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66488B - 传动装置以及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传动装置以及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66488B
CN111066488B CN202010067316.8A CN202010067316A CN111066488B CN 111066488 B CN111066488 B CN 111066488B CN 202010067316 A CN202010067316 A CN 202010067316A CN 111066488 B CN111066488 B CN 1110664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shaft
rotating body
gear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673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66488A (zh
Inventor
奥山天
加藤裕治
森学
竹内由明
加藤胜秀
大谷大树
一二三庆城
林茂幸
籔中步荷
高崎和也
有本敬
木曾田雄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365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9550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3652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9550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8976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2955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8976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0411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066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64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664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64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 B60K17/0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of mechanical ty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9/00Driving mechanisms or parts thereof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 A01D69/06Gea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01D41/127Control or measu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es
    • A01D41/1274Control or measu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es for dr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01D41/127Control or measu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es
    • A01D41/1278Control or measu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es for automatic ste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0/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 B60K20/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of initia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or part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K23/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or part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main transmission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 F16H4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the fluid gearing being of the volumetric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20Off-Road Vehicles
    • B60Y2200/22Agricultural vehicles
    • B60Y2200/222Harves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传动装置以及收割机,传动装置在传动箱(43)内置有:左右朝向的从动轴(45),以与传动箱的输入轴(44)平行的姿势邻接于所述输入轴;左右朝向的侧离合器轴(46),具备与配置在从动轴的输出旋转体(81)连动的传动旋转体(82);选择齿轮式的变速器(47),对来自输入轴的动力进行变速;以及一对侧离合器(83),位于侧离合器轴的轴上,分别连通/切断从传动旋转体向左右两侧的行驶装置的传动。在连接于传动箱的外部设备(A)所具备的左右朝向的输出轴(34),以将输出轴的轴心作为中心与输出轴一体旋转的状态配备有输入轴。以跨连输入轴和从动轴的方式装备有变速器,变速器从输入轴向从动轴传动。

Description

传动装置以及收割机
本申请是下述申请的分案申请:
发明名称:作业机用的传动装置以及收割机
申请号:201710660558.6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收割机用的传动装置等作业机用的传动装置。作业机除了普通型(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半喂入型联合收割机、胡萝卜收割机、以及玉米收割机等收割机以外,还包括运搬车以及拖拉机等,但是并不限定于这些。本发明还涉及这种收割机等的作业机。
背景技术
[1]在作为作业机的一例的收割机用的传动装置中,在传动箱中内置有例如:左右朝向的从动轴,以平行姿势相邻于传动箱的输入轴;左右朝向的侧离合器轴,具备与配置在所述从动轴的输出旋转体连动的传动旋转体;选择齿轮式的变速器,对来自所述输入轴的动力进行变速;一对侧离合器,位于所述侧离合器轴的轴上,分别连通/切断从所述传动旋转体向左右两侧的行驶装置的传动。
作为如上所述的收割机用的传动装置,可以具有如下结构:在变速箱(传动箱)的内部,通过齿轮从副变速输入轴(输入轴)向副变速中间传动轴(从动轴)进行减速传动,在从传动体向副变速输出轴传动的状态下,以跨连副变速中间传动轴和副变速输出轴的方式装备有副变速装置(变速器),其中,在副变速中间传动轴上以可自由移动的方式具有传动体,在副变速输入轴上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具有副变速输出轴(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2]在作业机用的传动装置中,例如,在以左右朝向内置于传动箱的侧离合器轴的轴上装备有:与左右两侧的行驶装置独立地连动连结的一对连动旋转体、以及将向所述一对连动旋转体的传动分别进行连通/切断的一对侧离合器。
作为如上所述的作业机用的传动装置,可以具有如下结构:分别由在一侧端具备啮合部的筒状的移动侧旋转体、在一侧端具备被啮合部的固定侧旋转体、以及朝向啮合部和被啮合部相啮合的连通位置对移动侧旋转体施力的压缩弹簧等构成一对侧离合器,在内置一对侧离合器等的传动箱中的与各侧离合器对置的部位,具备允许侧离合器通过的开口,且能够拆装地装备有堵住该开口的罩构件,从而能够从传动箱的外侧相对于侧离合器轴拆装各侧离合器(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
[3]例如,在收割机具备:主变速装置,其设置在变速箱的外部,并且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正逆无级变速并由从箱外方侧向箱内方侧插穿所述变速箱的一端侧侧壁的输出轴输出;以及齿轮式的副变速装置,其内装于所述变速箱,并且将传递至所述输出轴的动力根据作业状态进行高低2级变速并传递到行驶装置。
在以往的收割机中,主变速装置的输出轴从箱外方侧向箱内方侧插穿变速箱的一端侧的侧壁并设为悬臂状,该悬臂状的输出轴一体自由旋转地外插有输出齿轮,并且使配置在副变速装置的变速用输入轴的变速输入用的传动齿轮与输出齿轮啮合连动而将动力传递到副变速装置(例如参考专利文献3)。
[4]例如,收割机包括:主变速装置,其将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力正逆无级变速;齿轮式的副变速装置,其内装于变速箱,并且设有能够进行多种组合的齿轮列,将从主变速装置输出的驱动力根据作业状态进行多级变速并传递到行驶装置;作业离合器,其连通/切断向作业部的驱动力传递;主变速操作件,其对所述主变速装置进行变速操作;副变速操作件,其对副变速装置进行变速操作;以及离合器操作件,其进行所述作业离合器的连通/切断操作。
以外,作为这种收割机,具有如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收割机。专利文献4记载的收割机通过操作副变速操作件(文献中为副变速杆),能够切换为适合收割作业的低速变速状态、中速变速状态,以及适合路上行驶的高速变速状态。而且,在该收割机中,具备相互牵制机构,如果作业离合器(文献中为收割离合器)被连通操作,则该相互牵制机构以副变速装置无法被切换为高速变速状态的方式牵制副变速操作件,并且如果副变速装置被操作成高速变速状态,则该相互牵制机构以作业离合器无法被连通操作的方式牵制离合器操作件(文献中为收割离合器杆)。
根据该收割机,能够可靠地避免在高速路上行驶时收割部的不可预料的动作、低速收割作业时机体的突然的高速前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84817号公报(JP 2000-184817 A)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95635号公报(JP 2002-295635 A)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229787号公报(JP 2012-229787 A)
专利文献4:日本实公昭61-003310号公报(JP S61-003310 Y)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1]与背景技术[1]对应的课题如下。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从输入轴(副变速输入轴)向从动轴(副变速中间传动轴)进行减速传动,施加于变速器的扭矩变大。因此,由于施加于变速器的扭矩变大,可能会导致在行驶中驱动齿轮(传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啮合脱离而使变速器变成中立状态的所谓脱档。
此外,在传动箱(变速箱)的内部,从输入轴向从动轴进行减速传动需要将用于该减速传动的减速机构(一对齿轮)装备到传动箱的内部,因此传动箱内的传动机构变复杂,并且传动装置变得大型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合理配置传动箱内的传动机构,防止内置于传动箱的变速器的脱档,并且实现传动箱内的传动机构的简化、以及传动装置的小型轻量化等。
[2]与背景技术[2]对应的课题如下。
根据上述结构,在将各侧离合器组装到侧离合器轴的情况下,需要用对抗压缩弹簧的作用的较大的力,从狭窄的传动箱的各开口,进行相对于侧离合器轴的移动侧旋转体或压缩弹簧等的安装,并且进行相对于传动箱的罩构件的安装,因此相对于侧离合器轴的侧离合器的组装颇为困难。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相对于侧离合器轴的侧离合器的组装变得容易。
[3]与背景技术[3]对应的课题如下。
在上述现有结构中,例如,当行驶装置中的行驶负荷变得过大等、传动下游侧的驱动负荷变得过大时,则由于相对输出齿轮的来自传动下游侧的驱动反力,有时候悬臂状的输出轴会在输出齿轮与下游侧的变速输入用的传动齿轮的啮合部分,在啮合齿轮彼此分离的方向上挠曲变形,使得各齿轮以倾斜状态啮合。而且,如果继续发生这种驱动状态,则可能会导致所述各齿轮提前破损、齿轮被不均匀磨损而提前不能进行良好的传动等经过短期间的使用就不能良好地进行动力传递的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于传动机构能够长期维持良好的传动状态的收割机。
[4]与背景技术[4]对应的课题如下。
收割机进行通常的收割作业、倒伏谷秆的收割作业、田埂跨越、路上行驶等各种作业,对应这些作业存在各种适当行驶速度(具有某种程度的范围)。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收割机中,除主变速装置以外,具有能够三级切换的副变速装置,能够简单地实现适当的行驶速度。
但是,为了通过齿轮式的副变速装置设定校多的切换级数,需要增加齿轮列的齿轮组数,其结果,齿轮列所占的空间变大,变速箱变得大型化。即,如专利文献4记载的收割机可以防止向适当行驶速度以外的变速,但是如果想要增加一种适当行驶速度,则需要增加一组齿轮列的齿轮组,从部件件数或空间的观点来看效率低下。
鉴于这种实际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其能够最小限度地增加部件件数或空间,得到紧凑的变速箱,并且能够简单地实现各种适当行驶速度,且能够防止向适当行驶速度以外的变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对应课题[1]提出的解决方案如下。
在传动箱内置有:左右朝向的从动轴,以与传动箱的输入轴平行的姿势邻接于所述输入轴;左右朝向的侧离合器轴,具备与所述从动轴所具备的输出旋转体连动的传动旋转体;选择齿轮式的变速器,对来自所述输入轴的动力进行变速;以及一对侧离合器,位于所述侧离合器轴的轴上,分别连通/切断从所述传动旋转体向左右两侧的行驶装置的传动,
在连接于所述传动箱的外部设备所具备的左右朝向的输出轴,以将所述输出轴的轴心作为中心与所述输出轴一体旋转的状态配备有所述输入轴,
以跨连所述输入轴和所述从动轴的方式装备有所述变速器,所述变速器从所述输入轴向所述从动轴传动。
根据本方案,能够将传动箱的输入轴兼用为变速器的驱动轴,所述传动箱的输入轴将配置在连接于传动箱的外部设备的输出轴的轴心作为中心与输出轴一体旋转。由此,与例如将与输入轴分开设置的专用的驱动轴与输入轴平行地设置的情况相比,可以省去从输入轴向驱动轴传动的齿轮等传动结构。其结果,能够通过简化传动箱内的传动结构,实现制造的容易化、传动装置的小型轻量化等。此外,能够防止通过该传动结构从输入轴向驱动轴减速传动时可能会导致的由于施加于变速器的扭矩变大而引起的脱档。
因此,除了能够防止内置在传动箱的变速器的脱档之外,还能够实现传动箱内的传动结构的简化、以及传动装置的小型轻量化等。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旋转体配备在所述侧离合器轴的中央部,一对所述侧离合器分散配置在所述传动旋转体的左右两侧。
根据本方案,能够左右对称且平衡性良好地构成:配备在侧离合器轴的轴上的一对侧离合器;介由这些侧离合器从侧离合器轴向左右两侧的行驶装置分别传动的两个传动系统;以及覆盖这些传动系统的传动箱的箱部。此外,包含一对侧离合器的两个传动系统可以使用通用部件构成。
因此,在传动装置中,对于从侧离合器轴跨连至左右两侧的行驶装置的传动结构,能够通过通用部件实现结构简化等,同时能够以左右对称的平衡性良好且稳定的状态构成所述传动结构。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出旋转体配备在所述从动轴的中央部。
根据本方案,将以与变速器的变速级无关地始终施加有扭矩的状态旋转的输出旋转体配备在从动轴的中央部,由此容易使施加在支承从动轴的两端的传动箱中的一对轴支部的扭矩变得均匀。
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施加在一对轴支部的扭矩变得不均匀等而引起的一方的轴支部的耐久性降低而更换频率变高的可能性。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变速器的从动齿轮以与所述输出旋转体相邻的状态装备在所述从动轴。
根据本方案,能够消除从动轴的轴上的输出旋转体和从动齿轮之间的不必要的间隔,能够缩短从动轴。
因此,能够实现变速器的小型轻量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传动装置的小型轻量化。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从动齿轮以与所述输出旋转体的两侧部相邻的状态装备在所述从动轴。
根据本方案,能够增多变速器的变速级数,并且消除从动轴的轴上的传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的不必要的间隔,能缩短从动轴。
因此,能够增多变速器的变速级数,并且实现变速器的小型轻量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传动装置的小型轻量化。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从动齿轮的一端侧具备齿轮部,在所述从动齿轮的另一端侧具备选档用的连接部,所述从动齿轮构成与选档操作用的换档机构连接的连接齿轮,所述连接齿轮以所述齿轮部与所述输出旋转体相邻的状态装备在所述从动轴。
根据本方案,与例如使连接齿轮的连接部与输出旋转体相邻的情况相比,能够将从动齿轮的齿轮部配备在从动轴的中央侧。由此,能够使施加在支承从动轴的两端的传动箱中的一对轴支部的扭矩变得大致均匀。
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施加在一对轴支部的扭矩的差增大而引起的一方的轴支部的耐久性降低而更换频率变高的可能性。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变速器为常啮合式,
作为所述连接齿轮,具备除了与所述输出旋转体相邻的所述连接齿轮以外的其他连接齿轮,
所述连接齿轮分别具备作为所述连接部的花键毂部,
在与所述从动轴一体旋转的花键轴部位于与所述输出旋转体相邻的所述连接齿轮的所述花键毂部和所述其他连接齿轮的所述花键毂部之间的状态下,所述其他连接齿轮装备在所述从动轴。
根据本方案,可以将为了能够进行与输出旋转体相邻的连接齿轮以及其他从动齿轮的选档操作而配置在输入轴或者从动轴的花键轴部以及换档件共有化。
其结果,通过削减花键轴部以及换档件的装备数量,能够实现变速结构的简化,能够实现变速器的小型轻量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传动装置的小型轻量化。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变速器具备连接齿轮,所述连接齿轮在一端侧具备与选档操作用的换档机构连接的连接部,
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输入轴或所述从动轴的与所述输入轴的输入侧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状态下,所述连接齿轮装备在所述输入轴或所述从动轴。
根据本方案,远离输入轴的输入侧端部的输入轴或从动轴的轴端侧构成选档用的操作区域,因此与之相应地,能够缩短从不需要选档用的操作区域的输入轴或从动轴中的输入侧端部的伸出长度,能够缩短变速器在输入轴或从动轴的伸出方向上的宽度尺寸。
其结果,能够实现变速器的小型轻量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传动装置的小型轻量化。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变速器具备与选档操作用的换档机构连接的连接齿轮,
所述输入轴和所述从动轴中的任意一者配置在另一者的下方
所述输入轴或所述从动轴配备在下方,所述连接齿轮装备在所述输入轴或所述从动轴。
根据本方案,与例如将连接齿轮装备在配置在上方的输入轴或从动轴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储存在传动箱的润滑油的液面高度,能够减少传动箱中的油储存量。其结果,能够实现换油所需作业时间的缩短或、本的削减、以及传动装置的轻量化等。
因此,能够实现传动装置的轻量化、以及换油所需作业时间的缩短化等。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变速器为常啮合式,具有多个连接齿轮,所述连接齿轮在一端侧具备作为连接部的花键毂部,所述连接部与选档操作用的换档机构连接,
所述输入轴或所述从动轴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装备有多个所述连接齿轮,所述输入轴或所述从动轴在各自的与所述花键毂部相邻的相邻部位,以一体旋转的状态具备花键轴部,所述花键轴部能够经由所述换档机构与相邻的所述花键毂部连接,
在各相邻部位的所述花键轴部中,将单个所述连接齿轮作为连接对象的规定的花键轴部以仅在其外周面的一端侧形成有连接用的多个花键的状态,由能够拆装地外嵌装备在所述输入轴或所述从动轴的花键毂构成。
顺便一提,在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装备多个连接齿轮的输入轴或从动轴中,对于构成其规定的花键轴部的花键毂,例如,如果将形成其外周面的各花键形成为跨连花键毂的两端的长度,则在将花键毂花键嵌合在从动轴时,不需要考虑花键毂的朝向,能够简单进行其花键嵌合。另一方面,无论花键毂的朝向无关如何,为了顺利进行通过换挡件进行花键毂和从动齿轮的连接操作,需要在各花键的两端部实施加工费高的倒角加工,在实现加工费削减方面具有改善的余地,其中,换档件以跨连花键毂和从动齿轮的花键毂部的方式滑动。
因此,在本方案中,通过仅在花键毂的外周面的一端侧形成连接用的多个花键,仅需要在这些花键的位于花键毂的端部的一端部实施上述的倒角加工。
由此,与在各花键的两端部实施倒角加工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加工费的削减,并且在将花键毂花键嵌合到从动轴时,能够从花键毂的外观容易识别出适于该花键嵌合的花键毂的朝向,能够防止在将花键毂朝向弄错的状态下将花键毂花键嵌合到从动轴的误组装的发生。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箱具备开口,所述开口使所述输入轴的与输入侧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露出。
根据本方案,在例如外部设备采用无级变速装置或马达,将来自无级变速装置或马达的动力输入到传动箱的输入轴的结构中,在将无级变速装置或马达的操作件操作至中立位置或停止位置的情况下,能够直接看出输入轴是否停止旋转。
其结果,在外部设备采用无级变速装置或马达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进行无级变速装置的中立调节或马达的停止调节。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具备将从液压设备返回所述传动箱的内部的油供给到所述变速器的与选档操作用的换档机构连接的连接齿轮的油路。
根据本方案,即使在由于疏忽储存于传动箱的润滑油的补给,导致润滑油的液面比连接齿轮的高度位置低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由于润滑油的不足引起的输入轴或者从动轴与连接齿轮的烧粘。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具备:左右朝向的左右两侧的行驶驱动轴,从所述传动箱跨连至对应的所述行驶装置;以及左右两侧的减速机构,将经由对应的所述侧离合器的动力减速并传递到所述行驶驱动轴。
根据本方案,通过在各侧离合器的传动方向下游侧具备减速机构,能够减轻施加在各侧离合器的扭矩,能够容易地进行各侧离合器的连通/切断操作。
因此,能够通过各侧离合器的连通/切断操作实现车体的回转操作性的提高。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侧离合器轴和左右两侧的所述行驶驱动轴之间具备左右朝向的中继轴,
左右两侧的所述减速机构分别具备从所述侧离合器轴跨连至所述中继轴的第一减速部以及从所述中继轴跨连至所述行驶驱动轴的第二减速部。
根据本方案,能够使各减速机构采用的从动侧旋转体的直径减小,提高在传动箱内的各减速机构的配置的自由度,能够增大各减速机构的减速比。
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在传动箱内的各减速机构的装备,并且在行驶时能够获得较大的驱动扭矩。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减速部和所述第二减速部分别为使一对齿轮啮合连动的齿轮传动式,
所述中继轴配备在相对于所述行驶驱动轴的前上方的位置,且所述侧离合器轴配备在相对于所述中继轴的后上方的位置。
根据本方案,与例如将侧离合器轴、中继轴、以及行驶驱动轴在上下方向并列配备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各减速机构的上下长度。
而且,在使用频率高的前进行驶时,施加在各中继轴的来自侧离合器轴的驱动力和来自各行驶驱动轴的驱动反力通过相互抵消垂直成分而降低,并且介由中继轴的齿轮和侧离合器轴的各齿轮、以及中继轴的齿轮和各行驶驱动轴的齿轮分散到侧离合器轴和各行驶驱动轴。另一方面,在使用频率低的后退行驶时,施加在中继轴的驱动力和驱动反力通过相互抵消垂直成分而降低,并且仅施加在中继轴。
即,与在使用频率高的前进行驶时驱动力和驱动反力仅施加在中继轴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轻施加在支承中继轴的各轴支部的扭矩。
因此,能够通过缩短各减速机构的上下长度来实现传动装置的小型化,并且能够提高支承中继轴的各轴支部的耐久性。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出旋转体和所述传动旋转体由彼此啮合连动的齿轮构成,
所述从动轴配备在相对于所述侧离合器轴的前上方的位置,且所述输入轴配备在相对于所述从动轴的后上方的位置。
根据本方案,与例如将输入轴、从动轴、以及侧离合器轴在上下方向并列配备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传动装置的上下长度。
而且,在使用频率高的前进行驶时,施加在从动轴的来自输入轴的驱动力和来自侧离合器轴的驱动反力通过相互抵消垂直成分而降低,并且介由从动轴的从动齿轮和输入轴的驱动齿轮、以及从动轴的输出用的齿轮和侧离合器轴的齿轮分散到输入轴和侧离合器轴。另一方面,在使用频率低的后退行驶时,施加在从动轴的驱动力和驱动反力通过相互抵消垂直成分而降低,并且仅施加在从动轴。
