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80558A - 显影剂容器单元、显影装置和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显影剂容器单元、显影装置和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80558A
CN110780558A CN201910691871.5A CN201910691871A CN110780558A CN 110780558 A CN110780558 A CN 110780558A CN 201910691871 A CN201910691871 A CN 201910691871A CN 110780558 A CN110780558 A CN 1107805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sealing
sealing unit
shaft member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9187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80558B (zh
Inventor
山口浩司
野中文人
荻野博基
松崎祐臣
浦谷俊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432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4650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4329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002092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432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3661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780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05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805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05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lateral sealing at both sides of the donor member with respect to the developer carrying dire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89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agitation or stirr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显影剂容器单元,其安装在对记录材料执行成像操作的成像装置中,其包括框架和密封单元。框架设置有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室和用于从显影剂容纳室排出显影剂的开口。密封单元包括能够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轴部件和附接到轴部件并被轴部件和框架压缩以密封开口的密封部分。密封单元能够旋转到密封部分密封开口的封闭位置、开口开启的第一开启位置和开口开启的第二开启位置。在成像操作期间,密封单元通过在第一和第二开启位置之间执行往复运动来搅拌显影剂。本公开还涉及一种显影装置以及一种处理盒。

Description

显影剂容器单元、显影装置和处理盒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在成像装置中使用的显影剂容器单元、显影装置和处理盒。
背景技术
如本文所用,术语“成像装置”是指用于例如通过使用电子照相成像处理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装置。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示例包括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例如LED打印机或激光束打印机)、以及电子照相传真机。
显影剂容器单元包含用于成像操作的显影剂。显影装置包括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部件。图像承载单元包括承载潜像的图像承载部件。
如本文所用,术语“盒”是指例如能够从成像装置主体移除的显影剂容器单元、显影装置或图像承载单元。术语“处理盒”是指包括显影剂承载部件和图像承载部件并且能够从成像装置主体移除的盒。通过使用上述的盒,能够便于进行成像装置的维护。
显影剂容器单元包括框架。框架包括用于在其中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器部分和用于从显影剂容器部分排出显影剂的开口。另外,为了防止在使用显影剂容器单元之前通过开口排出显影剂,已经提出了包括用于密封开口的密封部件的显影剂容器单元。
日本专利特开2015-105970描述了一种构造,其中焊接至开口周围的壁的密封部件附接到旋转部件。旋转部件由装置本体驱动旋转,并且由此将密封部件从开口的周边剥离。旋转部件还用作显影剂(调色剂)进给部件。
日本专利特开2015-105970描述了一种调色剂盒,其包括盒盖、内盒和海绵挡板。海绵挡板的外周表面压抵在盒盖的内周表面上并与内周表面接触。以这种方式,将开口封闭。
在日本专利特开2015-105970所描述的构造中,用于剥离密封部件的旋转部件还用作调色剂进给部件。此时,密封部件需要围绕开口进行焊接。在日本专利特开2015-105970所描述的构造中,采用被压缩以密封开口的海绵挡板。因此,海绵挡板不需要围绕开口进行焊接。然而,难以使移动海绵挡板的部件用作调色剂进给部件或搅拌部件。
另外,在如日本专利特开No.2015-105970所述的采用被压缩以密封开口的密封部件的构造中,当开口开启时,密封部件在被压缩的同时移动。因此,用于移动密封部件的负荷增加。另外,已经提出了一种构造,其中,使具有弹性片(设有倾斜凹口)的搅拌部件旋转以沿着搅拌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进给显影剂(参见日本专利特开2006-276810)。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结构,该结构能够在成像操作期间通过使用不需要围绕开口焊接的密封部件(密封单元)、并且通过移动用于移动密封部件的部件来搅拌调色剂。本公开还在使用被压缩以密封开口的密封部件的结构中实现了用于移动密封部件的负荷的减少。
现在将在下文中讨论本申请所涉及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公开内容的各种特征和各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显影剂容器单元,其安装在对记录材料执行成像操作的成像装置中。显影剂容器单元包括框架和密封单元。框架设置有构造成用以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室和用于从显影剂容纳室排出显影剂的开口。密封单元构造成用以密封开口。所述密封单元包括能够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轴部件以及附接到轴部件并被轴部件和框架压缩以密封开口的密封部分。密封单元能够旋转到密封部分密封开口的封闭位置、开口开启的第一开启位置、以及开口开启的第二开启位置。在成像操作期间,所述密封单元还构造成用以通过在第一开启位置和第二开启位置之间执行往复运动来搅拌显影剂。
一种显影剂容器单元,其包括框架和密封单元。框架包括构造成用以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室和构造成用以排出显影剂的开口。密封单元构造成用以密封开口。密封单元包括能够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轴部件和附接到轴部件并被轴部件和框架压缩以密封开口的密封部分。密封单元能够沿启封方向从密封部分密封开口的封闭位置朝向开口开启的开启位置旋转。框架包括接触壁,当密封单元从封闭位置移动到开启位置时,接触壁与密封部分接触。接触壁和轴部件设置成使得当密封单元沿启封方向旋转时,密封部分在与旋转轴线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的压缩量沿着启封方向朝向下游端减小。
参照附图,根据以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更多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显影剂容器单元的示例性处理盒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性成像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性显影剂容器单元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影剂容器单元的组装的透视图。
图5A和5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性密封单元的透视图。
图6A至6E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密封单元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密封单元的示例性驱动传递部分的透视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启封齿轮的透视图。
图9A和9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中间齿轮的透视图。
图10A至10F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密封单元所执行的操作。
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密封单元的另一种形式的剖视图。
图12A和12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设置在第一开启位置处的密封单元。
图13A至13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密封单元和显影剂的移动。
图14A和14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密封单元的另一种形式。
图15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包括显影剂容器单元的处理盒的主剖视图。
图16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搅拌部分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17A至17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搅拌部分的构造和操作。
图18A至18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搅拌部分的另一种形式的构造和操作。
图19A至19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密封部件所执行的操作。
