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26116B - 显影剂收容容器以及具备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剂收容容器以及具备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26116B
CN109426116B CN201810921248.XA CN201810921248A CN109426116B CN 109426116 B CN109426116 B CN 109426116B CN 201810921248 A CN201810921248 A CN 201810921248A CN 109426116 B CN109426116 B CN 1094261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developer
container
detection
discharge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2124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26116A (zh
Inventor
源陆
中江贞敬
中植隆久
林幸一
江藤大辅
河野大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426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6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26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61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95Removing excess solid developer, e.g. fog preven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handling means after the supply and before the regulating, e.g. means for preventing developer block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03G15/0856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level
    • G03G15/0862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level the level being measured by optical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89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agitation or stirr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 G03G15/0893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in a closed loop within the sump of the developing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8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toner level or concentration in the developing device
    • G03G2215/0891Optical detection
    • G03G2215/0894Optical detection through a light transmissive window in the developer container wall
    • G03G2215/0897Cleaning of the light transmissive window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包括:具备内部空间以及显影剂排出口的容器主体;在所述内部空间内向显影剂排出口移动的移动壁;作为界定所述容器主体的显影剂的收容空间的内周面的一部分且作为检测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所述显影剂的第一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区域的检测面;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可绕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旋转轴旋转的旋转体。在所述旋转体搭载有清扫所述检测面的清扫部件、搅拌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显影剂的搅拌部件、作为检测所述容器主体的存在的第二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对象的被检测部件。

Description

显影剂收容容器以及具备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将显影剂向显影剂排出口输送的移动壁的显影剂收容容器以及具备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将调色剂图像形成于薄片体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感光鼓、显影装置以及显影剂收容容器。所述显影剂收容容器向所述显影装置补给显影剂。作为以往技术,已知有具备将显影剂向显影剂排出口输送的移动壁的显影剂收容容器。所述移动壁,根据收容在所述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容器主体内的显影剂的消费,被控制成向接近所述显影剂排出口移动。所述显影剂的消费通过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外部的显影剂的检测传感器来监视,所述移动壁的移动基于所述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而被控制。
所述检测传感器,通过所述容器主体的壁面检测内部的显影剂。为此,希望所述容器主体的内周面中的作为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区域的检测面能维持在清洁的状态。而且,还希望不让收容在所述容器主体内的显影剂凝聚、能够检测出所述容器主体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指定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影剂收容容器,在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内部具备输送显影剂的移动壁,可以准确地检测被收容的显影剂并能防止显影剂的凝聚,进一步还能检测出该显影剂收容容器向指定位置的安装。
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包括:具备用于界定沿着第一方向以筒状延伸的内部空间的内周面和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而开口的用于排出显影剂的显影剂排出口的容器主体;具备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内周面相向而配置的外周面和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内周面一起界定收容所述显影剂的收容空间的输送面,一边将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所述显影剂向所述显影剂排出口输送,一边使所述内部空间内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移动壁;是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收容空间中所述内周面的一部分,作为检测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所述显影剂的第一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区域的检测面;以及,被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可绕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旋转轴旋转的旋转体,其中,所述旋转体搭载有清扫所述检测面的清扫部件、搅拌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显影剂的搅拌部件、作为检测所述容器主体的存在的第二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对象的被检测部件。
在所述旋转体搭载有清扫所述检测面的清扫部件、搅拌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显影剂的搅拌部件、作为检测所述容器主体的存在的第二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对象的被检测部件。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具备形成有静电潜像的周面的像载体;为了显影所述静电潜像,向所述像载体的周面供给显影剂的显影装置;向所述显影装置补给所述显影剂的如上所述的显影剂收容容器;检测所述显影剂收容容器内的显影剂的第一检测传感器,以及,检测所述容器主体的存在的第二检测传感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框体的一部分被敞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表示安装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5是表示通过体积补给方式向所述显影装置补给显影剂的情形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显影剂收容容器)的立体图。
