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74040A -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874040A CN110874040A CN201910762973.1A CN201910762973A CN110874040A CN 110874040 A CN110874040 A CN 110874040A CN 201910762973 A CN201910762973 A CN 201910762973A CN 110874040 A CN110874040 A CN 11087404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toner
- medium
- toner image
- col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97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7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800 polyvinyl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20000915 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8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049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1060 yellow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377 silic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XEKOWRVHYACXOJ-UHFFFAOYSA-N Ethyl acetate Chemical compound CCOC(C)=O XEKOWRVHYACXO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6081 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164 primary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864 aqueous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960 organic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1225 polyester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96 add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125 aqueous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XCJYREBRNVKWGJ-UHFFFAOYSA-N copper(II) phthalocyanine Chemical compound [Cu+2].C12=CC=CC=C2C(N=C2[N-]C(C3=CC=CC=C32)=N2)=NC1=NC([C]1C=CC=CC1=1)=NC=1N=C1[C]3C=CC=CC3=C2[N-]1 XCJYREBRNVKWG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2012 Aerosi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GRYLNZFGIOXLOG-UHFFFAOYSA-N Nitr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N+]([O-])=O GRYLNZFGIOXLO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NRCMAYZCPIVABH-UHFFFAOYSA-N Quinacridone Chemical compound N1C2=CC=CC=C2C(=O)C2=C1C=C1C(=O)C3=CC=CC=C3NC1=C2 NRCMAYZCPIVAB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WYURNTSHIVDZCO-UHFFFAOYSA-N Tetrahydrofuran Chemical compound C1CCOC1 WYURNTSHIVDZC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29 carbon bla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119 colloidal silica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90 disso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28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7604 nitric aci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188 paraffin wax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116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41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VZSRBBMJRBPUNF-UHFFFAOYSA-N 2-(2,3-dihydro-1H-inden-2-ylamino)-N-[3-oxo-3-(2,4,6,7-tetrahydrotriazolo[4,5-c]pyridin-5-yl)propyl]pyrimidine-5-carboxa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2=CC=CC=C12)NC1=NC=C(C=N1)C(=O)NCCC(N1CC2=C(CC1)NN=N2)=O VZSRBBMJRBPUN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UXVMQQNJUSDDNG-UHFFFAOYSA-L Calcium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Cl-].[Ca+2] UXVMQQNJUSDDNG-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94 Masterbatch (MB)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Titan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Ti]=O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63 antioxidant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71 c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40 col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9 emul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905 finger nai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69 gran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79 gran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6 hal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367 haloge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112 inhib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82 japan wax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49 magnetic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082 mold release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02 pH adjus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79 pH adjus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45 polyester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8 pulveriz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13 purified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63 reinforcing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46 surface rough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YLQBMQCUIZJEEH-UHFFFAOYSA-N tetrahydrofuran Natural products C=1C=COC=1 YLQBMQCUIZJEE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OGIDPMRJRNCKJF-UHFFFAOYSA-N tita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Ti]=O OGIDPMRJRNCKJ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ASTWEMOBIXQPPV-UHFFFAOYSA-K trisodium;phosphate;dodeca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O.O.O.O.O.O.O.O.O.O.O.[Na+].[Na+].[Na+].[O-]P([O-])([O-])=O ASTWEMOBIXQPPV-UHFFFAOYSA-K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82—Special processing for irreversibly adding or changing the sheet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r its appearance, e.g. stamping, annotation printing, punching
- G03G15/6585—Special processing for irreversibly adding or changing the sheet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r its appearance, e.g. stamping, annotation printing, punching by using non-standard toners, e.g. transparent toner, gloss adding devic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7/00—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use in image-receiving members, i.e. for reversal by physical contact; Manufacture thereof
- G03G7/0006—Cover layers for image-receiving members; Strippable coversheet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0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13—Polyvinylhalogenides
