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09767B - 致动器以及包括该致动器的透镜单元、照相机 - Google Patents

致动器以及包括该致动器的透镜单元、照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09767B
CN110709767B CN201880037498.5A CN201880037498A CN110709767B CN 110709767 B CN110709767 B CN 110709767B CN 201880037498 A CN201880037498 A CN 201880037498A CN 110709767 B CN110709767 B CN 1107097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coil
center
coils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374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09767A (zh
Inventor
阿久津敏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mr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mr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mr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mr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709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097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097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097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校正图像抖动的致动器(10),该致动器(10)的特征在于,具有:固定部(12);可动部(14),其安装有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16);可动部支承部件(18),其支承该可动部;驱动用线圈组件(20、21、22),其具有3个以上,并配置于可动部的光轴的周围;以及驱动用磁体组件(23、24、25),其具有3个以上,并以分别与各驱动用线圈组件相对的方式设于固定部,各驱动用线圈组件分别由相邻地排列的3个以上的线圈构成,这些线圈中的配置于两侧的端部的线圈的中心点位于相对于穿过配置于中央部的线圈的中心点且与以光轴为中心的圆相切的直线而言靠近光轴的一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致动器以及包括该致动器的透镜单元、照相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致动器,特别是涉及用于使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在与其光轴正交的平面内移动来对图像抖动进行校正的致动器以及包括该致动器的透镜单元、照相机。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6-170339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在预定的平面内驱动摄像元件的抖动校正装置。该抖动校正装置包括:固定部,其配置有多个线圈;可动部,其包括与多个线圈相对地配置的多个磁体和摄像元件;以及支承构件,其将可动部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固定部沿着与向摄像元件入射的光的光轴垂直的面移动。而且,抖动校正装置还包括:检测部件,其检测可动部的位置;以及控制部件,其基于检测部件的输出来控制流向多个线圈的电流。对于多个线圈,如果将沿着与光轴垂直的面彼此相对地配置的两个线圈设为一个线圈组,则形成有3个线圈组,并且构成为:在各线圈组中,构成该线圈组的两个线圈所产生的驱动力彼此不同。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703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抖动校正装置中,包括由3组形成的共计6个驱动用的线圈,因此能够容易地得到用于驱动摄像元件的较大的驱动力。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抖动校正装置中,以将摄像元件的背面侧填满的方式配置有各驱动用的线圈以及与各驱动用的线圈相对地设置的各驱动用的磁体。另一方面,在驱动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来校正拍摄图像的抖动的致动器中,驱动用的线圈、磁体配置在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的周围。因此,如果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抖动校正装置那样配置驱动用的线圈、磁体,则会没有供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配置的空间。或者,如果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抖动校正装置中在各驱动用的线圈中央空出供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配置的空间,则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的周围需要具有用于配置线圈的较大的空间,存在透镜镜筒大型化这样的问题。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不使透镜镜筒的外径大型化的前提下产生较大的驱动力的致动器以及包括该致动器的透镜单元、照相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致动器,该致动器用于使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在与该透镜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内移动来对图像抖动进行校正,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器具有:固定部;可动部,其安装有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可动部支承部件,其将该可动部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固定部在与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的光轴正交的平面上移动;驱动用线圈组件,其具有3个以上,并配置于固定部和可动部中的任一者的、光轴的周围;以及驱动用磁体组件,其具有3个以上,并以分别与各驱动用线圈组件相对的方式设于固定部和可动部中的另一者,在各驱动用磁体组件与各驱动用线圈组件之间分别产生驱动力,各驱动用线圈组件分别由相邻地排列的3个以上的线圈构成,这些线圈中的配置于两侧的端部的线圈的中心点位于相对于中心切线而言靠近光轴的一侧的位置,该中心切线为穿过配置于中央部的线圈的中心点且与以光轴为中心的圆相切的直线。
根据构成为这样的本发明,具有配置于光轴的周围的3个以上的驱动用线圈组件,各驱动用线圈组件分别由相邻地排列的3个以上的线圈构成,这些线圈中的配置于两侧的端部的线圈的中心点位于相对于中心切线而言靠近光轴的一侧的位置。因此,对于本发明的致动器,能够在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周围的有限的空间没有浪费地配置较多的线圈,能够在不使透镜镜筒的外径大型化的情况下得到较大的驱动力。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致动器以及包括该致动器的透镜单元、照相机,能够在不使透镜镜筒的外径大型化的情况下产生较大的驱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照相机所包括的致动器的侧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照相机所包括的致动器的移动框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照相机所包括的致动器的固定板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致动器的移动框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照相机所包括的致动器的移动框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变形例的致动器的移动框的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照相机所包括的致动器的移动框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图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照相机。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剖视图。