图20A至20E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密封部件所执行的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要注意,在实施例中描述的部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位置基本上应当根据本公开所应用的装置的构造和各种条件而适当地改变。以下描述的实施例不应理解为限制了本公开的范围。
另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和密封单元的旋转轴线(在下文均有描述)基本上彼此平行,除非另有说明。此外,纵向方向与旋转轴线的方向基本相同。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包括显影剂容器单元的处理盒的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成像装置的剖视图。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在沿旋转轴线观察时通过在与上述旋转轴线正交的平面中切开显影剂容器单元和成像装置而获得的横截面。
示例性处理盒的构造概述
处理盒包括图像承载部件和作用在图像承载部件上的处理单元。处理单元的示例包括用于对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充电的充电单元、用于在图像承载部件上成像的显影装置、以及用于移除残留在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上的显影剂(包括调色剂和载体)的清洁单元。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处理盒A包括用作可旋转的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11。感光鼓11在其表面上承载静电潜像。处理盒A包括充电辊12,其用作用于对感光鼓11的表面充电的充电部件。充电辊12是可旋转的。处理盒A包括清洁刮刀14,其用作用于清洁感光鼓11的表面的清洁部件。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处理盒A包括显影辊13,其承载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并且用作可旋转的显影剂承载部件。显影辊13将调色剂供给到感光鼓11以使形成在感光鼓1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处理盒A包括显影剂供给辊23,其用作用于将调色剂供给到显影辊13的可旋转的供给部件。显影剂供给辊23与显影辊13相接触并且将调色剂供给到显影辊13。处理盒A包括显影刮刀15,其用作用于管控由显影辊13承载的调色剂的厚度的管控部件。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处理盒A包括感光单元24和显影装置。感光单元24包括感光鼓11、充电辊12和清洁刮刀14。显影装置包括显影辊13、显影剂供给辊23和显影刮刀15。
如图1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处理盒A在用作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11周围包括用作充电单元的充电辊12以及包括清洁刮刀14的感光单元24,该清洁刮刀14具有弹性并且用作清洁单元。处理盒A还包括具有第一框架17和第二框架18的显影剂容器单元25。如图2所示,在处理盒A中,感光单元24和显影剂容器单元25一体地形成为一个单元,并且处理盒A构造成能够从成像装置的装置主体B移除。显影剂容器单元25设置有用于容纳调色剂的显影剂容纳室26。
显影辊13和显影刮刀15由第一框架17支撑。即,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显影剂容器单元25是显影装置的一部分。换句话说,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装置包括显影剂容器单元25和显影辊13。另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剂容器单元25是处理盒A的一部分。换句话说,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处理盒A包括感光鼓11、显影辊13和显影剂容器单元25。此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显影剂容器单元25能够从成像装置的装置主体B移除。
成像装置的构造概述
如图2所示,处理盒A安装在成像装置的装置主体B中。成像装置通过使用处理盒A对记录材料执行成像操作。在成像操作期间,感光鼓11由充电辊12充电。此外,装置主体B通过使用传送辊7传送来自片材盒6的用作记录材料的片材S。与片材传送同步地,曝光装置8选择性地曝光带电的感光鼓11以在感光鼓11上形成潜像(静电潜像)。由海绵状的显影剂供给辊23将调色剂供给到显影辊13(显影剂承载部件)。通过显影刮刀15使供给到显影辊13的表面上的调色剂以薄层的形式承载在显影辊13的表面上。然后,将显影偏压施加到显影辊13,从而将调色剂供给到感光鼓11上的静电潜像上。以这种方式,在感光鼓11的表面上形成显影剂图像(调色剂图像)。通过施加到转印辊9的转印偏压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S上。将片材S传送到定影装置10并进行加热。以这种方式,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S上。通过排出辊1将片材S排出到装置顶部的排出部分3。
示例性显影剂容器单元的构造
下文将参照图1、图3和图4描述显影剂容器单元25的构造。图3是显影剂容器单元25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了显影剂容器单元25的组装操作的透视图。要注意,图3示出了在与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上观察时通过在沿显影辊13的旋转轴线延伸的平面中切开显影剂容器单元25而获得的横截面。
在下文中,将与纵向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横向方向”。
如图1所示,显影剂容器单元25包括通过将支撑显影辊13和显影刮刀15的第一框架17与第二框架18组合而形成的单个显影框架(框架)。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第一框架17和第二框架18是显影框架的一部分。显影框架设有形成在其中的显影剂容纳室26。第一框架17设置有开口17a,其用于从显影剂容纳室26排出在显影剂容纳室26中储存的调色剂。开口17a沿纵向方向延伸。即,由第一框架17和第二框架18形成的框架设置有显影剂容纳室26和开口17a。
密封单元20设置在显影剂容纳室26中。密封单元20封闭开口17a。密封单元20具有在纵向方向上沿开口17a延伸的形状。密封单元20具有用于密封开口17a的密封部分20b和用于支撑密封部分20b的轴部件20a。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密封部分20b和轴部件20a结合成一体。密封部分20b具有弹性。如图3所示,轴部分20c和20d分别设置在轴部件20a的两端并由第一框架17可旋转地支撑。另外,启封齿轮41在轴部件20a的一端(图3中的右端)与轴部分20d联接。启封齿轮41随着密封单元20的旋转而旋转。即,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轴部件20a由启封齿轮41和第一框架17支撑。用于支撑轴部件20a的启封齿轮41的一部分和第一框架17的一部分也可以被称为“支撑部分”。启封齿轮41与中间齿轮44啮合。中间齿轮44与输入齿轮43啮合。输入齿轮43接收来自装置主体B的驱动力。中间齿轮44将从装置主体B接收的驱动力传递到启封齿轮41。密封部分20b通过轴部件20a压抵第一框架17并被压缩以密封开口17a。即,当密封部分20b密封开口17a时,密封部分20b围绕开口17a在第一框架17和轴部件20a之间被压缩。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密封部分20b的压缩状态指的是唇部(在下文描述)变形为从开口17a的内侧向外侧扩展的状态。当压抵轴部件20a时,密封部分20b与开口17a的周边相接触。即,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密封部分20b能够在未焊接至第一框架17的情况下密封开口17a。
如图1所示,当运输处理盒A时,密封单元20位于开口17a被密封部分20b密封的位置(封闭位置)。此后,当使用密封单元20时,输入齿轮43被赋予来自于装置主体B的驱动动力(驱动力)并进行旋转。因此,使密封单元20沿图1中的箭头R的方向旋转,并且将开口17a启封。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密封单元20的构造。
另外,显影辊13和用于将调色剂供给到显影辊13的显影剂供给辊23设置在显影剂容纳室26的外部。显影辊13和显影剂供给辊23中的每一个在其沿纵向方向的两端由第一框架17可旋转地支撑。显影辊13在纵向方向上的一端具有与其联接的显影齿轮42。显影齿轮42与输入齿轮43啮合。类似地,显影剂供给辊23的一端具有与其联接的齿轮(未示出)。该齿轮与输入齿轮43啮合。当输入齿轮43旋转时,显影辊13和显影剂供给辊23随着启封齿轮41的旋转而旋转。如本文所用,如图1所示,设有显影辊13和显影剂供给辊23的部分被称为“显影室28”。即,显影剂容器单元25的框架包括显影室28。储存在显影剂容纳室26中的调色剂通过开口17a供给到显影室28。换句话说,调色剂通过开口17a从显影剂容纳室26朝向显影室28排出。
此外,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二框架18中,多个肋状加压部分(管控部分)18a从第二框架18的内顶表面朝向开口17a向下突出。加压部分18a设置在面向开口17a的位置处。当密封单元20处于密封姿态(封闭位置)时,加压部分18a与密封单元20的轴部件20a的被加压部分(管控部分)20e相接触。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加压部分18a是设置在第二框架18上的凸部,并且被加压部分20e是接纳加压部分18a的凹部。下文将详细描述加压部分18a的功能。
示例性密封单元的详细构造
下文将参照图5A和5B、图6A至6E、以及图11描述密封单元20的详细构造。图5A和5B是密封单元20的透视图。图6A至6E是密封单元20的剖视图。图6A示出了在密封单元20被装入显影剂容纳室26之前的密封单元20,并且图6B示出了在密封单元20被装入显影剂容纳室26之后的密封单元20。图6C至6E示出了由密封单元20执行的启封操作。图11是密封单元的另一种形式的剖视图。
如上所述,密封单元20包括轴部件20a和具有弹性的密封部分20b。当密封单元20处于密封模式时(参照图6B),密封单元20由第一框架17支撑在密封部分20b稍微变形的位置处。因此,如图4所示,密封部分20b被夹在开口17a的整个周边(即,被接触部分17b、被接触部分17c和被接触部分17d)与轴部件20a之间,并且因此密封部分20b发生弹性变形。以这种方式,密封单元20被连续地密封。如本文所用,密封单元20所处的由密封部分20b密封开口17a的位置被称为“封闭位置”。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当密封单元20处于封闭位置时,密封部分20b以包围开口17a的方式围绕开口17a与第一框架17相接触。当密封单元20处于封闭位置时,密封部分20b通过轴部件20a而围绕开口17a压抵第一框架17并被压缩。
如图11所示,作为密封部分20b,条形海绵20b'可以结合到轴部件20a,以便与轴部件20a形成为一体。然而,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如图6A至6E中典型地示出的那样,由弹性体制成的密封部分20b一体地形成在轴部件20a上以形成密封单元20。以这种方式,不再需要进行联接密封部分20b与轴部件20a的过程。另外,密封部分20b具有在与轴部件20a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上突出的唇部(突起)。如图5B所示,密封部分20b的唇部沿细长的矩形形成,并且具有长边20b1和20b2以及短边20b3和20b4。当密封单元20处于密封姿态(封闭位置)时,长边20b1和20b2以及短边20b3和20b4形成为包围开口17a的外周。位于密封部分20b的沿纵向方向的任一端的短边20b3和20b4具有遵循被接触部分17d的圆弧形状的形状,所述被接触部分17d位于开口17a的外周中并且在横向方向上延伸。
