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71015B - 椅型按摩机 - Google Patents

椅型按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71015B
CN111971015B CN202080002201.9A CN202080002201A CN111971015B CN 111971015 B CN111971015 B CN 111971015B CN 202080002201 A CN202080002201 A CN 202080002201A CN 111971015 B CN111971015 B CN 1119710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g rest
footrest
posture
section
s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22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71015A (zh
Inventor
石黑文敬
清水新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to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to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to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to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971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10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710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10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5/00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7/00Devices for suction-kneading massage; Devices for massaging the skin by rubbing or br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bstract

在椅型按摩机(1)中,将搁脚部(5)可靠地收容于座部(3)的下方的空间,以免成为就座或离席的妨碍。本发明的椅型按摩机(1)设有搁脚进退机构(10),所述搁脚进退机构(10)使搁脚部(5)在位于座部(3)的下部的收容位置与位于收容位置的前方的突出位置之间能够往复地移动;搁脚进退机构(10)构成为,在使搁脚部(5)朝向前述突出位置移动的情况下,进行第1阶段和第2阶段,所述第1阶段是使搁脚部(5)的姿势变化为下肢插入部(11)朝向前方的朝前姿势的阶段,所述第2阶段是使搁脚部(5)在维持着朝前姿势的状态下移动到突出位置的阶段。

Description

椅型按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退自如地具备将就座于座部的使用者的下肢按摩的搁脚部的椅型按摩机。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作为具备将就座于座部的使用者的下肢的施疗部按摩的搁脚部的椅型按摩机,已知有专利文献1那样的结构。
专利文献1的按摩机被形成为靠背部和座部一体化那样的斗式座椅(bucketseat)型,通过沿着遍及从靠背部的上端到下端的宽阔的范围设置的齿条部将按摩机构上下引导,能够进行对于从肩到腰的宽阔的范围的施疗。而且,专利文献1的按摩机在座部的前侧具备搁脚部,在将使用者的下肢按摩的情况下,通过将搁脚部朝向前方上侧弹起并将下肢插入至弹起到与座部大致相同的高度的搁脚部,能够进行下肢的按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314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专利文献1的按摩机在不进行按摩的情况下,能够将搁脚部以载置于座部的前侧的地面等的状态设置。因此,例如当要对于座部就座或要从座部站起时,载置于地面的搁脚部有可能成为妨碍。除此以外,由于相应于载置搁脚部的空间的量而按摩机的设置空间也变大,所以如上述那样收容搁脚部在方便性的方面也不能说是优选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搁脚部可靠地收容于座部的下方的空间以免成为就座或离席的妨碍、设置空间能够变小、方便性也优异的椅型按摩机。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椅型按摩机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手段。
即,本发明的椅型按摩机,是具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部、被配备在前述座部的后方而支承使用者的背部的靠背部、以及具有能够对使用者的下肢施疗的下肢插入部并且能够收容到前述座部的下部的搁脚部的椅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座部设有搁脚进退机构,所述搁脚进退机构使前述搁脚部在位于前述座部的下部的收容位置和位于该收容位置的前方的突出位置之间能够往复地移动;前述搁脚进退机构构成为,在使前述搁脚部朝向突出位置移动的情况下,通过进行第1阶段和第2阶段,来使前述搁脚部前进到突出位置,所述第1阶段是使前述搁脚部的姿势变化为下肢插入部朝向前方的朝前姿势的阶段,所述第2阶段是将前述搁脚部在维持着朝前姿势的状态下抬起并使其移动到突出位置的阶段。