图7是所述显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所述调色剂容器的俯视图。
图9是所述调色剂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图8沿X-X线的剖视图。
图11是图8沿XI-XI线的剖视图。
图12是搭载所述调色剂容器以及调色剂传感器的部分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剖视图。
图13A是旋转体的立体图、图13B是旋转体的立体图。
图14是取下清扫膜后的状态下的旋转体的立体图。
图15是图8沿XV-XV线的剖视图。
图16A、16B以及16C是清扫膜的俯视图。
图17A、17B以及17C是清扫膜通过调色剂排出口上时的示意图。
图18是调色剂排出口附近的调色剂滞留状况和清扫膜对调色剂的推压状况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9是示意清扫膜的滑动接触状况的俯视图。
图20是用于说明清扫膜的举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0(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打印机100的框体101的一部分被敞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概要地表示打印机100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在此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打印机100虽然是所谓的单色打印机,但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彩色打印机、传真装置、具备这些功能的复合机或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形成于薄片体的其它装置。此外,在以下说明中使用的“上”、“下”、“前”、“后”、“左”、“右”之类的表示方向的用语只是为了说明清楚起见,并不限定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理。
打印机100具备收容用于在薄片体S上形成图像的各种装置的框体101。框体101包括界定框体101的顶面的顶壁102、界定框体101的底面的底壁103、位于顶壁102与底壁103之间的主体后壁105、以及位于主体后壁105的前方的前罩104。框体101具备用于配置各种装置的主体内部空间106。在主体内部空间106,延伸设置有沿规定的输送方向输送薄片体S的薄片体输送路PP。
在顶壁102的中央部配置有薄片体排出部102A。薄片体排出部102A由从顶壁102的前方部分至后方部分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构成。在后面叙述的图像形成部120中形成图像的薄片体S被排出到薄片体排出部102A。另外,在前罩104配置有手动盘104A。薄片体排出部102A的前方侧由可向上方开放的顶罩102B构成。手动盘104A能够以下端为支点上下转动(图3的箭头DT)。除了手动盘104A以外,顶壁102的顶罩102B一旦被敞开,如图2所示,安装在主体内部空间106的调色剂容器30露出,该调色剂容器30为可装卸。
参照图3对打印机100的内部构造进行说明。打印机100具备薄片体提供盒110、搓辊112、第一薄片体提供辊113、第二薄片体提供辊114、输送辊115、校准辊对116、图像形成部120以及定影装置130。
薄片体提供盒110可相对于框体101向前方抽出,在内部收容薄片体S。薄片体提供盒110具备使薄片体S的前头缘向上推起的升降板111。搓辊112配置于通过升降板111推升的薄片体S的前头缘上。当搓辊112旋转时,薄片体S被从薄片体提供盒110抽出。第一薄片体提供辊113设置于搓辊112的下游,将薄片体S向更下游送出。第二薄片体提供辊114设置于手动盘104A的支点的内侧(后侧),将手动盘104A上的薄片体S引入框体101内。
输送辊115设置于第一薄片体提供辊113、第二薄片体提供辊114的下游,将薄片体S向更下游输送。校准辊对116具有矫正薄片体S的倾斜输送的功能。由此,被形成到薄片体S上的图像的位置得以调整。校准辊对116按照由图像形成部120进行的图像形成的时机,将薄片体S提供至图像形成部120。
图像形成部120具备感光鼓121(像载体)、带电器122、曝光装置123、显影装置20、调色剂容器30(显影剂收容容器)、转印辊126以及清洁装置125。
感光鼓121具有承载静电潜像以及与该静电潜像对应的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像)的周面。带电器122被施加规定的电压,使感光鼓121的周面大致均匀地带电。曝光装置123用被图像数据调制后的激光扫描通过带电器122带电的感光鼓121的周面。通过该扫描,在感光鼓121的周面形成与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曝光装置123被配置在框体101的内部的支撑架而支撑。
显影装置20向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鼓121的周面提供调色剂。调色剂容器30向显影装置20补给调色剂。调色剂容器30装卸自如地设置于显影装置20。当显影装置20向感光鼓121提供调色剂时,形成于感光鼓121的周面的静电潜像被显影(可视化)。由此,在感光鼓121的周面形成调色剂图像。
转印辊124与感光鼓121之间形成转印夹缝部,使担载在感光鼓周面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薄片体S。清洁装置125去除在向薄片体S转印了调色剂图像之后残留于感光鼓121的周面的调色剂。
定影装置130配置于比图像形成部120靠输送方向下游侧,使薄片体S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定影装置130具备使薄片体S上的调色剂熔融的加热辊131以及使薄片体S贴紧加热辊131的压力辊132。
打印机100还具备设置于定影装置130的下游的输送辊对133以及设置于输送辊对133的下游的排出辊对134。薄片体S通过输送辊对133被向上方输送,最后通过排出辊对134从框体101被排出。从框体101排出的薄片体S堆积到薄片体排出部102A上。
<关于显影装置>
图4是表示显影装置20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显影装置20具备显影辊21、显影壳体200、被收容于该显影壳体200的第一搅拌螺杆23和第二搅拌螺杆24、在显影壳体200开口的调色剂补给口25。
显影辊21呈圆筒形状,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辊轴、配置在外周部被旋转驱动的套筒部分。显影壳体200呈在显影辊21的轴向上为长边的箱体形状,在其内部空间具有显影剂输送路26和隔板22。显影剂输送路26是被填充有显影剂并循环输送该显影剂的通路。在本实施方式,采用单成分显影方式,调色剂作为显影剂被填充到显影剂输送路26。在采用双成分显影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混合物作为显影剂被填充到显影剂输送路26。调色剂在显影剂输送路26内被搅拌输送,为了显影静电潜像,该调色剂被逐渐地从显影辊21供给到形成了静电潜像的感光鼓121的周面。
显影剂输送路26具备第一输送路261和第二输送路262。在第一输送路261,显影剂被沿显影辊21的轴向向箭头D1方向输送。第二输送路262被配置在显影辊21和第一输送路261之间。在第二输送路262,显影剂被向与输送方向相反的箭头D2方向输送。显影剂输送路26的上方被图中未示出的壳体顶板覆盖。
隔板22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被配置在显影壳体200内。隔板22沿显影辊21的轴向隔开第一输送路261与第二输送路262,以便在左右两端部使第一输送路261与第二输送路262相连通。因此,隔板22被设定成比显影壳体200在左右方向的宽度短。据此,显影剂输送路26,如箭头D1、D2、D3、D4所示,为由第一输送路261、第一连通路263、第二输送路262及第二连通路264构成的循环路径。
调色剂补给口25是在所述显影壳体200的顶板上钻开的开口部。调色剂补给口25,被配置于第一输送路261的右端附近的上方与所述循环路径相向,是将从调色剂容器30补给的补给调色剂(补给显影剂)收入(流入)显影剂输送路26的开口。
第一搅拌螺杆23设置于第一输送路261,包含第一旋转轴23A以及在该第一旋转轴23A的周上以螺旋状突出设置的螺旋叶片23B。第一旋转轴23A与显影辊21平行地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搅拌螺杆23通过以第一旋转轴23A为旋转轴旋转(箭头R2),沿图4的箭头D1方向输送调色剂。第一搅拌螺杆23以使显影剂经过调色剂补给口25的下方的方式在第一输送路261输送显影剂。由此,第一搅拌螺杆23将从调色剂补给口25流入的新的调色剂与从第二输送路262侧送入到第一输送路261的调色剂进行混合并输送。
在第一搅拌螺杆23的调色剂输送方向(D1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桨叶23C。桨叶23C是设置于第一旋转轴23A上的板状构件。桨叶23C与第一旋转轴23A一起旋转,朝着图2的箭头D4方向将调色剂通过第一连通路263从第一输送路261交接到第二输送路262。
第二搅拌螺杆24设置于第二输送路262,包含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旋转轴24A以及在该第二旋转轴24A的周上以螺旋状突出设置的螺旋叶片24B。第二搅拌螺杆24通过以第二旋转轴24A为旋转轴旋转(箭头R1),一边沿图4的箭头D2方向输送调色剂,一边向显影辊21提供调色剂。在第二搅拌螺杆24的调色剂输送方向(D2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桨叶24C。桨叶24C与第二旋转轴24A一起旋转,朝着图2的箭头D3方向将调色剂通过第二连通路264从第二输送路262交接到第一输送路261。
