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98044B - 用于模板支撑装置的具有可下沉的支承高度的支撑头 - Google Patents

用于模板支撑装置的具有可下沉的支承高度的支撑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98044B
CN110998044B CN201880038481.1A CN201880038481A CN110998044B CN 110998044 B CN110998044 B CN 110998044B CN 201880038481 A CN201880038481 A CN 201880038481A CN 110998044 B CN110998044 B CN 1109980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ormwork
floor
section
support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3848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98044A (zh
Inventor
W·黑贝勒
S·热雷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ri Europe
Peri SE
Original Assignee
Pail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ili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il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998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80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980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80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3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of plane or curved surfaces end formpanels for floor shutterings
    • E04G11/48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shutterings or frames for floors or roofs
    • E04G11/486Dropheads supporting the concrete after removal of the shuttering; Connecting means on bea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rophea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3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of plane or curved surfaces end formpanels for floor shutterings
    • E04G11/38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of plane or curved surfaces end formpanels for floor shutterings for plane ceilings of concret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3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of plane or curved surfaces end formpanels for floor shutterings
    • E04G11/48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shutterings or frames for floors or roof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5/00Shores or struts; Chocks
    • E04G25/04Shores or struts; Chocks telescop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紧固在模板支撑装置(18a‑18l)上,以便借助多个楼板模板元件(14a‑14u)为楼板(44)安装模板的支撑头(20,20(I)),所述楼板模板元件分别具有一个模板面(22)。所述支撑头(20,20(I))具有两个支撑区段(32,34),其适于支撑多个楼板模板元件(14a‑14u)的至少一对相邻的楼板模板元件(14j,14k)。所述支撑头(20,20(I))具有调节装置(46),其用于将第一支撑区段(32)移入某个配置,在所述配置中,在第一支撑区段(32)上,可以支承在其上的楼板模板元件(14j)可以支承在至少一个位置更低的支承点(P3)上,所述支承点具有低于安装模板支承高度(h1)的支承高度(h2)。所述第二支撑区段(34)的支承点(P2)保留在所述安装模板支承高度(h1)上。

Description

用于模板支撑装置的具有可下沉的支承高度的支撑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紧固在用来为楼板安装模板的模板支撑装置上的支撑头。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楼板模板系统,其具有这种模板支撑装置、支撑头和相应的楼板模板元件。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拆除楼板的模板的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在应用这种楼板模板系统的情况下实施。
背景技术
实践中已知所谓的活动头支撑装置,可以将其用于构建楼板模板。将楼板模板面板或布置有模板面板的支座支承在活动头支撑装置上。使用活动头支撑装置就能实现所谓的提前拆除模板。提前拆除模板表示,在活动头解锁后将楼板模板面板或模板面板的至少一部分移除,其中活动头支撑装置(具有活动头的模板支撑装置)保持竖立,以使得楼板稳定,直至这个楼板具备需要的承载能力。
但实践表明,剩余的活动头支撑装置使得用于材料供应的成本相对较高,因为与不具有活动头的结构简单的模板支撑装置相比,活动头支撑装置较为昂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紧固在模板支撑装置上的支撑头、一种楼板模板系统和一种方法,其使得能够借助可硬化的充填材料(例如混凝土)高效地制造楼板。
本发明用以达成上述目的的解决方案为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头、为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优选实施方式参阅其他权利要求。
