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76363A - 钓线引导件、包括钓线引导件的钓竿和钓线引导件的坯件 - Google Patents

钓线引导件、包括钓线引导件的钓竿和钓线引导件的坯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76363A
CN110876363A CN201910812588.3A CN201910812588A CN110876363A CN 110876363 A CN110876363 A CN 110876363A CN 201910812588 A CN201910812588 A CN 201910812588A CN 110876363 A CN110876363 A CN 1108763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ing line
line guide
ring
support leg
twis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125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76363B (zh
Inventor
大村一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Kog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Kog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Kog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Kog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876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763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763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763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01K87/04Fishing-line guides on rods, e.g. ti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01K87/002Fishing rods with the line passing through the hollow r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Abstract

一种引导钓线的钓线引导件,其附接到钓竿的竿体。钓线引导件包括环保持部和从环保持部延伸的第一支撑腿部。环保持部包括内周部、外周部和在内周部和外周部之间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环形部。环保持部在内周部处联接到引导环。第一支撑腿部具有与外周部连接的一对侧表面。环保持部包括一对扭曲部,其形成外周部的一部分和环形部的一部分,并且分别从环形部朝向第一支撑腿部的侧表面扭曲到外周部。

Description

钓线引导件、包括钓线引导件的钓竿和钓线引导件的坯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附接到钓竿上且引导钓线的钓线引导件,以及包括钓线引导件的钓竿。此外,本公开涉及一种被加工为钓线引导件的坯件。
背景技术
引导钓竿中的钓线的钓线引导件具有钓线从中穿过的引导环,以及通过缠绕线固定到钓竿并保持引导环的框架。
引导环由诸如陶瓷的硬质材料形成。框架通过压制加工(例如,折弯、拉延)金属板材形成,该金属板材由诸如不锈钢、钛或黄铜的金属材料制成。例如,框架通过压力加工形成,使得其一体地具有保持引导环的环保持部、通过缠绕线固定到钓竿的附接脚以及支撑环保持部的支撑腿。钓线引导件可以通过将引导环装配到环保持部,并且用粘合剂将引导环固定到环保持部而制成。
若干个钓线引导件附接到单个钓竿。例如,在钓竿的总长度约为3米的情况下,约10个钓线引导件可以附接到钓竿。因此,钓竿中的钓线引导件的重量比增加,并且钓竿需要钓线引导件的重量减轻。在钓鱼期间,钓线经常覆盖钓线引导件并且可能缠结到钓线引导件上。为此,经常被钓线覆盖的环保持部可以通过拉延加工形成为圆柱形从而不会损坏钓线。被拉延成圆柱形状的环保持部可以防止引导环直接与周围物体接触并由此破裂。
作为钓线引导件的示例,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1999-225628(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钓线引导件,其具有被拉延成圆柱形状的环保持部。作为钓线引导件的另一示例,日本注册专利公开No.3072313(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钓线引导件,其中支撑腿部从拉延的环保持部直接向前弯曲。
下面参考图1和2描述现有技术的钓线引导件。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钓线引导件,其类似于例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钓线引导件。图2是图1中所示的钓线引导件的后视图。钓线引导件800具有环保持部820,其保持引导环810并且具有环形形状;还具有前支撑腿部830,其从环保持部820延伸并且相对于环保持部820向前弯曲。
前支撑腿部830在接合端831处相对于环保持部820的环形体821向前弯曲,在该接合端831处,前支撑腿部与环形体821连接。前支撑腿部830相对于环形体821向前弯曲,而位于环形体821的前表面822和接合端831之间的部分成为弯曲开始部832。凹部CP分别形成在环形体821的后表面823和弯曲的前支撑腿部830之间以及环形体821的前表面822和弯曲的前支撑腿部830之间。此外,前支撑腿部830被弯曲,使得它不会从延伸通过环形体821的后表面823的平面向后突出。由于前支撑腿部830直接从环形体821弯曲,环形体821的下部向外扩展并变形。因此,变形部DP不可避免地形成在环形体821和前支撑腿部830的接合端831之间。变形部DP随着前支撑腿部830的弯曲而经受过度伸长,因此,可能在变形部DP中产生裂缝或破裂。
图1中所示的弯曲开始部832位于远离环形体821的前表面822的后方。在支撑腿部相对于环保持部弯曲的情况下,弯曲开始部可以位于环保持部的环形体的中间,或者可以位于环保持部的环形体的前表面附近。钓线可以容易地被凹部CP卡住。为了使凹部CP的深度变浅,需要支撑腿部开始弯曲的弯曲开始部朝向前表面822移动。然而,应该考虑弯曲支撑腿部的加工困难而确定弯曲开始部的位置。
参照图3A至3D描述现有技术的示例,其中,坯件被加工成环保持部并且支撑腿部相对于环保持部弯曲。坯件具有通过将钓线引导件展开到展开图形而形成的形状,并且是指通过冲裁加工从金属板材获得的工件。
图3A示出了用于制造现有技术的钓线引导件的坯件的一部分。参考图3A,现有技术的坯件900可具有盘形部910和腿部920。盘形部910具有基本上圆形的形状,并且可以加工成图1所示的环保持部820的环形体821。腿部920从盘形部910延伸,并且可以加工成图1所示的前支撑腿部830。
图3B示出了通过拉延将坯件的盘形部加工成环保持部的环形体的示例。图3A所示的盘形部910的整个边缘部被拉延成圆柱形,从而形成图1所示的环形保持部820的环形体821。拉延成的环形体821具有环形前表面822和环形后表面823,环形前表面822位于环形体821的前侧,环形后表面823位于环形体821的后侧。环形体821通过相对于盘形部910垂直地弯曲盘形部910的整个边缘而形成。当盘形部910被加工成环形体821时,腿部920与盘形部910的弯曲边缘部一起移动,以便相对于盘形部910垂直。也就是说,如果盘形部910被拉延成圆柱形状,则腿部920从环形体321的后表面823突出并且相对于环形体821垂直定位,如图3B所示。
图3C示出了通过弯曲从拉延成的环形体加工支撑腿部的示例。参考图3C,支撑腿部830从图3B所示的垂直方向弯曲到图3A所示的水平方向。此外,支撑腿部830被弯曲,使得在环形体821的前表面822与支撑腿部830之间不存在凹部。如图3B和3C所示,为了排除凹部,环形体821的前表面822和腿部920之间的拐角部可以成为腿部920的弯曲开始的部位。也就是说,弯曲开始部832可以被设置为环形体821的前表面822和腿部920之间的拐角部。在这种情况下,当在腿部920上进行弯曲加工时,包括环形体821的下部、后表面823的下部以及弯曲开始部832的部分(即,图3B中用附图标记BP表示的部分)向下和向外弯曲并变形,从而在环形体821和支撑腿部830之间形成圆形的变形部DP。由于腿部920的弯曲加工,变形部DP过度伸长,因此在变形部DP的表面中产生裂缝SC。这种裂缝SC降低了钓线引导件的强度。此外,如果使用在变形部DP中产生裂缝SC的钓线引导件用于钓鱼,则钓线可能会卡在变形部DP的裂缝上。这导致钓线断裂。