<照相机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具有透镜单元2和照相机主体4。透镜单元2具有透镜镜筒6、配置在该透镜镜筒中的多个透镜8、用于使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16在与其光轴正交的平面内移动的图像抖动校正用的致动器10、以及作为检测透镜镜筒6的振动的振动检测部件的陀螺仪34。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利用陀螺仪34检测振动,基于检测到的振动使致动器10动作,使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16移动,使对焦于照相机主体4内的摄像元件面4a的图像稳定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陀螺仪34,使用压电振动陀螺仪。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16由一个透镜构成,但用于使图像稳定的透镜也可以是多个透镜的透镜组。在本说明书中,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包括用于使图像稳定的一个透镜和透镜组。
透镜单元2安装于照相机主体4,构成为使入射的光在摄像元件面4a成像。大致圆筒形的透镜镜筒6在内部保持多个透镜8,能够通过使一部分透镜8移动来进行焦点调整。
<致动器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2~图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抖动校正用的致动器10。图2是致动器10的侧剖视图。图3是致动器10的移动框的主视图,图4是致动器10的固定板的主视图。
如图2~图4所示,致动器10具有:固定板12,其为固定在透镜镜筒6内的固定部;移动框14,其为可动部,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该固定板12平移移动和旋转移动;以及钢珠18,其具有3个,为将该移动框14支承于固定板12的可动部支承部件。在移动框14的中央安装有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16,在其周围配置有3个钢珠18。
如图2和图4所示,3个钢珠18被夹持在固定板12与移动框14之间,以彼此隔开中心角120°的间隔的方式配置在以光轴A为中心的圆的圆周上。各钢珠18配置于固定板12的在与各钢珠18相对应的位置形成的凹部30中,防止各钢珠18脱落。由此,移动框14被支承在与固定板12平行且与光轴A正交的平面上,各钢珠18一边被夹持一边滚动,从而容许移动框14相对于固定板12向任意方向平移运动和旋转运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钢珠18,使用钢制的球体,但例如也能够利用树脂制的球体将移动框14支承于固定板12。此外,移动框也能够不使用钢珠而是利用能够顺畅地滑动的滑动面来支承,能够使用将移动框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固定板在与光轴正交的平面内移动的任意的可动部支承部件。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致动器10具有安装于移动框14的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20、第2驱动用线圈组件21和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22。在所述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第2驱动用线圈组件、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分别设有第1磁传感器26a、第2磁传感器26b、第3磁传感器26c。此外,如图2和图4所示,致动器10具有安装于固定板12的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23、第2驱动用磁体组件24和第3驱动用磁体组件25。
而且,如图1所示,致动器10具有作为控制部的控制器36,该控制器36基于利用陀螺仪34检测到的振动和利用第1磁传感器26a、第2磁传感器26b、第3磁传感器26c检测到的移动框14的位置信息来控制流向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20、第2驱动用线圈组件21、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22的电流。
并且,控制器36控制致动器10,使移动框14相对于被固定于透镜镜筒6的固定板12在与摄像元件面4a平行的平面内平移移动。由此,安装于移动框14的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16移动,即使在透镜镜筒6发生了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成像于摄像元件面4a的图像抖动。
接着,如图2和图3所示,移动框14具有大致环板状的平板部14a和形成于其中央的圆筒部14b,移动框14配置为与固定板12平行地重叠。在圆筒部14b的内侧安装有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16。
如图3所示,在平板部14a的以光轴A为中心的圆的圆周上安装有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20、第2驱动用线圈组件21、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22。所述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20、第2驱动用线圈组件21、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22以与安装于固定板12的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23、第2驱动用磁体组件24、第3驱动用磁体组件25相对的方式安装于与各驱动用磁体组件分别对应的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20、第2驱动用线圈组件21、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22等间隔地配置在以光轴A为中心的圆的圆周上,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20配置为位于光轴A的铅垂上方。
另外,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20、第2驱动用线圈组件21、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22分别由相邻地排列的3个线圈构成。即,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20由中心线圈20a和两个侧线圈20b、20c构成,该中心线圈20a为配置于该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20的中央部的线圈,该两个侧线圈20b、20c分别与该中心线圈20a相邻地配置在该中心线圈20a的两侧。同样地,第2驱动用线圈组件21由中心线圈21a和两个侧线圈21b、21c构成,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22由中心线圈22a和两个侧线圈22b、22c构成。另外,中心线圈的两侧的各侧线圈均具有相同的结构。此外,对于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除了配置在移动框14上的方向之外,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以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20的结构为主进行说明。
构成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20的中心线圈20a和侧线圈20b、20c是各自的导线被卷绕成带圆角的大致长方形形状的扁平的线圈。中心线圈20a配置为横穿其短边的中心线朝向以光轴A为中心的圆的径向。同样地,第2驱动用线圈组件的中心线圈21a、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的中心线圈22a也配置为它们的短边朝向以光轴A为中心的圆的切线方向。此外,在中心线圈20a的内侧配置有第1磁传感器26a,同样地,在中心线圈21a的内侧配置有第2磁传感器26b,在中心线圈22a的内侧配置有第3磁传感器26c。
另外,构成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20的侧线圈20b、20c分别与中心线圈20a相邻地配置在中心线圈20a的两侧。即,中心线圈20a的一侧(边)配置为与侧线圈20b的一侧(边)平行地相邻,中心线圈20a的另一侧(边)配置为与侧线圈20c的一侧(边)平行地相邻。
此外,中心线圈20a的中心点S1位于以光轴A为中心的圆C上。此外,侧线圈20b、20c的各中心点S2、S3也与中心线圈20a的中心点S1同样地位于圆C上。因此,侧线圈20b、20c的各中心点S2、S3位于相对于穿过中心点S1并与圆C相切的直线、即中心切线T而言靠近光轴A的一侧的位置。另外,在第2驱动用线圈组件、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中,中心线圈和各侧线圈也以同样的位置关系配置。
另外,中心线圈20a的外形比各侧线圈20b、20c的外形大,且中心线圈20a形成为纵长(在以光轴为中心的圆的径向上较长)。即,各侧线圈20b、20c的与中心切线T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宽度形成得比中心线圈20a的与中心切线T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宽度窄。换言之,中心线圈20a形成为与该中心切线T成直角的方向上的长度除以中心切线T方向上的长度的值、即纵横比大于配置在两侧的各侧线圈20b、20c的纵横比。
此外,各侧线圈20b、20c形成为导线的匝数比中心线圈20a的导线的匝数多,并且各侧线圈20b、20c的内径(线圈的内侧的宽度)形成为比中心线圈20a的内径小。
