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0527A - 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0527A
CN111720527A CN202010156621.4A CN202010156621A CN111720527A CN 111720527 A CN111720527 A CN 111720527A CN 202010156621 A CN202010156621 A CN 202010156621A CN 111720527 A CN111720527 A CN 1117205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oil
gear mechanism
transmission device
drive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566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桥克寿
花井孝佳
末次祐基
神内直也
竹内悠哉
根本拓树
伊藤英司
高木清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AW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AW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Aisin AW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720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05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1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or withi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pipes, grooves, channels or the like
    • F16H57/0424Lubricant guiding means in the wall of or integrated with the casing, e.g. grooves, channels, ho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3Mounting or installation of gears or shafts in the gearboxes, e.g. methods or means for assemb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3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 Pressure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适当地进行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啮合部的润滑以及冷却的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具备:齿轮机构,其设置于连结驱动力源与车轮的动力传递路径;壳体,其收容齿轮机构;第一存储部,其设置于壳体内,用于存储油;以及第二存储部,其设置于壳体内,配置于比第一存储部靠上方,用于存储油,齿轮机构具有相互啮合形成啮合部的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在相对于第二齿轮靠下方,且在比啮合部靠第二齿轮的正转方向的后侧,设置有以覆盖第二齿轮的外周面的方式形成的罩部,第二存储部具有向罩部中的与第二齿轮对置的面供给油的供给部。

Description

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驱动力源与一对车轮之间进行驱动力的传递的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的一个例子。以下,在该背景技术的说明中,引用了专利文献1中的附图标记。
在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中,在收容齿轮机构的壳体4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存储油的第一存储部70以及配置于比该第一存储部靠上方并且用于存储油的第二存储部80。而且,通过第二存储部80使第一存储部70的油面降低,由此实现了各种旋转部件搅拌油的搅拌阻力降低。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57243号公报(图1以及图5)
在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中,为了润滑以及冷却第一齿轮17与第二齿轮21的啮合部,从以贯通第二存储部80的底部的方式形成的供给部84向第一齿轮17滴下油。具体而言,从供给部84向第一齿轮17中的比啮合部靠正转方向(车辆前进中的旋转方向)的前侧的部分滴下油。
在这种结构中,若第一齿轮17向正转方向没有旋转约一圈,第一齿轮17中的油所滴下的部分不会到达啮合部。因此,无法将滴至第一齿轮17的油迅速供给至啮合部。其结果是,在第一齿轮17旋转中,滴下的油的一部分从第一齿轮17落下,从而向啮合部供给的油的量不足,可能无法适当地进行啮合部的润滑以及冷却。
因此,希望实现能够适当地进行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啮合部的润滑以及冷却的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的特征结构在于,
在驱动力源与车轮之间进行驱动力的传递,其中,上述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具备:
齿轮机构,其设置于连结上述驱动力源与上述车轮的动力传递路径;
壳体,其收容上述齿轮机构;
第一存储部,其设置于上述壳体内,用于存储油;以及
第二存储部,其设置于上述壳体内,配置于比上述第一存储部靠上方,用于存储油,
