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05960B - 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薄膜 - Google Patents

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05960B
CN110505960B CN201880019330.1A CN201880019330A CN110505960B CN 110505960 B CN110505960 B CN 110505960B CN 201880019330 A CN201880019330 A CN 201880019330A CN 110505960 B CN110505960 B CN 1105059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ilm
thickness
propylene
polypropylene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93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05960A (zh
Inventor
今井徹
山田浩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b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5059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59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059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59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65/00Wrappers or flexible covers; 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65D65/38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65D65/40Applications of laminates for particular packaging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Wrappers (AREA)

Abstract

提供:具有对包装重物充分的热封强度和密封性、也适于自动包装加工的聚丙烯系树脂薄膜。一种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薄膜,使由基材层(A)、中间层(B)和密封层(C)形成的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薄膜的、构成基材层(A)和密封层(C)的树脂的熔点为特定的范围,进一步使中间层(B)和密封层(C)各自的厚度相对于全部层厚度的比率为特定的范围。

Description

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薄膜,更详细而言,涉及:具有对包装重物充分的热封强度和密封性、且还能适合用于自动填充包装的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薄膜。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用于包装用的可热封薄膜,广泛使用有如下层叠聚丙烯系树脂薄膜:层压有未拉伸聚乙烯系树脂薄膜或未拉伸聚丙烯系树脂薄膜与拉伸聚丙烯系树脂薄膜的层叠聚丙烯系树脂薄膜;或在由高熔点的聚丙烯系树脂形成的层上层叠共挤出低熔点的聚烯烃系树脂层、并拉伸而得到的层叠聚丙烯系树脂薄膜。
然而,层压有未拉伸聚乙烯系树脂薄膜或未拉伸聚丙烯系树脂薄膜与拉伸聚丙烯系树脂薄膜的层叠聚丙烯系树脂薄膜具有充分的密封强度,但是需要使用有机溶剂等的层压工序,在经济上从对地球环境造成的影响的方面也不优选。
另外,在高熔点的聚丙烯系树脂层上层叠共挤出低熔点的聚烯烃系树脂层、并拉伸而得到的层叠聚丙烯系树脂薄膜中,虽然具有某种程度的密封强度,但是没有达到包装含水物等重物的密封强度。
公开了如下内容:在由聚丙烯系树脂形成的基材层、与由低熔点的聚烯烃系树脂形成的密封层之间层叠中间层,从而可以改善热封强度和密封性,包装重物的情况下,密封部也不剥离,而且内容物也不会从密封处泄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存在如下问题:在该薄膜包装内容物后,通过连续地进行热封的制袋加工、所谓自动包装加工而得到的制袋品中引入褶皱,或者在自动包装加工工序中无法顺利地运输薄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48943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了上述以往的层叠聚丙烯系薄膜所具有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对包装重物充分的热封强度和密封性、能顺利地进行自动包装加工、得到的制袋品中褶皱少、而且对经真空脱气的制袋品的空气返流少的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薄膜。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发明人等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使由基材层(A)、中间层(B)和密封层(C)形成的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薄膜的、构成基材层(A)和密封层(C)的树脂的熔点为特定的范围,进一步使中间层(B)和密封层(C)各自的厚度相对于全部层厚度的比率和薄膜全部层厚度为特定的范围,从而具有对包装重物充分的密封强度和密封性,可以使自动包装加工中的薄膜的运输顺利,在得到的制袋品中不易引入褶皱,而且对经真空脱气的制袋品的空气返流少,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如下:
1.一种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为由基材层(A)、中间层(B)和密封层(C)形成的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薄膜,且满足下述1)~7)。
