且与阀进行接触;第二座部,其设置于第一座部的径向外侧,并且从流道入口突出并与阀进行接触;以及循环部,其具有孔口,在阀处于与第一座部进行接触的状态的同时,液体能够通过该孔口从流道入口朝向第二座部循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尼力产生机构和压力减震器。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简单的支撑结构,其中,主阀具有内周部,该内周部不是从两个表面侧而是从内周侧上的非阀座部侧被夹持,并且被夹持在主阀与外阀座部之间,并且在该支撑结构中设置有切割阀,该切割阀具有被从两个表面侧夹持的内周部,并且该切割阀具有形成在外周部与内周部之间的低刚度的连结部,使得在主阀打开之前获得由切割阀的切割部(固定节流孔)产生的阻尼力,并且能够利用简单的支撑结构以较小的压差打开主阀。
专利文献1:JP2017-48825 A
发明内容
然而,在液体的流道上设置阀以产生阻尼力的情况下,产生的阻尼力的特性取决于阀的开阀特性。这里,当打开阀门所涉及的部件的数量增多以获得期望的阻尼力特性时,装置可能复杂化。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简化与阀的开阀特性相关的结构的同时,获得期望的阻尼力特性。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了一种阻尼力产生机构,包括:流道形成部,该流道形成部形成液体流动的流道;以及阀,该阀被构造为控制所述液体在所述流道内的流动,其中,所述流道形成部包括:第一座部,该第一座部形成在所述流道的流道口的径向外侧,从所述流道口突出,并且接触所述阀;第二座部,该第二座部比所述第一座部更加设置在径向外侧,从所述流道口突出,并且接触所述阀;和循环部,该循环部具有孔口,所述孔口使得在所述阀与所述第一座部进行接触的状态下所述液体能够从所述流道口朝向所述第二座部流动。
发明的优势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简化与阀的开阀特性相关的结构的同时,获得期望的阻尼力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压减振器的整体视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外阻尼部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主阀部和阻尼力调节部的立体截面图。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主阀部和阻尼力调节部的局部截面图。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主阀座的顶视图。
图6A和图6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控制阀和控制阀座的说明图。
图7A和图7B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压减震器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8A和图8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外阻尼部中的油的流动的说明图。
图9A和图9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外阻尼部中的油的流动的说明图。
图10A和图10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外阻尼部中的油的流动的说明图。
图1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主阀部的阻尼力特性的说明图。
图12A和图12B是根据第一变形例的液压减震器的说明图。
图13是根据第二变形例的液压减振器1的说明图。
图14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外阻尼部的截面图。
图15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主阀部和阻尼力调节部的局部截面图。
图16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主阀座的说明图。
图17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背压形成部的说明图。
图18是根据第三变形例的液压减振器的说明图。
参考标记列表
1 液压减震器
11 缸体
20 杆
30 活塞部
50 主阀部
51 主阀
52 主阀座
53 主流道
60 阻尼力调节部
65 加压部件
67 盖部
68 背压产生机构
68P 背压室
70 控制阀
75 控制阀座
100 外阻尼部
521 内座部
522 外座部
681 分隔壁部件
682 密封部件
683 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后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液压减震器1的构造和作用]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压减振器1的整体视图。
如图1所示,液压减震器1包括:缸部10,其用于容纳油;和杆20,其设置有可滑动地插入到缸部10中的一侧以及从缸部10突出的另一侧。另外,液压减震器1包括:活塞部30,该活塞部30设置在杆20的一侧上的端部处;以及底部40,其设置在缸部10的一侧上的端部处。此外,液压减震器1包括外阻尼部100,该外阻尼部100设置在缸部10的外部以产生阻尼力。
在下文的说明中,图1所示的缸部10的长度方向被称为“轴向”。缸部10在轴向上的下侧被称为“一侧”,并且缸部10的上侧被称为“另一侧”。
另外,图1所示的缸部10的左右方向被称为“径向”。此外,在径向上,中心轴侧被称为“径向内侧”,并且远离中心轴的一侧被称为“径向外侧”。
[缸部10的构造和作用]
缸部10包括:缸体11,其用于容纳油;外管状体12,其设置在缸体11的径向外侧;以及阻尼器外壳13,其设置在缸体11的径向外侧,并且还设置在外管状体12的径向外侧。
缸体11形成为圆筒状形状,并且在另一侧包括缸体开口11H。
外管状体12形成为圆筒状形状。此外,外管状体12与缸体11形成连通通道L。另外,外管状体12在面向外阻尼部100的位置处具有外管状体开口部12H和外连接部12J。外连接部12J具有油流道,并且径向向外突出以形成与外阻尼部100的连接部。
阻尼器外壳13形成为圆筒状形状。阻尼器外壳13形成储存室R,在该储存室R中,油积聚在阻尼器外壳13与外管状体12之间。储存室R随着杆20相对于缸体11移动而吸收缸体11中的油和将油供应到缸体11的内部。另外,储存室R储存从外阻尼部100流出的油。阻尼器外壳13在面向外阻尼部100的位置处包括外壳开口部13H。
[杆20的构造和作用]
杆20是沿着轴向延伸的杆状部件。杆20的一侧连接到活塞部30。杆20的另一侧例如经由连接部件(未示出)连接到车身。杆20可以是内侧中空的中空形状,或者是内部不形成空腔的实心形状。
[活塞部30的构造和作用]
活塞部30包括:活塞本体31,其具有多个活塞油路口311;活塞阀32,用于打开和关闭活塞油路口311的另一侧;以及弹簧33,其设置在活塞阀32与杆20的一侧上的端部之间。此外,活塞部30将缸体11中的油分到第一油室Y1和第二油室Y2中。
[底部40的构造和作用]
底部40包括:阀座41;止回阀部43,其设置在阀座41的另一侧;以及固定部件44,其设置在轴向上。此外,底部40将第一油室Y1与储存室R互相分开。
[外阻尼部100的构造和作用]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外阻尼部100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主阀部50和阻尼力调节部60的立体截面图。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主阀部50和阻尼力调节部60的局部截面图。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主阀座52的顶视图。
在下文的说明中,图2所示的外阻尼部100的长度方向(即,与缸部10的轴向(参见图1)相交的相交方向(例如,基本正交的方向))被称为“第二轴向”。另外,外阻尼部100在第二轴向上的左侧被称为“第二轴向内侧”,并且外阻尼部100的右侧被称为“第二轴向外侧”。
图2所示的外阻尼部100的上下方向(即,与第二轴向相交的方向)被称为“第二径向”。此外,在第二径向上,沿着第二轴线的中心轴侧被称为“第二径向内侧”,并且远离沿着第二轴线的中心轴的一侧被称为“第二径向外侧”。
如图2所示,外阻尼部100包括:主阀部50,其主要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压减震器1中产生阻尼力;以及阻尼力调节部60,其调节由外阻尼部100产生的阻尼力的大小。此外,外阻尼部100包括:连通部80,其形成相对于主阀部50的平行流道;连接流道部90,其针对主阀部50和连通部80形成来自连通通道L的油的流道;以及外壳体100C,其容纳构成外阻尼部100的各种部件。
(主阀部50)
主阀部50包括:主阀51,其通过控制要被节流的油的流动而产生阻尼力;以及主阀座52(流道形成部的实例),其面向主阀51,并且与主阀51进行接触。
如图3所示,主阀51是盘状的部件,其在第二径向内侧具有开口部51H,并且弹性变形。例如,诸如铁这样的金属可以用作主阀51的材料。
如图4所示,连通部80贯通主阀51的开口部51H。另外,主阀51的第二径向内侧夹置在主阀座52与垫圈部件684(后文描述)之间。此外,主阀51面对主阀座52的第二轴向外侧。
通过连通部80而限制上述构造的主阀51的位置在第二径向上移动。另外,通过主阀座52和垫圈部件684(稍后描述)限制主阀51的第二径向内侧在第二轴向上移动。另一方面,主阀51的第二径向外侧可变形以能够在第二轴向上移动。此外,主阀51节流主阀座52的稍后将描述的主流道53中的油的流动,以产生阻尼力。
接着,将描述主阀座52。
如图3所示,主阀座52是在第二径向内侧具有开口部52H的圆柱状部件。此外,连通部80插入到主阀座52的开口部52H的一部分中(参见图4)。
如图5所示,主阀座52在开口部52H周围包括中央座部520。另外,主阀座52包括:内座部521(第一座部的实例),其设置在中央座部520的第二径向外侧;以及外座部522(第二座部的实例),其设置在内座部521的第二径向外侧。此外,主阀座52在开口部52H的第二径向外侧包括在第二轴向上贯通的主流道53。
中央座部520以弧状向主阀51侧(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轴向外侧)突出。此外,主阀51的第二径向内侧的部分面对中央座部520。
内座部521形成为环状形状。内座部521从流道口532向主阀51侧突出。另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内座部521的突出高度基本等于中央座部520和外座部522的突出高度。
外座部522形成为环状形状。此外,外座部522从流道口532向主阀51侧突出。
内座部521和外座部522形成与主阀51的接触部(参见图4)。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内座部521具有沿着第二径向形成的多个槽部521T(循环部的实例)。各个槽部521T的流道截面面积形成得比较小。即,槽部521T构成所谓的孔口流道。此外,在主阀51与内座部521进行接触的状态下,各个槽部521T形成使油从内座部521的第二径向内侧流向内座部521的第二径向外侧的路径。即,在主阀51与内座部521进行接触时,各个槽部521T使得来自主流道53的油能够在内座部521与外座部522之间流动。
