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93961B - 一种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93961B
CN110993961B CN201911249239.1A CN201911249239A CN110993961B CN 110993961 B CN110993961 B CN 110993961B CN 201911249239 A CN201911249239 A CN 201911249239A CN 110993961 B CN110993961 B CN 1109939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lfur
core
octasulfide
nitrogen
shell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4923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93961A (zh
Inventor
卢惠民
曹媛
杨文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hang Times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hang Times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hang Times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hang Times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4923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939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93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39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939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39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8647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consisting of more than one material, e.g. consisting of composi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2/00Hybrid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2/08Hybrid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composed of a half-cell of a fuel-cell type and a half-cell of the secondary-cell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90Selection of catalytic material
    • H01M4/9075Catalytic material supported on carriers, e.g. powder carriers
    • H01M4/9083Catalytic material supported on carriers, e.g. powder carriers on carbon or graphi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ybrid Cells (AREA)
  • Inert Electro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锂氧电池和铝空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静电纺丝和热处理工艺制备了核壳型碳包覆Co9S8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为多孔、氮、硫共掺杂碳纳米纤维内嵌金属硫化钴纳米粒子的电催化剂,该材料在应用于锂氧电池或铝空电池正极时具有如下优势:一是Co9S8纳米粒子的存在,导致碳纤维表面呈多孔结构,表面积增加,活性位点增多;二是Co9S8纳米粒子催化了碳纳米纤维的石墨化,使得碳材料的导电性提高;三是其作为O2催化剂,可以弥补碳材料在OER性能上的缺陷。

Description

一种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 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氧电池和铝空气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锂氧电池和铝空气电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锂氧电池和铝空气电池是一种新型高效、理论比容量极高且相对环保的绿色电池。其正极材料来源于空气中的氧气,负极材料为金属锂或铝。理论上来说,锂氧气电池和铝空气电池正极处的O2量不受限制,其容量主要取决于负极金属Li或Al片,因此其容量应该非常大,但其实际容量远未达到理论值,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最大的问题就是氧气在空气电极一侧的还原反应非常缓慢,此外放电过程中生成锂氧电池来说的主要放电产物Li2O2导电性差,分解极其困难。因此,为降低正极反应过程中的电化学极化和充电过程的过电位,可加入有效的氧催化剂,从而促进O2在阴极的还原和析出,降低充放电电压等。所以,发展高效低价催化剂是很有必要的。其中,N,S掺杂的碳材料由于碳和杂质粒子之间具有不同的电负性和电子自旋密度,所以具有独特的电荷极化和非对称的电子自旋密度,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ORR催化剂。氮、硫共掺的石墨烯在氧气还原中显示出极好的电催化活性,这是由于氮、硫与碳元素电负性不同,所以氮硫可以改变碳原子的催化活性,但是仍存在电催化活性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制得的复合材料中由于Co9S8纳米粒子的存在,使碳纳米纤维呈多孔结构,比表面积大,活性位点多,Co9S8纳米粒子能够催化碳纳米纤维的石墨化,使碳材料的导电性提高;且Co9S8纳米粒子可作为O2催化剂,弥补碳材料在OER性能上的缺陷,使得锂氧电池和铝空电池的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聚丙烯腈、乙酸钴、硫粉和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得到静电纺丝前驱体;
