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93726A - 浓度补正值的决定方法、印刷装置、印刷方法以及印刷浓度的补正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浓度补正值的决定方法、印刷装置、印刷方法以及印刷浓度的补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93726A
CN110893726A CN201910849161.0A CN201910849161A CN110893726A CN 110893726 A CN110893726 A CN 110893726A CN 201910849161 A CN201910849161 A CN 201910849161A CN 110893726 A CN110893726 A CN 1108937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rection value
density
nozzles
ink
pr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491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93726B (zh
Inventor
星井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893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937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937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937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jet control
    • B41J2/11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jet control for ink spr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providing current or voltage to the thermal head
    • B41J2/355Control circuits for heating-element selection
    • B41J2/36Print density control
    • B41J2/362Correcting density vari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027Test patterns and calib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jet control
    • B41J2/07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jet control for many-valued defl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matrix printers
    • G06K15/1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matrix printers using ink jet print heads
    • G06K15/105Multipass or interlaced prin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3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 H04N1/6033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using test pattern analysis
    • H04N1/6041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using test pattern analysis for controlling uniformity of color across image are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3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 H04N1/6033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using test pattern analysis
    • H04N1/605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using test pattern analysis for controlling ink amount, strike-through, bleeding soakage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3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 H04N1/6052Matching two or mor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s or two or more 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1/6055Matching two or mor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s or two or more picture reproducers using test pattern analy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缩短对降低印刷浓度的不均匀的补正值进行计算的时间浓度补正值的决定方法、印刷装置、印刷方法以及印刷浓度的补正方法。在对于向介质从多个喷嘴喷出油墨而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中的印刷浓度进行补正的浓度补正值的决定方法中,从多个喷嘴喷出油墨而对测试图案进行印刷;对被印刷出的测试图案进行摄像而取得摄像图像数据;基于所取得的摄像图像数据的浓度,对使在从多个喷嘴的各单独的喷嘴喷出油墨而形成一个光栅的情况下的印刷浓度接近预先设定的基准值的第一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基于所计算出的第一浓度补正值,对使在将多个喷嘴中的不同喷嘴组合而形成一个光栅的情况下的印刷浓度接近预先设定的基准值的第二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

Description

浓度补正值的决定方法、印刷装置、印刷方法以及印刷浓度的 补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浓度的补正。
背景技术
已知有如下的印刷装置,所述印刷装置通过使具有喷出油墨的多个喷嘴的印刷头向主扫描方向移动,且将印刷介质向与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输送,从而在印刷介质上形成由多个点组成的图像。在该印刷装置中,由于每个喷嘴的油墨喷出量的偏差、以及墨滴的飞行方向的偏差等原因而造成墨滴的喷落位置从预定位置偏移,存在有在印刷图像中显现出沿着主扫描方向或输送方向的浓淡条纹(条带)的情况。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对条带的发生进行抑制的技术,公开了如下的技术,即,针对印刷所使用的墨滴的重量、印刷的分辨率不同的每个印刷模式,印刷补正图案,并对以与所得到的印刷图像中的在副扫描方向的前后相邻的点列之间的位置作为基准的点浓度进行检测,根据被检测出的点浓度,而针对每个印刷模式计算降低该点列的印刷浓度的不均匀的补正值,应用该补正值而进行通常的印刷。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在作为印刷装置而具有多个印刷模式的情况下,计算降低印刷浓度的不均匀的补正值太花时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806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对从多个喷嘴对于介质喷出油墨而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中的印刷浓度进行补正的浓度补正值的决定方法。在该浓度补正值的决定方法中,从所述多个喷嘴喷出所述油墨而对测试图案进行印刷;对被印刷出的所述测试图案进行摄像而取得摄像图像数据;基于所取得的所述摄像图像数据的浓度,对第一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所述第一浓度补正值使在从所述多个喷嘴的各单独的喷嘴喷出所述油墨而形成一个光栅的情况下的所述印刷浓度接近预先设定的基准值;基于所计算出的所述第一浓度补正值,对第二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所述第二浓度补正值使在将所述多个喷嘴中的不同喷嘴组合而形成所述一个光栅的情况下的所述印刷浓度接近预先设定的基准值。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印刷装置的简要结构的框图。
图2为表示印刷头的喷嘴列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3为表示浓度补正值决定处理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4为示意性地表示被印刷有测试图案的测试用介质的说明图。
图5为示意性地表示第一浓度补正值的计算顺序的说明图。
图6为表示点形成的方式的说明图。
图7为表示喷嘴使用率的说明图。
图8为示意性地表示第二浓度补正值的计算顺序的说明图。
图9为表示印刷处理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10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印刷头的详细结构的说明图。
图11为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浓度补正值的计算顺序的说明图。
图12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印刷处理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A1装置结构
图1为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的简要结构的框图。印刷装置100为升华转印式的喷墨打印机。印刷装置100将从印刷控制装置10输入的图像数据变换为印刷数据,基于所涉及的印刷数据,通过从多个喷嘴92对于转印纸等印刷介质(以下称为“转印薄片”)P喷出油墨,从而在转印薄片P上形成点,而印刷出图像、文字等。另外,印刷装置100对于被印刷在转印薄片P上图像、文字等通过升华转印而热转印到聚酯面料等被记录介质F上。此外,被印刷到被记录介质F上的图像、文字等的升华转印也可以通过与印刷装置100不同的别的热转印装置来实现。
