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2647A - 层叠膜、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层叠膜、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2647A
CN110382647A CN201880015327.2A CN201880015327A CN110382647A CN 110382647 A CN110382647 A CN 110382647A CN 201880015327 A CN201880015327 A CN 201880015327A CN 110382647 A CN110382647 A CN 1103826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ilm
resin
stacked film
porous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532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瀬尾昌幸
小井土俊介
山田裕人
牟田隆敏
根本友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382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26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18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a layer of foamed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4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4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241Polyolefin, e.g.rubber
    • C09J7/243Ethylene or propylene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6Porous or cellular plast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9Laminated materi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0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2Shape or form of insulating materials, with or without coverings integral with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203/00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203/326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for bond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such as wafers, chips or semiconduc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parameters being the characterizing featur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层叠膜、具备该层叠膜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及设置有该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所述层叠膜具有:以丙烯类树脂(A)为主成分的多孔层(I)、在所述多孔层(I)的至少一面的以丙烯类树脂(B)为主成分的层(II)、及在所述层(II)上的粘接层或粘合层,所述层叠膜的透气度为1000秒/dL以上、且空隙率为50%以上。层叠膜即使是薄膜也具有优异的绝热性及优异的加工性。

Description

层叠膜、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层叠膜、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绝热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会因温度变化而带来显著影响的精密仪器、家电制品、各种车辆的内部装饰、住宅的墙壁、顶棚等各种制品。近年来,就以智能电话、平板终端为首的便携电子设备而言,伴随发热而对使用者及内部部件造成的影响成为问题,强烈要求在有限的设置空间内具有高绝热效果的绝热材料。
以往,作为绝热材料,使用的是利用氟利昂气体使聚氨酯树脂发泡而成的聚氨酯泡沫、或使用了烃作为代替氟利昂气体的发泡气体的绝热材料,但这些绝热材料虽具有高绝热性,但另一方面却难以实现薄膜化,因此其使用限于可充分确保设置空间的用途。
作为兼顾薄膜化和绝热性的方法,包括:使用了玻璃纤维的玻璃毡(专利文献1)、使干凝胶和/或气凝胶粒子分散于纤维中而成的绝热材料(专利文献2、3)、通过对丙烯类树脂进行拉伸而使其发生多孔化的绝热材料(专利文献4)。
这样的绝热材料的薄膜化容易、对于复杂的形状也容易追随,因此即使在各种车辆的内部装饰、便携电子设备等这样的有限空间内,也易于使用。
然而,在将上述绝热材料与其它电子材料构件组合使用时,在加工绝热片时涂布了包含溶剂的粘接剂或粘合剂的情况下,粘接剂或粘合剂会渗入至多孔结构内部,存在可能无法获得均匀的粘接性、以及填埋多孔结构内的空穴而导致绝热性下降的隐患。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一种层叠绝热片,其由无多孔层、以及由丙烯类树脂及弹性体形成的多孔层构成。该片由于表面背面层为无多孔层,因此可认为会减轻粘接剂或粘合剂的渗入隐患。但是,在便携电子设备这样的有限空间内使用时要求薄且高性能的绝热材料,而发明人发现,利用专利文献5中公开的制造方法所得到的层叠绝热片并无法获得所要求的高绝热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0095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237910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6/121372号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5625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6-1172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课题在于提供即使是薄膜也具有优异的绝热性及优异的加工性的层叠膜、具备该层叠膜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以及设置有该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法
[1]一种层叠膜,其具有:
以丙烯类树脂(A)为主成分的多孔层(I)、
在上述多孔层(I)的至少一面的以丙烯类树脂(B)为主成分的层(II)、及
在上述层(II)上的粘接层或粘合层,
所述层叠膜的透气度为1000秒/dL以上、且空隙率为50%以上。
[2]上述[1]所述的层叠膜,其中,具有上述多孔层(I)和上述层(II)的树脂膜的导热系数低于0.025W/mK。
[3]上述[1]或[2]所述的层叠膜,其厚度为1μm以上且300μm以下。
[4]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其满足式(1)。
式(1):NA≤1
[NA表示上述多孔层(I)的剖面中孔面积为3μm2以上的孔的存在比(个/100μm2)。]
[5]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其中,具有上述多孔层(I)和上述层(II)的树脂膜的空隙率P1(%)、和层叠膜中的树脂膜的空隙率P2(%)满足下式(2)。
式(2):P1-P2<3
[6]一种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其在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的至少一面具备选自触摸面板、图像显示面板、表面保护面板、相位差膜、偏振膜、滤色器、及柔性基板中的任意一种以上。
[7]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中设置有上述[6]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层叠膜即使是薄膜也具有足够优异的绝热性、优异的加工性。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层叠膜具有多孔层(I),会减少空穴传热。进一步,由于其透气度为1000秒/dL以上、且膜的空隙率为50%以上,因此会减少材料传热、具有优异的绝热性。
