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60491U - 一种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60491U
CN217260491U CN202122928268.XU CN202122928268U CN217260491U CN 217260491 U CN217260491 U CN 217260491U CN 202122928268 U CN202122928268 U CN 202122928268U CN 217260491 U CN217260491 U CN 2172604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frame
saddle
tube
beam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2826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国庆
王金鹏
曾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Aima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Aima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Aima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Aima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2826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604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604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604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自行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架及电动自行车。车架包括主架和U型连接管,主架由一根直管弯折而成,使主架在加工的过程中,能够省略焊接等加工步骤。主架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梁管、底梁管及鞍管,底梁管沿车身的前后方向设置,前梁管与鞍管沿车身的前后方向间隔且相对设置且分别连接于底梁管沿车身前后方向的两端,前梁管与鞍管分别位于底梁管的上方且均与底梁管呈夹角,前梁管用于与前叉连接,鞍管用于与车座连接。U型连接管设置有两个,两个U型连接管沿车身的左右方向间隔且相对设置,U型连接管具有两个自由端,两个自由端分别连接于前梁管与鞍管,两个U型连接管位于同一水平面,以进一步加强主架的结构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动自行车以其经济实惠、机动方便、节能环保的特点,已经成为人们短距离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车架是电动自行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车架的轴测示意图,图2示出现有技术中车架的仰视示意图。参照图1-图2,现有技术中的车架一般包括前梁管101、底梁管102以及鞍管103,三个管分别单独制造而成,然后将底梁管102焊接于前梁管101与鞍管103之间,车架的强度完全取决于焊接的强度,此外,还需要在前梁管101 与底梁管102以及鞍管103与底梁管102之间再焊接上补强片104,以满足强度需求。整个车架的生产工艺极其复杂,且由于焊接往往会出现气孔、裂纹等缺陷,导致焊接强度不足。
因此,亟需一种车架及电动自行车,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架,能够加强主架的连接强度,平稳支撑前叉和车座,提升车架的可靠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架,包括:
主架,由一根直管弯折而成,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梁管、底梁管及鞍管,上述底梁管沿车身的前后方向设置,上述前梁管与上述鞍管沿上述车身的前后方向间隔且相对设置且分别连接于上述底梁管沿上述车身前后方向的两端,上述前梁管与上述鞍管分别位于上述底梁管的上方且均与上述底梁管呈夹角,上述前梁管用于与前叉连接,上述鞍管用于与车座连接;
U型连接管,设置有两个,两个上述U型连接管沿车身的左右方向间隔且相对设置,上述U型连接管具有两个自由端,两个上述自由端分别连接于上述前梁管与上述鞍管,两个上述U型连接管位于同一水平面。
作为一种车架的优选方案,上述底梁管包括两个弧形管和一个直管,上述直管沿车身的前后延伸且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上述弧形管,两个上述弧形管分别连接于上述前梁管与上述鞍管。
作为一种车架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前叉加强筋,上述前梁管远离上述底梁管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安装管,上述安装管用于套设在上述前叉,上述前叉加强筋固定连接于上述前梁管与上述安装管之间。
作为一种车架的优选方案,还包括链轮轴支架,上述链轮轴支架与上述鞍管连接并位于两个上述U型连接管之间,上述链轮轴支架用于与链轮轴转动连接。