即,与在使用频率高的前进行驶时驱动力和驱动反力仅施加在从动轴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轻施加在支承从动轴的各轴支部的扭矩。
因此,能够实现传动装置的小型化,并且能够提高支承从动轴的各轴支部的耐久性。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侧离合器轴配备在比所述输入轴以及所述行驶驱动轴靠后方的位置。
根据本方案,能够抑制传动装置的上下长度变长,并且能够增大侧离合器轴和中继轴之间的间隔距离,能够进一步增大侧离合器轴和中继轴之间的减速比。
因此,能够抑制传动装置的大型化,并且在行驶时能够获得较大的驱动扭矩。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中继轴配备在比所述从动轴靠前方的位置。
根据本方案,能够抑制传动装置的上下长度变长,并且能够增大中继轴和各行驶驱动轴之间的间隔距离,能够进一步增大中继轴和各行驶驱动轴之间的减速比。
因此,能够抑制传动装置的大型化,并且在行驶时能够获得较大的驱动扭矩。
[2]对应课题[2]提出的解决方案如下。
在内置于传动箱的左右朝向的侧离合器轴的轴上装备有:一对连动旋转体,分别连动连结在左右两侧的行驶装置;以及一对侧离合器,分别连通/切断向一对所述连动旋转体的传动,
一对所述侧离合器分别包括:筒轴,以能够通过在所述侧离合器轴的轴心方向上相对于所述侧离合器轴滑动的方式进行拆装的状态,能够相对旋转地外嵌在所述侧离合器轴;移动侧旋转体,在一侧端具备啮合部;固定侧旋转体,在一侧端具备被啮合部;压缩弹簧,朝向所述啮合部和所述被啮合部进行啮合的连通位置对所述移动侧旋转体施力;止动件,在所述连通位置对所述移动侧旋转体进行阻挡;以及弹簧座,承接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部,
对于一对所述侧离合器中的每一个,以所述移动侧旋转体和所述压缩弹簧位于所述止动件和所述弹簧座之间的配置方式,并且以所述移动侧旋转体能够在所述侧离合器轴的轴心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筒轴滑动的状态,在所述筒轴的外周部以与所述筒轴一体旋转的方式装备所述移动侧旋转体、所述压缩弹簧、所述止动件以及所述弹簧座,所述筒轴、所述移动侧旋转体、所述压缩弹簧、所述止动件以及所述弹簧座构成一体滑动的滑动单元,所述滑动单元能够在所述侧离合器轴的轴心方向上相对于所述侧离合器轴拆装。
根据本方案,在向侧离合器轴组装各侧离合器的情况下,通过向侧离合器轴安装各滑动单元,能够将作为各侧离合器的构成部件的移动侧旋转体以及压缩弹簧等装配到侧离合器轴。而且,在向侧离合器轴安装各滑动单元时,不需要对抗压缩弹簧的作用的较大的力,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移动侧旋转体以及压缩弹簧等相对于侧离合器轴的装配。
另一方面,需要对抗压缩弹簧的作用的较大的力的移动侧旋转体、压缩弹簧等相对于筒轴的拆装可以使用所需的工具在传动箱的外侧自由进行,而不会受作业区域的限制,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移动侧旋转体、压缩弹簧等相对于筒轴的装配。
因此,能够大幅提高相对于侧离合器轴的各侧离合器的组装性。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介由一对所述侧离合器向一对所述连动旋转体传动的传动旋转体配备在所述侧离合器轴的中央部,
一对所述侧离合器分散配置在所述传动旋转体的左右两侧,并且,一对所述连动旋转体分散配置在所述传动旋转体的左右两侧,一对所述侧离合器连通/切断从所述传动旋转体向与所述侧离合器同侧的所述连动旋转体的传动。
根据本方案,能够左右对称且平衡性良好地构成配备在侧离合器轴的轴上的一对侧离合器以及一对连动旋转体、以及介由这些侧离合器以及连动旋转体从侧离合器轴向左右两侧的行驶装置分别进行传动的双系统的传动系统、以及覆盖这些传动系统的传动箱的箱部。此外,可以使用通用部件构成包含一对侧离合器以及一对连动旋转体的双系统的传动系统。
因此,在传动装置中,对于从侧离合器轴跨连至左右两侧的行驶装置的传动结构,能够通过通用部件实现结构简化等,并且能够以左右对称的平衡性良好且稳定的状态构成所述传动结构。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移动侧旋转体作为从动侧旋转体发挥功能且所述固定侧旋转体作为驱动侧旋转体发挥功能的状态构成一对所述侧离合器中的每一个,以具备作为构成部件之一的对应的所述连动旋转体的状态构成各个所述滑动单元。
根据本方案,通过使作为滑动单元的构成部件之一的移动侧旋转体构成侧离合器的从动侧旋转体,能够将在侧离合器轴的轴上的配置在侧离合器的传动方向下游侧的连动旋转体构成滑动单元的构成部件之一,由此,能够提高相对于侧离合器轴的侧离合器以及连动旋转体的组装性。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箱在所述侧离合器轴的轴心方向上的与一对所述侧离合器各自对置的对置部位具备允许所述滑动单元通过的开口,且能够拆装地装备有堵住所述开口的罩构件,对于各个所述滑动单元,能够从所述传动箱的外侧相对于所述侧离合器轴进行拆装。
根据本方案,相对于组装在传动箱内的侧离合器轴,能够容易地将各滑动单元从传动箱的外侧介由开口安装到侧离合器轴,而不需要对抗压缩弹簧的作用的较大的力。
此外,在进行各滑动单元的维护的情况下,能够从传动箱的开口拆装各滑动单元,而无需分解传动箱。而且,需要对抗压缩弹簧的作用的较大的力的各滑动单元的分解以及组装组,可以使用所需的工具在传动箱的外侧自由进行,而不会受作业区域的限制。
因此,能够提高各滑动单元相对于侧离合器轴的拆装性、以及对各滑动单元的维护性。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罩构件各自具备轴支部,所述轴支部支承所述侧离合器轴的端部。
根据本方案,通过在传动箱装配各罩构件,能够通过各轴支部支承侧离合器轴的端部。此外,通过从传动箱拆卸各罩构件,能够将各轴支部与各罩构件一起从传动箱拆卸。
由此,与分别进行各罩构件以及各轴支部相对于传动箱的拆装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拆装它们所需的作业工时。而且,在例如进行轴承更换等对各轴支部的维护的情况下,能够在传动箱的外侧使用所需的工具自由进行该维护作业,而不会受作业区域的限制。
因此,能够提高各罩构件以及各轴支部相对于传动箱的拆装性,并且能够提高对各滑动单元以及各轴支部的维护性。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侧旋转体各自以通过在所述侧离合器轴的轴心方向上滑动从而能够相对于所述侧离合器轴进行拆装的状态外嵌在所述侧离合器轴,
所述开口各自形成为允许所述固定侧旋转体通过的尺寸。
根据本方案,相对于组装在传动箱内的侧离合器轴,能够容易地将各固定侧旋转体与各滑动单元一起从传动箱的外侧介由开口向侧离合器轴进行拆装,而不需要对抗压缩弹簧的作用的较大的力。
因此,能够提高由滑动单元以及固定侧旋转体构成的各侧离合器相对于侧离合器轴的拆装性、以及对各侧离合器的维护性。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一对所述侧离合器各自具备作为所述固定侧旋转体的正齿轮,所述正齿轮具有与所述移动侧旋转体的所述啮合部啮合的啮合长度的2倍以上的齿宽。
根据本方案,在固定侧旋转体的被啮合部磨损的情况下,通过将固定侧旋转体从侧离合器轴暂时拆卸并翻转后再次装配到侧离合器轴,能够消除其磨损。
因此,能够使各固定侧旋转体的寿命变为2倍,能够实现各侧离合器所需的运行成本的削减。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侧旋转体各自外嵌在所述侧离合器轴的比所述滑动单元靠轴端侧的部位。
根据本方案,在进行更换各固定侧旋转体等对各固定侧旋转体的维护的情况下,可以不需要进行滑动单元相对于侧离合器轴的拆装。
因此,能够提高对各固定侧旋转体的维护性。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一对所述连动旋转体具备驱动齿轮,
以所述移动侧旋转体作为从动侧旋转体发挥功能且所述固定侧旋转体作为驱动侧旋转体发挥功能的状态构成一对所述侧离合器中的每一个,以具备作为构成部件之一的对应的所述驱动齿轮的状态构成各个所述滑动单元。
根据本方案,通过将作为滑动单元的构成部件之一的移动侧旋转体构成侧离合器的从动侧旋转体,能够将侧离合器轴的轴上的配备在侧离合器的传动方向下游侧的连动旋转体构成滑动单元的构成部件之一,由此,能够提高侧离合器以及连动旋转体相对于侧离合器轴的组装性。
顺便一提,在例如连动旋转体是驱动带轮或者驱动链轮的情况下,从传动箱的开口进行包含连动旋转体的滑动单元相对于侧离合器轴的拆装的情况下,从该开口将传动带或传动链相对于驱动带轮或驱动链轮进行拆装的作业需要花费较大工夫,因此从开口将滑动单元相对于侧离合器轴进行拆装变得困难。
相对于此,在本方案中,连动旋转体是驱动齿轮,能够不费工夫地容易地进行包含该驱动齿轮的滑动单元相对于侧离合器轴的从传动箱的开口的拆装。
因此,能够提高包含驱动齿轮的滑动单元相对于侧离合器轴的从传动箱的开口的拆装性。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单元各自在所述筒轴装备有所述驱动齿轮。
在例如移动侧旋转体具备驱动齿轮的情况下,随着通过侧离合器的连通/切断操作进行的移动侧旋转体的滑动位移,驱动齿轮相对于与驱动齿轮啮合连动的从动齿轮进行滑动位移,因此在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产生由该滑动位移引起的磨损。
相对于此,在本方案中,在能够滑动地支承移动侧旋转体的筒轴装备驱动齿轮,因此能事先避免上述磨损。
因此,能够提高滑动单元所具备的驱动齿轮、以及与该驱动齿轮啮合连动的从动齿轮的耐久性。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箱在所述侧离合器轴的轴上的各个所述滑动单元的外周侧装备有制动对应的所述行驶装置的多片式侧制动器,
所述滑动单元各自以与所述筒轴一体旋转的状态具备作为构成部件之一的对应的所述侧制动器的制动轮毂。
根据本方案,能够进行制动回转,利用侧制动器来对回转内侧的行驶装置进行制动,能够提高各侧制动器的组装性。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单元各自具备与所述筒轴一体旋转的花键毂,
各个所述花键毂为一端侧作为所述驱动齿轮发挥功能且另一端侧作为所述制动轮毂发挥功能的兼用部件。
根据本方案,各花键毂是兼作驱动齿轮和制动轮毂的兼用部件,因此能够通过削减部件件数实现结构简化以及组装性的提高等。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花键毂各自在驱动齿轮侧的内周面具备花键孔部且在制动轮毂侧的内周面具备扩径部,所述花键孔部外嵌于对应的所述筒轴的一端侧所具备的花键轴部,所述扩径部在所述花键毂与所述筒轴之间形成压缩弹簧用的收纳空间。
根据本方案,能够利用由于兼作驱动齿轮和制动轮毂而在轴心方向上变长的各花键毂的驱动齿轮侧,将花键毂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花键嵌合在筒轴。由此,在驱动齿轮或制动轮毂发生了磨损等的情况下,能够仅更换花键毂,与将花键毂一体形成在筒轴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对于驱动齿轮或制动轮毂磨损等的维护费的削减。
此外,能够利用各花键毂的制动轮毂侧,以在筒轴的径向上重叠的状态装备筒轴、压缩弹簧、以及花键毂。由此,与在筒轴的轴心方向上并列装备压缩弹簧和花键毂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各滑动单元的轴心方向的长度,其结果,通过使侧离合器轴短小化并且使传动装置的左右宽度变窄,能够实现传动装置的小型化。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筒轴各自由它们的外周部所具备的台阶部构成所述弹簧座,所述花键轴部具有从所述台阶部跨连至大径侧的轴端的长度,
所述花键轴部各自在它们的外周侧具备凹入形成为大致环状的卡合部,且在所述卡合部外嵌装配有C字型的挡圈,
所述花键毂各自的所述花键孔部具有从所述挡圈跨连至所述台阶部的长度,且所述花键毂各自的所述扩径部具有从所述台阶部跨连至制动轮毂侧的毂端的长度。
根据本方案,通过使用筒轴的台阶部、挡圈、以及压缩弹簧的简单结构,能够将花键毂简单且可靠地固定装备在相对于筒轴的规定位置。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制动器各自以通过在所述侧离合器轴的轴心方向上滑动从而能够朝向所述传动箱的横向外侧进行拆卸的状态,装备有在所述侧离合器轴的轴心方向上交替配置的多个制动盘和多个隔板,
所述开口各自具有允许所述制动盘和所述隔板通过的大小。
根据本方案,除了各滑动单元等以外,还能够从传动箱的各开口容易地进行各侧制动器中的多个制动盘以及多个隔板等的拆装。
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各侧制动器的组装、以及更换制动盘或隔板等对各侧制动器的维护。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侧旋转体各自在其外周部具备作用于所述制动盘以及所述隔板的按压部,
伴随着对应的所述移动侧旋转体从所述移动侧旋转体的所述啮合部和所述固定侧旋转体的所述被啮合部解除啮合的切断位置滑向与所述连通位置位于相反的方向的制动位置,所述侧制动器分别从制动解除状态切换为制动状态,并且,伴随着对应的所述移动侧旋转体从所述制动位置滑向所述切断位置,所述侧制动器分别从所述制动状态切换为所述制动解除状态,所述制动解除状态为所述制动盘以及所述隔板各自解除通过所述按压部的作用进行的压接的状态,所述制动状态为所述制动盘以及所述隔板各自通过所述按压部的作用进行压接的状态。
根据本方案,能够将各侧离合器的移动侧旋转体兼用为侧制动器的操作件,并且,由此,能够使侧离合器和侧制动器适当地连动。
因此,能够实现车体的回转操作所需结构的简化,并且能够提高车体的回转操作性。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侧旋转体各自以通过在所述侧离合器轴的轴心方向上滑动从而能够相对于所述侧离合器轴进行拆装的状态,外嵌在所述侧离合器轴的比所述滑动单元靠轴端侧的部位,
所述罩构件各自具备允许所述固定侧旋转体通过的辅助开口,且能够拆装地装备有堵住所述辅助开口的辅助罩构件,在所述辅助罩构件具备支承所述侧离合器轴的端部的轴支部。
根据本方案,通过拆卸各辅助罩构件,能够在通过罩构件阻止各滑动单元、各侧制动器的制动盘以及隔板的拆卸的状态下,拆卸固定侧旋转体。
因此,能够提高在进行对固定侧旋转体的维护时的作业性。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开口各自形成为以所述侧离合器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形,
所述辅助罩构件各自具备大径部和小径部,所述大径部内嵌在所述辅助开口,所述小径部位于所述传动箱的内部侧,且在所述辅助罩构件与所述辅助开口之间形成环状空间,
所述滑动单元各自以所述移动侧旋转体与所述空间对置的状态装备在所述侧离合器轴的轴上,
使滑动操作所述移动侧旋转体的环状的活塞以能够在所述侧离合器轴的轴心方向上滑动的状态嵌入所述空间,并且所述空间作为活塞操作用的油腔发挥功能。
根据本方案,能够利用罩构件和辅助罩构件之间的空间,构成相对于侧离合器以及侧制动器的液压操作部。而且,通过拆卸罩构件或辅助罩构件,能够拆卸液压操作部,能够容易地进行对液压操作部的维护。
因此,能够抑制结构的复杂化,并且能够通过液压操作部提高侧离合器以及侧制动器的操作性,此外,能够使对液压操作部的维护性变得优良。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侧旋转体各自在止动件侧的内周面具备允许所述连通位置上的所述止动件进入的扩径部。
根据本方案,与不形成扩径部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缩短各滑动单元的轴心方向上的长度。其结果,通过使侧离合器轴短小化并且使传动装置的左右宽度变窄,能够实现传动装置的小型化。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止动件由能够拆装地外嵌于卡合槽的C字形挡圈构成,所述卡合槽在所述筒轴的外周侧凹入形成为环状,
止动件用的所述扩径部具有阻止所述止动件从所述卡合槽脱离的大小。
根据本方案,例如,在由于止动件相对于各筒轴的卡合槽的卡合不完全而导致止动件从卡合槽浮起的情况下,移动侧旋转体在通过压缩弹簧的作用而滑动向连通位置时,由于与止动件接触而阻止其滑动向连通位置。
即,移动侧旋转体通过组装后的压缩弹簧的作用进行的滑动,由此能够容易地判断止动件相对于各筒轴的卡合槽的组装状态,由此,在止动件相对于各筒轴的卡合槽的卡合不完全的情况下,能够立即改善该卡合。
[3]对应课题[3]提出的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收割机,具备:
主变速装置,设于变速箱的外部,并且具有从箱外方侧向箱内方侧插穿所述变速箱的一端侧的侧壁的输出轴,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正逆无级变速并从所述输出轴输出;以及
齿轮式的副变速装置,内装于所述变速箱,并且将从所述输出轴传递来的动力根据作业状态进行高低2级变速并传递到行驶装置,
所述输出轴穿过所述变速箱内且插穿所述变速箱的另一端侧的侧壁从而使轴端部露出到箱外,并且分别自由旋转地支承在所述一端侧的侧壁和所述另一端侧的侧壁。
根据本结构,主变速装置的输出轴以从箱外方侧向箱内方侧插穿变速箱的一端侧的侧壁的状态设置。而且,该输出轴以轴端部穿过变速箱内并插穿另一端侧的侧壁而露出到箱外的状态,且以分别自由转动地支承在一端侧的侧壁和另一端侧的侧壁的状态配置。
这种输出轴具有分别自由转动地支承在变速箱中的一端侧的侧壁和另一端侧的侧壁的结构,因此能够通过相对于输出齿轮的来自传动下游侧的驱动反力,减小输出轴挠曲变形的可能性,能够维持良好的齿轮啮合状态。其结果,容易维持良好的传动状态。
此外,输出轴插穿另一端侧的侧壁而另一端侧的轴端部露出到箱外,因此能够从变速箱的外方侧通过目视确认该输出轴是否正在旋转。如此,例如,在用变速操作件调整将主变速装置操作至中立位置时的操作状态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目视确认主变速装置是否处于中立状态,即输出轴是否处于旋转停止状态,并且能够高精度地进行调整作业。
因此,可以提供一种能够维持良好的齿轮啮合状态,并且能够呈现适当的中立状态,能够长期维持传动机构的良好的传动状态的收割机。
此外,优选的是,在所述副变速装置的输入侧的变速用输入轴具备与所述输出轴所具备的输出齿轮啮合连动的输入齿轮。
根据本结构,输出轴所具备的输出齿轮和副变速装置的变速用输入轴所具备的输入齿轮啮合连动,主变速装置的输出传递到副变速装置。由于即使通过来自传动下游侧的驱动反力,在各齿轮分离的方向上对输出齿轮和输入齿轮的啮合部位作用力,也能够减少输出轴发生挠曲变形的可能性,因此能够容易地维持各齿轮不会发生以倾斜状态啮合等不良情况的良好的传动状态。
此外,优选的是,在所述变速用输入轴,在靠近所述输入齿轮的一侧具备高速传动用驱动齿轮,在远离所述输入齿轮的一侧具备低速传动用驱动齿轮。
根据本结构,在副变速装置切换至高速状态时,介由高速传动用驱动齿轮传递动力,在副变速装置切换至低速状态时,介由低速传动用驱动齿轮传递动力。
然而,可以认为,副变速装置在处于高速状态时,处于以高速进行收割作业等驱动负荷大的状态,副变速装置在处于低速状态时,处于以低速进行收割作业等驱动负荷小的状态。即,可以认为,对于变速用输入轴而言,对具备高速传动用驱动齿轮的部位作用比较大驱动反力,对具备低速传动用驱动齿轮的部位作用比较小的驱动反力。
而且,由于在靠近输入齿轮一侧具备高速传动用驱动齿轮,因此处于高速状态时,能够以变速用输入轴的扭曲变形尽量少的状态进行动力传递。然而,处于低速状态时,即使在远离输入齿轮的一侧具备低速传动用驱动齿轮,变速用输入轴的扭曲变形也较少。
因此,容易以变速用输入轴的扭曲变形尽量少的状态维持良好的传动状态。
此外,优选的是,以与轴支构件之间沿轴心方向隔开间隔的方式具有所述低速传动用齿轮,所述轴支构件在所述另一端侧的侧壁自由旋转地支承所述变速用输入轴。
根据本结构,在低速传动用驱动齿轮和轴支构件之间沿轴心方向隔有间隔,因此能够利用它们之间的空间分别对低速传动用驱动齿轮以及轴支构件适当供给润滑油。
其结果,通过适当供给润滑油,低速传动用驱动齿轮以及轴支构件分别能够持续顺利进行工作,能够容易地维持良好的传动状态。
此外,优选的是,以与所述输入齿轮之间沿轴心方向隔开间隔的方式具有所述高速传动用驱动齿轮。
根据本结构,在高速传动用驱动齿轮和输入齿轮之间沿轴心方向隔有间隔,因此能够利用它们之间的空间分别对高速传动用驱动齿轮以及输入齿轮的适当供给润滑油。
其结果,通过适当供给润滑油,高速传动用驱动齿轮以及输入齿轮分别能够持续顺利进行工作,能够容易地维持良好的传动状态。
此外,优选的是,在所述副变速装置的输出侧的变速用输出轴分别具备:与所述高速传动用驱动齿轮啮合连动的高速传动用从动齿轮;与所述低速传动用驱动齿轮啮合连动的低速传动用从动齿轮;以及与位于所述副变速装置的传动下游侧的下游侧传动齿轮啮合连动的驱动用齿轮。
根据本结构,副变速装置的变速用输入轴的动力介由高速传动用驱动齿轮以及高速传动用从动齿轮或者介由低速传动用驱动齿轮以及低速传动用从动齿轮传动到变速用输出轴。而且,变速用输出轴的动力介由与高速传动用从动齿轮以及低速传动用从动齿轮另行配备的驱动齿轮以及与其啮合的下游侧传动齿轮传动到副变速装置的传动下游侧。
顺便一提,也可以代替这种结构你配置成例如使用利用被传递来自变速用输入轴侧的动力的齿轮,使动力传递到副变速装置的传动下游侧的结构,即,共用从动用齿轮和驱动用齿轮的结构。但是,在这种结构中,对于齿轮分别施加有来自变速用输入轴侧的驱动力和来自传动下游侧的驱动反力,因此即使是在行驶装置的负荷为正常的状态下,也对齿轮施加有较大负荷,存在耐久性降低的可能性。
相对于此,根据本结构,对于高速传动用从动齿轮以及低速传动用从动齿轮,仅被传递来自变速用输入轴侧的动力,驱动齿轮是使动力传递向传动下游侧的驱动专用齿轮,因此能够避免由于共用从动用齿轮和驱动用齿轮而引起的施加有较大负荷的情况,能够防止耐久性的降低。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驱动用齿轮位于所述高速传动用从动齿轮和所述低速传动用从动齿轮之间。
根据本结构,在变速用输出轴的高速传动用从动齿轮和低速传动用从动齿轮之间具备驱动用齿轮。
在齿轮式的副变速装置中,具备切换用的操作机构,用于在动力传递到高速传动用从动齿轮的状态和动力传递到低速传动用从动齿轮的状态间切换,该切换用的操作机构配备在高速传动用从动齿轮和低速传动用从动齿轮之间的对应部位。
因此,由于具备如上所述的切换用的操作机构,以在轴心方向上分离的状态具备高速传动用从动齿轮和低速传动用从动齿轮,利用它们之间的空间,能够紧凑地配备驱动用齿轮。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驱动用齿轮位于靠近所述高速传动用从动齿轮的位置。
根据本结构,驱动用齿轮配备在靠近高速传动用从动齿轮的位置,因此在处于驱动负荷大的高速状态时,传递到高速传动用从动齿轮的动力能够介由位于靠近高速传动用从动齿轮的部位的驱动用齿轮,以变速用输出轴的扭曲变形尽量少的状态向传动下游侧进行动力传递。需要说明的是,低速状态时驱动负荷小的情况比较多,即使驱动用齿轮配备在远离低速传动用从动齿轮的位置,变速用输出轴的扭曲变形也较少。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副变速装置具备:输入侧的变速用输入轴;输出侧的变速用输出轴;高速传动用驱动齿轮和低速传动用驱动齿轮,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变速用输入轴进行旋转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变速用输入轴;以及高速传动用从动齿轮和低速传动用从动齿轮,以固定状态配置在所述变速用输出轴,
所述高速传动用驱动齿轮和所述低速传动用驱动齿轮分别与所述高速传动用从动齿轮和所述低速传动用从动齿轮始终啮合,且不能沿轴心方向滑动,
并且,所述副变速装置具备换档件,所述换档件在所述高速传动用驱动齿轮和所述低速传动用驱动齿轮之间花键外嵌在所述变速用输入轴,并且在高速传动用操作位置和低速传动用操作位置间自由滑动,所述高速传动用操作位置是所述换挡件与所述高速传动用驱动齿轮的花键部啮合连动的位置,所述高速传动用驱动齿轮相对自由旋转地配置在所述变速用输入轴,所述低速传动用操作位置是所述换挡件与所述低速传动用驱动齿轮的花键部啮合连动的位置,所述低速传动用驱动齿轮相对自由旋转地配置在所述变速用输入轴。
根据本结构,如果使换档件滑动到高速传动用操作位置,则换档件与高速传动用驱动齿轮的花键部啮合连动,因此高速传动用驱动齿轮一体旋转。而且,通过高速传动用驱动齿轮和高速传动用从动齿轮啮合连动,变速的高速的动力介由变速输出轴传递到行驶装置。
另一方面,如果使换档件滑动到低速传动用操作位置,则换档件与低速传动用驱动齿轮的花键部啮合连动,因此低速传动用驱动齿轮一体旋转。而且,通过低速传动用驱动齿轮和低速传动用从动齿轮啮合连动,变速的低速的动力介由变速输出轴传递到行驶装置。
因此,通过滑动操作换档件,能够将副变速装置在高速状态和低速状态间切换。
此外,优选的是,在所述变速用输出轴的所述高速传动用从动齿轮和所述低速传动用从动齿轮之间具备驱动用齿轮,所述驱动用齿轮与位于所述副变速装置的传动下游侧的下游侧传动齿轮啮合连动,
以经过所述换档件和所述驱动用齿轮之间的空间的状态具备滑动操作所述换档件的拨叉。
根据本结构,在变速用输入轴的高速传动用驱动齿轮和低速传动用驱动齿轮之间具备换档件,在变速用输出轴的高速传动用从动齿轮和低速传动用从动齿轮之间具备驱动用齿轮。而且,以穿过换档件和驱动用齿轮之间的空间的状态具备对换档件进行滑动操作的拨叉。
如上所述,能够通过有效利用高速传动用从动齿轮和低速传动用从动齿轮之间的空间,紧凑地配备驱动用齿轮,并且通过有效利用换档件和驱动用齿轮之间的空间,以与其他传动轴干渉的可能性较少的状态良好地配备拨叉。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拨叉与设于所述换档件的外周的卡合用周槽的半周以上的区域卡合。
根据本结构,以与设于换档件的外周的卡合用周槽的半周以上的区域卡合的状态,通过拨叉对换档件进行滑动操作。其结果,与在通过拨叉对换档件进行滑动操作时,在换档件的半周以上的较宽区域对换档件作用拔叉的操作力,拨叉的操作力局部作用于换档件的情况相比,换档件能够以难以相对于变速用输入轴倾斜,不存在引起扭转的可能性的状态顺利地滑动移动。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拨叉与设于所述换档件的外周的卡合用周槽的位于直径上的两个部位卡合。
根据本结构,以与设于换档件的外周的卡合用周槽的位于直径上的两处部位卡合的状态,通过拨叉对换档件进行滑动操作。其结果,在通过拨叉对换档件进行滑动操作时,难以对换档件作用使其相对于滑动移动方向倾斜的操作力,因此能够以不存在引起扭转的可能性的状态顺利地滑动操作换档件。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输出轴具备沿轴心方向分离且一体自由旋转地连动连接的一对分离传动轴。
根据本结构,输出轴由沿轴心方向分离的一对分离传动轴构成,因此能够通过如下方式构成输出轴,例如,将从主变速装置悬臂状延伸设置的输出用旋转轴用作一方的分离传动轴,以沿该一方的分离传动轴的轴心方向成排的状态且以一体自由旋转地连动连接的状态具备另一方的分离传动轴。即,比起以往,通过有效利用现有的悬臂状的输出用旋转轴的结构,无需大幅改良主变速装置的结构。
此外,优选的是,从所述输出轴向所述副变速装置传递动力的输出齿轮以相对于一对所述分离传动轴中的每一个一体自由旋转的方式外嵌安装在一对所述分离传动轴,一对所述分离传动轴通过所述输出齿轮连动连接。
根据本结构,有效利用用于向副变速装置传递动力的输出齿轮,一体自由旋转地连动连接各个一对分离传动轴,因此能够以不存在不良情况等的状态由一对分离传动轴构成输出轴,其中,上述不良情况是使用用于使一对传动轴连动连接的专用的连结构件,使结构复杂等情况。
此外,优选的是,覆盖所述主变速装置的周围的主变速箱和所述变速箱以法兰连结的状态连接,
在所述主变速箱的连接面和所述变速箱的连接面的所述输出轴插穿的部位分别形成有将所述输出轴的轴心作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嵌合槽,