1)构成基材层(A)的树脂组合物以聚丙烯系树脂为主体,熔点为156℃以上。
2)构成中间层(B)的树脂组合物含有选自由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丙烯/1-丁烯共聚物、和丙烯/乙烯共聚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共聚物30重量%以上。
3)构成密封层(C)的树脂组合物以选自由丙烯/1-丁烯共聚物、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和丙烯/乙烯共聚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共聚物为主体,其熔点为135℃以下。
4)密封层(C)的厚度相对于薄膜全部层为2%以上且8%以下。
5)中间层(B)的厚度相对于薄膜全部层为5%以上且18%以下。
6)密封层(C)的厚度与中间层(B)的厚度的总计相对于薄膜全部层为22%以下。
7)薄膜全部层的厚度为33μm以下。
2.根据项1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薄膜,其中,密封层(C)中含有防雾剂。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具有对包装重物充分的密封强度和密封性、能顺利地进行自动包装加工、得到的制袋品中褶皱少、而且对经真空脱气的制袋品的空气返流少的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薄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制成的袋的形状和热封强度测定用的试验片的示意图。
图2为密封性评价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薄膜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基材层(A))
基材层(A)中使用的树脂组合物以聚丙烯系树脂为主体。此处所谓聚丙烯系树脂是指,优选由选自由正庚烷不溶性的全同立构的丙烯均聚物和含有70摩尔%以上丙烯的丙烯与其他α-烯烃的共聚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树脂构成。
这样的聚丙烯系树脂相对于构成基材层(A)的树脂组合物,优选包含80重量%以上、更优选包含90重量%以上。
基材层(A)中使用的聚丙烯系树脂的熔点必须为156℃以上。熔点用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熔点如果低于156℃,则无法使自动包装加工中的薄膜的运输更顺利,所得制袋品中也更容易引入褶皱。
正庚烷不溶性是指,以聚丙烯的结晶性为指标的同时,体现作为食品包装用使用时的安全性,本发明中,优选的方式为:使用符合基于昭和57年2月厚生省告示第20号的正庚烷不溶性(以25℃提取60分钟时的溶出成分为150ppm以下〔使用温度超过100℃的物质为30ppm以下〕)的情况。
作为丙烯与其他α-烯烃的共聚物的α-烯烃共聚成分,优选碳数为2~8的α-烯烃、例如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4-甲基-1-戊烯等。此处共聚物优选是指,在丙烯中聚合1种或2种以上的上述中示例的α-烯烃而得到的无规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
将丙烯均聚、跟含有70摩尔%以上丙烯的丙烯与其他α-烯烃的共聚物进行混合而使用的情况下,相对于基材层(A)中使用的树脂组合物整体,期望使含有70摩尔%以上丙烯的丙烯与其他α-烯烃的共聚物的含量为20重量%以下。更优选10重量%以下。
(中间层(B))
构成中间层(B)的树脂组合物必须含有选自由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丙烯/1-丁烯共聚物、和丙烯/乙烯共聚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共聚物30重量%以上。由此,可以改善密封达到强度和密封性。优选65重量%以上、更优选80重量%以上、特别优选90重量%以上。
下述1)~3)中说明丙烯-1-丁烯共聚物、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和丙烯/乙烯共聚物的进一步适合的形态。
1)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
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中的丁烯含量优选5重量%以上。丁烯含量如果为5重量%以上,则与密封层(C)的层间的密合力改善,热封强度、密封性容易改善。
丁烯含量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丁烯含量如果过多,则结晶被过度抑制,与丙烯均聚物相比,结晶性低,作为结果,使薄膜的硬挺感降低。
作为上述丁烯含量多的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例如可以举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FSX66E8”等。
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在构成中间层(B)的树脂成分中、优选配混65重量%以上。更优选7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99重量%以下、更优选95重量%以下。使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的配混为65重量%以上,从而提高与密封层(C)的层间强度,由此,提高热封强度,或更容易提高密封性。另一方面,设为95重量%以下,从而可以提高与基材层(A)的层间强度。
2)丙烯/1-丁烯共聚物
丙烯/1-丁烯共聚物中的丁烯含量优选20摩尔%以上。丁烯含量如果为20摩尔%以上,则与密封层(C)的层间的密合力改善,热封强度、密封性改善。
丁烯含量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丁烯含量如果过多,则结晶被过度抑制,与丙烯均聚物相比,结晶性低,作为结果,使薄膜的硬挺感降低。