作为一种车架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一顶部支撑架,上述第一顶部支撑架连接于上述链轮轴支架并位于上述U型连接管的上方,上述第一顶部支撑架用于连接电池盒顶部。
作为一种车架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二顶部支撑架,上述第二顶部支撑架连接于上述前梁管,上述第二顶部支撑架位于上述U型连接管的上方且位于两个上述U型连接管之间,上述第二顶部支撑架用于连接电池盒顶部。
作为一种车架的优选方案,还包括连接于上述底梁管的底部支撑架,上述底部支撑架用于连接电池盒底部。
作为一种车架的优选方案,还包括设置于底梁管的偏支固定件,上述偏支固定件用于与偏支支架连接。
作为一种车架的优选方案,还包括车尾架和两个后车架,上述车尾架沿上述车身的前后方向设置并连接于上述鞍管,两个上述后车架分别连接于上述鞍管并用于连接后车轮,上述车架还包括两个减震弹簧,两个上述减震弹簧分别连接于两个上述后车架与上述车尾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包括上述车架,还包括:
前叉,与上述前梁管连接;
车座,与上述鞍管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将主架由一根直管弯折而成,使主架在加工的过程中,能够省略焊接等加工步骤,简化工艺流程,避免了由于焊接而引起的气孔、裂纹等缺陷。主架用于连接和支撑车辆的前叉和车座,通过两个沿车身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U型连接管分别连接于前梁管与鞍管之间,加强了主架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车架的轴测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车架的仰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架的轴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架的正视示意图。
图中:
1、主架;11、前梁管;111、安装管;12、底梁管;121、弧形管;122、直管;13、鞍管;
2、U型连接管;21、自由端;
3、前叉加强筋;
4、链轮轴支架;
51、第一顶部支撑架;52、第二顶部支撑架;
6、底部支撑架;
7、偏支固定件;
81、车尾架;82、减震弹簧;
9、后车架;
101、前梁管;102、底梁管;103、鞍管;104、补强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车架是电动自行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现有技术中的车架一般由前梁管、底梁管以及鞍管相互焊接而成,由于结构强度不足,往往需要在焊接处焊接上补强片以满足强度需求,但同时也导致整个车架的生产工艺极其复杂。此外,由于焊接往往会出现气孔、裂纹等缺陷,导致焊接强度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架,能够加强结构强度,提升车架的可靠性,可用于电动自行车技术领域。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架的轴测示意图;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架的正视示意图。参照图3-图4,车架包括主架1,主架1由一根直管弯折而成,使主架1在加工的过程中,能够省略焊接等加工步骤,简化工艺流程,避免了由于焊接而引起的气孔、裂纹等缺陷。具体地,主架1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梁管11、底梁管12及鞍管13,底梁管12沿车身的前后方向设置,前梁管11与鞍管13沿车身的前后方向间隔且相对设置且分别连接于底梁管12沿车身前后方向的两端,前梁管11与鞍管13分别位于底梁管12的上方且均与底梁管12呈夹角,前梁管11用于与前叉连接,鞍管13用于与车座连接。优选地,前梁管11、底梁管12及鞍管13设置在同一平面,以符合日常使用习惯。进一步具体地,底梁管12包括两个弧形管121和一个直管122,直管122沿车身的前后延伸且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弧形管121,两个弧形管121分别连接于前梁管 11与鞍管13。通过两个弧形管121分别连接前梁管11与鞍管13,采用弧形结构相对于垂直结构能够避免前梁管11与鞍管13受力时,底梁管12与前梁管11 和鞍管13的连接处的应力集中于一点,增强主架1的强度和刚性。
继续参照图3-图4,车架还包括U型连接管2,U型连接管2设置有两个,两个U型连接管2沿车身的左右方向间隔且相对设置,U型连接管2具有两个自由端21,两个自由端21分别连接于前梁管11与鞍管13,两个U型连接管2位于同一水平面。两个U型连接管2的一个作用是作为加强件,加强主架1的结构强度。优选地,当前梁管11、底梁管12及鞍管13设置在同一平面时,U型连接管2沿上述平面对称分布,从而使加固效果达到最好,同时外形美观。此外,两个U型连接管2之间形成的空间,可用于放置电池盒、脚踏板等结构。U 型连接管2在弯折的部分同样采用弧形结构,能够增强其强度和刚性。可选地, U型连接管2连接于前梁管11和鞍管13靠下的位置,以方便后续在两个U型连接管2之间安装电池盒或脚踏板,符合使用者的骑行习惯。
