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04443A - 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及表皮材料固定构造 - Google Patents

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及表皮材料固定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04443A
CN112004443A CN201980027007.3A CN201980027007A CN112004443A CN 112004443 A CN112004443 A CN 112004443A CN 201980027007 A CN201980027007 A CN 201980027007A CN 112004443 A CN112004443 A CN 1120044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piece
dimension
clip
hook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70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04443B (zh
Inventor
南部円香
张万里
堂野贤志
米泽诚一郎
松村源太
吉野哲也
山田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004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044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044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044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8SADDLERY; UPHOLSTERY
    • B68GMETHODS, EQUIPMENT, OR MACHINES FOR USE IN UPHOLSTERING; UPHOLSTERY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8G7/00Making upholstery
    • B68G7/12Other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stening, fixing, or finishing, in upholstery work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31/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chairs, beds, or the like,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e.g. upholstery fasteners, mattress protectors, stretching devices for mattress nets
    • A47C31/02Upholstery attaching means
    • A47C31/023Upholstery attaching means connecting upholstery to frames, e.g. by hooks, clips, snap fasteners, clamping mean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31/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chairs, beds, or the like,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e.g. upholstery fasteners, mattress protectors, stretching devices for mattress nets
    • A47C31/02Upholstery attach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31/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chairs, beds, or the like,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e.g. upholstery fasteners, mattress protectors, stretching devices for mattress nets
    • A47C31/10Loose or removable furniture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5816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 B60N2/5825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by hooks, staples, clips, snap fastener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60Removable protective coverings
    • B60N2/6018Removable protective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 B60N2/6027Removable protective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by hooks, staples, clips, snap fastener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8SADDLERY; UPHOLSTERY
    • B68GMETHODS, EQUIPMENT, OR MACHINES FOR USE IN UPHOLSTERING; UPHOLSTERY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8G7/00Making upholstery
    • B68G7/05Covering or enveloping cores of pads
    • B68G7/052Covering or enveloping cores of pads with webs secured to the core, e.g. by stit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40)具有:基底部(51)、具有第一保持片部(52A)及第二保持片部(52B)的夹持部(50)、与配置在缓冲材料的槽内的线材(20)卡合的钩部(60)、和形成在夹持部(50)与钩部(60)的顶端(63)之间的卡合开口(41)。通过基底部(51)、第一保持片部(52A)及第二保持片部(52B)形成对安装在表皮材料上的被保持体(30)进行保持的保持槽(59)。卡合开口(41)的开口尺寸(W)相对于保持槽(59)的宽度尺寸(W3)被设为50~80%的尺寸。

Description

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及表皮材料固定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及表皮材料固定构造,其用于固定对车辆的座椅、在室内利用的椅子等的表面进行覆盖的表皮材料。
背景技术
以往,在前述的座椅、椅子等中,多使用在座面、靠背等与人体接触的部分设置缓冲材料、柔软的衬垫并将其表面用表皮材料覆盖的座椅、椅子等。在这种表皮材料的固定中采用了各种构造。
作为固定表皮材料的构造,例如已知以下构造(表皮材料固定构造):在缓冲衬垫主体(缓冲材料)的槽部配置有线状体(线材(wire)),使夹子与线材卡合,并使安装在表皮材料的里侧的卡定器具与所述夹子卡合,由此将表皮材料从其里侧固定(参照专利文献1~3)。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夹子具有基部、从基部延伸出的能够弹性变形的左右的第1延伸片、和从基部向左右的第1延伸片的延伸侧的相反侧延伸出的能够弹性变形的钩状的第2延伸片。在该夹子中,将第2延伸片与线材卡合,并使卡定器具与左右的第1延伸片卡合,由此将表皮材料固定于线材。
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夹子具有卡定爪基部(基部)、从卡定爪基部延伸出的能够弹性变形的一对卡定爪、和从卡定爪基部向一对卡定爪的相反侧延伸出的钩。在该夹子中,使安装在表皮材料上的卡定用端部件(卡定器具)与一对卡定爪卡合,并将钩与线材卡合,由此将表皮材料固定于线材。
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夹子具有底面部、从底面部延伸出的左右一对夹持片、从由底面部及左右一对夹持片构成的夹持部延伸出的钩片、和从装夹延伸并与钩部的开口侧位置相对配置的引导片。在该夹子中,使设于悬挂布料(表皮材料)上的挂钩(卡定器具)与左右一对夹持片卡合,将引导片压入线材并将线材与钩片卡合,由此对悬挂布料进行固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45424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布第2016/178275号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60203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不过,在专利文献1~3记载的夹子中,成为设想了以下情况的做法:根据安装在表皮材料上的卡定器具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来设计夹子整体的宽度尺寸等,使作为直径尺寸而具有相对于安装在该表皮材料上的卡定器具的宽度尺寸(或者对夹子的卡定器具进行卡定的保持槽的宽度尺寸)为20%~35%的尺寸的线材进行卡合。因此,在为了提高线材的强度而要求线材的直径比以往粗的情况下,无法适宜地应对直径加粗后的线材,对于无法进行卡合的粗细的线材而言,利用金属环等而非夹子来进行表皮材料与缓冲衬垫主体的连结,该连结的作业性较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应对线材的直径尺寸大型化的要求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及表皮材料固定构造。
