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3143B - 畫像形成裝置及畫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畫像形成裝置及畫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03143B TWI803143B TW111100925A TW111100925A TWI803143B TW I803143 B TWI803143 B TW I803143B TW 111100925 A TW111100925 A TW 111100925A TW 111100925 A TW111100925 A TW 111100925A TW I803143 B TWI803143 B TW I803143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rinting
- recording medium
- image
- nozzle
- print head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9000011295 pitc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799 BoPET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Fluorine atom Chemical compound [F]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JMAIOERFSOGZ-UHFFFAOYSA-M cyanate Chemical compound [O-]C#N XLJMAIOERFSOGZ-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1 fluor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37 fluor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ISWSIDIOOBJBQZ-UHFFFAOYSA-N phenol group Chemical group C1(=CC=CC=C1)O ISWSIDIOOBJBQ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09 synthetic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994 synthetic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00 vo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32—Print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dot disposition, e.g. for reducing white stripes or band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matrix printers
- G06K15/1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matrix printers using ink jet print heads
- G06K15/105—Multipass or interlaced printing
- G06K15/107—Mask 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k Jet (AREA)
- Dot-Matrix Printers And Others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Printers Or Record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magnetic And Radiation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畫像形成裝置,係具備:
複數的印刷頭,其係具有以複數的噴嘴所構成的噴嘴列,從前述噴嘴列吐出油墨液滴,藉此在記錄媒體上形成畫像;及
控制部,其係沿著與配列有前述複數的噴嘴的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來使前述印刷頭與前述記錄媒體複數次相對地移動,藉此進行實行形成前述畫像的多次通過印刷的控制,
前述控制部,係進行實行前述多次通過印刷的控制,使得在前述畫像內的至少一部分中,前述印刷頭的1噴嘴間距之間的像素會藉由單一的前述印刷頭所具有的噴嘴列來形成。
Description
本案是有關畫像形成裝置及畫像形成方法。
以往,噴墨(inkjet)印刷裝置(畫像形成裝置)是藉由交替重複:
在使記錄媒體停止的狀態下,邊將印刷頭移動於掃描方向,邊使油墨從被形成於印刷頭的多數的噴嘴吐出而形成畫像的工序;及
使記錄媒體往與掃描方向不同的方向一點一點地移動的工序,
在記錄媒體上形成畫像。
專利文獻1是揭示在交錯式(interlace)記錄模式中,藉由適當地修正使作為記錄媒體的紙移動的紙進給量的誤差,使印刷畫質提升的噴墨印表機。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01134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因為印刷頭的生產時的品質偏差等,會有來自噴嘴的油墨(ink)的吐出量或吐出方向不安定,或因噴嘴的堵塞等而油墨未從特定的噴嘴吐出等,產生噴嘴的缺陷的情形。若利用具有如此的缺陷的噴嘴的印刷頭來形成畫像,則會有畫質降低的情況。作為改善如此的畫質的降低的方法,多次通過(multi-pass)印刷正普及。
多次通過印刷是將以複數的噴嘴所構成的噴嘴列予以通過次數量分割成複數,按分割後的每個區域,使油墨依序從複數的印刷噴嘴列吐出而階段性地形成畫像的印刷方式。藉由如此的方式,即使來自特定的噴嘴的油墨的吐出量或吐出方向不安定,或油墨不從特定的噴嘴吐出,也會因為從未發生該等如此的狀態不佳的噴嘴吐出的油墨被重疊塗佈,所以可取得畫質劣化被抑止的畫像。