另外,本发明的层叠膜由于具有层(II),因此在层(II)上设置粘接层或粘合层时,可抑制在涂布了粘合剂或粘接材料时粘合剂或粘接材料的渗入,可保持源自内部多孔结构的空穴,不会引发绝热性的降低。
进一步,本发明的层叠膜因伴随拉伸的多孔化而形成了多孔层,因此不使用气体等的发泡剂,环境相容性高。另外,由于未使用发泡剂,因此薄膜化容易,在各种车辆的内部装饰、便携电子设备等这样的有限设置空间内也能够利用。
附图说明
[图1]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实施例1的树脂膜的TD方向的剖面而得到的剖面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
1.层叠膜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层叠膜(以下也称为“本膜”)具有以丙烯类树脂(A)为主成分的多孔层(I)、在多孔层(I)的至少一面的以丙烯类树脂(B)为主成分的层(II)、及在上述层(II)上的粘接层或粘合层,该层叠膜的透气度为1000秒/dL以上、且空隙率为50%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也将“粘接层或粘合层”称为“层(III)”。
(1)透气度
本膜的透气度为1000秒/dL以上、优选为5000秒/dL以上、更优选为10000秒/dL以上。
透气度表示在层叠膜的厚度方向上空气的不易通过程度,具体而言,是以100ml的空气通过该层叠膜所需要的秒数来表现的。因此,数值小者表示容易通过,数值大者表示不易通过。即,其数值小者表示层叠膜的厚度方向的连通性良好、其数值大者表示该层叠膜的厚度方向上的连通性不良。连通性是指层叠膜的厚度方向上的孔的连接程度。
通过使层叠膜的透气度为1000秒/dL以上,膜的厚度方向的空气的连通性降低,因此层叠膜的绝热性优异。通过具有下文中说明的层(II),容易得到具有上述范围的透气度的膜。通过使层叠膜具有层(II),在为了在层(II)上形成粘接层或粘合层而涂布粘接剂或粘合剂时,可以防止粘接剂或粘合剂侵入多孔层(I)部分,可以抑制绝热性的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透气度(秒/100ml)可基于JIS P8117而进行测定,具体而言,可利用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2)空隙率
本膜的空隙率是用于限定多孔结构的重要要素,是表征本膜中多孔层的空间部分的比例的数值。一般而言,已知空隙率越高则越具有优异的绝热性,就本膜而言,本膜的空隙率为50%以上、优选为55%以上、更优选为60%以上。空隙率为50%以上时,可以得到具有优异绝热性的层叠膜。
另外,关于空隙率的上限,虽没有特殊限定,但通常为75%以下。
空隙率的测定方法如下所述。
对测定试样的实际质量W1进行测定,基于树脂组合物的密度而计算出空隙率为0%时的质量W0,并由这些值、基于下式而计算出空隙率。
空隙率(%)={(W0-W1)/W0}×100
这里,树脂组合物的密度如下地计算:通过将层叠膜加热至熔点以上而使膜熔融、从而使空穴消失,然后,制作压制样品,测定该压制样品的体积和质量,由此计算出树脂组合物的密度。
在本膜中,除粘接层或粘合层以外的具有多孔层(I)和层(II)的树脂膜部分的空隙率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5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上。空隙率为50%以上时,可以得到具有优异绝热性的层叠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膜中,所述“树脂膜”指的是具有多孔层(I)和层(II)、而不具有粘接层及粘合层的膜,而对于是拉伸膜还是未拉伸膜则在所不问。
另外,关于在粘接层或粘合层形成前后的空隙率,优选具有多孔层(I)和层(II)的树脂膜的空隙率P1(%)、和层叠膜中的树脂膜的空隙率P2(%)满足下式(2)。
式(2):P1-P2<3
空隙率变化低于3%时,粘接剂或粘合剂向树脂膜内部的渗入得到抑制,可减少绝热性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空隙率P1是具有多孔层(I)和层(II)且在层(II)上不具有粘接层及粘合层的树脂膜的空隙率。另外,空隙率P2是具有多孔层(I)和层(II)且在层(II)上具有粘接层或粘合层的膜、即层叠膜的树脂膜部分的空隙率。在树脂膜的单面涂布粘接剂或粘合剂而形成粘接层或粘合层的情况下,在树脂膜的单面涂布粘接剂或粘合剂之前的树脂膜的空隙率为空隙率P1,在涂布粘接剂或粘合剂之后的树脂膜的空隙率为空隙率P2。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得到本发明中规定的空隙率P1、P2,有以下方法。
制造在多孔层(I)的至少一面具有层(II)的树脂膜,并针对该膜计算出空隙率P1。然后,对于该树脂膜,使用棒涂器等涂敷设备涂布粘接剂或粘合剂并进行干燥后,贴合PET膜而制成测定样品。另一方面,利用同样的方法在PET膜上以与制作测定样品时相同的方法涂布粘接剂或粘合剂并进行干燥,制成比较样品。计算比较样品与测定样品的质量之差,由此计算出树脂膜部分的实际质量W2。基于构成树脂膜的树脂组合物的密度计算空隙率为0%的情况下的质量W0,并由这些值、基于下式而计算出空隙率P2。
空隙率(%)={(W0-W2)/W0}×100
其中,对于层叠膜,可以通过使用有机溶剂等擦拭表面的粘接层或粘合层、并进一步浸渍于有机溶剂中而除去粘接层或粘合层,使其干燥,针对这样得到的树脂膜计算出空隙率P1,并进一步针对相对于该树脂膜涂布粘接剂或粘合剂而得到的层叠膜,通过上述的使用了PET膜的方法计算出空隙率P2。
在本发明中,利用任意测定方法均可以测定空隙率的变化。
(3)多孔层(I)的孔的存在比
本膜的空隙率为50%以上,本膜具有众多的孔结构。其孔结构的大部分存在于多孔层。
就构成本膜的多孔层(I)而言,优选多孔层(I)的剖面中孔面积为3μm2以上的孔的存在比(NA、个/100μm2)满足式(1)。
式(1):NA≤1
NA更优选为0.5个/100μm2以下(NA≤0.5)、进一步优选为0.25个/100μm2以下(NA≤0.25)、特别优选为0个/100μm2(NA=0)。
通过使多孔层(I)的剖面中孔面积为3μm2以上的孔的存在比为1个/100μm2以下,可以抑制会导致空穴传热变差的粗大孔径的产生,从而使本膜具有优异的绝热性。
多孔层(I)的剖面中孔面积为3μm2以上的孔的存在比可利用以下方法测定。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Hitachi High-Technologies株式会社制S-4500”)、由多孔膜剖面图像通过肉眼来确认形成了多孔层(I)和层(II),并针对多孔层(I),使用Image Metorology公司制图像分析软件“SPIP(版本6.6.4)”进行图像处理。作为图像处理方法,将检测方法设为阈值、将检测设为孔、使阈值类型为固定水平、使孔阈值水平为80Arbitary,不进行利用过滤器对孔范围的限定,在输出中选择面积,由此计算出各个孔的面积,然后计算出多孔层(I)的剖面中孔面积为3μm2以上的孔的存在比。
(4)厚度
本膜的厚度没有特殊限制,优选为1.1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μm以上。另一方面,作为其上限,优选为400μm以下、更优选为30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200μm以下。如果厚度为1.1μm以上、优选为10μm以上,则多孔层具有足够的空气层,可以确保绝热性。另外,如果厚度为400μm以下,则即使对于在设置部位狭小的有限空间中使用的用途,也可容易地使用。
(5)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是用于限定绝热材料的重要要素,是本膜的绝热性能的指标之一。就本膜而言,导热系数优选低于0.025(W/mK)、更优选低于0.023(W/mK)、进一步优选低于0.021(W/mK)。导热系数低于0.025(W/mK)时,可获得具有优异绝热性的层叠膜。
如果是满足上述的“多孔层的孔的存在比”及“空隙率”的膜,则可容易地得到具有上述范围的导热系数的膜。
在此,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如下所述。
将膜切成10mm见方并利用千分尺测定厚度之后,利用石墨喷雾器进行黑化处理,然后采用氙闪光法(NETZSCH公司制、型号:LFA447 nanoflash)评价热扩散系数。将该值根据尺寸及质量而计算出体积密度,由该体积密度与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Perkin Elmer制DSC Pyris1)测定的比热的乘积而求出导热系数。
本发明的层叠膜为具有以丙烯类树脂(A)为主成分的多孔层(I)、在多孔层(I)的至少一面的以丙烯类树脂(B)为主成分的层(II)、及层(II)上的层(III)(粘接层或粘合层)的层叠结构。
通过使多孔层(I)的至少一面具备层(II),在将粘接剂或粘合剂涂布于层(II)表面而形成粘接层或粘合层时不会造成多孔层(I)的孔结构的堵塞,因此可抑制绝热性的降低,因此会获得加工性优异的层叠膜。层(II)可以说作为保护多孔层(I)所具有的空穴不发生堵塞的保护层而发挥功能。