另外,优选地可以是,在前述搁脚部的左右两侧,设有搁脚支承体以及摆动臂,所述搁脚支承体将前述搁脚部绕朝向左右方向的旋转轴旋转自如地支承,所述摆动臂相对于前述座部的前侧将前述搁脚支承体绕朝向左右方向的轴摆动自如地支承;前述搁脚进退机构具有在前述搁脚部处于第1阶段的情况下将前述搁脚部从朝上姿势变更为朝前姿势的姿势变更单元;构成为,在前述搁脚部从第1阶段转移至第2阶段的情况下,由前述姿势变更单元进行的搁脚部的姿势变更结束。
另外,优选地可以是,前述姿势变更单元具有:导引槽,以倾斜状设在前述座部侧;以及导引销,以从前述搁脚部突出的方式设置,并且能够在使突端嵌入于前述导引槽的状态下沿着导引槽移动;在前述第1阶段中通过导引销一边嵌入于倾斜的导引槽一边移动,搁脚部的姿势被从朝上姿势变更为朝前姿势。
另外,优选地可以是,在前述搁脚支承体设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相对于前述搁脚部的旋转轴产生弹性力,以使搁脚部向前述下肢插入部朝向前方的方向旋转;构成为,在前述第2阶段中,使用由前述弹性部件产生的旋转驱动力,搁脚部向前述搁脚部的下肢插入部朝向前方的方向旋转。
另外,优选地可以是,前述搁脚进退机构构成为,在使配备于前述突出位置的前述搁脚部朝向前述收容位置后退的情况下,在使搁脚部克服前述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而向前述搁脚部的下肢插入部朝向后方上侧的方向旋转后,使前述搁脚部朝向前述收容位置移动。
另外,优选地可以是,具有姿势保持单元,所述姿势保持单元通过限制搁脚部相对于前述搁脚支承体的旋转,将搁脚部的姿势保持为前述搁脚部的下肢插入部朝向上方的朝上姿势和前述下肢插入部朝向前方的朝前姿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将搁脚部可靠地收容于座部的下方的空间以免成为就座或离席的妨碍、设置空间能够变小、方便性也优异的椅型按摩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椅型按摩机的立体图。
图2是被收容在收容位置的搁脚部的立体图。
图3A是图2的搁脚部的左侧视图。
图3B是图2的搁脚部的右侧视图。
图4是搁脚进退机构在第1阶段动作中的搁脚部的立体图。
图5A是图4的搁脚部的左侧视图。
图5B是图4的搁脚部的右侧视图。
图6是搁脚进退机构从第1阶段向第2阶段转移中的搁脚部的立体图。
图7A是图6的搁脚部的左侧视图。
图7B是图6的搁脚部的右侧视图。
图8是在第2阶段中旋转为朝前姿势的搁脚部的立体图。
图9A是图8的搁脚部的左侧视图。
图9B是图8的搁脚部的右侧视图。
图10是在第2阶段中移动到最前方的搁脚部的立体图。
图11A是图10的搁脚部的左侧视图。
图11B是图10的搁脚部的右侧视图。
图12是当朝向收容位置移动时向下肢插入部朝向后方上侧的方向旋转后的搁脚部的立体图。
图13A是图12的搁脚部的左侧视图。
图13B是图12的搁脚部的右侧视图。
图14是当朝向收容位置移动时将导引销插入于导引槽的入口的状态的搁脚部的立体图。
图15A是图14的搁脚部的左侧视图。
图15B是图14的搁脚部的右侧视图。
图16是被朝向收容位置移动后的搁脚部的立体图。
图17A是图16的搁脚部的左侧视图。
图17B是图16的搁脚部的右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椅型按摩机1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椅型按摩机1具有所谓的斗形式的外套体2,在外套体2的内侧具有具备足够将使用者的臀部从下方支承的宽阔度的座部3、设在该座部3的后侧的靠背部4、以及设在座部3的前侧的搁脚部5。
在上述的座部3的内侧,设有对使用者的从臀部到大腿的施疗部(被施疗的部分、患部)进行按摩的座部按摩机构(图示略)。此外,在靠背部4的内侧,也设有对倚靠于靠背部4的使用者的从肩部到腰部的施疗部施疗的背部按摩机构(图示略)。这些按摩机构能够借助轨道等而移动,能够对从臀部到大腿的多个施疗部、或从肩部到腰部的多个施疗部有选择地进行施疗。进而,在座部3的前方的搁脚部5的内侧,设有被形成为能够将使用者的下肢插入的形状并且能够对被插入的使用者的下肢进行按摩的脚按摩机构。
以后,对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椅型按摩机1的座部3、靠背部4及搁脚部5进行说明。
另外,以后在说明椅型按摩机1时,如图1所示,将处于立起状态的靠背部4的高度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将图1中用箭头表示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宽度方向)或前后方向而进行说明。这些方向与从就座于椅型按摩机1的使用者观察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一致。
如图1所示,座部3具有将方棒状的部件组合成的台架状的座部支承框架6。在该座部支承框架6的内侧,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地配备有将就座于座部3的使用者的臀部的施疗部按摩的座部按摩机构,能够对使用者的从臀部到大腿的宽阔的范围进行按摩。此外,虽然图示省略,但在上述座部支承框架6的上部设有使用者在就座时使用的缓冲部件。进而,座部支承框架6被罩(casing)或片材(sheet)等覆盖,使得异物等不能从外侧进入。
