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86220B - 车辆用传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传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86220B CN111486220B CN202010044654.XA CN202010044654A CN111486220B CN 111486220 B CN111486220 B CN 111486220B CN 202010044654 A CN202010044654 A CN 202010044654A CN 111486220 B CN111486220 B CN 11148622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oil pump
- vehicle
- suction port
- g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3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 Pressure control
- F16H57/0441—Arrangements of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02—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cooling-air
- F01P7/0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cooling-air by varying pump speed, e.g. by changing pump-drive gear ratio
- F01P7/048—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cooling-air by varying pump speed, e.g. by changing pump-drive gear ratio using electrical dri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comprising more than one electric mot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2—Liquid-coolant filling, overflow, venting, or draining devices
- F01P11/0276—Draining or purg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8—Arrangements of lubricant cool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5—Lubricant storage reservoirs, e.g. reservoirs in addition to a gear sump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in the upper part of a gear cas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67—Elements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76—Electric machines and gearing, i.e. joint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thereof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8—Type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82—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57/0483—Axle or inter-axle differentia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with means for cooling the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with means for cooling the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the electric mo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6/00—Other features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Y2306/03—Lubric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2003/006—Liquid cooling the liquid being o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传动装置,其即使在自排泄孔排出了机油的情况下也能抑制传动机构的烧伤。在车辆搭载状态下,使第1机油泵(P1)的第1吸入口(84)的开口位置(Lp1)比排泄孔(102)的下端的位置(Ld)靠下方,使第2机油泵(P2)的第2吸入口(86)的开口位置(Lp2)比排泄孔(102)的下端的位置靠上方,所以即使在箱体(40)的内部成为无油状态的情况下,第1机油泵(P1)也能吸入在低于排泄孔(102)的下端的位置残留的机油,能够使用由第1机油泵(P1)汲上来的机油润滑传动机构(16)。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传动装置,特别是涉及收容在车辆用传动装置的内部的传动机构的润滑。
背景技术
提出了一种车辆用传动装置,上述车辆用传动装置搭载于车辆,在壳体的内部收容有将来自动力源的动力传递到驱动轮的传动机构,并且在上述壳体的内部收容有吸入在上述壳体的底部存积的机油的第1机油泵以及第2机油泵,使用由上述第1机油泵以及上述第2机油泵汲上来的机油润滑上述传动机构。专利文献1所述的车辆用传动装置就是该种车辆用传动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379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在壳体设有用于将存积于壳体的底部的机油排出到壳体外部的排泄孔,排泄孔被排泄塞封闭。并且,在更换机油时拆下排泄塞,将存积于壳体的底部的机油自排泄孔排出到壳体的外部。这里,认为例如因排泄塞的脱落等而使机油排出到壳体的外部,从而车辆在壳体的内部无机油的状态下行驶。此时,有在传动机构发生烧伤(日文:焼き付き)的隐患。
