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38588B - 后副车架总成 - Google Patents
后副车架总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038588B CN111038588B CN201911373664.1A CN201911373664A CN111038588B CN 111038588 B CN111038588 B CN 111038588B CN 201911373664 A CN201911373664 A CN 201911373664A CN 111038588 B CN111038588 B CN 11103858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uxiliary frame
- rear auxiliary
- vehicle frame
- sub vehicle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1—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suspension, e.g. of wheels or engine; sub-frames for mounting engine or suspens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62D21/155—Sub-frames or undergu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后副车架总成,应用于电动汽车车身,其包括后副车架主体和定位支架,其中,后副车架主体为左右对称结构,并于后副车架主体上构造有于后副车架主体的上部和后副车架主体连接的车身连接部,以及于后副车架主体的下部和后副车架主体连接的电池包护板连接部,且于后副车架主体上还分别设有稳定杆安装部以及上控制臂安装部和下控制臂安装部;定位支架靠近于后副车架主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的两个,且于两个定位支架上分别构造有配合于外部定位件而定位后副车架主体的定位部。本发明所述的的后副车架总成,通过采用对称结构,可易于成型,并使其结构紧凑,从而能够减小后副车架总成的尺寸和重量,可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副车架总成。
背景技术
副车架一般作为悬挂与车身连接的中间缓冲体,在汽车上具有重要作用,其能够隔离振动和噪音,提升舒适性,并承载各种控制臂构件,同时也承受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各种力和力矩。汽车上的副车架有前副车架和后副车架,其分别位于汽车的前后两端,构成了汽车前后车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随着环保压力的日益增长,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动力电池为能量来源的新能源汽车正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不过,以汽车中后副车架为例,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使得现有新能源车型的后副车架的外形尺寸较大、重量较重,不利于整车续航,而且现有的后副车架一般仅通过四个安装点与车身紧固连接,在后副车架和车身之间无更多固定结构,也不利于提升整车的侧向高度及操作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后副车架总成,其易于成型,且结构紧凑,重量较低,并具有较多的固定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后副车架总成,应用于电动汽车车身,所述后副车架总成包括:
后副车架主体,所述后副车架主体为左右对称结构,并于所述后副车架主体上构造有于所述后副车架主体的上部和所述后副车架主体连接的车身连接部,以及于所述后副车架主体的下部和所述后副车架主体连接的电池包护板连接部,且于所述后副车架主体上还分别设有稳定杆安装部以及上控制臂安装部和下控制臂安装部;
定位支架,为靠近于所述后副车架主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的两个,且于两个所述定位支架上分别构造有配合于外部定位件而定位所述后副车架主体的定位部。
进一步的,所述后副车架主体包括居于中部的后副车架本体,以及于所述后副车架本体的两相对侧分别设置的后副车架横梁和稳定杆安装支架,还包括于两侧的所述后副车架横梁和所述后副车架本体之间分别连接设置的下支架;两端的所述定位支架分别固连于对应端的所述稳定杆安装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后副车架本体具有搭接固连于一起的后副车架前板与后副车架后板,两侧的所述后副车架横梁均与所述后副车架前板搭接固连,两侧的所述下支架均为固连于所述后副车架前板和对应侧的所述后副车架横梁之间。
进一步的,于所述后副车架前板和所述后副车架后板之间固连有内加强板,并于所述后副车架后板上固连设有后安装位支撑板。
进一步的,所述车身连接部和所述电池包护板连接部均为于所述后副车架主体上左右对称布置的多个,所述稳定杆安装部、所述上控制臂安装部与所述下控制臂安装部均为关于所述后副车架主体左右对称布置的两组。