上述齿轮机构具有相互啮合形成啮合部的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
在相对于上述第二齿轮靠下方,且在比上述啮合部靠上述第二齿轮的正转方向的后侧,设置有以覆盖上述第二齿轮的外周面的方式形成的罩部,
上述第二存储部具有向上述罩部中的与上述第二齿轮对置的面供给油的供给部。
根据该特征结构,从第二存储部经由供给部向罩部中的与第二齿轮对置的面供给油。而且,供给至罩部的油附着于第二齿轮。由于罩部配置于比啮合部靠第二齿轮的正转方向的后侧,所以第二齿轮中的附着有油的部分在第二齿轮向正转方向旋转之后立即到达啮合部。另外,由于罩部覆盖第二齿轮的下方,所以能够将从第二齿轮落下的油的量抑制为较少。由此,能够高效地向啮合部供给很多油。因此,能够适当地润滑以及冷却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啮合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的骨架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与轴向正交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图2中的IV-IV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1...齿轮机构;2...壳体;3...输入部件;32...输入齿轮(第一齿轮);4...反转齿轮机构;42...反转输入齿轮(第二齿轮);43...反转输出齿轮(第三齿轮);5...差动齿轮机构;51...差动输入齿轮(第四齿轮);6...第一存储部;7...第二存储部;72...供给部;8...罩部;MG...旋转电机(驱动力源);F...油;L...轴向;V...上下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100。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100例如搭载于将内燃机以及旋转电机作为多个车轮的驱动力源的混合动力汽车或将旋转电机作为多个车轮的驱动力源的电动汽车。
如图1所示,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100在驱动力源与车轮W之间进行驱动力的传递。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电机MG作为驱动力源发挥功能。旋转电机MG具有:定子,其固定于非旋转部件(例如壳体2);以及转子,其相对于该定子被支承为旋转自如。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旋转电机”作为还包含马达(电动机)、发电机(generator)以及根据需要发挥马达及发电机双方的功能的电动·发电机中的任一方的概念来使用。
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100具备:齿轮机构1,其设置于连结驱动力源与车轮W的动力传递路径;以及壳体2,其收容齿轮机构1。
在本实施方式中,齿轮机构1包含:输入部件3,其与驱动力源驱动连结;反转齿轮机构4;以及差动齿轮机构5,其将从驱动力源一侧传递来的驱动力分配至一对车轮W。
这里,在本申请中,“驱动连结”是指两个旋转构件连结为能够传递驱动力的状态,包含这两个旋转构件连结为一体地旋转的状态、或者这两个旋转构件经由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传动部件连结为能够传递驱动力的状态。作为这种传动部件,包含同速或者变速地传递旋转的各种部件,例如轴、齿轮机构、带、链等。此外,作为传动部件,也可以包含选择性地传递旋转以及驱动力的卡合装置,例如摩擦卡合装置、啮合式卡合装置等。
如图1以及图2所示,输入部件3配置于第一轴A1上。反转齿轮机构4配置于第二轴A2上。差动齿轮机构5配置于第三轴A3上。第一轴A1是表示输入部件3的轴心的假想轴,输入部件3以第一轴A1为中心旋转。第二轴A2是表示反转齿轮机构4的轴心的假想轴,反转齿轮机构4以第二轴A2为中心旋转。第三轴A3是表示差动齿轮机构5的轴心的假想轴,差动齿轮机构5以第三轴A3为中心旋转。第一轴A1、第二轴A2以及第三轴A3相互平行配置。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上述轴A1~A3平行的方向设为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100的“轴向L”。另外,将搭载于车辆的状态的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100的铅垂方向设为“上下方向V”。而且,上下方向V的上侧的位置例如如上方、上端等那样使用“上”来表示,上下方向V的下侧的位置例如如下方、下端等那样使用“下”来表示。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轴A2配置于比第一轴A1以及第三轴A3靠上方。即,反转齿轮机构4的轴心配置于比输入部件3的轴心以及差动齿轮机构5的轴心靠上方。
如图1所示,输入部件3是齿轮机构1的输入构件。输入部件3具有输入轴31和输入齿轮32。
输入轴31与驱动力源驱动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轴31与旋转电机MG同轴配置,并与旋转电机MG的转子连结。即,输入轴31与旋转电机MG配置于第一轴A1上。另外,省略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轴31经由一对输入轴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2。
输入齿轮32是将来自驱动力源的驱动力传递至反转齿轮机构4的齿轮。输入齿轮32与输入轴31连结为一体旋转。输入齿轮32相当于齿轮机构1的“第一齿轮”。
在动力传递路径中,反转齿轮机构4配置于输入部件3与差动齿轮机构5之间。反转齿轮机构4具有反转轴41、反转输入齿轮42以及反转输出齿轮43。
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轴向L中,将相对于反转输出齿轮43配置反转输入齿轮42一侧设为“轴向第一侧L1”,将其相反侧设为“轴向第二侧L2”。