主流道53形成了相对于控制阀座75的稍后描述的背压流道77和低速流道78的平行流道。设置了多个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主流道53(参见图5)。各个主流道53的第二轴向内侧的流道口531与开口部52H连通,并且面对连接流道部90。另外,各个主流道53的第二轴向外侧的流道口532(流道口的实例)位于中央座部520与内座部521之间。
(阻尼力调节部60)
如图3所示,阻尼力调节部60包括:进退部61,其使稍后描述的控制阀70相对于控制阀座75前进和后退;盖部67,其覆盖诸如主阀部50这样的各种部件;以及背压产生机构68,其改变主阀51相对于主阀座52的变形的容易性。另外,阻尼力调节部60包括:控制阀70,其节流并控制连通部80中的油的流动;控制阀座75,其面对控制阀70,并且与控制阀70进行接触;以及节流部件79,其节流油的流动。
-进退部61-
如图2所示,进退部61包括:螺线管部62,其利用电磁使插塞64前进和后退;压缩螺旋弹簧63,其设置在加压部件65与控制阀70之间;插塞64,其沿着第二轴向前进和后退;以及加压部件65,其抵着控制阀座75按压控制阀70。另外,进退部61包括螺线管壳60C,该螺线管壳60C容纳并支撑构成进退部61的部件。
当电磁激励时,螺线管部62向加压部件65侧推动插塞64。
压缩螺旋弹簧63在第二轴向内侧接触控制阀70,并且在第二轴向外侧接触加压部件65。此外,压缩螺旋弹簧63将在使加压部件65与控制阀70互相分离的方向上的力分别施加到该加压部件65和该控制阀70。
当螺线管部62处于激励状态时,插塞64被向加压部件65推出,并且当螺线管部62处于未激励状态时,插塞64被压缩螺旋弹性63拉回。
如图3所示,加压部件65包括阀接触部651,其向控制阀70侧(第二轴向内侧)突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阀接触部651形成为环状形状。此外,阀接触部651形成在面对控制阀70的第二面对部72(稍后描述,见图6A和图6B)的位置处。阀接触部651接触第二面对部72。
加压部件65(加压部的实例)在第二轴向外侧包括槽部653(槽部的实例)。在加压部件65向第二轴向外侧移动并且与盖部67进行接触的状态下,槽部653使得油能够在加压部件65与盖部67之间流动。
在第一实施例中,槽部653中的油的流道截面面积被设定为:当螺线管部62(操作部的实例)处于未激励状态时,将后文将描述的背压室68P的油压提高至恒定或更高。此外,槽部653中的油的流道截面面积被设定为:当螺线管部62(操作部的实例)处于未激励状态下时,油流经该槽部653,到达主阀51打开主流道53以使得油流动的程度。
当螺线管部62处于未激励状态时在盖部67与加压部件65之间的油的流动的构造不限于槽部653。例如,通过在盖部67中设置槽部,可在加压部件65与盖部67进行接触的状态下使得加压部件65与盖部67之间的油的流动可行。槽部可以形成在盖部67中,并且槽部653可以设置在加压部件65中。此外,在加压部件65与盖部67进行接触的状态下使得油在盖部67与加压部件65之间的流动的构造不限于槽部,并且可以是通孔。
-盖部67-
如图3所示,盖部67包括形成在第二轴向内侧的第一开口部67H1和形成在第二轴向外侧的第二开口部67H2,并且是具有大致圆筒状形状的部件。另外,第一开口部67H1的第一内径大于第二开口部67H2的第二内径。此外,具有不同内径的多个内径部形成在盖部67内侧。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盖部67中,在多个内径部之中的设置在第二轴向内侧的内径部形成为具有比设置在第二轴向外侧的内径部大的较大内径。
如图4所示,盖部67(容纳部的实例)中容纳有主阀部50、阻尼力调节部60和连通部80。更具体地,盖部67容纳主阀部50的主阀51(阀的实例)以及用于控制阻尼力调节部60中的背压室68P(稍后描述)的背压的控制阀70(背压控制阀的实例)。另外,如将在后文描述的,盖部67的一部分与背压产生机构68和控制阀座75一起形成背压室68P。
盖部67设置有贯通第二开口部67H2的插塞64。另外,在盖部67中,加压部件65相对于盖部67内部的第二开口部67H2前进和后退。
如图2所示,盖部67通过被夹持在螺线管壳60C与连接流道部90之间而被固定。另外,盖部67形成盖流道67R,油通过盖流道67R在盖部67与螺线管壳60C之间流动。盖流道67R与第二开口部67H2连通,并且还与稍后将描述的壳内流道111连通。
-背压产生机构68-
如图3所示,背压产生机构68包括:分隔壁部件681(背压室形成部的实例),其设置在主阀51的与主阀座52相反的一侧(即,第二轴向外侧);以及密封部件682,其在盖部67与分隔壁部件681之间进行密封(即,液密)。此外,背压产生机构68包括:复位弹簧683,其向分隔壁部件681施加力以将分隔壁部件681按压在主阀51上;以及垫圈部件684,其介于复位弹簧683与主阀51之间。
分隔壁部件681的大体形状形成为大致环状。如图4所示,第二径向上的间隙C1形成在分隔壁部件681与盖部67之间。此外,分隔壁部件681能够在第二轴向上移动。例如,当主阀51向第二轴向外侧变形时,分隔壁部件681向第二轴向外侧移动。另外,当主阀51向第二轴向内侧变形时,分隔壁部件681向第二轴向内侧移动。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分隔壁部681包括:主阀接触部681V,其接触主阀51;以及密封件接触部681S,其中设置有密封部件682。
主阀接触部681V(接触部的实例)设置在分隔壁部件681的第二轴向内侧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主阀接触部681V形成为宽度从第二轴向外侧向第二轴向内侧逐渐减小。主阀接触部681V以环状形状接触主阀51。此外,分隔壁部件681构成了形成背压室68P的部件之一,该背压室68P使得来自与主阀座52相反的第二轴向外侧的油压(后文中,称为背压)作用在主阀51上。
这里,背压室68P是如下腔室:其中,油流入背压室68P内以使得流入油所对应的油压作用在主阀51上。此外,背压室68P对主阀51进行作用,从而施加将主阀51按压在主阀座52上的力。顺便提及,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背压室68P由盖部67、分隔壁部件681、密封部件682、垫圈部件684和控制阀座75形成。
如图4所示,主阀接触部681V在主阀51的第二径向上部分接触主阀51。结果,在第二径向上背压施加到主阀51的范围为从垫圈部件684的在第二径向外侧的端部到主阀接触部681V。即,背压不施加到主阀51的主阀接触部681V的第二轴向外侧。
在第一实施例中,主阀接触部681V在内座部521的面对部的第二径向外侧且外座部522的面对部的第二径向内侧与主阀51进行接触。
这里,当打开主流道53时,主阀51从第二径向外侧打开。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外阻尼部100被构造为使得主阀接触部681V与外座部522的面对部的第二径向内侧进行接触。因此,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外阻尼部100具有这样的结构:能够调节当由于来自主流道53的油的流动而使主阀51与外座部522分离时的该主阀51的变形容易性。即,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外阻尼部100包括主阀接触部681V,使得能够调节由主阀51产生的阻尼力特性。
通过改变主阀接触部681V相对于主阀51的接触部位,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分隔壁部件681能够容易地调节主阀51的变形的容易性。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分隔壁部681被构造为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
密封件接触部681S包括:第一表面S1,该第一表面S1是面向第二径向外侧的表面;和第二表面S2,该第二表面S2是面向第二轴向外侧的表面。
第一表面S1的外径比密封部件682的内径小。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间隙C2形成在密封部件682的内周表面682N与第一表面S1(外周表面)之间。
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在内周表面682N与第一表面S1之间形成间隙C2,背压室68P中的油压被施加到密封部件682的内周表面682N。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施加到密封部件682的内周表面682N的油压,密封部件682的外周表面682G压靠在盖部67的内周表面上。
第二表面S2是形成为环状形状的表面。此外,密封部件682的端面682T与第二表面S2进行接触。特别的,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复位弹簧683,密封部件682的端面682T压靠在分隔壁部件681的第二表面S2上。
如图3所示,密封部件682形成为环状形状。另外,诸如工程塑料或橡胶这样的可弹性变形的树脂材料能够用于密封部件682。
于是,如图4所示,密封部件682在分隔壁部件681与盖部67之间进行密封。更具体地,密封部件682的外周表面682G与盖部67的内周进行接触。另外,密封部件682的第二轴向内侧的端面682T与分隔壁部件681的第二表面S2进行接触。因此,密封部件682防止背压室68P中的油通过分隔壁部件681与盖部67之间的空隙而流出背压室68P。
如图3所示,复位弹簧683包括:环状部683R,其形成为环状形状;以及多个臂部683A,其从环状部683R向第二径向外侧突出。另外,诸如金属这样的弹性部件可以用作复位弹簧683的材料。
如图4所示,在复位弹簧683中,连通部80贯通环状部683R,并且环状部683R在第二轴向上被多个垫圈部件684夹持。另外,复位弹簧683的臂部683A接触密封部件682。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复位弹簧683中,环状部683R被垫圈部件684固定的位置以及臂部683A接触密封部件682的位置在第二轴向上是不同的。各个臂部683A具有相对于第二轴向倾斜的形状。此外,臂部683A与密封部件682的在第二径向内侧且第二轴向外侧上的角部进行接触。因此,臂部683A向密封部件682施加沿着第二轴向的弹力分量以及沿着第二径向的弹力分量。
首先,复位弹簧683的臂部683A通过沿着第二轴向的分力而对密封部件682施加朝向背压产生机构68的分隔壁部件681(背压室形成部的实例)侧的力。结果,复位弹簧683经由密封部件682将分隔壁部件681向主阀51挤压。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复位弹簧683(弹性部件的实例)的臂部683A通过沿着第二径向的分力将密封部件682(密封部的实例)向盖部67(容纳部的实例)挤压。结果,在第一实施例中,提高了密封部件682与盖部67之间的密封性能。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复位弹簧683中,臂部683A还与分隔壁部件681进行接触。此外,复位弹簧683向分隔壁部件681施加沿着第二轴向的弹力分量以及沿着第二径向的弹力分量。
首先,臂部683A通过沿着第二轴向的弹力分量将分隔壁部件681向主阀51挤压。
另外,臂部683A通过沿着第二径向的弹力分量而向分隔壁部件681施加朝向第二径向外侧的力。在第一实施例中,多个臂部683A设置在周向上(参见图3)。因此,臂部683A在第二径向上将分隔壁部件681定位在预定位置处。
-控制阀70-
图6A和图6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控制阀70和控制阀座75的说明图。
如图6A所示,控制阀70是弹性变形的大致圆板状的部件。可以使用例如诸如铁这样的金属作为控制阀70的材料。控制阀70被设置为在第二轴向外侧面对控制阀座75(另一个流道形成部的实例)。