作为上述丁烯含量多的丙烯/1-丁烯共聚物,例如可以举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SPX78J1”、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XR110H”等。
丙烯/1-丁烯共聚物在构成中间层(B)的树脂成分中、优选配混65重量%以上。更优选7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99重量%以下、更优选95重量%以下。使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配混为65重量%以上,从而提高与密封层(C)的层间强度,由此,提高热封强度,或容易提高密封性。另一方面,设为95重量%以下,从而可以提高与基材层(A)的层间强度。
3)丙烯/乙烯共聚物
丙烯/乙烯共聚物中的乙烯含量优选4摩尔%以上。乙烯含量如果为4摩尔%以上,则与密封层(C)的层间的密合力改善,热封强度、密封性改善。
乙烯含量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乙烯含量如果过多,则结晶被过度抑制,与丙烯均聚物相比,结晶性低,作为结果,使薄膜的硬挺感降低。
作为上述乙烯含量多的丙烯/乙烯共聚物,例如可以举出SunAllomer Ltd.,制“PC540R”、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VM3588FL”等。
丙烯/乙烯共聚物在构成中间层(B)的树脂成分中、优选配混65重量%以上。更优选7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99重量%以下、更优选95重量%以下。使丙烯/乙烯共聚物的配混为65重量%以上,从而提高与密封层(C)的层间强度,由此,提高热封强度,或者容易提高密封性。另一方面,设为95重量%以下,从而可以提高与基材层(A)的层间强度。
优选上述丙烯共聚物的冷二甲苯可溶物含量(CXS)为3重量%以下的丙烯-α-烯烃共聚物。使用冷二甲苯可溶物含量(CXS)超过3重量%的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情况下,有硬挺度消失的倾向,不优选。
上述“冷二甲苯可溶物含量”是指,α-烯烃共聚物中所含的非晶部的量,“冷二甲苯可溶物含量为3重量%以下”是指,非晶部少且结晶性高的α-烯烃共聚物。
此处,冷二甲苯可溶物含量是指,使试样1g完全溶解于沸腾二甲苯100ml后,降温至20℃,放置4小时,之后,将其过滤分成析出物和溶液,使滤液干固,在减压下、以70℃干燥,测定此时的重量,求出重量%。
此时,中间层整体的冷二甲苯可溶物含量(CXS)优选2.5重量%以下、更优选2.4重量%以下。进一步更优选2.2重量%以下。
(密封层(C))
构成密封层(C)的树脂组合物必须以选自由丙烯/1-丁烯共聚物、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和丙烯/乙烯共聚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共聚物为主体、且使该共聚物的熔点为135℃以下。熔点用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熔点如果超过135℃,则无法期待热封和热封强度的改善。
下述1)~3)中说明丙烯/1-丁烯共聚物、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和丙烯/乙烯共聚物的进一步适合的形态。
1)丙烯/1-丁烯共聚物中的丁烯含量优选20摩尔%以上。设为20摩尔%以上,从而提高热封强度,或者容易提高密封性。
丁烯含量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丁烯含量如果过多,则薄膜表面发粘,滑动性、抗粘连性有时降低,因此,可以在不产生上述不良的范围内适宜确定。作为上述丁烯含量多的丙烯/1-丁烯共聚物,例如可以举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SPX78J1”、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XR110H”等。
丙烯/1-丁烯共聚物在构成密封层(C)的树脂成分中、优选配混65重量%以上。更优选70重量%以上。优选99重量%以下、更优选95重量%以下。使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配混为65重量%以上,从而提高热封强度,或者容易提高密封性。另一方面,设为95重量%以下,从而可以提高与中间层(B)的层间强度。
2)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
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中的丁烯含量优选5mol%以上。需要说明的是,丁烯含量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丁烯含量如果过多,则薄膜表面发粘,滑动性、抗粘连性有时降低,因此,可以在不产生上述不良的范围内适宜确定。作为上述丁烯含量多的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例如可以举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FSX66E8”等。
3)丙烯/乙烯共聚物
丙烯/乙烯共聚物中的乙烯含量优选4mol%以上。需要说明的是,乙烯含量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乙烯含量如果过多,则薄膜表面发粘,滑动性、抗粘连性有时降低,因此,可以在不产生上述不良的范围内适宜确定。作为上述乙烯含量多的丙烯/乙烯共聚物,例如可以举出SunAllomer Ltd.,制“PC540R”、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VM3588FL”等。
构成本发明的密封层(C)的聚丙烯系树脂的熔点必须为135℃以下。熔点用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熔点如果超过135℃,则无法期待热封和热封强度的改善。
本发明中,形成各层的树脂中,根据需要可以在不妨碍各层的特性的范围内,添加各种添加材料、填充材料、例如防雾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抗静电剂、润滑剂、成核剂、阻燃剂、颜料、染料、碳酸钙、硫酸钡、氢氧化镁、云母、滑石、粘土、氧化锌、氧化镁、氧化铝、抗菌剂、防雾剂、赋予自然分解性的添加材料等。进一步,另外,也可以在不妨碍本发明的薄膜的特性的范围内配混其他热塑性树脂、热塑性弹性体、橡胶类、烃树脂、石油树脂等。
