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38685B - 校正值设定方法、记录方法及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校正值设定方法、记录方法及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238685B CN112238685B CN202010688265.0A CN202010688265A CN112238685B CN 112238685 B CN112238685 B CN 112238685B CN 202010688265 A CN202010688265 A CN 202010688265A CN 112238685 B CN112238685 B CN 11223868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cording
- correction value
- color
- patch
- dens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7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37303 wrinkle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31—Testing, i.e. determining the result of a t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having dual functions or combined with, or coupled to, apparatus performing other functions
- B41J3/445—Printers integrated in other types of apparatus, e.g. printers integrated in camer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7—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pparatus or devices
- H04N1/00015—Reproducing apparatu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45—Methods therefor using a reference pattern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 e.g. a test char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71—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taken
- H04N1/00082—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 H04N1/00087—Setting or calibra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04N1/0079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00819—Self-calibrating read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3—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 H04N1/6033—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using test pattern analysis
- H04N1/605—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using test pattern analysis for controlling ink amount, strike-through, bleeding soakage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提高测试图案的读取精度并计算适当的BRS校正值的校正值设定方法、记录方法及记录装置。校正值设定方法具有:记录工序,通过排列在第一方向上的多个喷嘴(23)在记录介质(30)上记录具有多个色块(101)~(110)的测试图案(100);读取工序,读取记录的测试图案(100)的浓度值;计算工序,基于浓度值对于每个喷嘴(23)计算油墨量的校正值;以及设定工序,将校正值设定为主记录中使用的校正值,其中多个色块(101)~(110)包括在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交替配置的、第一浓度范围的多个第一色块(101)~(105)和浓度比其高的第二浓度范围的多个第二色块(106)~(11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校正值设定方法、记录方法及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记录装置,通过喷墨打印机将校正用图案印刷到介质,基于校正用图案的读取结果对于每条栅格线设定校正值,并在点形成操作中,以使成为基于校正值校正后的浓度的方式形成相应栅格线的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05691号公报。
当在油墨容易浸透的记录介质上记录油墨量依次增减的校正用测试图案时,在测试图案的高浓度区域可能会产生褶皱。因为从产生了褶皱的测试图案不能正确读取由于打印机每个喷嘴的喷出特性的偏差引起的浓度不均,因此存在不能计算用于校正浓度不均的适当的校正值的问题。
发明内容
校正值设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记录工序,通过排列在第一方向上的多个喷嘴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具有多个色块的测试图案;读取工序,读取记录于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测试图案的浓度值;计算工序,基于所述浓度值对于每个所述喷嘴计算油墨量的校正值;以及设定工序,将所述校正值设定为主记录中使用的校正值,其中所述多个色块包括第一浓度范围的多个第一色块和比所述第一浓度范围的浓度高的第二浓度范围的多个第二色块,所述第一色块和所述第二色块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交替配置。
优选在上述校正值设定方法中,所述第一色块包括在所述第一浓度范围内浓度不同的多个第一子色块。
优选在上述校正值设定方法中,所述第二色块包括在所述第二浓度范围内浓度不同的多个第二子色块。
优选在上述校正值设定方法中,多个所述第一色块配置成随着从所述第二方向的一方到另一方浓度变高,多个所述第二色块配置成随着从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方到一方浓度变高。
优选在上述校正值设定方法中,在所述读取工序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读取所述色块的同一浓度区域的内侧。
