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5694A - 墙壁材料的安装配件及墙壁结构 - Google Patents

墙壁材料的安装配件及墙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5694A
CN110325694A CN201880013442.6A CN201880013442A CN110325694A CN 110325694 A CN110325694 A CN 110325694A CN 201880013442 A CN201880013442 A CN 201880013442A CN 110325694 A CN110325694 A CN 1103256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material
installation fitting
movable body
tool engagement
fix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34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25694B (zh
Inventor
泽田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chi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chi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chiha Corp filed Critical Nichi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325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56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256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56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3/00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 E04F13/07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 E04F13/08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 E04F13/0801Separate fastening elements
    • E04F13/0832Separate fastening elements without load-supporting elongated furring elements between wall and covering elements
    • E04F13/0857Supporting consoles, e.g. adjustable only in a direction parallel to the wal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3/00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 E04F13/07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 E04F13/08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 E04F13/0801Separate fastening elements
    • E04F13/0803Separate fastening elements with load-supporting elongated furring elements between wall and covering elements
    • E04F13/081Separate fastening elements with load-supporting elongated furring elements between wall and covering elements with additional fastening elements between furring elements and covering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04B1/388Separate connecting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04B1/388Separate connecting elements
    • E04B2001/389Bracke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3/00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 E04F13/07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 E04F13/08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 E04F13/0801Separate fastening elements
    • E04F13/0832Separate fastening elements without load-supporting elongated furring elements between wall and covering elements
    • E04F13/0853Separate fastening elements without load-supporting elongated furring elements between wall and covering elements adjustable perpendicular to the wall
    • E04F13/0855Separate fastening elements without load-supporting elongated furring elements between wall and covering elements adjustable perpendicular to the wall adjustable in several directions, one of which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wal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Finishing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一边实现安装作业的容易化一边减小窗框等的下端与墙壁材料的端部的间隙、且能够提高施工后的墙壁的外观上的品质的墙壁材料的安装配件及墙壁结构。固定构件(110)具有:引导部(111L、111R),其以能够使可动构件(120)的可动主体(125L、125R)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对可动构件(120)的可动主体(125L、125R)进行引导;以及按压部(113L、113R),其朝向引导部(111L、111R)按压可动主体(125L、125R)。可动构件(120)具有:突出片(121),其从可动主体(125L、125R)向第二方向突出;以及卡止片(123),其从突出片(121)向第一方向突出。在突出片(121)上设置有能够接受第一方向的力(F1)的第一工具卡合部(121U)。在卡止片(123)上,在比第一工具卡合部(121U)偏向第一方向的位置,设置有能够接受第一方向的力(F1)的第二工具卡合部(123H)。

Description

墙壁材料的安装配件及墙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墙壁材料的安装配件及墙壁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将墙壁材料安装于结构体的安装配件,存在专利文献1~3公开的那样的安装配件。
专利文献1公开的安装配件具备固定用金属配件和卡合用金属配件。固定用金属配件配置于窗框等的下侧,通过将主体固定部固定于结构体,从而预先安装在结构体侧。卡合用金属配件通过使卡合部与墙壁材料的端部卡合,从而预先安装在墙壁材料侧。然后,该安装配件通过使卡合用金属配件与固定用金属配件卡合,从而使卡合用金属配件与墙壁材料一起安装于结构体侧的固定用金属配件。
专利文献2公开的安装配件具备安装金属配件主体和可动构件。可动构件能够利用卡合部将墙壁材料的端部卡止。另外,可动构件能够以固定外螺纹在安装金属配件主体的长孔内移动的范围相对于安装金属配件主体进行移动。该安装配件通过在利用可动构件的卡合部将墙壁材料的端部卡止后的状态下拧入固定外螺纹,从而将安装金属配件主体和可动构件安装在墙壁材料侧。
专利文献3公开的安装配件具备固定金属配件和卡合金属配件。固定金属配件配置于窗框等的下侧,通过将固定部固定于结构体,从而预先安装在结构体侧。卡合金属配件能够将墙壁材料的端部卡止。另外,卡合金属配件在较浅地插入到固定金属配件中的状态下被保持成能够相对于固定金属配件进行移动。然后,通过将卡合金属配件下压,从而将卡合金属配件较深地插入到固定金属配件中,将墙壁材料的端部卡止,并且将卡合金属配件固定于固定金属配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1797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2138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74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安装配件中,在将卡合用金属配件与墙壁材料一起安装于结构体侧的固定用金属配件时,难以使位于墙壁材料的背面侧的卡合用金属配件与固定用金属配件卡合。其结果是,存在难以减小窗框等的下端与墙壁材料的端部的间隙的倾向,最终,有可能会损害施工后的墙壁的外观。