本发明是以以上的事情为背景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自排泄孔排出了机油的情况下也能抑制传动机构的烧伤的车辆用传动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设为第1技术方案的主旨的是车辆用传动装置,(a)搭载于车辆,在壳体的内部收容有将来自动力源的动力传递到驱动轮的传动机构,并且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收容有将存积于所述壳体的底部的机油吸入的第1机油泵以及第2机油泵,使用由所述第1机油泵以及所述第2机油泵汲上来的机油润滑所述传动机构,(b)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设置有将存积于所述壳体的底部的机油排出到该壳体的外部的排泄孔,(c)在车辆搭载状态下,使所述第1机油泵的机油吸入口的开口位置比所述排泄孔的下端的位置靠下方,(d)使所述第2机油泵的机油吸入口的开口位置比所述排泄孔的下端的位置靠上方。另外,所述的“(c)在车辆搭载状态下,使所述第1机油泵的机油吸入口的开口位置比所述排泄孔的下端的位置靠下方,(d)使所述第2机油泵的机油吸入口的开口位置比所述排泄孔的下端的位置靠上方”这个特征也能定义为如下特征,即,“存积机油的作为所述壳体的底部的机油存积部,由所述壳体的与所述第1机油泵的机油吸入口的开口以及所述第2机油泵的机油吸入口的开口相对的底壁划定,使从该底壁到所述第1机油泵的机油吸入口的开口位置的距离小于从该底壁到所述排泄孔的下端的位置的距离,使从该底壁到所述第2机油泵的机油吸入口的开口位置的距离大于从该底壁到所述排泄孔的下端的位置的距离”。另外,该车辆用传动装置也可以还具备取得自所述第2机油泵排出的机油的油量的机油排出量取得器。
另外,设为第2技术方案的主旨的是在第1技术方案的车辆用传动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a)所述传动机构具有将来自所述驱动源的动力输出到所述驱动轮的输出部,(b)所述第1机油泵由所述输出部旋转驱动,(c)利用由所述第1机油泵汲上来的机油润滑所述输出部。
另外,设为第3技术方案的主旨的是在第2技术方案的车辆用传动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a)所述传动机构具有输入来自所述动力源的动力的输入部,(b)所述第2机油泵由所述输入部旋转驱动,(c)利用由所述第2机油泵汲上来的机油润滑所述输入部。
另外,设为第4技术方案的主旨的是在第3技术方案的车辆用传动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也利用由所述第1机油泵汲上来的机油润滑所述输入部。
发明效果
采用第1技术方案的车辆用传动装置,即使在壳体的内部成为无机油状态的情况下,由于第1机油泵吸入在低于排泄孔的下端的位置残留的油,所以能够使用由第1机油泵汲上来的机油润滑传动机构。另外,在第2机油泵中,无法吸入机油,随之发生不排出机油的事态、机油的温度变高这样的事态。由此,能够提前探测无机油状态,能够应对无机油状态。因而,能够抑制在传动机构发生烧伤。
另外,采用第2技术方案的车辆用传动装置,利用输出部对第1机油泵进行旋转驱动,利用该第1机油泵汲上来的机油被供给到输出部,所以能够较佳地润滑输出部。
另外,采用第3技术方案的车辆用传动装置,利用输入部对第2机油泵进行旋转驱动,利用该第2机油泵汲上来的机油被供给到输入部,所以能够较佳地润滑输入部。
另外,采用第4技术方案的车辆用传动装置,也利用由第1机油泵汲上来的机油润滑输入部,从而能够进一步较佳地润滑输入部。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应用了本发明的车辆用传动装置的结构的要点图。
图2是简略地表示图1的车辆用传动装置所具备的润滑装置的构造的回路图。
图3是说明在图1的箱体的齿轮室内设置的润滑装置的构造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另外,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将图适当地简化或变形,各部分的尺寸比以及形状等未必准确地描画。
实施例
图1是简略地表示在应用了本发明的车辆8搭载的车辆用传动装置10(以下称为传动装置10)的结构的要点图。传动装置10适用于FF(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形式的车辆8。传动装置10设置于发动机12与驱动轮14之间,是将自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12以及第2电动机MG2输出的动力借助差动装置20以及左右一对车轴22l、22r(以下在不做特别区别的情况下记作车轴22)等传递到左右一对驱动轮14l、14r(以下在不做特别区别的情况下记作驱动轮14)的混合动力形式的传动装置。传动装置10具备传动机构16,该传动机构16收纳在作为非旋转构件的箱体40的内部,将发动机12以及第2电动机MG2的动力传递到驱动轮14。
如图1所示,传动装置10构成为包含能以第1轴线CL1为中心旋转地配置的输入轴23、配置于输入轴23的外周侧的行星齿轮装置24、第1电动机MG1以及输出齿轮26、能以第2轴线CL2为中心旋转地配置的传动轴34、与传动轴34配置于同轴上且以第2轴线CL2为中心进行旋转驱动的第2电动机MG2、设置于传动轴34的减速齿轮36、能以第3轴线CL3为中心旋转地配置的副轴32、设置于副轴32的反转齿轮(日文:カウンタギヤ)28以及差速主动齿轮(日文:デフドライブギヤ)30、和能以第4轴线CL4为中心旋转地配置的差动装置20以及一对车轴22。以上各旋转构件都收容在箱体40的内部。另外,传动装置10具备用于使输出齿轮26停止旋转的停车锁止机构37。另外,第1轴线CL1~第4轴线CL4都是与车辆8的车宽方向平行的旋转轴线。另外,箱体40对应于本发明的壳体。
输入轴23借助发动机12的曲轴12a以及未图示的减振器等与发动机12能传动地相连结。输入轴23借助轴承18等能旋转地支承于作为非旋转构件的箱体40。
行星齿轮装置24以第1轴线CL1为中心地配置,由具有太阳齿轮S、齿轮架CA以及齿圈R的单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装置(差动机构)构成。行星齿轮装置24作为将发动机12的动力分配给输出齿轮26以及第1电动机MG1的动力分配机构发挥功能。行星齿轮装置24的太阳齿轮S与第1电动机MG1能传动地相连结,齿轮架CA借助输入轴23以及曲轴12a与发动机12能传动地相连结,齿圈R与输出齿轮26能传动地相连结。另外,齿圈R以及输出齿轮26由一体成形有以上的齿轮的复合齿轮构成。
另外,在第1轴线CL1上且在沿输入轴23的轴向与发动机1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利用发动机12进行旋转驱动的第2机油泵P2。构成第2机油泵P2的未图示的驱动齿轮与输入轴23的轴端部相连接,从而第2机油泵P2借助输入轴23由发动机12旋转驱动。
第1电动机MG1在第1轴线CL1方向上配置于隔着作为箱体40的一部分的分隔壁56与行星齿轮装置24相邻的位置。第1电动机MG1包括不能旋转地固定于作为非旋转构件的箱体40的圆环状的定子42、配置于定子42的内周侧的圆环状的转子44以及与转子44的内周相连结的转子轴46。在定子42绕挂有定子线圈48。转子轴46的轴向两侧借助一对轴承47a、47b能旋转地支承于箱体40。