优选在上述校正值设定方法中,多个所述第一色块和多个所述第二色块相互分离。
优选在上述校正值设定方法中,所述第二色块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比所述第一色块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窄。
记录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通过执行上述校正值设定方法来设定校正值的工序;主记录数据生成工序,生成用于执行主记录的记录数据;主记录工序,通过多个喷嘴在记录介质上进行主记录。
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校正值设定部,通过执行上述校正值设定方法来设定校正值;主记录数据生成部,生成用于执行主记录的记录数据;记录部,通过多个喷嘴在记录介质上进行主记录。
附图说明
图1是简易地示出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简易地示出记录头和记录介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3是简易地示出记录头和记录介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4是说明包括校正值设定方法的记录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例示了记录于记录介质上的测试图案的图。
图6是示出占有率(Duty)和浓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7是说明在点数据生成工序中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说明在校正处理中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例示了变形例1的测试图案的图。
图10是例示了变形例2的测试图案的图。
图11是例示了变形例3的测试图案的图。
图12是例示了变形例4的测试图案的图。
符号说明
1…记录装置;10…记录控制装置;11…控制部;11a…CPU;11b…ROM;11c…RAM;12…记录控制程序;12a…作为校正值设定部的TP记录控制部;12b…作为校正值设定部的校正值计算部;12c…作为主记录数据生成部的校正记录控制部;20…打印机;22…作为记录部的记录头;23…喷嘴;26…喷嘴列;30…记录介质;40…读取装置;100、200、300、400、500…TP(测试图案);101~105、214、225、236、301~304…第一色块;106~110、207~210、317、385、396…第二色块;201~206…第一子色块;305~310…第二子色块。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方式
1-1.记录装置的概略构成
图1是简易地示出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构成的框图。记录装置1包括记录控制装置10和打印机20。
记录控制装置10例如由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型终端或者具有与这些同等程度处理能力的信息处理装置实现。记录控制装置10具备控制部11、显示部13、操作接受部14和通信接口15等。接口缩写为IF。控制部11构成为包括作为处理器的CPU 11a、具有ROM11b、RAM 11c等的一个或多个IC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存储器等。
在控制部11中,CPU 11a将RAM 11c等用作工作区域来根据保存于ROM 11b或其他存储器等的程序来执行运算处理。控制部11例如通过由CPU 11a执行根据记录控制程序12的处理,与记录控制程序12协作,来实现TP记录控制部12a、校正值计算部12b和校正记录控制部12c等多个功能。测试图案缩写为TP。应注意,处理器不限于通过一个CPU进行处理的构成,可以是通过多个CPU或ASIC等硬件电路进行处理的构成,还可以是通过CPU和硬件电路协作进行处理的构成。
显示部13是用于显示视觉信息的单元,例如由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显示器等构成。显示部13也可以是包括显示器和用于驱动显示器的驱动电路的构成。操作接受部14是用于接受用户操作的单元,例如由物理按钮、触摸面板、鼠标和/或键盘等来实现。当然,也可以使触摸面板作为显示部13的一个功能来实现。能够将显示部13和操作接受部14包括在内称为记录控制装置10的操作面板。
显示部13和/或操作接受部14可以是记录控制装置10的构成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外装到记录控制装置10的外围设备。通信IF 15是用于记录控制装置10依据包括公知通信标准的预定通信协议通过有线或无线执行与外部的通信的一个或多个IF的统称。控制部11通过通信IF 15与打印机20和/或读取装置40进行通信。
由记录控制装置10控制的打印机20是通过喷出墨点来进行记录的喷墨打印机。点也称为液滴。尽管省略了对喷墨打印机的详细说明,但简单来说,打印机20具备输送机构21和作为记录部的记录头22等。输送机构21沿预定输送方向输送记录介质。如图2和图3中例示,记录头22具备多个能够喷出点的喷嘴23,从各喷嘴23向输送机构21输送的记录介质30喷出点。打印机20通过根据后述的点数据控制向喷嘴23所具备的图中没示出的驱动元件施加驱动信号,能够从喷嘴23喷出或不喷出点。打印机20通过喷出例如青色(C)、品红色(M)、黄色(Y)、黑色(K)的各种颜色油墨或者这些各种颜色以外的油墨和液体来进行印刷。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打印机20为喷出CMYK油墨的机型来进行说明。
图2是简易地示出记录头22和记录介质30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典型的记录介质30是纸,但也可以是纸以外的其他材料,只要该材料能够通过喷出液体来进行记录即可。记录头22搭载于能够沿预定方向D1往复移动的滑架24,并与滑架24一起移动。输送机构21在与方向D1相交的方向D2上输送记录介质30。方向D2是输送方向。这里所说的相交基本上是正交,但是方向D1、D2例如由于打印机20中的各种尺寸误差,严格来说有时不是正交。
记录头22具有喷嘴面25。在喷嘴面25开有记录头22的喷嘴23。图2中示出了喷嘴23在喷嘴面25上排列的一个例子。记录头22在如下构成中具备每种颜色油墨的喷嘴列26,所述构成是:接受由搭载于打印机20的称为墨盒或墨罐等图中没示出的油墨保持单元供给的CMYK各色油墨并从喷嘴23喷出的构成。喷嘴列26由喷嘴节距固定的多个喷嘴23构成,所述喷嘴节距是排列在作为第一方向的方向D2上的喷嘴23之间的间隔。记录头22例如与CMYK油墨对应地具备4个喷嘴列26。不用说,构成与一种颜色的油墨对应的喷嘴列26的多个喷嘴23的排列方式,不需要如图2和图3所示的是一条直线状,例如,可以分成多列,也可以分割成多个记录头。
根据图2的例子,打印机20通过交替地反复进行基于输送机构21的预定输送量的记录介质30的输送和基于伴随滑架24的移动的记录头22的油墨喷出,实现在记录介质30上的记录。根据图2的例子,打印机20是由搭载于沿与方向D2相交的方向D1往复移动的滑架24上的记录头22来进行记录的串行打印机。