调色剂容器30配置于显影壳体200的调色剂补给口25的上方(参照图2、图3、图12)。调色剂容器30具备调色剂排出口30P(图4)。调色剂排出口30P与显影装置20的调色剂补给口25相向地设置于调色剂容器30的底部。从调色剂排出口30P落下的调色剂被从调色剂补给口25补给至显影装置20。
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如图2、图3所示,具备用于检测被收容在调色剂容器30内的调色剂,即,用于检测在调色剂容器30的以后将要说明的收容空间31S内是否存在规定量的调色剂的调色剂传感器60。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传感器60是检测被检测对象物的透磁率的传感器。调色剂传感器60,被安装于前罩104的内壁侧,当前罩104相对于框体101为闭状态时,为与设定在调色剂容器30的外周的传感器接触面30A接触的状态。
<关于调色剂补给>
接着,对从调色剂补给口25重新补给调色剂的流程进行详细说明。图5是设置于显影装置20的调色剂补给口25以及设置于调色剂容器30的调色剂排出口30P附近的剖视图。从调色剂排出口30P向调色剂补给口25供给的补给调色剂T2落到第一输送路261而与已有的调色剂T1混合,并通过第一搅拌螺杆23向箭头D1方向输送。此时,调色剂T1、T2被搅拌并带电。
第一搅拌螺杆23在比调色剂补给口25靠调色剂输送方向下游侧具备局部地抑制该第一搅拌螺杆23的调色剂的输送能力的输送能力抑制部28。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能力抑制部28是配置于第一搅拌螺杆23的相互邻接的螺旋叶片23B之间的板状桨叶。通过让输送能力抑制部28绕第一旋转轴23A旋转,从比输送能力抑制部28靠上游侧输送来的调色剂开始滞留。并且,这些调色剂的滞留位于输送能力抑制部28的正上游侧堆积至调色剂补给口25与第一输送路261相向的位置为止。由此,在调色剂补给口25相对向的区域形成调色剂的滞留部29。
当补给调色剂T2被从调色剂补给口25补给,显影剂输送路26内的调色剂量增加时,在该滞留部29滞留的调色剂从下方堵塞(封闭)调色剂补给口25,抑制调色剂的进一步补给。之后,当显影剂输送路26内的调色剂由显影辊21消耗而在滞留部29滞留的调色剂减少时,堵塞调色剂补给口25的调色剂减少,在滞留部29与调色剂补给口25之间产生间隙。其结果,补给调色剂T2再次从调色剂补给口25流入显影剂输送路26(第一输送路261)。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随着在滞留部29滞留的调色剂的减少而调整补给调色剂的接受量的体积补给型的调色剂补给方式。
<关于将调色剂容器向显影装置的安装>
图6及图7分别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30及显影装置20的立体图。在此,对调色剂容器30及显影装置20的外观构造,将调色剂容器30安装到显影装置20的结构进行说明。
调色剂容器30相对于框体101内的显影装置20为可装拆,具备容器主体31以及容器闸门32。容器主体31是构成调色剂容器30的主体的筒状部分,在其内部收容调色剂(有关内部构造将在以后详细叙述)。容器闸门32被安装在容器主体31的右端附近的周上。
容器主体31的左端侧为开口端,为了进行封闭在所述左端侧安装有盖部311。容器主体31的右端侧配置有包含后述的第一齿轮部件36以及第二齿轮部件37的驱动输入部,为了进行覆盖在所述右端侧安装有罩部313。为了引导将调色剂容器30安装到显影装置20,在盖部311的左侧面突出设置有左引导部312、在罩部313的右侧面突出设置有右引导部314。
容器闸门32被支撑为可相对于容器主体31沿着周向滑动移动,具备封住及开放容器主体31的调色剂排出口30P的功能。容器闸门32具有闸门主体321、锁定部322以及锁定解除部323。闸门主体321是具备封住及开放调色剂排出口30P的功能的平板。锁定部322被支撑为可相对于闸门主体321摆动,具备容许及限制闸门主体321相对于容器主体31的的滑动移动的功能。锁定解除部323是锁定部322上所具备的突片。如果锁定解除部323被推压,锁定部322所具备的未图示的锁定片从形成在容器主体31的卡合部脱离,容许闸门主体321的所述滑动移动。
参照图7,显影壳体200具备分别立设在其左右两端部的壳体左壁200L以及壳体右壁200R。壳体左壁200L与壳体右壁200R之间的空间为安装了调色剂容器30的容器安装部109。在壳体左壁200L的内侧面设有左引导槽201L,在壳体右壁200R的内侧面设有右引导槽201R。在将调色剂容器30安装于容器安装部109时,调色剂容器30的左引导部312被左引导槽201L引导、右引导部314被右引导槽201R引导。在本实施方式中,调色剂容器30从斜上方安装于容器安装部109(参照图7的箭头DC)。
显影装置20具备第一传递齿轮2G1、第二传递齿轮2G2以及第三传递齿轮2G3。而且,打印机100具备框体101所具备的第一马达M1、第二马达M2以及控制部50。第一传递齿轮2G1、第二传递齿轮2G2以及第三传递齿轮2G3是能够旋转地被壳体右壁200R支撑的齿轮。第一传递齿轮2G1连接于第二传递齿轮2G2。而且,第一传递齿轮2G1经由未图示的齿轮群连接于显影辊21、第一搅拌螺杆23以及第二搅拌螺杆24。如果显影装置20被安装到框体101,第一马达M1连接于第三传递齿轮2G3,并且,第二马达M2连接于第一传递齿轮2G1。
第一马达M1通过第三传递齿轮2G3使调色剂容器30的后述的轴部33旋转,从而使调色剂容器30的后述的移动壁34移动。即,第三传递齿轮2G3与调色剂容器30的后述的第一齿轮部件36咬合,向第一齿轮部件36传递第一马达M1的驱动力。第二马达M2通过第一传递齿轮2G1使显影装置20的显影辊21、第一搅拌螺杆23以及第二搅拌螺杆24旋转。进一步,第二马达M2通过第一传递齿轮2G1以及第二传递齿轮2G2使调色剂容器30的后述的旋转体35旋转。控制部50,在打印机100的打印动作等时,分别控制第一马达M1以及第二马达M2,驱动显影装置20以及调色剂容器30的各部件。
显影壳体200具备锁定解除按钮202、所述的调色剂补给口25、解除用突起部204、一对容器闸门固定部205、一对闸门弹簧206以及壳体闸门207。
锁定解除按钮202,是以能够滑动移动的方式被壳体右壁200R支撑的推压按钮,具备锁定卡合片203。锁定解除按钮202具备锁定安装在容器安装部109的调色剂容器30的姿势的功能以及解除所述锁定的功能。锁定卡合片203是在壳体右壁200R的前侧部向容器安装部109侧突出而形成的爪部,用于锁定调色剂容器30。锁定解除按钮202,通过未图示的锁定施力弹簧施加朝向前方的力。如果抗拒所述锁定施力弹簧的作用力而推压锁定解除按钮202,则锁定卡合片203从调色剂容器30离开,对调色剂容器30的锁定被解除。
调色剂补给口25是以大致矩形形状在显影壳体200的顶板开口的开口部,与显影壳体200的内部连通。如果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到容器安装部109,调色剂排出口30P与调色剂补给口25相向,从调色剂排出口30P排出的调色剂从调色剂补给口25流入显影壳体200的内部。
解除用突起部204是邻接于调色剂补给口25的后方并从显影壳体200的顶板突出设置的突起部。解除用突起部204,在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在容器安装部109时,推压容器闸门32的锁定解除部323(图6)。换言之,解除用突起部204容许容器闸门32的滑动移动。
一对容器闸门固定部205在左右方向上以夹住解除用突起部204的方式从显影壳体200的顶板突出设置。当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在容器安装部109时,容器闸门32的一部分卡合于容器闸门固定部205。据此,容器闸门32被固定,其转动被限制。
一对闸门弹簧206是配置在一对容器闸门固定部205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的一对弹簧部件。闸门弹簧206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而配置,其后端部分别卡止于显影壳体200的顶板。闸门弹簧206的前端部分别卡止于壳体闸门207的左右両端部。
壳体闸门207以能够相对于调色剂补给口25滑动移动的方式被显影壳体200支撑,封住或开放调色剂补给口25。一对闸门弹簧206向壳体闸门207施加使壳体闸门207封住调色剂补给口25的方向的力。如果从显影装置20卸下调色剂容器30,壳体闸门207受一对闸门弹簧206的作用力而封住调色剂补给口25。此外,如果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到容器安装部109,壳体闸门207推压容器主体31。因此,闸门弹簧206经由壳体闸门207向安装在容器安装部109的调色剂容器30施加朝向箭头DM方向的力。
<关于调色剂容器的结构>
下面,不仅参照图6而且还参照图8至图11详细地说明调色剂容器30的结构。图8是调色剂容器30的俯视图,图9是调色剂容器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图8的X-X线剖视图,图11是图8的XI-XI线剖视图。调色剂容器30呈沿从左到右的方向(本说明书中为第一方向、图10的箭头DA方向)延伸的筒形状,在内部收容补给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容器30不仅具备所述的容器主体31以及容器闸门32,而且还具备轴部33、移动壁34、旋转体35、第一齿轮部件36以及第二齿轮部件37。
容器主体31包括划定沿第一方向(调色剂容器30的长度方向)呈筒状延伸的内部空间31H的内周面31A(图10)和为了与该内部空间31H连通而在容器主体31的壁面开口的用于排出调色剂的调色剂排出口30P(图8)。在容器主体31的左端侧配置有上述的盖部311,在容器主体31的右端侧配置有右壁316。即,内部空间31H是由内周面31A、盖部311以及右壁316封闭的空间。
右壁316是与容器主体31一体的部分。在右壁316形成用于轴支撑轴部33的右端侧的主体轴承部31J。在盖部311的内侧面具备用于轴支撑轴部33的左端侧的轴支撑部311A。盖部311,在将轴部33、移动壁34以及旋转体35组装到内部空间31H之后,通过超声波熔接被熔接成堵塞容器主体31的左开口。调色剂排出口30P,在右壁316附近的位置,具有沿第一方向的指定的长度,并且,沿容器主体31的底部的圆弧形状在周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且以矩形形状被开口。