输出齿轮26与行星齿轮装置24的齿圈R相连结,与设置于副轴32的反转齿轮28啮合。副轴32的轴向两侧借助一对轴承49a、49b能旋转地支承于箱体40。
第2电动机MG2以及减速齿轮36能以第2轴线CL2为中心旋转地配置,沿第2轴线CL2方向隔着分隔壁56并列配置。
第2电动机MG2包括不能旋转地固定于作为非旋转构件的箱体40的圆环状的定子50、配置于定子50的内周侧的圆环状的转子52以及与转子52的内周相连结的转子轴54。在定子50绕挂有定子线圈55。转子轴54的轴向两侧借助一对轴承57a、57b能旋转地支承于箱体40。
减速齿轮36与传动轴34一体地设置,与设置于副轴32的反转齿轮28啮合。通过比反转齿轮28的齿数少地设定减速齿轮36的齿数,使第2电动机MG2的旋转经由减速齿轮36以及反转齿轮28减速而传递到副轴32。传动轴34的轴向两侧借助一对轴承59a、59b能旋转地支承于箱体40。
反转齿轮28以及差速主动齿轮30相对于以第3轴线CL3为中心旋转的副轴32不能旋转地设置于该副轴32。反转齿轮28与输出齿轮26以及减速齿轮36啮合,从而传递自发动机12以及第2电动机MG2输出的动力。差速主动齿轮30与差动装置20的差速齿圈(日文:デフリングギヤ)38啮合。因而,当自输出齿轮26以及减速齿轮36的至少一者向副轴32输入动力时,该动力经由差速主动齿轮30传递到差动装置20。
差动装置20以及一对车轴22l、22r能以第4轴线CL4为中心旋转地配置。差动装置20的差速齿圈38与差速主动齿轮30啮合,从而将自发动机12以及第2电动机MG2的至少一者输出的动力经由差速齿圈38输入到差动装置20。
差动装置20由广泛已知的差动机构构成,允许左右一对车轴22l、22r的相对旋转,并且向左右一对车轴22l、22r传递动力。另外,由于差动装置20是公知的技术,所以省略其说明。差动装置20的第4轴线CL4方向的两侧借助一对轴承62a、62b能旋转地支承于箱体40。另外,差动装置20的差速齿圈38与第1机油泵P1的泵驱动齿轮70啮合。第1机油泵P1是借助与上述差速齿圈38啮合的泵驱动齿轮70与差速齿圈38联动地被机械性旋转驱动的机械式机油泵。
在上述那样构成的传动装置10中,发动机12的动力借助行星齿轮装置24、输出齿轮26、反转齿轮28、副轴32、差速主动齿轮30、差动装置20以及左右车轴22l、22r传递到左右驱动轮14l、14r。另外,第2电动机MG2的动力借助转子轴54、传动轴34、减速齿轮36、反转齿轮28、副轴32、差速主动齿轮30、差动装置20以及左右车轴22l、22r传递到左右驱动轮14l、14r。
作为非旋转构件的箱体40由外壳40a、车轴壳40b和壳盖40c构成。车轴壳40b的第1轴线CL1方向的两侧开口,车轴壳40b的一开口被外壳40a封闭地连接,并且车轴壳40b的另一开口被壳盖40c封闭地连接。
在车轴壳40b形成有与第1轴线CL1垂直的分隔壁56。利用分隔壁56将箱体40的内部划分成:收容有行星齿轮装置24、输出齿轮26、反转齿轮28、减速齿轮36以及差动装置20等的各种齿轮的齿轮室58;收容有第1电动机MG1以及第2电动机MG2的马达室60。另外,第2机油泵P2设置于马达室60侧。
传动装置10具备图2所示的润滑装置64。润滑装置64在箱体40内具备作为将存积于箱体40的底部的机油吸入的吸入装置的第1机油泵P1以及第2机油泵P2,使用由第1机油泵P1以及第2机油泵P2汲上来的机油分担地润滑在箱体40的内部收容的传动机构16的各部分。
传动机构16由以用于将发动机12以及第2电动机MG2的动力传递到驱动轮14的各种齿轮为首的各部分的旋转构件以及将以上各部分的旋转构件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各部分的轴承构成。具体而言,作为构成传动机构16的各部分的旋转构件,对应于输入轴23、行星齿轮装置24、第1电动机MG1、输出齿轮26、反转齿轮28、副轴32、差速主动齿轮30、差动装置20、第2电动机MG2、传动轴34以及减速齿轮36等,作为构成传动机构16的各部分的轴承,对应于轴承18、47a、47b、49a、49b、57a、57b、59a、59b、62a、62b。
另外,传动机构16区分为输入来自发动机12的动力的输入部16a和将来自发动机12的动力输出到驱动轮14的输出部16b。输入部16a对应于将来自发动机12的动力分配到第1电动机MG1以及输出齿轮26之前的传动路径,对应于构成从与发动机12连结的输入轴23到行星齿轮装置24的齿圈R的传动路径的各部分的旋转构件(输入轴23、行星齿轮装置24以及第1电动机MG1)。另一方面,输出部16b对应于构成将自输入部16a输入的动力传递到驱动轮14之前的传动路径的旋转构件(输出齿轮26、反转齿轮28、副轴32、差速主动齿轮30、差动装置20、车轴22、第2电动机MG2、传动轴34以及减速齿轮36)。
第1机油泵P1以及第2机油泵P2与分别不同的独立的第1供给油路66以及第2供给油路68相连接,将存积于在箱体40的底部设置的机油存积部72的机油吸入而分别排出到第1供给油路66以及第2供给油路68。第1机油泵P1由构成输出部16b的差动装置20的差速齿圈38驱动,第2机油泵P2由构成输入部16a的输入轴23驱动。
机油存积部72由箱体40本身构成,并且具备利用第1划分壁74将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侧部分与其他部分区分的第1机油存积部76。该第1机油存积部76位于差动装置20的铅垂下方。
另外,第1机油存积部76以外的部分被第2划分壁78进一步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分为两部分,设置有与所述第1机油存积部76相邻的中央部分的第2机油存积部80以及与该第2机油存积部80相邻的车辆前侧部分的第3机油存积部82。并且,第1机油泵P1的第1吸入口84配置在第2机油存积部80内,第2机油泵P2的第2吸入口86配置在第3机油存积部82内。以上的吸入口84、86借助分别独立地设置的各自的吸入油路与各机油泵P1、P2相连接。另外,第1吸入口84对应于本发明的第1机油泵的吸入口,第2吸入口86对应于本发明的第2机油泵的吸入口。
第1划分壁74以及第2划分壁78作为流通限制部发挥功能,允许机油在第1机油存积部76、第2机油存积部80以及第3机油存积部82的相互间流通,并且限制油面高度的均衡。例如,在停车时,机油泵P1、P2的工作都停止,油面高度的变动停止的静态状态下的静止时油面高度Lst因被供给到传动机构16的各部分的机油向机油存积部72移动并返回,从而如图2的点划线所示超过划分壁74、78,各机油存积部76、80、82处的油面高度变得相同,但在车辆行驶时、机油泵P1、P2的工作时,向传动机构16的各部分供给机油而使机油存积部72内的机油量减少,从而油面高度变得低于划分壁74、78的上端,通过由以上的划分壁74、78进行的流通限制使机油存积部76、80、82的油面高度如实线所示单独地变化。
第1划分壁74以及第2划分壁78的铅垂方向的上端位置比差动装置20的下端位置高,在油面高度越出划分壁74、78的静态状态下,差动装置20的一部分浸泡于机油。在这样使差动装置20的一部分浸泡于机油时,在车辆起步时利用差速齿圈38等舀取机油,从而使机油散布于传动装置10的各部分,在难以利用第1机油泵P1供给充分的量的机油的车辆起步时,也能确保良好的润滑状态。
