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2790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2790B
CN114122790B CN202110960015.2A CN202110960015A CN114122790B CN 114122790 B CN114122790 B CN 114122790B CN 202110960015 A CN202110960015 A CN 202110960015A CN 114122790 B CN114122790 B CN 1141227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lance
main body
protrusion
lock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600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22790A (zh
Inventor
米津拓真
松田英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426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2424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122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2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227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27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减小在端子零件被拉拽时在矛状部产生的剪切应力。连接器具备:壳体(10),具有端子收纳室(11);端子零件(30),具有卡止孔(35),从壳体(10)的后方插入到端子收纳室(11);以及矛状部(20),防止插入到端子收纳室(11)的端子零件(30)脱离,矛状部(20)具有:主体部(21),为向前方悬臂状延伸的形态,能够向与端子零件(30)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弹性移位;和突起部(25),从主体部(21)向端子零件(30)侧突出,在端子零件(30)插入到端子收纳室(11)时进入卡止孔(35)内,突起部(25)的宽度尺寸小于卡止孔(35)的宽度尺寸,主体部(21)的最大宽度尺寸大于突起部(25)的宽度尺寸,在主体部(21)中与突起部(25)相连的部位形成有宽度尺寸朝向突起部(25)逐渐减小的引导部(22)。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连接器,其具有:第1壳体,具有阴端子收纳孔;和阴型连接端子,插入到阴端子收纳孔。在阴端子收纳孔形成有阴端子卡止矛状部,该阴端子卡止矛状部具有突起部。在阴型连接端子形成有切口形状的矛状部卡合孔。插入到阴端子收纳孔的阴型连接端子通过使矛状部卡合孔与阴端子卡止矛状部的突起部卡止而防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092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阴型连接端子的插入过程中,通过阴型连接端子与突起部干涉,从而阴端子卡止矛状部弹性移位,当阴型连接端子插入到正规位置时,阴端子卡止矛状部弹性复原,突起部进入矛状部卡合孔。为了使突起部相对于矛状部卡合孔的进入动作顺利,阴端子卡止矛状部的宽度形成得比矛状部卡合孔的开口宽度窄。因此,在阴型连接端子被向后方拉拽、且矛状部卡合孔的前缘部与突起部的基端部强烈抵接时,剪切应力集中于突起部的基端部。
本公开的连接器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以减小在端子零件被拉拽时在矛状部产生的剪切应力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
壳体,具有端子收纳室;
端子零件,具有卡止孔,从所述壳体的后方插入到所述端子收纳室;以及
矛状部,防止插入到所述端子收纳室的所述端子零件脱离,