(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薄膜)
本发明的聚丙烯系树脂薄膜由上述基材层(A)、中间层(B)和密封层(C)形成。
密封层(C)的厚度相对于薄膜全部层必须为2%以上且8%以下。
此处,密封层(C)的厚度低于2%的情况下,无法充分得到热封强度和密封性。密封层(C)的厚度超过8%的情况下,可以使自动包装加工中的薄膜的运输顺利,在得到的制袋品中不易引入褶皱。更优选2%以上且5%以下。
中间层(B)的厚度相对于薄膜全部层必须为5%以上且18%以下。
此处,中间层(B)的厚度低于5%的情况下,无法充分得到密封达到强度和密封性。中间层(B)的厚度为18%以下的情况下,可以使自动包装加工中的薄膜的运输顺利,在得到的制袋品中不易引入褶皱。更优选5%以上且15%以下。
中间层(B)的厚度与密封层(C)的厚度的总计相对于薄膜全部层的厚度必须为7%以上且22%以下。中间层(B)的厚度与密封层(C)的厚度的总计相对于薄膜全部层的厚度为7%以上的情况下,对经真空脱气的制袋品的空气返流变少。中间层(B)的厚度与密封层(C)的厚度的总计相对于薄膜全部层的厚度为22%以下的情况下,可以使自动包装加工中的薄膜的运输更顺利,得到的制袋品中也更不易引入褶皱。优选10%以上且22%以下。更优选10%以上且20%以下、特别优选15%以上且18%以下。
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薄膜的厚度必须为15μm以上且33μm以下。该范围的情况下,使硬挺感和降低对经真空脱气的制袋品的空气返流平衡。更优选15μm以上且30μm以下、特别优选15μm以上且28μm以下。
(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薄膜可以用以下所示的制膜方法制造,但不限制于这些。
例如可以举出如下方法:用符合层叠数的挤出机,利用T模头法或吹胀法等进行熔融层叠后,用冷却辊法、水冷法或空气冷却法进行冷却形成层叠薄膜,利用依次双轴拉伸法、同时双轴拉伸法、管式拉伸法等进行拉伸。
此处,如果示例利用依次双轴拉伸法制造时的条件,则使从T模的模具熔融挤出了的树脂在浇铸机中冷却固化,制成坯料片。
熔融层叠时的温度优选为240℃~300℃的范围,且以各层中使用的原料树脂的熔点为目标而设定。另外,出于抑制树脂的结晶、改善透明性的目的,浇铸的辊温度优选设定为15℃~40℃之间。
接着,将坯料片加热至适于拉伸的温度后,利用拉伸辊间的速度差,沿片的流动方向进行拉伸,如果考虑在无拉伸不均的情况下稳定地制造的情况,则此时的拉伸倍率优选设定为3倍~6倍之间。如果也考虑在无拉伸不均的情况下稳定地制造的情况下,则拉伸温度优选设定为100℃~150℃之间。
接着,将经纵拉伸的片的两边缘部用拉幅机夹具夹持,边在热风中加热至适于拉伸的温度,边在与片的流动为直角方向上依次扩展并拉伸。考虑厚度变动和生产率,此时的横拉伸倍率优选设定为7倍~10倍之间。如果也考虑在无拉伸不均的情况下稳定地制造,则拉伸温度优选设定为130℃~180℃之间。
最后,优选在150℃~200℃的范围内进行热固定处理。
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薄膜可以进行表面处理以改善印刷性、层压性等。作为表面处理的方法,可以举出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火焰处理、酸处理等,没有特别限制。优选进行能连续处理、该薄膜的制造过程的卷取工序前能容易实施的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火焰处理。
(薄膜特性)
(防雾性)
对于本发明的聚丙烯系树脂薄膜,以后述的测定方法得到的防雾性的评价优选等级3以上。更优选等级2以上、进一步优选等级1。
(热封上升温度)
对于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薄膜,以后述的测定方法得到的热封上升温度优选120℃以下。更优选115℃以下。
(达到热封强度)
对于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薄膜,以后述的测定方法得到的达到热封强度优选4.5N/15mm以上。更优选5N/15mm以上、进一步优选6N/15mm以上。
(密封性)
对于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薄膜,以后述的测定方法得到的密封性的评价优选等级3以上。更优选等级2以上、进一步优选等级1。
(制袋品硬挺感)
对于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薄膜,以后述的测定方法得到的制袋品硬挺感的评价优选等级3以上。更优选等级2以上、进一步优选等级1。
(自动包装适合性)
对于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薄膜,以后述的测定方法得到的自动包装适合性的评价优选○或△。更优选○。
(脱气包装后的空气返流)
对于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薄膜,以后述的测定方法得到的真空脱气包装后的空气返流的评价优选◎或○。更优选◎。
空气返流与上述密封性有关,成为实用水平下的真空包装适合性的评价。
(用途)
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薄膜当然具有对包装重物充分的热封强度,操作性也优异,而且密封性也良好,因此,可以适合用于小麦粉、大米、小麦等谷物类、马铃薯、日本萝卜/红萝卜等根菜类、板魔芋/线魔芋类、萝卜酱菜、酱油酱菜、奈良渍等各种酱菜类、各种味噌类、汤底(だしのもと)/面条汤、酱油、或调味汁、番茄酱、蛋黄酱等各种调料的包装材料、或将拉面等单个包装多个包装在一起的集合包装用包装材料。
另外,薄膜的运输性优异,因此,也可以适合用于蔬菜等的自动包装中使用的包装材料。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例进一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只要不脱离其主旨就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特性通过下述的方法进行评价。
(1)熔点Tm
依据JIS K 7121,通过差示扫描量热计(DSC)进行测定。