进一步的,各所述车身连接部至少包括有与所述后副车架横梁和所述稳定杆安装支架固连设置的车身前安装位支撑管,以及与所述后副车架前板和所述后安装位支撑板固连设置的车身后安装位支撑管,且所述车身后安装位支撑管横穿所述后副车架前板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包护板连接部至少包括有与所述下支架和所述后副车架横梁固连、并贯穿两者设置的护板外安装位螺纹管,以及固连设置于所述内加强板上的护板内安装位焊接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稳定杆安装部包括固连设置于所述稳定杆安装支架上的稳定杆安装位焊接螺母,以及与所述稳定杆安装支架和所述后副车架横梁固连设置的稳定杆安装位螺纹管,且所述稳定杆安装位螺纹管横穿所述后副车架横梁。
进一步的,所述上控制臂安装部由对应设置于所述后副车架前板和所述后副车架后板上的前板上控制臂安装位与后板上控制臂安装位构成,所述下控制臂安装部由对应设置于所述后副车架前板和所述后副车架后板上的前板下控制臂安装位与后板下控制臂安装位构成。
进一步的,设于两所述定位支架上的所述定位部均为定位孔,且其一所述定位支架上的所述定位孔为圆孔,另一所述定位支架上的所述定位孔为长条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的后副车架总成,通过采用对称结构,可易于成型,并使其结构紧凑,从而能够减小后副车架总成的尺寸和重量,可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后副车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后副车架总成的分解爆炸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图1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身前安装位支撑管,2-稳定杆安装支架,201-透孔,3-后副车架横梁,4-后副车架前板,5-车身后安装位支撑管,6-后副车架后板,7-稳定杆安装位螺纹管,8-主定位支架,9-护板外安装位螺纹管,10-下支架,11-护板内安装位焊接螺母,12-内加强板,13-后安装位支撑板,1301-第二通孔,14-稳定杆安装位焊接螺母,15-辅定位支架,16-前板上控制臂安装位,17-前板下控制臂安装位,18-后板上控制臂安装位,19-后板下控制臂安装位。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后副车架总成,其应用于电动汽车车上,并主要包括后副车架主体和定位支架。
其中,后副车架主体为左右对称结构,并于该后副车架主体上构造有车身连接部、电池包护板连接部、稳定杆安装部以及上控制臂安装部和下控制臂安装部。而且车身连接部为构成于后副车架主体的上部和后副车架主体连接,电池包护板连接部则构成于后副车架主体的下部和后副车架主体连接。此外,定位支架为靠近于后副车架主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的两个,并于两个定位支架上分别构造有定位部,该定位部可配合于外部定位件而定位后副车架主体。
本实施例的后副车架总成通过采用对称结构,可易于其成型,并可使其结构紧凑,因而能够减小后副车架总成的尺寸和重量。
基于此,本实施例的后副车架总成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至图4中所示,其中,后副车架主体具体包括后副车架本体、后副车架横梁3以及稳定杆安装支架2和下支架10,且后副车架本体居于后副车架主体的中部,后副车架横梁3和稳定杆安装支架2于后副车架本体的两相对侧分别设置。而前述的定位支架即分别固连于对应端的稳定杆安装支架2上,下支架10则于两侧的后副车架横梁3和后副车架本体之间分别设置,并连接于两者之间。
具体而言,结合图1和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后副车架本体具有搭接固连于一起的后副车架前板4和后副车架后板6,其中,后副车架前板4整体上大致呈“L”形,并包括沿车辆高度方向延伸的立板,以及沿车辆长度方向而向车辆尾部沿伸的横板。此外,于横板上也形成有外凸设置、并相互对称的两个凸出部,且于各凸出部上设有以供下述车身后安装位支撑管5穿设的第一通孔。
本实施例的后副车架后板6整体上大致为向车辆头部方向弯曲的板状结构,且其顶部与后副车架前板4的横板搭接相连。其中,后副车架后板6与后副车架前板4之间的搭接量优选的可设为4mm,如此设置,既可以具有较好的防锈性能,同时又可降低整体重量。当然,搭接量除了设为4mm,其具体数值亦可视具体情况而相应调整。
需要指出的是,为提高使用效果,如图1中所示,于后副车架前板4和后副车架后板6的底部固连有内加强板12。同时,对应于凸出部,于后副车架后板6的底端亦固连设有后安装位支撑板13,并于该后安装位支撑板13上开设有与上述第一通孔对正布置的第二通孔1301。
本实施例中,两侧的后副车架横梁3均与上述后副车架前板4搭接固连,而两侧的下支架10则均固连于后副车架前板4和对应侧的后副车横梁的底部之间。其中,后副车架横梁3与后副车架之间的搭接量也优选可设为4mm,以提高防锈性能。当然,搭接量除了设为4mm,其具体数值亦可视具体情况而相应调整。
仍如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后副车架横梁3整体上也大致呈“L”形,并具体包括车辆宽度方向设置的横梁主体,以及向车辆头部方向弯折延伸的弯折部。此外,在后副车架横梁3的上下两端也形成有向后副车架前板4一侧翻折的翻边,该后副车架横梁3即经由该翻边与后副车架前板4搭接固连,且两者间的搭接量也优选设为4mm。另外,本实施例于后副车横梁的下端翻边的端部还形成有以设置下述车身前安装位支撑管1的第一安装槽。