另一方面,在包含车辆行驶时的机油泵P1、P2的工作时,由依据车速V旋转的差速齿圈38等进行的舀取、由机油泵P1、P2进行的吸入使油面高度下降,变得低于划分壁74、78。并且,在第1机油存积部76,利用由差速齿圈38等进行的舀取与返回油量的平衡(日文:釣り合い;英文:balance)确定油面高度,在第2机油存积部80,利用由第1机油泵P1进行的吸入与返回油量的平衡确定油面高度,在第3机油存积部82,利用由第2机油泵P2进行的吸入与返回油量的平衡确定油面高度。在本实施例中,以使第1机油存积部76的油面高度优先下降的方式确定第1机油存积部76的容积即第1划分壁74的位置、形状等,减少由差动装置20的旋转进行的机油搅拌而减少搅拌损失。另外,通过使配置有第1吸入口84的第2机油存积部80以及配置有第2吸入口86的第3机油存积部82处的油面高度高于第1机油存积部76,能够抑制因吸入口84、86暴露于油面之上而导致的机油泵P1、P2吸入空气,适当地吸入机油而稳定供给机油。
另外,设置有第2划分壁78,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区分为第2机油存积部80以及第3机油存积部82,各机油存积部80、82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变短,所以抑制起因于由路面坡度等导致的车辆8的姿势变化、加减速等的机油的不均而减少油面高度的变动,进一步适当地抑制将吸入口84、86配置于以上的机油存积部80、82的机油泵P1、P2吸入空气。另外,在第2划分壁78的铅垂方向的下端形成有连通第2机油存积部80与第3机油存积部82的微小的间隙78a。通过形成有间隙78a,即使在存积于第2机油存积部80的机油变少了的情况下,通过使存积于第3机油存积部82的机油经过间隙78a流入,也维持在第2机油存积部80存积的机油的油量。
与第2机油泵P2的排出侧相连接的第2供给油路68构成为能向行星齿轮装置24、第1电动机MG1、第2电动机MG2和轴承(47a、47b、57a、57b)等的需要润滑的部位供给机油,轴承(47a、47b、57a、57b)将以上电动机MG1、MG2的转子轴46、54支承为能够旋转。另外,在该第2供给油路68设置有机油冷却器88,通过将机油冷却地供给到第1电动机MG1以及第2电动机MG2,将以上各构件冷却而防止过热。机油冷却器88构成为通过由例如风冷、水冷进行的热交换将机油冷却。使第2机油泵P2旋转驱动的发动机12在停车时也能驱动,所以包含停车时在内能以不依赖于车速V的吸入量吸入机油而向需要润滑的部位供给。
第1机油泵P1是伴随着差动装置20的差速齿圈38的旋转而被旋转驱动的机油泵,与该第1机油泵P1的排出侧相连接的第1供给油路66将机油供给到传动机构16的各部分的需要润滑的部位。利用由第1机油泵P1汲上来的机油润滑的需要润滑的部位,主要是被收容于齿轮室58而构成传动机构16的输出部16b的各部分的齿轮(28、30、36等)以及将设置有以上各部分的齿轮的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各部分的轴承(49a、49b、59a、59b、62a、62b等)等。第1机油泵P1由于伴随着设置于差动装置20的差速齿圈38的旋转而被旋转驱动,所以在使发动机12旋转停止的EV行驶模式时也被旋转驱动,以与车速V成比例的吸入量吸入机油而将机油供给到各部分。即,车速V对应于第1机油泵P1的泵转速,对应于来自第1机油泵P1的机油排出量。差动装置20以及将差动装置20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62a、62b通过由差速齿圈38进行的机油舀取而被润滑,自第1供给油路66排出的机油的一部分顺着箱体40的肋等供给到差动装置20以及轴承62a、62b,从而也进行润滑。
另外,在润滑装置64中,在将传动装置10搭载于车辆8的状态(以下为车辆搭载状态)下,至少在沿铅垂方向比支承第1电动机MG1的转子轴46的轴承47a靠上方的位置设置有捕集罐(日文:キャッチタンク)90。捕集罐90与用于将机油供给到支承第1电动机MG1的转子轴46的轴承47a的机油导入孔92相连通。因而,在存积于捕集罐90的机油的油面高度来到至机油导入孔92的位置时,自机油导入孔92经由第3供给油路94向轴承47a供给机油。这样,为了存积向将第1电动机MG1的转子轴46支承于箱体40的轴承47a供给的机油而设置捕集罐90。利用差速齿圈38等舀取的机油被供给到捕集罐90。
图3是用于说明设置于箱体40的齿轮室58内部的润滑装置64的构造的图,对应于在车辆搭载状态下沿第1轴线CL1的方向从发动机12侧观察齿轮室58内的图。图3所示的箱体40与此相关联地对应于车轴壳40b。另外,车辆搭载状态将车辆8位于水平的路面的状态作为基准。
在图3中,以第1轴线CL1为中心描画的实线的圆以及点划线的圆分别对应于以第1轴线CL1为中心旋转的输出齿轮26的齿顶圆以及节圆。以第2轴线CL2为中心描画的实线的圆以及点划线的圆分别对应于以第2轴线CL2为中心旋转的减速齿轮36的齿顶圆以及节圆。以第3轴线CL3为中心描画的大径侧的实线的圆以及大径侧的点划线的圆分别对应于以第3轴线CL3为中心旋转的反转齿轮28的齿顶圆以及节圆,小径侧的实线的圆以及小径侧的点划线的圆分别对应于以第3轴线CL3为中心旋转的差速主动齿轮30的齿顶圆以及节圆。以第4轴线CL4为中心描画的实线的圆以及点划线的圆分别对应于以第4轴线CL4为中心旋转的差速齿圈38(差动装置20)的齿顶圆以及节圆。第1轴线CL1~第4轴线CL4相互平行,在车辆搭载状态下,分别配置于在沿包含铅垂分量以及水平分量在内的方向上分开的位置。
如图3所示,在车辆搭载状态下,在铅垂方向的下部配置有第1机油泵P1的第1吸入口84以及第2机油泵P2的第2吸入口86。在车辆搭载状态下的箱体40的铅垂方向的下部形成有第1划分壁74以及第2划分壁78,并形成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利用第1划分壁74和第2划分壁78分隔而成的第2机油存积部80,该第1划分壁74以及第2划分壁78自与第1吸入口84以及第2吸入口86的开口相对并且划定机油存积部72的箱体40的底壁40d向上方延伸。在该第2机油存积部80配置有第1机油泵P1的第1吸入口84。
在沿车辆前后方向上相对于第2机油存积部80隔着第1划分壁74的位置形成有第1机油存积部76。通过使差速齿圈38的一部分浸泡于在该第1机油存积部76存积的机油中,当在行驶中差速齿圈38旋转时,利用差速齿圈38向上方舀取在第1机油存积部76存积的机油,将机油供给到收容于齿轮室58的传动机构16的各需要润滑的部位。
另外,在沿车辆前后方向相对于第2机油存积部80隔着第2划分壁78的位置形成有第3机油存积部82。在该第3机油存积部82配置有第2吸入口86。自第2吸入口86吸入的机油经由使第2吸入口86与第2机油泵P2相连的未图示的吸入油路被输送到第2机油泵P2。
在第1吸入口84的铅垂正上方设置有第1机油泵P1。利用与差速齿圈38啮合的泵驱动齿轮70对第1机油泵P1进行驱动。在对第1机油泵P1进行驱动时,自第1吸入口84将存积于第2机油存积部80的机油吸上来,将该机油排出到与第1机油泵P1的排出侧相连接的第1供给油路66。
第1供给油路66由图3所示的那样的在内部形成有虚线所示的油路的空心的机油管95构成。机油管95利用多个安装部96a~安装部96c固定于箱体40。机油管95的位于与连接于第1机油泵P1的基端部95a相反的一侧的顶端侧,在车辆搭载状态下以自第1机油泵P1向上方延伸的状态固定于箱体40。机油管95由例如合成树脂材料构成,但也可以通过嵌入成形等设置有加强用的金属等。
