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45285B - 动力传递装置、变速装置及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动力传递装置、变速装置及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45285B
CN110645285B CN201910553964.1A CN201910553964A CN110645285B CN 110645285 B CN110645285 B CN 110645285B CN 201910553964 A CN201910553964 A CN 201910553964A CN 110645285 B CN110645285 B CN 1106452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gear
shaft
shift
power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539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45285A (zh
Inventor
法田诚二
木曾田雄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212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4441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2562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000164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256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4441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256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000304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645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452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452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452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8Serially-arranged clutches interconnecting two shafts only when all the clutches are engag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20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 F16H48/22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usin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9/00Driving mechanisms or parts thereof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 A01D69/06Gea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clutc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differential gea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6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 F16D25/062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 F16D25/063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 F16D25/0635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 F16D25/0638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with more than two discs, e.g. multiple lamell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14Actuating mechanisms for brakes; Means for initiating operation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 F16D65/16Actuating mechanisms for brakes; Means for initiating operation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arranged in or on the bra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 F16H4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the fluid gearing being of the volumetric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20Off-Road Vehicles
    • B60Y2200/22Agricultural vehicles
    • B60Y2200/222Harves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 F16H4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the fluid gearing being of the volumetric type
    • F16H2047/025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the fluid gearing being of the volumetric type the fluid gearing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pumps or mo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变速装置及固定结构。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可以实现结构的简化的动力传递装置。在工作油没有流入油路(38、62)的状态下,利用弹簧(43)的弹性力,按压部件(41)向停车制动器(28)侧被施力,按压部件(41)的作用部(42)按压离合器板(27)。由此,离合器盘(25)与离合器板(27)被压接,停车制动器(28)卡合,第一轴(11)被制动。另外,其按压力经由共用部件(21)传递到双轴结合离合器(33),离合器板(31)以及离合器盘(32)被压接。由此,双轴结合离合器(33)卡合,第一轴(11)与第二轴(12)结合。

Description

动力传递装置、变速装置及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第一方面涉及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装置。
本发明第二方面也涉及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装置。
本发明第三方面涉及联合收割机等作业车辆用的变速装置。
本发明第四方面涉及收容作业车辆的车轴的车轴箱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关于第一方面,例如,在联合收割机等作业车辆中,有在左右一对行驶装置采用了履带的作业车辆。在采用了该履带的作业车辆中,为了使机体向左右转弯,需要对向左右的履带传递的动力进行变速。例如,通过将与向一方的履带传递的动力相比为低速的动力向另一方的履带传递,从而机体向另一方的履带侧缓慢地转弯。另外,通过将与向一方的履带传递的动力相反方向的动力向另一方的履带传递,从而机体向另一方的履带侧原地转弯。
为了进行动力的变速、传递路径的切换,在将动力向左右的履带传递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具备多个离合器。在具备多个离合器的结构中,通常按每个离合器来设置利用液压使离合器动作的结构。但是,在维持机体的停止状态的停车制动器的动作中,必须利用机械方法而不是液压使离合器动作,因此,例如,在通过第一轴的制动且第一轴与第二轴的结合来使停车制动器动作的情况下,针对每个对第一轴进行制动的离合器(制动器)以及使第一轴与第二轴结合的离合器,需要使这些离合器以机械方式动作的结构。因此,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复杂且大型化。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3916号公报
