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34794B - 车辆用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34794B
CN111734794B CN202010115251.XA CN202010115251A CN111734794B CN 111734794 B CN111734794 B CN 111734794B CN 202010115251 A CN202010115251 A CN 202010115251A CN 111734794 B CN111734794 B CN 1117347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gear
shaft
collection tank
transmission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1525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34794A (zh
Inventor
宫崎将英
北冈圭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734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347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347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347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2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using gears that can be moved out of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3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 Pressure control
    • F16H57/0445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 Pressure control for supply of different gearbox casings or s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3Mounting or installation of gears or shafts in the gearboxes, e.g. methods or means for assemb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02Cleaning of lubricants, e.g. filters or magnets
    • F16H57/0404Lubricant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47Control of lubricant levels, e.g. lubricant level control dependent on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5Lubricant storage reservoirs, e.g. reservoirs in addition to a gear sump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in the upper part of a gear ca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57Splash 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67Elements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69Bearings or seals
    • F16H57/0471Bea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8Type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82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57/0483Axle or inter-axle differenti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8Type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93Gearings with spur or bevel gears
    • F16H57/0494Gearings with spur or bevel gears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2003/082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t least one reverse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52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six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3/087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 F16H3/089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all of the meshing gears being supported by a pair of parallel shafts, one being the input shaft and the other the output shaft, there being no countershaft involv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02Cleaning of lubricants, e.g. filters or mag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能够提高收集罐对油的回收效率,使由旋转轴引起的油的搅拌损失下降。驱动装置(4)具备:收集罐(48),其在变速器壳体(5)内收纳在隔着前进用输出轴(12)而与差动装置(15)相反的一侧。收集罐(48)具备:主体部(48C),其形成有导入由差动装置(15)的末级从动齿轮(15A)撩起的油的上部油导入口(48A)和排出从上部油导入口(48A)导入并储存在其内部的油的下部油排出口(48B)。另外,收集罐(48)具有:伸出部(48D),其沿着形成变速器壳体(5)的上表面的上壁(7E)的内表面,从上部油导入口(48A)通过前进用输出轴(12)的上方并向差动装置(15)的上方延伸。

Description

车辆用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变速器在变速器壳体的内部储存有对齿轮的啮合部等进行润滑的油。该变速器在油量多时,齿轮的搅拌阻力会增大,因此,设置了收集罐(Catchtank),该收集罐通过在齿轮旋转时临时储存油来使油的液面下降,从而降低由于齿轮的旋转而引起的搅拌阻力。
作为现有的这种技术,已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变速器具备:变速器壳体,其储存油;第1旋转轴,其具有设置在变速器壳体的内部并旋转自如且下部浸入油中的第1齿轮;第2旋转轴,其具有设置在变速器壳体的内部并旋转自如且下部浸入油中的第2齿轮,与第1旋转轴平行地延伸。另外,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变速器具备收集罐,该收集罐在变速器壳体的内部设置在隔着第2旋转轴而与第1旋转轴相反的一侧,储存由第1齿轮撩起的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许63723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可以想到如下情况:由差动装置撩起的油在到达收集罐之前与变速器壳体顶壁等碰撞而落下,与变速器壳体内的旋转轴接触而产生搅拌损失。
为此,要求利用收集罐捕集更多的油,提高收集罐对油的回收效率,使由旋转轴引起的油的搅拌损失下降。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能够提高收集罐对油的回收效率,使由旋转轴引起的油的搅拌损失下降。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变速器壳体,其收纳传递动力源的动力的旋转轴、以及传递上述旋转轴的动力的差动装置,在底部储存油;以及收集罐,其收纳在上述变速器壳体内,隔着上述旋转轴位于上述差动装置相反的一侧,上述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收集罐具有:主体部,其形成有上部油导入口和下部油排出口,上述上部油导入口导入由上述差动装置撩起的油,上述下部油排出口排出从上述上部油导入口导入并储存在其内部的油;以及伸出部,其沿着形成上述变速器壳体的上表面的上壁内表面,从上述上部油导入口通过上述旋转轴的上方并向上述差动装置的上方延伸。
发明效果
这样,根据上述的本发明,能够提高收集罐对油的回收效率,使由旋转轴引起的油的搅拌损失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左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后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右壳体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左壳体的右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框架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右壳体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右壳体的收集罐的左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收集罐的右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收集罐的左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收集罐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收集罐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4...