然而,採用多次通過印刷,也有難以抑止畫質劣化的情況。因為印刷頭的生產時的品質偏差等,從噴嘴列方向的一端部的有效噴嘴到另一端部的有效噴嘴的距離(噴嘴端部彼此間的距離)會有按每個印刷頭而異的情形。所謂有效噴嘴是意思與不吐出油墨的虛置噴嘴不同,吐出油墨的噴嘴。如此的情況,若使用噴嘴端部彼此間的距離分別不同的印刷頭來印刷鄰接的像素,則鄰接的像素彼此間的間隔會偏離原來的位置,有畫質降低的情形。如此的偏離是以通過次數分割的區域單位產生,因此就專利文獻1揭示的技術而言難以解除。
本案是以提供一種即是在印刷頭的噴嘴列中噴嘴端部彼此間的距離按複數的每個印刷頭而異時,還是可防止印刷結果的品質的劣化之畫像形成裝置及畫像形成方法為目的。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案的畫像形成裝置,係具備:
複數的印刷頭,其係具有以複數的噴嘴所構成的噴嘴列,從前述噴嘴列吐出油墨液滴,藉此在記錄媒體上形成畫像;及
控制部,其係沿著與配列有前述複數的噴嘴的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來使前述印刷頭與前述記錄媒體複數次相對地移動,藉此進行實行形成前述畫像的多次通過印刷的控制,
前述控制部,係進行實行前述多次通過印刷的控制,使得在前述畫像內的至少一部分中,前述印刷頭的1噴嘴間距之間的像素會藉由單一的前述印刷頭所具有的噴嘴列來形成。
本案的畫像形成方法,係使具有以複數的噴嘴所構成的噴嘴列之複數的印刷頭與記錄媒體複數次相對地移動,藉此實行形成畫像的多次通過印刷,其特徵為:
藉由單一的前述印刷頭所具有的噴嘴列來實行前述多次通過印刷,使得形成構成前述畫像的鄰接像素。
[發明的效果]
若根據本案,則即使在印刷頭的噴嘴列中噴嘴端部彼此間的距離按複數的每個印刷頭而異,也可防止印刷結果的品質的劣化。
以下,說明有關本案的實施形態的畫像形成裝置。
<畫像形成裝置的構成>
圖1是表示本案的實施形態的畫像形成裝置1的主要構成的上面圖。畫像形成裝置1是具備:搬送台11、托架(carriage)12、印刷頭13及控制部20。圖1是模式圖,各構成的大小是與實際不同誇張表示。在以下的說明中,將圖1的紙面前側設為上,且將紙面後側設為下。
搬送台11是使成為畫像形成裝置1的畫像形成的對象之記錄媒體B沿著第1方向D1移動的構成。在本實施形態中,記錄媒體B是例如被用在印刷配線基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的基板。記錄媒體B是例如使用酚醛紙、環氧樹脂紙、玻璃布環氧樹脂、玻璃聚醯亞胺、玻璃布/不織布環氧樹脂、玻璃布/環氧樹脂紙、合成纖維環氧樹脂、氟・聚乙烯・PPO・氰酸酯等的高頻電路用覆銅層疊板等的材質者全部的等級(FR-4等)的覆銅層疊板、其他聚醯亞胺薄膜、PET薄膜、玻璃基板、陶瓷基板、晶圓板、及不鏽鋼鋼板等為理想。
在托架12是設置有複數的印刷頭13及對應於各印刷頭13的油墨槽。並且,在托架12是設有用以讀取與記錄媒體B的相對位置的未圖示的位置感測器。托架12是印刷頭13的後述的噴嘴30會與記錄媒體B對向的方式,配置於搬送台11及記錄媒體B的上側(圖1的紙面前側)。
又,托架12是藉由未圖示的支撐部來沿著第2方向D2而可移動地被支撐。
各印刷頭13是具有用以使油墨液滴吐出的複數的噴嘴30。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有將噴嘴30使油墨液滴吐出的事只記載為吐出油墨的情形。圖2是印刷頭13的構成之一例的圖。就圖2所示的例子而言,複數的噴嘴30會被排成一列而形成噴嘴列31。圖2是模式圖,被設在印刷頭13的噴嘴30的數量是與實際不同。
在本實施形態中,油墨是包括例如印刷配線製造用的塗層劑或絕緣材料等的油墨。在複數的印刷頭13所具有的複數的噴嘴30中分別裝填有單一的油墨。作為單一的油墨的例子,例如可舉PCB基板的電路形成用的液態感光防焊油墨(solder resist ink)。
複數的印刷頭13是以各者所具有的複數的噴嘴30會沿著第1方向D1排列的方式,安裝於托架12。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3所示般,在托架12是安裝有印刷頭13A,13B的2個的印刷頭13。
圖3是用以說明有關印刷頭13A,13B的位置關係的圖。圖3是從下側亦即圖1的記錄媒體B側看托架12的圖。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3所示般,印刷頭13A與印刷頭13B是在第2方向D2互相錯開的狀態下配置。
控制部20是藉由控制上述的各構成,在記錄媒體B的表面形成畫像。具體而言,控制部20是邊使印刷頭13對於記錄媒體B移動於第2方向D2,邊使油墨從印刷頭13對於記錄媒體B吐出。然後,控制部20是使搬送台11預定的距離移動於第1方向D1,邊再度使印刷頭13對於記錄媒體B移動於第2方向D2,邊使油墨從印刷頭13吐出至記錄媒體B上。藉由將此重複,在記錄媒體B形成畫像。
以上,說明有關本案的實施形態的畫像形成裝置1的主要的構成。但,上述的說明是畫像形成裝置1的構成的一例,本案不是被限定於此。例如,亦可使搬送台11相對於印刷頭13移動至第2方向D2,與搬送台11的移動一起使油墨從印刷頭13吐出,每次移動完了,使印刷頭13移動至第1方向D1。又,亦可固定印刷頭13,使搬送台11相對於印刷頭13移動至第2方向D2,且每次移動完了,使移動至第1方向D1。進一步,亦可使印刷頭13及搬送台11的雙方移動至第2方向D2,且每次移動完了,使印刷頭13及搬送台11的雙方移動至第1方向D1。
又,就圖2及圖3而言,顯示各印刷頭13只具有1列份的噴嘴列31的例子,但各印刷頭13是亦可例如具有複數的噴嘴列31。圖4A是表示1個的印刷頭13具有2列的噴嘴列31的例子的圖。進一步,如圖4B及圖4C所示的例子般,亦可在1個的印刷頭13內配置複數的印刷頭晶片模組32。印刷頭晶片模組32是配列複數的印刷晶片而模組化者。圖4B所示的例子是沿著第2方向D2來排列配置2個的印刷頭晶片模組32,謀求解像度的提升者。圖4C所示的例子是使2個的印刷頭晶片模組32沿著第1方向D1來互相錯開而配置,謀求印刷頭13可一次印刷的區域的擴大者。
<印刷動作>
以下,一邊與一般性的多次通過印刷的動作作比較,一邊說明有關本案的實施形態的畫像形成裝置1的印刷動作。
[一般性的多次通過印刷的動作]
首先,說明有關一般性的多次通過印刷的動作。說明有關使用噴嘴密度360dpi的印刷頭來進行4通過(pass)的多次通過(multi-pass)印刷,藉此形成印刷解像度1440dpi的畫像的情況,作為一例。圖5是用以說明有關一般性的多次通過印刷的動作的圖。
在圖5的左側是顯示一般性的多次通過印刷中,以時間序列來表示一體構成的2個的印刷頭H1,H2與被形成於記錄媒體的畫像區域R1~R4的位置關係之模式圖。在圖5的右側是顯示將圖5的左側所示的畫像區域R1~R4的以虛線包圍的區域擴大後的情況。