为了增加金属材料的伸长量以防止在腿部弯曲加工期间产生裂缝,可以考虑扩大在环形体821和腿部920之间伸长的部分的截面积并增加压制压力。但是,为了增加截面积,必须使金属板材的厚度更厚。这不可避免地增加了钓线引导件的重量。另外,在弯曲加工期间提高压制压力会增加弯曲加工的难度并降低压制速度。这导致钓线引导件的生产率降低。
图3D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对腿部进行弯曲加工的另一示例。参考图3D,为了减小腿部弯曲加工的难度,弯曲开始部832位于环形体821的后表面823和支撑腿部830之间。如果弯曲开始部832如图3D所示那样定位,则变形部DP的伸长量可以在支撑腿部830的上端处减小。然而,因为弯曲开始部832位于环形体821的后表面823处,所以凹部CP不可避免地形成在环形体821(或环保持部)和支撑腿部830之间。由于这种凹部,钓线被卡在钓线引导件上,并且用户必须进行释放卡住的钓线的繁重任务。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钓线引导件,其包括环保持部,该环保持部被拉延成圆柱形状以防止钓线的损坏或引导环的破损。此外,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钓线引导件,其不具有使钓线卡在环保持部和支撑腿部之间的凹部,并且没有导致环保持部和支撑腿部之间的钓线的破损的裂缝。此外,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量轻且强度高的钓线引导件。此外,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钓线引导件,其防止钓线的缠结或被卡住,并且不会给用户释放卡住的钓线带来繁重的任务。此外,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坯件,其被加工成根据前述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钓线引导件,其附接到钓竿的竿体并引导钓线。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包括环保持部和从环保持部延伸的第一支撑腿部。环保持部包括内周部、外周部、和在内周部和外周部之间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环形部。环保持部在内周部处联接到引导环。第一支撑腿部从环保持部向下延伸。第一支撑腿部具有与外周部连接的一对侧表面。环保持部包括一对扭曲部。所述一对扭曲部形成外周部的一部分和环形部的一部分。所述一对扭曲部从环形部分别朝向第一支撑腿部的所述一对侧表面扭曲到外周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从侧面观察钓线引导件时,环保持部具有从扭曲部的上端朝向扭曲部的下端逐渐减小的宽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从侧面观察钓线引导件时,环保持部在扭曲部的下端处具有与第一支撑腿部的上端处的宽度相同的宽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腿部包括弯曲部,该弯曲部相对于环保持部弯曲并且从第一支撑腿部与环保持部连接的连接部延伸。当从侧面观察钓线引导件时,弯曲部的前轮廓位于环保持部的前轮廓上或位于比环保持部的前轮廓更靠前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对扭曲部中的每一个包括:扭曲表面,其在朝向第一支撑腿部的一对侧表面中的一个扭曲的同时延伸;外周轮廓,在外周轮廓处外周部与扭曲表面相遇;以及内周轮廓,在内周轮廓处环形部与扭曲表面相遇。
扭曲表面包括:第一表面,其形成环形部的一部分并且通过外周轮廓邻接外周部;第二表面,其在周向方向上与第一表面连续,并且分别通过外周轮廓和内周轮廓邻接外周部和环形部,并且朝向第一支撑腿部的所述一对侧表面中的一个扭曲;以及第三表面,其在周向方向上与第二表面连续,并且通过内周轮廓邻接环形部并形成外周部的一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从侧面观察钓线引导件时,外周轮廓与第一支撑腿部的前轮廓连续,并且内周轮廓与第一支撑腿部的后轮廓连续。
在一个实施例中,钓线引导件还包括一对第二支撑腿部,其分别从环保持部的环形部延伸。所述一对扭曲部分别位于第一支撑腿部与外周部连接的连接部和一对第二支撑腿部与环形部连接的连接部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周部具有弯曲表面,该弯曲表面在周向方向上沿内周部延伸,并且相对于内周部弯曲并面向钓竿的尖端。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钓竿,其包括根据前述一个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钓线引导件附接到竿体。
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钓线引导件的坯件,其被加工成根据前述一个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坯件包括头部和从头部延伸的第一腿部。坯件的头部被加工成钓线引导件的环保持部,并且坯件的第一腿部被加工成钓线引导件的第一支撑腿部。头部具有形成环保持部的外周部和环形部的弯曲边缘部。所述弯曲边缘部包括:分别邻接第一腿部的一对第一弯曲边缘部,每个第一弯曲边缘部具有第一弯曲宽度并随着第一弯曲边缘部远离第一腿部延伸而变宽,第一弯曲宽度在径向方向上增大;和第二弯曲边缘部,位于所述一对第一弯曲边缘部之间,并具有在径向方向上均匀的第二弯曲宽度。当第一弯曲边缘部和第二弯曲边缘部弯曲时,第一弯曲边缘部的外周表面形成为一对扭曲部,并且第二弯曲边缘部的外周表面形成为环形部的一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弯曲边缘部和第二弯曲边缘部弯曲时,第一腿部与头部连接的连接部不弯曲。
在一个实施例中,钓线引导件具有分别从环形部延伸的一对第二支撑腿部。坯件包括一对第二腿部,其分别从第二弯曲边缘部延伸并被加工成所述一对第二支撑腿部。所述一对第一弯曲边缘部分别位于第一腿部与头部连接的连接部和所述一对第二腿部与第二弯曲边缘部连接的连接部之间。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总体描述和下面给出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示出现有技术的钓线引导件的侧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钓线引导件的后视图。
图3A示出了被加工成现有技术的钓线引导件的坯件的一部分。
图3B示出了通过拉延加工将图3A所示的坯件的盘形部加工成环保持部的环形体的示例。
图3C示出了通过弯曲加工从图3B所示的环保持部的拉延成的环形体加工支撑腿部的示例。
图3D示出了通过弯曲加工从图3B所示的环保持部的拉延成的环形体加工支撑腿部的另一示例。
图4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钓竿的侧视图,该钓竿包括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
图5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的侧视图。
图6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的前视图。
图7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的后视图。
图8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的底部视图。
图9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的前透视图。
图10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的后透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的一部分的放大侧视图。
图12一并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的侧视图和后视图。
图13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和钓线。
图14示出了钓线覆盖钓线引导件的状态。
图15示出了钓线缠结在环保持部和支撑腿部之间的示例。
图16示出了图15所示的钓线的运动。
图17示出了沿着图16的线71-71截取的截面形状的一部分。
图18示出了图16所示的钓线的运动。
图19示出了图16所示的钓线的运动。
图20示出了缠结的钓线不能移动的比较示例。
图21示出了在环保持部中形成直角边缘的比较示例。
图22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加工成钓线的坯件。