所述支撑头适于紧固在模板支撑装置上,以便借助多个楼板模板元件为楼板安装模板,这些楼板模板元件分别具有一个模板面。支撑头具有用于将支撑头与模板支撑装置的柱身区段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区段。支撑头还具有两个支撑区段,其适于支撑多个楼板模板元件的至少一对相邻的楼板模板元件,使得在支撑区段的每个上,相邻对的楼板模板元件中的相应一个可支承在至少一个支承点上。支承点具有大体相同的安装模板支承高度。支撑头具有调节装置,其用于将支撑区段中的第一个移入某个配置,在该配置中,在第一支撑区段上,可以支承在其上的楼板模板元件可以支承在至少一个位置更低的支承点上,该支承点具有低于安装模板支承高度的支承高度。在较低的支承高度中,第二支撑区段的支承点保留在安装模板支承高度上。
这样就提供一种支撑头,其在提前拆除模板时使得能够高效地拆卸模板支撑装置以及支撑头连同楼板模板元件,以便在达到期望的硬化前通过不具有昂贵的支撑头的低成本钢管支撑装置来支撑楼板。通过支撑头的本发明的构建方案,可以以高效的方式如此地进行拆卸,使得不会产生不受支撑区域,这些区域对因楼板的自重而产生的负荷而言已经过大。过大的不受支撑区域可能会损伤混凝土。
因此,与传统的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支撑头使得能够及早地在另一楼板模板中,例如在下一楼层中重新使用支撑头。这样就能减少需要的支撑头的数目,并且降低用于提供支撑头的成本。
根据传统方案,活动头支撑装置在提前拆除模板后保持受支承地竖立。为此,开发出活动头支撑装置,其除用于模板的支承面外还具有用于楼板的混凝土的另一支承面。用于模板的支承面如此地构建,使得能够将这个模板下沉,以便移除模板。这些已知的活动头支撑装置以某种方式构建,使得混凝土一方面与模板,另一方面与活动头的支承面直接或通过盖条接触。在混凝土与不同的材料接触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在制成的混凝土楼板的表面上产生非期望的痕迹。
与此相比,本发明的支撑头使得模板支撑装置与楼板的接触仅能通过楼板模板元件实施,因为具有支撑头的模板支撑装置不再需要在提前拆除模板后保持竖立来支承楼板。这样就会减少在混凝土楼板的表面上产生非期望的痕迹或压痕的危险。
楼板模板元件可以构建为楼板模板面板。楼板模板面板中的每个均可以具有一个模板面以及一个或多个支座元件。楼板模板面板的支座元件可以为横向支座和/或纵向支座。就此而言,横向和纵向支座可以指楼板模板元件的侧壁。
相邻的一对楼板模板元件可以大体构建为相同的。相邻的一对楼板模板元件可以以其横侧或以其纵侧彼此邻接。相邻的一对楼板模板元件可以相互对齐从而形成共用的中心轴。两对楼板模板元件可以支承在第一和第二支撑区段上,其中两个楼板模板元件可以支承在第一支撑区段上且两个楼板模板元件可以支承在第二支撑区段上。
支撑区段中的每个均可以分别具有一个支承面,楼板模板元件可以以邻接的方式支承在该支承面上。在支承面上特别是可以支承有楼板模板元件的横向支座的区段和/或纵向支座的区段。在支撑区段二者形成相同的安装模板支承高度的配置中,支承面可以处于该安装模板支承高度上。
安装模板支承高度和有所减小的支承高度可以参照支撑头的使用位置。
支撑区段可以分别具有一个或多个卡入元件,例如挂钩。挂钩可以朝上敞开。挂钩可以与楼板模板元件的横向支座和/或纵向支座卡合。
第一支撑区段的运动可以使得第一支撑区段的位置和/或定向发生改变。第一支撑区段运动期间,第二支撑区段可以保留在不变的位置和/或定向上。第二支撑区段可以与连接区段刚性连接。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调节装置以某种方式构建,使得通过第一支撑区段的运动使得第一支撑区段的至少一部分下沉。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调节装置具有用于第一支撑区段的运动的导引装置。但该运动也可以至少部分地无法导引。
导引装置使得第一支撑区段受控地运动至某个配置,在该配置中,楼板模板元件可以支承在位置更低的支承点上。
导引装置例如可以构建为旋转导引装置和/或移动导引装置。移动导引装置可以形成直线的或弯曲的导引路线。移动导引装置例如可以构建为直线导引装置和/或滑动导引装置。运动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具有指向楼板模板元件的方向分量,其中楼板模板元件可以支承在第一支撑区段上。这一点可以简化楼板模板元件与第一支撑区段的卡合的解除。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导引装置构建为旋转导引装置。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旋转导引装置定义旋转轴,该旋转轴布置为低于安装模板支承高度。
这一点可以简化楼板模板元件与第一支撑区段的卡合的解除。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导引装置构建为直线导引装置和/或滑动导引装置。
导引装置可以构建为具有长孔的旋转滑动导引装置,其用于使得第一支撑区段沿竖直方向下沉。长孔既实现第一支撑区段的偏转,又实现沿竖直方向的直线下沉。在沿竖直方向的下沉中,相关的楼板模板元件进一步平面地支承在第一支撑区段上。将下沉的楼板模板元件在这个下沉的位置上进一步可靠地保持在支撑头中。
长孔可以构建在第一支撑区段的末端上。这一点使得第一支撑区段能够以伸长的旋转臂偏转。
所述支撑头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止动爪布置在所述支撑头的旋转轴承中。在第一支撑区段处于第一支承位置的情况下,止动爪抵靠在具有长孔的第一支撑区段的末端上的第一端位上,在第一支承位置上,第一支撑区段的支承点处于安装模板支承高度。在第一支撑区段下沉时,止动爪自行下落至第二端位,第一支撑区段的第二支承位置通过该止动爪被固定就位。为达到第二端位,止动爪可以在旋转运动中在具有长孔的第一支撑区段的末端上沿第一支撑区段的外轮廓滑入第二端位。止动爪在第二端位上防止第一支撑区段沿竖直方向朝上移动。
旋转轴承可以具有凸起和/或朝内拱起的止挡,并不仅仅具有呈圆环状的通孔。在此情况下,止动爪在第二端位上相对竖直方向而言形成止动角。借助旋转轴承中的止动爪的倾斜的止动角,止动爪因第一支撑区段沿竖直方向的运动而无法再转回其第一端位,并且将第一支撑区段沿竖直方向的移动锁止。
止动爪可以具有通孔。止动爪可以通过通孔手动解锁。在解锁后,可以再将第一支撑区段沿竖直方向朝上移动。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调节装置具有可解除的锁定装置。可解除的锁定装置可以以可解除的方式锁定第一支撑区段的运动。
锁定装置可以如此地构建,使其在支撑头的使用位置上以及在支承可支承在支撑头上的全部楼板模板元件的情况下可操纵。锁定装置例如可以具有楔形锁。但同样可以采用锁定装置的其他配置。
楼板模板系统具有多个模板支撑装置。模板支撑装置分别与一个根据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头连接。楼板模板系统还具有多个楼板模板元件。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楼板模板面可以通过将楼板模板元件支承在支撑头的第一和第二支撑区段上而形成,该楼板模板面闭合式地水平地覆盖模板支撑装置。
这一点使得楼板的模板面仅由楼板模板元件构建。这样就防止混凝土与不同的材料接触,这样可能会导致在制成的楼板的表面上产生痕迹或压痕。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支撑头具有转矩支撑装置。转矩支撑装置适于在楼板模板元件中的一个支承在第二支承区段上的情况下与这个楼板模板元件卡合。转矩支撑装置适于支撑转矩,通过支承在第二支撑区段上的楼板模板元件的竖直负荷将该转矩施加至支撑头上。
这样楼板模板元件就能稳定地支撑在第二支撑区段上,确切而言,在没有楼板模板元件支承在第一支撑区段上的情况下进行自行支撑。