在以下的說明中,1個的印刷頭的噴嘴列是設為1024個的噴嘴配列成一列而構成。並且,在以下的說明中,將噴嘴列方向的噴嘴端部彼此間的距離記載為印字寬度。就圖5所示的例子而言,印刷頭的印字寬度是設為72.1±0.02mm。±0.02mm是印刷頭製造時的偏差。在以下的說明中,將被配置於各噴嘴列的一端部的噴嘴設為第1個,且將被配置於另一端部的噴嘴設為第1024個。
首先,藉由第1印刷頭H1的第1個~第512個的噴嘴來進行第1通過的印刷。更詳細是在記錄媒體靜止的狀態下,邊使油墨從第1印刷頭H1的第1個~第512個的噴嘴吐出,邊沿著第2方向D2移動第1及第2印刷頭H1,H2。藉此,如圖5所示般,形成第1畫像區域R1。在第1通過的印刷動作完了的時間點的第1畫像區域R1是藉由噴嘴30彼此間的間隔(以下記載為噴嘴間距)隔開的512列份的像素的列來形成。另外,在圖5的右側的擴大圖中,如「Head1 Nozzle1」般表示各像素的列為藉由哪個印刷頭的哪個噴嘴所形成。「Head1 Nozzle1」是表示藉由第1印刷頭H1的第1個的噴嘴所形成的列。
其次,進行第2通過的印刷。更詳細是記錄媒體沿著第1方向D1來預定量移動後,在記錄媒體靜止的狀態下,邊使油墨從第1印刷頭H1的第1個~第1024個的噴嘴吐出,邊沿著第2方向D2移動第1及第2印刷頭H1,H2。藉此,就第2通過的印刷動作完了的時間點的第2畫像區域R2而言,如圖5所示般,與被形成於第1通過的像素的列鄰接,512列份的像素的列會藉由第1印刷頭的第513個~第1024個的噴嘴來新形成。然後,與第2畫像區域R2鄰接,包含512列份的像素的列之第1畫像區域R1會藉由第1印刷頭的第1個~第512個的噴嘴來新形成。
使記錄媒體移動的移動量(以下記載為進給量)是第1及第2印刷頭H1,H2成為應形成其次的畫像的位置的量。就圖5所示的例子而言,在512個份的噴嘴間距加上對應於沿著第1方向D1的像素彼此間的間隔的值(在以下的說明是記載為像素間距離)的值。亦即,(512噴嘴間距+1像素間距離)成為進給量。若舉具體例,則進給量是36.10mm。
其次,進行第3通過的印刷。更詳細是記錄媒體沿著第1方向D1來預定量傳送後,在記錄媒體靜止的狀態下,邊使油墨從第1印刷頭H1的第1個~第1024個、及第2印刷頭H2的第1個~第512個的噴嘴吐出,邊沿著第2方向D2移動第1及第2印刷頭H1,H2。
藉此,就第3通過的印刷動作完了的時間點的第3畫像區域R3而言,如圖5所示般,進一步與到第2通過為止形成的像素的列鄰接,512列份的像素的列會藉由第2印刷頭H2的第1個~第512個的噴嘴來新形成。就第3通過的印刷動作完了的時間點的第2畫像區域R2而言,雖圖示省略,但實際與到第2通過為止形成的像素的列鄰接,512列份的像素的列會藉由第1印刷頭的第513個~第1024個的噴嘴來形成。進一步與第2畫像區域R2鄰接,包含512列份的像素的列之第1畫像區域R1會藉由第1印刷頭H1的第1個~第512個的噴嘴來新形成。
第2通過~第3通過的記錄媒體的進給量是與第1通過~第2通過的進給量相同,為36.15mm。
其次,進行第4通過的印刷。更詳細是記錄媒體沿著第1方向D1傳送預定量之後,在記錄媒體靜止的狀態下,邊使油墨從第1印刷頭H1的第1個~第1024個、及第2印刷頭H2的第1個~第1024個的噴嘴、亦即第1及第2印刷頭H1,H2的全部的噴嘴吐出油墨,邊第2方向D2移動第1及第2印刷頭H1,H2。
藉此,就第4通過的印刷動作完了的時間點的第4的畫像區域R4而言,如圖5所示般,進一步與到第3通過為止形成的像素的列鄰接,512列份的像素的列會藉由第2印刷頭H2的第513個~第1024個的噴嘴來新形成。藉此,在第4通過的印刷動作完了的時間點,噴嘴間距份的間隔會全部被填埋,第4畫像區域R4的畫像的形成完了。
就第4通過的印刷動作完了的時間點的第3畫像區域R3而言,雖圖示省略,但實際與到第3通過為止形成的像素的列鄰接,512列份的像素的列會藉由第2印刷頭H2的第1個~第512個的噴嘴來形成。就第4通過的印刷動作完了的時間點的第2畫像區域R2而言,雖圖示省略,但實際進一步與到第3通過為止形成的像素的列鄰接,512列份的像素的列會藉由第1印刷頭H1的第513個~第1024個的噴嘴來形成。進一步與第2畫像區域R2鄰接,包含512列份的像素的列之第1畫像區域R1會藉由第1印刷頭H1的第1個~第512個的噴嘴來新形成。
從第3通過到第4通過的記錄媒體B的進給量是與到第3通過為止的進給量相同,為36.15mm。
以後,雖圖示省略,但至被形成於記錄媒體的畫像的全體完成為止,與上述第1~第4通過同樣的動作會被重複。
就以上說明般的一般性的多次通過印刷而言,當每個印刷頭有印字寬度的偏差時,會有像素列彼此間的間隔形成不是均等的情形。圖6是用以說明在一般性的多次通過印刷中,當每個印刷頭有印字寬度的偏差時,像素的列彼此間的間隔形成不是均等的狀態的圖。圖6是誇張表示像素列的位置偏離。
例如第1印刷頭H1的印字寬度設為72.08 mm,第2印刷頭H2的印字寬度設為72.12mm。此情況,即使設為相對於印刷頭H1,H2,記錄媒體同進給量傳送,各印刷頭H1,H2的各噴嘴對於記錄媒體的位置還是會與原來的位置偏離。因此,由於每個印刷頭H1,H2的印字寬度的偏差,如圖6所示般,產生像素列彼此間的間隔變寬之處Aw或相反地變窄之處An。使用畫像形成裝置1來印刷PCB的配線部分等時,如此的像素列的位置偏離會成為重大的缺陷。
於是,在本案的實施形態的畫像形成裝置1中,藉由以下般的動作,即使有每印刷頭的印字寬度的偏差,也可減低像素的位置偏離。
[依據畫像形成裝置1所致的第1印刷動作]
首先,詳細說明有關畫像形成裝置1所致的第1印刷動作。在以下的說明中,與上述的一般性的多次通過印刷的動作同樣,使用噴嘴密度360dpi的印刷頭來進行4通過的多次通過印刷,藉此形成印刷解像度1440dpi的畫像的情況。
圖7是用以說明有關畫像形成裝置1所致的第1印刷動作的圖。在圖7的左側是顯示以時間序列來表示在畫像形成裝置1所致的第1印刷動作中,2個的印刷頭13A,13B與被形成於記錄媒體B的畫像區域Rx1,Rx2的位置關係的模式圖。在圖7的右側是顯示將圖7的左側所示的畫像區域Rx1,Rx2的虛線包圍的區域擴大後的情況。
首先,控制部20是利用印刷頭13A的第1個~第1024個的噴嘴、及印刷頭13B的第1個~第1024個的噴嘴,亦即全部的噴嘴來進行第1通過的印刷。更詳細是在記錄媒體靜止的狀態下,控制部20邊利用印刷頭13A,13B的全部的噴嘴30來使油墨吐出,邊使印刷頭13A,13B沿著第2方向D2而移動。藉此,如圖7所示般,只藉由印刷頭13A所具有的噴嘴30來形成的畫像區域Rx1及只藉由印刷頭13B所具有的噴嘴30來形成的畫像區域Rx2會互相鄰接而形成。在圖7中雖省略一部分,但實際在第1通過的印刷動作完了的時間點的畫像區域Rx1及Rx2是分別藉由噴嘴間距份的間隔隔開的1024列份的像素的列來形成。
其次,控制部20是進行第2通過的印刷。更詳細是記錄媒體B沿著第1方向傳送預定量之後,在記錄媒體B靜止的狀態下,控制部20邊使油墨從印刷頭13A,13B的全部的噴嘴吐出,邊使印刷頭13A,13B沿著第2方向移動。在圖7中雖省略一部分,但實際就第2通過的印刷動作完了的時間點的畫像區域Rx1及Rx2而言,分別與到第1通過為止形成的像素的列鄰接,新形成新的像素的列。