如图1所示,靠背部4是位于座部3的后方的部件,被形成为拥有厚度的平坦的板状,以使得使用者能够倚靠。在靠背部4的内侧,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地配备有对施疗部进行揉按、敲打或抓捏按摩的背部按摩机构,能够对使用者的从肩部经过背部到腰部的宽阔的范围进行按摩。此外,在靠背部4的内部,设有与座部3同样将方棒状的部件组合成的背部支承框架7。
另外,在上述椅型按摩机1的靠背部4的左右两侧设有上臂按摩部8。该上臂按摩部8以从靠背部4的左右两端朝向前方突出的方式被配备,能够对使用者的上臂进行使用气囊的推压按摩。此外,被形成为斗形状的椅型按摩机1的外套体2在座部3的稍靠上侧的内周面具有将使用者的左右两臂插入并施疗的下臂按摩部9。
搁脚部5是能够使用设在内部的脚按摩机构将使用者的下肢的施疗部按摩的部件。该搁脚部5在不对下肢的施疗部施疗的情况下被可靠地收容在座部3的下部的收容位置,不朝向外侧伸出。如果是这样的收容形态,则椅型按摩机1在收容时能够得到整洁的外观,能够提高设计性。另一方面,搁脚部5在对下肢的施疗部施疗的情况下,能够从收容位置朝向位于收容位置的前方上侧的突出位置前进。该突出位置位于收容位置的前方稍靠上侧,被设定为对于使用者在将腿伸出的状态下对下肢的施疗部施疗最合适的高度。
另外,也能够使前进到突出位置的搁脚部5回到收容位置,搁脚部5的动作是可逆的,能够在收容位置与突出位置之间往复移动。能够进行这样使搁脚部5从收容位置前进到突出位置或从突出位置后退到收容位置的动作的,是后述的搁脚进退机构10。
上述的搁脚部5具备能够将使用者的下肢插入的下肢插入部11。该下肢插入部11以朝向搁脚部5的外部(如果是朝前姿势的情况,则朝向前方及上方)开放的方式被形成为凹状,使得使用者能够将下肢插入。此外,下肢插入部11分别被形成在搁脚部5的左侧和右侧。
此外,在搁脚部5的内部,作为脚按摩机构而设有上部脚按摩体12和被配备在上部脚按摩体12的下方的下部脚按摩体13这两个按摩体。上部脚按摩体12及下部脚按摩体13都具有将被插入于下肢插入部11的下肢的施疗部以从左右两侧夹持的方式按摩的板状的按摩体。这些按摩体能够使用由分别设在上部脚按摩体12和下部脚按摩体13的马达(图示略)产生的旋转驱动力分别单独地在左右方向上摆动。
进而,在搁脚部5的左右两侧的外侧面,设有从该外侧面朝向左右方向的外方突出的转动轴14、将该转动轴14旋转自如地支承的搁脚支承体15、以及将该搁脚支承体15相对于前侧上部的座部支承框架6绕朝向左右方向的轴摆动自如地支承的摆动臂16。
上述的搁脚支承体15分别设在搁脚部5的左右两侧,都被做成侧视形成为椭圆状的板状的部件。以后,对于左侧的搁脚支承体15L使用图3A、此外对于右侧的搁脚支承体15R使用图3B进行说明。
如图3A所示,左侧的搁脚支承体15L是被配备在搁脚部5的左侧而将搁脚部5从左方旋转自如地支承的部件。图3A表示了在收容位置采取朝上姿势的搁脚部5,但朝上姿势的左侧的搁脚支承体15被做成了侧视中相比左右方向而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椭圆形(在朝前姿势中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椭圆形)的板部件。此外,左侧的搁脚支承体15L被形成为,具有与朝上姿势的搁脚部5的上下尺寸相同程度的上下尺寸。
在左侧的搁脚支承体15L的中央下侧,形成有将左侧的搁脚支承体15在左右方向上贯通的插通孔17L。该插通孔17L能够供搁脚部5的转动轴14插通,通过将转动轴14插入到插通孔17L,搁脚部5相对于左侧的搁脚支承体15L绕朝向左右方向的轴旋转自如。
此外,在搁脚部5的转动轴14上的插通孔17L的出侧附近,换言之,在位于左侧的搁脚支承体15L的表面附近的转动轴14,设有传动用轮18。该传动用轮18是比转动轴14的轴径大径的圆环状的部件,相对于转动轴14能够一体转动地安装。对于传动用轮18,在法线方向上输入由后述的弹性部件19产生的弹性力,赋予朝向使搁脚部5向前方翻转的方向(在从左方观察的情况下是逆时针方向)使转动轴14转动的力矩(转矩)。
另外,在该传动用轮18的外周缘,形成有朝向从转动轴14的轴心远离的方向突出的定位突起20。另一方面,在左侧的搁脚支承体15L的表面(朝向左方的表面),在使搁脚部5转动到朝前姿势的情况下与传动用轮18的定位突起20抵接的位置,形成有搁脚转动限制部21。即,如果使搁脚部5转动到朝前姿势,则传动用轮18的定位突起20与左侧的搁脚支承体15L的搁脚转动限制部21抵接,限制搁脚部5朝向前方转动到所需以上。
上述的弹性部件19是能够对于传动用轮18在法线方向上赋予力(弹性力)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的弹性部件19中,使用能够对传动用轮18在法线方向上输入当从收缩的状态复原时发生的复原力的气缸。该弹性部件19(气缸)的前端被安装于左侧的搁脚支承体15L的传动用轮18,弹性部件19的基端被固定在左侧的搁脚支承体15L的中央上侧,使得对于搁脚支承体15在转动轴14(搁脚部5)总是施加有上述的力矩。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弹性部件19,也可以使用气缸以外的单元赋予力。作为这样的气缸以外的单元,例如可以使用螺旋弹簧或电动致动器等。
进而,如图3A的朝上姿势所示,在左侧的搁脚支承体15L的中央上侧,配备有相对于座部支承框架6的前侧上部将搁脚支承体15绕朝向左右方向的轴摆动自如地支承的摆动臂16。具体而言,该摆动臂16是上下方向的中途侧朝向后方弯折的带板状的部件。摆动臂16的弯折角度是大致直角,摆动臂16具有大致L字状的形状。
摆动臂16的一方侧的端部相对于座部支承框架6的前侧上部以能够绕朝向左右方向的轴摆动的方式连结。此外,摆动臂16的另一侧的端部相对于左侧的搁脚支承体15L的中央上侧被固定。即,通过使用上述的摆动臂16,左侧的搁脚支承体15L及搁脚部5相对于座部支承框架6的前侧上部能够摆动地被连结,能够以从座部3的下方的收容位置朝向前方上侧弹起的方式摆动。
