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69172B - 帽盖、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帽盖、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169172B CN111169172B CN201911087061.5A CN201911087061A CN111169172B CN 111169172 B CN111169172 B CN 111169172B CN 201911087061 A CN201911087061 A CN 201911087061A CN 111169172 B CN111169172 B CN 11116917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liquid
- nozzle
- atmosphere communication
- inner botto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1
- 239000012298 atmosphe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0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3020 moistur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2585 b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10000004907 glan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Fluorine atom Chemical compound [F]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31 fluor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737 fluor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5871 repell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940 repell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Glycerine Chemical compound OCC(O)CO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PPBRXRYQALVLMV-UHFFFAOYSA-N Styr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1=CC=CC=C1 PPBRXRYQALVLM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1187 glycerol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746 surface rough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18 DNA micro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13 alkali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0217 alkyl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WYTGDNHDOZPMIW-RCBQFDQVSA-N alstonine Natural products C1=CC2=C3C=CC=CC3=NC2=C2N1C[C@H]1[C@H](C)OC=C(C(=O)OC)[C@H]1C2 WYTGDNHDOZPMIW-RCBQFDQV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99 antimicrob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2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943 hot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06 humec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867 inorganic solvent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49 inorganic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338 liquid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14 lubric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23 metal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60 organic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49 pad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9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55 preservative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35 preserv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51 slip fo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94 surface-active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19 thicken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B41J2/16508—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connected with the printer fram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清扫连通口的周边的帽盖、液体喷射装置。本发明的帽盖具备:唇部(84);内底壁(88)以及大气连通壁(90),其构成凹部(85),所述凹部(85)在由喷嘴面(29)覆盖以唇部(84)为边缘的开口的情况下,与喷嘴面(29)形成空间(99),大气连通壁(90)以能够从开口侧目视确认的方式被设置在与内底壁(88)相比靠开口侧的位置处,在大气连通壁(90)上,朝向开口侧而形成有将空间(99)向大气开放的大气连通部(93)的连通口(9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帽盖、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像例如专利文献1这样,存在有一种从液体喷射部的一个示例即记录头的喷嘴中喷射液体的一个示例即油墨从而进行印刷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示例即打印机。打印机具备对喷嘴内的油墨的蒸发进行抑制的帽盖的一个示例即放置帽盖装置。
在放置帽盖装置中,唇部的一个示例即上端开口,且上端与记录头接触从而在与记录头之间形成空间。由放置帽盖装置和记录头形成的空间,通过大气连通部的一个示例即连通通道而向大气开放。
当从喷嘴喷射液体时,存在如下的情况,即,被喷射的液体飞散,并附着于放置帽盖装置内。当有液体从连通口的一个示例即开口部浸入至连通通道时,通过放置帽盖装置和记录头而被形成的空间成为与大气非连通的情况。因此,希望能有一种放置帽盖能够很容易地清扫开口部的周边的结构。