作为状态调整,以30℃/分钟从室温升温至200℃,在200℃下保持5分钟,以10℃/分钟降温至-100℃,在-100℃下保持5分钟后,作为吸热曲线的测定,以10℃/分钟从-100℃升温至200℃。
需要说明的是,有多个熔融峰的情况下,热封层(C)的情况下,将温度最大的熔融峰作为熔点。基材层(A)的情况下,将温度最小的熔融峰作为熔点。
(2)层厚度
将样品薄膜切成1cm×1cm的尺寸,包埋于UV固化性树脂,照射UV 5分钟使其固化。之后,用切片机制作截面试样,用微分干涉显微镜进行观察,测定中间层(B)、密封层(C)的厚度。样品测定5个点,算出平均值。
(3)防雾性
1)在500cc的上部开口容器中放入50℃的温水300cc。
2)使薄膜的防雾性测定面为内侧,用薄膜密闭容器开口部。
3)放置在5℃的冷室中。
4)在容器内温水被完全冷却至气氛温度的状态下,以5等级评价薄膜面的暴露附着情况。
等级1:整面无暴露(附着面积0)
等级2:稍暴露附着(直至附着面积1/4)
等级3:约1/2的暴露附着(直至附着面积2/4)
等级4:基本暴露附着(直至附着面积3/4)
等级5:整面暴露附着(附着面积3/4以上)
(4)热封上升温度
其是指,使样品薄膜的热封层彼此相对并重叠,用热倾斜试验机(东洋精机株式会社制),在热封压力1kg/cm2、时间1秒下,在温度从80℃至每高5℃的温度下进行热封时的、热封强度成为1N/15mm的温度,使5cm×20cm的薄膜的热封层面彼此相对,以5℃间隔,用经温度设定的热封棒(密封面1cm×3cm)5个同时进行热封,将其中央部切成15mm的宽度,安装于拉伸试验机的上下卡盘,以拉伸速度200mm/分钟进行拉伸,测定此时的各强度,算出热封强度(单位为N/15mm)。
绘制横轴上取温度、纵轴上取热封强度的线形曲线,将热封强度超过2.5N/15mm的温度作为热封上升温度。
(5)热封达到强度
使样品薄膜的热封层彼此相对并重叠,用热倾斜试验机(东洋精机株式会社制),在热封压力1kg/cm2、时间1秒下,在温度从80℃至每高5℃的温度下进行热封,将其中央部切成15mm的宽度,安装于拉伸试验机的上下卡盘,由以拉伸速度200mm/分钟进行拉伸时的热封强度算出(单位为N/15mm)。
将使密封温度的上限为150℃时达到最大强度的数值作为热封达到强度。
(6)密封性
在与上述热封强度测定法同样地制成的袋的长度方向(MD)和宽度方向(TD)的密封部分别重叠的部分,从袋内侧悬挂红墨(CHUGAI KASEI CO.LTD制RECORDER INK),评价向袋的外侧的透过情况。
等级1:墨积存在袋的内侧,也没有向密封部的渗透,没有向袋的外侧溢出
等级2:稍有墨向密封部的渗透,但没有向袋的外侧漏出
等级3:有墨向密封部的渗透,但没有向袋的外侧漏出
等级4:有墨向密封部的渗透,稍向袋的外侧漏出
等级5:墨向袋的外侧漏出。
(7)制袋品硬挺感
在与上述热封强度测定法同样地制成的袋中,放入将重量约4g、大小25mm×75mm的米饼干用厚度25μm、大小80mm×140mm的聚乙烯薄膜扭曲包装者,评价商品的操作性。
等级1:薄膜有硬挺度,能容易进行装箱、库存装箱、陈列作业
等级2:拿着袋时,感到稍靠不住,但能没有问题地进行作业
等级3:感觉不到硬挺度,手拿着时,稍感到靠不住,难以作业
等级4:无硬挺度,手拿着时,感到靠不住,难以作业
等级5:完全没有硬挺度,难以作业
(8)自动包装适合性
用卧式枕头制袋机(共荣印刷机械材料株式会社制:PP500型),制作枕头包装体。
条件:
融合刀片;刀尖角度60°
密封温度;370℃
喷射数;120袋/分钟
由薄膜运输时的滑动性、制袋品的褶皱的程度以以下等级进行评价。
○:薄膜运输性良好·制袋品无褶皱
△:薄膜运输性、制袋品褶皱中的任意者为不良
×:薄膜运输性不良·制袋品有褶皱
(9)脱气包装后的空气返流
与上述自动包装适合性测定法同样地制袋时,封入玻璃制弹珠(直径1.5cm)2个。之后用注射器抽出内部的空气,在针孔处粘贴胶带,形成真空状态。在24小时后,以弹珠的移动容易性的程度评价空气返流的程度。
◎:保持真空状态,无空气返流。
○:保持真空状态,但稍确认到空气返流。
△:部分保持真空状态,但确认到空气返流。
×:无法保持真空状态。
(使用聚丙烯系树脂)
构成实施例中使用的各层的聚丙烯系树脂如下所述。
[PP-1]:丙烯均聚物: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FS2011DG3”,MFR:2.5g/10分钟,熔点:158℃
[PP-2]:丙烯/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FSX66E8”,乙烯含量:2.5摩尔%,丁烯含量:7摩尔%,MFR:3.1g/10分钟,熔点:133℃
[PP-3]:丙烯/1-丁烯共聚物: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SPX78J1”,丁烯含量:25摩尔%,MFR:8.5g/10分钟,熔点:128℃
(实施例1)
构成实施例1中使用的各层的树脂组合物如下所述。
(1)基材层(A)构成树脂组合物
将在[PP-1]中添加有作为防雾剂的甘油单硬脂酸酯(松本油脂制药株式会社、TB-123)0.16重量%、聚氧乙烯(2)硬脂胺(松本油脂制药株式会社、TB-12)0.2重量%、聚氧乙烯(2)硬脂胺单硬脂酸酯(松本油脂制药株式会社、ELEX 334)0.6重量%者作为[PP-4],以基材层(A)构成树脂组合物使用100重量%。
(2)中间层(B)构成树脂组合物
在[PP-2]中,熔融混合有机聚合物微粒(CS30: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粒径3.5μm)1.5重量%、作为防雾剂的甘油单硬脂酸酯(松本油脂制药株式会社、TB-123)0.45重量%,使得树脂温度成为240℃,形成粒料状。
将该原料作为[PP-5],以中间层(B)构成树脂组合物使用100重量%。
(3)密封层(C)构成树脂组合物
在[PP-3]中,熔融混合有机聚合物微粒(CS30: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粒径3.5μm)1.5重量%、作为防雾剂的甘油单硬脂酸酯(松本油脂制药株式会社、TB-123)0.50重量%,使得树脂温度成为240℃,将呈粒料状的原料作为[PP-6]。
将混合有[PP-3]50重量%、[PP-6]50重量%者作为密封层(C)构成树脂组合物使用。
用3台熔融挤出机,在280℃的树脂温度下从第1挤出机熔融挤出基材层(A)构成树脂组合物,在250℃的树脂温度下从第2挤出机熔融挤出中间层(B)构成树脂组合物,在250℃的树脂温度下从第3挤出机熔融挤出密封层(C)构成树脂组合物,从冷却辊接触面以表面层(B)/基材层(A)/密封层(C)的顺序,在T模头内以厚度比成为基材层(A)/中间层(B)/密封层(C)=21/3/1的方式进行层叠并挤出,在30℃的冷却辊上进行冷却固化,得到未拉伸片。接着,在加热至130℃的金属辊之间,利用圆周速度差,沿纵向拉伸4.5倍,进一步导入至拉幅拉伸机,沿横向进行9.5倍的拉伸。拉幅拉伸机的预热部温度为168℃、拉伸部温度为155℃。
