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72194B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72194B
CN111572194B CN202010088317.0A CN202010088317A CN111572194B CN 111572194 B CN111572194 B CN 111572194B CN 202010088317 A CN202010088317 A CN 202010088317A CN 111572194 B CN111572194 B CN 1115721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cylindrical body
cooling
air
gui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883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72194A (zh
Inventor
麻和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572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721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721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721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4Roller plat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77Cooling or ventilat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Supply, Installation And Extraction Of Printed Sheets Or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旋转滚筒的印刷装置,其能够有效地冷却旋转滚筒,从而抑制由旋转滚筒的发热所导致的印刷品质的降低。印刷装置(1)具有:旋转滚筒(9),其具备圆筒体(3)、旋转轴(5)和臂部(7);喷出部(11),其向被卷绕在旋转滚筒上并被输送的记录介质(P)喷出液体以实施印刷;第一冷却风扇(15),其将臂部(7)彼此间的于周向(C)上隔开的部分作为风(W)的通路(53),并沿着旋转轴的方向(Y)对风进行输送;第一导风部件(17),其以后期附加的方式被安装于风的通路上,第一导风部件(17)具备为2以上的整数的a个第一导向件(19),a个第一导向件以将第一冷却风扇(15)的风引导至圆筒体(3)的内表面(3a)的不同的位置、即、将圆筒体的内表面于沿着旋转轴的方向上分为a个的区域(Q)内的方式而构成。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旋转滚筒的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具有旋转滚筒的印刷装置的现有文献而具有专利文献1。在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如下的结构,即,在使用UV油墨的中央滚筒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中,为了提高对支承记录介质的压纸滚筒进行冷却的效率,而在压纸滚筒的内周使用冷却风扇来使在压纸滚筒的轴向上被送风的冷却风与滚筒的内周面接触。具体而言,记载了一种在滚筒的内部形成导风部件以使冷却风被引导至滚筒的内周面上的结构。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导风部件中,并没有成为为了提升滚筒的冷却效果而足够的结构。
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并未记载将导风部件如何设置于滚筒的内部,根据其附图可见,导风部件与滚筒被一体形成。在导风部件与滚筒被一体形成的情况下,形成滚筒的铸模时的难度会升高,并且成本也会升高。此外,由于滚筒本身的重量也较重,因此处理较为困难。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585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旋转滚筒,其具备圆筒体、旋转轴、和对所述圆筒体的内表面与所述旋转轴进行连接并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而存在的多个臂部;喷出部,其向被卷绕在所述旋转滚筒的圆筒体上并被输送的记录介质喷出液体以实施印刷;第一冷却风扇,其将所述旋转滚筒的内侧且所述臂部彼此之间的隔开所述间隔的部分作为风的通路,并向该风的通路而在沿着所述旋转轴的方向上对风进行输送;第一导风部件,其以后期附加的方式而被安装于所述臂部彼此之间的所述风的通路上,所述第一导风部件具备a个第一导向件,在此,a为2以上的整数,所述a个第一导向件将所述第一冷却风扇的风引导至所述圆筒体的内表面的不同的位置处,所述不同的位置为,在将所述圆筒体的内表面于沿着旋转轴的方向上分为a个区域时被分为a个的各个所述区域。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概要的正面透视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滚筒、第一冷却单元和第二冷却单元的立体图。