本发明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具有:夹持部,其形成对安装在表皮材料上的被保持体进行保持的保持槽;钩部,其与配置在缓冲材料的槽内的线材卡合;和卡合开口,其形成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钩部的顶端之间,该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的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开口的开口尺寸相对于所述保持槽的宽度尺寸被设为50~80%的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能够应对线材的直径尺寸大型化的要求。
在本发明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夹持部具有基底部、从上述基底部沿第一方向延伸出的第一保持片部及第二保持片部、和朝向上述钩部的顶端侧突出的卡定凸部,上述第一保持片部及上述第二保持片部分别具有在与上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向彼此靠近的一侧突出的爪部,上述钩部的基端在第二保持片部侧与上述夹持部连续,上述卡定凸部在第一保持片部侧与上述夹持部连续,在将上述爪部在上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设为尺寸L1、将上述第一方向上的从上述爪部到上述基底部为止的尺寸设为尺寸L2、将上述第一方向上的上述基底部与上述卡定凸部的合计尺寸设为尺寸L3、将与上述钩部卡合的状态下的上述线材与上述卡定凸部之间的尺寸设为尺寸L4的情况下,上述尺寸L1、上述尺寸L2及上述尺寸L3被设定为,将上述尺寸L2除以上述尺寸L3而得出的尺寸与上述尺寸L1相乘而计算出的尺寸大于上述尺寸L4。
根据本发明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由于尺寸L1~L3如前述那样设定,所以例如在安装于表皮材料上的被保持体由夹持部保持、且具有比钩部与卡定凸部之间的卡合开口的尺寸大的直径尺寸的线材卡合于钩部的情况下,本发明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通过对被保持体施加从夹持部拔出的拉拔力而使保持片部在第二方向上扩开,能够在卡定凸部产生朝向线材的移动力以利用该卡定凸部进行线材的防脱,另一方面,通过使卡定凸部与线材抵接而能够抑制保持片部在第二方向上扩开,能够维持夹持部对被保持体的保持力。
在本发明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中,也可以是,上述基底部的厚度尺寸被设为比上述第一保持片部及上述第二保持片部的基端侧的厚度尺寸小的尺寸。
根据这种结构,在将被保持体插入第一、第二保持片部之间时,使厚度尺寸小的基底部发生弹性变形,由此能够形成为容易将该被保持体插入的结构。另外,在使线材卡合于钩部的状态下,即使要将被保持体从第一、第二保持片部之间拔出,由于卡定凸部压接到线材,从而也能抑制第一保持片部的打开。
在本发明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中,也可以是,上述钩部的基端及上述卡定凸部在上述第二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在上述基底部中的位于上述钩部的基端与上述卡定凸部之间的部分,形成有朝向上述夹持部侧凹陷的凹部。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基底部中的形成有凹部的部分的厚度尺寸变小,所以能够形成为以下结构:在上述部分容易发生弹性变形,通过上述部分的弹性变形容易将被保持体插入一对保持片部之间,且能够使卡定凸部产生朝向线材的移动力。
在本发明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中,也可以是,上述第一保持片部及上述第二保持片部的基端的厚度尺寸被设为比上述基底部的厚度尺寸大的尺寸。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形成为与第一、第二保持片部的基端部分相比容易在基底部发生弹性变形的结构,因此,能够提高保持片部的强度来使被保持体的保持力提高,另一方面,在被保持体欲从夹持部拔出时,基底部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能够使卡定凸部产生朝向线材的移动力以防止线材脱落。
在本发明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中,也可以是,上述第一保持片部及上述第二保持片部的从基端起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的一半以上的区域的厚度尺寸,被设为比相对于该区域位于顶端侧的区域的厚度尺寸大的尺寸。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构成在顶端侧的区域保留能够将被保持体插入第一、第二保持片部之间的程度的弹性、且同时提高了基端侧的区域的强度的保持片部,能够在一对保持片部之间插入被保持体,同时还能提高夹持部对被保持体的保持力。
在本发明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中,也可以是,上述第一保持片部及第二保持片部的厚度尺寸从其基端侧朝向顶端侧递减。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在第一、第二保持片部的顶端侧的区域保留能够将被保持体插入第一、第二保持片部之间的程度的弹性、并同时提高第一、第二保持片部的基端侧的强度,还能抑制第一、第二保持片部局部地发生弹性变形。
另外,在本发明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夹持部具有基底部、和从上述基底部沿第一方向延伸出并在与上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保持片部及第二保持片部,上述钩部在上述第二保持片部侧与上述夹持部连续,并且具有形成卡合槽的槽形成面,该卡合槽用来配置上述线材,上述夹持部具有与上述第一保持片部侧的上述夹持部的外侧面和上述槽形成面连续的线材承接面,上述钩部的顶端与上述夹持部的上述第一保持片部侧的外侧面相比配置于上述第二保持片部侧。
根据本发明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由于供线材插入的卡合开口位于线材承接面与钩部的顶端之间,所以在使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整体相对于向缓冲材料的槽内插入的插入方向倾斜的同时将线材插入卡合开口。在本发明中,由于钩部的顶端与夹持部的第一保持片部侧的外侧面相比配置于第二保持片部侧,所以无需使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相对于插入方向大幅倾斜就能利用夹持部的线材承接面承接线材,由此,能够向钩部的顶端与线材承接面之间的卡合开口顺利地插入线材,能够使线材与钩部简单地卡合。
在此,即使在使具有比钩部的顶端与线材承接面之间的尺寸大的直径尺寸的线材与钩部卡合的情况下,由于如上所述能够利用线材承接面承接线材,所以也能形成为使线材与钩部的顶端和线材承接面抵接的状态从而能够将其简单地插入卡合开口。
在本发明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钩部具有与其顶端连续的引导面,上述引导面相对于上述第二方向而言,随着从上述第二保持片部侧趋向上述第一保持片部侧而向靠近上述线材承接面的一侧倾斜。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与钩部的顶端连续的引导面如上述那样倾斜,所以通过将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插入缓冲材料的槽内、并使线材紧贴着引导面滑动,能够在使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发生倾动的同时将线材朝向卡合开口引导。
在本发明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中,也可以是,上述钩部与上述第二保持片部连续。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使钩部与第二保持片部连续,能够较大地构成由与夹持部的线材承接面连续的槽形成面形成的卡合槽,能够使钩部与直径尺寸更大的线材卡合。
另外,能够在构成规定尺寸的卡合槽的同时将钩部的顶端更偏向第二保持片部侧配置,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为了使钩部与线材卡合而使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相对于插入方向倾斜的角度。
在本发明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中,也可以是,上述引导面的端部在上述第二方向上与从上述第一保持片部与上述第二保持片部之间的中央通过并沿着上述第一方向的假想线相比配置于上述第二保持片部侧。
根据这种结构,相比于例如钩部的上述端部与上述假想线相比配置于第一保持片部侧的情况,能够将引导面在其倾斜方向上较长地形成。因此,即使被插入缓冲材料的槽内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在与插入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上发生位置偏移,也能在大范围内使引导面碰到线材。
