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050A - 数字式声再现装置和数字式声编辑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字式声再现装置和数字式声编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050A
CN1119050A CN94191391.0A CN94191391A CN1119050A CN 1119050 A CN1119050 A CN 1119050A CN 94191391 A CN94191391 A CN 94191391A CN 1119050 A CN1119050 A CN 11190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data
speed
memory buffer
wr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419139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827C (zh
Inventor
矢作义行
丸山幸广
佐藤昌美
关川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9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82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82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SSTEREOPHONIC SYSTEMS 
    • H04S1/00Two-channel systems
    • H04S1/007Two-channel systems in which the audio signals are in digital form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18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G11B15/1808Driving of both record carrier and head
    • G11B15/1875Driving of both record carrier and head adaptations for special effects or edit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05Reproducing at a different information rate from the information rate of 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2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tap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5/10Manually-operated control; Solenoid-operated control
    • G11B15/103Manually-operated control; Solenoid-operated control electrically operat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18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G11B15/46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indicating speed
    • G11B15/467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indicating speed in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wherein bot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are driven
    • G11B15/4673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indicating speed in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wherein bot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are driven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the tape while the head is rotat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90Tape-like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90Tape-like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91Helical scan format, wherein tracks are slightly tilted with respect to tape direction, e.g. VHS, DAT, DVC, AIT or exabyte
    • G11B2220/913Digital audio tape [DAT] form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Indexing, Searching, Synchronizing, And The Amount Of Synchronization Travel Of Record Carriers (AREA)
  • Management Or Editing Of Information On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通过缓进旋钮实现可变速存储再现。
设有用于控制从存储器读取数据速度的声缓冲存储器(23)和缓进旋钮(17),以与缓进旋钮的操作状态相应的速度读取声缓冲存储器(23)中的声数据。与缓进旋钮(17)的操作状态相同步,从带(13)上再现声数据并将其写入存储器(23)中。设置主导轮马达驱动电路(18)以便检测存储器(23)上读地址和写地址之间的差值和控制声数据的再现速度。由于对存储器(23)的读取速度进行直接控制,所以在速度指令和变速读取之间不存在时间延迟。由于在所有时间内都可以监视存储器(23)的读和写之间的每个地址差,所以声数据不会中断,而是能实现连续再现。