驱动装置(车辆用驱动装置),5...变速器壳体,6c...轴承保持部,6g...油导入槽,7E...上壁,8...发动机(动力源),11...输入轴(第2旋转轴),12...前进用输出轴(旋转轴,第1旋转轴),15...差动装置,43E...轴承,48...收集罐,48A...上部油导入口,48B...下部油排出口,48C...主体部,48D...伸出部,48E...凹部,48F...缺口,61、62...换挡轴,63...突出部,64、65...换挡轴保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变速器壳体,其收纳传递动力源的动力的旋转轴、以及传递旋转轴的动力的差动装置,在底部储存油;以及收集罐,其收纳在变速器壳体内,隔着旋转轴位于差动装置相反的一侧,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收集罐具有:主体部,其形成有上部油导入口和下部油排出口,上部油导入口导入由差动装置撩起的油,下部油排出口排出从上部油导入口导入并储存在其内部的油;以及伸出部,其沿着形成变速器壳体的上表面的上壁内表面,从上部油导入口通过旋转轴的上方并向差动装置的上方延伸。从而,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驱动装置能够提高收集罐对油的回收效率,使由旋转轴引起的油的搅拌损失下降。
[实施例]
以下,使用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图1至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图。
在图1至图11中,上下前后左右方向设为设置于车辆的状态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上下前后左右方向,与车辆的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为左右方向,车辆用驱动装置的高度方向为上下方向。
首先,说明构成。在图1中,混合动力车辆(以下,简称为车辆)1具备车体2,车体2由前围板3隔成前侧的发动机室2A和后侧的车厢2B。在发动机室2A中设置有车辆用驱动装置(以下,简称为驱动装置)4,驱动装置4具有前进6挡、后退1挡的变速挡。
在图2中,驱动装置4具备变速器壳体5,变速器壳体5具有右壳体6(参照图3)和左壳体7(参照图4)。
如图2所示,发动机8连结到右壳体6。发动机8具有曲轴9(参照图5),曲轴9设置为在车辆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
即,本实施例的发动机8由横置发动机构成,本实施例的车辆1是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FF)车辆。本实施例的发动机8包括内燃机,构成本发明的动力源。
左壳体7从与发动机8相反一侧即左侧连结到右壳体6。如图3所示,在右壳体6的外周缘形成有凸缘部6F。如图4所示,在左壳体7的外周缘形成有凸缘部7F。
如图3所示,在凸缘部6F形成有与凸台部7f匹配的多个凸台部6f,凸台部6f沿着凸缘部6F设置。
在图4中,在凸缘部7F形成有与凸台部6f匹配的多个凸台部7f,通过将螺栓23A(参照图1)紧固到凸缘部6F的凸台部6f和凸缘部7F的凸台部7f,从而右壳体6与左壳体7被紧固而一体化。
在右壳体6中收纳有离合器10(参照图5)。在左壳体7中收纳有图5所示的输入轴11、前进用输出轴12、后退用输出轴13以及差动装置15。输入轴11、前进用输出轴12以及后退用输出轴13平行地设置。
在图5中,输入轴11通过离合器10连结到发动机8,发动机8的动力通过离合器10传递到输入轴11。输入轴11具有1挡用的输入齿轮16A、2挡用的输入齿轮16B、3挡用的输入齿轮16C、4挡用的输入齿轮16D、5挡用的输入齿轮16E以及6挡用的输入齿轮16F。输入轴11构成本发明中的第2旋转轴。
输入齿轮16A、16B固定于输入轴11,与输入轴11一体地旋转。输入齿轮16C至输入齿轮16F通过未图示的滚针轴承设置于输入轴11且相对旋转自如。
前进用输出轴12具有1挡用的输出齿轮17A、2挡用的输出齿轮17B、3挡用的输出齿轮17C、4挡用的输出齿轮17D、5挡用的输出齿轮17E、6挡用的输出齿轮17F以及前进用的末级驱动齿轮17G,输出齿轮17A至输出齿轮17F与构成同一变速挡的输入齿轮16A至输入齿轮16F啮合。前进用输出轴12构成本发明中的旋转轴和第1旋转轴。
输出齿轮17A、17B通过未图示的滚针轴承设置于前进用输出轴12且相对旋转自如。输出齿轮17C至输出齿轮17F以及末级驱动齿轮17G固定于前进用输出轴12,与前进用输出轴12一体地旋转。
在1挡中,发动机8的动力从输入轴11通过输入齿轮16A和输出齿轮17A传递到前进用输出轴12。在2挡中,发动机8的动力从输入轴11通过输入齿轮16B和输出齿轮17B传递到前进用输出轴12。
在输出齿轮17A与输出齿轮17B之间,在前进用输出轴12上设置有第1同步装置18。
当通过换挡操作切换到1挡时,第1同步装置18将1挡的输出齿轮17A连结到前进用输出轴12,当通过换挡操作切换到2挡时,第1同步装置18将2挡用的输出齿轮17B连结到前进用输出轴12。通过该操作,输出齿轮17A或输出齿轮17B被连结到前进用输出轴12,与前进用输出轴12一体地旋转。
在输入齿轮16C与输入齿轮16D之间,在输入轴11上设置有第2同步装置19。
当通过换挡操作切换到3挡时,第2同步装置19将输入齿轮16C连结到输入轴11,当通过换挡操作切换到4挡时,第2同步装置19将输入齿轮16D连结到输入轴11。通过该操作,输入齿轮16C或输入齿轮16D被连结到输入轴11,与输入轴11一体地旋转。
