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2658A - 除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除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92658A
CN111692658A CN202010098675.XA CN202010098675A CN111692658A CN 111692658 A CN111692658 A CN 111692658A CN 202010098675 A CN202010098675 A CN 202010098675A CN 111692658 A CN111692658 A CN 1116926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passage
heat
main body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986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中裕基
堀达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92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26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40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in which the humidity of the air is exclusively affected by contact with the evaporator of a closed-circuit cooling system or heat pump circu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包括:具有空气吸入口(2)和空气吹出口(3)的主体壳(1);将压缩机(6)、散热器(7)、膨胀器(8)和吸热器(9)依次连结而成的制冷循环;风机(5);使在第1热交换风路(14)流动的空气与在第2热交换风路(15)流动的空气热交换的热交换器(4)。在主体壳(1)内分别形成将由风机(5)从空气吸入口(2)吸入主体壳(1)内的空气通过第1热交换风路(14)、吸热器(9)、第2热交换风路(15)、散热器(7)、风机(5)从空气吹出口(3)吹出主体壳(1)外的除湿风路(21);将由风机(5)从空气吸入口(2)吸入主体壳(1)内的空气通过风机(5)从空气吹出口(3)吹出主体壳(1)外的旁通风路(22)。

Description

除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居住空间等的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除湿装置在具有空气吸入口和空气吹出口的主体壳内设置有热泵装置、热交换器和风机。
热泵装置由压缩机、散热器、膨胀器和吸热器形成。另外,热交换器具有第1风路和第2风路。从空气吸入口吸入到主体壳内的第1空气,在热交换器内的第1风路中流动而成为第2空气,第2空气向空气吹出口在热交换器内的第2风路中流动,第1空气和第2空气进行热交换。
而且,现有的除湿装置将由风机从空气吸入口吸入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的第1风路、吸热器、热交换器的第2风路、散热器进行除湿,将除湿后的空气通过风机从空气吹出口吹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145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在现有的除湿装置中,通过将从空气吸入口吸入到主体壳内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的第1风路、吸热器、热交换器的第2风路、散热器和风机从空气吹出口吹出到主体壳外的除湿风路进行除湿。该除湿风路构成为连续的比较长的一个风路,所以风路内的压力损失较大。因此,具有从空气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变少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增加从空气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量的除湿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因此,本发明的除湿装置包括:具有空气吸入口和空气吹出口的主体壳、制冷循环、风机和热交换器。制冷循环通过将压缩机、散热器、膨胀器和吸热器依次连结而形成。风机用于将从空气吸入口吸入的主体壳外的空气从空气吹出口吹出到主体壳外。热交换器具有第1热交换风路和第2热交换风路,使在第1热交换风路中流动的空气和在第2热交换风路中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且,在主体壳内分别形成除湿风路和旁通风路。