关于第二方面,例如,在联合收割机中,驱动源的动力经由动力传递装置传递到左右一对行驶装置。
在动力传递装置中具备用于维持机体的停止状态的停车制动器。通过停车制动器的动作,例如对动力传递装置所包含的轴或齿轮进行制动。而且,该制动力到达左右的行驶装置,机体的停止状态被维持。
另外,在联合收割机中,有在动力传递装置中具备机械式的副变速机构的联合收割机。在副变速机构中,换挡器在横跨两个齿轮的位置与两个齿轮花键结合,成为在这些齿轮之间传递动力的驱动状态。若换挡器与一个齿轮的花键结合被解除,则在两个齿轮之间不传递动力,因此成为不向行驶装置传递动力的空挡状态。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62973号公报
以往,在停车制动器以及副变速机构中分别设置有用于动作的操作机构。因此,具备停车制动器以及副变速机构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复杂,在副变速机构的空挡状态的使用频率少的情况下,结构上浪费较多。
关于第三方面,例如,在搭载了HST(Hydro Static Transmission:静液压式无级变速器)的联合收割机中,利用发动机的动力来驱动HST的液压泵,利用液压泵排出的油来驱动液压马达。液压马达的动力经由包括齿轮的动力传递机构传递到左右的履带。通过以相同速度驱动左右的履带,从而机体前后直线前进,通过以具有速度差的方式驱动左右的履带,从而机体左右转弯。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62973号公报
在联合收割机中,为了进行调整、紧急时的牵引等,需要变速为在HST的液压马达与左右的履带之间不传递动力的空挡状态。空挡状态例如可以通过解除分别包含于液压马达与左履带之间的动力传递机构以及液压马达与右履带之间的动力传递机构的两个齿轮的啮合而生成。
但是,对于在左右的各动力传递机构中独立地解除齿轮的啮合的结构而言,用于该啮合以及解除啮合的机构需要左右独立,导致包括动力传递机构的变速装置的尺寸大型化。另外,在从空挡状态使两个齿轮啮合时,由于各齿轮处于不啮合的位置,即,一个齿轮的齿与另一个齿轮的齿槽在旋转轴线方向上未相向,因此,有时这些齿轮不会很好地啮合。
关于第四方面,例如,在联合收割机中,由于需要不平整地面通过能力,因此,左右一对行驶装置采用履带。车轴不能相对旋转地与作为履带的驱动轮的链轮连接。而且,来自驱动源的动力经由动力传递机构向左右的车轴传递,左右的履带的驱动轮分别与车轴一体旋转。
图8是表示以往的联合收割机中的车轴附近的结构的剖视图。
车轴51的车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被插入到收容动力传递机构的主体壳体52内,在主体壳体52内与齿轮53不能相对旋转地结合。车轴51的车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与链轮54不能相对旋转地结合。
车轴51在主体壳体52与链轮54之间被车轴箱55覆盖。车轴箱55具备:圆筒状的壳体主体部56、以及从壳体主体部56的主体壳体52侧的端部向车轴51的旋转径向外侧伸出的凸缘部57。壳体主体部56和凸缘部57通过焊接相互固定。而且,凸缘部57与主体壳体52的外表面抵接,将插通凸缘部57的螺栓58的前端部拧入主体壳体52,从而车轴箱55固定于主体壳体5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78699号公报
在该结构中,在对链轮54施加其径向的大的载荷(横向拉伸载荷)时,螺栓58脱落的方向的载荷施加于利用螺栓58进行紧固的车轴箱55的凸缘部57与主体壳体52的紧固部分。其结果是,有可能因将主体壳体52与车轴箱55之间密封的垫圈59的破损而产生油泄漏或主体壳体52破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结构的简化的动力传递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将动力传递到行驶装置,其中,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包括:为了对第一轴进行制动/解除制动而被卡合/释放的第一离合器;为了使第一轴与第二轴结合/分离而被卡合/释放的第二离合器;以及对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中的一个离合器进行按压而使其卡合的按压部件,第一离合器以及第二离合器被设置成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当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中的一个离合器被按压部件按压时,该按压力被传递到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中的另一个离合器。
根据该结构,在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中的一个离合器被按压部件按压而卡合时,该按压力被传递到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中的另一个离合器。由此,第一离合器以及第二离合器双方卡合。因此,可以消除按每个第一离合器以及第二离合器来设置使这些离合器动作的结构的必要,可以实现结构的简化。
动力传递装置也可以构成为,还包括弹性部件,按压部件利用弹性部件的弹性力按压第一离合器。
动力传递装置也可以构成为,还包括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设置成能够在按压部件相对于第一离合器接近的第一方向以及按压部件相对于第一离合器离开的第二方向上移动,移动部件从第一离合器卡合的状态向第二方向移动,移动部件对按压部件进行按压,按压部件克服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而移动,从而第一离合器被释放。
动力传递装置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还包括壳体,移动部件具有圆柱状部,该圆柱状部插通于在壳体上形成的插通孔,在圆柱状部,在向壳体的外部突出的部分形成有螺纹,通过在壳体的外部紧固与圆柱状部的螺纹拧合的螺栓,从而移动部件向第二方向移动。根据该结构,移动部件的位置由螺母的紧固量决定,因此,可以高精度地调节移动部件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结构的简化。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具备停车制动器以及副变速机构的结构的简化的动力传递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将动力传递到行驶装置,其中,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包括:停车制动器,所述停车制动器为了对使行驶装置和动力传递路径相连的第一旋转体进行制动/解除制动而被卡合/释放;弹性部件;按压部件,所述按压部件利用弹性部件的弹性力按压停车制动器而使其卡合;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设置成能够在按压部件相对于停车制动器接近的第一方向以及按压部件相对于停车制动器离开的第二方向上移动;以及换挡器,所述换挡器与移动部件的移动连动地,向将第二旋转体和第三旋转体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的驱动位置和解除该连结的空挡位置移动,移动部件从停车制动器卡合的状态向第二方向移动,移动部件对按压部件进行按压,按压部件克服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而移动,从而停车制动器被释放,并且,换挡器从驱动位置向空挡位置移动。
根据该结构,总是利用弹性部件的弹性力对按压部件朝向停车制动器施力,停车制动器通过按压部件的按压而卡合,第一旋转体被制动。在移动部件从该状态向第二方向移动时,移动部件对按压部件进行按压,按压部件克服弹性部件的弹性力向第二方向移动,从而停车制动器被释放,第一旋转体的制动被解除。因此,不需要用于使停车制动器动作(卡合)的操作杆等,不需要以机械方式将停车制动器与操作杆等连接,所以,构成动力传递装置的各部件的布局的自由度提高。
另外,在停车制动器被释放时,与移动部件的移动连动地,换挡器从驱动位置向空挡位置移动,第二旋转体与第三旋转体的连结被解除。因此,在包括换挡器在内的副变速机构中不需要包括操作杆等在内的操作机构,所以,可以实现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的简化。
也可以构成为,在按压部件与移动部件之间形成有油室,从停车制动器卡合的状态向油室供给液压,按压部件克服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而移动,从而停车制动器被释放。
动力传递装置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还包括壳体,移动部件具有圆柱状部,所述圆柱状部插通于在壳体上形成的插通孔,在圆柱状部,在向壳体的外部突出的部分形成有螺纹,通过在壳体的外部紧固与圆柱状部的螺纹拧合的螺栓,从而移动部件向第二方向移动。根据该结构,移动部件的位置由螺母的紧固量决定,因此,可以高精度地调节移动部件的位置。
第三旋转体也可以是第一旋转体。