转矩支撑装置可以卡设在特别是楼板模板元件的横向支座或纵向支座上的表面轮廓上。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转矩支撑装置具有一个支撑区段。支撑区段适于将第二支撑区段水平地支撑在支承在其上的楼板模板元件上。
支撑区段可以卡设在楼板模板元件的外侧表面上。支撑区段特别是可以卡设在横向支座或纵向支座上。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转矩支撑装置具有两个支撑区段,其分别适于将第二支撑区段水平地支撑在支承在其上的楼板模板元件上。两个支撑区段可以如此地构建,使其在不同的高度上以及沿两个相反的水平方向将第二支撑区段支撑在支承在其上的楼板模板元件上。
另一支撑区段可以卡设在特别是横向支座或纵向支座上的楼板模板元件的内侧表面上。另一支撑区段可以构建为挂钩。挂钩可以朝上敞开。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模板支撑装置分别具有一个高度调节装置。高度调节装置适于同时对第一和第二支撑区段进行高度调节。
所述方法适于拆除借助可硬化的充填材料(例如混凝土)制成的楼板的模板。用于所制造的楼板的底侧的楼板模板具有多个楼板模板元件和多个模板支撑装置。模板支撑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与支撑头连接,该支撑头具有两个支撑区段,多个楼板模板元件的至少一对相邻的楼板模板元件支承在这些支撑区段上,使得在支撑区段的每个上,相邻对的楼板模板元件中的相应一个支承在至少一个支承点上。支承点具有大体相同的安装模板支承高度。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支撑区段中的第一个移入某个配置中,在该配置中,支承在第一支撑区段上的楼板模板元件可以支承在至少一个位置更低的支承点上,该支承点具有低于安装模板支承高度的支承高度。在较低的支承高度中,第二支撑区段的支承点保留在安装模板支承高度上。所述方法还包括拆除支承在第一支撑区段上的楼板模板元件的模板。
与上文针对支撑头或楼板模板系统所列的相同的优点相应地适用于所述方法。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通过一个或多个附加的支撑装置来支撑支承在所述第一支撑区段上的楼板模板元件。拆除模板还可以包括使得至少一个附加的支撑装置下沉和/或将其移除。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使得支承在所述第一支撑区段上的楼板模板元件与第一支撑区段的卡合解除。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拆除模板还包括借助第一支撑区段的卡入元件使得支承在所述第一支撑区段上的楼板模板元件向下偏转,这些卡入元件在向下偏转期间与偏转下来的楼板模板元件卡合。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包括在楼板的被拆除模板的区域内相对底部支撑楼板。被拆除模板的区域可以相当于支承在第一支撑区段上的楼板模板元件的模板面。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a:实施例中的楼板模板系统;
图1b:图1a所示楼板模板系统,其中楼板模板元件中的一个被移除;
图1c至图1f:所述楼板模板系统的对应于图1a和图1b所示切割线的竖直横截面;
图2a:图1a所示楼板模板系统中的模板支撑装置的支撑头的透视示意图;
图2b:图2a所示支撑头的侧视示意图;
图2c:图2b所示支撑头的另一侧视示意图,其中所述支撑头的第一支撑区段下沉;
图3:不设置楼板模板元件的图2a所示支撑头的透视示意图;
图3b:不设置楼板模板元件的图2a所示支撑头的另一透视示意图;
图4a:第二实施例中的支撑头的侧视示意图;
图4b:图4a所示支撑头的另一侧视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区段下沉;以及
图5:第三实施例中的支撑头的侧视示意图,其中所述支撑头的第一支撑区段下沉;
图6:具有处于第一支承位置的第一支撑区段的支撑头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纵向剖面图;
图7:在第一支撑区段偏转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支撑头的纵向剖面图;
图8: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具有处于第二支承位置的第一支撑区段的支撑头的纵向剖面图;
图9: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具有处于第二支承位置的第一支撑区段的支撑头的纵向剖面图,和用于所述支撑头的止动爪的旋转轴承的详图;
图10: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支撑头的止动爪的等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示出实施例中的楼板模板系统10的俯视图。楼板模板系统10适于用混凝土铸造楼板。楼板模板系统10原则上针对其他可硬化的充填材料也同样适用。楼板纸在图1中的纸平面内延伸,并且在图1a所示结构中在侧向上受混凝土墙12限制。楼板模板系统10具有数个楼板模板元件14a至14u,其分别构建为楼板模板面板。楼板模板面板具有模板壁、横向和纵向支座(特别是构建为纵向地和横向地延伸的侧壁)。
如图1a所示,通过模板支撑装置在每个在楼板模板元件的四个角的每个上对楼板模板元件14a至14u进行支撑。为此,楼板模板系统10具有模板支撑装置16a至16l和18a至18l。模板支撑装置18a至18l与本发明的构建为活动头的支撑头连接。下面结合图2a至图5详细说明支撑头的结构。
模板支撑装置18a至18l使得能够所谓地提前拆除楼板模板元件14a至14u的模板,也就是在楼板具备需要的承载能力之前将楼板模板元件14a至14u移除。因此,在提前拆除模板后必须继续支撑楼板。这一点在传统方案中在应用所谓的活动头支撑装置的情况下实现,这些活动头支撑装置能够将楼板模板的至少一部分拆下,其中活动头支撑装置保持直立以支撑楼板,直至这个楼板具备需要的稳定性。
与其相比,紧固在模板支撑装置18a至18l上的支撑头如此地构建,使得在提前拆除模板时,能够高效地将模板支撑装置18a至18l连同支撑头移除并且用结构简单的钢管支撑装置替代。下文结合图1b至图1f详细说明这一点。由于与结构简单的钢管支撑装置相比,具有模板支撑装置18a至18l的支撑头成本较高,这样就能减少所使用的支撑头的量,并且能够降低供应成本。也就是说,可以提前针对下一安装模板过程,例如在下一楼层中使用具有模板支撑装置18a至18l的支撑头。
图2a示出本发明的支撑头20和模板支撑装置18e连同楼板模板元件14j至14k的透视示意图,其在楼板模板系统10中的配置在图1a中示意性地示出。为简化视图,同样受模板支撑装置18e支撑的楼板模板元件14g和14h未在图2a中示出。图2b和图2c示出对应于图2a中的视图的侧视示意图。图3a和图3b示出不设置楼板模板元件14g、14h、14j和14k的支撑头20的透视示意图。
图2a所示楼板模板元件14j和14k中的每个均具有一个模板面22、至少一个第一支座24和至少一个第二支座26。支座24和26中的每个均可以为纵向支座或横向支座且特别是形成纵向壁部或横向壁部。
支撑头20具有用于与模板支撑装置18e的柱身区段30(图2a)连接的连接区段28。此外,支撑头20具有两个支撑区段32和34。支撑区段32和34适于支撑相邻对的楼板模板元件14j至14k,其模板面22彼此邻接,使得楼板模板元件14j至14k相互对齐从而形成共用的中心轴。第一支座24平行于相邻对14j和14k的共用中心轴延伸。第二支座26垂直于共用中心轴延伸。