由此,在声编辑中,仅仅借助声缓冲存储器(23)就可实现可变速连续存储再现。

Description

数字式声再现装置和数字式声编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不使用模拟记录声道的情况下能在完成可变速连续存储再现的同时对将要截出的声音索引信号进行检索的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数字式声编辑装置。
在从多个音乐源(声音信号)中检索所需部分的索引信号和使这些被检索到的音乐源截出以便将其编辑成新音乐源的数字式声编辑装置(可以是数字式声记录和再现装置)中,有以下几种公知的编辑器工作方法:
(1).在使用诸如数字式录音带记录器(DAT)这样的数字式记录和再现装置完成可变速连续再现的同时,利用从模拟记录声道再现的声音检索声索引信号的编辑方法;
(2).将声存储器安装在数字式声记录和再现装置中并借助速度可变的声再现仅在存储容量范围内检索声索引信号的编辑方法;和
(3).在利用设在DT(动态跟踪)头上的数字式记录和再现装置的缓进旋钮(jog dial)完成可变速连续再现的同时,用从数字式记录声道再现的与图象信号的可变速连续再现相一致的声音检索声索引信号的编辑方法。
对于上述利用模拟记录声道通过可变速连续存储再现检索声索引信号的编辑方法(1)来说除了需要数字式声记录和再现头之外还需要模拟式声记录和再现头,所以具有使装置变得复杂和昂贵的缺点。
对于编辑方法(2),可变速再现的范围受声存储器容量的限制,而且如果增大存储容量,则需花费时间来接收声数据从而使实用性受到极大的影响。
编辑方法(3)是通过图16所示的结构实现的。
在图16所示的编辑器10中,11是旋转记录和再现部分,例如旋转数字式VTR(视频磁带记录器)和转鼓12,转鼓12和以螺旋形缠绕在其上的磁带13一起被驱动。14是夹紧辊而15是主导轴。
按照缓进旋钮17设定的速度,控制马达驱动电路18,并控制主导轮的速度。由主导轮马达的FG探测电路19检测该转速,根据该转动频率并与之同步地控制写入声缓冲存储器23的声数据速度。
FG计数器21对FG检测输出信号进行计数,并根据该信号来控制写地址发生电路22。从声缓冲存储器23读出声数据并使其输出。在磁带再现速度随缓进旋钮17而变化的过程中,可以用对截出声音合适的速度来检索索引信号。
由于主导轮马达(未示出)是机械部件,所以从检测缓进旋钮17设定的速度到主导轮马达真正达到预定速度会产生一定的时间延迟。
在用上述数字式记录和再现装置作为编辑器时,图象信号与声音信号是同步的,而且当操作者(编辑者)通过观察再现的图象完成索引检索时,缓进旋钮17设定的速度和声音的变化速度之间的时间延迟不易辨别。
然而,在使用数字式声记录和再现装置作为编辑器时,缓进旋钮17设定的速度和声音的变化速度之间的时间延迟给操作者以不协调的感觉,这使得编辑方法(3)不能令人满意。
本发明解决了这样一种传统的问题而且其目的是既使在使用数字式声再现装置的情况下也能与和使用声缓冲存储器进行声数据写入同步地跟踪缓进旋钮的速度控制操作来迅速地实现声数据的可变速再现。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通过控制写入声缓冲存储器中的数据使声缓冲存储器的读取位置和写入位置的差总是保持不变来实现连续的可变速存储再现。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避免记录介质和数据拾取系统之间不必要的相对运动以便通过在写入声缓冲存储器的控制数据中形成非敏感区来改善装置耐久性,从而声缓冲存储器的读出位置和写入位置之间的差总是保持不变。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既使在从高速运转模式向可变速存储再现模式转换过程中的可变速存储再现模式的准备状态下也能实现可变速存储再现,从而提高装置的操作性。发明的公开
在本发明中,与缓进旋钮工作相同步地将声数据写入声缓冲存储器,并且以与缓进旋钮工作相同步可变速度再现声数据。在此时,检测声缓冲存储器的读出位置和写入位置(即写地址和读地址)之间的差值,并控制声数据的写入以便使该差值保持不变。由此,既使在使用声缓冲存储器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可变速存储再现而不会产生因缓进旋钮工作而引起的延迟。
而且,在本发明中,设置有控制向声缓冲存储器写入数据以使声缓冲存储器的读出位置和写入位置总是保持不变和避免记录介质及数据拾取系统之间不必要的相对运动的非敏感区。由此,提高了装置的寿命。
此外,在本发明中,既使在可变速存储再现的准备模式下,也可以在从高速运转模式转向可变速存储再现模式的同时,通过将声数据高速写入声缓冲存储器和以小于该写入速度的速度读取声数据来实现可变速存储再现。这样,可以实现与模拟声记录和再现装置相同的编辑操作性。附图简述
图1和图2是表示采用本发明所述数字式声再现装置的编辑器实例的系统图,
图3A和图3B是表示储存在视频带中的时间信息和存储地址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图4A和图4B是表示存储空间和环状地址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图5-8是表示当设置非敏感区时,声缓冲存储器的数据读取和写入状态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当不设置非敏感区时,声缓冲存储器的读取和写入状态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图10和图11是当设置非敏感区时的控制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在转向可变速存储再现模式时声缓冲存储器的读取和写入状态的示意图,
图13是能用于本发明的编辑装置的透视图,
图14A、14B和14C是表示再现时钟和再现声数据之间关系的时序图,
图15是解释内插过程的示意图,和
图16是已有编辑器的系统图。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且采用R-DAT(旋转DAT)基本结构的数字式声再现装置(声编辑器)10的具体实例。图13是使用这种数字式声记录和再现装置的数字式声编辑装置的具体实例。
下面将参照图13来说明数字式声编辑装置1。该编辑装置1是为专业性使用而设计的,而且它的再现部分和记录部分均设计成采用R-DAT的双向走带型。
在图13所示的专业人员使用的DAT双向走带型编辑装置1中,将播放部分的DAT机构和录制部分的DAT机构均装在一个外壳中以便有效地编辑记录在DAT盒带上的音乐和声音。17为缓进旋钮,作为用于编辑的速度指令操作装置,2是播放用走带机构使用的盒带插口,3是记录用走带机构使用的盒带插口。5是操作键组,而6是用于进行信号处理和控制的底座。7是显示部分,例如LCD。
在具体解释本发明之前,将简单地描述在编辑工作中的声索引检索。编辑操作员将资料带插入播放部分的DAT盒带插口2并将记录带(编辑带)插入记录部分的DAT盒带插口3,检索资料带中需要的部分(索引检索)并将这些部分重复复制到编辑带上以构成编辑带。