另外,在机油管95形成有多个空心的突出喷嘴部98a~突出喷嘴部98c,该突出喷嘴部98a~突出喷嘴部98c用于将机油供给到收容在齿轮室58内的作为需要润滑的部位的齿轮以及轴承。在自第1轴线CL1沿径向观察的情况下,各突出喷嘴部98a~突出喷嘴部98c与第1轴线CL1平行地延伸至与各个需要润滑的部位重合的位置。此外,在各突出喷嘴部98a~突出喷嘴部98c分别形成有用于将在内部流动的机油朝向需要润滑的部位放出的放出孔100(参照图2)。被第1机油泵P1汲上来而排出到机油管95的机油的一部分经由以上突出喷嘴部98a~突出喷嘴部98c,自突出喷嘴部98a~突出喷嘴部98c各自的放出孔100放出而供给到各个需要润滑的部位。
例如,自形成于机油管95的长度方向中间的突出喷嘴部98a的放出孔100放出的机油顺着形成于箱体40的肋等如实线的箭头所示地移动,被供给到差动装置20以及将差动装置20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62a、62b等。另外,自形成于机油管95顶端侧的突出喷嘴部98b的放出孔100放出的机油如实线的箭头所示,被供给到减速齿轮36以及将传动轴34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59a、59b等。另外,自形成于机油管95顶端侧的突出喷嘴部98c的放出孔100放出的机油如实线的箭头所示,被供给到反转齿轮28、差速主动齿轮30以及将副轴3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49a、49b等。这样,利用由第2机油泵P2汲上来的机油对构成输出部16b的差动装置20、减速齿轮36、反转齿轮28和差速主动齿轮30等进行润滑。此外,自突出喷嘴部98c等放出的机油的一部分被反转齿轮28、差速主动齿轮30搅拌而飞散,从而也被供给到行星齿轮装置24以及将输入轴23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18等。即,利用由第1机油泵P1汲上来的机油对构成输入部16a的行星齿轮装置24等进行润滑。
在车辆搭载状态下,在沿铅垂方向在比轴承47a靠上方且沿车辆前后方向比输出齿轮26靠前方的位置形成有捕集罐90。捕集罐90由设置于箱体40的肋90a形成,自箱体40(分隔壁56)沿垂直方向(第1轴线CL1方向)突出设置。通过铸造与箱体40一同一体成形肋90a。另外,捕集罐90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向铅垂上方侧开口的U字形,以存积由差速齿圈38等舀取的机油。
在车辆前进行驶的过程中,差速齿圈38如虚线的箭头所示绕顺时针方向旋转。另外,伴随着差速齿圈38的旋转,反转齿轮28以及差速主动齿轮30如虚线的箭头所示绕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输出齿轮26如虚线的箭头所示地绕顺时针方向旋转。此时,存积于第1机油存积部76的机油被差速齿圈38舀取,供给到收容于齿轮室58的传动机构16的各部分。另外,利用差速齿圈38舀取的机油的一部分朝向捕集罐90飞散。或者,利用差速齿圈38舀取的机油的一部分在被差速主动齿轮30、输出齿轮26等进一步搅拌后,朝向捕集罐90飞散。由此,利用差速齿圈38舀取的机油的一部分存积于捕集罐90。存积于捕集罐90的机油经过形成于箱体40的分隔壁56的机油导入孔92以及第3供给油路94(参照图2)被供给到轴承47a。
另外,利用第2机油泵P2汲上来的机油的一部分被供给到形成于输入轴23内部的与第1轴线CL1平行的轴向油路101,经过与该轴向油路101相连通的未图示的径向油路自输入轴23沿径向飞散,从而被供给到构成输入部16a的行星齿轮装置24以及轴承18等而进行润滑。
另外,在构成箱体40的外壳40a设置有用于将存积于箱体40的底部的机油排出到箱体40外部的排泄孔102(参照图1)。排泄孔102被排泄塞104封闭。在更换机油时,自排泄孔102卸下排泄塞104,将存积于箱体40内的机油经过排泄孔102排出到箱体40的外部。这里,考虑因例如排泄塞104的脱落等而在行驶过程中自排泄孔102排出机油从而成为箱体40内部的机油枯竭(缺乏)的无机油状态,考虑到车辆8不得不在该状态下行驶。此时,因供给到传动机构16的机油不足而有在传动机构16发生烧伤的隐患。相对于此,通过在以下说明的位置设置排泄孔102,抑制了传动机构16的烧伤。
在图3中,绘于第1机油泵P1的第1吸入口84上方的虚线所示的圆对应于在组装了外壳40a的状态下的排泄孔102的位置。另外,排泄孔102实际上形成于外壳40a,所以图3的虚线所示的排泄孔102表示在组装了外壳40a的状态下相对于车轴壳40b的相对性的位置。
如图3所示,在车辆搭载状态下,使铅垂方向上的第1机油泵P1的第1吸入口84的开口位置Lp1(下端位置)在排泄孔102的铅垂方向上比下端的位置Ld靠下方。此外,在车辆搭载状态下,使铅垂方向上的第2机油泵P2的第2吸入口86的开口位置Lp2(下端位置)在排泄孔102的铅垂方向上比下端的位置Ld靠上方。换言之,在铅垂方向上,使从箱体40的底壁40d到第1机油泵P1的第1吸入口84的开口位置Lp1的距离小于从上述底壁40d到排泄孔102的下端的位置Ld的距离,另外,使从上述底壁40d到第2机油泵P2的第2吸入口86的开口位置Lp2的距离大于从上述底壁40d到排泄孔102的下端的位置Ld的距离。另外,开口位置Lp1对应于本发明的第1机油泵的机油吸入口的开口位置,开口位置Lp2对应于本发明的第2机油泵的机油吸入口的开口位置。
以下,说明在车辆搭载状态下由将第1吸入口84的开口位置Lp1、第2吸入口86的开口位置Lp2以及排泄孔102的下端的位置Ld形成于所述的位置而获得的作用和效果。
在车辆前进行驶的过程中,在例如排泄塞104自排泄孔102脱落时,自排泄孔102排出在箱体40的内部存积的机油。即使在上述这样的情况下,由于第1机油泵P1的第1吸入口84的开口位置Ld1位于在铅垂方向上比排泄孔102的下端的位置Ld靠下方的位置,所以在铅垂方向上存积于比排泄孔102的下端的位置Ld靠下方的位置的机油在不自箱体40排出的前提下存积于箱体40的底部。因而,关于第1机油泵P1,能够将存积于第2机油存积部80的机油汲上来,所以能够使用由第1机油泵P1汲上来的机油润滑传动机构16。此时,自第1机油泵P1汲上来的机油的一部分被供给到反转齿轮28等,该机油被反转齿轮28等搅拌而向构成输入部16a的行星齿轮装置24侧飞散,从而也润滑行星齿轮装置24、输出齿轮26和轴承18等。由此,关于主要利用由第2机油泵P2汲上来的机油润滑的传动机构16,也利用由第1机油泵P1汲上来的机油进行润滑,从而抑制行星齿轮装置24等的烧伤。