除湿风路将由风机从空气吸入口吸入到主体壳内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的第1热交换风路、吸热器、热交换器的第2热交换风路和散热器进行除湿,并通过风机从空气吹出口吹出到主体壳外。旁通风路将由风机从空气吸入口吸入到主体壳内的空气通过风机从空气吹出口吹出到主体壳外。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除湿装置,通过设置旁通风路,能够使通过风机从空气吹出口吹出的风路的压力损失减少,所以能够充分增加风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的外观图。
图2是表示开闭装置打开的状态的该除湿装置的图1所示的A-A截面的概略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该除湿装置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4是表示开闭装置关闭的状态的同除湿装置的A-A截面的的概略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主体壳
2 空气吸入口
3 空气吹出口
4 热交换器
5 风机
6 压缩机
7 散热器
8 膨胀器
9 吸热器
10 制冷剂配管
11 传热板A
12 传热板B
13 肋
14 第1热交换风路
14a 第1热交换吸入口
15 第2热交换风路
16 壳体部
17 电机部
18 叶片部
19 吸入口
20 排出口
21 除湿风路
22 旁通风路
23 接水部
24 吸热器罩
25 容器
26 排水孔
27 开闭装置
27a 开闭板
27b 转动轴
28 温度测量部
29 控制部
30 主体壳壁面
100 除湿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除湿装置包括:具有空气吸入口和空气吹出口的主体壳、制冷循环、风机和热交换器。制冷循环通过将压缩机、散热器、膨胀器和吸热器依次连结而形成。风机用于将从空气吸入口吸入的主体壳外的空气从空气吹出口吹出到主体壳外。热交换器具有第1热交换风路和第2热交换风路,使在第1热交换风路中流动的空气和在第2热交换风路中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且,在主体壳内分别形成除湿风路和旁通风路。除湿风路将由风机从空气吸入口吸入到主体壳内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的第1热交换风路、吸热器、热交换器的第2热交换风路和散热器进行除湿,并通过风机从空气吹出口吹出到主体壳外。旁通风路将由风机从空气吸入口吸入到主体壳内的空气通过风机从空气吹出口吹出到主体壳外。
由此,除湿装置能够使通过风机从空气吹出口吹出的风路的压力损失减少,所以能够充分增加风量。因此,例如,能够提高衣物干燥性能。
另外,旁通风路形成为通过散热器与风机之间。由此,使由风机从空气吸入口吸入到主体壳内的空气不经由除湿风路而由旁通风路从空气吹出口吹出到主体壳外,所以旁通风路的压力损失变小。结果,能够充分确保从空气吹出口吹出的风量。因此,例如,能够提高衣物干燥性能。
另外,除湿装置还包括能够开闭空气吸入口与风机之间的旁通风路的开闭装置。由此,通过开闭装置的开闭,能够调节除湿风路的风量的平衡,所以能够调节向主体壳外吹出的风量。结果,能够确保与用途相应的衣物干燥性能。
另外,开闭装置可以配置在旁通风路中的散热器与风机之间的风路。由此,能够不减少通过除湿风路的风量地确保旁通风路的风量,结果,能够不降低除湿能力地提高衣物干燥性能。
另外,也可以为如下结构:开闭装置具有在仰角方向上转动的开闭板,开闭板配置在比热交换器的顶面靠上方,在开闭板打开的情况下,开闭板将除湿风路和旁通风路分隔开。由此,开闭板在除湿风路中对空气的流动进行整流,所以除湿风路内的压力损失减少,能够增加除湿风路和旁通风路的总风量。因此,能够提高衣物干燥性能。
另外,也可以为如下结构:除湿装置还包括:设置于主体壳,测量主体壳外的温度的温度测量部;和根据温度测量部的测量温度控制开闭装置的开闭的控制部,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使得测量温度在规定的温度以上时打开开闭装置。由此,设定规定的温度以使得在吸热器的吸热量过剩时打开旁通风路,能够防止吸热器的温度上升,结果,能够提高除湿性能。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100的外观图,图2是表示图1内的A-A截面中的概略的截面图。
此外,为了说明的方面,以下,如以下方式进行记载。
即,如图1所示,有时将设置了除湿装置100的状态下的铅垂方向记为上下方向。另外,同样地,如图1所示,有时将设置了除湿装置100的状态下的上侧的面记为“顶面”。
如图1、图2所示,除湿装置100的主体壳1为大致箱形状,在主体壳1的背面具有空气吸入口2,在主体壳1的顶面的前表面侧具有空气吹出口3。
如图2所示,除湿装置100在主体壳1内设置有热交换器4、风机5、压缩机6、散热器7、作为膨胀器8的毛细管、和吸热器9。