继续参照图3-图4,前梁管11远离底梁管1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安装管111,安装管111用于套设于前叉。由于套设于前叉的安装管111和前梁管11的连接处受力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车架还包括前叉加强筋3,前叉加强筋3固定连接于前梁管11与安装管111之间,以增强安装管111与前梁管11之间的结构强度。
继续参照图3-图4,车架还包括链轮轴支架4,链轮轴支架4与鞍管13连接并位于两个U型连接管2之间,链轮轴支架4用于与链轮轴转动连接。通过将链轮轴安装于位于两个U型连接管2之间的链轮轴支架4,能够有效利用车架空间,使车辆结构更加紧凑。可选地,链轮轴支架4位于两个U型连接管2的上方,从而使链轮轴支架4及链轮轴不占用两个U型连接管2下方的空间,方便电池盒、脚踏板等部件的安装。
继续参照图3-图4,车架还包括连接于底梁管12的底部支撑架6,底部支撑架6用于连接电池盒底部。通过底部支撑架6能够将电池盒安装于两个U型连接管之间的空间,节省了车辆空间的使用。可选地,底部支撑架6设置有多个,多个底部支撑架6沿车身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于底梁管12上,通过多个底部支撑架6连接电池盒,能够提升电池盒连接的稳定性。
继续参照图3-图4,车架还包括第一顶部支撑架51,第一顶部支撑架51连接于链轮轴支架4并位于U型连接管2的上方,第一顶部支撑架51用于连接电池盒顶部。通使电池盒始终位于第一顶部支撑架51与多个底部支撑架6之间,防止在车辆运动过程中位于电池盒中的电池发生跳动。
继续参照图3-图4,车架还包括第二顶部支撑架52,第二顶部支撑架52连接于前梁管11,第二顶部支撑架52位于U型连接管2的上方且位于两个U型连接管2之间,第二顶部支撑架52用于连接电池盒顶部。第一顶部支撑架51与第二顶部支撑架52分别连接于电池盒顶部沿车身前后方向的两端,能够进一步防止电池盒跳动。可选地,第二顶部支撑架52还连接于两个U型连接管2,使第二顶部支撑架52的结构更加稳定。
继续参照图3-图4,由于底梁管12位于车辆靠近地面的位置,可选地,车架还包括设置于底梁管12的偏支固定件7,偏支固定件7用于与偏支支架连接。从而无需再单独设置偏支固定件7的连接结构,直接将偏支固定件7焊接或通过螺栓连接在底梁管12上即可完成安装。
继续参照图3-图4,车架还包括车尾架81和两个后车架9,所述车尾架81 沿车身的前后方向设置并连接于鞍管13,两个后车架9分别连接于鞍管13并用于连接后车轮,车架还包括两个减震弹簧82,两个减震弹簧82分别连接于两个后车架9与车尾架81之间。当车辆后轮行驶在颠簸路面并带动后车架9振动时,减震弹簧82能够为车尾架81提供缓冲,进而使减弱车座的振动,提升驾驶的舒适感。
继续参照图3-图4,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包括上述车架1,还包括前叉和车座,前叉与前梁管11连接,具体为与固定设置于前梁管11的安装管111转动连接,车座与鞍管13固定连接。
继续参照图3-图4,可选地,电动自行车还包括链轮轴,链轮轴转动设置于链轮轴支架4,从而有效利用两个U型连接管2之间的空间,使电动自行车的结构更加紧凑。
可选地,电动自行车还包括电池盒,电池盒的顶部与第一顶部支撑架51和第二顶部支撑架52连接,电池盒的底部与底部支撑架6连接,能够将电池盒安装于两个U型连接管之间的空间,节省了电动自行车空间的使用。
可选地,电动自行车还包括偏支支架,偏支支架与偏支固定件7转动连接,从而使偏支支架能够支撑在地面,或者使偏支支架与地面分开,从而不影响电动自行车的正常行驶。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架(1),由一根直管弯折而成,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梁管(11)、底梁管(12)及鞍管(13),所述底梁管(12)沿车身的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前梁管(11)与所述鞍管(13)沿所述车身的前后方向间隔且相对设置且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梁管(12)沿所述车身前后方向的两端,所述前梁管(11)与所述鞍管(13)分别位于所述底梁管(12)的上方且均与所述底梁管(12)呈夹角,所述前梁管(11)用于与前叉连接,所述鞍管(13)用于与车座连接;
U型连接管(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U型连接管(2)沿车身的左右方向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U型连接管(2)具有两个自由端(21),两个所述自由端(21)分别连接于所述前梁管(11)与所述鞍管(13),两个所述U型连接管(2)位于同一水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梁管(12)包括两个弧形管(121)和一个直管(122),所述直管(122)沿车身的前后延伸且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弧形管(121),两个所述弧形管(121)分别连接于所述前梁管(11)与所述鞍管(1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叉加强筋(3),所述前梁管(11)远离所述底梁管(1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安装管(111),所述安装管(111)用于套设在所述前叉,所述前叉加强筋(3)固定连接于所述前梁管(11)与所述安装管(11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