为了精确确定资料带上所需部分的始点和终点,编辑人员转动缓进旋钮以便连续地和以可变速度特别是以接近截出点的极低速度再现资料中的声音。这种检索磁带上的目标始点和终点的操作被称为索引检索,而且它是编辑中的重要工作。
在使用模拟式声记录和再现装置进行编辑时,由于它是模拟信号,所以能够容易地实现连续可变速再现,但是对于数字式声记录和再现装置来说,要使用上述传统实例中的几种结构,这使得编辑工作过于复杂。
本发明是能够在数字式声再现装置中实现连续可变速再现的技术,而且当将再现装置安装到专业人员使用的DAT双向走带型编辑装置上时,该技术能极大地改善编辑工作。
下面将参照图1说明编辑器10的具体实例。
视频带13由一对安装在DAT转鼓12上的DAT头H(数据拾取系统)再现,并由RF放大器30对再现的RF信号进行放大和波形均衡,然后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DPB并送到解码电路31。
在解码电路31、对再现的数字信号进行解码,完成误差校正、消除交错处理等。通过数字总线将该声数据送到声缓冲存储器23并将包含在声数据中的同步时钟送至写地址发生电路22而将子代码信息送至帧地址FA的检测电路35。
下面将参照图14A、图14B和图14C的时序图说明用于产生要写入声缓冲存储器23中的声数据写地址的方法。图14A中所示的DAT帧时钟是50/3Hz,根据DAT格式,声频字(audioword)时钟有48KHz、44.1KHz和32KHz三种频率。图14B是48KHz的情况。
图14A中的时钟与图14B中的时钟同步,而且从DAT帧时钟的变化点处将该帧的声频数据送出以便与声频字时钟(图14c)同步。
写地址发生电路22对从DAT帧时钟的变化点开始的声频字时钟进行计数以便产生一帧内声频数据的写地址。例如,当声频字时钟是48KHz时,对L声道和R声道来说,一帧具有1440个声频字,而且它需要11比特的地址。
另一方面,DAT帧还具有一个由4比特构成的地址。在帧地址检测电路35中,通过子代码信息对这个帧地址进行解码并将其送至微处理器36。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向微处理器36中加入两个高位比特形成6比特帧地址并与前11比特字地址同时产生写地址。
根据来自微处理器36的写入指令,按照如此产生的写地址将再现的声频数据送至声缓冲存储器23进行写处理。
在编辑时,操作者以任意速度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缓进旋钮17以便在听到连续变速再现声音的同时进行索引检索。缓进旋钮17包括用于检测旋钮的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的两相FG发生器(未示出)并把由转动而产生的FG脉冲信号送到计数器40。
计数器40对转动缓进旋钮17时产生的FG脉冲信号进行计数,并将结果送到读地址发生电路41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32作为缓进旋钮的转速数据JSD。
读地址发生电路41以与缓进旋钮转速数据成正比的速度增加/减少相对于声缓冲存储器23的读地址。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当缓进旋钮17顺时针转动时,读地址随正向再现而增加,而当缓进旋钮17逆时针转动时,读地址随反向再现而减少。由此,仅仅使用声缓冲存储器23就可以实现包含正反向声数据的连续可变速再现。
根据来自微处理器36的读出指令CTL可以将储存在声缓冲存储器23中的声数据读出并通过数据总线将其送至DSP32。
按照从计数器40发出的缓进旋钮转动速度,DSP32对从声缓冲存储器23读出的声数据进行内插处理。
关于内插的方法,可以采用线性和其它形式的内插,下面将参照图15对简单的线性内插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例如当缓进旋钮设定速度数据是正常再现速度(无内插)的1/m时,应在第“n”个读地址的声数据Xn和第n+1个读地址的声数据Xn+1之间填入(m-1)内插数据,而且此时可以按下述公式获得第“j”个内插数据Xj:
Xj=kjXn+1+(1-kj)Xn
Kj=j/m,j=1~(m-1)
内插系数Kj是根据缓进旋钮设定速度数据确定的值。
在D/A转换器33中把在DSP32中进行了内插处理的声数据转换成模拟声信号以便连续可变速地再现声音(可变速存储再现声音)。通过听这种变速再现的声音可以进行编辑。
在这种方式中,通过按照缓进旋钮17设定的速度从声缓冲存储器23中直接读出声数据并在DSP32中完成内插处理,可以在没有因缓进旋钮工作而引起延迟的情况下获得变速再现的数字式声音,而且能消除不协调的感觉。
由于对声缓冲存储器23的读和写是同步的,所以用于声缓冲存储器23读取的声数据应保持足够。
然后,由微处理器36计算声缓冲存储器23的读地址和写地址之间的差值,并将带运行速度传至伺服电路42,通过主导轮马达驱动电路28驱动主导轮马达从而使该差值保持不变(从这一点上看,待读取方向上的声数据的余量是不变的)。
要进行这样的控制,即当读地址和写地址之间的差值变小时,要迅速驱动主导轮马达,而当该差值变大时,要慢慢地驱动主导轮马达以便使声缓冲存储器的数据余量保持不变,而且可以在不考虑声缓冲存储器23容量的情况下,通过以可变速度再现声缓冲存储器23可以在任何时间连续地读出声数据。
如果DAT11是可以处理非跟踪(non-tracking)的模式,那么可以在对主导轮马达进行变速控制的同时在视频带13和转动头H之间进行相对控制,如果不是这种模式,则可以在特定速度(例如2X速度下)和停止下通过间断重复再现来实现上述相对控制。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结构,可以得到下列优点:
(1)由于可在没有使用模拟记录声道的情况下进行包含反向声的变速再现,所以没有必要使用模拟声记录和再现头,由此可使装置简单和价格低廉;
(2)由于使用声缓冲存储器和对它的数据余数进行检测可从记录介质上再现声数据和将其写入声缓冲存储器23,所以可实现对包含反向声的连续变速再现而且提高了操作性。声缓冲存储器23不必具有很大的容量,从而可以降低装置的成本;和
(3)由于可以在启动操作机构的速度下直接从声缓冲存储器23中读取声数据,所以可消除时间延迟,而且只需使用一个数字式声再现装置就可以完成编辑而不会有不协调的感觉。
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
在图2中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与图1中相应的部件并且省略对它们的说明。25是包含写地址发生电路22和读地址发生电路41的存储器地址控制电路。通过微处理器36向存储器地址控制电路25提供各种存储器控制信号MC。
微处理器36向D/A转换器33提供无噪声信号MU。在图1中省略了该无噪声信号MU。由于无噪声信号MU是在微处理器36中产生的,所以将装置设计成将计数器40的输出信号送至微处理器36。