通过将压缩机6、散热器7、膨胀器8(毛细管)和吸热器9依次连结、即用制冷剂配管10连接而形成制冷循环。利用制冷循环的除湿的方法是已知的,所以在此不详细说明,但是,吸热器9对成为除湿对象的空气进行冷却除湿。散热器7和吸热器9相对配置。散热器7配置在主体壳1中的前表面侧,吸热器9配置在主体壳1中的背面侧。
图3是表示热交换器4的结构的概略图。如图3所示,热交换器4通过将传热板A11和传热板B12交替层叠而构成,在各自的传热板上设置有肋13,使得在层叠时形成风路。由此,热交换器4包括空气在铅垂方向流动的第1热交换风路14和空气在水平方向流动的第2热交换风路15,使在第1热交换风路14流动的空气与在第2热交换风路15流动的空气隔着各自的传热板进行热交换。各自的传热板的、设置有肋13的面的形状为梯形,热交换器4在将各自的传热板层叠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形成将长方体斜向切断的、下表面倾斜的立体形状。热交换器4设置在散热器7与吸热器9之间,且设置在从吸热器9向散热器7的风路中。此外,热交换器4的第1热交换风路14的作为入口的第1热交换吸入口14a为主体壳1中的左右方向为长边方向的横长四边形状。
风机5由涡旋形状的壳体部16、固定于该壳体部16的电机部17、和通过该电机部17进行旋转的叶片部18形成。壳体部16具有吸入口19和排出口20。吸入口19与散热器7相对。吸热器9、热交换器4的第2热交换风路15、散热器7、风机5的吸入口19在水平方向上配置在一直线上。即,吸热器9、热交换器4的第2热交换风路15、散热器7、风机5的吸入口19在一直线上具有风路。
在此,说明形成在除湿装置100的主体壳1内的除湿风路21。
如图2的中空心箭头(以下仅称为“箭头”)所示,由风机5从空气吸入口2吸入到主体壳1内的空气,流入到热交换器4的第1热交换风路14。然后,与已由吸热器9冷却除湿后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被预冷后,通过吸热器9的下端之下,之后使风向反转,通过吸热器9而被冷却除湿。
此外,在图2中,使吸热器9的下端与热交换器4的底面的上端处于相同高度,但是,也可以增高吸热器9的高度,形成与热交换器4的底面的上端相比向下方突出的部分。在该情况下,流入到热交换器4的第1热交换风路14的空气,与已由吸热器9冷却除湿后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被预冷后,也通过以下的风路。即,不仅通过上述的吸热器9的下端之下,也通过吸热器9中的、与热交换器4的底面相比向下方突出的部分,之后使风向反转,进而通过吸热器9的剩余部分而被冷却除湿。
冷却除湿后的空气流入到热交换器4的第2热交换风路15,被从空气吸入口2吸气的空气加热,在散热器7中被进一步加热,由风机5从空气吹出口3送出到主体壳1外。以上说明的风路为进行除湿的除湿风路21。
除湿装置100在主体壳1内的热交换器4和吸热器9的下方设置有接水部23。接水部23接收在热交换器4的第1热交换风路14和吸热器9中生成而滴下的结露水。即,在从空气吸入口2流入的空气在热交换器4中被预冷的阶段,在第1热交换风路14内水分结露成为水滴而滴下。因此,除湿装置100是在热交换器4的下方配置兼作为除湿风路21的接水部23来接收结露水的结构。
另外,除湿装置100在主体壳1内的接水部23的下部设置有存积结露水的容器25。在接水部23设置有将积蓄的结露水导出到容器25的排水孔26,积蓄的结露水通过该排水孔26被回收到容器25。
另外,除湿装置100在吸热器9的与热交换器4相反侧(图2中主体壳1的空气吸入口2侧),在接水部23的上方具有吸热器罩24。接水部23和吸热器罩24构成除湿风路21的一部分,构成除湿风路21中的形成在热交换器4的第1热交换风路14与吸热器9之间的风路。
在此,在除湿装置100的主体壳1内除了除湿风路21之外还形成有旁通风路22。除湿风路21是如上所述由风机5从空气吸入口2吸入到主体壳1内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4的第1热交换风路14、吸热器9、热交换器4的第2热交换风路15、散热器7、风机5从空气吹出口3吹出到主体壳1外的风路。旁通风路22如图2所示,是由风机5从空气吸入口2吸入到主体壳1内的空气通过风机5从空气吹出口3吹出到主体壳1外的风路。
此外,由风机5从空气吸入口2吸入到主体壳1内的空气,被分流到除湿风路21和旁通风路22。即,从空气吸入口2在主体壳1内分开为止,除湿风路21和旁通风路22是同一风路。而且,除湿风路21在通过了热交换器4的第1热交换风路14、吸热器9、热交换器4的第2热交换风路15、散热器7之后,与旁通风路22合流,再次成为同一风路。流过除湿风路21和旁通风路各自的风路的空气,通过风机5从空气吹出口3吹出到主体壳1外。
由此,通过风机5从空气吹出口3吹出的风路(即,在主体壳1内分为除湿风路21和旁通风路22后至除湿风路21和旁通风路22合流为止的风路)的压力损失减少,能够充分增加风量,所以能够提高衣物干燥性能。
如图2所示,旁通风路22形成为通过散热器7与风机5之间。
在现有的除湿装置中,由风机5从空气吸入口2吸入到主体壳1内的空气一般全都经由包括热交换器4、吸热器9、热交换器4、散热器7的除湿风路21从空气吹出口3吹出到主体壳1外。吸入到主体壳1内的空气通过除湿风路21,由此产生压力损失,所以向主体壳1外吹出的空气的风量会减少。因此,通过设置通过散热器7与风机5之间的旁通风路22,能够使从空气吸入口2吸入到主体壳1内的空气的一部分不经由除湿风路21而经由旁通风路22从空气吹出口3吹出到主体壳1外。旁通风路22内的压力损失比较小。结果,能够充分确保从空气吹出口3吹出的空气的风量,能够提高衣物干燥性能。