轴部33以在内部空间31H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方式被配置,是由移动壁34的移动轴以及旋转体35的旋转轴(沿第一方向的旋转轴)构成的轴。轴部33具备第一端部331、第二端部332、公螺旋部333以及移动壁停止部334、支撑环部335以及凸轮部336。
第一端部331是贯穿主体轴承部31J而向右侧突出的轴部33的右端部。在第一端部331的周面形成有一对D切面。第二端部332是轴部33的左端部,被盖部311的轴支撑部311A轴支撑。
公螺旋部333是形成在轴部33的外周面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螺旋状的螺纹部。公螺旋部333被形成在从邻接于轴部33的盖部311的区域起至相对于调色剂排出口30P位于第一方向上游侧的区域为止。移动壁停止部334是在公螺旋部333的第一方向下游侧连续而配置的在轴部33中不存在周向突起只有轴部分的区域。支撑环部335邻接于移动壁停止部334的右方而配置,具有与公螺旋部333略相同的径向的外径的环状突起被沿第一方向多个连续设置的区域。凸轮部336是配置在第一端部331和支撑环部335之间的圆板状的部分。
移动壁34是在容器主体31的内部(内部空间31H)面向第一方向而配置的壁部。移动壁34包含与容器主体31的内周面31A相对而配置的外周面34R和与内周面31A一起划定收容补给调色剂的收容空间31S的输送面34S。即,在内部空间31H,右壁375的内面和作为移动壁34的内面的输送面34S之间的区域是实际上收容补给调色剂的收容空间31S。移动壁34在径向的中央附近具备使轴部33贯通的贯通孔。移动壁34一边将收容空间31S内的调色剂向调色剂排出口30P输送,一边沿着轴部33,使内部空间31H内向第一方向移动(箭头DA)。
参照图10,移动壁34具备壁板341、密封部件342以及壁主体部343的沿左右方向排列的3张板状部件的组装体。该组装体被推压部件344推压朝向第一方向移动。壁板341在移动壁34中被配置在第一方向的下游侧,是由树脂成型而形成的板材。壁板341的右侧面是上述的输送面34S。输送面34S,随着移动壁34向第一方向的移动,一边推压一边输送收容空间31S内的调色剂。
密封部件342被配置在由壁板341和壁主体部343而夹住的位置,是由在第一方向具有规定厚度的氨基材料所形成的部件。密封部件342的外周部构成上述的移动壁34的外周面34R。壁主体部343被配置在移动壁34之中最靠近第一方向上游侧,是由树脂成型而形成的板材。如果壁板341、密封部件342及壁主体部343被一体化地组装,密封部件342的外周部就被配置在最靠径向外侧。其结果,密封部件342的外周部分(移动壁34的外周面34R)被容器主体31的内周面31A压缩而变形。由此,可以防止收容空间31S的调色剂从内周面31A和外周面34R之间流出到比移动壁34更靠近第一方向上游侧。
推压部件344被配置在移动壁34的第一方向上游侧,为外嵌于轴部33的筒状部件。推压部件344,在其内周面具备与轴部33的公螺旋部333咬合的螺母部345。推压部件344随着绕轴部33旋转而向第一方向行进。推压部件344与移动壁34的壁主体部343卡合,通过让推压部件344沿着轴部33行进,具有将移动壁34向第一方向推压使移动壁34沿着第一方向移动的功能。即,如果轴部33绕轴旋转,推压部件344和移动壁34就向第一方向移动。
旋转体35被配置在收容空间31S内位于调色剂排出口30P的上方且与右壁316邻接。旋转体35可以绕轴部33旋转地被轴部33支撑。旋转体35,在右端侧具备接受旋转驱动力的输入的卡合部351。旋转体35具有以下功能:
(1)是划分容器主体31的收容空间31S的内周面31A的一部分,具有清扫作为调色剂传感器60的检测区域的调色剂检测面31B(检测面:图11)的功能;
(2)搅拌收容空间31S内的调色剂的功能;以及,
(3)检测容器主体31(调色剂容器30)存在于框体101内的功能。
关于该旋转体35,将在以后详细叙述。
第一齿轮部件36向轴部33传递旋转驱动力。第一齿轮部件36具备形成在圆板状部件的外周面的齿轮部361和从所述圆板状部件的径向中心向左方突出设置的圆筒部362。在圆筒部362的左端突出设置卡合部362A。为了向轴部33只传递一个方向的旋转力,对于该第一齿轮部件36组装了由棘轮齿轮363和棘轮轴364组成的棘轮机构。在棘轮轴364的左端部具备在内部呈D面形状的连结部365。轴部33的具有上述D切割面的第一端部331被镶嵌于该连结部365。另一方面,棘轮轴364的中央部分插通于棘轮齿轮363,并且其右端部插通于第一齿轮部件36的圆筒部362。
在齿轮部361,经由显影装置20的第三传递齿轮2G3,输入第一马达M1的旋转驱动力。通过该旋转驱动力,第一齿轮部件36在规定的旋转方向旋转,通过上述棘轮机构,轴部33绕轴旋转。通过该轴部33的旋转,推压部件344向第一方向行进,使移动壁34向第一方向移动。另外,上述规定的旋转方向,虽然也取决于公螺旋部333的螺旋方向,但是是使移动壁34向第一方向移动的旋转方向。如果对齿轮部361赋予与此相反的旋转驱动力,由于上述棘轮机构,所述相反的旋转驱动力不会传递到轴部33(棘轮齿轮363空转)。
第二齿轮部件37向旋转体35传递旋转驱动力。第二齿轮部件37具备形成在圆板状部件的外周面的齿轮部371和从上述圆板状部件的径向中心向左方突出设置的圆筒部372。圆筒部372的左端是具备与旋转体35的卡合部351卡合的凹部的连结部373。齿轮部371,经由显影装置20的第一传递齿轮2G1及第二传递齿轮2G2输入第二马达M2的旋转驱动力。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齿轮部件37与显影装置20的显影辊21、第一搅拌螺杆23、第二搅拌螺杆24被同步旋转驱动。如果第二齿轮部件37被旋转驱动,经由连结部373和卡合部351的卡合,旋转驱动力被传递到旋转体35,旋转体35绕轴部33旋转。
罩部313被安装在容器主体31的右端侧。罩部313具备使第一、第二齿轮部件36、37的周向的一部分露出于外部的开口部315(图10)。在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到显影装置20的状态下,在该开口部315,第一齿轮部件36的齿轮部361与第三传递齿轮2G3咬合,第二齿轮部件37的齿轮部371与第二传递齿轮2G2咬合。
在容器主体31的右壁316安装有用于事后堵塞为了将调色剂填充到收容空间31S内的调色剂填充孔的闭塞盖317。当向收容空间31S填充调色剂时,在没有安装罩部313的状态下,利用填充喷嘴使调色剂通过上述调色剂填充孔填充到收容空间31S内。填充后,在上述调色剂填充孔嵌入闭塞盖317并进行熔接,罩部313被安装在容器主体31的右端侧。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中,为了检测被收容在调色剂容器30内的调色剂,由透磁率传感器构成的非接触型的调色剂传感器60被设置在前罩104上。图12是搭载了调色剂容器30和调色剂传感器60的部分的打印机100的剖视图。调色剂传感器60被配置在调色剂容器30的上下方向中央附近与前侧部抵接的位置。该调色剂传感器60所抵接的调色剂容器3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是图2所示的传感器接触面30A,与传感器接触面30A相对向的内周面31A的一部分是调色剂检测面31B。
<关于移动壁的移动>
盖部311的左引导部312以及罩部313的右引导部314被显影装置20的一对左引导槽201L以及右引导槽201R引导,并且,调色剂容器30由用户安装到容器安装部109(图6、图7)。当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于容器安装部109时,容器闸门32被转动,调色剂排出口30P被敞开。其结果,调色剂排出口30P与调色剂补给口25的上方相向而配置(图4、图5)。
如此,如果新的调色剂容器30被安装于打印机100,则控制部50(图7)驱动第一马达M1,并经由与第三传递齿轮2G3卡合的第一齿轮部件36旋转驱动轴部33。其结果,通过轴部33的公螺旋部333与推压部件344的螺母部345的卡合,推压部件344沿第一方向(图10的箭头DA)移动。伴随该推压部件344的移动,移动壁34被推压,移动壁34朝向调色剂排出口30P移动。此时,输送面34S推压调色剂,收容空间31S中的调色剂的吃水程度逐渐变高。
不久,如果移动壁34从初期位置向右方移动规定的距离,则调色剂的吃水程度超过调色剂检测面31B的高度位置。这时,调色剂传感器60检测出调色剂,输出规定的检测信号(例如HIGH信号)。控制部50接收从调色剂传感器60输出的HIGH信号,让轴部33的旋转停止,使移动壁34的移动停止。
如基于图5说明所述,在本实施方式,采用了体积补给型的调色剂补给形式。因此,在显影装置20侧的调色剂的滞留部29(图5)从下方封住调色剂补给口25的情况下,补给调色剂T2不会从调色剂容器30落下。另一方面,如果调色剂被从显影辊21向感光鼓121供给,滞留部29的调色剂减少,则调色剂从调色剂排出口30P通过调色剂补给口25而向显影装置20流入。其结果,在调色剂容器30的收容空间31S,由于调色剂检测面31B周边的调色剂消失,调色剂传感器输出规定的非检测信号(例如LOW信号)。控制部50接收该LOW信号而驱动第一马达M1,使移动壁34进一步向调色剂排出口30P移动,直到调色剂传感器60输出HIGH信号为止。
根据显影装置20的显影动作,控制部50驱动第二马达M2,旋转驱动显影辊21等。与该旋转动作联动,通过与第二传递齿轮2G2咬合的第二齿轮部件37,旋转体35绕轴部33旋转。旋转体35被配置在收容空间31S中与调色剂排出口30P以及调色剂检测面31B所存在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通过旋转体35的旋转,能发挥旋转体35的如上所述功能。即,调色剂检测面31B得以清扫,调色剂排出口30P附近的调色剂由于搅拌而被搅开,进一步执行向调色剂排出口30P推压调色剂的动作。据此,能可靠地执行用调色剂传感器60对通过调色剂检测面31B的调色剂的检测。
如果打印动作反复进行而调色剂容器30的收容空间31S的调色剂持续被使用,不久,移动壁34到达调色剂排出口30P的跟前的最终位置。如此,通过让移动壁34沿第一方向逐渐移动,收容空间31S内的调色剂一边被移动壁34推压一边被输送至调色剂排出口30P。在移动壁34到达最终位置为止的期间,收容空间31S逐渐被缩小。即,在调色剂容器30的内部,存在调色剂的空间本身逐渐消失。其结果,与收容空间31S的容积不变化的以往的调色剂容器相比较,当使用结束时,可以使残留在容器主体31的调色剂量减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移动壁34在比调色剂排出口30P略靠第一方向上游侧的最终位置停止。详细而言,一旦推压部件344的螺母部345伴随移动壁34的移动到达移动壁停止部334,则公螺旋部333与螺母部345之间的螺合被解除。其结果,从轴部33向推压部件344的移动力的传递消失,移动壁34在最终位置停止。此时,移动壁34在轴部33上到达支撑杆部335,成为被该支撑杆部335安定地支撑的状态。
