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0916A - 除濕裝置 - Google Patents

除濕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0916A
TW202100916A TW109100309A TW109100309A TW202100916A TW 202100916 A TW202100916 A TW 202100916A TW 109100309 A TW109100309 A TW 109100309A TW 109100309 A TW109100309 A TW 109100309A TW 202100916 A TW202100916 A TW 20210091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ehumidification
main body
heat
blow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03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40486B (zh
Inventor
田中裕基
堀達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0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09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04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048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40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in which the humidity of the air is exclusively affected by contact with the evaporator of a closed-circuit cooling system or heat pump circu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具備:本體罩殼,具有空氣吸入口與空氣吹出口;冷凍循環,藉由依序連結壓縮機、散熱器、膨脹器、及吸熱器而形成;送風機;及熱交換器,將流動於第1熱交換風路之空氣與流動於第2熱交換風路之空氣進行熱交換。在本體罩殼內分別形成有:除濕風路,將藉由送風機而從空氣吸入口吸入本體罩殼內的空氣透過第1熱交換風路、吸熱器、第2熱交換風路、散熱器、及送風機來從空氣吹出口吹出至本體罩殼外;及旁通風路,將藉由送風機而從空氣吸入口吸入本體罩殼內的空氣透過送風機來從空氣吹出口吹出至本體罩殼外。

Description

除濕裝置
本揭示是有關於一種居住空間等所使用的除濕裝置。
以往的除濕裝置在具有空氣吸入口與空氣吹出口的本體罩殼內具備有熱泵裝置、熱交換器、及送風機。
熱泵裝置是由壓縮機、散熱器、膨脹器、及吸熱器所形成。又,熱交換器具有第1風路與第2風路。從空氣吸入口吸入本體罩殼內的第1空氣流動於熱交換器內之第1風路而成為第2空氣,第2空氣朝向空氣吹出口並流動於熱交換器內之第2風路,第1空氣與第2空氣進行熱交換。
並且,以往的除濕裝置是將藉由送風機而從空氣吸入口吸入之空氣經由熱交換器之第1風路、吸熱器、熱交換器之第2風路、及散熱器來除濕,並將已除濕之空氣透過送風機來從空氣吹出口吹出(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5-214533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如此,在以往的除濕裝置中,是藉由除濕風路來進行除濕,前述除濕風路是將從空氣吸入口吸入本體罩殼內的空氣透過熱交換器之第1風路、吸熱器、熱交換器之第2風路、散熱器、及送風機來從空氣吹出口吹出至本體罩殼外。此除濕風路由於是構成為1個相對較長的連續風路,因此風路內之壓降(pressure drop)變大。因此,具有導致從空氣吹出口吹出之空氣的風量變少的課題。