右侧的搁脚支承体15R具有与上述的左侧的搁脚支承体15L同样的结构,关于搁脚支承体15的外观或形状、由搁脚支承体15对搁脚部5的支承构造、搁脚支承体15经由摆动臂16能够摆动地与座部支承框架6连结这些点等,与左侧的搁脚支承体15L相同。右侧的搁脚支承体15R与左侧的搁脚支承体15L不同的点,是具有后述的姿势保持单元22这一点。
如图3B所示,姿势保持单元22被设置在右侧的搁脚支承体15R的外侧面,通过限制搁脚部5相对于搁脚支承体15R的旋转来保持搁脚部5的姿势。具体而言,姿势保持单元22具有一体地安装于搁脚部5的转动轴14的被卡合部件23、与被卡合部件23卡合的卡合部件24、以及使卡合部件24与被卡合部件23卡合或使卡合解除(选择由卡合部件24进行的卡合/不卡合)的杠杆部件25。
上述的被卡合部件23被形成为与转动轴14的轴心同轴那样的圆环状,以能够与转动轴14一体旋转的方式相对于右侧的搁脚支承体15R的插通孔17R的出侧附近的转动轴14被固定。在被卡合部件23的外周缘,在周向上隔开距离形成有两处定位用的定位凹部26。
卡合部件24在右侧的搁脚支承体15的中央侧具有与上述的被卡合部件23的定位凹部26卡合的卡合片27。如果更详细地说明,则卡合部件24具有相对于定位凹部26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嵌入的卡合片27、使卡合片27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连结棒28、以及将连结棒28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地引导的引导部29。
即,卡合片27是能够嵌入到定位凹部26而限制被卡合部件23的转动的小片,被安装在连结棒28的下端。连结棒28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棒状的部件,是上下方向的中途侧被弯曲为曲柄状的部件。引导部29是供连结棒28插通的筒状的部件,以能够将连结棒28沿着上下方向插通的方式被安装在右侧的搁脚支承体15R。
杠杆部件25是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切换自如的杠杆41的部件,被固定在右侧的搁脚支承体15R的中央上侧。杠杆部件25的杠杆41被连结在连结棒28的上端,如果将杠杆41切换至上侧,则经由连结棒28而卡合片27向上方移动,卡合片27从定位凹部26向上方脱离。另一方面,如果将杠杆41切换至下侧,则经由连结棒28而卡合片27向下方移动,卡合片27嵌入于定位凹部26。即,杠杆部件25限制卡合片27相对于定位凹部26的进出,能够切换搁脚部5相对于搁脚支承体15的旋转/不旋转。
即,将两处定位凹部26中的一方的定位凹部26a形成于在搁脚部5处于朝上姿势的情况下卡合片27能够嵌入的被卡合部件23的外周面。除此以外,在搁脚部5处于朝前姿势的情况下卡合片27能够嵌入的被卡合部件23的外周面,形成另一方的定位凹部26b。如果这样,则能够借助上述姿势保持单元22将搁脚部5的姿势保持为搁脚部5的下肢插入部11朝向上方的朝上姿势和下肢插入部11朝向前方的朝前姿势。
可是,本发明的椅型按摩机1的特征在于,具有能够使搁脚部5在上述的收容位置与突出位置之间往复移动的搁脚进退机构10。
此外,搁脚部5当处于收容位置时,成为下肢插入部11朝向上方的朝上姿势。另一方面,搁脚部5当处于突出位置时,成为下肢插入部11朝向前方的朝前姿势。即,该搁脚进退机构10不仅使搁脚部5在收容位置与突出位置之间往复移动,还将搁脚部5的姿势在朝上姿势与朝前姿势之间变更,成为能够将位置和姿势两者变更的结构。
具体而言,上述的搁脚部5的姿势变更在使搁脚部5从收容位置朝向突出位置移动的途中,进行相互不同的第1阶段和第2阶段的两个动作,使姿势和位置变化。该第1阶段是匹配于搁脚支承体15朝向前方摆动而使搁脚部5的姿势从朝上姿势以逐渐拉起的方式变化的阶段。此外,第2阶段是在接着第1阶段的第2阶段中使搁脚部5一边成为朝前姿势一边移动到突出位置的阶段。换言之,第1阶段使搁脚部5的姿势和位置的两者变化,第2阶段使搁脚部5的位置变化。
这样经过两个阶段使搁脚部5从收容位置移动到突出位置是因为,如果要将朝上姿势的搁脚部5在收容位置处原样进行姿势变更,则搁脚部5会碰到座部支承框架6等,姿势变更不能充分进行。
所以,在本发明的搁脚进退机构10中,在第1阶段中,一边使搁脚部5从收容位置向前方前进到突出位置,一边将搁脚部5的姿势从朝上姿势逐渐变更为朝前姿势。如果这样做,则能够在抑制搁脚部5相对于座部支承框架6的干涉的同时变更搁脚部5的姿势。而且,本发明的搁脚进退机构10采用了在搁脚部5的姿势被变更为朝前姿势之后、在第2阶段中使搁脚部5在维持着朝前姿势的状态下移动到突出位置的结构。如果是这样的结构,则不需要在搁脚部5与座部支承框架6之间确保多余的空间,搁脚部5的姿势变更也被顺畅地进行,所以能够使座部支承框架6匹配于搁脚部5的尺寸而紧凑化,能够得到即使是较小的设置空间也能够收容的方便性优异的椅型按摩机1。
上述的搁脚进退机构10具有:轴杆30,前端被枢轴支承在摆动臂16(摆动臂16的下端侧),并且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致动器31,将轴杆30的后端在前后方向上推拉;以及姿势变更单元32,在搁脚部5处于第1阶段的情况下,将搁脚部5的姿势从朝上姿势变更为朝前姿势。而且,该搁脚进退机构10构成为,当搁脚部5从第1阶段转移至第2阶段时,借助姿势变更单元32进行的搁脚部5的姿势变更结束,在第2阶段中,朝前姿势的搁脚部5在维持着朝前姿势的状态下朝向突出位置移动。
接着,对作为本发明的特征的搁脚进退机构10详细地说明。
上述的致动器31是被配备在座部支承框架6的后部下侧并且产生用来使搁脚部5前进/后退的驱动力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31是具有以朝向前方稍稍向上方倾斜的方式延伸的驱动轴31a和能够沿着该驱动轴31a移动的滑块33的电动致动器31,后述的轴杆30的后端绕朝向左右方向的轴摆动自如地与该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滑块33连结。