接着,如图4所示,固定板12具有大致环板状的形状,在该固定板12中分别埋入有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23、第2驱动用磁体组件24、第3驱动用磁体组件25。所述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23、第2驱动用磁体组件24、第3驱动用磁体组件25以分别与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相对的方式每隔开中心角120°的间隔而等间隔地配置在以光轴A为中心的圆C的圆周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20相对的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23配置在光轴A的铅垂上方。
另外,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23由相邻地排列的4个驱动用磁体23a、23b、23c、23d构成。同样地,第2驱动用磁体组件24由4个驱动用磁体24a、24b、24c、24d构成,第3驱动用磁体组件25由4个驱动用磁体25a、25b、25c、25d构成。此外,对于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第3驱动用磁体组件,除了配置在固定板12上的方向之外,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以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23的结构为主进行说明。
构成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23的4个驱动用磁体23a、23b、23c、23d均形成为长方形板状。所述驱动用磁体23a、23b、23c、23d以对称的方式在朝向以光轴A为中心的圆C的径向的轴线Q的两侧各配置有两个,并朝向为各驱动用磁体的长边分别与对称轴线Q平行。
此外,配置于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23的中央部的两个驱动用磁体23b、23c的各中心点Sb、Sc位于穿过以光轴A为中心的圆C与对称轴线Q之间的交点且与圆C相切的中心切线T上。相对于此,配置于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23的两侧的端部的两个驱动用磁体23a、23d的各中心点Sa、Sd位于相对于中心切线T而言靠近光轴A的一侧的位置。
另外,如图2所示,构成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23的各驱动用磁体被磁化为在表面和背面具有不同的磁极。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4个驱动用磁体23a、23b、23c、23d被磁化为表面(与驱动用线圈组件相对的面)依次为N极、S极、N极、S极。
此外,如图3中的假想线所示,构成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23的一个驱动用磁体23c配置为同构成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20的中心线圈20a的一侧(边)以及侧线圈20b的与中心线圈20a的一侧(边)相邻的一侧(边)相对。此外,驱动用磁体23b配置为同中心线圈20a的另一侧(边)以及侧线圈20c的与中心线圈20a的另一侧(边)相邻的一侧(边)相对。另一方面,配置于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23的端部的驱动用磁体23a仅与侧线圈20c的一侧(边)相对,驱动用磁体23d仅与侧线圈20b的一侧(边)相对。
另外,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20构成为在其中心线圈20a的一侧(边)和侧线圈20c的与中心线圈20a的一侧(边)相邻的一侧(边)始终流动同一方向的电流。同样地构成为:在中心线圈20a的另一侧(边)和侧线圈20b的与中心线圈20a的另一侧(边)相邻的一侧(边)也始终流动同一方向的电流。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20由一根导线形成,并在中心线圈20a和与中心线圈20a相邻的侧线圈20b、20c中,导线沿相反的方向卷绕。例如,在中心线圈20a的导线沿着顺时针方向卷绕的情况下,侧线圈20b、20c沿着逆时针方向卷绕,这些线圈的导线是连续的。
在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20,电流沿着这样的方向流动,与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20相对的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23的各驱动用磁体的磁极如上述那样取向。由此,在电流流经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20时,在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20与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23之间产生与中心切线T平行的方向的驱动力。同样地,在第2驱动用线圈组件21与第2驱动用磁体组件24之间、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22与第3驱动用磁体组件25之间也产生与各自的中心切线T平行的方向的驱动力。
另外,如图4所示,在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第2驱动用磁体组件、第3驱动用磁体组件这三者各自的背面侧分别设有背磁轭32,在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第2驱动用线圈组件、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这三者各自的背面侧分别设有闭合磁轭33(在图2中,仅图示了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23的背面侧的背磁轭32以及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20的背面侧的闭合磁轭33)。所述背磁轭32和闭合磁轭33由铁、不锈钢、电磁钢板等强磁性体构成,由此,驱动用磁体的磁通高效地指向驱动用线圈,形成闭合磁路。
<致动器的作用>
接着,参照图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的作用。首先,将照相机1的图像抖动校正功能的启动开关(未图示)打开,使设于透镜单元2的致动器10动作。安装于透镜单元2的陀螺仪34时刻检测预定频带的振动,并向控制器36输出。基于由陀螺仪34检测到的角速度的信号,生成透镜位置指令信号。使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16时刻向该透镜位置指令信号所指示的位置移动,从而使对焦于照相机主体4的摄像元件面4a的图像稳定化。
通过各磁传感器26a、26b、26c分别检测由各驱动用磁体组件形成的磁通,来确定安装有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16的移动框14的位置。在检测到的移动框14的位置到达透镜位置指令信号所指定的位置时,在各驱动用线圈组件的各线圈内流动的电流为0,驱动力也为0。
另外,在由于干扰或者透镜位置指令信号的变化等而移动框14偏离透镜位置指令信号所指定的位置时,各驱动用线圈组件的中心线圈和侧线圈内会再次流入电流。在各线圈内流入电流时,同与各驱动用线圈组件相对地配置的驱动用磁体组件之间分别产生中心切线T(图3)方向的驱动力,移动框14向透镜位置指令信号所指定的位置返回。通过时刻重复以上的作用,使安装于移动框14的图像抖动防止用透镜16以追随透镜位置指令信号的方式移动。由此,使对焦于照相机主体4的摄像元件面4a的图像稳定化。
<致动器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0,具有配置在光轴A的周围的3个驱动用线圈组件20、21、22,各驱动用线圈组件20、21、22分别由相邻地排列的中心线圈和侧线圈构成(图3)。因此,能够在驱动用线圈组件20、21、22同与它们相对地配置的驱动用磁体组件23、24、25之间产生较大的驱动力。此外,驱动用线圈组件20的线圈中的配置在两侧的端部的侧线圈20b、20c的中心点S2、S3位于相对于穿过中心线圈20a的中心点S1的中心切线T而言靠近光轴A的一侧的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0中,能够在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16周围的有限的空间没有浪费地配置较多的线圈,能够在不使透镜镜筒6的外径大型化的前提下得到较大的驱动力。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0,采用上述那样的结构,相比以往的致动器(驱动用线圈组件由一个线圈构成)而言能够取得以下成果,即:在不使外形大型化的前提下使驱动力成倍增大。