另外,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安装配件中,需要利用固定用外螺纹将可动构件固定,存在施工费事的倾向。
在专利文献3公开的安装配件中,需要在窗框等的下端与卡合金属配件之间确保用于将卡合金属配件下压的间隙。因此,在减小了该间隙的情况下,作业变得困难,存在施工费事的倾向。
即,在上述以往的安装配件中,难以一边实现安装作业的容易化,一边减小窗框等的下端与墙壁材料的端部的间隙。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实情而做出的,其应解决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一边实现安装作业的容易化一边减小窗框等的下端与墙壁材料的端部的间隙、且能够提高施工后的墙壁的外观上的品质的墙壁材料的安装配件及墙壁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墙壁材料的安装配件用于向结构体安装墙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墙壁材料的安装配件具备:
固定构件,其包括能够固定于所述结构体的基部;以及
可动构件,其包括能够移动地支承于所述固定构件的可动主体,
所述固定构件具有:
引导部,其以能够使所述可动主体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引导所述可动主体;以及
按压部,其朝向所述引导部按压所述可动主体,
所述可动构件具有:
突出片,其从所述可动主体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突出;以及
卡止片,其从所述突出片向所述第一方向突出,
在所述突出片上设置有能够接受所述第一方向的力的第一工具卡合部,
在所述卡止片上,在比所述第一工具卡合部偏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位置,设置有能够接受所述第一方向的力的第二工具卡合部。
在第一方案的墙壁材料的安装配件中,在卡止片将墙壁材料的端部卡止之前的状态下,能够以与窗框等的下端大致接触的程度将可动构件的突出片配置成充分地靠近所述窗框等。即,能够在使窗框等的下端与墙壁材料的端部的间隙减小到卡止片的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左右的状态下配置安装配件。
然后,使平头螺丝刀等工具卡合于第二工具卡合部,使第一方向的力作用,并使可动构件沿第一方向移动。其结果是,卡止片开始将墙壁材料的端部卡止,并且在窗框等的下端与可动构件的突出片之间确保间隙。使平头螺丝刀等工具从该间隙卡合于第一工具卡合部,使第一方向的力作用,并使可动构件进一步沿第一方向移动。其结果是,卡止片将墙壁材料的端部完全卡止。
即,在该安装配件中,使卡止片在多个阶段移动。因此,在可动构件位于卡止片将墙壁材料的端部卡止之前的位置的状态下,也可以不在窗框等的下端与可动构件的突出片之间确保用于插入工具等的间隙。
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墙壁材料的安装配件中,能够一边实现安装作业的容易化,一边减小窗框等的下端与墙壁材料的端部的间隙,能够提高施工后的墙壁的外观上的品质。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优选的是,第一工具卡合部由突出片中的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的面构成。
在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将第一工具卡合部形成于突出片。
作为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优选的是,第二工具卡合部为在第二方向上贯穿卡止片的孔。
在该情况下,能够以不会使体积变大的方式将第二工具卡合部容易地形成在卡止片上。另外,能够使平头螺丝刀等工具可靠地卡合于第二工具卡合部。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安装配件的小型化和安装作业的进一步的容易化。
作为本发明的第四方案,优选的是,固定构件包括限制部。优选的是,可动构件包括被限制部。并且,优选的是,限制部构成为抵接于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可动构件的被限制部,并对可动构件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
在该情况下,在可动构件位于卡止片将墙壁材料的端部卡止之前的位置的状态下,能够利用限制部及被限制部将可动构件相对于固定构件的移动范围保持为恒定。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安装作业的进一步的容易化和安装后的墙壁的外观上的品质的提高。
作为本发明的第五方案,优选的是,限制部为设置于引导部或按压部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凹部。并且,优选的是,被限制部为凸出设置于可动主体并位于凹部的内侧的凸部。
在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形成限制部及被限制部。
作为本发明的第六方案,优选的是,引导部或按压部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线状突起部。优选的是,凹部由沿着线状突起部中的与可动主体对置的背面形成的槽部构成。并且,优选的是,凸部位于槽部的内侧。
在该情况下,通过将线状突起部的背面的槽部作为凹部,从而能够使固定构件小型化。另外,由于线状突起部还作为对引导部或按压部进行加强的肋发挥功能,因此,引导部及按压部能够恰当地引导可动构件。另外,能够将线状突起部作为支承面,利用该支承面来与墙壁材料的背面抵接,并对墙壁材料进行支承。在该情况下,在安装墙壁材料时,能够利用该支承面进行引导,以使墙壁材料的端部接近卡止片。
作为本发明的第七方案,优选的是,可动主体具有标记部,其中,在卡止片位于最接近固定构件的接近位置及最远离固定构件的远离位置中的一方的状态下,所述标记部被固定构件覆盖,在卡止片位于接近位置及远离位置中的另一方的状态下,所述标记部从固定构件露出。
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标记部容易地对卡止片的位置进行视觉确认。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安装作业的进一步的容易化。
作为本发明的第八方案,优选的是,可动主体包括朝向第二方向的第一面和朝向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二面。优选的是,引导部包括与第一面及第二面中的一方进行面接触的引导面。优选的是,按压部包括与第一面及第二面中的另一方进行面接触的按压面。并且,优选的是,可动构件由引导面及按压面夹持。
在该情况下,可动主体通过由面接触产生的摩擦卡合而能够移动地支承于固体构件,利用该结构,能够对安装配件进行简化。另外,利用摩擦卡合,能够使工具卡合于第一工具卡合部及第二工具卡合部,并使可动主体容易地移动。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安装作业的进一步的容易化。
作为本发明的第九方案,优选的是,引导面为从基部延伸的板状片的一面。并且,优选的是,按压面为从基部延伸并与引导部对置的小片的一面。
在该情况下,通过将板材折弯、切开翘起等,从而能够一体地形成引导面及按压面,另外,能够容易地调整由摩擦卡合产生的滑动阻力的大小。
作为本发明的第十方案,优选的是,引导部在隔着基部的位置设置有一对。优选的是,可动主体由分别配置于一对引导部的一对腿部构成。优选的是,突出片及卡止片跨设于一对腿部。并且,优选的是,在从第二方向观察可动构件的情况下,第二工具卡合部在一方的腿部与另一方的腿部之间设置于卡止片。
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抑制在使可动构件移动时可动构件相对于引导部倾斜,能够防止可动构件移动时钩挂于引导部。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安装作业的进一步的容易化。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案的墙壁结构使用安装配件将墙壁材料安装于建筑物的结构体,所述墙壁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配件具备:
固定构件,其包括能够固定于所述结构体的基部;以及
可动构件,其包括能够移动地支承于所述固定构件的可动主体,
所述固定构件具有:
引导部,其以能够使所述可动主体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引导所述可动主体;以及
按压部,其朝向所述引导部按压所述可动主体,
所述可动构件具有:
突出片,其从所述可动主体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突出;以及
卡止片,其从所述突出片向所述第一方向突出,能够将所述墙壁材料的端部卡止,
在所述突出片上设置有能够接受所述第一方向的力的第一工具卡合部,