在3挡中,发动机8的动力从输入轴11通过输入齿轮16C和输出齿轮17C传递到前进用输出轴12。在4挡中,发动机8的动力从输入轴11通过输入齿轮16D和输出齿轮17D传递到前进用输出轴12。
在输入齿轮16E与输入齿轮16F之间,在输入轴11上设置有第3同步装置20。
当通过换挡操作切换到5挡时,第3同步装置20将输入齿轮16E连结到输入轴11,当通过换挡操作换挡到6挡时,第3同步装置20将输入齿轮16F连结到输入轴11。通过该操作,输入齿轮16E或输入齿轮16F被连结到输入轴11,与输入轴11一体地旋转。
在5挡中,发动机8的动力从输入轴11通过输入齿轮16E和输出齿轮17E传递到前进用输出轴12。在6挡中,发动机8的动力从输入轴11通过输入齿轮16F和输出齿轮17F传递到前进用输出轴12。
在后退用输出轴13设置有倒挡齿轮22A和后退用的末级驱动齿轮22B。倒挡齿轮22A通过未图示的滚针轴承设置于后退用输出轴13且相对旋转自如,倒挡齿轮22A是与输出齿轮17A啮合的。末级驱动齿轮22B固定于后退用输出轴13,与后退用输出轴13一体地旋转。
在后退用输出轴13设置有第4同步装置21。当通过换挡操作切换到后退挡时,第4同步装置21将倒挡齿轮22A连结到后退用输出轴13。通过该操作,倒挡齿轮22A被连结到后退用输出轴13,与后退用输出轴13一体地旋转。
在后退挡中,发动机8的动力从输入轴11通过与输入齿轮16A、与前进用输出轴12相对旋转的输出齿轮17A和倒挡齿轮22A传递到后退用输出轴13。
前进用的末级驱动齿轮17G和后退用的末级驱动齿轮22B是与差动装置15的末级从动齿轮15A啮合的。从而,前进用输出轴12的动力和后退用输出轴13的动力经过前进用的末级驱动齿轮17G或者后退用末级驱动齿轮22B传递到差动装置15。
差动装置15具有:末级从动齿轮15A;差速器壳体15B,在其外周部装配有末级从动齿轮15A;以及差动机构15C,其内置于差速器壳体15B。
左右的驱动轴24L、24R各自的一端部插通于差速器壳体15B,左右的驱动轴24L、24R的一端部连结到差动机构15C。
左右的驱动轴24L、24R的另一端部分别连结到未图示的左右的驱动轮。差动装置15将发动机8的动力通过差动机构15C分配到左右的驱动轴24L、24R后传递到驱动轮。
在图2中,电动机32具有电动机壳体32A、以及支撑于电动机壳体32A且旋转自如的电动机轴32B(参照图5)。在电动机壳体32A的内部收纳有均未图示的转子、以及缠绕有线圈的定子,电动机轴32B与转子设置为一体。
在电动机32中,通过对线圈供应三相交流电,从而产生在周向上旋转的旋转磁场。定子通过使所产生的磁通与转子交链,从而使与电动机轴32B为一体的转子旋转驱动。
在图1中,在电动机32的后方设置有电动机连接器32C,电动机连接器32C连接着用于驱动电动机32的未图示的电源线。
在电动机32的上部设置有冷却水导入管部32a和冷却水排出管部32b。冷却水导入管部32a将冷却水导入到电动机32,冷却水排出管部32b将对电动机32进行了冷却的冷却水从电动机32排出。
在变速器壳体5设置有前支架51A和后支架51B。前支架51A连结电动机壳体32A的右端部与右壳体6,将电动机壳体32A支撑到右壳体6。
后支架51B连结电动机连接器32C的后端部与右壳体6,将电动机连接器32C支撑到右壳体6。这样,电动机32的与电动机装配部28C相反的一侧连结到右壳体6。
在左壳体7设置有减速器壳体25,减速器壳体25具有壳体部26和罩部27。在减速器壳体25中收纳有减速机构33(参照图5)。
在图5中,减速机构33具备设置于电动机32的电动机轴32B的第1驱动齿轮34、第1中间轴35、第2中间轴36、以及设置于前进用输出轴12的4挡用的输出齿轮17D。
在第1中间轴35设置有第1从动齿轮35A和第2驱动齿轮35B。在第2中间轴36设置有第2从动齿轮36A和第3驱动齿轮36B。
第1从动齿轮35A形成为比第1驱动齿轮34的直径大的直径,第1从动齿轮35A是与第1驱动齿轮34啮合的。
第2驱动齿轮35B形成为比第1从动齿轮35A和第2从动齿轮36A的直径小的直径,第2驱动齿轮35B是与第2从动齿轮36A啮合的。
第3驱动齿轮36B形成为与第2从动齿轮36A的直径相同的直径,并且形成为比4挡用的输出齿轮17D的直径大的直径,第3驱动齿轮36B是与4挡用的输出齿轮17D啮合的。
这样,本实施例的减速机构33的从动齿轮构成为包含4挡用的输出齿轮17D。换言之,输出齿轮17D兼作变速用的齿轮和减速用的齿轮。
减速机构33通过以成为任意的减速比的方式设定驱动齿轮34、35B、36B和从动齿轮35A、36A的直径,从而将电机32的动力进行减速后传递到前进用输出轴12。
在图2中,壳体部26具有分别与左壳体7形成为一体的侧壁28和周壁部29。
侧壁28具有分隔壁部28A。侧壁28从左壳体7的上壁7E向下方延伸,左壳体7的内部由分隔壁部28A隔成齿轮收纳室41和减速机构收纳室42。
在图4中,左壳体7具有:底壁7B,其位于上壁7E的下方;前壁7C,其衔接上壁7E与底壁7B;以及后壁7D,其位于前壁7C的后方,衔接上壁7E与底壁7B。
在分隔壁部28A形成有未图示的开口部,输入轴11和前进用输出轴12通过开口部设置于齿轮收纳室41和减速机构收纳室42。
输入齿轮16A、16B、16C以及输出齿轮17A、17B、17C设置于齿轮收纳室41(参照图6),输入齿轮16D、16E、16F以及输出齿轮17D、17E、17F设置于减速机构收纳室42。
减速机构33以相对于前进用输出轴12位于差动装置15侧的方式设置于减速机构收纳室42。
在图2、图4中,侧壁28具有纵壁部28B。纵壁部28B从分隔壁部28A向比左壳体7的上壁7E靠上方延伸,在延伸方向的上部设置有电动机装配部28C。
电动机装配部28C形成为具有与电动机32的外径即与电动机壳体32A的外径同等的外径的圆盘状。在电动机装配部28C的外周部设置有多个凸台部28m,凸台部28m沿着电动机装配部28C的外周部设置。
