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99250B - 建筑物中的火灾或其他灾害疏散设施 - Google Patents

建筑物中的火灾或其他灾害疏散设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99250B
CN110799250B CN201880040135.7A CN201880040135A CN110799250B CN 110799250 B CN110799250 B CN 110799250B CN 201880040135 A CN201880040135 A CN 201880040135A CN 110799250 B CN110799250 B CN 1107992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ergency exit
opening
fire
outer frame
f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01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99250A (zh
Inventor
柳顺模
姜在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rea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Building Technology KICT
Original Assignee
Korea Institute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rea Institute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Korea Institute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ublication of CN110799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92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992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92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00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 A62B1/02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by making use of rescue cages, bag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5/00Other devices for rescuing from fi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1/00Stairways, ramps, or like structures; Balustrades; Handrails
    • E04F11/18Balustrades; Handrai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1/00Stairways, ramps, or like structures; Balustrades; Handrails
    • E04F11/18Balustrades; Handrails
    • E04F11/1865Collapsible or portable balustrad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1/00Stairways, ramps, or like structures; Balustrades; Handrails
    • E04F11/18Balustrades; Handrails
    • E04F2011/1868Miscellaneous features of handr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E04F2011/1876Movable elements, e.g. against sunligh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 Special Wing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Steps, Ramps, And Handrai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建筑物中的火灾或其他灾害疏散设施包括:固定设置在建筑物的外墙上的墙体固定框架;设置在墙体固定框架前方的外部框架;以轴固定的方式设置在墙体固定框架上的折叠式下部脚踏板;随着折叠式下部脚踏板展开的折叠式紧急出口开闭单元;上部疏散结构变更单元;及提供疏散通道的下部疏散结构变更单元,从而能够躲避火灾或灾害。