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控制阀70(第二阀的实例)控制与主阀部50的主流道平行且不同的低速流道78(另一个流道的实例)和背压流道77(另一个流道的实例)中的油的流动。
控制阀70包括:外环部70C,其形成为环状形状;第一面对部71,其面对背压流道77;以及第二面对部72,其面对低速流道78。此外,控制阀70包括:内开口部73,其设置在第二径向内侧,以有助于控制阀70在第二轴向上的变形;以及外开口部74,其设置在内开口部73的径向外侧,以有助于控制阀70在第二轴向上的变形。
外环部70C设置在第二径向外侧。此外,外环部70C用作夹置在盖部67与控制阀座75之间的部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控制阀70通过被夹置的外环部70C而被控制阀座75保持(参见图4)。
第一面对部71具有圆形形状,并且形成为板状。此外,第一面对部71形成为比背压流道77的内径大,并且能够覆盖背压流道圆77R。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面对部71形成在控制阀70的中央部分(即,第二径向内侧)处。
第二面对部72具有环形形状,并且形成为板状。第二面对部72形成为比低速流道78的内径大,并且能够覆盖低速流道圆78R。第二面对部72形成在第一面对部71的第二径向外侧。另外,第二面对部72形成为控制阀70中的环状区域。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不论控制阀70在周向上相对于控制阀座75的位置如何,第二面对部72总是面对低速流道78。
内开口部73设置为在控制阀70的周向上延伸为长的。另外,设置有多个内开口部73。此外,内臂部73A形成在两个相邻的内开口部73之间。各个内臂部73A形成为使得其至少一部分沿着周向延伸。在第一实施例中,多个内臂部73A整体形成为螺旋形状。另外,在控制阀70中,内臂部73A设置在第一面对部71的第二径向外侧且第二面对部72的第二径向内侧处。即,内臂部73A在第二径向上设置在第一面对部71与第二面对部72之间。
内臂部73A的靠近第一面对部71侧处的宽度B11大于远离第一面对部71侧处的宽度B12。此外,内臂部73A的靠近第二面对部72侧处的宽度B13大于远离第二面对部72侧处的宽度B12。
如图6A所示,外开口部74设置为在控制阀70的周向上延伸。设置有多个外开口部74,并且该多个外开口部74在周向上以基本相等的间隔设置。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控制阀70中,不同的两个外开口部74设置为在第二径向上互相重叠。
如图6B所示,外开口部74形成在第二面对部72的第二径向外侧且外环部70C的第二径向内侧处。
外臂部74A形成在相邻的两个外开口部74之间。各个外臂部74A形成为使得其至少一部分沿着周向延伸。另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多个外臂部74A整体形成为螺旋形状。此外,在控制阀70中,外臂部74A设置在第二面对部72的第二径向外侧且外环部70C的径向内侧处。即,外臂部74A在第二径向上设置在第二面对部72与外环部70C之间。
如图6A所示,在各个外开口部74中,形成在外臂部74A的第二径向内侧处的内部区域741的宽度H1大于形成在外臂部74A的第二径向外侧处的外部区域742的宽度H2。
此外,与形成在控制阀70中的其它开口相比,外开口部74的开口面积最大。在第一实施例中,外开口部74的内部区域741构成流经控制阀70的油的主流道。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控制阀70中,外臂部74A布置在具有较大开口面积的外开口部74的内部区域741的第二径向外侧。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控制阀70中,当油如下文所述地流动时,第二径向外侧的流速小于第二径向内侧的流速。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外臂部74A布置在外开口部74的内部区域741的第二径向外侧,从而对于被构造为具有较低刚度的该外臂部74A,减小了流经外开口部74的油的动压力的影响。
此外,如图6B所示,外臂部74A的靠近第二面对部72侧处的宽度B21大于远离第二面对部72侧处的宽度B22。此外,外臂部74A的靠近外环部70C侧处的宽度B23大于远离外环部70C侧处的宽度B22。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控制阀70中,形成内臂部73A和外臂部74A的部分的刚度减小,并且形成内臂部73A和外臂部74A的部分易于变形。特别地,在第一实施例中,例如,内臂部73A和外臂部74A形成为分别沿着周向延伸,确保了可变形的臂的长度,并且臂部更易于变形。
-控制阀座75-
如图6A所示,控制阀座75包括:外座部76,其保持控制阀70;背压流道77,其形成用于调节背压室68P(参见图4)中的油压的油的流道;以及低速流道78,其形成低速的油的流道。
如图4所示,控制阀座75包括:连通室82,其与背压流道77连通;背压连通通道83,其将连通室82与背压室68P连接;以及低速连通通道85,其将低速流道78与流入流道81连接。
连通室82在第二轴向内侧与背压口流道84连通,在第二轴向外侧与背压流道77连通,并且在第二径向上与背压连通通道83面对。
背压连通通道83在第二径向内侧与连通室82连通,并且在第二径向外侧与背压室68P连通。
低速连通通道85中的油的流道截面面积大于低速流道78中的油的流道截面面积。在第一实施例中,在低速流道78中调节后文将描述的低速的油的流动。因此,在油的流动中,并不在低速流道78的上游侧节流油的流动。
-节流部件79-
如图4所示,节流部件79包括背压口流道84,该背压口流道84将流入流道81与连通室82连接。背压口流道84的油的流道截面面积小于背压连通通道83和背压流道77的油的流道截面面积。此外,背压口流道84防止背压室68P中的油返回到流入流道81。
-(连通部80)-
如图3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通部80包括:流入流道81,来自连通通道L的油流经该流入流道;以及连接部89,其连接到控制阀座75。
连接部89的内径基本等于控制阀座75的第二轴向内侧的外径。此外,控制阀座75的第二轴向内侧的端部插入到连接部89中。连通部80可以被构造为插入到控制阀座75内部。
(连接流道部90)
如图2所示,连接流道部90包括:内流道91,其设置在第二径向内侧;以及外流道92,其设置在第二径向外侧。
内流道91在第二轴向内侧与外管状体开口部12H连通,并且在第二轴向外侧与连通部80的流入流道81和主阀座52的主流道53连通。
在第一实施例中设置有多个外流道92。此外,外流道92的第二轴向内侧与外壳开口部13H连通,并且第二轴向外侧与壳内流道111连通。
(外壳体100C)
如图2所示,外壳体100C为大致圆筒状部件。外壳体100C的第二轴向内侧通过例如焊接等固定到阻尼器外壳13。
另外,外壳体100C在主阀部50和阻尼力调节部60的第二径向外侧形成了壳内流道111,该壳内流道111是油在外壳体100C中的流道。
从盖部67的第二开口部67H2流出的油以及通过打开主阀51而从主阀座52的主流道53流出的油流入到壳内流道111中。
[阻尼力调节部60的调节操作]
接着,将描述阻尼力调节部60中的调节操作。
如图4所示,通过向第二轴向内侧推动加压部件65而将控制阀70向控制阀座75按压。加压部件65的按压力根据流经螺线管部62(参见图2)的电流的量而变化。
例如,在阻尼力调节部60中,形成了加压部件65的按压力最大化的状态。此时,控制阀70最强力地按压控制阀座75。此时,加压部件65的阀接触部651使第二面对部72靠近低速流道78并且将第二面对部72挤压在低速流道78(低速流道圆78R)上。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面对部72经由内臂部73A连接到第一面对部71。因此,随着加压部件65的阀接触部651使第二面对部72移动,第一面对部71靠近背压流道77。第一面对部71(背压流道圆77R)按压背压流道77。这里,在第一实施例中,背压流道77比低速流道78更高地突出。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面对部71形成了更可靠地按压背压流道77的状态。
如上所述,第一面对部71接触背压流道圆77R,并且背压流道77关闭。与此同时,第二面对部72接触低速流道圆78R,并且低速流道78关闭。
例如,在阻尼力调节部60中,形成了加压部件65的按压力最小化的状态。此时,在阻尼力调节部60中,第一面对部71与背压流道圆77R分离,并且背压流道77打开。与此同时,第二面对部72与低速流道圆78R分离,并且低速流道78打开。
例如,在阻尼力调节部60中,设置了在加压部件65的按压力最小化的状态与按压力最大化的状态之间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在阻尼力调节部60中,第一面对部71比按压力最大的状态远离背压流道圆77R,并且比按压力最小的状态靠近背压流道圆77R。与此同时,第二面对部72比按压力最大的状态远离低速流道圆78R,并且比按压力最小的状态靠近低速流道圆78R。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低速流道78具有比背压流道77低的突出高度,并且面对低速流道78的第二面对部72被加压部件65推动。另一方面,在背压流道77的突出高度低于低速流道78的突出高度的情况下,可以是面对较低的背压流道77的第一面对部71被加压部件65推动。
此外,加压部件65的阀接触部651可以与第一面对部71和第二面对部72两者均进行接触,以相对于低速流道78和背压流道77前进和后退。
[液压减震器1的操作]
图7A和图7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压减震器1的操作说明图。顺便提及,图7A示出了在伸长行程期间的油的流动,并且图7B示出了在压缩行程期间的油的流动。
首先,将描述液压减震器1在伸长行程中的操作。
如图7A所示,在伸长行程期间,杆20相对于缸体11向另一侧移动。此时,活塞阀32通过活塞油路口311而保持关闭。另外,由于活塞部30朝向另一侧移动,第二油室Y2的容积减小。此外,第二油室Y2中的油从缸体开口11H向连通通道L流出。
油通过连通通道L和外管状体开口部12H流入到外阻尼部100中。此外,在外阻尼部100中,首先,油流入连接流道部90的内流道91中。其后,在外阻尼部100中,在主阀51或控制阀70中产生阻尼力。顺便提及,稍后将详细描述此时的油的流动。
其后,已经流经主阀51或控制阀70的油流出到壳内流道111中。此外,油通过连接流道部90的外流道92从外壳开口部13H流入到储存室R中。
第一油室Y1的压力相对于储存室R的压力较低。因此,储存室R中的油通过底部40流入到第一油室Y1中。
接着,将描述在压缩行程期间的液压减震器1的操作。
如图7B所示,在压缩行程期间,杆20相对于缸体11向一侧相对移动。在活塞部30中,关闭活塞油路口311的活塞阀32由于第一油室Y1与第二油室Y2之间的压差而打开。第一油室Y1中的油通过活塞油路口311流出到第二油室Y2中。这里,杆20置于第二油室Y2中。因此,从第一油室Y1流入第二油室Y2的油由于杆20的体积而变得过量。因此,与杆20的体积对应的油量从缸体开口11H流出到连通通道L。
油通过连通通道L和外管状体开口部12H流入到外阻尼部100中。顺便提及,在外阻尼部100中的油的流动与上文描述的伸长行程期间的油的流动相同。即,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压减震器1中,油在外阻尼部100中流动的方向在压缩行程与伸长行程期间相同。
如上所述,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压减震器1中,在压缩行程期间和伸长行程期间外阻尼部100中均产生阻尼力。