<旋转体的详细结构>
以下,除了上述的图11和图12以外,还参照图13A至图15对旋转体35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13A和图13B是使视线不同看上去的旋转体35的立体图,图14是拆下清扫膜45后的状态的旋转体35的立体图,图15是图8沿XV·XV线的剖视图。旋转体35由树脂成型品构成,包含平板部40、从该平板部40向左方突出设置的清扫部41、搅拌部42以及被检测部43。
(平板部)
平板部40是圆板状的部件。在旋转体35被安装在轴部33的状态下,平板部40的左面和右面成为相对于轴部33垂直的面。平板部40具备大致扇形的切口部40A。该切口部40A,如图11所示,是为了从收容空间31S侧看上去旋转体35不会遮挡调色剂填充孔(封闭盖317)而设置的。即,切口部40A是通过上述调色剂填充孔向收容空间31S填充调色剂的开口。因此,在收容空间31S即使将具有平板部40的旋转体35配置在右壁316的附近,也可以通过切口部40A从外部向收容空间31S填充调色剂。
在平板部40的径向中心附近的左面,筒状凸起部44被向左方突出而设置。在筒状凸起部44的内部具有中空部44H,在轴部33的第一端部331附近贯通中空部44H的状态下,筒状凸起部44外嵌于轴部33。在筒状凸起部44的相反侧,即平板部40的右面,与筒状凸起部44同轴地向右方突出设置中空的背面凸起部441。背面凸起部441的右端部分是与第二齿轮部件37的连结部373(图9、图10)卡合的卡合部351。轴部33也贯通于该背面凸起部441。平板部40从筒状凸起部44和背面凸起部441朝径向外侧延伸。平板部40的外边缘是圆弧状的周缘部401。周缘部401与容器主体31的内周面31A仅相隔微小的间隙而相向对置(参照图11)。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筒状凸起部44的内部收容有第一密封352。第一密封352是介于轴部33的外周面和筒状凸起部44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的密封垫。通过第一密封352,可以抑制调色剂从收容空间31S沿着轴部33和背面凸起部441之间的间隙而泄漏。而且,在背面凸起部441的外周面和右壁316所具备的凸起部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还介入第二密封353。通过第二密封353,能抑制调色剂从收容空间31S沿着背面凸起部441的外周面而泄漏。
(清扫部)
清扫部41是对旋转体35赋予清扫调色剂检测面31B的功能的部分,包含清扫调色剂检测面31B的清扫膜45(清扫部件)和保持该清扫膜45的保持部46。清扫膜45是由在俯视下为大致矩形形状的膜状的弹性部件构成。作为清扫膜45可以使用具有能发挥所需的韧性强度的厚度的例如PET膜。
清扫膜45包含实际上与调色剂检测面31B滑动接触的前端区域451、与该前端区域451相连的基端区域452、突出设置于前端区域451的突出片453。保持部46在基端区域452保持清扫膜45。如图13A和图13B所示,在旋转体35没有被收容在收容空间31S的状态下,清扫膜45呈直线的形状。前端区域451从平板部40的周缘部401向外延伸。其延伸长度被设定为与周缘部401和容器主体31的内周面31A之间的间隙相比其长度更长。
另一方面,如果旋转体35被收容在收容空间31S,如图11所示,前端区域451通过弹性变形而弯曲,前端区域451的一部分与内周面31A(调色剂检测面31B)接触。接触的是在清扫膜45与内周面31A相对置的第一面45a(图13A)。由此,随着旋转体35的旋转,前端区域451与调色剂检测面31B滑动接触,可以清扫该调色剂检测面31B。另外,第一面45a的相反侧的第二面45b(图13B)不与内周面31A接触。
保持部46是在基端区域452以夹着清扫膜45的方式而配置的4个突出片,其包含第一支撑片461、第二支撑片462、第三支撑片463以及第四支撑片464。第一至第四支撑片461至464是从平板部40向左方突出的筋状的突起,大至具有清扫膜45的宽度尺寸的80%左右的突出高度。第一至第四支撑片461至464,按照该顺序,大至沿着周缘部401隔开间隔而排列,并且,为了设置出能夹住清扫膜45的狭缝状的空间被排列成格子状。
如图14所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支撑片461、462、463、464分别具有膜支撑面S1、S2、S3、S4。第一支撑片461和第三支撑片463的膜支撑面S1、S3是一个面,第二支撑片462和第四支撑片464的膜支撑面S2、S4是另一个面。而且,在膜支撑面S1、S3和膜支撑面S2、S4之间,确保可以插入清扫膜45的狭缝状的空间。第一支撑片461和第三支撑片463的膜支撑面S1、S3支撑清扫膜45的第二面45b(图13B)。另一方面,第二支撑片462和第四支撑片464的膜支撑面S2、S4是一个面,支撑清扫膜45的第一面45a(图13A)。
在第一至第四支撑片461至464之中,最接近内周面31A的第一支撑片461不是固定清扫膜45而是以接触状态支撑清扫膜45。另一方面,清扫膜45被比第一支撑片461更离开内周面31A的第二至第四支撑片462至464的3个支撑片固定地支撑。即,清扫膜45的基端区域452可以滑动自如地,换句话说可弯曲地被第一支撑片461支撑。另一方面,基端区域452的被第二至第四支撑片462至464夹住的部分被保持在实质上不能弯曲变形的状态。
突出设置于前端区域451的突出片453被设置成如下,当清扫膜45伴随旋转体35的旋转通过调色剂排出口30P的上方时,清扫膜45不会被嵌入到调色剂排出口30P中,即,在调色剂排出口30P的位置清扫膜45不会弹到调色剂。关于包含该突出片453的清扫膜45的实施方式以及由保持部46对清扫膜45的支撑实施方式,将在后述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
(搅拌部)
搅拌部42是赋予旋转体35搅拌调色剂的功能的部分,包含搅拌收容空间31S内的调色剂的搅拌叶片421(搅拌部件)。搅拌叶片421是从平板部40向左方突出地附设于旋转体35的叶片。搅拌叶片421发挥伴随旋转体35的旋转搅开收容空间31S内的调色剂的功能。根据本实施方式,伴随旋转体35的旋转,以叶片这样的简易的构造就能搅开调色剂,由此可以搅拌收容空间31S内的调色剂。
搅拌叶片421具有与内周面31A相对向的推压面421S。该押压面421S相对于平板部40的周缘部401的切线的倾斜角α(图11)可以设定在30°至60°左右的范围内,优选为45°。搅拌叶片421具有成为最接近筒状凸起部44的位置的内侧边缘421A。内侧边缘421A是在图11所示的旋转体35的旋转方向R上,在搅拌叶片421中位于最前端的部分。在收容空间31S内的调色剂凝聚的状态下,如果旋转体35旋转,内侧边缘421A潜入调色剂凝聚体,通过让推压面421S推压调色剂,搅开该调色剂凝聚体。随着旋转体35的进一步旋转,搅拌叶片421搅拌已搅开的调色剂,使调色剂的流动性增加。
在内侧边缘421A和筒状凸起部44的外周面之间,希望能确保一定的距离。如果他们之间的间隙太窄,在旋转体35旋转时调色剂不容易向搅拌叶片421的旋转方向下游侧逃离,相反可能会产生将调色剂压硬的现象。因此,在内侧边缘421A和筒状凸起部44之间,最好能确保与推压面421S的径向宽度相同的间隙。
(被检测部)
被检测部43是给旋转体35赋予检测容器主体31存在于框体101内的功能的部分。被检测部43具备成为规定的传感器(第二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对象的铜带432(被检测部件/被检测片)和粘贴(安装)于该铜带432的安装叶片431。如上所述,调色剂传感器60是透磁率传感器,不仅对调色剂对铜也具有感应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上述规定的传感器使用调色剂传感器60。
安装叶片431是从平板部40的周缘部401向左方突出设置的叶片。安装叶片431呈圆弧状弯曲,其径向外侧的表面是铜带432的粘贴面。铜带432包含由铜或铜合金构成的带主体和在该带主体的一侧面所具备的粘合层。另外,只要能让调色剂传感器60具有感应性,也可以使用其它种类的金属带。而且,并不限于带的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让金属板板材等嵌入保持部所具备的安装叶片的实施方式。
如果旋转体35旋转,被检测部43就会通过某个调色剂检测面31B的位置。此时,调色剂传感器60产生对应于铜带432的检测的输出,即,与调色剂不同的输出。因此,通过预先设定适当的阈值,可以识别出调色剂传感器60是检测到了铜带432还是检测到了调色剂。在调色剂传感器60输出与铜带432的检测相对应的输出的情况下,表明调色剂容器30(容器主体31)被正常地安装在容器安装部109。如此,通过向安装叶片431粘贴铜带432这样的简易结构,可以检测出有无调色剂容器30。
另外,如图11中虚拟线所示,也可以将检测收容空间31S内的调色剂的第一检测传感器6A和检测调色剂容器30是否存在于容器安装部109的第二检测传感器6B分别配置在框体101以及前罩104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检测传感器6A通过调色剂检测面31B检测收容空间31S内的调色剂。而且,第二检测传感器6B,在与调色剂检测面31B不同的位置,检测被检测部43的被检测部件(铜带432)。但是,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如果使用对调色剂和铜带432的双方都具有感应性的调色剂传感器60,可以让一个传感器承担第一、第二检测传感器6A、6B的功能,因此,可以减少零部件数,实现降低成本。
(布局和动作)
如上所述,在平板部40的左面,保持清扫膜45的基端区域452的保持部46(清扫部41)、搅拌叶片421(搅拌部42)以及粘贴有铜带432的安装叶片431(被检测部43),被向与该平板部40垂直的方向(沿着第一方向的方向)突出设置。参照图11,清扫部41、搅拌部42以及被检测部43,在平板部40的周缘部401附近,大致以沿周向均等的间隔而配置。而且,在旋转方向R,如果以清扫部41为基准,在其上游侧配置被检测部43,进一步在其上游侧配置搅拌部42。