就第1印刷動作而言,記錄媒體B的進給量是被形成於記錄媒體B的沿著第1方向的像素彼此間的距離(像素間距離)。亦即,在第1印刷動作中,控制部20是1像素間距離,使記錄媒體B沿著第1方向D1移動。像素間距離是依噴嘴間距及通過數而定。當噴嘴間距為70.4μm,通過數為4時,第1印刷動作的進給量是17.6μm。進給量是藉由控制部20,在印刷動作的開始前或印刷動作的開始時決定,記憶於未圖示的記憶部等即可。
其次,依序進行第3通過、第4通過的印刷。第3通過及第4通過的印刷動作也與第2通過的印刷動作大致同樣。藉由第4通過的印刷動作,噴嘴間距份的間隔全部被填埋,畫像區域Rx1及Rx2的畫像的形成分別完了。然後,控制部20會將記錄媒體B傳送至印刷頭13A,13B成為應形成其次的畫像的位置之後,開始新的畫像區域的第5通過以後的印刷動作。
到印刷頭13A,13B成為應形成其次的畫像的位置為止的記錄媒體B的進給量是將印刷頭13A,13B的印字寬度的合計及印刷頭13A、13B各自的1噴嘴間距的合計予以加算後的值。若舉具體例,則第5通過的進給量是144.3410mm。藉由重複如此的印刷動作,形成應被形成於記錄媒體B的畫像的全體。
另外,到印刷頭13A,13B成為應形成其次的畫像的位置為止的記錄媒體B的進給量是不被限定於上述。例如,為了使藉由到第4通過為止的印刷動作所形成的畫像與藉由第5通過以後的印刷動作所形成的畫像的接縫不醒目,亦可將進給量設為比上述說明的值(144.3410mm)更稍微小。
若依據以上說明的第1印刷動作,則在記錄媒體B中,只藉由印刷頭13A所具有的噴嘴30來形成的畫像區域Rx1及只藉由印刷頭13B所具有的噴嘴30來形成的畫像區域Rx2會鄰接而形成。因此,在藉由第1印刷動作來形成的畫像區域Rx1,Rx2的各者中,藉由印刷頭13A所具有的噴嘴30來形成的像素與藉由印刷頭13B所具有的噴嘴30來形成的像素不會混在。因此,至少在各者的畫像區域Rx1,Rx2的內部,可縮小印刷頭13A,13B各者的印字寬度不同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位置偏離)。具體而言,可將印刷頭13A,13B各者的印字寬度不同所造成的位置偏離壓制在印刷頭13A與印刷頭13B各者的1噴嘴間距的差的一半程度。例如當印刷頭13A的印字寬度為72.08mm,印刷頭13B的印字寬度為72.12mm時,若依據本案的第1印刷動作,則印刷頭13A,13B各者的印字寬度不同所造成的位置偏離是可設為約0.02μm程度。因此,畫像形成裝置1是即使印刷頭13A,13B各者的印字寬度為不同時,還是可形成減低印字寬度的不同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之畫像。
藉由如此的構成,例如在印刷PCB基板的電路形成用的液態感光防焊油墨之類的用途中,即使複數的印刷頭的印字寬度不同時,也可將印刷結果的位置偏離壓制在最小限度。因此,可有效地防止印刷結果的位置偏離在PCB基板的電路形成時引起重大的缺陷。
[依據畫像形成裝置1所致的第2印刷動作]
其次,詳細說明有關畫像形成裝置1所致的第2印刷動作。在以下的說明中,說明有關與一般性的多次通過方式的印刷動作及第1印刷動作同樣,使用噴嘴密度360dpi的印刷頭來進行4通過的多次通過印刷,藉此形成印刷解像度1440dpi的畫像的情況。
在上述的第1印刷動作中,通過期間的記錄媒體B的進給量為第1方向D1的像素間距離,但在以下說明的第2印刷動作中,進給量會比此更大。
圖8是用以說明有關畫像形成裝置1所致的第2印刷動作的圖。在圖8的左側是顯示以時間序列來表示在畫像形成裝置1所致的第2印刷動作中,2個的印刷頭13A,13B與被形成於記錄媒體B的畫像區域Ry1,Ry2的位置關係的模式圖。在圖8的右側是顯示將圖8的左側所示的畫像區域Ry1,Ry2的虛線包圍的區域擴大後的情況。
控制部20是利用印刷頭13A的第1個~第1024個的噴嘴30、及印刷頭13B的第1個~第1024個的噴嘴30,亦即印刷頭13A,13B的全部的噴嘴30來進行第1通過的印刷。更詳細是在記錄媒體B靜止的狀態下,控制部20邊利用印刷頭13A,13B的全部的噴嘴30來吐出油墨,邊使印刷頭13A,13B沿著第2方向D2移動。藉此,如圖8所示般,只藉由印刷頭13A所具有的噴嘴30來形成的畫像區域Ry1及只藉由印刷頭13B所具有的噴嘴30來形成的畫像區域Ry2會互相鄰接而形成。在圖8中雖省略一部分,但實際在第1通過的印刷動作完了的時間點的畫像區域Ry1是藉由噴嘴間距份的間隔隔開的1024列份的像素的列來形成。又,雖圖示省略,但實際在第1通過的印刷動作完了的時間點的畫像區域Ry2是藉由噴嘴間距份的間隔隔開的1024列份的像素的列來形成。
其次,控制部20是進行第2通過的印刷。更詳細是記錄媒體B沿著第1方向D1而預定量傳送後,在記錄媒體B靜止的狀態下,控制部20是邊使油墨利用印刷頭13A,13B的全部的噴嘴30來吐出,邊使印刷頭13A,13B沿著第2方向D2移動。
就圖8所示的例子而言,控制部20傳送記錄媒體B的進給量是(14噴嘴間距+1像素間距離)。就圖8所示的例子而言,進給量是1.004mm。藉此,如圖8所示般,在第2通過中,印刷頭13A的第15個的噴嘴30會在與在第1通過中藉由印刷頭13A的第1個的噴嘴30所形成的像素列鄰接的位置形成新的像素列。而且,在第2通過中,印刷頭13A的第14個的噴嘴30不是在與在第1通過中藉由印刷頭13A的第1個的噴嘴30所形成的像素的列鄰接的位置,而是在(1噴嘴間距+1像素間距離)份被分離至與第1方向D1相反側的位置形成像素的列。
另外,在圖8雖未圖示,但實際印刷頭13A的第1個~第13個的噴嘴30所致的像素列會被形成於藉由圖8所示的第14個的噴嘴30所形成的像素列的更右側。印刷頭13A的第1個~第14個的噴嘴30所致的像素列是不與在第1通過中被形成的像素的列鄰接,獨立形成。
第2印刷動作的記錄媒體B的進給量是只要藉由控制部20,在印刷動作的開始前或印刷動作的開始時決定,被記憶於未圖示的記憶部等即可。
就圖8所示的例子而言,進給量是被設定成(14噴嘴間距+1像素間距離)。藉此,沿著第1方向D1而鄰接的像素會藉由同一印刷頭13內的約14噴嘴間距份分離的噴嘴30所形成。
然而,在第2印刷動作中,控制部20在通過期間傳送記錄媒體B的量是亦可不是14噴嘴間距份。就第2印刷動作而言,只要可減低來自某特定的噴嘴30的吐出彎曲給予鄰接的像素的位置的影響即可,因此記錄媒體B的進給量是只要適當設定即可,使得某程度以上分離的噴嘴30可形成鄰接像素。例如,只要設定成2~3噴嘴間距份,便可充分取得如此的第2印刷動作的效果。此情況,控制部20是只要將進給量設定成(2~3噴嘴間距+1像素間距離)即可。