轴杆30是被形成为长尺寸的棒状的部件,从后方下侧朝向前方上侧被形成为倾斜状,将上述的致动器31与摆动臂16连结。
具体而言,轴杆30的后端绕朝向左右方向的轴摆动自如地与致动器31的滑块33连结。此外,轴杆30的前端绕朝向左右方向的轴摆动自如地与摆动臂16的上下方向的中途侧连结。
此外,在致动器31的滑块33与座部支承框架6(座部支承框架6的中央下侧)之间,还设有上述的轴杆30的1/4~1/3左右的长度的短框架34。短框架34相对于滑块33和座部支承框架6的两者绕朝向左右方向的轴摆动自如地连结,将滑块33和座部支承框架6这两部件间连结。即,如果使上述的滑块33沿着致动器31的驱动轴31a向前方移动,则由于滑块33经由短框架34而与座部支承框架6的距离决定,所以在前端比后端变高的方向上驱动轴31a的倾斜变大。结果,致动器31的滑块33朝向前方上侧移动,致动器31的后端也朝向前方上侧移动。即,上述的轴杆30、短框架34及摆动臂16这3个部件构成所谓的平行连杆机构,通过滑块33前后移动,安装在摆动臂16的前端的搁脚支承体15能够以朝向前方上侧弹起的方式摆动。
可是,如果如上述那样使致动器31动作,则摆动臂16以朝向前方弹起的方式摆动,安装于摆动臂16的另一端侧的端部的搁脚支承体15也以座部支承框架6的前侧上部为中心朝向前方上侧摆动。
相对于这样朝向前方上侧摆动的搁脚支承体15,搁脚部5在第1阶段中将姿势从朝上姿势较大地改变为朝前姿势。这样搁脚部5较大地改变姿势是因为,设有在第1阶段中将搁脚部5的姿势变更的姿势变更单元32。
接着,对于由搁脚进退机构10进行的第1阶段及第2阶段的动作、以及用来实现这些动作的姿势变更单元32进行说明。
姿势变更单元32是在搁脚进退机构10进行第1阶段的动作的情况下、对搁脚部5作用而将搁脚部5的姿势从朝上姿势向朝前姿势变更的单元。具体而言,姿势变更单元32具有:导引槽35,设在座部3侧;以及导引销36,以从搁脚部5朝向左右方向的外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并且能够在使突端嵌入于导引槽35的状态下沿着导引槽35移动。即,姿势变更单元32通过在第1阶段中导引销36嵌入于导引槽35而将搁脚部5的姿势变更。
上述的导引槽35是搁脚部5的导引销36嵌入的槽,形成在被安装于座部支承框架6的导引板37。具体而言,该导引板37被配备在座部支承框架6的前后方向的中途侧且上下方向的中途侧。导引板37在座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具备加强肋,以便能够承受从搁脚部5施加的载荷。另外,在图号的末尾被赋予了“B”的图中,为了使对于导引销36和导引槽35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变得容易,以省略了加强肋的状态图示导引板37。
在上述的导引板37的面向座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内侧的内侧面,形成有将搁脚部5的导引销36引导的导引槽35。更准确地讲,该导引槽35分别形成在左侧的导引板37的右侧的内侧面及右侧的导引板37的左侧的内侧面。
上述的导引槽35从导引板37的后方下侧朝向前方上侧被形成为倾斜状。如果这样形成朝向前方向上方倾斜的导引槽35,则通过使导引销36沿着导引槽35向前方移动,导引销36位于的高度从下方向上方移动,能够将搁脚部5从横倒姿势(收容姿势)拉起到立起姿势(朝前姿势)。
另外,导引槽35的后端侧与前端侧相比槽宽度被形成得较宽阔,在该槽宽度较宽阔的部分,以朝向上方凹陷的方式形成有将导引销36暂时留存的凹陷。此外,导引槽35的前端侧朝向成为与收纳位置处的轴杆30大致平行的方向,被形成为不会妨碍导引销36的经过之程度的槽宽度。进而,在导引槽35的前端侧,形成有朝向下方开口并且用来将导引销36取入到槽内的取入口38。该取入口38开口为导引销36的外径的4~5倍左右的开口宽度,能够容易地将导引销36取入到槽内。而且,在该取入口38,设有抑制导引销36从取入口38向槽外脱落的逆止部件39。
逆止部件39是侧视被形成为倒三角形的板状的部件。逆止部件39的上边被形成为能够将上述的取入口38封闭的尺寸。此外,在逆止部件39的下端侧(相当于倒三角形的下侧的顶点的部分),设有将轴心朝向左右方向的逆止部件转动轴40,逆止部件39的上端侧能够绕逆止部件转动轴40的轴心摆动。如果设置上述的逆止部件39,则即使导引销36从取入口38经过到槽内较容易,导引销36也难以从取入口38向槽外脱落,能够抑制导引销36从取入口38向槽外脱落(搁脚部5向与要前进的方向相反方向返回)。
上述的导引销36如果是成为朝前姿势(图8、图9A及图9B所示的状态)的搁脚部5的情况,则被形成在搁脚部5的后侧上部。该导引销36是从搁脚部5的侧面朝向座部3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外方突出的突起,其突端被形成为能够嵌入到导引槽35的内部的尺寸。即,导引销36能够在使突端嵌入在槽内的状态下沿着导引槽35移动。
如果使用由上述的导引槽35和导引销36构成的姿势变更单元32,则在导引销36存在于导引槽35内的情况下,即当在第1阶段中使搁脚部5前进时,导引销36沿着导引槽35的形成方向向上方移动,搁脚部5的姿势被从朝上姿势变更为朝前姿势。然后,在导引销36出到导引槽35的外部的第2阶段中,搁脚部5在维持着朝前姿势的状态下朝向突出位置移动。即,如果使用上述的姿势变更单元32,则能够将从朝上姿势向朝前姿势的搁脚部5的姿势切换在从收纳位置向突出位置移动的途中完成。
如果更详细地说明,则上述的第1阶段及第2阶段通过以下这样的次序进行。
即,上述的第1阶段是导引销36一边嵌入到导引板37的导引槽35中一边沿着槽的形成方向移动的阶段,是一边借助姿势变更单元32将搁脚部5的姿势从朝上姿势变更为朝前姿势一边进行搁脚部5的移动的阶段。
上述的第1阶段经过图2~图7B所示那样的各状态而实施。