反转轴41以与反转输入齿轮42以及反转输出齿轮43一体旋转的方式支承着反转输入齿轮42以及反转输出齿轮43。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反转轴41的轴向第一侧L1的端部经由反转轴承41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2。另一方面,反转轴41的轴向第二侧L2的端部经由其他反转轴承(省略图示)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2。
反转输入齿轮42是反转齿轮机构4的输入构件。反转输入齿轮42与输入部件3的输入齿轮32啮合形成有啮合部E。即,反转输入齿轮42相当于与齿轮机构1的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反转输入齿轮42以与反转轴41一体旋转的方式与反转轴41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反转输入齿轮42形成为直径比输入齿轮32大。
反转输出齿轮43是反转齿轮机构4的输出构件。反转输出齿轮43与反转输入齿轮42同轴配置。即,反转输出齿轮43相当于与第二齿轮同轴配置的“第三齿轮”。反转输出齿轮43以与反转轴41一体旋转的方式与反转轴41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反转输出齿轮43与反转轴41形成为一体。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反转输出齿轮43形成为直径比反转输入齿轮42小。
如图1所示,差动齿轮机构5将从驱动力源一侧传递来的驱动力分配至一对车轮W。在本实施方式中,差动齿轮机构5将经由输入部件3以及反转齿轮机构4传递来的来自旋转电机MG的驱动力分配至分别与一对车轮W驱动连结的驱动轴DS。差动齿轮机构5具有差动输入齿轮51和差动壳体52。
差动输入齿轮51是差动齿轮机构5的输入构件。差动输入齿轮51与反转齿轮机构4的反转输出齿轮43啮合。即,差动输入齿轮51相当于与第三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差动输入齿轮51以与差动壳体52一体旋转的方式与差动壳体52连结。
差动壳体52例如收容有相互啮合的多个锥齿轮。此外,省略图示,差动壳体52经由一对差动轴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2。
如图2所示,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100具备设置于壳体2内并且用于存储油F的第一存储部6以及第二存储部7。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存储部6是在壳体2的下部由壳体2的内表面围起的空间。在第一存储部6存储有通过差动齿轮机构5的差动输入齿轮51能够汲取上来的程度的量的油F。即,在差动齿轮机构5工作中(在车辆行驶中),存储于第一存储部6的油F的油面高度设定为比差动输入齿轮51的下端靠上方。
第二存储部7配置于比第一存储部6靠上方。第二存储部7作为收集罐发挥功能,用于充分确保壳体2内的油F的量,并且降低存储于第一存储部6的油F的油面高度。即,存储于第一存储部6的油F的油面高度随着存储于第二存储部7的油F的量增多而降低。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差动齿轮机构5的差动输入齿轮51旋转,存储于第一存储部6的油F被汲取上来,将该汲取上来的油F存储于第二存储部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存储部7相对于第一轴A1、第二轴A2以及第三轴A3配置于上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存储部7由存储部构成部件71构成。存储部构成部件71是上表面开口的容器。存储部构成部件71例如通过螺栓等固定部件固定于壳体2的内表面。此外,对于第二存储部7而言,可以取代存储部构成部件71,由壳体2的一部分构成,也可以由存储部构成部件71以及壳体2双方构成。
如图2以及图3所示,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100具备罩部8。
如图2所示,罩部8以覆盖反转输入齿轮42的外周面的方式形成。罩部8相对于反转齿轮机构4的反转输入齿轮42位于下方,且配置于比啮合部E靠反转输入齿轮42的正转方向的后侧。这里,反转输入齿轮42的“正转方向”是指在车轮W向搭载有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100的车辆前进的方向旋转的状态下反转输入齿轮42的旋转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反转输入齿轮42的正转方向在图2中为逆时针。
如图3所示,罩部8固定于壳体2。在本实施方式中,罩部8与壳体2形成为一体。具体而言,罩部8形成为从壳体2的轴向第一侧L1的侧壁的内表面(轴向第二侧L2的面)向轴向第二侧L2突出。
存储于第二存储部7的油F经由供给部72向罩部8中的与反转输入齿轮42对置的面(这里为上表面)即对置面8a供给。即,第二存储部7具有向罩部8的对置面8a供给油F的供给部72。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部72是以在轴向L贯通存储部构成部件71的轴向第一侧L1的侧面的方式形成的贯通孔。
罩部8与反转输入齿轮42的距离设定为供给至罩部8的对置面8a的油F附着于反转输入齿轮42的程度。由此,供给至罩部8的对置面8a的油F附着于反转输入齿轮42,并通过反转输入齿轮42向正转方向旋转而迅速供给至啮合部E。另外,通过反转输入齿轮42向正转方向旋转,供给至罩部8的对置面8a的油F通过反转输入齿轮42被汲取上来而被供给至啮合部E。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100具备接收部9和连接部10。此外,在图4中,用双点划线表示反转输入齿轮42以及罩部8的对置面8a。
接收部9构成为接收从供给部72滴下的油F。即,接收部9配置于供给部72的下方。详细而言,接收部9位于供给部72的下方,且配置于在上下方向V向视观察时与供给部72重复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接收部9相对于反转输入齿轮42位于轴向第一侧L1,且配置于在上下方向V向视观察时与反转输入齿轮42不重复的位置。如上述所述,罩部8以覆盖反转输入齿轮42的外周面的方式形成。因此,接收部9相对于罩部8配置于轴向第一侧L1。