另外,作为变形例,采用本发明,还能够在维持预定的驱动力的状态下使致动器的外形小型化。即,在各驱动用线圈分别由一个线圈构成的以往的致动器的情况下,为了得到所需要的驱动力,需要图5中的虚线所示的外形尺寸。相对于此,如图5所示,应用本发明,将各驱动用线圈设为分别由小型的3个线圈构成的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20’、第2驱动用线圈组件21’、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22’,将各驱动用磁体设为分别由小型的4个驱动用磁体构成的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23’、第2驱动用磁体组件24’、第3驱动用磁体组件25’。像这样,相对于以往的需要图5中的虚线所示的外形的致动器而言,应用本发明,将各驱动用线圈设为由多个线圈构成的线圈组件,从而能够在维持同一驱动力的状态下如实线所示那样实现小型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0,构成驱动用线圈组件20的线圈中的配置在两侧的端部的侧线圈20b、20c形成为与中心切线T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宽度比配置在中央部的中心线圈20a的与中心切线T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宽度窄。因此,能够在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16周围的环型的空间高效地配置较多的线圈。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0,构成驱动用线圈组件20的各线圈形成为大致长方形,这些线圈中的配置在中央部的中心线圈20a形成为与其中心切线T成直角的方向上的长度除以中心切线T方向上的长度的值、即纵横比大于配置在两侧的端部的侧线圈20b、20c的纵横比。因此,能够在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16周围的环型的空间高效地配置较多的线圈。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0,构成驱动用线圈组件20的线圈中的配置在两侧的端部的侧线圈20b、20c形成为导线的匝数比配置在中央部的中心线圈20a的导线的匝数多。因此,利用与中心切线T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宽度比中心线圈20a的与中心切线T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宽度窄的侧线圈20b、20c,也能够得到足够大的驱动力。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0,构成驱动用线圈组件20的线圈中的配置在两侧的端部的侧线圈20b、20c的内径形成为比配置在中央部的中心线圈20a的内径小。因此,对于与中心切线T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宽度较窄的侧线圈20b、20c,也能够在不增大厚度的前提下增大导线的匝数,能够得到足够大的驱动力。
另外,在本发明的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各侧线圈使用外形比中心线圈的外形小的线圈,但本发明的致动器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对于本发明的致动器,也能够使驱动用线圈组件的中心线圈的外形和各侧线圈的外形相同。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将各侧线圈的中心点配置于相比穿过中心线圈的中心点的中心切线而言靠近光轴的一侧,从而在不使透镜镜筒的外形大型化的前提下得到较大的驱动力。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0,磁传感器26a配置于构成驱动用线圈组件20的线圈中的配置在中央部的中心线圈20a的内侧。像这样在线圈的内侧配置磁传感器,因此不用确保追加的空间就能够在移动框14上配置磁传感器26a。此外,磁传感器26a配置在中心线圈20a的内侧,因此与其相对的驱动用磁体组件23的磁力左右对称地作用,能够高精度地检测移动框14的移动量。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0,驱动用线圈组件20和与其相对地配置的驱动用磁体组件23分别构成为产生与中心切线T平行的方向的驱动力。因此,通过将多个线圈沿着以光轴为中心的圆的切线方向相邻地排列,能够在不使构造复杂化的前提下增大驱动力。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0,构成驱动用磁体组件23的一个驱动用磁体23c配置为,同3个线圈中的配置在中央的中心线圈20a的一侧以及侧线圈20b的与中心线圈20a的一侧相邻的一侧相对。因此,即使在驱动用线圈组件包括较多的线圈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与驱动用线圈组件相对的驱动用磁体组件的磁体的数量,能够简化构造。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照相机。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内置的致动器的结构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不同。因而,在此,仅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点,对同样的结构、作用、效果省略说明。
<致动器的结构>
图6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照相机所包括的致动器的移动框的主视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00包括3个驱动用线圈组件和3个驱动用磁体组件,各驱动用线圈组件分别由4个线圈构成,在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即,致动器100具有作为可动部的移动框114、安装于该移动框114的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116、以及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120、第2驱动用线圈组件121和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122。而且,如图6中的假想线所示,在致动器100的固定板(未图示)设有分别与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相对地配置的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123、第2驱动用磁体组件124和第3驱动用磁体组件125。
首先,如图6所示,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120、第2驱动用线圈组件121、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122等间隔地配置在以光轴A为中心的圆的圆周上,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120配置为位于光轴A的铅垂上方。
并且,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120、第2驱动用线圈组件121、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122分别由相邻地排列的4个线圈构成。即,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120由两个中心线圈120a、120b和两个侧线圈120c、120d构成,该两个中心线圈120a、120b为配置在该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120的中央部的线圈,该两个侧线圈120c、120d分别与该两个中心线圈120a、120b相邻地配置在该两个中心线圈120a、120b的两侧。同样地,第2驱动用线圈组件121由两个中心线圈121a、121b和两个侧线圈121c、121d构成,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122由两个中心线圈122a、122b和两个侧线圈122c、122d构成。另外,两个中心线圈及其两侧的各侧线圈均具有相同的结构。此外,对于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除了配置在移动框114上的方向之外,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以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120的结构为主进行说明。
构成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120的各线圈是其导线卷绕成带圆角的大致长方形形状的扁平的线圈。两个中心线圈120a、120b分别与以光轴A为中心的圆的径向的直线相邻地配置在该径向的直线的两侧,并朝向为它们的长边与径向的直线平行。同样地,第2驱动用线圈组件、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的各中心线圈也分别与径向的直线相邻地配置在该径向的直线的两侧,并朝向为它们的长边与径向的直线平行。并且,在各线圈组件中,在中心线圈中的一者的内侧分别配置有第1磁传感器(未图示)~第3磁传感器(未图示)。
另外,构成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120的侧线圈120c、120d配置为分别与两个中心线圈的两侧相邻。即,中心线圈120a的一侧(边)配置为与侧线圈120c的一侧(边)平行地相邻,中心线圈120b的与中心线圈120a相反的一侧(边)配置为与侧线圈20d的一侧(边)平行地相邻。另外,在两个中心线圈120a、120b之间设有微小的间隙,相对于此,中心线圈120a与侧线圈120c相接触,中心线圈120b与侧线圈120d相接触。
此外,如图6所示,中心线圈120a、120b的中心点S11、S12位于与以光轴A为中心的圆C相切的直线、即中心切线T上。另一方面,侧线圈120c、120d的各中心点S13、S14位于相对于中心切线T而言靠近光轴A的一侧的位置。另外,在第2驱动用线圈组件、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中,各中心线圈和各侧线圈也以同样的位置关系配置。