通过将螺栓23B(参照图1)插通于电动机装配部28C,使螺栓23B紧固到形成于电动机壳体32A的未图示的螺丝槽,从而电动机32被紧固到电动机装配部28C。
在图2中,周壁部29从分隔壁部28A向输入轴11的轴向的外侧(左方)突出,周壁部29的上端延伸到比左壳体7的上壁7E靠上方。从输入轴11的轴向观看,周壁部29形成为L字形状,包围减速机构33的周围。
在图2中,罩部27通过螺栓23C接合(紧固)到周壁部29的向输入轴11的轴向突出的突出方向的顶端部29a。如图1所示,从输入轴11的轴向观看,罩部27形成为L字形状。
在图7中,在右壳体6设置有分隔壁6A。分隔壁6A从右壳体6的底壁6B向上方延伸,衔接到右壳体6的前壁6C、后壁6D以及上壁6E(参照图3)。
分隔壁6A将变速器壳体5的内部隔成收纳离合器10(参照图5)的空间、以及收纳输入轴11、前进用输出轴12、后退用输出轴13的空间。
在分隔壁6A设置有筒状的轴承保持部6a,前进用输出轴12(参照图6)的轴向上的一端部(右端部)通过未图示的轴承支撑于轴承保持部6a且旋转自如。
在罩部27(参照图1)设置有未图示的筒状的轴承保持部,前进用输出轴12的轴向上的另一端部(左端部)通过未图示的轴承支撑于轴承保持部且旋转自如。
输入轴11的轴向上的一端部(右端部)通过轴承43E支撑于形成在分隔壁6A的筒状的轴承保持部6c且旋转自如。输入轴11的轴向上的另一端部(左端部)通过均未图示的轴承支撑于形成在罩部27的筒状的轴承保持部且旋转自如。
在分隔壁6A设置有筒状的轴承保持部6b,后退用输出轴13(参照图5)的轴向上的一端部(右端部)通过未图示的轴承支撑于轴承保持部6b且旋转自如。
如图3、图4、图6、图7所示,在变速器壳体5设置有收集罐48。收集罐48用于捕集并临时储存油。
如图8、图9、图10、图11所示,收集罐48的右端是开口的。在收集罐48的上部设置有上部油导入口48A。在收集罐48设置有下部油排出口48B。
收集罐48的右端抵接于右壳体6的分隔壁6A,通过螺栓23D固定于分隔壁6A。
在图3中,在左壳体7的底部储存有油O。末级从动齿轮15A和倒挡齿轮22A浸入油O中。当差动装置15的末级从动齿轮15A旋转时,油O被末级从动齿轮15A撩起。因此,油O被差动装置15撩起。
由末级从动齿轮15A撩起的油O1在右壳体6中沿着后壁6D和上壁6E移动。
在图4中,由末级从动齿轮15A撩起的油O1在左壳体7中沿着后壁7D和上壁7E移动。这样,在右壳体6和左壳体7的内部移动的油从上部油导入口48A导入到收集罐48。收集罐48构成为包含供收集罐48抵接的分隔壁6A,由收集罐48和分隔壁6A形成有储存油的空间。
下部油排出口48B位于比后退用输出轴13的轴心C1靠上方且比末级从动齿轮15A的轴心C2靠下方的位置。
下部油排出口48B的开口面积形成为小于上部油导入口48A的开口面积。储存于收集罐48的油从下部油排出口48B排出。
收集罐48通过储存从上部油导入口48A导入的油,从而使油O的油面下降,降低末级从动齿轮15A和倒挡齿轮22A的搅拌阻力。
收集罐48的下部油排出口48B的开口面积形成为小于上部油导入口48A的开口面积,因此,能够使从上部油导入口48A导入的油量多于从下部油排出口48B排出的油量。
从而,能够临时储存较多的油,能够使油O的油面下降。如图3所示,在下部油排出口48B的下方设置有磁铁52,磁铁52吸附从下部油排出口48B排出的油中包含的铁粉。
如图4所示,在左壳体7的底壁7B设置有鼓出壁部7G。鼓出壁部7G以与分隔壁6A(参照图3)的下部在末级从动齿轮15A的轴心C2的方向上相对的方式从底壁7B向上方鼓出。即,鼓出壁部7G以与分隔壁6A相对的方式从底壁7B向上方延伸。
在左壳体7的底部,由分隔壁6A、鼓出壁部7G、底壁7B形成有槽部49。在收集罐48中,下部油排出口48B以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槽部49的上方的方式设置于变速器壳体5。
左壳体7的底壁7B中的、在后退用输出轴13的轴向上被分隔壁6A和鼓出壁部7G夹着的部位构成槽部49的底壁49A。槽部49的底壁49A形成为从收集罐48侧朝向油过滤器46而向下倾斜。下部油排出口48B在竖直方向上与鼓出壁部7G和底壁49A相对。
在图4中,收集罐48具有主体部48C,主体部48C形成有上部油导入口48A和下部油排出口48B,上部油导入口48A导入由差动装置15的末级从动齿轮15A撩起的油,下部油排出口48B排出从上部油导入口48A导入并储存在其内部的油。
如图8、图9、图10、图11所示,收集罐48具有伸出部48D。如图3、图4所示,收集罐48具有沿着形成变速器壳体5的上表面的上壁7E的内表面从上部油导入口48A通过前进用输出轴12的上方并向差动装置15的上方延伸的伸出部48D。
在图4中,向前进用输出轴12传递动力的输入轴11设置在伸出部48D的下方,并且是设置在前进用输出轴12与收集罐48之间。
在图4中,在变速器壳体5内,上壁7E与伸出部48D之间配置有通过切换动力传递路径改变变速挡的换挡轴61、62,换挡轴61、62与前进用输出轴12平行。并且,伸出部48D在换挡轴61的下方的位置具有向下方凹陷的凹部48E。
在图4中,变速器壳体5具有从上壁7E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63。
突出部63形成在与前进用输出轴12相反的一侧的、上部油导入口48A的端部的上方。
在图7中,变速器壳体5具有保持换挡轴61、62的换挡轴保持部64、65。并且,在上下方向上,突出部63(在图7中由假想线表示)突出到与换挡轴保持部64的上端相比靠下方的位置。也就是说,图4的突出部63的下端P2位于比图7的换挡轴保持部64的上端的位置P1靠下方的位置。
在凹部48E的底部形成有将油排出到下方的缺口48F。变速器壳体5在伸出部48D的凹部48E的下方具有保持输入轴11的轴承43E的轴承保持部6c。轴承保持部6c具有油导入槽6g,油导入槽6g将从缺口48F落下的油导入轴承43E。