微处理器36上设有传送控制键组44。该键组在图1中省略了。传送控制键组44包括用于缓进模式(0~±1倍速度再现)的选择键和用于往复模式(例如0~±16倍速度再现模式)的选择键等。
从解码器31向伺服电路42提供伺服数据SD。在图1中省略了该伺服数据SD的传输路径。
在图2中,没有设置帧地址检测电路35。下面将解释其原因。
在图1的优选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声缓冲存储器23中的声数据写地址是由6比特帧地址和11比特字地址产生的。
6比特帧地址是DAT11的4比特再现帧地址,在该地址中通过软件加入了2个比特。这是因为记录在视频带13上的帧地址信息仅有4比特(从OH到FH(H是十六位进制符号)的16帧再现)。在软件上产生超过16帧的地址信息而且使它的地址控制变得复杂。由于帧地址不是绝对的地址,所以如果出现错位的话,有可能发生声跳跃或回声。
考虑到这一点,在图2中,用记录在DAT11再现子代码SCD单元中的时间信息来执行对声缓冲存储器23进行的声数据读、写地址控制以及视频带13和转动头H的相对位置控制。
再现子代码SCD单元确定记录绝对时间的单元(项目0010)和记录运转时间的单元(项目0011)。专业人员使用DAT记录运转时间内的时间代码。在图2中,将该子代码数据SCD送至微计算机36。
由于在DAT中所有的过程都是以帧完成的,所以对声缓冲存储器23的读和写不是用比特完成而是以帧完成的。在微处理器36中,所有对声缓冲存储器23的读和写都是按帧处理的。如图3A所示,视频带上的绝对地址(绝对时间或时间代码)也是按帧处理的并且以帧进行计算。
结果是,当视频带13上的绝对帧地址和声缓冲存储器23上的帧地址在图3A和图3B所示的始端彼此相关时,它们之间一一对应,而且使数据处理变得简单。
由于绝对时间或时间代码是记录在视频带13上的绝对地址,所以不会发生声滑动并且能容易地控制地址。
在图3B中,RDp是声缓冲存储器23的读取点,RWp是将反向声数据写入的写入点而FWp是将正向声数据写入的写入点。
在上述编辑的索引检索中,通过在需连到一起的素材相邻处向右或向左一点一点地转动缓进旋钮17可确定索引信号位置。
在这种编辑中,通过对存储器读取来进行声检索,应控制视频带13和旋转头H的相对位置以便在检测声缓冲存储器23的写地址和读地址之间的差值时声缓冲存储器23不会是空的(数据平衡)。
在此,数据平衡的意思是,如上所述,对正向再现而言,读地址和写地址之间差值的数据量是其存储器正向上的端地址(写端地址),而对反向再现而言,读地址和写地址之间的差值数据量是其存储器反向上的端地址。
如果将视频带13和旋转头H的相对位置总是控制在正向或反向上,那么就会增加视频带13的运动频率,从而出现影响视频带13和旋转头H寿命的问题。如果要提高寿命,则在很多情况下会使装置的结构变得复杂和价格昂贵。
为了维持当前的寿命,可以设置例如非敏感区,使得在声缓冲存储器23的数据平衡小于一个特定值之前记录介质(视频带13)和数据拾取系统(旋转头H)的相对位置不会移动。这样可以省掉数据拾取系统不必要的工作。
图4A表示声缓冲存储器23的地址空间。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用一个16M声缓冲存储器来储存16比特数字式声数据,而且存储器的地址空间50从00000H到FFFFFH。DAT11将它们分成从0-352帧的帧。
当将该容量转换成记录在视频带13上的声数据长度时,可以通过48KHz取样写出约10.56秒的声音(Lch,Rch)。为了在该范围之外读出声音,需要将声数据连续地写到声缓冲存储器23中。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声缓冲存储器23仅有有限的容量,所以在有新写入的部分时会丢失前面的声数据。
当从声缓冲存储器23的地址中看出这种情况时,由于第352帧后面的地址是0帧,所以将声缓冲存储器23的结构设计成图4B中所示的环形。
在图4B中,正向上写地址的上限值是FWp51,反向上写地址的上限值是RWp52而读地址是RDp53。微处理器36计算声缓冲存储器23中读地址RDp和写地址(FWp、RWp)之间的差值并进行控制使该差值保持不变。
此时,设置一个既使是读地址RDp发生变化旋转头H的位置也不会随之改变的区域(称为非敏感区54),即上限写地址(FWp、RWp)不会重新写入声数据。
下面将说明的是将正向上非敏感区54的上限地址设定为(FWp-144帧)而将反向上非敏感区54的上限地址设定为(RWp+144帧)。
图5-图8表示当在存储器的非敏感区54之外从声缓冲存储器23读取声数据和当转向缓进模式并读取非敏感区54内的声数据时,每次传输的操作。
图5是解释工作情况的示图,其中在正向再现的情况下在声缓冲存储器23上进行写操作,当声缓冲存储器23满了之后,在非敏感区54之外的正向上完成缓慢再现。
A部分是旋转头H读取视频带13上L部分内的声数据并将其送入声缓冲存储器23的部分。在该部分A中开始将地址写到声缓冲存储器23的是0帧而端地址是351帧。
完成对声缓冲存储器23的写入后,使主导轮马达停止。在A部分的终端将原始数据装入声缓冲存储器23,并且使用缓进旋钮17可以实现对声音进行连续变速读取。
其次,B-C部分是工作部分,在听声音的同时通过顺时针(正向)转动缓进旋钮17可进行索引检索。在该部分内将读地址RD。刚好设置在声缓冲存储器23的中心,而且该地址是随缓进旋钮17的转速而增加的。为简便起见,在图5中将缓进旋钮17设定的速度定在最大速度为1倍的速度上。
在B部分内读地址RDp增加,但是要在超过(FWp-144)帧之前设置非敏感区54,并且使主导轮的马达保持停止,使视频带13和旋转头H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然而在C部分中,由于读地址RDp超过了(FWp-144)帧,所以主导轮马达15开始转动,视频带13和旋转头H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并开始向声缓冲存储器23写入声数据。此时,新写入的声数据(C部分中的粗线区)从写地址0帧开始,而且它改变了上限写地址(FWp、RWp)。非敏感区54的地址也发生了变化。在图5所示的实例中,由于对23′所示的上限写地址来说完成的写操作达176帧,所以非敏感区54的地址从32帧到321帧。
C′部分是读出写在视频带13上的声数据且将读出的声数据连续加到写在声缓冲存储器23端部上的数据中的操作状态。在重写数据时,首先,在上一个写数据(FWp数据)之前高速(在该优选实施例中在反向上为5倍速度)移动60帧,然后在正向上以2倍速度开始再现。C″部分是伺服机构锁定周期。
用这种操作的原因是声频从在DAT情况下开始再现到将伺服机构锁定和读出正确声信号只需要大约一秒钟,而且要求在带中上一个数据写入的位置之前开始再现。
然而,由于再现是借助ATF伺服机构完成的,所以伺服锁定过程是必要的操作。因此,如果使用非跟踪的再现方法,就不必进行这样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在向带上的上一个数据写入位置高速移动之后,可立即开始再现。应该只将这个再现数据连续加到上一个声缓冲存储器23的写数据中。
D部分是通过顺时针(FWD)和逆时针(RVS)慢速转动缓进旋钮17精确确定位置的索引检索操作部分。