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装置100在出厂前的检查线上设定后述的浓度补正值。被设定了浓度补正值的印刷装置100被发货到设计事务所等并被设置,且使用被设定的浓度补正值进行通常的印刷。在印刷装置100所具备的后述的印刷头410被更换的情况下等,有时也在现场进行浓度补正。
在图1中,除了印刷装置100之外,还示出印刷控制装置10。印刷控制装置10被构成为能够与印刷装置100通信,对印刷装置100发送印刷对象的图像数据并执行印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计算机构成印刷控制装置10。
印刷装置100具备:介质供给输送单元300、搭载有印刷头410以及摄像部420的滑架400、滑架移动单元330、热转印部500、控制部200。印刷装置100基于由从印刷控制装置10输入的图像数据所变换的印刷数据,对介质供给输送单元300、滑架移动单元330、滑架400进行控制,在转印薄片P上印刷文字、图像等。在图1中,滑架400沿着主扫描方向D1往返移动,使转印薄片P沿着副扫描方向D2从上游向下游输送。副扫描方向D2为与主扫描方向D1交叉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此外,主扫描方向D1相当于本申请中的第二方向的下位概念。副扫描方向D2相当于本申请中的第一方向的下位概念。
介质供给输送单元300具备:将卷绕成卷筒状的长条的转印薄片P装配到印刷装置100上的介质供给单元310;将从介质供给单元310拉出的转印薄片P供给到印刷头410的介质输送单元320;将印刷完毕的转印薄片P向热转印部500送出的未图示的介质送出单元。介质供给输送单元300根据来自控制部200的控制信号,而对介质输送辊321进行驱动,从而将通过介质供给单元310供给的转印薄片P沿着副扫描方向D2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进行输送。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在介质输送单元320中设有对转印薄片P的输送量进行检测的输送检测传感器、对转印薄片P的前端位置进行检测的前端检测传感器等传感器。控制部200参照来自这些传感器的信号,进行介质供给输送单元300的控制。
滑架移动单元330根据来自控制部200的控制信号,使滑架400沿着主扫描方向D1往返移动。滑架移动单元330具备滑架引导轴331和未图示的滑架电机。滑架引导轴331沿着主扫描方向D1被配置,两端部被固定于印刷装置100的壳体上。滑架400以能够在主扫描方向上往返动作的方式被安装在滑架引导轴331上。滑架移动单元330根据来自控制部200的控制信号而对滑架电机进行驱动时,滑架400沿着滑架引导轴331往返运动。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滑架移动单元330具备对滑架400的位置进行检测的滑架位置传感器。控制部200参照来自滑架位置传感器的信号,而进行滑架400的移动量的控制。
滑架400具备印刷头410与摄像部420。印刷头410根据来自控制部200的控制信号,对转印薄片P喷出油墨滴而印刷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头410喷出四色油墨、蓝绿色C、品红色M、黄色Y、黑色K的油墨。使用图2如后文所述,在印刷头410的与转印薄片P对置的面上,设有喷出液体的多个喷嘴92。印刷头410基于后述的喷嘴使用率而使油墨从各喷嘴喷出。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装置100为所谓的离架式的打印机,在与滑架400所不同的部位上设有油墨罐。从所涉及的油墨罐经由未图示的油墨供给通道而向印刷头410供给油墨。
摄像部420根据来自控制部200的控制信号,在滑架400在主扫描方向D1上移动时,对被印刷在转印薄片P上的文字、图像等印刷物进行摄像而取得摄像图像数据。所取得的摄像图像数据被发送到控制部200。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部420由进行二维的摄像的区域传感器而构成。此外,也可以由线传感器而构成以取代区域传感器。摄像部420被配置在滑架400的与转印薄片P对置的面上,如图1所示,被配置在滑架400中与印刷头410相比靠副扫描方向D2的下游侧处。由此,在转印薄片P通过介质输送单元320被输送到下游侧时,摄像部420对被印刷在转印薄片P上的图像、即被形成在转印薄片P上的点群进行摄像。
热转印部500根据来自控制部200的控制信号,将被印刷在转印薄片P上的文字、图像等印刷物升华转印到被记录介质F。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热转印部500在转印薄片P与被记录介质F重合的状态下,通过基于在控制部200中被设定的加热温度以及加热时间而施加热和压力,而进行转印薄片P上的印刷物的转印。
控制部200进行印刷装置100的整体的控制,控制部200具备:输入输出接口210、存储器230、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220。CPU220、存储器230、以及输入输出接口210经由内部总线而以能够在双方向上进行通信的方式进行连接。存储器230包含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CPU220通过执行被预先保存在存储器230中的控制程序,而作为印刷控制部221、第一浓度补正值计算部222、第二浓度补正值计算部223、以及热转印控制部224发挥作用。
印刷控制部221进行根据从印刷控制装置10输入的图像数据而生成印刷数据的处理以及基于印刷数据的印刷的统一控制处理。具体来说,印刷控制部221将从印刷控制装置10输入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变换为印刷分辨率,并变换为以油墨颜色C、M、Y、K的灰度值来表现的图像数据。另外,印刷控制部221将各油墨颜色的图像数据变换为各油墨颜色的点的有无、即表示有点的灰度值255与表示没有点的灰度值0这两个灰度的灰度值。印刷控制部221对表示各油墨颜色C、M、Y、K的转印薄片P上的油墨点的有无的点数据进行光栅化,生成印刷控制用的指令以及包含点数据的印刷数据。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印刷控制装置10进行这些处理,印刷装置100接收点数据或印刷数据。
印刷控制部221基于印刷数据而生成用于使印刷头410所具有的喷嘴群驱动的信号,并发送到印刷头410。另外,印刷控制部221对介质供给单元310进行控制而对转印薄片P的供给进行控制。另外,印刷控制部221对介质输送单元320进行控制而对转印薄片P的输送进行控制。在图1中,转印薄片P沿着副扫描方向D2从上游向下游而进行输送。另外,印刷控制部221对滑架移动单元330进行控制而进行滑架400的往返动作。此外,印刷控制部221相当于本申请中的半色调数据生成部的下位概念。
第一浓度补正值计算部222在浓度补正值决定处理中,对第一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第二浓度补正值计算部223在浓度补正值决定处理中,基于第一浓度补正值234而对第二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对于浓度补正值决定处理、第一浓度补正值234、以及第二浓度补正值235的详细说明将在后文叙述。
热转印控制部224对热转印部500进行控制,使转印薄片P转印到被记录介质F上。热转印控制部224决定热转印时的加热温度以及加热时间。
输入输出接口210经由控制信号线而分别与印刷控制装置10、介质供给单元310、介质输送单元320、滑架移动单元330、滑架400、以及热转印部500连接。从印刷控制装置10发送的印刷对象的图像数据经由输入输出接口210而输入到CPU220。对于介质供给单元310、介质输送单元320、滑架移动单元330、滑架400、以及热转印部500,基于CPU220的指示,经由输入输出接口210而输出驱动控制信号。
在存储器230中,除了保存有实现上述各功能部的功能的控制程序之外,还预先保存有检查程序231、测试图案程序232、喷嘴使用率设定映射233。检查程序231为对补正印刷浓度的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的程序。通过执行检查程序231,而执行后述的浓度补正值决定处理,在印刷装置100中,进行测试图案数据232的印刷、基于被印刷的测试图案232的第一浓度补正值234以及第二浓度补正值235的计算。被计算出的第一浓度补正值234以及第二浓度补正值235被保存到存储器230中。
测试图案数据232为后述的测试图案TP的图像数据。测试图案数据232在后述的浓度补正值决定处理中,被印刷到转印薄片P上,为了对转印薄片P上的点的浓度进行计测而使用。喷嘴使用率设定映射233对每个喷嘴的喷嘴使用率预先进行设定。对于测试图案TP以及喷嘴使用率的详细说明将在后文叙述。
A2.印刷头410的详细构成:
图2为表示印刷头410的喷嘴列91的构成的说明图。在图2中示出了从转印薄片P向朝向滑架400的方向观察时的印刷头410的构成。印刷头410按照每种油墨颜色而具备喷嘴列91。具体来说,印刷头410具有:蓝绿色油墨的喷嘴列91C、品红色油墨的喷嘴列91M、黄色油墨的喷嘴列91Y、以及黑色油墨的喷嘴列91K。各喷嘴列91具备:沿着副扫描方向D2以恒定的喷嘴间距dp排列的、喷嘴编号#1~#40的合计40个喷嘴92。在各喷嘴92上设有用于驱动各喷嘴92而喷出油墨的未图示的压电元件。对于各喷嘴92,从未图示的油墨罐供给各油墨颜色的油墨。通过印刷控制部221的控制而使压电元件进行驱动,从而从各喷嘴92分别喷出蓝绿色油墨、品红色油墨、黄色油墨、黑色油墨。此外,作为喷出的方式,也可以使用,利用发热元件在喷嘴内产生气泡而通过该气泡喷出油墨的热方式等各种方式。
在印刷头410的一种颜色的喷嘴91中,喷嘴间距dp与转印薄片P上的像素间隔相等。上述“像素”是指,在转印薄片P上形成点的单位区域。此外,喷嘴间距dp也可以为转印薄片P上的像素间隔的整数倍。另外,喷嘴92的数量不限于40个,也可以为其他任意的数量。
A3.印刷浓度的补正:
图3为表示浓度补正值决定处理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在印刷装置100所具备的未图示的显示部中,用户对用于执行浓度补正值决定处理的操作菜单进行选择时,开始浓度补正值决定处理。在步骤S105中,印刷控制部221在转印薄片P上印刷测试图案数据232。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印刷测试图案数据232的转印薄片P为转印纸。此外,也可以将测试图案数据232印刷在普通纸等任意的种类的印刷介质上,以取代转印纸。
图4为示意性地表示通过印刷装置100而印刷有测试图案TP的测试用介质600的说明图。测试用介质600具有在转印薄片P上印刷有测试图案TP的构成。测试图案TP沿着副扫描方向D2每隔预定的间隔而具有图案列CP、MP、KP以及YP。各图案列CP、MP、KP以及YP沿着主扫描方向D1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测试区域501~510。在图4中,虽然只对图案列CP的各测试区域501~510标注了标号,但是对于图案列MP、KP以及YP也具有同样的测试区域501~510。各测试区域501~510除了印刷浓度之外,分别具有相同的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测试区域501~510印刷有实心图像。