图3为以局部断开的方式而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滚筒、第一冷却单元和第二冷却单元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导风部件的立体图。
图5为表示现有的旋转滚筒外表面的冷却单元的立体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冷却单元的立体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滚筒的立体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滚筒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9为表示采用现有的旋转滚筒的冷却单元的情况下的冷却风的流动的侧剖视图。
图10为表示采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冷却单元和第二冷却单元的情况下的冷却风的流动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示意性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旋转滚筒,其具备圆筒体、旋转轴、和对所述圆筒体的内表面与所述旋转轴进行连接并以在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而存在的多个臂部;喷出部,其向被卷绕在所述旋转滚筒的圆筒体上并被输送的记录介质喷出液体以实施印刷;第一冷却风扇,其将所述旋转滚筒的内侧且所述臂部彼此之间的隔开所述间隔的部分作为风的通路,并向该风的通路而在沿着所述旋转轴的方向上对风进行输送;第一导风部件,其以后期附加的方式而被安装于所述臂部彼此之间的所述风的通路上,所述第一导风部件具备a个第一导向件,在此,a为2以上的整数,所述a个第一导向件将所述第一冷却风扇的风引导至所述圆筒体的内表面的不同的位置处,所述不同的位置为,在将所述圆筒体的内表面于沿着旋转轴的方向上分为a个区域时被分为a个的各个所述区域。
在此,“以后期附加的方式而被安装的第一导风部件”中的“后期附加”是指,与构成旋转滚筒的圆筒体、旋转轴、臂部被分别制作并被安装于此的含义。
根据本方式,所述第一导风部件具备a个第一导向件,在此,a为2以上的整数,所述a个第一导向件将所述第一冷却风扇的风引导至所述圆筒体的内表面的不同的位置处,所述不同的位置为,在将所述圆筒体的内表面于沿着旋转轴的方向上分为a个区域时被分为a个的各个所述区域。由此,由于风被分别引导至所述圆筒体的内表面上的a个的各区域内并与之接触,因此能够有效地对旋转滚筒进行冷却。
此外,由于第一导风部件以后期附加的方式而被安装于所述臂部彼此之间的所述风的通路上,因此成为与旋转滚筒分体地进行制作并进行组装的部件。由此,制造变得容易,此外,能够选定与旋转滚筒相比而较轻的材料,进而易于推进其轻量化。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中,所述第一导风部件的材料的单位体积重量与所述旋转滚筒的材料的单位体积重量相比而较轻。
根据本方式,由于第一导风部件的材料的单位体积重量与所述旋转滚筒的材料的单位体积重量相比而较轻,因此易于促进旋转滚筒部分的重量的轻量化。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中,在所述圆筒体的内表面上沿周向而设置有多个肋材,所述多个肋材以在沿着所述旋转轴的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而被配置,作为由所述a个第一导向件所产生的风的引导目的地的所述不同的位置为,将从所述第一冷却风扇被输送且与所述肋材接触并被弹起的风引导至所述圆筒体的内表面侧的位置。
在所述圆筒体的内表面上,存在出于为了进行加强等的理由而于周向上设置有多个肋材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从第一冷却风扇被输送的风会与所述肋材接触并被弹起,因此会使得冷却用的风与所述圆筒体的内表面远离。
根据本方式,所述a个第一导向件将从所述第一冷却风扇被输送且与所述肋材接触并被弹起的风引导至所述圆筒体的内表面侧。由此,由于能够使所述肋材所弹起的风再次与圆筒体的内表面接触,因此能够提升冷却效果。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中,所述第一导风部件具备基板、和被配置于该基板上的所述a个第一导向件,所述a个第一导向件被面对称地配置在所述基板的两面上。
根据本方式,由于所述a个第一导向件被面对称地配置在所述基板的两面上,因此能够容易地对具有所述a个第一导向件的第一导风部件进行制造。此外,能够通过面对称的第一导向件来均衡性良好地实施冷却作用。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四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中,具有:第二冷却风扇,其沿着所述圆筒体的外表面而在沿着所述旋转轴的方向上对风进行输送;风箱,其对从所述第二冷却风扇被输送的风进行接收,且具备朝向所述圆筒体的外表面而将所述风吹出的出风口;第二导风部件,其被设置于所述风箱内,所述第二导风部件具备b个第二导向件,在此,b为2以上的整数,所述b个第二导向件将所述第二冷却风扇的风引导至所述出风口的不同的位置处,所述不同的位置为,在将所述圆筒体的外表面于沿着旋转轴的方向上分为b个区域时被分为b个的各个所述区域。