以分别嵌合在所述主变速箱的所述嵌合槽和所述变速箱的所述嵌合槽的状态具备轴心对准用的垫圈构件。
根据本结构,覆盖主变速装置的周围的主变速箱和变速箱法兰连结,以将变速箱的连接有主变速箱的一侧的侧壁从箱外方侧即主变速箱的内部向箱内方侧插穿的状态配置有输出轴。
而且,在主变速箱的连接面和变速箱的连接面中输出轴所插穿的部位,分别形成有将输出轴的轴心作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嵌合槽,并以分别嵌合在主变速箱的嵌合槽和变速箱的嵌合槽的状态配置有轴心对准用的垫圈构件。
即,以嵌合在主变速箱的嵌合槽和变速箱的嵌合槽的状态安装有同一垫圈构件,因此主变速箱和变速箱以主变速箱的嵌合槽的中心和变速箱的嵌合槽的中心一致的状态法兰连结。
其结果,能够通过进行了嵌合槽的轴心对准的主变速箱和变速箱,以轴心位置偏差小的良好的状态自由旋转地支承以从主变速箱的内部向变速箱内方侧插穿的状态配备的输出轴。
此外,优选的是,以插穿从所述变速箱固定延伸设置的左右两侧的车轴箱内的状态具备左右一对车轴,左右一对所述车轴将通过所述副变速装置进行变速的动力分别向左右两侧的行驶装置传递,
左右一对所述车轴各自在机体横向宽度方向内方侧的端部具备小径的动力传递部,在机体横向宽度方向外方侧具备大径的横向延伸设置部,而且,
所述小径的动力传递部和所述大径的横向延伸设置部之间的连接部位形成为从所述小径的动力传递部朝向机体横向宽度方向外方侧直径逐渐变大的渐宽状。
根据本结构,对于左右一对车轴,在变速箱的内部对动力传递部传递变速后的动力,并将该动力介由插穿车轴箱内的横向延伸设置部传递到行驶装置。在将左右两侧的行驶装置的左右间隔设定得较大的收割机中,需要通过将插穿车轴箱内的横向延伸设置部的直径形成得较大来提高支承强度。
而且,小径的动力传递部和大径的横向き延伸设置部之间的连接部位形成为从小径的动力传递部朝向机体横向宽度方向外方侧直径逐渐变大的渐宽状,因此在车轴箱的机体横向宽度方向内方侧的端部,在车轴箱的内表面和渐宽状的连接部位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的机体横向宽度方向内方侧宽,越向机体横向宽度方向外方侧则越狭。
其结果,从变速箱侧供给的润滑油从上述间隙的宽度大的内方侧端部依次朝向机体横向宽度方向外方侧导入,能够良好地进行润滑油的供给。
[4]对应课题[4]提出的解决方案如下。
具备:
主变速装置,将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力正逆无级变速;
齿轮式的副变速装置,内装于变速箱,并且设有能够进行多种组合的齿轮列,将从所述主变速装置输出的驱动力根据作业状态多级变速并传递到行驶装置;
作业离合器,连通/切断向作业部的驱动力传递;
主变速操作件,对所述主变速装置进行变速操作;
副变速操作件,对所述副变速装置进行变速操作;
离合器操作件,进行所述作业离合器的连通/切断操作;
牵制机构,当对所述作业离合器进行连通操作时,对向比所述主变速操作件的前进侧操作路径上的规定的指令位置更靠近增速侧操作所述主变速操作件的情况进行牵制。
根据本发明,在对作业离合器进行连通操作时和进行切断操作时,基于主变速装置的前进速度区域变得不同。即,以作业离合器的连通/切断为条件,呈现两种速度区域。因此,可以得到能够呈现副变速装置的变速区域数的两倍数字的适当行驶速度区域的联合收割机。而且,只需要牵制主变速操作件的操作,而不需要增加变速箱内的部件件数、空间,与增加副变速装置的齿轮组数的变速箱相比可以得到紧凑的变速箱。此外,因为空间不增加,因此也可以利用相应的空间,将齿轮厚加厚,来提高副变速装置的耐久性。
进而,当对作业离合器进行连通操作时,通过牵制机构,对主变速操作件被操作向比前进侧操作路径上的规定的指令位置更靠近增速侧的情况进行牵制,因此在作业部正在进行驱动的状态下,行驶速度不能变速至一定的行驶速度以上。从而,能够防止行驶装置由于误操作而达到适当行驶速度以上。
此外,优选的是,即使对所述作业离合器进行连通操作,也能够在所述前进侧操作路径上的所述规定的指令位置和中立位置之间的路径以及后退侧操作路径自由操作所述主变速操作件。
根据本结构,虽然不会变速至作业部正在进行驱动的状态下的一定行驶速度以上,但是能够进行朝向包含后退行驶的低速侧的变速。因此,在现在的作业的中途,在需要进行关于现在的作业的适当行驶速度以下的适当行驶速度的作业、后退行驶的情况下,可以顺利地变更行驶速度。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规定的指令位置设定在比所述前进侧操作路径上的中间位置靠增速侧的位置。
根据本结构,牵制时的主变速操作件的可操作区域设定为前进侧操作路径的一半以上。即,牵制时和非牵制时的上限速度差比较小,因此对在作业状态和非作业状态下适当行驶速度的差较小的情况有效。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副变速装置能够在高速变速状态和低速变速状态这两个状态间切换,
不管是在所述副变速装置操作至所述高速变速状态的情况下,还是在所述副变速装置操作至所述低速变速状态的情况下,当对所述作业离合器进行连通操作时,所述牵制机构都会对向比所述前进侧操作路径上的所述规定的指令位置更靠近增速侧操作所述主变速操作件的情况进行牵制。
根据本结构,能够事先防止如下事态的发生,即,在副变速装置处于高速变速状态,且发动机处于例如需要较大的驱动力的作业部正在进行驱动这样的高负荷状态的情况下,主变速装置被操作至高速变速侧,发动机被进一步施加负荷。
此外,在想要从副变速装置被操作至低速变速状态而进行低速行驶的状态过渡到使作业部驱动的同时以比现状速度颇高的速度行驶的状态的情况下,在将作业离合器操作至连通状态的基础上,如果将副变速装置操作至高速变速状态,则能够高效地增速至适当行驶速度。但是,有时会忘记将副变速装置操作至高速变速状态。在该情况下,根据本结构,即使驾驶者想要增速而操作主变速操作件,也不能操作至比规定的指令位置还靠近增速侧,行驶速度比适当行驶速度低。其结果,驾驶者会注意到副变速装置处于低速变速状态。
如上所述,根据本结构,能够事先防止主变速操作件被误操作向适当行驶速度以上,并且能够提醒驾驶者忘记操作副变速装置等误操作。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副变速装置能够在高速变速状态和低速变速状态这两个状态间切换,
即使所述副变速装置操作至所述高速变速状态,当对所述作业离合器进行连通操作时,所述牵制机构也会对向比所述前进侧操作路径上的所述规定的指令位置更靠近增速侧操作所述主变速操作件的情况进行牵制。
根据本结构,能够防止如下情况,即,在副变速装置处于高速变速状态,且发动机处于需要较大驱动力的作业部正在进行驱动这样的负荷高的作业时,主变速装置被操作到高速变速侧,导致发动机负荷进一步变高。
如上所述,根据本结构,能够事先防止主变速操作件被误操作向适当行驶速度以上。
此外,优选的是,作为所述主变速操作件,具备前后摆动操作式的主变速杆,并且作为所述离合器操作件,具备前后摆动操作式的离合器杆,
所述牵制机构具备:能够相对于所述前进侧操作路径前进及后退的牵制部以及连接所述牵制部和所述离合器杆的连杆部,
当所述离合器杆操作至离合器连通位置时,所述牵制部前进到与所述前进侧操作路径上的所述规定的指令位置对应的位置。
根据本结构,主变速操作件是前后摆动式的主变速杆,因此当牵制部前进到对应于规定的指令位置的位置时,如果主变速杆操作向增速侧而使得主变速杆和牵制部抵接,则能够可靠地防止主变速杆进一步操作向增速侧。此外,根据本结构,离合器操作件是前后摆动操作式的离合器杆且动作简单,且牵制部是相对于前进操作路径前进及后退的构件且动作简单,因此连接离合器杆和牵制部的连杆部可以是简单的结构。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主变速杆配置在驾驶部的侧面板,
所述离合器杆在所述侧面板上配置于所述主变速杆的后方,
所述牵制部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且当所述离合器杆操作到离合器切断位置时,所述牵制部后退到所述前进侧操作路径的前方侧。
根据本结构,前后摆动式的主变速杆和离合器杆在侧面板沿前后排列,且牵制部从前进侧操作路径的前方往前后方向滑动而前进至前进侧操作路径。即,所有构件的动作都沿前后方向,因此连杆部可以是沿前后方向的形状且沿前后方向动作的构件。其结果,可以获得结构简单且左右方向上紧凑的牵制机构。
此外,优选的是,还具备:限制部,限制所述离合器杆从所述离合器连通位置移动至与离合器切断位置相反的一侧的情况,
所述连杆部具备:臂构件,绕所述离合器杆的摆动轴心与所述离合器杆一体摆动;以及杆构件,一端以能够绕第一轴心旋转的方式连接于所述臂构件,并且另一端以能够绕第二轴心旋转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牵制部,
所述连杆部具有以下结构,当所述离合器杆从离合器切断位置操作到所述离合器连通位置时,沿所述摆动轴心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轴心经过所述摆动轴心的后方侧,且连接所述第一轴心和所述第二轴心的直线以跨越所述摆动轴心的方式移动。
根据本结构,当离合器杆从离合器切断位置操作到离合器连通位置时,连接第一轴心和第二轴心的直线以跨越所述摆动轴心的方式移动,且具备限制部,因此对作业离合器进行离合器连通操作时的连杆部的动作和对作业离合器进行切断操作时的连杆部的动作必须是相反的动作。即,只有以第一轴心反向追寻作业离合器被连通操作时前进的路径的方式使连杆部进行动作,才能对作业离合器进行切断操作。
因此,主变速杆被牵制机构牵制时,例如,即使驾驶者错误地想要强行将主变速杆移动向增速侧,也不会由于该力使连杆机构意外动作,导致离合器杆移动到切断位置。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牵制部具备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在偏离所述前进侧操作路径的位置沿所述前进侧操作路径延伸,并且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
在沿前后方向的不同的两个位置具备支承托架,
所述引导构件支承在所述支承托架。
根据本结构,引导构件在沿其移动方向并列的两个部位被支承托架支承、引导,因此引导构件的移动变得稳定且顺利。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支承托架具备位于沿前后方向的不同的两个位置的两个贯穿孔,
所述引导构件贯穿支承在所述贯穿孔。
根据本结构,作为引导支承引导构件的构件只需具备一个支承托架即可。此外,由于是在一个支承托架设置两个并列的贯穿孔的结构,因此与在两个托架分别具备一个贯穿孔的情况不同,不需要进行贯穿孔的对准作业。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牵制部具备设置在所述引导构件的顶端部并且能够前进到所述前进侧操作路径的凸出构件,
所述收割机具备除所述支承托架以外的其他支承托架,
在所述其他支承托架形成有供所述凸出构件贯穿从而允许所述凸出构件在前后方向滑动移动的长孔,
所述其他支承托架以与所述支承托架隔着所述前进侧操作路径的方式设于所述支承托架的相反侧。
根据本结构,凸出构件以隔着抵接于主变速杆的部位的方式,一侧支承在支承托架,且另一侧支承在其他支承托架。即,凸出构件以隔着抵接部的方式,两端侧均被稳定地支承。因此,根据本结构,引导构件整体当然会被稳定支承,且在牵制主变速杆时,即使抵接于主变速杆,牵制部也不易产生变形、扭转,能够可靠地对主变速杆移动向增速侧的情况进行牵制。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作业部是收割部,且所述作业离合器是收割离合器。
根据本结构,收割作业时上限速度变低,且非收割作业时上限速度变高,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呈现各自最优的速度区域。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主变速装置是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
如本结构所述,当主变速装置采用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时,能够获得紧凑的变速装置,在中立状态下,能够获得与施加制动相同的效果,操作性高。
对于其他特征以及由此产生的有益效果,只要参照附图并且阅读以下的说明即可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以下,到图16为止相同),并且是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右侧视图。
图2是表示液压结构的一部分的液压回路图。
图3是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以及传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以及传动装置的左视图。
图5是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以及传动装置的右视图。
图6是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局部剖切主视图以及传动装置的纵剖主视图。
图7是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局部以及传动装置的上部侧的纵剖主视图。
图8是传动装置的下部侧的纵剖主视图。
图9是传动装置的纵剖左视图。
图10是传动装置的变速器的剖视图。
图11是传动装置的一对侧离合器制动单元等的纵剖主视图。
图12是表示拆除了辅助罩构件以及固定侧旋转体的状态的传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纵剖主视图。
图13是表示拆除了罩构件以及滑动单元等的状态的传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纵剖主视图。
图14是表示拆除了行驶驱动轴以及驱动轴箱的状态的传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纵剖主视图。
图15是表示传动装置的各轴的配置等的主要部分的纵剖左侧视图。
图16是表示传动箱的油吸入口以及内部油路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纵剖主视图。
图1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以下,到图22为止相同),并且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18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俯视图。
图19是表示传动结构的图。
图20是变速箱的纵剖主视图。
图21是变速箱的局部纵剖主视图。
图22是变速箱的局部纵剖侧视图。
图2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图(以下,到图30为止相同),并且是联合收割机的左侧的侧视图。
图24是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25是示意性表示HST以及变速器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
图26是侧面板周围的局部剖面俯视图。
图27是表示侧面板内部的纵剖左视图,(a)表示收割离合器杆位于切断位置时的状态,(b)表示收割离合器杆位于连通位置时的状态。
图28是表示牵制机构的牵制方式的立体图。
图29是表示通过牵制机构产生的速度区域的变化的图。
图30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通过牵制机构产生的速度区域的变化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考图1~16,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基于附图对作业机用(更具体为收割机用)的传动装置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6~10所示,收割机用的传动装置13在传动箱43内置有:左右朝向的从动轴45,其以平行姿势相邻于输入轴44;左右朝向的侧离合器轴46,其具备与配置在从动轴45的输出齿轮81(输出旋转体的一例。以下,也称为“输出旋转体81”)连动的传动齿轮82(传动旋转体的一例。以下,也称为“传动旋转体82”);选择齿轮式的变速器47,其将来自输入轴44的动力变速;以及一对侧离合器83,它们位于侧离合器轴46的轴上,分别连通/切断从传动旋转体82向左右两侧的履带(行驶装置的一例)7的传动。在与传动箱43连接的外部设备A所具备的左右朝向的输出轴34,以将输出轴34的轴心作为中心而与输出轴34一体旋转的状态配置有输入轴44。另外,以从输入轴44向从动轴45传动的结构,跨连输入轴44和从动轴45地装备有变速器47。
传动旋转体82配备在侧离合器轴46的中央部。一对侧离合器83分散配置在传动旋转体82的左右两侧。输出旋转体81配备在从动轴45的中央部。
变速器47的从动齿轮63、65以与输出旋转体81的两侧部相邻的状态装备在从动轴45。各从动齿轮63、65在它们的一端侧具备齿轮部63A、65A,且在它们的另一端侧具备选档用的连接部Ba,配置成与选档操作用的换档机构66连接的连接齿轮B。而且,这些齿轮部63A、65A以与输出旋转体81相邻的状态装备在从动轴45。
变速器47配置成常啮合式。此外,作为连接齿轮B,配置有除了与输出旋转体81相邻的连接齿轮B(从动齿轮63、65)以外的其他连接齿轮B(从动齿轮61)。各连接齿轮B作为连接部Ba配置有花键毂部61B、63B、65B。而且,其他连接齿轮B以将与从动轴45一体旋转的花键轴部45A夹在与输出旋转体81相邻的连接齿轮B(从动齿轮65)的花键毂部65B和其他连接齿轮B(从动齿轮61)的花键毂部61B之间的状态装备在从动轴45。
在各连接齿轮B中,位于从动轴45的与输入轴44的输入侧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连接齿轮B(从动齿轮63)以其连接部Ba位于从动轴45的与输入轴44的输入侧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状态装备在从动轴45。
变速器47配置成能够相对旋转地装备有多个连接齿轮B的从动轴45位于输入轴44的下方。从动轴45在相对于各花键毂部61B、63B、65B的相邻部位,以一体旋转的状态配置有能够介由换档机构66与相邻的花键毂部61B、63B、65B连接的花键轴部45A、45B。而且,在各花键轴部45A、45B中,以单个连接齿轮B作为连接对象的规定的花键轴部45B由花键毂74构成,该花键毂74以仅在其外周面的一端侧形成连接用的多个花键74a的状态,能够拆装地外嵌装备在从动轴45。
传动箱43具备露出输入轴44的与输入侧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开口43A。
传动装置13具备:将从配置在传动箱43的液压设备(例如阀单元107。参照图3~5)返回到传动箱43的内部的油供给到变速器47的各连接齿轮B的油路137。
传动装置13具备:从传动箱43跨连至对应的履带7(参照图1)的左右朝向的左右两侧的行驶驱动轴50;以及将经由对应的侧离合器83的动力减速传递到行驶驱动轴50的左右两侧的减速机构49(以下,也称作“传动机构49”)。
传动箱43在侧离合器轴46和左右两侧的行驶驱动轴50之间具备左右朝向的中继轴119。而且,各减速机构49具备:从侧离合器轴46跨连至中继轴119的第一减速部122(第一传动部的一例。以下也称作“第一传动部122”);以及从中继轴119跨连至行驶驱动轴50的第二减速部123(第二传动部的一例。以下也称为“第二传动部123”)。
第一减速部122以及第二减速部123分别配置成使一对齿轮92、124~126啮合连动的齿轮传动式。而且,将具备第一减速部122的从动齿轮(从动旋转体的一例)124和第二减速部123的驱动齿轮(驱动旋转体的一例)125的中继轴119配备在具备第二减速部123的从动齿轮(从动旋转体的一例)126的行驶驱动轴50的前上方,且,将具备第一减速部122的驱动齿轮92的侧离合器轴46配备在相对于中继轴119的后上方的位置。
输出旋转体81以及传动旋转体82由使使它们啮合连动的齿轮构成。而且,将具备各从动齿轮61、63、65以及输出旋转体81的从动轴45配备在具备传动旋转体82的侧离合器轴46的前上方的位置,且将具备与从动轴45的各从动齿轮61、63、65啮合连动的驱动齿轮60、62、64的输入轴44配置在相对于从动轴45的后上方的位置。
侧离合器轴46配备在比输入轴44以及行驶驱动轴50还靠后方的位置。此外,中继轴119配备在比从动轴45还靠前方的位置。
如图6~9以及图11~13所示,对于作业机用的传动装置13,在左右朝向地内置在传动箱43的侧离合器轴46的轴上,装备有与左右两侧的履带7(参照图1)分别连动连结的一对驱动齿轮(连动旋转体的一例)92、以及分别连通/切断向一对驱动齿轮92的传动的一对侧离合器83。
各侧离合器83包括:筒轴85,以能够通过在侧离合器轴46的轴心方向上相对于侧离合器轴46进行滑动的方式进行拆装的状态,能够相对旋转地外嵌在侧离合器轴46;移动侧旋转体86,在一侧端具备啮合部86A;固定侧旋转体87,在一侧端具备被啮合部87A;压缩弹簧88,朝向啮合部86A和被啮合部87A进行啮合的连通位置对移动侧旋转体86施力;止动件89,在连通位置对移动侧旋转体86进行阻挡;以及弹簧座90,承接压缩弹簧88的一端部。
而且,在各侧离合器83,在筒轴85的外周部,以移动侧旋转体86和压缩弹簧88位于止动件89和弹簧座90之间的配置,并且以移动侧旋转体86能够在侧离合器轴46的轴心方向上相对于筒轴85进行滑动的状态,以与筒轴85一体旋转的方式装备有移动侧旋转体86、压缩弹簧88、止动件89以及弹簧座90,滑动单元91配置成筒轴85、移动侧旋转体86、压缩弹簧88、止动件89以及弹簧座以能够在侧离合器轴46的轴心方向上相对于侧离合器轴46进行拆装的方式一体滑动。
对于传动装置13,介由一对侧离合器83向各驱动齿轮92传动的传动旋转体82配置在侧离合器轴46的中央部。而且,一对侧离合器83和一对驱动齿轮92分散配置在传动旋转体82的左右两侧,一对侧离合器83配置成连通/切断从传动旋转体82向与侧离合器83同侧的驱动齿轮92的传动。
各侧离合器83配置成移动侧旋转体86作为从动侧旋转体发挥功能且固定侧旋转体87作为驱动侧旋转体发挥功能的状态,滑动单元91各自配置成具备对应的驱动齿轮92(连动旋转体)作为构成部件之一。
传动箱43在侧离合器轴46的轴心方向上的与一对侧离合器83各自对置的部位,具备允许滑动单元91通过的开口43B,且能够拆装地装备有堵住开口43B的罩构件102,滑动单元91各自配置成能够从传动箱43的外侧相对于侧离合器轴46进行拆装。
各罩构件102具备支承侧离合器轴46的端部的轴支部105。
各固定侧旋转体87以通过在侧离合器轴46的轴心方向上的滑动而能够相对于侧离合器轴46进行拆装的状态外嵌在侧离合器轴46。而且,传动箱43的各开口43B形成为允许固定侧旋转体87通过的尺寸。
各侧离合器83作为固定侧旋转体87,配置有具有与移动侧旋转体86的啮合部86A啮合的啮合长度的2倍以上的齿宽的正齿轮。
各固定侧旋转体87外嵌在侧离合器轴46的比滑动单元91还靠轴端侧的部位。
传动装置13具备作为一对连动旋转体的驱动齿轮92,各滑动单元91将对应的驱动齿轮92作为构成部件之一来装备在筒轴85。
传动箱43将制动对应的履带7的多片式侧制动器84装备在侧离合器轴46的轴上的各个滑动单元91的外周侧。而且,各滑动单元91以与筒轴85一体旋转的状态具备对应的侧制动器84的制动轮毂94作为构成部件之一。
各滑动单元91具备与筒轴85一体旋转的花键毂99。而且,各花键毂99配置成一端侧作为驱动齿轮92发挥功能且另一端侧作为制动轮毂94发挥功能的兼用部件。此外,在驱动齿轮侧的内周面,具备外嵌于配置在对应的筒轴85的一端侧的花键轴部85A的花键孔部99A,且在制动轮毂侧的内周面,具备在与筒轴85之间形成压缩弹簧88用的收纳空间100的扩径部99B。
各筒轴85由配置在它们的外周部的台阶部85C构成弹簧座90,这些花键轴部85A形成为从台阶部85C跨连至大径侧的轴端的长度。各花键轴部85A在它们的外周侧具备凹入形成为大致环状的卡合部85E,且在卡合部85E外嵌装备有C字形的挡圈101。各花键毂99将它们的花键孔部99A形成为从挡圈101跨连至台阶部85C的长度,且将扩径部99B形成为从台阶部85C跨连至制动轮毂侧的毂端的长度。
各侧制动器84以通过在侧离合器轴46的轴心方向上的滑动而能够向传动箱43的横向外方进行拆卸的状态装备有在侧离合器轴46的轴心方向上交替配置的多个制动盘96和多个隔板95。
而且,传动箱43的各开口43B形成为允许制动盘96以及隔板95通过的大小。
各移动侧旋转体86在它们的外周部具备作用于制动盘96以及隔板95的轮辋部86C(押压部的一例。以下,也称为“押压部86C”。)。而且,各侧制动器84配置成随着对应的移动侧旋转体86从移动侧旋转体86的啮合部86A和固定侧旋转体87的被啮合部87A解除啮合的切断位置滑动向与连通位置位于相反方向的制动位置,从制动盘96以及隔板95各自解除通过押压部86C的作用进行的压接的制动解除状态切换为制动盘96以及隔板95各自通过押压部86C的作用而压接的制动状态,且随着对应的移动侧旋转体86从制动位置滑动向切断位置,从制动状态切换为制动解除状态。
各固定侧旋转体87外嵌在侧离合器轴46的比滑动单元91还靠轴端侧的部位。而且,在各罩构件102具备允许固定侧旋转体87通过的辅助开口102A,而且,能够拆装地装备有堵住辅助开口102A的辅助罩构件103,在辅助罩构件103具备支承侧离合器轴46的端部的轴支部105。
各辅助开口102A形成为以侧离合器轴46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形。各辅助罩构件103以小径部103B位于传动箱43的内部侧的状态具备内嵌在辅助开口102A的大径部103A以及在与辅助开口102A之间形成环状的空间104的小径部103B。各滑动单元91以它们的移动侧旋转体86与空间104对置的状态装备在侧离合器轴46的轴上。而且,使对对应的移动侧旋转体86进行滑动操作的环状的活塞106以能够在侧离合器轴46的轴心方向上滑动的状态嵌入各空间104,并且各空间104配置成作为活塞操作用的油腔发挥功能的状态(以下,将环状的空间也称为“油腔104”。)。
在各滑动单元91,止动件89配置成能够拆装地外嵌于在筒轴85的外周侧凹入形成为环状的卡合槽85D的C字形的挡圈。移动侧旋转体86在止动件侧的内周面具备允许其连通位置上的止动件89进入的扩径部86E。而且,该扩径部86E形成为阻止止动件89从卡合槽85D脱离的大小。
接着,基于附图说明将作业机(在此为收割机)用的传动装置适用于作为收割机的一例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在行驶车体1的前端部的左侧部位,以向行驶车体1的前方伸出的状态能够升降地连结有收割输送装置2,作为对在作业行驶时位于车体前方的收割对象即未割谷秆进行收割并向后方输送的收割装置。此外,在行驶车体1的左半部搭载有脱粒装置3,该脱粒装置3对收割输送装置2输送来的收割谷秆实施捋取处理,并对通过该捋取处理获得的处理物实施分选处理。进而,在行驶车体1的右半部的后侧区域搭载有袋装置4,该袋装置4能够将从脱粒装置3的底部介由扬送输送机(conveyer)(未图示)扬送的谷粒暂时储存在料斗4A,并将该谷粒装入稻谷袋5。而且,由此配置成能够对稻谷、麦子或者大豆等谷物进行收割,并将收割的谷物进行装袋的装袋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省略图示,但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可以代替装袋方式,配置成例如取代袋装置4而装备了将由扬送输送机扬送来的谷粒进行储存的谷粒槽、以及能够将在谷粒槽储存的谷粒向机外进行排出的螺旋输送式或者斗式输送等谷粒排出装置的谷粒槽方式。