Description

建筑物中的火灾或其他灾害疏散设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物中的火灾或其他灾害疏散设施,更加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在没有火灾危险的平时用于防止坠落的凸阳台护栏,当发生火灾时结构变更为火灾灾害疏散设施,从而能够向地面安全地疏散因火灾而孤立无援的居民的建筑物中的火灾或其他灾害疏散设施。
背景技术
一般在现代,为了扩大建筑物内部的居住空间和更加有效地利用狭小土地,高层建筑物正在增多,如上所述的高层建筑物中通常具有供人们进出的正门,所述正门的相反侧设置有凹阳台,所述凹阳台上设置有防止坠落用安全护栏。
这样的高层建筑物具有在狭小的土地内容纳诸多人员的优点,还具有在高建筑内可以俯瞰周围景观,在一个建筑物内部具有多种设施的优点。
但是,由于在狭小的土地拔地而起的建筑物内部居住多人的缘故,如上所述的高层建筑物具有火灾发生频率高的缺点,存在一旦发生火灾,有可能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的问题。
一方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采用设置在凹阳台的缓降机来躲避火灾的方法,但是如上所述的缓降机存在操作困难、普通人不便使用等问题,而且由于使用者的体重由一根绳索承载所带来的负担,加上火灾引起的恐惧感,无法摆脱使用缓降机的焦虑感。
一方面,作为本发明的现有技术,专利授权号“10-0927317”的“火灾疏散用安全护栏”申请后被授权,所述火灾疏散用安全护栏以如下方式构成:第一框架,在没有火灾危险的平时,围挡上层玻璃墙,当发生火灾时,通过固定在建筑物外壁的铰链轴旋转,从而面向下层玻璃墙或下层外墙;第二框架,在没有火灾危险的平时,介于第一框架和上层玻璃墙之间,从而围挡上层玻璃墙,当发生火灾时,随着所述第一框架朝向下层玻璃墙或下层外墙方向旋转;踏板,一侧两末端和另一侧两末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上,在没有火灾的平时,与上层玻璃墙并排竖立,预防上层居住人员的坠落事故,当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朝向下层玻璃墙和下层外壁方向旋转时,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连接的状态下,朝向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垂直方向展开,拉开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的间隔,同时提供脚踩踏空间;及固定单元,将所述第二框架的一侧固定在上层建筑结构物上,以在没有火灾危险的平时,防止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通过铰链朝向下层玻璃墙或下层外壁旋转。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以提供一种建筑物中的火灾或其他灾害疏散设施为目的,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孤立于高层建筑的人员能投通过凹阳台安全地到达地面。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涉及的建筑物中的火灾或其他灾害疏散设施包括:墙体固定框架,呈四边形框架形状,固定设置在面向建筑物的凹阳台或凸阳台的建筑物的外墙上;外部框架,呈前面封闭的四边形框架形状,设置在墙体固定框架的前方;折叠式侧部升降单元,包括通过铰链(H inge)结合的方式折叠或展开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在所述固定框架和所述外部框架的左侧面和右侧面设置有一对所述第一侧壁和一对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前端的上部和下部以轴固定的方式设置在外部框架上,所述第二侧壁的后端的上部和下部以轴固定的方式设置在墙体固定框架上;折叠式下部脚踏板,包括设置在所述墙体固定框架的下部和所述外部框架的下部并通过铰链结合的方式折叠或展开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前端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以轴固定的方式设置在外部框架上,所述第二底板的后端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