仍由图1和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的稳定杆安装支架2整体上亦呈“L”形,并分别与后副车架横梁3的横梁主体和弯折部相固连,以此可提高稳定杆安装支架2的设置稳定性。而且,本实施例于稳定杆安装支架2上也形成有间隔布置的两个透孔201,以供螺栓等外部连接件通过,同时,于稳定杆安装支架2的端部亦形成有以供下述车身前安装位支撑管1设置的第二安装槽。
需要注意的是,为提高后副车架总成的使用效果,本实施例的车身连接部和电池包护板连接部均为于后副车架主体上左右对称布置的多个,且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上述车身连接部和电池包护板连接部均设置四个。而基于现有的稳定杆和控制臂的结构和使用性能,本实施例的稳定杆安装部、上控制臂安装部与下控制臂安装部均为关于后副车架主体左右对称布置的两组。
其中,结合图1和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身连接部具体包括车身前安装位支撑管1和车身后安装位支撑管5,且车身前安装位支撑管1嵌设于上述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并分别与后副车架横梁3和稳定杆安装支架2固连。而车身后安装位支撑管5则横穿后副车架前板4设置,并具体穿设于上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1301内,且其也分别与后副车架前板4和后安装位支撑管固连。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车身连接部除了包括车身前安装位支撑管1和车身后安装位支撑管5,其还可包括可构成后副车架总成与车身连接的其他结构。
而再如图1和图2所示的,本实施例的电池包护板连接部具体包括护板外安装位螺纹管9和护板内安装位焊接螺母11。其中,护板外安装位螺纹管9贯穿设于下支架10和后副车架横梁3上,并分别与两者固连,以此可使三者连为一体,而可有效提高后副车架主体的整体刚度。
护板内安装位焊接螺母11则固设于内加强板12朝向后副车架前板4的一侧,并对应于护板内安装位焊接螺母11,于内加强板12上也形成有过孔,以可使得螺栓等外部连接件通过而与该护板内安装位焊接螺母11螺接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电池包护板连接部除了包括护板外安装位螺纹管9和护板内安装位螺纹管,当然其还可包括可构成后副车架总成与电池包护板连接的其他结构。
本实施例的稳定杆安装部具体包括稳定杆安装位焊接螺母14和稳定杆安装位螺纹管7,且稳定杆安装位焊接螺母14与靠近稳定杆安装支架2端部的上述透孔201对应布置,并固连于稳定杆支架的下表面上。稳定杆安装位螺纹管7则对应于另一透孔201设置,并横穿后副车架横梁3下端的翻边设置,且其同时与该翻边和稳定杆安装支架2固连。
由图3和图4并结合图2中所示,前述上控制臂安装部由对应设置于后副车架前板4和后副车架后板6上的前板上控制臂安装位16与后板上控制臂安装位18构成,且该两个上控制臂安装位处于后副车架主体的同一高度上,并均可设置为通孔。类似地,本实施的下控制臂安装部即由对应设置于后副车架前板4和后副车架后板6上的前板下控制臂安装位17与后板下控制臂安装位19构成,且此两个下控制臂安装位亦处于后副车架主体的同一高度上,并同样的均为通孔。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控制臂的安装位除了采用通孔,当前其亦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其他安装结构。
本实施例的两个定位支架具体包括左侧的主定位支架8和右侧的辅定位支架15,两者的整体结构大致相同,并分别固连于对应侧的后副车架横梁3的下部,同时,设于两个定位支架上的定位孔也优选的均为定位孔。此时,前述的定位件具体可采用定位销,且为便于本实施例的后副车架总成的安装,参见图1中所示的,主定位支架8上的定位孔可为圆孔,而辅定位支架15上的定位孔则可为长条孔。
基于以上整体描述,本实施例的后副车架总成,不仅结构紧凑,重量较低,且通过使其上端采用四个安装位与车身相连,而下端采用四个安装位与电池包护板相连,可有效提高后副车架总成的整体刚度,从而可使具有该后副车架总成的电动车辆具有较好的侧向刚度及操作稳定性。
此外,本实施例的后副车架总成通过多个固定结构的设置,也可便于稳定杆及控制臂的安装,因而使得该后副车架总成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后副车架总成,应用于电动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副车架总成包括:
后副车架主体,所述后副车架主体为左右对称结构,并于所述后副车架主体上构造有于所述后副车架主体的上部和所述后副车架主体连接的车身连接部,以及于所述后副车架主体的下部和所述后副车架主体连接的电池包护板连接部,且于所述后副车架主体上还分别设有稳定杆安装部以及上控制臂安装部和下控制臂安装部;
定位支架,为靠近于所述后副车架主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的两个,且于两个所述定位支架上分别构造有配合于外部定位件而定位所述后副车架主体的定位部;
其中,所述后副车架主体包括居于中部的后副车架本体,以及于所述后副车架本体的两相对侧分别设置的后副车架横梁(3)和稳定杆安装支架(2),还包括于两侧的所述后副车架横梁(3)和所述后副车架本体之间分别连接设置的下支架(10);