测试图案TP对于图案列CP、MP、KP以及YP中的每一个,以不同的油墨颜色而进行印刷。具体来说,图案列CP的各测试区域501~510分别通过喷嘴列91C的各喷嘴92喷出蓝绿色油墨而被印刷。图案列MP的各测试区域501~510分别通过喷嘴列91M的各喷嘴92喷出品红色油墨而被印刷。图案列KP的各测试区域501~510分别通过喷嘴列91K的各喷嘴92喷出黑色油墨而被印刷。图案列YP的各测试区域501~510分别通过喷嘴列91Y的各喷嘴92喷出黄色油墨而被印刷。
如图4所示,各测试区域501~510以随着从主扫描方向D1的上游侧(图4中为左侧)朝向下游侧(图4中为右侧)而印刷浓度从较淡的状态变为较浓的状态的方式进行印刷。换句话说,以随着从主扫描方向D1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油墨占空比变大的方式进行印刷。具体来说,测试区域501以油墨占空比成为10%的方式进行印刷。测试区域502~510以测试区域502的油墨占空比成为20%、测试区域503的油墨占空比成为30%、测试区域504的油墨占空比成为40%、测试区域505的油墨占空比成为50%、测试区域506的油墨占空比成为60%、测试区域507的油墨占空比成为70%、测试区域508的油墨占空比成为80%、测试区域509的油墨占空比成为90%、测试区域510的油墨占空比成为100%的方式进行印刷。此外,测试图案TP并不限于图4所示的例子,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图案列CP、MP、KP以及YP沿着主扫描方向D1每隔预定的间隔而被配置。
如图3所示,在步骤S110中,第一浓度补正值计算部222对摄像部420进行控制,对印刷有测试图案TP的测试用介质600进行摄像,而取得摄像图像数据。在步骤S115中,第一浓度补正值计算部222根据摄像图像,而沿着副扫描方向D2对每个预定间隔、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每一个点的点浓度进行检测。此外,预定的间隔并不限于一个点,只要为不超过在副扫描方向D2上形成的点的数量的间隔,则可以设定为其他任意的值。
在步骤S210中,第一浓度补正值计算部222基于被检测到的点浓度而对第一浓度补正值234进行计算。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浓度补正值”是指,在从印刷头410所具备的多个喷嘴92的各单独的喷嘴92喷出油墨而形成一个光栅的情况下,使印刷浓度接近预先决定的基准值的补正值。另外,“预先决定的基准值”是指,对印刷图像的全体进行观察时印刷浓度呈平均那样的浓度值。该基准值通过预先的实验等而计算出。此外,在之后的说明中,有时将预先决定的基准值称为目标浓度值。
图5为示意性地表示第一浓度补正值234的计算顺序的说明图。在图5中,示出上述的步骤S115以及步骤S120的顺序,为了便于图示,示出一种颜色的喷嘴列91。如图5所示,第一浓度补正值计算部222根据印刷有测试图案TP的测试用介质600的摄像图像数据,而对于各喷嘴列91C、91M、91Y以及91K沿着副扫描方向D2针对每一个点来检测点浓度。此时,第一浓度补正值计算部222在从摄像图像数据去除了相机配置(camera profile)的基础上,对点浓度进行检测。
接着,第一浓度补正值计算部222对被检测到的点浓度进行平滑化。在喷嘴列81的端部,由于数据数量不够,有时会没有被平滑化。此外,第一浓度补正值计算部222也可以省略点浓度的平滑化。然后,第一浓度补正值计算部222对于各喷嘴92而求出第一浓度补正值234。具体来说,第一浓度补正值计算部222通过式(1),而对被检测到的点浓度成为目标浓度值的印刷浓度的补正量cp(p为喷嘴编号)进行计算,以作为第一浓度补正值234。
cp=Lavg/Lp…(1)
Lp:被检测出的点浓度(p为喷嘴编号)
Lavg:目标浓度值
第一浓度补正值计算部222在各喷嘴列91C、91M、91Y以及91K的各喷嘴92部分的第一浓度补正值234的计算完成时,将计算出的第一浓度补正值234与喷嘴列91C、91M、91Y、91K、喷嘴编号相对应地保存到存储器230中。
如图3所示,在步骤S125中,第二浓度补正值计算部223基于第一浓度补正值234而对第二浓度补正值235进行计算。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浓度补正值”是指,在使印刷头410所具备的多个喷嘴92中的不同的喷嘴92组合而形成一个光栅的情况下使印刷浓度接近预先决定的基准值的补正值。在此,对于使喷嘴92组合而形成一个光栅的情况,用图6以及图7进行说明。
图6为表示印刷装置100所进行的点形成的方式的说明图。在图6中示出了用一种颜色的油墨(油墨颜色C)而在转印薄片P的全部像素形成点的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转印薄片P的像素间隔、即光栅的间距与喷嘴间距dp相等,但是由通过多次的印刷头410的主扫描方向D1的移动来完成一个光栅的点的形成的隔行印刷来形成图像。具体来说,在印刷头410的一次的主扫描方向D1的移动中,只形成一个光栅的一部分的点,通过反复进行印刷头410的向副扫描方向D2的预定量的输送与伴随着在该位置的印刷头410的主扫描方向D1的移动的点的形成,而完成一个光栅的点的形成。因此,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在区域Q1~Q3中不进行实际的印刷。在区域Q4以下进行包含测试图案数据232的印刷在内的印刷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每个一种颜色的喷嘴列91的喷嘴92的数量为40个,在一次的向主扫描方向D1方向的印刷之后进行的副扫描方向D2的移动为18个点间距。因此,印刷头410在副扫描方向D2上移动一次时,22个喷嘴92与前一次的主扫描中的喷嘴92的位置重合,印刷头410在副扫描方向D2上移动二次时,4个喷嘴92与前两次的主扫描中的喷嘴92的位置重合。也就是说,在反复进行主扫描和18点间距的副扫描时,若设n为2以上的整数,则通过
(A)利用第n-1次的主扫描的喷嘴编号#22~#36的喷嘴92与第n次的主扫描的喷嘴编号#5~#18的喷嘴92而形成各光栅的区域Q(2n)、以及(B)利用第n-1次的主扫描的喷嘴编号#37~#40的喷嘴92与第n次的主扫描的喷嘴编号#1~#4的喷嘴92而形成各光栅的区域Q(2n+1),
来形成图像。在(A)与(B)中的任意一个中,各喷嘴92的喷嘴使用率都如图7所示那样被设定,以使每个光栅的点形成为100%。
图7为表示喷嘴列91的喷嘴使用率的说明图。“喷嘴使用率”的意思是,一次主扫描中通过喷嘴92所形成的点的数量相对于主扫描方向D1的全部点的数量的比例。在印刷装置100中,在使油墨喷出到转印薄片P上时,基于图7所示的喷嘴使用率而从各喷嘴92喷出油墨。喷嘴使用率在上述的喷嘴使用率设定映射233中被预先设定。
如图7所示,在上端部92a1中,位于副扫描方向D2的最上游的喷嘴编号#1的喷嘴92的喷嘴使用率被设定为10%。上端部92a1中的其他的喷嘴92的喷嘴使用率,被分别设定为随着从副扫描方向D2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逐渐变大,喷嘴编号#2的喷嘴92的喷嘴使用率被设定为20%,喷嘴编号#3的喷嘴92的喷嘴使用率被设定为30%,喷嘴编号#4的喷嘴92的喷嘴使用率被设定为40%。
在中央部喷嘴92a2中,喷嘴编号#5~#36的各喷嘴92的喷嘴使用率都被设定为50%。在下端部92a3中,各喷嘴92的喷嘴使用率,被分别设定为随着从副扫描方向D2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逐渐变小,喷嘴编号#37的喷嘴92的喷嘴使用率被设定为40%,喷嘴编号#38的喷嘴92的喷嘴使用率被设定为30%,喷嘴编号#39的喷嘴92的喷嘴使用率被设定为20%,喷嘴编号#40的喷嘴92的喷嘴使用率被设定为10%。
在图6中,虽然示出了用一种颜色的油墨在转印薄片P的全像素形成点的例子,单对于各油墨颜色也是同样的。即,印刷装置100在各喷嘴列91C、91M、91Y以及91K的多个喷嘴92中,基于喷嘴使用率,通过对不同的喷嘴92进行各种组合而形成点。因此,在印刷装置10中,可以说存在许多与喷嘴使用率以及喷嘴92的组合相对应的印刷模式。
在此,回到图3所示的浓度补正值决定处理中的步骤S125的说明。如上所述,第二浓度补正值计算部223基于第一浓度补正值234而对第二浓度浓度补正值235进行计算。在步骤S125中,第二浓度补正计算部223将第一浓度补正值234与上述的喷嘴使用率的预定的运算结果作为第二浓度补正值235而进行计算。以下使用图8进行详细说明。
图8为示意性地表示第二浓度补正值235的计算顺序的说明图。如图8所示,第二浓度补正值235通过求出第一浓度补正值234与喷嘴使用率的积而得到。具体来说,喷嘴编号#1的喷嘴92所对应的第二浓度补正值235,能够作为喷嘴编号#1的喷嘴92的第一浓度补正值234即补正值c1与喷嘴编号#1的喷嘴92的喷嘴使用率即10%的积而被求出。同样地,喷嘴编号#2的喷嘴92所对应的第二浓度补正值235,能够作为喷嘴编号#2的喷嘴92的第一浓度补正值234即补正值c2与喷嘴编号#2的喷嘴92的喷嘴使用率即20%的积而被求出。如图8所示,对于喷嘴编号#3~#40的各喷嘴92的第二浓度补正值也相同。
在此,如上所述,第二浓度补正值235为使多个喷嘴92中的不同的喷嘴92组合而形成一个光栅的情况下的印刷浓度的补正量,因此,实际上按照每个喷嘴92而对第一浓度补正值234与喷嘴使用率的积进行计算而求出第二浓度补正值235,并对各主扫描行程所对应的喷嘴92的第二浓度补正值235的和进行计算即可。
如此一来,在图3所示的上述步骤S125中,与形成各光栅的点的各喷嘴92的组合相对应地,利用各喷嘴92的第一浓度补正值234与各喷嘴92的喷嘴使用率,对第二浓度补正值235进行计算。因此,能够省略每个各光栅的喷嘴92的组合即每个印刷模式的测试图案数据232的印刷以及被印刷的测试图案TP的点浓度的检测,就能够对第二浓度补正值235进行计算。因此,与针对许多印刷模式中的每个都对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的构成相比,能够缩短计算浓度补正值的时间。
在步骤S125中,第二浓度补正值计算部223在各喷嘴列91C、91M、91Y以及91K的各喷嘴92的第二浓度补正值的计算完成时,将计算出的第二浓度补正值234与喷嘴列91C、91M、91Y、91K、喷嘴编号相对应地保存到存储器230中。
在步骤S125的执行后,浓度补正值决定处理结束。之后,在存储器230中保存有第一浓度补正值234以及第二浓度补正值235的状态的印刷装置100被出厂,而进行使用了第二浓度补正值235的通常的印刷。
A4.印刷处理:
图9为表示印刷处理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图9所示的印刷处理的处理顺序为,用通过上述的浓度补正值决定处理所得到的第二浓度补正值235进行的通常的印刷的顺序。如图9所示,用户在印刷控制装置10中对图像数据进行指定而进行印刷指示时,开始印刷处理。在步骤S205中,印刷控制部221对于被指定的图像数据,执行分辨率变换处理。作为处理对象的图像数据对应于在印刷控制装置10中通过应用程序而生成的图像数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红色、绿色、蓝色的颜色成分所组成的具有从0开始到255为止的灰度值的图像数据。在步骤S205中,印刷控制部221将图像数据的分辨率变换为在转印薄片P上印刷时的分辨率。
在步骤S210中,印刷控制部221执行颜色变换处理。具体来说,印刷控制部221参照未图示的颜色变换表,而将RGB数据变换为印刷装置100的油墨颜色CMYK的颜色空间所表示的256灰度的CMYK数据。