本发明的层叠膜的层结构没有特殊限制,不仅可以是具有以丙烯类树脂(A)为主成分的多孔层(I)、以丙烯类树脂(B)为主成分的层(II)、及层(III)(粘接层或粘合层)的三层结构,还可以是四层、五层、五层以上的多层结构。无论是何种层结构,只要在多孔层(I)的至少一面具有层(II)、并在层(II)上具有粘接层或粘合层,则可获得绝热性优异、加工性也优异的层叠膜。
特别是,通过像(II)/(I)/(II)那样地将多孔层(I)配置为中间层、将层(II)配置为多孔层(I)的表面背面层,可以使多孔层(I)形成近乎独立孔,因此不会发生液体向多孔层(I)的渗入,可妨碍气体的对流,具有优异的绝热性。因此,本发明的层叠膜可以说是层叠绝热膜。
本发明的层叠膜的制造方法如后面所述,但形成在层(II)上的粘接层或粘合层优选如下地形成:将具备多孔层(I)和层(II)的树脂膜进行拉伸之后,在树脂膜的层(II)表面涂布粘接剂或粘合剂而形成粘接层或粘合层。
关于本发明的层叠膜的各个层的厚度的比例(层叠比),没有特别限制。
本发明的层叠膜中的多孔层(I)与层(II)的厚度比可以根据用途、目的而适当调整。关于层(III)(粘接层或粘合层)的层厚,如后面所述。
从获得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出发,多孔层(I)与层(II)的厚度比[(I):(II)]优选为1:1~1:0.025、更优选为1:0.5~1:0.05。多孔层(I)与层(II)的厚度比在上述范围内的情况下,绝热性和机械特性的平衡良好,特别适宜用作绝热膜。需要说明的是,多孔层(I)为两层以上的情况下,“多孔层(I)的厚度”是指多个多孔层(I)的合计厚度。关于层(II)也是同样的。
层叠膜中的多孔层(I)与层(II)的厚度及厚度比的调整可以通过调整拉伸前的无孔膜状物的厚度、拉伸条件等而进行控制。
相对于其总厚度的多孔层(I)的层叠比优选为50%以上且97%以下,并且更优选为55%以上且9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上且95%以下。层叠膜中的多孔层(I)层的厚度优选为5~290μm、更优选为10μm~280μm。多孔层(I)的厚度比例、及膜中的厚度在该范围时,可以使本膜具有优异的绝热性。
另外,相对于其总厚度的层(II)的层叠比优选为3%以上且50%以下、更优选为4%以上且4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上且40%以下。层叠膜中的层(II)的厚度优选为1~100μm、更优选为2~95μm。层(II)的厚度比例、及膜中的厚度在该范围内时,在层(II)上涂布粘合剂或粘接材料时可抑制粘合剂或粘接材料的渗入,从而可保持源自内部的多孔结构的空穴,不会发生绝热性的降低。
这里,在多孔层(I)及层(II)配置有多个的情况下,使用各层的合计厚度进行计算。
本膜只要具备上述构成即可,也可以进一步具备其它层。
以下,针对具有构成本膜的多孔层(I)、层(II)的树脂膜进行说明。
2.树脂膜
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涉及的层叠膜的树脂膜是具有以丙烯类树脂(A)为主成分的多孔层(I)、并在多孔层(I)的至少一面具有以丙烯类树脂(B)为主成分的层(II)的树脂膜。
(1)透气度
树脂膜的透气度为1000秒/dL以上、优选为5000秒/dL以上、更优选为10000秒/dL以上。
通过使树脂膜的透气度为1000秒/dL以上,膜的厚度方向上的空气的连通性降低,因此树脂膜的绝热性优异。通过具有层(II),容易获得具有上述范围的透气度的膜。通过使层叠膜具有层(II),即使在层(II)上形成粘接层或粘合层,也可以防止在涂布粘接剂或粘合剂时发生粘接剂或粘合剂向多孔层(I)部分的侵入,可抑制绝热性的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透气度(秒/100ml)可基于JIS P8117进行测定,具体而言,可利用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2)空隙率
树脂膜的空隙率是用于限定多孔结构的重要要素,是表征本膜中多孔层的空间部分的比例的数值。一般而言,已知空隙率越高则越具有优异的绝热性,就树脂膜而言,树脂膜的空隙率为50%以上、优选为55%以上、更优选为60%以上。空隙率为50%以上时,可以得到具有优异绝热性的树脂膜。
另外,关于空隙率的上限,虽没有特殊限定,但通常为75%以下。
树脂膜的空隙率的测定方法如下所述。
对测定试样的实际质量W1进行测定,基于树脂组合物的密度而计算出空隙率为0%时的质量W0,并由这些值、基于下式而计算出空隙率。
空隙率(%)={(W0-W1)/W0}×100
为了使用上述层叠膜而求出树脂膜的空隙率,可以如下地计算出空隙率:通过使用有机溶剂等擦拭层叠膜的表面的粘接剂或粘合层、将层叠膜利用有机溶剂浸透等而将粘接剂或粘合层完全除去之后,使其干燥,并针对这样得到的树脂膜计算出空隙率。
(3)多孔层(I)的孔的存在比
树脂膜的空隙率为50%以上,树脂膜具有众多的孔结构。其孔结构的大部分存在于多孔层。
就构成树脂膜的多孔层(I)而言,优选多孔层(I)的剖面中孔面积为3μm2以上的孔的存在比(NA、个/100μm2)满足式(1)。
式(1):NA≤1
NA更优选为0.5个/100μm2以下(NA≤0.5)、进一步优选为0.25个/100μm2以下(NA≤0.25)、特别优选为0个/100μm2(NA=0)。
通过使多孔层(I)的剖面中孔面积为3μm2以上的孔的存在比为1个/100μm2以下,可以抑制会导致空穴传热变差的粗大孔径的产生,从而使树脂膜具有优异的绝热性。
多孔层(I)的剖面中孔面积为3μm2以上的孔的存在比可利用以下方法测定。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Hitachi High-Technologies株式会社制S-4500”)、由多孔膜剖面图像通过肉眼来确认形成了多孔层(I)和层(II),并针对多孔层(I),使用Image Metorology公司制图像分析软件“SPIP(版本6.6.4)”进行图像处理。作为图像处理方法,将检测方法设为阈值、将检测设为孔、使阈值类型为固定水平、使孔阈值水平为80Arbitary,不进行利用过滤器对孔范围的限定,在输出中选择面积,由此计算出各个孔的面积,然后计算出多孔层(I)的剖面中孔面积为3μm2以上的孔的存在比。
(4)厚度
树脂膜的厚度没有特殊限制,但优选为1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μm以上。另一方面,作为其上限,优选为300μm以下、更优选为20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150μm以下。如果厚度为1μm以上、优选为10μm以上,则多孔层具有充分的空气层,可以确保绝热性。另外,如果厚度为300μm以下,则即使对于在设置部位狭小的有限空间中使用的用途,也可容易地使用。
(5)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是用于限定绝热材料的重要要素,是树脂膜的绝热性能的指标之一。就树脂膜而言,导热系数优选低于0.025(W/mK)、更优选低于0.023(W/mK)、进一步优选低于0.021(W/mK)低于。导热系数低于0.025(W/mK)时,可获得具有优异绝热性的树脂膜。
如果是满足上述的“多孔层的孔的存在比”及“空隙率”的膜,则可容易地得到具有上述范围的导热系数的膜。
在此,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如下所述。
将膜切成10mm见方并利用千分尺测定厚度之后,利用石墨喷雾器进行黑化处理,然后采用氙闪光法(NETZSCH公司制、型号:LFA447 nanoflash)评价热扩散系数。将该值根据尺寸及质量而计算出体积密度,由该体积密度与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Perkin Elmer制DSC Pyris1)测定的比热的乘积而求出导热系数。
为了使用上述层叠膜而求出树脂膜的导热系数,可以如下地计算出导热系数:通过使用有机溶剂等擦拭层叠膜的表面的粘接剂或粘合层、将层叠膜利用有机溶剂浸透等而将粘接剂或粘合层完全除去之后,使其干燥,并针对这样得到的树脂膜而计算出树脂膜的导热系数。
本发明的树脂膜是具有以丙烯类树脂(A)为主成分的多孔层(I)、并在多孔层(I)的至少一面具有以丙烯类树脂(B)为主成分的层(II)的层叠结构。
通过使多孔层(I)的至少一面具备层(II),在将粘接剂或粘合剂涂布于层(II)表面而形成粘接层或粘合层时不会造成多孔层(I)的孔结构的堵塞,因此可抑制绝热性的降低,因此会获得加工性优异的树脂膜。层(II)可以说作为保护多孔层(I)所具有的空穴不发生堵塞的保护层而发挥功能。
本发明的树脂膜的层结构没有特殊限制,不仅可以是具有以丙烯类树脂(A)为主成分的多孔层(I)、和以丙烯类树脂(B)为主成分的层(II)的两层结构,还可以是三层、四层、五层、五层以上的多层结构。无论是何种层结构,只要在多孔层(I)的至少一面具有层(II),则可获得绝热性优异、加工性也优异的树脂膜。
特别是,通过像(II)/(I)/(II)那样地将多孔层(I)配置为中间层、将层(II)配置为多孔层(I)的表面背面层,可以使多孔层(I)形成近乎独立孔,因此不会发生液体向多孔层(I)的渗入,可妨碍气体的对流,具有优异的绝热性。
本发明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如后面所述,但优选对具备多孔层(I)和层(II)的膜进行拉伸。
关于本发明的树脂膜的各个层的厚度的比例(层叠比),没有特殊限制。
本发明的树脂膜中的多孔层(I)与层(II)的厚度比可以根据用途、目的而适当调整。