图23示意性地示出了坯件中的头部和腿部的一部分。
图24示出了坯件中的头部和腿部的一部分,并且还示出了头部的轮廓。
图25示意性地示出了在拉延之前坯件的头部、拉延模具和拉延冲头。
图26A示出了沿着图25的线81-81截取的示意截面形状。
图26B示出了沿着图25的线82-82截取的示意截面形状。
图26C示出了沿着图25的线83-83截取的示意截面形状。
图26D示出了沿着图25的线84-84截取的示意截面形状。
图27示意性地示出了拉延模具、拉延冲头和拉延成的坯件的头部
图28A示出了沿着图27的线91-91截取的示意截面形状。
图28B示出了沿着图27的线92-92截取的示意截面形状。
图28C示出了沿着图27的线93-93截取的示意截面形状。
图28D示出了沿着图27的线94-94截取的示意截面形状。
图29一并示出了拉延成的头部的侧视图和后视图。
图30一并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拉延成的头部的侧视图和后视图。
图31一并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的侧视图和后视图。
图32是示出具有单个支撑腿部的钓线引导件的后视图。
图33示出了实施例和比较示例的弯曲校验应力测量试验。
图34是示出弯曲校验应力测量试验结果的表格。
具体实施方式
出于解释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目的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根据本公开的权利范围不限于下面呈现的实施例或这些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本公开中的所有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包括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或定义。选择本公开中的所有术语是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公开,并且选择这些术语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如在本公开中使用的,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的表达应被理解为具有涵盖其他实施例的可能性的开放式术语,除非在包含此类表达的短语或句子中另有说明。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公开中描述的单数表达可以包含复数表达,这也将适用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单数表达。
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示出的诸如“第一”、“第二”等的表达用于将多个元件彼此区分,并且不旨在限制相应元件的顺序或重要性。
在本公开中,应当理解一个元件“连接”或“联接”到另一个元件的描述指示一个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联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且应该进一步理解可以在所述一个元件和所述另一个元件之间插入新的元件。
这里使用的方向指示术语“向前”、“前”等指的是指向钓竿尖端的方向,而方向指示术语“向后”、“后”等指的是指向钓竿尾部的方向。此外,如这里所使用的,方向指示术语“向上”、“上”等是基于引导环相对于附接脚定位的方向,而方向指示术语“向下”、“下”等表示与向上或上方向相反的方向。
这里使用的术语“轮廓”是指当在一个方向上观察钓线引导件时在元件的最外侧看到的线或形成元件的边缘的线。例如,“前轮廓”指的是位于钓线引导件的侧视图中最前方的形成元件边缘的线。例如,“外轮廓”指的是形成该元件的最外边缘的线。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描述。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应的元件。此外,在以下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可以省略对相同或相应元件的重复描述。然而,即使省略了元件的描述,也不旨在在任何实施例中排除这些元件。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钓竿10。在图4中,箭头TD表示指向钓竿尖端的向前方向,而箭头BD表示指向钓竿尾部的向后方向。
参考图4,钓竿10包括竿体11。竿体11具有细长的圆柱形状。竿体11用作抵抗作用在钓竿10上的各种外力并保持钓竿10的形状的结构。竿体11可以由单个管状杆构成。或者,竿体11可以由多个管状杆组成。钓竿10在其后端附近包括卷轴座12。卷绕和容纳钓线的卷轴(未示出)可以可拆卸地附接到卷轴座12。
钓竿10包括多个钓线引导件100,钓鱼引导件100附接到竿体11并引导钓线。钓线引导件100引导钓线,钓线在投掷鱼钩期间从卷轴展开或者在钓起鱼期间缠绕在卷轴上。如图4所示,多个钓线引导件100可以附接到竿体11,多个钓线引导件100具有不同的尺寸但具有相同的构造。
钓线引导件100可借助于附接脚和缠绕线13牢固地固定到竿体11。也就是说,通过使附接脚与竿体11的外表面接触,然后将缠绕线13围绕附接脚和竿体11的一部分(附接脚位于该部分处)密集地缠绕,将附接脚牢固地固定到竿体11上。在缠绕缠绕线13之后,在缠绕的缠绕线13上施加粘合剂。如果粘合剂硬化,则在整个缠绕的缠绕线13上形成粘合剂涂层14。粘合剂涂层14防止缠绕线展开并填充相邻缠绕线之间的间隙。
参考图5至图12,描述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图5至8分别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的侧视图、前视图、后视图和底部视图。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包括引导环、环保持部和支撑腿部。
关于引导环参考图5和图6。引导环110具有环形形状并且在其中形成有圆形开口111。引导环110的外周表面形成为平坦表面。引导环110在开口111的内周表面处接触钓线。钓线在穿过引导环110的开口111的同时由钓线引导件100引导。引导环110可以由诸如陶瓷材料的硬质材料制成,其具有优异的耐磨性。
关于环保持部和支撑腿部参考图5至8。环保持部120构造成保持引导环110。支撑腿部130、140从环保持部120延伸并且相对于竿体11支撑环保持部120。环保持部120和支撑腿部130、140一体地形成。举例来说,可以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压力加工(例如,冲裁)从金属板获得坯件,该坯件具有通过将钓线引导件展开到展开图形而形成的形状。环保持部120和支撑腿部130、140在其中一体形成的工件可以通过对这种坯料进行压力加工(例如,拉延、弯曲)来形成。在形成这样的工件之后,引导环110可以联接到环保持部120。由于引导环110是要联接到环保持部120的部分,因此,环保持部120和支撑腿部130、140在其中一体形成的工件可以被称为钓线引导件100。
对应于引导环110的圆环保持孔121在环保持部120中沿环保持部120的向前和向后方向穿透。举例来说,环保持部120可以通过将坯件的近似圆形部分拉延成圆柱形状,然后在拉延成的圆柱形部分中形成环保持孔121而形成。因此,环保持部120包括环形体,其中形成有环保持孔121。形成为环形体的环保持部120具有内周部122、外周部123和环形部124。
内周部122是形成环保持部120的环形体的内周表面。引导环110可以通过穿过内周部122配合而联接到环保持部120。然后,通过在内周部122和环保持部120之间施加粘合剂,引导环110可以牢固地固定到环保持部120。内周部122至少具有环形配合表面125,并且引导环110联接到配合表面125。配合表面125限定环保持孔121。
外周部123是形成环保持部120的环形体的外周表面。在该实施例中,参考图5,外周部123在其前边缘处与内周部122相遇,并且环形部124位于内周部122和外周部123的后边缘处。在其他实施例中,环形部124可以位于内周部122和外周部123的前侧。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外周部123沿其前边缘具有弯曲表面126。弯曲表面126位于与环形部124的相背的位置,并且设置成面向钓竿的尖端。弯曲表面126在周向方向上沿内周部122延伸,并且相对于内周部122以一定曲率弯曲。如图5所示,当从侧面观察钓线引导件时,外周部123的弯曲表面126形成环保持部120的前端表面的一部分。环保持部120的前端表面可以在弯曲表面126之外的区域中具有平坦表面。例如,环保持部120的前端表面可以在外周部123和支撑腿部130之间的连接部处具有平坦表面。