将所述静电纺丝前驱体进行静电纺丝,得到纤维;
对所述纤维进行热处理,得到所述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
优选地,所述聚丙烯腈、乙酸钴、硫粉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用量比为0.4~0.6g:2~3mmol:1~1.5mg:4~8g。
优选地,所述聚丙烯腈的Mw为130,000~150,000。
优选地,所述静电纺丝的电压为18~20KV,针头与接收板的距离为15~20cm,推进速度为10~15μL/min。
优选地,所述热处理的温度为800~850℃,保温时间为1~2h。
优选地,升温至所述热处理的温度的升温速度为3~5℃/min。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以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为壳,以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为核,N和S以原子形式掺杂在碳纳米纤维中。
优选地,所述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中N的含量为7~9at.%,S的含量为2~4at.%。
优选地,所述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直径为100~300nm,所述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的直径为5~10n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电池阴极材料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丙烯腈、乙酸钴、硫粉和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得到静电纺丝前驱体;将所述静电纺丝前驱体进行静电纺丝,得到纤维;对所述纤维进行热处理,得到所述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
本发明通过静电纺丝和热处理工艺制备了核壳型碳包覆Co9S8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为多孔、氮、硫共掺杂碳纳米纤维内嵌金属硫化钴纳米粒子的电催化剂,以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为壳,以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为核,N和S以原子形式掺杂在碳纳米纤维中,该材料具有分级多孔、活性中心可调、石墨化包覆厚度可调、可控掺杂原子等特点。与单一结构催化剂相比,核壳型碳包覆Co9S8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可以提供更大的三相反应界面,多种协同中心相互作用增强催化活性,石墨化层包覆保护活性中心,在碱性电解液中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活性。该材料在应用于锂氧电池正极时具有如下优势:一是Co9S8纳米粒子的存在,导致碳纤维表面呈多孔结构,表面积增加,活性位点增多;二是Co9S8纳米粒子催化了碳纳米纤维的石墨化,使得碳材料的导电性提高;三是其作为O2催化剂,可以弥补碳材料在OER性能上的缺陷。实施例的数据表明,本发明制得的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优异,组装成锂氧电池后:100mA·g-1充放电时,放电容量最高可达到8269mA·h·g-1;当截止容量为1000mA·h·g-1时,200mA·g-1充放电条件下,电池能够循环60周,循环稳定性良好。在铝空气电池测试中,Co9S8@NS-HPCNFs输出了最大的放电电流密度,具有超高的峰值功率密度优于Pt/C基准。
本发明制备的Co9S8@NS-HPCNFs的高活性和优异的稳定性可归结为三个方面。首先,具有高表面积和孔体积的碳纳米纤维具有多孔开放结构,适当程度的石墨化,以及高含量的活性物质与活性物质之间的协同相互作用,使得材料在ORR过程中提供了高活性的氧结合位点。第二,N,S富集的碳纳米纤维载体大大提高了所制备的催化剂的导电性,提供了高的电解质接触表面积,并且分散了活性的Co9S8NPs而不使其发生团聚。第三,传统阴极材料是通过粘结剂将活性材料粘结在集流体上,在循环过程中,会出现脱落的情况,就会造成电池性能下降。柔性自支撑结构的材料避免了这种情况,一方面,碳纳米纤维可以作为Co9S8纳米颗粒的支撑基底,另一方面,Co9S8包覆在碳纳米纤维中。最后,简化了电池制作的工艺流程。传统的阴极材料为粉末,需要通过添加粘结剂和导电碳材料如乙炔黑等,经过制浆涂敷干燥一系列复杂繁琐的工艺流程将活性物质涂敷在集流体上。而柔性自支撑结构的材料可以直接作为电池的阴极,大大简化了电池制备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200mA·g-1电流密度下,Co9S8@NS-HPCNFs和20wt%Pt/C组装成锂氧电池的首次充放电曲线;
图2为Co9S8@NS-HPCNFs和20wt%Pt/C组装成锂氧电池的恒容充放电循环图,其中(a)为Co9S8@NS-HPCNFs组装成锂氧电池的恒容充放电循环图,(b)为20wt%Pt/C组装成锂氧电池的恒容充放电循环图;
图3为Co9S8@NS-HPCNFs组装成的锂氧电池的放电容量和充放电终端电压随循环圈数增加的变化趋势图;
图4为Co9S8@NS-HPCNFs的扫描电镜图像;
图5为Co9S8@NS-HPCNFs的EDS分析图谱;
图6为Co9S8@NS-HPCNFs的透射电子显微图像,其中(a)为透射电子显微图像,(b)为HRTEM图像;
图7为Co9S8@NS-HPCNFs的元素分布图谱;
图8为Co9S8@NS-HPCNFs的XRD图像;
图9为铝/空气单体电池测试模具实物图;
图10为Co9S8@NS-HPCNFs以及20wt%Pt/C组成的铝空电池的电池极化曲线(实线)和相应的功率密度曲线(虚线);