这样的课题并不限于具备放置帽盖装置的打印机,即使在帽盖以及具备帽盖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也有可能产生这样的课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933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解决上述课题的帽盖具备:唇部;内底壁以及大气连通壁,其构成凹部,所述凹部在被部件覆盖了以所述唇部为边缘的开口的情况下,与该部件形成空间,所述大气连通壁以能够从所述开口侧目视确认的方式被设置在与所述内底壁相比靠所述开口侧的位置处,在所述大气连通壁上,朝向所述开口侧而形成有将所述空间向大气开放的大气连通部的连通口。
解决上述课题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部,其具有喷射面,在所述喷射面上设置有喷射液体的喷嘴;压盖装置,其具有帽盖;开闭部件,其被构成为处于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所述帽盖具有:唇部,其能够与所述喷嘴面接触;内底壁以及大气连通壁,其构成凹部,所述凹部在所述唇部与所述喷嘴面接触从而所述喷嘴面覆盖了以所述唇部为边缘的开口的情况下,形成包括所述喷嘴在内的空间,所述大气连通壁被设置在与所述内底壁相比靠所述开口侧的位置处,在所述大气连通壁上,形成有将所述空间向大气开放的大气连通部的连通口,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所述开闭部件覆盖所述压盖装置,位于所述打开位置的所述开闭部件能够接近所述大气连通壁。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液体喷射部的示意仰视图。
图3为示意性地表示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要素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4为保湿装置的示意俯视图。
图5为维护单元的示意俯视图。
图6为压盖装置的示意俯视图。
图7为图6中的7-7线向视剖视示意图。
图8为位于压盖位置的放置帽盖的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帽盖和液体喷射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为,通过喷射液体的一个示例即油墨,从而在记录纸张等的介质上对文字、照片等的图像进行印刷的喷墨式的打印机。
如图1所示那样,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筐体12、支承台13、输送单元14、干燥单元15、印刷单元16、第一导向轴17a、第二导向轴17b。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构成筐体12的一部分的开闭部件12a。开闭部件12a也可以被设为,能够以轴为中心而进行摆动。开闭部件12a被构成为,位于关闭位置CP和打开位置OP。筐体12对支承台13、干燥单元15、印刷单元16等结构要素进行收纳。支承台13、第一导向轴17a、以及第二导向轴17b在成为介质ST的宽度方向的X轴方向上延伸。
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报知部18,所述报知部18被构成为对液体喷射装置11的动作状态进行显示。报知部18通过对液体喷射装置11的动作状态进行显示,从而向用户报知液体喷射装置11的动作状态。本实施方式的报知部18被安装于筐体12上。报知部18也可以被构成为,能够经由对动作状态进行显示的画面而对液体喷射装置11进行操作。报知部18例如以包括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画面、和用于进行操作的按钮的方式被构成。
支承台13对介质ST进行支承。输送单元14将薄片状的介质ST从输送方向Y1的上游向下游进行输送。印刷单元16使用液体而在介质ST上进行印刷。印刷单元16在支承台13上所设定的印刷位置处,朝向被输送的介质ST喷射液体。Y轴方向与印刷位置处的介质ST的输送方向Y1相一致。干燥单元15促进附着于介质ST上的液体的干燥。X轴以及Y轴与Z轴交叉。本实施方式的Z轴方向为重力方向,且为液体的喷射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输送单元14具有:与支承台13相比被配置在输送方向Y1的上游的第一输送辊对19a、第一引导板20a、以及供给卷轴21a。本实施方式的输送单元14具有:与支承台13相比被配置在输送方向Y1的下游的第二输送辊对19b、第二引导板20b、以及收卷卷轴21b。输送单元14具有使第一输送辊对19a以及第二输送辊对19b进行旋转的输送电机22。
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ST是从被供给卷轴21a卷绕成卷筒状的卷筒薄纸RS上被放卷的。当第一输送辊对19a以及第二输送辊对19b在夹着介质ST的状态下进行旋转时,介质ST沿着第一引导板20a、支承台13、以及第二引导板20b的表面而被输送。印刷完成的介质ST被收卷卷轴21b收卷。介质ST并不限于从卷筒薄纸RS被放卷的介质ST,也可以为单页状的介质ST。
本实施方式的印刷单元16具有滑架23和滑架电机24。滑架23被第一导向轴17a以及第二导向轴17b所支承。滑架23通过滑架电机24的驱动,从而沿着第一导向轴17a以及第二导向轴17b而在支承台13的上方进行往复移动。
液体喷射装置11具有能够追随着进行往复移动的滑架23而进行变形的多根第一供给管25a、和被安装于滑架23上的连接部26。第一供给管25a的上游端与液体供给源27相连接。第一供给管25a的下游端与连接部26相连接。液体供给源27既可以为能够补充液体的罐,也可以为能够相对于筐体12而进行拆装的盒。
印刷单元16具备液体喷射部30,在所述液体喷射部30中具有设置了喷射液体的喷嘴28的喷嘴面29。液体喷射部30以喷嘴面29与支承台13或被支承台13支承的介质ST对置的方式被搭载于滑架23上。在印刷单元16中,作为被滑架23保持的结构要素而具有液体供给通道31、贮留部32、对贮留部32进行保持的贮留部保持体33、与贮留部32相连接的流道接合器34。液体喷射部30被保持在滑架23的下部上。贮留部32被保持在滑架23的上部上。液体供给通道31将从液体供给源27被供给的液体向液体喷射部30进行供给。
贮留部32在液体供给通道31和液体喷射部30之间暂时贮留液体。液体喷射装置11也可以具备多个贮留部32。贮留部32至少针对每个液体的种类而设置。作为液体的种类,存在有含有颜色材料的油墨、不含有颜色材料的储存液、促进油墨的定影的处理液等。在多个贮留部32分别贮留颜色不同的彩色油墨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彩色印刷。
在彩色油墨的颜色中,例如有蓝绿色、品红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彩色印刷可以由蓝绿色、品红色、黄色、黑色这四种颜色来实施,也可以由蓝绿色、品红色、黄色这三种颜色来实施。也可以在蓝绿色、品红色、黄色这三种颜色中追加淡蓝绿色、淡品红色、淡黄色、橙色、绿色、灰色等中的至少一种颜色从而进行彩色印刷。各油墨也可以包含防腐剂。
白色油墨在透明或半透明的薄膜即介质ST、深色的介质ST上进行印刷时,能够用于进行彩色印刷前的基底印刷。基底印刷有时也被成为实地印刷或填充印刷。
贮留部32具有差压阀35。差压阀35为,所谓的减压阀。即,差压阀35在由于液体被液体喷射部30消耗而使差压阀35与液体喷射部30之间的液压低于比大气压低的预定的负压时,进行开阀。此时,差压阀35允许从贮留部32朝向液体喷射部30的液体的流动。
差压阀35在由于液体从贮留部32朝向液体喷射部30流动而使差压阀35与液体喷射部30之间的液压返回到上述预定的负压时,进行闭阀。此时,差压阀35使从贮留部32朝向液体喷射部30的液体的流动停止。即使差压阀35与液体喷射部30之间的液压变高,差压阀35也不会开阀。因此,差压阀35作为允许从贮留部32向液体喷射部30的液体的流动、并抑制从液体喷射部30向贮留部32的液体的流动的单向阀,也就是所谓的止回阀而发挥功能。
液体供给通道31具有上游端与连接部26相连接的第二供给管25b。第二供给管25b的下游端在与贮留部32相比靠上方的位置处,与流道接合器34相连接。液体依次通过第一供给管25a、第二供给管25b、以及流道接合器34而被供给至贮留部32。
本实施方式的干燥单元15具有发热机构36和送风机构37。发热机构36位于滑架23的上方处。当滑架23在发热机构36和支承台13之间进行往复移动时,液体喷射部30向停止在支承台13上的介质ST喷射液体。
发热机构36具有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发热部件38以及反射板39。发热部件38例如为红外线加热器。发热机构36从发热部件38发出红外线等的热即辐射热,从而对位于图1中由单点划线的箭头标记所示的区域内的介质ST进行加热。送风机构37向发热机构36进行加热的区域送风,从而促进介质ST的干燥。