根据本方式,能够通过第二导风部件而以与第一导风部件大致相同的机构来有效地对旋转滚筒进行冷却。
接下来,在参照附图的同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和作用、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首先,基于图1而对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概要进行说明。接下来,基于图2至图7而对本发明的主要部分的具体的结构进行说明,并基于图8而提及本发明的旋转滚筒的变形例的结构。
并且,基于图9以及图10而对如下的试验结果进行说明,并提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作用、效果,所述试验结果为,对采用现有的旋转滚筒的冷却单元的情况下的冷却风的流动、与采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冷却单元和第二冷却单元的情况下的冷却风的流动进行比较而得的试验结果。
最后,对使局部性结构与所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简单说明。
[实施方式]
(1)印刷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概要(参照图1)
本发明的印刷装置1具有:旋转滚筒9,其具备圆筒体3、旋转轴5、和对圆筒体3的内表面3a与旋转轴5进行连接并以在周向C上隔开间隔S的方式而存在的多个臂部7;喷出部11,其向被卷绕在旋转滚筒9的圆筒体3上并被输送的记录介质P喷出液体以实施印刷;第一冷却风扇15,其将旋转滚筒9的内侧且臂部7彼此之间作为风W的通路53,并向风W的通路53而在沿着旋转轴5的方向Y上对风W进行输送;第一导风部件17,其以后期附加的方式而被安装于臂部7彼此之间的风W的通路53上。
而且,第一导风部件17被构成为,具备a个第一导向件19,在此,a为2以上的整数,a个第一导向件19将第一冷却风扇15的风W引导至圆筒体3的内表面3a的不同的位置处,在将圆筒体3的内表面3a于沿着旋转轴5的方向Y上分为a个区域Q时,不同的位置成为被分为a个的各个区域Q。
此外,在图示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中,具有:第二冷却风扇21,其沿着圆筒体3的外表面3b而于沿着旋转轴5的方向Y上对风W进行输送;风箱25,其对从第二冷却风扇21所输送的风W进行接收,且具备朝向圆筒体3的外表面3b而将风W吹出的出风口23;第二导风部件27,其被设置于风箱25内。
而且,第二导风部件27被构成为,具备b个第二导向件29,在此,b为3以上的整数,b个第二导向件29将第二冷却风扇21的风W引导至出风口23的不同的位置处,在将圆筒体3的外表面3b于沿着旋转轴5的方向Y上分为b-1个区域R时,不同的位置成为被分为b-1个的各个区域R。
具体而言,图示的印刷装置1在输送方向A的上游具有放卷轴31,在使从被安装于放卷轴31上的卷筒状的记录介质P被放卷的记录介质P相对于旋转滚筒9而以预定的卷绕角进行卷绕,并且相对于被卷绕到旋转滚筒9的圆筒体3的外表面3b上的记录介质P而从作为喷出部的一部分的喷出头11而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的各颜色的UV油墨之后,从作为固化部的一个示例的UV照射器13照射UV光,以对喷出至记录介质P的表面上的UV油墨进行固化。
而且,UV油墨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的表面且UV油墨发生了固化的记录介质P会被收卷到输送方向A的下游的收卷轴33上。以下,记录介质P以上述的辊对辊的输送方式而连续地被输送,并且通过从喷出头11所喷出的UV油墨而印刷出所需的图像。
此外,作为一个示例,在记录介质P的输送路径35的中途处设置有由从动辊而构成的导向辊37、38与卷绕辊39、40、以及由驱动辊和从动辊而构成的由一对夹持辊所组成的输送辊41与排出辊43。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如下的部分而形成了冷却风W的通路53,该部分为,作为从旋转轴5向放射方向延伸的一个示例,而利用十二根臂部7将于圆筒体3的内表面3a与旋转轴5之间所形成的环状的空间在周向C上分割为十二份从而所形成的主视观察时为扇形形状的部分。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而使第一冷却风扇15被设置有四台,这四台被设置的第一冷却风扇15A、15B、15C、15D的位置为,与所述扇形形状的部分的开口面对置的位置,且作为一个示例而将其一部分的第一冷却风扇15A、15B配置在靠近内周处,作为一个示例而将剩余的第一冷却风扇15C、15D配置在靠近外周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而使第二冷却风扇21被并列设置有两台,这两台被设置的第二冷却风扇21A、21B的位置被设定在,与作为风箱25的一个示例而被设置于前表面的、用于对冷却风W进行导入的开口面对置的位置处。另外,作为一个示例,第一冷却风扇15A、15B、15C、15D被配置在与穿过旋转滚筒9的旋转轴5的水平面相比靠下方的区域内,第二冷却风扇21A、21B被配置在旋转滚筒9的并未卷绕有记录介质P的非卷绕区域U内。