在步骤S215中,印刷控制部221执行半色调处理。具体来说,印刷控制部221用未图示的抖动矩阵,将CMYK数据的256级的灰度值变换为印刷装置100所能够表现的4级的灰度值。具体来说,256灰度的数据被变换为表示2灰度的1位数据、表示4灰度的2位数据。此时,印刷控制部221决定是否由主扫描行程中的任意的主扫描行程而对于半色调数据形成沿着主扫描方向D1的各点。
在步骤S220中,印刷控制部221执行浓度补正处理。具体来说,印刷控制部221参照存储器230而取得第二浓度补正值235,并对于在上述步骤S125中所得到的半色调数据应用第二浓度补正值235,而对各点的印刷浓度进行补正。浓度的补正通过对从各喷嘴92的油墨的喷出量进行调节来进行。在让浓度变淡的情况下,减少油墨的喷出量,在让浓度变浓的情况下,增加油墨的喷出量。
在步骤S225中,印刷控制部221执行印刷数据输出处理。具体来说,印刷控制部221使用应用了第二浓度补正值235的半色调数据来执行光栅化处理,并输出处理后的印刷数据。
在步骤S230中,印刷控制部221基于印刷数据而对介质供给单元310、介质输送单元320、滑架移动单元330、以及滑架400进行控制,执行向转印薄片P的印刷。此时,由于在上述的步骤S225中所生成的印刷数据应用第二浓度补正值235而进行浓度补正,在基于所涉及的印刷数据所印刷的图像中,降低了印刷浓度的不均匀。
在步骤S235中,热转印控制部224对热转印部500进行控制,使转印薄片P与被记录介质F重合且施加热以及压力,而将转印薄片P上的印刷物转印到被记录介质F上。如上所述,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浓度补正值235,基于每个喷嘴92的喷嘴使用率,换句话说基于每个喷嘴92的油墨滴的重量,而对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因此,在转印了基于应用了第二浓度补正值235的印刷数据所印刷的图像的被记录介质F上,以合适的油墨量而对印刷物进行转印。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基于被印刷的测试图案TP的摄像图像数据的浓度,对第一浓度补正值234进行计算,并基于被计算出的第一浓度补正值234,对第二浓度补正值235进行计算,因此与对于在使不同的喷嘴92组合而形成一个光栅的情况下的浓度补正值按照每个喷嘴92的组合而进行计算的构成相比,能够缩短计算浓度补正值的时间。另外,由于使用被算出的第二浓度补正值235对印刷对象图像进行印刷,因此,能够在印刷图像中抑制产生印刷浓度的不均匀的情况,能够抑制印刷画质的下降。
B.第二实施方式:
B1.装置构成:
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印刷装置100在具备印刷头410a以取代印刷头410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印刷装置100不同。印刷装置100中的其他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10为表示印刷头410a的详细构成的说明图。印刷头410a由合计四个印刷头而构成,各个印刷头分别具备两个印刷晶片(printing chip),各个印刷晶片具有喷出各油墨颜色的油墨的多个喷嘴92。在图10中,与图2同样地,示出了从转印薄片P向朝向滑架400的方向观察时的印刷头410a的构成。
印刷头410a具备:第一印刷头Hd1、第二印刷头Hd2、第三印刷头Hd3、第四印刷头Hd4。各印刷头Hd1~Hd4分别具备两个印刷晶片。各印刷头Hd1~Hd4所具备的两个印刷晶片都同样地被配置在各印刷头Hd1~Hd4中的同样的位置。具体来说,各印刷头Hd1~Hd4中的两个印刷晶片被配置为,在主扫描方向D1上观察时相互部分重复。
第一印刷头Hd1具备第一印刷晶片Ch1与第二印刷晶片Ch2。第二印刷头Hd2具备第三印刷晶片Ch3与第四印刷晶片Ch4。第三印刷头Hd3具备第五印刷晶片Ch5与第六印刷晶片Ch6。第四印刷头Hd4具备第七印刷晶片Ch7与第八印刷晶片Ch8。各印刷晶片Ch1~Ch8都为压电元件、油墨室、喷嘴等油墨喷出机构应用半导体加工技术而被晶片化的印刷晶片。
第一印刷晶片Ch1具备喷出的油墨颜色互相不同的两个喷嘴列。具体来说,第一印刷晶片Ch1具备:具有喷出蓝绿色油墨的多个喷嘴92的第一喷嘴列CL1、具有喷出黄色油墨的多个喷嘴92的第二喷嘴列YL1。同样地,第二印刷晶片Ch2具备:具有喷出蓝绿色油墨的多个喷嘴92的第三喷嘴列CL2、具有喷出黄色油墨的多个喷嘴92的第四喷嘴列YL2。如此一来,两个印刷晶片Ch1、Ch2具备喷出的油墨颜色的组合相同的两个喷嘴列。
同样地,第三印刷晶片Ch3具备:具有喷出品红色油墨的多个喷嘴92的第五喷嘴列ML3、具有喷出黑色油墨的多个喷嘴92的第六喷嘴列KL3。第四印刷晶片Ch4具备:具有喷出品红色油墨的多个喷嘴92的第七喷嘴列ML4、具有喷出黑色油墨的多个喷嘴92的第八喷嘴列KL4。
第五印刷晶片Ch5具备:具有喷出黑色油墨的多个喷嘴92的第九喷嘴列KL5、具有喷出品红色油墨的多个喷嘴92的第十喷嘴列ML5。第六印刷晶片Ch6具备:具有喷黑色油墨的多个喷嘴92的第十一喷嘴列KL6、具有喷出品红色油墨的多个喷嘴92的第十二喷嘴列ML6。
第七印刷晶片Ch7具备:具有喷出黄色油墨的多个喷嘴92的第十三喷嘴列YL7、具有喷出蓝绿色油墨的多个喷嘴92的第十四喷嘴列CL7。第八印刷晶片Ch8具备:具有喷出黄色油墨的多个喷嘴92的第十五喷嘴列YL8、具有喷出蓝绿色油墨的多个喷嘴92的第十六喷嘴列CL8。
各印刷晶片Ch1~Ch8中的两个喷嘴列在主扫描方向D1上相互分离地被配置。具体来说,第一喷嘴列CL1与第二喷嘴列YL1在主扫描方向D1上相互分离地被配置。同样地,第三喷嘴列CL2与第四喷嘴列YL2在主扫描方向D1上相互分离地被配置。另外,第五喷嘴列ML3与第六喷嘴列KL3在主扫描方向D1上相互分离地被配置。另外,第七喷嘴列ML4与第八喷嘴列KL4在主扫描方向D1上相互分离地被配置。另外,第九喷嘴列KL5与第十喷嘴列ML5在主扫描方向D1上相互分离地被配置。另外,第十一喷嘴列KL6与第十二喷嘴列ML6在主扫描方向D1上相互分离地被配置。另外,第十三喷嘴列YL7与第十四喷嘴列CL7在主扫描方向D1上相互分离地被配置。另外,第十五喷嘴列YL8与第十六喷嘴列CL8在主扫描方向D1上相互分离地被配置。
各印刷晶片Ch1~Ch8分别从印刷控制部221被供给用于对喷嘴群进行驱动的信号,根据所涉及的信号而从各喷嘴列喷出油墨。
如上所述,各印刷头Hd1~Hd4中的两个印刷晶片被配置为在主扫描方向D1上观察时部分重复。如图10所示,各印刷头Hd1~Hd4中的两个印刷晶片从副扫描方向D2的上游侧开始,以成为两个印刷晶片在主扫描方向D1上观察时不重复的区域(以下称为“非重复区域”)SAr1、两个印刷晶片在主扫描方向D1上观察时重复的区域(以下称为“重复区域”)EAr1、以及非重复区域SAr2的方式被配置。
在第一印刷头Hd1中的重复区域EAr1中,在印刷头410a所具备的多个喷嘴92中,第一喷嘴列CL1以及第二喷嘴列YL1的一部分喷嘴群92b1、与第三喷嘴列CL2以及第四喷嘴列YL2的另一部分喷嘴群92b2重复。在印刷头Hd2~Hd4也同样地,一方的印刷晶片Ch3、Ch5以及Ch7的一部分喷嘴群与另一方的印刷晶片Ch4、Ch6以及Ch8的另一部分喷嘴群分别重复。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非重复区域SAr1以及SAr2中,用单独一个印刷晶片来形成一个光栅,在重复区域EAr1中,使两个印刷晶片的各喷嘴92组合来形成一个光栅。具体来说,在第一印刷头Hd1中,在非重复区域SAr1中,从第一印刷晶片Ch1的各喷嘴列CL1以及YL1的各喷嘴92喷出油墨而形成一个光栅。另外,在非重复区域SAr2中,从第二印刷晶片Ch2的各喷嘴列CL2以及YL2的各喷嘴92喷出油墨而形成一个光栅。非重复区域SAr1以及SAr2中的各喷嘴列CL1、CL2、YL1以及YL2的各喷嘴92的喷嘴使用率分别被设定为100%。
另一方面,在重复区域EAr1中,第一印刷晶片Ch1的喷嘴群92b1与第二印刷晶片Ch2的喷嘴群92b2的各喷嘴92中的不同的喷嘴92组合并喷出油墨而形成一个光栅。重复区域EAr1中的各喷嘴列CL1、CL2、YL1以及YL2的各喷嘴92的喷嘴使用率分别被设定为50%。也就是说,在重复区域EAr1中,存在许多与各喷嘴92的组合、各喷嘴92的喷嘴使用率相对应的印刷模式。此外,在第二印刷头Hd2、第三印刷头Hd3以及第四印刷头Hd4中的各非重复区域SAr1、SAr2以及重复区域EAr1中,也基于与第一印刷头Hd1同样的喷嘴使用率来形成光栅。
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浓度补正值决定处理的处理顺序与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浓度补正值决定处理的处理顺序相同,但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基于非重复区域SAr1以及SAr2中的第一浓度补正值234而对重复区域EAr1中的第二浓度补正值235进行计算。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图11为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浓度补正值234的计算顺序的说明图。在图11中,示出了图10所示的印刷头410a中的第一印刷头Hd1。在第一印刷头Hd1中,区域TAr1为非重复区域SAr1中的与重复区域EAr1的边界侧的端部的区域。另外,区域TAr2为非重复区域SAr2中的与重复区域EAr1的边界侧的端部的区域。在之后的说明中,将区域TAr1、TAr2分别称为端部区域TAr1、TAr2。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在图3所示的步骤S105~步骤S115中,印刷测试图案数据232,从被印刷有测试图案TP的摄像图像数据而检测到点浓度时,第一浓度补正值计算部222对被检测到的各点浓度进行平滑化。图11所示的点浓度TN1为端部区域TAr1的点浓度。点浓度TN2为端部区域TAr2的点浓度。
接着,第一浓度补正值计算部222在被平滑化了的点浓度中,通过各端部区域TAr1、TAr2的点浓度TN1以及TN2而对重复区域EAr1的点浓度进行补足。具体来说,第一浓度补正值计算部222通过对点浓度TN1中的与重复区域EAr1的边界最接近位置的点浓度和点浓度TN2中的与重复区域EAr1的边界最接近位置的点浓度进行线性插值,而对重复区域EAr1的点浓度EN1进行计算。之后,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顺序,基于各点浓度,对第一浓度补正值234进行计算。在图11中,为了便于图示,关于被计算出的第一浓度补正值234,对补正值d的标号从副扫描方向D2的上游侧向下游侧从1开始赋予编号。
然后,执行上述步骤S125,第二浓度补正值计算部223基于第一浓度补正值234而对第二浓度补正值235进行计算。换句话说,重复区域EAr1中的第二浓度补正值235基于非重复区域SAr1的端部区域TAr1的第一浓度补正值234和非重复区域SAr2的端部区域TAr2的第一浓度补正值234而被计算出的。
由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印刷处理的处理顺序与图9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印刷处理的处理顺序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起到了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除此之外,由于基于非重复区域SAr1以及SAr2中的第一浓度补正值234而对第一印刷晶片Ch1与第二印刷晶片Ch2在副扫描方向D2上观察时重复的区域即重复区域EAr1中的第二浓度补正值235进行计算,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对重复区域EAr1中的第二浓度补正值235进行计算,能够抑制印刷图像的画质的降低。另外,由于基于端部区域TAr1以及TAr2中的第一浓度补正值234而对重复区域EAr1中的第二浓度补正值235进行计算,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对重复区域EAr1中的第二浓度补正值235进行计算。