具体而言,如图2、图3A及图3B所示,在第1阶段的动作开始的最初的时点,搁脚部5的导引销36位于导引板37的导引槽35的后端侧,成为收容在上述的口袋(pocket)中的状态。此时,导引销36位于地面的稍稍上方,搁脚部5成为将设有导引销36的一侧降低到下方那样的横倒姿势。另外,所谓该横倒姿势无非是将下肢插入部11朝向上方的朝上姿势。
如图4、图5A及图5B所示,如果使致动器31动作,将连结于滑块33的轴杆30向前方推入,则与轴杆30的前端连结的摆动臂16向前方摆动。准确地讲,摆动轴杆30以座部支承框架6的前侧上部为中心朝向前方摆动,被固定于摆动轴杆30的下端的搁脚支承体15也以朝向前方弹起的方式摆动。于是,匹配于搁脚支承体15的前方移动,搁脚部5也向前方移动,搁脚部5的导引销36沿着导引槽35向前方移动,导引销36位于导引槽35的前后方向的中途侧。此时,导引销36移动到比上述的“地面的稍稍上方”靠上方,相应于导引销36的位置变高的量,搁脚部5从收纳姿势竖起。
如图6、图7A及图7B所示,如果使致动器31进一步动作,将与滑块33连结的轴杆30进一步向前方推入,则与轴杆30的前端连结的摆动臂16进一步向前方摆动。于是,匹配于搁脚支承体15的前方移动,搁脚部5进一步向前方移动,使得搁脚部5的导引销36移动到导引槽35的槽出口。
另外,在该状态下,导引销36移动到从地面向上方最远离的位置,导引销36的位置成为最高,搁脚部5成为竖起的立起姿势(朝前姿势)。然后,如果使搁脚部5转动到朝前姿势,则传动用轮18的定位突起20与左侧的搁脚支承体15L的搁脚转动限制部21抵接,限制搁脚部5朝向前方转动到所需以上。
然后,如果使致动器31即便稍稍伸长,则导引销36从导引槽35脱离,所以搁脚部5成为绕转动轴14转动自如。这里,在搁脚部5的转动轴14,经由传动用轮18在法线方向上作用有弹性部件19的弹性力。因此,借助弹性部件19的作用,搁脚部5绕转动轴14转动,搁脚部5的姿势从下肢插入部11朝向上方的朝上姿势,完全变化为下肢插入部11朝向前方的朝前姿势。
此外,在该第2阶段中,由于弹性部件19的弹性力总是施加于传动用轮18,所以搁脚部5成为在维持着朝前姿势的状态下移动。
在图8、图9A及图9B中表示这样搁脚部5变化为朝前姿势的状态、换言之刚从第1阶段变迁为第2阶段之后的状态。
如图8、图9A及图9B所示,在第2阶段的搁脚进退机构10中,由于由姿势变更单元22进行的搁脚部5的姿势变更结束,所以搁脚部5在维持着朝前姿势的状态下,摆动臂16朝向前方摆动,搁脚部5向前方上侧前进,直到不久搁脚部5的高度变为与座部3的座面的高度大致相等。
如图10、图11A及图11B所示,如果搁脚部5向前方前进直到搁脚部5的高度变为与座部3的座面的高度大致相等,则将姿势保持单元22的杠杆41推下,将搁脚部5固定于突出位置。在该状态下,由于下肢插入部11朝向前方,所以使用者在维持着就座于座部3的状态下以将下肢向前方伸出的姿势接受施疗。
以上是使搁脚部5从收容位置向突出位置移动时的搁脚进退机构10的动作。
另一方面,如图12、图13A及图13B所示,当使搁脚部5从突出位置向收容位置移动(后退)时,首先将姿势保持单元22的杠杆41推起,将由姿势保持单元22进行的搁脚部5的固定解除。在该状态下,弹性部件19的作用力对传动用轮18从法线方向作用,在搁脚部5在向朝前姿势转动的方向上作用有弹性力。
所以,使用者用自己的手,朝向搁脚部5成为朝上姿势的方向,使搁脚部5克服作用力而转动,在搁脚部5成为朝上姿势的阶段,将姿势保持单元22的杠杆41推下,将搁脚部5的姿势固定为朝上姿势。在图12、图13A及图13B中表示这样搁脚部5成为朝上姿势的状态。
如图14、图15A及图15B所示,如上述那样搁脚部5成为朝上姿势,使致动器31向后退方向缩退,使摆动臂16向后方摆动。于是,搁脚支承体15及搁脚部5向后方移动,不久搁脚部5的导引销36位于导引板37的取入口38。
如图16、图17A及图17B所示,如果使致动器31进一步向后退方向缩退,使摆动臂16向后方摆动,则搁脚支承体15及搁脚部5向后方移动,搁脚部5的导引销36从导引板37的取入口38向导引槽35的槽内进入。此时,虽然在取入口38设有逆止部件39,但由于逆止部件39的上端侧能够绕逆止部件转动轴40的轴心摆动,所以能够一边使逆止部件39以推回的方式摆动,一边使导引销36向导引槽35的槽内进入。这样,借助搁脚进退机构10,搁脚部5从突出位置移动到收容位置。
以上是使搁脚部5从突出位置向收容位置后退时的搁脚进退机构10的动作(后退动作)。
如果是上述的搁脚进退机构10,则由于在收容位置以将下肢插入部11朝向上方的朝上姿势收容搁脚部5,所以能够将搁脚部5可靠地收容到座部3的下方的空间,以免成为就座或离席的妨碍。
此外,当使搁脚部5从收容位置向突出位置前进时,由于搁脚部5的姿势从朝上姿势自动地切换为朝前姿势,所以能够不麻烦使用者的手而接受下肢的按摩。
因此,在具有上述的搁脚进退机构10的椅型按摩机1中,能够享受设置空间能够变小、方便性也优异的优点。
另外,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全部的方面都是例示,而不应被认为是限制性的。特别是,在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中,没有明示地公开的事项,例如运转条件或作业条件、各种参数、构成物的尺寸、重量、体积等,不脱离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实施的范围,采用只要是通常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就能够容易地设想的值。
附图标记说明
1 椅型按摩机
2 外套体
3 座部
4 靠背部
5 搁脚部
6 座部支承框架
7 背部支承框架
8 上臂按摩部
9 下臂按摩部
10 搁脚进退机构
11 下肢插入部
12 上部脚按摩体
13 下部脚按摩体
14 转动轴
15 搁脚支承体
15L 左侧的搁脚支承体
15R 右侧的搁脚支承体
16 摆动臂
17L 左侧的搁脚支承体的插通孔
17R 右侧的搁脚支承体的插通孔
18 传动用轮
19 弹性部件
20 定位突起