(2)印刷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具体的结构(参照图2至图8)
接下来,对被应用于这种印刷装置1的旋转滚筒9的、成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旋转滚筒9的冷却单元45进行具体说明。
旋转滚筒9的冷却单元45具备:第一冷却单元46,其使冷却风W吹到旋转滚筒9的圆筒体3的内表面3a上以对旋转滚筒9进行冷却;第二冷却单元47,其使冷却风W吹到旋转滚筒9的圆筒体3的外表面3b上以对旋转滚筒9进行冷却。
(A)第一冷却单元的具体的结构(参照图2至图4以及图7)
第一冷却单元46具备第一冷却风扇15和第一导风部件17,所述第一导风部件17被收纳在旋转滚筒9的前文所述的主视观察时为扇形形状的部分内。
作为一个示例,旋转滚筒9为铝压铸制,且第一导风部件17的材料使用了单位体积重量与旋转滚筒9的材料即铝的单位体积重量相比而较轻的材料,具体而言,使用了井上集团公司(INOAC CORPORATION)制的PE-LITE RL-150FR等聚乙烯泡沫等。顺带而言,在使用这种较轻的材料来作为第一导风部件17的材料的情况下,会使旋转滚筒9的旋转时所需的惯性矩变小,从而使旋转滚筒9的旋转稳定性提高,并能够缩短用于在印刷开始以及印刷结束时使旋转滚筒9达到设定转数的、旋转提升时间以及旋转下降时间,进而能够缩短印刷整体时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在旋转滚筒9的圆筒体3的内表面3a上设置有多个以周向C的加强为目的的肋材49。这些多个肋材49以在沿着旋转轴5的方向Y上隔开间隔E的方式,包括两端的肋材在内作为一个示例而总计被配置有五根。
如图4所示,作为一个示例,第一导风部件17具有前方+Y以V字状而凹陷的大致矩形平板状的基板51,且通过在其左右两面对作为一个示例而弯曲了的平板状的a个第一导向件19面对称地进行配置,从而被形成。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向件19被设置有四片,且以使在被安装于旋转滚筒9上的状态下位于内周侧的、图4中位于最上部的第一段的第一导向件19A最长,其顶端部20A的位置位于最靠后方-Y的方式而被构成。
以下,以向图4中下方隔开大致相同的间隔T的方式而配置有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的第一导向件19B、19C、19D,这些第一导向件的顶端部20B、20C、20D的位置以使各所述间隔T逐渐位于靠前方+Y的方式而被构成。
此外,第一段至第四段的第一导向件19A、19B、19C、19D的宽度尺寸以与所述主视观察时的扇形的形状相对应地使最内周侧的第一段的第一导向件19A最窄、且使最外周侧的第四段的第一导向件19D最宽的方式而被形成。
而且,在这四片第一导向件19A、19B、19C、19D与圆筒体3的内表面3a之间,形成有四个冷却风W的通路53A、53B、53C、53D。而且被构成为,从位于最内周侧的第一通路53A通过后的冷却风W在到达最靠后方-Y的第一区域Q1以后,依次朝向外周侧而按照第二通路53B、第三通路53C、第四通路53D的顺序向靠前方+Y的第二区域Q2、第三区域Q3、第四区域Q4分别对冷却风W进行引导。
此外,作为一个示例,在四根肋材49的关系中,使四片第一导向件19A、19B、19C、19D各自的顶端部20A、20B、20C、20D的位置以与肋材49的位置不一致的方式,而被设定在相对于肋材49的配置间距偏离1/2间距左右的位置处。由此而被构成为,通过四台第一冷却风扇15A、15B、15C、15D被输送并与肋材49接触而被弹起的风W会各自与第一导向件19A、19B、19C、19D所对置的壁面接触而使其行进被妨碍,并进一步通过流过各通路53A、53B、53C、53D的后续的风W而被引导至圆筒体3的内表面3a侧。
此外,如图4所示,各第一导向件19A、19B、19C、19D各自的顶端部20A、20B、20C、20D并未到达基板51的下端缘52处,在两者之间形成有间隙55A、55B、55C、55D。
而且,作为一个示例,这些间隙55A、55B、55C、55D以使最靠后方-Y的间隙55A最宽且依次随着趋向于前方+Y而变窄的、55A>55B>55C>55D的关系成立的方式而被设定。
顺带而言,通过以此方式来对间隙55A、55B、55C、55D进行设定,从而被构成为,从各通路53A、53B、53C、53D通过并到达圆筒体3的内表面3a的冷却风W实施与之相对应的各个区域Q1、Q2、Q3、Q4的冷却,并且其一部分通过间隙55A、55B、55C、55D而到达所邻接的区域Q,从而也有助于该邻接的区域Q的冷却。
此外,如图4所示,在最靠内周的第一导向件19A的前端部处形成有对其开口进行封闭的封闭罩57,以使冷却风W不会流入至第一导向件19A的上方空间内。
(B)第二冷却单元的具体的结构(参照图5以及图6)
第二冷却单元47具备第二冷却风扇21、被配置在旋转滚筒9的非卷绕区域U内的风箱25、和被设置于风箱25内的第二导风部件27。
以下,在与图5所示的现有的旋转滚筒外表面的冷却单元147进行比较的同时,对图6所示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冷却单元47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5所示,现有的旋转滚筒外表面的冷却单元147具备多台多叶片风扇121、和在上表面形成有多个狭缝123的方盒形状的风箱125。而且,以使风箱125的形成有狭缝123的平滑的上表面接近于旋转滚筒109的圆筒体103的外表面103b并与之对置的方式而进行了配置。