C.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印刷装置100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印刷装置100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印刷头410a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印刷头410a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浓度补正值决定处理的处理顺序与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浓度补正值决定处理的处理顺序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12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印刷处理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印刷处理中,在执行步骤S215a以及步骤S215b以取代步骤S215这一点上,在执行步骤S220a以及步骤S220b以取代步骤S220这一点上,以及在执行步骤S225a以取代步骤S225这一点上,与图9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印刷处理不同。第三实施方式的印刷处理的其他顺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处理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印刷处理中,对于颜色变换后的CMYK数据的同一区域,执行多次半色调处理以及浓度补正处理,而生成多个已经应用了浓度补正值的半色调数据。然后,通过对各主扫描行程分配所生成的多个半色调数据,而生成印刷数据。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2所示,在执行上述步骤S210,而从RGB的图像数据变换为CMYK数据时,在步骤S215a以及步骤S215b中,印刷控制部221对于CMYK数据执行半色调处理。具体来说,印刷控制部221对于CMYK数据的预定的区域执行第一半色调处理而生成第一半色调数据。另外,印刷控制部221对于CMYK数据中的与执行过第一半色调处理的区域相同的区域,执行第二半色调处理而生成第二半色调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预定的区域”是指重复区域EAr1。在步骤S215a中,印刷控制部221对于重复区域EAr1中的第一印刷晶片Ch1的各喷嘴列CL1以及YL1形成点的区域的CMYK数据,执行第一半色调处理。在步骤S215b中,印刷控制部221对于重复区域EAr1中的第二印刷晶片Ch2的各喷嘴列CL2以及YL2形成点的区域的CMYK数据,执行第二半色调处理。第一半色调处理以及第二半色调处理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半色调处理的处理内容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此外,在第一半色调处理与第二半色调处理中,半色调所用的抖动掩膜也可以不同。
在步骤S220a以及步骤S220b中,印刷控制部221对于半色调数据执行浓度补正处理。具体来说,印刷控制部221对于第一半色调数据执行第一浓度补正处理,生成已经应用了浓度补正值的第一半色调数据。另外,印刷控制部221对于第二半色调数据执行第二浓度补正处理,生成已经应用了浓度补正值的第二半色调数据。第一浓度补正处理以及第二浓度补正处理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浓度补正处理的处理内容相同。也就是说,对于各半色调数据应用了第二浓度补正值235。
在步骤S225a中,印刷控制部221执行印刷数据输出处理。具体来说,印刷控制部221对已经应用了浓度补正值的各半色调处理进行合并,基于合并后的半色调数据而执行光栅化处理,而输出单个的印刷数据。之后,执行上述步骤S230,基于印刷数据,执行向转印薄片P的印刷。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起到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除此之外,对于印刷对象图像的图像数据中的同一个区域而多次生成半色调数据,并对于被生成的各半色调数据应用第二浓度补正值235而对印刷对象图像进行印刷,因此能够在同一个区域内吸收每个喷嘴92的油墨喷出倾向的差异,能够进一步抑制印刷图像中的画质的降低。
D.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基于非重复区域SAr1的端部区域TAr1的第一浓度补正值234以及非重复区域SAr2的端部区域TAr2的第一浓度补正值234而对重复区域EAr1中的第二浓度补正值235进行计算,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不限于端部区域TAr1以及TAr2,而基于非重复区域SAr1以及SAr2中的任意的区域的第一浓度补正值234来对重复区域EAr1中的第二浓度补正值235进行计算。此外,非重复区域SAr1以及SAr2中的任意的区域优选为各非重复区域SAr1以及SAr2中的靠近重复区域EAr1的区域。在这样的构成下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2)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浓度补正值计算部223也可以基于蓝绿色油墨用的第一浓度补正值234而对黄色油墨用的第二浓度补正值235进行计算。具体来说,在图3所示的浓度补正值决定处理中,在上述的步骤S105中,印刷控制部221从第一喷嘴列CL1所具备的多个喷嘴92喷出蓝绿色油墨而对测试图案数据232进行印刷。之后,执行上述的步骤S110至步骤S120,第一浓度补正值计算部222对蓝绿色油墨用的第一浓度补正值234进行计算。之后,在上述的步骤S125中,第二浓度补正值计算部223将蓝绿色油墨用的第一浓度补正值234作为第二喷嘴列YL1的黄色油墨用的第二浓度补正值235而进行计算。
如此基于蓝绿色油墨用的第一浓度补正值234而对黄色油墨用的第二浓度补正值235进行计算的理由如下。在对于白色的转印薄片P印刷测试图案数据232时,淡色、黄色的油墨颜色难以辨别,在摄像图像数据中无法对点浓度高精度地进行检测。另外,一般来说,对于配置于同一个印刷晶片中的喷嘴列,油墨滴的喷出速度、喷出方向等油墨喷出倾向是近似的。例如,在图11所示的第一印刷头Hd1中,第一喷嘴列CL1与第二喷嘴列YL1的油墨喷出倾向互相相似,在第二印刷头Hd2中,第五喷嘴列ML3与第六喷嘴列KL3的油墨喷出倾向互相相似。
因此,在同一个印刷晶片上分别配置有喷出明度不同的油墨颜色的喷嘴列的构成中,通过基于喷出蓝绿色油墨那样的明度较低的油墨颜色的喷嘴列中的第一浓度补正值234,对喷出如黄色油墨那样明度较高的油墨颜色的另一个喷嘴列中的第二浓度补正值235进行计算,能够高精度地对明度更高的油墨颜色的第二浓度补正值235进行计算。另外,能够缩短浓度补正值决定处理所要的时间。在这样的构成下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此外,第一喷嘴列CL1相当于本申请中的第一颜色喷嘴列的下位概念。第二喷嘴列YL1相当于本申请中的第二颜色喷嘴列的下位概念。蓝绿色油墨用的第一浓度补正值234相当于本申请中的第一颜色油墨用浓度补正值的下位概念。黄色油墨用的第二浓度补正值235相当于本申请中的第二颜色油墨用浓度补正值的下位概念。
(3)在上述其他实施方式(2)中,基于第一浓度补正值234而对第二浓度补正值235进行计算的油墨颜色的组合并不限定于蓝绿色油墨与黄色油墨。例如,也可以基于淡灰色油墨用的第一浓度补正值234,对黄色油墨用的第二浓度补正值235进行计算,也可以基于蓝绿色油墨用的第一浓度补正值234,对淡蓝绿色油墨用的第二浓度补正值235进行计算。也就是说,一般来说,在印刷头410、410a具备第一颜色油墨用的喷嘴列和与第一颜色油墨相比明度更高的第二颜色油墨用的喷嘴列,并基于第一颜色油墨用的第一浓度补正值234而对第二颜色油墨用的第二浓度补正值235进行计算的结构中,能够起到与上述其他的实施方式(2)相同的效果。
(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印刷装置100为升华转印式的喷墨打印机,但是也可以取代升华转印式而为气泡喷射(Bubble-Jet,注册商标)式、复印机等各种方式的印刷装置。在作为印刷装置而没有用升华转印式的构成中,也可以用普通纸以及照片用纸等其他任意的种类的印刷介质取代转印纸作为印刷介质。在这样的构成下也能够起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被印刷有测试图案TP的摄像图像数据通过摄像部420而被取得,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滑架400不具备摄像部420的构成中,也可以用印刷装置100所具备的扫描仪或者与印刷装置100分体的扫描仪来取得摄像图像数据,控制部200接收所取得的摄像图像数据。在这样的构成下也能够起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由硬件所实现的构成的一部分替换为软件,反过来也可以将由软件所实现的构成的一部分替换为硬件。另外,在本发明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由软件所实现的情况下,该软件(计算机程序)能够以保存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的形式而提供。在本发明中,“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并不限于软盘、CD-ROM那样的便携型的存储介质,也包含各种RAM、ROM等计算机内的内部存储装置、硬盘等被固定于计算机中的外部存储装置。也就是说,“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具有包含对数据并非暂时而是能够固定的任意的记录介质在内的宽泛的意思。
在本发明中,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中能够以各种构成进行实现。例如,关于在发明内容部分所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所对应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特征,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或者为了达成上述效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能够适当地进行替换、组合。另外,只要该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没有被说明为是必须的特征,就能够适当地删除。