另外,各中心线圈120a、120b的外形比各侧线圈120c、120d的外形大,且形成为纵长(在以光轴为中心的圆的径向上较长)。即,各侧线圈120c、120d形成为与中心切线T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宽度比中心线圈120a、120b的与中心切线T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宽度窄。换言之,中心线圈120a、120b形成为与该中心切线T成直角的方向上的长度除以中心切线T方向上的长度的值、即纵横比大于配置在两侧的各侧线圈120c、120d的纵横比。
此外,各侧线圈120c、120d形成为导线的匝数比中心线圈120a、120b的导线的匝数多,并且它们的内径(线圈的内侧的宽度)形成为比各中心线圈的内径小。
另一方面,在固定板(未图示)分别埋入有图6中的假想线所示的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123、第2驱动用磁体组件124、第3驱动用磁体组件125。所述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123、第2驱动用磁体组件124、第3驱动用磁体组件125以分别与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相对的方式每隔开中心角120°的间隔而等间隔地配置在以光轴A为中心的圆C的圆周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120相对的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123配置在光轴A的铅垂上方。
另外,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123由相邻地排列的6个驱动用磁体123a、123b、123c、123d、123e、123f构成。同样地,第2驱动用磁体组件124、第3驱动用磁体组件125也由6个驱动用磁体构成。此外,对于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第3驱动用磁体组件,除了配置在固定板上的方向之外,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以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123的结构为主进行说明。
构成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123的6个驱动用磁体123a~123f均形成为长方形板状。所述驱动用磁体123a~123f以对称的方式在朝向以光轴A为中心的圆C的径向的对称轴线的两侧各配置有3个,并朝向为各驱动用磁体的长边分别与对称轴线平行。
此外,配置于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123的中央部的4个驱动用磁体123b~123e的各中心点位于与以光轴A为中心的圆C相切的中心切线T上。相对于此,配置于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123的两侧的端部的两个驱动用磁体123a、123f的各中心点位于相对于中心切线T而言靠近光轴A的一侧的位置。
另外,构成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123的各驱动用磁体被磁化为在表面和背面具有不同的磁极。在本实施方式中,6个驱动用磁体123a~123f被磁化为表面(与驱动用线圈组件相对的面)依次为N极、S极、N极、S极、N极、S极。
此外,如图6中的假想线所示,构成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123的驱动用磁体123b配置为同构成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120的中心线圈120a的一侧(边)以及侧线圈120c的与中心线圈120a的一侧(边)相邻的一侧(边)相对。同样地,驱动用磁体123e配置为同中心线圈120b的一侧(边)以及侧线圈120d的与中心线圈120b的一侧(边)相邻的一侧(边)相对。另一方面,配置于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123的中央部的驱动用磁体123c仅与中心线圈120a的一侧(边)相对,驱动用磁体123d仅与中心线圈120b的一侧(边)相对。而且,配置于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123的端部的驱动用磁体123a仅与侧线圈120c的一侧(边)相对,驱动用磁体123f仅与侧线圈120d的一侧(边)相对。
另外,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120构成为在各线圈的一侧(边)和线圈的与该各线圈的一侧(边)相邻的一侧(边)始终流动同一方向的电流。
在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120,电流沿着这样的方向流动,与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120相对的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123的各驱动用磁体的磁极如上述那样取向。由此,在电流流经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120时,在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120与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123之间产生与中心切线T平行的方向的驱动力。同样地,在第2驱动用线圈组件121与第2驱动用磁体组件124之间、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122与第3驱动用磁体组件125之间也产生与各自的中心切线T平行的方向的驱动力。
<致动器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00,具有配置在光轴A的周围的3个驱动用线圈组件120、121、122,各驱动用线圈组件120、121、122分别由相邻地排列的两个中心线圈和侧线圈构成(图6)。因此,能够在驱动用线圈组件120、121、122与相对地配置的驱动用磁体组件123、124、125之间产生较大的驱动力。此外,驱动用线圈组件120的线圈中的配置在两侧的端部的侧线圈120c、120d的中心点S13、S14位于相对于穿过各中心线圈120a、120b的中心点S11、S12的中心切线T而言靠近光轴A的一侧的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0中,能够在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116周围的有限的空间没有浪费地配置较多的线圈,能够在不使透镜镜筒的外径大型化的前提下得到较大的驱动力。
<变形例>
另外,在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致动器中,驱动用线圈组件和驱动用磁体组件在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的周围各设有3个,但作为变形例,也能够设置4个以上的驱动用线圈组件和驱动用磁体组件。在图7所示的变形例中,在安装于致动器的移动框的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216的周围配置有4个驱动用线圈组件220、221、222、223。此外,如图7中的假想线所示,在致动器的固定板以与各驱动用线圈组件相对的方式配置有4个驱动用磁体组件224、225、226、227。采用本变形例,能够在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216周围的较窄的空间高效地配置驱动用线圈和驱动用磁体,因此能够在不使致动器的外形大型化的前提下增加驱动用线圈组件及驱动用磁体组件的数量,能够得到较大的驱动力。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照相机。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内置的致动器的结构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不同。因而,在此,仅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点,对同样的结构、作用、效果省略说明。
<致动器的结构>
图8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照相机所包括的致动器的移动框的主视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300包括3个驱动用线圈组件和3个驱动用磁体组件。
即,致动器300具有作为可动部的移动框314、安装于该移动框314的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316、以及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320、第2驱动用线圈组件321和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322。而且,如图8中的假想线所示,在致动器300的固定板(未图示)设有分别与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相对地配置的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323、第2驱动用磁体组件324和第3驱动用磁体组件325。
首先,如图8所示,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320、第2驱动用线圈组件321、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322等间隔地配置在以光轴A为中心的圆的圆周上,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320配置为位于光轴A的铅垂上方。