接着,将详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外阻尼部100中的油的流动。
首先,将描述加压部件65的按压力比较小的状态下的油的流动。后文中,将描述控制阀70与背压流道圆77R和低速流道圆78R分离的状态的实例。
图8A和图8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外阻尼部100中的油的流动的说明图。注意,图8A示出了在加压部件65的按压力比较小的状态下的油的低速的流动,并且图8B示出了在加压部件65的按压力比较小的状态下的油的高速的流动。
(低速)
如图8A所示,在活塞部30(参见图1)的移动速度低的情况下,流入内流道91的油流入到流入流道81和主流道53中。这里,由于活塞部30的移动速度低,所以在主流道53中并不产生打开主阀51的油的流动。
另一方面,已经流入到流入流道81中的油主要按照低速连通通道85、低速流道78、低速流道圆78R、外开口部74(参见图6A和图6B)、第二开口部67H2和盖流道67R的顺序流动。然后,油从壳内流道111向储存室R流出。
如上所述,在活塞部30的移动速度低的情况下,当油的流动被低速流道78的低速流道圆78R与控制阀70之间的间隙节流时产生阻尼力。
(高速)
如图8B所示,在活塞部30(参见图1)的移动速度高的情况下,流入内流道91中的油流入到流入流道81和主流道53中。流入主流道53中的油打开主阀51并且流出到储存室R中。
即使当移动速度高时,也如低速的情况一样,已经流入到流入流道81中的油由于通过低速流道圆78R(参见图6A和6B)与控制阀70之间的间隙降低了流量,而在产生压差的同时流入壳内流道111中,并且进一步地流出到储存室R中。
如上所述,在活塞部30的移动速度高的情况下,主要通过油在主阀座52的主流道53中的流动而产生阻尼力。
已经流入到流入流道81中的油通过背压口流道84和背压连通通道83将压力传递到背压室68P。然而,与背压室68P连通的背压流道77通过控制阀70打开。因此,背压室68P的压力低于控制阀70压靠背压流道77的情况下的压力。与背压产生机构68进行接触的主阀51相对易于打开主流道53。因此,在加压部件65的按压力比较小的状态下,通过主流道53中的打开主阀51的油的流动而产生的阻尼力比较小。
接着,将描述加压部件65的按压力比较大的状态下的油的流动。
后文中,将描述控制阀70压靠背压流道圆77R和低速流道圆78R的状态的实例。
图9A和图9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外阻尼部100中的油的流动的说明图。注意,图9A示出了在加压部件65的按压力比较大的状态下的油的低速的流动,并且图9B示出了在加压部件65的按压力比较大的状态下的油的高速的流动。
(低速)
如图9A所示,在活塞部30的移动速度低的情况下,流入内流道91中的油流入到流入流道81和主流道53中。这里,由于活塞部30的移动速度低,所以不存在通过打开主阀51而流经主流道53的油的流动。
另一方面,已经流入到流入流道81中的油经过低速连通通道85并且流入到低速流道78中。然后,在打开控制阀70的同时,油流经低速流道78和低速流道圆78R(参见图6A和图6B)。此外,油主要按照外开口部74(参见图6A和图6B)、第二开口部67H2和盖流道67R的顺序流动。然后,油从壳内流道111向储存室R流出。
如上所述,在活塞部30(参见图1)的移动速度低的情况下,在打开控制阀70的同时,通过在控制阀座75的低速流道圆78R中流动的油而产生阻尼力。当油流经低速流道圆78R时的阻尼力比在控制阀70与低速流道圆78R分离的情况下的阻尼力高。
(高速)
如图9B所示,当活塞部30的移动速度高时,流入内流道91中的油流入到流入流道81和主流道53中。流入主流道53中的油打开主阀51并且流出到储存室R中。
即使当移动速度高时,也与当进退部件65的按压力比较小时类似,已经流入到流入流道81中的油由于通过低速流道圆78R(参见图6A和6B)与控制阀70之间的间隙降低了流量,而在产生压差的同时流入壳内流道111中,并且进一步流出到储存室R中。
如上所述,在活塞部30的移动速度高的情况下,主要通过油在主阀座52的主流道53中的流动而产生阻尼力。
已经流入到流入流道81中的油通过背压口流道84和背压连通通道83将压力传递到背压室68P。与背压室68P连通的背压流道77处于被控制阀70按压的状态下。因此,背压室68P的压力高于背压流道77打开的情况下的压力。此外,与背压产生机构68进行接触的主阀51比较难以打开主流道53。因此,在加压部件65的按压力比较高的状态下,通过主流道53中的打开主阀51的油的流动而产生的阻尼力比较大。
如上所述,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压减震器1中,通过操作加压部件65,进行了低速的阻尼力的调节和高速的阻尼力的调节两者。即,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压减震器1中,通过利用加压部件65改变控制阀70相对于控制阀座75的按压力,调节了:作为低速时的油的流道的低速流道78的流道面积;以及与高速时的油的流道面积相关的背压流道77的流道面积,其中所述背压流道77调节背压室68P的压力。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压减震器1中,能够由单个控制阀70同时控制油在背压流道77中的流动以及油在低速流道78中的流动。特别地,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压减震器1中,由于能够控制低速的油在低速流道78中的流动,所以能够在主阀51打开主流道53时(所谓的开阀点)进行调节,并且能够实现比现有技术更精细的阻尼的控制。
在上述操作实例中,已经描述了加压部件65的按压力比较大的状态和加压部件65的按压力比较小的状态这两种模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两种模式。在加压部件65的按压力可以根据螺线管部62的电流的量而调节的范围内,能够选择性地设定加压部件65的按压力。利用该设定,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阻尼力调节部60能够多级调节低速时的阻尼力以及高速时的阻尼力。
接着,将描述螺线管部62处于未激励状态下时的油的流动。
图10A和图10B是外阻尼部100中的油的流动的说明图。注意,图10A示出了当螺线管部62处于未激励状态时的低速的油的流动,并且图10B示出了当螺线管部62处于未激励状态下时的高速的油的流动。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当螺线管部62处于未激励状态时,压缩螺旋弹簧63向第二轴向外侧将插塞64推回。因此,固定到插塞64的加压部件65处于压靠盖部67的状态。
(低速)
如图10A所示,在活塞部30的移动速度低的情况下,与参考图8A描述的油的流动类似,已经流入到流入流道81中的油按照低速连通通道85、低速流道78、低速流道圆78R、内开口部73或者外开口部74(参见图6A和图6B)、槽部653和盖流道67R的顺序流动。然后,油流出到壳内流道111中。
此外,当活塞部30的移动速度低时,通过油在槽部653中的流动而产生阻尼力。在第一实施例中,槽部653的流道截面面积小于低速流道78的流道截面面积。因此,例如,通过油在槽部653内的流动而产生的阻尼力大于通过油在低速流道78内的流动而产生的阻尼力。
(高速)
如图10B所示,在活塞部30的移动速度高的状态下,与参考图8B所述的油的流动类似,已经流入内流道91中的油流入到流入流道81和主流道53中。已经流入主流道53中的油打开主阀51并且流出到壳内流道111中。
即使当移动速度高时,也如低速的情况一样,已经流入到流入流道81中的油由于通过利用槽部653降低了流量,而在产生压差的同时流入壳内流道111中,并且进一步地流出到储存室R中。
如上所述,在活塞部30的移动速度高的情况下,主要通过油在主阀座52的主流道53中的流动而产生阻尼力。
这里,已经流入到流入流道81中的油通过背压口流道84和背压连通通道83将压力传递到背压室68P。背压室68P经由背压流道77与壳内流道111连通。这里,在背压室68P与壳内流道111之间的油的流动需要经过槽部653。当油的流动被槽部653节流时,油从背压室68P的流出被抑制,并且背压室68P的压力维持为比较高。此外,与分隔壁部件681进行接触的主阀51比较难以打开主流道53。因此,当螺线管部62处于未激励状态下时,通过主流道53中的打开主阀51的油的流动而产生的阻尼力比较大。
如上所述,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压减震器1中,即使当螺线管部62未激励时,也使得低速下的阻尼力和高速下的阻尼力两者均比较高。
接着,将详细描述由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主阀部50产生的阻尼力。
图1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主阀部50的阻尼力特性的说明图。
主阀座52包括中央座部520、内座部521和外座部522(参见图4和图5)。此外,槽部521T设置在内座部521中。因此,流经设置在内座部521的第二径向内侧处的主流道53的油首先在中央座部520与内座部521之间流动。此外,油通过槽部521T在内座部521与外座部522之间流动。此时,主阀51与内座部521和外座部522两者均进行接触(后文中,也称为第一状态)。
其后,在第一状态之后,油在内座部521与外座部522之间积累,使得主阀51与外座部522分离(后文中,称为第二状态)。此时,在主阀51与外座部522之间的油的流道截面面积小于槽部521T中的油的流道截面面积。因此,在第二状态下,呈现了具有孔口特性的阻尼力。
其后,当流量增大并且油从主流道53流动时,主阀51从内座部521分离(后文中,称为第三状态)。此时,主阀51与外座部522之间的油的流道截面面积等于或大于槽部521T中的油的流道截面面积。
如图11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主阀部50的阻尼力特性如下。第一状态是从主阀51与内座部521和外座部222两者进行接触的状态到在主阀51与外座部522之间产生微小的间隙的状态。即,第一状态是从没有油流出到外部的状态开始的仅产生微小流出的状态。因此,第一状态下产生的阻尼力是最小的。
在主阀51与内座部521进行接触并且与外座部522分离的第二状态下,主阀51的受压面积在第二径向上从中央座部520延伸到外座部522(参见图4)。因此,第二状态下产生的阻尼力高于第一状态下产生的阻尼力并且低于第三状态下产生的阻尼力。另外,与第一状态和第三状态下相比,在第二状态下,与流量相对应的阻尼力的改变量更小。
在主阀51与内座部521和外座部522两者都分离的第三状态下,主阀51的受压面积在第二径向上从中央座部520延伸到内座部521(参见图4)。因此,第三状态下产生的阻尼力高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下产生的阻尼力。另外,在第三状态下,与流量相对应的阻尼力的改变量小于第一状态,并且大于第二状态。
如上所述,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主阀50中,通过对于至少一个主阀座52使用一个主阀51,实现了根据流量分级地改变阻尼力的阻尼力特性。
特别地,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主阀部50中,上述阻尼力特性通过具有比较简单结构的主阀51和主阀座52而实现。
接着,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压减震器1的制造方法。下文将详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外阻尼部100的组装方法。
如图3所示,当组装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外阻尼部100时,首先,制备盖部67。然后,将装接有加压部件65的插塞64从盖部67的第一开口部67H1侧插入,并且穿过第二开口部67H2。然后,将压缩螺旋弹簧63配合到加压部件65中。此外,将控制阀70、控制阀座75和节流部件79从盖部67的第一开口部67H1侧依次插入。在第一实施例中,将控制阀座75插入到盖部67中。