所述矛状部具有:
主体部,为向前方悬臂状延伸的形态,能够向与所述端子零件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弹性移位;和
突起部,从所述主体部向所述端子零件侧突出,在所述端子零件插入到所述端子收纳室时进入所述卡止孔内,
所述突起部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卡止孔的宽度尺寸,
所述主体部的最大宽度尺寸大于所述突起部的宽度尺寸,
在所述主体部中与所述突起部相连的部位形成有宽度尺寸朝向所述突起部逐渐减小的引导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减小在端子零件被拉拽时在矛状部产生的剪切应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连接器的侧视剖视图。
图2是表示端子零件被向后方拉拽且矛状部向端子零件侧移位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侧视剖视图。
图3是连接器的局部放大主视剖视图。
图4是表示端子零件没有插入端子收纳室的状态的壳体的局部放大主视剖视图。
图5是矛状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连接器,
(1)具备:壳体,具有端子收纳室;端子零件,具有卡止孔,从所述壳体的后方插入到所述端子收纳室;以及矛状部,防止插入到所述端子收纳室的所述端子零件脱离,所述矛状部具有:主体部,为向前方悬臂状延伸的形态,能够向与所述端子零件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弹性移位;和各突起部,从所述主体部向所述端子零件侧突出,在所述端子零件插入到所述端子收纳室时进入所述卡止孔内,所述突起部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卡止孔的宽度尺寸,所述主体部的最大宽度尺寸大于所述突起部的宽度尺寸,在所述主体部中与所述突起部相连的部位形成有宽度尺寸朝向所述突起部逐渐减小的引导部。
根据本公开的结构,在将端子零件向端子收纳室插入的过程中,通过突起部与端子零件干涉,从而矛状部向远离端子零件的方向弹性移位。当端子零件正规插入时,伴随矛状部弹性复原,突起部进入卡止孔,通过突起部与卡止孔的前缘卡止,从而端子零件可防脱。当端子零件被向后方拉拽时,突起部的前表面与卡止孔的前缘滑接,同时矛状部向端子零件侧移位,主体部收纳于卡止孔内。因为在主体部中与突起部相连的部位形成有宽度尺寸朝向突起部逐渐减小的引导部,所以主体部不可能钩挂于卡止孔的侧缘。在端子零件被向后方拉拽时,因为卡止孔的前缘与宽度尺寸比突起部大的主体部卡止,所以与卡止孔的前缘与突起部卡止的情况相比,在矛状部产生的剪切应力减小。
(2)优选的是,所述矛状部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面对所述矛状部的前方,构成所述突起部及所述引导部,所述倾斜面以所述突起部位于比所述主体部靠前方的方式悬伸地倾斜。根据该结构,在端子零件被向后方拉拽时,卡止孔的前缘按压倾斜面,所以矛状部由于倾斜面的倾斜而向端子零件侧可靠地移位。由此,能够使主体部可靠地抵接于卡止孔的前缘。
(3)在(2)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矛状部的前端部形成有移位限制部,所述移位限制部为向比所述倾斜面靠前方突出的形态,隔着所述引导部配置于与所述突起部相反的一侧。根据该结构,在端子零件被向后方拉拽时,即使移位限制部与卡止孔的前缘碰触,也制止矛状部向端子零件侧的移位。由此,能够防止矛状部从卡止孔的前缘脱落。
(4)优选的是,所述端子零件具有从所述卡止孔的开口缘中的一方侧缘向所述矛状部侧延伸的稳定器,构成所述引导部的一对侧面通过与所述稳定器对置的第1斜面和隔着所述引导部位于与所述稳定器相反的一侧的第2斜面构成,所述第1斜面和所述突起部的侧面形成的角度小于所述第2斜面和所述突起部的侧面形成的角度。根据该结构,因为第2斜面和突起部的侧面形成的角度大于第1斜面和突起部的侧面形成的角度,所以在主体部进入卡止孔的过程中,第2斜面不易钩挂于卡止孔的侧缘。因为第1斜面和突起部的侧面形成的角度小于第2斜面和突起部的侧面形成的角度,所以能够确保主体部的宽度尺寸较大。