图3是简易地示出记录头22和记录介质30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如图3例示,打印机20可以是由在与方向D2相交的方向D1上为细长的记录头22进行记录的行式打印机。
关于图3,简要说明与图2的不同。根据图3的例子,喷嘴面25中的喷嘴列26由排列在作为第一方向的方向D1上的喷嘴节距固定的多个喷嘴23构成。喷嘴列26具有遍及相当于在方向D1上记录介质30宽度的范围的长度,根据油墨的颜色具有多个这样的喷嘴列26的记录头22固定而不搭载于滑架。并且,根据图3的例子,打印机20相对于由输送机构21以预定速度在与方向D1相交的作为第二方向的方向D2上输送中的记录介质30执行基于记录头22的油墨喷出。在图3中,示出沿喷嘴列26构成喷嘴列26的喷嘴23的喷嘴编号#1~#N。
记录控制装置10还与读取装置40通信连接。读取装置40是指用于读取记录于记录介质30上的TP浓度值的机器的统称。读取装置40例如是专用色度计或者是光学读取TP并生成图像数据的扫描仪或照相机。读取装置40可以是记录控制装置10的一部分,也可以是配备于打印机20的构成。
记录控制装置10和打印机20可以经由图中没示出的网络连接。打印机20也可以是除印刷功能以外,还兼具作为扫描仪的功能和/或传真通信功能等多个功能的复合机。记录控制装置10不仅可以由一个独立的信息处理装置来实现,也可以由经由网络相互通信连接的多个信息处理装置来实现。
或者,记录控制装置10和打印机20可以是它们为一体的装置。即,记录控制装置10是打印机20所包括的构成的一部分,以下说明的记录控制装置10执行的处理也可以理解为打印机20执行的处理。
1-2.记录方法
图4是说明包括校正值设定方法的记录方法的流程图。图5是例示了记录于记录介质上的测试图案的图。图6是示出占有率和浓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应注意,校正值设定方法相当于图4所示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101~步骤S104。在主记录方法的说明中,使用了图3所示的行式打印机。另外,在校正值设定方法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对多个喷嘴列26中对应于黑色油墨的喷嘴列26的校正值设定方法进行说明。
步骤S101是TP记录工序,通过由排列在方向D1上的多个喷嘴23构成的喷嘴列26将具有多个色块101~110的TP 100记录到记录介质30。作为校正值设定部的TP记录控制部12a使打印机20记录包括多个色块101~110的TP 100。色块101~110是记录时油墨量不同的浓度区域。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在记录介质30上记录的色块的区域称为“色块的记录区域”。包括油墨量不同的多个浓度区域的TP 100记录于记录介质30上。由于色块101~110是利用油墨记录的区域,所以也可以称为“色块记录区域”。在预定存储器等中预先准备好表现TP 100的图像数据即TP数据。TP数据是具有每个像素表示黑色油墨量的灰度值的位图数据。灰度值例如由0~255的256个灰度来表示。TP记录控制部12a对TP数据实施半色调处理。半色调处理的具体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采用递色方法或误差扩散方法等。通过半色调处理,生成对于每个像素规定喷出或不喷出黑色墨点的点数据。应注意,在以下说明中,喷出点也称为点通,不喷出点也称为点断。
TP记录控制部12a将生成的点数据按照应该向打印机20传送的顺序重新排列。该重新排列处理称为栅格化处理。通过栅格化处理,根据像素位置确定由哪一个喷嘴23在哪一定时喷出点数据规定的墨点。TP记录控制部12a将栅格化处理后的点数据发送到打印机20。由此,打印机20基于从记录控制装置10发送的点数据执行TP 100在记录介质30上的记录。
如图5所示,TP 100在方向D2上排列有十种色块101~110,该色块在方向D1上与喷嘴列26长度相同并且方向D2的宽度相等。
多个色块101~110由第一浓度范围的多个第一色块101~105和浓度高于第一浓度范围的第二浓度范围的多个第二色块106~110构成。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浓度范围的色块是指,在记录介质30上记录TP 100时,当将使油墨喷到对应于色块的记录区域的所有像素时的油墨量视为100%时,在油墨量超过0%且50%以下的范围内记录的色块。第二浓度范围的色块是指,在记录介质30上记录TP 100时,在油墨量超过50%且100%以下的范围内记录的色块。应注意,上述对应于第一浓度范围的油墨量和对应于第二浓度范围的油墨量是一个例子,并不限于此。
具体地,第一色块101是以10%的油墨量记录的色块。第一色块102是以20%的油墨量记录的色块。第一色块103是以30%的油墨量记录的色块。第一色块104是以40%的油墨量记录的色块。第一色块105是以50%的油墨量记录的色块。
第二色块106是以60%的油墨量记录的色块。第二色块107是以70%的油墨量记录的色块。第二色块108是以80%的油墨量记录的色块。第二色块109是以90%的油墨量记录的色块。第二色块110是以100%的油墨量记录的色块。
各色块101~110的图像数据由具有0~255灰度值中的同一灰度值的像素构成。
例如,以100%的油墨量记录的第二色块110是由灰度值255的像素构成的图像数据。从第二色块110的图像数据生成对所有像素成为点通的点数据,并对记录介质30上的与第二色块的记录区域对应的所有像素喷出油墨。由此,在记录介质30上记录第二色块110。这样,对所有像素喷出油墨的第二色块110也称为油墨量100%的色块或者占有率100%的色块。换言之,油墨量和占有率是指在色块的记录区域中点通像素的比例或对色块记录区域的油墨覆盖率。油墨量和占有率的数值范围0~100%能够正规化为0~255的灰度值。
第一色块101~105配置成随着从图示方向D2的箭头前端即一方到箭头后端即另一方浓度变高、即油墨量增加。
第二色块106~110配置成随着从图示方向D2的箭头后端即另一方到箭头前端即一方浓度变高、即油墨量加。
另外,第一色块101~105和第二色块106~110在方向D2上交替配置。
即,在TP 100中从方向D2的一方朝向另一方依次配置有油墨量10%的第一色块101、油墨量100%的第二色块110、油墨量20%的第一色块102、油墨量90%的第二色块109、油墨量30%的第一色块103、油墨量80%的第二色块108、油墨量40%的第一色块104、油墨量70%的第二色块107、油墨量50%的第一色块105和油墨量60%的第二色块106。应注意,TP 100所包括的第一色块和第二色块的数量和油墨量的增减量是一个例子,并不限于此。
TP记录控制部12a使打印机20以与记录头22的黑色油墨对应的喷嘴列26的各喷嘴23记录各色块101~110的朝向记录TP 100。即,TP记录控制部12a使记录介质30以各色块101~110的短边方向与方向D2对应并且各色块101~110的长边方向与方向D1对应的朝向记录TP 100。
TP 100中以虚线表示的区域例示了记录于记录介质30上的栅格线RL。栅格线RL是图像的一部分,是由喷出黑色油墨的一个喷嘴23记录的像素沿方向D2排列的区域。即,在步骤S101中,TP记录控制部12a使喷嘴列26的长边方向上的不同位置的每个喷嘴23记录一个栅格线RL。TP 100通过排列在方向D1上的多个栅格线RL而记录在记录介质30上。
步骤S102是读取在步骤S101中记录于记录介质30上的TP 100的浓度值的读取工序。读取装置40读取记录于记录介质30上的TP 100的各色块101~110,作为校正值设定部的校正值计算部12b从读取装置40获取读取结果即浓度值。读取装置40在方向D2上读取各色块101~110的同一浓度区域的内侧。换言之,不读取由于油墨浸透而可能会产生混色的色块边界部。用于求出校正值计算部12b所获取的浓度值的表色系没有特别限制。校正值计算部12b获取例如由色度计读取并从由国际照明委员会所规定的CIE L*a*b*颜色空间的L*、a*、b*成分表示的色彩值求出的浓度值,或者获取由扫描仪或照相机读取并从以RGB成分表示的图像数据求出的浓度值。
