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33381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33381A
CN110233381A CN201910137725.8A CN201910137725A CN110233381A CN 110233381 A CN110233381 A CN 110233381A CN 201910137725 A CN201910137725 A CN 201910137725A CN 110233381 A CN110233381 A CN 1102333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ar
terminal
receiving room
recess portion
terminal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377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33381B (zh
Inventor
松浦纯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33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33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333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33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能够在不使将端子零件防脱固定的状态下的矛状件的保持力下降的情况下降低端子零件在插入过程中的插入阻力。连接器具备:壳体(10),其形成有端子收纳室(13);端子零件(21),其从壳体(10)的后方插入到端子收纳室(13);矛状件(14),其以面对端子收纳室(13)的方式配置,向前方单臂状地延伸出,矛状件(14)能够向远离端子收纳室(13)的方向以及进入端子收纳室(13)内的方向弹性移位;以及凹部(20),其形成于矛状件(14)的外表面中的与端子收纳室(13)相反的一侧的区域。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通过矛状件的卡止作用来防止从后方插入到壳体的端子收纳室的端子零件脱落的连接器。矛状件形成为沿着端子收纳室的内壁面向前方单臂状地延伸出。在端子零件的插入过程中,矛状件通过与端子零件干渉而以向端子零件的插入路径外退避的方式弹性移位。当端子零件到达正式插入位置时,矛状件弹性恢复而卡止于端子零件,因此端子零件成为防脱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072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矛状件防止端子零件脱落的状态下,若端子零件被向后方拉拽,则矛状件被向端子零件的插入路径侧弹性移位,从而由于端子零件的按压力而在矛状件产生剪切应力。此时的矛状件的剪切面积越大,矛状件的保持力越高。为了确保剪切面积大,只要将矛状件的弹性移位方向的厚度尺寸增大即可。
然而,将矛状件的移位方向的厚度尺寸增大会导致矛状件的挠曲刚性增大。若矛状件的挠曲刚性变大,则在端子零件的插入过程中,矛状件弹性变形时的矛状件的弹性复原力变大,因此起因于矛状件与端子零件的摩擦力的插入阻力变大。
本发明是根据上述情况完成的,目的在于:在不使在防止端子零件脱离的状态下的矛状件的保持力下降的情况下而降低端子零件在插入过程中的插入阻力。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其形成有端子收纳室;
端子零件,其从所述壳体的后方插入到所述端子收纳室;
矛状件,其以面对所述端子收纳室的方式配置,向前方单臂状地延伸出,所述矛状件能够向远离所述端子收纳室的方向以及进入所述端子收纳室内的方向弹性移位;以及
凹部,其形成于所述矛状件的外表面中的与所述端子收纳室相反的一侧的区域。
发明效果
矛状件以厚度尺寸局部地变小的凹部的形成部分为支点弹性移位,因此矛状件的挠曲刚性被抑止得低。另外,凹部被形成于矛状件的外表面中的位于端子收纳室相反侧的区域,因此即使通过矛状件得以防脱的端子零件被向后方拉拽,矛状件被向端子收纳室侧弹性移位时的矛状件的剪切面积也不会因为形成有凹部而变小。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在不使防止端子零件脱离的状态下的矛状件的保持力降低的情况下,降低端子零件在插入过程中的插入阻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X-X线剖视图。
图4是上壳体的立体图。
图5是上壳体的上下翻转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下壳体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在下壳体中矛状件在端子零件的插入过程中弹性移位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侧截面图。
图8是表示在下壳体中随着端子零件被向后方拉拽,矛状件被弹性移位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侧截面图。
图9是表示随着端子零件从图8的状态进一步向后方被拉拽,矛状件进一步弹性移位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侧截面图。
图10是矛状件的放大侧视图。
图11是实施例2的矛状件的放大侧视图。
图12是实施例3的矛状件的放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所述凹部可以被配置于所述矛状件的后端部。根据此结构,能够将矛状件的挠曲刚性抑制到最小,从而能够更加降低插入阻力。
在本发明中,所述凹部的内表面可以包含曲面。根据此结构,矛状件弹性移位时在凹部产生的应力被分散,从而能够防止起因于应力集中的矛状件的不当变形。
在本发明中,所述壳体可以通过将所述凹部在外表面露出的一对副壳体以所述凹部彼此对置的方式层积而成。根据此结构,由于凹部在副壳体的外表面露出,因此与凹部没有在副壳体的外表面露出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用于成形副壳体的模具的结构简化。