在本发明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中,也可以是,在上述第二方向上,上述线材承接面中的至少以下部分、即与上述钩部的顶端相比位于上述第一保持片部侧的部分,相对于上述第二方向而言,随着从上述第一保持片部侧趋向上述第二保持片部侧而向靠近上述钩部的顶端的一侧倾斜。
根据这种结构,与例如线材承接面的上述部分沿着第二方向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在使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相对于插入方向倾斜时投影于线材侧的面区域,能够在该面区域内稳定地承接线材。
在本发明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中,也可以是,上述夹持部具有基底部、和从上述基底部沿第一方向延伸出并在与上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保持片部及第二保持片部,在上述钩部的顶端及上述夹持部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朝向另一方突出并形成上述卡合开口的窄幅凸部,上述窄幅凸部在与上述第一方向及上述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比上述钩部及上述夹持部中的至少一方在上述第三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小。
根据这种结构,由形成于钩部的顶端及夹持部中的至少一方上的窄幅凸部和该另一方形成卡合开口,或由形成于上述双方的窄幅凸部形成卡合开口。因此,在向卡合开口插入线材时,能够减少该线材所接触的夹子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提高线材插入性。
在本发明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中,也可以是,在上述钩部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中的上述顶端侧的部分,形成有将上述钩部设为前端朝向上述顶端缩窄的形状的锥面。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利用两个锥面将钩部的顶端侧设为前端缩窄形状,能够减少线材相对于卡合开口的插入力。
在本发明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中,也可以是,上述窄幅凸部形成于上述钩部的顶端,上述窄幅凸部在上述第三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相对于上述钩部在上述第三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尺寸被设为18~70%的尺寸。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提高前述的线材插入性,并能恰当地防止线材脱落。
在本发明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中,也可以是,在上述窄幅凸部形成有顶端引导面,该顶端引导面随着趋向上述卡合开口外侧而向远离上述夹持部的一侧倾斜。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通过顶端引导面将即将插入卡合开口的线材向卡合开口引导,从而能够提高线材插入性。
本发明的表皮材料固定构造的特征在于,由以下部件构成:安装在表皮材料上的被保持体;配置在缓冲材料的槽内的线材;和对上述被保持体进行保持且与上述线材卡合的前述的本发明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
在本发明的表皮材料固定构造中,能够构成一种能够发挥前述的本发明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的作用效果的表皮材料固定构造。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应对线材的直径尺寸大型化的要求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及表皮材料固定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展开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表皮材料固定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表皮材料固定构造的夹子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表皮材料固定构造的夹子的端面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表皮材料固定构造的夹子的动作的端面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表皮材料固定构造的施工步骤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基于第1实施方式的表皮材料固定构造实现的表皮材料的固定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表皮材料固定构造的夹子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表皮材料固定构造的夹子的端面图。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表皮材料固定构造的夹子的施工步骤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夹子的第1变形例的端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夹子的第2变形例的端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夹子的第3变形例的端面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夹子的第3变形例的施工步骤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夹子的第4变形例的端面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夹子的第5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第5变形例中的夹子的端面图。
图17是表示第5变形例中的夹子的侧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夹子的第6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第6变形例中的夹子的端面图。
图20是表示第6变形例中的夹子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
在图1中,第1实施方式的表皮材料固定构造10是对将汽车等车辆用的座椅的缓冲材料2的表面覆盖的表皮材料3进行固定的构造。表皮材料固定构造10由以下部件构成:作为线状体的截面为圆形的线材20,其配置在形成于缓冲材料2的槽2A内;被保持体30,其安装在表皮材料3的背面;和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40(以下称为“夹子”),其与线材20卡合且对被保持体30进行保持。
在以下说明中,将夹子40的长度方向(第三方向(与被保持体30的长度方向相同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夹子40的左右方向(第二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夹子40的上下方向(第一方向)设为Z轴方向。X、Y、Z轴方向彼此正交。
缓冲材料2是成型为座椅形状的发泡聚氨酯等合成树脂聚氨酯泡沫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线材20的直径尺寸相对于被保持体30在Y轴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或者夹子40的用于对被保持体30进行保持的保持槽59在Y轴方向上的宽度尺寸W3)被设为60%~100%的尺寸。表皮材料3由合成树脂织物片材等形成。
如图2及图3所示,夹子40具有对被保持体30进行保持的夹持部50、与线材20卡合的能够弹性变形的钩部60、和在与钩部60的顶端63之间形成具有开口尺寸W的卡合开口41的卡定凸部70。卡合开口41的开口尺寸W(作为最小值的开口尺寸)相对于保持槽59在Y轴方向上的宽度尺寸W3(最大宽度尺寸)被设定为50%~80%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设定为65%的尺寸。
夹持部50具有基底部51、和从基底部51在Z轴方向上向上方延伸出并在Y轴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相对的能够弹性变形的第一保持片部52A及第二保持片部52B。
基底部51具有与第一保持片部52A及第二保持片部52B的后述的内侧面54连续的底面511、和与钩部60的后述的槽形成面61连续的圆弧面512。基底部51的Y轴方向上的中央位置被设定为厚度尺寸T1(Z轴方向的厚度尺寸),厚度尺寸T1被设为比第一保持片部52A的基端56侧的Y轴方向的厚度尺寸T2小的尺寸。此外,基端56的Y轴方向的尺寸也被设为厚度尺寸T2。
第一保持片部52A及第二保持片部52B与基底部51的Y轴方向上的两侧部连续。第一保持片部52A具有外侧面53及内侧面54,内侧面54由沿着Z轴方向的内表面541、和相对于内表面541位于基底部51侧的倾斜内表面542构成。位于第一保持片部52A的顶端55侧的倾斜内表面542的端部543与内表面541连续,位于基底部51侧的倾斜内表面542的端部544与基底部51的后述的底面511连续。另外,第一保持片部52A具有从其顶端55朝向第二保持片部52B侧在Y轴方向上突出的爪部57,爪部57具有与内表面541连续的卡合内表面571。