步骤S103是基于读取TP 100的浓度值的结果来计算每个喷嘴23的油墨量的校正值的计算工序。图6示出在步骤102中获取的浓度值中的由对象喷嘴记录的栅格线RL的浓度值。图6的纵轴表示浓度值,横轴表示0%~100%的占有率和0~255的灰度值。在横轴方向上等间隔标记的十个黑圈表示记录于记录介质30上的TP 100的各色块101~110的浓度值。用黑圈表示的浓度值是由与记录头22的黑色油墨对应的喷嘴列26具有的一个喷嘴23记录的栅格线RL的色块101~110中的每个色块的浓度值的平均值。对象喷嘴是指该一个喷嘴23。连接十个黑圈的实线是通过插补运算生成的函数F1,可以说表示对应于黑色油墨的占有率0%~100%而由对象喷嘴在记录介质30上再现的浓度值的变化。
校正值计算部12b计算关于对象喷嘴的校正值。图6的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函数TG是用于计算校正值的目标值。例如,作为函数TG能够采用使用由对应于黑色油墨的喷嘴列26具有的所有喷嘴23记录的色块101~110中的每个色块的浓度值的平均值而通过插补运算生成的函数。
例如,对应占有率70%,函数F1表示的浓度值是浓度C1,对应相同占有率70%,函数TG表示的浓度值是浓度C1’。在这种情况下,校正值计算部12b是将用于利用函数F1获取浓度C1’的占有率作为对于占有率70%的校正后的占有率。设相当于占有率70%的256灰度范围内的灰度值为“k1”,相当于对于占有率70%的所述校正后的占有率的256灰度范围内的灰度值为“k1′”,则校正值计算部12b将k1′-k1作为对于灰度值k1的校正值。例如,如果k1=170、k1′=165,则“-5”成为对于灰度值k1的校正值。校正值计算部12b使用这样的函数F1和函数TG来计算0~255的256个所有灰度值的校正值。例如,黑色油墨的喷嘴列26由N个喷嘴23构成时,校正值计算部12b将N个喷嘴23依次作为对象喷嘴来计算256个灰度值的校正值。即,校正值计算部12b计算N*256种校正值。
步骤S104是将校正值设定为主记录中使用的校正值的设定工序。校正值计算部12b生成基于在步骤S103中计算出的校正值的校正值表,并存储于记录控制装置10中的预定存储器。
应注意,如图3所示,例如,在具备喷出CMYK四种颜色的油墨的记录头22的记录装置1的情况下,校正值计算部12b在步骤S101至步骤103中对于每个油墨颜色执行用于计算N*256种校正值的处理。
步骤S105是作为用于生成用于执行主记录的记录数据的主记录数据生成工序的点数据生成工序。图7是说明作为主记录数据生成部的校正记录控制部12c在点数据生成工序中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参照图7的流程图对步骤S105的点数据生成工序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S201是获取在主记录中记录的图像数据的工序。用户例如通过边目视确认在显示部13显示的用户接口画面边操作操作接受部14,任意选择表现输入图像的图像数据。校正记录控制部12c从预定输入源获取由用户任意选择的图像数据。
步骤S202是将在步骤S201中获取的图像数据转换为预定分辨率的分辨率转换处理。校正记录控制部12c将图像数据转换为打印机20采用的印刷分辨率的位图形式图像数据。分辨率转换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各像素数据由配置成矩阵状的像素构成。各像素具有RGB颜色空间的例如256个灰度的灰度值。即,分辨率转换后的各像素数据表示与在记录介质30上印刷时的分辨率对应的像素的灰度值。
步骤S203是将分辨率转换处理之后的图像数据转换为打印机20在记录中使用的油墨的颜色空间的颜色转换处理。如上所述,当图像数据利用RGB对各像素的颜色进行灰度表现时,校正记录控制部12c对于每个像素将RGB的灰度值转换为CMYK中的每种颜色的灰度值。颜色转换处理可以通过参照规定了从RGB到CMYK的转换关系的任意颜色转换查找表来执行。
步骤S204是使用存储于校正值表的校正值来校正颜色转换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校正处理。图8是说明在校正处理中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参照图8的流程图,对步骤S204的校正处理进行详细说明。
在步骤S301中,校正记录控制部12c从构成图像数据的多个像素选择一个校正对象的像素。
在步骤S302中,校正记录控制部12c从在步骤S301中选择的像素具有的CMYK各自的灰度值选择一个校正对象的油墨颜色的灰度值。
在步骤S303中,校正记录控制部12c从校正值表读取对应于被分配了在步骤S301中选择的像素的喷嘴23及在步骤S302中选择的油墨颜色的校正值,并根据读取的校正值校正在步骤S302中选择的油墨颜色的灰度值。校正记录控制部12c基于打印机20采用的记录方法确定构成图像数据的像素分配给哪个喷嘴23。例如,假设在步骤S301中选择了对应于喷嘴编号#1的像素,在步骤S302中该像素具有的黑色油墨的灰度值选择了例如灰度值=50。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303中,校正记录控制部12c从校正值表读取对应于黑色油墨及喷嘴编号#1的用于灰度值=50的校正的校正值。
在步骤S304中,校正记录控制部12c判断是否对在步骤S301中选择的像素所具有的所有CMYK油墨颜色的灰度值完成了步骤S303的校正,如果存在没有完成校正的油墨颜色时,返回步骤S302,重新选择未校正的油墨颜色的灰度值。另一方面,对所有CMYK油墨颜色的灰度值完成了步骤S303的校正时,进入步骤S305。
在步骤S305中,校正记录控制部12c判断是否对构成图像数据的所有像素完成了校正,如果存在没有完成校正的像素时,返回步骤S301,重新选择未校正的像素。另一方面,完成了所有像素的校正时,结束步骤S204的校正处理。
步骤S205是生成点数据的半色调处理。校正记录控制部12c对校正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实施半色调处理,生成点数据。
步骤S206是使打印机20执行基于生成的点数据的记录的输出处理。校正记录控制部12c对点数据实施栅格化处理,并将栅格化处理后的点数据发送到打印机20。
步骤S106是由多个喷嘴23在记录介质30上进行主记录的主记录工序。打印机20执行基于从记录控制装置10发送的点数据的输入图像到记录介质30的记录。
在图7的点数据生成工序的流程图的说明中,设校正值的校正对象是颜色转换处理后的图像数据所具有的每种油墨颜色的灰度值。然而,校正值的校正对象并不限于这样的灰度值。例如,可以校正进行颜色转换处理时参照的颜色转换查找表。即,校正记录控制部12c可以利用每种颜色且每个灰度值的校正值来校正颜色转换查找表所规定的颜色转换后的CMYK值。另外,校正记录控制部12c可以根据校正值使颜色转换处理前的图像数据的各像素所具有的RGB各自的灰度值增减。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计算出的校正值不能直接应用于RGB,但是通过使用根据RGB增减和与其相应的CMYK增减之间的关系的预定系数或计算公式,能够通过校正值间接地校正RG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对于每个喷嘴23计算校正值并对于每个喷嘴23进行校正,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当对应于一种颜色油墨的喷嘴列构成为分割成具有多个喷嘴的多个子喷嘴列时,可以计算以子喷嘴列为单位的校正值,并且以子喷嘴列为单位进行校正。例如,当记录头由多个子记录头构成,对应于一种颜色油墨的喷嘴列构成为划分成多个子记录头时,可以计算以子记录头为单位的校正值,并且以子记录头为单位进行校正。