滑架23也可以在贮留部32和发热机构36之间具有遮挡来自发热机构36的传热的遮热部件40。遮热部件40由例如不锈钢或铝等导热性好的金属材料形成。优选为,遮热部件40至少覆盖贮留部32的上表面。
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控制部41,所述控制部41对由液体喷射装置11执行的各种动作进行控制。控制部41例如由计算机以及包括存储器在内的处理电路等构成,并根据被存储于存储器中的程序来对输送电机22或滑架电机24等进行控制。
如图2所示那样,液体喷射部30也可以具备形成有多个喷嘴28的喷嘴形成部件43、和覆盖喷嘴形成部件43的一部分的罩部件44。罩部件44例如由不锈钢等的金属构成。在罩部件44上,形成有于Z轴方向上贯穿罩部件44的多个贯穿孔44a。罩部件44以喷嘴28从贯穿孔44a露出的方式,对喷嘴形成部件43中形成有喷嘴28的一侧进行覆盖。喷嘴面29以包括喷嘴形成部件43和罩部件44的方式被形成。具体而言,喷嘴面29通过从贯穿孔44a露出的喷嘴形成部件43和罩部件44而被构成。
在液体喷射部30中,喷射液体的喷嘴28的开口在一个方向上以固定的间隔而排列多个,并构成喷嘴列。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嘴28的开口在输送方向Y1上排列,并构成第一喷嘴列L1~第十二喷嘴列L12。构成一个喷嘴列的喷嘴28喷射相同种类的液体。构成一个喷嘴列的喷嘴28中的、位于输送方向Y1的上游的喷嘴28和位于输送方向Y1的下游的喷嘴28以在X轴方向上错开位置的方式而被形成。
第一喷嘴列L1~第十二喷嘴列L12以各两列在X轴方向上接近的方式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彼此接近排列的两个喷嘴列称为喷嘴组。在液体喷射部30中,第一喷嘴组G1~第六喷嘴组G6在X轴方向上以固定的间隔被配置。
具体而言,第一喷嘴组G1包括喷射品红色油墨的第一喷嘴列L1和喷射黄色油墨的第二喷嘴列L2。第二喷嘴组G2包括喷射蓝绿色油墨的第三喷嘴列L3和喷射黑色油墨的第四喷嘴列L4。第三喷嘴组G3包括喷射淡蓝绿色油墨的第五喷嘴列L5和喷射淡品红色油墨的第六喷嘴列L6。第四喷嘴组G4包括喷射处理液的第七喷嘴列L7以及第八喷嘴列L8。第五喷嘴组G5包括喷射黑色油墨的第九喷嘴列L9和喷射蓝绿色油墨的第十喷嘴列L10。第六喷嘴组G6包括喷射黄色油墨的第十一喷嘴列L11和喷射品红色油墨的第十二喷嘴列L12。
在液体喷射部30中,形成有向输送方向Y1的两侧突出的多个凸部30a。多个凸部30a的、在X轴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的2个凸部30a成对。成对的凸部30a在X轴方向上以与喷嘴组相同的间隔而被设置。
液体喷射装置11也可以具备被保持在滑架23的下部上的整风部45。整风部45也可以具备与支承台13或被支承台13支承的介质ST对置的对置部46。换而言之,对置部46被设置在搭载了液体喷射部30并进行移动的滑架23上。对置部46也可以位于与罩部件44所构成的喷嘴面29在Z轴方向上相同的位置处。整风部45在于X轴方向上被设置于液体喷射部30的两侧时,能够易于对在X轴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液体喷射部30周边的气流进行调整。输送方向Y1上的对置部46的两端位于,与凸部30a相比靠外侧处。
如图3所示的那样,液体喷射部30能够在X轴方向上进行移动的移动区域包括:液体喷射部30从喷嘴28向介质ST喷射液体从而进行印刷的喷射区域JA、和喷射区域JA的外侧的非印刷区域LA以及维护区域RA。非印刷区域LA以及维护区域RA位于喷射区域JA的X轴方向的两外侧处,并且与喷射区域JA相邻。喷射区域JA为,液体喷射部30能够向最大宽度的介质ST喷射液体的区域。在印刷单元16具有无边框印刷功能的情况下,喷射区域JA成为,在X轴方向上与最大宽度的介质ST相比而稍宽的区域。发热机构36对介质ST进行加热的加热区域HA与喷射区域JA重叠。
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被设置于非印刷区域LA中的保湿装置48、和被设置于维护区域RA中的维护单元49。维护单元49从被配置在接近喷射区域JA的位置起依次具有液体收集装置50、擦拭装置51、抽吸装置52、以及压盖装置53。压盖装置53被设置于与液体收集装置50相比更远离喷射区域JA的位置处。压盖装置53的上方成为液体喷射部30的初始位置HP。初始位置HP成为液体喷射部30的移动的起点。
开闭部件12a被设置于维护区域RA中。开闭部件12a以在X轴方向上与压盖装置53位置对齐的方式被设置。位于关闭位置CP的开闭部件12a覆盖压盖装置53。当开闭部件12a位于打开位置OP时,能够从筐体12之外对压盖装置53进行目视确认。
接下来,对保湿装置48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的那样,保湿装置48具有:保湿帽盖55、保湿液供给部56、连接流道57、保湿用保持体58、使保湿用保持体58上下移动的保湿用电机59。连接流道57对保湿帽盖55和保湿液供给部56进行连接。保湿液供给部56经由连接流道57而向保湿帽盖55内供给保湿液。保湿用保持体58对保湿帽盖55以及保湿液供给部56进行保持。
当保湿用保持体58通过保湿用电机59而上下进行移动时,保湿帽盖55以及保湿液供给部56也一起上下进行移动。由此,保湿帽盖55在与液体喷射部30接触的接触位置、和远离液体喷射部30的退让位置上进行移动。
在液体喷射部30停止于非印刷区域LA中的情况下,保湿帽盖55向接触位置移动,并以包围喷嘴28的开口的方式与液体喷射部30接触。以此方式,将保湿帽盖55包围喷嘴28的开口的维护称为保湿压盖。保湿压盖为,压盖的一种。通过保湿压盖,从而抑制了喷嘴28的干燥。
接下来,对维护单元49所具备的液体收集装置50、擦拭装置51、抽吸装置52、以及压盖装置53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的那样,液体收集装置50对以液体喷射部30的维护为目的而从喷嘴28被排出的液体进行收集。液体喷射部30出于预防以及消除喷嘴28的堵塞的目的,而将液体作为废液而喷射。将该维护称为冲洗。
液体收集装置50具备液体接受部61、盖部件62和盖用电机63,所述液体接受部61接受液体喷射部30为了冲洗而喷射的液体,所述盖部件62用于覆盖液体接受部61的开口,所述盖用电机63使盖部件62移动。液体收集装置50也可以具备多个液体接受部61和多个盖部件62。液体喷射部30也可以根据液体的种类来选择液体接受部61。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射区域JA侧的液体接受部61接受作为冲洗而从液体喷射部30被喷射的多种彩色油墨,擦拭装置51侧的液体接受部61接受作为冲洗而从液体喷射部30被喷射的处理液。此外,液体接受部61也可以收纳保湿液。
盖部件62通过盖用电机63,从而在覆盖液体接受部61的开口的被覆位置、和使液体接受部61的开口露出的露出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在不实施冲洗时,通过盖部件62移动至被覆位置,从而对收纳的保湿液或接受的液体的干燥进行抑制。
擦拭装置51具有:对液体喷射部30进行擦拭的薄片状的擦拭部件65、对擦拭部件65进行收纳的外壳66、在输送方向Y1上延伸的一对轨道67、使外壳66进行移动的擦拭用电机68。在外壳66上,设置有对擦拭用电机68的动力进行传递的动力传递机构69。动力传递机构69例如通过齿轮齿条机构而被构成。外壳66通过擦拭用电机68的动力而在轨道67上于输送方向Y1上进行往复移动。
外壳66以可旋转的方式对放卷轴70a、按压辊70b、以及收卷轴70c进行支承。外壳66在按压辊70b的上方具有开口。放卷轴70a将擦拭部件65放卷,收卷轴70c将使用完的擦拭部件65收卷。按压辊70b将放卷轴70a和收卷轴70c之间的擦拭部件65抬起,并使擦拭部件65从外壳66的开口突出。
外壳66通过擦拭用电机68的正转,从而从图5所示的上游位置起朝向输送方向Y1的下游移动而到达下游位置。之后,外壳66通过擦拭用电机68的反转,从而从下游位置起向上游位置移动。擦拭部件65可以在外壳66从上游位置向下游位置进行移动的过程和外壳66从下游位置向上游位置进行移动的过程之中的、至少一个过程中,对液体喷射部30进行擦拭。擦拭为,通过擦拭部件65来进行擦拭的维护。
动力传递机构69也可以在擦拭用电机68进行正转时将擦拭用电机68和收卷轴70c断开,在擦拭用电机68进行反转时对擦拭用电机68和收卷轴70c进行连接。收卷轴70c也可以通过擦拭用电机68进行反转的动力而进行旋转。收卷轴70c也可以在外壳66从下游位置向上游位置进行移动时,将擦拭部件65收卷。
抽吸装置52具备抽吸帽盖72、和使抽吸帽盖72在Z轴方向上往复移动的抽吸用电机73。抽吸装置52具备向抽吸帽盖72内供给清洗液的清洗液供给机构74、和将抽吸帽盖72内的液体排出的排出机构75。
在液体喷射部30喷射的液体为水性油墨的情况下,清洗液既可以为纯水,也可以为添加了防腐剂、界面活性剂、保湿剂等添加物的水。在液体喷射部30所喷射的液体为溶剂油墨的情况下,清洗液也可以为溶剂。