由此,从多叶片风扇121被送入至风箱125内的冷却风W通过上表面的狭缝123而被吹到旋转滚筒109的圆筒体103的外表面103b处,从而从外表面103b侧对旋转滚筒109进行冷却。
然而,在采用这种结构的旋转滚筒外表面的冷却单元147的情况下,被送入至风箱125内的冷却风W并非全部被用于旋转滚筒109的冷却,由于其一部分会仅在风箱125内进行循环而并未被直接使用于旋转滚筒109的冷却,因此在冷却效率这一点上仍存在改善的余地。
另一方面,在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冷却单元47的情况下,由于在风箱25的形状上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在风箱25内对第二导风部件27进行了配置,因此被构成为,能够使被送入至风箱25内的冷却风W效率良好地作用于旋转滚筒9的圆筒体3的外表面3b,以对旋转滚筒9进行冷却。
具体而言,风箱25的底面26通过随着趋向于后方-Y而接近于旋转滚筒9侧的、斜坡状的倾斜面而被形成。此外,在风箱25的前表面上,形成有向风箱25内对从两台第二冷却风扇21A、21B而被送入的冷却风W进行导入的、未图示的开口。此外,作为一个示例,风箱25的上表面被开放,其整体成为出风口23。
此外,作为一个示例,第二导风部件27通过四片倾斜为斜坡状的第二导向件29而被构成。而且,最接近于旋转滚筒9的、图6中位于最上部的第四段的第二导向件29D最短,第三段、第二段、第一段的第二导向件29C、29B、29A的长度长于第四段的第二导向件29D,且作为一个示例而被形成为大致相同的长度。
此外,这四片第二导向件29A、29B、29C、29D的沿着旋转轴5的方向Y的安装位置为,位于最上部的第四段的第二导向件29D被设置于最前方+Y。而且,以使第三段、第二段、第一段的第二导向件29C、29B、29A的位置逐渐位于靠后方-Y的方式而被配置。作为一个示例,这四片第二导向件29A、29B、29C、29D的间隔G以成为大致相同的大小的方式而被设定。
此外,在这四片第二导向件29A、29B、29C、29D与圆筒体3的外表面3b之间形成有三个冷却风W的通路59A、59B、59C。而且被构成为,从位于最靠旋转滚筒9侧的第三通路59C通过后的冷却风W在到达最靠前方+Y的第三区域R3以后,依次按照第二通路59B、第一通路59A的顺序,向靠后方-Y的第二区域R2、第一区域R1分别对冷却风W进行引导。
此外,作为一个示例,如图6所示,各第二导向件29A、29B、29C、29D各自的顶端部30A、30B、30C、30D被形成为,沿着旋转滚筒9的圆筒体3的外表面3b的形状的弯曲的凹陷形状。
此外,在这些顶端部30A、30B、30C、30D与旋转滚筒9的圆筒体3的外表面3b之间形成有间隙61A、61B、61C、61D。作为一个示例,这些间隙61A、61B、61C、61D以使最靠后方-Y的间隙61A最宽,并依次随着趋向于前方+Y而变窄的、61A>61B>61C>61D的关系成立的方式而被设定。
顺带而言,通过以此方式来对间隙61A、61B、61C、61D进行设定,从而被构成为,从各通路59A、59B、59C通过并到达圆筒体3的外表面3b的冷却风W实施与之相对应的各个区域R1、R2、R3的冷却,并且其一部分通过间隙61A、61B、61C而到达所邻接的区域R,从而也有助于该邻接的区域R的冷却。
此外,最接近于旋转滚筒9的第四段的第二导向件29D的后端部以向旋转滚筒9侧立起的方式而被形成,并作为封闭板63而发挥功能。在该封闭板63的旋转滚筒9侧的端缘处形成有顶端部30D。另外,封闭板63具有不会使通过通路59C而被送入的冷却风W从前方+Y的空隙向前方+Y侧逸出的作用。
(3)旋转滚筒的变形例的结构(参照图8)
接下来,对在旋转滚筒9的圆筒体3的内表面3a上设置多个冷却翅片65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还能够采用如下结构的旋转滚筒9B,该旋转滚筒9B上设置有多个从圆筒体3的内表面3a起以放射状而趋向于旋转轴5的预定高度的冷却翅片65。
在采用这种结构的旋转滚筒9B的情况下,除由使用了第一冷却单元46和第二冷却单元47的冷却风W所实现的冷却作用之外,还附加了由冷却翅片65所实现的放热作用,从而将会实现进一步的冷却效率的提高。
(4)冷却风的流动的比较试验(参照图9以及图10)
接下来,对如下的试验结果进行说明,所述试验结果为,对采用现有的旋转滚筒的冷却单元145的情况下的冷却风W的流动与采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具有第一冷却单元46和第二冷却单元47的冷却单元45的情况下的冷却风W的流动进行比较而得的试验结果。
如图9所示,在采用现有的旋转滚筒内表面的冷却单元146的情况下,被导入至主视观察时为扇形形状的部分中的冷却风W几乎并不与旋转滚筒109的圆筒体103的内表面103a接触,其大部分以过而不入的方式从前方+Y朝向后方-Y被吹走。
此外,在采用现有的旋转滚筒外表面的冷却单元147的情况下,冷却风W通过在方盒形状的风箱125内进行循环从而被升温,而温度变高了的风W会从狭缝123吹出并局部作用于圆筒体103的外表面103b,以对旋转滚筒109进行冷却。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采用第一冷却单元46而使新鲜的冷却风W被分割并高效地与各个区域Q1、Q2、Q3、Q4的圆筒体3的内表面3a接触,因此能够期待从旋转滚筒9的内表面3a的有效的旋转滚筒9的冷却。