以上对行式打印机的校正值设定方法和记录方法进行了说明。说明了在行式打印机的情况下,使其以各色块101~110的短边方向与方向D2对应并各色块101~110的长边方向与方向D1对应的朝向在记录介质30上记录TP 100。对此,在串行打印机的情况下,需要使其以各色块101~110的短边方向与方向D1对应并各色块101~110的长边方向与方向D2对应的朝向在记录介质30上记录TP 100。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校正值设定方法、记录方法和记录装置能够得到如下效果。
校正值设定方法使用在方向D2上交替配置了以10%~50%的油墨量记录的第一浓度范围的第一色块101~105和以60%~100%的油墨量记录的第二浓度范围的第二色块106~110的测试图案100。在该测试图案100的情况下,例如第一色块101和第二色块110相邻。在以油墨量依次减少的方式配置的以往的测试图案的情况下,油墨量为100%的色块和油墨量为90%的色块相邻。由于由第一色块101和第二色块110这两个色块划分的区域的油墨量少于以往的测试图案中由油墨量为100%的色块和油墨量为90%的色块这两个色块划分的区域的油墨量,所以在记录介质30难以产生褶皱。由此,提高了记录于记录介质30上的测试图案100的读取精度,能够计算适当的校正值。因此,能够提供提高了记录质量的校正值设定方法。
在测试图案100中,第一色块101~105配置成随着从方向D2的一方到另一方油墨量增加,第二色块106~110配置成随着从方向D2的另一方到一方油墨量增加。例如,第一浓度范围内油墨量最多的第一色块105和第二浓度范围内油墨量最少的第二色块106相邻配置。另外,第一浓度范围内油墨量最少的第一色块101和第二浓度范围内油墨量最多的第二色块110相邻配置。由此,使记录于记录介质30上的测试图案100的油墨量分布均匀化,在记录介质难以产生褶皱,因而能够提高测试图案的读取精度,并计算适当的校正值。
读取装置40在方向D2上读取色块101~110的同一油墨量区域的内侧的浓度。即,读取装置40不读取由于油墨浸透而可能会产生混色的色块边界部,因而能够提高各色块101~110的读取精度。
记录方法具有:通过执行校正值设定方法来设定校正值的工序,生成用于执行主记录的记录数据的主记录数据生成工序以及由多个喷嘴23在记录介质30上进行主记录的主记录工序。通过设定校正值的工序计算适当的校正值,因而能够提供一种提高了记录质量的记录方法。
记录装置1具备:作为校正值设定部的TP记录控制部12a及校正值计算部12b,它们通过执行校正值设定方法来设定校正值;作为主记录数据生成部的校正记录控制部12c,其生成用于执行主记录的记录数据;以及作为记录部的记录头22,其由多个喷嘴23在记录介质30上进行主记录。由TP记录控制部12a及校正值计算部12b计算适当的校正值,因而能够提供提高了记录质量的记录装置1。
2.变形例
以下,对在TP记录工序中记录的测试图案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应注意,对于与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位赋予了相同的编号,并省略了重复说明。
2-1.变形例1
图9是例示了根据变形例1的测试图案的图。TP 200沿方向D2排列有在方向D1上与喷嘴列26长度相同并且方向D2的长度相等的十种色块201~210。TP 200由第一浓度范围的多个第一色块214、225、236和第二浓度范围的多个第二色块207~210构成,其中,所述第一浓度范围定义为在记录介质30上记录时的油墨量超过0%且在60%以下,所述第二浓度范围定义为油墨量超过60%且在100%以下。进一步,第一色块214包括在第一浓度范围内浓度不同的多个第一子色块201、204。第一色块225包括在第一浓度范围内浓度不同的多个第一子色块202、205。第一色块236包括在第一浓度范围内浓度不同的多个第一子色块203、206。
具体地,第一子色块201是以10%的油墨量记录的色块。第一子色块202是以20%的油墨量记录的色块。第一子色块203是以30%的油墨量记录的色块。第一子色块204是以40%的油墨量记录的色块。第一子色块205是以50%的油墨量记录的色块。第一子色块206是以60%的油墨量记录的色块。
因此,第一色块214的平均油墨量为25%,第一色块225的平均油墨量为35%,第一色块236的平均油墨量为45%。
第二色块207是以70%的油墨量记录的色块。第二色块208是以80%油墨量记录的色块。第二色块209是以90%油墨量记录的色块。第二色块210是以100%油墨量记录的色块。
第一色块214、225、236配置成随着从图示方向D2的箭头前端即一方到箭头后端即另一方浓度变高、即油墨量增加。
第二色块207~210配置成随着从图示方向D2的箭头后端即另一方到箭头前端即一方浓度变高、即油墨量增加。
另外,第一色块214、225、236和第二色块207~210在方向D2上交替配置。
根据使用TP 200的校正值设定方法,在记录于记录介质30上的TP200中,由包括第一子色块201、204的第一色块214和第二色块210这三个色块划分的区域的油墨量少于例如在以油墨量依次减少的方式排列的TP中由连续配置的第二色块210、209、208这三个色块划分的区域的油墨量,因而在记录介质30难以产生褶皱。由此,提高了记录于记录介质30上的TP 200的读取精度,因而能够计算适当的校正值。
2-2.变形例2
图10是例示了根据变形例2的测试图案的图。TP 300沿方向D2排列有在方向D1上与喷嘴列26长度相同并且方向D2的长度相等的十种色块301~310。TP 300由第一浓度范围的多个第一色块301~304和第二浓度范围的多个第二色块317、396、385构成,其中,所述第一浓度范围定义为在记录介质30上记录时的油墨量超过0%且在40%以下,所述第二浓度范围定义为油墨量超过40%且在100%以下。进一步,第二色块317包括在第二浓度范围内浓度不同的多个第二子色块310、307。第二色块396包括在第二浓度范围内浓度不同的多个第二子色块309、306。第二色块385包括在第二浓度范围内浓度不同的多个第二子色块308、305。
具体地,第一色块301是以10%的油墨量记录的色块。第一色块302是以20%的油墨量记录的色块。第一色块303是以30%的油墨量记录的色块。第一色块304是以40%的油墨量记录的色块。
第二子色块305是以50%的油墨量记录的色块。第二子色块306是以60%的油墨量记录的色块。第二子色块307是以70%的油墨量记录的色块。第二子色块308是以80%的油墨量记录的色块。第二子色块309是以90%的油墨量记录的色块。第二子色块310是以100%的油墨量记录的色块。
因此,第二色块317的平均油墨量为85%,第二色块396的平均油墨量为75%,第二色块385的平均油墨量为65%。
第一色块301~304配置成随着从图示方向D2的箭头前端即一方到箭头后端即另一方浓度变高、即油墨量增加。
第二色块317、396、385配置成随着从图示方向D2的箭头后端即另一方到箭头前端即一方浓度变高、即油墨量增加。
另外,第一色块301~304及第二色块317、396、385在方向D2上交替配置。
根据使用TP 300的校正值设定方法,在记录于记录介质30上的TP300中,由第一色块301和包括第二子色块310、307的第二色块317这三个色块划分的区域的油墨量少于例如在以油墨量依次减少的方式排列的以往的TP中由连续配置的油墨量为100%的色块、油墨量为90%的色块、油墨量为80%的色块这三个色块划分的区域的油墨量,因而在记录介质30难以产生褶皱。由此,提高了记录于记录介质30上的TP 300的读取精度,因而能够计算适当的校正值。