从获得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出发,多孔层(I)与层(II)的厚度比[(I):(II)]优选为1:1~1:0.025、更优选为1:0.5~1:0.05。多孔层(I)与层(II)的厚度比在上述范围内的情况下,绝热性和机械特性的平衡良好,特别适宜用作绝热膜。需要说明的是,多孔层(I)为两层以上的情况下,“多孔层(I)的厚度”是指多个多孔层(I)的合计厚度。关于层(II)也是同样的。
树脂膜中的多孔层(I)与层(II)的厚度及厚度比的调整可以通过调整拉伸前的无孔膜状物的厚度、拉伸条件等而进行控制。
相对于其总厚度的多孔层(I)的层叠比优选为50%以上且97%以下、并且更优选为55%以上且9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上且95%以下。树脂膜中的多孔层(I)层的厚度优选为5~290μm、更优选为10μm~280μm。多孔层(I)的厚度比例、及膜中的厚度在该范围时,可以使树脂膜具有优异的绝热性。
另外,相对于其总厚度的层(II)的层叠比优选为3%以上且50%以下、更优选为4%以上且4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上且40%以下。树脂膜中的层(II)的厚度优选为1~100μm、更优选为2~95μm。层(II)的厚度比例、及膜中的厚度在该范围内时,在层(II)上涂布粘合剂或粘接材料时可抑制粘合剂或粘接材料的渗入,从而可保持源自内部的多孔结构的空穴,不会发生绝热性的降低。
这里,在多孔层(I)及层(II)配置有多个的情况下,使用各层的合计厚度进行计算。
以下,针对构成本发明的层叠膜的多孔层(I)、层(II)(保护层)及层(III)(粘接层或粘合层)进行说明。其后,针对作为制造方法的本膜的成型方法进行说明。
以下,针对构成层叠膜的各成分进行说明。
3.多孔层(I)
构成本发明的层叠膜的多孔层(I)包含丙烯类树脂(A)。
以下,针对构成多孔层的各个成分进行说明。
3-1.丙烯类树脂(A)
作为本发明中的丙烯类树脂(A),可列举:均聚聚丙烯(丙烯均聚物)、或丙烯与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或1-癸烯等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等。其中,从机械强度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使用均聚聚丙烯。
另外,丙烯类树脂(A)的表征立构规整性的全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优选为80~99%、更优选为83~98%、进一步优选为85~97%。全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为80%以上时,机械强度良好。另一方面,对于全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的上限,目前以工业上可获得的上限值规定,但在将来的工业水平下开发出了规整性更高的树脂的情况下,则并不限定于此。全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是指,相对于由任意的连续5个丙烯单元构成的基于碳-碳键的主链,作为侧链的5个甲基均位于同一方向的立体结构或其比例。甲基区域的信号的归属基于A.Zambelli et al.(Macromol.8,687(1975))。
另外,丙烯类树脂(A)的表征分子量分布的参数Mw/Mn优选为1.5~10.0。更优选为2.0~8.0、进一步优选为2.0~6.0。Mw/Mn越小则表示分子量分布越窄,而通过使Mw/Mn为1.5以上,可获得充分的挤出成型性,能够实现工业上的大量生产。另一方面,通过使Mw/Mn为10.0以下,可以确保充分的机械强度。Mw/Mn可通过GPC(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
另外,丙烯类树脂(A)的熔体流动速率(MFR)没有特殊限制,但通常MFR优选为0.5~15g/10分、更优选为1.0~10g/10分。通过使MFR为0.5g/10分以上,在成型加工时具有充分的熔体粘度,可确保高生产性。另一方面,通过使MFR为15g/10分以下,可确保充分的强度。需要说明的是,MFR可基于JIS K7210-1(2014年),在温度230℃、负载2.16kg的条件下测定。
需要说明的是,丙烯类树脂(A)的制造方法没有特殊限定,可列举使用了公知的聚合用催化剂的公知的聚合方法,例如,使用了以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为代表的多位点催化剂、以茂金属类催化剂等为代表的单位点催化剂的聚合方法等。
作为丙烯类树脂(A),可使用例如:商品名“Novatec PP”“WINTEC”(日本聚丙烯株式会社制)、“VERSIFY”“NOTIO”“TAFMER XR”(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ZELAS”“THEMOLAN”(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Sumitomo Noblen”“Toughcellen”(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Prime Polypro”“Prime TPO”(Prime Polymer公司制)、“Adflex”“Adsyl”“HMS-PP(PF814)”(Sun Allomer公司制)、“INSPIRE”(Dow Chemical)等市售的商品。
多孔层(I)例如可通过对由丙烯类树脂(A)为主成分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无孔膜状物进行拉伸而得到,所述丙烯类树脂(A)包含众多作为晶体形态之一的β晶。就利用了β晶的多孔结构形成而言,由于在拉伸过程中会在丙烯类树脂中的β晶转化为α晶的过程中发生多孔化,因此多孔结构致密,与以往公知的基于添加无机填料、非相容性有机物等的多孔化相比,不依赖于粒径、分散粒径,因而有利于多孔结构的制备。
上述多孔层(I)的β晶活性可以理解为是表示在拉伸前的无孔膜状物中丙烯类树脂生成了β晶的指标之一。拉伸前的无孔膜状物中的丙烯类树脂如果生成了β晶,则可通过在其后实施拉伸而形成大量微细且均匀的孔,因此机械特性优异,能够通过形成微细且均匀的孔而获得优异的绝热性。
上述多孔层(I)的β晶活性的有无可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进行多孔层(I)的差示热分析,根据能否检测到源自丙烯类树脂的β晶的结晶熔融峰温度而进行判断。具体而言,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将层叠膜以10℃/分的加热速度从25℃升温至240℃后保持1分钟,然后以10℃/分的冷却速度从240℃降温至25℃后保持1分钟,进一步以10℃/分的加热速度从25℃再升温至240℃,此时,在再升温时检测到了源自丙烯类树脂的β晶的结晶熔融峰温度(Tmβ)的情况下,可判断为具有β晶活性。
上述β晶活性的有无也可以根据对实施了特定热处理的层叠膜进行X射线衍射测定而得到的衍射图谱来进行判断。具体而言,在超过丙烯类树脂的结晶熔融峰温度的170~190℃的温度下实施热处理,缓慢冷却以使β晶生成,对生长得到的层叠膜的多孔层(I)进行X射线衍射测定,在于2θ=16.0°~16.5°的范围检测到了源自丙烯类树脂的β晶的(300)面的衍射峰的情况下,可判断为具有β晶活性。有关丙烯类树脂的β晶结构和X射线衍射测定的详情可参照Macromol.Chem.187,643-652(1986)、Prog.Polym.Sci.Vol.16,361-404(1991)、Macromol.Symp.89,499-511(1995)、Macromol.Chem.75,134(1964)、以及在这些文献中所列举的参考文献。
作为获得前面所述的多孔层(I)的β晶活性的方法,可列举:在构成上述多孔层(I)的树脂组合物中不添加会促进丙烯类树脂的α晶生成的物质的方法、如日本专利第3739481号公报中记载的那样添加实施了使过氧化自由基产生的处理的丙烯类树脂的方法、以及向构成上述多孔层(I)的树脂组合物中添加β晶型成核剂的方法等。其中,特别优选向构成上述多孔层(I)的树脂组合物中添加β晶型成核剂而获得β晶活性。通过添加β晶型成核剂,能够更加均质而有效地促进丙烯类树脂的β晶的生成,可以得到具备具有β晶活性的多孔层(I)的层叠膜。
多孔层(I)以丙烯类树脂(A)为主成分,其含量为50质量%以上、优选为70~99.9999质量%、更优选为80~99.999质量%、进一步优选为90~99.99质量%。
2-2.β晶型成核剂
为了得到微细的多孔性结构,优选使多孔层(I)具有上述β晶活性,其中优选包含β晶型成核剂。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β晶型成核剂,可列举如下所示的那些,但只要是能够使丙烯类树脂的β晶的生成、生长增加的β晶型成核剂则没有特殊限定,另外,也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作为β晶型成核剂,可列举例如:酰胺化合物;四氧杂螺环化合物;喹吖啶酮类;具有纳米级尺寸的氧化铁;以1,2-羟基硬脂酸钾、苯甲酸镁或琥珀酸镁、邻苯二甲酸镁等为代表的羧酸的碱金属盐或碱土金属盐;以苯磺酸钠或萘磺酸钠等为代表的芳香族磺酸化合物;以二元羧酸或三元羧酸的二或三酯类;以酞菁蓝等为代表的酞菁类颜料;由作为有机二元酸的成分A与作为元素周期表第2族金属的氧化物、氢氧化物或盐的成分B形成的二成分类化合物;由环状磷化合物与镁化合物形成的组合物等。