进一步,在拉幅拉伸机的后半部分,在163℃下实施热固定后,对基材层(A)表面实施利用春日电机株式会社制的电晕放电处理机的电晕放电处理,接着,与密封层(C)同样地实施电晕放电处理,利用薄膜卷绕机进行卷取,得到聚丙烯系树脂薄膜。最终的薄膜厚度为25μm,各层的厚度分别为基材层(A)/中间层(B)/密封层(C)=21/3/1(μm)。
所得薄膜满足本发明的特征,具有低温下的充分的热封强度和达到强度,兼顾密封性、自动包装适合性、制袋品硬挺感、脱气包装后的空气返流。而且防雾性也成为对水果和蔬菜包装没有问题的水平。将薄膜组成和物性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2)
使中间层(B)的构成树脂组合物为[PP-1]10重量%与[PP-5]90重量%的混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叠薄膜。所得层叠薄膜与实施例1同样地具有低温下的充分的热封强度和达到强度,兼顾密封性、自动包装适合性、制袋品硬挺感、脱气包装后的空气返流。而且防雾性也成为对水果和蔬菜包装没有问题的水平。将薄膜组成和物性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3)
使中间层(B)的构成树脂组合物为[PP-1]50重量%与[PP-5]50重量%的混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叠薄膜。所得层叠薄膜与实施例1同样地具有低温下的充分的热封强度和达到强度,兼顾密封性、自动包装适合性、制袋品硬挺感、脱气包装后的空气返流。而且防雾性也成为对水果和蔬菜包装没有问题的水平。将薄膜组成和物性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4)
使中间层(B)的构成树脂组合物为[PP-1]70重量%与[PP-5]30重量%的混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叠薄膜。对于所得层叠薄膜,密封性稍降低,但与实施例1同样地具有低温下的充分的热封强度和达到强度,兼顾自动包装适合性、制袋品硬挺感、脱气包装后的空气返流。而且防雾性也成为对水果和蔬菜包装没有问题的水平。将薄膜组成和物性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5)
使基材层(A)的厚度为22.5μm、中间层(B)的厚度为1.5μ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得到层叠薄膜。对于所得层叠薄膜,密封性稍降低,但与实施例2同样地具有低温下的充分的热封强度和达到强度,兼顾自动包装适合性、制袋品硬挺感、脱气包装后的空气返流。而且防雾性也成为对水果和蔬菜包装没有问题的水平。将薄膜组成和物性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6)
使基材层(A)的厚度为20.5μm、中间层(B)的厚度为3.5μ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得到层叠薄膜。对于所得层叠薄膜,制袋品硬挺感稍降低,但与实施例2同样地具有低温下的充分的热封强度和达到强度,兼顾密封性、自动包装适合性、制袋品硬挺感、脱气包装后的空气返流。而且防雾性也成为对水果和蔬菜包装没有问题的水平。将薄膜组成和物性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1)
使基材层(A)的厚度为24μm、不设置中间层(B),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叠薄膜。对于所得层叠薄膜,密封性和脱气包装后的空气返流变差。将薄膜组成和物性结果示于表2。
(比较例2)
使基材层(A)的厚度为22μm、不设置中间层(B)、使密封层(C)的厚度为3μ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叠薄膜。对于所得层叠薄膜,密封性和脱气包装后的空气返流变差。将薄膜组成和物性结果示于表2。
(比较例3)
使基材层(A)的厚度为15μm、中间层(B)的厚度为4μm、密封层(C)的厚度为1μ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得到层叠薄膜。对于所得层叠薄膜,制袋品硬挺感变差。将薄膜组成和物性结果示于表2。
(比较例4)
使基材层(A)的构成树脂组合物为[PP-5]100重量%,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得到层叠薄膜。对于所得层叠薄膜,制袋品硬挺感变差。将薄膜组成和物性结果示于表2。
(比较例5)
使中间层(B)的构成树脂组合物为[PP-4]100重量%,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叠薄膜。对于所得层叠薄膜,密封性和自动包装适合性、脱气包装后的空气返流变差。将薄膜组成和物性结果示于表2。
(比较例6)
使基材层(A)的厚度为23μm、中间层(B)的厚度为1μm、密封层(C)的厚度为1μ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叠薄膜。对于所得层叠薄膜,密封性和自动包装适合性、脱气包装后的空气返流变差。将薄膜组成和物性结果示于表2。
(比较例7)
使基材层(A)的厚度为35μm、中间层(B)的厚度为5μm、密封层(C)的厚度为2μ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叠薄膜。对于所得层叠薄膜,密封性和脱气包装后的空气返流变差。将薄膜组成和物性结果示于表2。
[表1]
Figure GDA0002207153350000181
[表2]
Figure GDA000220715335000019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聚丙烯系树脂薄膜可以提供:具有对包装重物充分的密封强度和密封性、能顺利地进行自动包装加工、得到的制袋品中褶皱少、而且对经真空脱气的制袋品的空气返流少的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薄膜。

Claims (2)

1.一种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为由基材层(A)、中间层(B)和密封层(C)形成的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薄膜,且满足下述1)~7),