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具备停车制动器以及副变速机构的结构的简化。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装置,可以利用左右共用的一个机构来切换左右的动力传递机构中的齿轮啮合以及啮合解除,并且,可以良好地实现该齿轮啮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变速装置对驱动源的动力进行变速并向左右的行驶装置传递,其中,所述变速装置包括:左右的动力传递机构,所述左右的动力传递机构与左右的行驶装置的每一个对应地设置,并具备从驱动源传递动力的传递齿轮以及设置成能够在传递齿轮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移动的换挡齿轮,通过传递齿轮与换挡齿轮的啮合而形成动力传递路径,通过使换挡齿轮向旋转轴线方向的一个方向移动而解除传递齿轮与换挡齿轮的啮合,从而切断动力传递路径;换挡部件,所述换挡部件设置成能够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移动,并具备与左右的换挡齿轮分别结合的换挡拨叉;以及施力部件,所述施力部件对换挡部件向与旋转轴线方向的一个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方向施力。
根据该结构,与左右的行驶装置的每一个对应地设置有动力传递机构。在各动力传递机构具备:从驱动源传递动力的传递齿轮、以及设置成能够在传递齿轮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移动的换挡齿轮。在各动力传递机构中,通过传递齿轮与换挡齿轮的啮合而形成向行驶装置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路径。通过从传递齿轮与换挡齿轮啮合的状态开始使换挡齿轮向旋转轴线方向的一个方向移动,从而传递齿轮与换挡齿轮的啮合被解除,动力传递路径被切断。由此,变速装置成为不向左右的行驶装置传递动力的空挡状态。
换挡部件的换挡拨叉与左右的换挡齿轮结合。换挡部件设置成能够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移动,利用施力部件向与旋转轴线方向的一个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方向被施力。若换挡部件克服该作用力而向旋转轴线方向的一个方向移动,则左右的换挡齿轮双方向一个方向移动,左右双方的传递齿轮与换挡齿轮的啮合被解除。若使换挡部件在一个方向上移动的力被释放,则换挡部件利用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向旋转轴线方向的另一个方向移动。如果换挡齿轮的齿与传递齿轮的齿槽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相向,则通过换挡部件的移动,换挡齿轮的齿进入传递齿轮的齿槽,传递齿轮与换挡齿轮的啮合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在换挡齿轮的齿与传递齿轮的齿槽在旋转轴线方向上未相向的情况下,通过换挡部件的移动,换挡齿轮的齿与传递齿轮的齿抵接,换挡齿轮和传递齿轮不啮合。由于换挡部件向旋转轴线方向的另一个方向被施力,因此,即便换挡齿轮的齿与传递齿轮的齿抵接,在通过传递齿轮的旋转而使传递齿轮的齿槽与换挡齿轮的齿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相向时,换挡齿轮的齿也进入传递齿轮的齿槽,传递齿轮与换挡齿轮的啮合得以实现。
因此,可以利用左右共用的一个机构来切换左右的动力传递机构中的齿轮啮合(传递齿轮与换挡齿轮的啮合)以及啮合解除,并且,可以良好地实现该齿轮啮合。
变速装置也可以构成为,还包括收容动力传递机构的单元壳体,换挡部件具备对左右的换挡拨叉进行支承的换挡拨叉轴,所述换挡拨叉轴沿旋转轴线方向延伸,并能够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移动地保持于单元壳体。
在该情况下,优选为,换挡拨叉轴的一端部贯穿单元壳体向外部延伸,变速装置还包括操作部件,所述操作部件与换挡拨叉轴的一端部连接,并通过以沿与旋转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支承轴为支点的转动操作,使换挡拨叉轴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移动。通过操作部件的转动操作,可以实现齿轮啮合以及啮合解除。
操作部件也可以具备:支承于支承轴并与换挡拨叉轴连接的换挡操作片、以及支承于支承轴并与换挡操作片一体地转动的操作臂,在该情况下,优选为,从支承轴到操作臂的前端的长度,比从支承轴到换挡操作片与换挡拨叉轴的连接部位的长度大。由此,杠杆原理起作用,即便施加于操作臂的力较小,也可以使换挡拨叉轴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良好地移动。
优选为,在单元壳体上形成有在传递齿轮与换挡齿轮的啮合被解除的状态下使操作臂卡定的卡定部。在传递齿轮与换挡齿轮的啮合被解除后,通过使操作臂卡定于卡定部,从而可以维持该啮合被解除的状态。
施力部件优选为介于左右的换挡拨叉中的任一方与单元壳体之间。由此,不需要另行设置将施力部件与换挡部件连结的部位,可以实现换挡部件的结构的简化。
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在传递齿轮的侧面形成有以传递齿轮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圆环状的槽部,在槽部的外周侧的周面,沿槽部的周向排列而形成有朝向旋转轴线突出的多个内齿,换挡齿轮具备朝向旋转径向的外侧突出的多个外齿,通过外齿嵌合于传递齿轮的相邻的内齿之间的齿槽而与传递齿轮啮合。
根据本发明,可以利用左右共用的一个机构来切换左右的动力传递机构中的齿轮啮合以及啮合解除,并且,可以良好地实现该齿轮啮合。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轴箱的固定结构,即便在对链轮施加大的横向拉伸载荷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主体壳体等的破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轴箱的固定结构是将收容作业车辆的车轴的车轴箱固定的结构,其中,车轴箱一体地具有供车轴插通的筒状部和从筒状部向车轴的径向外侧伸出的固定部,固定部固定于作业车辆的框架。
根据该结构,由于车轴箱被固定于作业车辆的框架,因此,即便在对与车轴结合的驱动轮施加大的横向拉伸载荷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收容有向车轴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的主体壳体等的破损。
也可以构成为,在作业车辆设置有向车轴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和收容动力传递机构的主体壳体,在主体壳体上形成有沿车轴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供车轴插通的筒状的插通部,车轴箱的筒状部未固定于插通部地插入到插通部。
根据本发明,即便在对链轮施加大的横向拉伸载荷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主体壳体等的破损。
附图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A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表示停车制动器以及双轴结合离合器卡合的状态。
图1B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表示停车制动器以及双轴结合离合器利用液压被释放的状态。
图1C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表示停车制动器被释放、双轴结合离合器卡合的状态。
图1D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表示停车制动器以及双轴结合离合器释放的状态。
第二实施方式
图2A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表示停车制动器卡合的状态。
图2B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表示为了释放停车制动器而向油室供给工作油的状态。
图2C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表示停车制动器被释放、换挡器位于空挡位置的状态。
第三实施方式
图3是表示搭载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的联合收割机的前部的右视图。
图4是表示变速装置的局部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变速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表示从左侧HST以及右侧HST的液压马达至到达行驶装置的中途为止的结构。
图6A是表示空挡变速机构的结构的剖视图,表示第二左中间齿轮与左换挡齿轮啮合且第二右中间齿轮与右换挡齿轮啮合的状态。
图6B是表示空挡变速机构的结构的剖视图,表示第二左中间齿轮与左换挡齿轮的啮合被解除、第二右中间齿轮与右换挡齿轮的啮合被解除的状态。
图6C是表示空挡变速机构的结构的剖视图,表示第二左中间齿轮与左换挡齿轮的啮合被解除、第二右中间齿轮与右换挡齿轮抵接的状态。