将连通部80从盖部67的第一开口部67H1侧插入,并且将控制阀座75的第二轴向内侧的端部插入到连接部89中。然后,将垫圈部件684和复位弹簧683装接到连通部80。将密封部件682、分隔壁部件681和主阀51从盖部67的第一开口部67H1侧依次插入,并且装接这些部件。然后,将主阀座52从盖部67的第一开口部67H1侧插入,并且将连通部80插入到主阀座52的开口部52H中。
如上所述,通过将各种部件容纳在盖部67内部,主阀部50和阻尼力调节部60而组合在一起。
通过压紧盖部67的第二轴向内侧的端部、通过将主阀座52拧合到盖部67或者通过将主阀座52压配合到盖部67中,容纳在盖部67内部的各种部件能够保持在盖部67中。
此外,如图2所示,将通过盖部67而组合在一起的主阀部50和阻尼力调节部60以及连接流道部90依次地从外壳体100C的第二轴向外侧插入。此外,将螺线管壳60C从外壳体100C的第二轴向外侧插入,并且通过螺栓紧固、压配合等将螺线管壳60C固定到外壳体100C。然后,通过将螺线管部62配合到螺线管壳60C中,完成外阻尼部100的组装。
将已经完成组装的外阻尼部100装接为使得连接流道部90贯通外管状体12的外连接部12J,并且例如通过焊接等固定到阻尼器外壳13。
如上所述,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压减震器1中,构成主阀部50的主阀51和构成阻尼力调节部60的控制阀70容纳在盖部67内部。以这种方式,通过采用主阀51和控制阀70共同容纳在一个盖部67中的构造,盖部67能够作为一个单元处理,使得能够提高液压减震器1的组装的容易性。
<第一变形例>
接着,将描述应用第一变形例的液压减震器1。
图12A和图12B是根据第一变形例的液压减震器1的说明图。注意,图12A是根据第一变形例的主阀部50和阻尼力调节部60的局部截面图,并且图12B是根据第一变形例的密封部件682的顶视图。
如图12A所示,根据第一变形例的外阻尼部100包括密封部件1682来代替密封部件682。
密封部件1682的基本构造与密封部件682类似。然而,密封部件1682具有从内周表面682N朝向第二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突出部682P(突出部的实例)。多个突出部682P以基本相等的间隔设置在密封部件1682的周向上。
此外,如图12B所示,密封部件1682设置为使得突出部682P与分隔壁部件681的第一表面S1进行接触。
如参考图4所述,在外阻尼部100中,间隙C2设置在密封部件1682与分隔壁部件681之间,使得密封部件1682压靠盖部67的内周。然而,分隔壁部件681还具有相对于盖部67的间隙C1,从而即使主阀51的一侧浮动并且分隔壁部件681与主阀51一起倾斜时,也防止了相对于盖部67的咬紧等的产生。因此,分隔壁部件681还可以在第二径向上移动。因此,在根据第一变形例的外阻尼部100中,分隔壁部件681通过密封部件1682的突出部682P而定位在第二径向内侧。
<第二变形例>
接着,将描述应用第二变形例的液压减震器1。
图13是根据第二变形例的液压减振器1的说明图。
如图13所示,根据第二变形例的外阻尼部100包括复位弹簧1683来代替复位弹簧683。
复位弹簧1683的基本构造与复位弹簧683相同。然而,在复位弹簧1683中,环状部683R通过垫圈部件684固定的位置以及臂部683A与密封部件682进行接触的位置在第二轴向上基本相同。
在根据第二变形例的外阻尼部100中,当主阀51变形并且向第二轴向外侧移动时,复位弹簧1683的弹性力作用在密封部件682和分隔壁部件681上。因此,在根据第二变形例的液压减震器1中,复位弹簧1683不总是维持在变形状态下,而是仅在主阀51操作时变形。此外,在根据第二变形例的外阻尼部100中,抑制了复位弹簧1683的塑性变形。
<第二实施例>
接着,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液压减震器1。
图14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外阻尼部200的截面图。
图15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主阀部250和阻尼力调节部260的局部截面图。
图16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主阀座55的说明图。
图17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背压产生机构69的说明图。
在第二实施例的说明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造被赋予相同的参考标号,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外阻尼部200包括:主阀部250,其主要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液压减震器1中产生阻尼力;以及阻尼力调节部260,其调节由外阻尼部200产生的阻尼力的大小。此外,外阻尼部200包括:连接流道部90,其针对主阀部250形成来自连通通道L的油的流道;以及外壳体100C,其容纳构成外阻尼部200的各种部件。
(主阀部250)
如图15所示,主阀部250包括:主阀51,其通过控制要被节流的油的流动而产生阻尼力;以及主阀座55,其面对主阀51,并且与主阀51进行接触。
如图16所示,主阀座55是在第二径向内侧具有开口部55H的圆柱状部件。稍后将描述的控制阀座275的流入部281插入到主阀座55的开口部55H的部分中(参见图15)。
如图16所示,主阀座55在开口部55H周围包括中央座部550。主阀座55包括:内座部551,其设置在中央座部550的第二径向外侧;以及外座部552,其设置在各内座部551的第二径向外侧。此外,主阀座55在中央座部550的第二径向外侧与各内座部551的第二径向内侧具有共用部553。
此外,主阀座55在开口部55H的第二径向外侧包括在第二轴向上贯通的主流道53。
中央座部550形成为弧状。中央座部550从流道口532向主阀51侧(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轴向外侧)突出。此外,主阀51的第二径向内侧的部分面对中央座部550。
内座部551形成为弧状形状。内座部551从流道口532向主阀51侧突出。另外,在第二实施例中,内座部551的突出高度基本等于中央座部550和外座部552的突出高度。
外座部552形成为U状。外座部552从流道口532向主阀51侧突出。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主阀座55中,内座部551与外座部552连接。
共用部553(共用部的实例)朝向主阀51侧直线状地突出。另外,各个共用部553与第二径向基本平行地延伸。共用部553连接到中央座部550、内座部551和外座部552之间的连接部。此外,共用部553由内座部551和外座部552共用,并且形成了与主阀51进行接触的部分。
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主阀座55中,各个共用部553包括槽部553T(循环部的实例)。各个槽部553T的流道截面面积形成为比较小。即,槽部553T构成所谓的孔口流道。各个槽部553T使得在主阀51与共用部553进行接触的状态下,来自主流道53的在中央座部550与内座部551之间流动的油能够在中央座部550与外座部552之间流动。
如图15所示,主流道53形成相对于控制阀座275的背压流道77和低速流道78的平行流道。另外,设置有多个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主流道53。各个主流道53的第二轴向内侧的流道口531与开口部55H连通,并且面对连接流道部90。另外,各个主流道53的第二轴向外侧的流道口532位于中央座部550与内座部551之间(参见图16)。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主阀部250中,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主阀部50类似,实现了根据流量而分级改变阻尼力的阻尼力特性。
(阻尼力调节部260)
如图15所示,阻尼力调节部260包括:进退部261,其使控制阀70相对于控制阀座275前进和后退;以及背压产生机构69,其改变主阀51相对于主阀座55的变形的容易性。阻尼力调节部260包括盖部267,该盖部267覆盖诸如主阀部50、控制阀70和控制阀座275这样的各种部件。此外,阻尼力调节部260包括阀保持部件367,该阀保持部件367在控制阀70的第二轴向外侧支撑控制阀70。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阻尼力调节部260的基本构造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阻尼力调节部60的基本构造相同。然而,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阻尼力调节部260的盖部267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盖部67不同。
如图14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盖部267(容纳部的实例)包括:第一开口部267H1,其形成在第二轴向内侧;第二开口部267H2,其形成在第一开口部267H1的第二轴向外侧;以及第三开口部267H3,其形成在第二开口部267H2的第二轴向外侧。此外,盖部267包括:第一盖部2671,其为在第二轴向上从第一开口部267H1到第二开口部267H2的部分;以及第二盖部2672,其为在第二轴向上从第二开口部267H2到第三开口部267H3的部分。
第一盖部2671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第一开口部267H1的第一内径大于第二开口部267H2的第二内径。此外,具有不同内径的多个内径部分别形成在第一盖部2671内侧。在第一盖部2671中,在多个内径部之中的设置在第二轴向内侧的内径部形成为具有比设置在第二轴向外侧的内径部大的内径。此外,第一盖部2671至少容纳主阀部250的主阀51(阀的实例)和控制阀70(背压控制阀的实例)。
第二盖部2672(扩展容纳部的实例)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形状。第三开口部267H3的第三内径大于第二开口部267H2的第二内径。第二盖部2672形成为通过从第二开口部267H2向第二轴向外侧延伸而从第一盖部2671扩展。此外,第二盖部2672容纳螺线管部62(操作部的实例)和插塞64。
如上所述构造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盖部267不是由多个分割部件构成,而是独自地容纳螺线管部62、插塞64、主阀部250的主阀51和控制阀70。
另外,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盖部267的一部分与背压产生机构69和控制阀座275一起形成背压室68P。
而且,在第二实施例中,通过将主阀51和控制阀70共同容纳在单个的盖部267中,能够以盖部267为单位进行处理,使得能够提高液压减震器1的组装的容易性。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加压部件65包括槽部653。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槽部653使得在当螺线管部62处于未激励状态时加压部件65向第二轴向外侧移动并且接触阀保持部件367或者盖部267的状态下,油能够在加压部件65与阀保持机构367或者盖部267之间流动。