倾斜内表面542以端部544与端部543相比位于第二保持片部52B侧的方式相对于Z轴方向倾斜,因此,第一保持片部52A中的形成有倾斜内表面542的部分处的Y轴方向的厚度尺寸从该第一保持片部52A的基端56侧朝向顶端55侧递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内表面542形成在第一保持片部52A的沿着Z轴方向的区域中的一半以上的区域内,因此,第一保持片部52A的从基端56起在Z轴方向上的一半以上的区域的厚度尺寸,被设为比相对于该区域位于顶端55侧的区域的厚度尺寸大的尺寸。第一保持片部52A的前述的厚度尺寸T2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基端56中的最大厚度尺寸,相对于基底部51的厚度尺寸T1被设定为二倍以上的尺寸。
第二保持片部52B与第一保持片部52A同样地构成并与第一保持片部52A左右相反地配置,因此,对第二保持片部52B的各结构适当标注与第一保持片部52A的各结构相同的附图标记。
第一保持片部52A及第二保持片部52B的爪部57在Y轴方向上向彼此靠近的一侧突出,在爪部57彼此之间形成有供被保持体30插入的保持开口58。
通过基底部51的底面511、第一保持片部52A及第二保持片部52B的内侧面54和爪部57的卡合内表面571,形成有用来配置被保持体30的保持槽59。
钩部60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槽形成面61而弯曲形成,钩部60的基端62与第二保持片部52B的基端56连续,钩部60的顶端63在与卡定凸部70之间形成有卡合开口41。
卡定凸部70相对于钩部60的基端62在Y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卡定凸部70与第一保持片部52A的基端56连续,并从基端56朝向钩部60的顶端63侧在Z轴方向上突出。卡定凸部70具有端面71、和与端面71及基底部51的圆弧面512连续的圆弧面72。
在该钩部60中,通过槽形成面61及圆弧面72、512形成有用来配置线材20配置的卡合槽65。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槽65的直径尺寸被设定为比线材20的直径尺寸稍大的尺寸。
在以上的夹子40中,当将爪部57的卡合内表面571在Y轴方向上的尺寸设为尺寸L1、将X轴方向上的从爪部57的卡合内表面571到基底部51的底面511为止的尺寸设为尺寸L2、将Z轴方向上的基底部51与卡定凸部70的合计尺寸(从基底部51的底面511到卡定凸部70的端面71为止的Z轴方向上的尺寸)设为尺寸L3、将与钩部60卡合的状态下的线材20的周面与卡定凸部70的圆弧面72之间的尺寸设为尺寸L4时,设定为以下式(1)的关系。也就是说,尺寸L1、尺寸L2及尺寸L3被设定为,将尺寸L2除以尺寸L3而得出的尺寸与尺寸L1相乘而计算出的尺寸大于尺寸L4。
【式1】
Figure BDA0002732748770000111
由于在夹子40中各尺寸如前述那样设定,所以例如如图4所示在对被保持体30施加了Z轴方向上的拉拔力的情况下,当第一保持片部52A及第二保持片部52B欲一边弹性变形一边在Y轴方向上彼此分离而打开时,卡定凸部70向线材20靠近移动并与该线材20的周面抵接,能够抑制第一保持片部52A打开。因此,能够抑制被保持体30的拉拔。与此同时,由于卡定凸部70与线材20的周面抵接,所以能够防止该线材20脱落。
[第1实施方式的施工步骤]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表皮材料固定构造10的施工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将安装有表皮材料3的被保持体30插入夹子40的保持开口58而配置到保持槽59内,同时使其与爪部57的卡合内表面571卡合以防脱。
接着,将夹子40沿着Z轴方向插入缓冲材料2的槽2A内并将夹子40与线材20卡合。具体如下所述。首先,如图5所示,在将夹子40插入槽2A内的同时使其相对于Z轴方向(夹子的插入方向)倾斜,并使钩部60的顶端63及卡定凸部70与线材20的周面抵接。接着,将夹子40推抵至线材20,一边使钩部60弹性变形以使卡合开口41打开,一边将线材20从卡合开口41压入卡合槽65而成为图6所示的状态。在图6所示的状态中,线材20由槽形成面61及圆弧面72、512包围,由此,线材20卡合于钩部60。
[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
(1)在第1实施方式中,卡合开口41的开口尺寸W相对于保持槽59的宽度尺寸W3被设为50~80%的尺寸。因此,能够应对例如作为直径尺寸而具有相对于保持槽59的宽度尺寸W3为60%~100%的尺寸的大型的线材20。
另外,通过将开口尺寸W设定为比线材20的直径尺寸小的尺寸,能够获得使线材20进入卡合槽65时的“咔嗒”感,并能获得防止线材20从卡合槽65脱落的效果。
(2)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将爪部57在Y轴方向上的尺寸设为尺寸L1、将Z轴方向上的从爪部57到基底部51为止的尺寸设为尺寸L2、将Z轴方向上的基底部51与卡定凸部70的合计尺寸设为尺寸L3、将与钩部60卡合的状态下的线材20与卡定凸部70之间的尺寸设为尺寸L4的情况下,尺寸L1、尺寸L2及尺寸L3被设定为,将尺寸L2除以尺寸L3而得出的尺寸与尺寸L1相乘而计算出的尺寸大于尺寸L4。
因此,通过对被保持体30施加从夹持部50拔出的拉拔力来使第一保持片部52A向Y轴方向外侧扩张,能够在卡定凸部70产生朝向线材20的移动力从而利用该卡定凸部70进行线材20的防脱,另一方面,通过使卡定凸部70与线材20抵接而能够抑制第一保持片部52A向Y轴方向外侧扩张,能够维持夹持部50对被保持体30的保持力。这样,在第1实施方式中,相对于与直径尺寸为2mm左右的一般的线材相比直径尺寸大至4mm左右的线材20,能够使夹子40适宜地进行卡合。
(3)基底部51的厚度尺寸T1被设为比第一保持片部52A及第二保持片部52B的基端56侧的厚度尺寸T2小的尺寸。
因此,在将被保持体30插入到第一保持片部52A及第二保持片部52B之间时,通过使厚度尺寸T1小的基底部51发生弹性变形,能够形成为容易将该被保持体30插入的结构。另外,在使线材20与钩部60卡合的状态下,即使被保持体30欲从第一保持片部52A与第二保持片部52B之间拔出,通过卡定凸部70压接到线材20,也能抑制第一保持片部52A的打开。
(4)第一保持片部52A及第二保持片部52B的基端56处的厚度尺寸T2被设为比基底部51的厚度尺寸T1大的尺寸。
因此,能够形成为与第一保持片部52A及第二保持片部52B的基端56的部分相比容易在基底部51发生弹性变形的结构,因此,能够提高第一保持片部52A及第二保持片部52B的强度来使被保持体30的保持力提高,另一方面,在被保持体30欲从夹持部50拔出时,通过基底部51的弹性变形而能够使卡定凸部70产生朝向线材20的移动力以进行线材20的防脱。
(5)第一保持片部52A及第二保持片部52B的从基端56起在Z轴方向上的一半以上的区域的厚度尺寸,被设为比相对于该区域位于顶端63侧的区域的厚度尺寸大的尺寸。
因此,能够构成在顶端55侧的区域保留能够将被保持体30插入第一保持片部52A与第二保持片部52B之间的程度的弹性、并同时提高了基端56侧的区域的强度的第一保持片部52A及第二保持片部52B,能够在第一保持片部52A与第二保持片部52B之间插入被保持体30,同时提高夹持部50对被保持体30的保持力。
(6)第一保持片部52A及第二保持片部52B的厚度尺寸从其基端56侧朝向顶端55侧递减。
因此,能够在第一保持片部52A及第二保持片部52B的顶端55侧的区域保留能够将被保持体30插入第一保持片部52A与第二保持片部52B之间的程度的弹性、并同时提高基端56侧的强度,还能抑制第一保持片部52A及第二保持片部52B的弹性变形局部地产生。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
在图7及图8中,第2实施方式的表皮材料固定构造10B由线材20、被保持体30B及夹子40B(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构成。线材20及被保持体30B与第1实施方式的大致同样地构成。
夹子40B具有对被保持体30B进行保持的夹持部50B、和与线材20卡合的能够弹性变形的钩部60B。夹持部50B具有基底部51B、和从基底部51B在Z轴方向上向上方延伸出并在Y轴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保持片部521A及第二保持片部521B,通过基底部51B、第一保持片部521A及第二保持片部521B构成保持槽59。钩部60B从夹持部50B的后述的第一保持片部521A向下方延伸出,并具有大致圆弧状的槽形成面61B而弯曲形成。
基底部51B具有与第一保持片部521A及第二保持片部521B的内侧面54连续的底面511。
第一保持片部521A及第二保持片部521B与基底部51B的Y轴方向上的两侧部连续。第一保持片部521A及第二保持片部521B的内侧面54由前述的内表面541及倾斜内表面542构成。在第一保持片部521A及第二保持片部521B的顶端55分别形成有爪部57,在爪部57之间形成有保持开口58。第一保持片部521A及第二保持片部521B的基端侧的Y轴方向的厚度尺寸,相对于基底部51的Z轴方向的厚度尺寸被设定为二倍以上的尺寸。
夹持部50B具有由基底部51B及第一保持片部521A构成的线材承接面501,线材承接面501与槽形成面61B及第一保持片部521A的外侧面53连续,在该线材承接面501与钩部60B的顶端63之间形成有卡合开口41。卡合开口41的开口尺寸W相对于保持槽59的宽度尺寸W3被设为50%~80%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设为65%的尺寸。线材承接面501相对于Y轴方向而言,随着从第一保持片部521A侧趋向第二保持片部521B侧而向靠近钩部60B的顶端63的一侧倾斜,在图8中是向右上方倾斜。
钩部60B与第二保持片部521B连续。钩部60B在Y轴方向上的宽度尺寸W2被设为比夹子40B在Y轴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尺寸W1小的尺寸,差值是尺寸D。钩部60B的顶端63在Y轴方向上与第一保持片部521A的外侧面53相比以尺寸D的量配置于第二保持片部521B侧。该钩部60B具有与其顶端63连续的引导面64。