参考图5和图7,环形部124在环保持部120的周向方向上在内周部122和外周部123之间延伸,并且将内周部122和外周部123互连。在该实施例中,环形部124定位成面向钓竿的尾部,即,面向后方。因此,当从侧面观察钓线引导件时,如图5所示,环形部124形成环保持部120的后端表面。当从侧面观察钓线引导件时,环保持部120的后端表面不是单个平坦表面。后端表面的下部比后端表面的其余部分更靠近前端表面。
支撑腿部130、140从环保持部120延伸。支撑腿部130、140在其一部分处与钓竿的竿体11接触。在该实施例中,支撑腿部130、140包括第一支撑腿部130和一对第二支撑腿部140。根据一些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可仅包括第一支撑腿部130。
第一支撑腿部130从环保持部120向下延伸并且相对于环保持部120弯曲。第一支撑腿部130包括连接部131、弯曲部132、支撑部133和第一附接脚134。第一支撑腿部130在连接部131处与环保持部120连接。弯曲部132从连接部131延伸并相对于环保持部120弯曲。支撑部133从弯曲部132延伸。第一附接脚134从支撑部133延伸。第一支撑腿部130在第一附接脚134处与钓线引导件的竿体11接触。在第一支撑腿部130的连接部131、弯曲部132和支撑部133处,第一支撑腿部130具有限定第一支撑腿部130的形状的表面。也就是说,第一支撑腿部130具有一对侧表面135SL、前表面135SF和后表面135SR。侧表面135SL直接连接到环保持部120的外周部123。此外,侧表面135SL从环保持部120的外周部123延伸。前表面135SF面向钓竿的尖端,而后表面135SR面向钓竿的尾部。后表面135SR直接与环保持部120的环形部124连接。
连接部131形成环保持部120和第一支撑腿部130之间的边界。连接部131可以从外周部123略微突出。连接部131从外周部123和环形部124延伸,而不在环保持部120的下端区域处弯曲。因此,连接部131不具有如图3C所示的诸如裂缝的缺陷。这是因为,当通过拉延加工形成环保持部120的环形体时,连接部131不受弯曲作用并且不会变形。因此,在连接部131处,环形部124的表面和第一支撑腿部130的后表面135SR形成非弯曲的平坦表面。此外,在连接部131处,外周部123的表面(在环保持部120的前端表面的下部)和第一支撑腿部130的前表面135SF形成非弯曲的平坦表面。
弯曲部132从连接部131弯曲,并且支撑部133从弯曲部132直线延伸。由于弯曲部132,支撑部133相对于环保持部120以预定的弯曲角度BA弯曲。可以正确地选择在环保持部120和第一支撑腿部130之间的弯曲角度BA。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曲部132和支撑部133可以弯曲成圆弧形状。
第一附接脚134相对于支撑部133以预定的弯曲角度弯曲。第一附接脚134具有下表面136,下表面136与竿体11的外表面接触。下表面136可包括凹圆形表面。支撑部133和第一附接脚134弯曲,使得环保持部120相对于竿体11的轴线以倾斜角度TA倾斜。环保持部120的这种倾斜对于解开钓线的缠结是有效的。作为一个示例,倾斜角TA可以在0度至45度的范围内正确选择。在一些实施例中,环保持部120可以垂直于竿体11的轴线定位(即,当倾斜角TA为零度时),并且,支撑部133和第一附接脚134可以弯曲以使得环保持部120垂直定位。
每个第二支撑腿部140从环保持部120的侧端向下和向后延伸。每个第二支撑腿部140从环保持部120的环形部124延伸。每个第二支撑腿部140包括连接部141、支撑部142和第二附接脚143。第二支撑腿部140在连接部141处与环形部124连接。支撑部142从连接部141弯曲地延伸。第二附接脚143从支撑部142延伸。连接部141形成环形部124和第二支撑腿部140之间的边界,并且直接从环形部124延伸。每个第二支撑腿部140在其末端附近彼此靠近。第二附接脚143从一对支撑部142延伸,并且相对于一对支撑部142弯曲。如图8所示,第二附接脚143具有类似U形形状,并且具有下表面144,下表面144与竿体11的外表面接触。下表面144可包括凹圆形表面。第二附接脚143在其中具有狭缝145。狭缝145纵向延伸并沿竖直方向穿过第二附接脚143。
在该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中,环保持部120包括在从环保持部120和支撑腿部(例如,第一支撑腿部130)之间在连接部131向上预定范围内的一对扭曲部150。每个扭曲部150邻接支撑腿部(例如,第一支撑腿部130)。当通过拉延加工形成环保持部120的环形体时,在环保持部120的表面上形成扭曲部150。
图9和10分别是图5中所示的钓线引导件的前透视图和后透视图。图11是示出环保持部的放大侧视图。参考图9至11详细描述形成在环保持部中的扭曲部。
一对扭曲部150相对于第一支撑腿部130对称。一对扭曲部150位于环保持部120的下侧并邻接第一支撑腿部130的连接部131。在该实施例中,一对扭曲部150分别位于第一支撑腿部130与外周部123连接的连接部131和一对第二支撑腿部140与环形部124连接的连接部141之间。在根据不包括第二支撑腿部的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的情况下,一对扭曲部150可以从第一支撑腿部130的连接部131沿相反方向在预定范围内定位在环保持部120中。
每个扭曲部150沿着环保持部120的外周从第一支撑腿部130的连接部131朝向第二支撑腿部140的连接部141延伸。每个扭曲部150从第一支撑腿部130的侧表面135SL的上端向上延伸,或者在与侧表面135SL的上端稍微间隔开的位置从环保持部的外周部123向上延伸。每个扭曲部150从环形部124朝向第一支撑腿部130的侧表面135SL连续地扭曲到外周部123。因此,在环保持部120中,每个扭曲部150形成外周部123的一部分和环形部124的一部分两者。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扭曲部150包括扭曲表面151、外周轮廓152CO和内周轮廓152CI。扭曲表面151从环形部124朝向第一支撑腿部130的侧表面135SL扭曲到外周部123。外周部123和扭曲表面151在外周轮廓152CO处彼此相遇。环形部124和扭曲表面151在内周轮廓152CI处彼此相遇。因此,在该实施例中,扭曲表面151可以由以下限定:外周轮廓152CO;内周轮廓152CI;在外周部123和第一支撑腿部130的侧面135SL之间的边界BL1;以及在环形部124和第二支撑腿部140之间的边界BL2。
扭曲表面151包括扭曲的弯曲表面,该扭曲的弯曲表面从环形部124朝向第一支撑腿部130的侧表面135SL的上端扭曲。扭曲表面151在扭曲的同时延伸穿过环形部124和外周部123。当从后侧和底侧观察钓线引导件100时,扭曲表面151朝向第一支撑腿部130的侧表面135SL延伸,同时从第二支撑腿部140与环形部124之间的边界BL2逆时针扭曲。如上所述,由于扭曲表面151从环形部124扭曲到外周部123,所以扭曲表面151可以分成三个表面。也就是说,扭曲表面151可以包括以下部分:位于上端的第一表面153;在周向方向上与第一表面153连续的第二表面154;在周向方向上与第二表面154连续的第三表面155。第一表面153形成环形部124的一部分并且通过外周轮廓152CO邻接外周部123。第二表面154分别通过外周轮廓152CO和内周轮廓152CI邻接外周部123和环形部124,并且朝向第一支撑腿部130的一个侧表面135SL扭曲。第三表面155通过内周轮廓152CI邻接环形部124,并形成外周部123的一部分。扭曲表面151的第二表面154被扭曲以在环形部124和外周部123二者之上延伸。扭曲表面151的第二表面154可以成为以螺旋形状从环形部124过渡到外周部123的区域。
由于扭曲部分150,环保持部120具有朝向第一支撑腿部130与环保持部120连接的下端逐渐减小的宽度。在这方面,所述宽度是指当从侧面观察钓线引导件时,环保持部120的前端表面和后端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参考图11,当从侧面观察钓线引导件时,环保持部120在从外周部123的上端到扭曲部分150的上端的区域RA1中具有均匀的宽度RW1。进一步,在从扭曲部150的上端到扭曲部150的下端的区域RA2中,环保持部120具有从扭曲部150的上端朝向扭曲部150的下端逐渐减小的宽度RW2。这样,环保持部120具有朝向下端逐渐减小的宽度RW2。这是因为被拉延成环保持部120的坯件的相应部分具有变化的弯曲宽度。
当通过拉延加工形成环保持部120的环形体时,扭曲部150通过伴随拉延加工的弯曲作用形成,但是第一支撑腿部130的连接部131不经受伴随拉延加工的弯曲作用。由于扭曲部150,第一支撑腿部130的连接部131连接到外周部123和环形部124,而不相对于环保持部120弯曲。在环保持部120的拉延加工期间,环保持部120的拉延加工在连接部131上没有弯曲作用的情况下完成。这样,使金属材料过度伸长的弯曲作用不会作用在连接部131上。因此,连接部131不变形并且不具有诸如裂缝的缺陷。因此,根据实施例,在钓线引导件的包括与扭曲部150相邻的连接部131的区域中,厚度不会由于拉延加工而增加或减少。也就是说,如图11所示,当从侧面观察钓线引导件时,环保持部120的扭曲部150的下端的宽度RW3与第一支撑腿部130的上端的宽度LW相同。