接着,说明作用。在车辆1前进时以发动机行驶时,发动机8的动力从输入轴11通过使规定的变速挡成立的输入齿轮16A至输入齿轮16F中的任意一者传递到输出齿轮17A至输出齿轮17F中的任意一者。
从而,动力从前进用输出轴12的末级驱动齿轮17G传递到末级从动齿轮15A,发动机8的动力通过差动装置15的差动机构15C分配到左右的驱动轴24L、24R后传递到驱动轮,车辆1进行前进行驶。
另一方面,在车辆1前进时以电动机行驶时,在第1同步装置18至第4同步装置21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下,电动机32的动力从电动机轴32B通过第1驱动齿轮34传递到第1从动齿轮35A。
接下来,电动机32的动力通过第2驱动齿轮35B、第2从动齿轮36A以及第3驱动齿轮36B传递到4挡用的输出齿轮17D。
由于减速机构33是以成为任意的减速比的方式设定驱动齿轮34、35B、36B和从动齿轮35A、36A的直径,因此电动机32的动力被减速后传递到前进用输出轴12。
从而,动力从前进用输出轴12的末级驱动齿轮17G传递到末级从动齿轮15A,车辆1进行前进行驶。
如图3所示,在车辆前进时,末级从动齿轮15A、输入齿轮16F、倒挡齿轮22A以及输出齿轮17A分别向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详细地说,在图3中,末级从动齿轮15A、输入齿轮16F、倒挡齿轮22A以逆时针旋转,输出齿轮17A以顺时针旋转。从而,如图3、图4所示,储存于左壳体7的底部的油O被末级从动齿轮15A撩起,如油O1所示的那样,沿着变速器壳体5的后壁6D、7D以及上壁6E、7E移动,从上部油导入口48A导入到收集罐48。
从而,油被临时储存于收集罐48,油O的油面下降,末级从动齿轮15A和倒挡齿轮22A的搅拌阻力被降低,搅拌损失下降。储存于收集罐48的油如油O4所示的那样从下部油排出口48B排出到左壳体7的底部。
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4具备:变速器壳体5,其收纳末级从动齿轮15A,在底部储存油O;以及收集罐48,其收纳于变速器壳体5,具有上部油导入口48A和下部油排出口48B,上部油导入口48A导入由末级从动齿轮15A撩起的油,下部油排出口48B排出从上部油导入口48A导入并储存在其内部的油。
而且,驱动装置4具有设置在变速器壳体5的左壳体7的底部的油过滤器46,变速器壳体5具有将变速器壳体5的内部隔开的分隔壁6A。
变速器壳体5具有由分隔壁6A、鼓出壁部7G、以及左壳体7的底壁7B构成的槽部49,鼓出壁部7G以与分隔壁6A在末级从动齿轮15A的旋转轴方向(图4的顺时针方向)上相对的方式从左壳体7的底壁7B向上方延伸。
下部油排出口48B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槽部49的上方,油过滤器46设置为在末级从动齿轮15A的旋转轴方向上与槽部49重叠。
从而,能够使下部油排出口48B位于槽部49的正上方,使从下部油排出口48B排出的油O4(参照图4)指向槽部49。
并且,能够将指向槽部49的油O4如油O5所示的那样由槽部49导入油过滤器46。
这样,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4具备:变速器壳体5,其收纳从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8通过输入轴11被传递动力的前进用输出轴12、以及传递前进用输出轴12的动力的差动装置15,在底部储存油;以及收集罐48,其收纳在变速器壳体5内,隔着前进用输出轴12位于差动装置15相反的一侧。
并且,收集罐48具备主体部48C,主体部48C形成有上部油导入口48A和下部油排出口48B,上部油导入口48A导入由差动装置15的末级从动齿轮15A撩起的油,下部油排出口48B排出从上部油导入口48A导入并储存在其内部的油。
另外,收集罐48具有伸出部48D,伸出部48D沿着形成变速器壳体5的上表面的上壁7E的内表面,从上部油导入口48A通过前进用输出轴12的上方并向差动装置15的上方延伸。
从而,即使由差动装置15撩起的油在到达收集罐48之前与变速器壳体5的上壁7E发生了碰撞而落下,碰撞的油也会被伸出部48D接收,因此不会落到下方的前进用输出轴12等。因此,能够降低由前进用输出轴12引起的油的搅拌损失。
另外,能够通过伸出部48D将与变速器壳体5的上壁7E发生了碰撞的油如图4中油O3所示的那样导入收集罐48的上部油导入口48A,能够提高收集罐48对油的回收效率,因此能够使变速器壳体5内的油的油面位置下降,能够降低变速器壳体5内的多个旋转轴的整体上的搅拌损失。
其结果是,能够提高收集罐48对油的回收效率,使由前进用输出轴12引起的油的搅拌损失下降。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4中,在伸出部48D的上方且前进用输出轴12与收集罐48之间设置有向前进用输出轴12传递动力的输入轴11。
从而,伸出部48D会通过前进用输出轴12和输入轴11的上方并延伸到差动装置15的上方。因此,能够通过伸出部48D防止由差动装置15撩起的油落下到前进用输出轴12和输入轴11。因此,能够降低由前进用输出轴12和输入轴11引起的油的搅拌损失,能够及早将油捕集到收集罐48。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4中,在变速器壳体5内,上壁7E与伸出部48D之间配置有通过切换动力传递路径改变变速挡的换挡轴61,换挡轴61与前进用输出轴12平行。
伸出部48D在换挡轴61的下方的位置具有向下方凹陷的凹部48E。
从而,由差动装置15撩起的油根据流速的差异而被分成在换挡轴61的上下流动。