引导面64相对于Y轴方向(沿着Y轴方向的假想线H)而言,随着从第二保持片部521B侧趋向第一保持片部521A侧而向靠近线材承接面501的一侧倾斜。引导面64的位于钩部60B的顶端63侧的相反侧的端部(与假想线H的接点),在Y轴方向上相对于从第一保持片部521A与第二保持片部521B之间的中央通过并沿着Z轴方向的假想线C而配置于第二保持片部521B侧。
沿着引导面64的假想倾斜线64B与假想线H交叉的角度被设为倾斜角度θ。倾斜角度θ为了将线材20引导至卡合开口41而优选设定在20°~50°的范围内,更优选设定在25°~45°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设定在30°~40°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35°。
[第2实施方式的施工步骤]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表皮材料固定构造10B的施工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将被保持体30B插入夹子40B的保持开口58并配置到保持槽59内,同时使其与爪部57卡合以进行防脱。接着,将夹子40B插入缓冲材料2的槽2A(参照图5及图6)内并使钩部60B与线材20卡合。具体如下所述。如图9所示,首先,通过将夹子40B插入槽2A内而使钩部60B与线材20抵接,使夹子40B相对于插入方向倾斜以将线材20沿着引导面64向卡合开口41引导。被像这样引导的线材20成为与线材承接面501抵接且与钩部60B的顶端63抵接的状态,在钩部60B弹性变形的同时被向卡合槽65压入并配置于卡合槽65内。由此,使线材20与钩部60B卡合。在线材20与钩部60B卡合的状态下,如图8所示,线材20的轴心O与假想线C相比在Y轴方向上位于第二保持片部521B侧。此外,在图9中省略了被保持体30B的图示。
[第2实施方式的效果]
(1)在第2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卡合开口41的开口尺寸W相对于保持槽59的宽度尺寸W3被设为50%~80%的尺寸。因此,能够应对线材20的直径尺寸大型化的要求,且具有产生“咔嗒”感的效果和防脱效果。
(2)由于供线材20插入的卡合开口41位于线材承接面501与钩部60B的顶端63之间,所以夹子40B在使其整体相对于向缓冲材料2的槽2A内插入的插入方向(Z轴方向)倾斜的同时将线材20向卡合开口41插入。在夹子40B中,由于钩部60B的顶端63与第一保持片部521A侧的外侧面53相比配置于第二保持片部521B侧,所以无需使夹子40B相对于插入方向(Z轴方向)大幅倾斜就能利用夹持部50B的线材承接面501承接线材20,由此,能够向钩部60B的顶端63与线材承接面501之间的卡合开口41顺利地插入线材20,能够使线材20与钩部60B简单地卡合。
在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使具有比钩部60B的顶端63与线材承接面501之间的直径尺寸大的直径尺寸的线材20与钩部60B卡合,但即使在该情况下,与前述同样地,也能够形成将线材20与钩部60B的顶端63和线材承接面501抵接的状态,从而能够将其简单地插入卡合开口41。
(3)钩部60B具有与其顶端63连续的引导面64,引导面64相对于Y轴方向而言,随着从第二保持片部521B侧趋向第一保持片部521A侧而向靠近线材承接面501的一侧倾斜。
因此,通过将夹子40B插入缓冲材料2的槽2A内、并使线材20紧贴着引导面64滑动,能够在使夹子40B发生倾动的同时将线材20朝向卡合开口41引导。
(4)钩部60B与第二保持片部521B连续。因此,能够较大地构成由与线材承接面501连续的槽形成面61B形成的卡合槽65,能够使钩部60B与直径尺寸更大的线材20卡合。
另外,能够在构成规定尺寸的卡合槽65的同时将钩部60B的顶端63偏向第二保持片部521B侧配置,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为了使钩部60B与线材20卡合而使夹子40B相对于插入方向倾斜的角度。
(5)引导面64的位于钩部60B的顶端63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在Y轴方向上与从第一保持片部521A与第二保持片部521B之间的中央通过并沿着Z轴方向的假想线C相比配置于第二保持片部521B侧。
因此,相比于例如钩部60B的上述端部与假想线C相比配置于第一保持片部521A侧的情况,能够将引导面64在其倾斜方向上较长地形成。因此,即使被插入缓冲材料2的槽2A内的夹子40B在与插入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Y轴方向)上发生位置偏移,也能在大范围内使引导面64碰到线材20。
(6)线材承接面501相对于Y轴方向而言,随着从第一保持片部521A侧趋向第二保持片部521B侧而向靠近钩部60B的顶端63的一侧倾斜。
因此,与例如线材承接面501沿着Y轴方向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在使夹子40B相对于插入方向倾斜时投影于线材20侧的面区域,能够在该面区域内稳定地承接线材20。
[变形例]
第1、第2实施方式中的夹子40、40B与直径尺寸比卡合开口41的开口尺寸W大的线材20卡合,但也能与例如直径尺寸比该开口尺寸W小的2mm左右的线材卡合。
在第1实施方式中,夹持部50的基底部51的厚度尺寸T1被设为比第一保持片部52A及第二保持片部52B的基端56侧的厚度尺寸T2小的尺寸,但也可以设为与上述厚度尺寸T2同等或比其大的尺寸。另外,厚度尺寸T2相对于厚度尺寸T1被设为二倍以上的尺寸,但也可以是不足二倍的尺寸。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同样地设定尺寸。
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持片部52A及第二保持片部52B的从基端56朝向顶端55的一半以上的区域的厚度尺寸,被设为比相对于该区域位于顶端侧的区域的厚度尺寸大的尺寸,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第一保持片部52A及第二保持片部52B的从基端56朝向顶端55的一半以下的区域的厚度尺寸,设为比与该区域相比位于顶端侧的区域的厚度尺寸大的尺寸。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同样地设定尺寸。
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持片部52A中的形成有倾斜内表面542的区域的厚度尺寸从第一保持片部52A的基端56侧朝向顶端55侧递减,但并不限于此,厚度尺寸也可以是恒定的。
在第2实施方式中,引导面64的位于钩部60B的顶端63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在Y轴方向上与从第一保持片部521A与第二保持片部521B之间的中央通过并沿着Z轴方向的假想线C相比配置于第二保持片部521B侧,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配置于假想线C上,另外,还可以与假想线C相比配置于第一保持片部521A侧。
在第2实施方式中,线材承接面501相对于Y轴方向而言,随着从第一保持片部521A侧趋向第二保持片部521B侧而向靠近钩部60B的顶端63的一侧倾斜,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与Y轴方向平行。
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夹子40的卡定凸部70与线材20之间如图3所示形成有间隙,因此,卡定凸部70与线材20之间的尺寸L4成为大于零的尺寸,但也可以例如像图10所示的第1变形例那样,将线材20及卡合槽65的直径尺寸设为同等的尺寸而使尺寸L4为零。
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基底部51形成有圆弧面512,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11所示的第2变形例那样,在基底部51中的位于钩部60的基端62与卡定凸部70之间的部分形成有朝向夹持部50侧凹陷的凹部514。
通过像这样形成凹部514,基底部51中的形成有凹部514的部分的Z轴方向的厚度尺寸变小,因此能够形成为以下结构:在上述部分容易发生弹性变形,通过上述部分的弹性变形而容易将被保持体30插入第一保持片部52A与第二保持片部52B之间,且能够使卡定凸部70产生朝向线材20的移动力。
在第2实施方式中,夹持部50B的线材承接面501整体如图8所示向右上方倾斜地形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12所示的第3变形例那样,设为局部向右上方倾斜的线材承接面502。
线材承接面502中的在Y轴方向上与钩部60B的顶端63相比位于第一保持片部521A的外侧面53侧的部分502A,相对于Y轴方向而言随着从第一保持片部521A侧趋向第二保持片部521B侧而向靠近钩部60B的顶端63的一侧倾斜,在图12中是向右上方倾斜。另一方面,线材承接面502中的在Y轴方向上与钩部60B的顶端63相比位于第二保持片部521B侧的部分502B,相对于Y轴方向而言随着从第二保持片部521B侧趋向第一保持片部521A侧而向靠近钩部60B的顶端63的一侧倾斜。因此,线材承接面502成为弯曲形状。
通过像这样使线材承接面502的部分502B向与部分502A相反的方向倾斜,无需增大夹子40B的上下尺寸就能形成与直径尺寸大的线材20相对应的规定宽度的卡合槽65。
另外,在第3变形例中,与第2实施方式相比,引导面64的位于钩部60B的顶端63侧的相反侧的端部相对于假想线C大幅偏向第二保持片部521B侧配置。因此,能够成为引导面64更长地形成且容易碰到线材20的结构。
第3变形例的夹子40B如图13所示与线材20卡合。
首先,使钩部60B与线材20抵接,使夹子40B相对于插入方向倾斜以将线材20沿着引导面64向卡合开口41引导。被像这样引导的线材20成为与线材承接面502的部分502A抵接且与钩部60B的顶端63抵接的状态,在钩部60B弹性变形的同时被向卡合槽65压入并配置于卡合槽65内。由此,使钩部60B与线材20卡合。
在第2实施方式中,夹持部50B的线材承接面501整体如图8所示向右上方倾斜地形成,另外,在第3变形例中,线材承接面502局部向右上方倾斜,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14所示的第4变形例那样设为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材承接面503。