在所述卡止片上,在比所述第一工具卡合部偏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位置,设置有能够接受所述第一方向的力的第二工具卡合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案的墙壁结构,通过第一方案的安装配件所发挥的作用效果,能够一边实现安装作业的容易化,一边减小窗框等的下端与墙壁材料的端部的间隙。因此,能够提供外观上的品质高的墙壁结构。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墙壁材料的安装配件及墙壁结构中,能够一边实现安装作业的容易化,一边减小窗框等的下端与墙壁材料的端部的间隙。由此,能够提高施工后的墙壁的外观上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墙壁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外壁板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外壁板彼此的组装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1的IV-IV截面的局部剖视图,且是表示上下排列的两块外壁板的上下对合部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针对配置在窗框的下方的外壁板的结构体的安装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5的VI-VI截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安装配件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安装配件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将实施方式1的固定构件与可动构件分离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7的X-X截面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0的XI-XI截面的剖视图。
图12是与图6同样的局部剖视图,且是表示卡止片将外壁板的特定端部卡止之前的状态的图。
图13是与图6同样的局部剖视图,且是表示卡止片朝下移动而开始将外壁板的特定端部卡止的状态的图。
图14是表示图6的XIV-XIV截面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安装配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后的实施方式1、2。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将垂直上方表示为上,将垂直下方表示为下。另外,在图1的从屋外朝向屋内的方向上,将水平左方表示为左,将水平右方表示为右。并且,将图2以后的各图所示的各方向表示为与图1对应。
(实施方式1)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的墙壁结构为墙壁结构的具体形态的一例。该墙壁结构是相对于构成住宅、设施、仓库等建筑物的结构体8安装图2及图3等所示的多个外壁板2而成的结构。外壁板2为墙壁材料的一例。外壁板2为其本身具有较高的强度、刚性并构成建筑物的外壁的板材。需要说明的是,墙壁材料不限定于外壁板,例如也可以是对建筑物进行外部装饰的装饰板、屋内用结构面板、内装板等。
如图1所示,结构体8例如是通过木梁组装法而被建造的。结构体8由多个结构构件构成。结构构件包括在左右方向上具有规定的间隔地排列的多个柱件、配置在柱件间的间柱等柱构件9。在柱构件9的朝向屋外方向的外表面通过未图示的止动螺钉、钉子等固定有被称作横条板的支承构件7。支承构件7也包含于结构构件。另外,在支承构件7与柱构件9之间铺设有防水片6。需要说明的是,结构体8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也可以通过木框架组装法等来进行建造。另外,构成墙壁结构的结构体例如也可以为钢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块结构等的主体。
如图2所示,外壁板2为四边形形状的板材,更具体而言,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形状的板材。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壁板2由包括水泥在内的窑业类材料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外壁板2的材质、形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例如,外壁板2的材质能够适当地选择金属类材料、木质类材料、树脂类材料等。另外,外壁板2的形状能够适当地选择四边形形状且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形状的板材等。
外壁板2的表面2F例如为施加有砖块花纹等设计的外部装饰面。在外壁板2的左端部形成有表侧左右接合部21。在外壁板2的右端部形成有背侧左右接合部22。在外壁板2的下端部形成有表侧上下接合部23。在外壁板2的上端部形成有背侧上下接合部24。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相对于外壁板2的大小,夸张地图示出了表侧左右接合部21、背侧左右接合部22、表侧上下接合部23及背侧上下接合部24的大小。
如图2及图3所示,表侧左右接合部21从外壁板2的背面2B朝向表面2F形成为阶梯状,并在垂直方向上延伸,即沿着外壁板2的左端部延伸。
背侧左右接合部22从外壁板2的表面2F朝向背面2B形成为阶梯状,并在垂直方向上延伸,即沿着外壁板2的右端部延伸。在背侧左右接合部22中的朝向屋外方向的平坦面设置有嵌缝22S。嵌缝22S沿着背侧左右接合部22配设成直线状。需要说明的是,嵌缝并不是必需的,也可以省略嵌缝22S。
表侧上下接合部23从外壁板2的背面2B朝向表面2F形成为阶梯状,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即沿着外壁板2的下端部延伸。在表侧上下接合部23形成有朝上呈大致锥形状地凹陷的卡合凹部23A。
背侧上下接合部24从外壁板2的表面2F朝向背面2B形成为阶梯状,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即沿着外壁板2的上端部延伸。在背侧上下接合部24中的朝向屋外方向的平坦面设置有嵌缝24S。嵌缝24S沿着背侧上下接合部24被配设成直线状。需要说明的是,嵌缝并不是必需的,也可以省略嵌缝24S。在背侧上下接合部24,在比嵌缝24S靠上方的位置形成有朝上呈大致锥形状地突出的卡合凸部24A。
如图4所示,通过使下侧的外壁板2的背侧上下接合部24与上侧的外壁板2的表侧上下接合部23重合,从而在沿上下方向相邻的外壁板2彼此之间形成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上下对合部。虽然省略图示,但通过使右侧的外壁板2的表侧左右接合部21与左侧的外壁板2的背侧左右接合部22重合,从而在沿左右方向相邻的外壁板2彼此之间形成左右对合部。即,外壁板2为具备表侧左右接合部21、背侧左右接合部22、表侧上下接合部23及背侧上下接合部24的所谓的“四方对合构造”的板材。
作为这样的结构的各外壁板2如以下那样,使用图1所示的初始张紧用安装配件60、图1及图4所示的对合部用安装配件70、及图5~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安装配件100,安装于结构体8。
如图1所示,在结构体8的外表面的下端部设置有除水构件8G及初始张紧用安装配件60。由于除水构件8G及初始张紧用安装配件60为周知的结构,所以将图示简化。初始张紧用安装配件60包括固定于柱构件9的下端部的平板部分和从该平板部分的下端向屋外方向弯折的弯折部分。初始张紧用安装配件60通过使该弯折部分将初始张紧的外壁板2的卡合凹部23A卡止,从而在比除水构件8G靠上方的位置对初始张紧的外壁板2的下端部进行支承。
如图1及图4所示,在结构体8的外表面,以沿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相互远离的状态设置有多个对合部用安装配件70。如图4所示,对合部用安装配件70在沿上下方向相邻的外壁板2的上下对合部的附近的位置使固定部75与支承构件7抵接,并利用作为紧固连结件的螺钉70B而固定于结构体8。
抵接部77以从固定部75远离的方式向屋外方向鼓出。支承部71从抵接部77的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间部向屋外方向突出,且沿左右方向延伸。上卡止部73从支承部71的前端部朝上突出。下卡止部74从支承部71的前端部朝下突出。
下卡止部74将下侧的外壁板的卡合凸部24A卡止。上卡止部73将上侧的外壁板的卡合凹部23A卡止。支承部71支承上侧的外壁板2的下端部。并且,抵接部77与上下的外壁板2的背面2B抵接,在结构体8与外壁板2的背面2B之间确保通气空间。由此,对合部用安装配件70对沿上下方向相邻的外壁板2的上下对合部进行支承。
通过对其他外壁板2也实施这样的作业,由此,各外壁板2在沿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相邻的状态下支承于结构体8,并将结构体8的外表面覆盖。
如图1所示,外壁板2有时会安装在结构体8中的窗框8W等开口部的附近。在该情况下,为了避免与窗框8W的干涉,在将外壁板2中的包括背侧上下接合部24在内的一部分切断之后,将该外壁板2安装于结构体8,使该外壁板2的切断而成的端部从下方与窗框8W相邻。