密封部分20b的每条长边20b1和20b2与每条短边20b3和20b4相交的角部通过密封部分20b的圆弧部分连接。另外,如图6A所示,唇部的末端具有围绕整个周边从开口17a的内侧向外侧倾斜的形状。如图6B所示,当密封单元20被装入显影剂容纳室26时,密封部分20b变形(倾斜)成围绕整个周边从开口17a的内侧向外侧扩展。以这种方式,密封单元20可以与第一框架17的内壁表面相接触。因此,能够容易地组装密封单元20。另外,密封单元20能够具有稳定的密封性能。
如果唇部的末端从轴部件20a直立,则在组装密封单元20时,唇部的末端弯曲的方向是不确定的。因此,调色剂可能会通过由不规则的弯曲部分形成的间隙泄漏。此外,由于密封部分20b的唇部的末端指向朝外,因此唇部的末端通过显影剂容纳室26中的调色剂粉末压力而压抵被接触部分17b、17c和17d。因此,密封性能优于唇部的末端指向朝内的结构。
另外,如图6A所示,在轴部件20a中,在与密封部分20b相对的位置处为每个加压部分18a设置被加压部分20e。加压部分18a设置在加压部分18a与被加压部分20e相接触的位置处,因此,密封部分20b保持了密封部分20b稍微变形的密封姿态(参照图6B)。通过以这种方式设置加压部分18a,可以在密封部分20b的沿纵向方向的内侧部分中防止因密封部分20b的弹性引起的轴部件20a的弯曲所造成的密封性能劣化。另外,当密封单元20处于封闭位置时,加压部分18a与被加压部分20e接触,从而限制密封单元20的旋转。结果,能够防止例如因在运载处理盒A时产生的振动引起的密封单元20的变形所造成的通过开口17a泄漏调色剂。此外,通过设置加压部分18a,与未设置加压部分18a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减小轴部件20a的弯曲刚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当加压部分18a从被加压部分20e脱离时轴部件20a容易变形,因此容易释放对密封部分20b的压缩。此外,能够减少轴部件20a的材料量,并且能够减轻轴部件20a的重量。要注意,尽管已经参照三个加压部分18a描述了本示例性实施例,但是能够根据轴部件20a的刚性和密封部分20b的弹性来适当地选择加压部分18a的数量。
如图6B所示,如果密封单元20接收来自主体的振动,则密封单元20围绕在两端的轴部分20c和20d之间延伸的旋转轴线g沿箭头R的方向旋转。即,旋转轴线g是轴部件20a的旋转轴线。同时,旋转轴线g是密封单元20的旋转轴线。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旋转轴线g的方向(轴向方向)与纵向方向相同(平行)。
密封单元20的轴部件20a沿着重力方向设置在开口17a上方。另外,在沿着旋转轴线g的方向观察时,旋转轴线g的位置与开口17a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重叠。结果,通过由密封单元20(在下文描述)执行的往复运动操作,调色剂可以容易地流入开口17a。
图11所示的簧片状(reed-shaped)的海绵20b'能够用作密封部分20b。在启封开始时,海绵20b'在被压缩的同时与被接触部分17b'和17c'滑动接触。相比之下,根据图6A至6E所示的唇部构造,如图6C所示,在沿旋转方向R的下游侧的密封部分20b1的唇部的末端不从该末端与被接触部分17b相接触的位置移动,而是(向内)反转。此后,唇部的末端在被接触部分17b上滑动,同时保持反转(swing-back)姿态。因此,与具有簧片状密封部分20b的结构(图11)相比,启封操作所需的负荷能够进一步减小。
如图6C所示,理想的是,在被加压部分20e上形成与加压部分18a的凸圆弧形状相匹配的凹圆弧形状。以这种方式,在组装密封单元20时稳定密封单元20的相位。另外,能够防止由物理分配期间产生的振动所造成的密封单元20在圆周方向上的移位。要注意,加压部分18a和被加压部分20e的形状不限于上述的形状,只要加压部分18a在封闭位置处与被加压部分20e接触并且能够因此防止轴部件20a发生变形即可。
被加压部分20e具有沿旋转方向R在加压部分18a的上游形成的凹部20g。凹部20g在被加压部分20e的旋转半径K的方向上内缩成不与加压部分18a接触。如果密封单元20沿箭头R的方向旋转,则被加压部分20e与加压部分18a分离。当凹部20g到达加压部分18a的位置时,轴部件20a通过密封部分20b的弹性的反作用力而在远离密封部分20b的方向上翘曲。以这种方式,密封部分20b推压开口17a的周边的压力在纵向方向上的内侧(中心部分)减小。结果,减小了启封负荷。如图6D所示,在接收来自装置主体的驱动力时,密封单元20通过沿箭头R的方向旋转预定角度θ1(下文中被称为“启封角度”)而从图6B所示的封闭位置移动到第一开启位置。通过这样的操作来执行启封操作。如本文所用,密封单元20从封闭位置朝向第一开启位置旋转的方向被称为“启封方向”。如图6E所示,密封单元20不会停留在第一开启位置,并且沿箭头R的方向从封闭位置朝向密封单元20不与加压部分18a接触的第二开启位置持续旋转第二预定角度θ2(下文中被称为“最大角度”)。当密封单元20位于第一开启位置或第二开启位置时,开口17a开启。即,调色剂能够通过开口17a排出。一旦到达第二开启位置时,密封单元20就反转并返回到第一开启位置。此后,类似地,密封单元20连续地反复进行在第一开启位置和第二开启位置之间的往复运动(枢转运动)。即使在(其中在记录材料上进行成像的)成像操作期间,该往复运动也持续进行。由此,通过密封单元20搅拌调色剂,并且便于从开口17a排出调色剂。另外,在往复运动期间,加压部分18a与被加压部分20e分离。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驱动构造设定为使得启封角度θ为77度并且最大角度θ2为95度。由密封部件执行的上述操作例如可以通过使用连杆机构来进行。然而,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通过使用缺齿齿轮和弹簧来进行操作。启封角度θ1和最大角度θ2能够根据齿轮的规格而设定为任意值。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驱动构造。
在密封单元20执行往复运动时密封部分20b在与旋转轴线g正交的方向上被压缩的压缩量小于在密封单元20位于封闭位置时的压缩量。如本文所用,轴部件20a的其中附接了密封部分20b的局部区域被称为“附接表面”。在密封单元20执行往复运动时,在与旋转轴线g正交的方向上介于附接表面与第一框架17的内壁表面之间的距离比在密封单元20处于封闭位置时的该距离要长。以这种方式,当密封单元20执行往复运动时,能够减小由密封部分20b的压缩而产生的负荷。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当密封单元20执行往复运动时,密封部分20b与第一框架17的内壁表面分离。也就是说,密封部分20b未被压缩。这样,当密封单元20执行往复运动时,消除了由密封部分20b的压缩产生的负荷。同时,密封部分20b不会阻止通过开口17a排出调色剂的操作。
如图5A所示,轴部件20a在远离密封部分20b的一侧包括具有多个肋20f1和20f2的进给叶片20f。肋20f1和肋20f2对应于倾斜部分。肋20f1和肋20f2相对于在轴部分20c和20d之间延伸的旋转轴线g倾斜45度。要注意,在纵向方向上以轴部件20a的中点为界,肋20f1的倾斜方向不同于肋20f2的倾斜方向。密封单元20在第一开启位置和第二开启位置之间执行往复运动,并且因此肋20f1和肋20f2将显影剂容纳室26中的调色剂混合。此时,即使当调色剂移位到显影剂容纳室26的沿纵向方向的一侧,肋20f1和肋20f2也能够将调色剂送回合适的位置。
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密封单元20能够在未焊接至第一框架17的情况下密封开口17a。另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使密封单元20执行往复运动,以便使密封单元20在成像操作期间用作搅拌部件。如果具有弹性密封部分20b的密封部件持续地沿一个方向旋转,则密封单元20会与加压部分18a发生干涉。因此,难以设置加压部分18a。然而,由于密封单元20执行往复运动,因此可以设置加压部分18a。此外,由于密封单元20的密封部分20b未焊接至第一框架17,因此消除了在启封开口17a时剥离焊接部分所需的负荷。即,能够减小由密封单元20执行的启封操作的负荷。
另外,在将片状密封件焊接至框架的构造的情况下,必须使焊接表面(即开口17a周围的表面)平坦以便获得焊接的稳定性。相比之下,根据本构造,不需要这样的限制。因此,根据本构造,开口17a的外周表面能够是沿着重力方向朝向开口17a向下倾斜的倾斜表面。替代地,外周表面能够是圆弧表面。以这种方式,开口17a周围的调色剂易于朝向开口17a下落。
另外,如果具有待被压缩的密封部分20b的密封单元20持续地沿一个方向旋转,则密封单元20会反复地到达封闭位置。因此,密封部分20b被反复压缩,从而增加了用于旋转密封单元20的负荷。此外,当密封单元20到达封闭位置时,会妨碍从开口17a排出调色剂的调色剂排出操作。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密封单元20的往复运动避免了以上问题的发生。
当密封单元20从封闭位置朝向第一开启位置移动时,密封部分20b与第一框架17的内壁表面的一部分接触并移动。内壁表面的所述部分被称为“接触壁”。在与旋转轴线g正交的正交方向上,接触壁和旋转轴线g之间的距离沿着启封方向朝向下游侧增加。更具体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如上所述,轴部件20a由启封齿轮41的一部分和用作支撑部分的第一框架17的一部分支撑。旋转轴线g穿过支撑部分(启封齿轮41的所述部分和第一框架17的所述部分)。在与旋转轴线g正交的方向上,上述的接触壁和支撑部分之间的距离沿着启封方向朝向下游侧增加。
即,当密封单元20沿启封方向旋转时,轴部件20a的在其上附接有密封部分20b的附接表面与接触壁之间的距离增加。结果,在与旋转轴线g正交的正交方向上,密封部分20b的压缩量减小。即,在与旋转轴线g正交的正交方向上,当密封单元20沿启封方向位于封闭位置的下游时密封部分20b的压缩量小于当密封单元20位于封闭位置时的压缩量。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如图6B所示,位于封闭位置的密封部分20b与被接触部分17b、17c和17d接触。当密封单元20沿启封方向(R方向)旋转时,密封部分20b与被接触部分17b、17c和17d接触。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在沿旋转轴线g的方向观察时,被接触部分17b、17c和17d具有圆弧形状。圆弧形状的中心点被称为“圆弧中心点h”。如图6B所示,在沿旋转轴线g的方向观察时,旋转轴线g的位置不同于圆弧中心点h的位置。更具体地,在由密封部分20b执行的启封操作开始时,旋转轴线g设置在沿移动方向从圆弧中心点h向上游(图6B中的右侧)偏移约2mm的位置处。
根据这种构造,当开口17a启封时,密封部分20b在被接触部分17b、17c和17d的圆弧的径向方向上逐渐移动远离被接触部分17b、17c和17d。如果圆弧中心点h和枢转中心g彼此重合(下文中,这种结构被称为“同心结构”),则朝向开启位置移动的密封单元20的密封部分20b的压缩量与密封单元20位于封闭位置时的压缩量相同。因此,用于移动密封单元20的负荷总是很高。相比之下,与同心结构相比,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由于摩擦负荷从启封操作开始逐渐减小,因此与启封操作相关的负荷能够从启封操作开始逐渐减小。另外,通过如上所述地设定枢转中心g,执行往复运动的密封单元20在转动半径K的方向上与第一框架17的底表面分离的时间能够提前。因此,能够增加密封单元20和第一框架17的底表面之间的间隙d(图6D)。结果,显影剂容纳室26中的调色剂能够通过开口17a平稳地排出到外部而不会被密封单元20阻挡。即,可以缩短从密封单元20沿启封方向开始移动时到调色剂从开口17a的沿启封方向的下游侧流入开口17a时的时间。另外,与密封部分20b跟框架的内表面滑动接触的构造相比,能够进一步减小与调色剂有关的应力。相比之下,在同心结构的情况下,直到密封部分在沿旋转方向R的下游侧的长边20b2到达被接触部分17b之前,密封单元20都不能与第一框架17的底表面分离。即,为了在密封单元20和第一框架17的底表面之间形成间隙d,必须要将密封单元进一步枢转为超过第一开启位置。