(5)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的前壁部形成有:插入孔,从所述壳体的前表面与所述端子收纳室连通;引导面,以将所述插入孔包围的方式使所述壳体的所述前表面凹陷成锥形;以及脱模孔,在主视时为将所述矛状部中至少与所述突起部对应的区域切口的形态。根据该结构,因为脱模孔与矛状部中宽度尺寸小的突起部对应,所以形成于引导面的脱模孔与不与突起部对应而仅与拓宽的主体部对应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引导面的面积宽广。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5说明将本公开的连接器具体化的实施例1。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味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在本实施例1中,关于前后方向,将图1、2中的左方定义为前方。关于上下方向,将图1~5所示的方向原样地定义为上方、下方。关于左右方向,将图3、4所示的方向原样地定义为左方、右方。
本实施例1的连接器具有合成树脂制的壳体10和固装于电线32的前端部的多个金属制的端子零件30。如图1~3所示,在壳体10的内部形成有多个端子收纳室11。端子收纳室11的后端在壳体10的后表面作为端子插入口12而开口。在壳体10的前壁部13形成有从壳体10的前表面10F与各端子收纳室11单独地连通的多个插入孔14。如图4所示,在从前方观看壳体10的主视时,插入孔14开口成方形。如图4所示,从壳体10的前方向插入孔14插入对方侧端子38的接头39。
在前壁部13形成有引导面15,引导面15为使壳体10的前表面10F中将插入孔14包围的方形区域凹陷的形态。引导面15具有在接头39从插入孔14错位时用于将接头39向插入孔14引导的导向功能。如图1、2所示,在前壁部13形成有脱模孔16,脱模孔16为从壳体10的前表面10F向端子收纳室11内贯穿的形态。脱模孔16是在模具成型后述的矛状部20的工序中所形成的空间。
如图1、2所示,在端子收纳室11内形成有矛状部20,矛状部20用于将插入到端子收纳室11内的正规位置的端子零件30保持为防脱状态。矛状部20具有:沿着端子收纳室11的下表面向前方悬臂状延伸的形态的主体部21;从主体部21向上方突出的形态的突起部25;以及从主体部21向前方突出的形态的移位限制部26。矛状部20的主体部21能够以主体部21的后端部(基端部)为支点一边使姿势向上下方向倾斜一边弹性变形。
如图3~5所示,在主体部21的上端部形成有引导部22,引导部22为宽度尺寸朝向上方逐渐减小的形态。如图3、4所示,引导部22的主视形状为左右不对称的梯形。引导部22的主视时的左侧的侧面成为第1斜面23L。引导部22的主视时的右侧的侧面成为第2斜面23R。主体部21中比引导部22靠下方的部位成为宽度尺寸一定的大宽度部24。大宽度部24的宽度尺寸是与主体部21的最大宽度尺寸及引导部22的最大宽度尺寸相同的尺寸。
突起部25从主体部21向接近端子收纳室11内的端子零件30的方向突出。前后方向上的突起部25的形成范围是从主体部21的前端到后端部的整个区域。突起部25的上表面以朝向后方逐渐降低的方式倾斜。如图3、4所示,突起部25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是比主体部21的最大宽度尺寸小的尺寸,且是与引导部22的最小宽度尺寸相同的尺寸。
如图4所示,突起部25的左侧面25L和第1斜面23L以形成钝角θ1的方式相连。突起部25的右侧面25R和第2斜面23R以形成钝角θ2的方式相连。突起部25的左侧面25L和第1斜面23L形成的角度θ1小于突起部25的右侧面25R和第2斜面23R形成的角度θ2。在主视时,突起部25的左右方向的中心25C相对于主体部21(大宽度部24)的左右方向的中心21C向右方偏心。另外,矛状部20整体(主体部21的中心21C)配置于相对于端子收纳室11的左右方向的中心11C向左方偏心的位置。
如图1、2、5所示,移位限制部26从主体部21中的大宽度部24的前端向前方突出。如图2、5所示,矛状部20的前表面中比移位限制部26靠上方的区域成为倾斜面27,倾斜面27由相对于矛状部20向前方的突出方向悬伸状稍微倾斜的平面构成。倾斜面27构成引导部22的前表面及突起部25的前表面。
如图4所示,在壳体10的前壁部13形成的脱模孔16在主视时时为将引导面15的一部分切口的形态。脱模孔16中将引导面15切口的区域是矛状部20中与突起部25及引导部22对应的空间。脱模孔16中与大宽度部24对应的空间配置于比引导面15靠下方的区域。因为突起部25的宽度尺寸比大宽度部24小,所以引导面15中由于脱模孔16而缺损的面积同大宽度部24与引导面15对应的情况相比较小。