这些中,优选为选自酰胺化合物、四氧杂螺环化合物、及喹吖啶酮类中的一种以上。
作为市售的β晶型成核剂的具体例,可列举新日本理化株式会社制β晶型成核剂“NJESTER NU-100”,作为添加有β晶型成核剂的丙烯类树脂的具体例,可列举Aristech公司制聚丙烯“Bepol B-022SP”、Borealis公司制聚丙烯“Beta(β)-PP BE60-7032”、mayzo公司制聚丙烯“BNX BETAPP-LN”等。
多孔层(I)中的β晶型成核剂的含量可以根据β晶型成核剂的种类或丙烯类树脂的组成等而适当调整,相对于多孔层(I)中的丙烯类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0.0001~5.0质量份、更优选为0.001~3.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1~1.0质量份。为0.0001质量份以上时,在制造时可使丙烯类树脂的β晶充分生成生长,从而确保充分的β晶活性,在制成层叠膜时也能够确保充分的β晶活性,可获得期望的绝热性。另一方面,如果添加量为5.0质量份以下,则除了在经济性方面有利,还不会发生β晶型成核剂向膜表面的渗出,因而优选。
4.层(II)(保护层)
本发明的层叠膜中的层(II)(保护层)是在将溶剂滴加于其表面时不会发生渗入的层。
优选为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Hitachi High-Technologies株式会社制S-4500”)对保护层(II)进行观察、并使用Image Metorology公司制图像分析软件“SPIP(版本6.6.4)”而进行下述图像处理时,不存在1μm2以上的孔的层(II),作为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将检测方法设为阈值、将检测设为孔、使阈值类型为固定水平、使孔阈值水平为80Arbitary、不进行利用过滤器对孔范围的限定而进行了输出。通过是这样的层(II),可抑制粘合剂的渗入,从而保持源自内部的多孔结构的空穴,不会发生绝热性的降低。
4-1.丙烯类树脂(B)
本发明中的丙烯类树脂(B)优选为在上述丙烯类树脂(A)中记载的丙烯类树脂,特别是从不易产生多孔结构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无规丙烯类树脂。通过在层(II)中选择无规丙烯类树脂,能够不易发生在选择均聚丙烯类树脂、或嵌段丙烯类树脂等时会发生的拉伸时的空隙(空穴)形成。另外,可以抑制在涂布粘合剂时粘合剂向多孔层的侵入,可以防止绝热性的降低。
层(II)以丙烯类树脂(B)为主成分,其含量为50质量%以上、优选为70~99.9999质量%、更优选为80~99.999质量%、进一步优选为90~99.99质量%。
5.层(III)(粘接层或粘合层)
本发明的层叠膜通过在层(II)上具备层(III)(粘接层或粘合层),能够容易地向隔着层(III)而贴合的各种构件赋予绝热性,特别是可用作各种车辆的内部装饰构件、便携电子设备等构件。
层(III)的层厚因被粘附物的质量、材料等而异,但从相对于被粘附物的粘接强度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1~100μm。
作为包含涂布于层(II)的单面的粘接剂及粘合剂的至少一者的组合物中可使用的基础聚合物(或基础弹性体),可以从下组中适当选择:以天然橡胶、合成异戊二烯、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将SBS氢化而成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EBS)、将SI氢化而成的苯乙烯-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SEP)、将SIS氢化而成的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等为主体的橡胶类粘合剂、以丙烯酸2-乙基己酯或丙烯酸丁酯等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等为主体并经共聚而成的丙烯酸类粘合剂等。
为了使上述粘合剂获得更高的粘合力,也可以相对于上述粘合剂而添加以脂环族类石油树脂、脂肪族类石油树脂、萜烯树脂、酯类树脂、香豆酮-茚树脂、松香类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丙烯酸树脂、缩丁醛树脂、烯烃树脂、氯化烯烃树脂、乙酸乙烯酯树脂、及它们的改性树脂或氢化树脂等为主体的增粘剂、以液态异戊二烯、液态丁二烯、液态丁二烯/异戊二烯、液态苯乙烯/丁二烯、液态苯乙烯/异戊二烯、聚丁烯、聚异丁烯、液态萜烯、液态松香、石蜡类油等为主体的增塑剂、以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胺类交联剂、三聚氰胺类交联剂、氮丙啶类交联剂、肼类交联剂、醛类交联剂、噁唑啉类交联剂、金属醇盐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金属盐类交联剂、铵盐类交联剂等为主体的交联剂。上述其它成分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制备粘合剂时的溶剂,可列举:苯、甲苯等芳香族烃类溶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类溶剂;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等酮类溶剂;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等脂肪族烃类溶剂;环戊烷、环己烷等脂环式烃类溶剂;等等。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构成本膜的各层也可以在不损害其性质的程度内适当包含添加剂,例如:热稳定剂、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结晶成核剂、着色剂、抗静电剂、抗水解剂、润滑剂、阻燃剂、弹性体等各种添加剂。此外,还可以在不损害其性质的程度内包含其它树脂组合物。
6.层叠膜的制造方法
针对本发明的层叠膜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但以下说明为制造本发明的层叠膜的方法的一个例子,本发明的层叠膜并不限定于利用这样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层叠膜。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中涉及的层叠膜的制造方法(以下也有时称为本膜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制作具有以丙烯类树脂(A)为主成分且包含β晶型成核剂(C)的层(i)、并在层(i)的至少一面具有以丙烯类树脂(B)为主成分的层(ii)的未拉伸膜的制膜工序;对该未拉伸膜进行拉伸而制作树脂膜的拉伸工序;以及在该树脂膜的上述层(ii)表面涂布粘接剂或粘合剂而形成层(iii)的涂布工序。
本膜制造方法只要具备上述工序即可,也可以进一步具备其它工序、处理等。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容许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混合除丙烯类树脂(A)、丙烯类树脂(B)及β晶型成核剂(C)以外的成分,例如丙烯聚合物(A)以外的其它树脂。
作为其它树脂,可列举:聚苯乙烯类树脂、聚氯乙烯类树脂、聚偏氯乙烯类树脂、氯化聚乙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缩醛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甲基戊烯类树脂、聚乙烯醇类树脂、环状烯烃类树脂、聚乳酸类树脂、聚琥珀酸丁二醇酯类树脂、聚丙烯腈类树脂、聚氧乙烯类树脂、纤维素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聚苯硫醚类树脂、聚苯醚类树脂、聚乙烯醇缩醛类树脂、聚丁二烯类树脂、聚丁烯类树脂、聚酰胺酰亚胺类树脂、聚酰胺双马来酰亚胺类树脂、聚芳酯类树脂、聚醚酰亚胺类树脂、聚醚醚酮类树脂、聚醚酮类树脂、聚醚砜类树脂、聚酮类树脂、聚砜类树脂、芳族聚酰胺类树脂、氟类树脂等。
另外,在本发明中,除了上述成分以外,还可以在不显著破坏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适当添加通常可配合的添加剂。作为上述添加剂,可列举出于对成型加工性、生产性及多孔膜的诸物性加以改良或调整的目的而添加的、边料等因修剪损耗等而产生的再生树脂、二氧化硅、滑石、高岭土、碳酸钙等无机粒子、氧化钛、炭黑等颜料、阻燃剂、耐候性稳定剂、耐热稳定剂、抗静电剂、熔体粘度改良剂、交联剂、润滑剂、成核剂、增塑剂、抗老化剂、抗氧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中和剂、防雾剂、抗粘连剂、增滑剂、着色剂等添加剂。
进行混炼时所使用的机器没有特殊限定。可以使用例如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多螺杆挤出机等公知的挤出机。另外,也可以根据设备结构及必要性而在通气口连接减压机,从而将水分及低分子量物质除去。