转动缓进旋钮17能增加/减少读地址RDP,但是该操作是在非敏感区54的地址范围内进行的,此时主导轮马达15保持停止状态而且视频带13和旋转头H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
也不是说,在D部分中,进行变速读取,但是不写入新的声数据。采用非敏感区54可消除不必要的机械运动并提高寿命。
参照图9,它表示没有非敏感区情况下的控制实例。
正如从与图5中的D部分相应的D′部分中所能看到的那样,为了使读地址RDp和上限写地址(FWp、RWp)保持不变,应使旋转头H不断地往复运动以便从视频带13上读取声数据。
在该优选实施例中,使用的是16M的声缓冲存储器,但是也可以使用其它容量的存储器。选择(FWp-144)帧作为正向上非敏感区54的上限地址,而选择(RWp+144)帧作为反向上非敏感区54的上限地址,但也可以选择其它值。
图6是图5所示进行正向再现操作和对声缓冲存储器23进行写操作以及在声缓冲存储器满了之后,在反方向上进行非敏感区之外的缓慢再现操作的说明性示图。
当在反方向上读取超出非敏感区54的数据时,其模式在反方向上变为写模式,而且新写入的帧关系为23′。
图7是说明与图5和图6相反,在反向上进行再现操作和对声缓冲存储器进行写操作以及在声缓冲存储器满了之后,在超出非敏感区54的反方向上进行缓慢再现操作的示图。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8是说明在反向上进行再现操作和对声缓冲存储器23进行写操作以及在声缓冲存储器23满了之后,在正向上进行超出非敏感区54的缓慢再现操作的示图。
在解释从图5到图8的操作时,第一次接收数据应在正向(FWD)上进行还是在反向(RVS)上进行取决于向缓慢再现转换时的传输状态。
例如,当将缓进键按到快速向前(FF)的模式时,带13在正向上高速馈给。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接收数据的同时连续进行正向运转。这样,操作是图5或图6中所示的那种操作。
当将缓进键按到倒带(REW)模式时,带13在REW方向上高速馈给。在这种情况下,可在接收数据的同时连续进行反向运转。这样,操作是图7或图8中所示的那种操作。
还有多种各种状态下的其它转变,但是当按下缓进键时可以接收与运转方向有关的数据。
图10表示设有非敏感区54时存储器控制流程的实例。
在该控制流程中,当按下缓进键时其模式变为缓进模式(步骤72)。在缓进模式中,要判断累积在声缓冲存储器23中的RD点之前和之后的声数据是否大到足以实现缓慢再现(步骤73)。
在按下缓进键之前通过传输状态来确定声缓冲存储器23的状态。例如,如果其处于播放模式,应使声数据累积的足够大并用该声数据作为有效数据。
在快进或倒带模式的情况下,由于上一个RD点上的声数据离视频带13上的再现的声数据很远,所以既使是数据累积的足够大,在很多情况下也可以不将存储器数据作为有效声数据处理。
这样,在步骤73,如果在RD点之前和之后有效存储满了,那么由于能迅速开始进行缓慢再现,所以进入步骤74的程序。
既使是有效存储不满,当缓慢再现处于可开始的状态时,也可以进入步骤75-78的任何程序。这是因为在读取声数据时只需加入新的声数据。
在此,“满”意味着有效声数据累积在声缓冲存储器23整个区域的状态,而“足够大”是有效声数据虽然没有累积在声缓冲存储器23的整个区域中但是有效声数据累积到能够开始缓慢再现而不会出现问题的容量的状态。
在“满”状态之前,接收缓慢再现从而使操作者不会感到等候的时间如此长,而且在这种状态下对声缓冲存储器23的写入操作连续进行直到满足步骤78的条件为止。
当数据读取超出非敏感区54时,程序进入步骤75而且在正向和反向写入位置之前以5倍速度将旋转头H的位置相对于带13移动60帧。此后,以2倍速度进行再现直到伺服机构锁定为止(步骤76)。
在将头移动60帧的步骤75之前是需要加入数据的步骤,而且在记录待写入的声数据的带位置之前使磁头移动60帧。例如,当在正向缓慢再现过程中超出非敏感区54时,该位置是写入点FWp之前的60帧。另一方面,当在反向缓慢再现过程中超出非敏感区54时,该位置是读出点RWp之前的60帧。
在正向或反向写入位置之前的60帧处开始进行再现,这是因为如上所述锁定伺服机构大约需要一秒钟的时间。
用两倍速度再现可减少对声缓冲存储器23的写入时间。因此,转鼓12以4000rpm转动。
接着,在步骤77对再现时间代码进行监视,并且在正向或反向开始写的位置之前的8帧位置上,开始对声缓冲存储器23进行写操作(步骤78)。
8帧的长度只是一个例子,而且可以对该8帧部分进行重写,但是因为该部分具有相同数据的部分,声数据被连续写入。
连续写入声数据,直到写入点FWp和读出点RDp之间的差值变为总容量的一半(在该实例中为176帧)为止。通过测量在图11所示流程图中由缓进旋钮17给出的速度可以确定与写操作同时完成的数据读出的速度(步骤87、88和89)。
当写入的数据量超过总容量的一半时,程序回到步骤74,并中止写入操作直到差值小于在本例中为144帧为止。传送过程转为静止模式状态(在压下夹紧辊14的同时使视频带13停止的模式)。
176帧和144帧之间的差值(=32帧)是非敏感区面积。其在正向或反向上约为一秒钟。
当差值小于144帧时,程序进入步骤75,并重复上述操作。通过这种重复可实现超出存储范围的变速连续再现。
当在步骤73中判定缺乏有效数据(包括无数据)时,由于没有可供读取的声数据,所以程序不能马上进入缓进模式。因此,在步骤81中缓进指示灯闪烁以指示禁止缓进模式的接收。在伺服机构以2倍再现速度锁住之后,程序进入对声缓冲存储器23的写模式(步骤82和83)。
当写入足够量的有效数据时,缓进指示灯点亮以指示程序已进入缓进模式(步骤84和85)。此后,程序进入步骤78。
由于如图10和图11中的流程以其个自的路径工作,可以按照转动缓进旋钮17的速度以可变速度完成读取,而且这与写入模式无关。
此外,可以采用上述图1和图2中从高速运转模式转到可变速存储再现模式的控制方法(第一控制方法),在达到能将数据写入声缓冲存储器23中的再现速度之后,在完成对声缓冲存储器23的写操作之前不再读取声数据。
然而,用第一控制方法在从高速模式转向变速再现模式时不会产生声音。这样,在停止之前不能迅速检出声数据。
如上所述,在声缓冲存储器23能累积约10秒钟的声音的情况下当以2倍速度将数据写入声缓冲存储器23时,在转换到可变速存储再现模式之后,无声状态约持续5秒钟。因此,在向存储器输入数据时无声等待时间很长,且操作性比模拟声记录和再现装置要差。
这些问题可以用第二控制方法加以解决,采用第二控制方法可以在从高速模式转向变速存储再现模式时以可变速度产生声音。
借助第二控制方法,在从高速模式转向缓慢存储再现模式或往复再现模式时,在模式转换之前从记录介质上再现声数据并且开始对声缓冲存储器23进行写入操作。同时,可以用小于写速度的速度从声缓冲存储器22中读取声数据。
下面将参照图12说明第二控制方法。图12表示对声缓冲存储器23进行读和写操作的控制状态。横坐标轴是时间轴,纵坐标轴是带时间,即在带上的位置。
在图12中,点90是按下传输控制用的缓进键时带上的时间和位置。点91是对声缓冲存储器23进行读和写操作的起点,而点92是对声缓冲存储器23进行写入操作的终止点。
点93是从声缓冲存储器23进行读取操作的终止点,直线94是对声缓冲存储器23进行写操作的速度。点97是模拟声的输出起始点而98是存储器缓进可接收始点。