示例性密封单元的驱动构造
下文参照图7和图8、图9A和9B、以及图10A至10F描述由密封单元20执行的操作。图7是用于密封单元20的驱动传递部分的透视图,并且图8是启封齿轮41的透视图。图9A和9B是中间齿轮44的透视图,并且图9B示出了图9A的在沿相反方向观察时的视图。图10A至10F是示出了由密封单元20执行的操作序列的剖视图。
显影剂容器单元25具有用于将从成像装置的装置主体B接收的驱动力传递到密封单元20的驱动传递部分。驱动传递部分包括启封齿轮(第一传递部件)41、中间齿轮(第二传递部件)44和偏压弹簧(偏压部件)21。启封齿轮41与密封单元20联接。中间齿轮44将从成像装置的装置主体B接收的驱动力传递到启封齿轮41。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间齿轮44经由输入齿轮43将从装置主体B接收的驱动力传递到启封齿轮41。
如图7所示,用以与密封单元20联接的启封齿轮(第一传递部件)41沿纵向方向设置在第一框架17的外端。如图8所示,启封齿轮41沿着纵向方向从靠近第一框架17的内侧开始具有第一启封齿轮部分41a(41a1和41a2)以及第二启封齿轮部分41b(41b1至41b5)。即,启封齿轮41是被称为多级齿轮的齿轮,其中第一启封齿轮部分41a和第二启封齿轮部分41b沿轴向方向布置。
如图8所示,第一启封齿轮部分41a是缺齿齿轮。如果第一启封齿轮部分41a不是缺齿齿轮,则第一启封齿轮部分41a的齿数是28。实际的第一启封齿轮部分41a是通过从28个齿中移除了除齿41a1和41a2之外的所有齿而形成的缺齿齿轮。齿41a1和41a2之间的间距对应于五个齿。齿41a1在启封齿轮41的旋转方向R上位于齿41a2的下游。在下文中,齿41a1被称为“前齿41a1”。
另外,如图8所示,第二启封齿轮部分41b是缺齿齿轮。如果第二启封齿轮部分41b不是缺齿齿轮,则第二启封齿轮部分41b的齿数是28。实际的第二启封齿轮部分41b是通过从28个齿中移除了除连续的五个齿41b1至41b5之外的所有齿而形成的缺齿齿轮。第二启封齿轮部分41b的连续的五个齿沿启封齿轮41的圆周方向设置在第一启封齿轮部分41a的齿41a1和齿41a2之间。
另外,圆弧凹部41c沿旋转方向R设置在第二启封齿轮部分41b的下游。在沿纵向方向观察时,前齿41a1的中心点位于在圆弧凹部41c的中心点和启封齿轮41的枢转中心之间延伸的直线M上。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圆弧凹部41c的一部分与第二启封齿轮部41b的齿根圆重合。采用该结构来简化用于制造启封齿轮41的模具的结构。但是,圆弧凹部41c不需要与齿根圆重合,只要在沿纵向方向观察时在前齿41a1的任一端形成圆弧形状即可。
如图9A和9B所示,与启封齿轮41啮合的中间齿轮44具有与第一启封齿轮部分41a啮合的第一中间齿轮部分44a(44a1至44a5)以及与第二启封齿轮部分41b啮合的第二中间齿轮部分44b(44b1至44b5)。中间齿轮44包括与输入齿轮43啮合的第三中间齿轮部分44d。第三中间齿轮部分44d不是缺齿齿轮而是正常形状的齿轮。为了便于理解第一中间齿轮部分44a和第二中间齿轮部分44b,第三中间齿轮部分44d在图9A和9B中用虚线表示。即,与启封齿轮41一样,中间齿轮44是被称为多级齿轮的齿轮。
第一中间齿轮部分44a是缺齿齿轮。如果第一中间齿轮部分44a不是缺齿齿轮齿轮,则第一中间齿轮部分44a的齿数是15。实际的第一中间齿轮部分44a是通过从15个齿中移除了除五个齿44a1至44a5之外的所有齿而形成的缺齿齿轮。齿44a1至44a5中相邻的每两个齿之间的间距对应于两个齿。
第二中间齿轮部分44b是缺齿齿轮。如果第二中间齿轮部分44b不是缺齿齿轮,则第二中间齿轮部分44b的齿数是15。实际的第二中间齿轮部分44b是通过从15个齿中移除了除连续的五个齿之外的所有齿而形成的缺齿齿轮。移除了齿的部分被形成为圆弧部分44c,该圆弧部分44c的半径等于齿顶圆的半径。
参照图10A至10F描述当输入齿轮43接收来自装置主体B的旋转驱动力并因此旋转时由密封单元20执行的操作。为了便于理解,在图10A至10F中未示出第三中间齿轮部分44d。
如图10A所示,当密封单元20处于密封状态(处在封闭位置)时,启封齿轮41的圆弧凹部41c与中间齿轮44的圆弧部分44c啮合。此时,第一中间齿轮部分44a与前齿41a1分离。即,能够避免由例如在运输显影剂容器单元25期间产生的振动造成密封单元20的意外枢转运动。
随后,中间齿轮44响应于输入齿轮43(未示出)的旋转驱动而沿箭头L的方向旋转。此后,沿旋转方向L设置在圆弧部分44c上游的第一中间齿轮部分的齿44a1将旋转驱动传递到沿旋转方向R设置在圆弧凹部41c上游的前齿41a1。由此,启封齿轮41开始沿箭头R的方向旋转。因此,如图10B和10C所示,第二中间齿轮部分44b和第二启封齿轮部分41b依次彼此啮合。以这种方式,启封齿轮41进行旋转。
图10D示出了在啮合完成之后的第二中间齿轮部分44b和第二启封齿轮部分41b。此时,通过如图10D所示沿箭头R的方向旋转启封角度θ1,密封单元20从密封单元20处于密封状态的封闭位置移动到第一开启位置。以这种方式,完成启封操作。
此时,设置在第一框架17上的偏压弹簧21与启封齿轮41的被偏压部分41d相接触。偏压弹簧21是扭转螺旋弹簧,并且绕组部分21a与设置在第一框架17的侧表面上的凸台17e接合。另外,一个臂部分21b与启封齿轮41的被偏压部分41d接触,并且另一个臂部分21c与第一框架的限制肋17f接触。此时,被偏压部分41d被形成为平行于臂部分21b。以这种方式,偏压弹簧21不向启封齿轮41施加用以使启封齿轮41从该相位开始沿着与箭头R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力。即,一旦移动到第一开启位置,密封单元20就不会从第一开启位置重新返回到封闭位置。
当中间齿轮44沿箭头L的方向进一步旋转时,第一中间齿轮部分的齿44a4将驱动力传递到齿41a2(下文中被称为“后齿”)。要注意,作为第一启封齿轮部分41a的一个齿的齿41a2用作另一个接触部分。因此,启封齿轮41沿箭头R的方向进一步旋转。此时,偏压弹簧21沿能够防止被偏压部分41d在箭头R的方向上旋转的方向偏压启封齿轮41。随后,如图10D所示的启封齿轮41沿箭头R的方向旋转。此后不久,由于第一中间齿轮部分44a具有缺齿部,因此来自于中间齿轮44的驱动力传递停止。
随后,如图10E所示,启封齿轮41通过偏压弹簧21沿箭头C的方向旋转并返回到图10D所示的相位。密封单元20在来自于中间齿轮44的驱动传递停止的时刻的位置(第二开启位置)是沿箭头R的方向以最大开启角度θ2旋转远离(密封状态下的)封闭位置的位置。
即,当中间齿轮44与启封齿轮41分离时,偏压弹簧21使启封齿轮41沿与启封齿轮41通过中间齿轮44进行移动所遵循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此后,如图10F所示,中间齿轮44沿箭头L的方向继续旋转。沿旋转方向L在第一中间齿轮部分的齿44a4上游的一个齿44a5与后齿41a2相接触。由此,启封齿轮41再次开始沿箭头R的方向旋转。由于第一中间齿轮部分44a如上所述用作与后齿41a2间歇性地且反复地接触的一对接触部分,因此密封单元20在第一开启位置和第二开启位置之间反复地执行往复运动。如上所述,启封操作和搅拌操作能够通过使用一对缺齿齿轮(其用作一对接触部分)和弹簧的简单的部件构造来实现。
另外,通过采用本驱动构造,在密封单元20通过偏压弹簧21从第二开启位置返回第一开启位置所遵循的方向上的移动开始加速度大于在密封单元20通过齿轮从第一开启位置向第二开启位置移动时的移动开始加速度。
也就是说,在密封单元20通过偏压弹簧21从第二开启位置返回到第一开启位置时的加速度的最大值不同于在密封单元20通过中间齿轮44从第一开启位置移动到第二开启位置时的加速度的最大值。更具体地,在密封单元20通过偏压弹簧21从第二开启位置返回到第一开启位置时的加速度的最大值大于在密封单元20通过中间齿轮44从第一开启位置移动到第二开启位置时的加速度的最大值。要注意,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加速度在沿着每个方向的移动开始时取得最大值。
通过提供前向移动和返回移动之间的移动开始加速度的差异,能够将沉积在密封单元20上的调色剂振落。结果,能够增加在显影剂容纳室26中实际使用的调色剂的量。
密封单元的搅拌功能
下文参照图1、图5A和5B、图6A至6E、图12A和12B、图13A至13C、以及图14A和14B描述密封单元20的搅拌功能。图12A和12B示出了当密封单元20位于第一开启位置时的显影剂容器单元25。图12A是在沿纵向方向观察时的显影剂容器单元25的剖视图。图12A中的箭头G表示重力方向。在下文中,箭头G的方向被称为“重力方向G”。图12B是沿图12A的剖面线XIIB-XIIB截取的显影剂容器单元25的剖视图。要注意,为了便于描述,未示出一些部件。图13A至13C示出了当密封单元20执行往复运动时调色剂的移动。图13A示出了沿纵向方向移位到显影剂容纳室26的一侧的调色剂。图13B示出了当密封单元20执行往复运动时调色剂如何进行移动。图13C示出了通过由密封单元20执行的往复运动而被送回合适位置之后的调色剂。
如本文所用,密封单元20从第二开启位置朝向第一开启位置旋转所遵循的方向被称为“第一方向”。密封单元20从第一开启位置朝向第二开启位置旋转所遵循的方向被称为“第二方向”。即,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
当运输显影剂容器单元25时,调色剂可能会移位到显影剂容纳室26的一侧。如果在调色剂移位到一侧的情况下使用显影剂容器单元25,则输出图像可能会局部褪色,因此需要避免调色剂移位到一侧。
如图5A所示,轴部件20a包括具有肋20f1(第一进给部分)和肋20f2(第二进给部分)的进给叶片20f。进给叶片20f在与旋转轴线g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从轴部件20a突出。在沿旋转轴线g的方向观察时,进给叶片20f定位成从密封部分20b横跨旋转轴线g。另外,肋20f1和肋20f2设置在沿纵向方向(旋转轴线g的方向)的多个位置处。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肋20f1和肋20f2与轴部件20a一体地形成。此外,进给叶片20f设置成相对于旋转轴线g的方向倾斜。
如图12B所示,肋20f1沿纵向方向设置在轴部件20a的中心部分与轴部件20a的一端之间。肋20f2沿纵向方向设置在轴部件20a的中心部分与轴部件20a的另一端之间。另外,轴部分20d设置在轴部件20a的一端。轴部分20c设置在轴部件20a的另一端。
每个肋20f1具有在纵向方向上面向轴部件20a的中心部分的第一内侧表面20f11。另外,肋20f1具有在纵向方向上面向轴部件20a的一端的第一外侧表面20f12。肋20f1相对于旋转轴线g的方向倾斜。肋20f1也相对于与旋转轴线g正交的方向倾斜。肋20f1相对于旋转轴线g的方向在第一方向上倾斜。
如图12B所示,当密封单元20位于第一开启位置时,第一内侧表面20f11是肋20f1的沿重力方向G的上表面。第一外侧表面20f12是肋20f1的沿重力方向G的下表面。此时,在沿着与重力方向G和旋转轴线g正交的方向F观察时,第一内侧表面20f11相对于旋转轴线g的方向以倾斜角α1倾斜,并且第一外侧表面20f12相对于旋转轴线g的方向以倾斜角α2倾斜。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倾斜角α1和倾斜角α2均为45度。
即,第一内侧表面20f11是在纵向方向上面向内的表面。第一外侧表面20f12是在纵向方向上面向外的表面。
当密封单元20(轴部件20a)沿第一方向(箭头C的方向)旋转时,第一内侧表面20f11沿纵向方向朝向轴部件20a的中心部分进给调色剂。即,当密封单元20(轴部件20a)沿第一方向(箭头C的方向)旋转时,第一内侧表面20f11沿纵向方向向内进给调色剂。此时,第一内侧表面20f11进给调色剂以提升调色剂。结果,在被提升的调色剂下方形成间隙,并且使调色剂松散,由此增加了调色剂的流动性。