参照图15,调色剂排出口30P,相对于调色剂检测面31B,在轴部33的轴向(第一方向)上被配置在略为相同的位置,但是,在容器主体31的内周面31A被配置在周向上不同的位置。在旋转方向R,调色剂检测面31B位于调色剂排出口30P的上游侧。旋转体35被按照如下方式安装在轴部33,即,让调色剂排出口30P和调色剂检测面31B在周向上的排列位置相对应。也就是说,调色剂排出口30P和调色剂检测面31B被排列在与保持部46(清扫部41)、搅拌叶片421(搅拌部42)以及安装叶片431(被检测部43)的旋转轨迹相对向的位置。换言之,调色剂检测面31B是与上述旋转轨迹相向的环状的内周面31A的一部分区域。而且,调色剂排出口30P,在旋转体35旋转之际,在清扫膜45的前端区域451以及搅拌叶片421通过的位置开口。
因为具有这样的布局,所以,如果旋转体35绕轴部33向旋转方向R旋转,清扫膜45的前端区域451就会与调色剂检测面31B滑动接触从而清扫该调色剂检测面31B,并维持上述滑动接触通过调色剂排出口30P上。而且,搅拌叶片421在上述旋转轨迹上一边搅拌(推压)调色剂一边通过调色剂排出口30P上。并且,粘贴在安装叶片431的铜带432,在与内周面31A接近的位置沿着上述旋转轨迹周向回旋,通过调色剂检测面31B。因此,调色剂检测面31B被维持清洁,收容空间31S内的调色剂被搅拌从而可防止凝聚,并且,可以用调色剂传感器60检测容器主体31是否被安装在容器安装部109。因此,可以提高调色剂容器30的功能性。
而且,具有铜带432的被检测部43,在旋转体35的旋转方向R,被配置在具有清扫膜45的清扫部41的上游侧。调色剂传感器60被设置于容器主体31的外部的定点(前罩104)。因此,清扫膜45伴随旋转体35的旋转对调色剂检测面31B清洁化之后,铜带432通过该调色剂检测面31B。因此,可以确保用调色剂传感器60对铜带432的正确检测。
另外,清扫膜45和搅拌叶片421也具有向调色剂排出口30P推压调色剂的功能。即,清扫膜45和搅拌叶片421在旋转体35旋转之际通过调色剂排出口30P的位置。由于在此通过之际清扫膜45和搅拌叶片421将调色剂向调色剂排出口30P推压,所以,可以通过调色剂排出口30P执行将容器主体31内的调色剂积极地供给到补给对象(显影装置20)的动作。即,通过根据需要使旋转体35旋转,可以执行调色剂的补给动作。另外,由于清扫膜45的前端区域451一边与内周面31A滑动接触一边通过调色剂排出口30P的位置,会有过剩地输送调色剂的担忧。为了防止这种过剩的调色剂补给,在前端区域451配置有突出片453。接下来,对包含该突出片453的清扫膜45进行详细说明。
<关于清扫膜与调色剂排出口之间的关系>
图16A是清扫膜45的俯视图。如上所述的清扫膜45呈矩形形状,具备与内周面31A滑动接触的前端区域451和由旋转体35的保持部46保持的基端区域452。矩形的清扫膜45,在被旋转体35保持的状态下,包含成为沿着第一方向的侧边的轴向前端侧部E1和轴向基端侧部E2,成为沿着周向的侧边的周向右侧部E3和周向左侧部E4。
轴向前端侧部E1是前端区域451侧的侧边,在清扫膜45中作为突出前端缘的侧边。将轴向前端侧部E1作为前端的前端区域451的一定的区域与内周面31A抵接。轴向基端侧部E2是基端区域452侧的侧边。周向右侧部E3,如图13A、图13B所示,是抵接或者靠近平板部40侧的侧边。周向左侧部E4是相对于平板40成为突出前端缘的侧边。
突出片453是在周向右侧部E3和轴向前端侧部E1交叉的角部从周向右侧部E3起沿着第一方向朝左方突出设置的小突出片。清扫膜45原本是以清扫调色剂检测面31B为目的而配置的,但在,在旋转体35旋转时,不仅通过调色剂检测面31B还通过调色剂排出口30P的位置。为此,清扫膜45还具备将调色剂向调色剂排出口30P推压实现适当的调色剂补给的功能。但是,在清扫膜45到达调色剂排出口30P之际,如果前端区域451嵌入了调色剂排出口30P中,就会弹出般地推压调色剂,使调色剂过多地从调色剂排出口30P吐出。突出片453就是为了抑制这种调色剂的过剩补给而配置的。
图17A至图17C是表示清扫膜45通过调色剂排出口30P上的情况的模式图。调色剂排出口30P是矩形的开口,具有由上游开口边缘F1、下游开口边缘F2、周向右开口边缘F3以及周向左开口边缘F4组成的开口周缘部。在旋转体35的旋转方向R,上游开口边缘F1界定调色剂排出口30P的上游侧的开口边缘,下游开口边缘F2界定调色剂排出口30P的下游侧的开口边缘,是分别沿着第一方向的开口边缘。周向右开口边缘F3和周向左开口边缘F4分别界定调色剂排出口30P的右侧以及左侧的开口边缘。
清扫膜45的左右宽度(右侧部E3与左侧部E4之间的间隔)被设定成比调色剂排出口30P的左右宽度(右开口边缘F3与左开口边缘F4之间的间隔)短。清扫膜45的配置位置在调色剂排出口30P的宽度范围以内的位置,位于调色剂排出口30P的偏向右侧的位置,以便使右侧部E3和右开口边缘F3之间在俯视时的间隔比左侧部E4和左开口边缘F4之间的间隔短。另一方面,突出片453以比右开口边缘F3更向右方突出的方式设置于清扫膜45。即,清扫膜45的右侧部E3与右开口边缘F3相比更位于左方,但是,突出片453的右端部与右开口边缘F3相比更位于右方。
图17A模式地表示旋转体35旋转时清扫膜45的周向的中央部分通过调色剂排出口30P的位置的状态。在清扫膜45中,位于旋转方向R的最上游侧的突出片453还未到达调色剂排出口30P。清扫膜45的右侧部E3和左侧部E4位于调色剂排出口30P的右开口边缘F3和左开口边缘F4之间,但是,轴向前端侧部E1还没有到达调色剂排出口30P。因此,清扫膜45不会掉进调色剂排出口30P。
图17B表示清扫膜45沿着旋转方向R行进,前端侧部E1通过调色剂排出口30P的上游开口边缘F1的状态。在通过之际,突出片453与右开口边缘F3成为相互干涉(钩住)的状态。即,清扫膜45通过突出片453成为被右开口边缘F3附近的内周面31A以悬臂方式支撑的状态。因此,在清扫膜45通过调色剂排出口30P之际,前端区域451不会被嵌入调色剂排出口30P。另外,也可以不形成突出片453,通过让清扫膜45的右侧部E3通过比调色剂排出口30P的右开口边缘F3更位于左侧的位置,来产生上述干涉。
图17C表示清扫膜45进一步行进,前端侧部E1通过了调色剂排出口30P的下游开口边缘F2的状态。在此状态下,从清扫膜45的前端侧部E1起一定的区域与内周面31A稳定地滑动接触。
这样,在清扫膜45通过调色剂排出口30P之际,不会因为有突出片453存在而清扫膜45的举动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可以限制清扫膜45弹出式地推压调色剂,从调色剂排出口30P过剩地吐出调色剂的动作。因此,可以防止对显影装置20过剩地补给调色剂。
在本实施方式,对使突出片453与调色剂排出口30P的右开口边缘F3相互干涉的意义进一步进行说明。图18是调色剂容器30和显影装置20之间的接合部分的剖视图,是表示调色剂排出口30P附近的调色剂滞留状况与清扫膜45对调色剂的推压状况的模式图。显影壳体200的调色剂补给口25直接与容器主体31的调色剂排出口30P的下方连结,从调色剂排出口30P排出的调色剂流入该调色剂补给口25。
如对图5所述,第一搅拌螺杆23具有输送能力抑制部28。因此,在显影壳体200内的显影剂输送路26中的调色剂输送方向(箭头D1),在输送能力抑制部28的上游侧会发生调色剂的滞留部29。滞留部29制作出堵塞调色剂排出口30P的调色剂吃水线Ta。清扫膜45,如上所述,在通过调色剂排出口30P之际,表现出向调色剂排出口30P挤压调色剂的举动。
如图18所示,在调色剂补给口25和调色剂排出口30P的连结部,调色剂吃水线Ta呈容易向调色剂输送方向下游侧偏依的状态。即,在调色剂排出口30P,调色剂容易滞留在接近输送能力抑制部28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左开口边缘F4处,调色剂相对而言不容易滞留在右开口边缘F3附近。即,调色剂排出口30P的右开口边缘F3的附近区域比较容易发生空洞,调色剂容易流入显影壳体200内。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突出片453与调色剂排出口30P的右开口边缘F3互相干涉。为此,在调色剂容易流入的右开口边缘F3附近,清扫膜45对调色剂的推压力得以限制。因此,可以防止补给调色剂过剩地流入显影壳体200内。另外,在清扫膜45的前端侧部E1和左侧部E4交叉的角部C附近,尽管由于突出片453清扫膜45被以悬臂方式支撑,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可能会掉入调色剂排出口30P,从而产生相应的推压力。但是,角部C附近相对向的区域是调色剂比较容易滞留的区域,因为在该区域调色剂排出口30P被堵塞,所以,难以产生调色剂的过剩供给。
但是,由于从角部C附近向调色剂排出口30P的落入而使清扫膜45发生振动,在右开口边缘F3附近存在清扫膜45推压(弹出)调色剂的悬念。应对此问题的最好的方式是图16B和图16C所示的附带狭缝部的清扫膜45A、45B。
图16B的清扫膜45A,在前端区域451中的轴向前端侧部E1附近,穿孔设置有沿宽度方向(第一方向)延伸的狭缝部454。图16C的清扫膜45B具有从前端侧部E1沿周向切入的开放狭缝部455。通过形成这样的狭缝部454、455,可以调整前端区域451对内周面31A的冲击负荷。不仅如此,狭缝部454、455还可以吸收上述的角部C附近掉入调色剂排出口30P之际的振动。因此,可以抑制由于上述振动在右开口边缘F3附近前端区域451弹出调色剂的现象。
<保持清扫膜的详细结构>
如上所述,清扫膜45由具备第一至第四支撑片461至464的保持部46保持在旋转体35上。关于保持部46对清扫膜45的支撑方式,进一步加以说明。图19是表示清扫膜45对容器主体31的内周面31A的滑动接触状况的俯视图,图20是用于说明清扫膜45的举动的示意图。
如图19所示,清扫膜45的基端区域452呈与内周面31A接触而弯曲的状态。清扫膜45由膜状的弹性部件构成,由于伴随着旋转体35的旋转与内周面31A(调色剂检测面31B)滑动接触,处于容易发生塑性变形的条件下。如果清扫膜45发生塑性变形,对内周面31A的冲击负荷就会不足,会发生不能充分清扫调色剂检测面31B,不能充分向调色剂排出口30P推压调色剂等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清扫膜45在不会发生上述塑性变形的状态下被保持部46支撑。在图20,示意了不存在与内周面31A接触的第一状态下的清扫膜45(A)和存在与内周面31A接触的第二状态下的清扫膜45(B)。第一状态下的清扫膜45(A),其前端区域451呈直线状地从旋转体35延伸。另一方面,第二状态下的清扫膜45(B),由于与内周面31A接触而弯曲,在第一支撑片461的支撑位置,形成向上凸的松弛部M。通过以这样产生松弛部M的状态支撑清扫膜45,能缓解清扫膜45对内周面31A的冲击负荷。因此,能有效地防止清扫膜45的塑性变形。
下面对实现产生松弛部M的支撑状态的结构进行说明。在第一至第四支撑片461至464中,将最接近内周面31A的第一支撑片461作为“第一支点部”,将位于从该第一支点部起从上述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离开的位置的第二至第四支撑片462至464作为“第二支点部”。清扫膜45的基端区域452,在上述第一支点部不被固定而是呈接触状态支撑,在上述第二支点部被固定。