在图12中,操作者按下传输控制键中的FF按钮以便使带快进。微处理器36将快进指示送给伺服电路42和使主导轮马达15高速转动。由于在FF模式中不可能产生声音,所以微处理器36将无声信号MU送至D/A转换器33从而形成无声状态(A部分)。
接着,在目标附近,操作者按下缓行键以便在监听目标附近(点90)的声音的同时进行索引检索。
为了实现向存储缓进模式的转换,微处理器36首先控制向2倍速度再现模式TPM的传输。当进行慢速传输(B部分)如将伺服机构锁在2倍速度再现模式时,开始对声缓冲存储器23进行写入操作(点91)。如直线94所示写入操作以匀速进行。此后,对声缓冲存储器进行连续写入直到存储容量满了为止(C部分)。
同时,在点91所示的位置上,在开始写入的同时开始从声缓冲存储器读取数据。在DSP32对读出的数字声频数据进行内插并通过D/A转换器33使其恢复成模拟声。
例如,如曲线95所示,通过微处理器36的控制,使得从声缓冲存储器23读取的速度逐渐降低。此时,要进行这样的控制,即使得从声缓冲存储器23的读取最终中止的点(点93)刚好位于声缓冲存储器23的容量变满的点(点92)的中心,而且在这个时间点上将模式设定为转向缓进存储模式(点98)。
通过这样设定,在操作者开始转动缓进旋钮17之后的瞬间,就可以转为可变速连续存储缓行模式。
这样,借助第二控制方法,使得将FF模式变为图12中的2倍速度再现模式的部分Wa成为无声的,从2倍速度模式的始点97到点98的部分Wc产生再现速度逐渐降低的存储再现声音,而从点98开始的部分Wc产生存缓慢行声。此外,用第一种控制方法,将点98所示的从FF模式转向缓进模式始点的部分Wd控制在完全无声的状态。
从声缓冲存储器23读取的速度以2倍速度开始,但是并不限于该速度。在DSP32中根据读取速度进行内插,但是对以匀速读取的情况不必进行内插。
把声缓冲存储器23的读取终止点设在声缓冲存储器23的中心,但是并不限于该点。
可以将缓进模式起始点设在Wb部分的中部。
在该实例中根据从FF模式向缓进模式的转换对模式转换作了说明,但是图12中的读取控制方法也适用于从倒带模式向缓进模式的转换,或是从FF模式到往复模式或甚至是向高速往复模式(例如16倍速度模式)的转换。
根据上述第二控制方法,由于声音是在从高速运转模式向可变速存储再现模式转变时使用声缓冲存储器在变速下产生的,所以不需要模拟声记录和再现头而且可以降低成本。
通过在从高速运转模式向可变速存储再现转换时以可变速度产生声音,可以实现与模拟声记录和再现装置很接近的操作感觉,并且能够明显地提高操作性。
在上述每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利用声缓冲存储器以缓行盘的转速实现了正向和反向上的可变速连续再现,而且该存储器的用途也适用于正常的1倍速度再现。
在这种情况下,以2倍速度对声缓冲存储器23进行写入操作。在用1倍速度进行声读取之前和之后已经将该声音写入声缓冲存储器23。这样,既使在转换为缓进模式之后,也能迅速产生缓进声音。
由于写入操作是在2倍速度下完成的,所以可以在开始进行1倍速度再现的同时通过声缓冲存储器23进行再现。在不使用声缓冲存储器23进行再现的情况下,在转换到缓进模式后在声缓冲存储器23上写入足够多的声数据之前不可能进行缓慢再现。
既使是使用声缓冲存储器23,也要借助与再现同步写入的方法,在以1倍速度写入的同时以1倍速度进行读取。这样,在开始1倍速度再现的同时很难产生声音,或是在转换到缓进模式之后很难立即产生声音。对于用带传输的设备例如DAT来说,这是非常困难的。
以2倍速度对声缓冲存储器23进行写操作,而且写操作先于存储再现。因此,既使在因瞬时阻塞使得磁带再现期间出现数据误差等,也有时间来检测误差并再次再现该部分。该误差校正过程可以提高再现的可靠性。可校正的误差范围取决于声缓冲存储器23的容量和写入速度。
控制从声缓冲存储器23读取数据以便使其成为曲线95那样的减速的非线性曲线状态,但是也可以使其成为直线96那样的减速的线性状态。
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用盒式视频带作为录音的介质,但是也可以使用例如包括盘的其它介质,其并不限于优选实施例。在这种情况下,对读取数据的拾取可以是光学拾取,而且如果读取数据的拾取位置和录音介质有相对运动的话,也可以替换主导轮马达。
缓进旋钮17用于控制从声缓冲存储器23读取的速度,但是也可以用键盘来代替它,如果这样的话,实际上就不需要计数器,而是通过微处理器36或能代替它的解码电路送出速度或位置信息。
由于解码器31的硬件很简单,所以通过写地址发生电路22产生声缓冲存储器上的写地址,但是并不限于此,还可以用包含读地址发生电路41的软件来形成地址。
通过微处理器36计算声缓冲存储器中写地址和读地址之间的差值,但是也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
用伺服电路42和主导轮马达驱动电路18来控制由主导轮马达带动的视频带13,但是并不受此限制,也可以使用一种能使读数据拾取系统的位置和录音介质之间产生相对运动的控制电路。
用DSP32来获得高质量的可变速再现声音,但是如果不需要内插的话,就可以省略DSP32。用D/A转换器来实现可变速再现声音的成音度,但是如果能将变速再现的声音音量制成在显示装置上显示的图象,那么就不需要该D/A转换。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数字式声再现装置不仅可作为供专业人员使用的采用多个数字式声记录和再现装置如R-DAT的整体或分离编辑装置,而且还适合作为普通的数字式声再现装置。

Claims (9)

1.一种数字式声再现装置包括,声再现装置,声缓冲存储器,用于控制从存储器中读取数据的操作装置,对以与操作装置的操作状态相对应的速度从所说声缓冲存储器中读出的声数据和对从与所说操作装置的操作状态相同步的记录介质中再现的声数据进行信号处理以将其写入所说声缓冲存储器中的信号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检测所说声缓冲存储器的读位置和写位置之间的差值并根据该信号处理电路中的差值控制从记录介质上对声数据进行再现的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式声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用再现子代码中的时间信息对所说声缓冲存储器中声数据的读写进行地址控制,并对录制声数据的记录介质和数据拾取系统进行相对位置控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式声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记录介质和数据拾取系统的相对位置来确定对来自所说记录介质的声数据进行再现的速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式声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从包含读取点的声缓冲存储器中进行读取的点前后设置了非敏感区作为存储面积,而且应进行这样的