另外,当排泄塞104脱落时,不自第2机油泵P2排出机油,滞留于第2机油泵P2内的机油的油温上升。于是,在第2机油泵P2设置油温传感器106(参照图1),基于由油温传感器106检测的机油的油温与由其他油温传感器(例如设置于第1机油泵P1的油温传感器等)检测的机油的油温的温度差,能够提前检测无机油状态。通过提前检测无机油状态,能够提前应对无机油状态,所以能够抑制在传动机构16发生的烧伤。另外,也可以基于由油温传感器106检测的油温的上升率判断无机油状态,也可以设置用于检测自第2机油泵P2排出的机油的油量的传感器,基于由传感器检测的机油的油量判断无机油状态。另外,也考虑能够基于由油温传感器106检测的第2机油泵P2内的机油的油温,推测或取得自第2机油泵P2排出的机油的油量,由此,油温传感器106能够解释为对应于本发明的机油排出量取得器。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例,即使在箱体40的内部成为无机油状态的情况下,第1机油泵P1也能吸入在低于排泄孔102的下端的位置残留的机油,所以能够使用由第1机油泵P1汲上来的机油润滑传动机构16。另外,在第2机油泵P2中,无法吸入机油,随之发生不排出机油的事态、机油的温度变高这样的事态。由此,能够提前探测无机油状态,应对无机油状态。因而,能够抑制在传动机构16发生烧伤。
另外,采用本实施例,利用构成输出部16b的差动装置20的差速齿圈38对第1机油泵P1旋转驱动,利用该第1机油泵P1汲上来的机油被供给到以差动装置20为首的输出部16b,所以能够较佳地润滑输出部16b。另外,利用构成输入部16a的输入轴23对第2机油泵P2进行旋转驱动,利用该第2机油泵P2汲上来的机油被供给到以行星齿轮装置24为首的输入部16a,所以能够较佳地润滑输入部16a。此外,利用由第1机油泵汲上来的机油也润滑以行星齿轮装置24为首的输入部16a,从而能够进一步较佳地润滑输入部16a。
以上,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也在其他形态中应用本发明。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第1机油泵P1由差动装置20的差速齿圈38旋转驱动,但不一定限定于差速齿圈38。例如只要是差速主动齿轮30等构成输出部16b的旋转构件即可,能够适宜地进行变更。另外,第2机油泵P2由输入轴23旋转驱动,但不一定限定于输入轴23。例如只要是行星齿轮装置24的齿轮架CA等构成输入部16a的旋转构件即可,能够适宜地进行变更。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传动装置10以发动机12为动力源使车辆行驶,但本发明的动力源不一定限定于发动机12,也能应用于将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的电动汽车。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第2机油泵P2由发动机12驱动,但不一定限定于发动机12,也可以由电动马达进行驱动。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将传动装置10用于FF形式的车辆8,但本发明不一定限定于FF形式的车辆8。例如也能应用于FR形式的车辆。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传动机构16构成为具备以第1轴线CL1~第4轴线CL4为中心旋转的旋转构件,但不一定限定于第1轴线CL1~第4轴线CL4这4条轴线,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具备以3条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旋转构件。
另外,上述毕竟为一实施方式,能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施加了各种各样的变更和改良后得到的形态实施本发明。
附图标记说明
8、车辆;10、车辆用传动装置;12、发动机(动力源);14、驱动轮;16、传动机构;16a、输入部;16b、输出部;40、箱体(壳体);84、第1吸入口(第1机油泵的机油吸入口);86、第2吸入口(第2机油泵的机油吸入口);102、排泄孔;P1、第1机油泵;P2、第2机油泵;Ld、排泄孔的下端的位置;Lp1、开口位置(第1机油泵的机油吸入口的开口位置);Lp2、开口位置(第2机油泵的机油吸入口的开口位置)。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传动装置(10),搭载于车辆(8),在壳体(40)的内部收容有将来自动力源(12)的动力传递到驱动轮(14)的传动机构(16),并且在所述壳体(40)的内部收容有将存积于所述壳体(40)的底部(72)的机油吸入的第1机油泵(P1)以及第2机油泵(P2),使用由所述第1机油泵(P1)以及所述第2机油泵(P2)汲上来的机油润滑所述传动机构(16),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40)设置有将存积于所述壳体(40)的底部(72)的机油排出到该壳体(40)的外部的排泄孔(102),
在车辆搭载状态下,使所述第1机油泵(P1)的机油吸入口(84)的开口位置(Lp1)比所述排泄孔(102)的下端的位置(Ld)靠下方,
使所述第2机油泵(P2)的机油吸入口(86)的开口位置(Lp2)比所述排泄孔(102)的下端的位置(Ld)靠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传动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机构(16)具有将来自所述动力源(12)的动力输出到所述驱动轮(14)的输出部(16b),
所述第1机油泵(P1)由所述输出部(16b)旋转驱动,
利用由所述第1机油泵(P1)汲上来的机油润滑所述输出部(16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传动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机构(16)具有输入来自所述动力源(12)的动力的输入部(16a),
所述第2机油泵(P2)由所述输入部(16a)旋转驱动,
利用由所述第2机油泵(P2)汲上来的机油润滑所述输入部(16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传动装置(10),其特征在于,
也利用由所述第1机油泵(P1)汲上来的机油润滑所述输入部(16a)。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传动装置(10),其特征在于,
存积有机油的作为所述壳体(40)的底部(72)的机油存积部(72)由与所述第1机油泵(P1)的机油吸入口(84)的开口以及所述第2机油泵(P2)的机油吸入口(86)的开口相对的所述壳体(40)的底壁(40d)划定,
从该底壁(40d)到所述第1机油泵(P1)的机油吸入口(84)的开口位置(Lp1)的距离小于从该底壁(40d)到所述排泄孔(102)的下端的位置(Ld)的距离,
使从该底壁(40d)到所述第2机油泵(P2)的机油吸入口(86)的开口位置(Lp2)的距离大于从该底壁(40d)到所述排泄孔(102)的下端的位置(Ld)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传动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传动装置(10)还具备取得自所述第2机油泵(P2)排出的机油的油量的机油排出量取得器(106)。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11718 | 2019-01-25 | ||