其次,控制部20是進行第3通過的印刷。更詳細是記錄媒體B沿著第1方向來傳送與從第1通過到第2通過的進給量相同的量之後,在記錄媒體B靜止的狀態下,控制部20是邊使用印刷頭13A,13B的全部的噴嘴30來使油墨吐出,邊使印刷頭13A,13B沿著第2方向移動。
藉此,在圖8雖省略一部分圖示,但實際在第3通過中,與被形成於第2通過的像素的列鄰接,新形成有印刷頭13A的第15個~第1024個的噴嘴30所致的像素的列、及印刷頭13B的第1個~第1024個的噴嘴30所致的像素的列。印刷頭13A的第1個~第14個的噴嘴30所致的像素的列雖未圖示,但實際不與在第2通過中被形成的像素的列鄰接,獨立形成。
進一步,控制部20是進行第4通過的印刷。更詳細是記錄媒體B沿著第1方向,與從第1通過到第2通過的進給量相同的量被傳送後,在記錄媒體B靜止的狀態下,控制部20是邊利用印刷頭13A,13B的全部的噴嘴30來使油墨吐出,邊使印刷頭13A,13B沿著第2方向移動。
藉此,在第4通過中,與被形成於第3通過的像素的列鄰接,印刷頭13A的第15個~第1024個的噴嘴30所致的像素的列、及印刷頭13B的第1個~第1024個的噴嘴30所致的像素的列會被新形成。印刷頭13A的第1個~第14個的噴嘴30所致的像素的列雖未圖示,但實際不與在第3通過中被形成的像素的列鄰接,獨立形成。
如上述般,就第2印刷動作而言,在第2通過~第4通過中,印刷頭13A的第1個~第14個的噴嘴30所致的像素的列是未與在1個前的通過中被形成的像素的列鄰接形成。因此,在到第4通過為止的印刷動作完了的時間點,畫像區域Ry1的沿著第1方向D1的上游側的端部附近是成為在一部分的像素的列中產生空缺的狀態。畫像區域Ry2的沿著第1方向D1的下游側的端部附近也同樣。
此空缺是第4通過完了後,藉由控制部20,將記錄媒體B傳送至印刷頭13A,13B成為應形成其次的畫像的位置之後,在新的畫像區域的第5通過以後的印刷動作中被填埋。
亦即,就第2印刷動作而言,到第4通過為止的畫像區域Ry1的沿著第1方向D1的上游側的端部附近會與第5通過以後的畫像區域Ry2的下游側的端部附近一部分互相重疊。圖9是用以說明畫像區域Ry1與畫像區域Ry2在端部附近互相重疊的情況的圖。就圖9而言,是顯示在第1~第4通過中被形成的畫像區域Ry1的端部與在第5~第8通過中被形成的畫像區域Ry2的端部互相重疊的情況。另外,圖9是誇張表示互相重疊之處,與實際是比例尺不同。
依據如此的第2印刷動作,在記錄媒體B中,只藉由印刷頭13A所具有的噴嘴30來形成的畫像區域Ry1及只藉由印刷頭13B所具有的噴嘴30來形成的畫像區域Ry2會鄰接而形成。因此,在藉由第2印刷動作來形成的畫像區域Ry1,Ry2的各者(除了端部附近)中,藉由印刷頭13A所具有的噴嘴30來形成的像素列與藉由印刷頭13B所具有的噴嘴30來形成的像素列不會混在。因此,至少在各者的畫像區域Ry1,Ry2的內部,可無限減少印刷頭13A,13B各者的印字寬度不同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位置偏離)。
但就第2印刷動作而言,記錄媒體B的進給量會比第1印刷動作更大。換言之,就第2印刷動作而言,即使在同印刷頭13內也會使用被配置於比第1印刷動作更分離的位置之噴嘴30來形成沿著第1方向D1而鄰接的像素的列。藉此,可取得以下般的效果。
就第1印刷動作而言,由於使用同噴嘴30來進行4通過份的印刷,因此沿著第1方向D1而鄰接的4像素會藉由同噴嘴30來形成。若假設噴嘴列31之中,在某特定的噴嘴30有油墨的吐出異常(彎曲、缺損、吐出量減少、吐出速度降低等),則就第1印刷動作而言,發生吐出異常的噴嘴30會進行鄰接的4像素的形成。發生吐出異常的噴嘴30引起油墨的著落偏離,油墨的著落偏離引起像素的位置偏離。因此,就第1印刷動作而言,位置偏離會集中在發生吐出異常的噴嘴30所形成的鄰接4像素。
另一方面,就第2印刷動作而言,即使同印刷頭13之中,沿著第1方向D1而互相鄰接的4像素也是分別利用稍微分離的位置的噴嘴來形成。亦即,鄰接的4像素會以彼此不同的噴嘴30來形成。因此,即使在某噴嘴30發生吐出異常,還是可防止位置偏離集中在鄰接4像素。
但就第2印刷動作而言,如上述般,在畫像區域Ry1的沿著第1方向D1的兩端部附近,被印刷成與畫像區域Ry2的兩端部附近一部分互相重疊。此情況,鄰接的像素至少以14噴嘴間距端的噴嘴所構成,起因於記錄媒體B的進給量與印刷頭13A、13B的噴嘴間距的差,而會產生像素的位置偏離。具體而言,以(印刷頭13A、13B的噴嘴間距的差)×(14+1/4)×4÷2程度,產生約1.1μm程度的位置偏離。
[第1印刷動作與第2印刷動作的區分使用]
如以上說明般,第1印刷動作及第2印刷動作是彼此具有固有的優點,最好按照目的來適當區別使用。進行第1印刷動作與第2印刷動作的哪個,可依畫像形成裝置1的使用者來預先設定,但亦可如以下般控制部20按照畫像形成裝置1所被放置的環境來自動地設定進行哪個。由於第1印刷動作與第2印刷動作的不同點是記錄媒體B的進給量,因此換言之,控制部20是只要依照以下說明般的各種條件來適當變更印刷動作的記錄媒體B的進給量即可。
例如,在印刷頭13A,13B的哪個的噴嘴30都未產生吐出彎曲時,採用第1印刷動作(將進給量設定成1像素間距離),藉此可在全體形成高品質的畫像。在印刷頭13A,13B的哪個的噴嘴30產生吐出彎曲時,採用第2印刷動作(將進給量設定成n噴嘴間距+1像素間距離),藉此,雖在畫像區域Ry1與Ry2互相重疊的區域中稍微產生像素的位置偏離,但可防止在其他的區域中特定噴嘴的吐出彎曲所致的偏離的集中,因此畫像全體可形成比較品質佳的畫像。
作為第1印刷動作與第2印刷動作的區分使用的其他的例子,例如有以下般者。噴嘴30全體的射出角度會依印刷頭13而不同的情形。圖10A是表示從印刷頭13的各噴嘴30吐出的油墨被射出成向內變窄的情況的圖。圖10B是表示從印刷頭13的各噴嘴30吐出的油墨向外擴展的情況的圖。在圖10A及圖10B中,虛線是表示被射出的油墨的方向。
如圖10A,圖10B所示般,印刷頭13全體,從噴嘴30射出的油墨附有角度時,油墨的著落位置會依噴嘴30與記錄媒體B的距離而偏離目標位置。此偏離是噴嘴30的吐出口與記錄媒體B的距離越大,變越大。
因此,控制部20是當印刷頭13全體,從噴嘴30射出的油墨的角度比預定角度更大時,或記錄媒體B與噴嘴30的吐出口的距離比預定距離更大時,採用第1印刷動作。其理由是就第1印刷動作而言,在同印刷頭13所形成的畫像區域內,由於同噴嘴30形成鄰接像素,因此即使來自噴嘴30的油墨的射出角度偏倚,其影響與第2印刷動作作比較,形成更小。
再者,作為第1印刷動作與第2印刷動作的區別使用的其他的例子,例如有以下般者。就加熱印刷頭13而使用的畫像形成裝置1而言,複數的印刷頭13的溫度會有分別形成不同的溫度的情形。於是,在複數的印刷頭13產生溫度差時,噴嘴30間的距離會因熱膨脹而變寬,造成每個印刷頭13印字寬度不同。
如此的情況也是採用第1印刷動作更理想。其理由是就第1印刷動作而言,在同印刷頭13所形成的畫像區域內,由於同噴嘴30形成鄰接像素,因此每個印刷頭13的印字寬度的不同給予被形成的畫像的影響與第2印刷動作比較,形成更小。