因此,在本揭示中,是以提供一種可以使從空氣吹出口吹出之空氣的風量增加的除濕裝置為目的。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並且,本揭示之除濕裝置具備:具有空氣吸入口與空氣吹出口的本體罩殼、冷凍循環、送風機、及熱交換器。冷凍循環是藉由依序連結壓縮機、散熱器、膨脹器、及吸熱器而形成。送風機是將從空氣吸入口吸入之本體罩殼外的空氣從空氣吹出口吹出至本體罩殼外。熱交換器具有第1熱交換風路及第2熱交換風路,且將流動於第1熱交換風路之空氣與流動於第2熱交換風路之空氣進行熱交換。並且,在本體罩殼內,分別形成有除濕風路與旁通風路。除濕風路是將藉由送風機而從空氣吸入口吸入本體罩殼內的空氣透過熱交換器之第1熱交換風路、吸熱器、熱交換器之第2熱交換風路、及散熱器來除濕,並透過送風機來從空氣吹出口吹出至本體罩殼外。旁通風路是將藉由送風機而從空氣吸入口吸入本體罩殼內的空氣透過送風機來從空氣吹出口吹出至本體罩殼外。 發明效果
根據本揭示之除濕裝置,由於可以藉由設置旁通風路,使透過送風機來從空氣吹出口吹出之風路的壓降減少,因此可以使風量充分地增加。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本揭示之除濕裝置具備:具有空氣吸入口與空氣吹出口的本體罩殼、冷凍循環、送風機、及熱交換器。冷凍循環是藉由依序連結壓縮機、散熱器、膨脹器、及吸熱器而形成。送風機是將從空氣吸入口吸入之本體罩殼外的空氣從空氣吹出口吹出至本體罩殼外。熱交換器具有第1熱交換風路與第2熱交換風路,且將流動於第1熱交換風路之空氣與流動於第2熱交換風路之空氣進行熱交換。並且,在本體罩殼內,分別形成有除濕風路與旁通風路。除濕風路是將藉由送風機而從空氣吸入口吸入本體罩殼內的空氣透過熱交換器之第1熱交換風路、吸熱器、熱交換器之第2熱交換風路、及散熱器來除濕,並透過送風機來從空氣吹出口吹出至本體罩殼外。旁通風路是將藉由送風機而從空氣吸入口吸入本體罩殼內的空氣透過送風機來從空氣吹出口吹出至本體罩殼外。
藉此,除濕裝置由於可以使透過送風機來從空氣吹出口吹出之風路的壓降減少,因此可以使風量充分地增加。從而,例如可以使衣物乾燥性能提升。
又,旁通風路亦可以形成為通過散熱器與送風機之間。藉此,由於可以將藉由送風機而從空氣吸入口吸入本體罩殼內的空氣不透過除濕風路而是藉由旁通風路而從空氣吹出口吹出至本體罩殼外,因此旁通風路的壓降會變小。作為結果,可以充分地確保從空氣吹出口吹出的風量。從而,例如可以使衣物乾燥性能提升。
又,除濕裝置亦可以作成為如以下的構成:在空氣吸入口與送風機之間更具備可開啟關閉旁通風路的開關裝置。藉此,由於可以藉由開關裝置的開啟關閉來調整除濕風路的風量之平衡,因此可以調整吹出至本體罩殼外的風量。作為結果,可以確保因應於用途之衣物乾燥性能。
又,開關裝置亦可以配置於旁通風路中之散熱器與送風機之間的風路。藉此,由於可以在不使通過除濕風路的風量減少的情況下確保旁通風路的風量,因此作為結果,可以在不使除濕能力降低的情況下使衣物乾燥性能提升。
又,開關裝置亦可以作成為如以下的構成:具有朝仰角方向旋動的開關板,開關板是配置於比熱交換器的頂面還上方,在開關板開啟的情況下,開關板隔開除濕風路與旁通風路。藉此,由於開關板在除濕風路中整流空氣的流動,因此可以減少除濕風路內的壓降,使除濕風路及旁通風路的總風量增加。從而,可以使衣物乾燥性能提升。
又,除濕裝置亦可以作成為如以下的構成:更具備:溫度測量部,設於本體罩殼,且測量本體罩殼外的溫度;及控制部,根據溫度測量部之測量溫度來控制由開關裝置所進行的開啟關閉,控制部是控制成在測量溫度為預定溫度以上時開啟開關裝置。藉此,藉由預先設定預定溫度以在吸熱器之吸熱量變得過剩時開啟旁通風路,來防止吸熱器的溫度上升,作為結果,可以提升除濕性能。