在第1、第2实施方式和第1~第4变形例中,钩部60、60B的顶端63形成为具有该钩部60、60B在X轴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尺寸,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15至图17所示的第5变形例那样,将具有比钩部60B在X轴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尺寸82小的X轴方向的宽度尺寸81而形成的窄幅凸部80形成在钩部60、60B的顶端63。在图15至图17中,为了便于说明而示出在第4变形例的夹子40B上形成有窄幅凸部80的情况。窄幅凸部80朝向夹持部50B的基底部51B突出。因此,在向由窄幅凸部80和基底部51B形成的卡合开口41插入线材20时,能够减小该线材20所接触的夹子40B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提高线材插入性。
另外,窄幅凸部80在X轴方向上的宽度尺寸81相对于钩部60B的最大宽度尺寸82被设为18~70%、优选为18~45%的尺寸。因此,能够提高前述的线材插入性,并且由于窄幅凸部80的宽度尺寸81不会变得过小而能够恰当地防止线材20脱落。
另外,在窄幅凸部80形成有随着趋向卡合开口41的外侧而向远离基底部51B的一侧倾斜的顶端引导面83。因此,能够通过顶端引导面83将即将插入卡合开口41的线材20向卡合开口41引导,从而能够提高线材插入性。
而且,在钩部60B的沿X轴方向相对的两个侧面中的顶端63侧的部分,形成有将钩部60B设为前端朝向顶端63缩窄的形状的锥面601。锥面601的顶端之间的X轴方向的宽度尺寸被设为小于最大宽度尺寸82且大于宽度尺寸81的尺寸。由此,能够减少线材20向卡合开口41的插入力。
此外,在例如将钩部60B的最大宽度尺寸82设为8mm且将卡合开口41的开口尺寸W设为3.1mm的情况下,可以将窄幅凸部80的宽度尺寸设为3mm,并将锥面601的顶端之间的X轴方向的宽度尺寸设为5.5mm。另外,也可以将窄幅凸部80的宽度尺寸设定在1.5~5.5mm的范围内,在将窄幅凸部80的宽度尺寸设为5.5mm的情况下,窄幅凸部80的宽度尺寸与锥面601的顶端之间的X轴方向的宽度尺寸成为相同尺寸。
在如上所述在钩部60B的顶端63形成有窄幅凸部80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基底部51B形成窄幅的肋并将该肋的钩部60B侧的面构成为线材承接面,另外,也可以在该线材承接面上进一步形成窄幅凸部80,还可以将该窄幅凸部80的突出端设为尖锐的尖端。
另外,窄幅凸部80也可以代替钩部60B的顶端63或在其基础上还形成于基底部51B,在该情况下,可以是,窄幅凸部80的宽度尺寸81被设为比基底部51B的最大宽度尺寸82小的尺寸,并如上所述相对于最大宽度尺寸82被设为18~70%、优选为18~45%的尺寸。另外,在钩部60B的顶端63及基底部51B双方形成有窄幅凸部80的情况下,可以将双方的窄幅凸部80相对于钩部60B及基底部51B的最大宽度尺寸82设为25%左右的尺寸,还可以使双方的窄幅凸部80彼此在X轴方向上向不同的位置偏置。另外,前述的窄幅凸部80也可以将其突出端形成为尖锐的尖端。
此外,在图15及图16中,为了便于说明而将在第4变形例的夹子40B上形成有窄幅凸部80的情况作为第5变形例,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为在第1、第2实施方式和第1~第3变形例中形成有窄幅凸部80。在第1实施方式及第1、第2变形例的夹子40中,也可以通过缩小卡定凸部70在X轴方向上的宽度尺寸84或进行变更形状来形成窄幅凸部80。
即使是这种结构也能发挥与前述的作用效果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第2实施方式和第3、第4变形例的夹子40B中适当形成有减轻重量部,但也可以省略这些减轻重量部。
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卡合槽65在Z轴方向上的上下尺寸被设为比线材20的直径尺寸稍大的尺寸,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18至图20所示的第6变形例那样,被设为比线材20的直径尺寸R(与卡合槽65卡合的线材20的假设直径尺寸)大出尺寸C1的尺寸。在此,尺寸C1是相对于卡合槽65在Z轴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尺寸为25%左右的尺寸。另外,第6变形例的夹子40B的线材承接面504相对于Y轴方向平行地形成。
例如在针对要卡合的线材20采用例如直径尺寸R为4mm左右的线材的情况下,若卡合槽65的上下尺寸小,则存在以下隐患:残留于线材20的周面上的聚氨酯泡沫会碰到槽形成面61B、线材承接面504(参照图19)而将卡合槽65扩开,开口尺寸W会变大,线材20容易脱落。但是,在第6变形例中,由于将卡合槽65的上下尺寸如上所述设为大尺寸,所以即使在线材20的周面上残留有聚氨酯泡沫,也能在线材20与线材承接面504(参照图19)之间确保空间651。因此,能够抑制因残留于线材20的周面上的聚氨酯泡沫等导致卡合槽65扩开而开口尺寸W变大,能够稳定地维持线材20的卡合状态。
第6变形例的夹子40B具有在钩部60B的顶端63形成的防脱折回面66。防脱折回面66与卡合槽65的槽形成面61B连续,从该卡合槽65朝着保持槽59侧向上方突出并沿着Z轴方向。因此,即使线材20朝向卡合开口41侧在Y轴方向上移动,也会通过如图20所示碰到防脱折回面66而被防止脱落。
在防脱折回面66及引导面64形成有相对于Y轴方向倾斜的插入引导面67。通过使插入引导面67的宽度尺寸(防脱折回面66与引导面64之间的尺寸)例如尽可能长至2mm左右,能够形成为容易将线材20向卡合开口41引导的结构。
槽形成面61B中的与防脱折回面66连续的部分被设为从第二保持片部521B侧朝向第一保持片部521A侧而相对于Y轴方向向上方稍微倾斜的倾斜面652。通过像这样形成倾斜面652,能够增大卡合槽65的槽里侧的Z轴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并能通过倾斜面652将插入至卡合槽65内的线材20向槽里侧引导,能够充分确保尺寸C1。另外,通过形成倾斜面652,线材20难以向防脱折回面66侧移动,因此能够提高线材20的保持力。
第6变形例的夹子40B具有从线材承接面504向下方突出的防脱凸部68。在第6变形例中,卡合开口41的开口尺寸W是防脱凸部68的顶端部分与防脱折回面66及插入引导面67的连续部分之间的尺寸。如图18所示,防脱凸部68具有比线材承接面504在X轴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小的宽度尺寸,形成在线材承接面504的X轴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分。通过像这样将防脱凸部68形成为窄幅,与在线材承接面504的整个宽度上形成防脱凸部68的情况相比,除了线材20的插入性提高之外,还能产生将线材20从卡合开口41向卡合槽65插入完成时的“咔嗒”感,即使无法目视线材20插入也能容易地掌握插入完成的情况。另外,相对于防脱凸部68在第一保持片部521A侧连续的面成为从第二保持片部521B侧朝向第一保持片部521A侧而相对于Y轴方向向上方倾斜的倾斜引导面505。倾斜引导面505及插入引导面67在假想延长的情况下相交的角度设为例如尽可能大至52度左右的角度,由此能够设为容易将线材20向卡合开口41引导的结构。
防脱凸部68(尤其是顶端部分)在Y轴方向上相对于防脱折回面66以差值D1的量位于第一保持片部521A侧(卡合开口41的外侧)。差值D1例如为0.7mm至1.4mm左右。因此,即使如图20所示碰到防脱折回面66的线材20进一步以越过防脱折回面66而从卡合开口41脱出的方式移动,由于防脱凸部68会碰到线材20,所以也能防止线材20脱落。这样,能够进行基于防脱折回面66的第一阶段的防脱和基于防脱凸部68的第二阶段的防脱,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线材20的脱落。
另外,第二保持片部521B具有朝向图19的左斜下方相对于Z轴方向倾斜的外侧面522。另一方面,防脱凸部68如上所述相对于防脱折回面66以差值D1的量位于卡合开口41的外侧(图19的右侧)。因此,将线材20向卡合开口压入的方向在图19中是左斜上方,相对于此,能够将第二保持片部521B的外侧面522向右斜下方按压,能够容易地将线材20插入卡合槽65。
作为本发明的参考,第1实施方式中的夹子40如上所述将尺寸L1~L4设定为式(1)的关系,但也能构成进行了该关系之外的尺寸设定的夹子。即使在这种夹子中也是,由于第一保持片部52A及第二保持片部52B的厚度尺寸大,所以被保持体30难以从保持槽59脱落,另一方面,由于基底部51的厚度尺寸小,所以容易弹性变形,能够使卡定凸部70与线材20抵接来防止该线材20脱落。
附图标记说明
10、10B:表皮材料固定构造,2:缓冲材料,20:线材,2A:槽,3:表皮材料,30、30B:被保持体,40、40B: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41:卡合开口,50、50B:夹持部,501、502、503、504:线材承接面,502A、502B:部分,505:倾斜引导面,51、51B:基底部,511:底面,512、72:圆弧面,514:凹部,52A、52B、521A、521B:保持片部,522:外侧面,53:外侧面,54:内侧面,542:倾斜内表面,55、63:顶端,56、62:基端,57:爪部,571:卡合内表面,58:保持开口,59:保持槽,60、60B:钩部,61、61B:槽形成面,64:引导面,64B:假想倾斜线,65:卡合槽,651:空间,652:倾斜面,66:防脱折回面,67:插入引导面,68:防脱凸部,70:卡定凸部,71:端面,80:窄幅凸部,83:顶端引导面,C、H:假想线,C1、D、L1~L4:尺寸,D1:差值,O:轴心,T1、T2:厚度尺寸,W:开口尺寸,W1、82:最大宽度尺寸,W2、W3、81、84:宽度尺寸,R:直径尺寸,θ:倾斜角度。

Claims (17)