第一支点部的第一支撑片461不是固定而是以接触状态支撑清扫膜45。具体而言,第一支撑片461的膜支撑面S1与清扫膜45的第二面45b相对向,在第一状态下的清扫膜45(A),膜支撑面S1以与第二面45b面接触的状态被支撑。该状态是第二面45b仅仅搭在膜支撑面S1上的状态,两者可以相互分离接触。另一方面,在第二状态下的清扫膜45(B),轴向前端侧部E1抵靠内周面31A,对清扫膜45作用与延伸方向相反方向的负荷。为此,在第二状态下的清扫膜45(B)的情况下,虽然第二面45b在第一支撑片461最接近内周面31A的角部的支点P1接触,但是,从膜支撑面S1浮起。即,第二面45b相对于第一支撑片461摇动。由此,在清扫膜45制作出松弛部M。
松弛部M是因为清扫膜45在上述第二支点部实质上不能移动被固定地支撑而产生的。所述第二支点部的第二、第四支撑片462、464的膜支撑面S2、S4与清扫膜45的第一面45a相对向。另一方面,位于第二、第四支撑片462、464的中间的第三支撑片463的膜支撑面S3与清扫膜45的第二面45b相对向。基端区域452被以格子状排列的第二至第四支撑片462至464(膜支撑面S2至S4)夹持并支撑。另外,从膜支撑面S3突出设置保持销465,与此相对应地在清扫膜45有贯通孔穿孔。通过将保持销465插通于上述贯通孔,可以实现清扫膜45的定位。
如此,在上述第二支点部,清扫膜45的基端区域452通过膜支撑面S2至S4被第一面45a和第二面45b双方支撑,并与保持销465卡合。为此,第一状态下的清扫膜45(A)和第二状态下的清扫膜45(B)的双方,在上述第二支点部,其基端区域452不动。清扫膜45弯曲的是在比第二支撑片462更接近内周面31A的角部的支点P2的前端侧。
即,由于基端区域452在上述第一支点部以非固定(非约束)的接触状态被支撑,在上述第二支点部被固定(约束),因此,可以形成松弛部M。通过该松弛部M,可以让清扫膜45在与调色剂检测面31B乃至内周面31A滑动接触时保持一定的空间,能够抑制强烈的冲击负荷下的滑动接触。因此,可以防止清扫膜45的塑性变形,可以长期维持清扫膜45对调色剂检测面31B的清扫能力以及向调色剂排出口30P推压调色剂的能力。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0包含沿轴部33向第一方向移动的移动壁34和绕轴部33旋转的旋转体35。而且,在旋转体35搭载了清扫部41、搅拌部42以及被检测部43这三个功能部件。通过这些功能部件,采用调色剂传感器60的调色剂检测面31B被维持在清洁状态,收容空间31S内的调色剂被搅拌可防止凝聚,并且,可以用调色剂传感器60检测调色剂容器30是否被安装在规定位置。
因此,可以用调色剂传感器60正确地检测储存在容器主体31内的调色剂的量,能够准确地执行使移动壁34移动的控制。而且,因为可以防止调色剂的凝聚,所以能够通过调色剂排出口30P向显影装置20供给流动性高的调色剂。并且,不用另外配置容器拆装传感器等,利用旋转体35就可以检测调色剂容器30的安装。

Claims (12)

1.一种显影剂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主体,具备用于界定沿着第一方向以筒状延伸的内部空间的内周面和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而开口的用于排出显影剂的显影剂排出口;
移动壁,具备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内周面相向而配置的外周面和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内周面一起界定收容所述显影剂的收容空间的输送面,一边将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所述显影剂向所述显影剂排出口输送,一边使所述内部空间内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检测面,是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收容空间中所述内周面的一部分,作为检测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所述显影剂的第一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区域;以及
旋转体,被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可绕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旋转轴旋转,其中,
所述旋转体搭载有清扫所述检测面的清扫部件、搅拌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显影剂的搅拌部件、作为检测所述容器主体的存在的第二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对象的被检测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扫部件,由膜状的弹性部件形成,其包含与所述检测面滑动接触的前端区域和与该前端区域连续的基端区域;
所述旋转体包含保持所述基端区域的保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部件设置于所述旋转体,具备可通过该旋转体的旋转搅开显影剂的搅拌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扫部件被配置在当所述旋转体旋转时通过所述显影剂排出口的位置,具有将显影剂向所述显影剂排出口推压的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筋被配置在当所述旋转体旋转时通过所述显影剂排出口的位置,具有将显影剂向所述显影剂排出口推压的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检测部件包括让第二检测传感器具有感应性的被检测片;
所述旋转体包含安装所述被检测片的安装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轴部,在所述内部空间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而设置,其中,
所述移动壁沿所述轴部向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所述旋转体,以所述轴部为所述旋转轴,绕该轴部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还包括外镶嵌于所述轴部的筒状凸起部、从该凸起部起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平板部、作为该平板部的外周缘与所述内周面隔开间隙而对向设置的周缘部;
所述清扫部件由膜状的弹性部件形成,其包含与所述检测面滑动接触的前端区域和与该前端区域连续的基端区域;
所述搅拌部件具备可通过所述旋转体的旋转搅开显影剂的搅拌筋;
所述被检测部件包括让所述第二检测传感器具有感应性的被检测片;
在所述平板部,保持所述清扫部件的所述基端区域的保持部、所述搅拌筋、安装所述被检测片的安装筋,被朝与该平板部直交的方向突出设置;
所述显影剂排出口,位于与所述检测面在所述内周面的周向上不同的位置,在所述旋转体旋转之际,在所述清扫部件的所述前端区域以及所述搅拌筋通过的位置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检测部件,在所述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被配置在比所述清扫部件位于上游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平板部,具备可向所述收容空间填充显影剂的切口部。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像载体,具备形成有静电潜像的周面;
显影装置,为了显影所述静电潜像,向所述像载体的周面供给显影剂;
权利要求1至10其中之一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向所述显影装置补给所述显影剂;
第一检测传感器,检测所述显影剂收容容器内的显影剂;以及
第二检测传感器,检测所述容器主体的存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和第二检测传感器为对所述显影剂以及所述被检测部件双方具有感应性的共通的检测传感器。
CN201810921248.XA 2017-08-25 2018-08-14 显影剂收容容器以及具备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94261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62794A JP7095241B2 (ja) 2017-08-25 2017-08-25 現像剤収容容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62794 2017-08-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6116A CN109426116A (zh) 2019-03-05
CN109426116B true CN109426116B (zh) 2021-06-01

Family

ID=65435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21248.XA Active CN109426116B (zh) 2017-08-25 2018-08-14 显影剂收容容器以及具备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289031B2 (zh)
JP (1) JP7095241B2 (zh)