另外,如图2和图4所示,除湿装置100包括能够开闭空气吸入口2与风机5之间的旁通风路22的开闭装置27。
在图2中,表示开闭装置27打开的状态,在图4中,表示开闭装置27关闭的状态。当开闭装置27关闭时,旁通风路22封闭,从空气吸入口2吸入的空气仅通过除湿风路21。
如图2和图4所示,除湿装置100通过设置开闭装置27,且调节其开闭状态,调节除湿风路21的风量和旁通风路22的风量的平衡,能够使从空气吹出口3吹出的空气的风量最优化。结果,能够确保与用途相应的衣物干燥性能。
另外,如图2和图4所示,开闭装置27配置在旁通风路22中的散热器7与风机5之间的风路。
通过将开闭装置27配置在散热器7与风机5之间,即使在开闭装置27打开的状态下,除湿风路21的风量也不减少,能够确保旁通风路22的风量。结果,能够能够不降低除湿能力地提高衣物干燥性能。
另外,开闭装置27具有在仰角方向转动的开闭板27a,开闭板27a配置在比热交换器4的顶面靠上方(散热器7的顶面)。开闭板27a以配置在热交换器4的上方(散热器7的顶面)的转动轴27b为中心,通过驱动部(未图示)进行转动。转动轴27b与热交换器4的第1热交换吸入口14a的长边平行地配置。如图4所示,在开闭板27a关闭的情况下,热交换器4(散热器7)的上端与风机5之间被关闭。
如图2所示,在开闭板27a关闭的情况下,开闭板27a形成为将除湿风路21和旁通风路22分隔开。在开闭板27a打开的情况下,开闭板27a的面在上下方向延伸,与空气吸入口2相对。由此,开闭板27a打开的情况下,从空气吸入口2吸入的空气的一部分沿着开闭板27a的面流动,流入到热交换器4。由此,开闭板27a对除湿风路21中的空气的流动进行整流,所以除湿风路21内的压力损失减少。结果,能够增加除湿风路21和旁通风路22的总风量,能够提高衣物干燥性能。
如图2所示,除湿装置100在旁通风路22中的散热器7与风机5之间具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主体壳壁面30。主体壳壁面30的面设置成与空气吸入口2相对。开闭装置27的开闭板27a以与主体壳壁面30平行的方式在仰角方向打开,在打开开闭装置27的情况下通过旁通风路22的空气不通过散热器7,而沿着主体壳壁面30通过。空气沿主体壳壁面30流动,由此压力损失减小,所以能够增加旁通风路22的风量。结果,能够充分确保向主体壳1外吹出的空气的风量,能够提高衣物干燥性能。
另外,除湿装置100包括:设置于主体壳1,测量主体壳1外的温度的温度测量部28;和根据温度测量部28的测量温度控制开闭装置27的控制部29。控制部29进行控制以使得温度测量部28的测量温度在预先设定的规定的温度以上时打开开闭装置27。此外,控制部29例如通过具有处理器和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实现。即,通过处理器执行保存在存储器中的程序,计算机系统作为控制部29发挥作用。处理器执行的程序,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存储在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器,但是也可以存储在存储卡等记录介质中来提供,也可以通过因特网等电通信线路来提供。
主体壳1外的温度上升,从空气吸入口2流入到主体壳1内的空气的水分量增加时,吸热器9的制冷剂蒸发被促进,气化区域增加。这样一来,在热交换器4中通过够未被充分冷却的空气。通过打开开闭装置27,将旁通风路22开放,使除湿风路21中的吸热器9的风量降低,能够防止吸热器9温度上升至必要以上。结果,能够充分冷却热交换器4,所以能够提高除湿性能。
此外,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100对具有开闭装置27的除湿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除湿装置的开闭装置中,本发明的除湿装置的不是必须的结构,可以不具有开闭装置。在该情况下,也与本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100的开闭装置27打开的情况同样地,能够充分确保从空气吹出口3吹出的空气的风量,所以能够提高衣物干燥性能。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除湿装置,能够提高除湿性能,所以作为在居住空间等使用的除湿装置是有用的。

Claims (6)

1.一种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空气吸入口和空气吹出口的主体壳;
将压缩机、散热器、膨胀器和吸热器依次连结而形成的制冷循环;
用于将从所述空气吸入口吸入的所述主体壳外的空气从所述空气吹出口吹出到所述主体壳外的风机;和
具有第1热交换风路和第2热交换风路,使在所述第1热交换风路中流动的空气和在所述第2热交换风路中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
所述除湿装置分别形成除湿风路和旁通风路,其中,