并且,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320、第2驱动用线圈组件321、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322分别由相邻地排列的4个线圈构成。即,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320由两个中心线圈320a、320b和两个侧线圈320c、320d构成,该两个中心线圈320a、320b为配置在该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320的中央部的线圈,该两个侧线圈320c、320d分别与该两个中心线圈320a、320b相邻地配置在该两个中心线圈320a、320b的两侧。同样地,第2驱动用线圈组件321由两个中心线圈321a、321b和两个侧线圈321c、321d构成,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322由两个中心线圈322a、322b和两个侧线圈322c、322d构成。另外,两个中心线圈及其两侧的各侧线圈均具有相同的结构。并且,对于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除了配置在移动框314上的方向之外,具有相同的结构。
并且,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的结构及配置与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的结构及配置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此外,在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320的两个中心线圈320a、320b的内侧分别配置有磁传感器326a、326b。同样地,在第2驱动用线圈组件、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各自的两个中心线圈的内侧也分别配置有磁传感器。
另一方面,在固定板(未图示)分别埋入有图8中的假想线所示的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323、第2驱动用磁体组件324、第3驱动用磁体组件325。所述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323、第2驱动用磁体组件324、第3驱动用磁体组件325以分别与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相对的方式每隔开中心角120°的间隔而等间隔地配置在以光轴A为中心的圆C的圆周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320相对的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323配置在光轴A的铅垂上方。
另外,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323由相邻地排列的5个驱动用磁体323a、323b、323c、323d、323e构成。同样地,第2驱动用磁体组件324、第3驱动用磁体组件325也由5个驱动用磁体构成。并且,对于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第3驱动用磁体组件,除了配置在固定板上的方向之外,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以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323的结构为主进行说明。
构成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323的5个驱动用磁体323a~323e均形成为长方形板状。所述驱动用磁体中的配置在中央的驱动用磁体323c相比其他的驱动用磁体而言宽度较宽,形成为横长的长方形,其中心轴线朝向以光轴A为中心的圆C的径向。并且,其他的4个驱动用磁体形成为纵长的长方形,在中央的驱动用磁体323c的两侧各配置有两个,并且以它们的长边彼此平行的方式相邻地配置。
此外,配置在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323的中央部的3个驱动用磁体323b~323d的各中心点位于与以光轴A为中心的圆C相切的中心切线T上。相对于此,配置在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323的两侧的端部的两个驱动用磁体323a、323e的各中心点位于相对于中心切线T而言靠近光轴A的一侧的位置。
另外,构成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323的各驱动用磁体被磁化为在表面和背面具有不同的磁极。在本实施方式中,5个驱动用磁体323a~323e被磁化为表面(与驱动用线圈组件相对的面)依次为N极、S极、N极、S极、N极。
此外,如图8中的假想线所示,构成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323的驱动用磁体323b配置为同构成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320的中心线圈320a的一侧(边)以及侧线圈320c的与中心线圈320a的一侧(边)相邻的一侧(边)相对。同样地,驱动用磁体323d配置为同中心线圈320b的一侧(边)以及侧线圈320d的与中心线圈320b的一侧(边)相邻的一侧(边)相对。另一方面,配置在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323的中央部的驱动用磁体323c与中心线圈320a的中央侧(边)和中心线圈320b的中央侧(边)相对。此外,配置在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323的端部的驱动用磁体323a仅与侧线圈320c的一侧(边)相对,驱动用磁体323e仅与侧线圈320d的一侧(边)相对。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配置在中央的一个驱动用磁体323c兼用作与两个中心线圈320a、320b的内侧的边相对的驱动用磁体。
另外,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320构成为在各线圈的一侧(边)和线圈的与该各线圈的一侧(边)相邻的一侧(边)始终流动同一方向的电流。
在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320,电流沿着这样的方向流动,与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320相对的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323的各驱动用磁体的磁极如上述那样取向。由此,在电流流经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320时,在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320与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323之间产生与中心切线T平行的方向的驱动力。同样地,在第2驱动用线圈组件321与第2驱动用磁体组件324之间、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322与第3驱动用磁体组件325之间也产生与各自的中心切线T平行的方向的驱动力。
另外,配置在一中心线圈320a的内侧的磁传感器326a检测驱动用磁体323b以及配置为磁极与驱动用磁体323b的磁极相反的驱动用磁体323c的磁力。由此,磁传感器326a能够检测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320相对于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325在与中心切线T平行的方向上的移动量。同样地,配置在中心线圈320b的内侧的磁传感器326b检测驱动用磁体323c以及配置为磁极与驱动用磁体323c的磁极相反的驱动用磁体323d的磁力,能够检测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320在与中心切线T平行的方向上的移动量。
<致动器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300,具有配置在光轴A的周围的3个驱动用线圈组件320、321、322,各驱动用线圈组件320、321、322分别由相邻地排列的两个中心线圈321a、321b和侧线圈321c、321d构成(图8)。因此,能够在驱动用线圈组件320、321、322和与它们相对地配置的驱动用磁体组件323、324、325之间产生较大的驱动力。此外,驱动用线圈组件320的线圈中的配置在两侧的端部的侧线圈320c、320d的各中心点位于相对于穿过中心线圈320a、320b的各中心点的中心切线T而言靠近光轴A的一侧的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300中,能够在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316周围的有限的空间没有浪费地配置较多的线圈,能够在不使透镜镜筒的外径大型化的前提下得到较大的驱动力。
<变形例>