在本发明中,所述矛状件的前端面可以具备第1卡止面以及第2卡止面,所述第1卡止面在将所述矛状件弹性移位的状态下,从后方与所述端子零件卡止,所述第2卡止面在所述端子零件从与所述第1卡止面卡止的卡止位置向后方移位时,在将所述矛状件的弹性移位量增大的状态下,从后方与所述端子零件卡止。根据此结构,即使随着矛状件的弹性变位,矛状件的斜率角度发生变化,第1卡止面和第2卡止面以恰当的朝向对端子零件进行卡止,从而防止端子零件脱离的功能的信赖性优异。
<实施例1>
以下参见图1~图10,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以图1、3~10中的左方为前方定义。关于上下方向,以图1~10中表示的方向原样地定义为上方、下方。
本实施例1的连接器构成为具备壳体10以及多个端子零件21。壳体10构成为具备:合成树脂制的上壳体11(权利要求所述的副壳体),其整体为偏平而俯视形状为大致方形;以及合成树脂制的下壳体12(权利要求所述的副壳体),其整体为偏平而俯视形状为大致方形。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以上壳体11的上侧层积面11S(下表面)和下壳体12的下侧层积面12S(上表面)接近对置的状态或者面贴面的状态在上下层积。
在上壳体11形成有多个端子收纳室13,多个端子收纳室13沿左右排列,在前后方向将上壳体11贯通。在上壳体11形成有矛状件14,该矛状件14以面对各端子收纳室13内的方式配置。矛状件14构成端子收容室13的下壁部的一部分且在上侧层积面11S露出于上壳体11的外部。
上壳体11的矛状件14形成为向前方以单臂状延出,能够以后端部为支点向上下方向弹性移位。矛状件14的外表面中与端子收纳室13面对的区域(上表面)是与端子收纳室13内的端子零件21的下表面对置的端子对置面15。端子零件21与端子对置面15对置的方向是与矛状件14的弹性移位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矛状件14的外表面中的位于端子对置面15相反侧的区域(下表面)是相对于上侧层积面11S对齐相连的层积背面16。
矛状件14的前端面由倾斜角度不同的2个卡止面(第1卡止面17和第2卡止面18)构成。第1卡止面17由平面构成。第1卡止面17的一方的端部(上端部)相对于端子对置面15以锐角相连。在矛状件14没有弹性移位的自由状态下,第1卡止面17相对于上侧层积面11S的倾斜角度为接近直角并且比直角稍小的角度。
第2卡止面18由平面构成。第2卡止面18的一方的端部(上端部)与第1卡止面17的另一方的端部(下端部)以钝角状相连。在矛状件14的自由状态下,第2卡止面18相对于上侧层积面11S的倾斜角度为比第1卡止面17小的角度。第2卡止面18的另一个端部(下端部)与层积背面16以钝角状相连。
在矛状件14的端子对置面15形成有限制突起19,通过限制突起19使得端子对置面15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一半区域向端子收纳室13侧突出。当端子零件21以上下翻转的不当姿势插入到端子收纳室13时,端子零件21的稳定部会抵碰到限制突起19的后表面。通过该抵碰而防止端子零件21以不当姿势插入。在端子对置面15中,在宽度方向没有形成限制突起19的区域向前方以上升的斜率缓缓地倾斜。
与上壳体11同样地,在下壳体12也以沿左右排列的方式形成有多个端子收纳室13。与上壳体11同样地,在下壳体12也形成有以面向各端子收纳室13内的方式配置的矛状件14。下壳体12的矛状件14构成端子收纳室13的下壁部的一部分且在下侧层积面12S露出于下壳体12的外部。
下壳体12的矛状件14是以前后方向(端子零件21相对于端子收纳室13的插拔方向)的轴线来讲,与上壳体11的矛状件14为点对称的形状,下壳体12的矛状件14由第1卡止面17和第2卡止面18构成,第1卡止面17和第2卡止面18均由平面构成。第1卡止面17的一方的端部(下端部)与端子对置面15以锐角相连。在矛状件14没有弹性移位的自由状态下,第1卡止面17相对于下侧层积面12S的倾斜角度是接近直角并且比直角稍小的角度。第2卡止面18的一方的端部(下端部)与第1卡止面17的另一方的端部(上端部)以钝角状相连。在矛状件14的自由状态下,第2卡止面18相对于下侧层积面12S的倾斜角度是比第1卡止面17小的角度。
在上壳体11的矛状件14和下壳体12的矛状件14分别通过将各自的矛状件14的层积背面16的一部分局部凹陷而形成有凹部20。将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分离的状态下,上壳体11的凹部20在上侧层积面11S露出于上壳体11的外部。在将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分离的状态下,下壳体12的凹部20在下侧层积面12S露出于下壳体12的外部。
在前后方向中,凹部20被配置于矛状件14的后端部。在左右方向(矛状件14的宽度方向)中,凹部20以遍及矛状件14的整个宽度的方式形成,凹部20的左右两端向矛状件14的左右两外侧面开放。凹部20的内表面只由俯视时曲率恒定的曲面(也就是说,圆弧面)构成。凹部20的内表面的前端部与层积背面16的后端部以钝角状相连。凹部20的内表面的后端部与上侧层积面11S以钝角状相连。
端子零件21形成为整体在前后方向细长的形状。在端子零件21的前端部形成有方筒状的端子主体部22,在端子零件21的后端部形成有与电线(省略图示)连接的开口筒状的压接部(省略图示)。在端子主体部22形成有卡止部23、卡止突起24以及稳定部(省略图示)。卡止部23通过将端子主体部22的外表面切口而形成。卡止突起24形成为从卡止部23的开口缘中的前缘部向外方突出。稳定部形成于端子主体部22的外表面中的相对于卡止部23以及卡止突起24位于上下相反侧的区域。
在将端子零件21插入到端子收纳室13的过程中,矛状件14通过与端子主体部22干渉而以矛状件14的后端部(即、凹部20)为支点向远离端子收纳室13的方向弹性移位,向上侧层积面11S或者下侧层积面12S的外方突出。此时,作为矛状件14的挠曲的支点的凹部20的上下方向(矛状件14的弹性移位方向)的厚度尺寸比矛状件14中的凹部20以外的区域的厚度尺寸小。
因此,矛状件14弹性移位时的弹性复原力被抑止得小,从而起因于矛状件14与端子零件21之间的摩擦的插入阻力得以降低。在将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分离的状态下进行端子零件21相对于端子收纳室13的插入作业以及拔出作业。将所有端子零件21插入到端子收纳室13之后,将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从上下合体。