以下,针对制膜工序、拉伸工序依次进行说明。
(1)制膜工序
作为对材料树脂进行加热熔融的方法,可列举例如T型模头法、吹胀法等,其中优选采用T型模头法。从实用方面考虑,优选从T型模头将材料树脂熔融挤出后利用浇铸辊进行浇铸成型。
作为制成膜状的具体方法,在采用T型模头法的情况下,可列举将从T型模头分别挤出的片状的熔融树脂层叠,在使其密合于旋转的浇铸辊(冷铸辊、浇铸鼓)上的同时进行接取而成型为片状物的方法。
为了使膜状物密合于浇铸辊,也可以使接触辊、气刀、电气密合装置等与浇铸辊接触。
在边冷却混炼物边成型为膜时,浇铸辊的温度优选为100℃以上。更优选为11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0℃以上。在本发明中,利用多孔层(I)中的丙烯类树脂在结晶部分和非晶部分的基于拉伸工序时的开孔,也能够增加空隙率,因此优选将浇铸辊的温度设为100℃以上,从而得到高结晶度的层叠无孔膜状物。
在所得未拉伸膜中,除两端部以外的有效部分的厚度优选为50μm~1000μm、其中更优选为80μm以上或800μm以下、其中进一步优选为100μm以上或600μm以下。
未拉伸膜厚度为50μm以上时,可以防止由于膜过薄而导致在拉伸时发生断裂,未拉伸膜的厚度为1000μm以下时,可以防止膜变得过于刚直而难以进行拉伸。
关于本发明的层叠膜的原卷下的层结构,不仅可以是上述的层结构,也可以是组合有其它层的结构。
未拉伸膜中,优选满足层(II)的厚度(T2)相对于多孔层(I)的厚度(T1)之比(T2/T1)为0.05~1.0的关系。通过使厚度比在该范围,即使是薄膜也具有优异的绝热性,并且即使在涂布了粘接剂或粘合剂的情况下也可得到不会引起绝热性降低的加工性优异的膜。
这里,在配置有多个层(I)及层(II)的情况下,使用各层的合计厚度来计算。
在未拉伸膜中,优选具有厚度为50~600μm的层(I)。该厚度的下限更优选为55μm、进一步优选为60μm。另一方面,其上限更优选为580μm、进一步优选为550μm。通过使层(I)的厚度为50μm以上,可得到具有良好的绝热性的层叠膜。另一方面,通过使层(I)的厚度为600μm以下,可得到在拉伸后具有300μm以下的薄度的拉伸膜。
在未拉伸膜中,优选具有5~300μm的层(II)。该厚度的下限更优选为10μm、进一步优选为20μm。另一方面,其上限更优选为250μm、进一步优选为200μm。通过具有5μm以上的层(II),能够在拉伸后封闭多孔层,从而得到具有保护层的层叠膜。另一方面,通过为300μm以下的层(II),可得到抑制了绝热性降低的层叠膜。
(2)拉伸工序
接着,对所得无孔膜状物进行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单轴拉伸可以是纵向单轴拉伸,也可以是横向单轴拉伸。双轴拉伸可以是同步双轴拉伸,也可以是逐步双轴拉伸。在制作作为本发明目标的具有保护层的层叠膜的情况下,更优选为能够在各拉伸工序中选择拉伸条件、容易控制多孔结构的逐步双轴拉伸。需要说明的是,将向着膜状物的传送方向(MD)的拉伸称为“纵向拉伸”、将向着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TD)的拉伸称为“横向拉伸”。
在采用逐步双轴拉伸的情况下,虽需要根据所使用的树脂组合物的组成、结晶熔融峰温度、结晶度等而适当选择拉伸温度,但多孔结构的控制较为容易,容易取得与机械强度、收缩率等其它诸物性的平衡。
纵向拉伸温度优选为60~140℃、更优选为80~120℃。通过使纵向拉伸温度为140℃以下,能够在作为主成分的丙烯类树脂的熔点以下进行拉伸而不会发生断裂,因此优选。另一方面,通过为60℃以上,可抑制拉伸时的断裂,因此优选。
纵向拉伸倍率可任意选择,但每一单轴拉伸的拉伸倍率优选为1.1~10倍、更优选为1.5~8.0倍、进一步优选为1.5~6.0倍。通过使每一单轴拉伸的拉伸倍率为1.1倍以上,白化得以进行,会充分发生基于拉伸的多孔化。另外,通过为10倍以下,可获得空穴的变形得以抑制、发生了充分白化的层叠膜。
横向拉伸温度优选为100~160℃、更优选为110~150℃。通过使上述横向拉伸温度在所规定的范围内,可使在纵向拉伸时产生的空穴得以扩大从而增加多孔层的空隙率,可具有充分的绝热性。
横向拉伸倍率可任意选择,但优选为1.1~10倍、更优选为1.5~9.0倍、进一步优选为1.5~8.0倍。通过以所规定的横向拉伸倍率进行拉伸,在纵向拉伸时产生的空穴不会发生变形,能够具有充分的空隙率。
(3)涂布工序
在涂布工序中,在通过拉伸工序而制作的树脂膜的层(ii)表面涂布粘接剂或粘合剂而形成层(iii)。
向层(ii)表面涂布粘接剂或粘合剂的方法没有特殊限制,可采用旋涂器、辊涂器、狭缝式涂布机、气刀涂布机、棒涂器、喷涂机、幕涂机、浸涂机、模涂机、凹版辊等公知的方法。
进一步,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范围内根据需要而对本发明的层叠膜实施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印刷、涂敷、蒸镀等表面加工、以及穿孔加工等,还可以根据用途而将多片本发明的层叠膜相叠合。
6.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在本发明的层叠膜的至少一面具备选自触摸面板、图像显示面板、表面保护面板、相位差膜、偏振膜、滤色器、及柔性基板中的任意一种以上。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中设置有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
具备触摸面板、图像显示面板、表面保护面板、相位差膜、偏振膜、滤色器及柔性基板等图像显示装置用构件的图像显示装置通常容易局部带热,有时会因发热而导致功能下降。
本发明的层叠膜即使是薄膜也具有优异的绝热性及优异的加工性,因此容易贴合于图像显示装置用构件及图像显示装置,能够在抑制图像显示装置用构件及图像显示装置的重量化的同时实现绝热,能够抑制图像显示装置用构件及图像显示装置的功能降低。
实施例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的层叠膜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完全不受到限制。
<多孔层(I)>
(丙烯类树脂(A))
·A-1;均聚聚丙烯(Novatec PP FY6HA、MFR:2.4g/10分[230℃、2.16kg负载]、Mw/Mn=3.2、日本聚丙烯株式会社制)
(β晶型成核剂)
·C-1;3,9-双[4-(N-环己基氨基甲酰基)苯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碳烷
(抗氧剂)
·D-1;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与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的1:1混合物(IRGANOX-B225、BASF公司制)
(弹性体)
·E-1;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SEPTON2005、MFR:不流动、可乐丽株式会社制)
<层(II)>
(丙烯类树脂(B))
·B-1;无规聚丙烯(Prime TPO F3910、MFR:4.5g/10分、Prime Polymer公司制)
<粘合层(III)>
作为粘合剂的橡胶成分,添加苯乙烯类弹性体(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等级名称:SEPTON8006、苯乙烯含量=33%、MFR=不流动、可乐丽株式会社制)100质量%、作为增塑剂的液态异戊二烯树脂(氢化液态异戊二烯橡胶、Claprene LIR-290、数均分子量31,000)100质量%、以及作为稀释溶剂的甲苯(Nacalai Tesque株式会社制、浓度:99.0%以上、SP值:18.2),并使固体成分浓度达到12%,进行混合,制备了粘合层(III)形成用的涂布用粘合剂(F-1)。
(实施例1)
将丙烯类树脂(A-1)100质量份、β晶型成核剂(C-1)0.2质量份、抗氧剂(D-1)0.1质量份混合,利用双螺杆挤出机于280℃进行熔融挤出,由此得到了混合物1。利用模唇开度1mm的T型模头在表面背面层侧挤出机使用丙烯类树脂(B-1)、在中层侧挤出机使用上述混合物1而进行成型,并引导至浇铸辊而得到了层叠无孔膜状物(未拉伸膜)。其中,使层叠无孔膜状物(未拉伸膜)的表层[层(II)]/中层[层(I)]/背面层[层(II)]的厚度为示于表1的“未拉伸膜”栏的“层(II)/层(I)/层(II)厚度比”的厚度。然后,对于层叠无孔膜状物,使用纵向拉伸机,在设定于105℃的辊间经3步(纵向拉伸倍率4.5倍)而进行了拉伸比65%的纵向拉伸。对于纵向拉伸后的膜,利用膜拉幅设备(京都机械株式会社制)在以预热温度150℃、预热时间12秒钟进行预热之后,于拉伸温度150℃沿横向拉伸3.5倍、然后于155℃进行热处理,得到了树脂膜(拉伸膜)。所得树脂膜的评价结果归纳于表1。另外,对将所得树脂膜沿TD方向切割而成的剖面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拍摄,拍摄到的剖面图像如图1所示。
对所得树脂膜的单面,使用50支的棒涂器将涂布用粘合剂(F-1)相对于测定试样进行涂布,于80℃干燥1分钟,制造了具备粘合层(III)的层叠膜。
(比较例1)