1.一种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其具有:夹持部(50、50B),其形成对安装在表皮材料(3)上的被保持体(30)进行保持的保持槽(59);钩部(60、60B),其与配置在缓冲材料(2)的槽(2A)内的线材(20)卡合;和卡合开口(41),其形成在所述夹持部(50、50B)与所述钩部(60、60B)的顶端(63)之间,该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40、40B)的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开口(41)的开口尺寸(W)相对于所述保持槽(59)的宽度尺寸(W3)被设为50~80%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部(50)具有基底部(51)、从所述基底部(51)沿第一方向延伸出的第一保持片部(52A)及第二保持片部(52B)、和朝向所述钩部(60)的顶端(63)侧突出的卡定凸部(70),
所述第一保持片部(52A)及所述第二保持片部(52B)分别具有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向彼此靠近的一侧突出的爪部(57),
所述钩部(60)的基端(62)在第二保持片部(52B)侧与所述夹持部(50)连续,
所述卡定凸部(70)在第一保持片部(52A)侧与所述夹持部(50)连续,
在将所述爪部(57)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设为尺寸L1、将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从所述爪部(57)到所述基底部(51)为止的尺寸设为尺寸L2、将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基底部(51)与所述卡定凸部(70)的合计尺寸设为尺寸L3、将与所述钩部(60)卡合的状态下的所述线材(20)与所述卡定凸部(70)之间的尺寸设为尺寸L4的情况下,所述尺寸L1、所述尺寸L2及所述尺寸L3被设定为,将所述尺寸L2除以所述尺寸L3而得出的尺寸与所述尺寸L1相乘而计算出的尺寸大于所述尺寸L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部(51)的厚度尺寸被设为比所述第一保持片部(52A)及所述第二保持片部(52B)的基端(56)侧的厚度尺寸小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钩部(60)的基端(62)及所述卡定凸部(7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在所述基底部(51)中的位于所述钩部(60)的基端(62)与所述卡定凸部(70)之间的部分,形成有朝向所述夹持部(50)侧凹陷的凹部(514)。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保持片部(52A)及所述第二保持片部(52B)的基端(56)的厚度尺寸被设为比所述基底部(51)的厚度尺寸大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保持片部(52A)及所述第二保持片部(52B)的从基端(56)起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半以上的区域的厚度尺寸,被设为比相对于该区域位于顶端(55)侧的区域的厚度尺寸大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保持片部(52A)及所述第二保持片部(52B)的厚度尺寸从其基端(56)侧朝向顶端(55)侧递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部(50B)具有基底部(51B)、和从所述基底部(51B)沿第一方向延伸出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保持片部(521A)及第二保持片部(521B),
所述钩部(60B)在所述第二保持片部(521B)侧与所述夹持部(50B)连续,并且具有形成卡合槽(65)的槽形成面(61B),该卡合槽(65)用来配置所述线材(20),
所述夹持部(50B)具有与所述第一保持片部(521A)侧的所述夹持部(50B)的外侧面(53)和所述槽形成面(61B)连续的线材承接面(501、502、503),
所述钩部(60B)的顶端(63)与所述夹持部(50B)的所述第一保持片部(521A)侧的外侧面(53)相比配置于所述第二保持片部(521B)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钩部(60B)具有与其顶端(63)连续的引导面(64),
所述引导面(64)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而言,随着从所述第二保持片部(521B)侧趋向所述第一保持片部(521A)侧而向靠近所述线材承接面(501、502)的一侧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钩部(60B)与所述第二保持片部(521B)连续。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面(64)的端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从所述第一保持片部(521A)与所述第二保持片部(521B)之间的中央通过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假想线(C)相比配置于所述第二保持片部(521B)侧。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线材承接面(501、502)中的至少以下部分、即与所述钩部(60B)的顶端(63)相比位于所述第一保持片部(521A)侧的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而言,随着从所述第一保持片部(521A)侧趋向所述第二保持片部(521B)侧而向靠近所述钩部(60B)的顶端(63)的一侧倾斜。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部(50、50B)具有基底部(51、51B)、和从所述基底部(51、51B)沿第一方向延伸出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保持片部(52A、521A)及第二保持片部(52B、521B),
在所述钩部(60、60B)的顶端(63)及所述夹持部(50、50B)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朝向另一方突出并形成所述卡合开口(41)的窄幅凸部(80),
所述窄幅凸部(80)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上的宽度尺寸(81)比所述钩部(60、60B)及所述夹持部(50、50B)中的至少一方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宽度尺寸(82)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钩部(60、60B)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中的所述顶端(63)侧的部分,形成有将所述钩部(60、60B)设为前端朝向所述顶端(63)缩窄的形状的锥面(601)。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窄幅凸部(80)形成于所述钩部(60、60B)的顶端(63),
所述窄幅凸部(80)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宽度尺寸(81)相对于所述钩部(60、60B)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尺寸(82)被设为18~70%的尺寸。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窄幅凸部(80)形成有顶端引导面(83),该顶端引导面(83)随着趋向所述卡合开口(41)外侧而向远离所述夹持部(50、50B)的一侧倾斜。
17.一种表皮材料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
该表皮材料固定构造由以下部件构成:安装在表皮材料(3)上的被保持体(30、30B);配置在缓冲材料(2)的槽(2A)内的线材(20);和对所述被保持体(30、30B)进行保持且与所述线材(20)卡合的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记载的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40、40B)。
CN201980027007.3A 2018-12-26 2019-12-13 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及表皮材料固定构造 Active CN1120044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3102 2018-12-26
JP2018243102 2018-12-26
JP2019-070093 2019-04-01
JP2019070093 2019-04-01
PCT/JP2019/048945 WO2020137624A1 (ja) 2018-12-26 2019-12-13 表皮材止着用クリップおよび表皮材止着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04443A true CN112004443A (zh) 2020-11-27
CN112004443B CN112004443B (zh) 2023-01-31

Family

ID=71129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7007.3A Active CN112004443B (zh) 2018-12-26 2019-12-13 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及表皮材料固定构造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844436B2 (zh)