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在将外壁板2安装于结构体8中的阳台、屋檐下方等的附近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与阳台等的干涉,在将外壁板2中的包括背侧上下接合部24在内的一部分切断之后,将该外壁板2安装于结构体8,使该外壁板2的切断而成的端部从下方与阳台等相邻。
在此,将上述外壁板2的切断而成的端部作为特定端部2P。图5~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安装配件100如以下说明的那样对外壁板2的特定端部2P进行支承。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在使特定端部2P从下方与窗框8W相邻的状态下利用安装配件100进行支承的结构,在使特定端部2P与阳台、屋檐下方等相邻的状态下利用安装配件100进行支承的结构也是同样的,因此,省略说明。另外,特定端部2P也可以存在与窗框8W、阳台、屋檐下方等形状相应地倾斜的情况。
在图5及图6所示的例子中,安装配件100在从下方与构成窗框8W的下边的铝制的框格80相邻的状态下,经由基体构件150固定于结构体8,对外壁板2的特定端部2P进行支承。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安装配件100的形状等的说明,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屋内外方向以将安装配件100安装于结构体8的状态为基准。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为朝下的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朝向的方向为朝上的方向。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为屋外方向。
基体构件150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地延伸的型材(该型材仅指将金属板弯折成形的部件),适当地切断为与设置部位相应的长度并进行使用。基体构件150具有基板部155、支承板部154、连结部151及顶面部153。
基板部155呈平板状地延伸。在基板部155设置有多个用于供作为紧固连结件的钉子、螺钉等穿过的固定孔155H。各固定孔155H的数量、间隔与结构体8的结构等相应地进行适当设定。
基体构件150的除去基板部155之外的部分、即连结部151、支承板部154及顶面部153构成大致C字截面形状部分。更详细而言,连结部151与基板部155的上端缘连接,并以向屋外方向弯折而从结构体8远离的方式延伸,且沿左右方向延伸。在连结部151设置有多个沿上下方向贯穿的贯通孔151H。支承板部154的下端缘与连结部151的前端缘连接,且支承板部154与基板部155大致平行地呈平板状地延伸。顶面部153与支承板部154的上端缘连接,并以朝向屋内方向与结构体8接近的方式延伸,且沿左右方向延伸。
基体构件150如以下那样固定于结构体8。即,使基体构件150的顶面部153从下方与框格80的作为朝下的表面的底壁部81抵接,或在双方之间确保稍许的间隙。然后,如图5所示,通过在使防水片6及防水带6T夹设于基板部155与结构体8之间的状态下在多个部位进行在基板部155的固定孔155H中拧入作为紧固连结件的螺钉150B的作业,从而将基板部155牢固地固定于结构体8。
在将基板部155固定于结构体8的状态下,支承板部154从结构体8向屋外方向远离。并且,由连结部151、支承板部154及顶面部153包围的空间能够通过贯通孔151H与外部进行通气。
如图7~图11所示,安装配件100具备固定构件110和可动构件120。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构件110和可动构件120分别通过对一块金属板进行冲裁加工、冲压加工及弯折加工等而进行制造。
固定构件110包括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基部115。将基部115的朝向屋内方向的面作为沿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延伸的基准面115S。在基部115贯穿设置有固定孔115H。基部115通过在使基准面115S与基体构件150的支承板部154接触的状态下,将螺钉100B、钉子等紧固连结件经由固定孔115H拧入到基体构件150的支承板部154中,从而能够固定于结构体8。需要说明的是,基部115也可以直接固定于柱构件9等。
固定构件110具有引导部111L、111R及按压部113L、113R。
左方的引导部111L为与基部115的左端缘连接的大致C字截面形状部分。右方的引导部111R为与基部115的右端缘连接的大致C字截面形状部分。即,引导部111L、111R在沿左右方向隔着基部115的位置设置有一对,为从基部115延伸的板状片。在引导部111L、111R各自的与基部115相邻的部位形成有大致矩形形状的缺口部111C。
左方的按压部113L是将引导部111L的与缺口部111C对应的部分切开翘起而形成的,为以位于左方的引导部111L的缺口部111C内的方式从基部115的左端缘延伸的大致L字截面形状部分。同样地,右方的按压部113R是将引导部111R的局部切开翘起而形成的,为以位于右方的引导部111R的缺口部111C内的方式从基部115的右端缘延伸的大致L字截面形状部分。即,按压部113L、113R在沿左右方向隔着基部115的位置设置有一对,为从基部115起与引导部111L、111R对置地延伸的小片。
引导部111L、111R各自的朝向屋内方向的面为引导面111A。引导面111A在从基准面115S向屋外方向远离的位置与基准面115S平行地延伸。
按压部113L、113R各自的朝向屋外方向的面为按压面113A。按压面113A在从基准面115S向屋外方向远离的位置且在从引导面111A向屋内方向远离的位置与基准面115S平行地延伸。
引导部111L、111R分别具有线状突起部116。线状突起部116从引导部111L、111R的朝向屋外方向的面向屋外方向鼓出,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线状突起部116的下端抵达缺口部111C的上端。线状突起部116的上端位于比引导面111A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
将线状突起部116的朝向屋外方向的顶面作为支承面116A。支承面116A与基准面115S平行地沿上下方向延伸。
在线状突起部116的朝向支承面116A的相反侧的背面形成有凹部,该凹部为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向屋外方向凹陷的槽部,将该凹部作为限制部117。线状突起部116除了像这样具有作为支承面116A及限制部117的作用之外,还具有作为对引导部111L、111R进行加强的肋的作用。
接着,说明可动构件120。可动构件120包括一对腿部125L、125R。腿部125L、125R为可动主体的一例。腿部125L、125R分别为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板状片,且在左右方向上相互远离。
腿部125L、125R分别包括第一面125F和第二面125B。第一面125F为腿部125L、125R中的朝向屋外方向的面。第二面125B为腿部125L、125R中的朝向屋内方向的面。在腿部125L、125R各自的大致中间部凸出设置有被限制部127。被限制部127为从第一面125F向屋外方向鼓出的半球状的凸部。
可动构件120具有突出片121及卡止片123。突出片121及卡止片123跨设于左方的腿部125L和右方的腿部125R。
更详细而言,突出片121为沿屋内外方向及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板状片。突出片121的后端缘中的左侧部分与左方的腿部125L的上端连接。突出片121的后端缘中的右侧部分与右方的腿部125R的上端连接。即,突出片121从一对腿部125L、125R的上端向屋外方向突出。
卡止片123从突出片121的前端缘弯折并朝下突出,且沿左右方向延伸。卡止部123将下方且左方的角部和下方且右方的角部切除,将其设为朝下前端变细的锥形状。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卡止部123的下端缘设为向下鼓起的圆弧形状。
可动构件120的腿部125L、125R被固定构件110的引导部111L、111R引导为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并且被固定构件110的按压部113L、113R朝向引导部111L、111R按压。
更详细而言,如图10所示,左方的腿部125L配置在左方的引导部111L。并且,左方的引导部111L的引导面111A与左方的腿部125L的第一面125F面接触。左方的按压部113的按压面113A与左方的腿部125L的第二面125B面接触,并朝向左方的引导部111L的引导面111A按压左方的腿部125L。左方的腿部125L的被限制部127位于左方的引导部111L的限制部117的内侧。
如图10及图11所示,右方的腿部125R配置在右方的引导部111R。并且,右方的引导部111R的引导面111A与右方的腿部125R的第一面125F面接触。右方的按压部113的按压面113A与右方的腿部125R的第二面125B面接触,并朝向右方的引导部111L的引导面111A按压右方的腿部125R。右方的腿部125R的被限制部127位于右方的引导部111R的限制部117的内侧。
这样,可动构件120的一对腿部125L、125R被固定构件110的引导面111A及按压面113A夹持,利用由上述面接触产生的摩擦卡合,可动构件120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地支承于固定构件110。
在腿部125L、125R被引导部111L、111R引导而沿上下方向移动时,可动构件120的被限制部127在固定构件110的限制部117内滑动。由此,抑制可动构件120相对于固定构件110的倾斜、横向偏移。