E.其他方式: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对于向介质从多个喷嘴喷出油墨而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中的印刷浓度进行补正的浓度补正值的决定方法。在该浓度补正值的决定方法中,从所述多个喷嘴喷出所述油墨而对测试图案进行印刷;对被印刷出的所述测试图案进行摄像而取得摄像图像数据;基于所取得的所述摄像图像数据的浓度,对第一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所述第一浓度补正值使在从所述多个喷嘴的各单独的喷嘴喷出所述油墨而形成一个光栅的情况下的所述印刷浓度接近预先设定的基准值;基于所计算出的所述第一浓度补正值,对第二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所述第二浓度补正值使在将所述多个喷嘴中的不同喷嘴组合而形成所述一个光栅的情况下的所述印刷浓度接近预先设定的基准值。
根据该方式的浓度补正值的决定方法,取得被印刷出的测试图案的摄像图像数据,基于所取得的摄像图像数据的浓度,对使在从多个喷嘴的各单独的喷嘴喷出油墨而形成一个光栅的情况下的印刷浓度接近预先设定的基准值的第一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并基于所计算出的第一浓度补正值,对使在将多个喷嘴中的不同喷嘴组合而形成一个光栅的情况下的印刷浓度接近预先设定的基准值的第二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因此,与针对每个喷嘴的组合来对将多个喷嘴中的不同的喷嘴组合而形成一个光栅的情况下的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的构成相比,能够缩短计算浓度补正值的时间。
(2)在上述方式的浓度补正值的决定方法中,也可以设为,所述印刷装置具备印刷头,所述印刷头以如下方式被配置,即,具有所述多个喷嘴中的一部分喷嘴在第一方向上排列而成的第一喷嘴列的第一印刷晶片和具有所述多个喷嘴中的与所述一部分喷嘴所不同的另一部分喷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而成的第二喷嘴列的第二印刷晶片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进行观察时互相部分重复的方式,对于所述第一印刷晶片和所述第二印刷晶片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观察时重复的区域即重复区域中的所述第二浓度补正值,基于除了该重复区域之外的区域即非重复区域中的所述第一浓度补正值而进行计算。
根据该方式的浓度补正值的决定方法,对于第一印刷晶片和第二印刷晶片在第二方向上观察时重复的区域即重复区域中的第二浓度补正值,基于非重复区域中的第一浓度补正值而进行计算,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对重复区域中的第二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能够抑制印刷图像的画质的下降。
(3)在上述方式的浓度补正值的决定方法中,也可以设为,对于所述重复区域中的所述第二浓度补正值,基于所述非重复区域中的端部区域中与所述重复区域的边界侧的端部区域中的所述第一浓度补正值而进行计算。
根据该方式的浓度补正值的决定方法,对于重复区域中的第二浓度补正值,基于非重复区域中的端部区域中与重复区域的边界侧的端部区域中的第一浓度补正值而进行计算,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对重复区域中的第二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
(4)在上述方式的浓度补正值的决定方法中,也可以设为,所述印刷装置具备具有第三印刷晶片的印刷头,该第三印刷晶片具备喷出第一颜色油墨的多个第一颜色喷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而成的第三喷嘴列和喷出第二颜色油墨的多个第二颜色喷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而成的第四喷嘴列,其中,所述第二颜色油墨与所述第一颜色油墨相比明度更高,从所述多个第一颜色喷嘴喷出所述第一颜色油墨而对所述测试图案进行印刷,对第一颜色油墨用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所述第一颜色油墨用浓度补正值使在从所述多个第一颜色喷嘴的各单独的所述第一颜色喷嘴喷出所述第一颜色油墨而形成一个光栅的情况下的所述印刷浓度接近预先设定的基准值,基于所计算出的所述第一颜色油墨用浓度补正值,对第二颜色油墨用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所述第二颜色油墨用浓度补正值使在从所述多个第二颜色喷嘴的各单独的所述第二颜色喷嘴喷出所述第二颜色油墨而形成所述一个光栅的情况下的所述印刷浓度接近预先设定的基准值。
根据该方式的浓度补正值的决定方法,从多个第一颜色喷嘴喷出第一颜色油墨而对测试图案进行印刷,对使在从多个第一颜色喷嘴的各单独的所述第一颜色喷嘴喷出第一颜色油墨而形成一个光栅的情况下的印刷浓度接近预先设定的基准值的第一颜色油墨用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并基于所计算出的第一颜色油墨用浓度补正值,对使在从多个第二颜色喷嘴的各单独的所述第二颜色喷嘴喷出第二颜色油墨而形成一个光栅的情况下的印刷浓度接近预先设定的基准值的第二颜色油墨用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因此,与喷出第二颜色油墨而对测试图案进行印刷并利用被印刷出的测试图案的摄像图像数据对第二颜色油墨用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的构成相比,能够高精度地对第二颜色油墨用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
(5)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提供一种对于介质从多个喷嘴喷出油墨而对印刷对象图像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该印刷装置具备:印刷控制部,其从所述多个喷嘴喷出所述油墨而对测试图案进行印刷;第一浓度补正值计算部,其对被印刷出的所述测试图案进行摄像而取得摄像图像数据,并基于该摄像图像数据的浓度,对第一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所述第一浓度补正值使在从所述多个喷嘴的各单独的喷嘴喷出所述油墨而形成一个光栅的情况下的印刷浓度接近预先设定的基准值;第二浓度补正值计算部,其基于所计算出的所述第一浓度补正值,对第二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所述第二浓度补正值使在将所述多个喷嘴中的不同喷嘴组合而形成所述一个光栅的情况下的所述印刷浓度接近预先设定的基准值,所述印刷控制部基于所计算出的所述第二浓度补正值,从所述多个喷嘴喷出所述油墨而对所述印刷对象图像进行印刷。
根据该方式的印刷装置,对测试图案进行印刷,并基于被印刷出的测试图案的摄像图像数据的浓度而对第一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且基于所计算出的第一浓度补正值而对第二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并且基于所计算出的第二浓度补正值而对印刷对象图像进行印刷,因此,能够抑制在印刷图像中产生印刷浓度的不均匀,能够抑制印刷画质的下降。
(6)在上述方式的印刷装置中,也可以设为,还具备半色调数据生成部,所述半色调数据生成部对于所述印刷对象图像的图像数据中的同一个区域执行多次半色调处理,所述半色调处理为,从所述印刷对象图像的图像数据生成表示所述印刷装置中的所述介质上的油墨点的有无的半色调数据的处理,所述印刷控制部对于所生成的各所述半色调数据,应用所计算出的所述第二浓度补正值,而对所述印刷对象图像进行印刷。
根据该方式的印刷装置,对于印刷对象图像的图像数据中的同一个区域多次生成半色调数据,对于所生成的各半色调数据,应用第二浓度补正值,而对印刷对象图像进行印刷,因此,能够在同一个区域内吸收每个喷嘴的油墨喷出倾向的差异,能够进一步抑制印刷图像中的画质的降低。
本发明能够以各种方式进行实现。例如,能够以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具备编码装置和印刷装置的印刷系统、用于实现所涉及的装置、方法以及系统的计算机程序、记录有所涉及的计算机程序的记录介质等方式进行实现。
符号说明
C…蓝绿色、D1…主扫描方向、D2…副扫描方向、F…被记录介质、M…品红色、P…转印薄片、10…印刷控制装置、91…喷嘴列、91C…喷嘴列、91K…喷嘴列、91M…喷嘴列、91Y…喷嘴列、92…喷嘴、92a1…上端部喷嘴、92a2…中央部喷嘴、92a3…下端部喷嘴、92b1…喷嘴群、92b2…喷嘴群、100…印刷装置、200…控制部、210…输入输出接口、220…CPU、221…印刷控制部、222…第一浓度补正值计算部、223…第二浓度补正值计算部、224…热转印控制部、230…存储器、231…检查程序、232…测试图案数据、233…喷嘴使用率设定映射、234…第一浓度补正值、235…第二浓度补正值、300…介质供给输送单元、310…介质供给单元、320…介质输送单元、321…介质输送辊、330…滑架移动单元、331…滑架引导轴、400…滑架、410…印刷头、410a…印刷头、420…摄像部、500…热转印部、501…测试区域、502…测试区域、503…测试区域、504…测试区域、505…测试区域、600…测试用介质、CL1…第一喷嘴列、CL2…第三喷嘴列、C7…第十四喷嘴列、CL8…第十六喷嘴列、Ch1…第一印刷晶片、Ch2…第二印刷晶片、Ch3…第三印刷晶片、Ch4…第四印刷晶片、Ch5…第五印刷晶片、Ch6…第六印刷晶片、Ch7…第七印刷晶片、Ch8…第八印刷晶片、EAr1…重复区域、EN1…点浓度、Hd1…第一印刷头、Hd2…第二印刷头、Hd3…第三印刷头、Hd4…第四印刷头、K…黑色、KL3…第六喷嘴列、KL4…第八喷嘴列、KL5…第九喷嘴列、KL6…第十一喷嘴列、ML3…第五喷嘴列、ML4…第七喷嘴列、ML5…第十喷嘴列、ML6…第十二喷嘴列、Q1…区域、Q2…区域、Q3…区域、Q4…区域、Q5…区域、Q6…区域、Q7…区域、SAr1…非重复区域、SAr2…非重复区域、TAr1…端部区域、TAr2…端部区域、TN1…点浓度、TN2…点浓度、TP…测试图案、Y…黄色、YL1…第二喷嘴列、YL2…第四喷嘴列、YL7…第十三喷嘴列、YL8…第十五喷嘴列、dp…喷嘴间距、CP…图案列、MP…图案列、KP…图案列、YP…图案列。

Claims (8)

1.一种浓度补正值的决定方法,所述浓度补正值对印刷装置中的印刷浓度进行补正,所述印刷装置对于介质从多个喷嘴喷出油墨而进行印刷,
在所述浓度补正值的决定方法中,
从所述多个喷嘴喷出所述油墨而对测试图案进行印刷;
对被印刷出的所述测试图案进行摄像而取得摄像图像数据;
基于所取得的所述摄像图像数据的浓度,对第一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所述第一浓度补正值使在从所述多个喷嘴的各单独的喷嘴喷出所述油墨而形成一个光栅的情况下的所述印刷浓度接近预先设定的基准值;