- G03G9/08715—Polyvinylhalogenides containing chlorine, bromine or iodine
- G03G9/08717—Polyvinylchlorid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5—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acidity, molecular weight, sensitivity to reactant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Colouring agent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26—Colouring agents for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443—Copy medium
- G03G2215/00451—Paper
- G03G2215/00476—Non-standard property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1—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arame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第一色粉像形成部,使用第一色粉形成第一色粉像,第一色粉在100℃下的复数黏度大于等于625Pa·s且小于等于3860Pa·s;第二色粉像形成部,使用第二色粉形成第二色粉像;以及转印部,在使第一色粉像转印至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介质上之后,在与转印有第一色粉像的区域中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区域中,使第二色粉像转印至介质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色粉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已经广泛普及。这是因为与喷墨方式等其他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清晰的图像。
该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以下仅称作“图像形成装置”。)使用色粉在介质上形成图像。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使附着在静电潜像上的色粉转印至介质上之后,使该色粉定影在介质上,从而形成图像。
因为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会给图像的质量带来影响,所以关于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已经提出了各种建议。具体地说,在介质的表面粗糙度不同的情况下,为了获得具有所望的光泽的图像,在介质上形成透明显影剂像之后,再在该透明显影剂像上形成有色显影剂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522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虽然关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已经提出了各种建议,但是因为图像的质量还有不足之处,所以还有改善的余地。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可以形成高质量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第一色粉像形成部,使用第一色粉形成第一色粉像,第一色粉在100℃下的复数黏度大于等于625Pa·s且小于等于3860Pa·s;第二色粉像形成部,使用第二色粉形成第二色粉像;以及转印部,在使第一色粉像转印至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介质上之后,在与转印有第一色粉像的区域中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区域中,使第二色粉像转印至介质上。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方法包括:使用第一色粉形成第一色粉像,第一色粉在100℃下的复数黏度大于等于625Pa·s且小于等于3860Pa·s;使用第二色粉形成第二色粉像;以及在使第一色粉像转印至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介质上之后,在与转印有第一色粉像的区域中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区域中,使第二色粉像转印至介质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转印有基底色粉像的介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形成有基底图像的介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转印有彩色色粉像的介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形成有彩色图像的介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使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图像的优点的剖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使用第二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图像的问题点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使用第三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有图像的介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使用第三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图像的问题点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使用第四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有图像的介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使用第四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图像的问题点的剖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像图(7色)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形成有比较例的图像的介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其他像图(3色)的主视图。
符号说明
30 显影单元
31(31S、31Y、31M、31C、31K) 显影处理单元
40 转印单元
50 定影单元
G 图像
GA 基底图像
GB 彩色图像
M 介质
ZA 基底色粉像
ZB 彩色色粉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全都表示本发明所优选的一个具体例子。因此,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形态等,仅仅是一个例子,并不旨在限定本发明。因此,对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的、在表示本发明的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中没有记载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再有,各个附图仅是示意图,图示并不一定严密。另外,在各个附图中,对实质上同一的结构附加同一的符号,并且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再有,说明按以下的顺序进行。
1.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1-1.整体结构
1-2.色粉的构成
1-3.动作
1-4.作用和效果。
2.变形例
<1.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首先,对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再有,因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方法通过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而实现,所以关于该图像形成方法,在下面一起加以说明。
在此说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如后所述,是使用2种色粉(基底色粉和彩色色粉)在介质M上形成图像G(基底图像GA和彩色图像GB)的装置,是所谓的电子照片方式的全彩色打印机(参照图1~图5)。该图像形成装置例如采用中间转印方式,在该中间转印方式中,为了在介质M上形成图像G,使用中间转印介质(转印带41)。
介质M因为含有高分子化合物中的任意1种或2种以上,所以是所谓的树脂介质。高分子化合物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氯乙烯(PVC)等。这是因为如后所述,对于基底色粉的构成和物性,介质M的材质(高分子化合物的种类)被优化。由此,因为能够提高图像G对介质M的定影性,所以图像G不易从该介质M上剥离。
介质M表面的平滑性没有特别的限定。其中,介质M表面的贝克(beck)平滑度优选100000秒以上。这是因为如后所述,在确保介质M表面的平滑度的同时,能够提高图像G对该介质M的定影性。也就是说,即使介质M表面的平滑性高,也因为图像G容易在该介质M上定影,所以图像G不易从该介质M上剥离。
这里所述的介质M的表面,是形成图像G(基底图像GA和彩色图像GB)侧的介质M的表面,也就是被分别转印后述基底色粉像ZA和彩色色粉像ZB侧的介质M的表面(参照图2和图4)。再有,贝克平滑度的测定方法和测定条件等依据JIS P 8119:1998。
<1-1.整体结构>
图1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平面结构。在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工序中,介质M被分别沿着用虚线表示的搬送路径R1~R4搬送,并且介质M被分别朝着搬送方向F1~F4搬送。
该图像形成装置如图1所示,在壳体1的内部具备托盘10、送出辊20、显影单元30、转印单元40、定影单元50、搬送辊60、搬送路切换导向部件70和控制基板80。该壳体1设置有堆垛机2,该堆垛机2用于排出形成有图像G的介质M,该形成有图像G的介质M从设置在壳体1的排出口1H向堆垛机2排出。在此,转印单元40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转印部”。
在此说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通过利用搬送路切换导向部件70控制介质M的搬送状态,不仅可以在介质M的一面形成图像G,而且可以在介质M的两面形成图像G,并且可以在介质M的一面多次形成图像G。
在下文中,在图像形成装置仅在介质M的一面形成图像G的情况下,将形成该图像G的面称作介质M的“表面”。对此,将介质M的一面(表面)的相反侧的面称作“背面”。
另外,在下文中说明的一连串辊,也就是名称中包含“辊”的一连串构成要素,是在与图1的纸面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圆筒状部件,并且可以以在该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托盘和送出辊]
托盘10例如收纳有多张介质M,并且对壳体1可以装卸。送出辊20例如从托盘10取出介质M,并且将该介质M向搬送路径R1送出。
[显影单元]
显影单元30使用色粉进行显影处理。具体地说,显影单元30例如形成静电潜像,并且利用库伦力使色粉附着在静电潜像上。