CN (1) CN1094261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36724B2 (ja) * 2017-12-21 2021-09-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原稿送り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46333A (ja) * 2012-05-28 2013-12-09 Oki Data Corp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941563A (zh) * 2013-01-21 2014-07-23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清扫装置、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777731A (zh) * 2014-01-15 2015-07-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以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9134651B1 (en) * 2014-03-27 2015-09-15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Develop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051618A (zh) * 2013-12-27 2015-11-1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显影剂收容容器及具备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5824212A (zh) * 2015-01-28 2016-08-03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显影剂补给装置及具备该显影剂补给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5843014A (zh) * 2015-01-30 2016-08-1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显影剂收容容器及具备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34133B2 (ja) * 1995-07-24 2001-1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2002040891A (ja) * 2000-05-15 2002-02-06 Canon Inc 現像剤容器の着脱状況の判断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07703B2 (ja) * 2007-02-20 2010-02-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08914B2 (ja) * 2007-05-16 2010-02-03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43558A (ja) * 2009-04-01 2010-10-28 Murata Machinery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6128428B2 (ja) * 2013-03-15 2017-05-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919254B2 (ja) 2013-12-27 2016-05-1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04290B2 (ja) * 2014-07-30 2017-09-2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398886B2 (ja) * 2015-06-18 2018-10-0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560918B2 (ja) * 2015-07-10 2019-08-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剤検出装置及び現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46333A (ja) * 2012-05-28 2013-12-09 Oki Data Corp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941563A (zh) * 2013-01-21 2014-07-23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清扫装置、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5051618A (zh) * 2013-12-27 2015-11-1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显影剂收容容器及具备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4777731A (zh) * 2014-01-15 2015-07-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以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9134651B1 (en) * 2014-03-27 2015-09-15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Develop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824212A (zh) * 2015-01-28 2016-08-03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显影剂补给装置及具备该显影剂补给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5843014A (zh) * 2015-01-30 2016-08-1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显影剂收容容器及具备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6116A (zh) 2019-03-05
JP7095241B2 (ja) 2022-07-05
US20190064703A1 (en) 2019-02-28
JP2019040105A (ja) 2019-03-14
US10289031B2 (en) 2019-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450741B2 (ja) トナー補給容器
US9395650B2 (en) Develop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103056B (zh) 显影剂供给容器和显影剂供给装置
KR100979336B1 (ko) 현상제 보급 용기 및 현상제 보급 시스템
RU2740332C1 (ru) Резервуар для подачи проявителя и система подачи проявителя
WO2014141488A1 (ja) 現像剤補給容器
JP2017049273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剤収容容器、シャッタ
JP2005173052A (ja) 現像剤供給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RU2739998C1 (ru) Резервуар для подачи проявителя и система подачи проявителя
CN111610704A (zh) 显影剂补充容器和成像装置
JP4289750B2 (ja) トナー補給容器
JP6481796B1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WO2014147847A1 (ja)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装置
JP2006023511A (ja) 現像剤供給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EP2960722B1 (en) Develop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9426116B (zh) 显影剂收容容器以及具备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15152769A (ja) 現像剤の補給容器
JP3483496B2 (ja) トナー補給容器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310242B2 (ja) 現像剤補給容器
JP6895072B2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9212933B (zh) 显影剂收容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895071B2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604303B2 (ja) トナー容器、トナー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63788B2 (ja)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10268139B2 (en) Developer housing container with a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that deforms a seal on a moving wall to allow communication between areas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of the moving wall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