利用模唇开度1mm的T型模头使用混合物1进行成型,并引导至浇铸辊而得到了无孔膜状物。然后,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纵向拉伸、横向拉伸,得到了树脂膜。将涂布用粘合剂(F-1)涂布于所得树脂膜的单面,得到了具备粘合层(III)的层叠膜。将所得树脂膜的评价结果归纳于表1。
(比较例2)
利用模唇开度1mm的T型模头、在挤出机中使用丙烯类树脂(A-1)而进行成型,得到了无孔膜状物。然后,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纵向拉伸、横向拉伸,由此得到了树脂膜。将涂布用粘合剂(F-1)涂布于所得树脂膜的单面,得到了具备粘合层(III)的层叠膜。将所得树脂膜的评价结果归纳于表1。
关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膜,利用以下方法针对膜厚度、空隙率、孔的存在比(NA)、透气度、导热系数、溶剂的渗入、粘合剂涂布后的空隙率进行了测定。
需要说明的是,空隙率、孔的存在比、透气度、导热系数、及膜厚度针对形成粘合层(III)前的树脂膜进行了测定。进一步,关于实施例1,也针对具备粘合层(III)的膜进行了测定。
(1)膜厚度
针对实施例及比较例的未拉伸膜(层叠无孔膜状物)及树脂膜,使用1/1000mm的千分表随机地测定10点,将其平均值作为厚度。
(2)空隙率
(i)空隙率P1
测定树脂膜的实际质量W1,基于树脂组合物的密度计算出空隙率为0%时的质量W0,并由这些值、基于下式而计算出了空隙率。
空隙率(%)={(W0-W1)/W0}×100
(ii)层叠膜的空隙率
测定层叠膜的实际质量W1,基于树脂组合物的密度计算出空隙率为0%时的质量W0,并由这些值、基于下式而计算出了空隙率。
空隙率(%)={(W0-W1)/W0}×100
(3)孔的存在比
对于将测定试样沿TD方向切割而成的剖面,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HitachiHigh-Technologies株式会社制S-4500”)肉眼确认到形成了多孔层(I)和层(II)。对于多孔层(I),使用Image Metorology公司制图像分析软件“SPIP(版本6.6.4)”进行了图像处理。作为图像处理方法,将检测方法设为阈值、将检测设为孔、使阈值类型为固定水平、使孔阈值水平为80Arbitary,不进行利用过滤器对孔范围的限定,在输出中选择面积,由此计测出各个孔的面积,然后计算出了多孔层(I)中的孔面积3μm2以上的孔的存在比(NA)。
将存在比(NA)满足式(1)(NA≤1)的情况记作Y、不满足的情况记作N,示于表1。
(4)25℃下的透气度
在25℃的空气氛围中基于JIS P8117而测定了透气度。作为测定设备,使用了数字型王研式透气度专用仪(旭精工株式会社制)。
(5)导热系数
将测定试样切成10mm见方并利用千分尺测定厚度之后,利用石墨喷雾器进行黑化处理,然后采用氙闪光法(NETZSCH公司制、型号:LFA447nanoflash)评价了热扩散系数。将该值根据尺寸、质量而计算出体积密度,并由该体积密度与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PerkinElmer制DSC Pyris1)测定的比热的乘积而求出了导热系数。
(6)溶剂的渗入
对于溶剂对测定试样的渗入,将溶解度参数(SP值)不同的以下3种溶剂滴加于测定试样,并通过肉眼进行了评价。评价标准明确记载如下。需要说明的是,有关SP值的详情,参考并使用了明确记载于参考高分子材料的耐久性(工业调查会、1993)等中的值。
(1)正己烷(Nacalai Tesque公司制、浓度:95.0%以上、SP值:14.7)
(2)丙酮(Nacalai Tesque公司制、浓度:99.0%以上、SP值:20.1)
(3)乙醇(Nacalai Tesque公司制、浓度:99.5%以上、SP值:26.2)
A:溶剂残留在表面上、未发生向膜的渗入
C:溶剂未残留在表面上、发生了向膜的渗入
通过将SP值不同的溶剂滴加于测定试样并确认渗入,可以对上述3种SP值范围内的溶剂,简易地确认相对于测定试样的渗入的有无。
(7)粘合剂涂布后的树脂膜的空隙率(P2)
对于各树脂膜,使用50支的棒涂器将所制备的粘合剂(F-1)涂布于测定试样,于80℃干燥1分钟之后,粘贴PET膜(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Diafoil S100-50、厚度=50μm),得到了测定样品。利用同样的方法在PET膜上涂布所制备的粘合剂并进行干燥,得到了比较样品。由测定样品的质量减去比较样品的质量,由此计算出树脂膜的实际质量W2。基于构成树脂膜的树脂组合物的密度计算出空隙率为0%时的质量W0,并由这些值、基于下式而计算出了空隙率P2。
空隙率(%)={(W0-W2)/W0}×100
由树脂膜的空隙率P1(%)、和在层叠膜的单面涂布了粘合剂时的树脂膜的空隙率P2(%),按照下式(2)进行比较,由此对粘合剂相对于测定试样的渗入进行了评价。
式(2):P1-P2<3
Y:满足式(2)。
N:不满足式(2)。
(8)β晶活性
对于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各树脂膜的β晶活性的有无,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进行了分析。
具体而言,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Perkin Elmer制DSC Pyris1)如下所述地进行。将树脂膜以10℃/分的加热速度从25℃升温至240℃后保持1分钟,然后以10℃/分的冷却速度从240℃降温至25℃后保持1分钟,由此使β晶生成、生长。进一步,在将树脂膜以10℃/分的加热速度从25℃再升温至240℃时,在再升温时检测到了源自丙烯类树脂的β晶的结晶熔融峰温度(145~160℃)时,判断为具有β晶活性。
将具有β晶活性的树脂膜记作Y、将不具有β晶活性的树脂膜记作N,示于表1。
表1中示出了有关实施例、比较例的评价结果。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粘合层的有无”一栏的Y表示实施例或比较例的层叠膜具有粘合层。
[表1]
实施例1通过满足式(1)、在多孔层(I)中的粗大孔少,由此降低了导热系数、绝热性优异。进一步,通过具有层(II),在伴有与其它构件的组合的粘合剂涂布时,也可以抑制空隙率变化、减少绝热性降低。
另一方面,在不具有层(II)(保护层)的比较例1中,存在在涂布粘合剂时难以实现均匀涂布、绝热性降低的隐患。
在比较例2的不具有多孔层(I)和层(II)(保护层)的膜中,未观察到导热系数的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1中,具备粘合层的状态下的厚度、空隙率、透气度、多孔层的孔的存在比(NA)分别为:厚度80μm、空隙率57%、透气度99999秒/dL、多孔层的孔的存在比(NA)0个/100μm2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层叠膜可期待广泛应用于温度变化会带来显著影响的精密仪器、家电制品、各种车辆的内部装饰、住宅的墙壁、顶棚等各种各样的制品,其中,由于能够实现薄膜化,因此可期待其在设置空间有限的各种车辆的内部装饰、便携电子设备领域得到充分利用。

Claims (7)

1.一种层叠膜,其具有:
以丙烯类树脂(A)为主成分的多孔层(I)、
在所述多孔层(I)的至少一面的以丙烯类树脂(B)为主成分的层(II)、及
在所述层(II)上的粘接层或粘合层,
所述层叠膜的透气度为1000秒/dL以上、且空隙率为50%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膜,其中,具有所述多孔层(I)和所述层(II)的树脂膜的导热系数低于0.025W/mK。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膜,其厚度为1μm以上且300μ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其满足式(1):
式(1):NA≤1
式(1)中,NA表示所述多孔层(I)的剖面中孔面积为3μm2以上的孔的存在比(个/100μm2)。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其中,具有所述多孔层(I)和所述层(II)的树脂膜的空隙率P1(%)、和层叠膜中的树脂膜的空隙率P2(%)满足下式(2):
式(2):P1-P2<3。
6.一种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其在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的至少一面具备选自触摸面板、图像显示面板、表面保护面板、相位差膜、偏振膜、滤色器、及柔性基板中的任意一种以上。
7.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中设置有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
CN201880015327.2A 2017-03-02 2018-03-02 层叠膜、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03826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9834 2017-03-02
JP2017-039834 2017-03-02