该显影单元30例如包括进行显影处理的显影处理单元31。该显影处理单元31例如包括形成静电潜像的光导鼓32;并且在该显影处理单元31中,例如附设有在光导鼓32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光源33。该光源33例如包括发光二极管(LED)等。另外,显影处理单元31例如也可以进一步包括充电辊、显影辊、供应辊和显影刮板等。
在此,显影单元30例如包括5个显影处理单元31(31S、31Y、31M、31C、31K)。例如在后述转印带41的移动方向F5上,从上游朝着下游依次配置显影处理单元31S、31Y、31M、31C、31K。在此,显影处理单元31S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色粉像形成部”,并且显影处理单元31Y、31M、31C、31K分别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色粉像形成部”。
再有,显影处理单元31S、31Y、31M、31C、31K各自例如除了用于显影处理的色粉的种类和颜色互相不同之外,具有相同的结构。在此,如上所述,使用2种色粉(基底色粉和彩色色粉)。
具体地说,显影处理单元31S例如装载有基底色粉。显影处理单元31Y例如装载有彩色色粉(黄色色粉)。显影处理单元31M例如装载有彩色色粉(品红色色粉)。显影处理单元31C例如装载有彩色色粉(青色色粉)。显影处理单元31K例如装载有彩色色粉(黑色色粉)。在此,基底色粉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色粉”,并且彩色色粉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色粉”。
彩色色粉(黄色色粉、品红色色粉、青色色粉和黑色色粉)是用于形成全彩色图像的色粉,更具体地说,用于形成后述的彩色图像GB(参照图5)。另一方面,基底色粉是用于确保图像G的质量的色粉,更具体地说,用于形成后述的基底图像GA(参照图5)。在此说明的图像G的质量,如后所述,是图像G对介质M的定影性和图像G的图像质量等。再有,关于基底色粉和彩色色粉(黄色色粉、品红色色粉、青色色粉和黑色色粉)各自的详细构成,在后面叙述。在下文中,将基底色粉和彩色色粉总称为“色粉”。
特别是,显影处理单元31S如后所述,为了形成基底图像GA,使用基底色粉形成基底色粉像ZA(参照图2)。另一方面,显影处理单元31Y、31M、31C、31K各自如后所述,为了形成彩色图像GB,使用彩色色粉(黄色色粉、品红色色粉、青色色粉和黑色色粉)形成彩色色粉像ZB(参照图4)。在此,基底色粉像ZA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色粉像”,并且彩色色粉像ZB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色粉像”。
[转印单元]
转印单元40使用通过显影单元30显影处理过的色粉进行转印处理。具体地说,转印单元40例如使附着在静电潜像上的色粉转印至转印带41上,并且使色粉从该转印带41转印至介质M上。
该转印单元40例如包括转印带41、驱动辊42、空转辊43、支撑辊44、一次转印辊45和二次转印辊46。
转印带41例如是环形带。该转印带41例如在被驱动辊42、空转辊43和支撑辊44拉紧的状态下,可以对应该驱动辊42的旋转而朝着移动方向F5移动。驱动辊42例如可以通过电动机等驱动源旋转。空转辊43和支撑辊44各自例如可以对应驱动辊42的旋转而旋转。
一次转印辊45隔着转印带41与光导鼓32接触,使附着在静电潜像上的色粉转印(一次转印)至转印带41上。在此,转印单元40例如包括对应于5个显影处理单元31(31S、31Y、31M、31C、31K)的5个一次转印辊45(45S、45Y、45M、45C、45K)。
二次转印辊46隔着搬送路径R1与支撑辊44对向,并且隔着转印带41与支撑辊44接触,使转印在该转印带41上的色粉转印(二次转印)至介质M上。
特别是,转印单元40如后所述,通过在转印带41上依次转印基底色粉像ZA和彩色色粉像ZB,使基底色粉像ZA和彩色色粉像ZB从该转印带41依次转印至介质M上(参照图2~图4)。
更具体地说,转印单元40在使基底色粉像ZA转印至介质M上之后,在与转印有该基底色粉像ZA的区域中的一部分或全部重叠的区域中,使彩色色粉像ZB转印至介质M上。也就是说,彩色色粉像ZB的转印区域可以是基底色粉像ZA的转印区域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基底色粉像ZA的转印区域的全部。另外,彩色色粉像ZB的转印区域可以与基底色粉像ZA的转印区域一致,也可以部分地从基底色粉像ZA的转印区域偏离。这是因为如果在彩色色粉像ZB的一部分或全部与介质M之间介入基底色粉像ZA,那么如后所述,与没有在彩色色粉像ZB与介质M之间介入基底色粉像ZA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图像G对该介质M的定影性。
其中,转印单元40在使彩色色粉像ZB转印至介质M上时,优选地,在转印有基底色粉像ZA的区域内使彩色色粉像ZB转印至介质M上。这是因为在彩色色粉像ZB的全部与介质M之间介入基底色粉像ZA,所以能够显著提高图像G对该介质M的定影性。
[定影单元]
定影单元50使用通过转印单元40转印至介质M上的色粉进行定影处理。具体地说,定影单元50例如通过对转印有色粉的介质M一边加热、一边加压,使该色粉在介质M上定影。
该定影单元50例如包括隔着搬送路径R1互相对置的加热辊51和加压辊52。加热辊51例如内藏有卤素灯泡等加热源,对转印有色粉的介质M进行加热。加压辊52与加热辊51接触,并且对转印有色粉的介质M进行加压。
特别是,定影单元50如后所述,在对转印在介质M上的基底色粉像ZA进行定影处理之后,再对转印在该介质M上的彩色色粉像ZB进行定影处理。因为通过前者的定影处理,基底色粉像ZA(基底色粉)在介质M上定影,所以在该介质M上形成基底图像GA(参照图2和图3)。另外,因为通过后者的定影处理,彩色色粉像ZB(彩色色粉)在介质M上定影,所以在该介质M上形成彩色图像GB(参照图4和图5)。
也就是说,转印单元40如上所述,在介质M上依次转印基底色粉像ZA和彩色色粉像ZB。由此,定影单元50例如在通过对基底色粉像ZA进行定影处理而在介质M上形成基底图像GA之后,再通过对彩色色粉像ZB进行定影处理而在该介质M上形成彩色图像GB。这是因为通过在不同工序中进行基底色粉像ZA的定影处理和彩色色粉像ZB的定影处理,与在同一个工序中进行基底色粉像ZA的定影处理和彩色色粉像ZB的定影处理的情况相比,基底图像GA容易在介质M上定影,并且彩色图像GB容易在基底图像GA上定影。因此,如后所述,因为在介质M上依次层叠基底图像GA和彩色图像GB,所以形成包括该基底图像GA和彩色图像GB的图像G(参照图2~图5)。
[搬送辊]
搬送辊60例如包括分别隔着搬送路径R1~R5互相对置的一对辊,并且分别沿着该搬送路径R1~R5搬送介质M。在此,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具备8个搬送辊60(61~68)。
在仅介质M的一面(表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下,该介质M例如由搬送辊61~64分别沿着搬送路径R1、R2搬送。在介质M的两面(表面和背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下,该介质M例如由搬送辊61~68分别沿着搬送路径R1~R5搬送。在介质M的一面(表面)多次形成图像的情况下,该介质M例如由搬送辊61~67分别沿着搬送路径R1~R4搬送。
[搬送路切换导向部件]
搬送路切换导向部件70根据形成在介质M上的图像的形式,切换该介质M的搬送状态。该图像形式是指:例如仅在介质M的一面形成图像的形式,在介质M的两面形成图像的形式,以及在介质的一面多次形成图像的形式等。
在此,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具备2个搬送路切换导向部件70(71、72)。搬送路切换导向部件71例如配置在搬送路径R2、R3的分支点,并且搬送路切换导向部件72例如配置在搬送路径R3~R5的分支点。
[控制基板]
控制基板80控制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动作。该控制基板80是具备控制电路、存储器、输入输出端口和计时器等的电路基板,该控制电路例如包括中央处理器(CPU)等。
<1-2.色粉的构成>
在这里说明的色粉,例如是单组分显影方式的带负电色粉。也就是说,色粉例如具有负的带电极性。单组分显影方式是不使用对色粉赋予电荷的载流子(磁性粒子),而对该色粉自身赋予适当的带电量的方式。
色粉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是粉碎法和聚合法等中的任意1种或2种以上。该聚合法例如是乳浊聚合凝集法和溶解悬浮法等。
[基底色粉的构成]
基底色粉包括黏合剂,该黏合剂例如含有高分子化合物中的任意1种或2种以上。
高分子化合物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是聚酯类树脂等。该聚酯类树脂是包括聚酯及其衍生物的总称。聚酯类树脂的晶态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是结晶性,也可以是非晶质,也可以是包括结晶性部分和非晶质部分双方的状态。因为聚酯类树脂对树脂介质的介质M具有高亲和性,所以含有该聚酯类树脂的基底色粉容易在该介质M上定影。由此,因为基底图像GA容易在介质M上定影,所以图像G不易从介质M剥离。
再有,基底色粉的颜色没有特别的限定。因此,基底色粉可以包括着色剂,也可以不包括着色剂。
在基底色粉不包括着色剂的情况下,该基底色粉的颜色为无色(透明)。该无色的基底色粉是所谓的清透色色粉。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基底色粉像ZA的颜色为无色,所以该基底色粉像ZA的色调几乎不影响彩色色粉像ZB的色调。
在基底色粉包括着色剂的情况下,该基底色粉的颜色没有特别的限定。因此,基底色粉的颜色可以是黄色,也可以是品红色,也可以是青色,也可以是黑色,也可以是白色,也可以是它们中的2种以上混合的颜色。在这种情况下,基底色粉例如包括对应于该基底色粉的颜色的着色剂,该着色剂例如包括颜料等中的任意1种或2种以上。具体地说,白色基底色粉例如包括作为着色剂的氧化钛等颜料。
但是,在基底色粉包括着色剂的情况下,因为该基底色粉的颜色最好是基底色粉像ZA的色调不易影响彩色色粉像ZB的色调的颜色,所以优选白色。但是,只要是基底色粉像ZA的色调不易影响彩色色粉像ZB的色调的颜色即可,该基底色粉的颜色不限定于白色,也可以是浅灰色等淡色。
其中,基底色粉的颜色优选无色(透明)或白色,更优选无色。也就是说,基底色粉特别优选不包括着色剂的无色色粉(清透色色粉)。这是因为:如上所述,基底色粉像ZA的色调几乎不影响彩色色粉像ZB的色调。
再有,基底色粉也可以进一步包括添加剂等其他材料中的任意1种或2种以上。其他材料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是外部添加剂、离型剂、电荷控制剂、荧光增白剂、导电性调整剂、强化填充剂、抗氧化剂、抗老剂、流动性改进剂和清洁性改进剂等。
荧光增白剂主要增加基底色粉的白色度。在起因于黏合剂着色有白色以外的颜色(例如着色有一点点黄色),基底色粉无意中着色了白色以外的颜色的情况下,该基底色粉优选地包括荧光增白剂。因为基底色粉(黏合剂)的白色度增加,所以该基底色粉的颜色接近白色。再有,在基底色粉包括荧光增白剂的情况下,因为该基底色粉若接受紫外线光则发出蓝色光,所以也可以认为该荧光增白剂是着色剂的一种。然而,在这里说明的荧光增白剂,因为是用于增加基底色粉的白色度的添加剂(成分),所以与着色剂(着色黄色等白色以外的颜色的颜料和染料等)的成分不同。
[彩色色粉(黄色色粉、品红色色粉、青色色粉和黑色色粉)的结构]
黄色色粉、品红色色粉、青色色粉和黑色色粉各自包括对应于各自的颜色的着色剂。该着色剂是黄色着色剂、品红色着色剂、青色着色剂和黑色着色剂。
具体地说,黄色色粉例如除了包括黄色着色剂中的任意1种或2种以上之外,具有与基底色粉同样的构成。黄色着色剂例如是颜料黄74等颜料。
品红色色粉例如除了包括品红色着色剂来代替黄色着色剂之外,具有与黄色色粉同样的构成。品红色着色剂例如是喹吖啶酮等颜料。
青色色粉例如除了包括青色着色剂来代替黄色着色剂之外,具有与黄色色粉同样的构成。青色着色剂例如是酞菁蓝等颜料。
黑色色粉例如除了包括黑色着色剂来代替黄色着色剂之外,具有与黄色色粉同样的构成。黑色着色剂例如是碳黑等颜料。
[基底色粉的物性]
在这里,为了在确保图像G的图像质量的同时,提高图像G对介质M的定影性,基底色粉的物性被优化。
(复数黏度η)
具体地说,基底色粉在100℃下的复数黏度η大于等于625Pa·s且小于等于3860Pa·s。如上所述,因为相对介质M的材质(高分子化合物),基底色粉的物性(在100℃下的复数黏度η)被优化;所以能够确保图像G的图像质量,并且提高图像G对介质M的定影性。关于可以获得在此说明的优点的详细理由,在后面叙述。在下文中,将在100℃下的复数黏度η称作“复数黏度η(100℃)”。
在这里说明的基底色粉的复数黏度η(100℃),通过使用黏弹性测定装置分析基底色粉而求得。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使用TA仪器(Instruments)株式会社制的Discovery HR-2作为黏弹性测定装置,并且分析条件为测定温度范围=50℃~230℃、升温速度=5℃/分、频率=1Hz。