以下,針對本揭示之實施形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進行說明。 (實施形態1)
圖1是實施形態1之除濕裝置100的外觀圖,圖2是顯示圖1內之A-A截面中的概略的截面圖。
另外,為方便說明,在以下有如下段地記載的情況。
也就是說,有將如圖1所示地設置了除濕裝置100之狀態下的鉛直方向作為上下方向來記載的情況。又,同樣地,有將如圖1所示地設置了除濕裝置100之狀態下的除濕裝置100的上側之面記載為「頂面」的情況。
如圖1、圖2所示,除濕裝置100之本體罩殼1是大致箱形狀,在本體罩殼1的背面具有空氣吸入口2,且在本體罩殼1的頂面的前面側具有空氣吹出口3。
如圖2所示,除濕裝置100在本體罩殼1內具備有熱交換器4、送風機5、壓縮機6、散熱器7、作為膨脹器8的毛細管、及吸熱器9。
藉由依序連結壓縮機6、散熱器7、膨脹器8(毛細管)、及吸熱器9,也就是以冷媒配管10連接,來形成冷凍循環。由於利用了冷凍循環的除濕方法是已知的,因此不在此詳細說明,但吸熱器9是將成為除濕對象的空氣進行冷卻除濕的構件。散熱器7與吸熱器9是相向而配置。散熱器7是配置於本體罩殼1中之前面側,吸熱器9是配置於本體罩殼1中之背面側。
圖3是顯示熱交換器4的構成的概略圖。如圖3所示,熱交換器4是藉由將傳熱板A11及傳熱板B12交互地積層而構成,在每一片傳熱板上設有肋部13以在積層時形成風路。藉此,熱交換器4具有:空氣流動於鉛直方向的第1熱交換風路14、與空氣流動於水平方向的第2熱交換風路15,且將流動於第1熱交換風路14之空氣與流動於第2熱交換風路15之空氣透過每一片傳熱板來進行熱交換。每一片傳熱板之設有肋部13之面的形狀是梯形,熱交換器4是處於已積層每一片傳熱板之狀態,且如圖2所示地成為像是將長方體斜著切斷的下表面傾斜的立體形狀。熱交換器4是位於散熱器7與吸熱器9之間,且設於從吸熱器9朝散熱器7之風路中。另外,熱交換器4之第1熱交換風路14中之入口即第1熱交吸入口14a是本體罩殼1之左右方向成為其長邊方向的橫長四角形狀。
送風機5是由渦形狀的套管部16、固定於此套管部16的馬達部17、及藉由此馬達部17而旋轉的葉片部18所形成。套管部16具備有吸入口19與吐出口20。吸入口19是相向於散熱器7。吸熱器9、熱交換器4之第2熱交換風路15、散熱器7、及送風機5之吸入口19是在水平方向配置於一直線上。也就是說,吸熱器9、熱交換器4之第2熱交換風路15、散熱器7、及送風機5之吸入口19是在一直線上具有風路的構件。
在此,針對形成於除濕裝置100之本體罩殼1內的除濕風路21進行說明。
如圖2之白色箭頭(以下簡稱為「箭頭」)所示,藉由送風機5而從空氣吸入口2吸入本體罩殼1內的空氣是朝熱交換器4之第1熱交換風路14流入。接著,與已藉由吸熱器9而被冷卻除濕的空氣進行熱交換而預冷後,通過吸熱器9之下端的下方,之後使風向反轉,通過吸熱器9而被冷卻除濕。
另外,在圖2中,雖然是將吸熱器9之下端與熱交換器4的底面之上端設為同樣高度,但亦可以構成為將吸熱器9的高度設高,形成比熱交換器4的底面之上端還向下方突出的部分。在該情況下,已朝熱交換器4之第1熱交換風路14流入的空氣與已藉由吸熱器9而被冷卻除濕的空氣進行熱交換而預冷後,也通過以下風路。也就是說,不只通過上述吸熱器9之下端的下方,也通過吸熱器9中之比熱交換器4的底面還向下方突出的部分,之後使風向反轉,進一步通過吸熱器9的剩餘部分而被冷卻除濕。
已冷卻除濕的空氣是流入熱交換器4之第2熱交換風路15並藉由從空氣吸入口2吸氣之空氣而被加熱,並以散熱器7進一步加熱,再藉由送風機5而從空氣吹出口3送風至本體罩殼1外。以上說明之風路是成為進行除濕的除濕風路21。
除濕裝置100在本體罩殼1內之熱交換器4及吸熱器9的下方具備有水承接部23。水承接部23是承接在熱交換器4之第1熱交換風路14及吸熱器9中生成並滴落的冷凝水的構件。也就是說,在從空氣吸入口2流入之空氣在熱交換器4被預冷的階段,有水分在第1熱交換風路14內冷凝而變成水滴滴落的情形。因此,除濕裝置100是成為在熱交換器4之下方配置兼作除濕風路21的水承接部23來承接冷凝水的構造。