以轴固定的方式设置在墙体固定框架上;紧急出口,贯穿所述折叠式下部脚踏板,以在发生火灾时,使人能够移动至下一层;折叠式紧急出口开闭单元,以设置在所述紧急出口的状态下开闭,从而封闭或开放紧急出口,当折叠式下部脚踏板折叠时随着所述折叠式下部脚踏板折叠,当所述折叠式下部脚踏板展开时随着所述折叠式下部脚踏板展开;上部疏散结构变更单元,当发生火灾时,根据上部手柄的操作,展开在墙体固定框架和外部框架之间折叠的折叠式侧部升降单元、折叠式下部脚踏板及折叠式紧急出口开闭单元,同时朝向高层建筑物前方推出外部框架,从而提供疏散通道;以及下部疏散结构变更单元,当发生火灾时,根据下部手柄的操作,展开设置在下一层的在墙体固定框架和外部框架之间折叠的折叠式侧部升降单元、折叠式下部脚踏板、及折叠式紧急出口开闭单元,同时朝向高层建筑物前方推出设置在下一层的外部框架,从而提供疏散通道。在没有火灾或灾害的平时,在墙体固定框架面向外部框架的状态下,折叠式侧部升降单元、折叠式下部脚踏板及折叠式紧急出口开闭单元折叠在墙体固定框架和外部框架之间,从而用作防止坠落用安全护栏,当发生火灾或灾害时,操作上部手柄及下部手柄,则结构变更为躲避火灾或灾害用疏散通道,通过上部疏散结构变更单元及下部疏散结构变更单元,处于折叠的设置在当前层和下一层的折叠式侧部升降单元、折叠式下部脚踏板及折叠式紧急出口开闭单元展开,同时外部框架朝向建筑物前方移动,躲避人员开放设置在当前层的折叠式紧急出口开闭单元后,通过紧急出口朝向下一层紧急出口方向移动,从而能够躲避火灾或灾害。
发明效果
由上述结构构成的根据本发明的建筑物中的火灾或其他灾害疏散设施在没有火灾危险的平时用作防止坠落用安全护栏,当发生火灾时,结构能够变更为躲避火灾用疏散设施,从而能够减少火灾引起的人员伤亡。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没有火灾危险的平时,本发明设置在凹阳台或凸阳台而用作防止坠落用安全护栏的状态的图。
图2是示出当发生火灾时,设置在凹阳台或凸阳台的本发明发生结构变更而用作火灾疏散用通道的状态的图。
图3是在没有火灾危险的平时从后面观察本发明的图。
图4是示出在没有火灾危险的平时,以折叠的方式位于彼此面向的外部框架和墙体固定框架之间的折叠式侧部升降单元的图。
图5是示出在发生火灾时,以一字状态展开的折叠式侧部升降单元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在发生火灾时结构变更为火灾疏散用通道时的底面的图。
图7是从侧面观察本发明在发生火灾时结构变更为火灾疏散用通道的图。
图8是示出设置在外部框架和墙体固定框架下部的强化链的图,
图9是示出安装在墙体固定框架上的外部框架锁定单元和安装在外部框架上的锁定杆固定托架和锁定杆的图。
图10是从顶部观察安装在锁定杆固定托架上的锁定杆的图。
图11是从侧面观察安装在锁定杆固定托架上的锁定杆的图。
图12是示出咬合锁定杆的外部框架锁定单元的图。
图13是示出锁定杆从外部框架锁定单元脱离的状态的图。
图14是从正面观察上部疏散结构变更单元的图。
图15是横向截取的上部疏散结构变更单元的截面图。
图16是纵向截取的上部疏散结构变更单元的截面图。
图17是从建筑物内部观察在没有火灾危险的平时的本发明的图。
图18是从建筑物内部观察发生火灾时本发明的结构变更为火灾疏散通道时的本发明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墙体固定框架 3:外部框架
5:第一侧壁 7:第二侧壁
9:折叠式侧部升降单元 11:第一底板
13:第二底板 15:折叠式下部脚踏板
17:紧急出口 19:折叠式紧急出口开闭单元
21:上部手柄 23:上部疏散结构变更单元
25:下部手柄 27:下部疏散结构变更单元
29:强化链 31:第一开闭门
33:第二开闭门 35:开闭门铰链
37:限位板 39:下部减震器
41:匸字型手柄 43:锁定杆固定托架
45:锁定杆 47:卡勾
49:外部框架锁定单元 51:上部减震器
53:手柄组件 55:手柄托架
57:旋转螺栓 59:第一螺母
61:撬动杆 63:第二螺母
65:导线 67:手柄盖
69:圆形孔 71:圆形槽
73:第一旋转螺栓通孔 75:内部旋转板
77:外部旋转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涉及的建筑物中的火灾或其他灾害疏散设施包括:墙体固定框架1,呈四边形框架形状,固定设置在面向建筑物的凹阳台(veranda)或凸阳台(balcony)的建筑物的外墙上;外部框架3,呈前面封闭的四边形框架形状,设置在墙体固定框架1的前方;折叠式侧部升降单元9,包括通过铰链(Hinge)结合的方式折叠或展开的第一侧壁5和第二侧壁7,在所述墙体固定框架1和所述外部框架3的左侧面和右侧面设置有一对所述第一侧壁5和一对所述第二侧壁7,所述第一侧壁5的前端的上部和下部以轴固定的方式设置在外部框架3上,所述第二侧壁7的后端的上部和下部以轴固定的方式设置在墙体固定框架1上;折叠式下部脚踏板15,包括设置在所述墙体固定框架1和所述外部框架3的下部并通过铰链(Hinge)结合的方式折叠或展开的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