因此,基底色粉的复数黏度η(100℃)优选地,在与彩色色粉的复数黏度η(100℃)的关系上被优化。具体地说,基底色粉的复数黏度η(100℃)与彩色色粉的复数黏度η(100℃)之差(黏度差)Δη(Pa·s)优选8745Pa·s~11980Pa·s。这是因为能够确保彩色图像GB对基底图像GA的定影性。在这里说明的黏度差Δη,由“彩色色粉的复数黏度η(100℃)-基底色粉的复数黏度η(100℃)”的公式算出。再有,求得彩色色粉的复数黏度η(100℃)的程序,与求得上述基底色粉的复数黏度η(100℃)的程序相同。
其中,基底色粉的复数黏度η(100℃)优选625Pa·s~2132Pa·s,并且黏度差Δη优选10473Pa·s~11980Pa·s。这是因为能够更加提高图像G对介质M的定影性。
(重均分子量Mw)
再有,包含于基底色粉的黏合剂(高分子化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没有特别的限定,其中,优选5242~18039。因为相对介质M的材质(高分子化合物),黏合剂的重均分子量Mw被优化;所以能够充分提高图像G的图像质量,并且充分提高图像G对介质M的定影性。关于可以获得在此说明的优点的详细理由,在后面叙述。
随此,基底色粉的物性(黏合剂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地,在与彩色色粉的物性(黏合剂的重均分子量Mw)的关系上被优化。具体地说,基底色粉中的黏合剂的重均分子量Mw与彩色色粉中的黏合剂的重均分子量Mw之差(分子量差)ΔMw优选90553~103350。这是因为能够确保彩色图像GB对基底图像GA的定影性。在这里说明的分子量差ΔMw,由“彩色色粉中的黏合剂的重均分子量Mw-基底色粉中的黏合剂的重均分子量Mw”的公式算出。
其中,基底色粉中的黏合剂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5242~12433,并且分子量差ΔMw优选96159~103350。这是因为能够更加提高图像G对介质M的定影性。
为了判定重均分子量Mw,例如使用高速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基底色粉。由此,因为能够测定黏合剂(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所以根据该分子量分布的测定结果能够求得重均分子量Mw。
在准备分析用的试料的情况下,例如在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中投入基底色粉之后,通过搅拌该有机溶剂,使该基底色粉中的可溶成分(黏合剂)溶解。另外,在进行分析的情况下,例如使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的高效液相色谱仪Prominence系统 LC-20AD作为分析装置,并且分析条件为烘箱温度=40℃和泵流量=10000ml/分。
再有,求得彩色色粉中的黏合剂的重均分子量Mw的程序,与求得上述基底色粉中的黏合剂的重均分子量Mw的程序相同。
[色粉的附着量]
转印在介质M上的基底色粉的转印量,没有特别的限定。同样,转印在介质M上的彩色色粉的转印量,也没有特别的限定。
其中,关于基底色粉的转印量和彩色色粉的转印量,优选地满足下文中说明的2个条件。
第一,转印在介质M上的基底色粉像ZA的单位面积重量X(mg/cm2)是0.20mg/cm2~0.40mg/cm2。该重量X是介质M上的基底色粉的重量,是所谓的基底色粉对介质M的附着量。
第二,转印在介质M上的基底色粉像ZA的单位面积重量X(mg/cm2)与转印在介质M上的彩色色粉像ZB的单位面积重量(mg/cm2)之和(总重量)Y是(X+0.30)mg/cm2~(X+0.45)mg/cm2。该总重量Y是介质M上的基底色粉和彩色色粉的总重量,是所谓的基底色粉和彩色色粉对介质M的总附着量。
这是因为这样能够在确保彩色图像GB的浓度的同时,更加提高图像G(基底图像GA和彩色图像GB)对介质M的定影性。关于可以获得在此说明的优点的详细理由,在后面叙述。
但是,在这里说明的重量X,优选地,是转印有基底色粉像ZA的区域与转印有彩色色粉像ZB的区域互相重叠的区域的该基底色粉像ZA的单位面积重量。另外,总重量Y是转印有基底色粉像ZA的区域与转印有彩色色粉像ZB的区域互相重叠的区域的该基底色粉像ZA的单位面积重量X与彩色色粉像ZB的单位面积重量之和。这是因为:在彩色色粉像ZB的全部与介质M之间介入基底色粉像ZA的情况下,因为重量X和总重量Y各自被优化,所以能够显著提高图像G对介质M的定影性。
<1-3.动作>
图2表示转印有基底色粉像ZA的介质M的截面结构,并且图3表示形成有基底图像GA的介质M的截面结构。图4表示转印有彩色色粉像ZB的介质M的截面结构,并且图5表示形成有彩色图像GB的介质M的截面结构。在图4和图5中,分别对含有彩色色粉的彩色色粉像ZB和彩色图像GB施加了影线。
再有,关于介质M的结构(材质和贝克平滑度等)、色粉(基底色粉和彩色色粉)的构成(黏合剂的重均分子量等)和色粉的附着量(重量X和总重量Y),因为已经进行了详细说明,所以在下文中随时省略它们的说明。
在介质M上形成图像G的情况下,例如如果从个人电脑等外部装置向图像形成装置发送图像数据,那么介质M由送出辊20从托盘10向搬送路径R1送出。此后,图像形成装置如下所述,依次进行显影处理、一次转印处理、二次转印处理和定影处理。在此说明的一连串有关处理的动作例如通过控制基板80控制。
在下文中,例如说明了:为了在图像G的形成工序中形成基底图像GA之后再形成彩色图像GB,分别进行2次一次转印处理、二次转印处理和定影处理。
[显影处理]
最初,在显影单元30中,进行显影处理。具体地说,在显影处理单元31S中,在光导鼓32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之后,在该静电潜像上附着基底色粉。另外,分别在显影处理单元31Y、31M、31C、31K中,在光导鼓32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之后,在该静电潜像上附着彩色色粉(黄色色粉、品红色色粉、青色色粉和黑色色粉)。
但是,实际上是否分别在显影处理单元31Y、31M、31C、31K中进行显影处理,要根据形成彩色色粉像ZB所需的颜色(颜色的组合)决定。在这里说明的内容,也适用于实际上是否分别在一次转印辊45Y、45M、45C、45K上进行后述的一次转印处理。
[一次转印处理(第一次)]
接着,在转印单元40中,如果转印带41向移动方向F5移动;那么因为一次转印辊45S隔着转印带41与光导鼓32接触,所以基底色粉从该光导鼓32(静电潜像)上1次转印至转印带41上。由此,在转印带41上形成基底色粉像ZA。
[二次转印处理(第一次)]
接着,在转印单元40中,如果转印带41进一步向移动方向F5移动;那么因为二次转印辊46隔着转印带41与支撑辊44接触,所以如图2所示,基底色粉像ZA从该转印带41上 2次转印至介质M上。
再有,基底色粉像ZA的印字率没有特别的限定,其中优选50%以上,更优选100%。这是因为可以确保基底图像GA的形成量,所以利用该基底图像GA可以在介质M上使图像G充分定影。
[定影处理(第一次)]
接着,在定影单元50中,基底色粉像ZA一边被加压辊52加压、一边被加热辊51加热。由此,因为基底色粉像ZA在介质M上定影,所以如图3所示,在该介质M上形成基底图像GA。
[一次转印处理(第二次)]
接着,在转印单元40中,如果转印带41向移动方向F5移动;那么因为一次转印辊45Y、45M、45C、45K各自隔着转印带41与各个光导鼓32接触,所以彩色色粉(黄色色粉、品红色色粉、青色色粉和黑色色粉)从该各个光导鼓32(静电潜像)上1次转印至转印带41上。由此,在转印带41上形成彩色色粉像ZB。
[二次转印处理(第二次)]
接着,在转印单元40中,如果转印带41进一步向移动方向F5移动;那么因为二次转印辊46隔着转印带41与支撑辊44接触,所以如图4所示,彩色色粉像ZB从该转印带41上2次转印至介质M上。在这种情况下,在与基底图像GA的形成区域(基底色粉像ZA的转印区域)中的一部分或全部重叠的区域中,彩色色粉像ZB被2次转印至介质M上;优选地,在基底图像GA的形成区域内,彩色色粉像ZB被2次转印至介质M上。由此,在已经形成在介质M上的基底图像GA上层叠彩色色粉像ZB。再有,彩色色粉像ZB的印字率可以随意设定。
[定影处理(第二次)]
最后,在定影单元50中,彩色色粉像ZB一边被加压辊52加压、一边被加热辊51加热。由此,因为彩色色粉像ZB在介质M上定影,所以如图5所示,在该介质M上形成彩色图像GB。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在基底图像GA上形成彩色图像GB,所以在介质M上依次层叠基底图像GA和彩色图像GB。因此,形成包括基底图像GA和彩色图像GB的图像G。
由此,完成图像G的形成动作。再有,形成有图像G的介质M被沿着搬送路径R2搬送之后,从排出口1H向堆垛机2排出。
<1-4.作用和效果>
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复数黏度η(100℃)在上述范围内(η=625Pa·s~3860Pa·s)的基底色粉,并且使用彩色色粉,在介质M上依次转印基底色粉像ZA和彩色色粉像ZB。因此,由于在下文中说明的理由,能够形成高质量的图像G。
在图6中,为了说明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来形成图像G的优点,表示有对应于图5的截面结构。在图7中,为了说明使用第二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来形成图像G的问题点,表示有对应于图5的截面结构。但是,在图6和图7中,示意性地表示有彩色图像GB,更具体地说,表示有包含在该彩色图像GB中的多个彩色色粉T。
使用第一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G的结构,因为基底色粉的复数黏度η(100℃)小于625Pa·s,所以除了该复数黏度η(100℃)在上述范围外之外,与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G的结构相同。
使用第二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G的结构,因为基底色粉的复数黏度η(100℃)大于3860Pa·s,所以除了该复数黏度η(100℃)在上述范围外之外,与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G的结构相同。
在形成第一比较例的图像G的情况下,因为基底色粉的复数黏度η(100℃)过低,所以该基底色粉的热耐久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基底色粉与显影刮板之间产生摩擦;那么因为起因于该摩擦而基底色粉容易粘在显影刮板上,所以容易发生所谓的刮板成膜(Blade filming)。由此,在基底色粉粘在显影刮板的地方,因为容易发生彩色色粉对介质M的转印不良,所以在图像G中容易发生所谓的白色纵向条纹等问题。
在形成第二比较例的图像G的情况下,因为基底色粉的复数黏度η(100℃)过高,所以在彩色色粉像ZB的定影处理时(加热时),基底图像GA不易软化。在这种情况下,如图7所示,因为起因于彩色色粉T不易进入基底图像GA中,该彩色色粉T不易填埋基底图像GA的内部;所以彩色图像GB不易在基底图像GA上定影。而且,因为基底图像GA不易靠紧介质M,所以该基底图像GA不易在介质M上定影。由此,因为彩色图像GB容易从基底图像GA上剥离,并且该基底图像GA容易从介质M上剥离;所以图像G容易从该介质M上剥离。
对此,在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图像G的情况下,基底色粉的复数黏度η(100℃)被优化。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可以确保基底色粉的热耐久性,所以该基底色粉不易粘在显影刮板上。由此,因为不易发生刮板成膜,所以在图像G中不易发生白色纵向条纹等问题。
而且,因为基底图像GA容易软化;所以如图6所示,起因于彩色色粉T容易进入基底图像GA中,该彩色色粉T容易填埋基底图像GA的内部。由此,利用所谓的锚定效应,彩色图像GB容易在基底图像GA上定影。另外,因为基底图像GA容易靠紧介质M,所以该基底图像GA容易在介质M上定影。由此,因为彩色图像GB不易从基底图像GA上剥离,并且该基底图像GA不易从介质M上剥离;所以图像G不易从该介质M上剥离。
从上可知,在图像G中不易发生白色纵向条纹等问题,并且该图像G不易从介质M上剥离。由此,因为在确保图像G的图像质量的同时,提高图像G对介质M的定影性;所以能够形成高质量的图像G。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如上所述,能够提高图像G对介质M的定影性。由此,即使该介质M表面的平滑性高,图像G(基底图像GA和彩色图像GB)也容易在介质M上定影。另外,即使在形成图像G时,不过分提高定影温度,图像G也容易在该介质M上定影。因此,即使树脂介质的介质M的表面的平滑性高,也能够防止起因于过分高的定影温度而介质M产生变形和破损,同时能够获得上述效果。
此外,如果转印单元40在基底色粉像ZA的转印区域内使彩色色粉像ZB转印至介质M上,那么在彩色色粉像ZB的全部与介质M之间介入基底色粉像ZA。因此,因为能够显著提高图像G对介质M的定影性,所以能够获得更高的效果。