又,除濕裝置100在本體罩殼1內之水承接部23的下部具備有儲存冷凝水的水槽25。在水承接部23中,設有將已積存之冷凝水導出至水槽25的排水孔26,已積存之冷凝水是通過此排水孔26而被回收至水槽25。
又,除濕裝置100在吸熱器9之與熱交換器4相反側(在圖2中是本體罩殼1之空氣吸入口2側),且在水承接部23的上方具備吸熱器蓋24。水承接部23與吸熱器蓋24是構成除濕風路21之一部分的構件,且是構成除濕風路21中之熱交換器4之第1熱交換風路14與吸熱器9之間所形成的風路的構件。
在此,在除濕裝置100之本體罩殼1內,除了除濕風路21以外,還有形成旁通風路22。除濕風路21如上述所述,是一種藉由送風機5而從空氣吸入口2吸入本體罩殼1內的空氣可透過熱交換器4之第1熱交換風路14、吸熱器9、熱交換器4之第2熱交換風路15、散熱器7、及送風機5來從空氣吹出口3吹出至本體罩殼1外的風路。旁通風路22如圖2所示,是一種藉由送風機5而從空氣吸入口2吸入本體罩殼1內的空氣可透過送風機5來從空氣吹出口3吹出至本體罩殼1外的風路。
另外,藉由送風機5而從空氣吸入口2吸入本體罩殼1內的空氣是分開流動於除濕風路21與旁通風路22。也就是說,從空氣吸入口2到在本體罩殼1內分開為止,除濕風路21與旁通風路22是同一條風路。並且,除濕風路21是在通過熱交換器4之第1熱交換風路14、吸熱器9、熱交換器4之第2熱交換風路15、及散熱器7後,與旁通風路22匯合,再一次成為同一條風路。流動於除濕風路21與旁通風路之各條風路的空氣是透過送風機5來從空氣吹出口3吹出至本體罩殼1外。
藉此,由於透過送風機5來從空氣吹出口3吹出之風路(亦即,從在本體罩殼1內分開成除濕風路21與旁通風路22之後,到除濕風路21與旁通風路22匯合為止的風路)的壓降減少,可以使風量充分地增加,因此可以使衣物乾燥性能提升。
如圖2所示,旁通風路22是形成為通過散熱器7與送風機5之間。
在以往的除濕裝置中,藉由送風機5而從空氣吸入口2吸入本體罩殼1內的空氣全部透過由熱交換器4、吸熱器9、熱交換器4、及散熱器7所形成的除濕風路21來從空氣吹出口3吹出至本體罩殼1外是相當普遍的。由於吸入本體罩殼1內的空氣會因為通過除濕風路21而產生壓降,因此導致朝本體罩殼1外吹出之空氣的風量減少。因此,藉由設置通過散熱器7與送風機5之間的旁通風路22,可以將從空氣吸入口2吸入本體罩殼1內的空氣的一部分不透過除濕風路21而是透過旁通風路22來從空氣吹出口3吹出至本體罩殼1外。旁通風路22內的壓降相對較小。作為結果,由於可以充分地確保從空氣吹出口3吹出之空氣的風量,因此可以使衣物乾燥性能提升。
又,如圖2及圖4所示,除濕裝置100具備開關裝置27,可開啟關閉空氣吸入口2與送風機5之間的旁通風路22。
在圖2中,顯示有開關裝置27開啟之狀態,在圖4中,顯示有開關裝置27關閉之狀態。當開關裝置27關閉時,旁通風路22封閉,從空氣吸入口2吸入之空氣是變成僅通過除濕風路21。
如圖2及圖4所示,除濕裝置100是藉由設置開關裝置27並調整其開關狀態,來調整除濕風路21的風量及旁通風路22的風量之平衡,而可以將從空氣吹出口3吹出之空氣的風量最佳化。作為結果,可以確保因應於用途之衣物乾燥性能。
又,如圖2及圖4所示,開關裝置27是配置於旁通風路22中之散熱器7與送風機5之間的風路。
藉由將開關裝置27配置於散熱器7與送風機5之間,即使在開關裝置27開啟之狀態下,除濕風路21的風量也不會減少,且可以充分地確保旁通風路22的風量。作為結果,可以在不使除濕能力降低的情況下使衣物乾燥性能提升。
又,開關裝置27具有朝仰角方向旋動的開關板27a,開關板27a是配置於比熱交換器4的頂面還上方(散熱器7的頂面)。開關板27a是以配置於熱交換器4之上方(散熱器7的頂面)的旋動軸27b為中心,藉由驅動部(未圖示)來旋動。旋動軸27b是與熱交換器4之第1熱交吸入口14a的長邊平行地配置。如圖4所示,在開關板27a關閉的情況下,熱交換器4(散熱器7)之上端與送風機5之間被關閉。
如圖2所示,在開關板27a開啟的情況下,開關板27a是形成為隔開除濕風路21與旁通風路22。在開關板27a開啟的情況下,開關板27a之面是朝上下方向延伸,且與空氣吸入口2相向。藉此,在開關板27a開啟的情況下,從空氣吸入口2吸入之空氣的一部分是沿著開關板27a之面流動,並朝熱交換器4流入。藉此,由於開關板27a會整流除濕風路21中之空氣的流動,因此除濕風路21內的壓降減少。作為結果,由於可以使除濕風路21及旁通風路22的總風量增加,因此可以使衣物乾燥性能提升。