图6D是表示空挡变速机构的结构的剖视图,表示第二左中间齿轮与左换挡齿轮抵接且第二右中间齿轮与右换挡齿轮啮合的状态。
第四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车轴附近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以往的联合收割机中的车轴附近的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1:动力传递装置
11:第一轴
12:第二轴
28:停车制动器(第一离合器)
33:双轴结合离合器(第二离合器)
41:按压部件
43:弹簧(弹性部件)
51:移动部件
55:插通孔
58:螺母
第二实施方式
1:动力传递装置
11:第一齿轮(第一旋转体、第三旋转体)
14:壳体
18:停车制动器
21:按压部件
23:弹簧
31:移动部件
35:插通孔
36:螺纹
37:螺母
43:油室
51:第二齿轮(第二旋转体)
54:换挡器
第三实施方式
12:行驶装置
32:变速装置
112L:第二左中间齿轮(传递齿轮)
112R:第二右中间齿轮(传递齿轮)
113L、113R:槽部
114L、114R:内齿
115L:左换挡齿轮
115R:右换挡齿轮
116L、116R:外齿
120:空挡变速机构
121:换挡拨叉轴
122L:左换挡拨叉
122R:右换挡拨叉
125:换挡操作片
126:操作突部
127:支承轴
128:操作臂
129:弹簧(施力部件)
132:卡定凸部(卡定部)
第四实施方式
12:行驶装置
32:变速装置
112L:第二左中间齿轮(传递齿轮)
112R:第二右中间齿轮(传递齿轮)
113L、113R:槽部
114L、114R:内齿
115L:左换挡齿轮
115R:右换挡齿轮
116L、116R:外齿
120:空挡变速机构
121:换挡拨叉轴
122L:左换挡拨叉
122R:右换挡拨叉
125:换挡操作片
126:操作突部
127:支承轴
128:操作臂
129:弹簧(施力部件)
132:卡定凸部(卡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动力传递装置>
图1A、图1B、图1C以及图1D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
动力传递装置1例如搭载于联合收割机,将动力传递到左右的行驶装置。联合收割机既可以是与左右的行驶装置分别对应地具备HST(Hydro Static Transmission:静液压式无级变速器)的2泵2马达的结构,也可以是在左右的行驶装置中共同具备HST的结构。
动力传递装置1具备第一轴11以及第二轴12。第一轴11形成为圆柱状。第二轴12形成为圆筒状。而且,第一轴11沿着第二轴12的中心线插通于第二轴12,通过使第一轴11的中心线与第二轴12的中心线一致,从而第一轴11以及第二轴12构成双重轴结构。在第一轴11和第二轴12之间夹设有滚针轴承13。由此,第一轴11经由滚针轴承13能够旋转地保持于第二轴12。另外,第二轴12经由轴承14而能够旋转地保持于构成动力传递装置1的外壳的壳体15。
第一轴11的从一端面起在旋转轴线方向上为一定长度的部分相比超过该一定长度的部分形成为小径。而且,在该小径部分形成有花键16。共用部件21与花键16花键结合。共用部件21一体地具有:从第一轴11向其旋转径向伸出的圆环部22、从圆环部22的前端部向第一轴11的旋转轴线方向的一侧延伸的第一圆筒部23、以及从圆环部22的前端部向第一轴11的旋转轴线方向的另一侧延伸的第二圆筒部24。
在第一圆筒部23的外周面,在第一圆筒部23的旋转轴线方向上隔着间隔地保持有多个圆环板状的离合器盘25。壳体15具有第三圆筒部26,该第三圆筒部26形成为以与第一圆筒部23平行的方式包围第一圆筒部23的外侧的圆筒状。在第三圆筒部26的内周面,在第三圆筒部26的中心线方向上隔着间隔地保持有多个圆环板状的离合器板27。离合器盘25和离合器板27配置成在中心线方向上交替地排列。通过使离合器盘25与离合器板27压接,从而离合器盘25的旋转被阻止,通过解除它们的压接,从而离合器盘25的旋转被允许。即,离合器盘25以及离合器板27构成为了对第一轴11进行制动/解除制动而被卡合/释放的停车制动器28。
在第二圆筒部24的内周面,在第二圆筒部24的旋转轴线方向上隔着间隔地保持有多个圆环状的离合器板31。第二圆筒部24从第二轴12的径向外侧与第二轴12相向。在第二轴12的外周面,在与第二圆筒部24相向的部分,在第二轴12的旋转轴线方向上隔着间隔地保持有多个圆环状的离合器盘32。离合器板31和离合器盘32配置成在旋转轴线方向上交替地排列。通过使离合器板31与离合器盘32压接,从而第一轴11和第二轴12以一体旋转的方式结合,通过解除它们的压接,从而第一轴11和第二轴12能够相对旋转地分离。即,离合器板31以及离合器盘32构成为了使第一轴11与第二轴12卡合/分离而被卡合/释放的双轴结合离合器33。
另外,在共用部件21的圆环部22与在第一轴11的外周面上因直径的差异而产生的面之间,以压缩状态夹设有弹簧34。
相对于共用部件21的圆环部22在与弹簧34相反的一侧设置有活塞35。活塞35外嵌于第一轴11,在第一轴11的旋转轴线方向上能够移动地设置。相对于活塞35在与圆环部22相反的一侧设置有缸体36。缸体36外嵌于第一轴11,相对于第一轴11固定地设置。而且,在活塞35与缸体36之间形成有油室37。在第一轴11的内部形成有油路38。油路38经由连接油路39与油室37连通。
相对于停车制动器28在与双轴结合离合器33相反的一侧设置有按压部件41。按压部件41具有对离合器盘25与离合器板27重叠的部分进行按压的圆环状的作用部42。在按压部件41与壳体15之间夹设有多个弹簧43,按压部件41利用这些弹簧43的弹性力向离合器板27侧呈弹性地被施力。
在按压部件41上形成有通孔44。通孔44从第一轴11侧依次具有以第一轴11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圆筒面45、46。圆筒面46的直径小于圆筒面45的直径,在圆筒面45与圆筒面46之间具有圆环状的台阶面47。
在第一轴11与按压部件41之间设置有移动部件51。移动部件51一体地具有:具有与按压部件41的圆筒面45对应的外径的扁平的圆柱状的第一圆柱状部52;相对于第一圆柱状部52在与第一轴11侧相反的一侧形成并具有与按压部件41的圆筒面46对应的外径的第二圆柱状部53;以及相对于第二圆柱状部53在与第一轴11侧相反的一侧形成,直径比第二圆柱状部53的直径小且较长地延伸的第三圆柱状部54。
而且,第一圆柱状部52嵌合于被按压部件41的圆筒面45包围的部分。第二圆柱状部53插通于被按压部件41的圆筒面46包围的部分。第三圆柱状部54从按压部件41的通孔44脱出而插通于贯穿地形成于壳体15的插通孔55。在第三圆柱状部54上,在向壳体15的外部突出的部分形成有螺纹57,在形成有该螺纹57的部分拧合安装有螺母58。
在按压部件41与移动部件51之间形成有油室61。另外,在移动部件51上,沿着其中心线形成有油路62。油路62在第三圆柱状部54的前端面开放。另外,油路62经由连接油路63与油室61连通。
<动作>
在工作油没有流入油路38、62的状态下,如图1A所示,利用弹簧43的弹性力,按压部件41向停车制动器28侧被施力,按压部件41的作用部42按压离合器板27。由此,离合器盘25与离合器板27压接,停车制动器28卡合,第一轴11被制动。另外,该按压力经由共用部件21被传递到双轴结合离合器33,离合器板31以及离合器盘32被压接。由此,双轴结合离合器33卡合,第一轴11与第二轴12结合。
从该状态开始,如图1B所示,向油路62供给工作油(压力油),在该工作油从油路62经由连接油路63向油室61供给时,利用油室61内的液压,按压部件41克服弹簧43的弹性力向从停车制动器28离开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是,停车制动器28被释放,第一轴11的制动被解除。另外,由于没有向双轴结合离合器33传递按压力,因此,双轴结合离合器33也被释放,第一轴11与第二轴12的结合被解除。其结果是,第一轴11以及第二轴12能够分别独立地旋转。
此后,如图1C所示,也向油路38供给工作油,在该工作油从油路38经由连接油路39向油室37供给时,利用油室37内的液压,活塞35按压共用部件21。利用该按压力,双轴结合离合器33的离合器板31以及离合器盘32被压接。由此,双轴结合离合器33卡合,第一轴11与第二轴12结合。
在联合收割机的牵引时或调整时,紧固螺母58。在紧固螺母58时,移动部件51向从停车制动器28离开的一侧移动。在移动部件51的移动的中途,如图1D所示,移动部件51的周缘部与按压部件41抵接,移动部件51对按压部件41进行按压。由此,按压部件41向从停车制动器28离开的方向移动,停车制动器28被释放,第一轴11的制动被解除。另外,由于没有向双轴结合离合器33传递按压力,因此,双轴结合离合器33也被释放,第一轴11与第二轴12的结合被解除。其结果是,第一轴11以及第二轴12能够分别独立地旋转。
<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通过向油路62供给工作油,可以将停车制动器28以及双轴结合离合器33释放,通过使该工作油的供给停止,可以使停车制动器28以及双轴结合离合器33卡合。通过一个液压操作结构,可以进行停车制动器28以及双轴结合离合器33的操作。另外,停车制动器28的操作不需要操作杆。因此,可以实现动力传递装置1的结构的简化。
<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以其他方式实施,在上述结构中,可以在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所记载的事项的范围内实施各种设计变更。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动力传递装置>
图2A、图2B以及图2C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