因此,控制部20是例如藉由按每個印刷頭13設置的溫度感測器來取得關於各印刷頭13的溫度之資訊,當印刷頭13間的溫度差為預定的溫度以上時,只要強制性地採用第1印刷動作即可。
[第3印刷動作]
以下說明有關第1印刷動作的變形例,作為第3印刷動作。圖11是用以說明有關畫像形成裝置1所致的第3印刷動作的圖。在圖11是顯示第1通過~第8通過,藉由印刷頭13A的第1個~第3個的噴嘴30來形成的像素列的擴大模式圖。
第3印刷動作是在第1通過~第4通過中,藉由同一噴嘴30來形成鄰接的4像素列的點是與第1印刷動作同樣,但在各通過中不將含在像素列的全部的像素形成的點是與第1印刷動作不同。
就第3印刷動作而言,在第1通過~第4通過中,不將1個的像素列之中的全部的像素形成,在第5通過~第8通過中,形成各像素列的剩餘的像素。至第4通過的記錄媒體B的進給量是與第1印刷動作同樣,相當於1像素間距離的量。從第4通過到第5通過,控制部20是使記錄媒體B返回至某噴嘴30與形成於第1通過的像素列同位置。亦即,控制部20是進行使記錄媒體B返回3像素間距離份的動作。從第5通過到第8通過的記錄媒體B的進給量是與到第4通過為止同樣,相當於1像素間距離的量。
依據如此的動作,在第3印刷動作中,同像素列會藉由同噴嘴30來分成2次形成。因此,即使在印刷頭13A及13B印字寬度不同時,也可將其影響降到最小限度,且藉由同像素列一次形成,可減輕在互相鄰接的像素列間產生條紋。
本申請案是根據2021年3月12日申請的PCT/JP2021/010124主張優先權。在該申請案說明書及圖面記載的內容是全部被本案說明書援用。
若根據本案,則可提供一種可形成高品質的畫像的畫像形成裝置。
1:畫像形成裝置
11:搬送台
12:托架
13,13A,13B:印刷頭
20:控制部
30:噴嘴
31:噴嘴列
32:印刷頭晶片模組
B:記錄媒體
D1:第1方向
D2:第2方向
H1:第1印刷頭
H2:第2印刷頭
R1~R4:畫像區域
Rx1、Rx2:畫像區域
Ry1、Ry2:畫像區域
Aw:像素列彼此間的間隔變寬之處
An:相反地變窄之處
[圖1]是表示本案的實施形態的畫像形成裝置的主要構成的上面圖。
[圖2]是表示印刷頭的構成的一例的圖。
[圖3]是用以說明有關印刷頭的位置關係的圖。
[圖4A]是表示1個的印刷頭具有2列的噴嘴列的例子的圖。
[圖4B]是表示在1個的印刷頭內配置有複數的印刷頭晶片模組的例子的圖。
[圖4C]是表示在1個的印刷頭內配置有複數的印刷頭晶片模組的例子的圖。
[圖5]是用以說明有關一般性的多次通過印刷的動作的圖。
[圖6]是用以說明在一般性的多次通過印刷中,每個印刷頭有印字寬度的偏差時,像素的列彼此間的間隔形成不是均等的狀態的圖。
[圖7]是用以說明有關畫像形成裝置所致的第1印刷動作的圖。
[圖8]是用以說明有關畫像形成裝置所致的第2印刷動作的圖。
[圖9]是用以說明畫像區域Ry1與畫像區域Ry2在端部附近互相重疊的情況的圖。
[圖10A]是表示從印刷頭的各噴嘴吐出的油墨射出成向內變窄的情況的圖。
[圖10B]是表示從印刷頭的各噴嘴吐出的油墨射出成向外擴展的情況的圖。
[圖11]是用以說明有關畫像形成裝置所致的第3印刷動作的圖。
13A,13B:印刷頭
Claims (7)
- 一種畫像形成裝置,其特徵係具備: 複數的印刷頭,其係具有以複數的噴嘴所構成的噴嘴列,從前述噴嘴列吐出油墨液滴,藉此在記錄媒體上形成畫像;及 控制部,其係沿著與配列有前述複數的噴嘴的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來使前述印刷頭與前述記錄媒體複數次相對地移動,藉此進行實行形成前述畫像的多次通過印刷的控制, 前述控制部,係進行實行前述多次通過印刷的控制,使得在前述畫像內的至少一部分中,前述印刷頭的1噴嘴間距之間的像素會藉由單一的前述印刷頭所具有的噴嘴列來形成。
- 如請求項1記載的畫像形成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在前述控制中重複: 第1動作,其係邊使油墨從前述印刷頭的任一個的前述噴嘴吐出,邊使前述印刷頭沿著前述第2方向相對地移動; 第2動作,其係使前述記錄媒體對於前述印刷頭,沿著前述第1方向相對地移動;及 第3動作,其係前述畫像內的至少一部分的區域的印刷結束之後,根據前述複數的印刷頭的噴嘴端部彼此間的距離,使前述記錄媒體對於前述印刷頭,沿著前述第1方向相對地移動。
- 如請求項2記載的畫像形成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在前述第2動作中,使前述記錄媒體對於前述印刷頭,相對地移動前述印刷頭的1噴嘴間距以下的移動量。
- 如請求項2記載的畫像形成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在前述第2動作中,使前述記錄媒體對於前述印刷頭,在前述第1方向相對地移動前述印刷頭的1噴嘴間距以上的移動量。
- 如請求項2記載的畫像形成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根據前述複數的印刷頭彼此間的溫度差來設定使前述記錄媒體對於前述印刷頭相對地移動的移動量。
- 如請求項2記載的畫像形成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根據前述噴嘴的吐出口與前述記錄媒體的距離來設定使前述記錄媒體對於前述印刷頭相對地移動的移動量。
- 一種畫像形成方法,係使具有以複數的噴嘴所構成的噴嘴列之複數的印刷頭與記錄媒體複數次相對地移動,藉此實行形成畫像的多次通過印刷,其特徵為: 藉由單一的前述印刷頭所具有的噴嘴列來實行前述多次通過印刷,使得形成構成前述畫像的鄰接像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WOPCT/JP2021/010124 | 2021-03-12 | ||
PCT/JP2021/010124 WO2022190367A1 (ja) | 2021-03-12 | 2021-03-12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35293A TW202235293A (zh) | 2022-09-16 |
TWI803143B true TWI803143B (zh) | 2023-05-21 |
Family
ID=83227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100925A TWI803143B (zh) | 2021-03-12 | 2022-01-10 | 畫像形成裝置及畫像形成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4306323A4 (zh) |