如在图11中用实线示出可动构件120的那样,卡止片123通过使腿部125L、125R朝下移动,从而向最接近固定构件110的接近位置位移。图5~图7所示的卡止片123的位置也为接近位置。
另一方面,如在图11中用双点划线示出可动构件120的那样,卡止片123通过使腿部125L、125R朝上移动,从而向最远离固定构件110的远离位置位移。图8及图12所示的卡止片123的位置也为远离位置。
图13所示的卡止片123的位置为接近位置与远离位置之间的位置。如图11所示,将卡止片123在接近位置与远离位置之间位移时的可动构件120的移动范围设为R1。
如在图11中用实线示出可动构件120的那样,通过使引导部111L、111R的上端与朝下移动的可动构件120的突出片121的根部抵接并进行限制,从而确定可动构件120的移动范围R1的下限。
如在图11中用双点划线示出可动构件120的那样,通过使限制部117的上端部与朝上移动的可动构件120的被限制部127抵接并进行限制,从而确定可动构件120的移动范围R1的上限。
需要说明的是,在卡止片123位于接近位置与远离位置之间的情况下,利用由引导面111A与第一面125F的面接触及按压面113A与第二面125B的面接触产生的摩擦卡合,将卡止片123保持于该位置。
如图7及图11所示,将腿部125L、125R各自的第一面125F的下端部作为标记部129。标记部129在卡止片123位于接近位置的状态下从固定构件110的引导部111L、111R露出。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标记部129在卡止片123位于远离位置的状态下被固定构件110的引导部111L、111R覆盖而不露出。
如图7~图11所示,在突出片121设置有第一工具卡合部121U。第一工具卡合部121U为突出片121的上表面。
在卡止片123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设置有第二工具卡合部123H。第二工具卡合部123H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矩形形状的孔,在屋内外方向上贯穿卡止片123。在从屋内外方向观察可动构件120的情况下,即在从图10的箭头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第二工具卡合部123H在左方的腿部125L与右方的腿部125R之间设置于卡止片123。
如图13所示,第一工具卡合部121U通过与例如平头螺丝刀等前端平坦的工具T1抵接,从而能够接受朝下的力F1。
如图12所示,第二工具卡合部123H通过插入工具T1,从而能够在比第一工具卡合部121U、即突出片121的上表面偏向下方的位置接受朝下的力F1。
<作用效果>
接着,说明使用作为这样的结构的安装配件100来支承外壁板2的特定端部2P的施工方法。
首先,将外壁板2切断为适合于上述框格80的底壁部81的尺寸。由此,切去外壁板2中的包括背侧上下接合部24在内的一部分,并形成特定端部2P。
然后,如图14所示,在外壁板2的特定端部2P,通过槽加工而形成槽部2S。更详细而言,使用利用马达使圆形的旋转刀刃旋转的电动圆盘锯等,利用旋转刀刃,在外壁板2的特定端部2P切削加工槽部2S。由此,槽部2S的底面2T呈圆弧状地凹陷,中央部分较深,随着朝向左端及右端而变浅。如图6所示,槽部2S的对置的内侧面彼此的间隔被设定为比卡止部123的板厚稍大。
接着,如图12所示,将安装配件100安装于基体构件150。此时,将可动构件120设为使卡止片123位于最远离固定构件110的远离位置的状态。由于该状态为限制部117与被限制部127抵接的位置,所以作业者能够容易地确认该状态。即便假若在作业期间卡止片123的位置偏向了下方,由于标记部129向下方突出,因此,即使通过目视,也能够确认卡止片123是否位于适当的位置。安装配件100被定位为如下状态,即:在与形成于外壁板2的特定端部2P的槽部2S对应的位置,使固定构件110的基部115与基体构件150的支承板部154接触。此时,设为如下状态,即:可动构件120的第一工具卡合部121U、即突出片121的上表面从下方与框格80的底壁部81抵接、或在双方之间存在稍许的间隙。并且,通过将螺钉100B、钉子等紧固连结件经由固定孔115H拧入到支承板部154中,从而将安装配件100固定于结构体8。
接着,利用图1所示的初始张紧用安装配件60或图4所示的对合部用安装配件70,对形成于外壁板2的下端部的表侧上下接合部23进行支承,之后,如图12所示,使外壁板2的背面2B与安装配件100的固体构件110的支承面116A抵接。
在该状态下,可动构件120的卡止部123位于从上方与特定端部2P的槽部2S对置的位置。并且,卡止部123的下端从特定端部2P向上方远离1~3mm左右。卡止部123的下端从特定端部2P远离的距离为一例,只要能够使外壁板2的特定端部2P的背面2B与支承面116A抵接,则既可以比上述值小,也可以大致接近0mm。
接着,将平头螺丝刀等工具T1插入到作为矩形形状的孔的第二工具卡合部123H中,并朝下按压该矩形孔的下端缘。由此,由于第二工具卡合部123H接受朝下的力F1,因此,可动构件120的卡止部123朝下移动。第二工具卡合部123H设置于卡止片123的中央,在其两侧配置有一对腿部125L、125R。因此,由于朝下的力F1均等地传递到腿部125L、125R,因此,能够使可动构件120顺利地移动。其结果是,在第二工具卡合部123H从外壁板2的特定端部2P露出的范围内,卡止部123的下端侧进入到外壁板2的特定端部2P的槽部2S中。
接着,如图13所示,使工具T1与第一工具卡合部121U、即突出片121的上表面抵接,并朝下按压其上表面。由此,由于第一工具卡合部121U接受朝下的力F1,因此,可动构件120的卡止部123进一步朝下移动。其结果是,如图6所示,成为突出片121与外壁板2的特定端部2P抵接,卡止部123的整体进入到外壁板2的特定端部2P的槽部2S中的状态。
如图14所示,在该状态下,锥形状的卡止部123沿着槽部2S的呈圆弧状地凹陷的底面2T。另外,如图6所示,卡止部123由槽部2S的对置的内侧面彼此夹持。
像这样,安装配件100能够在使外壁板2的特定端部2P从下方与窗框8W相邻的状态下良好地进行支承。
之后,在框格80的底壁部81与外壁板2的特定端部2P的间隙插入由发泡树脂等构成的支承件89,而且,填充密封件88。如以上记述的那样,通过使用安装配件100,从而能够减小外壁板2的特定端部2P与窗框8W的距离。由此,施工后的墙壁的外观上的品质提高。需要说明的是,通常,在框格80的前端侧形成有相比于底壁部81向下方垂下的遮蔽部82。在将从该底壁部81到遮蔽部82的下端为止的长度L82设定为比框格80的底壁部81与外壁板2的特定端部2P的间隙S1长的情况下,由利用遮蔽部82将密封件88遮蔽,因此,框格80及外壁板2的特定端部2P周边的美观性进一步提高。
如以上那样,在该安装配件100中,通过具有第一工具卡合部121U及第二工具卡合部123H,从而使卡止片123在多个阶段移动。因此,如图12所示,在可动构件120位于卡止片123将外壁板2的特定端部2P卡止之前的位置、即卡止片123最远离固定构件110的远离位置的状态下,也可以不在框格80的底壁部81与可动构件120的突出片121之间确保用于插入工具T1等的间隙。
因此,在实施方式1的外壁板2的安装配件100及墙壁结构中,能够一边实现安装作业的容易化,一边减小窗框8W等的下端、例如框格80的底壁部81与外壁板2的特定端部2P的间隙S1。因此,能够提高施工后的墙壁的外观上的品质。
另外,在该安装配件100中,如图13等所示,第一工具卡合部121U由突出片121的上表面构成。因此,能够在突出片121容易地形成第一工具卡合部121U。
而且,在该安装配件100中,如图12等所示,第二工具卡合部123H为在屋内外方向上贯穿卡止片123的孔。因此,能够以不会使体积变大的方式将第二工具卡合部123H容易地形成在卡止片123上。另外,通过将平头螺丝刀等工工具T1插入到第二工具卡合部123H中,从而能够可靠地使工具引与第二工具卡合部123H卡合。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安装配件100的小型化和安装作业的进一步的容易化。
另外,在该安装配件100中,如在图11中用双点划线示出可动构件120的那样,通过使固定构件110的限制部117的上端部与可动构件120的被限制部127抵接,从而能够将可动构件120相对于固定构件110远离的距离保持为恒定。由此,能够防止在不必要地使可动构件120从固定构件110分离的状态下将安装配件100固定于窗框8W等的下部。即,能够防止由于窗框8W等的下表面与安装配件100的距离分离而使得窗框8W等的下部与外壁板2的特定端部2P的间隙变大。
而且,在该安装配件100中,如图10及图11等所示,由于限制部117为设置于引导部111L、111R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凹部,被限制部127由设置于一对腿部125L、125R的凸部构成,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限制部117及被限制部127。
另外,在该安装配件100中,如图10及图11等所示,通过将线状突起部116的背面的槽部作为限制部117,从而能够使限制部117的结构小型化。另外,由于线状突起部116还作为对引导部111L、111R进行加强的肋发挥功能,因此,引导部111L、111R及按压部113L、113R能够恰当地引导可动构件120。另外,如图12等所示,能够将线状突起部116作为支承面116A,对外壁板2进行支承。另外,在安装外壁板2时,能够利用该支承面116A进行引导,以使外壁板2的特定端部2P接近卡止片123。
而且,在该安装配件100中,如图7及图11所示,标记部129在卡止片123位于接近位置的状态下从固定构件110的引导部111L、111R露出。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标记部129在卡止片123位于远离位置的状态下被固定构件110的引导部111L、111R覆盖而不露出。利用这样的标记部129,在安装外壁板2时,能够通过目视来确认卡止片123位于被提升到最上端的适当位置,因此,能够实现安装作业的进一步的容易化。