楼板模板元件14j支承在第一支撑区段32上。为此,第一支撑区段32具有支承面36(图3a),楼板模板元件14j的第一支座24的区段和/或第二支座26的区段支承在该支承面上。因此,第一支撑区段32具有至少一个支承点P1(图2b),楼板模板元件14j支承在该支承点上。
楼板模板元件14k支承在第二支撑区段34上。为此,第二支撑区段34具有支承面38(图3b),楼板模板元件14k的第一支座24的区段和/或第二支座26的区段支承在该支承面上。因此,第二支撑区段34具有至少一个支承点P2(图2b),楼板模板元件14k支承在该支承点上。
相应地,图2a中未示出的楼板模板元件14g可以支承在第一支撑区段32上,为此,第一支撑区段32具有支承面40。此外,图2a中未示出的楼板模板元件14h可以支承在第二支撑区段34上,为此,第二支撑区段34具有支承面42。因此,这些楼板模板元件14g和14h中的每个均可支承在相应的支撑区段32、34上的至少一个支承点上。楼板模板元件14g、14h、14j和14k如此地构建,使其模板面22共同形成组合式的模板面,其闭合式地覆盖支撑头20和模板支撑装置18。这个组合式的模板面特别是为矩形的。为此,楼板模板元件14g、14h、14j和14k中的每个均在全部四个周侧上具有凸出部。通过凸出部,模板面22伸出第一支座24和第二支座26。
在图2b中可以特别清楚地看出,这两个用于楼板模板元件14j和14k的支承点P1和P2布置在相同的安装模板支承高度h1上。相应地,对未示出的楼板模板元件14g和14h而言也是如此。在所示实施例中,通过支承面36、38、40和42布置在同一高度上来实现这一点。
通过相同的安装模板支承高度h1,在楼板模板元件14g、14h、14j和14k的模板面22之间产生无级的过渡区43,这些楼板模板元件分别与待制造的楼板44接触。因此,如图2a所示,在支撑头20的配置中铸造楼板44。
支撑头20具有用于使得第一支撑区段32移入某个配置的调节装置46,在该配置中,楼板模板元件14j可以支承在第一支撑区段32(图2c)的至少一个点P3上,该支撑区段的支承高度h2小于安装模板支承高度h1。相应地,在第一支撑区段32的这个配置中,(未在图2c中示出的)楼板模板元件14g也支承在支撑区段32的至少一个位置更低的支承点上。位置更低的支承点对楼板模板元件14g和14j而言可以为相同的或不同的。
更小的支承高度可以导致楼板模板元件14g和14j的被支承区段下沉。但楼板模板元件14g和14j也可以受其他模板支撑装置支撑,使得第一支撑区段32的运动不会自动导致楼板模板元件14g和14j下沉。
在图2a至图2c所示实施例中,调节装置46具有旋转导引装置47,其用来使得第一支撑区段32以可偏转的方式铰接在第二支撑区段34上。旋转导引装置47定义旋转轴A,该旋转轴垂直于楼板模板元件14j和14k的共用中心轴地水平地布置。
通过第一支撑区段32相对第二支撑区段34的偏转使得第一支撑区段32下沉。如图2c所示,旋转轴A布置在高度h3上,该高度低于安装模板支承高度h1。这样第一支撑区段32的卡入元件50中的每个的运动的至少一部分就具有指向楼板模板元件14g或14j的方向分量。卡入元件50构建为挂钩,并且与支承在第一支撑区段32上的楼板模板元件14g或14j的第二支座26卡合。卡入元件50分别具有一个用于与第二支座26的大体水平的凸肩54卡合的端部卡入区段52(特别是钩状的突出部)。通过这个卡合提供针对楼板模板元件14g或14j的抬升锁固。通过卡入元件50的运动的前述配置,就能将端部卡入区段52与大体水平的凸肩54之间的卡合解除。但也可以采用某些实施方式,其中第一支撑区段32不具有任何抬升锁固,从而无需采用运动的这种配置。
正如下文将结合图1b至图1e说明的那样,第一支撑区段32的用于提供较小的支承高度h2的运动能够高效地提前拆除模板,在提前拆除模板时,可以用简单的钢管支撑装置替代模板支撑装置18a至18l(图1a)连同与其连接的支撑头20,这些钢管支撑装置在无模板的情况下卡设在楼板44上。图1c至1e绘示出对应于图1a中给出的切割线A-A的横截面。为简化视图,在图1c至图1e中,模板支撑装置18e和18f以及紧固在其上的支撑头20并未平均地示出。
因此,在楼板模板系统10中,无需在移除楼板模板元件14a至14u后通过模板支撑装置18a至18l连同紧固在其上的支撑头20来支撑楼板44。这一点使得楼板模板系统10能够如此地构建,这样就能通过将楼板模板元件14a至14u支承在支撑头20的支撑区段32和34上形成楼板模板面,该楼板模板面闭合式地水平地覆盖模板支撑装置18a至18l。
正如在图1a中的俯视图所再现的那样,图1c示出开始提前拆除模板前的状态。在图1a中,支撑头的支撑区段32和34示意性地再现为具有四个点的经过倒圆的正方形。在模板支撑装置18a至18l的支撑头20中,各有两个支撑区段截面32、34如此地布置,使其针对支承在其上的楼板模板元件14a至14u形成安装模板支承高度h1
正如图1a和图1b所示模板支撑装置16a至16e和16g至16l那样,图1c所示模板支撑装置16f为结构简单的钢管支撑装置,其不具有结合图2a至图6所描述的支撑头20。
为了提前拆除模板,在与模板支撑装置18e和18g连接的支撑头20中,将可解除的锁定装置56(图2a和图2b)解除,该锁定装置在所示实施例中实施为楔形锁。但同样可以采用可解除的锁定装置56的其他实施方案。
图1d绘示出通过解除锁定装置56所产生的状态。通过解除锁定装置56,相应的支撑头20的第一支撑区段32移入图2c所示配置,在该配置中,楼板模板元件14j在模板支撑装置18e和18g上支承在更低的支承高度h2上。
楼板模板元件14k进一步地通过模板支撑装置18e和18g的第二支撑区段34进一步地支承在安装模板支承高度h1上。因此,楼板44在楼板模板元件14k的区域内足够稳定,且由此防止产生过大的不受支撑区域,该区域可能会损伤楼板44的混凝土。
基于图1d中针对钢管支撑装置16f所再现的状态,可以使得钢管支撑装置16f和16g(图1a)下沉并且将其移除,且如图1e所示,将楼板模板元件14j松开。在支撑头20的第一支撑区段32上,在模板支撑装置18e上设有构建为挂钩的卡入元件50(图2c),这样就能将楼板模板元件14j向下偏转以便拆除模板(在图1e中用箭头58绘示)。例如可以借助未示出的模板辅助件来实施向下偏转。随后,可以使得楼板模板元件14j解除与卡入元件50的卡合,具体方式是将楼板模板系统从挂钩取下。
图1b和图1f示出拆除楼板模板元件14j的模板后的状态。模板支撑装置18e和18g上的支撑头20的下沉的第一支撑区段32在图1b中用交叉记号标记。处于安装模板支承高度h1上的支承点用点标记。因此,如图1b所示,楼板模板元件14k通过模板支撑装置18e和18g上的支撑头20的第二支撑区段34支承在安装模板支承高度h1上。这样楼板在楼板模板元件14k的区域内就受到足够的支撑。
此外,如图1b所示,楼板模板元件14g至14m在三个角上支承在安装模板支承高度h1上。这样也能实现楼板44在这些楼板模板元件的区域内的足够支撑。
针对作为钢管支撑装置16a至16l(图1b)的替代而应用分别支撑两个相邻的楼板模板元件的双支撑装置的情形,在移除楼板模板元件的14j时,不在对应于图1b所示的钢管支撑装置16e和16h的楼板模板元件14g和14m中实施另一支承。但通常通过混凝土墙12来使得楼板模板元件14g和14m足够稳定,这样就无需安装其他支撑装置来稳定楼板模板元件14g和14m。若通过混凝土墙12并未使得楼板模板元件14g和14m足够稳定,则可以安装临时的钢管支撑装置以使其稳定。
如图1f所示,在移除楼板模板元件14j后,通过钢管支撑装置60和62来支撑楼板44的因楼板模板元件14j而松开的区域。
在提前拆除模板的其他步骤中,可以将其他楼板模板元件(14a至14i以及14k至14u)和模板支撑装置(18a至18l)连同紧固在其上的支撑头20依次移除并且用钢管支撑装置替代。支撑头20使得这个过程能够高效地实施并且无法产生过大的不受支撑区域。为了移除模板支撑装置18a至18l,这些模板支撑装置分别具有一个用于对整个支撑头20进行高度调节的高度调节装置。高度调节装置例如适于进行伸缩式的高度调节。