如图3所示,在端子零件21被插入到端子收纳室13的正规位置的状态下,矛状件14的前端部从后方与端子零件21的卡止突起24对置。如图8以及图9所示,端子零件21从该状态被向后方拉拽时端子零件21略微后退,卡止突起24与第1卡止面17抵接。在矛状件14没有弹性移位的状态下,第1卡止面17相对于前后方向(端子零件21相对于端子收纳室13的插拔方向)倾斜,因此矛状件14向端子收纳室13内进出的方向(下方)弹性移位,从而矛状件14的前端部进入卡止部23内。随着矛状件14弹性移位,第1卡止面17的朝向成为相对于端子零件21的插拔方向为接近直角的角度,因此端子零件21通过第1卡止面17被确实地防脱。
在矛状件14被向端子收纳室13侧弹性移位的状态下,在矛状件14会发生与端子零件21的拉拽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剪切应力。假设有以矛状件14的第1卡止面17和卡止突起24的抵接位置为起点的与剪切应力平行的虚拟剪切面(省略图示)时,该虚拟剪切面的面积越大,矛状件14的剪切强度越大,从而矛状件14对端子零件21的保持力(防止端子零件21脱离的力量)越大。
另外,如图9所示,当端子零件21从与第1卡止面17卡止的位置被向后方拉拽而进一步向后方移位时,矛状件14进一步向端子收纳室13侧弹性移位,成为第2卡止面18与卡止突起24卡止的状态。矛状件14的弹性移位量增大时,矛状件14的斜率角度变大,因此第2卡止面18成为相对于端子零件21的移位方向为接近直角的角度。由此,端子零件21通过第2卡止面18被确实地防脱。
作为降低端子零件21的插入阻力的手段,在矛状件14形成有凹部20,但是由于凹部20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与第1卡止面17相反的一侧(接近第2卡止面18的一侧),因此虚拟剪截面不会横穿凹部20。因此,即使形成有凹部20,也不会降低矛状件14的保持力。
如上述,本实施例1的连接器具备:壳体10,其形成有端子收纳室13;端子零件21,其从壳体10的后方插入到端子收纳室13;以及矛状件14,其以面对端子收纳室13的方式配置,向前方单臂状地延伸出。矛状件14能够向远离端子收纳室13的方向以及进入端子收纳室13内的方向弹性移位。在矛状件14形成有凹部20。凹部20形成于矛状件14的外表面中的与端子收纳室13相反的一侧的区域(层积背面16)。
由于矛状件14以局部地厚度尺寸变小的形成有凹部20的部分为支点弹性移位,从而矛状件14的挠曲刚性被抑制地低。另外,由于凹部20被形成于矛状件14的外表面中与端子收纳室13相反的一侧的区域,所以通过矛状件14而被防脱固定的端子零件21被向后方拉拽而矛状件14向端子收纳室13侧弹性移位时的矛状件14的剪切面积不会因为形成有凹部20而变小。因此,能够在不使将端子零件21防脱固定的状态下的矛状件14的保持力下降的情况下,降低在端子零件21的插入过程中的插入阻力。
另外,由于凹部20被配置于矛状件14的后端部,因此矛状件14的挠曲刚性被抑制得最小。由此更加降低插入阻力。另外,由于凹部20的内表面包含有曲面,从而矛状件14弹性移位时在凹部20产生的应力被分散。由此,不会担心在矛状件14弹性移位时应力集中到凹部20,能够防止起因于凹部20的应力集中而导致的矛状件14不当变形。
另外,壳体10通过将在外表面露出有凹部20的一对副壳体(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以凹部20彼此对置的方式层积而构成。由于凹部20在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外表面(上侧层积面11S和下侧层积面12S)露出,从而与凹部20没有在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外表面露出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用于成形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模具的结构简化。
另外,矛状件14的前端面具备第1卡止面17以及第2卡止面18,所述第1卡止面17在将所述矛状件14弹性移位的状态下,从后方与所述端子零件21卡止,所述第2卡止面在所述端子零件21从与所述第1卡止面17卡止的卡止位置向后方移位时,在将所述矛状件14的弹性移位量增大的状态下,从后方与所述端子零件21卡止。根据此结构,即使随着矛状件14的弹性变位,矛状件14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第1卡止面17和第2卡止面18也以恰当的朝向将端子零件21卡止,从而将端子零件21防脱固定的功能的信赖性优异。
<实施例2>
图1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涉及的下壳体12的矛状件30。与实施例1的矛状件14相同,该矛状件30的前端面构成为具备第1卡止面17和第2卡止面18。矛状件30的外表面中将前端面(第2卡止面18)和层积背面16(形成有凹部20的面)的前端部相连的区域是侧视为弧状的连结曲面31。连结曲面31的下端部与第2卡止面18的上端部以接线状平滑地相连。连结曲面31的后端部与壁层背面16的前端部以接线状平滑地相连。并且,由于上述以外的构成与实施例1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实施例3>
图1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涉及的下壳体12的矛状件32。与实施例1的矛状件14以及实施例2的矛状件20相同,该矛状件32的前端面构成为具备第1卡止面17和第2卡止面18。矛状件32的外表面中将前端面(第2卡止面18)与层积背面16(形成凹部20的面)的前端部相连的区域是侧视为直线状的连结平面33。连结平面33的下端部与第2卡止面18的上端部以钝角相连。连结平面33的后端部与壁层背面16的前端部以钝角相连。在矛状件14的自由状态下,连结平面33相对于下侧层积面12S的倾斜角度是比第1卡止面17的倾斜角度以及第2卡止面18的倾斜角度小的角度。并且,由于上述以外的构成与实施例1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记载以及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以下实施例也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所包含的。