如图1、图3、图4以及图6所示,行驶车体1具备将方形管材等类型的多个钢材连结而构成的车体框架6,在该车体框架6的下部作为左右两侧的履带而配备左右两侧的履带7从而构成全履带式行驶车体。此外,在车体框架6的右半部的前侧区域形成搭乘驾驶部8,在搭乘驾驶部8的后部侧配置的驾驶座椅9的下方配备有水冷式柴油发动机(以下,称为发动机)10等。而且,在车体框架6的前部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侧部位配备有:能够从发动机10的输出轴(未图示)向左右两侧的履带7传动的带式传动机构11、作为外部设备A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以下,称为HST)12、以及传动装置13。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省略图示,但是行驶车体1也可以代替全履带式,配置成例如左右两侧的履带7装备有左右两侧的前轮和左右两侧的后轮的轮式行驶车体,或者配置成左右两侧的履带7装备有左右两侧的前轮和左右两侧的后部履带的半履带式行驶车体等。此外,还可以代替水冷式柴油发动机10,装备例如气冷式柴油发动机、或者水冷式或气冷式汽油发动机等。进而,也可配置成具备发动机10和电动式行驶马达的混合动力型、或者代替发动机10而具备电动式行驶马达的电动型行驶车体。此外,也可将搭乘驾驶部8形成在车体框架6的左半部的前侧部位等。进而,也可装备覆盖搭乘驾驶部8的驾驶室。
如图1所示,车体框架6在其搭乘驾驶部形成区域具备台座部6A,通过在该台座部6A形成搭乘驾驶部8,使整个搭乘驾驶部8配备在比HST12以及传动装置13还靠上方的位置。
搭乘驾驶部8通过在台座部6A的前端部位竖立设置的前面板14以及在台座部6A的左端部位以与前面板14的左端部连接的状态竖立设置的侧面板15等,形成能够从车体右侧乘降的搭乘空间。而且,在前面板14的上部配备有十字摆动式的中立复位型操纵杆16等。此外,在侧面板15的上部配备有前后摆动式的位置保持型主变速杆17以及副变速杆18等。进而,在其脚下部位配备有,能够在对抗朝向踏入解除位置的弹簧施力的踏入位置进行位置保持的自复位型制动踏板19。
收割输送装置2装备有:将收割对象谷秆收割并回收到规定位置的收割回收单元20、以及由将回收到规定位置的收割谷秆输送向脱粒装置3的谷秆投入口(未图示)的板式输送机构成的送料机21。
收割回收单元20在其前端部的左右两端部位分配装备有,随着车体的行驶,将未割谷秆梳分为收割对象谷秆和收割对象外谷秆的左右两侧的分禾器22。此外,在该前部的上方部位配备有,将通过左右两侧的分禾器22梳分的收割对象谷秆的穗前侧朝向后方耙入的旋转卷筒23。进而,在其底部装备有将收割对象谷秆的株根侧切断的推子形的切断机构24,该切断机构24的后方部位配备有,将通过切断机构24切断后的收割谷秆聚集到左右方向的规定位置,并从该规定位置向后方的送料机21送出的螺旋滚筒(Auger drum)25。
送料机21配置成从收割回收单元20的形成在规定位置的正后方的谷秆送出口(未图示)跨连至脱粒装置3的谷秆投入口(未图示)。而且,在其后端部装备有兼作收割输送装置2的输入轴的左右朝向的送料机驱动轴26,将该送料机驱动轴26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于脱粒装置3的前壁。
如图2所示,收割输送装置2配置成通过升降用的液压控制单元27的工作而以送料机驱动轴26为支点进行升降。将储存在油箱28的油通过第一液压泵29的工作而供给到液压控制单元27。液压控制单元27具备:跨连车体框架6和送料机21而架设的液压式升降缸(未图示)、以及变更对该升降缸的操作压的升降用的阀单元(未图示)等。升降用的阀单元与操纵杆16介由升降用的机械式连接机构(未图示)连接。而且,基于操纵杆16的沿前后方向的摆动操作,控制油箱28、第一液压泵29、升降缸之间的油的流动,由此变更对升降缸的操作压。
由该结构,通过向前后方向摆动操作操纵杆16,能够使收割输送装置2升降到对收割对象即未割谷秆进行收割的下侧作业区域和不进行收割的上侧非作业位置。而且,在作业区域,能够进行收割高度调节,变更切断机构24相对于收割对象谷秆的高度位置,由此,能够将收割输送装置2的作业位置设定变更为任意的高度位置。
即,收割输送装置2配置成通过操纵杆16的向前后方向的摆动操作,遍及下侧作业区域中的任意的作业位置和上侧非作业位置地进行升降位移。
如图1所示,收割输送装置2配置成,在位于任意的作业位置的情况下,处于至少覆盖传动装置13的上部的前方的状态(图1中用实线表示的状态);在位于非作业位置的情况下,处于将传动装置13的上下方向全域的前方开放的状态(图1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收割输送装置2也可以配置成例如基于前后摆动式的中立复位型的升降操作专用的操作杆或者升降操作专用的开关等的操作来进行升降。此外,也可以配置成遍及作业位置和开放传动装置13的前方的非作业位置地进行横向滑动位移或者摆动位移。
如图3~7所示,HST12配置成在变速箱30内置液压泵31和液压马达32。此外,配置成液压泵31的泵轴构成HST12的输入轴33,且液压马达32的马达轴构成HST12的输出轴34。而且,HST12以在其输入轴33以及输出轴34呈左右朝向的状态下液压马达32位于液压泵31的正下方的纵长的左右朝向姿势装备在行驶车体1。
变速箱30具备:具备收纳液压泵31和液压马达32的凹部35A的箱主体35、以及堵住凹部35A的端口块(port block)36等。液压泵31采用轴向柱塞式可变容量泵。液压马达32采用轴向柱塞式固定容量马达。HST12的输入轴33以及输出轴34贯穿端口块36凸出到箱外。在HST12的输入轴33,介由中继轴38等,以输出带轮37和输入轴33以输入轴33的轴心为中心而一体旋转的状态,连动连结有带式传动机构11的输出带轮37。端口块36在其上部侧具备输入轴33所贯穿的输入部,且在其下部侧具备输出轴34所贯穿的输出部。而且,在其输入部螺栓连结有包围输入轴33以及中继轴38等的筒状的输入箱39的一端部。此外,其输出部以与传动装置13的输入部连接的状态螺栓连结在传动装置13的右侧面的上部。
HST12以从变速箱30的前壁向前方凸出的状态具备对液压泵31的泵斜板(未图示)进行操作的变速操作轴40。变速操作轴40以与主变速杆17的在前后方向上的摆动操作连动而使泵斜板的操作角变更为与主变速杆17的操作位置对应的角度的方式,将配置于其前端部的连接臂41介由主变速用的机械式连接机构42连接到主变速杆17。
即,HST12以配置成作为主变速装置发挥功能的状态装备在行驶车体1。
如图2所示,HST12配置成通过配置在其内部的供给泵(未图示)等的工作,补充储存于油箱28的油。
需要说明的是是,虽然省略图示,但HST12可以以例如在其输入轴33以及输出轴34呈前后朝向的状态下液压马达32位于液压泵31的正下方的纵长的前后朝向姿势、或者在其输入轴33以及输出轴34呈左右朝向的状态下液压泵31和液压马达32前后并列的前后长的左右朝向姿势等姿势装备于行驶车体1。此外,作为液压马达32也可以装备轴向柱塞式可变容量马达。
接着,对传动装置13的整体结构以及传动箱43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9所示,传动装置13配置成在铸造性的传动箱43内置有:左右朝向的输入轴44、从动轴45、侧离合器轴46;常啮合式的选择齿轮式的变速器47;一对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以及左右两侧的传动机构49等。而且,还具备:从传动箱43的下部跨连至左右两侧的对应的履带7的左右朝向的左右两侧的行驶驱动轴50;以及以分别包围的状态能够旋转地支承左右两侧的行驶驱动轴50的左右两侧的驱动轴箱51等。
传动箱43具备主箱部件52和左右两侧的辅助箱部件53。主箱部件52配置成能够分离成左箱构件54和右箱构件55的左右二分结构。而且配置成通过将左右两侧的箱构件54、55螺栓连结,具备作为其内部空间的第一空间部56和辅助空间部57。此外,在其左右侧壁的下部侧,具备向主箱部件52的内部凹入的凹入部52A。而且,通过在主箱部件52的左右侧壁以覆盖这些凹入部52A的状态螺栓连结左右两侧的辅助箱部件53,从而在左右侧壁和左右两侧的辅助箱部件53之间具备左右两侧的第二空间部58。
即,传动箱43的内部空间具备第一空间部56、辅助空间部57、以及左右两侧的第二空间部58。
如图3~7、图9以及图10所示,传动箱43在构成其搭乘驾驶部侧的右侧壁的上部配置有与配置在HST12的端口块36的输出部连接的输入部。而且,以在其输入部连接了端口块36的输出部的状态下,在其右侧壁的上部通过螺栓连结装备有HST12。
传动装置13的输入轴44配置成将构成其输入侧端部的右端部介由筒轴59花键嵌合在作为与传动箱43连接的外部设备A进行配置的HST12的输出轴34,由此以输出轴34的轴心为中心与输出轴34一体旋转。传动箱43在其左侧壁的上部侧配置有露出输入轴44的构成与输入侧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左端部的第一开口43A。
由此,在进行HST12的中立调节时,可以通过观察从第一开口43A露出的输入轴44的左端部,轻易地确认在将主变速杆17操作到中立位置的状态下HST12的输出轴34是否停止。即,可以轻易且可靠地进行HST12的中立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与传动箱43连接的外部设备A,也可以具备例如带式无级变速装置、液压机械式无级变速装置(HMT)、带式传动机构、或者电动马达等。
接着,对传动装置13的变速器47相关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6、图7、图9以及图10所示,变速器47配置成在传动箱43的第一空间部56的上部配备有:在进行跨越田埂的行驶时等使用的使用频率最低的低速传动用的低速驱动齿轮60和低速从动齿轮61;作业行驶时等使用的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中速传动用的中速驱动齿轮62和中速从动齿轮63;作业行驶时或移动行驶时等使用的使用频率最高的高速传动用的高速驱动齿轮64和高速从动齿轮65;以能够进行这些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选档操作的换档机构66等,从而能够通过换档机构66的选档操作进行3级变速。
各驱动齿轮60,62,64通过将低速驱动齿轮60一体形成于花键嵌合在传动装置13的输入轴44的筒轴59、将中速驱动齿轮62以及高速驱动齿轮64花键嵌合在传动装置13的输入轴44,从而以将其轴心作为中心与传动装置13的输入轴44一体旋转的状态装备在传动装置13的输入轴44。此外,以低速驱动齿轮60位于输入轴44的右端侧、中速驱动齿轮62位于输入轴44的左端侧、高速驱动齿轮64位于输入轴44的中央侧的状态进行配置设定。即,传动装置13的输入轴44兼作变速器47的驱动轴,该变速器47的驱动轴以一体旋转的状态支承各驱动齿轮60、62、64。
各从动齿轮61、63、65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外嵌装备于相邻配置在输入轴44的下方的从动轴45。此外,在它们的一端侧具备与对应的驱动齿轮60、62、64处于始终啮合状态的齿轮部61A、63A、65A,且在它们的另一端侧作为选档用的连接部Ba具备花键毂部61B、63B、65B,构成与换档机构66连接的连接齿轮B。而且,将低速从动齿轮61以其齿轮部61A位于从动轴45的右端侧、且其花键毂部61B位于从动轴45的中央侧的状态配备在从动轴45的右端侧。此外,将中速从动齿轮63以其齿轮部63A位于从动轴45的中央侧、且其花键毂部63B位于从动轴45的左端侧的状态配置在从动轴45的中央侧。进而,将高速从动齿轮65以其齿轮部65A位于从动轴45的中央侧、且其花键毂部65B位于从动轴45的右端侧的状态配备在从动轴45的中央侧。
换档机构66配置成具备:以与从动轴45一体旋转的状态配置在从动轴45的第一花键轴部45A和第二花键轴部45B;花键嵌合在第一花键轴部45A的第一换档件67;花键嵌合在第二花键轴部45B的第二换档件68;具备第一换档件操作用的第一叉部69A和第二换档件操作用的第二叉部69B的拨叉69;能够相对滑动地支承拨叉69的左右朝向的变速支轴70;夹装在拨叉69和变速支轴70之间的位置保持用的棘爪机构71;将拨叉69沿左右方向滑动操作的操作臂72;以及支承操作臂72的前后朝向的变速操作轴73等。
第一花键轴部45A一体形成在从动轴45的位于低速从动齿轮61和高速从动齿轮65之间的右侧部位。而且,配置成通过在其左右两侧邻接有低速从动齿轮61的花键毂部61B和高速从动齿轮65的花键毂部65B,从而以低速用和高速用的两个从动齿轮61、65为连接对象的状态。
第二花键轴部45B配置成能够拆装地花键嵌合在从动轴45的左端部的花键毂74。而且,配置成通过在其右侧邻接有中速从动齿轮63的花键毂部63B,从而仅以中速从动齿轮63为连接对象的状态。
第一换档件67以及第二换档件68配置成随着拨叉69在变速支轴70的轴上沿变速支轴70滑动,将变速器47的变速状态在低速传动状态、中速传动状态和高速传动状态之间3级切换,其中,低速传动状态是用第一换档件67将低速从动齿轮61的花键毂部61B与从动轴45的第一花键轴部45A花键连接的传动状态;中速传动状态是用第二换档件68将中速从动齿轮63的花键毂部63B与从动轴45的第二花键轴部45B花键连接的传动状态;高速传动状态是用第一换档件67将高速从动齿轮65的花键毂部65B与从动轴45的第一花键轴部45A花键连接的传动状态。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棘爪机构71配置成通过配置在拨叉69的凹部69C的球75和压缩弹簧76、以及在变速支轴70的外周面形成为环状的3个卡合槽70A、70B、70C等,将拨叉69卡合保持在与变速器47的低速传动状态对应的低速位置、与变速器47的中速传动状态对应的中速位置、以及与变速器47的高速传动状态对应的高速位置。
如图3~5、图9以及图10所示,变速器47的操作臂72以变速操作轴73的轴心为中心在左右方向摆动,并将其自由端部以允许拨叉69的相对位移的状态卡合于拨叉69。
变速操作轴73贯穿传动箱43的前壁,在位于传动箱43的内部的内端部具备操作臂72,且在从传动箱43的前壁向前方凸出的外端部具备连接臂77,将操作臂72和连接臂77连动连结。
连接臂77的自由端部介由副变速用的机械式连接机构78与副变速杆18连接,使得拨叉69的操作位置与副变速杆18的在前后方向上的摆动操作连动地将变更为与副变速杆18的操作位置相对应的位置。
即,变速器47以配置成作为副变速装置发挥功能的状态内置于传动箱43。
由上述结构,变速器47以从传动装置13的输入轴44向从动轴45传动的状态,跨连传动装置13的输入轴44和从动轴45进行装备。而且,变速器47配置成通过与副变速杆18的操作连动的换档机构66的选档操作,选择与从动轴45连动连结的从动齿轮61、63、65,从而将其传动状态择一的切换到将来自HST12的输出轴34的动力介由低速驱动齿轮60以及低速从动齿轮61传递到从动轴45的低速传动状态、介由中速驱动齿轮62以及中速从动齿轮63传递到从动轴45的中速传动状态、介由高速驱动齿轮64以及高速从动齿轮65传递到从动轴45的高速传动状态。
而且,在该变速器47中,将传动装置13的输入轴44兼用为变速器47的驱动轴,因此与例如将另外配置的专用驱动轴与输入轴44平行地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省去从输入轴44向驱动轴传动的齿轮等传动结构。其结果,通过简化传动箱内的传动结构,能够实现制造的容易化、传动装置13的小型轻量化等。
此外,将能够相对旋转地支承各从动齿轮61、63、65,且能够相对滑动地支承第一换档件67以及第二换档件68的从动轴45配备在比输入轴44还靠下方的位置,由此能够降低储存在传动箱43的润滑油的液面高度,能够减少传动箱43的油储存量。其结果,能够实现用于换油的作业时间的缩短、成本的削减、以及传动装置13的轻量化等。
进而,配置成将低速从动齿轮61和高速从动齿轮65这两者作为配置在从动轴45的第一花键轴部45A的连接对象,由此,与例如在从动轴45配置将低速从动齿轮61作为连接对象的低速专用花键轴部、以及将高速从动齿轮65作为连接对象的高速专用花键轴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变速器47的花键轴部以及换档件的装备数量,此外,能够缩短从动轴45的长度。其结果,能够实现变速器47的结构的简化、以及变速器47的小型轻量化、相对于传动箱43的组装性的提高等。
除此之外,在各从动齿轮61、63、65中,将配置在离输入轴44的输入侧端部即右端部最远的位置的中速从动齿轮63以其齿轮部63A位于从动轴45的中央侧且其花键毂部63B位于从动轴45的左端侧的状态装备在从动轴45,由此,与将该中速从动齿轮63以其齿轮部63A位于从动轴45的左端侧且其花键毂部63B位于从动轴45的中央侧的反向状态装备在从动轴45的情况相比,能够将与该中速从动齿轮63啮合连动的中速驱动齿轮62靠右配置。由此,能够使输入轴44向左方伸出的长度短于从动轴45。此外,能够使为了支承输入轴44的左端部而配备于传动箱43的左侧壁的轴承79等轴支部的位置偏移到在其下方为了支承从动轴45的左端部而配备于传动箱43的左侧壁的轴承80等轴支部的右侧。其结果,通过使传动装置13的上部的左右宽度变窄,能够实现传动装置13的小型化。
而且,在输入轴44,将各驱动齿轮60、62、64中的使用频率最高的高速驱动齿轮64配置在输入轴44的中央侧,将比该高速驱动齿轮64使用频率低的低速驱动齿轮60和中速驱动齿轮62配置在输入轴44的轴端侧,由此,能够通过为了支承输入轴44的两端部而配备在传动箱43的左右侧壁的左右两侧的轴承79等轴支部,平衡性良好地承受将在使用使用频率最高的高速驱动齿轮64的高速传动状态下施加于输入轴44的扭矩。即,能够使施加于左右两侧的轴支部的扭矩均等或大致均等的时间变长,其结果,能够抑制将使用频率最高的高速驱动齿轮64配备在输入轴44的轴端侧的情况下,产生由于施加于支承其轴端侧的一方的轴支部的扭矩大于施加于另一方的轴支部的扭矩的时间变长而引起的其一方的轴支部的耐久性降低而更换频率变高的问题。
此外,在从动轴45,将各从动齿轮61、63、65中的使用频率最低的低速从动齿轮61配备在从动轴45的右端侧,将比该低速从动齿轮61使用频率高的中速从动齿轮63和高速从动齿轮65配置在从动轴45的中央侧,因此能够将在使用使用频率高的中速从动齿轮63或高速从动齿轮65的中速传动状态以及高速传动状态下施加于从动轴45的扭矩,通过为了支承从动轴45的两端部而配备在传动箱43的左右侧壁的左右两侧的轴承80等的轴支部来平衡性良好地承接。即,能够使施加于左右两侧的轴支部的扭矩均等或大致均等的时间变长,其结果,能够抑制将使用频率高的中速从动齿轮63和高速从动齿轮65中的任意一方或双方配置在从动轴45的轴端侧的情况下产生的、由于施加于支承其轴端侧的一方的轴支部的扭矩大于施加于另一方的轴支部的扭矩的时间变长而引起的其一方的轴支部的耐久性降低而使得更换频率变高的可能性。
顺便一提,在该变速器47中,对于构成第二花键轴部45B的花键毂74,例如,如果将形成于其外周面的用于与中速从动齿轮63连接的各花键74a形成为跨连花键毂74的两端的长度,则在将花键毂74花键嵌合在从动轴45时,能够无需考虑花键毂74的朝向地简单地进行其花键嵌合。另一方面,为了实现无论花键毂74的朝向如何,都能够通过第二换档件68的滑动顺利进行与中速从动齿轮63的连接操作的目的,需要在各花键74a的两端部实施加工费高的倒角加工,在实现加工费的削减的方面具有改善的余地。
因此,在花键毂74中,仅在其外周面的一端侧形成连接用的多个花键74a,仅在这些花键74a的位于花键毂74的端部的一端部实施上述的倒角加工(参照图7以及图10)。
由此,与在各花键74a的两端部实施倒角加工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加工费的削减,并且在将花键毂74花键嵌合在从动轴45时,能够从花键毂74的外观轻易地识别出适于该花键嵌合的花键毂74的朝向,能够防止在将花键毂74的朝向弄错的状态下将花键毂74花键嵌合在从动轴45的误组装的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省略图示,但在以下的〔1〕~〔7〕对变速器47相关结构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例示。
〔1〕变速器47也可以代替常啮合式而配置成滑动啮合(Sliding mesh)式,例如,在以能够相对滑动的状态与从动轴45一体旋转地外嵌在从动轴45的筒轴,具备各从动齿轮61、63、65以及与选档操作用的换档机构66连接的选档用的连接部,并将各从动齿轮61、63、65配置成以它们通过换档机构66的操作而一体滑动的状态连接在换档机构66的连接齿轮B,利用通过换档机构66进行的选档操作,其变速状态择一地切换为低速驱动齿轮60和低速从动齿轮61啮合连动的低速传动状态、中速驱动齿轮62和中速从动齿轮63啮合连动的中速传动状态、高速驱动齿轮64和高速从动齿轮65啮合连动的高速传动状态。
〔2〕变速器47也可以代替常啮合式而配置成滑动啮合式,例如,将各从动齿轮61、63、65以各自能够相对滑动的状态与从动轴45一体旋转地装备在从动轴45,且,在各从动齿轮61、63、65具备与选档操作用的换档机构66连接的选档用的连接部,将各从动齿轮61、63、65配置成连接在换档机构66的连接齿轮B,并且将各从动齿轮61、63、65以它们通过换档机构66的操作而一体滑动的状态连接在换档机构66,利用通过换档机构66进行的选档操作,其变速状态择一地切换为,低速驱动齿轮60和低速从动齿轮61啮合连动的低速传动状态、中速驱动齿轮62和中速从动齿轮63啮合连动的中速传动状态、高速驱动齿轮64和高速从动齿轮65啮合连动的高速传动状态。
〔3〕变速器47也可以代替常啮合式而配置成例如同步啮合式(Synchromesh),该同步啮合式在各从动齿轮61,63,65的花键毂部61B、63B、65B和与它们相邻的第一花键轴部45A或第二花键轴部45B之间具备使它们的周速度同步的同步部。
〔4〕变速器47也可以代替3级变速式而配置成例如能够切换为作业行驶用的低速传动状态和移动行驶用的高速传动状态的2级变速式。此外,也可以配置成具备比低速传动状态低速的微速传动状态等而能够进行4级以上的切换的多级变速式。
〔5〕对于变速器47,也可以代替将各从动齿轮61、63、65作为能够通过换档机构66进行选档操作的连接齿轮B装备在从动轴45的结构,配置成将各驱动齿轮60、62、64作为能够通过换档机构66进行选档操作的连接齿轮B装备在输入轴44的结构。而且,在该结构中,也可以配置成将输入轴44相邻配备在从动轴45的下方。
〔6〕变速器47的第一花键轴部45A也可以由可拆装地花键嵌合在从动轴45的花键毂构成。此外,也可以将变速器47的第二花键轴部45B一体形成在从动轴45。
〔7〕对于输入轴44或从动轴45的各驱动齿轮60、62、64以及各从动齿轮61、63、65的配置,可以根据各齿轮60~65的使用频率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低速驱动齿轮60以及低速从动齿轮61的使用频率高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低速驱动齿轮60以及低速从动齿轮61配置在输入轴44或从动轴45的中央侧。此外,在高速驱动齿轮64以及高速从动齿轮65的使用频率低的情况下,也可以将高速驱动齿轮64以及高速从动齿轮65配置在输入轴44或从动轴45的轴端侧。
接着,对从传动装置13的变速器47的从动轴45向侧离合器轴46进行传动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6~11所示,从动轴45在其中央部的中速从动齿轮63和高速从动齿轮65之间的部位以从动轴45和输出齿轮81一体旋转的方式花键嵌合有作为变速器47的输出旋转体81发挥功能的小径的输出齿轮81。侧离合器轴46配备在传动箱43的第一空间部56的上下中间部。而且,在其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以侧离合器轴46和传动齿轮82不能相对滑动的状态一体旋转地花键嵌合有与输出齿轮81啮合连动的作为传动旋转体82的大径的传动齿轮82。即,将从从动轴45跨连至侧离合器轴46的传动结构配置成利用输出齿轮81以及传动齿轮82进行传动的齿轮传动式,从而使由变速器47变速后的动力从从动轴45减速传递到侧离合器轴46。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省略图示,但是从从动轴45跨连至侧离合器轴46的传动结构也可以代替齿轮传动式而由以下构件配置成例如链传动式,包括:作为输出旋转体81配置在从动轴45的小径的链轮;作为传动旋转体82配置在侧离合器轴46的大径的链轮;以及跨连并卷绕在这些链轮的传动链。此外,也可以由以下构件配置成带传动式,包括:作为输出旋转体81配置在从动轴45的小径的带轮;作为传动旋转体82配置在侧离合器轴46的大径的带轮;以及跨连并卷绕在这些带轮的传动带。进而,例如,也可以将输出旋转体81一体形成在从动轴45或者以与从动轴45一体旋转的方式介由键销连结在从动轴45。另一方面,例如,也可以将传动旋转体82一体形成在侧离合器轴46或者以与侧离合器轴46一体旋转的方式介由键销连结在侧离合器轴46或者甚而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外嵌在侧离合器轴46。
接着,对传动装置13的左右两侧的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相关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6~9以及图11~13所示,各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分别具备:将从传动齿轮82向对应的履带7的传动连通/切断的啮合式侧离合器83、将对应的履带7进行制动的多片式侧制动器84。而且,在以将传动齿轮82为中心而呈左右对称的方式将传动齿轮82夹在中间的状态下左右分散配备在侧离合器轴46的轴上,从而使左侧的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介由左侧的传动机构49以及左侧的行驶驱动轴50而作用于左侧的履带7,并且右侧的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介由右侧的传动机构49以及右侧的行驶驱动轴50而作用于右侧的履带7。
各侧离合器83具备:以能够通过在侧离合器轴46的轴心方向上相对于侧离合器轴46进行的滑动来进行拆装的状态,能够相对旋转地外嵌在侧离合器轴46的筒轴85;在一侧端具备啮合部86A的移动侧旋转体86;具备被啮合部87A的固定侧旋转体87;朝向啮合部86A和被啮合部87A相啮合的连通位置对移动侧旋转体86施力的压缩弹簧88;在连通位置对移动侧旋转体86进行阻挡的由C字形的挡圈构成的止动件89;以及承接压缩弹簧88的一端部的弹簧座90等。而且,对应的移动侧旋转体86通过压缩弹簧88的作用而滑动到连通位置,由此切换为移动侧旋转体86的啮合部86A和固定侧旋转体87的被啮合部87A相啮合的传动状态,且,通过对抗压缩弹簧88的作用而滑动到切断位置,由此切换为解除移动侧旋转体86的啮合部86A和固定侧旋转体87的被啮合部87A的啮合的切断状态。
各筒轴85在接近传动齿轮82的内端侧具备大径的第一花键轴部85A。此外,在远离传动齿轮82的外端侧具备小径的第二花键轴部85B。而且,位于第一花键轴部85A的内端的台阶部85C作为弹簧座90发挥功能。此外,在第二花键轴部85B的外端部形成有供止动件89能够拆装地外嵌的环状的卡合槽85D。
各移动侧旋转体86配置成它们的内周部作为能够相对滑动地花键嵌合在筒轴85的第二花键轴部85B的花键毂部86B而发挥功能。此外,在形成它们的外周部的轮辋部86C的外端侧的内周部分沿周向以一定齿距形成多个内齿,由此轮辋部86C的内周部分作为啮合部86A发挥功能。
各固定侧旋转体87由具备多个外齿的正齿轮构成,其外周部作为被啮合部87A而发挥功能。而且,各固定侧旋转体87以与筒轴85相邻的状态花键嵌合在侧离合器轴46的比对应的筒轴85还靠轴端侧的两端部位,使得各固定侧旋转体87以能够在侧离合器轴46的轴心方向上通过相对于侧离合器轴46的滑动进行拆装的状态与侧离合器轴46一体旋转。由此,各固定侧旋转体87配置成作为在左右两侧的侧离合器83介由侧离合器轴46与传动齿轮82一体旋转的驱动侧旋转体而发挥功能的状态。
如图11~13所示,在各侧离合器83,将移动侧旋转体86、压缩弹簧88、止动件89以及弹簧座90,以移动侧旋转体86和压缩弹簧88左右并列位于止动件89和弹簧座90之间的配置、且以移动侧旋转体86能够在侧离合器轴46的轴心方向上相对于筒轴85进行滑动的状态与筒轴85一体旋转地装备在筒轴85的外周部,使筒轴85、移动侧旋转体86、压缩弹簧88、止动件89以及弹簧座构成在侧离合器轴46的轴心方向上与侧离合器轴46可拆装地一体滑动的滑动单元91。
各滑动单元91作为构成部件之一,以与筒轴85一体旋转的状态具备作为与对应的履带7连动连结的连动旋转体的驱动齿轮92。由此,各滑动单元91所具备的移动侧旋转体86配置成作为在各侧离合器83介由筒轴85与驱动齿轮92一体旋转的从动侧旋转体而发挥功能的状态。
侧离合器轴46的轴上的传动齿轮82和左右两侧的滑动单元91之间,夹装有在它们之间承接沿侧离合器轴46的轴心方向的作用力的止推垫圈93。
各侧制动器84配置成具备:与滑动单元91一体旋转的制动轮毂94;外嵌在制动轮毂94的多个隔板95;与多个隔板95在侧离合器轴46的轴心方向上交替配置的多个制动盘96和单个压板97;以及支承多个制动盘96和单个压板97的制动器外壳98等。