此外,还对与被设置于圆筒体3的内表面3a上的肋材49接触并被弹起的冷却风W进行了改善,以使通过流过各通路53A、53B、53C、53D的后续的新鲜的冷却风W而再次流向圆筒体3的内表面3a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第二冷却单元47,从而与采用所述第一冷却单元46的情况同样地,使新鲜的冷却风W被分割并高效地与各个区域R1、R2、R3的圆筒体3的外表面3b接触,因此能够还从旋转滚筒9的外表面3b侧期待高效的旋转滚筒9的冷却。
而且,根据采用这种方式来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从而能够效率良好地对作为对记录介质P进行支承的压纸滚筒而发挥功能的旋转滚筒9进行冷却,因此能够对旋转滚筒9的温度上升进行抑制。此外,由此,能够对在被喷出至记录介质P上的UV油墨发生固化时所发生的、由发热所导致的旋转滚筒9的温度上升进行抑制,并减少由因旋转滚筒9的辐射热而使得喷出头11内的油墨过热并导致油墨粘度发生变化而使得从喷出头11被喷出的油墨量发生变动所带来的印刷品质的不均匀,从而能够良好地确保在记录介质P上所印刷的图像品质。
并且,由于除了作用于旋转滚筒9的内表面3a的第一冷却单元46和作用于旋转滚筒9的外表面3b的第二冷却单元47的并用之外,还能够通过第一导风部件17和第二导风部件27本身的结构来高效地执行旋转滚筒9的冷却,因此也能够将第一冷却风扇15和第二冷却风扇21的数量抑制为所需的最小限度的数量,并通过较少的风量的冷却风W来降低冷却风扇15、21的噪声,以实现印刷装置1整体的成本降低。
[其他实施例]
虽然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的实施例为,以具有上文中所叙述的那样的结构为基本的实施例,但当然也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局部性结构的变更或省略等。
例如,第一冷却风扇15和第二冷却风扇21的数量以及第一导向件19和第二导向件29的数量并未被限定于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所叙述的数量,而也可以为与其相比而更少的数量,也可以为与其相比而更多的数量。此外,还能够通过单一的冷却风扇来构成第一冷却风扇15和第二冷却风扇21,并经由导管或空气软管等将冷却风W供给至设为目的的多个位置处。
此外,还能够通过铝或铜等热传导性良好的材料来形成第一导风部件17,并使第一导风部件17的一部分与旋转滚筒9的内表面3a或旋转轴5的外表面或者臂部7等接触,以实现进一步的冷却效果。
此外,并未将第一导风部件17限定于夹着基板51并在其左右面对称地对第一导向件19进行设置的结构,也能够在基板51的左右对第一导向件19的形成角度、形状、数量、间隔或者长度等进行改变。此外,虽然冷却效果会降低,但也可以设为仅在基板51的单面对第一导向件19进行设置的结构。
此外,在能够将多个第一导向件19设置在基板51或者主视观察时为扇形形状的部分上的情况下,还能够将第一导风部件17设为不具有基板51而仅具有第一导向件19的第一导风部件17。
此外,虽然在前文所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冷却单元47的中的风箱25的上表面是开放的,并将其整面作为出风口23来利用,但也可以使用通过设置有多个孔或狭缝等出风口23的、沿着圆筒体3的外表面3b的形状的盖体来对将风箱25的上表面进行封闭的结构的风箱25。
并且,本发明的第一冷却单元46和第二冷却单元47仅用于旋转滚筒9的冷却,此外,还能够利用该冷却风W的一部分来用于其他发热部的冷却。此外,本发明的第一冷却单元46和第二冷却单元47并未限定于使用UV油墨的印刷装置,还能够应用于使用热固化性油墨的印刷装置中,也能够将之设为仅具有第一冷却单元46的印刷装置1。
符号说明
1…印刷装置;3…圆筒体;3a…内表面;3b…外表面;5…旋转轴;7…臂部;9…旋转滚筒;11…喷出头、喷出部;13…UV照射器、固化部;15…第一冷却风扇;17…第一导风部件;19…第一导向件;20…顶端部;21…第二冷却风扇;23…出风口;25…风箱;26…底面;27…第二导风部件;29…第二导向件;30…顶端部;31…放卷轴;33…收卷轴;35…输送路径;37…导向辊;38…导向辊;39…卷绕辊;40…卷绕辊;41…输送辊;43…排出辊;45…冷却单元;46…第一冷却单元;47…第二冷却单元;49…肋材;51…基板;52…下端缘;53…通路;55…间隙;57…封闭罩;59…通路;61…间隙;63…封闭板;65…冷却翅片;C…周向;S…间隔;P…记录介质;W…冷却风、风;Y…沿着旋转轴的方向;Q…区域;R…区域;A…输送方向;U…非卷绕区域;E…间隔;T…间隔;+Y…前方;-Y…后方;G…间隔。

Claims (5)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旋转滚筒,其具备圆筒体、旋转轴、和对所述圆筒体的内表面与所述旋转轴进行连接并以在所述圆筒体的周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而存在的多个臂部;
喷出部,其向被卷绕在所述旋转滚筒的圆筒体上并被输送的记录介质喷出液体以实施印刷;
第一冷却风扇,其将所述旋转滚筒的内侧且所述臂部彼此之间的隔开所述间隔的部分作为风的通路,并向该风的通路在沿着所述旋转轴的方向上对风进行输送;
第一导风部件,其以后期附加的方式而被安装于所述臂部彼此之间的所述风的通路上,
所述第一导风部件具备a个第一导向件,在此,a为2以上的整数,
所述a个第一导向件将所述第一冷却风扇的风引导至所述圆筒体的内表面的不同的位置处,