另外,如果重量X和总重量Y满足上述2个条件;那么由于在下文中说明的理由,可以确保彩色图像GB的浓度,同时提高图像G对介质M的定影性,从而能够获得更高的效果。
图8表示使用第三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有图像G的介质M的截面结构,与图5相对应。图9用于说明使用第三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图像G的问题点,表示与图8对应的截面结构。
图10表示使用第四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有图像G的介质M的截面结构,与图5相对应。图11用于说明使用第四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图像G的问题点,表示与图10对应的截面结构。
使用第三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G的结构,如图8所示,因为重量X小于0.20mg/cm2,所以除了重量X和总重量Y不满足上述2个条件之外,与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G的结构相同。
使用第四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G的结构,如图10所示,因为重量X大于0.40mg/cm2,所以除了重量X和总重量Y不满足上述2个条件之外,与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G的结构相同。
在形成第三比较例的图像G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因为起因于重量X过小,基底图像GA的形成量过少;所以彩色色粉T有可能不易填埋基底图像GA的内部。由此,因为不能充分获得锚定效应;所以如图9所示,如果摩擦图像G,那么彩色图像GB(彩色色粉T)有可能容易从基底图像GA上剥离。而且,因为起因于总重量Y过小,彩色图像GB的形成量过少;所以彩色色粉T的绝对量有可能不足。由此,图像G(彩色图像GB)的浓度有可能不足。
在形成第四比较例的图像G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因为起因于重量X过大,基底图像GA的形成量过多;所以该基底图像GA有可能不易软化。由此,因为基底图像GA不易在介质M上定影;所以如图11所示,如果摩擦图像G,那么基底图像GA有可能容易从介质M上剥离。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如果摩擦图像G,那么该基底图像GA的一部分有可能容易与彩色图像GB的一部分一起从介质M上剥离。
对此,在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图像G的情况下,对应于重量X被优化,总重量Y也被优化。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能够确保彩色色粉T的绝对量,所以图像G(彩色图像GB)的浓度充分高。而且,因为彩色色粉T容易填埋基底图像GA的内部,并且该基底图像GA容易靠紧介质M;所以即使摩擦图像G,图像G(基底图像GA和彩色图像GB)也不易从介质M上剥离。因此,能够确保彩色图像GB的浓度,同时提高图像G对介质M的定影性。
另外,如果上述重量X是基底色粉像ZA的转印区域与彩色色粉像ZB的转印区域互相重叠的区域的基底色粉像ZA的单位面积重量,并且上述总重量Y是基底色粉像ZA的转印区域与彩色色粉像ZB的转印区域互相重叠的区域的基底色粉像ZA的单位面积重量X与彩色色粉像ZB的单位面积重量之和;那么在彩色色粉像ZB的全部与介质M之间介入基底色粉像ZA的情况下,重量X和总重量Y各自被优化。因此,因为能够显著提高图像G对介质M的定影性,所以能够获得更高的效果。
另外,如果介质M表面的贝克平滑度为100000秒以上;那么因为即使介质M表面的平滑性高,图像G也容易在该介质M上定影,所以能够获得更高的效果。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定影单元50,如果该定影单元50在使基底色粉像ZA在介质M上定影之后,再使彩色色粉像ZB在介质M上定影;那么在基底图像GA形成之后,在该基底图像GA上形成彩色图像GB。由此,基底图像GA容易在介质M上定影,并且彩色图像GB容易在基底图像GA上定影。因此,因为图像G不易从介质M上剥离,所以能够获得更高的效果。
另外,如果基底色粉中的黏合剂的重均分子量Mw为5242~18039;那么因为能够充分提高图像G的图像质量,并且也能够充分提高图像G对介质M的定影性,所以能够获得更高的效果。
另外,如果基底色粉是清透色色粉,那么基底色粉像ZA的色调几乎不影响彩色色粉像ZB的色调。因此,因为能够更加提高图像G的图像质量,所以能够获得更高的效果。
另外,如果介质M(高分子化合物)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氯乙烯中的一方或双方,那么在与上述基底色粉的构成和物性的关系上,介质M的材质(高分子化合物的种类)被优化。因此,因为能够更加提高图像G对介质M的定影性,所以能够获得更高的效果。
再有,在通过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而实现的图像形成方法中,在使用上述基底色粉形成基底色粉像ZA,并且使用彩色色粉形成彩色色粉像ZB之后,在介质M上依次转印基底色粉像ZA和彩色色粉像ZB。因此,由于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同样的理由,能够形成高质量的图像G。关于图像形成方法的其他作用和效果,与关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其他作用和效果相同。
<2.变形例>
关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和动作等,可以适宜地变更。例如虽然使用了4种彩色色粉(黄色色粉、品红色色粉、青色色粉和黑色色粉),但是该彩色色粉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定。具体地说,例如也可以使用3种彩色色粉(黄色色粉、品红色色粉和青色色粉)。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也可以利用基底图像GA获得上述优点,所以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再有,说明的顺序如下。
1.关于复数黏度η(100℃)的验证(定影温度=150℃)
2.关于重量X和总重量Y的验证(定影温度=140℃)
3.总结。
<1.关于复数黏度η(100℃)的验证(定影温度=150℃)>
首先,进行了关于复数黏度η(100℃)的验证。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图像G(基底图像GA和彩色图像GB)时的定影温度为150℃。
(实验例1-1~1-8)
按照下列步骤,在使用图像形成装置在介质M上形成图像G之后,对该图像G的质量进行了评价。
[图像形成的准备]
最初,准备了图像形成装置、介质M和色粉。
(图像形成装置和介质)
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使用了电子照片方式的全彩色打印机(株式会社冲信息制的5色打印机VINCI C941)。作为介质M,使用了PET卡(樱井株式会社制的星白卡NTCARD50、贝克平滑度=205000)。
(色粉的组成)
作为色粉,使用了1种基底色粉(清透色色粉)和4种彩色色粉(黄色色粉、品红色色粉、青色色粉和黑色色粉)。
(彩色色粉的组成)
黄色色粉包括:黄色着色剂(颜料黄74)5质量份;黏合剂(非晶质聚酯)100质量份;离型剂(日本精蜡株式会社制的石蜡SP-0145、融点=62℃)4质量份;电荷控制剂(东方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邦特龙P-51)1质量份;以及外部添加剂(复合氧化物粒子、胶体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硅粉末),对色粉母粒100质量份为4.5质量份。
其中,外部添加剂包括:复合氧化物粒子(日本AEROSIL株式会社制的STX801、平均一次粒径=18nm),对色粉母粒100质量份为1质量份;胶体二氧化硅(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溶胶凝胶二氧化硅X-24-9163A、平均一次粒径=100nm),对色粉母粒100质量份为1质量份;二氧化硅粉末(日本AEROSIL株式会社制的VPRY40S、平均一次粒径=80nm),对色粉母粒100质量份为1质量份;以及二氧化硅粉末(日本AEROSIL株式会社制的RY50、平均一次粒径=40nm),对色粉母粒100质量份为1.5质量份。
品红色色粉除了包括品红色着色剂(喹吖啶酮)来代替黄色着色剂之外,具有与黄色色粉同样的组成。青色色粉除了包括青色着色剂(酞菁蓝(C.I.Pigment Blue 15:3))来代替黄色着色剂之外,具有与黄色色粉同样的组成。黑色色粉除了包括黑色着色剂(碳黑)来代替黄色着色剂之外,具有与黄色色粉同样的组成。
(基底色粉的制造方法)
按照在下文中说明的程序,使用溶解悬浮法制造了基底色粉。
最初,调制了连续相。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在水性溶媒(纯水)32678质量份中混合悬浮安定剂(工业用磷酸三钠十二水合物)1111质量份之后,搅拌了该混合物(温度=60℃)。由此,因为悬浮安定剂被溶解,所以获得了第一水溶液。此后,向第一水溶液添加了pH调整用的稀硝酸。接着,在水性溶媒(纯水)4357质量份中混合悬浮安定剂(工业用无水氯化钙)536质量份之后,搅拌了该混合物。由此,因为悬浮安定剂被溶解,所以获得了第二水溶液。接着,将第一水溶液与第二水溶液混合之后,使用搅拌装置(PRIMIX株式会社制的线磨机(Line mill))搅拌(旋转数=3566转/分、搅拌时间=34分种)了混合物(温度=60℃)。由此,获得了连续相。
其次,调制了分散相。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准备了有机溶剂(醋酸乙酯、温度=50℃)。接着,在有机溶剂7060质量份中依次混合离型剂(石蜡)143质量份和荧光增白剂3.72质量份之后,搅拌了该混合物。接着,在混合物中混合黏合剂(结晶性聚酯)1760质量份之后,搅拌该混合物直至固体物质消失。由此,获得了分散相。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了具有表1所示的一连串的重均分子量Mw的结晶性聚酯。
在这种情况下,如表1所示,通过使用具有一连串的重均分子量Mw的结晶性聚酯,调整了对彩色色粉的重均分子量Mw(=108592)的分子量差ΔMw。
其次,通过使用连续相和分散相进行造粒,形成色粉母粒。在这种情况下,在将连续相与分散相混合之后,使用上述搅拌装置搅拌(旋转数=1000转/分、搅拌时间=5分种)了混合物(温度=55℃)。由此,因为混合物悬浮且形成颗粒,所以获得了含有多个颗粒的浆体溶液。接着,通过对浆体溶液进行减压蒸馏,挥发除去了包含在该浆体溶液中的有机溶剂(醋酸乙酯)。接着,在通过向浆体溶液添加pH调整剂(硝酸),将pH调整为1.5之后;通过对该浆体溶液进行过滤,溶解除去了悬浮安定剂。接着,在对包含在浆体溶液中的多个颗粒进行脱水之后,再次将该多个颗粒分散在水性溶媒(纯水)中。接着,在使用水性溶媒(纯水)洗涤多个颗粒之后,对该多个颗粒进行过滤。接着,在对多个颗粒进行脱水干燥之后,对该多个颗粒进行分级。由此,获得了多个色粉母粒。
最后,在色粉母粒500质量份中混合外部添加剂(复合氧化物和二氧化硅粉末)4.5质量份之后,使用搅拌装置(日本焦炭工业株式会社制的亨舍尔搅拌机)搅拌(旋转数=5400转/分、搅拌时间=10分种)了混合物。其中,外部添加剂包括复合氧化物粒子(日本AEROSIL株式会社制的STX801、平均一次粒径=18nm)1质量份和二氧化硅粉末(日本AEROSIL株式会社制的VPRY40S、平均一次粒径=80nm)3.5质量份。由此,获得了基底色粉。
在制造基底色粉的情况下,如表1所示,通过改变重均分子量Mw,调整了对彩色色粉的复数黏度η(100℃)(=12605Pa·s)的黏度差Δη(Pa·s)。
[图像的形成]
其次,使用装载有基底色粉和彩色色粉(黄色色粉、品红色色粉、青色色粉和黑色色粉)的图像形成装置,在介质M上形成了图像G。
(图像的形成程序和形成条件)
具体地说,在温度=25℃和湿度=55%的环境条件下,按照图2~图5所示的程序进行2次定影处理,由此在介质M上形成图像G(基底图像GA和彩色图像GB)。也就是说,在介质M上转印基底色粉像ZA之后,使基底色粉像ZA在该介质M上定影,由此形成基底图像GA。接着,在形成有基底图像GA的介质M上转印彩色色粉像ZB之后,使彩色色粉像ZB在该介质M上定影,由此形成彩色图像GB。由此,因为在基底图像GA上层叠有彩色图像GB,所以形成了图像G。在这种情况下,定影温度=150℃、重量X=0.2mg/cm2和总重量Y=0.5mg/cm2。
(像图)