另外,在上述的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在各驱动用线圈组件的两个中心线圈各自的内侧各配置有一个磁传感器,但作为变形例,也能够在两个中心线圈之间配置两个磁传感器,以检测移动框的位置的方式构成本发明。此外,作为另一变形例,也能够仅在各驱动用线圈组件的两个中心线圈中的一者配置一个磁传感器,以检测移动框的位置的方式构成本发明。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能够对上述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特别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驱动用线圈组件由3个或4个线圈构成,但驱动用线圈组件能够由3个以上的任意个数的线圈构成。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可动部侧安装驱动用线圈,在固定部侧安装驱动用磁体,但在可动部侧安装驱动用磁体组件且在固定部侧安装驱动用线圈组件的类型的致动器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附图标记说明
1、照相机;2、透镜单元;4、照相机主体;4a、摄像元件面;6、透镜镜筒;8、透镜;10、致动器;12、固定板(固定部);14、移动框(可动部);16、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18、钢珠(可动部支承部件);20、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20a、中心线圈;20b、20c、侧线圈;21、第2驱动用线圈组件;21a、中心线圈;21b、21c、侧线圈;22、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22a、中心线圈;22b、22c、侧线圈;23、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23a、23b、23c、23d、驱动用磁体;24、第2驱动用磁体组件;24a、24b、24c、24d、驱动用磁体;25、第3驱动用磁体组件;25a、25b、25c、25d、驱动用磁体;26a、第1磁传感器;26b、第2磁传感器;26c、第3磁传感器;32、背磁轭;33、闭合磁轭;34、陀螺仪;36、控制器;100、致动器;114、移动框(可动部);116、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120、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120a、120b、中心线圈;120c、120d、侧线圈;121、第2驱动用线圈组件;121a、121b、中心线圈;121c、121d、侧线圈;122、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122a、122b、中心线圈;122c、122d、侧线圈;123、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123a、123b、123c、123d、123e、123f、驱动用磁体;124、第2驱动用磁体组件;125、第3驱动用磁体组件;216、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220、221、222、223、驱动用线圈组件;224、225、226、227、驱动用磁体组件;300、致动器;314、移动框(可动部);316、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320、第1驱动用线圈组件;320a、320b、中心线圈;320c、320d、侧线圈;321、第2驱动用线圈组件;322、第3驱动用线圈组件;323、第1驱动用磁体组件;323a、323b、323c、323d、323e、驱动用磁体;324、第2驱动用磁体组件;325、第3驱动用磁体组件;326a、326b、磁传感器。

Claims (10)

1.一种致动器,其用于使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在与该透镜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内移动来对图像抖动进行校正,其特征在于,
该致动器具有:
固定部;
可动部,其安装有上述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
可动部支承部件,其将上述可动部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上述固定部在与上述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的光轴正交的平面上移动;
驱动用线圈组件,其具有3个以上,并配置于上述固定部和上述可动部中的任一者的、上述光轴的周围;以及
驱动用磁体组件,其具有3个以上,并以分别与上述各驱动用线圈组件相对的方式设于上述固定部和上述可动部中的另一者,在该各驱动用磁体组件与上述各驱动用线圈组件之间分别产生驱动力,
上述各驱动用线圈组件分别由相邻地排列的3个以上的线圈构成,这些线圈中的配置于两侧的端部的线圈的中心点位于相对于中心切线而言靠近光轴的一侧的位置,该中心切线为穿过配置于中央部的线圈的中心点且与以上述光轴为中心的圆相切的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中,
构成上述各驱动用线圈组件的线圈中的配置于两侧的端部的线圈形成为与上述中心切线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宽度比配置于中央部的线圈的与上述中心切线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宽度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致动器,其中,
构成上述各驱动用线圈组件的各线圈形成为大致长方形,这些线圈中的配置于中央部的线圈形成为与上述中心切线成直角的方向上的长度除以上述中心切线方向上的长度的值、即纵横比大于配置于两侧的端部的线圈的纵横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致动器,其中,
构成上述各驱动用线圈组件的线圈中的配置于两侧的端部的线圈形成为导线的匝数比配置于中央部的线圈的导线的匝数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致动器,其中,
构成上述各驱动用线圈组件的线圈中的配置于两侧的端部的线圈的内径形成为比配置于中央部的线圈的内径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致动器,其中,
该致动器还具有磁传感器,该磁传感器检测上述驱动用磁体组件的磁力,从而检测上述可动部相对于上述固定部的移动量,该磁传感器配置在构成上述各驱动用线圈组件的线圈中的配置于中央部的线圈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致动器,其中,
上述驱动用线圈组件和与其相对地配置的上述驱动用磁体组件分别构成为产生与上述中心切线平行的方向的驱动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致动器,其中,
上述各驱动用线圈组件分别由3个线圈构成,上述各驱动用磁体组件分别由多个磁体构成,构成上述驱动用磁体组件的一个驱动用磁体配置为同上述3个线圈中的配置于中央的线圈的一侧以及与配置于中央的线圈的一侧相邻的线圈的一侧相对。
9.一种透镜单元,该透镜单元具有图像抖动校正功能,其特征在于,
该透镜单元具有:
透镜镜筒;
透镜,其收纳于该透镜镜筒的内部;以及
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致动器,其使图像抖动校正用透镜在与该透镜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内移动。
10.一种照相机,该照相机具有图像抖动校正功能,其特征在于,
该照相机具有:
照相机主体;以及
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单元。
CN201880037498.5A 2017-11-20 2018-09-25 致动器以及包括该致动器的透镜单元、照相机 Active CN1107097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22603 2017-11-20
JP2017222603A JP6728122B2 (ja) 2017-11-20 2017-11-20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
PCT/JP2018/035386 WO2019097844A1 (ja) 2017-11-20 2018-09-25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09767A CN110709767A (zh) 2020-01-17
CN110709767B true CN110709767B (zh) 2021-11-05

Family

ID=66538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7498.5A Active CN110709767B (zh) 2017-11-20 2018-09-25 致动器以及包括该致动器的透镜单元、照相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28122B2 (zh)
CN (1) CN110709767B (zh)
WO (1) WO2019097844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87159A (ja) * 2007-05-21 2008-11-27 Tamron Co Ltd 像振れ防止用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
JP2011069867A (ja) * 2009-09-24 2011-04-07 Shicoh Engineering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電話
CN102087398A (zh) * 2009-12-03 2011-06-08 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自动聚焦照相机及带照相机的手机