所述不同的位置为,在将所述圆筒体的内表面于沿着旋转轴的方向上分为a个区域时被分出的各个所述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风部件的材料的单位体积重量与所述旋转滚筒的材料的单位体积重量相比而较轻。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圆筒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遍及所述周向而被形成的多个肋材,
所述多个肋材以于沿着所述旋转轴的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而被配置,
作为由所述a个第一导向件所实现的风的引导目的地的所述不同的位置为,将从所述第一冷却风扇被输送且与所述肋材接触并被弹起的风引导至所述圆筒体的内表面侧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风部件具备基板、和被配置于该基板上的所述a个第一导向件,
所述a个第一导向件被面对称地配置在所述基板的两面上。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二冷却风扇,其沿着所述圆筒体的外表面而于沿着所述旋转轴的方向上对风进行输送;
风箱,其对从所述第二冷却风扇被输送的风进行接收,且具备朝向所述圆筒体的外表面而将所述风吹出的出风口;
第二导风部件,其被设置于所述风箱内,
所述第二导风部件具备b个第二导向件,在此,b为3以上的整数,
所述b个第二导向件将所述第二冷却风扇的风引导至所述出风口的不同的位置处,
所述不同的位置为,在将所述圆筒体的外表面于沿着旋转轴的方向上分为b-1个区域时被分出的各个所述区域。
CN202010088317.0A 2019-02-15 2020-02-12 印刷装置 Active CN1115721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25248A JP7188166B2 (ja) 2019-02-15 2019-02-15 印刷装置
JP2019-025248 2019-02-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72194A CN111572194A (zh) 2020-08-25
CN111572194B true CN111572194B (zh) 2023-02-17

Family

ID=72042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88317.0A Active CN111572194B (zh) 2019-02-15 2020-02-12 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52689B2 (zh)
JP (1) JP7188166B2 (zh)
CN (1) CN1115721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27877B2 (ja) * 2020-08-03 2022-08-30 株式会社大一商会 遊技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5108A (zh) * 2006-05-19 2007-11-2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JP2008275856A (ja) * 2007-04-27 2008-11-13 Kyocera Mita Corp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540846A (zh) * 2010-12-21 2012-07-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引导空气的导向构件的成像设备
JP2013148735A (ja) * 2012-01-19 2013-08-01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排気機構
JP2018091895A (ja) * 2016-11-30 2018-06-14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36441A (ja) * 2017-02-22 2018-08-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58514A (ja) * 2017-03-23 2018-10-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14942A (ja) * 1999-07-01 2001-01-19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前照灯内換気装置
JP2013107275A (ja) 2011-11-21 2013-06-06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記録装置、画像記録方法
JP2013226698A (ja) 2012-04-25 2013-11-07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記録装置
JP6070312B2 (ja) * 2013-03-18 2017-02-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6107265B2 (ja) * 2013-03-18 2017-04-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2017007308A (ja) * 2015-06-26 2017-01-12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デジタル印刷装置の印刷胴