如上所述,当通过拉延加工形成环保持部120的环形体时,在环保持部120中形成扭曲部150,但是连接部131不经受伴随拉延加工的弯曲作用。,钓线引导件由于扭曲部而具有特征形状。参照图5至图7和图12对钓线引导件的特征形状进行描述。图12一并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的侧视图和后视图,并且还示意性地示出了钓线引导件的元件的轮廓。在图12中,直线PL1表示环保持部120和第一支撑腿部130之间的连接部的位置,直线PL2表示环保持部120和第二支撑腿部140之间的连接部的位置。此外,在图12中,曲线128CO表示环保持部120的外周轮廓(外周部的外周轮廓),曲线128CI表示环保持部120的内周轮廓(环形部的内周轮廓)。
在连接部131处,第一支撑腿部130的前表面135SF和环保持部120的前端表面(外周部123的前下表面)形成非弯曲的平坦表面。具体地,当从侧面观察钓线引导件时,如图12所示,环保持部120的前轮廓127CF和第一支撑腿部130的前轮廓137CF在连接部131处形成直线。此外,弯曲部132的前轮廓(其变为前轮廓137CF的一部分)变为从环保持部120的前轮廓127CF向前取向的曲线。也就是说,当从侧面观察钓线引导件时,弯曲部132的前轮廓位于环保持部120的前轮廓127CF上或者位于比环保持部120的前轮廓127CF更靠前的位置。因此,钓线引导件100没有使钓线卡在环保持部120和第一支撑腿部130之间的凹部。第一支撑腿部130位于比环保持部120的前轮廓127CF更靠前的位置。具体地,第一支撑腿部130的支撑部133位于比环保持部120的前轮廓127CF更靠前的位置,并且不位于环保持部120的前轮廓127CF的后方。
当从后侧观察钓线引导件100时,扭曲部150的外周轮廓152CO形成环保持部120的外周轮廓128CO的一部分,并且,扭曲部150的内周轮廓152CI与环保持部120的内周轮廓128CI连接。当从侧面观察钓线引导件100时,扭曲部150的外周轮廓152CO与第一支撑腿部130的前轮廓137CF不间断地连接。扭曲部150的外周轮廓152CO变成朝向第一支撑腿部130的前轮廓137CF扭曲的曲线。此外,当从侧面观察钓线引导件时,扭曲部150的内周轮廓152CI与第一支撑腿部130的后轮廓137CR不间断地连接。扭曲部150的内周轮廓152CI变成朝向第一支撑腿部130的后轮廓137CR扭曲的曲线。
参照图13至图19描述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在钓线引导件中发生钓线缠结的示例以及解开这种缠结的示例。
参考图13,钓线15穿过引导环110,并且,由于风或者由于用户操纵而松开钓线的向上的力可以施加到钓线15。参考图14,当钓线15覆盖环保持部120时,钓线15可能缠绕在环保持部120上。参照图15,钓线15在环保持部120的下侧缠绕在第一支撑腿部130周围,并且可以形成线结15E。在钓线发生线结的状态下,如图15所示,钓线的位于向后方向BD的部分15R可以由用户或由施加到钓线的力向上移动。因此,钓线的线结15E可以穿过环保持部120从第一支撑腿部130向上拉出。在环保持部120和第一支撑腿部130之间不存在凹部。因此,线结15E可以在从第一支撑腿部130平滑地滑动到环保持部120的同时移动。参考图16和图17,当钓线15的线结15E向上脱出时,线结15E与外周部123的弯曲表面126接触。这样的弯曲表面126减小了钓线15和环保持部120之间的摩擦阻力,并且钓线15可以容易地向上滑动。参考图18和19,如果覆盖环保持部的钓线15移动到引导环110的中心上方,则钓线15可以通过用很小的力沿向后方向BD拉动钓线的部分15R而沿着环保持部120向上脱出。
图20和21示出了根据比较示例的钓线引导件,其中钓线的缠结不容易解开。参考图20,在根据比较示例的钓线引导件中,第一支撑腿部130C1从环保持部120C1的环形部124C1弯曲,凹部CP形成在环保持部120C1和第一支撑腿部130C1之间。因此,钓线15的线结15E被凹部CP卡住。尽管力沿向后方向施加到钓线的部分15R,但是线结15E难以向上脱出。参考图21,在根据比较示例的钓线引导件中,环保持部120C2具有直角边缘,钓线15与环保持部120C2的直角边缘接触。因此,钓线15和环保持部120C2之间的摩擦增加,且钓线15难以向上脱出。
本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可以由通过冲裁金属板而获得的坯件制成。可以通过将坯件压力加工(拉延、弯曲等)成根据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的形状来制造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参考图22至30,下面描述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制造钓线引导件的坯件,以及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的环保持部由这种坯件形成的示例。
图22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制造钓线引导件的坯件。参考图22,坯件200包括头部210、第一腿部220和一对第二腿部230。根据其他实施例的坯件200可以仅包括头部210和第一腿部220。通过将头部210拉延成圆柱形状,将头部210加工成根据实施例的环保持部。第一腿部220从头部210的下端延伸。第一腿部220在自由端具有第一脚部221。根据一个实施例,通过弯曲第一腿部220,将第一腿部220加工成钓线引导件的第一支撑腿部。一对第二腿部230分别从头部210的侧端延伸,并且在自由端具有第二脚部231。根据一个实施例,通过弯曲第二腿部230,将第二腿部230加工成第二支撑腿部。第一腿部220和第二腿部230的弯曲可以在头部210完全加工成环保持部之后执行。
图23示意性地示出了坯件中的头部和腿部的一部分。参考图23,头部210在其中心处具有圆形开口并且具有近似圆形板的形状。头部210具有弯曲边缘部211、212,其形成头部210的周边。弯曲边缘部211、212在头部210的厚度方向上弯曲,从而形成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环保持部的外周部和环形部。弯曲边缘部211、212形成近似环形的形状。头部210在弯曲边缘部211、212的内侧具有圆形的非弯曲部213。
弯曲边缘部211、212包括一对第一弯曲边缘部211和第二弯曲边缘部212。一对第一弯曲边缘部211沿着非弯曲部213的外周延伸,并形成头部210的外周部的一部分。一对第一弯曲边缘部211分别邻接第一腿部220,并且在头部210的周向方向上延伸。每个第一弯曲边缘部211具有沿径向方向增加的第一弯曲宽度BW1。随着第一弯曲边缘部211远离第一腿部220延伸,每个第一弯曲边缘部211变得更宽,第一弯曲宽度BW1沿径向方向增加。第二弯曲边缘部212位于一对第一弯曲边缘部211之间,并形成头部210的外周部的一部分。第二弯曲边缘部212具有在径向方向上均匀的第二弯曲宽度BW2。当在拉延头部210期间第一弯曲边缘部211相对于非弯曲部213弯曲时,第一弯曲边缘部211的外周表面214形成为上述扭曲部分。此外,由于第二弯曲边缘部212在拉延头部210期间相对于非弯曲部213弯曲,所以第二弯曲边缘部212的外周表面215形成为环保持部的上述环形部的一部分。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腿部220与头部210连接的连接部222成为第一支撑腿部的连接部。在拉延头部210期间,不拉延第一腿部220的连接部222。也就是说,当第一弯曲边缘部211和第二弯曲边缘部212相对于非弯曲部分213弯曲时,连接部222不经受弯曲作用。一对第二腿部230分别从头部210的第二弯曲边缘部212延伸。在该实施例中,一对第一弯曲边缘部211分别位于第一腿部220与头部210连接的连接部222和一对第二腿部230与第二弯曲边缘部212连接的连接部232之间。每个第一弯曲边缘部211的上端可以邻接连接部232的下端。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232可以在周向方向上与第一弯曲边缘部211间隔开。
图24示出了坯件中的头部和腿部的一部分,并且还示出了头部的轮廓。第一弯曲边缘部211呈圆弧形状,其相对于非弯曲部分213的中心点CH具有第一内角IA1,第二弯曲边缘部212呈圆弧形状,其相对于中心点CH具有第二内角IA2。在图24中,第一内角IA1为钝角,第二内角IA2大于第一内角IA1。或者,取决于第二腿部230的位置,第一内角IA1可以等于或大于180度,并且第二内角IA2可以小于第一内角IA1。此外,头部210的外周轮廓具有作为第一弯曲边缘部211的边缘的第一外周轮廓216CO,以及作为第二弯曲边缘部212的边缘的第二外周轮廓217CO。第一外周轮廓216CO的曲率小于第二外周轮廓217CO的曲率。因此,第一外周轮廓216CO形成曲线,该曲线位于以中心点CH为中心并且包括第二外周轮廓217CO的假想圆IC的圆周线的内侧。因此,头部210的面积小于包括第二外周轮廓217CO的假想圆IC的面积。也就是说,头部210具有通过从假想圆的面积中减去阴影面积HA而获得的面积。根据现有技术的用于钓线引导件的坯件的头部具有假想圆IC的面积。然而,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头部210具有第一外周轮廓216CO,其位于假想圆IC的圆周线的内侧。因此,由头部210形成的环保持部具有轻的重量,并且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因此也具有轻的重量。在图24中,假想线IL1可以对应于环保持部的外周轮廓(图12所示的外周部的外周轮廓),假想线IL2可以对应于环保持部的内周轮廓(图12所示的环形部的内周轮廓)。