如圖2所示,除濕裝置100在旁通風路22中之散熱器7與送風機5之間具有朝上下方向延伸之本體罩殼壁面30。本體罩殼壁面30之面是設成與空氣吸入口2相向。開關裝置27之開關板27a是朝仰角方向開啟成與本體罩殼壁面30成為平行,在開關裝置27開啟的情況下通過旁通風路22的空氣不是通過散熱器7,而是沿著本體罩殼壁面30通過。由於是藉由使空氣沿著本體罩殼壁面30流動來減少壓降,因此可以使旁通風路22的風量增加。作為結果,由於可以充分地確保吹出至本體罩殼1外之空氣的風量,因此可以使衣物乾燥性能提升。
又,除濕裝置100具備:溫度測量部28,設於本體罩殼1,且測量本體罩殼1外的溫度;及控制部29,根據溫度測量部28之測量溫度來控制開關裝置27。控制部29是控制成在溫度測量部28所測量的測量溫度為預先設定之預定溫度以上時開啟開關裝置27。另外,控制部29是藉由例如具有處理器及記憶體的電腦系統來實現。也就是說,藉由處理器執行儲存於記憶體的程式,電腦系統便作為控制部29來發揮功能。處理器所執行之程式在本實施形態中雖然是設為預先儲存於電腦系統之記憶體的程式,但也可以是儲存於記憶卡等的儲存媒體來提供,亦可以是通過網路等的電信線路來提供。
當本體罩殼1外的溫度上升,從空氣吸入口2流入本體罩殼1內的空氣的水分量增加時,會促進吸熱器9的冷媒蒸發而增加汽化區域。於是,變成未被充分冷卻的空氣通過熱交換器4的情形。可以藉由開啟開關裝置27來解放旁通風路22,使除濕風路21中之吸熱器9的風量降低,防止吸熱器9的溫度上升至超出所需。作為結果,由於可以充分地冷卻熱交換器4,因此可以提升除濕性能。
另外,實施形態1之除濕裝置100雖然是作為具備開關裝置27的裝置來加以說明,但本揭示之除濕裝置的開關裝置並非本揭示之除濕裝置的必要構成,亦可以不具備開關裝置。即使在此情況下,也與本實施形態之除濕裝置100的開關裝置27開啟的情況相同地,可以充分地確保從空氣吹出口3吹出之空氣的風量,因此可以使衣物乾燥性能提升。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揭示之除濕裝置由於是可以提升除濕性能的裝置,因此作為居家空間等所使用的除濕裝置等是有用的。
1:本體罩殼 2:空氣吸入口 3:空氣吹出口 4:熱交換器 5:送風機 6:壓縮機 7:散熱器 8:膨脹器 9:吸熱器 10:冷媒配管 11:傳熱板A 12:傳熱板B 13:肋部 14:第1熱交換風路 14a:第1熱交吸入口 15:第2熱交換風路 16:套管部 17:馬達部 18:葉片部 19:吸入口 20:吐出口 21:除濕風路 22:旁通風路 23:水承接部 24:吸熱器蓋 25:水槽 26:排水孔 27:開關裝置 27a:開關板 27b:旋動軸 28:溫度測量部 29:控制部 30:本體罩殼壁面 100:除濕裝置
圖1是本揭示的實施形態1之除濕裝置的外觀圖。
圖2是顯示開關裝置開啟之狀態中的同除濕裝置之圖1所示之A-A截面的概略的截面圖。
圖3是顯示同除濕裝置之熱交換器的構成的概略圖。
圖4是顯示開關裝置關閉之狀態中的同除濕裝置之A-A截面的概略的截面圖。
1:本體罩殼
2:空氣吸入口
3:空氣吹出口
4:熱交換器
5:送風機
6:壓縮機
7:散熱器
8:膨脹器
9:吸熱器
10:冷媒配管
14a:第1熱交吸入口
16:套管部
17:馬達部
18:葉片部
19:吸入口
20:吐出口
21:除濕風路
22:旁通風路
23:水承接部
24:吸熱器蓋
25:水槽
26:排水孔
27:開關裝置
27a:開關板
27b:旋動軸
28:溫度測量部
29:控制部
30:本體罩殼壁面
100:除濕裝置

Claims (6)