相比之下,当密封单元20(轴部件20a)沿第二方向(箭头R的方向)旋转时,第一外侧表面20f12沿纵向方向朝向轴部件20a的一端进给调色剂。即,当密封单元20(轴部件20a)沿第二方向(箭头R的方向)旋转时,第一外侧表面20f12沿纵向方向向外进给调色剂。此时,第一外侧表面20f11进给调色剂以向下推送调色剂。
此外,进给叶片20f沿纵向方向在显影剂容纳室26的中心部分的一侧的倾斜方向与在另一侧的倾斜方向不同。即,肋20f2隔着显影剂容纳室26的中心部分布置在肋20f1的相对侧。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肋20f1和肋20f2相对于在纵向方向上穿过密封单元20的中点并且与旋转轴线g正交的平面具有对称的形状(互为镜像)。
肋20f2具有在纵向方向上面向轴部件20a的中心部分的第二内侧表面20f21。肋20f2具有在纵向方向上面向轴部件20a的另一端部的第二外侧表面20f22。肋20f2相对于旋转轴线g的方向倾斜。另外,肋20f2相对于与旋转轴线g正交的平面倾斜。肋20f2相对于旋转轴线g的方向在第二方向上倾斜。
如图12B所示,当密封单元20设置在第一开启位置时,第二内侧表面20f21是肋20f2的沿重力方向G的上表面。第二外侧表面20f22是肋20f2的沿重力方向G的下表面。此时,在沿着与重力方向G和旋转轴线g正交的方向F观察时,肋20f2在与肋20f1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倾斜。
即,第二内表面20f21是在纵向方向上面向内的表面。第二外侧表面20f22是在纵向方向上面向外的表面。
当密封单元20(轴部件20a)沿第一方向(箭头C的方向)旋转时,第二内侧表面20f21沿纵向方向朝向轴部件20a的中心部分进给调色剂。即,当密封单元20(轴部件20a)沿第一方向(箭头C的方向)旋转时,第二内侧表面20f21沿纵向方向向内进给调色剂。此时,第二内侧表面20f21进给调色剂以提升调色剂。结果,在被提升的调色剂下方形成间隙并且使调色剂松散。以这样的方式,增加了调色剂的流动性。
相比之下,当密封单元20(轴部件20a)沿第二方向(箭头R的方向)旋转时,第二外侧表面20f22沿纵向方向朝向轴部件20a的另一端进给调色剂。即,当密封单元20(轴部件20a)沿第二方向(箭头R的方向)旋转时,第二外侧表面20f22沿纵向方向向外进给调色剂。此时,第二外侧表面20f22进给调色剂以向下推送调色剂。
另外,当密封单元20位于第一开启位置时,密封单元20倾斜以使得进给叶片20f从重力方向G的上游向下游倾斜。此外,正如在密封单元20位于第一开启位置的情况下那样,即使当密封单元20位于第二开启位置时(图6E),密封单元20也倾斜以使得进给叶片20f从重力方向G的上游向下游倾斜。
此外,在相邻的肋20f1之间沿纵向方向形成间隙(间隔w),以使得肋20f1彼此不重叠。要注意,在相邻的肋20f2之间也形成相同尺寸的间隙。
要注意,多个进给叶片20f中只有一部分需要倾斜。然而,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所有的进给叶片20f都倾斜。
下文将描述根据由密封单元20执行的搅拌操作而进行的调色剂的移动。
如图1所示,在显影剂容器单元25中,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容纳室26沿重力方向G设置在显影辊13和显影剂供给辊23上方。另外,密封单元20在显影剂容纳室26内沿重力方向G设置在开口17a的上方。当密封单元20设置在封闭位置时,密封部分20b沿重力方向G设置在进给叶片20f的下方。由此,密封部分20b密封开口17a。随后,密封单元20通过沿箭头R的方向旋转启封角度θ1而从封闭位置移动到第一开启位置,由此使开口17a启封(参照图6D)。如果密封单元20位于第一开启位置和第二开启位置之间,则在密封单元20和第一框架17的底表面之间形成间隙d(参照图6D)。因此,调色剂通过间隙d移动到开口17a。另外,由于在相邻的肋20f1之间和相邻的肋20f2之间设有间隔w,因此调色剂通过间隔w移动到开口17a。密封部分20b位于开口17a的与进给叶片20f相对的一侧。结果,当密封单元20执行往复运动时,密封部分20b和进给叶片20f朝向开口17a交替地进给显影剂。
如图13A所示,假设显影剂沿纵向方向移位到显影剂容纳室26的一侧。例如在运输显影剂容器单元25时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
由于如上所述密封单元20在第一开启位置和第二开启位置之间执行往复运动,因此肋20f1使调色剂振动从而使调色剂松散。结果,积聚的调色剂开始散开并且朝向重力方向G的下游移动。此后,如图13B所示,部分调色剂通过间隔w落入开口17a中。
当密封单元20沿第一方向旋转时,一定量的调色剂沿进给叶片20f的第一内侧表面20f11在箭头H的方向上移动。当密封单元20沿第二方向旋转时,一定量的调色剂通过第一外侧表面20f12在纵向方向上向外进给。相比之下,在与旋转轴线g正交的方向上,每个进给叶片20f的顶端设置在远离框架17的位置。因此,在进给叶片20f和框架17之间形成间隙。在肋20f1未触及的区域中,调色剂不会沿纵向方向向外返回,并且在密封单元20下方的空间被调色剂充满。
通过反复执行该操作,调色剂从显影剂容纳室26的沿纵向方向的一端向中点移动(箭头E)。即,密封单元20下方的空间被从纵向方向的一端朝向中点移动的调色剂充满。移动超过纵向方向的中点的一些调色剂通过肋20f2的第二内表面20f21返回到中点。相比之下,肋20f2未触及的区域中的调色剂不会返回到中点。由于肋20f1持续地朝向纵向方向的另一端进给调色剂,因此即使在肋20f2所处的区域中,调色剂也会积聚在密封单元20下方的空间中。另外,一些调色剂通过第二外侧表面20f22朝向纵向方向的另一端进给。
最后,如图13C所示,在显影剂容纳室26中朝向纵向方向的一侧移位的调色剂能够散布在纵向方向的整个区域上。即,由密封单元20执行的往复运动能够防止调色剂在密封单元20(轴部件20a)的旋转轴线g的方向(轴向方向)上移位到显影剂容纳室26的一侧。
另外,根据上述的驱动构造,在密封单元20从第二开启位置移动到第一开启位置所遵循的方向(第一方向)上的移动开始加速度大于在密封单元20从第一开启位置移动到第二开启位置所遵循的方向(第二方向)上的移动开始加速度。即,密封单元20在密封单元20从第二开启位置移动到第一开启位置所遵循的方向(第一方向)上的加速度的最大值大于密封单元20在从第一开启位置移动到第二开启位置所遵循的方向(第二方向)上的加速度的最大值。因此,从第二开启位置移动到第一开启位置的操作能够将沉积在进给叶片20f的第一内侧表面20f11上的调色剂颗粒在空气中提升,从而使调色剂沿着纵向方向从一端向中点更快地移动。
如果调色剂移位到显影剂容纳室26的另一端,则调色剂沿着与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本文没有对这种情况进行描述。
即使在用于在记录材料上成像的成像操作期间,也由密封单元20持续地执行上述的往复运动。
要注意,为了沿纵向方向进给调色剂并使调色剂均匀地分布在沿着纵向方向的整个区域上,需要考虑到进给叶片20f的第一外侧表面20f12的影响以及沿着重力方向G在旋转轴线g下方的进给叶片20f的下部的形状的影响来设置进给叶片20f。例如,如图6D、6E和13C所示,完成设置以使得当沿纵向方向观察时,沿重力方向G在旋转轴线g下方的进给叶片20f的下部的形状小于在旋转轴线g上方的进给叶片20f的上部的形状。即,在由密封单元20执行往复运动期间,密封单元20移动以使得位于穿过旋转轴线g的水平面上方的肋20f1和肋20f2的部分分别大于其位于该水平面下方的部分。结果,只要调色剂的高度低于旋转轴线g,进给叶片20f就不太可能与位于开口17a和密封单元20之间的调色剂接触。因此,能够防止位于旋转轴线g下方的调色剂沿纵向方向移动。即,能够在使移位的调色剂均匀分布的同时减少在与调色剂进给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的调色剂的量。
要注意,为了通过密封单元20围绕旋转轴线g往复运动而将积聚在纵向方向的一侧的调色剂颗粒打散并且进给调色剂颗粒,倾斜角α1和倾斜角α2能够适当地设定为预定的角度。例如,倾斜角α1和倾斜角α2能够设定为不同的角度。
另外,进给叶片20f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形状。例如,能够使用图14A中所示的密封单元120的进给叶片120f或图14B中所示的密封单元220的进给叶片220f。即使这些形状也能够通过提供相对于旋转轴线g沿重力方向G向下倾斜的多个倾斜部分而使积聚的调色剂颗粒沿纵向方向从一侧向中心部分进给。然而,上述的密封单元20的进给叶片20f能够更有效地避免调色剂向一侧移位。
替代地,进给叶片20f可以构造成使得进给叶片20f中的一些进给叶片用作上述的被加压部分20e(参照图6B)。
如上所述,密封单元20在第一开启位置和第二开启位置之间围绕旋转轴线g执行往复运动。另外,密封单元20包括相对于旋转轴线g和重力方向G倾斜的多个进给叶片20f。结果,在纵向方向上移位到显影剂容纳室26的一侧并且在显影剂容纳室26中积聚的调色剂能够被高效地打散,因此能够高效地消除在显影剂容纳室26内部移位的调色剂。因此,通过使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密封单元20,能够在显影辊13和显影剂供给辊23的纵向方向的整个区域上均匀地供给调色剂。因此,能够防止输出图像出现局部褪色。替代地,能够缩短在显影辊13和显影剂供给辊23的纵向方向的整个区域上均匀地供给调色剂之前所需的等待时间。
此外,如果使用了上述被压缩的密封部分20b的密封单元20持续地沿一个方向旋转,则封闭开口17a的操作和压缩密封部分20b的操作就会反复执行。另外,加压部分18a和密封单元20可能会彼此干涉。在这种情况下,增加了密封单元20的旋转负荷。另外,可能会妨碍通过开口17a排出调色剂的操作。相比之下,根据上述构造,能够通过使密封单元20往复运动来解决上述问题。
要注意,即使没有密封部分20b,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轴部件20a也能够用作进给部件。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搅拌部分
下文将参照图15、图16、图17A至17C、以及图18A至18C描述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不再反复描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构造和操作。
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不同,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密封单元20还包括搅拌部分。
图15是根据本公开的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显影剂容器单元的处理盒的主剖视图。图16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该示例性实施例的搅拌部分20h的构造的透视图。图17A至17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该示例性实施例的搅拌部分20h的构造和操作。图18A至18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其他形状的搅拌部分20i的构造和操作。
下文将参照图15、图16、以及图17A至17C描述搅拌部分20h和相关构造。
如图15所示,显影剂容器单元25沿重力方向在开口17a下方具有设置在其中的显影室28。显影室28向显影辊13供给通过开口17a排出的调色剂。
此外,如图15所示,密封单元20还包括搅拌部分20h。搅拌部分20h沿着轴部件20a的启封方向R(密封单元20从封闭位置移动到第一开启位置所遵循的方向)设置在密封部分20b的上游。当密封单元20位于封闭位置时,搅拌部分20h沿着启封方向R位于开口17a的上游。
搅拌部分20h是厚度为5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片。替代地,搅拌部分20h可以由聚苯硫醚或聚丙烯制成。要注意,厚度不限于上述的值。
下文将描述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搅拌部分20h的结构。如图17A所示,搅拌部分20h的一端20h1在搅拌部分20h的沿启封方向R的下游的位置处通过双面胶带(未示出)固定到轴部件20a。搅拌部分20h的另一端是自由端20h2。