PCT/JP2018/008012 WO2018159812A1 (ja) 2017-03-02 2018-03-02 積層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用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2647A true CN110382647A (zh) 2019-10-25

Family

ID=63370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5327.2A Pending CN110382647A (zh) 2017-03-02 2018-03-02 层叠膜、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2) JP7283032B2 (zh)
KR (1) KR20190120228A (zh)
CN (1) CN110382647A (zh)
TW (1) TW201842109A (zh)
WO (1) WO20181598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15034B2 (ja) * 2018-09-19 2023-01-31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積層多孔フィルム
JP7428044B2 (ja) 2020-03-26 2024-02-06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圧電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50751B2 (ja) * 1996-08-26 2002-11-25 日本製箔株式会社 スリーブ穴埋用粘着シート
JP2004292800A (ja) * 2003-03-13 2004-10-21 Toray Ind Inc 白色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JP2005009566A (ja) 2003-06-18 2005-01-13 Yazawa Sangyo Kk 断熱材
JP2005321593A (ja) * 2004-05-10 2005-11-17 Nitto Denko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断熱シート
JP4940808B2 (ja) 2005-07-28 2012-05-30 東レ株式会社 断熱パネル用多孔質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車輌用断熱パネル
JP5151017B2 (ja) * 2005-09-22 2013-02-27 東レ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イルム
US20080000581A1 (en) * 2006-06-28 2008-01-03 Gilles Leon Nison Preparation of laminated composite substrates using coated oriented polymeric film
JP4924324B2 (ja) * 2006-09-27 2012-04-25 東レ株式会社 金属化多孔質フィルム
DE102006055961A1 (de) * 2006-11-24 2008-06-19 Tesa Ag Klebemittel mit hoher Schlagbeständigkeit
JP2009235232A (ja) * 2008-03-27 2009-10-15 Toray Ind Inc 多孔性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US8927135B2 (en) * 2009-06-20 2015-01-06 Treofan Germany Gmbh & Co. Kg Microporous foil for batteries having shutdown function
JP2014237910A (ja) 2013-06-10 2014-12-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繊維シート
WO2015115289A1 (ja) * 2014-01-28 2015-08-06 東レ株式会社 多孔性フィルム、透湿防水シート、複合体および防護服
JP6188245B2 (ja) 2014-01-30 2017-08-30 オゾンセーブ株式会社 断熱材及び断熱材の製造方法
WO2016047272A1 (ja) * 2014-09-25 2016-03-31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泡複合シート
JP6451305B2 (ja) 2014-12-22 2019-01-16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積層断熱シート
JP6672633B2 (ja) * 2015-08-12 2020-03-25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反射シート及び反射板
JP6194938B2 (ja) * 2015-10-21 2017-09-13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積層多孔性延伸フィルム、それを利用した電池用セパレータ及び電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42109A (zh) 2018-12-01
JP2018144489A (ja) 2018-09-20
JP7283032B2 (ja) 2023-05-30
WO2018159812A1 (ja) 2018-09-07
JP2018144490A (ja) 2018-09-20
JP7283033B2 (ja) 2023-05-30
KR20190120228A (ko) 2019-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09300B2 (ja)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発泡シート及び粘着テープ
JP5785514B2 (ja) 架橋ポリオレフィン樹脂発泡シート
CN102883885B (zh) 叠层多孔膜、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隔板、以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JP6207009B2 (ja) 架橋ポリオレフィン樹脂発泡シート
CN102781667A (zh) 叠层多孔膜、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隔板、以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02712185A (zh) 叠层多孔膜、电池用隔板及电池
CN102395623A (zh) 多孔性聚丙烯膜
CA2962378A1 (en) Polyolefin resin foam sheet and adhesive tape
CN110382647A (zh) 层叠膜、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TWI569968B (zh) A foamed laminate for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equipment
JP2004277986A (ja) 壁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00699B2 (ja) 延伸フィルム
JP2014124797A (ja) 発泡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発泡積層体
JP6017962B2 (ja) 反射シート
KR102090658B1 (ko) 가교 폴리올레핀 수지 발포 시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3052567A (ja) 化粧シート用隠蔽性フィルム、及び化粧シート
JP5851072B1 (ja) 粘着テープ
JP4369311B2 (ja) 軟質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用途
JP7215034B2 (ja) 積層多孔フィルム
JP2018001722A (ja) 発泡用積層体及び発泡積層体
JP6673157B2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樹脂製多層発泡シート並びに発泡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32518B2 (ja) 熱成形用防汚性シート、防汚性成形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157651A (ja) 積層フィルム
JP4447179B2 (ja) 積層体
JP2023151346A (ja) 樹脂シート及び樹脂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