各制动轮毂94外嵌装备在对应的滑动单元91,作为其构成部件之一。而且,以能够在侧离合器轴46的轴心方向上进行滑动的状态与滑动单元91一体旋转地支承多个隔板95。
各制动器外壳98以包围隔板95以及制动盘96等的大致筒状,一体形成在传动箱43的左右侧壁的上下中间部位。而且,将多个制动盘96和单个压板97以能够在侧离合器轴46的轴心方向上进行滑动的状态不能旋转地进行支承。此外,在它们的内端部位具备承接部98A,承接沿侧离合器轴46的轴心向传动箱43的内部侧滑动的隔板95以及制动盘96。
各滑动单元91具备与筒轴85一体旋转的花键毂99。各花键毂99构成共用零件,其中,位于传动箱内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侧的内端侧作为驱动齿轮92发挥功能且位于传动箱内的左右方向的一端侧的外端侧作为制动轮毂94发挥功能。而且,在驱动齿轮侧的内周面,具备花键孔部99A,外嵌在配置于对应的筒轴85的内端侧的第一花键轴部85A,且,在制动轮毂侧的内周面,具备扩径部99B,与筒轴85之间形成压缩弹簧用的收纳空间100。
各筒轴85的第一花键轴部85A形成为从筒轴85的台阶部85C跨连至大径侧的轴端的长度。而且,在大径侧的轴端部的第一花键轴部85A的外周侧具备凹入形成为大致环状的卡合部85E,且在该卡合部85E能够拆装地外嵌装备有C字形的挡圈101。
对于各花键毂99,其花键孔部99A形成为从挡圈101跨连至台阶部85C的长度,且扩径部99B形成为从台阶部85C跨连至制动轮毂侧的毂端(远离挡圈101一侧的毂端)的长度。
各移动侧旋转体86在它们的花键毂部86B和轮辋部86C之间形成有允许花键毂99的制动轮毂侧的端部卡入的环状的凹部86D。由此,在使各移动侧旋转体86移动到花键毂侧的情况下,它们的花键毂部86B的内端侧卡入对应的花键毂99的扩径部99B,且轮辋部86C的内端侧外嵌在花键毂99,从而轮辋部86C的内端将外嵌配备在花键毂99的制动轮毂侧的多个隔板95以及制动盘96介由压板97按压向制动器外壳98的承接部98A。
即,各移动侧旋转体86的轮辋部86C配置成作为作用于对应的侧制动器84的隔板95以及制动盘96的押压部86C而发挥功能的状态。由此,各侧制动器84配置成:随着对应的移动侧旋转体86对抗压缩弹簧88的作用而从所述切断位置滑动向位于连通位置的相反方向的制动位置,从多个隔板95以及制动盘96解除通过押压部86C的作用进行的压接的制动解除状态切换为多个隔板95以及制动盘96通过押压部86C的作用进行压接的制动状态,且,随着通过压缩弹簧88的作用从制动位置滑动向切断位置,从制动状态切换为制动解除状态。
如图2~8以及图11~13所示,传动箱43在其左右侧壁的在侧离合器轴46的轴心方向上与各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对置的部位,具备允许滑动单元91、隔板95、制动盘96、以及压板97等通过的第二开口43B,且通过螺栓连结,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具备堵住这些第二开口43B的罩构件102。
各罩构件102具备允许固定侧旋转体87通过的辅助开口102A,且通过螺栓连结,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具备堵住该辅助开口102A的辅助罩构件103。各辅助开口102A形成为以侧离合器轴46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形。各辅助罩构件103以小径部103B位于传动箱43的内部侧的状态具备:内嵌于辅助开口102A的大径部103A、以及与辅助开口102A之间形成环状的空间104的小径部103B。而且,在其小径部103B具备支承侧离合器轴46的端部的轴承等轴支部105。
各滑动单元91以移动侧旋转体86的轮辋部86C与配置罩构件102的环状空间104对置的状态装备在侧离合器轴46的轴上。各罩构件102在它们的环状空间104以能够在侧离合器轴46的轴心方向上进行滑动的状态嵌入装备有对移动侧旋转体86进行滑动操作的环状的活塞106。而且配置成环状的空间104作为活塞操作用的油腔104发挥功能的状态。
各活塞106配置成通过转向用的阀单元107的工作而沿侧离合器轴46的轴心方向滑动,并通过该滑动,沿侧离合器轴46的轴心方向滑动操作对应的移动侧旋转体86。具体而言,随着油腔104由于阀单元107的工作而升压,沿侧离合器轴46的轴心滑动到侧离合器轴46的中央侧,并通过该滑动,对抗压缩弹簧88的作用,将对应的移动侧旋转体86从连通位置滑动操作到切断位置,之后,从切断位置滑动操作到制动位置。此外,随着油腔104由于阀单元107的工作而减压,沿侧离合器轴46的轴心滑动到侧离合器轴46的轴端侧,并通过该滑动,通过压缩弹簧88的作用,将对应的移动侧旋转体86从制动位置滑动操作到切断位置,之后,从切断位置滑动操作连通位置。
转向用的阀单元107以基于操纵杆16的左右方向上的摆动操作来切换工作状态的方式介由转向用的机械式连接机构108连接在操纵杆16。具体而言,在操纵杆16位于中立位置的状态下,维持将对于各活塞106的操作压进行减压的减压状态。操纵杆16从中立位置向左方摆动操作,则从减压状态切换为将对于左侧的活塞106的操作压进行升压的左升压状态。操纵杆16从中立位置向右方摆动操作,则从减压状态切换为将对于右侧的活塞106的操作压进行升压的右升压状态。操纵杆16摆动操作到中立位置,则从左升压状态或右升压状态切换为减压状态。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操纵杆16保持在中立位置,能够将转向用的阀单元107维持在减压状态,由此,能够将各移动侧旋转体86维持在连通位置,结果,能够将行驶状态维持在对左右两侧的履带7进行等速驱动的直行状态。此外,通过将操纵杆16从中立位置向左方摆动操作,能够将转向用的阀单元107从减压状态切换为左升压状态,由此,能够将右侧的移动侧旋转体86维持在连通位置,并且使左侧的移动侧旋转体86从连通位置滑动到切断位置或制动位置,结果,能够将行驶状态从直行状态切换为使左侧的履带7从动或制动,使车体向左方向回转的左回转状态。相反,通过将操纵杆16从中立位置向右方摆动操作,能够将转向用的阀单元107从减压状态切换为右升压状态,由此,能够将左侧的移动侧旋转体86维持在连通位置,并且使右侧的移动侧旋转体86从连通位置滑动到切断位置或制动位置,结果,能够将行驶状态从直行状态切换为使右侧的履带7从动或者制动,使车体向右方向回转的右回转状态。而且,在左回转状态或者右回转状态下,通过将操纵杆16摆动操作到中立位置,能够将转向用的阀单元107从左升压状态或者右升压状态切换为减压状态,由此,能够使位于切断位置或者制动位置的左右任意一方的移动侧旋转体86滑动到连通位置,结果,能够将行驶状态从左回转状态或者右回转状态切换为直行状态。
即,在各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中,采用将各移动侧旋转体86兼用为侧离合器83和侧制动器84这两者的操作件的兼用构造,能够通过部件件数减少实现结构简化等,并且能够使侧离合器83和侧制动器84适当地连动,由此,能够将基于左右两侧的履带7的行驶状态从直行状态平稳地过渡到左回转状态或右回转状态,或者从左回转状态或右回转状态平稳地过渡到直行状态。
而且,由上述的结构,在各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中,能够从传动箱43的各开口43A,将移动侧旋转体86、固定侧旋转体87、隔板95、以及制动盘96等相对于内置在传动箱43的侧离合器轴46以及配置在传动箱43的各制动器外壳98进行拆装。此外,用于对各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进行操作的活塞106、以及侧离合器轴用的轴支部105等能够与闭塞各开口43A的罩构件102一起相对于传动箱43进行拆装。由此,在进行更换移动侧旋转体86、固定侧旋转体87、隔板95、制动盘96、活塞106、以及轴支部105等的维护作业的情况下,通过从传动箱43拆卸各罩构件102,能够毫不费力地轻易地分解传动箱43。此外,在对于固定侧旋转体87、活塞106、以及轴支部105的维护作业中,通过从罩构件102拆卸辅助罩构件103,能够以通过罩构件102将移动侧旋转体86、隔板95、以及制动盘96等保持在传动箱内的状态进行对于固定侧旋转体87、活塞106、以及轴支部105的维护作业。
此外,将侧离合器83的筒轴85、移动侧旋转体86、压缩弹簧88、止动件89、弹簧座90;驱动齿轮92;以及侧制动器84的制动轮毂94等作为能够相对于侧离合器轴46一体拆装的滑动单元91来进行单元化,由此,与将移动侧旋转体86、压缩弹簧88等相对于侧离合器轴46各自进行拆装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相对于侧离合器轴46的拆装性的提高。
特别是,将移动侧旋转体86、压缩弹簧88等相对于侧离合器轴46各自进行拆装的情况下,需要从狭窄的传动箱43的各开口43A,以对抗压缩弹簧88的作用的较大的力,进行相对于侧离合器轴46的移动侧旋转体86、止动件89等的拆装,因此相对于侧离合器轴46的移动侧旋转体86、止动件89等的拆装变得困难。相对于此,对于该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而言,将移动侧旋转体86、压缩弹簧88等以进行了单元化的状态相对于侧离合器轴46进行拆装,因此只要在作业区域不受限制的传动箱43的外侧相对于筒轴59进行对抗压缩弹簧88的作用而进行的移动侧旋转体86、止动件89等的拆装即可,其结果,能够大幅提高相对于侧离合器轴46的移动侧旋转体86、止动件89等的拆装性。
进而,在各滑动单元91中,与筒轴85一体旋转的花键毂99是兼作驱动齿轮92和制动轮毂94的通用部件,因此能够通过删减部件件数实现结构简化以及组装性的提高等。此外,在其花键毂99的制动轮毂侧的内周面具备扩径部99B,所述扩径部99B与筒轴85之间形成压缩弹簧用的收纳空间100,由此能够将筒轴85、压缩弹簧88以及花键毂99以在筒轴85的径向上重叠的状态进行装备。由此,能够防止各滑动单元91在轴心方向上变长,结果,能够实现侧离合器轴46的短小化,以及能够通过使传动装置13的在上下中间部的左右宽度变窄而实现传动装置13的小型化。
如图11~13所示,各移动侧旋转体86在其花键毂部86B的止动件侧的内周面,形成有在移动侧旋转体86滑动到连通位置时允许止动件89进入的扩径部86E。各扩径部86E形成为阻止止动件89从卡合槽85D脱离的大小。
由此,例如,在止动件89相对于各筒轴85的卡合槽85D的卡合不完全,导致止动件89从卡合槽85D浮起的情况下,移动侧旋转体86通过压缩弹簧88的作用而滑动到连通位置时,该向连通位置的滑动通过与止动件89的接触而被阻止。即,止动件89相对于各筒轴85的卡合槽85D的组装状态能够通过移动侧旋转体86在该组装后通过压缩弹簧88的作用进行的滑动来容易进行判断。由此,在止动件89相对于各筒轴85的卡合槽85D的卡合不完全的情况下,能够立即改善其卡合。
此外,与不形成扩径部86E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缩短各滑动单元91的在轴心方向上的长度,由此,能够实现侧离合器轴46的短小化,以及能够通过使传动装置13的在上下中间部的左右宽度变窄而实现传动装置13的小型化。
如图7以及图11~13所示,各固定侧旋转体87配置成:形成这些固定侧旋转体87的被啮合部87A的各外齿具有与移动侧旋转体86的啮合部86A啮合的啮合长度的2倍以上的齿宽。
由此,在由于固定侧旋转体87的被啮合部87A的磨损而在其与移动侧旋转体86的啮合部86A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下,通过拆卸辅助罩构件103以开放辅助开口102A,并将利用该辅助开口102A从侧离合器轴46拆卸的固定侧旋转体87左右翻转,之后从辅助开口102A重新组装到侧离合器轴46,从而能够不用更换固定侧旋转体87地消除固定侧旋转体87与移动侧旋转体86的啮合部86A之间的间隙。
即,能够将固定侧旋转体87的寿命变为2倍,能够削减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所需的运行成本。
如图2所示,在各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的油腔104,将传动箱43中储存的润滑用油作为工作用油,并通过第二液压泵109的工作介由转向用的阀单元107进行供给。转向用的阀单元107具备:基于操纵杆16的在左右方向上的操作来切换对于各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的油腔104的油的流动的切换阀110,以及基于操纵杆16的操作来变更对于左右两侧的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的油腔104的安全压力的可变安全阀111等。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省略图示,但在以下的〔1〕~〔17〕对涉及一对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等的转向的结构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例示。
〔1〕一对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也可以配置成基于左右摆动式的中立复位型转向专用操作杆或转向盘等的操作来切换工作状态。
〔2〕一对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也可以配置成例如,通过电动缸的工作来切换侧离合器83以及侧制动器84的工作状态的电动式侧离合器制动单元等。
〔3〕也可以配置成代替一对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而仅具备一对侧离合器83。
〔4〕也可以配置成将一对侧离合器83在侧离合器轴46的轴上不夹持传动旋转体82地左右并列配备,对来自侧离合器轴46的动力进行连通/切断,并将传动旋转体82配备在侧离合器轴46的左右方向的一端侧。
〔5〕一对侧离合器83也可以配置成移动侧旋转体86作为驱动侧旋转体发挥功能,固定侧旋转体87作为从动侧旋转体发挥功能。
〔6〕也可以配置成将侧离合器轴46固定装备,使一对侧离合器83在侧离合器轴46的轴上对从传动旋转体82向对应的驱动齿轮(连动旋转体)92的传动进行连通/切断。
〔7〕各滑动单元91可以配置成移动侧旋转体86以与传动旋转体82相邻的方式配备在侧离合器轴46的轴上,并且,传动旋转体82兼用为具备被啮合部87A的固定侧旋转体87,而且,具备啮合部86A的移动侧旋转体86兼用为连动旋转体,从而通过删减部件件数的来实现结构简化等。此外,也可以代替传动旋转体82兼用为固定侧旋转体87的结构,配置成将能够拆装地外嵌在侧离合器轴46的固定侧旋转体87以与传动旋转体82一体旋转的状态卡合连结在传动旋转体82。
〔8〕各滑动单元91可以配置成分别具备驱动齿轮92和制动轮毂94。此外,作为其构成部件,也可以不包含驱动齿轮92和制动轮毂94中的任意一方或者双方。
〔9〕对于各滑动单元91而言,也可以配置成将兼作驱动齿轮92和制动轮毂94的花键毂99一体形成在筒轴85。此外,也可以配置成在筒轴85一体形成有驱动齿轮92和制动轮毂94中的任意一方。
〔10〕也可以配置成在各滑动单元91不具备收纳空间100,而在筒轴85的轴心方向上并列配置压缩弹簧88和花键毂99。
〔11〕也可以在各筒轴85形成作为在连通位置阻挡移动侧旋转体86的止动件89而发挥功能的台阶部。此外,各移动侧旋转体86也可以不具备允许止动件89的进入的扩径部86E。
〔12〕也可以通过外嵌固定在各筒轴85的C字形的挡圈来构成对压缩弹簧88的一端部进行承接的弹簧座90。此外,也可以配置成花键毂99的内周面的位于花键孔部99A和扩径部99B的交界处的台阶部作为弹簧座90而发挥功能。
〔13〕作为各固定侧旋转体87,也可以采用具有相同于与移动侧旋转体86的啮合部86A啮合的啮合长度的齿宽的正齿轮等。
〔14〕也可以配置成在罩构件102不具备辅助开口102A和辅助罩构件103。
〔15〕也可以配置成在传动箱43和各罩构件102之间具备轴支部105。
〔16〕也可以配置成在传动箱43具备滑动操作各移动侧旋转体86的环状的活塞106合活塞操作用的油腔104。
〔17〕也可以配置成连动旋转体代替驱动齿轮92而具备驱动链轮或驱动带轮。
接着,对与传动装置13的驻车制动器112相关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图5~7以及图11所示,各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以位于搭乘驾驶部侧的右侧的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所具备的侧制动器84作为驻车制动器112而发挥功能的方式将右侧的侧制动器84介由驻车制动器用的操作机构113以及驻车制动器用的机械式连接机构114连接到制动踏板19。
驻车制动器用的操作机构113具备:以作用于压板97的方式内嵌在右侧的罩构件102的环状的操作构件115;将操作构件115以侧离合器轴46的轴心为中心进行转动操作的制动操作轴116;连结在制动操作轴116的右端部的连接臂117;以及以将操作构件115的转动变换为操作构件115的左右方向上的滑动的方式形成在右侧的罩构件102和操作构件115之间的滑动式凸轮机构118等。
驻车制动器用的机械式连接机构114将驻车制动器用的操作机构113的连接臂117的自由端部连接在制动踏板19。而且,通过该连接,如果进行制动踏板19的从踏入解除位置向踏入位置的踏入操作,则制动操作轴116与该操作连动地正转,操作构件115与该正转连动地正转并且向左方向滑动,按压右侧的压板97,由此,右侧的侧制动器84从制动解除状态切换为制动状态。此外,如果进行从制动踏板19的踏入位置向踏入解除位置的踏入解除操作,则制动操作轴116与该操作连动地逆转,操作构件115与该逆转连动地逆转并且向右方向滑动,解除对右侧的压板97的按压,由此,右侧的侧制动器84从制动状态切换为制动解除状态。
对于制动踏板19,如果进行朝向踏入位置的踏入操作,则通过与该操作连动的保持机构(未图示)的作用,能够对抗朝向踏入解除位置的弹簧施力而将位置保持在踏入位置。此外,如果在该位置保持状态下进行制动踏板19的踏入操作,则通过与该操作连动的保持机构的作用,能够解除制动踏板19在踏入位置的位置保持,能够进行利用弹簧施力的从制动踏板19的踏入位置到踏入解除位置的踏入解除操作。
即,在将操纵杆16保持在中立位置的直行状态下,通过将制动踏板19踏入操作到踏入位置,能够将制动踏板19保持在踏入位置,并且能够将右侧的侧制动器84从制动解除状态切换为制动状态并保持,能够使基于右侧的侧制动器84的制动力介由左右两侧的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作用到左右两侧的履带7。其结果,能够使右侧的侧制动器84作为驻车制动器112发挥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省略图示,但在以下的〔1〕~〔4〕对驻车制动器112相关结构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例示。
〔1〕可以配置成左侧的侧制动器84作为驻车制动器112发挥功能。此外,也可以配置成左右两侧的侧制动器84作为驻车制动器112发挥功能。
〔2〕可以配置成装备有介由左右两侧的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对左右两侧的履带7进行制动的专用的驻车制动器112。
〔3〕驻车制动器用的操作机构113也可以配置成通过截断通电来将右侧的侧制动器84从制动解除状态切换为制动状态的电气式操作机构或通过减压将右侧的侧制动器84从制动解除状态切换为制动状态的液压式操作机构。
〔4〕也可以代替制动踏板19,装备能够在驻车位置和驻车解除位置进行位置切换保持的制动器杆或驻车制动器操作用的开关等。
接着,对传动装置13中的左右两侧的传动机构49以及左右两侧的行驶驱动轴50相关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9以及图14所示,传动箱43在侧离合器轴46和左右两侧的行驶驱动轴50之间的位置,以跨连第一空间部56和对应的第二空间部58的左右朝向的姿势配备有左右两侧的中继轴119。而且,在其主箱部件52的左右侧壁具备轴承等第一轴支部120,所述轴承支承对应的中继轴119的位于传动箱43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侧的内端部。此外,在各辅助箱部件53具备轴承等第二轴支部121,所述轴承支承对应的中继轴119的位于传动箱43的左右两端侧的外端部。由此,能够以支承各中继轴119的两端部的双支承状态稳定性良好且能够旋转地支承各中继轴119。
各传动机构49具备:在位于传动箱43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侧的第一空间部56跨连侧离合器轴46和对应的中继轴119的第一传动部122;在位于传动箱43的左右两端侧的左右两侧的第二空间部58跨连对应的中继轴119和行驶驱动轴50的第二传动部123。而且,配置成在第一传动部122位于第二传动部123的上方的状态下,以传动齿轮82为中心呈左右对称。
各第一传动部122具备:配置在对应的滑动单元91的驱动齿轮92;以及比该驱动齿轮92直径大且与对应的中继轴119一体旋转的作为从动旋转体的从动齿轮124,并且是这些齿轮92、124啮合连动的齿轮连动式传动机构,作为将途经对应的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的动力进行减速的第一减速部而发挥功能。各从动齿轮124花键嵌合在位于第一空间部56的中继轴119的内端部。
各第二传动部123具备:一体形成在对应的中继轴119的作为驱动旋转体的小径的驱动齿轮125;与对应的行驶驱动轴50一体旋转的作为从动旋转体的大径的从动齿轮126,并且是这些齿轮125、126啮合连动的齿轮连动式传动机构,作为从对应的第一传动部122向行驶驱动轴50进行减速传动的第二减速部而发挥功能。
即,各传动机构49作为将途经对应的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的动力分两步减速并传递到对应的行驶驱动轴50的减速机构而发挥功能。
传动箱43在其主箱部件52的左右侧壁具备轴承等支承部127,所述轴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对应的从动齿轮126的主箱部件侧的毂部126A。此外,在各辅助箱部件53具备轴承等支承部128,所述轴承等支承部12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对应的从动齿轮126的辅助箱部件侧的毂部126B。由此,能够以支承各从动齿轮126的两端部的双支承状态稳定性良好且能够旋转地支承各从动齿轮126。
各从动齿轮126在它们的中心部具备能够使各从动齿轮126与对应的行驶驱动轴50连动连结的作为花键嵌合部的花键孔部126C。各行驶驱动轴50在它们的传动箱侧的端部具备能够使各行驶驱动轴50与对应的从动齿轮126连动连结的作为花键嵌合部的花键轴部50A。由此,能够将对应的从动齿轮126和行驶驱动轴50以能够通过在行驶驱动轴50的轴心方向上的滑动进行拆装的状态连动连结。
各行驶驱动轴50在它们的外端部以花键嵌合的状态防脱固定有对应的履带7的驱动链轮129。各驱动轴箱51以能够旋转且不能在行驶驱动轴50的轴心方向上滑动的方式支承对应的行驶驱动轴50。
各辅助箱部件53具备:供与从动齿轮126连动连结的行驶驱动轴50穿过的开口53A;以及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供对应的驱动轴箱51的配置在传动箱侧的端部的法兰部51A螺栓连结的被连结部53B。
由上述结构,在对配置在各第二空间部58的各传动机构49的第二传动部123等进行维护的情况下,通过解除各辅助箱部件53相对于主箱部件52的的螺栓连结,使各辅助箱部件53从主箱部件52的左右侧壁分离到主箱部件52的横向外方,从而能够在将各第二传动部123的驱动齿轮125以及从动齿轮126留在主箱部件52的各凹入部52A的状态下,将行驶驱动轴50以及驱动轴箱51与各辅助箱部件53一起从主箱部件52拆卸。由此,与将主箱部件52左右分离的情况相比可以省去麻烦,能够比较简单地使各第二传动部123露出。其结果,能够容易地进行对各第二传动部123等的维护,特别是从动齿轮126或者辅助箱部件侧的第二轴支部(轴承)121或支承部(轴承)128的更换等维护。
而且,在使各第二传动部123露出的状态下,也能够将各中继轴119以及各第二传动部123的驱动齿轮125或从动齿轮126通过主箱部件侧的各第一轴支部120或各支承部127稳定地支承在主箱部件52的各凹入部52A中的适当位置。由此,在进行行驶驱动轴50相对于从动齿轮126的花键嵌合、以及通过辅助箱部件侧的第二轴支部121或支承部128进行的中继轴119以及从动齿轮126的支承等的同时,能够容易地进行将各辅助箱部件53螺栓连结在主箱部件52的左右侧壁的组装作业。
此外,在从传动箱43拆卸各驱动轴箱51的情况下,通过解除各驱动轴箱51相对于各辅助箱部件53的螺栓连结,使各驱动轴箱51从对应的辅助箱部件53的被连结部53B分离到辅助箱部件53的横向外方,从而能够从传动箱43简单地将行驶驱动轴50与各驱动轴箱51一起进行拆卸。相反,在将各驱动轴箱51装配到传动箱43的情况下,通过将各行驶驱动轴50花键嵌合在对应的从动齿轮126,能够使驱动轴箱51稳定地位于相对于各辅助箱部件53的适当位置。由此,能够简单地进行各驱动轴箱51相对于各辅助箱部件53的螺栓连结,通过该连结,能够将对应的行驶驱动轴50和从动齿轮126维持在花键嵌合状态。
即,容易地进行各行驶驱动轴50以及各驱动轴箱51相对于传动箱43的拆装。其结果,在输送传动装置13的情况下,通过从传动箱43拆卸各行驶驱动轴50以及各驱动轴箱51,能够使传动装置13处于消除了各行驶驱动轴50以及各驱动轴箱51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伸出的紧凑状态,能够在输送方面变得有利。此外,通过将各行驶驱动轴50以及各驱动轴箱51替换成长度不同的构件,能够在使用相同的传动装置13的同时,根据机种等容易地变更左右两侧的履带7的胎面宽度。
进而,通过左右对称地配置左右两侧的传动机构49,能够使在左右两侧的各传动机构49上使用的各驱动齿轮92、125、各从动齿轮124、126、以及中继轴119等成为通用部件。由此,能够实现部件管理的容易化,以及由于使各传动机构49的组装工序等变得相同而带来的组装性的提高等。
除此之外,通过在相对于各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的传动方向下游侧配置作为减速机构发挥功能的传动机构49,能够减轻施加在各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的扭矩,能够容易地进行各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的操作。此外,该结构是在输入轴44和变速器47之间不具备减速机构的结构,并且能够在左右两侧的行驶驱动轴50产生较大的扭矩。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省略图示,但各传动机构49可以配置成将与对应的中继轴119一体旋转的第二传动部123的驱动齿轮125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外嵌装备在中继轴119。此外,也可以配置成在传动箱43以左右朝向的方式固定装备有单个中继轴119,并在该中继轴119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外嵌装备有筒轴,在筒轴一体形成有第一传动部122的从动齿轮124和第二传动部123的驱动齿轮125。
如图3~6、图8以及图14所示,左右两侧的辅助箱部件53、左右两侧的行驶驱动轴50、以及左右两侧的驱动轴箱51分别配置成能够左右通用的左右相同形状的通用部件。由此,与将左右两侧的辅助箱部件53、左右两侧的行驶驱动轴50、以及左右两侧的驱动轴箱51分别单独配置成具有左右特有的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部件管理的容易化等,并且能够防止左右组装错误。