21 搁脚转动限制部
22 姿势保持单元
23 被卡合部件
24 卡合部件
25 杠杆部件
26 定位凹部
26a 用于朝上姿势的定位凹部
26b 用于朝前姿势的定位凹部
27 卡合片
28 连结棒
29 引导部
30 轴杆
31 致动器
31a 致动器的驱动轴
32 姿势变更单元
33 滑块
34 短框架
35 导引槽
36 导引销
37 导引板
38 取入口
39 逆止部件
40 逆止部件转动轴
41 杠杆。

Claims (5)

1.一种椅型按摩机,具有:座部,供使用者就座;靠背部,被配备在前述座部的后方而支承使用者的背部;以及搁脚部,具有能够对使用者的下肢施疗的下肢插入部,并且能够收容到前述座部的下部,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座部设有搁脚进退机构,所述搁脚进退机构使前述搁脚部在位于前述座部的下部的收容位置和位于该收容位置的前方的突出位置之间能够往复地移动;
前述搁脚进退机构构成为,在使前述搁脚部朝向突出位置移动的情况下,通过进行第1阶段和第2阶段,来使前述搁脚部前进到突出位置,所述第1阶段是使前述搁脚部的姿势变化为下肢插入部朝向前方的朝前姿势的阶段,所述第2阶段是将前述搁脚部在维持着朝前姿势的状态下抬起并使其移动到突出位置的阶段,
在前述搁脚部的左右两侧,设有搁脚支承体以及摆动臂,所述搁脚支承体将前述搁脚部绕朝向左右方向的旋转轴旋转自如地支承,所述摆动臂相对于前述座部的前侧将前述搁脚支承体绕朝向左右方向的轴摆动自如地支承;
前述搁脚进退机构具有在前述搁脚部处于第1阶段的情况下将前述搁脚部从朝上姿势变更为朝前姿势的姿势变更单元;
构成为,在前述搁脚部从第1阶段转移至第2阶段的情况下,由前述姿势变更单元进行的搁脚部的姿势变更结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姿势变更单元具有:导引槽,以倾斜状设在前述座部侧;以及导引销,以从前述搁脚部突出的方式设置,并且能够在使突端嵌入于前述导引槽的状态下沿着导引槽移动;在前述第1阶段中通过导引销一边嵌入于倾斜的导引槽一边移动,搁脚部的姿势被从朝上姿势变更为朝前姿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椅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搁脚支承体设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相对于前述搁脚部的旋转轴产生弹性力,以使搁脚部向前述下肢插入部朝向前方的方向旋转;构成为,在前述第2阶段中,使用由前述弹性部件产生的旋转驱动力,搁脚部向前述搁脚部的下肢插入部朝向前方的方向旋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椅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搁脚进退机构构成为,在使配备于前述突出位置的前述搁脚部朝向前述收容位置后退的情况下,在使搁脚部克服前述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而向前述搁脚部的下肢插入部朝向后方上侧的方向旋转后,使前述搁脚部朝向前述收容位置移动。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椅型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姿势保持单元,所述姿势保持单元通过限制搁脚部相对于前述搁脚支承体的旋转,将搁脚部的姿势保持为前述搁脚部的下肢插入部朝向上方的朝上姿势和前述下肢插入部朝向前方的朝前姿势。
CN202080002201.9A 2019-03-01 2020-01-09 椅型按摩机 Active CN1119710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37744 2019-03-01
JP2019037744A JP7133221B2 (ja) 2019-03-01 2019-03-01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PCT/JP2020/000467 WO2020179213A1 (ja) 2019-03-01 2020-01-09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1015A CN111971015A (zh) 2020-11-20
CN111971015B true CN111971015B (zh) 2023-01-17

Family

ID=72279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2201.9A Active CN111971015B (zh) 2019-03-01 2020-01-09 椅型按摩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133221B2 (zh)
CN (1) CN111971015B (zh)
SG (1) SG11202010331RA (zh)
TW (1) TWI821510B (zh)
WO (1) WO202017921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50657A (ja) * 2007-08-29 2009-03-12 Daito Denki Kogyo Kk 足揉み装置を収納可能なマッサージ椅子
JP2009082324A (ja) * 2007-09-28 2009-04-23 Daito Denki Kogyo Kk 足揉み装置を備えたマッサージ椅子
JP4702420B2 (ja) * 2008-09-25 2011-06-15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機