同样在第二实施例中,槽部或通孔可以设置在阀保持部件367或者盖部267中,以使得当螺线管部62处于未激励状态下时,油在阀保持部件367或盖部267与加压部件65之间流动。
-背压产生机构69-
如图15所示,背压产生机构69包括:接触部件691,其设置在主阀座55的相对于主阀51的相反侧(第二轴向外侧);以及密封部件692,其在盖部267与接触部件691之间进行密封。此外,背压产生机构69包括:复位弹簧693,其向接触部件691和密封部件692施加力,以将接触部件691和密封部件692向主阀51按压;以及垫圈部件694,其介于复位弹簧693与控制阀座275之间。
如图17所示,接触部件691是由诸如铁这样的金属制成的弹性部件。接触部件691包括形成为环状的在第二径向内侧的内环部691U以及形成为环状的在内环部691U的第二径向外侧处的外环部691S。另外,接触部件691包括:连接部691J,其在第二径向上延伸,并且连接内环部691U与外环部691S;以及主阀接触部691V,其接触主阀51。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接触部件691是整体形成为板状的部件。
如图15所示,控制阀座275的流入部281(稍后描述)插入到内环部691U中。此外,内环部691U夹置并固定在垫圈部件694与主阀51之间。
密封部件692在第二轴向外侧接触外环部691S。
主阀接触部691V设置在接触部件691中的与外环部691S对应的位置处。主阀接触部691V朝向主阀51环状地突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主阀接触部691V在内座部551的面对部的第二径向外侧且外座部552的面对部的第二径向内侧上接触主阀51。
如图17所示,密封部件692形成为环状形状。另外,诸如工程塑料或橡胶这样的可弹性变形的树脂材料能够用于密封部件692。于是,如图15所示,密封部件692在接触部件691与盖部267之间进行密封。更具体地,密封部件692的外周表面692G接触盖部267的内周。密封部件692的第二轴向内侧的第一端面692T1与接触部件691的外环部691S进行接触。因此,密封部件692防止背压室68P中的油通过接触部件691与盖部267之间的空隙而流出背压室68P。
如图17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密封部件692包括在第二轴向内侧的第一端面692T1上和在第二轴向外侧的第二端面692T2上的凹部69K(贮液器的实例)。凹部69K具有:第一凹部K1,其形成为密封部件692的环状形状;以及第二凹部K2,其分别从第二径向外侧朝向第一凹部K1直线状地形成。
这里,背压室68P中的高油压施加到密封部件692的第二端面692T2。另一方面,比背压室68P的油压低的油压施加到密封部件692的第一端面692T1。此外,通过在第一端面692T1中设置凹部69K,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密封部件692的低油压施加到第一端面692T1的面积比不设置凹部69K的情况大。结果,密封部件692对接触部件691的按压力由于第一端面692T1侧与第二端面692T2侧之间的油压差而增大。
虽然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密封部件692在不与接触部件691接触的第二端面692T2上具有凹部69K,但是该第二端面692T2的凹部69K并不是产生上述压差的必需构造。然而,通过在第一端面692T1和第二端面692T2两者中设置凹部69K,能够在组装液压减震器1时不考虑密封部件692相对于接触部件691的朝向而进行装接。
在第二实施例中,通过在密封部件692中设置凹部69K,油在密封部件692与接触部件691之间流动,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接触部件691(背压室形成部的实例)可以具有槽部(贮液器的实例),流入其中的油流入到第二轴向外侧即面对密封部件692的一侧上的端面中。即使在该情况下,密封部件692对接触部件691的按压力也由于第一端面692T1侧与第二端面692T2侧之间的油压差而增大。
如图17所示,复位弹簧693(弹性部件的实例)包括第二径向外侧的形成为环状的环状部693R(环状部的实例)以及从环状部693R朝向第二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臂部693A。此外,诸如金属这样的弹性部件能够用作复位弹簧693的材料。
臂部693A在第二径向内侧的端部被垫圈部件694支撑。环状部693R在第二轴向外侧接触密封部件692。
在第二实施例中,复位弹簧693的臂部693A由于沿着第二径向的力的分量而将密封部件692按压在盖部267上。结果,同样在第二实施例中,提高了密封部件692与盖部267之间的密封性能。
-控制阀座275-
如图15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控制阀座275的基本构造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控制阀座75的基本构造相同。然而,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控制阀座275一体地具有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节流部件79和连通部80的功能。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控制阀座275包括外座部76、背压流道77和低速流道78。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控制阀座275中,背压流道77与低速流道78之间在第二径向上的位置关于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控制阀座75相反。另外,根据该位置关系,同样关于控制阀70中的第一面对部71和第二面对部72的功能,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控制阀70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控制阀70相反的关系。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控制阀座275包括:流入部281,油从连通通道L流经该流入部281;以及第一背压连通通道283,其连接流入部281与背压室68P。控制阀座275包括:节流部279,其设置在第一背压连通通道283中,并且将油的流动节流;以及第二背压连通通道285,其连接背压室68P与背压流道77。
流入部281在第二轴向内侧与主阀座55的开口部55H连通,并且在第二轴向外侧与低速流道78连通。
第一背压连通通道283在第二径向内侧与流入部281连通,并且在第二径向外侧与背压室68P连通。
节流部279的油的流道截面面积小于第一背压连通通道283和背压流道77的油的流道截面面积。此外,节流部279防止背压室68P中的油返回到流入部281。
第二背压连通通道285在第二轴向内侧与背压室68P连通,并且在第二轴向外侧与低速流道78连通。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液压减震器1中,通过操作加压部件65,能够进行低速时的阻尼力的调节以及高速时的阻尼力的调节。
<第三变形例>
接着,将描述应用第三变形例的液压减震器1。
图18是根据第三变形例的液压减振器1的说明图。
根据第三变形例的外阻尼部200与上述实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不设置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接触部件691。
如图18所示,根据第三变形例的密封部件692直接与主阀51进行接触。在第三变形例中,密封部件692还用作接触部件691(背压室形成部的实例),并且因此,密封部件692自身用作形成背压室68P的主要部件。
复位弹簧693与密封部件692的在第二径向内侧且第二轴向外侧上的角部进行接触。复位弹簧693将沿着第二轴向的力的分量和沿着第二径向的力的分量施加到密封部件692。结果,密封部件692压靠盖部267的内周,并且还压靠主阀51。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第三变形例中,例如,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背压产生机构69相比,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
在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一变形例、第二变形例和第三变形例中,活塞部30和底部40不限于以上实施例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具有其它形状和其它构造,只要其用作阻尼机构即可。
另外,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一变形例、第二变形例和第三变形例中描述的各个构成部分可以互相组合和互换。
设置在缸体11外部的外阻尼部100的功能可以设置于在缸体11内部的活塞部30等中。类似地,设置在缸体11外部的外阻尼部100的功能可以设置在底部40等中。根据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一变形例、第二变形例和第三变形例的液压减震器1不限于缸体11、外管状体12和阻尼器外壳13分别形成为管状的所谓的三重管结构,而是液压减震器1可以具有由缸体11和阻尼器外壳13形成的所谓的双重管结构。
Claims (8)
1.一种阻尼力产生机构,包括:
流道形成部,该流道形成部形成液体流动的流道;以及
阀,该阀被构造为控制所述液体在所述流道内的流动,
其中,所述流道形成部包括:
第一座部,该第一座部设置在所述流道的流道口的径向外侧,从所述流道口突出,并且接触所述阀;
第二座部,该第二座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座部的径向外侧,从所述流道口突出,并且接触所述阀;和
循环部,该循环部具有孔口,所述孔口使得在所述阀与所述第一座部进行接触的状态下所述液体能够从所述流道口朝向所述第二座部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力产生机构,
其中,所述第一座部和所述第二座部为环状形状,并且
其中,所述循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座部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力产生机构,还包括:
共用部,该共用部由所述第一座部和所述第二座部共同使用,并且形成与所述阀接触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力产生机构,
其中,所述循环部设置在所述共用部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阻尼力产生机构,还包括:
背压室形成部,该背压室形成部形成用于向所述阀施加背压的背压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力产生机构,
其中,所述背压室形成部包括接触部,该接触部形成所述背压室,并且在所述第二座部的位置的径向内侧与所述阀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阻尼力产生机构,还包括:
另一个流道形成部,该另一个流道形成部形成与所述流道平行设置的另一个流道;以及
第二阀,该第二阀被构造为控制所述液体在所述另一个流道中的流动。
8.一种压力减震器,包括:
缸体,该缸体含有液体;
活塞部,该活塞部连接到能够在轴向上移动的杆,并且该活塞部能够在所述缸体中移动;