3,所述第一底板11的前端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以轴固定的方式设置在外部框架3上,所述第二底板13的后端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以轴固定的方式设置在墙体固定框架1上;紧急出口17,贯穿所述折叠式下部脚踏板15,以在发生火灾时,使人能够移动至下一层;折叠式紧急出口开闭单元19,以设置在所述紧急出口17的状态下开闭,从而封闭或开放紧急出口17,当折叠式下部脚踏板15折叠时随着所述折叠式下部脚踏板15折叠,当所述折叠式下部脚踏板15展开时随着所述折叠式下部脚踏板15展开;上部疏散结构变更单元23,当发生火灾时,根据上部手柄21的操作,展开在墙体固定框架1和外部框架3之间折叠的折叠式侧部升降单元9、折叠式下部脚踏板15及折叠式紧急出口开闭单元19,同时朝向高层建筑物前方推出外部框架3,从而提供疏散通道;以及下部疏散结构变更单元27,当发生火灾或灾害时,根据下部手柄25的操作,展开设置在下一层的在墙体固定框架1和外部框架3之间折叠的折叠式侧部升降单元9、折叠式下部脚踏板15、及折叠式紧急出口开闭单元19,同时朝向高层建筑物前方推出设置在下一层的外部框架3,从而提供疏散通道;平时,在墙体固定框架1面向外部框架3的状态下,折叠式侧部升降单元9、折叠式下部脚踏板15及折叠式紧急出口开闭单元19折叠在墙体固定框架1和外部框架3之间,从而用作防止坠落用安全护栏,当发生火灾或灾害时,操作上部手柄21及下部手柄25,则结构变更为躲避火灾或灾害用疏散通道,通过上部疏散结构变更单元23及下部疏散结构变更单元27,处于折叠状态的设置在当前层和下一层的折叠式侧部升降单元9、折叠式下部脚踏板15及折叠式紧急出口开闭单元19展开,同时外部框架3朝向建筑物前方移动,躲避人员开放设置在当前层的折叠式紧急出口开闭单元19后,通过紧急出口17朝向下一层紧急出口17方向移动,从而能够躲避火灾或灾害。
所述折叠式侧部升降单元9所具有的第一侧壁5和第二侧壁7被加工为梯子形框架,使得躲避火灾或灾害的人员能够通过攀爬第一侧壁5和第二侧壁7移动至下一层。
如图6所示,所述折叠式紧急出口开闭单元19包括:第一开闭门31,关闭贯穿第一底板11的紧急出口17,铰链结合在紧急出口17前方的边缘;第二开闭门33,关闭贯穿所述第二底板13的紧急出口17;及开闭门铰链35,连接所述第一开闭门31和第二开闭门33。
所述开闭门铰链35与安装在折叠式下部脚踏板15的铰链配置在连续直线上,第一开闭门31和第二开闭门33随着折叠式下部脚踏板15折叠或展开。
另外,与所述紧急出口17相接的第二开闭门33的边缘进一步安装有限位板37,所述限位板37从第二开闭门33朝向第二开闭门33的后方突出,当第二开闭门33关闭紧急出口17时,卡止在紧急出口17的边缘,从而防止第二开闭门33朝向紧急出口17的下部方向轴旋转。
另外,所述第一底板11和第一开闭门31之间可以安装有下部减震器39,所述下部减震器39的一端以轴固定的方式设置于第一开闭门31,另一端以轴固定的方式设置于第一底板11,以规定的力向上推动开放的折叠式紧急出口开闭单元19。
另外,所述第二开闭门33的上表面安装有匸型手柄41。
如图8所示,墙体固定框架1中,距离所述折叠式侧部升降单元9相差规定高度的下部两侧安装有连接墙体固定框架1和外部框架3的强化链29(Chain)。
如图4和图9至图13所示,所述上部疏散结构变更单元23包括:锁定杆固定托架43,固定安装在外部框架3上部,朝向墙体固定框架1方向突出;锁定杆45,沿着垂直方向竖立的一字型杆(Bar),上表面固定设置在锁定杆固定托架43的底面后端;外部框架锁定单元49,安装在面向锁定杆45的墙体固定框架1的上部,具备卡勾47,当所述卡勾47面向所述锁定杆45时,锁定杆45卡止并固定于所述卡勾47,所述卡勾47通过与所述上部手柄21联动并根据上部手柄21的操作进行弹性轴旋转,从而放开所把持的锁定杆45;及一对上部减震器51(Shock Absorber),一端以轴固定的方式设置在墙体固定框架1上部,另一端固定在设置于墙体固定框架1的左侧或右侧的折叠式侧部升降单元9的第二侧壁7,当锁定杆45从卡勾47脱离时,进行轴旋转并推出与墙体固定框架1相接的第二侧壁7,从而向前方移动外部框架3,同时展开处于折叠的折叠式侧部升降单元9、折叠式下部脚踏板15及折叠式紧急出口开闭单元19。
如图14至图16所示,所述上部疏散结构变更单元23包括:手柄组件53,前面安装有沿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进行轴旋转的上部手柄21(Handle);手柄托架55(HandleBracket),安装在所述手柄组件53的后面;旋转螺栓57,通过所述手柄托架55后朝向手柄组件53的后方延伸,并随着上部手柄21旋转;第一螺母59,紧固于所述旋转螺栓57;撬动杆61(Lever),呈杆(Bar)状,一侧贯穿固定于所述旋转螺栓57,且随着旋转螺栓57旋转;第二螺母63,紧固于所述旋转螺栓57,与第一螺母59一同夹住嵌入旋转螺栓57的撬动杆61;导线65(Wire),一端固定在撬动杆61的另一侧,另一端与外部框架锁定单元49连接;及手柄盖67(Handle Cover),罩在安装有所述旋转螺栓57、第一螺母59、撬动杆61、第二螺母63及导线65的把手托架55上。当向任意一个方向旋转所述上部把手21时,与撬动杆61连接的导线65被拉拽,所述外部框架锁定单元49所具有的卡勾47通过导线65进行轴旋转,同时放开所把持的锁定杆45。