接着,对传动装置13的传动箱43相关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图6、图8以及图9所示,传动箱43在其底部的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二传动部123之间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侧部位,具备使该左右方向的中央侧部位向左右两侧的第一传动部122靠近的上朝向的凹部43C,该底部形成为逆U字形。此外,该凹部43C的凹入端侧形成为位于传动箱43的底部的左右两侧的行驶驱动轴50之间,并跨连至主箱部件52的左右侧壁。由此,在泥深的作业地上行驶时,能够顺利地进行与传动箱43接触的泥等的去泥,能够减轻作用于传动箱43的行驶阻力。此外,能够以考虑了行驶驱动轴50的支承位置的适当状态有效地进行对于支承左右两侧的行驶驱动轴50的传动箱43的底部的加强。
接着,对传动装置13的传动相关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8、图9以及图15所示,传动装置13将各中继轴119配置在相对于行驶驱动轴50的前上方的位置。此外,将侧离合器轴46配备在相对于各中继轴119的后上方的位置。由此,如图15中用实线表示的那样,在使用频率高的前进行驶时,施加在各中继轴119的来自侧离合器轴46的驱动力F1和来自各行驶驱动轴50的驱动反力F2通过相互抵消垂直成分F1a、F2a而降低,并且介由各中继轴119的从动齿轮124和侧离合器轴46的各驱动齿轮92、以及各中继轴119的驱动齿轮125和各行驶驱动轴50的从动齿轮126而分散到侧离合器轴46和各行驶驱动轴50。相反,如在图15中用虚线表示的那样,在使用频率低的后退行驶时,施加在各中继轴119的驱动力F1和驱动反力F2通过相互抵消垂直成分F1a、F2a而降低,并且仅施加在各中继轴119。其结果,与配置成在使用频率高的前进行驶时驱动力F1和驱动反力F2仅施加在各中继轴119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轻施加在支承各中继轴119的各轴支部(轴承)120、121上的负荷,能够提高各轴支部120、121的耐久性。
如图7、图9以及图15所示,传动装置13将变速器47的从动轴45配备在相对于侧离合器轴46的前上方的位置。此外,将兼作变速器47的驱动轴的输入轴44配备在相对于从动轴45的后上方的位置。由此,在图15中用实线表示的那样,在使用频率高的前进行驶时,施加在从动轴45的来自输入轴44的驱动力F3和来自侧离合器轴46的驱动反力F4通过相互抵消垂直成分F3a、F4a而降低,并且经由从动轴45的各从动齿轮61、63、65和输入轴44的各驱动齿轮60、62、64;以及从动轴45的输出齿轮81和侧离合器轴46的传动齿轮82分散到输入轴44和侧离合器轴46。相反,如在图15中用虚线表示的那样,在使用频率低的后退行驶时,施加在从动轴45的驱动力F3和驱动反力F4通过相互抵消垂直成分F3a、F4a而降低,并且仅施加在从动轴45。其结果,与配置成在使用频率高的前进行驶时,驱动力F3和驱动反力F4仅施加在从动轴45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轻施加在支承从动轴45的各轴支部(轴承)80的负荷,能够提高各轴支部的耐久性。
如图9以及图15所示,传动装置13将侧离合器轴46配置在比输入轴44以及各行驶驱动轴50还靠后方的位置。此外,将各中继轴119配置在比从动轴45还靠前方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传动装置13的上下长度变长的情况,并且能够增大侧离合器轴46和各中继轴119之间的间距、以及各中继轴119和各行驶驱动轴50之间的间距。其结果,能够增大侧离合器轴46和各中继轴119之间的各驱动齿轮92和各从动齿轮124的减速比、以及各中继轴119和各行驶驱动轴50之间的各驱动齿轮125和各从动齿轮126的减速比,能够在左右两侧的行驶驱动轴50产生较大的扭矩。
接着,对与传动装置13有关的传动箱43的周边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5以及图9所示,收割输送装置2如上所述,通过操纵杆16的向前后方向的摆动操作,在覆盖传动装置13的前方的作业位置和开放传动装置13的前方的非作业位置之间进行升降位移。
传动箱43将具备大径的从动齿轮124的各中继轴119配备在比输入轴44、从动轴45、侧离合器轴46、以及各行驶驱动轴50还靠前方的位置,由此使其前壁的构成各中继轴119的配置对应部位的下部侧向前方鼓出。由此,形成为其前壁的上部侧比下部侧向后方偏移的形状。而且,在其前壁的上部侧以左右并列的状态能够拆装地配备有过滤传动箱内所储存的油的滤油器130以及控制来自该滤油器130的油的上述转向用的阀单元107,其中,阀单元107位于构成搭乘驾驶部侧的右侧。
转向用的阀单元107装备有在阀单元107的上部侧从阀箱132的前壁向前方凸出的阀操作轴131。而且,在构成该阀操作轴131的凸出端部的前端部,以向构成搭乘驾驶部侧的右侧伸出的状态装备有与阀操作轴131一体运动的连接臂133,其伸出端侧介由转向用的机械式连接机构108连接在操纵杆16。
如上所述,HST12配备在构成搭乘驾驶部侧的传动箱43的右侧壁的上部,并且以从变速箱30的前壁向前方凸出的状态装备有变速操作轴40。而且,在变速操作轴40的作为凸出端部的前端部配置的连接臂41介由主变速用的机械式连接机构42连接在主变速杆17。
变速器47的变速操作轴73贯穿传动箱43的前壁上的滤油器130的上方部位,变速操作轴73的构成凸出端部的前端部位于转向用的阀单元107的前方。而且,在该变速操作轴73的前端部,以向构成搭乘驾驶部侧的右侧伸出的状态装备有与变速操作轴73一体运动的连接臂77,其伸出端侧介由副变速用的机械式连接机构78连接在副变速杆18。
驻车制动器112利用位于搭乘驾驶部侧的右侧的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所具备的侧制动器84来构成。而且,使驻车制动器用的操作机构113所具备的制动操作轴116从位于搭乘驾驶部侧的传动箱43的右侧壁向构成搭乘驾驶部侧的右外方凸出,将配备在构成其凸出端部的右端部的连接臂117介由驻车制动器用的机械式连接机构114连接在制动踏板19。
由上述结构,在进行滤油器130或转向用的阀单元107的更换、或者转向用的机械式连接机构108、主变速用的机械式连接机构42、以及副变速用的机械式连接机构78的调整等维护作业的情况下,通过将收割输送装置2上升到非作业位置,能够开放滤油器130、转向用的阀单元107、转向用的机械式连接机构108、主变速用的机械式连接机构42、以及副变速用的机械式连接机构78的前方,能够从它们的前方容易地进行上述维护作业。
此外,主变速用的机械式连接机构42、副变速用的机械式连接机构78、转向用的机械式连接机构108、以及驻车制动器用的机械式连接机构114各自能够在搭乘驾驶部8和传动箱43之间以极力缩短它们的连接长度的状态配置。而且,各变速操作轴40、73以及阀操作轴131向前方凸出,由此能够从它们的前方容易地进行相对于这些操作轴40、73、131的主变速用的机械式连接机构42、副变速用的机械式连接机构78、或者转向用的机械式连接机构108的连接。
而且,变速器47的变速操作轴73位于滤油器130的上方,由此能够不受滤油器130阻碍地简单地进行副变速杆18和变速器47的变速操作轴73之间的介由副变速用的机械式连接机构78的连接。
进而,能够通过向前方鼓出的传动箱43的下部侧,抑制泥土等附着在滤油器130以及转向用的阀单元107。此外,与将滤油器130以及转向用的阀单元107配备在传动箱43的下部侧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进行滤油器130、转向用的阀单元107的更换等时的作业姿势为不太费劲的舒适的姿势。其结果,能够提高对滤油器130以及转向用的阀单元107的维护性。
如图1~5所示,传动箱43在比转向用的阀单元107还靠后方的位置具备各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而且,在覆盖各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的构成左右两侧的箱部分的左右两侧的罩构件102具备连通于各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的油腔104的设置管道用的连接部102B。各连接部102B配备在比左右两侧的罩构件102的滤油器130还靠下方的位置。转向用的阀单元107在其左侧的侧壁具备用于对左侧的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设置管道的连接部107A,在其上侧的侧壁具备用于对右侧的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设置管道的连接部107B。而且,跨连传动箱侧的连接部102B和阀单元侧的连接部107A的左侧液压管134以不从阀单元107的前壁向前方凸出的状态,途经滤油器130的下方设置到左侧的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此外,将跨连传动箱侧的连接部102B和阀单元侧的连接部107B的右侧的液压管135以不从阀单元107的前壁凸出的前方的状态,途经阀单元107的右侧方设置到右侧的侧离合器制动单元48。
由此,在泥深的作业地上的作业行驶等中,能够使侧离合器制动单元用的各液压管134、135不容易受到来自作业地的泥等的阻力。其结果,能够抑制这些液压管134、135被泥等按压而变形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可能性。此外,左侧的液压管134能够以不会给滤油器130的拆装带来妨碍的状态设置管道,右侧的液压管135能够以不会给通过转向用的机械式连接机构108进行的操纵杆16和阀操作轴131的连接带来妨碍的状态设置在转向用的机械式连接机构108的后方。即,能够以不损害对滤油器130、转向用的机械式连接机构108的维护性的方式良好地设置侧离合器制动单元用的各液压管134、135。
如图2、图9以及图16所示,传动箱43在其主箱部件52的前壁的下部侧的内表面形成有油吸入口43D,所述油吸入口43D能够通过第二液压泵109的工作,吸入储存在传动箱43的油。此外,在其主箱部件52的前壁形成有从油吸入口43D跨连至滤油器130的油流入口130A的内部油路43E。由此,例如,在传动箱43形成能够取出储存在传动箱43的油的油取出口,与将从该油取出口跨连至滤油器130的油流入口130A的液压管设置在传动箱43的外部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删减部件件数实现管道设置结构的简化以及管道设置所需工夫的削减等。
油吸入口43D以及内部油路43E通过左箱构件54的与右箱构件55贴合的贴合面54A,堵住在传动箱43的右箱构件55的与左箱构件54贴合的贴合面55A形成的槽55B,由此形成左箱构件54和右箱构件55的贴合面54A、55A。由此,能够使夹装在左箱构件54和右箱构件55的贴合面54A、55A的垫片136形成为与左箱构件54的贴合面54A的整个面接合的简单形状,而无需考虑形成在右箱构件55的贴合面55A的槽55B的形状。即,不需要具有在以下情况下必须配置在垫片136的用于连通左箱构件侧的槽和右箱构件侧的槽的长孔,所述情况为:例如通过在左箱构件54的贴合面54A和右箱构件55的贴合面55A这两处凹入形成的槽,以跨越左箱构件54和右箱构件55的的贴合面54A、55A的状态,形成油吸入口43D以及内部油路43E。其结果,能够容易地确保对于左箱构件54和右箱构件55的贴合面54A、55A的垫片136的密封性和垫片136的强度。
油吸入口43D在左右两侧的传动机构49之间的第一空间部56,形成于转速最低的左右两侧的从动齿轮126之间。即,左右两侧的从动齿轮126在第一空间部56中转速最低,因此随着驱动它们时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泡也减少,而且,在离这些从动齿轮126最远的位置的左右两侧的从动齿轮126之间形成油吸入口43D,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随着各从动齿轮126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泡与油一起从油吸入口43D被吸入的不良情况的发生。
如图3以及图9所示,传动箱43利用使其下部侧向前方鼓出的结构,在其前壁的滤油器130的下方部位形成有承接油并引导向传动箱43的左侧壁的导油件43F。由此,在拆卸滤油器130时,能够使从滤油器130的油流入口130A、传动箱43的内部油路43E等漏出的油沿着传动箱43的左侧壁流下。由此,与该漏出的油遍及传动箱43的前壁、左右侧壁等大范围流下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进行滤油器130的更换等之后的清洁作业变得容易。
如图2、图3、图5~7以及图10所示,传动箱43具备将从作为液压设备的转向用的阀单元107返回到传动箱43的内部的油供给到从动轴45以及与从动轴45相对旋转的各从动齿轮61、63、65的润滑用的油路137。润滑用的油路137包括:从转向用的阀单元107跨连至传动箱43的液压管138,以及形成在从动轴45的内部油路45C等。由此,即使在例如由于疏忽了对传动箱43的油的补给,导致储存在传动箱43的油的液面高度变得比各从动齿轮61、63、65的下端低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来自转向用的阀单元107的油供给到各从动齿轮61、63、65,能够防止各从动齿轮61、63、65与从动轴45的热粘。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配置成将来自升降用的阀单元或者HST等液压设备的油介由润滑用的油路45C等供给到从动轴45以及各从动齿轮61、63、65。
如图4、图6、图7以及图9所示,传动箱43将配置在其后上部的辅助空间部57形成为能够内置作业装置用的辅助传动机构(未图示)的形状。而且,在与具备其输入用的第三开口43G的右侧壁相反的一侧的左侧壁的规定位置,形成有能够输出来自辅助传动机构的辅助动力的第四开口43H,并且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装备有堵住该第四开口43H的盖构件139。由此,在例如将该传动装置13应用于采用自传动装置13的输入轴44分支的动力从传动箱43的第四开口43H输出而传递到作为作业装置的一例的收割输送装置的结构的半喂入型联合收割机的情况下,通过在辅助空间部57内置用于对收割输送装置进行分配的辅助传动机构,能够简单地将传动方式变更为适合半喂入型联合收割机等的传动结构。即,能够得到也适用于半喂入型联合收割机等的通用性高的传动装置13。而且,在适用于半喂入型联合收割机等的情况下,能够容易避免将从传动箱43的第四开口43H输出的动力传递到作业装置的作业传动系统与构成对传动装置13输入动力系统的HST12等之间的干渉。除此之外,如上所述,变速器47的输入轴44的向左方伸出的长度比从动轴45短,在传动装置13的上部的左右宽度向右变窄,由此,能够在传动装置13的左上部侧容易地确保作业传动系统的配置空间,其中,通过将从形成在传动箱43的左侧壁的上部侧的第四开口43H输出的动力传递到作业装置,所述作业传动系统的配置空间通常配置在空间传动装置13的左上部侧。其结果,能够促进传动装置13对于半喂入型联合收割机的应用等。
如图1以及图3~5所示,HST12在其箱主体35的上部以能够拆装地方式装备有滤油器140。而且,在将收割输送装置2上升到非作业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开放滤油器140的前方,由此,能够从其前方容易进行滤油器140的更换等对滤油器140的维护作业。
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作业机用的传动装置可以适用于例如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半喂入型联合收割机、胡萝卜收割机、玉米收割机等收割机,搬运车,拖拉机等。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7~22,以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适用在作为收割机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联合收割机配置成具备:具备左右一对履带式行驶装置202的自走式行驶机体201;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在行驶机体201的前部的收割部203;将收割谷秆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204;储存被脱粒处理的谷粒的谷箱205;以及连接在谷箱205的后下部,将储存在谷箱205的谷粒排出到外部的卸料机206等。
收割部203具备:卷筒207,将竖直谷秆耙入机体侧;收割装置208,切断竖直谷秆的株根并收割竖直谷秆;螺旋输送机209,将收割谷秆横向进给输送并聚集,送入后方;以及送料机210,将从螺旋输送机209送入的的收割谷秆朝着机体后方上方的脱粒装置204的入口输送。收割谷秆通过脱粒装置204进行脱粒分选,脱粒的谷粒被输送到谷箱205进行储存。储存的谷粒通过卸料机206排出到外部。
如图18所示,驾驶部211配置在行驶机体201的前部的横向一侧(右侧)。脱粒装置204配置在行驶机体201的后部的与驾驶部211相反的一侧,谷箱205配置在与驾驶部211相同侧,脱粒装置204和谷箱205左右并排。脱粒装置204的前端部分在前后方向上与驾驶部211的后部重叠。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定义机体横向宽度方向的朝向(右侧或左侧)时,定义为与机体行进方向视图对应的朝向。因此,存在与附图上的朝向(右侧或左侧)不同的情况。
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在驾驶部211的下部具备发动机212,在发动机212的前方具备变速器213。如图19所示,将由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HST)构成的主变速装置214和内置有副变速装置215、其他减速装置的变速箱216连结以构成变速器213。
来自发动机212的动力在通过主变速装置214正逆无级变速,进而通过内置于变速箱216的副变速装置215被变速后,介由设置在副变速装置215的传动下游侧的转向传动机构219、中间齿轮机构220、以及左右一对车轴221传递到左右两侧的行驶装置202。
此外,发动机212的动力介由能够利用配置在驾驶部211的脱粒离合器杆222自由进行连通/切断操作的脱粒离合器223传递到脱粒装置204,进而,传递到脱粒装置204的动力介由能够利用配置在驾驶部211的收割离合器杆224自由进行连通/切断操作的收割离合器225传递到收割部203。
〔主变速装置〕
如图20所示,主变速装置214整体被主变速箱226覆盖,设置在变速箱216的右侧(附图中是左侧)上部侧的外部,该主变速箱226和变速箱216法兰连结。即,主变速箱226和变速箱216在将纵向姿势的连接面彼此对接的状态下使用螺栓对多个部位进行连结而相连接。
在主变速装置214中,发动机212的动力传递到输入轴228。而且,具有从箱外方侧向箱内方侧插穿作为变速箱216的一端侧侧壁的右侧侧壁216A的输出轴229,将来自发动机212的动力正逆无级变速并从输出轴22输出。
如果加以说明,则如图20以及图21所示,主变速箱226和变速箱216相互法兰连结的部位,即,在作为主变速箱226的一端侧的左侧的侧壁226A、以及变速箱216的右侧的侧壁216A,各自形成有插穿孔230、231,主变速装置214的输出轴229穿过在主变速箱226和变速箱216各自形成的插穿孔230、231,从主变速箱226的内部向变速箱216的内部延伸设置。
而且,在分别形成在主变速箱226和变速箱216的插穿孔230、231中的两个箱226、216的连接部位,形成有同心圆状的嵌合槽M1、M2,并以分别嵌合在主变速箱226的嵌合槽M1和变速箱216的嵌合槽M2的状态,具备轴心对准用的垫圈构件280。通过该垫圈构件280,能够进行两个箱的插穿孔230、231的轴心对准,高精度地支承输出轴229。
如上所述,输出轴229通过配置在插穿孔230的轴承232,以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在右侧的侧壁216A,所述插穿孔230形成在变速箱216的右侧的侧壁216A,进而,输出轴229穿过变速箱216内并延伸设置至到达作为另一端侧的左侧的侧壁216B为止。
进而,输出轴229以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在配置于插穿孔231的作为轴支构件的轴承233,所述插穿孔231形成在左侧的侧壁216B,并且输出轴229以轴端部229a露出到箱外的状态配置。因此,输出轴229介由轴承232、233以自由转动的方式分别支承在右侧的侧壁216A和左侧的侧壁216B。
而且,输出轴229配置成具备沿轴心方向被分离且以一体自由旋转的方式连动连接的一对分离传动轴229A、229B,从输出轴229向副变速装置215传递动力的输出齿轮234分别以一体自由旋转的方式外嵌安装在一对分离传动轴229A、229B,一对分离传动轴229A,229B通过输出齿轮234连动连接。
即,输出轴229配置成具备:从主变速装置214的内部延伸设置的第一分离传动轴229A;以及以对接于该第一分离传动轴229A的轴端的状态位于同一轴心上并延伸的第二分离传动轴229B。而且,在第一分离传动轴229A以及第二分离传动轴229B各自的外周部形成有花键部235、236,跨连第一分离传动轴229A以及第二分离传动轴229B的各自的花键部235、236,以啮合状态外嵌有输出齿轮234。
此外,第二分离传动轴229B的位于第一分离传动轴229A侧的一端部啮合于输出齿轮234,另一端部以插穿形成在变速箱216的左侧的侧壁216B的插穿孔231且其轴端部229a露出到变速箱216的外方(外部)的状态,介由作为轴支构件的轴承233,以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在左侧的侧壁216B。
如上所述,输出轴229的轴端部229a露出到变速箱216的外部,因此在将主变速杆237操作到中立位置时,在以主变速装置214成为中立状态(输出轴229旋转停止状态)的方式调整与主变速杆237之间的机械式连接机构的情况下,能够一边通过目视确认是否处于中立状态一边进行调整作业,能够进行正确的调整作业。
如图21所示,以位于输出轴229的主变速装置214侧的端部的状态具备输出齿轮234,在输出轴229的与主变速装置214相反的一侧的部位,外插有用于将输出齿轮234以位于主变速装置214侧的端部的状态进行位置保持的垫圈238。
因此,主变速装置214的输出轴229配置成穿过变速箱216内而插穿左侧的侧壁216B,轴端部229a露出到箱外,而且,介由轴承232、233以自由转动的方式分别支承在右侧的侧壁216A和左侧的侧壁216B。
〔副变速装置〕
副变速装置215是将传递自输出轴229的动力根据作业状态高低2级变速并传递到行驶装置202的齿轮式的变速装置,在该副变速装置215具备输入侧的变速用输入轴239和输出侧的变速用输出轴240。
如图20以及图21所示,变速用输入轴239以沿着车体横向宽度方向(图21的附图左右方向)的状态自由旋转地支承在变速箱216。而且,在该变速用输入轴239,以一体旋转的状态且以不能滑动移动的状态,具备与配置在输出轴229的输出齿轮234啮合连动的输入齿轮241。此外,在变速用输入轴239,以相对旋转自由且不能滑动移动的状态,分别具备低速传动用驱动齿轮(以下,也称为低速驱动齿轮)242、以及高速传动用驱动齿轮(也称为高速驱动齿轮)243。
变速用输出轴240以与变速用输入轴239并行的姿势且以沿着车体横向宽度方向的状态自由旋转地支承在变速箱216。而且,在该变速用输出轴240,以一体旋转的状态且以不能滑动移动状态,分别具备低速传动用从动齿轮(以下,也称为低速从动齿轮)244、高速传动用从动齿轮(以下,也称为高速从动齿轮)245、以及驱动用齿轮246。
以使低速驱动齿轮242和低速从动齿轮244始终啮合的方式设定车体横向宽度方向的位置,以使高速驱动齿轮243和高速从动齿轮245始终啮合的方式设定车体横向宽度方向的位置。
在变速用输入轴239的低速驱动齿轮242和高速驱动齿轮243之间,以一体旋转自由且能够滑动移动的状态花键嵌合有换档件247。该换档件247在左右方向移动,能够自由切换到:与形成在低速驱动齿轮242的花键部248啮合的低速位置P1、与形成在高速驱动齿轮243的花键部249啮合的高速位置P3、不与低速驱动齿轮242以及高速驱动齿轮243的任何一个啮合的中立位置P2。
滑动操作换档件247的拨叉250以与变速用输入轴239并行的姿势且以沿着左右方向的状态自由滑动移动地被支承,该拨叉250能够自由切换为上述3位置(低速位置P1、高速位置P3、中立位置P2),且能够在各位置自由保持位置。
即,如图21以及图22所示,具备:形成在轴构件的外周部的三个周槽253;保持在拨叉250的球保持部250b并能够自由进入卡合于周槽253的球254;以及将球254在进入周槽253的方向上进行按压施力的弹簧255。
此外,如图21所示,随着配置在驾驶部211的副变速杆256的操作,当例如经由由连杆机构等构成的连动操作机构257操作摆动臂258时,则与该摆动臂258一体摆动的操作臂259所具备的卡定具260处于卡合在形成于拨叉250的卡合槽261的状态,随着摆动臂258的摆动,拨叉250沿轴构件251的轴心方向滑动移动。
拨叉250通过球254进入卡合在任一周槽253而被保持位置。如果拨叉250随着副变速杆256的操作而滑动移动,则球254伴随滑动移动而越过周槽253和周槽253之间的凸部而位于其他的周槽253,由此,能够将拨叉250在变更为所期望的位置后保持在该位置。
如图22所示,拨叉250卡合在换档件247的卡合用周槽262的位于直径上的两个部位。此外,以穿过变速用输入轴239所具备的换档件247和变速用输出轴240所具备的驱动用齿轮246之间的空间的状态配置。
而且,该拨叉250以从滑动支承部250a一体延伸设置的状态形成有在机体侧面视时呈大致C形的卡合作用部250c。该卡合作用部250c进入卡合于形成在换档件247的外周部的卡合用周槽262,使换档件247随着滑动操作而在轴心方向上滑动。
卡合作用部250c配置成一对顶端部卡合在换档件247的卡合用周槽262的位于直径上的两个部位,通过对该两个部位在轴心方向进行按压操作,使换档件247滑动。通过如上所述那样对卡合用周槽262的位于直径上的两个部位进行按压操作,能够使换档件247以不容易发生扭曲的状态顺利地进行滑动操作。
如图21所示,在变速用输入轴239中,在靠近输入齿轮241一侧具备高速驱动齿轮243,在远离输入齿轮241一侧具备低速驱动齿轮242。此外,以与输入齿轮241之间沿轴心方向隔开间隔的状态具备高速驱动齿轮243。即,在高速驱动齿轮243和输入齿轮241之间,装备有用于维持间隔的垫圈281,以使两者的间隔维持在设定值。
此外,以与轴承233之间沿轴心方向隔开间隔的方式具备低速驱动齿轮242,所述轴承233用于将变速用输入轴239自由旋转地支承在变速箱216的左侧的侧壁216B。即,在低速驱动齿轮242和轴承233之间,具备用于维持间隔的垫圈282,以使两者的间隔维持在设定值。
由以上的结构,副变速装置215能够通过换档件247的移动来将由主变速装置214变速而输入到变速用输入轴239的动力介由换档件247切换为高低两级。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换档件247位于中立位置P2则成为断绝了动力的传递的中立状态。如果将副变速装置215操作到高速变速状态,则能够进行高速下的收割作业,如果操作到低速变速状态,则能够进行低速下的收割作业。即,通过对副变速装置215进行变速操作,能够将行驶速度变速为与作业状态对应的速度。
此外,不进行收割作业而在田埂、道路上行驶的情况下,能够以比作业用速度高的速度行驶。即,具备牵制机构(未图示),当收割离合器杆224为了进行收割作业而操作到离合器连通位置时,则对变速操作主变速装置214的主变速杆237操作到设定值以上的高速区域的情况进行牵制,当收割离合器杆224操作到离合器切断位置时,则解除牵制,允许主变速杆237操作到设定值以上的高速区域。
即,在收割作业中,通过由牵制机构进行的牵制工作,主变速杆237不能被操作到设定值以上的高速区域,而能够在比设定值低的低速的操作区域进行变速操作。在该状态下,当操作副变速杆256,将副变速装置215操作到高速变速状态时,则能够进行高速侧的收割作业,当操作到低速变速状态,则能够进行低速侧的收割作业。在路上行驶时,主变速杆237可以被操作到设定值以上的高速区域,能够以比作业速度高的速度进行移动行驶。
〔转向传动机构〕
对转向传动机构219进行说明。