2-3.变形例3
图11是例示了根据变形例3的测试图案的图。TP 400具有与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TP 100相同的多个色块101~110。色块101~110由与实施方式相同的第一浓度范围的多个第一色块101~105和第二浓度范围的多个第二色块106~110构成,并且以与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配置。但是,在本变形例中,多个第一色块101~105及多个第二色块106~110相互分离配置。
根据使用TP 400的校正值设定方法,由于在记录介质30上记录的TP400不存在油墨容易浸透的色块边界,所以提高了各色块101~110的读取精度,因而能够计算适当的校正值。
2-4.变形例4
图12是例示了根据变形例4的测试图案的图。TP 500具有与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TP 100相同的多个色块101~110。色块101~110由与实施方式相同的第一浓度范围的多个第一色块101~105和第二浓度范围的多个第二色块106~110构成,并且以与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配置。但是,在本变形例中,第二色块106~110在方向D2上的宽度W2构成为比第一色块101~105的方向D2上的宽度W1窄。
根据使用TP 500的校正值设定方法,TP 500中,在记录介质30上记录时的油墨量多的第二色块的宽度W2比油墨量少的第一色块的宽度W1窄,因而记录TP 500时的总油墨量变少,在记录介质30难以产生褶皱。由此,提高了记录于记录介质30上的TP 500的读取精度,因而能够计算适当地校正值。
以下,描述从实施方式导出的内容。
校正值设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记录工序,通过排列在第一方向上的多个喷嘴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具有多个色块的测试图案;读取工序,读取记录于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测试图案的浓度值;计算工序,基于所述浓度值对于每个所述喷嘴计算油墨量的校正值;以及设定工序,将所述校正值设定为主记录中使用的校正值,其中所述多个色块包括第一浓度范围的多个第一色块和比所述第一浓度范围的浓度高的第二浓度范围的多个第二色块,所述第一色块和所述第二色块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交替配置。
根据该方法,第一浓度范围的第一色块和浓度比第一浓度范围高的第二浓度范围的第二色块在第二方向上交替配置。将测试图案记录到记录介质时,越是浓度高的色块,以越多的油墨量进行记录。在记录于记录介质上的测试图案中,由相邻的第一色块和第二色块这两个色块划分的区域的油墨量少于由连续配置了第二色块时的两个第二色块划分的区域的油墨量,因而在记录介质难以产生褶皱。由此,能够提高测试图案的读取精度,并计算适当的校正值。
优选在上述校正值设定方法中,所述第一色块包括在所述第一浓度范围内浓度不同的多个第一子色块。
根据该方法,在记录于记录介质上的测试图案中,由包括多个第一子色块的第一色块和第二色块这两个色块划分的区域的油墨量少于由连续配置了第二色块时的三个第二色块划分的区域的油墨量,因而在记录介质难以产生褶皱。由此,能够提高测试图案的读取精度,并计算适当的校正值。
优选在上述校正值设定方法中,所述第二色块包括在所述第二浓度范围内浓度不同的多个第二子色块。
根据该方法,在记录于记录介质上的测试图案中,由第一色块和包括多个第二子色块的第二色块这两个色块划分的区域的油墨量少于由连续配置了第二色块时的两个第二色块划分的区域的油墨量,因而在记录介质难以产生褶皱。由此,能够提高测试图案的读取精度,并计算适当的校正值。
优选在上述校正值设定方法中,多个所述第一色块配置成随着从所述第二方向的一方到另一方浓度变高,多个所述第二色块配置成随着从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方到一方浓度变高。
根据该方法,在测试图案中,第一浓度范围内浓度最高的第一色块和第二浓度范围内浓度最低的第二色块相邻配置。另外,第一浓度范围内浓度最低的第一色块和第二浓度范围内浓度最高的第二色块相邻配置。由此,使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时的测试图案的油墨量分布均匀化,在记录介质难以产生褶皱,因而能够提高测试图案的读取精度,并计算适当的校正值。
优选在上述校正值设定方法中,在所述读取工序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读取所述色块的同一浓度区域的内侧。
根据该方法,读取除油墨容易浸透的色块的边界以外的同一浓度区域的内侧,因而能够提高各色块的读取精度。
优选在上述校正值设定方法中,多个所述第一色块及多个所述第二色块相互分离。
根据该方法,第一色块和第二色块是分离的。换言之,不存在油墨容易浸透的色块边界,因而能够提高各色块的读取精度。
优选在上述校正值设定方法中,所述第二色块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比所述第一色块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窄。
根据该方法,高浓度范围的第二色块的宽度比低浓度范围的第一色块的宽度窄,因而记录测试图案时的总油墨量变少,在记录介质难以产生褶皱。由此,提高了记录于记录介质上的测试图案的读取精度,因而能够计算适当的校正值。
记录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通过执行上述校正值设定方法来设定校正值的工序;主记录数据生成工序,生成用于执行主记录的记录数据;主记录工序,通过多个喷嘴在记录介质上进行主记录。
根据该方法,因为通过执行校正值设定方法,经由设定校正值的工序计算适当的校正值,因而能够提供一种提高了记录质量的记录方法。
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校正值设定部,通过执行上述校正值设定方法来设定校正值;主记录数据生成部,生成用于执行主记录的记录数据;记录部,通过多个喷嘴在记录介质上进行主记录。
根据该构成,通过校正值设定部执行校正值设定方法进行适当的校正值的计算和记录数据的生成,因而能够提供一种提高了记录质量的记录装置。
Claims (8)
1.一种校正值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记录工序,通过排列在第一方向上的多个喷嘴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具有多个色块的测试图案;
读取工序,读取记录于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测试图案的浓度值;
计算工序,基于所述浓度值对于每个所述喷嘴计算油墨量的校正值;以及
设定工序,将所述校正值设定为主记录中使用的校正值,
所述多个色块包括第一浓度范围的多个第一色块和比所述第一浓度范围的浓度高的第二浓度范围的多个第二色块,
所述第一色块和所述第二色块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交替配置,