JP (1) | JPWO2022190367A1 (zh) |
CN (1) | CN117355419A (zh) |
TW (1) | TWI803143B (zh) |
WO (1) | WO2022190367A1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562745B (en) * | 2000-03-30 | 2003-11-21 | Hewlett Packard Co | Printhead comprising multiple types of drop generators |
US20080309730A1 (en) * | 2007-06-12 | 2008-12-1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jet print head, inkjet print hea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inkjet print head mounting tool |
US20140098163A1 (en) * | 2011-06-24 | 2014-04-10 | Oce-Technologies B.V. | Inkjet print head |
US20170274648A1 (en) * | 2016-03-24 | 2017-09-28 | Océ Holding B.V. |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inkjet print head and an inkjet print head assembly |
TWI619617B (zh) * | 2015-05-15 | 2018-04-01 | 惠普發展公司有限責任合夥企業 | 流體噴出裝置與其製造方法、及印刷頭 |
TW201827244A (zh) * | 2016-10-19 | 2018-08-01 | 瑞士商西克帕控股有限公司 | 形成熱噴墨印刷頭的方法、熱噴墨印刷頭及半導體晶圓 |
CN110893726A (zh) * | 2018-09-12 | 2020-03-20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浓度补正值的决定方法、印刷装置、印刷方法以及印刷浓度的补正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91789B2 (ja) * | 1992-10-15 | 2002-06-1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
US6315378B1 (en) * | 1998-09-09 | 2001-11-1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
JP3921965B2 (ja) | 2001-07-02 | 2007-05-3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ターレース記録モードを有するプリンタにおける紙送り誤差の補正 |
JP4211280B2 (ja) * | 2002-05-08 | 2009-01-2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複数の印刷ヘッドを用いる印刷 |
JP5609102B2 (ja) * | 2009-12-22 | 2014-10-2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制御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WO2013016860A1 (zh) * | 2011-08-01 | 2013-02-07 | 北京美科艺数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喷墨打印装置及其打印方法 |
JP2014180804A (ja) * | 2013-03-19 | 2014-09-29 | Seiko Epson Corp | 画像記録方法 |
JP6413353B2 (ja) * | 2014-05-30 | 2018-10-3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
JP6202170B2 (ja) * | 2016-09-08 | 2017-09-2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データ生成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JP6551452B2 (ja) * | 2017-03-31 | 2019-07-3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21
- 2021-03-12 WO PCT/JP2021/010124 patent/WO202219036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03-12 CN CN202180095494.4A patent/CN117355419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3-12 JP JP2023505053A patent/JPWO2022190367A1/ja active Pending
- 2021-03-12 EP EP21930219.7A patent/EP4306323A4/en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1-10 TW TW111100925A patent/TWI803143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562745B (en) * | 2000-03-30 | 2003-11-21 | Hewlett Packard Co | Printhead comprising multiple types of drop generators |
US20080309730A1 (en) * | 2007-06-12 | 2008-12-1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jet print head, inkjet print hea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inkjet print head mounting tool |