另外,在该安装配件100中,一对腿部125L、125R由固定构件110的引导面111A及按压面113A夹持,且通过由这些面接触产生的摩擦卡合而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地支承于固定构件110,利用该结构,能够对安装配件100进行简化。另外,利用摩擦卡合,能够使工具T1卡合于第一工具卡合部121U及第二工具卡合部123H,而使一对腿部125L、125R容易地移动。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安装作业的进一步的容易化。
而且,在该安装配件100中,如图9等所示,通过将构成固定构件110的一块金属板折弯、切开翘起等,能够容易地形成引导部111L、111R及按压部113L、113R,而且,能够容易地形成作为引导部111L、111R的一面的引导面111A和作为按压部113L、113R的一面的按压面113A。另外,通过适当地选择按压部113L、113R的形状、大小、折弯角度等,从而能够容易地调整由摩擦卡合产生的滑动阻力的大小。
另外,在该安装配件100中,作为可动主体的一对腿部125L、125R分别配置于一对引导部111L、111R。并且,如图10所示,在从屋内外方向观察可动构件120的情况下,第二工具卡合部123H在左方的腿部125L与右方的腿部125R之间设置于卡止片123。利用这样的简单的结构,在使可动构件120移动时,朝下的力F1均等地向左方的腿部125L和右方的腿部125R传递。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可动构件120相对于引导部111L、111R倾斜,能够防止可动构件120移动时钩挂于引导部111L、111R。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安装作业的进一步的容易化。
(实施方式2)
如图15所示,在实施方式2的安装配件200中,两个第二工具卡合部123H上下排列地设置于可动构件120的卡止片123。另外,在固定构件110的下侧的端部设置有限制部217,在可动构件120的下侧的端部设置有被限制部227。与此相伴,固定构件110不具有线状突起部116及限制部117,可动构件120不具有被限制部127。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将线状突起部116的顶面作为支承面116A,但代替该情况,引导部111L、111R的朝向屋外方向的面直接成为支承面。实施方式2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或简化图示及说明。
限制部217为引导部111L、111R的下端。被限制部227为从腿部125L、125R各自的下端弯折并向屋外方向较短地突出的小片。被限制部227的前端位于比支承面116A偏向屋内方向的位置,且不与被支承的外壁板2的背面2B接触。
在卡止片123位于接近位置的状态下,限制部217与被限制部227最为远离。在可动构件120位于卡止片123最远离固定构件110的远离位置的状态下,固定构件110的限制部217与可动构件120的被限制部227抵接,对该情况省略图示。
对于作为这样的结构的实施方式2的安装配件200而言,与实施方式1的安装配件100同样地,也能够一边实现安装作业的容易化,一边减小窗框8W等的下端(具体而言,为框格80的底壁部81)与外壁板2的特定端部2P的间隙S1。
另外,在该安装配件200中,将工具T1插入到下方的第二工具卡合部123H中,并使卡止片123朝下移动,接着,将工具T1插入到上方的第二工具卡合部123H中,并使卡止片123朝下移动,最后,使工具T1与第一工具卡合部121U抵接,能够使卡止片123朝下移动。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减小窗框8W等的下端(具体而言,为框格80的底壁部81)与外壁板2的特定端部2P的间隙S1。
以上,结合实施方式1、2,对本发明的形态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形态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1、2,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变更并应用。
例如,第一工具卡合部也可以不为突出片121的上表面,也可以在突出片上另行设置孔、槽、突起等。第二工具卡合部也可以不是孔,例如既可以是槽,也可以是突起。第一工具卡合部及第二工具卡合部也可以设置多个。
引导部及按压部并不限定于通过摩擦卡合来保持可动构件的结构。也可以是,在可动构件上设置突起,在引导部的规定的位置设置孔,引导部及按压部在突起进入到孔中的位置对可动构件进行保持。
标记部也可以在卡止片位于接近位置的状态下被固定构件覆盖,另一方面,在卡止片位于远离位置的状态下从固定构件露出。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引导部和按压部由一块板材构成,构成为一体。然而,也可以利用由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形成的两块板材来构成固定构件。即,也可以构成为:第一板材形成基部及引导部,第二板材在与引导部对置的状态下与第一板材接合而形成按压部,利用第一板材的引导部和第二板材的按压部夹持可动构件的可动主体。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线状突起部116除了作为限制部117及支承面116A发挥功能之外,还具有作为对引导部111L、111R进行加强的肋的功能。然而,也能够将这些功能设为单独的构件。例如,也可以单独地设置对引导部111L、111R进行加强的肋,或者,如实施方式2那样,不将支承面116A设为线状突起部,而是将引导部111L、111R的朝向屋外方向的面直接设为对外壁板2的背面2B进行支承的支承面。
附图标记说明:
8…结构体
2…墙壁材料(外壁板)
100…安装配件
115…基部
110…固定构件
125L、125R…可动主体(一对腿部)
120…可动构件
111L、111R…引导部
113L、113R…按压部
121…突出片
123…卡止片
F1…第一方向的力
121U…第一工具卡合部
123H…第二工具卡合部
117、217…限制部
127、227…被限制部
R1…可动构件的移动范围
116…线状突起部
129…标记部
125F…可动主体的第一面
125B…可动主体的第二面
111A…引导面
113A…按压面
2P…墙壁材料的端部(特定端部)。

Claims (11)

1.一种墙壁材料的安装配件,其用于向结构体安装墙壁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墙壁材料的安装配件具备:
固定构件,其包括能够固定于所述结构体的基部;以及
可动构件,其包括能够移动地支承于所述固定构件的可动主体,
所述固定构件具有:
引导部,其以能够使所述可动主体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引导所述可动主体;以及
按压部,其朝向所述引导部按压所述可动主体,
所述可动构件具有:
突出片,其从所述可动主体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突出;以及
卡止片,其从所述突出片向所述第一方向突出,
在所述突出片上设置有能够接受所述第一方向的力的第一工具卡合部,
在所述卡止片上,在比所述第一工具卡合部偏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位置,设置有能够接受所述第一方向的力的第二工具卡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壁材料的安装配件,其中,
所述第一工具卡合部由所述突出片中的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的面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壁材料的安装配件,其中,
所述第二工具卡合部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贯穿所述卡止片的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壁材料的安装配件,其中,
所述固定构件包括限制部,
所述可动构件包括被限制部,
所述限制部构成为抵接于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所述可动构件的所述被限制部,并对所述可动构件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墙壁材料的安装配件,其中,
所述限制部为设置于所述引导部或所述按压部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凹部,
所述被限制部为凸出设置于所述可动主体并位于所述凹部的内侧的凸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墙壁材料的安装配件,其中,
所述引导部或所述按压部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线状突起部,
所述凹部由沿着所述线状突起部中的与所述可动主体对置的背面形成的槽部构成,
所述凸部位于所述槽部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壁材料的安装配件,其中,
所述可动主体具有标记部,其中,在所述卡止片位于最接近所述固定构件的接近位置及最远离所述固定构件的远离位置中的一方的状态下,所述标记部被所述固定构件覆盖,在所述卡止片位于所述接近位置及所述远离位置中的另一方的状态下,所述标记部从所述固定构件露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壁材料的安装配件,其中,
所述可动主体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面和朝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二面,