控制,即在所说读取点超出非敏感区之前,使所说记录介质和头拾取系统的相对位置不产生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式声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从高速运转模式向可变速存储再现模式转换时,在该模式转换之前以高于正常再现的速度对声数据进行再现,而且将其写入所说的声缓冲存储器中,并以小于数据写入速度的速度从声缓冲存储器中读取声数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字式声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声数据的读取速度非线性地控制在从2倍速度到终止速度的可变速度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字式声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说的声数据读取速度线性控制在从2倍速度到停止速度的变速范围内。
8.一种数字式声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用所说的数字式声再现装置作为声编辑器,并且设置一个声编辑记录器,并且把从所说数字式声再现装置中输出的带有固定编辑点的声数据记录在所说的编辑记录器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字式声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说的声编辑器和声编辑记录器来说,用旋转式数字声频带记录带作为声再现装置。
CN94191391A 1993-03-05 1994-03-03 数字式声再现装置和数字式声编辑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282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45353/93 1993-03-05
JP4535393 1993-03-05
JP45353/1993 1993-03-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050A true CN1119050A (zh) 1996-03-20
CN1072827C CN1072827C (zh) 2001-10-10

Family

ID=12716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41913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2827C (zh) 1993-03-05 1994-03-03 数字式声再现装置和数字式声编辑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5717534A (zh)
EP (1) EP0688018B1 (zh)
CN (1) CN1072827C (zh)
DE (1) DE69415304T2 (zh)
WO (1) WO19940209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13286A1 (de) * 1997-03-29 1998-10-01 Thomson Brandt Gmbh Gerät zur CD-Wiedergabe mit veränderbarer Geschwindigkeit oder Richtung
US7092773B1 (en) * 1997-09-24 2006-08-15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enhanced editing capabilities
US6307701B1 (en) * 1998-10-20 2001-10-23 Ecrix Corporation Variable speed reco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magnetic tape drive
US6546366B1 (en) 1999-02-26 2003-04-08 Mitel, Inc. Text-to-speech converter
US6665751B1 (en) * 1999-04-17 2003-12-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treaming media player varying a play speed from an original to a maximum allowable slowdown proportionally in accordance with a buffer state
JP2001195825A (ja) 1999-10-29 2001-07-19 Sony Corp 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1255894A (ja) * 2000-03-13 2001-09-21 Sony Corp 再生速度変換装置及び方法
JP2003029794A (ja) * 2001-07-17 2003-01-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音声再生装置及び方法
US7636079B2 (en) * 2000-11-29 2009-12-22 Palm Inc. Application access and activ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7120473B1 (en) 2001-10-14 2006-10-10 Pal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mobile device by using a pivoting input switch
JP2003123388A (ja) * 2001-10-15 2003-04-25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情報再生装置
KR100443619B1 (ko) * 2002-01-22 2004-08-09 주식회사대성엘텍 조절 다이얼을 이용한 카오디오 재생방법 및 카오디오
US9111570B1 (en) * 2014-09-18 2015-08-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plication of tape cartridge data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97171A (ja) * 1981-12-04 1983-06-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子編集の編集点検出回路