这里,关于两个构件的配置,“在特定方向观察时重复”是指,在使与该视线方向平行的假想直线在与该假想直线正交的各方向移动时,该假想直线存在于与两个构件双方相交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
连接部10以油F从接收部9向罩部8流动的方式连接接收部9与罩部8。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0具有从接收部9朝向罩部8的对置面8a下降的倾斜面。由此,滴下至接收部9的油F因其自重在连接部10的倾斜面流动,到达罩部8的对置面8a。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用于使油F高效地从接收部9向罩部8流动的路径的连接槽10a形成于连接部10。
接收部9以及连接部10固定于壳体2。在本实施方式中,接收部9以及连接部10与壳体2形成为一体。具体而言,接收部9以及连接部10形成为从壳体2的轴向第一侧L1的侧壁的内表面(轴向第二侧L2的面)向轴向第二侧L2突出。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供给部72是贯通存储部构成部件71的侧面的贯通孔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这种结构,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供给部72具备连接存储部构成部件71的内部与罩部8的对置面8a的管状部件。在这种结构中,也可以不设置接收部9以及连接部10。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第二轴A2配置于比第一轴A1以及第三轴A3靠上方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这种结构,可以构成为第一轴A1配置于比第二轴A2以及第三轴A3靠上方,也可以构成为第三轴A3配置于比第一轴A1以及第二轴A2靠上方。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反转齿轮机构4的反转输出齿轮43比反转输入齿轮42直径小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这种结构,反转输出齿轮43也可以比反转输入齿轮42直径大或与反转输入齿轮42直径相同。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存储于第一存储部6的油F通过差动齿轮机构5的差动输入齿轮51被汲取上来供给至第二存储部7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这种结构,也可以构成为,存储于第一存储部6的油F通过油泵等其他装置供给至第二存储部7。在这种结构中,也可以关闭第二存储部7的上方。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齿轮机构1包含输入部件3、反转齿轮机构4以及差动齿轮机构5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这种结构,能够应用各种结构。例如,也可以构成为,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100不具备差动齿轮机构5,输入齿轮32或反转齿轮机构4经由其他齿轮机构、轴等驱动传递机构与一个车轮W驱动连结。这种结构例如适用于左右一对车轮W分别通过不同的驱动力源(旋转电机等)驱动的情况。
(6)此外,除非产生矛盾,否则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也能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组合来应用。关于其他结构,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也只是在全部点上简单地例示。因此,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进行各种改变。
(上述实施方式的概要)
以下,简要说明上述已说明的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100的概要。
一种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100,在驱动力源MG与车轮W之间进行驱动力的传递,其中,具备:
齿轮机构1,其设置于连结上述驱动力源MG与上述车轮W的动力传递路径;
壳体2,其收容上述齿轮机构1;
第一存储部6,其设置于上述壳体2,用于存储油F;以及
第二存储部7,其设置于上述壳体2内,配置于比上述第一存储部6靠上方,用于存储油F,
上述齿轮机构1具有相互啮合形成啮合部E的第一齿轮32以及第二齿轮42,
在相对于上述第二齿轮42靠下方,且在比上述啮合部E靠上述第二齿轮42的正转方向的后侧,设置有以覆盖上述第二齿轮42的外周面的方式形成的罩部8,
上述第二存储部7具有向上述罩部8中的与上述第二齿轮42对置的面供给油F的供给部72。
根据该结构,从第二存储部7经由供给部72向罩部8中的与第二齿轮42对置的面供给油F。而且,供给至罩部8的油F附着于第二齿轮42。由于罩部8配置于比啮合部E靠第二齿轮42的正转方向的后侧,所以第二齿轮42中的附着有油F的部分在第二齿轮42向正转方向旋转之后立即到达啮合部E。另外,由于罩部8覆盖第二齿轮42的下方,所以能够将从第二齿轮42落下的油F的量抑制为较少。由此,能够高效地向啮合部E供给很多油F。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第一齿轮32与第二齿轮42的啮合部E的润滑以及冷却。
这里,优选还具备:接收部9,其接收从上述供给部72滴下的油F;以及连接部10,其以油F从上述接收部9向上述罩部8流动的方式连接上述接收部9与上述罩部8,
上述接收部9相对于上述第二齿轮42位于轴向L的一侧L1,且配置于在上下方向V向视观察时与上述第二齿轮42不重复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来自供给部72的油F避开第二齿轮42朝向接收部9适当地滴下。由此,能够将滴至接收部9的油F经由连接部10适当地向罩部8供给。因此,能够向罩部8供给很多油F,进而能够更高效地向啮合部E供给很多油F。