抽吸帽盖72既可以采用将所有喷嘴28包围在一起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包围至少一个喷嘴组的结构,还可以采用包围构成喷嘴组的喷嘴28中的一部分喷嘴28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抽吸装置52具备:与形成一个喷嘴组的喷嘴28中的位于输送方向Y1的上游的喷嘴28相对应的抽吸帽盖72、和与位于输送方向Y1的下游的喷嘴28相对应的抽吸帽盖72。抽吸装置52也可以具备对两个抽吸帽盖72进行收纳的桶76。在输送方向Y1上,在桶76的两侧,也可以设置突出部77。在突出部77上,也可以设置上方开口并凹陷的定位部78。
抽吸用电机73使抽吸帽盖72以及桶76在接触位置和退让位置之间移动。接触位置为,抽吸帽盖72与液体喷射部30发生接触的位置。退让位置为,抽吸帽盖72离开液体喷射部30的位置。
在抽吸用电机73使位于退让位置的抽吸帽盖72以及桶76移动至接触位置时,液体喷射部30的凸部30a被插入至抽吸装置52的定位部78中。抽吸帽盖72通过凸部30a与定位部78卡合,从而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被定位。
压盖装置53具有作为帽盖的一个示例的放置帽盖80、放置用保持体81、和使放置用保持体81上下移动的放置用电机82。当放置用保持体81通过放置用电机82而上下移动时,放置帽盖80上下进行移动。放置帽盖80从图7所示的隔离位置移动至图8所示的压盖位置,并与在初始位置HP处停止的液体喷射部30的喷嘴面29接触。
位于压盖位置的放置帽盖80包围构成第一喷嘴组G1~第六喷嘴组G6的喷嘴28的开口。以此方式,将放置帽盖80包围喷嘴28的开口的维护称为放置压盖。放置压盖为,压盖的一种。通过放置压盖,从而抑制了喷嘴28的干燥。
放置帽盖80既可以采用将所有喷嘴28包围在一起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包围至少一个喷嘴组的结构,还可以采用包围构成喷嘴组的喷嘴28中的一部分喷嘴28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压盖装置53具有12个放置帽盖80。一个放置帽盖80与构成一个喷嘴组的喷嘴28中的位于输送方向Y1的上游的喷嘴28、或者位于输送方向Y1的下游的喷嘴28相对应。虽然位于输送方向Y1的上游的放置帽盖80和位于输送方向Y1的下游的放置帽盖80被配置的方向有所不同,但是结构是相同的。
如图6所示,放置帽盖80具有:能够与嘴面29接触的环状的唇部84、和以唇部84为上端而向唇部84的内侧凹陷的凹部85。凹部85的开口面积大于贯穿孔44a的开口面积。因此,当放置帽盖80位于压盖位置时,唇部84与罩部件44所构成的喷嘴面29接触。
凹部85也可以构成为,包括:外周壁86、倾斜侧壁87、内底壁88、侧壁89、以及大气连通壁90。形成凹部85的壁即内底壁88、大气连通壁90、侧壁89、以及倾斜侧壁87中的至少一个壁、外周壁86的至少一部分、和唇部84也可以由弹性部件一体形成。外周壁86、倾斜侧壁87、内底壁88、侧壁89、以及大气连通壁90以能够从以唇部84为边缘的凹部85的开口侧目视确认的方式被设置。
外周壁86为,与唇部84相连的壁,并形成凹部85的开口。外周壁86包围倾斜侧壁87、内底壁88、侧壁89、以及大气连通壁90的外侧。外周壁86在与唇部84相比靠下方的位置处,与倾斜侧壁87、内底壁88、侧壁89、以及大气连通壁90交叉。
在大气连通壁90上,朝向凹部85的开口侧而形成有连通口91。即,连通口91被形成为,能够在凹部85的开口未被覆盖的状态下,从凹部85的开口目视确认。大气连通壁90被设置在与内底壁88相比靠凹部85的开口侧的位置处。
在设置多个放置帽盖80的情况下,当以连通口91位于输送方向Y1的靠中央的位置的方式设置放置帽盖80时,将易于对连通口91的周围进行清扫。在本实施方式中,覆盖一个喷嘴组的两个放置帽盖80中的、位于输送方向Y1的上游的放置帽盖80以大气连通壁90位于与内底壁88相比靠输送方向Y1的下游的方式被配置。位于输送方向Y1的下游的放置帽盖80以大气连通壁90与内底壁88相比位于输送方向Y1的上游的方式被配置。放置帽盖80也可以以倾斜侧壁87位于成为喷嘴28的铅直下方的位置的方式被配置。
如图7所示的那样,内底壁88在输送方向Y1上,位于侧壁89和倾斜侧壁87之间。大气连通壁90、侧壁89、以及倾斜侧壁87在输送方向Y1上位于内底壁88和唇部84之间。
外周壁86在Z轴方向上将内底壁88、大气连通壁90、侧壁89、以及倾斜侧壁87和唇部84连接在一起。侧壁89在输送方向Y1上位于大气连通壁90和内底壁88之间,并将大气连通壁90和内底壁88连接在一起。唇部84、大气连通壁90、以及内底壁88也可以阶梯状地连续设置。倾斜侧壁87也可以不经由大气连通壁90而将内底壁88和唇部84连接在一起。
内底壁88被设置于,与大气连通壁90、侧壁89、倾斜侧壁87相比在Z轴方向上远离凹部85的开口的下方处。内底壁88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度小于倾斜侧壁87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度。本实施方式的内底壁88以沿着水平面的方式被形成。由倾斜侧壁87和内底壁88形成的第一内角θ1大于由侧壁89和内底壁88形成的第二内角θ2。
放置帽盖80具备连通口91和大气连通部93,其中,所述连通口91被形成于凹部85内,所述大气连通部93与被形成在凹部85外的开放口92连通。大气连通部93也可以通过帽盖部件94和在被形成于帽盖部件94上的插入孔95中嵌入在侧面形成有槽96的刚性部件97而被形成。大气连通部93也可以通过用插入孔95的内表面塞住槽96而形成。槽96的宽度也可以小于连通口91的直径。槽96也可以以蜿蜒的方式形成。大气连通部93被设置于与连通口91相比而远离凹部85的开口的位置处。
如图8所示,在位于压盖位置的放置帽盖80中,唇部84与喷嘴面29接触,并且作为部件的一个示例的液体喷射部30的喷嘴面29覆盖凹部85的开口。在压盖状态下,朝向凹部85的开口侧而被形成的连通口91与喷嘴面29对置。凹部85在放置帽盖80位于压盖位置的情况下,在与液体喷射部30之间形成包括喷嘴28在内的空间99。大气连通部93使空间99向大气开放。
在放置帽盖80位于压盖位置期间,成为唇部84与喷嘴面29发生接触,从而形成了空间99的状态。大气连通壁90也可以在形成有空间99的状态下与罩部件44对置。在唇部84与喷嘴面29接触了的状态下,连通口91也可以形成在与成为喷嘴28的铅直下方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上。大气连通壁90、侧壁89、内底壁88也可以位于与成为喷嘴28的铅直下方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上。
接下来,对防液性进行说明。
喷嘴面29、抽吸帽盖72、以及放置帽盖80的防液性可以各不相同。在喷嘴面29中,在由喷嘴形成部件43构成的部分和由罩部件44构成的部分上,防液性可以有所不同。例如,由喷嘴形成部件43构成的喷嘴面29与由罩部件44构成的喷嘴面29相比,可以将防液性设得较高。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防液性较高、润湿性较低的顺序,依次为由喷嘴形成部件43构成的喷嘴面29、抽吸帽盖72、放置帽盖80、由罩部件44构成的喷嘴面29。
也可以在由喷嘴形成部件43构成的喷嘴面29上,实施防液处理。通过由喷嘴形成部件43构成的喷嘴面29和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的液滴而形成的接触角可以设为90度以上。在防液处理中,也可以形成防液膜层,所述防液膜层由以包括烷基在内的聚硅氧烷为主材料的薄膜基底层、和包括氟在内的具有长链高分子的金属氧化物组成。
罩部件44也可以由不锈钢形成,并且不实施防液处理。通过由罩部件44构成的喷嘴面29和油墨的液滴形成的接触角也可以小于50度。
抽吸帽盖72也可以由具有防液性的氟类弹性体而形成。在氟类弹性体中,存在有例如信越化学工业製SHIN-ETSU SIFEL(注册商标)和杜邦制Kalrez(注册商标)等。抽吸帽盖72也可以通过氟类弹性体而形成在位于接触位置的情况下与喷嘴面29接触的唇部、以及在与喷嘴面29之间形成空间的凹部,并且使之具有防液性。通过由氟类弹性体形成的表面和油墨的液滴所形成的接触角约为60度。抽吸帽盖72的唇部以及凹部的表面也可以通过进行镜面加工,从而对由表面的凸凹造成的防液性降低进行抑制。镜面加工可以采用例如表面粗糙度Ra2.0以下:JIS标准JIS B 0601的计算平均粗糙度。
放置帽盖80也可以由与氟类弹性体相比防液性较低而润湿性较高的苯乙烯类弹性体而形成。在苯乙烯类弹性体中,例如存在有RIKEN technos制LEOSTOMER(注册商标)等。在放置帽盖80中,也可以通过苯乙烯类弹性体来形成唇部84以及凹部85。通过由苯乙烯类弹性体形成的表面和油墨的液滴所形成的接触角小于60度。