即使是具有换挡轴61,由于形成有凹部48E,从而也能够充分确保在换挡轴61的下方流动的油流路截面积,能够将更多的油导入收集罐48。
在油的流速快的情况下,油会通过换挡轴61的上方,沿着变速器壳体5的上壁7E流动并被捕集到收集罐48的主体部48C。
因而,能够通过伸出部48D将更多的油导入收集罐48的主体部48C,能够提高收集罐48对油的回收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4中,变速器壳体5在上部油导入口48A的与前进用输出轴1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上方具有从上壁7E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63。
从而,能够使碰到突出部63的油O2(参照图4)落下而从上部油导入口48A将其捕集到收集罐48,能够提高收集罐48对油的回收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4中,变速器壳体5具有保持换挡轴61的换挡轴保持部64。另外,在上下方向上,突出部63突出到与换挡轴保持部64的上端相比靠下方的位置。
从而,能够可靠地使通过换挡轴61的上方后的油碰到突出部63而使其落到上部油导入口48A。
在此,通过换挡轴61的上方后的油保持流速而到达收集罐48,另一方面,通过换挡轴61的下方后的油的一部分由于滞留在凹部48E中,因此流速下降。
在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4中,在凹部48E的底部形成有将油排出到下方的缺口48F。变速器壳体5在伸出部48D的凹部48E的下方具有保持输入轴11的轴承43E的轴承保持部6c,轴承保持部6c具有将从缺口48F落下的油导入轴承43E的油导入槽6g。
从而,滞留在凹部48E的油的一部分从缺口48F排出,通过设置于其下方的轴承保持部6c的油导入槽6g而被导入轴承43E。因此,能够有效地将由收集罐48的伸出部48D接收到的油用于对轴承43E的润滑,能够提高轴承43E的润滑性能。
虽然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很明显,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加以变更。旨在将所有的这种修改以及等价物包含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中。

Claims (3)

1.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
变速器壳体,其收纳传递动力源的动力的旋转轴、以及传递上述旋转轴的动力的差动装置,在底部储存油;以及
收集罐,其收纳在上述变速器壳体内,隔着上述旋转轴位于上述差动装置相反的一侧,
上述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收集罐具有:
主体部,其形成有上部油导入口和下部油排出口,上述上部油导入口导入由上述差动装置撩起的油,上述下部油排出口排出从上述上部油导入口导入并储存在其内部的油;以及
伸出部,其沿着形成上述变速器壳体的上表面的上壁内表面,从上述上部油导入口通过上述旋转轴的上方并向上述差动装置的上方延伸,
在将上述旋转轴作为第1旋转轴的情况下,
在上述伸出部的下方且上述第1旋转轴与上述收集罐之间,设置有向上述第1旋转轴传递动力的第2旋转轴,
在上述变速器壳体内,上述上壁与上述伸出部之间配置有通过切换动力传递路径改变变速挡的换挡轴,上述换挡轴与上述第1旋转轴平行,
上述伸出部在上述换挡轴的下方的位置具有向下方凹陷的凹部,
在上述凹部的底部形成有将油排出到下方的缺口,
上述变速器壳体在上述伸出部的上述凹部的下方具有保持上述第2旋转轴的轴承的轴承保持部,
上述轴承保持部具有将从上述缺口落下的油导入上述轴承的油导入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变速器壳体在上述上部油导入口的与上述第1旋转轴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上方具有从上述上壁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变速器壳体具有保持上述换挡轴的换挡轴保持部,
在上下方向上,上述突出部突出到与上述换挡轴保持部的上端相比靠下方的位置。
CN202010115251.XA 2019-02-26 2020-02-25 车辆用驱动装置 Active CN1117347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32712A JP6702468B1 (ja) 2019-02-26 2019-02-26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2019-032712 2019-0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34794A CN111734794A (zh) 2020-10-02
CN111734794B true CN111734794B (zh) 2023-07-14

Family

ID=70858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15251.XA Active CN111734794B (zh) 2019-02-26 2020-02-25 车辆用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02468B1 (zh)
CN (1) CN111734794B (zh)