所述后副车架本体具有搭接固连于一起的后副车架前板(4)与后副车架后板(6),两侧的所述后副车架横梁(3)均与所述后副车架前板(4)搭接固连,两侧的所述下支架(10)均为固连于所述后副车架前板(4)和对应侧的所述后副车架横梁(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两端的所述定位支架分别固连于对应端的所述稳定杆安装支架(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后副车架前板(4)和所述后副车架后板(6)之间固连有内加强板(12),并于所述后副车架后板(6)上固连设有后安装位支撑板(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连接部和所述电池包护板连接部均为于所述后副车架主体上左右对称布置的多个,所述稳定杆安装部、所述上控制臂安装部与所述下控制臂安装部均为关于所述后副车架主体左右对称布置的两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车身连接部至少包括有与所述后副车架横梁(3)和所述稳定杆安装支架(2)固连设置的车身前安装位支撑管(1),以及与所述后副车架前板(4)和所述后安装位支撑板(13)固连设置的车身后安装位支撑管(5),且所述车身后安装位支撑管(5)横穿所述后副车架前板(4)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护板连接部至少包括有与所述下支架(10)和所述后副车架横梁(3)固连、并贯穿两者设置的护板外安装位螺纹管(9),以及固连设置于所述内加强板(12)上的护板内安装位焊接螺母(1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杆安装部包括固连设置于所述稳定杆安装支架(2)上的稳定杆安装位焊接螺母(14),以及与所述稳定杆安装支架(2)和所述后副车架横梁(3)固连设置的稳定杆安装位螺纹管(7),且所述稳定杆安装位螺纹管(7)横穿所述后副车架横梁(3)。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控制臂安装部由对应设置于所述后副车架前板(4)和所述后副车架后板(6)上的前板上控制臂安装位(16)与后板上控制臂安装位(18)构成,所述下控制臂安装部由对应设置于所述后副车架前板(4)和所述后副车架后板(6)上的前板下控制臂安装位(17)与后板下控制臂安装位(19)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设于两所述定位支架上的所述定位部均为定位孔,且其一所述定位支架上的所述定位孔为圆孔,另一所述定位支架上的所述定位孔为长条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73664.1A CN111038588B (zh) | 2019-12-27 | 2019-12-27 | 后副车架总成 |
EP20906928.5A EP4023533A4 (en) | 2019-12-27 | 2020-12-22 | REAR SUBFRAME ARRANGEMENT |
PCT/CN2020/138336 WO2021129614A1 (zh) | 2019-12-27 | 2020-12-22 | 后副车架总成 |
US17/765,307 US11912336B2 (en) | 2019-12-27 | 2020-12-22 | Rear subframe assembly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73664.1A CN111038588B (zh) | 2019-12-27 | 2019-12-27 | 后副车架总成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38588A CN111038588A (zh) | 2020-04-21 |
CN111038588B true CN111038588B (zh) | 2021-08-20 |
Family
ID=70240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373664.1A Active CN111038588B (zh) | 2019-12-27 | 2019-12-27 | 后副车架总成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912336B2 (zh) |
EP (1) | EP4023533A4 (zh) |
CN (1) | CN111038588B (zh) |
WO (1) | WO202112961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38588B (zh) * | 2019-12-27 | 2021-08-20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后副车架总成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4024485A (ja) * | 2012-07-27 | 2014-02-06 | Kubota Corp | 作業車の車体構造 |
EP3266683A2 (en) * | 2016-07-04 | 2018-01-10 | Multione Srl | Chassis for self-propelled operating machines |
CN110001343A (zh) * | 2018-12-26 | 2019-07-12 |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 多连杆后悬架、车桥总成和车辆 |
EP3543087A1 (en) * | 2018-01-05 | 2019-09-25 | ArvinMeritor Technology, LLC | Vehicle chassis assembly |