如图19以及图20所示,转向传动机构219具备:以与变速用输出轴240平行的姿势支承在变速箱216的侧离合器轴263;以一体旋转的方式固定在侧离合器轴263的中央附近的中心齿轮264;在中心齿轮264的左右两侧以相对旋转自由且滑动移动自由的方式外插于侧离合器轴263的左右两侧的离合器套265;通过离合器套265的移动而被按压以使制动力作用的摩擦盘266;以及使左右两侧的离合器套265分别或同时移动到摩擦盘266一侧的换档件267。中心齿轮264与副变速装置215的驱动用齿轮246啮合连动,传递变速后的动力。因此,中心齿轮264相当于下游侧传动齿轮。
在离合器套265的内端侧(变速箱216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侧)和中心齿轮264的两侧部形成啮合部268,通过两侧的啮合部268,构成所谓的爪形离合器。此外,在左右两侧的离合器套265具备与中间齿轮机构220的后述中间齿轮272始终啮合的侧齿轮270。通过在中心齿轮264的啮合部268使离合器套265的啮合部268啮合,成为“离合器连通状态(传动状态)”,离合器套265与中心齿轮264一体旋转,通过主变速装置214以及副变速装置215进行变速的动力介由中间齿轮机构220传递到行驶装置202。
另一方面,离合器套265向远离中心齿轮264的方向滑动移动,解除中心齿轮264和离合器套265的啮合,从而成为“离合器切断状态(截断状态)”,由此,向行驶装置202的动力传递被切断。进而,如果离合器套265按压摩擦盘266,则对离合器套265赋予制动力,行驶装置202被制动。
因此,通过使左右两侧的任一离合器套265进行滑动移动,能够使车体回转,如果使左右两侧的离合器套265同时滑动移动,则能够使行驶停止。
〔中间齿轮机构〕
如图19以及图20所示,中间齿轮机构220具备:以与侧离合器轴263平行的姿势支承在变速箱216的中间轴271;以及以相对旋转自由且不能滑动移动的方式外插在中间轴271的左右两侧的中间齿轮272。左右两侧的中间齿轮272具备:与左右两侧的侧齿轮270分别始终啮合的大径齿轮部272A;以及与配置在车轴221的末端传动齿轮276啮合的小径齿轮部272B。从转向传动机构219传递来的动力介由左右两侧的中间齿轮272传递到左右两侧的行驶装置202。
〔对于车轴〕
如图19以及图20所示,以插穿从变速箱216固定延伸设置的左右两侧的车轴箱273内的状态具备左右一对车轴221,所述左右一对车轴221将由主变速装置214以及副变速装置215进行变速的动力传递到左右两侧的行驶装置202。
而且,如图20所示,左右一对车轴221分别在机体横向宽度方向内方侧的端部具备小径的动力传递部221A,在机体横向宽度方向外方侧具备大径的横向延伸设置部221B,而且,动力传递部221A和横向延伸设置部221B之间的连接部位221C形成为从动力传递部221A朝向机体横向宽度方向外方侧直径逐渐变大的渐宽状。
动力传递部221A的外周部形成有花键部274,在该花键部274外嵌安装有啮合在与中间齿轮272一体旋转的小径齿轮272B的末端传动齿轮276。此外,横向延伸设置部221B为了提高支承强度而设为大直径,与车轴箱273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较窄。
而且,动力传递部221A和横向延伸设置部221B之间的连接部位221C形成为渐宽状,因此储存在变速箱216内部的循环油介由支承车轴221的轴承,容易从动力传递部221A和车轴箱273之间的较宽空间经过渐宽状的间隙流向横向延伸设置部221B和车轴箱273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
(1)主变速装置214的输出轴229也可以是遍及轴心方向的全长一体形成的结构。
(2)配置在变速用输入轴239的输入齿轮241、高速驱动齿轮243、以及低速驱动齿轮242的配置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在靠近输入齿轮241一侧具备低速驱动齿轮242,在远离输入齿轮241一侧具备高速驱动齿轮243的结构。此外,与此相匹配地,变速用输出轴240所具备的高速从动齿轮245、低速从动齿轮244、以及驱动用齿轮246的配置结构也可以同样进行适当变更进行实施。
(3)副变速装置215也可以是不具备换档件247,在变速用输入轴239以能够一体旋转且沿轴心方向一体自由滑动的方式具备高速驱动齿轮243以及低速驱动齿轮242,通过使这些齿轮滑动而进行变速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在变速用输出轴240以能够一体旋转且不能沿轴心方向滑动的方式具备高速从动齿轮245和低速从动齿轮244。
(4)副变速装置215也可以是不具备换档件247,而在变速用输出轴240以能够一体旋转且沿轴心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具备高速从动齿轮245以及低速从动齿轮244,使这些齿轮滑动而进行变速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在变速用输入轴239以能够一体旋转且不能沿轴心方向滑动的方式具备高速驱动齿轮243和低速驱动齿轮。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主变速箱226的连接面和变速箱216的连接面中输出轴229所插穿的部位,具备轴心对准用的垫圈构件280,但也可以配置成不具备这种垫圈构件280。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车轴221的小径的动力传递部221A和大径的横向延伸设置部221B之间的连接部位221C形成为渐宽状的结构,但是也可以代替这种结构而配置成形成阶梯状的台阶部。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主变速装置214使用了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主变速装置214也可以是液压机械式无级变速器(HMT)、其他的CVT。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收割机,虽然示出了普通型的联合收割机,但是也可以是半喂入型的联合收割机,还可以是玉米收割机等其他种类的收割机。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23~图30,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参照作为具体实施方式的一个的全喂入型的联合收割机。
〔对于整体结构〕
如图23所示,联合收割机具备:自走式行驶机体301;能够进行自走的履带式行驶装置302;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在行驶机体301的前部的收割部303;脱粒装置304;与脱粒装置304横向邻接配置的谷箱305;以及连接在谷箱305的后下部的卸料机306。
在收割部303具备:卷筒303A、切断机构303B、螺旋输送机303C、以及送料机303D。竖直谷秆通过卷筒303A耙入,并用切断机构303B收割。通过螺旋输送机303C将收割谷秆聚集到送料机303D的前方并耙入送料机303D,并通过送料机303D输送到脱粒装置304。通过脱粒装置304将收割谷秆脱粒分选,脱粒了的谷粒被输送并储存到谷箱305。储存的谷粒通过卸料机306排出到外部。
如图24所示,驾驶部307配置在行驶机体301的前部的一侧(右侧)。脱粒装置304配置在行驶机体301的后部的与驾驶部307相反的一侧,谷箱305配置在与驾驶部307相同侧,脱粒装置304和谷箱305左右并列。脱粒装置304的前端部分在前后方向上与驾驶部307的后部重叠。
如图23、图24所示,在驾驶部307的下部具备发动机308,在发动机308的前方具备变速器309。如图25所示,将本发明的作为主变速装置的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309A(以下,也称为“HST309A”)和内置有副变速装置309C或其他减速装置的变速箱309B连结以构成变速器309。来自发动机308的驱动力从HST输入轴311输入HST309A,通过HST309A正逆无级变速。通过HST309A变速的驱动力从HST输出轴312输出到变速箱309B,通过副变速装置309C变速,最终分别传递到左右两侧的驱动链轮302A(参照图23)。通过左右两侧的链轮的驱动,驱动左右两侧的行驶装置302。
需要说明的是,来自发动机308的驱动力通过与传递向HST输入轴311的传递路径不同的其他路径被传递到收割部303以及脱粒装置304。
〔对于副变速装置〕
如图25所示,副变速装置309C是两级切换式且齿轮式的变速装置。副变速装置309C具备:副变速输入轴313;副变速输出轴316;构成本发明的“齿轮列”的小径齿轮314、大径齿轮315、大径固定齿轮317、小径固定齿轮318以及换档件319。
副变速输入轴313以及副变速输出轴316以沿着左右方向的状态且以自由旋转的状态支承在变速箱309B。小径齿轮314以及大径齿轮315以相对旋转自由且不能滑动移动的状态外插在副变速输入轴313。大径固定齿轮317以及小径固定齿轮318以不能相对旋转且不能滑动移动的状态外嵌在副变速输出轴316。此外,小径齿轮314和大径固定齿轮317以始终啮合的方式进行左右方向的定位,大径齿轮315和小径固定齿轮318以始终啮合的方式进行左右方向的定位。
在小径齿轮314和大径齿轮315之间,换档件319以不能相对旋转且能够滑动移动的状态外嵌(例如,花键嵌合)在副变速输入轴313。换档件319能够在左右方向移动,自由切换成与小径齿轮314的内径部分咬合的状态、或者与大径齿轮315的内径部分咬合的状态、或者与小径齿轮314以及大径齿轮315的任何一个都不咬合的状态。
由以上结构,副变速装置309C通过换档件319的移动而切换成将由HST309A变速并输入到副变速输入轴313的驱动力介由换档件319传递到小径齿轮314以及大径固定齿轮317的组合的状态(本发明的“低速变速状态”)、或者传递到大径齿轮315以及小径固定齿轮318的组合的状态(本发明的“高速变速状态”),能够对上述驱动力进行两级切换。需要说明的是,在换档件319与小径齿轮314以及大径齿轮315的任何一个都不咬合的状态下,成为驱动力的传递被断绝的“中立状态”。
如上所述,行驶速度体现为:通过副变速装置309C的变速操作选择高速变速状态或者低速变速状态以对速度区域进行大的变更(减速比的大的变更),通过HST309A的变速操作在各速度区域内进行速度调整。因此,如果将副变速装置309C操作到高速变速状态,则能够在高速下进行收割作业,如果操作到低速变速状态,则能够在低速下进行收割作业。即,通过对副变速装置309C进行变速操作,能够将行驶速度有效地变速为与作业状态对应的速度。
〔对于驾驶部〕
如图23、图24所示,驾驶部307具备:驾驶座椅323;位于驾驶座椅323的前方的前面板321;以及位于驾驶座椅323的左侧方,从前面板321的左侧端向后方延伸的侧面板322。
如图23、图24所示,在前面板321,从机体右外侧朝向机体内侧依次具备:卷筒升降杆334、转向杆331、仪表盘332、以及水温计333。如果将转向杆331向左右摆动操作则行驶机体301向左右回转,如果向前后摆动操作则收割部303上下摆动。如果将卷筒升降杆334向前后摆动操作,则卷筒303A上下摆动。
如图26所示,水温计333在表示水温的区域具备温度标识部333a,通过相对于温度标识部333a的针333c所指的位置来表示水温。此外,如果水温达到允许上限温度(例如,115℃),则未图示的报警器发出警报音。进而,作为在水温达到允许上限温度之前进行予备警报的构件,以与温度标识部333a的高温侧端部相邻的方式设有警报标识部333b。警报标识部333b的最端部位置被设定为允许上限温度,通过针333c指向警报标识部333b的区域,能够从视觉上告知水温正在接近允许上限温度。
〔关于各操作件〕
如图24、图26所示,在侧面板322具备:杆导槽324、杆导槽325、杆导槽326、以及杆导槽327。杆导槽324以位于左右方向中央附近的状态且以沿着大致前后方向的状态形成在侧面板322的前部。杆导槽325以位于杆导槽324的右横向邻接位置的状态且以沿着前后方向的状态形成在侧面板322的前部。杆导槽326以位于杆导槽325的后方的状态且以沿着前后方向的状态形成在侧面板322的前后方向中央部。杆导槽327以位于杆导槽324的后方的状态且以位于杆导槽326的左横向邻接位置的状态且以沿着前后方向的状态形成在侧面板322的前后方向中央部。
在杆导槽324,能够前后摆动地插穿有作为本发明的“主变速操作件”的主变速杆341。通过主变速杆341的操作,HST309A的未图示的平衡轴被转动操作,未图示的斜板角被变更。即,通过主变速杆341的操作,能够对HST309A进行变速操作。如图26所示,在杆导槽324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的前进侧操作路径324a;在前进侧操作路径324a的后方侧,处于相对于前进侧操作路径324a向左右方向左侧位置偏移的状态且处于沿着前后方向的状态的后退侧操作路径324c;以及以连接前进侧操作路径324a的后端和后退侧操作路径324c的前端的方式设为沿着左右方向的状态的中立路径324b(本发明的“中立位置”)。在前进侧操作路径324a,越将主变速杆341向前端侧操作,则前进速度越上升,在后退侧操作路径324c,越将主变速杆341向后端侧操作,则后退速度越上升。如果将主变速杆341操作到中立路径324b,则速度成为“0”。
在杆导槽325,能够前后摆动地插穿有作为本发明的“副变速操作件”的副变速杆342。通过副变速杆342的操作,来操作上述换档件319。即,能够将副变速装置309C切换操作到低速变速状态、中立状态、以及高速变速状态。
在杆导槽326,能够前后摆动地插穿有作为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件”以及“离合器杆”的收割离合器杆343。通过收割离合器杆343的操作,能够将作为本发明的“作业离合器”的收割离合器310A(参照图25)切换操作到连通状态和切断状态。如果收割离合器310A成为连通状态,则发动机308的驱动力传递到收割部303。收割离合器杆343能够绕位于下端部的摆动轴心X前后摆动。而且,在杆导槽326的后端侧设定有“离合器切断位置(参照图27的(a))”,且在杆导槽326的前端侧设定有“离合器连通位置(参照图27的(b))”。
需要说明的是,收割离合器杆343在操作到离合器连通位置时,通过抵接在杆导槽326的前端部326a,限制进一步移动向前方侧,即限制从离合器连通位置向与离合器切断位置相反的一侧移动。即,前端部326a相当于本发明的“限制部”。
在杆导槽327,能够前后摆动地插穿有脱粒离合器杆344。通过脱粒离合器杆344的操作,能够将脱粒离合器310B(参照图25)切换操作到连通状态和切断状态。如果脱粒离合器310B成为连通状态,则发动机308的驱动力传递到脱粒装置304。
需要说明的是,向收割部303的动力传递路径串联设于从发动机308向脱粒装置304的动力传递路径的下游侧,因此当脱粒离合器310B为切断状态时,即使将收割离合器310A设为连通状态,收割部303也不会驱动。即,当“脱粒离合器310B是连通状态,且收割离合器310A是连通状态”时,脱粒装置304以及收割部303驱动,“脱粒离合器310B是连通状态,且收割离合器是切断状态”时,仅脱粒装置304驱动,“脱粒离合器310B是切断状态”时,无论收割离合器的状态如何,脱粒装置304以及收割部303都不驱动。
〔对于牵制机构〕
具备牵制机构345,当通过收割离合器杆343的操作而对收割离合器310A进行连通操作时,则对主变速操作件被操作向比前进侧操作路径324a中的规定的指令位置(以下,也称为“牵制位置”)还靠增速侧的位置的情况进行牵制。牵制位置设定在前进侧操作路径324a中的比前后方向中间位置还靠增速侧的位置。
如图26~图28所示,牵制机构345具备牵制部351和连杆部352。牵制部351能够退出前进侧操作路径324a。连杆部352连接牵制部351和收割离合器杆343,如果收割离合器杆343被操作向离合器连通位置,则牵制部351前进到前进侧操作路径324a中的与规定的指令位置对应的位置。由此,即使想要将主变速杆341进一步移动向前进侧(前端侧),也因为与牵制部351抵接而不能移动。
以下,详细说明牵制机构345的结构。牵制部351具备引导构件351a和凸出构件351b。引导构件351a在从前进侧操作路径324a(杆导槽324)向下方偏离的位置沿前进侧操作路径324a延伸并且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凸出构件351b设在引导构件351a的顶端部,且能够前进到前进侧操作路径324a。引导构件351a和凸出构件351b通过使一根棒状构件(例如,圆棒)的顶端部弯曲而形成。
在侧面板322的底面装配有相当于本发明的“支承托架”的托架346和相当于本发明的“其他支承托架”的托架347。如图26所示,托架346在俯视时设于杆导槽324和杆导槽325之间。如图27、图28所示,托架346通过将一枚金属板折曲成侧视U字状,进而将两上端部向前方侧和后方侧折曲成凸缘状而形成。托架346介由前后端的凸缘部固定在侧面板322的底面。托架346的前表面部和后表面部沿前后方向位于不同的位置,分别开有贯穿孔346a。两个贯穿孔346a形成为从前后方向观察时重叠的状态。引导构件351a以贯穿两个贯穿孔346a,并在前后方向自由滑动移动(自由滑动)的状态支承在托架346。
如图26所示,托架347在俯视时设于前进侧操作路径324a的左侧,即,设于隔着前进侧操作路径324a与托架346相反的一侧。如图27、图28所示,托架347通过将一枚金属板折曲成L字状折曲而形成。托架347介由L字一侧部固定在侧面板322的底面。在托架347的L字另一侧部,沿前后方向形成有长孔347a。凸出构件351b的顶端部贯穿长孔347a,凸出构件351b的一端支承在引导构件351a,且另一端(顶端部)以在前后方向自由滑动移动(自由滑动)的状态支承在托架347。
如图27所示,托架347配置并定位成:长孔347a的前端位于比前进侧操作路径324a的前端还靠前方至少凸出构件351b的直径长度以上的位置,且长孔347a的后端位于比牵制位置还靠后方凸出构件351b的直径长度的位置。
如图26~图28所示,连杆部352具备臂构件352a和杆构件352b。臂部连结固定在收割离合器杆343的下端部,能够与收割离合器杆343一起绕摆动轴心X摆动。杆部沿前后延伸,后端部以能够绕第一轴心Y1转动的方式连接在臂构件352a,并且前端部以能够绕第二轴心Y2转动的方式连接在引导构件351a的后端部。杆构件352b是在略微靠前端部的中间部分向下方弯曲的棒状构件(例如,圆棒)。
收割离合器杆343位于离合器切断位置(参照图27的(a))时,侧视时,臂部处于从摆动轴心X向下方且略微向前方延伸的状态,收割离合器杆343位于离合器连通位置(参照图27的(b))时,侧视时,臂部处于从摆动轴心X向后方且略微向上方延伸的状态。另一方面,杆构件352b的前端部连结在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的引导构件351a,因此收割离合器杆343在从离合器切断位置(参照图27的(a))被操作到离合器连通位置(参照图27的(b))时,一边维持前端部的上下位置一边向后方移动,且后端部侧绕第二轴心Y2向上方摆动。
即,连杆部352配置成:收割离合器杆343在从离合器切断位置(参照图27的(a))被操作到离合器连通位置(参照图27的(b))时,则侧视时(沿摆动轴心X的方向观察),第一轴心Y1通过摆动轴心X的后方侧,且连接第一轴心Y1和第二轴心Y2的直线L以跨越摆动轴心X的方式移动。因此,收割离合器杆343在被操作到离合器连通位置(参照图27的(b))时,在对杆构件352b作用向前方方向的拉力的情况下,臂部通过杆构件352b被拉向前方侧,左侧视时具有像逆时针旋转的倾向。但是,如上所述,连结固定有臂构件352a的收割离合器杆343抵接在杆导槽326的前端部326a,因此不能逆时针旋转。不能进一步向前方侧移动。
由以上结构,凸出构件351b在收割离合器杆343被操作到离合器切断位置时处于往前进侧操作路径324a的前方侧后退的状态,当收割离合器杆343被操作到离合器连通位置时,通过臂构件352a的摆动,引导构件351a介由杆构件352b被拉向后方并滑动移动,凸出构件351b前进到前进侧操作路径324a的牵制位置。因此,如图28所示,在凸出构件351b前进到了牵制位置的状态(收割离合器310A为连通状态)下,即使主变速杆341想要从中立路径324b一侧移动到前进侧,也由于在牵制位置抵接于凸出构件351b,不能进一步向前进侧操作。但是,即使收割离合器310A被连通操作,在前进侧操作路径324a中的牵制位置和中立路径324b之间的路径以及后退侧操作路径324c上的主变速杆341的操作也是自由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利用牵制机构345进行牵制时,即使想要将主变速杆341从牵制位置强行操作向前进侧,由于收割离合器杆343抵接在杆导槽326的前端部326a,因此操作主变速杆341也不会意外被操作向比牵制位置还要前进侧。
〔对于牵制机构和行驶速度的关系〕
基于图29,对牵制机构345和行驶速度的关系进行说明。如上所述,无论副变速装置309C的变速状态如何(不管是高速变速状态,还是低速变速状态),牵制机构345都会随着收割离合器310A操作到连通状态,缩小主变速杆341的前进侧的操作区域。由此,通过主变速装置进行的最大输出值变低,其结果,通过主变速装置以及副变速装置309C所能呈现的最大速度变低。
具体而言,在副变速装置309C处于“高速变速状态”的情况下,如果收割离合器310A是“切断状态”(牵制机构345是“非牵制状态”),则如“模式A”所示,前进侧的行驶速度区域变成“0”~“V1(最大速度)”,如果收割离合器310A是“连通状态”(牵制机构345是“牵制状态”),则如“模式C”所示,前进侧的行驶速度区域变成“0”~“V3(最大速度)=k×V1”。在此,“k”是满足“0<k<1”的系数。
即使副变速装置309C处于“低速变速状态”,同样地,如果收割离合器310A是“切断状态”(牵制机构345是“非牵制状态”),则如“模式B”所示,前进侧的行驶速度区域变成“0”~“V2(最大速度)”,如果收割离合器310A是“连通状态”(牵制机构345是“牵制状态”),则如“模式D”所示,前进侧的行驶速度区域变成“0”~“V4(最大速度)=k×V2”。
如上所述,通过具备牵制机构345,以收割离合器310A的连通切断作为条件,呈现两种速度区域,能够呈现副变速装置309C的变速区域数的两倍的四个行驶速度区域。因此,与在齿轮式的副变速装置309C中将齿轮列数设为四个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变速箱309B的左右宽度设计得较小,或者能够将齿轮厚度变大而使副变速装置309C的耐久性提高。此外,在收割部303正在进行驱动的状态下,行驶速度不会变速为一定行驶速度(V3、V4)以上,因此行驶装置302不会由于误操作而达到适当行驶速度以上,能够事先防止发动机308受到高负荷。
也有牵制机构345的其他使用方法。例如,在想要从使副变速装置309C被操作到低速变速状态从而低速行驶的状态过渡到使收割部303驱动并且比现状速度快很多的高速行驶的状态的情况下,如果在将收割离合器310A操作到连通状态的基础上,将副变速装置309C操作到高速变速状态,则能够高效地增速到适当行驶速度。然而,有时会忘记将副变速装置309C操作到高速变速状态。但是,由于具备牵制机构345,因此即使由于想要增速而将主变速杆341操作向前进侧,也不能操作到比牵制位置还靠增速侧的位置,可以提醒驾驶者副变速装置309C处于低速变速状态,能提醒驾驶者将副变速装置309C操作到高速变速状态。
〔第三实施方式的另一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列举了无论副变速装置309C的变速状态如何(不管是高速变速状态,还是低速变速状态),如果收割离合器310A成为连通状态,则牵制机构345都会成为牵制状态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作为牵制机构345成为牵制状态的前提条件,也可以再加上“副变速装置309C处于高速变速状态”的条件。
该情况下,虽然并未特别进行图示,但是例如可以是如下结构:通过机械式连杆或者电控制,当副变速装置309C成为低速变速状态时,切断引导构件351a和杆构件352b的连结,当副变速装置309C成为高速变速状态时,连接引导构件351a和杆构件352b的连结。
对于该其他实施方式的牵制机构345和行驶速度的关系,基于图8进行说明。在副变速装置309C处于“高速变速状态”的情况下,如果收割离合器310A是“切断状态”(牵制机构345是“非牵制状态”),则如“模式A”所示,前进侧的行驶速度区域是“0”~“V1(最大速度)”,如果收割离合器310A是“连通状态”(牵制机构345是“牵制状态”),则如“模式C”所示,前进侧的行驶速度区域变成“0”~“V3(最大速度)=k×V1”。在此,“k”是满足“0<k<1”的系数。
但是,如果副变速装置309C是“低速变速状态”,则牵制机构345不工作,因此不管收割离合器310A是“切断状态”(牵制机构345是“非牵制状态”),还是“连通状态”(牵制机构345是“牵制状态”),如“模式B”所示,前进侧的行驶速度区域均变成“0”~“V2(最大速度)”。
该情况下,尤其能够事先防止如下事态的发生,即,在副变速装置309C处于高速变速状态、且需要大的驱动力的作业部正在进行驱动,发动机308处于高负荷的状态时,主变速装置被操作向高速侧,导致发动机308被进一步施加负荷。
〔第三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列举了牵制机构345由牵制部351和连杆部352构成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根据主变速杆341和收割离合器杆343的距离,例如在牵制部351和连杆部352之间进一步具备其他连杆机构。
(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列举了收割离合器杆343和牵制部351通过机械式连杆连接的例子,但是例如也可以是以下结构:电气感测收割离合器杆343的向连通位置的操作,通过电气控制使凸出构件351b前进到前进侧操作路径324a。
(3)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作业离合器以及作业离合器杆,列举了具备收割离合器310A以及收割离合器杆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作为离合器以及作业离合器杆,也可以选择脱粒离合器310B以及脱粒离合器杆344,在具有其他的离合器以及离合器杆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它们。
(4)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列举了来自发动机308的驱动力在被输入到HST输入轴311之前,分支成向行驶装置302的动力传递路径和向收割部303以及脱粒装置304的动力传递路径进行传递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向行驶装置302的动力传递路径和向收割部303以及脱粒装置304的动力传递路径也可以在变速箱309B内部(例如,HST输出轴312)再次分支。进而,向收割部303的动力传递路径和向脱粒装置304的动力传递路径也可以不串联设置,而配置成分别不同的路径。
(5)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副变速装置309C虽然列举了可以切换为高速变速状态和低速变速状态这两个状态的例子,但是也可以进一步设置其他的变速状态而切换为三个以上的状态。
(6)上述实施方式(图29,图30参照)中的速度“V1”至“V4”的大小关系并不限于图29、图30中所示的关系,这些只是为了进行说明而示出的关系,“V2”可以是比“V3”大的值,“V4”可以是比”V3”大的值。此外,系数“k”在“高速变速状态”和“低速变速状态”中并不限于是共同的值。
(7)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支承托架”列举了具备一个具有两个贯穿孔346a的托架346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将两个具有一个贯穿孔的托架前后并列设置。
(8)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主变速装置列举了具备HST309A(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主变速装置也可以是例如HMT(液压机械式无级变速器)或其他的CVT。