随着从喷嘴28的喷射而飞散的液体、或从喷嘴28漏出的液体有时会进入到放置帽盖80内。在液体中,存在有例如像油墨那样包括甘油的物质。当放置帽盖80在油墨进入的状态下与喷嘴面29接触从而形成空间99时,甘油有时会从喷嘴28内的油墨中吸收水分,从而使喷嘴28内的油墨增稠。因此,放置帽盖80也可以利用凹部85的润湿性而将附着于凹部85上的液体向外部排出。
具体而言,放置帽盖80也可以利用液体的上爬现象而将液体排出。附着于润湿性较高的面上的液体沿着面湿润扩散,并且也向垂直方向的上方进行移动。放置帽盖80与抽吸帽盖72相比润湿性较高。唇部84所接触的喷嘴面29与放置帽盖80相比润湿性较高。附着于放置帽盖80内的液体湿润扩散,从而向与唇部84接触的喷嘴面29进行移动。由此,能够从放置帽盖80内将液体排出。在解除了由放置帽盖80实施的压盖之后,擦拭装置51也可以对喷嘴面29进行擦拭,并对移动至喷嘴面29的液体进行擦拭。
在放置帽盖80中,也可以针对构成凹部85的每个壁而使其防液性有所不同。对于防液性而言,也可以通过改变表面的粗糙度,从而使其不同。例如,通过倾斜侧壁87的表面和液体的液滴所形成的接触角也可以小于通过侧壁89的表面和液体的液滴所形成的接触角。当使倾斜侧壁87的表面的润湿性高于侧壁89的表面的润湿性时,附着于内底壁88上的液体易于被诱导向倾斜侧壁87侧。当使外周壁86的润湿性高于倾斜侧壁87的润湿性时,附着于倾斜侧壁87上的液体易于被诱导向外周壁86侧。
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那样,当使开闭部件12a位于打开位置OP,并且使液体喷射部30位于与初始位置HP不同的位置时,能够从筐体12的外侧接近(access)放置帽盖80所具有的凹部85的开口。
如图6所示那样,大气连通壁90是能够从凹部85的开口接近的。因此,位于打开位置OP的开闭部件12a被设为,用户能够接近大气连通壁90。即,用户能够很容易地对形成有连通口91的大气连通壁90进行清扫。用户也可以清扫与喷嘴28对置且易于附着液体的倾斜侧壁87。用户还可以清扫构成凹部85的外周壁86、内底壁88、侧壁89、以及唇部84。
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1)形成有连通口91的大气连通壁90被设置在与内底壁88相比靠开口侧的位置处。因此,与连通口91被形成在内底壁88或者与内底壁88相比远离开口的位置处的情况相比,易于对连通口91的周围进行清扫。大气连通壁90是能够从开口侧目视确认的,连通口91朝向开口侧而被形成。因此,用户能够在从开口对连通口91的位置进行确认的同时,很容易地对连通口91的周边进行清扫。
(2)例如,当在唇部84和大气连通壁90之间、或者大气连通壁90和内底壁88之间存在凹陷时,难以进行清扫。关于这一点,由于唇部84、大气连通壁90、以及内底壁88阶梯状地连续,因此也能够使大气连通壁90的周边容易进行清扫。
(3)由倾斜侧壁87和内底壁88形成的内角大于由侧壁89和内底壁88形成的内角。因此,在内底壁88上附着有液体的情况下,与侧壁89相比,液体更容易爬上倾斜侧壁87。因此,能够降低液体经由侧壁89而爬上大气连通壁90的可能性。
(4)例如,如果将形成凹部85的壁和唇部84分别形成时,则存在液体附着于部件的接缝,从而变得难以清扫的可能性。关于这一点,由于形成凹部85的壁和唇部84被一体形成,因此能够很容易地清扫唇部84以及凹部85。形成凹部85和唇部84的部件为弹性部件。因此,能够提高凹部85、和覆盖凹部85的开口的喷嘴面29之间的贴紧性。
(5)形成有连通口91的大气连通壁90在开闭部件12a位于打开位置OP的情况下,能够接近。大气连通壁90被设置在与构成凹部85的内底壁88靠开口侧的位置处。因此,与大气连通壁90被设置在与内底壁88相同的位置或与内底壁88相比远离开口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易于接近大气连通壁90。用户能够很容易地对被形成在大气连通壁90上的连通口91的周边进行清扫。
(6)连通口91被形成在与成为喷嘴28的铅直下方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上。因此,即使在有液体从喷嘴28落下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液体从连通口91浸入至大气连通部93的可能性。
(7)当液体喷射部30从喷嘴28喷射液体时,有时微小的液体会雾状地飞翔并附着在周围。在通过罩部件44而覆盖了喷嘴形成部件43的情况下,与罩部件44相比,液体易于附着在喷嘴形成部件43上。关于这一点,在唇部84与罩部件44接触从而形成空间99时,大气连通壁90与罩部件44对置。因此,即使在有液体从喷嘴形成部件43上落下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液体从连通口91浸入至大气连通部93的可能性。
(8)具有放置帽盖80的压盖装置53被设置在与液体收集装置50相比远离喷射区域JA的位置处。因此,与将压盖装置53设置在靠近喷射区域JA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液体附着在放置帽盖80上的可能性。
本实施方式能够以以下方式进行变更并实施。本实施方式以及以下的改变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并实施。
·液体喷射装置11也可以采用不具备液体收集装置50的结构。液体喷射部30也可以通过抽吸帽盖72或擦拭部件65来收集以维护为目的而从喷嘴28被排出的液体。
·压盖装置53也可以设置在非印刷区域LA中。压盖装置53也可以设置在与液体收集装置50相比靠近喷射区域JA的位置处。
·贯穿孔44a的开口面积也可以大于凹部85的开口面积。贯穿孔44a和唇部84也可以采用唇部84收敛在贯穿孔44a内的形状。空间99也可以以唇部84与喷嘴形成部件43接触的方式而形成。液体喷射部30也可以采用不具备罩部件44的结构。喷嘴面29也可以设为喷嘴形成部件43的表面。
·大气连通壁90也可以在放置帽盖80位于压盖位置的状态下,与喷嘴形成部件43对置。大气连通壁90也可以在放置帽盖80位于压盖位置的状态下,与喷嘴形成部件43和罩部件44双方对置。连通口91也可以在放置帽盖80位于压盖位置的状态下,形成在成为喷嘴28的铅直下方的位置上。
·形成凹部85的外周壁86、倾斜侧壁87、内底壁88、侧壁89、以及大气连通壁90中的至少一个壁、和唇部84也可以由不同的部件构成。外周壁86、倾斜侧壁87、内底壁88、侧壁89、以及大气连通壁90中的至少一个壁、和唇部84也可以由与弹性部件不同的部件形成。例如,也可以由弹性部件形成唇部84,并由刚性部件形成外周壁86。也可以由弹性部件形成唇部84、外周壁86、倾斜侧壁87、内底壁88、侧壁89,并由刚性部件形成大气连通壁90。
·放置帽盖80也可以将内底壁88和倾斜侧壁87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度设为相同。即,第一内角θ1可以设为180度。在压盖状态的放置帽盖80中,与喷嘴28对置的面也可以设为水平面。第二内角θ2也可以小于90度。内底壁88也可以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地设置。
·第二内角θ2也可以在90度以上。内底壁88也可以设为从侧壁89起朝向倾斜侧壁87而为下坡斜面。
·放置帽盖80也可以采用不设置侧壁89的结构,大气连通壁90也可以设为从外周壁86起朝向内底壁88而为下坡斜面。大气连通壁90也可以设为从侧壁89起朝向外周壁86而为下坡斜面。连通口91也可以朝向凹部85的开口侧而形成在与包括唇部84的平面不平行的大气连通壁90上。
·唇部84和大气连通壁90、或者大气连通壁90和内底壁88也可以设为不连续。例如,也可以在唇部84和大气连通壁90之间、或者在大气连通壁90和内底壁88之间设置凹陷或突起。
·开闭部件12a也可以延伸到在关闭位置CP上覆盖压盖装置53的铅直上方的位置为止。而且,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当开闭部件12a位于打开位置OP时,能够从筐体12的铅直上方对压盖装置53进行目视确认。
·开闭部件12a也可以以在X轴方向上与维护单元49位置对齐的方式设置,以便能够接近液体收集装置50、擦拭装置51、抽吸装置52、以及压盖装置53。