(1)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凹部配置于矛状件的后端部,但是凹部可以形成于比矛状件的后端部靠前方的位置。
(2)在上述实施例中,凹部的内表面只由恒定曲率的曲面构成,但是凹部的内表面可以由曲率不同的多个曲面构成,也可以由曲面和平面构成,也可以不包含曲面而只由多个平面构成。
(3)在上述实施例中,凹部露出于副壳体的外表面,但是也可以采用凹部不露出于副壳体的外表面的方式。
(4)在上述实施例中,壳体为由一对副壳体层积而成,但是壳体也可以是单个部件。
(5)在上述实施例中,将矛状件的前端面由倾斜角度不同的2个平面(卡止面)构成,但是矛状件的前端面也可以只由倾斜角度恒定的1个平面(卡止面)构成,也可以只由曲率恒定的曲面构成,也可以由曲率不同的多个曲面构成,也可以将平面(卡止面)和曲面组合构成。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
11…上壳体(副壳体)
12…下壳体(副壳体)
13…端子收纳室
14…矛状件
17…第1卡止面
18…第2卡止面
20…凹部
21…端子零件

Claims (5)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其形成有端子收纳室;
端子零件,其从所述壳体的后方插入到所述端子收纳室;
矛状件,其以面对所述端子收纳室的方式配置,向前方单臂状地延伸出,所述矛状件能够向远离所述端子收纳室的方向以及进入所述端子收纳室内的方向弹性移位;以及
凹部,其形成于所述矛状件的外表面中的与所述端子收纳室相反的一侧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凹部被配置于所述矛状件的后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凹部的内表面包含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壳体通过将所述凹部在外表面露出的一对副壳体以所述凹部彼此对置的方式层积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的任意一项所述连接器,其中,
所述矛状件的前端面具备第1卡止面以及第2卡止面,所述第1卡止面在将所述矛状件弹性移位的状态下,从后方与所述端子零件卡止,所述第2卡止面在所述端子零件从与所述第1卡止面卡止的卡止位置向后方移位时,在将所述矛状件的弹性移位量增大的状态下,从后方与所述端子零件卡止。
CN201910137725.8A 2018-03-05 2019-02-25 连接器 Active CN1102333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8414 2018-03-05
JP2018038414A JP6919598B2 (ja) 2018-03-05 2018-03-05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3381A true CN110233381A (zh) 2019-09-13
CN110233381B CN110233381B (zh) 2021-01-22

Family

ID=67768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37725.8A Active CN110233381B (zh) 2018-03-05 2019-02-25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44427B2 (zh)
JP (1) JP6919598B2 (zh)
CN (1) CN110233381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2523A (zh) * 2020-07-22 2022-01-25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安装连接端子的壳体及连接器
CN114122790A (zh) * 2020-08-26 2022-03-0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4122795A (zh) * 2020-08-27 2022-03-0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4600321A (zh) * 2019-10-29 2022-06-07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14122790B (zh) * 2020-08-26 2024-06-0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42420B2 (ja) * 2018-10-24 2022-03-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積層コネクタ
JP7321834B2 (ja) 2019-08-26 2023-08-07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測距モジュール
JP7447731B2 (ja) * 2020-08-07 2024-03-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33144A (en) * 1995-05-24 1998-03-31 Yazaki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flexible retaining piece
CN103367971A (zh) * 2012-03-28 2013-10-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US20160365664A1 (en) * 2015-06-09 2016-12-15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15946B2 (ja) * 1994-10-31 2003-06-09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1052794A (ja) * 1999-07-26 2001-02-23 Thomas & Betts Corp <T&B> コネクタ