多个所述第一色块配置成随着从所述第二方向的一方到另一方浓度变高,
多个所述第二色块配置成随着从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方到一方浓度变高,
所述第一色块和所述第二色块的每一个在所述多个喷嘴所排列的方向上具有所述多个喷嘴的整体的长度,
所述第一色块和所述第二色块的每一个在所述多个喷嘴所排列的方向上的浓度是均一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正值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色块包括在所述第一浓度范围内浓度不同的多个第一子色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校正值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色块包括在所述第二浓度范围内浓度不同的多个第二子色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正值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读取工序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读取所述色块的同一浓度区域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正值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色块和多个所述第二色块相互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正值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色块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比所述第一色块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窄。
7.一种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通过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校正值设定方法来设定校正值的工序;
主记录数据生成工序,生成用于执行主记录的记录数据;以及
主记录工序,通过多个喷嘴在记录介质上进行主记录。
8.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校正值设定部,通过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校正值设定方法来设定校正值;
主记录数据生成部,生成用于执行主记录的记录数据;以及
记录部,通过多个喷嘴在记录介质上进行主记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33436 | 2019-07-19 | ||
JP2019133436A JP7388025B2 (ja) | 2019-07-19 | 2019-07-19 | 補正値設定方法、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38685A CN112238685A (zh) | 2021-01-19 |
CN112238685B true CN112238685B (zh) | 2023-11-21 |
Family
ID=74170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688265.0A Active CN112238685B (zh) | 2019-07-19 | 2020-07-16 | 校正值设定方法、记录方法及记录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08917B2 (zh) |
JP (1) | JP7388025B2 (zh) |
CN (1) | CN11223868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431595B2 (ja) | 2020-01-31 | 2024-02-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302521A (ja) * | 2007-06-05 | 2008-12-18 | Canon Inc |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および濃度補正方法 |
CN102582272A (zh) * | 2011-01-07 | 2012-07-18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浓度不匀校正值计算方法及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
JP2013173290A (ja) * | 2012-02-27 | 2013-09-05 | Seiko Epson Corp | 印刷装置、パターン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7065051A (ja) * | 2015-09-30 | 2017-04-06 |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 補正情報生成装置、画像記録装置、補正情報生成方法および試験チャート |
CN108688346A (zh) * | 2017-03-29 | 2018-10-23 |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 用于为印刷任务设置和运行喷墨印刷机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47921B2 (ja) * | 2004-01-21 | 2010-09-2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
JP2009220357A (ja) * | 2008-03-14 | 2009-10-01 | Seiko Epson Corp | 補正値設定方法、液体噴射装置、印刷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0136060A (ja) * | 2008-12-04 | 2010-06-17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濃度むら補正プログラム |
JP5899800B2 (ja) * | 2011-10-28 | 2016-04-0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および補正方法 |
JP5940818B2 (ja) * | 2012-01-30 | 2016-06-29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補正値取得方法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
JP5963457B2 (ja) * | 2012-01-31 | 2016-08-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