所述除湿风路将由所述风机从所述空气吸入口吸入到所述主体壳内的空气通过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第1热交换风路、所述吸热器、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第2热交换风路和所述散热器进行除湿,并通过所述风机从所述空气吹出口吹出到所述主体壳外,
所述旁通风路将由所述风机从所述空气吸入口吸入到所述主体壳内的空气通过所述风机从所述空气吹出口吹出到所述主体壳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旁通风路形成为通过所述散热器与所述风机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湿装置还包括能够开闭所述空气吸入口与所述风机之间的所述旁通风路的开闭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装置配置在所述旁通风路中的所述散热器与所述风机之间的风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装置具有能够在仰角方向上转动的开闭板,
所述开闭板配置在比所述热交换器的顶面靠上方,
在所述开闭板打开的情况下,所述开闭板将所述除湿风路和所述旁通风路分隔开。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湿装置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主体壳,测量所述主体壳外的温度的温度测量部;和
根据所述温度测量部的测量温度控制所述开闭装置的开闭的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使得所述测量温度在规定的温度以上时打开所述开闭装置。
CN202010098675.XA 2019-03-15 2020-02-18 除湿装置 Pending CN1116926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8484A JP7324969B2 (ja) 2019-03-15 2019-03-15 除湿装置
JP2019-048484 2019-03-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2658A true CN111692658A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29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98675.XA Pending CN111692658A (zh) 2019-03-15 2020-02-18 除湿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324969B2 (zh)
CN (1) CN111692658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09047A (ja) * 2007-02-26 2008-09-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除湿装置
CN103968475A (zh) * 2013-01-24 2014-08-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除湿装置
TW201433761A (zh) * 2013-01-24 2014-09-01 Panasonic Corp 除濕裝置
CN104515226A (zh) * 2013-09-26 2015-04-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除湿装置
CN105716156A (zh) * 2014-12-22 2016-06-2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除湿装置
CN206173699U (zh) * 2016-10-28 2017-05-17 友隆电器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大出风量的除湿机
CN108019827A (zh) * 2017-11-10 2018-05-11 浙江欧伦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除湿干燥机及其除湿方法
CN207584955U (zh) * 2017-11-10 2018-07-06 浙江欧伦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高温除湿干燥机组
CN108284538A (zh) * 2018-03-21 2018-07-17 史晓昂 一种利用热塑成型余热进行除湿的除湿干燥机及除湿方法