图11为以Co9S8@NS-HPCNFs和20wt%Pt/C电极为氧电极的铝/空气电池放电容量测试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聚丙烯腈、乙酸钴、硫粉和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得到静电纺丝前驱体;
将所述静电纺丝前驱体进行静电纺丝,得到纤维;
对所述纤维进行热处理,得到所述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
本发明将聚丙烯腈、乙酸钴、硫粉和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得到静电纺丝前驱体。
在本发明中,所述聚丙烯腈、乙酸钴、硫粉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用量比优选为0.4~0.6g:2~3mmol:1~1.5mg:4~8g,更优选为0.5g:2~3mmol:1.5mg:5g。
在本发明中,所述聚丙烯腈的Mw优选为130,000~150,000。
在本发明中,所述混合优选为将乙酸钴和硫粉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待溶解充分后再加入聚丙烯腈,50℃磁力搅拌8h。
得到静电纺丝前驱体后,本发明将所述静电纺丝前驱体进行静电纺丝,得到纤维。在本发明中,所述静电纺丝的电压优选为18~20KV,针头与接收板的距离优选为15~20cm,推进速度优选为10~15μL/min。在本发明中,所述静电纺丝前驱体优选置于10mL医用注射器中,用直径为1.6mm的针头进行静电纺丝。
得到纤维后,本发明对所述纤维进行热处理,得到所述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
在本发明中,所述热处理的温度优选为800~850℃,保温时间优选为1~2h。
在本发明中,升温至所述热处理的温度的升温速度优选为3~5℃/min。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以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为壳,以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为核,N和S以原子形式掺杂在碳纳米纤维中。
在本发明中,所述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中N的含量优选为7~9at.%,S的含量优选为2~4at.%。
在本发明中,所述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直径优选为100~300nm,所述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的直径优选为5~10n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电池阴极材料的应用。
在本发明中,所述电池阴极材料优选为锂氧电池阴极材料或铝空电池阴极材料。
当所述电池阴极材料优选为锂氧电池阴极材料时,所述应用优选为:将所述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切成直径16mm的圆片,组成CR2032锂氧气电池,电池组装过程在手套箱中(O2<0.01ppm,H2O<0.01ppm)完成。
在本发明中,所述电池按照正极电池壳-所述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圆片-Glassfiber膜-电解质(1M LiTFSI in DME)-锂片-泡沫镍-负极电池壳的顺序组装。
当所述电池阴极材料优选为铝空电池阴极材料时,所述应用优选为:选用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生产的带微孔层的碳纤维纸GDS2240作氧电极的集流体和控制合成反应基体,通过将氧气电催化剂负载在碳纤维纸上得到铝/空气电池用氧电极(本文不区分氧电极和空气阴极),铝/空气电池电解液优选选用6MKOH。铝/空气电池中,铝阳极和空气阴极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均为1cm2。空气阴极催化剂层制备方法如下:将所述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导电炭黑(CB)和5wt%的PTFE乳液以质量比为2∶2∶1比例混合在一定体积的无水乙醇,然后在研钵中研磨以形成均匀的浆料。在均匀浆料形成糊状物后,将其轧制到碳纤维纸上,轧制到电极厚度约为0.2mm。然后用热压机使用2MPa压力,维持压力1min,将催化层紧密轧制在碳纤维基体上。空气电极的厚度在0.3~0.4mm范围内。将制备的空气阴极组装成铝/空气电池。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步骤1:样品制备
静电纺丝前驱体的配制:
将2mmol乙酸钴和1.5mg硫粉溶于5g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待溶解充分后再加入0.5g聚丙烯腈(Mw=130,000~150,000),50℃磁力搅拌8h后,得到静电纺丝前驱体。
静电纺丝过程:
将制得的静电纺丝前驱体吸入10mL医用注射器,用直径为1.6mm的针头进行纺丝喷射。静电纺丝电压为18KV,针头与接收板的距离为15cm,推进速度为10μL/min。
热处理过程:
在高纯氮气气氛中从室温升温至800℃对纤维进行碳化,升温速率为3℃/min,保温2h,最终得到柔性自支撑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Co9S8@NS-HPCNFs)。
步骤2:电池体系
电池组装:
将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切成直径16mm的圆片,组成CR2032锂氧气电池,电池组装过程在手套箱中(O2<0.01ppm,H2O<0.01ppm)完成。
电池按照正极电池壳-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圆片-Glassfiber膜-电解质(1M LiTFSI in DME)-锂片-泡沫镍-负极电池壳的顺序组装。
采用常规的方法利用20wt%Pt/C空气电极组装成锂氧电池,添加粘结剂和导电碳材料。
电化学测试:
(1)在100mA/g的放电电流下,以电压范围2.2~4.5V电压截止,进行首次充放电测试。
(2)在200mA/g的放电电流下,以1000mAh/g截止,进行恒容充放电测试。
步骤3:电池测试