  1. 一種除濕裝置,其特徵在於: 具備: 本體罩殼,具有空氣吸入口與空氣吹出口; 冷凍循環,藉由依序連結壓縮機、散熱器、膨脹器、及吸熱器而形成; 送風機,用於將從前述空氣吸入口吸入之前述本體罩殼外的空氣從前述空氣吹出口吹出至前述本體罩殼外;及 熱交換器,具有第1熱交換風路與第2熱交換風路,且將流動於前述第1熱交換風路之空氣與流動於前述第2熱交換風路之空氣進行熱交換, 又,前述除濕裝置分別形成: 除濕風路,將藉由前述送風機而從前述空氣吸入口吸入前述本體罩殼內的空氣透過前述熱交換器之前述第1熱交換風路、前述吸熱器、前述熱交換器之前述第2熱交換風路、及前述散熱器來除濕,並透過前述送風機來從前述空氣吹出口吹出至前述本體罩殼外;及 旁通風路,將藉由前述送風機而從前述空氣吸入口吸入前述本體罩殼內的空氣透過前述送風機來從前述空氣吹出口吹出至前述本體罩殼外。
  2. 如請求項1之除濕裝置,其中前述旁通風路是形成為通過前述散熱器與前述送風機之間。
  3. 如請求項1或2之除濕裝置,其中前述除濕裝置更具備: 開關裝置,可開啟關閉前述空氣吸入口與前述送風機之間的前述旁通風路。
  4. 如請求項3之除濕裝置,其中前述開關裝置是配置於前述旁通風路中之前述散熱器與前述送風機之間的風路。
  5. 如請求項4之除濕裝置,其中前述開關裝置具有朝仰角方向旋動的開關板, 前述開關板是配置於比前述熱交換器的頂面還上方, 在前述開關板開啟的情況下,前述開關板隔開前述除濕風路與前述旁通風路。
  6. 如請求項3之除濕裝置,其中前述除濕裝置更具備: 溫度測量部,設於前述本體罩殼,且測量前述本體罩殼外的溫度;及 控制部,根據前述溫度測量部之測量溫度來控制由前述開關裝置所進行的開啟關閉, 前述控制部是控制成在前述測量溫度為預定溫度以上時開啟前述開關裝置。
TW109100309A 2019-03-15 2020-01-06 除濕裝置 TWI8404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8484 2019-03-15
JP2019048484A JP7324969B2 (ja) 2019-03-15 2019-03-15 除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0916A true TW202100916A (zh) 2021-01-01
TWI840486B TWI840486B (zh) 2024-05-01

Family

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24969B2 (ja) 2023-08-14
CN111692658A (zh) 2020-09-22
JP2020148441A (ja) 2020-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54948B2 (ja) 除湿装置
TWI650516B (zh) 除濕裝置
KR102230330B1 (ko) 제습 장치
JP6337272B2 (ja) 除湿装置
JP6307701B2 (ja) 除湿装置
JP7308385B2 (ja) 除湿装置
JP7308386B2 (ja) 除湿装置
JP6236624B2 (ja) 除湿装置
TW202100916A (zh) 除濕裝置
TWI840486B (zh) 除濕裝置
JP6545967B2 (ja) 衣類乾燥機
CN104930596B (zh) 除湿装置
TWI791060B (zh) 除濕裝置
JP7266162B2 (ja) 除湿装置
JP6975879B2 (ja) 除湿装置
KR101457692B1 (ko) 컨트롤박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JP7336627B2 (ja) 除湿装置
JP7213404B2 (ja) 除湿装置
JP7316487B2 (ja) 除湿装置
JP7245974B2 (ja) 除湿装置
JP7324970B2 (ja) 除湿装置
JP7266161B2 (ja) 除湿装置
JP7266163B2 (ja) 除湿装置
JP6871674B2 (ja) 衣類乾燥機
JP6646804B2 (ja) 除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