如图15所示,所述手柄托架55贯通有与旋转螺栓57构成共同圆心的圆形孔69,所述手柄组件53的后面加工形成与圆形孔69构成共同圆心的圆形槽71,所述圆形槽71中嵌入内部旋转板75,所述内部旋转板75呈圆板形状,被旋转螺栓57贯穿的第一旋转螺栓通孔73贯穿所述内部旋转板75,所述内部旋转板75上设置有外部旋转板77,所述外部旋转板77呈圆板形状,嵌入圆形槽71中,中央贯穿结合旋转螺栓57,并且与所述内部旋转板75螺栓结合。
所述内部旋转板75和外部旋转板77分散施加给旋转螺栓57的重量的同时,预防旋转螺栓57的旋转中心偏移。
所述下部疏散结构变更单元27仅仅在操作下部手柄25时被设置在下一层的卡勾47卡止的锁定杆45从卡勾47脱离方面有所不同,其整个结构与上部疏散结构变更单元23相同,因此省略具体说明。
参照图1至图18来说明由上述结构构成的根据本发明的建筑物中的火灾或其他灾害疏散设施的动作过程则如下。
当高层建筑物内部发生火灾而操作所述上部手柄21和下部手柄25时,设置在当前层和下一层的锁定杆45从卡勾47脱离。
另外,设置在当前层和下一层的上部减震器51推开第二侧壁7,所述第一侧壁5和第二侧壁7展开为一字形状,同时使外部框架3朝向前方移动并使处于折叠的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3及第一开闭门31和第二开闭门33展开为一字形状。
躲避火灾或灾害的人员站在展开的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3上,然后抬起安装在第二开闭门33的匸字型手柄41,开放紧急出口17后,通过紧急出口17能够移动至下一层。
通过由上述结构构成的根据本发明的建筑物中的火灾或其他灾害疏散设施在没有火灾或灾害危险的平时,用作防止坠落用安全护栏,当发生火灾或灾害时,其结构能够变更为躲避用疏散设施。

Claims (3)

1.一种建筑物中的火灾或其他灾害疏散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
墙体固定框架(1),呈四边形框架形状,固定设置在面向建筑物的凹阳台或凸阳台的建筑物的外墙上,
外部框架(3),呈前面封闭的四边形框架形状,设置在墙体固定框架(1)的前方,
折叠式侧部升降单元(9),包括通过铰链结合的方式折叠或展开第一侧壁(5)和第二侧壁(7),在所述墙体固定框架(1)和所述外部框架(3)的左侧面和右侧面设置有一对所述第一侧壁(5)和一对所述第二侧壁(7),所述第一侧壁(5)的前端的上部和下部以轴固定的方式设置在外部框架(3)上,所述第二侧壁(7)的后端的上部和下部以轴固定的方式设置在墙体固定框架(1)上,
折叠式下部脚踏板(15),包括设置在所述墙体固定框架(1)的下部和所述外部框架(3)的下部并通过铰链结合的方式折叠或展开的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3),所述第一底板(11)的前端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以轴固定的方式设置在外部框架(3)上,所述第二底板(13)的后端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以轴固定的方式设置在墙体固定框架(1)上,
紧急出口(17),贯穿所述折叠式下部脚踏板(15),以在发生火灾时,使人能够移动至下一层,
折叠式紧急出口开闭单元(19),以设置在所述紧急出口(17)的状态下开闭,从而封闭或开放紧急出口(17),当折叠式下部脚踏板(15)折叠时随着所述折叠式下部脚踏板(15)折叠,当所述折叠式下部脚踏板(15)展开时随着所述折叠式下部脚踏板(15)展开,
上部疏散结构变更单元(23),当发生火灾时,根据上部手柄(21)的操作,展开在墙体固定框架(1)和外部框架(3)之间折叠的折叠式侧部升降单元(9)、折叠式下部脚踏板(15)及折叠式紧急出口开闭单元(19),同时朝向高层建筑物前方推出外部框架(3),从而提供疏散通道,以及
下部疏散结构变更单元(27),当发生火灾或灾害时,根据下部手柄(25)的操作,展开设置在下一层的在墙体固定框架(1)和外部框架(3)之间折叠的折叠式侧部升降单元(9)、折叠式下部脚踏板(15)、及折叠式紧急出口开闭单元(19),同时朝向高层建筑物前方推出设置在下一层的外部框架(3),从而提供疏散通道;
平时,在墙体固定框架(1)面向外部框架(3)的状态下,折叠式侧部升降单元(9)、折叠式下部脚踏板(15)及折叠式紧急出口开闭单元(19)折叠在墙体固定框架(1)和外部框架(3)之间,从而用作防止坠落用安全护栏,当发生火灾或灾害时,操作上部手柄(21)及下部手柄(25),则结构变更为躲避火灾或灾害用疏散通道,通过上部疏散结构变更单元(23)及下部疏散结构变更单元(27),处于折叠状态的设置在当前层和下一层的折叠式侧部升降单元(9)、折叠式下部脚踏板(15)及折叠式紧急出口开闭单元(19)展开,同时外部框架(3)朝向建筑物前方移动;