在图1f所示状态中,将转矩施加在与模板支撑装置18e连接的支撑头20上,由楼板模板元件14k的竖直负荷和杆区段30的支撑力产生该转矩。因缺少楼板模板元件14j就无法对这个转矩进行补偿。
为了支撑这个转矩从而将用于模板支撑装置18e的维护与维修成本保持在较低水平,支撑头20具有转矩支撑装置64(图2a至图2c、图3a和图3b)。转矩支撑装置64与支承在第二支撑区段34上的楼板模板元件卡合,也就是特别是与图1f所示楼板模板元件14k卡合,并且与第二支撑区段34刚性连接。
转矩支撑装置64具有布置在间隙68中的支撑区段66,该间隙由所有可以支承在支撑头20上的楼板模板元件14g、14h、14j、14k形成。第一支撑区段66与支承在第二支撑区段34上的楼板模板元件14h和14k的外侧竖直表面70卡合。外侧竖直表面70为第二支座26的表面。第二支撑区段34通过支撑区段66水平地支撑在楼板模板元件14h和14k的每个上。
通过支撑区段66就已形成对转矩的有效支撑。通过一个或多个其他支撑区段72形成对转矩的更好的支撑,通过这些支撑区段,第二支撑区段34同样沿水平方向支撑在受支承的楼板模板元件14h和14k上。其他支撑区段72分别与对应的楼板模板元件14h和14k的一个竖直表面74卡合,该表面指向相应的楼板模板元件14h和14k的内部。指向内部的竖直表面74为相应的楼板模板元件14h和14k的第二支座26的表面。特别是如图2b所示,支撑区段66和其他支撑区段72在不同的高度上以及沿两个相反的水平方向将第二支撑区段34支撑在支承在其上的楼板模板元件14h和14k上。支撑区段66作用于与其他支撑区段72相比更高的高度上。
图4a至图5示出支撑头20的替代实施方式,其中调节装置46的导引装置78以不同的方式构建。图4a和图4a示出一个实施例,其中导引装置78构建为移动导引装置,具体而言,构建为直线导引装置。直线导引装置具有导臂84,导套86纵向可动地布置在该导臂上。导臂84的轴线B平行于模板支撑装置(18a至18l)的纵轴C地延伸,支撑头20紧固在该模板支撑装置上。图4a示出楼板模板元件支承在这两个支撑区段32和34上且支承在安装模板支承高度h1上的状态。图4b示出第一支撑区段32下沉以使得支承在其上的楼板模板元件支承在有所下沉的支承高度h2上的状态。
图5示出支撑头20的另一替代实施方式,其中移动导引装置构建为滑动导引装置。滑动导引装置可以如此地配置,使得第一支撑区段32的导引路线呈直线。作为替代方案,滑动导引装置可以如此地构建,使得第一支撑区段32的导引路线弯曲地延伸。在图5所示实施例中,滑动导引装置具有滑板88,该滑板以相对固定布置的滑块90可动的方式布置。但也可以采用滑动导引装置的其他技术方案。通过图5所示的滑动导引装置特别是可以使得滑动导引装置的导引路线如此地构建,从而使得第一支撑区段32的运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指向支承在第一支撑区段32的楼板模板元件的方向分量。正如前文已就旋转导引装置47(图2a至3b)而言所描述的那样,能够使得楼板模板元件简单地脱离与卡入元件50的卡入区段52的卡合。
这样就通过所示实施例提供支撑头20、楼板模板系统以10以及方法,其使得能够用可硬化的充填材料(例如混凝土)高效地制造楼板44。
图6示出支撑头20(I)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纵向剖面图。导引装置78构建为旋转滑动导引装置。为此,导引装置78具有沿竖直方向定向的长孔92。长孔92构建在第一支撑区段32的末端94上,其中末端94布置在第二支撑区段34上或与第二支撑区段34共同作用。构建在第二支撑区段34上的滑块90(I)以紧固就位在第二支撑区段34上的方式处于长孔92中。止动爪98定位在第二支撑区段34的旋转轴承96中。止动爪98在图6所示第一端位100上抵靠在具有长孔92的第一支撑区段32的末端94上。第一支撑区段32处于第一支承位置102,其中支承点P1处于安装模板支承高度h1上。滑块90(I)处于长孔92的下末端104上。同样地正如图2a至图3b所示实施方式那样,在这个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区段32一体成形并且通过调节装置46与第二支撑区段34连接。
图7示出在解除锁定装置56后,通过偏转第一支撑区段32使得第一支撑区段32相较于第二支撑区段34下沉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支撑头20(I)的纵向剖面图。止动爪98保留在第一端位100上。此外,滑块90(I)处于长孔92的下末端104上。支承面36具有相较于竖直方向而言的倾斜定向。
图8示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支撑头20(I)的纵向剖面图,其中第一支撑区段32处于第二支承位置106。第一支撑区段32支承在解除的锁定装置56上。第一支撑区段32的支承面36平行于第二支撑区段34的支承面38定向。滑块90(I)处于导引装置78的长孔92的上末端108上。为了达到第一支撑区段32的第二支承位置106,在第一支撑区段32如图7所示地偏转后,例如通过支承在支承面36上的楼板模板元件14j(参阅图2b)的负荷,沿竖直方向朝下地沿滑块90(I)导引长孔92。止动爪98处于第二端位110,止动爪98在该端位上将第一支撑区段32固定就位在第二支承位置106上并且防止第一支撑区段32从第二支承位置106移出。其中,止动爪98在这个端位上以止动爪98在旋转轴承96中相对竖直方向而言倾斜的方式形成止动角112。借助止动角112,止动爪98因第一支撑区段32沿竖直方向朝上的运动而无法再转回其第一端位,并且将第一支撑区段32沿竖直方向朝上的移动锁止。为了达到第二端位110,布置在旋转轴承96中的止动爪98自行从其第一端位100下落(参阅图6)并且在旋转运动中在具有长孔92的第一支撑区段32的末端94上沿第一支撑区段32的外轮廓滑入第二端位110。
图9示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支撑头20(I)的纵向剖面图连同旋转轴承96的详图,其中第一支撑区段32处于第二支承位置106。止动爪98在其第二端位110上抵靠在第一支撑区段32上。旋转轴承96具有凸起120,在该凸起的上末端上构建有用于止动爪98的朝内拱起的止挡122。在第一支撑区段32沿竖直方向朝上的力作用中,通过止挡122将止动爪98的由这个力作用引起的旋转运动锁止。止动爪98因第一支撑区段32沿竖直方向朝上的运动而无法再转回其第一端位100(参阅图6)。这样止动爪98就将第一支撑区段32沿竖直方向朝上的移动锁止。可以手动将止动爪98从其止动功能解脱出来并且推回第一端位100。
图10示出止动爪98的等轴测图。止动爪98具有通孔114。通孔114可以被例如手指穿过,以便止动爪从第二端位110(参阅图8)移回第一端位100(参阅图6)。止动爪98还具有两个抵靠在第一支撑区段32上(参阅图8)的止动边116a、116b。可以通过两个轴承转向面118a、118b在旋转轴承96中(参阅图6)安装和导引止动爪98。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紧固在模板支撑装置(18a-18l)上,以便借助多个楼板模板元件(14a-14u)为楼板(44)安装模板的支撑头(20,20(I)),这些楼板模板元件分别具有一个模板面(22)。所述支撑头(20,20(I))具有两个支撑区段(32,34),其适于支撑多个楼板模板元件(14a-14u)的至少一对相邻的楼板模板元件(14j,14k)。所述支撑头(20,20(I))具有调节装置(46),用于将第一支撑区段(32)移入某个配置,在所述配置中,在第一支撑区段(32)上,可以支承在其上的楼板模板元件(14j)可以支承在至少一个位置更低的支承点(P3)上,该支承点具有低于安装模板支承高度(h1)的支承高度(h2)。所述第二支撑区段(34)的支承点(P2)保留在所述安装模板支承高度(h1)上。

Claims (18)