(9)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副变速操作件、离合器操作件,配置了杆式件,但是也可以配置按钮式开关等。此外,同样地,主变速操作件也可以不是摆动式杆,可以是滑动式的杆或开关。
(10)本发明不仅可以适用于全喂入型的联合收割机,也可以适用于半喂入型的联合收割机,此外,不仅可以适用于转向杆式收割机、通过履带式的行驶装置行驶的收割机,也可以适用于转向盘式的收割机、通过轮式的行驶装置行驶的收割机。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收割机用的传动装置等的作业机用的传动装置可以适用于例如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半喂入型联合收割机、胡萝卜收割机、玉米收割机等的收割机,搬运车,以及拖拉机等。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7 行驶装置;
34 输出轴;
43 传动箱;
43A 开口;
43B 开口;
44 输入轴;
45 从动轴;
45A 花键轴部;
45B 规定的花键轴部;
46 侧离合器轴;
47 变速器;
49 减速机构;
50 行驶驱动轴;
61B 花键毂部;
63 从动齿轮;
63A 齿轮部;
63B 花键毂部;
65 从动齿轮;
65A 齿轮部;
65B 花键毂部;
66 换档机构;
74 花键毂;
74a 花键;
81 输出旋转体;
82 传动旋转体;
83 侧离合器;
84 侧制动器;
85 筒轴;
85A 花键轴部;
85C 台阶部;
85D 卡合槽;
85E 卡合部;
86 移动侧旋转体(从动侧旋转体);
86A 啮合部;
86C 押压部;
86E 扩径部;
87 固定侧旋转体(驱动侧旋转体);
87A 被啮合部;
88 压缩弹簧;
89 止动件(挡圈);
90 弹簧座;
91 滑动单元;
92 齿轮(驱动齿轮,连动旋转体);
94 制动轮毂;
95 隔板;
96 制动盘;
99 花键毂;
99A 花键孔部;
99B 扩径部;
100 收纳空间;
101 挡圈;
102 罩构件;
102A 辅助开口;
103 辅助罩构件;
103A 大径部;
103B 小径部;
104 空间(油腔);
105 轴支部;
106 活塞;
107 液压设备;
119 中继轴;
122 第一减速部;
123 第二减速部;
124 齿轮;
125 齿轮;
126 齿轮;
137 油路;
A 外部设备;
B 连接齿轮;
Ba 连接部。
[第二实施方式]
202 行驶装置;
212 发动机;
214 主变速装置;
215 副变速装置;
216 变速箱;
216A,216B 侧壁;
221 车轴;
221A 动力传递部;
221B 横向き延伸设置部;
221C 连接部位;
229 输出轴;
229A,229B 分离传动轴;
229a 轴端部;
233 轴支构件;
234 输出齿轮;
239 变速用输入轴;
240 变速用输出轴;
241 输入齿轮;
242 低速传动用驱动齿轮(低速驱动齿轮);
243 高速传动用驱动齿轮(高速驱动齿轮);
244 低速传动用从动齿轮(低速从动齿轮);
245 高速传动用从动齿轮(高速从动齿轮);
246 驱动用齿轮;
247 换档件;
248,249 花键部;
250 拨叉;
262 卡合用周槽;
264 下游侧传动齿轮;
273 车轴箱;
280 垫圈构件;
M1,M2 嵌合槽。
[第三实施方式]
302 行驶装置;
303 收割部(作业部);
307 驾驶部;
308 发动机;
309A HST(主变速装置);
309B 变速箱;
309C 副变速装置;
310A 收割离合器(作业离合器);
314 小径齿轮(齿轮列);
315 大径齿轮(齿轮列);
317 大径固定齿轮(齿轮列);
318 小径固定齿轮(齿轮列);
322 侧面板;
324a 前进侧操作路径;
324b 中立路径(中立位置);
324c 后退侧操作路径;
326a 前端部(限制部);
341 主变速杆(主变速操作件);
342 副变速杆(副变速操作件);
343 收割离合器杆(离合器操作件·离合器杆);
345 牵制机构;
346 托架(支承托架);
346a 贯穿孔;
347 托架(其他支承托架);
347a 长孔;
351 牵制部;
351a 引导构件;
351b 凸出构件;
352 连杆部;
352a 臂构件;
352b 杆构件;
X 摆动轴心;
Y1 第一轴心;
Y2 第二轴心;
L 直线。

Claims (19)

1.一种作业机用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侧离合器轴,左右朝向地内置于传动箱;传动旋转体,设于所述侧离合器轴的轴上,输入来自驱动源的动力;一对连动旋转体,设于所述侧离合器轴的轴上,分别连动连结在左右两侧的行驶装置;以及一对侧离合器,设于所述侧离合器轴的轴上,分别连通/切断从所述传动旋转体向一对所述连动旋转体的传动,
所述侧离合器包括:筒轴,以能够通过在所述侧离合器轴的轴心方向上相对于所述侧离合器轴滑动的方式进行拆装的状态,能够相对旋转地外嵌在所述侧离合器轴;移动侧旋转体,在一侧端具备啮合部,并且以在能够在所述侧离合器轴的轴心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筒轴滑动的状态下与所述筒轴一体旋转的方式外嵌在所述筒轴;固定侧旋转体,在一侧端具备被啮合部,并且在限制相对于所述侧离合器轴的在所述侧离合器轴的轴心方向上的相对滑动的状态下外嵌在所述侧离合器轴;压缩弹簧,在限制向与所述移动侧旋转体所处位置侧相反的一侧的移动的状态下外嵌在所述筒轴,并且朝向所述啮合部和所述被啮合部进行啮合的连通位置对所述移动侧旋转体施力;止动件,以在所述连通位置对所述移动侧旋转体进行阻挡的状态固定在所述筒轴的外周部;以及弹簧座,承接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部,
所述固定侧旋转体构成为与所述传动旋转体连动,且所述筒轴构成为与所述连动旋转体连动,
对于一对所述侧离合器中的每一个,以所述移动侧旋转体和所述压缩弹簧位于所述止动件和所述弹簧座之间的配置方式,并且以所述移动侧旋转体能够在所述侧离合器轴的轴心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筒轴滑动的状态,在所述筒轴的外周部以与所述筒轴一体旋转的方式装备所述移动侧旋转体、所述压缩弹簧、所述止动件以及所述弹簧座,所述筒轴、所述移动侧旋转体、所述压缩弹簧、所述止动件以及所述弹簧座构成一体滑动的滑动单元,所述滑动单元能够在所述侧离合器轴的轴心方向上相对于所述侧离合器轴拆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用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旋转体配备在所述侧离合器轴的中央部,
一对所述侧离合器分散配置在所述传动旋转体的左右两侧,并且,一对所述连动旋转体分散配置在所述传动旋转体的左右两侧,一对所述侧离合器连通/切断从所述传动旋转体向与所述侧离合器同侧的所述连动旋转体的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机用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箱在所述侧离合器轴的轴心方向上的与一对所述侧离合器各自对置的对置部位具备允许所述滑动单元通过的开口,且能够拆装地装备有堵住所述开口的罩构件,
所述滑动单元构成为能够从所述传动箱的外侧相对于所述侧离合器轴进行拆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机用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侧旋转体以通过在所述侧离合器轴的轴心方向上滑动从而能够相对于所述侧离合器轴进行拆装的状态外嵌在所述侧离合器轴,
所述开口形成为允许所述固定侧旋转体通过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机用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啮合部是正齿轮的外齿,所述外齿具有与所述啮合部啮合的啮合长度的2倍以上的齿宽。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作业机用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侧旋转体外嵌在所述侧离合器轴的比所述滑动单元靠轴端侧的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用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构件具备轴支部,所述轴支部支承所述侧离合器轴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用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侧旋转体以通过在所述侧离合器轴的轴心方向上滑动从而能够相对于所述侧离合器轴进行拆装的状态,外嵌在所述侧离合器轴的比所述滑动单元靠轴端侧的部位,
所述罩构件具备允许所述固定侧旋转体通过的辅助开口,且能够拆装地具备堵住所述辅助开口的辅助罩构件,
在所述辅助罩构件具备支承所述侧离合器轴的端部的轴支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作业机用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开口形成为以所述侧离合器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形,
所述辅助罩构件具备大径部和小径部,所述大径部内嵌在所述辅助开口,所述小径部位于所述传动箱的内部侧,且在所述辅助罩构件与所述辅助开口之间形成环状空间,
所述移动侧旋转体以与所述空间对置的状态配备,
使滑动操作所述移动侧旋转体的环状的活塞以能够在所述侧离合器轴的轴心方向上滑动的状态嵌入所述空间,并且所述空间作为活塞操作用的油腔发挥功能。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用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动旋转体与所述滑动单元一体滑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作业机用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与所述左右两侧的行驶装置连动的一对从动齿轮,
所述连动旋转体构成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连动的驱动齿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作业机用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动箱,在所述滑动单元的外周侧具备制动对应的所述行驶装置的多片式侧制动器,
所述连动旋转体构成所述侧制动器的制动轮毂。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作业机用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与所述左右两侧的行驶装置连动的一对从动齿轮,
在所述传动箱,在所述滑动单元的外周侧具备制动对应的所述行驶装置的一对多片式侧制动器,
所述连动旋转体构成一端侧作为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连动的驱动齿轮发挥功能并且另一端侧作为所述侧制动器的制动轮毂发挥功能的花键毂,
所述花键毂以与所述筒轴一体旋转的状态外嵌在所述筒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作业机用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花键毂的驱动齿轮侧的内周面具备花键孔部且在制动轮毂侧的内周面具备扩径部,所述花键孔部外嵌于对应的所述筒轴的一端侧所具备的花键轴部,所述扩径部在所述花键毂与所述筒轴之间形成压缩弹簧用的收纳空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作业机用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轴的外周部所具备的台阶部作为限制所述压缩弹簧向与所述移动侧旋转体所处位置侧相反的一侧移动的弹簧座发挥功能,
所述花键轴部具有从所述台阶部跨连至大径侧的轴端的长度,
所述花键轴部在外周侧具备形成为大致环状的槽形的卡合部,且在所述卡合部外嵌有C字型的挡圈,
所述花键毂的所述花键孔部具有从所述挡圈跨连至所述台阶部的长度,且所述花键毂的所述扩径部具有从所述台阶部跨连至制动轮毂侧的毂端的长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用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制动器,以通过在所述侧离合器轴的轴心方向上滑动从而能够朝向所述传动箱的横向外侧进行拆卸的状态,具备在所述侧离合器轴的轴心方向上交替配置的多个制动盘和多个隔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作业机用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移动侧旋转体的外周部具备作用于所述制动盘以及所述隔板的按压部,
伴随着所述移动侧旋转体从所述啮合部和所述被啮合部解除啮合的切断位置滑向与所述连通位置位于相反的方向的制动位置,所述侧制动器从制动解除状态切换为制动状态,所述制动解除状态为所述制动盘以及所述隔板解除通过所述按压部的作用进行的压接的状态,所述制动状态为所述制动盘以及所述隔板通过所述按压部的作用进行压接的状态,
伴随着所述移动侧旋转体从所述制动位置滑向所述切断位置,所述侧制动器从所述制动状态切换为所述制动解除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用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侧旋转体在止动件侧的内周面具备允许所述连通位置上的所述止动件进入的扩径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作业机用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筒轴的外周侧形成有环状的卡合槽,
所述止动件由能够拆装地外嵌于所述卡合槽的C字形挡圈构成,
止动件用的所述扩径部具有阻止所述止动件从所述卡合槽脱离的大小。
CN202010067316.8A 2013-06-28 2014-02-10 传动装置以及收割机 Active CN1110664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36519 2013-06-28
JP2013-136520 2013-06-28
JP2013136519A JP6095505B2 (ja) 2013-06-28 2013-06-28 収穫機
JP2013136520A JP6095506B2 (ja) 2013-06-28 2013-06-28 収穫機
JP2013-189765 2013-09-12
JP2013-189767 2013-09-12
JP2013189767A JP6029556B2 (ja) 2013-09-12 2013-09-12 作業機用の伝動装置
JP2013189765A JP6104110B2 (ja) 2013-09-12 2013-09-12 収穫機用の伝動装置
PCT/JP2014/052998 WO2014208117A1 (ja) 2013-06-28 2014-02-10 作業機用の伝動装置及び収穫機
CN201480032975.0A CN105283339B (zh) 2013-06-28 2014-02-10 收割机用的传动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2975.0A Division CN105283339B (zh) 2013-06-28 2014-02-10 收割机用的传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66488A CN111066488A (zh) 2020-04-28
CN111066488B true CN111066488B (zh) 2022-07-15

Family

ID=5214147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6055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521337B (zh) 2013-06-28 2014-02-10 作业机用的传动装置以及收割机
CN20148003297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83339B (zh) 2013-06-28 2014-02-10 收割机用的传动装置
CN202010067316.8A Active CN111066488B (zh) 2013-06-28 2014-02-10 传动装置以及收割机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6055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521337B (zh) 2013-06-28 2014-02-10 作业机用的传动装置以及收割机
CN20148003297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83339B (zh) 2013-06-28 2014-02-10 收割机用的传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2) KR102048136B1 (zh)
CN (3) CN107521337B (zh)
PH (1) PH12015502618B1 (zh)
WO (1) WO20142081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43160A (zh) 2017-01-20 2023-03-07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估计无级变速器的传动带的磨损的方法和系统
CN107087450B (zh) * 2017-03-29 2022-11-11 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 无级变速传动结构
CN108162692A (zh) * 2018-02-05 2018-06-15 温岭市明华齿轮有限公司 收获机前驱动桥总成
DE102019206829A1 (de) * 2019-05-10 2020-11-12 Deere & Company Antriebssystem für eine Erntemaschine
CN112173746B (zh) * 2020-09-04 2022-06-21 南京朗禾智能控制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农作物软管吸粮机的进料装置
CN112026513B (zh) * 2020-09-07 2022-02-15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断开装置及同轴电驱动系统
CN113650904B (zh) * 2021-08-25 2022-09-20 江苏富勤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切换标识功能的转运装置及使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67522A (en) * 1980-05-27 1981-12-23 Iseki & Co Ltd Operating device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
JPS613310U (ja) 1984-06-13 1986-01-10 株式会社日立ホームテック 電気調理器
JPS613310A (ja) 1984-06-18 1986-01-09 Akai Electric Co Ltd 磁気ヘツド
JPH0547896Y2 (zh) * 1985-08-30 1993-12-17
JPH04117545U (ja) * 1991-03-29 1992-10-21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の伝動構造
JPH0680088A (ja) * 1992-09-02 1994-03-22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等の操向クラッチ装置
JP3396917B2 (ja) * 1993-08-27 2003-04-14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の乗降装置
JP3954116B2 (ja) * 1994-07-12 2007-08-08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
JPH0856469A (ja) * 1994-08-29 1996-03-05 Iseki & Co Ltd 脱穀機における伝動装置
JPH09193677A (ja) * 1996-01-23 1997-07-29 Iseki & Co Ltd 農作業車の走行ミッションケース
JPH11139269A (ja) * 1997-11-14 1999-05-25 Seirei Ind Co Ltd 走行駆動装置
JP3878756B2 (ja) * 1998-11-20 2007-02-07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クローラトラクタのステアリング構造
JP3611466B2 (ja) 1998-12-22 2005-01-19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の伝動装置
JP2001193835A (ja) * 2000-01-07 2001-07-17 Kubota Corp 農作業機のギヤ変速機構
KR100399706B1 (ko) * 2000-12-27 2003-09-26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작업기
JP2002295635A (ja) 2001-03-30 2002-10-09 Kubota Corp 収穫機の伝動構造
CN2638416Y (zh) * 2003-05-19 2004-09-08 龚家国 专用于履带式行走机器的齿轮驱动箱
JP4336954B2 (ja) * 2003-07-18 2009-09-30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走行装置の伝動機構
JP2005343421A (ja) * 2004-06-07 2005-12-15 Kubota Corp 作業車の走行用伝動装置
JP4382628B2 (ja) 2004-10-20 2009-12-16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JP4585373B2 (ja) * 2005-05-19 2010-11-24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車の走行伝動装置
JP3996615B2 (ja) * 2005-11-14 2007-10-24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5149500B2 (ja) * 2006-09-29 2013-02-20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輌用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JP4713535B2 (ja) 2007-04-20 2011-06-29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JP5835868B2 (ja) 2009-10-27 2015-12-24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JP2011162122A (ja) * 2010-02-12 2011-08-25 Kubota Corp 作業車の旋回伝動装置
CN201947679U (zh) * 2010-11-25 2011-08-31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半喂入稻麦联合收割机原地转向行走变速箱
JP5775695B2 (ja) 2011-01-20 2015-09-09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5670821B2 (ja) 2011-04-27 2015-02-18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の変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H12015502618A1 (en) 2016-02-29
CN105283339A (zh) 2016-01-27
WO2014208117A1 (ja) 2014-12-31
KR20160025496A (ko) 2016-03-08
CN107521337A (zh) 2017-12-29
CN105283339B (zh) 2018-12-04
CN107521337B (zh) 2020-02-14
KR20170127575A (ko) 2017-11-21
KR101799175B1 (ko) 2017-12-20
PH12015502618B1 (en) 2016-02-29
CN111066488A (zh) 2020-04-28
KR102048136B1 (ko) 2019-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66488B (zh) 传动装置以及收割机
CN109114175B (zh) 作业车用变速器及具备其的作业车
US8528434B2 (en) Manual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
WO2011114769A1 (ja) 作業車両及びその例としてのコンバイン
WO2014199663A1 (ja) 作業機用の伝動装置及び作業機
JP2015055321A (ja) 収穫機用の伝動装置
JP6095536B2 (ja) 収穫機
US7484580B2 (en) Tractor
JP6029556B2 (ja) 作業機用の伝動装置
JP6770929B2 (ja) 作業車用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及びこれを備えた作業車
US7325635B2 (en) Tractor
KR20100070317A (ko) 작업차
JP6104110B2 (ja) 収穫機用の伝動装置
JP2002362176A (ja) 走行装置
KR100462655B1 (ko) 작업기
JP2015054638A (ja) 作業機用の伝動装置
US20070069488A1 (en) Tractor
JP2004028136A (ja) 走行車等の駐車ブレーキ装置
JP6242253B2 (ja) 作業機用の伝動装置
JP2009090786A (ja) 作業車両の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JP2004286107A (ja) 作業車
JP2002305924A (ja) 田植機の植付部
JP2011179563A (ja) 作業車両
JP2002274339A (ja) 乗用田植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