·液体喷射装置11也可以为喷射或喷出油墨以外的其他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作为以成为微小量的液滴的方式从液体喷射装置被喷出的液体的状态,而包括粒状、泪状、丝状后拉出尾状物的液体的状态。这里所说的液体只需为,能够从液体喷射装置喷射出的材料即可。例如,液体只需为物质处于液相时的状态的材料即可,其包括如粘性较高或者较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这样的流状体。液体不仅包括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而且还包括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者混合有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的固体物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的液体等。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示例,可列举出如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的油墨或液晶等。这里,油墨是指,包括一般的水溶性油墨、油性油墨以及胶状油墨、热熔性油墨等的各种液体组成物在内的物质。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示例,例如具有在液晶显示器、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彩色过滤器的制造等中使用的、对以分散或者溶解的形式而含有电极材料或彩色材料等的材料的液体进行喷射的装置。液体喷射装置还可以为以下的装置,即:喷射在生物芯片制造中被使用的生物体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作为精密移液管被使用,并喷射作为试样的液体的装置;印染装置或微型分配器等。液体喷射装置还可以为以下的装置,即:向钟表或照相机等的精密机械精确地喷射润滑油的装置;为了形成被用于光通信元件等中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上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等的透明树脂液的装置。液体喷射装置还可以为,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或者碱等的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在下文中,对从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改变例中掌握的技术思想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
帽盖具备:唇部;内底壁以及大气连通壁,其构成凹部,所述凹部在被部件覆盖了以所述唇部为边缘的开口的情况下与该部件形成空间,所述大气连通壁以能够从所述开口侧目视确认的方式被设置在与所述内底壁相比靠所述开口侧的位置处,在所述大气连通壁上,朝向所述开口侧而形成有将所述空间向大气开放的大气连通部的连通口。
根据该结构,形成有连通口的大气连通壁被设置在与内底壁相比靠开口侧的位置处。因此,与连通口被形成在内底壁或与内底壁相比更远离开口的位置上的情况相比,能够易于清扫连通口的周围。大气连通壁能够从开口侧目视确认,连通口朝向开口侧而被形成。因此,用户能够在从开口对连通口的位置进行确认的同时,很容易地对连通口的周边进行清扫。
在帽盖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唇部、所述大气连通壁以及所述内底壁呈阶梯状地连续设置。
例如,如果在唇部和大气连通壁之间、或者在大气连通壁和内底壁之间存在有凹陷,则难以清扫。关于这一点,根据该结构,由于唇部、大气连通壁、以及内底壁呈阶梯状地连续,因此也能够易于清扫大气连通壁的周边。
帽盖可以具备:侧壁,其将所述大气连通壁和所述内底壁连接在一起;倾斜侧壁,其未经由所述大气连通壁而将所述内底壁和所述唇部连接在一起,由所述倾斜侧壁和所述内底壁形成的内角大于由所述侧壁和所述内底壁形成的内角。
根据该结构,由倾斜侧壁和内底壁形成的内角大于由侧壁和内底壁形成的内角。因此,在液体附着于内底壁上时,与侧壁相比,液体更易于爬上倾斜侧壁。因此,能够降低液体经由侧壁而爬上大气连通壁的可能性。
在帽盖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形成所述凹部的壁和所述唇部通过弹性部件而被一体形成
例如,如果将形成凹部的壁和唇部分别形成,则存在有液体附着于部件的接缝,从而变得难以清扫的可能性。关于这一点,根据该结构,由于形成凹部的壁和唇部被一体形成,因此能够很容易地对唇部以及凹部进行清扫。形成凹部和唇部的部件为弹性部件。因此,能够提高凹部、和覆盖凹部的开口的部件之间的贴紧性。
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部,其具有喷射面,在所述喷射面上设置有喷射液体的喷嘴;压盖装置,其具有帽盖;开闭部件,其被构成为处于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所述帽盖具有:唇部,其能够与所述喷嘴面接触;内底壁以及大气连通壁,其构成凹部,所述凹部在所述唇部与所述喷嘴面接触从而所述喷嘴面覆盖了以所述唇部为边缘的开口的情况下,形成包括所述喷嘴在内的空间,所述大气连通壁被设置在与所述内底壁相比靠所述开口侧的位置处,在所述大气连通壁上,形成有将所述空间向大气开放的大气连通部的连通口,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所述开闭部件覆盖所述压盖装置,位于所述打开位置的所述开闭部件能够接近所述大气连通壁。
根据该结构,形成有连通口的大气连通壁在开闭部件位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能够接近。大气连通壁被设置于与构成凹部的内底壁相比靠开口侧的位置处。因此,与大气连通壁被设置于与内底壁相同的位置或者与内底壁相比更远离开口的位置处的情况下,能够易于接近大气连通壁。用户能够很容易地对被形成在大气连通壁上的连通口的周边进行清扫。
在液体喷射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所述唇部与所述喷嘴面接触了的状态下,所述连通口被形成在与成为所述喷嘴的铅直下方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
根据该结构,连通口被形成在与成为喷嘴的铅直下方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上。因此,即使在液体从喷嘴上落下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液体从连通口浸入至大气连通部的可能性。
在液体喷射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喷嘴面被形成为,包括:喷嘴形成部件,其上形成有所述喷嘴;罩部件,其以露出所述喷嘴的方式而具有贯穿孔,并且覆盖在所述喷嘴形成部件中形成有所述喷嘴的一侧,所述空间以所述唇部与所述罩部件接触的方式被形成,所述大气连通壁在形成有所述空间的状态下与所述罩部件对置。
当液体喷射部从喷嘴喷射液体时,有时微小的液体会雾状地飞翔并附着于周围。在由罩部件覆盖喷嘴形成部件的情况下,与罩部件相比,液体更易于附着在喷嘴形成部件上。关于这一点,根据该结构,在唇部与罩部件接触从而形成空间时,大气连通壁与罩部件对置。因此,即使在液体从喷嘴形成部件上落下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液体从连通口浸入至大气连通部的可能性。
在液体喷射装置中,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还具备液体收集装置,所述液体收集装置对以所述液体喷射部的维护为目的而从所述喷嘴被排出的所述液体进行收集,设置有所述压盖装置和所述液体收集装置的维护区域与所述液体喷射部从所述喷嘴向介质喷射所述液体的喷射区域相邻,所述压盖装置被设置在与所述液体收集装置相比更远离所述喷射区域的位置处。
根据该结构,具有帽盖的压盖装置被设置在与液体收集装置相比更远离喷射区域的位置处。因此,与将压盖装置设置在靠近喷射区域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液体附着在帽盖上的可能性。
符号说明