1.一种支撑头(20,20(I)),其用于紧固在模板支撑装置(18a-18l)上,以便借助多个楼板模板元件(14a-14u)为楼板(44)安装模板,所述楼板模板元件分别具有一个模板面(22);其中所述支撑头(20,20(I))具有:
用于将所述支撑头(20,20(I))与所述模板支撑装置(18a-18l)的柱身区段(30)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区段(28);
第一支撑区段(32)和第二支撑区段(34),其适于支撑所述多个楼板模板元件(14a-14u)的至少一对相邻的楼板模板元件(14j,14k),使得在所述第一支撑区段(32)和所述第二支撑区段(34)的每个上,所述至少一对相邻的楼板模板元件(14j,14k)中的相应一个可支承在至少一个支承点(P1,P2)上;
其中所述支承点(P1,P2)具有大体相同的安装模板支承高度(h1);
其中所述支撑头(20,20(I))具有调节装置(46),所述调节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撑区段(32)移入某个配置,在所述配置中,在所述第一支撑区段(32)上,可以支承在其上的楼板模板元件(14j)可以支承在至少一个位置更低的支承点(P3)上,所述支承点具有低于所述安装模板支承高度(h1)的支承高度(h2),所述调节装置具有导引装置(78),其中所述导引装置(78)构建为具有长孔(92)的旋转滑动导引装置,其适于使得所述第一支撑区段(32)沿竖直方向下沉,其中所述长孔(92)既实现所述第一支撑区段(32)的偏转,又实现沿竖直方向的直线下沉;
其中在所述较低的支承高度(h2)中,所述第二支撑区段(34)的支承点(P2)保留在所述安装模板支承高度(h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头(20,20(I)),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46)以某种方式构建,使得通过所述第一支撑区段(32)的运动使得所述第一支撑区段(32)的至少一部分下沉。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头(20,20(I)),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孔(92)构建在所述第一支撑区段(32)的末端(9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头(20,20(I)),其特征在于,止动爪(98)布置在所述支撑头(20,20(I))的旋转轴承(96)中,其中在所述第一支撑区段(32)处于第一支承位置(102)的情况下,所述止动爪(98)抵靠在具有所述长孔(92)的所述第一支撑区段(32)的末端(94)上的第一端位(100)上,在所述第一支承位置上,所述第一支撑区段(32)的支承点P1处于所述安装模板支承高度(h1),其中在所述第一支撑区段(32)下沉时,所述止动爪(98)自行下落至第二端位(110),所述第一支撑区段(32)的第二支承位置(106)通过所述止动爪被固定就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头(20,20(I)),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爪(98)具有通孔(1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头(20,20(I)),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46)具有可解除的锁定装置(56),所述锁定装置以可解除的方式锁定所述第一支撑区段(32)的运动。
7.一种楼板模板系统(10),具有:
多个模板支撑装置(18a-18p),其分别紧固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头(20,20(I)),以及
多个楼板模板元件(14a-14u)。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10),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所述楼板模板元件(14a-14u)支承在所述支撑头(20,20(I))的第一支撑区段(32)和第二支撑区段(34)上可以形成楼板模板面,所述楼板模板面闭合式地水平地覆盖所述模板支撑装置(18a-18l)。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10),其中所述支撑头(20,20(I))具有转矩支撑装置(64),所述转矩支撑装置适于在所述楼板模板元件中的一个支承在所述第二支承区段(34)上的情况下与所述楼板模板元件(14a-14u)卡合;
其中所述转矩支撑装置(64)适于支撑转矩,通过支承在所述第二支撑区段(34)上的楼板模板元件(14a-14u)的竖直负荷将所述转矩施加至所述支撑头(20,20(I))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矩支撑装置(64)具有一个支撑区段(66),所述支撑区段适于将所述第二支撑区段(34)水平地支撑在支承在其上的楼板模板元件(14a-14u)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矩支撑装置(64)具有两个支撑区段(66,72),所述支撑区段分别适于将所述第二支撑区段(34)水平地支撑在支承在其上的楼板模板元件(14a-14u)上;
其中所述两个支撑区段(66,72)在不同的高度上以及沿两个相反的水平方向将所述第二支撑区段(34)支撑在支承在其上的所述楼板模板元件(14a-14u)上。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楼板模板系统(10),其中所述模板支撑装置(18a-18p)分别具有一个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用于同时对所述第一支撑区段(32)和所述第二支撑区段(34)进行高度调节。
13.一种拆除借助可硬化的充填材料制成的楼板(44)的模板的方法;
其中用于待制造的楼板(44)的底侧的楼板模板具有多个楼板模板元件(14a-14u)和多个模板支撑装置(18a-18l);
其中所述模板支撑装置(18a-18l)中的至少一个与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头(20,20(I))连接;
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将第一支撑区段(32)移入某个配置中,在所述配置中,支承在所述第一支撑区段(32)上的楼板模板元件(14j)可以支承在至少一个位置更低的支承点(P3)上,所述支承点具有低于所述安装模板支承高度(h1)的支承高度(h2);
其中在较低的支承高度(h2)中,第二支撑区段(34)的支承点(P2)保留在所述安装模板支承高度(h1)上;以及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拆除支承在所述第一支撑区段(32)上的楼板模板元件(14j)的模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可硬化的填充材料是混凝土。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一个或多个附加的支撑装置(16f,16g)来支撑支承在所述第一支撑区段(32)上的楼板模板元件(14j);
其中拆除模板还包括:
使得所述至少一个附加的支撑装置(16f,16g)下沉并将其移除。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5所述的方法,其中拆除模板还包括使得支承在所述第一支撑区段(32)上的楼板模板元件(14j)与所述第一支撑区段(32)的卡合解除。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拆除模板还包括:
借助所述第一支撑区段(32)的卡入元件(50)使得支承在所述第一支撑区段(32)上的楼板模板元件(14j)向下偏转,所述卡入元件在向下偏转期间与偏转下来的楼板模板元件(14j)卡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包括:
在所述楼板(44)的被拆除模板的区域内相对底部支撑所述楼板(44),其中所述被拆除模板的区域相当于支承在所述第一支撑区段(32)上的楼板模板元件(14j)的模板面(22)。
CN201880038481.1A 2017-06-19 2018-05-30 用于模板支撑装置的具有可下沉的支承高度的支撑头 Active CN1109980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210195.4 2017-06-19
DE102017210195.4A DE102017210195A1 (de) 2017-06-19 2017-06-19 Stützenkopf mit absenkbarer Auflagerungshöhe für eine Schalungsstütze
PCT/EP2018/064146 WO2018233993A1 (de) 2017-06-19 2018-05-30 Stützenkopf mit absenkbarer auflagerungshöhe für eine schalungsstütz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8044A CN110998044A (zh) 2020-04-10
CN110998044B true CN110998044B (zh) 2022-05-31

Family

ID=62486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8481.1A Active CN110998044B (zh) 2017-06-19 2018-05-30 用于模板支撑装置的具有可下沉的支承高度的支撑头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2) US11603673B2 (zh)
EP (2) EP4092219A1 (zh)
KR (1) KR102574173B1 (zh)
CN (1) CN110998044B (zh)
AU (1) AU2018288296B2 (zh)
CA (1) CA3065809A1 (zh)
DE (2) DE102017210195A1 (zh)
ES (1) ES2925228T3 (zh)
PL (1) PL3642428T3 (zh)
WO (1) WO20182339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T3875708T (pt) * 2020-03-06 2022-10-25 Sist Tecnicos De Encofrados Sa Cabeça de ancoragem para escoras de cofragem e escora de cofragem para a implementação de lajes de piso inclinadas
DE202020103396U1 (de) 2020-06-13 2020-06-23 Peri Gmbh Handschlagwerkzeug
DE102021106138A1 (de) 2021-03-12 2022-09-15 Peri Se Stützeinrichtung, Deckenstützen, Deckenschalungs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Ausschalen eines Deckenschalungspaneels
US11987999B2 (en) * 2021-07-14 2024-05-21 Brand Shared Services Llc Support head with quick release for formwork system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92694A2 (de) * 1982-04-22 1983-11-02 Emil Steidle GmbH. & Co. Deckenschalungssystem
DE29705696U1 (de) * 1997-02-11 1997-05-22 Meffert Burkhard Vorrichtung zur Vereinfachung der Ein- und Ausschalung von Deckenflächen im Hoch- und Tiefbau
DE10135664A1 (de) * 2001-07-21 2003-02-06 Thyssen Huennebeck Gmbh Stütze für Deckenschalungen od. dgl.
CN103930634A (zh) * 2011-06-22 2014-07-16 福姆700私人有限公司 模板支撑件的改进
CN106337558A (zh) * 2016-08-31 2017-01-18 赣州市嘉班钢模有限公司 一种双丝杆梁板控制器
CN205894665U (zh) * 2016-08-15 2017-01-18 慧邦大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屋顶及梁的浇注模板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07877A (en) * 1929-04-01 1933-05-09 Henry W Roos Apparatus for laying concrete floors
US1888738A (en) * 1930-03-13 1932-11-22 Henry W Roos Adjustable shore
GB520747A (en) * 1938-10-31 1940-05-02 Charles Bernard Mathews Improved scaffolding or supports for use in the formation or construction of ceilings and floors of buildings when formed of concrete
DE840435C (de) * 1948-10-02 1952-06-09 Carl Fels Hohler Stahltraeger, insbesondere fuer Schalungszwecke
DE801952C (de) * 1949-09-30 1951-01-29 Karlheinz Eickhoff Verlaengerbarer Schalungstraeger
FR1243767A (fr) * 1959-12-31 1960-10-14 Perfectionnement dans les poutrelles de support des hourdis, utilisées dans la construction de planchers en béton armé
GB1250875A (zh) 1967-11-07 1971-10-20
AT340668B (de) * 1976-04-22 1977-12-27 Hunnebeck Ges M B H Austria Vorrichtung zur langenverstellung von gerusten, stutzen od.dgl.