基于所计算出的所述第一浓度补正值,对第二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所述第二浓度补正值使在将所述多个喷嘴中的不同喷嘴组合而形成所述一个光栅的情况下的所述印刷浓度接近预先设定的基准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度补正值的决定方法,其中,
所述印刷装置具备印刷头,所述印刷头以如下方式被配置,即,具有所述多个喷嘴中的一部分喷嘴在第一方向上排列而成的第一喷嘴列的第一印刷晶片和具有所述多个喷嘴中的与所述一部分喷嘴所不同的另一部分喷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而成的第二喷嘴列的第二印刷晶片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进行观察时互相部分重复的方式,
对于所述第一印刷晶片和所述第二印刷晶片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观察时重复的区域即重复区域中的所述第二浓度补正值,基于除了该重复区域之外的区域即非重复区域中的所述第一浓度补正值而进行计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浓度补正值的决定方法,其中,
对于所述重复区域中的所述第二浓度补正值,基于所述非重复区域中的端部区域中与所述重复区域的边界侧的端部区域中的所述第一浓度补正值而进行计算。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浓度补正值的决定方法,其中,
所述印刷装置具备具有第三印刷晶片的印刷头,该第三印刷晶片具备喷出第一颜色油墨的多个第一颜色喷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而成的第三喷嘴列和喷出第二颜色油墨的多个第二颜色喷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而成的第四喷嘴列,其中,所述第二颜色油墨与所述第一颜色油墨相比明度更高,
从所述多个第一颜色喷嘴喷出所述第一颜色油墨而对所述测试图案进行印刷,
对第一颜色油墨用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所述第一颜色油墨用浓度补正值使在从所述多个第一颜色喷嘴的各单独的所述第一颜色喷嘴喷出所述第一颜色油墨而形成一个光栅的情况下的所述印刷浓度接近预先设定的基准值,
基于所计算出的所述第一颜色油墨用浓度补正值,对第二颜色油墨用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所述第二颜色油墨用浓度补正值使在从所述多个第二颜色喷嘴的各单独的所述第二颜色喷嘴喷出所述第二颜色油墨而形成所述一个光栅的情况下的所述印刷浓度接近预先设定的基准值。
5.一种印刷装置,其对于介质从多个喷嘴喷出油墨而对印刷对象图像进行印刷,所述印刷装置具备:
印刷控制部,其从所述多个喷嘴喷出所述油墨而对测试图案进行印刷;
第一浓度补正值计算部,其对被印刷出的所述测试图案进行摄像而取得摄像图像数据,并基于该摄像图像数据的浓度,对第一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所述第一浓度补正值使在从所述多个喷嘴的各单独的喷嘴喷出所述油墨而形成一个光栅的情况下的印刷浓度接近预先设定的基准值;
第二浓度补正值计算部,其基于所计算出的所述第一浓度补正值,对第二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所述第二浓度补正值使在将所述多个喷嘴中的不同喷嘴组合而形成所述一个光栅的情况下的所述印刷浓度接近预先设定的基准值,
所述印刷控制部基于所计算出的所述第二浓度补正值,从所述多个喷嘴喷出所述油墨而对所述印刷对象图像进行印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还具备半色调数据生成部,所述半色调数据生成部对于所述印刷对象图像的图像数据中的同一个区域执行多次半色调处理,所述半色调处理为,从所述印刷对象图像的图像数据生成表示所述印刷装置中的所述介质上的油墨点的有无的半色调数据的处理,
所述印刷控制部对于所生成的各所述半色调数据,应用所计算出的所述第二浓度补正值,而对所述印刷对象图像进行印刷。
7.一种印刷方法,其为对于介质从多个喷嘴喷出油墨而对印刷对象图像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所实施的印刷方法,其中,
从所述多个喷嘴喷出所述油墨而对测试图案进行印刷;
对被印刷出的所述测试图案进行摄像而取得摄像图像数据;
基于所取得的所述摄像图像数据的浓度,对第一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所述第一浓度补正值使在从所述多个喷嘴的各单独的喷嘴喷出所述油墨而形成一个光栅的情况下的所述印刷浓度接近预先设定的基准值;
基于所计算出的所述第一浓度补正值,对第二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所述第二浓度补正值使在将所述多个喷嘴中的不同喷嘴组合而形成所述一个光栅的情况下的所述印刷浓度接近预先设定的基准值;
基于所述第二浓度补正值,从所述多个喷嘴喷出所述油墨而形成所述一个光栅。
8.一种印刷浓度的补正方法,其为对于介质从多个喷嘴喷出油墨而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中的印刷浓度的补正方法,其中,
从所述多个喷嘴喷出所述油墨而对测试图案进行印刷;
对被印刷出的所述测试图案进行摄像而取得摄像图像数据;
基于所取得的所述摄像图像数据的浓度,对第一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所述第一浓度补正值使在从所述多个喷嘴的各单独的喷嘴喷出所述油墨而形成一个光栅的情况下的所述印刷浓度接近预先设定的基准值;
基于所计算出的所述第一浓度补正值,对第二浓度补正值进行计算,所述第二浓度补正值使在将所述多个喷嘴中的不同喷嘴组合而形成所述一个光栅的情况下的所述印刷浓度接近预先设定的基准值;
基于所述第二浓度补正值,进行从所述多个喷嘴喷出所述油墨而形成所述一个光栅时的所述印刷浓度的补正。
CN201910849161.0A 2018-09-12 2019-09-09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以及印刷浓度的补正方法 Active CN1108937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70179A JP7159723B2 (ja) 2018-09-12 2018-09-12 濃度補正値の決定方法、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印刷濃度の補正方法
JP2018-170179 2018-09-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93726A true CN110893726A (zh) 2020-03-20
CN110893726B CN110893726B (zh) 2021-05-18

Family

ID=67928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49161.0A Active CN110893726B (zh) 2018-09-12 2019-09-09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以及印刷浓度的补正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00184B2 (zh)
EP (1) EP3624013B1 (zh)
JP (1) JP7159723B2 (zh)
CN (1) CN11089372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9758A (zh) * 2020-06-23 2021-12-24 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 打印数据修正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42314A (zh) * 2020-07-15 2022-01-18 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 用于消除喷嘴拼接道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TWI803143B (zh) * 2021-03-12 2023-05-21 日商柯尼卡美能達股份有限公司 畫像形成裝置及畫像形成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46740A1 (en) * 2003-10-31 2007-06-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method,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system and test pattern
US20090237430A1 (en) * 2008-03-21 2009-09-24 Setsuji Tatsumi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US20090278882A1 (en) * 2008-05-12 2009-11-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of calculating correction value, method of ejecting liqui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20120206525A1 (en) * 2011-02-15 2012-08-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Fluid-ejecting device and fluid-ejecting method
CN104029510A (zh) * 2013-03-08 2014-09-10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喷墨印刷浓度修正方法、修正装置及喷墨印刷方法、设备
US20150296095A1 (en) * 2014-04-11 2015-10-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2017219753A (ja) * 2016-06-09 2017-12-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8099830A (ja) * 2016-12-21 2018-06-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ドット形成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55720A1 (en) 2004-09-10 2006-03-16 Olson Stephen T Method for intra-swath banding compensation
JP4770258B2 (ja) * 2005-04-28 2011-09-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補正値の設定方法、及び、補正値の設定装置