下文将参照图17A至17C描述搅拌部分20h在横向方向上的长度。当密封单元20位于图17A所示的封闭位置时,将沿着与密封单元20的枢转中心g与开口17a的沿启封方向R的上游端部17g之间的旋转轴线g正交的平面延伸的直线设为α。另外,将在密封单元20的枢转中心g和搅拌部分20h的自由端20h2之间延伸的直线设为β。此外,将由直线α和直线β形成的角度设为θ3。相应地,搅拌部分20h的横向长度被设定为使得角度θ3小于密封单元20从封闭位置移动到第二开启位置所经过的最大角度θ2。
随后,在纵向方向上,如图16所示,搅拌部分20h的长度20W小于开口17a的长度17W(参照图4)。这是因为,在由密封单元20执行启封操作之后所进行的往复运动期间,搅拌部分20h进入开口17a并且进一步进入显影室28。此时,考虑到相关部件的尺寸公差来确定开口17a的长度17W和搅拌部分20h的长度20W,以使得在开口17a和搅拌部分20h之间沿纵向方向形成间隙。
要注意,搅拌部分20h的沿纵向方向的自由端部的形状不限于直线。该形状可以是凹凸形状或者具有在纵向方向上变化的自由长度的形状,例如在纵向方向上具有凹口的形状。
搅拌部分的操作与效果
下文将参照图17A至17C描述由搅拌部分20h执行的操作。首先,密封单元20在启封之后从封闭位置(参照图17A,在该封闭位置通过密封单元20将调色剂密封在显影剂容器单元中)通过最大角度θ2移动到第二开启位置(图17B)。当密封单元20移动到第二开启位置时,搅拌部分20h的自由端20h2在启封方向R上经过开口17a的上游端部17g。搅拌部分20h经过开口17a并进入显影室28。随后,密封单元20在图17C所示的第一开启位置和图17B所示的第二开启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摆动)(θ2-θ1)。跟随密封单元20的往复运动,搅拌部分20h进入开口17a并且在显影室28内部往复运动。
如上所述,搅拌部分20h的自由端部在密封单元20的启封操作之后进入显影室28,并且随着密封单元20的往复运动而进一步混合显影室28内的调色剂。结果,显影室28中的调色剂被稳定地供给到显影辊13,由此导致稳定的图像质量。
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搅拌部分的结构
作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搅拌部分20h的结构,下文将参照图18A至18C描述搅拌部分20i。如图18A至18C所示,搅拌部分20i与具有弹性的密封部分20b一体地形成。更具体地,通过使用弹性体形成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密封部分20b,密封单元20通过使用弹性体与密封部分20b一体地形成。要注意,在该示例中,搅拌部分20i的厚度被设定为1mm。但是,厚度能够适当地改变。通过将搅拌部分20i与具有弹性的密封部分20b一体地形成,能够降低组装成本。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下文将参照图19A至19C以及图20描述本公开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不再反复描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和操作。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开口17a附近的结构的形状不同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形状。
示例性密封单元的详细构造
图19A至19C以及图20A至20E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密封单元20的构造和操作的剖视图。
在图19A至19C中,围绕开口17a的被接触部分17b、17c和17d具有平坦表面。启封操作从图19A所示的密封状态经由图19B所示的密封状态进展至图19C所示的密封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密封单元20的枢转中心(旋转轴线)g设置在相对于被接触部分17b而言更靠近被接触部分17c的位置处。即,将被接触部分17c与旋转轴线g之间的距离设为E1,并且将被接触部分17b与旋转轴线g之间的距离设为E2。相应地,旋转轴线g所处的位置满足以下的条件:E1<E2。
如上所述,在由密封部分20b执行的启封操作开始时,旋转轴线g设置成靠近位于移动方向R的上游侧的被接触部分17c。结果,随着启封操作从密封状态进展到开启状态,密封部分20b逐渐远离被接触部分17b、17c和17d(沿着图19A至19C中的竖直方向)。
图20A至20E示出了被接触部分17b、17c和17d具有非平坦表面的示例。
如图20A和20B所示,被接触部分17b具有平坦表面,并且被接触部分17c具有弯曲表面。在图20A中,开口17a被密封。在图20B中,进行启封操作。如图20A至20B所示,即使在被接触部分17b、17c和17d由平坦表面和圆弧表面形成的情况下,也只需将密封单元20的旋转轴线g定位在密封部分20b逐渐移动远离被接触部分17b、17c和17d的位置(满足条件:E1<E2的位置)。
在图20C和20D中,被接触部分17b具有弯曲表面,并且被接触部分17c具有平坦表面。在图20C中,开口17a被密封。在图20D中,进行启封操作。如图20C和20D所示,即使在被接触部分17b、17c和17d由平坦表面和圆弧表面形成的情况下,也只需将密封单元20的旋转轴线g定位在密封部分20b逐渐移动远离被接触部分17b、17c和17d的位置(满足条件:E1<E2的位置)。另外,被接触部分17b沿着密封部分20b的移动方向R的下游侧壁17g具有圆弧形状。该部分被称为“圆弧E4a”。圆弧E4a的半径是E4。由密封部分20b的沿密封部分20b的移动方向R的下游端20b5绘制的轨迹被称为“圆弧E3a”。圆弧E3a的半径是E3。此时,旋转轴线g和壁17g理想地设置成使得E4大于E3。
另外,如图20E所示,被接触部分17b、17c和17d可以具有多个平坦表面的组合或多个弯曲表面的组合(未示出)。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只需将密封单元20的旋转轴线g定位在密封部分20b逐渐移动远离开口17a周围的被接触部分17b、17c和17d的位置(满足条件:E1<E2的位置)。
如上所述,密封开口17a的密封部分20b与位于开口17a周围的每个被接触部分17b、17c和17d之间的距离随着从密封状态进行启封操作而逐渐增加。结果,由于施加在作为弹性部件的密封部分20b上的摩擦负荷逐渐减小,因此能减小施加在密封单元20上的启封负荷。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使用了不需要围绕开口等焊接的密封部件(密封部分),并且用于移动密封部件的部件在成像期间移动。以这种方式,可以提供能够搅拌调色剂的构造。
根据本公开,可以提供一种显影剂容器单元,其能够利用进给部分来避免显影剂在轴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移位到显影剂容器单元的一侧。
根据本公开,在使用被压缩以密封开口的密封部件的构造中,能够减小用于移动密封部件的负荷。
尽管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应该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22)

1.一种显影剂容器单元,其安装在对记录材料执行成像操作的成像装置中,所述显影剂容器单元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设置有构造成用以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室和用于从所述显影剂容纳室排出显影剂的开口;以及
密封单元,所述密封单元构造成用以密封所述开口,所述密封单元包括能够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轴部件以及附接到所述轴部件并被所述轴部件和所述框架压缩以密封所述开口的密封部分,所述密封单元能够旋转到所述密封部分密封所述开口的封闭位置、所述开口开启的第一开启位置、以及所述开口开启的第二开启位置,
其中,在成像操作期间,所述密封单元在所述第一开启位置和所述第二开启位置之间执行往复运动以使显影剂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容器单元,其中在所述往复运动期间所述密封部分被压缩的压缩量小于在所述封闭位置处所述密封部分被压缩的压缩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剂容器单元,其中在所述往复运动期间,所述密封部分远离所述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容器单元,其还包括:
管控部分,所述管控部分构造成用以通过与所述轴部件的被管控部分相接触来管控所述密封单元的旋转,
其中,当所述密封单元位于所述封闭位置时,所述管控部分与所述被管控部分接触,并且
其中,在所述往复运动期间,所述管控部分远离所述轴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剂容器单元,其中,所述管控部分是形成在所述框架上的凸部,并且所述被管控部分是接纳所述凸部的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容器单元,其中,所述密封单元包括搅拌部分,所述搅拌部分沿启封方向设置在所述密封部分的上游,所述密封单元沿所述启封方向从所述封闭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开启位置,并且
其中所述搅拌部分在所述往复运动期间进入所述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剂容器单元,其中,当所述密封单元位于所述封闭位置时,所述搅拌部分沿所述启封方向位于所述开口的上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剂容器单元,其中,所述搅拌部分与所述密封部分一体地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容器单元,其中所述轴部件设置在所述显影剂容纳室的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容器单元,其还包括:
驱动传递部分,所述驱动传递部分构造成用以将从所述成像装置接收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密封单元,
其中,所述驱动传递部分使所述密封单元从所述封闭位置朝向所述第一开启位置移动,并且使所述密封单元在所述第一开启位置和所述第二开启位置之间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影剂容器单元,其中,所述驱动传递部分包括连接到所述密封单元的第一传递部件、构造成用以与所述第一传递部件间歇性地接触并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述第一传递部件的第二传递部件以及构造成用以偏压所述第一传递部件的偏压部件,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二传递部件与所述第一传递部件分离的时段期间,所述偏压部件使所述第一传递部件沿与由所述第二传递部件移动所述第一传递部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容器单元,其中,所述密封单元包括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倾斜的第一进给部分和第二进给部分,
其中,当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被定义为轴向方向时,所述第一进给部分设置在所述轴部件的中心部分和所述轴部件的一端之间,并且所述第二进给部分设置在所述轴部件的中心部分和所述轴部件的另一端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进给部分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包括面向所述轴部件的中心部分的第一内侧表面和面向所述一端的第一外侧表面,