11…液体喷射装置;12…筐体;12a…开闭部件;13…支承台;14…输送单元;15…干燥单元;16…印刷单元;17a…第一导向轴;17b…第二导向轴;18…报知部;19a…第一输送辊对;19b…第二输送辊对;20a…第一引导板;20b…第二引导板;21a…供给卷轴;21b…收卷卷轴;22…输送电机;23…滑架;24…滑架电机;25a…第一供给管;25b…第二供给管;26…连接部;27…液体供给源;28…喷嘴;29…喷嘴面;30…液体喷射部;30a…凸部;31…液体供给通道;32…贮留部;33…贮留部保持体;34…流道接合器;35…差压阀;36…发热机构;37…送风机构;38…发热部件;39…反射板;40…遮热部件;41…控制部;43…喷嘴形成部件;44…罩部件;44a…贯穿孔;45…整风部;46…对置部;48…保湿装置;49…维护单元;50…液体收集装置;51…擦拭装置;52…抽吸装置;53…压盖装置;55…保湿帽盖;56…保湿液供给部;57…连接流道;58…保湿用保持体;59…保湿用电机;61…液体接受部;62…盖部件;63…盖用电机;65…擦拭部件;66…外壳;67…轨道;68…擦拭用电机;69…动力传递机构;70a…放卷轴;70b…按压辊;70c…收卷轴;72…抽吸帽盖;73…抽吸用电机;74…清洗液供给机构;75…排出机构;76…桶;77…突出部;78…定位部;80…作为帽盖的一个示例的放置帽盖;81…放置用保持体;82…放置用电机;84…唇部;85…凹部;86…外周壁;87…倾斜侧壁;88…内底壁;89…侧壁;90…大气连通壁;91…连通口;92…开放口;93…大气连通部;94…帽盖部件;95…插入孔;96…槽;97…刚性部件;99…空间;θ1…第一内角;θ2…第二内角;CP…关闭位置;G1~G6…第一喷嘴组~第六喷嘴组;HA…加热区域;HP…初始位置;JA…喷射区域;L1~L12…第一喷嘴列~第十二喷嘴列;LA…非印刷区域;OP…打开位置;RA…维护区域;RS…卷筒薄纸;ST…介质;Y1…输送方向。
Claims (6)
1.一种帽盖,其特征在于,具备:
唇部;
内底壁以及大气连通壁,其构成凹部,所述凹部在被部件覆盖了以所述唇部为边缘的开口的情况下,与该部件形成空间;
侧壁,其将所述大气连通壁和所述内底壁连接在一起;
倾斜侧壁,其未经由所述大气连通壁而将所述内底壁和所述唇部连接在一起,
所述大气连通壁以能够从所述开口侧目视确认的方式被设置在与所述内底壁相比靠所述开口侧的位置处,
在所述大气连通壁上,朝向所述开口侧而形成有将所述空间向大气开放的大气连通部的连通口,由所述倾斜侧壁和所述内底壁形成的内角大于由所述侧壁和所述内底壁形成的内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帽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唇部、所述大气连通壁以及所述内底壁呈阶梯状地被连续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帽盖,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凹部的壁和所述唇部通过弹性部件而被一体形成。
4.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体喷射部,其具有喷嘴面,在所述喷嘴面上设置有喷射液体的喷嘴;
压盖装置,其具有帽盖;
开闭部件,其被构成为处于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
所述帽盖具有:
唇部,其能够与所述喷嘴面接触;
内底壁以及大气连通壁,其构成凹部,所述凹部在所述唇部与所述喷嘴面接触从而所述喷嘴面覆盖了以所述唇部为边缘的开口的情况下,形成包括所述喷嘴在内的空间;
侧壁,其将所述大气连通壁和所述内底壁连接在一起;
倾斜侧壁,其未经由所述大气连通壁而将所述内底壁和所述唇部连接在一起,
所述大气连通壁被设置在与所述内底壁相比靠所述开口侧的位置处,
在所述大气连通壁上,形成有将所述空间向大气开放的大气连通部的连通口,
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所述开闭部件覆盖所述压盖装置,
位于所述打开位置的所述开闭部件能够接近所述大气连通壁,
由所述倾斜侧壁和所述内底壁形成的内角大于由所述侧壁和所述内底壁形成的内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嘴面被形成为,包含:
喷嘴形成部件,其上形成有所述喷嘴;
罩部件,其以露出所述喷嘴的方式而具有贯穿孔,并且覆盖在所述喷嘴形成部件中形成有所述喷嘴的一侧,
所述空间以所述唇部与所述罩部件接触的方式被形成,
所述大气连通壁在形成了所述空间的状态下与所述罩部件对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液体收集装置,所述液体收集装置对以所述液体喷射部的维护为目的而从所述喷嘴被排出的所述液体进行收集,
设置有所述压盖装置和所述液体收集装置的维护区域与所述液体喷射部从所述喷嘴向介质喷射所述液体的喷射区域相邻,
所述压盖装置被设置在与所述液体收集装置相比更远离所述喷射区域的位置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212775 | 2018-11-13 | ||
JP2018212775A JP7247526B2 (ja) | 2018-11-13 | 2018-11-13 | キャップ、液体噴射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69172A CN111169172A (zh) | 2020-05-19 |
CN111169172B true CN111169172B (zh) | 2023-04-14 |
Family
ID=70551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087061.5A Active CN111169172B (zh) | 2018-11-13 | 2019-11-08 | 帽盖、液体喷射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807370B2 (zh) |
JP (1) | JP7247526B2 (zh) |
CN (1) | CN11116917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528726B2 (ja) | 2020-10-30 | 2024-08-0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受容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
IT202100025493A1 (it) * | 2021-10-07 | 2023-04-07 | New System Srl | Stazione di tappatura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51113B2 (ja) | 1993-12-27 | 2002-01-28 |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 |
JP3467716B2 (ja) * | 1995-05-25 | 2003-11-1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用キャッピング装置 |
JPH1067116A (ja) * | 1996-08-28 | 1998-03-10 | Fuji Xerox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方式の画像形成装置 |
JP3781084B2 (ja) | 1998-04-15 | 2006-05-3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US6179404B1 (en) * | 1998-10-27 | 2001-01-3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cap for such apparatus |
JP2002331673A (ja) | 2001-05-10 | 2002-11-19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該記録装置に用いるキャッピング機構 |
JP2003089210A (ja) | 2001-09-17 | 2003-03-25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該記録装置に用いるキャッピング機構 |
KR100542579B1 (ko) | 2003-09-15 | 2006-01-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잉크젯프린터용 프린트헤드의 캡핑장치 및 잉크젯프린터 |
JP2007152903A (ja) | 2005-12-08 | 2007-06-21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ヘッド用キャップ |
JP2007268852A (ja) * | 2006-03-31 | 2007-10-18 | Brother Ind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キャップ |