举例来说,头部210可以通过拉延模具和拉延冲头通过拉延加工形成环保持部。图25示意性地示出了在拉延之前坯件的头部、拉延模具和拉延冲头。图26A至26D分别示出了沿图25的线81-81、82-82、83-83和84-84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形状。参考图25至26D描述在拉延加工之前的拉延模具和头部的布置。
参考图25,拉延模具310在其中具有拉延孔311,拉延孔311的直径对应于环保持部的环形部。拉延冲头320的直径对应于环形部的内径。此外,拉延冲头320的直径对应于头部的非弯曲部。头部210位于拉延模具310和拉延冲头320之间。头部210的拉延加工可以通过拉延冲头320将头部210强制压到拉延孔311中而进行。也就是说,当拉延冲头320插入拉延孔311中时,第一和第二弯曲边缘部211和212相对于非弯曲部213弯曲,从而将头部210加工成环保持部。当头部210被拉延成环保持部的环形体时,上述扭曲部在环保持部中形成,但是没有弯曲作用施加到第一腿部220的连接部222。在图25中,附图标记312表示拉延模具310的外周,附图标记313表示拉延模具310的内周,其限定拉延孔311。此外,附图标记321表示拉延冲头320的外周。
如图25所示,头部210设置在拉延模具310上,使得第一弯曲边缘部211和第二弯曲边缘部212在拉延孔311的外侧与拉延模具310重叠。重叠部OP1和OP2存在于头部210的外周部和拉延模具310的内周313之间。第一弯曲边缘部211的第一弯曲宽度BW1在径向方向上增加。因此,随着第一重叠部远离第一腿部220延伸,第一弯曲边缘部211和拉延模具310之间的第一重叠部OP1变宽,其在径向方向上径向宽度增加。第二弯曲边缘部212的第二弯曲宽度BW2在径向方向上是均匀的。因此,第二弯曲边缘部212和拉延模具310之间的第二重叠部OP2具有沿着拉延模具的内周312在径向方向上均匀的宽度。第一重叠部OP1从第二腿部230朝向第一腿部220逐渐变窄。也就是说,如图25和26B所示,第一重叠部OP1朝向第一腿部220逐渐变窄,并且如图26D所示,在第一腿部220附近几乎不存在第一重叠部。这样,头部210的第一外周轮廓216CO与拉延模具310的内周313之间的第一重叠部OP1朝向第一腿部220逐渐减小。因此,拉延成的环保持部的宽度(例如,图11中所示的宽度RW2)也朝向第一腿部220逐渐减小。
图27示意性地示出了拉延模具、拉延冲头和拉延成的坯件的头部。图28A至28D分别示出了沿图27的线91-91、92-92、93-93和94-94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形状。
如图28A和28B所示,头部的拉延加工形成环保持部的外周部123和环形部124。在头部的第一弯曲边缘部的外周轮廓与拉延模具310的内周之间的第一重叠部朝向第一腿部220的连接部222逐渐减小。因此,如图28C所示,扭曲部的扭曲表面151相对于环保持部的环形部以预定角度倾斜。如
图28D所示,与第一腿部220邻接的部分(即,与第一腿部220的连接部222邻接的部分)不存在第一重叠部,因为它在拉延工作期间不经受弯曲作用而不被拉延。因此,如图28D所示,在连接部222和扭曲部150的下端附近,环保持部120的宽度RW3可以与拉延前的头部210的宽度相同。因此,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在扭曲部150的下端和第一支撑腿部的上端处的宽度相同。
如上所述,在坯件的头部中,位于第一弯曲边缘部的轮廓和拉延模具310的内周313之间的第一重叠部在第二腿部230和第一腿部220之间朝向第一腿部220逐渐减小。因此,当通过将头部拉延成圆柱形状而将头部拉延成环保持部时,头部的第一弯曲边缘部的外周表面形成为扭曲部150。此外,在环保持部120中,扭曲部150同时形成外周部123的一部分和环形部124的一部分,并且从环形部124扭曲到外周部123。
图29一并示出了拉延成的头部的侧视图和后视图。在坯件的头部210被拉延成环保持部的同时,扭曲部150形成在环形保持部的外周部123和环形部124中。扭曲部150的内周轮廓152CI成为环保持部120的内周轮廓128CI的一部分,而扭曲部150的外周轮廓152CO成为环保持部120的外周轮廓128CO的一部分。此外,头部的第一弯曲边缘部的外周表面变成扭曲部150的扭曲表面151。
在将坯件的头部210加工成环保持部的同时,弯曲作用不施加到第一腿部220的连接部222。第一弯曲边缘部被弯曲并形成扭曲部150,而不会使连接部222变形。当形成扭曲部150时,连接部222不会经受过度拉长金属材料的拉伸作用。因此,在拉延成的环保持部中,在第一支撑腿部的连接部中不形成诸如裂缝的缺陷。
由于第一腿部的连接部222不经受伴随拉延加工的弯曲作用,因此,拉延成的头部210的前端表面和第一腿部220的连接部222(第一支撑腿部的连接部)的表面保持为非弯曲的平坦表面,并且在环保持部和第一支撑腿部之间没有形成凹部。环保持部仅通过在头部210上的拉延加工形成,并且第一腿部220不经受弯曲作用。在通过拉延加工完成环保持部之后,第一腿部220在连接部222的下端的弯曲起始点处相对于环保持部向前弯曲。因此,第一腿部可以加工成钓线引导件的第一支撑腿部。
参考图29,在外周部123的上端和第二腿部230的连接部232的下端之间内的环保持部120的宽度RW1(即,环保持部120的前端表面和后端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是均匀的。在从第二腿部230的连接部232到第一腿部220的连接部222的范围内,环保持部120的宽度RW2(即,环保持部120的前端表面和后端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从扭曲部150的上端朝向扭曲部150的下端逐渐减小。并且,在扭曲部150的下端处的环保持部120的宽度RW3和在第一腿部220(或第一支撑腿部)的上端处的宽度LW二者是相同的。
图5中所示的环保持孔121穿过完成的环保持部120形成。通过冲压图29所示的拉延成的头部,可以在环保持部中形成环保持孔,从而穿过头部形成小于内周轮廓128CI的孔。
图30一并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拉延成的头部的侧视图和后视图。参考图30,头部210A的第一弯曲边缘部211A的周向长度小于图29所示的第一弯曲边缘部211,并且,头部210A的第二弯曲边缘部212A的周向长度大于图29所示的第二弯曲边缘部212。与前述实施例比较时,扭曲部150A具有较短的周向长度,并且扭曲部150A的开始点与第二腿部230的连接部232隔开预定距离。因此,在环保持部中具有均匀宽度RW1的范围增大,并且图5中所示的弯曲表面126的范围扩大。因此,当缠结的钓线向上脱出时,可以更大程度上减少施加到钓线的运动的摩擦。在图30所示的实施例中,头部201A的第一弯曲边缘部211A的外周轮廓可以形成曲线,该曲线具有与环保持部的外周轮廓的曲率不同的曲率。因此,在图30所示的实施例的坯件中,位于第一弯曲边缘部211A处的轮廓可以形成与环保持部的轮廓的曲率相同的曲率。此外,用于拉延头部210A的拉延模具和拉延冲头可以构造成使得第一弯曲边缘部211A形成为扭曲部150A。
图31一并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的侧视图和后视图。参考图31,钓线引导件100的环保持部120垂直于竿体的轴线定位。例如,环保持部120垂直于延伸经过第一附接脚134和第二附接脚143的水平线定位。第一支撑腿部130A的连接部131不相对于环保持部120弯曲。第一支撑腿部130A的弯曲部132和支撑部133相对于连接部131以圆弧形状弯曲,并且几乎不存在清晰的在连接部131和弯曲部132之间的弯曲开始点。
本公开的技术构思也可以应用于具有单个支撑腿部的钓线引导件。图32是示出具有单个支撑腿部的钓线引导件的后视图。参考图32,钓线引导件100仅具有从环保持部120的下端延伸的第一支撑腿部130。一对扭曲部150分别沿着周向方向在相反方向上从第一支撑腿部130向上延伸。扭曲部150从环形部124朝向第一支撑腿部130扭曲到外周部123。
在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中,位于第一支撑腿部附近的一对扭曲部形成在环保持部中,并且在环保持部的拉延过程中第一支撑腿部不经受过度伸长金属材料的弯曲作用。因此,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具有增强的弯曲校验应力。