JP2010131249A (ja) * 2008-12-05 2010-06-17 M Tec Co Ltd 足揉み装置を備えたマッサージ椅子
CN102123690A (zh) * 2008-12-05 2011-07-13 大东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具备揉腿装置的按摩椅
TWM412760U (en) * 2011-01-05 2011-10-01 Tai Sheng Electrical Machinery Co Ltd Powered pushing and pulling transmission structure improvement for foot massager of massage sofa
JP2012157449A (ja) * 2011-01-31 2012-08-23 Daito Denki Kogyo Kk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5906514B2 (ja) * 2011-10-13 2016-04-20 ジョンソ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機
CN102499851B (zh) * 2011-10-19 2013-07-31 山东康泰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按摩椅的腿脚按摩装置
CN203619841U (zh) * 2013-11-15 2014-06-04 温州瑞莱克斯保健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带腿脚部按摩装置的沙发机架
TWI577315B (zh) * 2015-10-08 2017-04-11 Electric chair
CN106606405A (zh) * 2015-10-23 2017-05-03 乔山健身器材(上海)有限公司 电动椅
JP6934160B2 (ja) * 2017-02-21 2021-09-15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TWM544843U (zh) * 2017-03-30 2017-07-11 shang-wen Shi 按摩椅之腿腳按摩器收藏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37943A (ja) 2020-09-03
TWI821510B (zh) 2023-11-11
CN111971015A (zh) 2020-11-20
WO2020179213A1 (ja) 2020-09-10
SG11202010331RA (en) 2020-11-27
JP7133221B2 (ja) 2022-09-08
TW202038818A (zh) 2020-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92836B2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5816595B2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2017012735A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及びマッサージ機構
ITMI20070719A1 (it) Dispositivo di inclinazione per un sedile reclinabile.
EP2636341A2 (en) Multifunctional chair
JP5800523B2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CN111971015B (zh) 椅型按摩机
JP2010162337A (ja) 椅子
JP5276138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10131249A (ja) 足揉み装置を備えたマッサージ椅子
WO2017006616A1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及びマッサージ機構
JP2018134183A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2012179214A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4640005B2 (ja)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JP3805939B2 (ja) 理美容用椅子
JP2010207270A (ja) 収納式多目的シート
JP4412469B2 (ja) 理美容用椅子
JP6462442B2 (ja) 椅子用座の支持構造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る椅子
JP5745459B2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WO2011067968A1 (ja) 椅子
JP4753354B2 (ja) 理美容用シャンプー椅子
JP2005006899A (ja) 電動昇降椅子
JP4442386B2 (ja) 格納シート
JP6457869B2 (ja) 車椅子
JP3892657B2 (ja) リア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3466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