动力传递装置1例如搭载于联合收割机,将动力传递到左右的行驶装置。联合收割机既可以是与左右的行驶装置分别对应地具备HST(Hydro Static Transmission:静液压式无级变速器)的2泵2马达的结构,也可以是在左右的行驶装置中共同具备HST的结构。
动力传递装置1具备第一齿轮11。第一齿轮11总是使行驶装置和动力传递路径相连。在第一齿轮11一体地形成有轴部12。轴部12呈从第一齿轮11的一侧的端面向一侧突出的大致圆柱状,具有与第一齿轮11共用的轴线。轴承13的内圈外嵌于轴部12而固定。轴承13的外圈不能旋转地保持于构成动力传递装置1的外壳的壳体14。由此,第一齿轮11以及轴部12经由轴承13能够旋转地保持于壳体14。在轴部12上,在轴部12的旋转轴线方向上隔着间隔地保持有多个圆环板状的离合器盘15。
壳体14具有形成为与轴部12同心的圆筒状的圆筒部16。圆筒部16包围轴部12的外周,在旋转径向上与轴部12相向。在圆筒部16的内周面,在圆筒部16的中心线方向上隔着间隔地保持有多个圆环板状的离合器板17。离合器盘15和离合器板17配置成在圆筒部16的中心线方向上交替地排列。通过使离合器盘15与离合器板17压接,从而离合器盘15的旋转被阻止,通过解除它们的压接,从而离合器盘15的旋转被允许。即,离合器盘15以及离合器板17构成为了对第一齿轮11以及轴部12进行制动/解除制动而被卡合/释放的停车制动器18。
在离合器板17的一侧、与轴承13相反的一侧设置有按压部件21。按压部件21具有对离合器盘15与离合器板17重叠的部分进行按压的圆环状的作用部22。在按压部件21与壳体14之间夹设有多个弹簧23,按压部件21利用这些弹簧23的弹性力向离合器板17侧呈弹性地被施力。
在按压部件21上形成有通孔24。通孔24从第一齿轮11侧依次具有以第一齿轮11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圆筒面25、26、27。圆筒面26的直径小于圆筒面25的直径,圆筒面27的直径比圆筒面26的直径小。由此,通孔24在圆筒面25与圆筒面26之间具有圆环状的台阶面28。
在第一齿轮11与按压部件21之间设置有移动部件31。移动部件31一体地具有:具有与按压部件21的圆筒面25对应的外径的扁平的圆柱状的第一圆柱状部32;相对于第一圆柱状部32在与第一齿轮11侧相反的一侧形成并具有与按压部件21的圆筒面27对应的外径的第二圆柱状部33;以及相对于第二圆柱状部33在与第一齿轮11侧相反的一侧形成,直径比第二圆柱状部33的直径小且较长地延伸的第三圆柱状部34。
而且,第一圆柱状部32嵌合于被按压部件21的圆筒面25包围的部分。第二圆柱状部33插通于被按压部件21的圆筒面27包围的部分。第三圆柱状部34从按压部件21的通孔24脱出而插通于贯穿地形成于壳体14的插通孔35。在第三圆柱状部34上,在向壳体14的外部突出的部分形成有螺纹36,在形成有该螺纹36的部分拧合安装有螺母37。
在第一圆柱状部32与圆筒面25之间被密封环41密封。另外,在第二圆柱状部33与圆筒面27之间被密封环42密封。由此,在按压部件21与移动部件31之间形成有油室43。另外,在移动部件31上,沿着其中心线形成有油路44。油路44在第三圆柱状部34的前端面开放。另外,油路44经由连接油路45与油室43连通。
相对于第一齿轮11在与轴承13相反的一侧,第二齿轮51设置成具有与第一齿轮11共用的旋转轴线。在第一齿轮11与第二齿轮51之间,设置有第一花键部52以及第二花键部53。第一花键部52呈以第一齿轮11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圆环状,在其外周面具有花键。第二花键部53呈以第二齿轮51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圆环状,在其外周面具有花键。第一花键部52的外周面与第二花键部53的外周面形成为相同直径。
在第一花键部52以及第二花键部53外嵌有换挡器54。在换挡器54的内周面形成有花键,换挡器54横跨第一花键部52以及第二花键部53而能够移动地设置于与第一花键部52以及第二花键部53花键卡合的驱动位置和仅与第一花键部52花键卡合的空挡位置。
换挡拨叉55与换挡器54连接。换挡拨叉55支承于与第一齿轮11的旋转轴线平行地延伸的轴56。轴56与从移动部件31的第一圆柱状部32沿其径向延伸的连结部57连结而设置成能够与移动部件31一体地移动。
<作用效果>
在通常时,如图2A所示,利用弹簧23的弹性力,按压部件21向停车制动器18侧被施力,按压部件21的作用部22按压离合器板17。由此,离合器盘15与离合器板17压接,停车制动器18卡合,第一齿轮11被制动。
从该状态开始,如图2B中的阴影线所示,向油路44供给工作油(压力油),在该工作油经过连接油路45向油室43供给时,利用油室43内的液压,按压部件21克服弹簧23的弹性力向从停车制动器18离开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是,停车制动器18被释放,第一齿轮11的制动被解除。
因此,不需要用于使停车制动器18动作(卡合)的操作杆等,不需要以机械方式将停车制动器18与操作杆等连接,所以,构成动力传递装置1的各部件的布局的自由度提高。
在联合收割机的牵引时或调整时,从图2A所示的状态紧固螺母37。在紧固螺母37时,移动部件31向从停车制动器18离开的一侧移动。在移动部件31的移动的中途,如图2C所示,移动部件31的第一圆柱状部32与按压部件21的台阶面28抵接,移动部件31对按压部件21进行按压。由此,按压部件21向从停车制动器18离开的方向移动,停车制动器18被释放,第一齿轮11的制动被解除。
另外,此时,与移动部件31的移动连动地,换挡拨叉55移动,换挡器54从驱动位置向空挡位置移动,第一齿轮11与第二齿轮51的连结被解除。因此,在包括换挡器54在内的副变速机构中不需要包括操作杆等在内的操作机构,因此可以实现动力传递装置1的结构的简化。另外,换挡拨叉55的位置由螺母37的紧固量决定,因此,可以抑制换挡拨叉55从换挡器54脱离。
<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以其他方式实施,在上述结构中,可以在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所记载的事项的范围内实施各种设计变更。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联合收割机>
图3是表示搭载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变速装置32的联合收割机1的前部的右视图。
联合收割机1是一边在田地中行驶一边进行谷秆的收割以及自谷秆的脱粒的作业车辆。联合收割机1的机体11支承于左右一对行驶装置12。在行驶装置12中,为了使联合收割机1能够在田地中行驶,采用具有不平整地面通过能力的履带。
在机体11上设置有驾驶台13、收割装置14、脱粒装置15以及谷粒箱16。
驾驶台13配置在行驶装置12的前端部的上方。在驾驶台13上设置有供作业者乘坐的驾驶座位17,例如,从驾驶座位17的前方遍及左方,设置有由作业者操作的操作面板18。在操作面板18具备主变速杆21以及转向杆22等。
主变速杆21设置成能够从中立位置向前侧的前进位置以及后侧的后退位置位移。在主变速杆21从中立位置被操作到前进位置时,向左右的行驶装置12传递前进方向的动力,机体11前进。另一方面,在主变速杆21从中立位置被操作到后退位置时,向左右的行驶装置12传递后退方向的动力,机体11后退。在主变速杆21从前进位置或后退位置回到中立位置时,机体11停止。另外,可以根据主变速杆21的操作量来变更前进或后退的速度。
转向杆22设置成能够在左右以及前后倾动。通过转向杆22的左右的倾动操作,能够切换机体11的直线前进、左转弯以及右转弯。另外,通过转向杆22的前后的倾动操作,可以使收割装置14升降。
收割装置14配置在行驶装置12的前方。收割装置14在其前端具备分禾器23,在分禾器23的后方具备收割刀24。分禾器23以及收割刀24支承于收割装置框架25。在收割装置框架25的后端部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收割横架26。收割主架27的一端部与收割横架26连接。收割主架27从收割横架26向后侧延伸,其另一端部(向下前方设置,其后端部)能够转动地与机体11的框架连接。通过转向杆22的前后方向的倾动操作,使缸体(未图示)动作,能够使收割主架27摆动,通过该摆动,分禾器23以及收割刀24在从地面较高地上升的上升位置与分禾器23以及收割刀24下降到地面附近的下降位置之间升降。若在分禾器23以及收割刀24位于下降位置的状态下机体11前进,则一边利用分禾器23分开在田地中直立的谷秆的根部,一边利用收割刀24收割谷秆。
脱粒装置15以及谷粒箱16在行驶装置12的上方且收割装置14的后方的位置处左右排列配置。被收割的谷秆利用收割装置14向脱粒装置15输送。脱粒装置15利用脱粒供给链将谷秆的根部侧朝向后方输送,将谷秆的穗梢侧供给到脱粒室进行脱粒。而且,谷粒从脱粒装置15输送到谷粒箱16,谷粒积存于谷粒箱16。谷粒排出绞龙28与谷粒箱16相连设置,谷粒箱16中积存的谷粒可以利用谷粒排出绞龙28排出到机外。
<变速装置>
图4是表示联合收割机1的变速装置32的局部结构的图。在图4中,用示意图表示从发动机31到左侧HST33以及右侧HST34的结构,用液压回路图表示与左侧HST33以及右侧HST34相关的结构。
在联合收割机1搭载有发动机31和对发动机31的动力进行变速并向行驶装置12传递的变速装置32。
变速装置32具备左侧HST(Hydro Static Transmission:静液压式变速器)33以及右侧HST34。
左侧HST33具有以使工作油在液压泵41与液压马达42之间循环的方式利用第一油路43以及第二油路44将液压泵41和液压马达42连接的闭合回路的结构。第一油路43与液压泵41的第一端口45和液压马达42的第一端口46连接。第二油路44与液压泵41的第二端口47和液压马达42的第二端口48连接。