JP2019011718A JP7052746B2 (ja) | 2019-01-25 | 2019-01-25 |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86220A CN111486220A (zh) | 2020-08-04 |
CN111486220B true CN111486220B (zh) | 2023-01-06 |
Family
ID=69156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44654.XA Active CN111486220B (zh) | 2019-01-25 | 2020-01-16 | 车辆用传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00036B2 (zh) |
EP (1) | EP3686041B1 (zh) |
JP (1) | JP7052746B2 (zh) |
CN (1) | CN11148622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1099107A (ja) * | 2019-12-19 | 2021-07-01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装置 |
JP7484552B2 (ja) | 2020-08-12 | 2024-05-16 | ニデック株式会社 | 駆動装置 |
US11781647B2 (en) * | 2020-08-31 | 2023-10-10 | Dana Automotive Systems Group, Llc | Hydrauli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on of said system |
CN117901631B (zh) * | 2020-11-30 | 2024-07-1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轮边驱动总成和车辆 |
EP4318899A4 (en) * | 2021-03-30 | 2024-08-28 | Aisin Corp | DRIVE DEVICE FOR A VEHICLE |
EP4079551A1 (en) * | 2021-04-23 | 2022-10-26 | Volvo Truck Corporation | An electric powertrain for a vehicle |
JP2023071548A (ja) * | 2021-11-11 | 2023-05-23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の潤滑構造 |
WO2024054986A1 (en) * | 2022-09-08 | 2024-03-14 | Harbinger Motors Inc. | Electric commercial vehicle drive unit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33234A (zh) * | 2005-03-02 | 2008-02-27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润滑装置 |
JP2009270649A (ja) * | 2008-05-08 | 2009-11-19 | Toyota Motor Corp | 無段変速機 |
CN105972191A (zh) * | 2015-03-13 | 2016-09-28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混合动力车辆的润滑结构 |
JP2017137991A (ja) * | 2016-02-03 | 2017-08-10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装置 |
CN107725744A (zh) * | 2016-08-12 | 2018-02-23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的润滑装置 |
CN107725745A (zh) * | 2016-08-12 | 2018-02-23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混合动力车辆 |
JP2018192862A (ja) * | 2017-05-15 | 2018-12-06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潤滑装置の異常検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831938B1 (fr) * | 2001-11-07 | 2004-02-20 | Eurocopter France | Installation de lubrification pour boite de transmission de puissance basculante |
JP5528881B2 (ja) | 2010-03-30 | 2014-06-2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オイル貯留装置 |
JP5381872B2 (ja) * | 2010-04-01 | 2014-01-08 |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 ハイブリッド車の冷却装置 |
JP5821273B2 (ja) * | 2011-05-19 | 2015-11-24 |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 歯車装置とそれを搭載した車両 |
JP5758820B2 (ja) * | 2012-02-22 | 2015-08-05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冷却システム |
JP5912705B2 (ja) * | 2012-03-16 | 2016-04-27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 |
CN103742217B (zh) * | 2013-12-28 | 2015-11-18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种用于6缸内燃机的模块化多功能可变气门驱动系统 |
CA2941384A1 (en) * | 2014-03-31 | 2015-10-08 | Honda Motor Co., Ltd. | Oil supply structure for power unit, and power unit |
JP6618238B2 (ja) | 2014-03-31 | 2019-12-11 | Ntn株式会社 |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