躲避人员开放设置在当前层的折叠式紧急出口开闭单元(19)后,通过紧急出口(17)朝向下一层紧急出口(17)方向移动,从而能够躲避火灾或灾害;
所述折叠式紧急出口开闭单元(19)包括:
第一开闭门(31),关闭贯穿第一底板(11)的紧急出口(17),铰链结合在紧急出口(17)前方的边缘,
第二开闭门(33),关闭贯穿所述第二底板(13)的紧急出口(17),及
开闭门铰链(35),连接所述第一开闭门(31)和所述第二开闭门(33);
所述开闭门铰链(35)与安装在折叠式下部脚踏板(15)的铰链配置在连续直线上,第一开闭门(31)和第二开闭门(33)随着折叠式下部脚踏板(15)折叠或展开;
与所述紧急出口(17)相接的第二开闭门(33)的边缘进一步安装有限位板(37),所述限位板(37)从第二开闭门(33)朝向第二开闭门(33)的后方突出,当第二开闭门(33)关闭紧急出口(17)时,卡止在紧急出口(17)的边缘,从而防止第二开闭门(33)朝向紧急出口(17)的下部方向轴旋转;
在所述第一底板(11)和第一开闭门(31)之间安装有下部减震器(39),所述下部减震器(39)的一端以轴固定的方式设置于第一开闭门(31),另一端以轴固定的方式设置于第一底板(11),以规定的力向上推动开放的折叠式紧急出口开闭单元(19);
所述第二开闭门(33)的上表面安装有
Figure FDA0002676508980000031
型手柄(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中的火灾或其他灾害疏散设施,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疏散结构变更单元(23)包括:
锁定杆固定托架(43),固定安装在外部框架(3)上部,朝向墙体固定框架(1)方向突出;
锁定杆(45),沿着垂直方向竖立的一字型杆,上表面固定设置在锁定杆固定托架(43)的底面后端;
外部框架锁定单元(49),安装在与锁定杆(45)对置的墙体固定框架(1)的上部,具备卡勾(47),当所述卡勾(47)面向所述锁定杆(45)时,锁定杆(45)卡止并固定于所述卡勾(47),所述卡勾(47)通过与所述上部手柄(21)联动并根据上部手柄(21)的操作进行弹性轴旋转,从而放开所把持的锁定杆(45);及
一对上部减震器(51),一端以轴固定的方式设置在墙体固定框架(1)上部,另一端固定在设置于墙体固定框架(1)的左侧或右侧的折叠式侧部升降单元(9)的第二侧壁(7),当锁定杆(45)从卡勾(47)脱离时,进行轴旋转并推出与墙体固定框架(1)相接的第二侧壁(7),从而向前方移动外部框架(3),同时展开处于折叠的折叠式侧部升降单元(9)、折叠式下部脚踏板(15)及折叠式紧急出口开闭单元(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中的火灾或其他灾害疏散设施,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疏散结构变更单元(23)包括:
手柄组件(53),前面安装有沿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进行轴旋转的上部手柄(21),
手柄托架(55),安装在所述手柄组件(53)的后面,
旋转螺栓(57),通过所述手柄托架(55)后朝向手柄组件(53)的后方延伸,并随着上部手柄(21)旋转,
第一螺母(59),紧固于所述旋转螺栓(57),
撬动杆(61),呈杆状,一侧贯穿固定于所述旋转螺栓(57),且随着旋转螺栓(57)旋转,
第二螺母(63),紧固于所述旋转螺栓(57),与第一螺母(59)一同夹住嵌入旋转螺栓(57)的撬动杆(61),
导线(65),一端固定在撬动杆(61)的另一侧,另一端与外部框架锁定单元(49)连接,
手柄盖(67),罩在安装有所述旋转螺栓(57)、第一螺母(59)、撬动杆(61)、第二螺母(63)及导线(65)的把手托架(55)上;
当向任意一个方向旋转所述上部把手(21)时,与撬动杆(61)连接的导线(65)被拉拽,
所述外部框架锁定单元(49)所具有的卡勾(47)通过导线(65)进行轴旋转,同时放开所把持的锁定杆(45)。
CN201880040135.7A 2017-06-16 2018-04-26 建筑物中的火灾或其他灾害疏散设施 Active CN1107992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076740A KR101782139B1 (ko) 2017-06-16 2017-06-16 건축물에서의 화재·재난 피난 시설
KR10-2017-0076740 2017-06-16
PCT/KR2018/004824 WO2018230837A1 (ko) 2017-06-16 2018-04-26 건축물에서의 화재·재난 피난 시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99250A CN110799250A (zh) 2020-02-14
CN110799250B true CN110799250B (zh) 2020-11-10