其中,所述第二进给部分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包括面向所述轴部件的中心部分的第二内侧表面和面向所述另一端的第二外侧表面,
其中,当所述轴部件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内侧表面在所述轴向方向上朝向所述中心部分进给显影剂,并且所述第二内侧表面在所述轴向方向上朝向所述中心部分进给显影剂,并且
其中,当所述轴部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外侧表面在所述轴向方向上朝向所述一端进给显影剂,并且所述第二外侧表面在所述轴向方向上朝向所述另一端进给显影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影剂容器单元,其中在所述往复运动期间,移动所述第一进给部分和所述第二进给部分,以使得其位于经过所述旋转轴线的水平面上方的部分大于其位于所述水平面下方的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影剂容器单元,其中当所述轴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轴部件的加速度的最大值大于当所述轴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轴部件的加速度的最大值。
15.一种显影装置,其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剂容器单元;以及
构造成用以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部件。
16.一种处理盒,其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剂容器单元;
构造成用以承载所述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部件;以及
构造成用以承载潜像的图像承载部件。
17.一种显影剂容器单元,其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设置有构造成用以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室和用于从所述显影剂容纳室排出显影剂的开口;以及
密封单元,所述密封单元构造成用以密封所述开口,所述密封单元包括能够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轴部件以及附接到所述轴部件并被所述轴部件和所述框架压缩以密封所述开口的密封部分,所述密封单元能够沿启封方向从所述密封部分密封所述开口的封闭位置朝向所述开口开启的开启位置旋转,
其中,所述框架包括接触壁,当所述密封单元从所述封闭位置移动到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接触壁与所述密封部分接触,并且
其中,所述接触壁和所述轴部件设置成使得当所述密封单元沿所述启封方向旋转时,所述密封部分在与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的压缩量沿着所述启封方向朝向下游端减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影剂容器单元,其中当沿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观察时,所述接触壁包括圆弧形状,并且圆弧的中心的位置不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影剂容器单元,其中当所述密封单元位于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密封部分远离所述框架。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影剂容器单元,其中所述轴部件设置在所述显影剂容纳室的内部。
21.一种显影装置,其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7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剂容器单元;以及
构造成用以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部件。
22.一种处理盒,其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7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剂容器单元;
构造成用以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部件;以及
构造成用以承载潜像的图像承载部件。
CN201910691871.5A 2018-07-31 2019-07-30 显影剂容器单元、显影装置和处理盒 Active CN1107805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3288 2018-07-31
JP2018143288A JP7146506B2 (ja) 2018-07-31 2018-07-31 現像剤収容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8-143289 2018-07-31
JP2018143290A JP2020020924A (ja) 2018-07-31 2018-07-31 現像剤収容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8143289A JP6736616B2 (ja) 2018-07-31 2018-07-31 現像剤収容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8-143290 2018-07-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0558A true CN110780558A (zh) 2020-02-11
CN110780558B CN110780558B (zh) 2023-03-14

Family

ID=69228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91871.5A Active CN110780558B (zh) 2018-07-31 2019-07-30 显影剂容器单元、显影装置和处理盒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642189B2 (zh)
CN (1) CN110780558B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72719A (ja) * 1993-06-28 1995-03-17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 Syst Inc 現像器ユニット
JPH07219323A (ja) * 1994-01-28 1995-08-18 Canon Inc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方法
JP2000131927A (ja) * 1998-10-26 2000-05-12 Canon Inc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装置の組立方法
JP2004029055A (ja) * 2002-06-21 2004-01-29 Canon Inc 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れらに用いる溶着装置
JP2004317846A (ja) * 2003-04-17 2004-11-11 Fuji Xerox Co Ltd トナー供給装置、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50019046A1 (en) * 2003-07-23 2005-01-27 Takenori Suenag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276810A (ja) * 2005-03-29 2006-10-12 Fuji Xerox Co Ltd 粉体搬送部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粉体処理装置
CN2901378Y (zh) * 2006-05-09 2007-05-16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激光打印机用碳粉盒
JP2011053549A (ja) * 2009-09-03 2011-03-17 Canon Inc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3649847A (zh) * 2011-07-14 2014-03-19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剂容纳容器、显影剂容纳单元、处理盒、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04238308A (zh) * 2013-06-05 2014-12-24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剂容纳单元、显影装置、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JP2015105970A (ja) * 2013-11-28 2015-06-08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25412A (ja) * 2013-12-27 2015-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91236A (ja) * 2016-04-14 2017-10-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
CN207301640U (zh) * 2017-10-28 2018-05-01 广州欣彩电脑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封条结构的硒鼓
US20180164714A1 (en) * 2016-12-14 2018-06-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13703A (en) * 1958-11-28 1961-12-19 Xerox Corp Powder dispensing apparatus
US4091765A (en) * 1977-02-17 1978-05-30 Vivian L. Lowthorp, Executrix of the Estate of Ernest C. Lowthorp, deceased Developing and fusing apparatus
JPS57163262A (en) * 1981-03-31 1982-10-07 Minolta Camera Co Ltd Developing device of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US4587929A (en) * 1984-11-30 1986-05-13 Xerox Corporation Closed loop mechanical development control system
US5239346A (en) * 1992-07-27 1993-08-24 Xerox Corporation Agitator for toner supply system having cleaning attachment