另外,在左侧HST33附带设置有供给泵51。供给泵51是固定容量型的液压泵,通过泵旋转轴52的旋转,向供给油路53排出工作油。供给油路53经由第一单向阀54与第一油路43连接,经由第二单向阀55与第二油路44连接。另外,供给油路53经由供给释放阀56与油箱57连接。
借助供给释放阀56的功能,供给油路53的液压被维持在规定的供给压力。在第一油路43的液压比供给油路53的液压、即供给压力低时,第一单向阀54打开,从供给油路53经由第一单向阀54向第一油路43供给工作油。另外,在第二油路44的液压比供给压力低时,第二单向阀55打开,从供给油路53经由第二单向阀55向第二油路44供给工作油。由此,第一油路43以及第二油路44的液压被维持在供给压力以上。
左侧HST33作为将液压泵41、液压马达42、第一油路43、第二油路44、第一单向阀54、第二单向阀55以及供给释放阀56等收容于单一的壳体的一体型HST而构成。
液压泵41是可变容量型的斜盘式活塞泵,具备缸体、在缸体内呈放射状配置的多个活塞以及活塞滑动的泵斜盘等。液压泵41和供给泵51共用地具有泵旋转轴52,缸体设置成与泵旋转轴52一体旋转。
为了变更液压泵41的泵斜盘的倾斜角度而设置有电子控制式的伺服活塞58。伺服活塞58具有:从前进侧的压力控制阀61被供给液压的第一压力室62、以及从后退侧的压力控制阀63被供给液压的第二压力室64。另外,伺服活塞58具有通过第一压力室62与第二压力室64的差压而直线移动的杆65,通过该杆65的直线移动来变更泵斜盘的倾斜角度。
泵斜盘相对于液压泵41的泵旋转轴52的轴线(缸体的旋转轴线)的倾斜角度越大,则来自液压泵41的工作油的排出量越少,在泵斜盘的倾斜角度为90°时,来自液压泵41的工作油的排出停止。另外,若泵斜盘的倾斜角度超过90°(若倾斜反转),则在倾斜角度不足90°时,来自液压泵41的工作油的排出方向反转。
液压马达42是可变容量型的斜盘式活塞马达,具备马达旋转轴71、与马达旋转轴71一体旋转的缸体72(参照图5)、在缸体72内呈放射状配置的多个活塞73(参照图5)以及按压活塞73的马达斜盘74(参照图5)等。在马达斜盘74相对于液压马达42的马达旋转轴71的轴线(缸体72的旋转轴线)的倾斜角度恒定的情况下,向液压马达42供给的工作油的量、即从液压泵41排出的工作油的量越多,马达旋转轴71的转速越增加。
另外,在向液压马达42供给的工作油的量恒定的情况下,马达斜盘74的倾斜角度越大,马达旋转轴71的转速越降低。为了变更液压马达42的马达斜盘74的倾斜角度而设置有副变速活塞75。低速切换阀76以及高速切换阀77与副变速活塞75连接。低速切换阀76接通,高速切换阀77关闭,从低速切换阀76向副变速活塞75供给液压,从而副变速活塞75的杆78位于低速位置,马达斜盘74的倾斜角度相对变大。另一方面,低速切换阀76关闭,高速切换阀77接通,从高速切换阀77向副变速活塞75供给液压,从而副变速活塞75的杆78位于高速位置,马达斜盘74的倾斜角度相对减小。因此,通过低速切换阀76以及高速切换阀77的接通或关闭的切换,能够切换到马达旋转轴71的转速相对增大的高速挡和马达旋转轴71的转速相对减小的低速挡这两个挡。
由于右侧HST34是与左侧HST33相同的结构,因此,关于右侧HST34,对与左侧HST33的各部分相当的部分标注与上述各部分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发动机31的动力被输入到左侧HST33以及右侧HST34的各泵旋转轴52。具体而言,在发动机31的输出轴81上,不能相对旋转地设置有带轮82。变速装置32具备与发动机31的输出轴81平行地延伸的输入轴83。在输入轴83上,不能相对旋转地设置有带轮84。在带轮82、84之间卷绕有环形的带85。另外,在输入轴83上,不能相对旋转地设置有输入齿轮86。中间齿轮87与输入齿轮86啮合,不能相对旋转地设置于右侧HST34的泵旋转轴52的泵齿轮88与中间齿轮87啮合。泵齿轮88与不能相对旋转地设置于左侧HST33的泵旋转轴52的泵齿轮89啮合。
由此,发动机31的动力从输出轴81经由带轮82以及带85传递到带轮84,与带轮84一体地使输入轴83旋转。而且,输入轴83的动力(旋转)从输入齿轮86经由中间齿轮87传递到右侧HST34的泵齿轮88,与该泵齿轮88一体地使右侧HST34的泵旋转轴52向规定方向旋转。另外,输入轴83的动力从输入齿轮86经由中间齿轮87传递到右侧HST34的泵齿轮88,进而从泵齿轮88传递到泵齿轮89,与该泵齿轮89一体地使左侧HST33的泵旋转轴52向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因此,在左侧HST33以及右侧HST34的各液压泵41的泵斜盘的倾斜角度相同时,左侧HST33的液压马达42的马达旋转轴71和右侧HST34的液压马达42的马达旋转轴71相互向相反方向旋转。
图5是表示变速装置32的一部分的剖视图,表示从左侧HST33以及右侧HST34的液压马达42至到达行驶装置12的中途为止的结构。
左侧HST33以及右侧HST34的各液压马达42以马达旋转轴71在同一轴线上(具有共用的轴线地)排列并且其轴线与左右的车轴的轴线平行的方式,相互左右对称地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左侧HST33的马达旋转轴71称为“马达旋转轴71L”,将右侧HST34的马达旋转轴71称为“马达旋转轴71R”。
马达旋转轴71L、71R的左右方向外侧的端部分别经由轴承102L、102R,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构成变速装置32的外壳的单元壳体101。马达输出齿轮103L、103R分别不能相对旋转地支承于马达旋转轴71L、71R的左右方向内侧的端部。
在马达旋转轴71L、71R与车轴之间,设置有第一中间轴104、第二中间轴105。第一中间轴104以及第二中间轴105的各轴线与马达旋转轴71L、71R的轴线平行。第一中间轴104不能旋转地支承于单元壳体101。第二中间轴105的左端部经由轴承106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单元壳体101。在第二中间轴105的右侧部分105R外嵌有圆筒状的套筒107。轴承108的内圈不能相对旋转地外嵌于套筒107。轴承108的外圈固定于单元壳体101。由此,第二中间轴105能够旋转地保持于单元壳体101。
第一左中间齿轮111L以及第一右中间齿轮111R左右排列而能够旋转地保持于第一中间轴104。左侧的马达输出齿轮103L与第一左中间齿轮111L啮合,右侧的马达输出齿轮103R与第一右中间齿轮111R啮合。第二左中间齿轮112L以及第二右中间齿轮112R分别左右排列而固定地保持于第二中间轴105的左侧部分105L以及右侧部分105R。第一左中间齿轮111L与第二左中间齿轮112L啮合,第一右中间齿轮111R与第二右中间齿轮112R啮合。
在第二左中间齿轮112L的左侧面,形成有以第二中间轴105的轴线为中心的圆环状的槽部113L。在槽部113L的左端部,沿周向排列而形成有向旋转中心侧突出的多个内齿114L。在第二左中间齿轮112L的左侧设置有左换挡齿轮115L。左换挡齿轮115L不能相对旋转且能够在第二中间轴105的轴线方向上移动地保持于第二中间轴105的左侧部分105L。左换挡齿轮115L在外周面具有多个外齿116L。在外齿116L上,在靠右侧的部分形成有遍及整周被开设切口的切口部117。
在第二右中间齿轮112R的右侧面,形成有以第二中间轴105的轴线为中心的圆环状的槽部113R。在槽部113R的右端部,沿周向排列而形成有向旋转中心侧突出的多个内齿114R。在第二右中间齿轮112R的右侧设置有右换挡齿轮115R。右换挡齿轮115R不能相对旋转且能够在第二中间轴105的轴线方向上移动地保持于套筒107。右换挡齿轮115R在外周面具有多个外齿116R。
<空挡变速机构>
图6A、图6B、图6C以及图6D是表示空挡变速机构120的结构的剖视图。
在变速装置32设置有用于生成空挡状态的空挡变速机构120。空挡变速机构120包括由换挡拨叉轴121、左换挡拨叉122L以及右换挡拨叉122R构成的换挡部件。
换挡拨叉轴121设置在相对于第二中间轴105在与其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离开的位置。换挡拨叉轴121的中心线与第二中间轴105的轴线平行地延伸,该换挡拨叉轴121能够在中心线方向上移动地保持于单元壳体101。
左换挡拨叉122L相对于换挡拨叉轴121被固定,从换挡拨叉轴121朝向左换挡齿轮115L在与换挡拨叉轴121的中心线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在左换挡齿轮115L的外周面,遍及整周地形成有凹部123L。左换挡拨叉122L的前端部具有允许左换挡齿轮115L旋转的间隙地嵌合于左换挡齿轮115L的凹部123L。
右换挡拨叉122R相对于换挡拨叉轴121被固定,从换挡拨叉轴121朝向右换挡齿轮115R在与换挡拨叉轴121的中心线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在右换挡齿轮115R的外周面,遍及整周地形成有凹部123R。右换挡拨叉122R的前端部具有允许右换挡齿轮115R旋转的间隙地嵌合于右换挡齿轮115R的凹部123R。
在换挡拨叉轴121的左端部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操作槽124。从换挡操作片125的前端部朝向换挡拨叉轴121延伸的圆柱状的操作突部126的前端部,从换挡拨叉轴121的径向进入操作槽124。与换挡拨叉轴121的中心线方向以及换挡操作片125延伸的方向双方正交的支承轴127固定地设置于换挡操作片125的基端部。支承轴127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单元壳体101。沿与支承轴127的轴线以及换挡操作片125延伸的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操作臂128不能相对旋转地支承于支承轴127。从支承轴127的中心到操作臂128的前端的长度,比从支承轴127的中心到操作突部126的中心的长度大。