基底图像GA和彩色图像GB各自的像图,如下所述。图12为了说明像图(7色),表示形成有图像G(基底图像GA和彩色图像GB)的介质M的平面结构。
介质M如图12所示,具有在长方向延伸的矩形的图像形成区域F,该图像形成区域F是可以形成图像G的范围。该图像形成区域F因为在长方向被分割成7份,所以包括在该长方向排列的7个区域R1~R7。
在形成基底图像GA的情况下,在图像形成区域F即从区域R1到区域R7的全范围形成固体图像(印字率=100%)。在使用黑色色粉形成彩色图像GB的情况下,在区域R1形成固体图像(印字率=100%)。在使用黄色色粉形成彩色图像GB的情况下,分别在区域R2、R5、R6形成固体图像(印字率=100%)。在使用品红色色粉形成彩色图像GB的情况下,分别在区域R3、R5、R7形成固体图像(印字率=100%)。在使用青色色粉形成彩色图像GB的情况下,分别在区域R4、R6、R7形成固体图像(印字率=100%)。
由此,在区域R1形成了黑色(K)的彩色图像GB,在区域R2形成了黄色(Y)的彩色图像GB,在区域R3形成了品红色(M)的彩色图像GB,在区域R4形成了青色(C)的彩色图像GB。
另外,在区域R5形成了黄色与品红色的混合色的红色(R)的彩色图像GB,在区域R6形成了黄色与青色的混合色的绿色(G)的彩色图像GB,在区域R7形成了品红色与青色的混合色的蓝色(B)的彩色图像GB。
由此,在介质M上形成了7色(黑色、黄色、品红色、青色、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图像G。
[图像的质量评价]
其次,对图像G的质量进行了评价,得到了表1所示的结果。在此,为了评价图像G的质量,调查了定影性和图像质量。
再有,为了进行比较,也形成了图13所示的比较例的图像I,由此也一起评价了该图像I的质量。图13所示的图像I除了在介质M上依次层叠彩色图像GB和基底图像GA之外,具有与图像G同样的结构。
表1所示的“结构”表示形成在介质M上的图像的结构。具体地说,“M/GA/GB”表示在介质M上依次层叠基底图像GA和彩色图像GB,而在该介质M上形成有图像G。另外,“M/GB/GA”表示在介质M上依次层叠彩色图像GB和基底图像GA,而在该介质M上形成有图像I。
在下文中,说明了有关图像G的评价程序,对图像I也通过同样的程序进行了评价。
(定影性)
在调查定影性的情况下,用指甲5次摩擦形成在介质M上的整个图像G之后,通过目测该图像G的状态进行确认,判定了有关该图像G的定影状态的级别。具体地说,如果没有任何一种颜色的图像G剥离,那么级别为“5”。如果仅红色的图像G剥离,那么级别为“4”。如果品红色的图像G与红色、绿色和蓝色中的任意2色的图像G剥离,那么级别为“3”。如果品红色的图像G与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全部的图像G剥离,那么级别为“2”。如果黑色、黄色和青色中的任意1色以上的图像G剥离,那么级别为“1”。
此后,评价了有关上述图像G的定影状态的级别。具体地说,在图像G的定影状态的级别为5的情况下,因为起因于确保了图像G对介质M的定影性,图像G没有从该介质M上剥离;所以为“A”。在图像G的定影状态的级别为4的情况下,因为起因于充分提高了图像G对介质M的定影性,图像G几乎没有从该介质M上剥离;所以为“B”。在图像G的定影状态的级别为3以下的情况下,因为起因于没有确保图像G对介质M的定影性,图像G显著地从该介质M上剥离;所以为“C”。
(图像质量)
在调查图像质量的情况下,通过目测形成在介质M上的图像G的状态进行调查,在确认是否产生起因于刮板成膜的白色纵向条纹之后,评价了该图像G的状态。具体地说,如果没有产生在介质M的长方向延伸的白色纵向条纹,那么为“A”。如果产生了白色纵向条纹,那么为“C”。
(综合评价)
在分别评价了上述定影性和图像质量之后,根据该评价结果对图像G的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具体地说,如果定影性的评价结果为A或B且图像质量的评价结果为A,那么为“A”。如果定影性的评价结果和图像质量的评价结果中的任何一个为C,那么为“C”。
[表1]
[考察]
如表1所示,图像G、I各自的定影性和图像质量对应基底色粉的复数黏度η(100℃)产生变动。
具体地说,在使用图像I的情况下,也就是在介质M与彩色图像GB之间没有介入基底图像GA的情况(实验例1-8)下,因为不能获得利用上述基底图像GA的优点,所以没有获得充分的定影性且图像质量下降。
对此,在使用图像G的情况下,也就是在介质M与彩色图像GB之间介入基底图像GA的情况(实验例1-1~1-7)下,定影性和图像质量对应复数黏度η(100℃)分别显示不同的倾向。
在复数黏度η(100℃)小于625Pa·s的情况(实验例1-1)下,没有获得充分的定影性,并且图像质量下降。另外,在复数黏度η(100℃)大于3860Pa·s的情况(实验例1-7)下,虽然提高了图像质量,但是定影性下降。然而,在复数黏度η(100℃)大于等于625Pa·s且小于等于3860Pa·s的情况(实验例1-2~1-6)下,能够获得充分的定影性且提高图像质量。
特别是,在复数黏度η(100℃)在适当的范围内(=625Pa·s~3860Pa·s)的情况下,如果该复数黏度η(100℃)为625Pa·s~2132Pa·s(实验例1-2~1-5),那么能够更加提高定影性。
另外,在复数黏度η(100℃)在适当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如果重均分子量Mw为5242~18039,那么能够获得充分的定影性和充分的图像质量;并且如果该重均分子量Mw为5242~12433,那么能够更加提高定影性。
<2.关于重量X和总重量Y的验证(定影温度=140℃)>
其次,进行了关于重量X和总重量Y的验证。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图像G(基底图像GA和彩色图像GB)时的定影温度为140℃。也就是说,与进行上述关于复数黏度η(100℃)的验证的情况相比,定影温度降低了10℃,从而验证条件更加严格。
(实验例2-1~2-6)
按照下列步骤,在使用图像形成装置在介质M上形成图像G之后,对该图像G的质量进行了评价。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在下文中说明的内容之外,使用与上述实验例1-1~1-8同样的程序。
[图像的形成]
使用装载有基底色粉和彩色色粉(黄色色粉和品红色色粉)的图像形成装置,在介质M上形成了图像G。在这种情况下,定影温度=140℃。另外,通过改变显影辊的外加电压(基底色粉和彩色色粉各自对静电潜像的附着量),如表2所示,分别调整了重量X(mg/cm2)和总重量Y(mg/cm2)。
基底图像GA和彩色图像GB各自的像图,如下所述。图14为了说明其他像图(3色),表示形成有图像G(基底图像GA和彩色图像GB)的介质M的平面结构,与图12相对应。
设定在介质M上的图像形成区域F,如图14所示,因为被分割成3份,所以包括3个区域R11~R13。基底图像GA的形成范围如上所述,是图像形成区域F(区域R11~R13)。在使用黄色色粉形成彩色图像GB的情况下,分别在区域R11、R12形成固体图像(印字率=100%)。在使用品红色色粉形成彩色图像GB的情况下,分别在区域R12、R13形成固体图像(印字率=100%)。由此,在区域R11形成了黄色(Y)的彩色图像GB,在区域R12形成了红色(R)的彩色图像GB,在区域R13形成了品红色(M)的彩色图像GB。
因此,在介质M上形成了3色(黄色、品红色和红色)的图像G。
[图像的质量评价]
其次,对图像G的质量进行了评价,得到了表2所示的结果。在此,为了评价图像G的质量,调查了定影性和浓度特性。
关于定影性的判定程序和评价程序,如上所述。在调查浓度特性的情况下,使用分光浓度计(爱色丽公司制造的X-rite518),测定黄色的图像G的浓度,并且测定品红色的图像G的浓度,由此对这些浓度的测定结果进行了评价。具体地说,如果浓度为1.2以上,那么因为获得了充分的浓度,所以为“A”。如果浓度未满1.2,那么因为没有获得充分的浓度,所以为“B”。
再有,在表2中,将定影性的评价结果(A或B)与浓度特性的评价结果(A或B)一起记载在1个栏中。作为一个例子,“B,B”表示定影性的评价结果为B且浓度特性的评价结果为B。另外,“A,A”表示定影性的评价结果为A且浓度特性的评价结果为A。
[表2]
[考察]
如表2所示,图像G的定影性和浓度特性对应重量X和总重量Y产生变动。
具体地说,在重量X小于0.20mg/cm2的情况(实验例2-1)和重量X大于0.40mg/cm2的情况(实验例2-5、2-6)下,没有获得充分的定影性,在某些情况下也没有获得充分的浓度特性。
对此,在重量X为0.20mg/cm2~0.40mg/cm2的情况(实验例2-2~2-4)下,由于该重量X与总重量Y的关系,能够获得充分的定影性,并且也能够获得充分的浓度特性。也就是说,在重量X为0.20mg/cm2~0.40mg/cm2的情况下,如果总重量Y为(X+0.30)mg/cm2~(X+0.45)mg/cm2,那么因为重量X与总重量Y的关系被优化,所以能够同时获得充分的定影性和浓度特性。
<3.总结>
从表1和表2所示的结果可知,使用复数黏度η(100℃)在特定范围内(η=625Pa·s~3860Pa·s)的基底色粉,并且使用彩色色粉,在介质M上依次转印基底色粉像ZA和彩色色粉像ZB,由此能够改善图像G的定影性和图像质量。因此,能够形成高质量的图像G。
以上虽然列举一种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样态,但是该本发明的样态不限定于上述样态。
具体地说,例如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并不限定于打印机,也可以是复印机、传真机和复合机等。另外,例如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并不限定于采用使用中间转印介质的中间转印方式的情况,也可以采用不使用该中间转印介质的直接转印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或图像形成方法,因为使用第一色粉和第二色粉,第一色粉在100℃下的复数黏度在上述范围内(625Pa·s~3860Pa·s),并且依次将第一色粉像和第二色粉像转印在介质上;所以能够形成高质量的图像。
再有,本发明也能够采用以下结构。
(1)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第一色粉像形成部,使用第一色粉形成第一色粉像,所述第一色粉在100℃下的复数黏度大于等于625Pa·s且小于等于3860Pa·s;
第二色粉像形成部,使用第二色粉形成第二色粉像;以及
转印部,在使所述第一色粉像转印至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介质上之后,在与转印有所述第一色粉像的区域中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区域中,使所述第二色粉像转印至所述介质上。
(2)
所述(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转印部,在转印有所述第一色粉像的区域内,使所述第二色粉像转印至所述介质上。
(3)
所述(1)或所述(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转印在所述介质上的所述第一色粉像的单位面积重量X大于等于0.20mg/cm2且小于等于0.40mg/cm2,并且
转印在所述介质上的所述第一色粉像的单位面积重量X与转印在所述介质上的所述第二色粉像的单位面积重量之和Y大于等于(X+0.30)mg/cm2且小于等于(X+0.45)mg/cm2。
(4)
所述(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重量X是转印有所述第一色粉像的区域与转印有所述第二色粉像的区域互相重叠的区域的所述第一色粉像的单位面积重量,并且
所述和Y是转印有所述第一色粉像的区域与转印有所述第二色粉像的区域互相重叠的区域的所述第一色粉像的单位面积重量X与所述第二色粉像的单位面积重量之和。
(5)
所述(1)至所述(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被分别转印所述第一色粉像和所述第二色粉像侧的所述介质的表面的贝克平滑度大于等于100000秒。
(6)
所述(1)至所述(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进一步具备定影部,
所述定影部,在使转印在所述介质上的所述第一色粉像定影在所述介质上之后,使转印在所述介质上的所述第二色粉像定影在所述介质上。
(7)
所述(1)至所述(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色粉包括黏合剂,所述黏合剂具有大于等于5242且小于等于18039的重均分子量。
(8)
所述(1)至所述(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色粉是清透色色粉。
(9)
所述(1)至所述(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高分子化合物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氯乙烯中的至少一方。
(10)
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使用第一色粉形成第一色粉像,所述第一色粉在100℃下的复数黏度大于等于625Pa·s且小于等于3860Pa·s;