JP (1) JP7085024B2 (zh)
KR (1) KR102462143B1 (zh)
CN (1) CN112004443B (zh)
DE (1) DE112019001929T5 (zh)
WO (1) WO20201376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72533B2 (en) * 2022-02-18 2023-10-03 Ykk Corporation Seat upholstery clip
WO2024057350A1 (en) * 2022-09-13 2024-03-21 R.Biemme Tech Srl Quick and easy-to-assemble armchair or sofa with upholstery components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15601A1 (en) * 2002-02-22 2003-11-20 Woodbridge Foam Corporation Attachment device
CN101031224A (zh) * 2004-09-29 2007-09-05 东京座椅技术股份公司 用于挂接固定装饰盖的夹子
JP2007275557A (ja) * 2006-03-13 2007-10-25 Ykk Corp クリップ部材及びクッション部材の表皮材吊込構造
CN101416829A (zh) * 2007-10-23 2009-04-29 东京座椅技术股份公司 装饰罩的拉入固定用夹子及汽车用座
JP2011045424A (ja) * 2009-08-25 2011-03-10 Bridgestone Corp シートカバー取付用クリップ、その取付構造及びシートパッド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177413A (ja) * 2010-03-03 2011-09-15 Toyota Boshoku Corp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2217759A (ja) * 2011-04-13 2012-11-12 Toyota Boshoku Corp 止着用クリップ
CN103068719A (zh) * 2010-08-04 2013-04-24 Ykk株式会社 表皮材料固定安装用夹具
JP2015048050A (ja) * 2013-09-04 2015-03-16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6106979A (ja) * 2014-12-10 2016-06-20 Ykk株式会社 表皮材止着用クリップ
CN105705066A (zh) * 2013-11-01 2016-06-22 Ykk株式会社 蒙皮材料紧固用夹子
CN105764837A (zh) * 2013-11-11 2016-07-13 Ykk株式会社 蒙皮材料紧固用悬挂件
TW201637830A (zh) * 2015-04-24 2016-11-01 Ykk Corp 母扣夾、發泡成形體及發泡成形體之製造方法
WO2016178275A1 (ja) * 2015-05-01 2016-11-10 Ykk株式会社 表皮材止着用クリップ
US20180236915A1 (en) * 2017-02-07 2018-08-23 Hope Global, Division Of Nfa Corp. Stop clip assembly for upholstery listing
CN108883925A (zh) * 2016-03-23 2018-11-23 Ykk株式会社 表皮材料固定器具
CN109068865A (zh) * 2016-04-27 2018-12-21 Ykk株式会社 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0320B2 (ja) 1978-07-10 1985-05-2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二重菱形式昇重機
US9517926B2 (en) * 2011-11-09 2016-12-13 Ykk Corporation Cover-material fastening cord
JP6020320B2 (ja) 2013-04-11 2016-11-02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止着用クリップ
WO2017163329A1 (ja) * 2016-03-23 2017-09-28 Ykk株式会社 表皮材止着用端部材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15601A1 (en) * 2002-02-22 2003-11-20 Woodbridge Foam Corporation Attachment device
CN101031224A (zh) * 2004-09-29 2007-09-05 东京座椅技术股份公司 用于挂接固定装饰盖的夹子
JP2007275557A (ja) * 2006-03-13 2007-10-25 Ykk Corp クリップ部材及びクッション部材の表皮材吊込構造
CN101416829A (zh) * 2007-10-23 2009-04-29 东京座椅技术股份公司 装饰罩的拉入固定用夹子及汽车用座
JP2011045424A (ja) * 2009-08-25 2011-03-10 Bridgestone Corp シートカバー取付用クリップ、その取付構造及びシートパッド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177413A (ja) * 2010-03-03 2011-09-15 Toyota Boshoku Corp 乗物用シート
CN103068719A (zh) * 2010-08-04 2013-04-24 Ykk株式会社 表皮材料固定安装用夹具
JP2012217759A (ja) * 2011-04-13 2012-11-12 Toyota Boshoku Corp 止着用クリップ
JP2015048050A (ja) * 2013-09-04 2015-03-16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CN105705066A (zh) * 2013-11-01 2016-06-22 Ykk株式会社 蒙皮材料紧固用夹子
CN105764837A (zh) * 2013-11-11 2016-07-13 Ykk株式会社 蒙皮材料紧固用悬挂件
JP2016106979A (ja) * 2014-12-10 2016-06-20 Ykk株式会社 表皮材止着用クリップ
CN105686472A (zh) * 2014-12-10 2016-06-22 Ykk株式会社 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
TW201637830A (zh) * 2015-04-24 2016-11-01 Ykk Corp 母扣夾、發泡成形體及發泡成形體之製造方法
WO2016178275A1 (ja) * 2015-05-01 2016-11-10 Ykk株式会社 表皮材止着用クリップ
US20180162719A1 (en) * 2015-05-01 2018-06-14 Ykk Corporation Skin-Material Fixing Clip
CN108883925A (zh) * 2016-03-23 2018-11-23 Ykk株式会社 表皮材料固定器具
CN109068865A (zh) * 2016-04-27 2018-12-21 Ykk株式会社 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
US20180236915A1 (en) * 2017-02-07 2018-08-23 Hope Global, Division Of Nfa Corp. Stop clip assembly for upholstery list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37279A1 (en) 2021-05-13
KR20200135486A (ko) 2020-12-02
CN112004443B (zh) 2023-01-31
JP7085024B2 (ja) 2022-06-15
KR102462143B1 (ko) 2022-11-03
WO2020137624A1 (ja) 2020-07-02
DE112019001929T5 (de) 2021-02-25
US11844436B2 (en) 2023-12-19
JPWO2020137624A1 (ja) 2021-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99917B2 (ja) 表皮材止着用クリップ
CN112004443B (zh) 表皮材料固定用夹子及表皮材料固定构造
US9827890B2 (en) Cover fastening clip
JP3163446U (ja) 表皮材止着用クリップ
JP6507233B2 (ja) 表皮材止着用クリップ
JP5859331B2 (ja) クリップ
US10820719B2 (en) Skin-material fixing tool
CN109071208B (zh) 表皮材料固定用端部件
KR102113637B1 (ko) 커버재 체결 클립
JPH11287221A (ja) クリップ
JP3205190U (ja) 表皮材止着用クリップ
US20220151394A1 (en) Outer layer engagement clip
WO2019021367A1 (ja) 表皮材止着用クリップ
JP2000249117A (ja) クリップ
JP2023173258A (ja) 表皮材止着具
JP2023082452A (ja) 表皮材取付具
JP2024024788A (ja) 表皮材取付具
JP2020054430A (ja) 背凭れチルト機構
CN117774624A (zh) 轴杆接收装置
JP2024013369A (ja) カバー固定具
JPH08959Y2 (ja) 椅子部材の上張部材端末処理構造
JP2020054428A (ja) 椅子の可動肘のスライド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