流道形成部,该流道形成部形成流道,所述液体根据所述活塞部的移动而流经所述流道;以及
阀,该阀被构造为控制所述液体在所述流道内的流动,
其中,所述流道形成部包括:
第一座部,该第一座部设置在所述流道的流道口的径向外侧,从所述流道口突出,并且接触所述阀;
第二座部,该第二座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座部的径向外侧,从所述流道口突出,并且接触所述阀;和
循环部,该循环部具有孔口,所述孔口使得在所述阀与所述第一座部进行接触的状态下所述液体能够从所述流道口朝向所述第二座部流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8/022582 WO2019239521A1 (ja) | 2018-06-13 | 2018-06-13 | 圧力緩衝装置 |
JPPCT/JP2018/022582 | 2018-06-13 | ||
PCT/JP2019/016967 WO2019239719A1 (ja) | 2018-06-13 | 2019-04-22 | 減衰力発生機構および圧力緩衝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41585A true CN112041585A (zh) | 2020-12-04 |
CN112041585B CN112041585B (zh) | 2022-03-18 |
Family
ID=68842095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28215.5A Active CN112041586B (zh) | 2018-06-13 | 2019-04-22 | 阻尼力产生机构、阻尼力产生机构的制造方法和压力减震器 |
CN201980030498.7A Active CN112105835B (zh) | 2018-06-13 | 2019-04-22 | 压力缓冲装置 |
CN201980027719.5A Active CN112041585B (zh) | 2018-06-13 | 2019-04-22 | 阻尼力产生机构和压力减震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28215.5A Active CN112041586B (zh) | 2018-06-13 | 2019-04-22 | 阻尼力产生机构、阻尼力产生机构的制造方法和压力减震器 |
CN201980030498.7A Active CN112105835B (zh) | 2018-06-13 | 2019-04-22 | 压力缓冲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4) | US11466747B2 (zh) |
JP (4) | JP6719035B2 (zh) |
CN (3) | CN112041586B (zh) |
DE (3) | DE112019001540T5 (zh) |
WO (5) | WO201923952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L266688B2 (en) * | 2019-05-16 | 2024-03-01 | Evco Pro 2018 Ltd |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for vehicles |
JP7297693B2 (ja) * | 2020-01-15 | 2023-06-26 |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 バルブ機構および圧力緩衝装置 |
US11718137B2 (en) * | 2020-02-27 | 2023-08-08 | Fox Factory, Inc. | Shock assembly with automatically adjustable ride height |
EP4127507A1 (en) * | 2020-03-27 | 2023-02-08 | DRiV Automotive Inc. | Damper assembly |
JP7253514B2 (ja) * | 2020-03-27 | 2023-04-06 |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 緩衝器 |
US11466746B2 (en) * | 2020-08-14 | 2022-10-11 | DRiV Automotive Inc. | Damper assembly |
DE102020134820A1 (de) * | 2020-12-23 | 2022-06-23 | Ktm Ag | Ventilanordnung für einen Schwingungsdämpfer |
US20230061032A1 (en) * | 2021-09-01 | 2023-03-02 | DRiV Automotive Inc. | Damper with volume reducing insert sleeve |
US11780285B2 (en) | 2022-02-14 | 2023-10-10 | Ree Automotive Ltd | Adaptive suspension system |
EP4343168A1 (en) * | 2022-09-23 | 2024-03-27 | DRiV Automotive Inc. | Insert arrangement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a damping arrangement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51796A (zh) * | 2004-02-03 | 2005-08-10 | 株式会社万都 | 阻尼力可变的阀以及利用该阻尼力可变的阀的减震器 |
US20110290603A1 (en) * | 2010-05-28 | 2011-12-01 | Hiroyuki Yabe | Shock absorber |
US20130037361A1 (en) * | 2011-08-11 | 2013-02-14 | Mando Corporation | Piston assembly of shock absorber |
CN103851120A (zh) * | 2012-11-30 | 2014-06-11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缓冲器 |
JP2016102574A (ja) * | 2014-11-28 | 2016-06-02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緩衝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009151B2 (ja) | 1988-04-04 | 2000-02-14 | 株式会社ユニシアジェックス | 液圧緩衝器 |
JP3388330B2 (ja) * | 1994-08-26 | 2003-03-17 | トキコ株式会社 | 減衰力調整式油圧緩衝器 |
DE19624895C1 (de) * | 1996-06-21 | 1997-12-11 | Mannesmann Sachs Ag | Schwingungsdämpfer mit veränderbarer Dämpfkraft |
JP3887760B2 (ja) * | 1996-08-09 | 2007-02-28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減衰力調整式油圧緩衝器 |
JP4055023B2 (ja) * | 1997-09-24 | 2008-03-0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減衰力調整式油圧緩衝器 |
JP4048512B2 (ja) * | 1998-03-31 | 2008-02-20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減衰力調整式油圧緩衝器 |
JP4147502B2 (ja) * | 1998-06-26 | 2008-09-10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減衰力調整式油圧緩衝器 |
JP4403475B2 (ja) * | 1999-02-26 | 2010-01-27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
JP2004257507A (ja) * | 2003-02-27 | 2004-09-16 | Tokico Ltd | 油圧緩衝器 |
US7562750B2 (en) * | 2004-02-10 | 2009-07-21 |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 Air pressure proportional damper for shock absorber |
KR100773362B1 (ko) * | 2006-02-20 | 2007-11-05 | 주식회사 만도 | 감쇠력 가변식 밸브 및 이를 이용한 쇽업소버 |
US20080185246A1 (en) * | 2007-02-02 | 2008-08-07 | Mando Corporation | Damping force variable shock absorber |
KR101568042B1 (ko) * | 2008-03-31 | 2015-11-10 | 가부시끼가이샤 히다치 세이사꾸쇼 | 감쇠력 조정식 완충기 |
JP5120629B2 (ja) * | 2008-03-31 | 2013-01-16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減衰力調整式緩衝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サスペンション制御装置 |
KR101254288B1 (ko) * | 2008-08-21 | 2013-04-12 | 주식회사 만도 | 쇽업소버의 감쇠력 가변 밸브 |
JP5387841B2 (ja) * | 2009-09-30 | 2014-01-15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減衰力調整式緩衝器 |
JP5365804B2 (ja) * | 2009-12-22 | 2013-12-11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緩衝器 |
KR101068992B1 (ko) * | 2010-02-16 | 2011-09-30 | 주식회사 만도 | 쇽업소버의 감쇠력 가변 밸브 |
JP5648790B2 (ja) * | 2010-08-31 | 2015-01-07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緩衝器 |
CN103282220B (zh) * | 2011-01-31 | 2016-07-06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悬架控制装置 |
JP5796995B2 (ja) * | 2011-04-25 | 2015-10-21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緩衝器 |
JP5924979B2 (ja) * | 2011-05-31 | 2016-05-25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緩衝器 |