另外,优选上述齿轮机构1包含:
输入部件3,其与上述驱动力源MG驱动连结,具有上述第一齿轮32;
反转齿轮机构4,其具有上述第二齿轮42以及与上述第二齿轮42同轴配置的第三齿轮43;以及
差动齿轮机构5,其具有与上述第三齿轮43啮合的第四齿轮51,将从上述驱动力源MG一侧传递来的驱动力分配至一对上述车轮W。
根据该结构,在输入部件3设置有第一齿轮32,在反转齿轮机构4设置有第二齿轮42。在这种结构中,一般第二齿轮42比第一齿轮32直径大。因此,容易通过第二齿轮42将供给至罩部(8)的油F朝向啮合部E汲取上来,将很多油F供给至啮合部E。
另外,优选上述反转齿轮机构4的轴心A2配置于比上述输入部件3的轴心A1以及上述差动齿轮机构5的轴心A3靠上方。
根据该结构,具有第二齿轮42的反转齿轮机构4的轴心A2比输入部件3的轴心A1以及差动齿轮机构5的轴心A3接近第二存储部7。即,以覆盖第二齿轮42的外周面的方式配置的罩部8配置于第二存储部7的附近。由此,能够成为容易从第二存储部7向罩部8供给油F的结构。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的技术能够利用于在驱动力源与一对车轮之间进行驱动力的传递的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

Claims (4)

1.一种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在驱动力源与车轮之间进行驱动力的传递,其中,
所述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具备:
齿轮机构,其设置于连结所述驱动力源与所述车轮的动力传递路径;
壳体,其收容所述齿轮机构;
第一存储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存储油;以及
第二存储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配置于比所述第一存储部靠上方,用于存储油,
所述齿轮机构具有相互啮合形成啮合部的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
在比所述第一存储部靠上方,且在比所述啮合部靠所述第二齿轮的正转方向的后侧,设置有以从下方覆盖所述第二齿轮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形成的罩部,
所述第二存储部具有向所述罩部中的与所述第二齿轮对置的面供给油的供给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其中,
还具备:
接收部,其接收从所述供给部滴下的油;以及
连接部,其以油从所述接收部向所述罩部流动的方式连接所述接收部与所述罩部,
所述接收部相对于所述第二齿轮位于轴向的一侧,且配置于在上下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第二齿轮不重复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其中,
所述齿轮机构包含:
输入部件,其与所述驱动力源驱动连结,具有所述第一齿轮;
反转齿轮机构,其具有所述第二齿轮以及与所述第二齿轮同轴配置的第三齿轮;以及
差动齿轮机构,其具有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将从所述驱动力源一侧传递来的驱动力分配至一对所述车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其中,
所述反转齿轮机构的轴心配置于比所述输入部件的轴心以及所述差动齿轮机构的轴心靠上方。
CN202010156621.4A 2019-03-19 2020-03-09 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 Pending CN1117205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51535A JP7280723B2 (ja) 2019-03-19 2019-03-19 車両用駆動伝達装置
JP2019-051535 2019-03-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0527A true CN111720527A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58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56621.4A Pending CN111720527A (zh) 2019-03-19 2020-03-09 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280723B2 (zh)
CN (1) CN11172052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95822A1 (ja) * 2021-11-24 2023-06-01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両用駆動装置
WO2024075293A1 (ja) * 2022-10-07 2024-04-11 武蔵精密工業株式会社 伝動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70491A (ja) * 2005-12-20 2007-07-05 Aisin Ai Co Ltd 変速機の潤滑機構
CN102333973A (zh) * 2009-03-02 2012-01-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行星齿轮装置的润滑
CN103328244A (zh) * 2011-02-04 2013-09-25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车辆驱动装置
CN103339415A (zh) * 2011-02-04 2013-10-02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车辆用驱动装置