参照图33和图34描述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的增强的弯曲校验应力。图33示出了用于测量弯曲校验应力而进行的校验应力测量测试中所施加的载荷的示例。图33左侧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可以是根据前述实施例之一的钓线引导件。图33右侧所示的比较示例的钓线引导件可以是例如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钓线引导件。为了测量弯曲校验应力,可以将向前载荷FL和向后载荷RL平行于钓竿的竿体施加到环保持部。
图34是表示图33所示的弯曲校验应力测量试验结果的表格。在每个测试示例中,一个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和比较示例的钓线引导件具有相同尺寸的环保持部和第一支撑腿部。从测试示例1到测试示例6,钓线引导件的尺寸变大。在每个测试示例中,当向前载荷和向后载荷施加到环保持部时,引起0.5mm弯曲的载荷被测量作为校验应力。
如图34所示,与比较示例的钓线引导件相比,一个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对相同的前后载荷具有增强的弯曲校验应力。比较示例的钓线引导件具有低校验应力的原因在于,对第一支撑腿部的连接部进行了过度拉伸金属材料的弯曲加工,并且这种连接部发生变形或破裂,且连接部的强度降低。然而,在一个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中,仅在环保持部120的范围内完成拉延加工,并且第一支撑腿部130不受拉延加工的影响。也就是说,尽管环保持部120经受伴随拉延加工的弯曲作用,但是第一支撑腿部130的连接部131不经受弯曲作用。因此,连接部131可以保持金属材料的原始强度。
根据本公开,在一些实施例中,环保持部被拉延加工成具有弯曲形状,可以防止钓线的损坏或引导环的破损。根据一些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可以从环保持部和支撑腿部中排除导致钓线被卡住的凹部和导致钓线断裂的裂缝。根据一些实施例的钓线引导件可具有增强的弯曲校验应力和轻便的重量。
尽管已经关于一些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应当注意,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存在各种修改和变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的范围。此外,这些修改和变化应被解释为属于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钓线引导件,包括:
环保持部,其包括内周部、外周部和在所述内周部和所述外周部之间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环形部,其中,所述环保持部在所述内周部处联接到引导环;以及
第一支撑腿部,其从所述环保持部向下延伸,并具有与所述外周部连接的一对侧表面,
其中,所述环保持部包括一对扭曲部,所述一对扭曲部形成所述外周部的一部分和所述环形部的一部分,并且从所述环形部分别朝向所述第一支撑腿部的所述一对侧表面扭曲到所述外周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当从侧面观察所述钓线引导件时,所述环保持部的宽度从所述扭曲部的上端朝向所述扭曲部的下端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当从侧面观察所述钓线引导件时,所述环保持部在所述扭曲部的下端处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支撑腿部的上端处的宽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腿部包括弯曲部,该弯曲部相对于所述环保持部弯曲,并且从所述第一支撑腿部与所述环保持部连接的连接部延伸,并且
其中,当从侧面观察所述钓线引导件时,所述弯曲部的前轮廓位于所述环保持部的前轮廓之上或位于比所述环保持部的前轮廓更靠前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所述一对扭曲部中的每一个包括:
扭曲表面,其在朝向所述第一支撑腿部的一对侧表面中的一个扭曲的同时延伸;
外周轮廓,所述外周部在所述外周轮廓处与所述扭曲表面相遇;以及
内周轮廓,所述环形部在所述内周轮廓处与所述扭曲表面相遇,并且
其中,所述扭曲表面包括:
第一表面,其形成所述环形部的一部分并且通过所述外周轮廓邻接所述外周部;
第二表面,其在周向方向上从所述第一表面连续,并且分别通过所述外周轮廓和所述内周轮廓邻接所述外周部和所述环形部,并且朝向所述第一支撑腿部的所述一对侧表面中的一个扭曲;以及
第三表面,其在周向方向上从所述第二表面连续,并且通过所述内周轮廓邻接所述环形部,并形成所述外周部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当从侧面观察所述钓线引导件时,所述外周轮廓与所述第一支撑腿部的前轮廓连续,并且,所述内周轮廓与所述第一支撑腿部的后轮廓连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引导件,还包括一对第二支撑腿部,其分别从所述环保持部的环形部延伸,
其中,所述一对扭曲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腿部与所述外周部连接的连接部和所述一对第二支撑腿部与所述环形部连接的连接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所述外周部具有弯曲表面,该弯曲表面在所述周向方向上沿所述内周部延伸,并且相对于所述内周部弯曲并面向钓竿的尖端。
9.一种钓竿,包括:
竿体;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钓线引导件,
其中,钓线引导件附接到竿体。
10.一种坯件,其被加工成钓线引导件,所述钓线引导件包括:
环保持部,其具有内周部、外周部和在所述内周部和所述外周部之间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环形部;和
第一支撑腿部,其从所述环保持部延伸并具有与所述外周部连接的一对侧表面,其中,所述环保持部包括一对扭曲部,所述一对扭曲部形成所述外周部的一部分和所述环形部的一部分,并且分别从所述环形部朝向所述第一支撑腿部的所述一对侧表面扭曲到所述外周部,
所述坯件包括:
头部,其被加工成所述环保持部,并具有形成所述外周部和所述环形部的弯曲边缘部;和
第一腿部,其从所述头部延伸,并被加工成所述第一支撑腿部,
其中,所述弯曲边缘部包括:
一对第一弯曲边缘部,其分别邻接所述第一腿部,每个第一弯曲边缘部具有第一弯曲宽度,并且,随着所述第一弯曲边缘部远离所述第一腿部延伸,所述第一弯曲边缘部变宽,所述第一弯曲宽度在径向方向上增大;以及
第二弯曲边缘部,其位于所述一对第一弯曲边缘部之间,并具有在所述径向方向上均匀的第二弯曲宽度,并且
其中,当所述第一弯曲边缘部和所述第二弯曲边缘部被弯曲时,所述第一弯曲边缘部的外周表面形成为所述一对扭曲部,并且,所述第二弯曲边缘部的外周表面形成为所述环形部的一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坯件,其中,当所述第一弯曲边缘部和所述第二弯曲边缘部被弯曲时,所述第一腿部与所述头部连接的连接部不弯曲。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坯件,其中,所述钓线引导件具有分别从所述环形部延伸的一对第二支撑腿部,
其中,所述坯件还包括一对第二腿部,其分别从所述第二弯曲边缘部延伸并被加工成所述一对第二支撑腿部,并且
其中,所述一对第一弯曲边缘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腿部与所述头部连接的连接部和所述一对第二腿部与所述第二弯曲边缘部连接的连接部之间。
CN201910812588.3A 2018-09-05 2019-08-30 钓线引导件、包括钓线引导件的钓竿和钓线引导件的坯件 Active CN1108763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106092 2018-09-05
KR20180106092 2018-09-05
KR10-2019-0008241 2019-01-22
KR1020190008241A KR102006799B1 (ko) 2018-09-05 2019-01-22 낚싯줄 가이드, 낚싯줄 가이드를 구비하는 낚싯대 및 낚싯줄 가이드용 블랭크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76363A true CN110876363A (zh) 2020-03-13
CN110876363B CN110876363B (zh) 2022-04-26

Family

ID=67616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12588.3A Active CN110876363B (zh) 2018-09-05 2019-08-30 钓线引导件、包括钓线引导件的钓竿和钓线引导件的坯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653639B2 (zh)