在单元壳体101与右换挡拨叉122R之间,以压缩状态夹设有外嵌于换挡拨叉轴121的线圈状的弹簧129。由此,弹簧129的弹性力施加于右换挡拨叉122R,换挡拨叉轴121利用该弹性力向左侧被施力。
在操作臂128未被操作的状态下,如图6A所示,换挡拨叉轴121位于可动范围的左端,左换挡齿轮115L的外齿116L与第二左中间齿轮112L的内齿114L啮合,右换挡齿轮115R的外齿116R与第二右中间齿轮112R的内齿114R啮合。
因此,从马达旋转轴71L经由第一左中间齿轮111L向第二左中间齿轮112L传递的动力(旋转),从第二左中间齿轮112L传递到左换挡齿轮115L,从左换挡齿轮115L经由齿轮列(未图示)传递到左侧的车轴,左侧的行驶装置12被驱动。通过从第一左中间齿轮111L、第二左中间齿轮112L、左换挡齿轮115L以及左换挡齿轮115L向左侧的车轴传递动力的齿轮列,构成左侧的动力传递机构。
另外,从马达旋转轴71R经由第一右中间齿轮111R向第二右中间齿轮112R传递的动力(旋转),从第二右中间齿轮112R传递到右换挡齿轮115R,从右换挡齿轮115R经由齿轮列(未图示)传递到右侧的车轴,右侧的行驶装置12被驱动。通过从第一右中间齿轮111R、第二右中间齿轮112R、右换挡齿轮115R以及右换挡齿轮115R向右侧的车轴传递动力的齿轮列,构成右侧的动力传递机构。
在操作臂128被操作为抬起前端时,随着操作臂128的转动,换挡操作片125以支承轴127为支点进行转动,换挡拨叉轴121向右方向移动。在换挡拨叉轴121位于可动范围的右端的状态下,如图6B所示,左换挡齿轮115L的外齿116L与第二左中间齿轮112L的内齿114L的啮合被解除,右换挡齿轮115R的外齿116R与第二右中间齿轮112R的内齿114R的啮合被解除。因此,从马达旋转轴71经由第一左中间齿轮111L向第二左中间齿轮112L传递的动力(旋转),不会从第二左中间齿轮112L传递到左换挡齿轮115L以及右换挡齿轮115R。即,变速装置32成为不会将来自发动机31(左侧HST33以及右侧HST34)的动力向左右的车轴传递的空挡状态。
在操作臂128的前端部,形成有向上侧凹陷的圆弧形的卡定凹部131。通过使卡定凹部131卡定于在单元壳体101上固定设置的卡定凸部132,从而可以维持变速装置32的空挡状态。
在使卡定凹部131从卡定凸部132脱离而释放将操作臂128的前端抬起的力时,利用弹簧129的作用力(弹性力),换挡拨叉轴121向左方向移动。若右换挡齿轮115R的外齿116R与第二右中间齿轮112R的内齿114R之间的齿槽相向,则通过换挡拨叉轴121的移动,右换挡齿轮115R的外齿116R进入第二右中间齿轮112R的齿槽,第二右中间齿轮112R与右换挡齿轮115R啮合。另一方面,在右换挡齿轮115R的外齿116R不与第二右中间齿轮112R的齿槽相向的情况下,通过换挡拨叉轴121的移动,如图6C所示,右换挡齿轮115R的外齿116R与第二右中间齿轮112R的内齿114R抵接,右换挡齿轮115R和第二右中间齿轮112R不啮合。此时,在比左换挡齿轮115L的外齿116L的切口部117靠右侧的部分(以下简称为“外齿116L”)与第二左中间齿轮112L的内齿114L之间产生间隔。
利用弹簧129,向左方向对换挡拨叉轴121施力,因此,第二右中间齿轮112R从右换挡齿轮115R的外齿116R与第二右中间齿轮112R的内齿114R抵接的状态开始旋转,在右换挡齿轮115R的外齿116R与第二右中间齿轮112R的齿槽相向时,如图6D所示,换挡拨叉轴121进一步向左方向移动,右换挡齿轮115R的外齿116R进入第二右中间齿轮112R的齿槽。
此后,换挡拨叉轴121进一步向左方向移动,若左换挡齿轮115L的外齿116L与第二左中间齿轮112L的内齿114L之间的齿槽相向,则左换挡齿轮115L的外齿116L进入第二左中间齿轮112L的齿槽,第二左中间齿轮112L与左换挡齿轮115L啮合。另一方面,在左换挡齿轮115L的外齿116L不与第二左中间齿轮112L的齿槽相向的情况下,通过换挡拨叉轴121的移动,左换挡齿轮115L的外齿116L与第二左中间齿轮112L的内齿114L抵接,左换挡齿轮115L和第二左中间齿轮112L不啮合。
由于利用弹簧129向左方向对换挡拨叉轴121施力,因此,第二左中间齿轮112L从左换挡齿轮115L的外齿116L与第二左中间齿轮112L的内齿114L抵接的状态开始旋转,在左换挡齿轮115L的外齿116L与第二左中间齿轮112L的齿槽相向时,换挡拨叉轴121进一步向左方向移动,左换挡齿轮115L的外齿116L进入第二左中间齿轮112L的齿槽。
根据上述情况,实现第二左中间齿轮112L与左换挡齿轮115L的啮合以及第二右中间齿轮112R与右换挡齿轮115R的啮合。
<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通过空挡变速机构120,可以切换第二左中间齿轮112L与左换挡齿轮115L的啮合/啮合解除以及第二右中间齿轮112R与右换挡齿轮115R的啮合/啮合解除,并且,可以良好地实现该齿轮啮合。
为了使换挡拨叉轴121移动,从换挡操作片125的前端部延伸的操作突部126的前端部进入形成于换挡拨叉轴121的操作槽124,在支承换挡操作片125的支承轴127上支承有与换挡操作片125一体地转动的操作臂128。而且,从支承轴127的中心到操作臂128的前端的长度比从支承轴127的中心到操作突部126的中心的长度大。因此,杠杆原理起作用,即便施加于操作臂128的力较小,也可以使换挡拨叉轴121克服弹簧129的作用力而良好地移动。
另外,弹簧129介于单元壳体101与右换挡拨叉122R之间。由此,不需要另行设置将弹簧129的一端与换挡拨叉轴121连结的部位,换挡拨叉轴121的结构简单即可。
<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以其他方式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提出了通过操作臂128的转动操作使换挡拨叉轴121移动的结构,但为了使换挡拨叉轴121移动而被操作的操作部件也可以是通过沿着换挡拨叉轴121的中心线的直线操作使换挡拨叉轴121移动的结构。
另外,作为作业车辆的一例,提出了联合收割机1,但本发明不限于联合收割机1,也可以应用于收获胡萝卜、萝卜、毛豆、卷心菜等蔬菜的收割机等联合收割机1以外的作业车辆。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在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所记载的事项的范围内实施各种设计变更。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车轴箱的固定结构>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的右侧的车轴6附近的结构的剖视图。
联合收割机1具备将发动机(未图示)的动力向行驶装置2传递的动力传递机构3。行驶装置2例如是具有不平整地面通过能力的履带,具备链轮4。动力传递机构3包括HST(Hydro Static Transmission:静液压式无级变速器)、变速器5以及左右的车轴6。发动机的动力利用HST进行变速,从HST经由变速器5向左右的车轴6传递。左右的车轴6分别不能相对旋转地与左右的链轮4结合。由此,在发动机的动力被传递到车轴6时,链轮4与车轴6一体旋转。
变速器5收容于主体壳体11。在主体壳体11上一体地形成有:沿与联合收割机1的车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壁部12、以及从该壁部12向车宽度方向的外侧伸出的圆筒状的插通部13。在插通部13的内周面,两个垫圈槽14、15在车宽度方向上隔着间隔地分别遍及周向的整周而形成。在垫圈槽14、15中分别嵌合有环形的垫圈16、17。
车轴6插通于车轴箱21。车轴箱21是金属制的铸造件,一体地具有圆筒状的筒状部22和从筒状部22向周围伸出的多个固定部23。
筒状部22的主体壳体11侧的端部被插入到主体壳体11的插通部13内。在插通部13内,垫圈16、17与筒状部22的外周面抵接,由此,插通部13的内周面与筒状部22的外周面之间被液密地密封。另外,在比垫圈16、17靠车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处,在主体壳体11的插通部13插通有螺栓24,该螺栓24的前端进入形成于筒状部22的外周面的槽25。螺栓24被用作将车轴箱21组装于主体壳体11时的防脱部件。因此,通过螺栓24,筒状部22未固定于插通部13。
在筒状部22的轴线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嵌入有轴承26、27。车轴6插通于筒状部22,利用轴承26、27相对于筒状部22能够相对旋转地被保持。而且,车轴6进入到主体壳体11内,在主体壳体11内不能相对旋转地与动力传递机构3所包含的齿轮28结合。
固定部23例如设置有四个。两个固定部23在车宽度方向上排列,并形成为从筒状部22的外周面的上端向上方伸出的大致半圆形板状。剩下的两个固定部23在车宽度方向上排列,并形成为从筒状部22的外周面的下端向下方伸出的大致半圆形板状。
而且,车轴箱21通过将插通于各固定部23的螺栓29拧入联合收割机1的框架31,从而相对于框架31被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中示出右侧的车轴6,但左侧的车轴6例如是使右侧的车轴6左右颠倒的结构。
<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车轴箱21被固定于联合收割机1的框架31,因此,即便在对与车轴6结合的链轮4施加大的横向拉伸载荷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收容有向车轴6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3的主体壳体11等的破损。