JP2008110520A (ja) | 2006-10-30 | 2008-05-15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噴射装置 |
JP2008213219A (ja) * | 2007-03-01 | 2008-09-18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5211931B2 (ja) * | 2008-08-20 | 2013-06-1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流体噴射装置 |
JP5471468B2 (ja) | 2010-01-13 | 2014-04-1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JP2011148257A (ja) | 2010-01-25 | 2011-08-04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
US9090068B2 (en) * | 2010-12-16 | 2015-07-28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Capping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JP5668456B2 (ja) | 2010-12-16 | 2015-02-1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JP2012158072A (ja) | 2011-01-31 | 2012-08-23 | Brother Industries Ltd | 液体吐出装置 |
JP6064333B2 (ja) | 2012-02-13 | 2017-01-2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JP2013193340A (ja) | 2012-03-21 | 2013-09-30 | Seiko Epson Corp | キャップ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JP5844755B2 (ja) * | 2013-01-29 | 2016-01-20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キャップ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5844756B2 (ja) | 2013-01-29 | 2016-01-20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キャップ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2015208990A (ja) | 2014-04-30 | 2015-11-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JP2015217556A (ja) | 2014-05-15 | 2015-12-0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US10562309B2 (en) * | 2014-07-08 | 2020-02-18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aintenance method of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WO2017022396A1 (ja) | 2015-07-31 | 2017-02-09 | 武藤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キャッピング機構 |
JP6848248B2 (ja) * | 2016-07-29 | 2021-03-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キャップ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JP2018086741A (ja) | 2016-11-28 | 2018-06-0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キャップ |
JP6992255B2 (ja) | 2017-02-02 | 2022-01-1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CN109421377B (zh) * | 2017-08-24 | 2022-04-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盖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
2018
- 2018-11-13 JP JP2018212775A patent/JP7247526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1-08 CN CN201911087061.5A patent/CN111169172B/zh active Active
- 2019-11-11 US US16/680,088 patent/US10807370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807370B2 (en) | 2020-10-20 |
JP7247526B2 (ja) | 2023-03-29 |
US20200147970A1 (en) | 2020-05-14 |
CN111169172A (zh) | 2020-05-19 |
JP2020078885A (ja) | 2020-05-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195855B2 (en) | Capping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CN111169172B (zh) | 帽盖、液体喷射装置 | |
CN111452502B (zh) | 液体喷射装置、液体喷射装置的控制方法 | |
CN109278411B (zh) | 液体喷射装置 | |
JP2013216011A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19064234A (ja) |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 |
JP7087303B2 (ja) | キャップ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US8708454B2 (en) |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CN111114133B (zh) |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 | |
JP7323029B2 (ja) | 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 |
JP7222242B2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JP6981103B2 (ja) |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キャップ装置 | |
US11230105B2 (en) |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aintenance method of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JP6094151B2 (ja) | メンテナンス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18140502A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20001410A (ja) |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 |
JP2014124875A (ja) | 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受け装置、液体掻き取り方法 | |
JP2005041128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