JP2011180519A (ja) * 2010-03-03 2011-09-15 Tamron Co Ltd 防振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03626A (ja) * 1997-01-17 1998-08-04 Sumitomo Special Metals Co Ltd 振動フィーダ
JP4857021B2 (ja) * 2006-05-08 2012-01-18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カメラ
JP2008067519A (ja) * 2006-09-07 2008-03-21 Tamron Co Ltd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
JP2008233525A (ja) * 2007-03-20 2008-10-02 Tamron Co Ltd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
US8139291B2 (en) * 2007-05-21 2012-03-20 Tamron Co., Ltd. Image blur prevention actuator and lens unit and camera equipped therewith
KR20110089845A (ko) * 2008-10-14 2011-08-09 주식회사 홍콩 어플라이드 사이언스 앤드 테크놀로지 리서치 인스티튜드 멀티-드라이브 메커니즘 렌즈 작동장치
JP5347193B2 (ja) * 2008-12-25 2013-11-20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防振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
CN101860167B (zh) * 2009-04-10 2013-05-0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致动器及相机模组
CN101931305B (zh) * 2009-06-25 2013-02-1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音圈马达组合
JP5580684B2 (ja) * 2010-07-29 2014-08-27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及びカメラ
JP2012120303A (ja) * 2010-11-30 2012-06-21 Panasonic Corp アクチュエータ、ならびにこれを備える駆動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5658071B2 (ja) * 2011-03-31 2015-01-21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
JP5821120B2 (ja) * 2011-10-07 2015-11-24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防振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
JP5827923B2 (ja) * 2012-05-16 2015-12-02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の磁気回路
JP5954069B2 (ja) * 2012-09-13 2016-07-20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防振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
JP6108801B2 (ja) * 2012-12-06 2017-04-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補正光学装置、画像振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15064547A (ja) * 2013-01-24 2015-04-09 ピーエス特機株式会社 手振れ補正ユニット
JP2014174217A (ja) * 2013-03-06 2014-09-22 Xacti Corp 電子カメラ
JP6446783B2 (ja) * 2014-01-20 2019-01-09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駆動方法、及び撮像装置
JP6485727B2 (ja) * 2014-02-24 2019-03-2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ブレ補正装置、レンズユニット、撮像装置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
JP6488161B2 (ja) * 2015-03-13 2019-03-2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ブレ補正装置
JP6611498B2 (ja) * 2015-07-17 2019-11-2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87159A (ja) * 2007-05-21 2008-11-27 Tamron Co Ltd 像振れ防止用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
JP2011069867A (ja) * 2009-09-24 2011-04-07 Shicoh Engineering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電話
CN102087398A (zh) * 2009-12-03 2011-06-08 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自动聚焦照相机及带照相机的手机
JP2011180519A (ja) * 2010-03-03 2011-09-15 Tamron Co Ltd 防振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95503A (ja) 2019-06-20
JP6728122B2 (ja) 2020-07-22
CN110709767A (zh) 2020-01-17
WO2019097844A1 (ja) 2019-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84215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5905275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8730595B2 (en) Optical image stabilizer and lens driving apparatus
JP5007373B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8304850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
US20110122495A1 (en) Imaging lens unit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20150010296A1 (en) Image shake correcting device, lens barrel, optical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2007128072A (ja) 光学装置
KR101960506B1 (ko) 위치 감지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광학 장치
JP2008233525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
US20170059880A1 (en) Actuator and lens barrel using same
US20170003516A1 (en) Lens barrel and optical device
JP3835429B2 (ja) 撮像装置用の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10709767B (zh) 致动器以及包括该致动器的透镜单元、照相机
CN107561820B (zh) 致动器以及具备该致动器的透镜单元、摄像机
JP2013109248A (ja) 防振アクチュエータ
KR20210041947A (ko) 카메라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장치
JP2016144257A (ja) 磁石装置
JP4751688B2 (ja) レンズ鏡筒
JP2009150922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撮像機器および携帯電子機器
JP4951801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
JP6564007B2 (ja) 像振れ補正装置及びレンズ駆動装置
US10701267B2 (en) Position detection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JP2016133371A (ja) 磁気式位置検出装置、駆動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JP7469241B2 (ja) 回転検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