图1为200mA·g-1电流密度下,Co9S8@NS-HPCNFs和20wt%Pt/C组装成锂氧电池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其中充放电区间为2.2~4.5V,测试环境为1atm高纯氧(相对压力,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以下所有测试均为此条件)。由图可见,在200mA·g-1的电流密度下,Co9S8@NS-HPCNFs组装成锂氧电池的首次充电过电压和放电过电压分别为1.04V和0.31V,最大比容量可达8269mAh·g-1;而20wt%Pt/C组装成锂氧电池在200mA·g-1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时,首次充电过电压和放电过电压分别为1.36V和0.44V,最大比容量只有3058mAh·g-1
图2为Co9S8@NS-HPCNFs和20wt%Pt/C组装成锂氧电池的恒容充放电循环图,其中(a)为Co9S8@NS-HPCNFs组装成锂氧电池的恒容充放电循环图,(b)为20wt%Pt/C组装成锂氧电池的恒容充放电循环图,可知,Co9S8@NS-HPCNFs组装成的锂氧电池可以循环60次,然而20wt%Pt/C组装成锂氧电池只能循环5次。这主要是由于在充放电过程中随着循环的进行,产生的副产物及未被完全氧化的Li2O2等逐渐累积在Pt/C电极表面,从而导致了电极表面的严重钝化,进而导致性能的快速衰减。Co9S8@NS-HPCNFs不需要通过添加粘结剂和导电碳材料,避免了添加剂与反应产物的二次反应,避免副产物的产生,有利于电池的长循环。
图3为Co9S8@NS-HPCNFs组装成的锂氧电池的放电容量和充放电终端电压随循环圈数增加的变化趋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电池循环的过程中,放电容量一直维持在1000mAh·g-1,无波动。在60个循环之后,终端放电电压和终端充电电压分别为4.47V和2.51V。优异的循环性能主要是由于不混合任何粘合剂和导电添加剂,可以避免不分解的产物堵塞传输通道,促进O2和Li+的转移,维持长时间的电池循环过程。此外,大量的Co9S8纳米粒子可以提供许多有效的ORR/OER活性位点,提高了电极与Li+和O2的有效接触。
步骤4:形貌表征
1)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和EDS分析图谱
图4为Co9S8@NS-HPCNFs的扫描电镜图像,图5为Co9S8@NS-HPCNFs的EDS分析图谱,可见Co9S8@NS-HPCNFs形貌为连续均匀的纳米纤维构成三维网络网络,纤维直径大约为100~300nm。根据EDS分析,N(at.%)含量为7~9%,S(at.%)含量为2~4%。
2)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TEM)
图6为Co9S8@NS-HPCNFs的透射电子显微图像,其中(a)为透射电子显微图像,(b)为HRTEM图像。可见,Co9S8纳米颗粒均匀地分布在碳纳米纤维上,其生长受到碳纳米纤维的抑制作用,不会发生过度生长或堆积,颗粒较小,直径在5~10nm之间。HRTEM图像进一步清楚的展示了Co9S8@NS-HPCNFs的核-壳结构,Co9S8NPS(Co9S8纳米颗粒)被石墨碳层(GCL)紧密的包覆。
3)透射电镜面扫分析
图7为Co9S8@NS-HPCNFs的元素分布图谱,可以得到C,S,Co,N元素的元素分布。由图7可见,N和S元素均匀地分散在碳纳米纤维中,证明成功合成了均匀一致的Co9S8@NS-HPCNFs。
4)XRD分析
图8为Co9S8@NS-HPCNFs的XRD图像,由图8可见,为Co9S8@NS-HPCNFs的XRD衍射峰与Co9S8的PDF标准卡片一致(PDF#75-2023)。并且出现(002)石墨化层的衍射峰,这也与高分辨透射电镜结果一致。
在锂氧电池测试中,Co9S8@NS-HPCNFs空气电极与20wt%Pt/C电极相比,具有大放电容量,高的循环稳定性可以归因于以下协同作用。(1)由于双功能Co(II)和Co(III)阳离子的催化作用,Co9S8纳米粒子可以被认为是催化Li2O2形成的高活性位点。(2)碳基体中的N和S杂原子可以促进Co9S8@NS-HPCNFs空气电极对Li+和O2的吸附性。(3)不参杂任何添加剂,自支撑的多级孔结构有利于传质速率和电解质的渗透,并且有利于存储反应产物Li2O2。(4)由于石墨化碳壳层的存在,在充电过程中,使得Co9S8纳米粒子不容易从碳基体上脱离,提高了电极的耐久性。
实施例2
Co9S8@NS-HPCNFs的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
电池体系
电池组装:
选用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生产的带微孔层的碳纤维纸GDS2240作氧电极的集流体和控制合成反应基体。通过将氧气电催化剂负载在碳纤维纸上得到铝/空气电池用氧电极(本文不区分氧电极和空气阴极)。铝/空气电池电解液选用6MKOH。铝/空气电池中,铝阳极和空气阴极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均为1cm2。空气阴极催化剂层制备方法如下:将Co9S8@NS-HPCNFs、导电炭黑(CB)和5wt%的PTFE乳液以质量比为2∶2∶1比例混合在一定体积的无水乙醇,然后在研钵中研磨以形成均匀的浆料。在均匀浆料形成糊状物后,将其轧制到碳纤维纸上,轧制到电极厚度约为0.2mm。然后用热压机使用2MPa压力,维持压力1min,将催化层紧密轧制在碳纤维基体上。空气电极的厚度在0.3-0.4mm范围内。将制备的空气阴极组装成铝/空气电池后,如图9所示,进行恒电流放电或变电流电池极化测试,表征空气阴极在实际电池运作过程中的性能。
采用常规的方法利用20wt%Pt/C空气电极组装成铝空电池。
电化学测试:
(1)电池极化测试
(2)恒电流放电测试
结果与讨论
图10为Co9S8@NS-HPCNFs以及20wt%Pt/C组成的铝空电池的电池极化曲线(实线)和相应的功率密度曲线(虚线),可知,Co9S8@NS-HPCNFs电极具有一个较高的开路电压,为1.74V,随着电流密度增大,其电压下降较快,但在更高的电流密度下,Co9S8@NS-HPCNFs电极的表现又优于Pt/C电极。其功率密度峰值为79.04mW·cm-2,与Pt/C电极的峰值82.96mW·cm-2较为相近。随着放电的进行,阳极铝片越来越薄,最后出现许多微孔,一瞬间消失,铝阳极完全被消耗,能量全部释放,铝/空气电池放电结束。
为了调查铝阳极的利用效率,以铝箔的损失质量为标准当量的电池比容量被展示在图11,图11为以Co9S8@NS-HPCNFs和20wt%Pt/C电极为氧电极的铝/空气电池放电容量测试,放电电流密度为35mA·cm-2,可以看出,Co9S8@NS-HPCNFs电池的比容量为2812mAh·g-1并且接近理论极限(2980mAh·g-1)。以上表明制备的Co9S8@NS-HPCNFs空气阴极性能优良,因为阴极的氧还原催化效率高效才能保证高的阳极利用率,即高的比容量。除了优良的ORR催化活性,稳定性和耐久性对于空气阴极也及其重要,因为它与铝空气电池的循环寿命紧密相关,当更换铝片和重新注入电解液之后,阴极依然能够正常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为以下步骤:
将聚丙烯腈、乙酸钴、硫粉和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得到静电纺丝前驱体;
将所述静电纺丝前驱体进行静电纺丝,得到纤维;
对所述纤维进行热处理,得到所述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所述热处理的温度为800~850℃,保温时间为1~2h;升温至所述热处理的温度的升温速度为3~5℃/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腈、乙酸钴、硫粉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用量比为0.4~0.6g:2~3mmol:1~1.5mg:4~8g。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腈的Mw为130,000~150,0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纺丝的电压为18~20KV,针头与接收板的距离为15~20cm,推进速度为10~15μL/min。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以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为壳,以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为核,N和S以原子形式掺杂在碳纳米纤维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中N的含量为7~9at.%,S的含量为2~4at.%。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直径为100~300nm,所述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的直径为5~10nm。
8.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电池阴极材料的应用。
CN201911249239.1A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09939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49239.1A CN110993961B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49239.1A CN110993961B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3961A CN110993961A (zh) 2020-04-10
CN110993961B true CN110993961B (zh) 2021-02-19

Family

ID=70091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49239.1A Active CN110993961B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939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9104B (zh) * 2020-06-24 2023-12-1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负极及锂电池
CN112410816A (zh) * 2020-11-20 2021-02-26 武汉金特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99777B (zh) * 2020-12-14 2022-09-27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过渡族金属硫化物/氮硫共掺杂碳复合纤维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3130905A (zh) * 2021-04-16 2021-07-16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超小硫化钴纳米片/碳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46084B (zh) * 2021-05-31 2023-08-0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电池用导电催化复合材料夹层、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471455B (zh) * 2021-07-01 2022-10-28 湖南理工学院 一种锌空气电池用二硫化钴/氮硫共掺杂介孔碳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59161B (zh) * 2021-07-20 2022-10-04 广州大学 一种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132499B (zh) * 2022-03-22 2024-01-1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八硫化九钴-硫共掺杂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钠离子电容器负极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4278A (zh) * 2019-02-11 2019-05-24 河南理工大学 氮氧硫三掺杂多孔碳包覆八硫化九钴复合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50562A (zh) * 2019-04-08 2019-06-28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镍、钴、氮共掺杂纳米纤维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1573B (zh) * 2017-05-08 2020-11-03 同济大学 一种二硫化钴与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8390023A (zh) * 2018-01-12 2018-08-1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自支撑多孔碳纳米纤维包覆的CoS纳米颗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46790B (zh) * 2018-02-09 2021-04-20 中南大学 一种内含核壳结构钴基硫化物纳米球的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8461763B (zh) * 2018-03-12 2020-06-1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二硫化钴/硫氮共掺杂石墨烯催化材料及制备与应用