EP3326354B1 (en) * | 2015-10-30 | 2020-10-2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rint inconsistency quantification |
-
2019
- 2019-07-19 JP JP2019133436A patent/JP7388025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7-16 CN CN202010688265.0A patent/CN112238685B/zh active Active
- 2020-07-17 US US16/931,502 patent/US1110891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302521A (ja) * | 2007-06-05 | 2008-12-18 | Canon Inc |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および濃度補正方法 |
CN102582272A (zh) * | 2011-01-07 | 2012-07-18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浓度不匀校正值计算方法及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
JP2013173290A (ja) * | 2012-02-27 | 2013-09-05 | Seiko Epson Corp | 印刷装置、パターン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7065051A (ja) * | 2015-09-30 | 2017-04-06 |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 補正情報生成装置、画像記録装置、補正情報生成方法および試験チャート |
CN108688346A (zh) * | 2017-03-29 | 2018-10-23 |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 用于为印刷任务设置和运行喷墨印刷机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108917B2 (en) | 2021-08-31 |
JP2021016974A (ja) | 2021-02-15 |
US20210021715A1 (en) | 2021-01-21 |
JP7388025B2 (ja) | 2023-11-29 |
CN112238685A (zh) | 2021-01-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880453B2 (en) |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program, recording medium, and inkjet printing system | |
US9106863B2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US10434765B2 (en) | Printing control apparatus, printing control method, and medium storing printing control program | |
US9302471B2 (en) | Liquid droplet discharging method and liquid droplet discharging apparatus | |
CN111098601B (zh) | 记录控制装置、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控制方法 | |
JP2016124266A (ja) | 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印刷制御方法 | |
JP2015202604A (ja)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記録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6848287B2 (ja) |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 |
CN112238685B (zh) | 校正值设定方法、记录方法及记录装置 | |
JP2020015188A (ja) | 記録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 |
JP2016087980A (ja) | 印刷制御装置 | |
JP2016087979A (ja) | 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印刷制御方法 | |
JPWO2019012759A1 (ja)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画像記録装置 | |
JP2015136882A (ja) |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方法及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 |
US10556444B2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storing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 |
JP2017148943A (ja) |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方法、そ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 |
US20180281448A1 (en) | Image formation device | |
JP7516765B2 (ja) | 補正値設定方法、テストパターン記録方法およびテストパターン記録装置 | |
CN113306293B (zh) |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 |
JP7159789B2 (ja) | 記録制御装置、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制御方法 | |
JP4238852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 | |
JP2021066027A (ja) | 印刷装置 | |
JP2023119706A (ja) |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 |
JP2021146575A (ja) |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 |
JP2016087981A (ja) | 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印刷制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