DE3046284A1 (de) * 1980-12-09 1982-07-08 Hünnebeck GmbH, 4030 Ratingen Schalungssystem fuer deckenschalungen
DE8110483U1 (de) * 1981-04-07 1981-10-08 Schwechheimer, Jürgen, 4053 Jüchen Schalungstraeger
DE3316557C1 (de) * 1983-03-03 1984-10-11 NOE-Schaltechnik GmbH, 7334 Süssen Deckenschalungssystem
CH660049A5 (en) * 1986-10-02 1987-03-13 Tegoma Ag Handelsgesellschaft Displaceable shuttering support
NL8801475A (nl) * 1988-06-08 1990-01-02 Bbe Beleggingsmaatschappij Bou Steunconstructie voor de bekistingsplaten of -panelen van een te storten betonvloer.
JPH0232555U (zh) * 1988-08-23 1990-02-28
DE4211299C2 (de) * 1992-04-04 2000-01-20 Dingler Gerhard Profil - Hauptträger
FR2742787A1 (fr) 1995-12-26 1997-06-27 Viandon Maurice Coffrage de dalle modulaire sur etais a tetes multiples
DE19720885A1 (de) * 1997-05-17 1998-11-19 Thyssen Huennebeck Gmbh Ganz oder überwiegend aus Holz bestehender Deckenschalungs-Träger
DE19932707C1 (de) * 1999-07-16 2001-02-01 Hahn Baumaschinen Gmbh Fixiereinrichtung für Schalelemente in einem Deckenschal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Montieren einer Deckenschalung für Betondecken
KR100350687B1 (ko) * 1999-12-06 2002-08-30 현대건설주식회사 길이를 변경할 수 있는 경량형강을 이용한 슬래브거푸집
DE10035823A1 (de) * 2000-07-22 2002-02-07 Baumann Verwertungs Gmbh Schalungsträger
CA2416644C (en) * 2003-01-20 2010-07-20 Paul Gillespie Concrete slab form system
EP1526226A1 (de) * 2003-10-25 2005-04-27 ConmercoTec Vertriebs GmbH Schalungsträger für Betondecken
CN102835366A (zh) 2011-06-21 2012-12-26 科尼利厄斯·约翰尼斯·安嫩代尔 钓竿或杆的改进的孔环或线引导器元件
DE102015223773A1 (de) * 2015-11-30 2017-06-01 Peri Gmbh Stützenkopf, Deckenstütze und Deckenschalung mit einer solchen Deckenstütz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92694A2 (de) * 1982-04-22 1983-11-02 Emil Steidle GmbH. & Co. Deckenschalungssystem
DE29705696U1 (de) * 1997-02-11 1997-05-22 Meffert Burkhard Vorrichtung zur Vereinfachung der Ein- und Ausschalung von Deckenflächen im Hoch- und Tiefbau
DE10135664A1 (de) * 2001-07-21 2003-02-06 Thyssen Huennebeck Gmbh Stütze für Deckenschalungen od. dgl.
CN103930634A (zh) * 2011-06-22 2014-07-16 福姆700私人有限公司 模板支撑件的改进
CN205894665U (zh) * 2016-08-15 2017-01-18 慧邦大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屋顶及梁的浇注模板结构
CN106337558A (zh) * 2016-08-31 2017-01-18 赣州市嘉班钢模有限公司 一种双丝杆梁板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3065809A1 (en) 2018-12-27
AU2018288296B2 (en) 2024-02-22
ES2925228T3 (es) 2022-10-14
EP3642428B1 (de) 2022-07-27
WO2018233993A1 (de) 2018-12-27
US11603673B2 (en) 2023-03-14
KR102574173B1 (ko) 2023-09-04
KR20200020709A (ko) 2020-02-26
AU2018288296A1 (en) 2019-12-19
DE102017210195A1 (de) 2018-12-20
EP4092219A1 (de) 2022-11-23
US20230383556A1 (en) 2023-11-30
US20200217091A1 (en) 2020-07-09
EP3642428A1 (de) 2020-04-29
PL3642428T3 (pl) 2022-10-24
DE212018000070U1 (de) 2019-03-14
CN110998044A (zh) 2020-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98044B (zh) 用于模板支撑装置的具有可下沉的支承高度的支撑头
US10053877B2 (en) Adjustable support device and shoring system
CN100434640C (zh) 混凝土板成型系统
US11384546B2 (en) Formwork with height adjustable support for forming concrete surfaces that transition between upward sloping and downward sloping
CN112513392A (zh) 用于轨道引导的攀爬系统的升降驱动装置
US20090266950A1 (en) Modular Shoring Assembly with Length Adjustable Support
US11788307B2 (en) Method for displacing a ceiling formwork, collision protection element, and ceiling formwork, supporting device and incremental launching device comprising such a collision protection element
EA021202B1 (ru) Модуль строительных лесов, строительные леса и способ их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CA1174481A (en) Climbing shuttering
US3689019A (en) Apparatus for shuttering poured concrete structures
KR20230066338A (ko) 폼워크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3015833B (zh) Alphadeck-大面积平板模板系统
JP3699270B2 (ja) 移動足場装置
GB2598124A (en) Climbing formwork
KR20200028161A (ko) 이동식 거푸집
RU2793508C2 (ru) Подъемный механизм для рельсовой подъемной системы
JPS6354857B2 (zh)
KR101558793B1 (ko) 바닥 테이블 폼 인양 장치
KR20090047437A (ko) 가설벤트
CN106812122A (zh) 液压自升悬臂重型模板
KR20170018766A (ko) 터널 환기용 풍도 구조
CN215107202U (zh) 一种用于电梯井施工的滑升操作平台
JP7139256B2 (ja) 移動式作業装置、アーチ橋の施工方法
JP3392396B2 (ja) アーチ橋用半アーチ施工用昇降移動式足場
JP2023107268A (ja) 空洞設備用足場の支持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German Wiesen Horn

Patentee after: Peri AG

Address before: German Wiesen Horn

Patentee before: Paili Co.,Ltd.

Address after: German Wiesen Horn

Patentee after: Peri Europe

Address before: German Wiesen Horn

Patentee before: Peri 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