CN105705835A (zh) * 2013-11-26 2016-06-22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
CN106627120A (zh) * 2015-11-02 2017-05-10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一种电轴驱动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86346Y2 (ja) * 1990-03-27 1998-12-0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の潤滑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70491A (ja) * 2005-12-20 2007-07-05 Aisin Ai Co Ltd 変速機の潤滑機構
CN102333973A (zh) * 2009-03-02 2012-01-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行星齿轮装置的润滑
CN103328244A (zh) * 2011-02-04 2013-09-25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车辆驱动装置
CN103339415A (zh) * 2011-02-04 2013-10-02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车辆用驱动装置
CN105705835A (zh) * 2013-11-26 2016-06-22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
CN106627120A (zh) * 2015-11-02 2017-05-10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一种电轴驱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80723B2 (ja) 2023-05-24
JP2020153420A (ja) 2020-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18834B2 (en) Vehicle driving apparatus
JP4770947B2 (ja) 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CN103975510B (zh) 电动机
CN107725744B (zh) 车辆的润滑装置
US8267223B2 (en) Drive assembly and motor vehicle equipped with drive assembly
CN111486221B (zh) 车辆用传动装置
JP2004180477A (ja) 前後輪駆動車両におけるモータの冷却構造
CN107725743B (zh) 用于车辆的齿轮设备的润滑装置
JP2007032797A (ja) 駆動装置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する自動車
JP2018105419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潤滑構造
JP2005201316A (ja) 車軸駆動装置
CN111486220B (zh) 车辆用传动装置
CN110274008B (zh)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CN111720527A (zh) 车辆用驱动传递装置
JP2019138383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WO2019244564A1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2017144890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2019094933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6927086B2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装置
JP2012166738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7241670B2 (ja) 車両用駆動伝達装置
JP7312035B2 (ja) トランスアクスル
JP2018043533A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JP2024003505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2015017672A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Kariya City, Aichi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AISIN Co.,Ltd.

Applicant after: Toyota Motor Corp.

Address before: Kariya City, Aichi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Applicant before: Toyota Motor Corp.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30

Address after: Kariya City, Aichi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Applicant after: Toyota Motor Corp.

Address before: Aichi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AISIN AW Co.,Ltd.

Applicant before: Toyota Motor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