JP2018161630A (ja) * 2017-03-27 2018-10-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除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27091B2 (ja) 1999-02-15 2005-03-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除湿機
JP2006255637A (ja) 2005-03-18 2006-09-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除湿装置
US8316660B2 (en) 2005-11-16 2012-11-27 Technologies Holdings Corp. Defrost bypass dehumidifier
JP6998501B2 (ja) 2017-03-27 2022-02-1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除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09047A (ja) * 2007-02-26 2008-09-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除湿装置
CN103968475A (zh) * 2013-01-24 2014-08-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除湿装置
TW201433761A (zh) * 2013-01-24 2014-09-01 Panasonic Corp 除濕裝置
CN104515226A (zh) * 2013-09-26 2015-04-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除湿装置
CN105716156A (zh) * 2014-12-22 2016-06-2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除湿装置
CN206173699U (zh) * 2016-10-28 2017-05-17 友隆电器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大出风量的除湿机
JP2018161630A (ja) * 2017-03-27 2018-10-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除湿装置
CN108019827A (zh) * 2017-11-10 2018-05-11 浙江欧伦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除湿干燥机及其除湿方法
CN207584955U (zh) * 2017-11-10 2018-07-06 浙江欧伦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高温除湿干燥机组
CN108284538A (zh) * 2018-03-21 2018-07-17 史晓昂 一种利用热塑成型余热进行除湿的除湿干燥机及除湿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24969B2 (ja) 2023-08-14
TW202100916A (zh) 2021-01-01
JP2020148441A (ja) 2020-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21102B2 (ja) 除湿機
KR102230330B1 (ko) 제습 장치
JP6337272B2 (ja) 除湿装置
JP5807668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20146663A (ja) 除湿装置
JP6236624B2 (ja) 除湿装置
CN111692658A (zh) 除湿装置
CN208504582U (zh) 除湿机
TWI840486B (zh) 除濕裝置
WO2018154839A1 (ja) 除湿機
JP6545967B2 (ja) 衣類乾燥機
KR102436120B1 (ko) 토출공기의 온도를 저감시킬 수 있는 제습기
JP6975879B2 (ja) 除湿装置
CN105972872A (zh) 一种模块式蒸发器结构及具有其的组合式基站空调
KR101457692B1 (ko) 컨트롤박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JP7266162B2 (ja) 除湿装置
JP7336627B2 (ja) 除湿装置
JP7324970B2 (ja) 除湿装置
JP7316487B2 (ja) 除湿装置
JP7213404B2 (ja) 除湿装置
JP7266163B2 (ja) 除湿装置
CN214664850U (zh) 空气调节装置
JP7245974B2 (ja) 除湿装置
CN113028530B (zh) 除湿装置
JP7266161B2 (ja) 除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3370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