JP3110231B2 (ja) * 1993-11-18 2000-1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198002B2 (ja) * 1993-11-25 2001-08-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5682574A (en) * 1994-01-28 1997-10-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having reciprocating cleaning device for photodetector
EP1233311B1 (en) * 2001-02-19 2012-08-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supply container
JP3893259B2 (ja) * 2001-08-07 2007-03-14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と画像形成装置
JP3435153B2 (ja) 2001-09-03 2003-08-11 パナソニック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器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
JP3833915B2 (ja) 2001-09-13 2006-10-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4935277B2 (ja) * 2006-09-28 2012-05-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413912B2 (ja) * 2006-11-29 2010-02-10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粉体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10968B2 (ja) * 2010-10-15 2014-10-22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20025B2 (ja) * 2011-07-14 2014-0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771797B2 (ja) * 2011-11-29 2015-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808233B2 (ja) * 2011-11-29 2015-11-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975823B2 (ja) * 2012-09-28 2016-08-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70039B2 (ja) * 2013-01-31 2018-08-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収納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87663A (ja) 2013-10-31 2015-05-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6234293B2 (ja) * 2014-03-25 2017-1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45435B2 (ja) * 2014-08-18 2017-06-1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747011B2 (ja) * 2016-03-31 2020-08-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
JP6805588B2 (ja) * 2016-07-08 2020-12-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72719A (ja) * 1993-06-28 1995-03-17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 Syst Inc 現像器ユニット
JPH07219323A (ja) * 1994-01-28 1995-08-18 Canon Inc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方法
JP2000131927A (ja) * 1998-10-26 2000-05-12 Canon Inc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装置の組立方法
JP2004029055A (ja) * 2002-06-21 2004-01-29 Canon Inc 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れらに用いる溶着装置
JP2004317846A (ja) * 2003-04-17 2004-11-11 Fuji Xerox Co Ltd トナー供給装置、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50019046A1 (en) * 2003-07-23 2005-01-27 Takenori Suenag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276810A (ja) * 2005-03-29 2006-10-12 Fuji Xerox Co Ltd 粉体搬送部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粉体処理装置
CN2901378Y (zh) * 2006-05-09 2007-05-16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激光打印机用碳粉盒
JP2011053549A (ja) * 2009-09-03 2011-03-17 Canon Inc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3649847A (zh) * 2011-07-14 2014-03-19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剂容纳容器、显影剂容纳单元、处理盒、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04238308A (zh) * 2013-06-05 2014-12-24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剂容纳单元、显影装置、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JP2015105970A (ja) * 2013-11-28 2015-06-08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25412A (ja) * 2013-12-27 2015-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91236A (ja) * 2016-04-14 2017-10-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
US20180164714A1 (en) * 2016-12-14 2018-06-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CN207301640U (zh) * 2017-10-28 2018-05-01 广州欣彩电脑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封条结构的硒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041930A1 (en) 2020-02-06
US10642189B2 (en) 2020-05-05
CN110780558B (zh) 2023-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95933B2 (en) Developer container,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360831B2 (en) Developing unit,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0568740B (zh) 运送设备、清洁设备、显影设备、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US9383680B2 (en) Develop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RU2695298C2 (ru) Приемник сопла, контейнер порошк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US7483656B2 (en) Developer container and developer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developing container
US10627743B2 (en) Powder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RU2739998C1 (ru) Резервуар для подачи проявителя и система подачи проявителя
CN116165860A (zh)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KR100425896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를 위한 현상제 공급 용기 및 화상 형성 유닛
WO2021054483A1 (ja)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94884A (ja) トナー補給容器
CN110780558B (zh) 显影剂容器单元、显影装置和处理盒
JP6736616B2 (ja) 現像剤収容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20020924A (ja) 現像剤収容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808331B2 (ja) 現像剤補給容器
CN110780562B (zh) 显影剂容纳单元、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CN109426116B (zh) 显影剂收容容器以及具备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JP7146506B2 (ja) 現像剤収容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1158509A (ja) トナー補給装置
CN109478034B (zh) 调色剂盒
JP2020020911A (ja)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20910A (ja)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54896B2 (ja) 現像剤補給容器
JP6604303B2 (ja) トナー容器、トナー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