Family

ID=60139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0135.7A Active CN110799250B (zh) 2017-06-16 2018-04-26 建筑物中的火灾或其他灾害疏散设施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3639896B1 (zh)
JP (1) JP6949147B2 (zh)
KR (1) KR101782139B1 (zh)
CN (1) CN110799250B (zh)
ES (1) ES2920530T3 (zh)
WO (1) WO20182308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75737B1 (ko) * 2019-01-17 2019-05-07 김주미 고층 건물에서 갤러리창을 이용한 화재 피난 장치
KR102005216B1 (ko) * 2019-03-26 2019-07-29 김주미 고층 건물 화재 피난장치
KR102096210B1 (ko) * 2019-06-10 2020-04-01 정성용 건물 외벽에 설치되는 비상대피장치
KR102422366B1 (ko) * 2020-02-14 2022-07-20 한국철도기술연구원 상자형 탑승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한 대피시스템
KR102141719B1 (ko) * 2020-03-31 2020-08-05 김동우 화재 및 재난 피난장치
CN113006440B (zh) * 2021-02-26 2022-10-25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外框构件便携式快速安装操作平台
CN115246345B (zh) * 2022-09-01 2023-09-22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u形梁线路内侧设置双接触网立柱的方法
CN116196566B (zh) * 2023-01-10 2023-10-03 宿迁市应急管理局 高层火灾自救救援装置及其救援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49429A1 (de) * 1979-12-08 1981-06-11 Walther & Cie AG, 5000 Köln Rettungssystem an hochhaeusern fuer die rettung von personen im brandfalle
JP2003265633A (ja) * 2002-03-15 2003-09-24 Matsumoto Kiko Kk 避難装置
CN2794548Y (zh) * 2005-06-03 2006-07-12 董绍付 高层建筑应急逃生通道
CN101119770A (zh) * 2004-08-27 2008-02-06 救助生命株式会社 人命救助装备
CN102191912A (zh) * 2010-03-12 2011-09-21 朴起汉 设置在建筑物的阳台并具备保安装置的火灾避难阶梯
KR101191757B1 (ko) * 2010-10-01 2012-10-16 (주)아이 에스 피 엘 초고층 건축물 초고층 아파트 화재 무동력 다수인 피난설비(무동력 접이식 수납형 피난데크)
CN104329006A (zh) * 2014-10-19 2015-02-04 衢州图艺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防盗窗
CN104667441A (zh) * 2015-02-04 2015-06-03 高留中 楼房折叠逃生箱
CN204543299U (zh) * 2015-02-04 2015-08-12 高留中 楼房折叠逃生箱
CN204972726U (zh) * 2015-05-22 2016-01-20 Sm科技株式会社 高层建筑物中的安全的火灾避难系统
CN205618061U (zh) * 2016-04-18 2016-10-05 李钢 逃生防护网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40958Y2 (zh) * 1974-11-29 1978-10-03
JPH10266250A (ja) * 1997-03-28 1998-10-06 Yoshitsugu Hirano 大型角型鉄蓋
KR101148128B1 (ko) * 2011-03-23 2012-05-23 에스제이테크윈(주) 건물의 하향식 비상탈출장치
KR101188140B1 (ko) 2011-05-12 2012-10-08 류순모 고층 건물의 화재피난용 맨홀개폐장치
KR101055294B1 (ko) * 2011-06-22 2011-08-09 (주) 크로텍 화재 피난 대피시설