JP (1) JP6695084B2 (zh)
KR (1) KR102006799B1 (zh)
CN (1) CN1108763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59511B2 (en) * 2019-07-25 2022-03-01 Dustin Albrecht Branch fishing rod assembly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25714A (ja) * 2004-07-16 2006-02-02 Yukio Takamura 釣糸ガイド装置
CN301295226S (zh) * 2009-08-19 2010-07-28 富士工业株式会社 钓竿用导线环
CN101933498A (zh) * 2009-06-29 2011-01-05 富士工业株式会社 钓线引导器和钓竿
CN103039413A (zh) * 2009-03-30 2013-04-17 大和精工株式会社 钓线导向件
JP2016073325A (ja) * 2016-02-12 2016-05-12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釣糸ガイド
CN107734966A (zh) * 2016-04-01 2018-02-23 富士工业株式会社 钓鱼线引导件、包括其的钓鱼竿及用于钓鱼线引导件的坯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02846A (en) * 1947-10-02 1950-04-04 William M Hoffman Line guide tip for fishing rods and the like
FR58249E (fr) * 1948-04-28 1953-09-29 Perfectionnements apportés aux anneaux de cannes à pêche
JPS5618284Y2 (zh) * 1977-07-07 1981-04-28
US4141132A (en) * 1977-11-02 1979-02-27 Fuji Kogyo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line guide ring for fishing rods
JPS5887377A (ja) 1981-11-13 1983-05-25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表面硬化合成樹脂成形物の乾式染色法
JP2835904B2 (ja) * 1993-06-11 1998-12-14 富士工業株式会社 釣竿の付属具
JP3072313B2 (ja) * 1996-06-20 2000-07-31 富士工業株式会社 導糸環用フレーム
JPH11225628A (ja) 1998-02-18 1999-08-24 Fuji Kogyo Kk 魚釣用ラインガイド
JP2000253778A (ja) * 1999-03-10 2000-09-19 Fuji Kogyo Co Ltd 釣竿用ラインガイドと釣竿
JP2004024080A (ja) * 2002-06-24 2004-01-29 Daiwa Seiko Inc 釣糸ガイドおよび釣竿
JP2004089055A (ja) * 2002-08-30 2004-03-25 Daiwa Seiko Inc 釣糸ガイドおよび釣竿
KR100512798B1 (ko) * 2002-10-04 2005-09-09 일 훈 이 카본낚싯대의 라인가이드 고정장치 및 고정방법
US20050172535A1 (en) * 2004-02-06 2005-08-11 Tsung-Seng Lee Line guide for fishing rods
USD534616S1 (en) * 2005-06-06 2007-01-02 Fuji Xerox Co., Ltd. Line guide for fishing rod
JP4652136B2 (ja) * 2005-06-09 2011-03-16 富士工業株式会社 ラインガイド用フレームおよび釣竿
JP2007215497A (ja) * 2006-02-17 2007-08-30 Fuji Kogyo Co Ltd 釣竿の付属具
KR100952432B1 (ko) * 2007-12-29 2010-04-14 기간산업 주식회사 낚시대용 낚시줄 안내구 및 그 제조방법
JP4755670B2 (ja) * 2008-05-19 2011-08-24 富士工業株式会社 釣糸ガイドおよび釣竿
KR101466539B1 (ko) 2013-09-10 2014-11-27 후지코교 가부시기가이샤 낚싯줄 가이드 및 이를 구비한 낚싯대
KR102006124B1 (ko) * 2018-08-03 2019-08-01 후지코교 가부시기가이샤 낚싯줄 가이드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낚싯대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25714A (ja) * 2004-07-16 2006-02-02 Yukio Takamura 釣糸ガイド装置
CN103039413A (zh) * 2009-03-30 2013-04-17 大和精工株式会社 钓线导向件
CN101933498A (zh) * 2009-06-29 2011-01-05 富士工业株式会社 钓线引导器和钓竿
CN301295226S (zh) * 2009-08-19 2010-07-28 富士工业株式会社 钓竿用导线环
JP2016073325A (ja) * 2016-02-12 2016-05-12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釣糸ガイド
CN107734966A (zh) * 2016-04-01 2018-02-23 富士工业株式会社 钓鱼线引导件、包括其的钓鱼竿及用于钓鱼线引导件的坯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76363B (zh) 2022-04-26
JP2020036581A (ja) 2020-03-12
KR102006799B1 (ko) 2019-08-05
US11653639B2 (en) 2023-05-23
US20200068862A1 (en) 2020-03-05
JP6695084B2 (ja) 2020-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9201976B2 (en) Fishing line guide
CN110876363B (zh) 钓线引导件、包括钓线引导件的钓竿和钓线引导件的坯件
KR0141929B1 (ko) 중통식 낚싯대
JP7017817B2 (ja) 釣り糸ガイド及び釣り竿
TWI804710B (zh) 釣線導引裝置之導引框及釣線導引裝置與釣竿
JPH08171036A (ja) 金属管製光ケーブルを製造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EP3246103B1 (en) Pipe, di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ipe
JP2579388B2 (ja) 中通し釣竿
CN112004412B (zh) 钓鱼线引导器和配备钓鱼线引导器的钓鱼竿
KR20140079322A (ko) 낚시대용 가이드링
JP7267628B2 (ja) 掴線器、および、掴線器の使用方法
JP3159900B2 (ja) 引抜管の製造方法
JP2000271636A (ja) 溶接金属管製造用成形ダイス
US4068962A (en) Cable or rope clamp
JP2000014280A (ja) 釣竿用ラインガイドと振出し式釣竿
AU2013203023B2 (en) Fishing line guide
JP2595453B2 (ja) 押し引き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
JPS5830857B2 (ja) 溶接ワイヤ送給装置
JP7351815B2 (ja) スイベル
JP6812043B1 (ja) 胴部外周への線材巻付方法及び線材巻付装置
JPH0534824Y2 (zh)
KR20200117980A (ko) 가이드 와이어
JP2989908B2 (ja) 真直性に優れた高融点金属線材
JPH11311239A (ja) 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のアウタケーシング及びアウタ ケーシング用異形線
JPH0578369U (ja) 鑞付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