GB2145866B (en) * 1983-08-26 1986-09-10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replay of digital audio data
GB2145867B (en) * 1983-08-26 1986-07-30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diting and for replay of digital audio data recorded on a magnetic tape
JP2590821B2 (ja) * 1986-05-23 1997-03-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JP2570691B2 (ja) * 1986-06-09 1997-01-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ビデオテ−プレコ−ダ
JPS63166088A (ja) * 1986-12-26 1988-07-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cm信号の編集装置
DE3789543T2 (de) * 1987-01-27 1994-11-10 Hitachi Ltd Verfahren und Gerät zur PCM-Aufzeichnung und -Wiedergabe eines Audiosignals.
JP2794722B2 (ja) * 1988-09-16 1998-09-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Pcmオーディオ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
JP2701364B2 (ja) * 1988-09-22 1998-01-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Pcmオーディオ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
JP2789656B2 (ja) * 1989-03-27 1998-08-2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音声デジタル信号の記録再生装置
JPH03254455A (ja) * 1990-03-05 1991-11-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編集機操作装置
JP2624867B2 (ja) * 1990-03-27 1997-06-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の記録位置補正回路
JP2626288B2 (ja) * 1991-02-28 1997-07-02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磁気記録再生編集装置
JPH0644746A (ja) * 1992-07-28 1994-02-18 Sony Corp オーディオ信号の自動編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9415304D1 (de) 1999-01-28
US5926332A (en) 1999-07-20
WO1994020960A1 (en) 1994-09-15
EP0688018A1 (en) 1995-12-20
CN1072827C (zh) 2001-10-10
US5717534A (en) 1998-02-10
DE69415304T2 (de) 1999-06-17
EP0688018B1 (en) 1998-12-16
EP0688018A4 (en) 1996-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827C (zh) 数字式声再现装置和数字式声编辑装置
CN1077316C (zh) 记录介质的再现方法和再现装置
JPH0634505B2 (ja) 記録装置
US7751916B2 (en) Closed loop analog signal processor (“CLASP”) system
CN1084017C (zh) 一种从记录介质重放声音数据的装置
JPH11136609A (ja) 編集装置及び編集方法
CN1127404A (zh) 声频信号处理装置和磁带式记录载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JPH1198447A (ja) 撮像装置、編集装置及び編集システム
JP2659029B2 (ja) 可変テ−プスピ−ドでオ−ディオ再生信号をコントロ−ルするための装置と方法
JP3197664B2 (ja) 記録再生装置
JPH0612839A (ja) オーディオ信号記録再生装置
JP3682219B2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再生装置
JP2615907B2 (ja) 光学式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H11328782A (ja) 再生装置
JPH1196622A (ja) デジタル情報信号の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JPH01137407A (ja) 回転ヘッド式テープレコーダーの再生方法
JPH0528724A (ja) 磁気記録装置及び磁気再生装置
JPH0778458A (ja) 記録再生装置
JPH0258786A (ja) 回転ヘッド式デイジタルオーデイオテープレコーダの目次情報記録方法
JPH09128942A (ja) ディスク型記録再生装置
JPH01137408A (ja) 回転ヘッド式テープレコーダーの再生方式
JPH01224975A (ja) 信号再生装置
JPH1166743A (ja) デジタル情報信号の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JPH0612733A (ja) Dcc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信号記録方式
JPH0612727A (ja) Dcc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タイマー記録方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11010

Termination date: 2012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