US6769934B2 (en) * 2001-06-18 2004-08-0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and an unlocking jig therefor
BRPI0412639A (pt) * 2003-06-18 2006-09-26 Ryosei Electro Circuit Sys Ltd conector elétrico
JP5107004B2 (ja) * 2007-11-26 2012-12-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合体コネクタ
JP5656121B2 (ja) * 2011-06-02 2015-01-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105263B2 (ja) 2012-11-29 2017-03-2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088472B2 (ja) * 2014-09-04 2017-03-0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7079167A (ja) * 2015-10-21 2017-04-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33144A (en) * 1995-05-24 1998-03-31 Yazaki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flexible retaining piece
CN103367971A (zh) * 2012-03-28 2013-10-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US20160365664A1 (en) * 2015-06-09 2016-12-15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0321A (zh) * 2019-10-29 2022-06-07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14600321B (zh) * 2019-10-29 2024-06-07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13972523A (zh) * 2020-07-22 2022-01-25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安装连接端子的壳体及连接器
CN114122790A (zh) * 2020-08-26 2022-03-0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4122790B (zh) * 2020-08-26 2024-06-0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4122795A (zh) * 2020-08-27 2022-03-0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3381B (zh) 2021-01-22
US10644427B2 (en) 2020-05-05
JP2019153489A (ja) 2019-09-12
JP6919598B2 (ja) 2021-08-18
US20190273337A1 (en) 2019-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33381A (zh) 连接器
CN109962358A (zh) 连接器
US9515400B2 (en) Micro SIM card connector
JP5051688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8241077B2 (en) Terminal fitting
CN107528153B (zh) 连接器
JP2007165195A (ja) コネクタ
CN101359788B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端子构造
CN102170067B (zh) 端子接头和设置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
WO2014125963A1 (ja) コネクタ
JP6776050B2 (ja) 雌端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US762863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nducting terminal used therein
CN106663889B (zh) 卡缘连接器
CN103155295B (zh) 阴型金属端子配件
JP2005166300A (ja) 大電流用雌端子及びシェル付き大電流用雌端子
JP2000311738A (ja) 電気コンタクト
CN100486045C (zh) 电连接器
JP2011249169A (ja) 端子金具
CN107017523B (zh) 连接器
CN107342487B (zh) 连接器组件、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
JP3906761B2 (ja) コネクタ
CN110165501A (zh) 连接器、连接器装置
JP6048342B2 (ja) コネクタ
JP2018018749A (ja) 両面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JP7222694B2 (ja) コンタクトおよび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