CN110510001A (zh) * | 2019-08-30 | 2019-11-29 | 泰牛汽车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汽车多连杆型后副车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98438B2 (ja) | 1995-08-04 | 2004-02-16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バッテリーフォークリフトのリアフレーム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DE602005025306D1 (de) * | 2004-03-31 | 2011-01-27 | Honda Motor Co Ltd | Unterrahmen für fahrzeug und buchseninstallationsstruktur |
JP4825583B2 (ja) * | 2005-06-28 | 2011-11-3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構造 |
US7913788B1 (en) * | 2010-02-09 | 2011-03-29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Integrated energy storage and rear suspension assembly |
DE102013013325A1 (de) * | 2013-08-09 | 2015-02-12 | Audi Ag | Hilfsrahmen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DE102014205632A1 (de) * | 2014-03-26 | 2015-10-01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Einzelradaufhängung sowie Hinterachse mit Einzelradaufhängungen für ein Fahrzeug und entsprechend ausgestattetes Fahrzeug |
JP6488598B2 (ja) * | 2014-09-05 | 2019-03-27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サスペンションフレーム構造 |
JP6181723B2 (ja) * | 2015-09-30 | 2017-08-16 | 株式会社Subaru | 車体構造及び車載用バッテリー |
DE102015016492A1 (de) * | 2015-12-18 | 2017-06-22 | Audi Ag | Karosseriestruktur für ein zweispuriges Fahrzeug |
JP6215905B2 (ja) * | 2015-12-22 | 2017-10-1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後部構造 |
CN105667595B (zh) | 2015-12-28 | 2018-08-24 | 广东天非尼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微型跑车 |
JP6471134B2 (ja) * | 2016-10-25 | 2019-02-1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 |
JP7006390B2 (ja) * | 2018-03-09 | 2022-01-24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
CN109131570A (zh) | 2018-07-27 | 2019-01-04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后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
KR102512997B1 (ko) * | 2018-12-05 | 2023-03-22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의 차체구조물 |
JP7275836B2 (ja) * | 2019-05-15 | 2023-05-18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電動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
KR102633309B1 (ko) * | 2019-06-26 | 2024-02-06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체구조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 |
US11110787B2 (en) * | 2019-12-11 | 2021-09-07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Structural enhancements of an electric vehicle |