1)构成基材层(A)的树脂组合物以聚丙烯系树脂为主体,熔点为156℃以上;
2)构成中间层(B)的树脂组合物含有30重量%以上的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
3)构成密封层(C)的树脂组合物以选自由丙烯/1-丁烯共聚物和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共聚物为主体,其熔点为135℃以下;
4)密封层(C)的厚度相对于薄膜全部层为2%以上且8%以下;
5)中间层(B)的厚度相对于薄膜全部层为5%以上且18%以下;
6)密封层(C)的厚度与中间层(B)的厚度的总计相对于薄膜全部层为22%以下;
7)薄膜全部层的厚度为15μm以上且33μ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系树脂薄膜,其中,密封层(C)中含有防雾剂。
CN201880019330.1A 2017-03-28 2018-03-23 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薄膜 Active CN1105059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62984 2017-03-28
JP2017062984 2017-03-28
PCT/JP2018/011749 WO2018181011A1 (ja) 2017-03-28 2018-03-23 二軸配向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5960A CN110505960A (zh) 2019-11-26
CN110505960B true CN110505960B (zh) 2022-05-10

Family

ID=63675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9330.1A Active CN110505960B (zh) 2017-03-28 2018-03-23 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薄膜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996554B2 (zh)
CN (1) CN110505960B (zh)
TW (1) TWI749199B (zh)
WO (1) WO20181810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71053B2 (ja) * 2018-12-25 2024-04-19 グンゼ株式会社 青果物の包装袋に用いるフィルム
TW202037489A (zh) * 2019-01-29 2020-10-16 日商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聚丙烯系樹脂多層膜以及包裝體
TW202110646A (zh) * 2019-07-10 2021-03-16 日商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雙軸配向聚丙烯系樹脂膜及使用該雙軸配向聚丙烯系樹脂膜之包裝體
US20230135527A1 (en) * 2020-03-30 2023-05-04 Toyobo Co., Ltd. Polyolefin-based resin film
US20230415463A1 (en) 2020-12-23 2023-12-28 Toray Industries, Inc. Polypropylene film, laminate, packaging material, and packing body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2312A (zh) * 2004-03-26 2007-04-04 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热封性聚丙烯系树脂叠层薄膜及包装体
JP2007283698A (ja) * 2006-04-19 2007-11-01 Toyobo Co Ltd 積層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フィルム
CN101119845A (zh) * 2005-04-28 2008-02-06 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热封性层叠聚丙烯系树脂薄膜及包装体
CN102802946A (zh) * 2009-04-10 2012-11-28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高性能可密封共挤出双轴取向的聚丙烯膜
JP2016210063A (ja) * 2015-05-07 2016-12-15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トップシール用蓋材フィルム
CN106364093A (zh) * 2016-08-26 2017-02-01 上海紫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延聚丙烯膜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40533A (ja) * 1990-02-19 1991-10-25 Toray Ind Inc 包装用積層フィルム
JP4613571B2 (ja) * 2004-03-26 2011-01-19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ヒートシール性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積層フィルム及び包装体
JP4802693B2 (ja) * 2005-12-09 2011-10-26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包装用フィルム及び包装体
JP2011088375A (ja) * 2009-10-23 2011-05-06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ポリプロピレン延伸多層フィルム
CN104105746B (zh) * 2012-01-24 2017-09-01 东洋纺株式会社 拉伸聚丙烯薄膜