US8794588B1 (en) * | 2011-08-04 | 2014-08-05 | Metrex Valve Corp. | High pressure actuator regulating valve |
JP6084787B2 (ja) * | 2012-06-29 | 2017-02-22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ソレノイド |
JP5952760B2 (ja) * | 2013-03-13 | 2016-07-13 | Kyb株式会社 | 減衰弁 |
JP5952761B2 (ja) * | 2013-03-13 | 2016-07-13 | Kyb株式会社 | 減衰弁 |
JP5843842B2 (ja) * | 2013-05-30 | 2016-01-13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減衰力調整式緩衝器 |
DE102013218658B4 (de) | 2013-09-18 | 2022-08-25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Verstellbare Dämpfventileinrichtung |
DE112014005430T5 (de) * | 2013-11-29 | 2016-08-25 |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 Stoßdämpfer |
JP6188598B2 (ja) * | 2014-01-31 | 2017-08-30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シリンダ装置 |
KR102172160B1 (ko) * | 2014-04-30 | 2020-10-30 | 주식회사 만도 | 감쇠력 가변밸브 조립체 및 감쇠력 가변밸브 조립체를 갖는 감쇠력 가변식 쇽업소버 |
JP2016050613A (ja) * | 2014-08-29 | 2016-04-11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緩衝器 |
JP6351443B2 (ja) * | 2014-08-29 | 2018-07-04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緩衝器 |
JP6378027B2 (ja) * | 2014-09-30 | 2018-08-22 |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 緩衝器 |
JP6487804B2 (ja) * | 2015-08-07 | 2019-03-20 | Kyb株式会社 | 緩衝器のバルブ構造 |
JP2017048825A (ja) | 2015-08-31 | 2017-03-09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緩衝器 |
-
2018
- 2018-06-13 WO PCT/JP2018/022582 patent/WO201923952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6-13 JP JP2020500223A patent/JP6719035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4-22 DE DE112019001540.0T patent/DE112019001540T5/de active Pending
- 2019-04-22 DE DE112019001541.9T patent/DE112019001541T5/de active Pending
- 2019-04-22 DE DE112019002974.6T patent/DE112019002974T5/de not_active Ceased
- 2019-04-22 CN CN201980028215.5A patent/CN112041586B/zh active Active
- 2019-04-22 CN CN201980030498.7A patent/CN112105835B/zh active Active
- 2019-04-22 JP JP2020500225A patent/JPWO2019239720A1/ja active Pending
- 2019-04-22 JP JP2020500222A patent/JP6728510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4-22 WO PCT/JP2019/016965 patent/WO201923971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4-22 WO PCT/JP2019/016969 patent/WO201923972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4-22 WO PCT/JP2019/016968 patent/WO201923972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4-22 WO PCT/JP2019/016967 patent/WO201923971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4-22 CN CN201980027719.5A patent/CN112041585B/zh active Active
- 2019-04-22 JP JP2020500224A patent/JP6735429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0-19 US US17/074,143 patent/US11466747B2/en active Active
- 2020-10-21 US US17/075,807 patent/US11603900B2/en active Active
- 2020-11-05 US US17/089,834 patent/US2021005490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22
- 2022-08-31 US US17/900,418 patent/US1176150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51796A (zh) * | 2004-02-03 | 2005-08-10 | 株式会社万都 | 阻尼力可变的阀以及利用该阻尼力可变的阀的减震器 |
US20110290603A1 (en) * | 2010-05-28 | 2011-12-01 | Hiroyuki Yabe | Shock absorber |
US20130037361A1 (en) * | 2011-08-11 | 2013-02-14 | Mando Corporation | Piston assembly of shock absorber |
CN103851120A (zh) * | 2012-11-30 | 2014-06-11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缓冲器 |
JP2014129865A (ja) * | 2012-11-30 | 2014-07-10 |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 緩衝器 |
JP2016102574A (ja) * | 2014-11-28 | 2016-06-02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緩衝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033163A1 (en) | 2021-02-04 |
CN112105835A (zh) | 2020-12-18 |
US20210054902A1 (en) | 2021-02-25 |
JP6719035B2 (ja) | 2020-07-08 |
JP6735429B2 (ja) | 2020-08-05 |
WO2019239719A1 (ja) | 2019-12-19 |
JPWO2019239720A1 (ja) | 2020-06-25 |
WO2019239720A1 (ja) | 2019-12-19 |
JP6728510B2 (ja) | 2020-07-22 |
WO2019239721A1 (ja) | 2019-12-19 |
WO2019239718A1 (ja) | 2019-12-19 |
DE112019001541T5 (de) | 2020-12-10 |
JPWO2019239719A1 (ja) | 2020-06-25 |
US20220412427A1 (en) | 2022-12-29 |
DE112019001540T5 (de) | 2020-12-10 |
CN112105835B (zh) | 2022-03-08 |
US11761509B2 (en) | 2023-09-19 |
CN112041586A (zh) | 2020-12-04 |
CN112041586B (zh) | 2021-11-26 |
DE112019002974T5 (de) | 2021-02-25 |
JPWO2019239718A1 (ja) | 2020-06-25 |
US20210102595A1 (en) | 2021-04-08 |
WO2019239521A1 (ja) | 2019-12-19 |
US11603900B2 (en) | 2023-03-14 |
JPWO2019239521A1 (ja) | 2020-07-02 |
US11466747B2 (en) | 2022-10-11 |
CN112041585B (zh) | 2022-03-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041585B (zh) | 阻尼力产生机构和压力减震器 | |
US6817454B2 (en) | Damping force control type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 |
US7591352B2 (en) | Damping valve and shock absorber using same | |
JP5639870B2 (ja) | 車両用液圧緩衝器 | |
KR102589604B1 (ko) | 완충기 및 완충기의 조립 방법 | |
US9796234B2 (en) | Shock absorber | |
JP6047035B2 (ja) | 車両用液圧緩衝器 | |
KR102627961B1 (ko) | 감쇠력 조정식 완충기 | |
JP7213161B2 (ja) | 減衰力調整式緩衝器 | |
US20200080612A1 (en) | Hydraulic damping device | |
JP6799722B1 (ja) | 減衰力発生機構および圧力緩衝装置 | |
JP6302148B1 (ja) | 圧力緩衝装置 | |
US12066075B2 (en) | Shock absorber | |
JP2008267488A (ja) | 流体圧緩衝器 | |
JP2002139088A (ja) | 油圧緩衝器のピストン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25 Address after: Ibaraki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HOWA Corp.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