KR101793332B1 (ko) * 2015-09-01 2017-11-02 오현석 재난용 비상탈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49429A1 (de) * 1979-12-08 1981-06-11 Walther & Cie AG, 5000 Köln Rettungssystem an hochhaeusern fuer die rettung von personen im brandfalle
JP2003265633A (ja) * 2002-03-15 2003-09-24 Matsumoto Kiko Kk 避難装置
CN101119770A (zh) * 2004-08-27 2008-02-06 救助生命株式会社 人命救助装备
CN2794548Y (zh) * 2005-06-03 2006-07-12 董绍付 高层建筑应急逃生通道
CN102191912A (zh) * 2010-03-12 2011-09-21 朴起汉 设置在建筑物的阳台并具备保安装置的火灾避难阶梯
KR101191757B1 (ko) * 2010-10-01 2012-10-16 (주)아이 에스 피 엘 초고층 건축물 초고층 아파트 화재 무동력 다수인 피난설비(무동력 접이식 수납형 피난데크)
CN104329006A (zh) * 2014-10-19 2015-02-04 衢州图艺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防盗窗
CN104667441A (zh) * 2015-02-04 2015-06-03 高留中 楼房折叠逃生箱
CN204543299U (zh) * 2015-02-04 2015-08-12 高留中 楼房折叠逃生箱
CN204972726U (zh) * 2015-05-22 2016-01-20 Sm科技株式会社 高层建筑物中的安全的火灾避难系统
CN106267594A (zh) * 2015-05-22 2017-01-04 Sm科技株式会社 高层建筑物中的安全的火灾避难系统
CN205618061U (zh) * 2016-04-18 2016-10-05 李钢 逃生防护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39896A4 (en) 2021-03-10
EP3639896B1 (en) 2022-05-11
JP2020523507A (ja) 2020-08-06
WO2018230837A1 (ko) 2018-12-20
EP3639896A1 (en) 2020-04-22
CN110799250A (zh) 2020-02-14
ES2920530T3 (es) 2022-08-05
KR101782139B1 (ko) 2017-10-12
JP6949147B2 (ja) 2021-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99250B (zh) 建筑物中的火灾或其他灾害疏散设施
KR101562205B1 (ko) 고층 건물에서의 안전한 화재 피난 시스템
KR101962656B1 (ko) 출입문이 구비된 고층 건물에서의 재난피난시설
KR102141719B1 (ko) 화재 및 재난 피난장치
KR102005216B1 (ko) 고층 건물 화재 피난장치
KR101684335B1 (ko) 피난기능을 구비한 난간
KR101903545B1 (ko) 고층 건물에서의 화재 재난 피난 시설
KR101030286B1 (ko) 베란다의 난간대에 전용 탑승구가 구비된 긴급 피난장치
KR20100138585A (ko) 화재 피난용 안전 난간대
KR101892255B1 (ko) 화재 대피장치
KR100965536B1 (ko) 고층건물 피난장치
CN110770404B (zh) 凸阳台护栏兼用火灾或其他灾害疏散设施
KR20070060646A (ko) 비상시 건물 탈출용 사다리 구조
KR20130103132A (ko) 해치형 비상 피난장치
KR102252742B1 (ko) 양세대 화재 피난장치
KR20060063387A (ko) 발코니의 난간을 이용한 비상 대피장치
KR101043592B1 (ko) 화재 피난용 안전 난간대
KR200425298Y1 (ko) 긴급대피용 탈출장치
KR101141297B1 (ko) 고층 건물의 화재 피난장치
KR101922174B1 (ko) 전개형 화재 대피 장치
KR101130970B1 (ko) 고층 건물의 화재 피난장치
KR20230007700A (ko) 하향식 터널형 피난 사다리
KR200378175Y1 (ko) 발코니의 난간을 이용한 비상 대피장치
KR20110083820A (ko) 화재 대피용 회전식 구난 사다리가 부착된 안전 난간대
KR101105685B1 (ko) 화재 피난용 하강기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