链轮轴支架(4),所述链轮轴支架(4)与所述鞍管(13)连接并位于两个所述U型连接管(2)之间,所述链轮轴支架(4)用于与链轮轴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顶部支撑架(51),所述第一顶部支撑架(51)连接于所述链轮轴支架(4)并位于所述U型连接管(2)的上方,所述第一顶部支撑架(51)用于连接电池盒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顶部支撑架(52),所述第二顶部支撑架(52)连接于所述前梁管(11),所述第二顶部支撑架(52)位于所述U型连接管(2)的上方且位于两个所述U型连接管(2)之间,所述第二顶部支撑架(52)用于连接电池盒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底梁管(12)的底部支撑架(6),所述底部支撑架(6)用于连接电池盒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底梁管(12)的偏支固定件(7),所述偏支固定件(7)用于与偏支支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尾架(81)和两个后车架(9),所述车尾架(81)沿所述车身的前后方向设置并连接于所述鞍管(13),两个所述后车架(9)分别连接于所述鞍管(13)并用于连接后车轮,所述车架还包括两个减震弹簧(82),两个所述减震弹簧(82)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后车架(9)与所述车尾架(81)之间。
10.一种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架,还包括:
前叉,与所述前梁管(11)连接;
车座,与所述鞍管(13)固定连接。
CN202122928268.XU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Active CN2172604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28268.XU CN217260491U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28268.XU CN217260491U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60491U true CN217260491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81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28268.XU Active CN217260491U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604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02058B2 (en) Vehicle body frame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ame
US20060283650A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JP4193837B2 (ja) トレーリング・アーム式サスペンション構造及びアクスルキャリア
KR102166872B1 (ko) 차량용 토션빔 액슬장치
JP4041143B2 (ja) 車両用フレーム組立体及びその組立体を有する車両
CN217260491U (zh) 一种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CN201646995U (zh) 一种摩托车车架
JP4247839B2 (ja)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構造
CN201633848U (zh) 一种载重型电动车车架
CN201587486U (zh) 摩托车车架
CN203766973U (zh) 三轮摩托车
CN217260495U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CN111038588B (zh) 后副车架总成
JP4129073B2 (ja)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CN212980445U (zh) 一种分体式摩托车车架
JP5320194B2 (ja) スイング式パワーユニットの懸架装置
CN216185730U (zh) 轻量化高强度电动车车架
CN205440721U (zh) 一种减震自行车车架
CN211810040U (zh) 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
CN211223732U (zh) 一种折叠式电动自行车的强化型车架
CN218489750U (zh) 副车架及具有其的卡车
CN217396743U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
CN216861171U (zh) 全地形车
EP2025588B1 (en) Frame of motorcycle and motorcycle
CN214728009U (zh) 一种加强结构的商用车摆臂安装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