JP2017015848A (ja) * 2015-06-30 2017-0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70442B2 (ja) * 2015-12-16 2019-09-04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乾燥装置、印刷装置、および乾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5108A (zh) * 2006-05-19 2007-11-2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JP2008275856A (ja) * 2007-04-27 2008-11-13 Kyocera Mita Corp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540846A (zh) * 2010-12-21 2012-07-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引导空气的导向构件的成像设备
JP2013148735A (ja) * 2012-01-19 2013-08-01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排気機構
JP2018091895A (ja) * 2016-11-30 2018-06-14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36441A (ja) * 2017-02-22 2018-08-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58514A (ja) * 2017-03-23 2018-10-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62223A1 (en) 2020-08-20
US11052689B2 (en) 2021-07-06
JP7188166B2 (ja) 2022-12-13
JP2020131489A (ja) 2020-08-31
CN111572194A (zh) 202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98522B2 (ja) 印刷装置
US9862207B2 (en) Drying devic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drying method
CN111572194B (zh) 印刷装置
US9550376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US9156286B2 (en) Image recording device
JP6131651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16215424A (ja) 印刷装置
JP6187325B2 (ja) 乾燥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2266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70312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623079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WO2011122257A1 (ja) 紫外線照射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装置
JP732412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
JP7147460B2 (ja) 後処理装置
JP717520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6315121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031093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58514A (ja) 画像記録装置
CN211843680U (zh) 印刷装置
JP7227045B2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乾燥方法
US10717302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21140023A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8344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2020179543A (ja) 印刷装置
JP2021186994A (ja) 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