JP2008055725A (ja) 2006-08-30 2008-03-13 Seiko Epson Corp 印刷方法
JP2008080642A (ja) 2006-09-27 2008-04-10 Seiko Epson Corp 印刷方法
JP2008080677A (ja) 2006-09-28 2008-04-10 Seiko Epson Corp 補正値取得方法及び印刷方法
US7871145B1 (en) 2009-07-20 2011-01-18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inting method for reducing stitch error between overlapping jetting modules
JP2011201076A (ja) * 2010-03-24 2011-10-13 Seiko Epson Corp 補正値取得方法、補正値取得プログラム、及び、液体噴出記録装置
JP2012076416A (ja) 2010-10-05 2012-04-19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12232556A (ja) 2011-05-09 2012-11-29 Seiko Epson Corp 補正値の取得方法、及び、印刷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619041B2 (ja) * 2012-01-23 2014-11-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吐出不良検出方法及び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並びに印刷システム
JP6135047B2 (ja) * 2012-04-23 2017-05-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170179A (ja) 2017-03-30 2018-11-01 ダイムラー・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Daimler AG 蓄電デバイス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46740A1 (en) * 2003-10-31 2007-06-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method,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system and test pattern
US20090237430A1 (en) * 2008-03-21 2009-09-24 Setsuji Tatsumi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US20090278882A1 (en) * 2008-05-12 2009-11-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of calculating correction value, method of ejecting liqui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20120206525A1 (en) * 2011-02-15 2012-08-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Fluid-ejecting device and fluid-ejecting method
CN104029510A (zh) * 2013-03-08 2014-09-10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喷墨印刷浓度修正方法、修正装置及喷墨印刷方法、设备
US20150296095A1 (en) * 2014-04-11 2015-10-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2017219753A (ja) * 2016-06-09 2017-12-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8099830A (ja) * 2016-12-21 2018-06-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ドット形成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9758A (zh) * 2020-06-23 2021-12-24 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 打印数据修正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29758B (zh) * 2020-06-23 2022-10-21 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 打印数据修正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42314A (zh) * 2020-07-15 2022-01-18 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 用于消除喷嘴拼接道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42314B (zh) * 2020-07-15 2023-02-21 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 用于消除喷嘴拼接道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TWI803143B (zh) * 2021-03-12 2023-05-21 日商柯尼卡美能達股份有限公司 畫像形成裝置及畫像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24013B1 (en) 2023-03-01
JP2020040315A (ja) 2020-03-19
US10800184B2 (en) 2020-10-13
EP3624013A1 (en) 2020-03-18
CN110893726B (zh) 2021-05-18
US20200079105A1 (en) 2020-03-12
JP7159723B2 (ja) 2022-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19041B2 (ja) 吐出不良検出方法及び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並びに印刷システム
US8075077B2 (en) Method of calculating correction value and method of discharging liquid
CN110893726B (zh)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以及印刷浓度的补正方法
JP7216185B2 (ja)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装置、プログラム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US841132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ing selected correction table based on divided area of a recording medium
JP2001334643A (ja) 2種類の検査用パターンを使用して行う印刷時の記録位置ずれの調整値の決定
JP600561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補正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398199B2 (ja)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方法及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US10567618B2 (en) Correcting sharing ratios of nozzle groups in overlapping image region and correcting color conversion table based thereon
CN110193997B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JP201318439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9136924A (ja)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
JP466555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20281243A1 (en) Data processing system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JP7022296B2 (ja) 印刷装置、印刷制御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US8432587B2 (en) Line printing device and method performing color conversion and halftoning on image data subjected to correction based on correction vectors associated with a pixel row and reference color
JP2019077142A (ja)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印刷制御装置
JP2017148943A (ja)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方法、そ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JP2003231246A (ja) プリンタにおける紙送り誤差の補正
JP7275893B2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CN112238685B (zh) 校正值设定方法、记录方法及记录装置
JPWO2011070672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8342631B2 (en) Inkjet print apparatus and inkjet print method
JP2018069530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印字補正方法
JP2012232556A (ja) 補正値の取得方法、及び、印刷装置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