CN108390072B (zh) * 2018-04-04 2020-05-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硫化钴掺杂纳米多孔碳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037618B (zh) * 2018-07-10 2021-10-29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氮掺杂碳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4278A (zh) * 2019-02-11 2019-05-24 河南理工大学 氮氧硫三掺杂多孔碳包覆八硫化九钴复合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50562A (zh) * 2019-04-08 2019-06-28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镍、钴、氮共掺杂纳米纤维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3961A (zh) 2020-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93961B (zh) 一种核壳型八硫化九钴纳米颗粒复合氮硫共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020749B (zh) 一种钴负载的中空碳纳米纤维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711430A (zh) 一种用于锂硫电池的锂/碳纤维或多孔碳纸/铜箔复合负极的制备方法
CN112928287A (zh) 一种N,P双掺杂碳纤维负载CoP复合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600706B (zh) 一种二硫化钨纳米片/掺氮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铝离子电池
CN112941669A (zh) 一种金属-氮共掺杂的碳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6736929B2 (ja) 燃料電池用ペースト組成物、及び燃料電池
CN111653783B (zh) 多孔氮化硼纤维/多壁碳纳米管/硫复合型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CN112687865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浆料、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037718A (zh) 一种生物质碳载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Gong et al. Fabrication of perovskite-based porous nanotubes as efficient bifunctional catalyst and application in hybrid lithium–oxygen batteries
CN111785972A (zh) 一种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968184A (zh) 一种三明治结构的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394980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纳米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031079B (zh) 碳化钼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546166B (zh) 一种Pt/金属碳化物/碳纳米材料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82063B (zh) 一种柔性导电碳/金属复合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锂硫电池
CN111477880B (zh) CeOx/RuO2/MC和CeOx/RuO2复合纳米片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CN111740117A (zh) 一种电催化氧还原催化材料n-pc@cbc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47329A (zh) 一种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377368A (zh) 一种高效锂空气电池空气电极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11866B (zh) 一种柔性自支撑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36480A (zh)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硫电池
KR20170020162A (ko) 리튬 공기 전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Lang et al. Study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ead-acid battery with micro/nanostructure tetrabasic lead sulfate prepared via sol-gel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