DE (1) DE1020202022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1132153B3 (de) * 2021-12-07 2023-03-2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Antriebssystem und Antriebsanordn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39718A (ja) * 2001-05-16 2002-11-27 Yamaha Motor Co Ltd オイルタンク配置構造
JP2012189178A (ja) * 2011-03-11 2012-10-04 Showa Corp 減速装置及びモータ付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JP6076314B2 (ja) * 2014-10-30 2017-02-0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減速機の潤滑構造
JP6458527B2 (ja) * 2015-02-12 2019-01-30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変速機
JP2017072228A (ja) * 2015-10-09 2017-04-13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変速機
JP6510382B2 (ja) * 2015-10-23 2019-05-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
JP6748442B2 (ja) * 2016-02-17 2020-09-02 株式会社Subaru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6593249B2 (ja) * 2016-05-12 2019-10-23 スズキ株式会社 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CN107524789B (zh) * 2016-06-17 2020-04-07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用变速器
CN107642596A (zh) * 2017-10-31 2018-01-30 金陵科技学院 一种可降低变速器搅油功率损失的变速器用辅助结构
JP2019138383A (ja) * 2018-02-09 2019-08-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0202244A1 (de) 2020-08-27
CN111734794A (zh) 2020-10-02
JP6702468B1 (ja) 2020-06-03
JP2020133880A (ja) 2020-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0691B (zh) 车辆用变速器
JP2014111958A (ja) 潤滑油供給構造
JP2018105419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潤滑構造
CN111566909B (zh) 马达单元
JP2005083491A (ja) キャッチタンク
CN111734794B (zh) 车辆用驱动装置
JP2013240125A (ja) 電動機の冷却装置
CN113710522A (zh) 驱动装置
CN111835138A (zh) 马达单元
CN112152384B (zh) 马达单元
JPH06288465A (ja) ギヤ機構の潤滑油供給装置
WO2021200537A1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及び電気自動車
CN111609116B (zh) 车辆用驱动装置
CN111422055A (zh) 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
JP2018076880A (ja) 変速機の磁石取付構造
CN211624163U (zh) 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润滑结构
JP7271938B2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2020112247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111347866B (zh) 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
JP6372386B2 (ja) 車両用変速機
JP2020133881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111347863B (zh) 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
CN111439108B (zh) 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
JP2017032039A (ja) 車両用変速機
JP7183772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駆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