US20140098163A1 (en) * | 2011-06-24 | 2014-04-10 | Oce-Technologies B.V. | Inkjet print head |
TWI619617B (zh) * | 2015-05-15 | 2018-04-01 | 惠普發展公司有限責任合夥企業 | 流體噴出裝置與其製造方法、及印刷頭 |
US20170274648A1 (en) * | 2016-03-24 | 2017-09-28 | Océ Holding B.V. |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inkjet print head and an inkjet print head assembly |
TW201827244A (zh) * | 2016-10-19 | 2018-08-01 | 瑞士商西克帕控股有限公司 | 形成熱噴墨印刷頭的方法、熱噴墨印刷頭及半導體晶圓 |
CN110893726A (zh) * | 2018-09-12 | 2020-03-20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浓度补正值的决定方法、印刷装置、印刷方法以及印刷浓度的补正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355419A (zh) | 2024-01-05 |
JPWO2022190367A1 (zh) | 2022-09-15 |
TW202235293A (zh) | 2022-09-16 |
EP4306323A4 (en) | 2024-04-17 |
WO2022190367A1 (ja) | 2022-09-15 |
EP4306323A1 (en) | 2024-01-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258354B1 (en) |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
US20120044291A1 (en) |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 |
US8746835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rrecting stitch and roll error in a staggered full width array printhead assembly | |
US9315024B2 (en) | Droplet discharging method and droplet discharging apparatus | |
JP201009481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12059899B2 (en) | Method of monochrome printing at high speeds | |
JP2008143066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駆動制御方法 | |
JP2011037178A (ja) |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噴射方法 | |
JP6492837B2 (ja) | 液滴吐出方法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 |
JP2011005703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 |
TWI803143B (zh) | 畫像形成裝置及畫像形成方法 | |
US9272530B2 (en) | Droplet discharging method and droplet discharging apparatus | |
JP2007144847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画装置 | |
JP2010240964A (ja) | 補正値算出方法、及び、流体噴射装置の製造方法 | |
JP2004050445A (ja) |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 |
US20100026747A1 (en) |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nozzle array | |
JP2010214623A (ja) | 印刷方法、印刷装置およびテストパターン | |
JP5482782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06076024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 |
WO2003004280A2 (en) | Improved uniformity ink jet system | |
JP2010234773A (ja) | ライン型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ライン型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調整方法、およびライン型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によ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 |
JP6885006B2 (ja) | 印刷装置 | |
JP2005001278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における記録ヘッドの位置ずれ検出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12139987A (ja) |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 |
JP2023011384A (ja) | ヘッドモジュール、ヘッドシステム、液体吐出装置、遅延時間決定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