所述引导部包括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中的一方进行面接触的引导面,
所述按压部包括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中的另一方进行面接触的按压面,
所述可动构件由所述引导面及所述按压面夹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墙壁材料的安装配件,其中,
所述引导面为从所述基部延伸的板状片的一面,
所述按压面为从所述基部延伸并与所述引导部对置的小片的一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壁材料的安装配件,其中,
所述引导部在隔着所述基部的位置设置有一对,
所述可动主体由分别配置于一对所述引导部的一对腿部构成,
所述突出片及所述卡止片跨设于一对所述腿部,
在从所述第二方向观察所述可动构件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工具卡合部在一方的所述腿部与另一方的腿部之间设置于所述卡止片。
11.一种墙壁结构,其使用安装配件将墙壁材料安装于建筑物的结构体,所述墙壁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配件具备:
固定构件,其包括能够固定于所述结构体的基部;以及
可动构件,其包括能够移动地支承于所述固定构件的可动主体,
所述固定构件具有:
引导部,其以能够使所述可动主体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引导所述可动主体;以及
按压部,其朝向所述引导部按压所述可动主体,
所述可动构件具有:
突出片,其从所述可动主体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突出;以及
卡止片,其从所述突出片向所述第一方向突出,能够将所述墙壁材料的端部卡止,
在所述突出片上设置有能够接受所述第一方向的力的第一工具卡合部,
在所述卡止片上,在比所述第一工具卡合部偏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位置,设置有能够接受所述第一方向的力的第二工具卡合部。
CN201880013442.6A 2017-03-09 2018-03-07 墙壁材料的安装配件及墙壁结构 Active CN1103256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44666 2017-03-09
JP2017044666A JP6711770B2 (ja) 2017-03-09 2017-03-09 壁材の取付具、及び壁構造
PCT/JP2018/008767 WO2018164183A1 (ja) 2017-03-09 2018-03-07 壁材の取付具、及び壁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5694A true CN110325694A (zh) 2019-10-11
CN110325694B CN110325694B (zh) 2021-05-14

Family

ID=63448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3442.6A Active CN110325694B (zh) 2017-03-09 2018-03-07 墙壁材料的安装配件及墙壁结构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0876298B2 (zh)
EP (1) EP3567182B1 (zh)
JP (1) JP6711770B2 (zh)
CN (1) CN110325694B (zh)
AU (1) AU2018232364B2 (zh)
CA (1) CA3053094C (zh)
RU (1) RU2741413C1 (zh)
TW (1) TWI721257B (zh)
WO (1) WO20181641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80701B2 (ja) * 2019-01-31 2023-05-24 ケイミュー株式会社 外壁材取付け具及び外壁材の取付け構造
US11286674B2 (en) * 2020-01-17 2022-03-29 Stephen N. Loyd Irrevocable Family Trust Panelized veneer wall cover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15162650B (zh) * 2022-06-02 2023-09-26 山东取德建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节能外墙保温装饰板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84775B1 (de) * 1987-03-24 1992-09-23 Feco Innenausbausysteme Entwicklungs- + Vertriebsgesellschaft Mbh Trennwandständer
WO1999064692A1 (en) * 1998-06-09 1999-12-16 Kenneth Treister Cladding system
JP2000336894A (ja) * 1999-05-26 2000-12-05 Kenzai Gijutsu Kenkyusho:Kk ボードの取付方法及び取付金具
JP2005336782A (ja) * 2004-05-25 2005-12-0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不陸調整材
CN101538924A (zh) * 2009-04-07 2009-09-23 上海翔实玻璃有限公司 片状装饰物墙体装饰安装结构
JP2010007446A (ja) * 2008-05-30 2010-01-14 Kubota Matsushitadenko Exterior Works Ltd 外壁材取付金具及び外壁材取付構造
CN204059842U (zh) * 2014-06-10 2014-12-31 安徽省根源光大节能建材有限公司 装饰板的安装组件
JP2016098615A (ja) * 2014-11-26 2016-05-30 株式会社ノーリツ 壁パネルの接続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49311Y2 (zh) 1986-04-09 1992-11-19
JPS6414834U (zh) 1987-07-17 1989-01-25
DE8809236U1 (zh) * 1988-02-18 1988-10-20 Bwm Duebel- U. Montagetechnik Gmbh, 7022 Leinfelden-Echterdingen, De
US4899508A (en) * 1988-04-28 1990-02-13 Butler Manufacturing Company Panel and glass curtain wall system
JPH0627706Y2 (ja) 1988-09-27 1994-07-27 日本アルミニウム工業株式会社 パネルの固定具
JPH02115444A (ja) 1988-10-24 1990-04-27 Showa Denko Kenzai Kk 板材のとめ付け工法
JPH0492934U (zh) 1990-12-27 1992-08-12
JP3004403B2 (ja) 1991-06-28 2000-01-31 株式会社アイジー技術研究所 硬質壁材の取付構造
EP0642617A1 (en) * 1992-05-18 1995-03-15 WHALLEY, Kevin A system for stone cladding of buildings
IT1265315B1 (it) * 1993-12-21 1996-10-31 Bossong Srl Staffa di fissaggio particolarmente per pareti ventilate
JP3110342B2 (ja) * 1997-04-02 2000-11-20 ワイケイケイアーキテクチュラル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仕切り
JP3548435B2 (ja) 1998-09-24 2004-07-28 クボタ松下電工外装株式会社 外装材支持金具とこれによる外装材縦張り構造
GB9911421D0 (en) * 1999-05-18 1999-07-14 Johnson Brian Cladding system for building
US20030188497A1 (en) * 2000-04-12 2003-10-09 Alliance Concrete Concepts Inc. Mortarless wall structure
JP4138418B2 (ja) 2001-09-21 2008-08-27 ミサワホーム株式会社 外装材取付構造および外装材取付方法
GB0201895D0 (en) * 2002-01-28 2002-03-13 Red Bank Mfg Company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ladding systems
JP3971936B2 (ja) 2002-02-14 2007-09-05 ミサワホーム株式会社 外装材取付構造および外装材取付方法
ITRE20020091A1 (it) * 2002-11-15 2004-05-16 Networking Business Company Ancoraggio per il vincolo di strutture a montanti.