使用第二色粉形成第二色粉像;以及
在使所述第一色粉像转印至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介质上之后,在与转印有所述第一色粉像的区域中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区域中,使所述第二色粉像转印至所述介质上。
(11)
所述(10)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在转印有所述第一色粉像的区域内,使所述第二色粉像转印至所述介质上。
(12)
所述(10)或所述(11)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转印在所述介质上的所述第一色粉像的单位面积重量X大于等于0.20mg/cm2且小于等于0.40mg/cm2,并且
转印在所述介质上的所述第一色粉像的单位面积重量X与转印在所述介质上的所述第二色粉像的单位面积重量之和Y大于等于(X+0.30)mg/cm2且小于等于(X+0.45)mg/cm2。
(13)
所述(12)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所述重量X是转印有所述第一色粉像的区域与转印有所述第二色粉像的区域互相重叠的区域的所述第一色粉像的单位面积重量,并且
所述和Y是转印有所述第一色粉像的区域与转印有所述第二色粉像的区域互相重叠的区域的所述第一色粉像的单位面积重量X与所述第二色粉像的单位面积重量之和。
(14)
所述(10)至所述(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被分别转印所述第一色粉像和所述第二色粉像侧的所述介质的表面的贝克平滑度大于等于100000秒。
(15)
所述(10)至所述(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进一步在使转印在所述介质上的所述第一色粉像定影在所述介质上之后,使转印在所述介质上的所述第二色粉像定影在所述介质上。
(16)
所述(10)至所述(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所述高分子化合物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氯乙烯中的至少一方。
上述“在100℃下的复数黏度”通过使用黏弹性测定装置分析第一色粉而求得。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作为黏弹性测定装置,使用TA仪器株式会社制的Discovery HR-2,并且分析条件为测定温度范围=50℃~230℃、升温速度=5℃/分、频率=1Hz。
本公开含有涉及在2018年8月31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2018-162777中公开的主旨,其全部内容包含在此,以供参考。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虽然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能出现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可替换项,但是它们均包含在附加的权利要求或它的等同物的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第一色粉像形成部,使用第一色粉形成第一色粉像,所述第一色粉在100℃下的复数黏度大于等于625Pa·s且小于等于3860Pa·s;
第二色粉像形成部,使用第二色粉形成第二色粉像;以及
转印部,在使所述第一色粉像转印至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介质上之后,在与转印有所述第一色粉像的区域中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区域中,使所述第二色粉像转印至所述介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转印部,在转印有所述第一色粉像的区域内,使所述第二色粉像转印至所述介质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转印在所述介质上的所述第一色粉像的单位面积重量X大于等于0.20mg/cm2且小于等于0.40mg/cm2,并且
转印在所述介质上的所述第一色粉像的单位面积重量X与转印在所述介质上的所述第二色粉像的单位面积重量之和Y大于等于(X+0.30)mg/cm2且小于等于(X+0.45)mg/cm2。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重量X是转印有所述第一色粉像的区域与转印有所述第二色粉像的区域互相重叠的区域的所述第一色粉像的单位面积重量,并且
所述和Y是转印有所述第一色粉像的区域与转印有所述第二色粉像的区域互相重叠的区域的所述第一色粉像的单位面积重量X与所述第二色粉像的单位面积重量之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被分别转印所述第一色粉像和所述第二色粉像侧的所述介质的表面的贝克平滑度大于等于100000秒。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进一步具备定影部,
所述定影部,在使转印在所述介质上的所述第一色粉像定影在所述介质上之后,使转印在所述介质上的所述第二色粉像定影在所述介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色粉包括黏合剂,所述黏合剂具有大于等于5242且小于等于18039的重均分子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色粉是清透色色粉。
9.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高分子化合物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氯乙烯中的至少一方。
10.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使用第一色粉形成第一色粉像,所述第一色粉在100℃下的复数黏度大于等于625Pa·s且小于等于3860Pa·s;
使用第二色粉形成第二色粉像;以及
在使所述第一色粉像转印至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介质上之后,在与转印有所述第一色粉像的区域中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区域中,使所述第二色粉像转印至所述介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在转印有所述第一色粉像的区域内,使所述第二色粉像转印至所述介质上。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或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转印在所述介质上的所述第一色粉像的单位面积重量X大于等于0.20mg/cm2且小于等于0.40mg/cm2,并且
转印在所述介质上的所述第一色粉像的单位面积重量X与转印在所述介质上的所述第二色粉像的单位面积重量之和Y大于等于(X+0.30)mg/cm2且小于等于(X+0.45)mg/cm2。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所述重量X是转印有所述第一色粉像的区域与转印有所述第二色粉像的区域互相重叠的区域的所述第一色粉像的单位面积重量,并且
所述和Y是转印有所述第一色粉像的区域与转印有所述第二色粉像的区域互相重叠的区域的所述第一色粉像的单位面积重量X与所述第二色粉像的单位面积重量之和。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被分别转印所述第一色粉像和所述第二色粉像侧的所述介质的表面的贝克平滑度大于等于100000秒。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进一步在使转印在所述介质上的所述第一色粉像定影在所述介质上之后,使转印在所述介质上的所述第二色粉像定影在所述介质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所述高分子化合物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氯乙烯中的至少一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62777A JP7047675B2 (ja) | 2018-08-31 | 2018-08-31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2018-162777 | 2018-08-3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74040A true CN110874040A (zh) | 2020-03-10 |
CN110874040B CN110874040B (zh) | 2024-05-03 |
Family
ID=69641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762973.1A Active CN110874040B (zh) | 2018-08-31 | 2019-08-19 |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921726B2 (zh) |
JP (1) | JP7047675B2 (zh) |
CN (1) | CN11087404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453759B2 (en) | 2020-03-18 | 2022-09-27 | Xerox Corporation | Fluorescent magenta latex with enhanced brightness and toners made therefrom |
US11453760B2 (en) | 2020-03-18 | 2022-09-27 | Xerox Corporation | Fluorescent orange latex with enhanced brightness and toners made therefrom |
US11199787B2 (en) | 2020-03-18 | 2021-12-14 | Xerox Corporation | Fluorescent metallic toners and related methods |
US11448981B2 (en) | 2020-03-18 | 2022-09-20 | Xerox Corporation | Fluorescent latexes with enhanced brightness |
US11209741B2 (en) * | 2020-03-18 | 2021-12-28 | Xerox Corporation | Fluorescent green toners with enhanced brightness |
US11204562B2 (en) | 2020-03-18 | 2021-12-21 | Xerox Corporation | Fluorescent pink toners and related methods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77122A (zh) * | 2003-07-29 | 2005-02-09 | 佳能株式会社 | 调色剂及图像形成方法 |
US20070048653A1 (en) * | 2005-08-23 | 2007-03-01 | Fuji Xerox Co., Ltd. |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US20090324296A1 (en) * | 2008-06-23 | 2009-12-31 | Hae-Ree Joo | Electrophotographic toner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
US20100165398A1 (en) * | 2008-12-26 | 2010-07-01 | Oki Data Corporation |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
JP2012027076A (ja) * | 2010-07-20 | 2012-02-09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3293886A (zh) * | 2012-02-29 | 2013-09-11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透明色调剂和色调剂图像、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