另外,在车轴箱21中,与图8所示的以往的车轴箱55的结构、即壳体主体部56和凸缘部57通过焊接而相互固定的结构的车轴箱55相比,车轴箱21的结构简单,并且,可以实现强度的提高。另外,在车轴箱21的结构中,不需要焊接加工,因此,可以降低加工成本。
<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以其他方式实施。
例如,作为作业车辆的一例,提出了联合收割机1,但本发明不限于联合收割机1,也可以应用于收获胡萝卜、萝卜、毛豆、卷心菜等蔬菜的收割机等联合收割机1以外的作业车辆。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在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所记载的事项的范围内实施各种设计变更。

Claims (2)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将动力传递到行驶装置,其中,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包括:
为了对第一轴进行制动/解除制动而被卡合/释放的第一离合器;
为了使所述第一轴与第二轴结合/分离而被卡合/释放的第二离合器;以及
对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中的一个离合器进行按压而使其卡合的按压部件,
所述第一离合器以及所述第二离合器被设置成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当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中的一个离合器被所述按压部件按压时,其按压力被传递到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中的另一个离合器,
所述动力传递装置还包括弹性部件,
所述按压部件利用所述弹性部件的弹性力按压所述第一离合器,
所述动力传递装置还包括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设置成能够在所述按压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离合器接近的第一方向以及所述按压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离合器离开的第二方向上移动,
所述移动部件从所述第一离合器卡合的状态向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移动部件对所述按压部件进行按压,所述按压部件克服所述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而移动,从而所述第一离合器被释放,
所述动力传递装置还包括壳体,
所述移动部件具有圆柱状部,该圆柱状部插通于在所述壳体上形成的插通孔,
在所述圆柱状部,在向所述壳体的外部突出的部分形成有螺纹,
通过在所述壳体的外部紧固与所述圆柱状部的螺纹拧合的螺栓,从而所述移动部件向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所述动力传递装置还包括油室,所述油室被供给用于克服所述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而使所述按压部件从所述第一离合器离开的压力油。
CN201910553964.1A 2018-06-26 2019-06-25 动力传递装置、变速装置及固定结构 Active CN1106452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21270 2018-06-26
JP2018121270A JP6944414B2 (ja) 2018-06-26 2018-06-26 変速装置
JP2018125629A JP2020001646A (ja) 2018-06-29 2018-06-29 車軸ケースの固定構造
JP2018-125629 2018-06-29
JP2018125634A JP6944417B2 (ja) 2018-06-30 2018-06-30 動力伝達装置
JP2018-125635 2018-06-30
JP2018-125634 2018-06-30
JP2018125635A JP2020003049A (ja) 2018-06-30 2018-06-30 動力伝達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45285A CN110645285A (zh) 2020-01-03
CN110645285B true CN110645285B (zh) 2022-07-19

Family

ID=69009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53964.1A Active CN110645285B (zh) 2018-06-26 2019-06-25 动力传递装置、变速装置及固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4528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1939U (zh) * 1990-05-22 1992-01-30
JPH07208512A (ja) * 1994-01-14 1995-08-11 Kubota Corp ネガティブブレーキ
JP2008057551A (ja) * 2006-08-29 2008-03-13 Tcm Corp 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の解除装置
CN102822569A (zh) * 2010-07-14 2012-12-12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动力传递装置
JP2018003916A (ja) * 2016-06-29 2018-01-11 株式会社クボタ 動力伝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1939U (zh) * 1990-05-22 1992-01-30
JPH07208512A (ja) * 1994-01-14 1995-08-11 Kubota Corp ネガティブブレーキ
JP2008057551A (ja) * 2006-08-29 2008-03-13 Tcm Corp 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の解除装置
CN102822569A (zh) * 2010-07-14 2012-12-12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动力传递装置
JP2018003916A (ja) * 2016-06-29 2018-01-11 株式会社クボタ 動力伝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45285A (zh) 2020-01-03
KR20200001476A (ko) 2020-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045437A1 (ja) コンバイン
US9309952B2 (en) Belt-typ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US11384835B2 (en) Switching device for a transmission
CN110645285B (zh) 动力传递装置、变速装置及固定结构
JP6944414B2 (ja) 変速装置
KR102666858B1 (ko) 동력 전달 장치, 변속 장치 및 차축 케이스의 고정 구조
JP5006852B2 (ja) コンバインの走行伝動装置
WO2017065118A1 (ja) 油圧式変速装置
JP4217549B2 (ja) 油圧−機械式変速装置
JP2013173392A (ja) 作業車用の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JP6226673B2 (ja) コンバイン
JP5572519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0053951A (ja) コンバインの走行伝動装置
JP2007186174A (ja) 走行用油圧式無段変速装置
JP4976923B2 (ja) 作業車
JP6758251B2 (ja) 収穫機用伝動装置
JP4025477B2 (ja) コンバインの刈取部駆動装置
JP6242253B2 (ja) 作業機用の伝動装置
JP2003028280A (ja) 走行車両の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KR100548757B1 (ko) 주행장치
CN106912256B (zh) 动力传递机构
JP4063415B2 (ja) 油圧駆動車両の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JP2011162122A (ja) 作業車の旋回伝動装置
JPS5856436Y2 (ja) 走行作業車等におけるパワ−ブレ−キ装置
JP2004028136A (ja) 走行車等の駐車ブレー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