DE50207813D1 (de) * 2002-11-26 2006-09-21 Huelsta Werke Huels Kg Kombination einer Platte oder eines Paneels und zumindest einer Befestigungsanordnung sowie Verfahren zur Befestigung einer Platte oder eines Paneels
JP4351000B2 (ja) 2003-08-08 2009-10-28 神島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化粧材取付具
RU2241101C1 (ru) * 2004-01-14 2004-11-27 Морозов Геннадий Яковлевич Облицовка стенового ограждения
US7665253B1 (en) * 2004-07-26 2010-02-23 Thomas C Thompson Retrofit hurricane-earthquake connector
JP4417804B2 (ja) 2004-08-04 2010-02-17 中央発条工業株式会社 建材固定金具
RU2323306C2 (ru) * 2005-05-31 2008-04-27 Кубота Мацуситаденко Экстериор Уоркс, Лтд Крепежная скоба для стеновых материалов и изоляционная стенов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JP4701101B2 (ja) 2006-02-17 2011-06-15 ミサワホーム株式会社 サイディング取付金具
US20070261347A1 (en) * 2006-03-29 2007-11-15 Launs Ronald E Panel Mounting System
JP4275687B2 (ja) 2006-07-28 2009-06-10 積水ハウス株式会社 外壁板固定金具
JP4912868B2 (ja) 2006-12-30 2012-04-11 有限会社ユース北浦 外壁材取付金具
JP5144855B2 (ja) 2008-11-21 2013-02-13 有限会社ユース北浦 終端用外壁材取付金具、終端用外壁材取付構造および終端用外壁材の取付方法
JP5266115B2 (ja) 2009-03-19 2013-08-21 ケイミュー株式会社 外壁材取付金具及び外壁材取付構造
JP5507395B2 (ja) 2010-09-14 2014-05-28 昭和電工建材株式会社 サイディング材の取付金具および取付構造
JP5852868B2 (ja) 2011-12-07 2016-02-03 有限会社ユース北浦 壁構造および面材出入り調整金具
US8511023B1 (en) * 2012-11-06 2013-08-20 Usg Interiors, Llc Wall panel mounting system
US20140196399A1 (en) * 2013-01-14 2014-07-17 II John David Egri Expansion Bracket
JP6457174B2 (ja) 2013-12-04 2019-01-23 ケイミュー株式会社 壁材留具
US9416529B1 (en) * 2015-08-17 2016-08-16 Stewart P. Jeske Edge of slab anchor apparatus and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84775B1 (de) * 1987-03-24 1992-09-23 Feco Innenausbausysteme Entwicklungs- + Vertriebsgesellschaft Mbh Trennwandständer
WO1999064692A1 (en) * 1998-06-09 1999-12-16 Kenneth Treister Cladding system
JP2000336894A (ja) * 1999-05-26 2000-12-05 Kenzai Gijutsu Kenkyusho:Kk ボードの取付方法及び取付金具
JP2005336782A (ja) * 2004-05-25 2005-12-0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不陸調整材
JP2010007446A (ja) * 2008-05-30 2010-01-14 Kubota Matsushitadenko Exterior Works Ltd 外壁材取付金具及び外壁材取付構造
CN101538924A (zh) * 2009-04-07 2009-09-23 上海翔实玻璃有限公司 片状装饰物墙体装饰安装结构
CN204059842U (zh) * 2014-06-10 2014-12-31 安徽省根源光大节能建材有限公司 装饰板的安装组件
JP2016098615A (ja) * 2014-11-26 2016-05-30 株式会社ノーリツ 壁パネルの接続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8232364B2 (en) 2020-09-17
EP3567182A4 (en) 2020-10-14
CN110325694B (zh) 2021-05-14
CA3053094A1 (en) 2018-09-13
TW201839222A (zh) 2018-11-01
EP3567182A1 (en) 2019-11-13
US10876298B2 (en) 2020-12-29
JP2018145760A (ja) 2018-09-20
WO2018164183A1 (ja) 2018-09-13
CA3053094C (en) 2021-04-27
JP6711770B2 (ja) 2020-06-17
EP3567182B1 (en) 2023-09-13
TWI721257B (zh) 2021-03-11
US20200018075A1 (en) 2020-01-16
AU2018232364A1 (en) 2019-08-29
RU2741413C1 (ru) 2021-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25694A (zh) 墙壁材料的安装配件及墙壁结构
JP4546301B2 (ja) 留め付け金具及び外壁施工構造
EP3287712A1 (en)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water heater
CN102037195B (zh) 建筑物组装构造、以及使用该组装构造的建筑物组装方法
CN110352282A (zh) 建筑物的墙壁结构、安装装置及板材的施工方法
US20190186156A1 (en) Skirting and architrave installation system
JP2006299630A (ja) 階段、その蹴込板取付方法および階段構成部材
JP4874820B2 (ja) 軒樋曲り継手
JP6041521B2 (ja) 目地構造
CN207959648U (zh) 屋顶窗的安装框架及包括这种安装框架的成套部件
JP4358772B2 (ja) 延長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JP2006177082A (ja) パネル連結固定装置
JP2006037589A (ja) ガラス持出し手摺
JP7030893B2 (ja) 壁材の取付具
EP0475910A1 (en) Section member for hanging on a wall pictures and the like
CN211230009U (zh) 窗框及窗套
JP6278739B2 (ja) 框付棚板の取付け構造及び框固定金具
JP4413683B2 (ja) 部材の位置決め具
CN215889221U (zh) 一种插装分体式墙顶收口结构
JP2008137082A (ja) ステープラ
JP6836845B2 (ja) 連結柱、パネルおよびパネル構造体
JP2020122349A (ja) 外壁材取付け具及び外壁材の取付け構造
JP2009281117A (ja) 建物用タイルとそれを使用した建物の壁構造
JP2005307661A (ja) 胴縁接続金具とそれを用いた外壁への胴縁取り付け構造
JP2002266490A (ja) パネルの取り付け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