CN111038588B (zh) | 2019-12-27 | 2021-08-20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后副车架总成 |
JP7452400B2 (ja) * | 2020-12-11 | 2024-03-19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下部カバー構造 |
JP7326376B2 (ja) * | 2021-03-25 | 2023-08-1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構造 |
KR20220134071A (ko) * | 2021-03-26 | 2022-10-05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의 전방 구조 |
-
2019
- 2019-12-27 CN CN201911373664.1A patent/CN111038588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2-22 EP EP20906928.5A patent/EP4023533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12-22 WO PCT/CN2020/138336 patent/WO2021129614A1/zh unknown
- 2020-12-22 US US17/765,307 patent/US1191233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4024485A (ja) * | 2012-07-27 | 2014-02-06 | Kubota Corp | 作業車の車体構造 |
EP3266683A2 (en) * | 2016-07-04 | 2018-01-10 | Multione Srl | Chassis for self-propelled operating machines |
EP3543087A1 (en) * | 2018-01-05 | 2019-09-25 | ArvinMeritor Technology, LLC | Vehicle chassis assembly |
CN110001343A (zh) * | 2018-12-26 | 2019-07-12 |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 多连杆后悬架、车桥总成和车辆 |
CN110510001A (zh) * | 2019-08-30 | 2019-11-29 | 泰牛汽车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汽车多连杆型后副车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023533A1 (en) | 2022-07-06 |
CN111038588A (zh) | 2020-04-21 |
EP4023533A4 (en) | 2022-11-09 |
US11912336B2 (en) | 2024-02-27 |
US20220371661A1 (en) | 2022-11-24 |
WO2021129614A1 (zh) | 2021-07-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943268U (zh) | 纯电动微型货车下车架 | |
CN111038588B (zh) | 后副车架总成 | |
CN215322860U (zh) | 一种中重型车辆组合支架和集成式车架 | |
KR101394055B1 (ko) | 자동차의 범퍼커버 고정 브래킷 | |
CN211308728U (zh) | 一种车用后悬挂横梁总成 | |
CN203766973U (zh) | 三轮摩托车 | |
CN212401377U (zh) | 一种汽车后纵梁接头、后纵梁及汽车 | |
CN210821797U (zh) | 一种电池包防护装置及具有其的新能源汽车 | |
CN113161664A (zh) | 一种电动车电池包箱体安装支架结构 | |
CN218877395U (zh) | 一种全承载客车车架前桥段结构 | |
CN210258554U (zh) | 一种副车架结构 | |
CN216783642U (zh) | 一种驾驶室白车身前围结构 | |
CN201249656Y (zh) | 一种发动机后悬挂结构 | |
CN213502579U (zh) | 一种汽车车架总成 | |
CN103661711B (zh) | 发动机前置的三轮摩托车 | |
CN215436021U (zh) | 一种燃料电池轻卡侧置供氢系统框架 | |
CN220842532U (zh) | 一种转向架构架及悬挂式单轨车辆 | |
CN213442914U (zh) | 一种电动车车架 | |
CN219838622U (zh) | 机舱横梁总成及车辆 | |
CN113799570B (zh) | 一种高强度扭力梁安装架、下车体及白车身 | |
CN211223732U (zh) | 一种折叠式电动自行车的强化型车架 | |
CN217260491U (zh) | 一种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 |
CN216185715U (zh) | 电动三轮客车的车架总成结构 | |
CN214267771U (zh) | 一种纯电动微型货车车架总成 | |
CN210174968U (zh) | 一种副车架管梁结构和具有该结构的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