JP6443334B2 (ja) * 2013-07-23 2018-12-26 東洋紡株式会社 ヒートシール性ポリプロピレン積層延伸フィルム
WO2016174219A1 (en) * 2015-04-30 2016-11-03 Cryovac, Inc. A multilayer coextruded heat-shrinkable barrier foamed film and foamed flexible containers made therefrom for packaging applications
WO2017170330A1 (ja) * 2016-03-30 2017-10-05 東洋紡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多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包装体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2312A (zh) * 2004-03-26 2007-04-04 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热封性聚丙烯系树脂叠层薄膜及包装体
CN101119845A (zh) * 2005-04-28 2008-02-06 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热封性层叠聚丙烯系树脂薄膜及包装体
JP2007283698A (ja) * 2006-04-19 2007-11-01 Toyobo Co Ltd 積層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フィルム
CN102802946A (zh) * 2009-04-10 2012-11-28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高性能可密封共挤出双轴取向的聚丙烯膜
JP2016210063A (ja) * 2015-05-07 2016-12-15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トップシール用蓋材フィルム
CN106364093A (zh) * 2016-08-26 2017-02-01 上海紫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延聚丙烯膜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181011A1 (ja) 2020-02-06
JP6996554B2 (ja) 2022-01-17
TWI749199B (zh) 2021-12-11
CN110505960A (zh) 2019-11-26
TW201900420A (zh) 2019-01-01
WO2018181011A1 (ja) 2018-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05960B (zh) 双轴取向聚丙烯系树脂薄膜
JP4894340B2 (ja) ヒートシール性積層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フイルム及び包装体
JP6694613B2 (ja) レトルト包装用ポリプロピレン系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積層体
JP6454171B2 (ja) 二軸延伸エチレン重合体多層フィルム
WO2007015415A1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フィルムまたはシート、該フィルムまたはシートから得られる延伸フィルム、積層体および該積層体から得られる延伸フィルム
JP7279837B2 (ja)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フィルム
CN115362199B (zh) 聚烯烃系树脂薄膜
CN113365824B (zh) 聚丙烯系树脂多层膜
JP5766206B2 (ja) 二軸延伸エチレン系重合体多層フィルム
KR20220024585A (ko) 폴리올레핀계 수지 필름,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적층체
JP6798268B2 (ja) 多層フィルム
JP4022423B2 (ja) 青果物包装袋用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とそのフィルム
JP6470296B2 (ja) 二軸延伸エチレン重合体フィルムおよび包装体
WO2022153782A1 (ja) 積層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包装体
US11866572B2 (en) Polyolefin-based resin film and laminate including the same
TW202411077A (zh) 蒸煮包裝(retort packaging)用聚丙烯系薄膜、及積層體
JP4853431B2 (ja) 多層フィルム
WO2023233685A1 (ja) レトルト包装用ポリプロピレン系フィルム、および、積層体
WO2022153783A1 (ja)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フィルム及び積層体
JP2023102670A (ja) オレフィン系重合体組成物、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無延伸フィルムおよびインフレーションフィルム
WO2024009724A1 (ja) レトルト包装用ポリプロピレン系フィルム、および、積層体
JP2006305884A (ja) ヒートシール性積層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フイルム及び包装体
CN115380070A (zh) 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和膜
JP2024049102A (ja) 二軸延伸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食品用包装体および食品包装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