CN103324062A (zh) * | 2012-03-23 | 2013-09-25 | 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US20150093697A1 (en) * | 2013-09-27 | 2015-04-02 | Oki Data Corporation |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transparent developer and developer cartridge |
US20150261144A1 (en) * | 2014-03-17 | 2015-09-17 | Shingo Sakashit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79078A (ja) * | 1993-12-21 | 1995-07-18 | Oji Yuka Synthetic Paper Co Ltd | 熱転写画像受容シート |
JPH096051A (ja) * | 1995-06-16 | 1997-01-10 | Ricoh Co Ltd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
JPH10133515A (ja) * | 1996-10-30 | 1998-05-22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728085B2 (ja) * | 1997-01-21 | 2005-12-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方法 |
JP3351347B2 (ja) * | 1997-12-19 | 2002-11-2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方法 |
JP2002154274A (ja) | 2000-11-20 | 2002-05-28 | Oji Paper Co Ltd | 熱転写受容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JP2004109664A (ja) * | 2002-09-19 | 2004-04-08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記録体 |
JP2007121462A (ja) | 2005-10-25 | 2007-05-17 | Fuji Xerox Co Ltd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静電荷像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5975707B2 (ja) | 2012-04-12 | 2016-08-2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光定着用トナー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3029871A (ja) | 2012-11-08 | 2013-02-07 | Oki Dat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2015055734A (ja) * | 2013-09-11 | 2015-03-23 |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 透明現像剤、現像剤収容体、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WO2015156766A1 (en) * | 2014-04-07 | 2015-10-15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Electrostatic printing systems |
JP6015716B2 (ja) | 2014-06-12 | 2016-10-26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方法 |
WO2017102032A1 (en) * | 2015-12-18 | 2017-06-22 | Hewlett-Packard Indigo B.V. | Electrostatic ink compositions |
US20190025734A1 (en) * | 2016-04-20 | 2019-01-24 | Hp Indigo B.V. | Electrostatic printing methods and systems |
US20180173128A1 (en) | 2016-08-03 | 2018-06-21 | Xerox Corporation | Toner compositions with white colorants and processes of making thereof |
JP7013760B2 (ja) | 2017-09-20 | 2022-02-01 |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2018
- 2018-08-31 JP JP2018162777A patent/JP7047675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8-06 US US16/532,929 patent/US10921726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8-19 CN CN201910762973.1A patent/CN11087404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77122A (zh) * | 2003-07-29 | 2005-02-09 | 佳能株式会社 | 调色剂及图像形成方法 |
US20070048653A1 (en) * | 2005-08-23 | 2007-03-01 | Fuji Xerox Co., Ltd. |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US20090324296A1 (en) * | 2008-06-23 | 2009-12-31 | Hae-Ree Joo | Electrophotographic toner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
US20100165398A1 (en) * | 2008-12-26 | 2010-07-01 | Oki Data Corporation |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
JP2012027076A (ja) * | 2010-07-20 | 2012-02-09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3293886A (zh) * | 2012-02-29 | 2013-09-11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透明色调剂和色调剂图像、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
CN103324062A (zh) * | 2012-03-23 | 2013-09-25 | 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US20150093697A1 (en) * | 2013-09-27 | 2015-04-02 | Oki Data Corporation |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transparent developer and developer cartridge |
US20150261144A1 (en) * | 2014-03-17 | 2015-09-17 | Shingo Sakashit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921726B2 (en) | 2021-02-16 |
JP2020034836A (ja) | 2020-03-05 |
JP7047675B2 (ja) | 2022-04-05 |
US20200073271A1 (en) | 2020-03-05 |
CN110874040B (zh) | 2024-05-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74040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
CN103019064B (zh) |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单元、显影剂容纳体和显影剂 | |
JPWO2009088034A1 (ja) | イエロートナー | |
US20140369723A1 (en) | Image-forming apparatus | |
US9116460B2 (en) | Reducing toner adhesion to a development device of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2018102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US20090035458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image | |
US20180246440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4671427B2 (ja)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JP632425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743860B2 (ja) | 現像剤、現像剤の製造方法、現像剤収容体、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10874031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
JP201603141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3142893A (ja) | 印画物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
JP4847235B2 (ja) | トナー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
JP5847277B2 (ja) | 画像形成方法 | |
JP2004251932A (ja) | 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US20080050156A1 (en) |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electrophotographic system | |
JP5414188B2 (ja) | 画像形成方法 | |
JP6972979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2278140A (ja) |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8216374A (ja) | 画像形成方法 | |
JP202003464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804622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5300610A (ja) |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トナー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11 Address after: Tiger gate, 1, 7, 12, Tokyo harbour, Japan Applicant after: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Oki Data Corp.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