US10753358B2 (en) * | 2015-09-29 | 2020-08-25 | Aisin Aw Co., Ltd. |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
CN106904070B (zh) * | 2015-12-21 | 2019-11-26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冷却装置 |
US10309524B2 (en) * | 2016-02-03 | 2019-06-04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Lubricating device of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vehicle |
JP6680263B2 (ja) * | 2017-05-19 | 2020-04-15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駆動装置 |
JP6919989B2 (ja) * | 2017-09-08 | 2021-08-18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回転電機の冷却装置 |
-
2019
- 2019-01-25 JP JP2019011718A patent/JP7052746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1-06 US US16/734,451 patent/US11300036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1-08 EP EP20150770.4A patent/EP3686041B1/en active Active
- 2020-01-16 CN CN202010044654.XA patent/CN11148622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33234A (zh) * | 2005-03-02 | 2008-02-27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润滑装置 |
JP2009270649A (ja) * | 2008-05-08 | 2009-11-19 | Toyota Motor Corp | 無段変速機 |
CN105972191A (zh) * | 2015-03-13 | 2016-09-28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混合动力车辆的润滑结构 |
JP2017137991A (ja) * | 2016-02-03 | 2017-08-10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装置 |
CN107725744A (zh) * | 2016-08-12 | 2018-02-23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的润滑装置 |
CN107725745A (zh) * | 2016-08-12 | 2018-02-23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混合动力车辆 |
JP2018192862A (ja) * | 2017-05-15 | 2018-12-06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潤滑装置の異常検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00240314A1 (en) | 2020-07-30 |
CN111486220A (zh) | 2020-08-04 |
US11300036B2 (en) | 2022-04-12 |
JP7052746B2 (ja) | 2022-04-12 |
EP3686041A1 (en) | 2020-07-29 |
JP2020118264A (ja) | 2020-08-06 |
EP3686041B1 (en) | 2021-04-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486220B (zh) | 车辆用传动装置 | |
CN111486221B (zh) | 车辆用传动装置 | |
CN110131393B (zh) | 车辆用驱动装置 | |
WO2020179216A1 (ja) | モータユニット | |
JP6809393B2 (ja) |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装置 | |
JP4867491B2 (ja) | 駆動装置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する自動車 | |
JP6879191B2 (ja) | 車両の潤滑油供給装置 | |
US20220282784A1 (en) | Drive device | |
US11828358B2 (en) | Transmission mechanism device and drive device including oil catch tank | |
JP2004180477A (ja) | 前後輪駆動車両におけるモータの冷却構造 | |
CN110274008B (zh) |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 |
JP2018105419A (ja) |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潤滑構造 | |
US11837940B2 (en) | Transmission mechanism device and drive device | |
JP2022032456A (ja) | 駆動装置 | |
JP2017047732A (ja) | 動力伝達機構 | |
CN113007331A (zh) |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装置 | |
JPWO2016114007A1 (ja) | 変速機 | |
WO2019208642A1 (ja) |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 |
JP2017144890A (ja) | 車両用駆動装置 | |
CN111720527A (zh) | 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 | |
US20230136544A1 (en) | Drive apparatus | |
JP3956818B2 (ja) | 車両用のオイル供給装置 | |
JP7058065B2 (ja) | トランスアクスル | |
US20230139181A1 (en) | Drive apparatus | |
CN111828598A (zh) |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