端子零件30通过对金属板材实施弯曲加工等而在整体上成形为在前后方向细长的形状。如图1所示,端子零件30的后端部的压接部31压接于电线32。在端子零件30的前端部形成有方筒部33。如图3所示,在方筒部33形成有使方筒部33的左侧板部33L向下方齐平状延长的形态的稳定器34。
如图1~3所示,在方筒部33形成有在方筒部33的下表面开口的卡止孔35。如图3所示,在主视时,矛状部20相对于端子收纳室11向左方偏心地配置,所以卡止孔35也相对于端子收纳室11及端子零件30(方筒部33)向左方偏心。卡止孔35的左右方向的开口范围是从方筒部33的左侧板部33L的内表面到比筒部33的右侧板部33R的内表面靠左方的位置的范围。卡止孔35为将方筒部33的下板部33B中除右端部以外的区域切口的形态。卡止孔35的开口缘中的左侧缘35L由稳定器34的内表面构成。卡止孔35的开口缘中的右侧缘35R由下板部33B构成。卡止孔35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大于矛状部20的突起部25的宽度尺寸。
接着,说明将端子零件30向壳体10插入的过程。在将端子零件30向端子收纳室11插入的过程中,通过方筒部33的下板部33B与突起部25干涉,从而矛状部20以从端子零件30向下方远离的方式弹性移位。当端子零件30插入到正规位置时,矛状部20弹性复原,如图1所示,突起部25进入卡止孔35内。因为突起部25的宽度尺寸小于卡止孔35的宽度尺寸,所以突起部25不会与卡止孔35的开口缘干涉。
当突起部25进入卡止孔35时,突起部25的前表面(倾斜面27)与卡止孔35的前缘35F接近地对置。倾斜面27中构成引导部22的部位位于比方筒部33靠下方、即卡止孔35的外部。卡止孔35的前缘35F与倾斜面27从前方接近地对置,所以即使端子零件30被向后方拉拽,也通过卡止孔35的前缘35F与矛状部20的倾斜面27碰撞并卡止,从而端子零件30保持为防脱状态。
在端子零件30被向后方强烈拉拽的情况下,卡止孔35的前缘35F强烈按压悬伸状的倾斜面27,所以矛状部20由于倾斜面27的倾斜而向上方弹性移位。如图2所示,伴随矛状部20的弹性移位,引导部22进入卡止孔35内。此时,有可能第2斜面23R与卡止孔35的右侧缘35R干涉。但是,如图4所示,通过将突起部25的右侧面25R和第2斜面23R形成的角度θ2设定得大,从而将第2斜面23R相对于矛状部20的弹性移位方向的倾斜角度减小。由此,第2斜面23R即使与卡止孔35的右侧缘35R接触,也在不钩挂的情况下滑接,所以不会与卡止孔35的右侧缘35R干涉。
另一方面,关于第1斜面23L,将其与突起部25的左侧面25L形成的角度θ1设定得小于第2斜面23R和突起部25的右侧面25R形成的角度θ2。通过该角度设定,主体部21(大宽度部24)的左侧面24L相对于突起部25的左侧面25L向左方较大地伸出,所以可实现将主体部21的宽度尺寸增大。当将突起部25的左侧面25L和第1斜面23L的角度θ1减小时,第1斜面23L相对于矛状部20的弹性移位方向的倾斜角度变大,因此有可能第1斜面23L与卡止孔35的左侧缘35L干涉。但是,因为构成卡止孔35的左侧缘35L的端子零件30的稳定器34延伸到比矛状部20的第1斜面23L靠下方的位置,所以第1斜面23L不会与卡止孔35的左侧缘35L干涉。
当端子零件30被向后方强烈拉拽时,如图2所示,引导部22进入卡止孔35内,直至移位限制部26与方筒部33的下板部33B的下表面碰撞为止,卡止孔35的前缘35F强烈按压引导部22的前表面(倾斜面27)。通过该按压,在矛状部20产生以卡止孔35的前缘35F为界限的前后方向的剪切应力。产生剪切应力的位置不是突起部25,而是宽度比突起部25的宽度宽广的引导部22,是引导部22中宽度尺寸最大的下端部。从卡止孔35的前缘35F施加于矛状部20的剪切力因为宽度尺寸越大越向左右分散,所以与在宽度比主体部21窄的突起部25施加剪切力的情况相比,在矛状部20产生的剪切应力被抑制得小。因此,可防止矛状部20的剪切破坏。
本实施例1的连接器具备:壳体10,具有端子收纳室11;端子零件30,从壳体10的后方插入到端子收纳室11;以及矛状部20,防止插入到端子收纳室11的端子零件30脱离。矛状部20具有主体部21和突起部25。主体部21为向前方悬臂状延伸的形态,且能向与端子零件30的插入方向交叉的上下方向弹性移位。突起部25为从主体部21向端子零件30侧突出的形态,在端子零件30插入到端子收纳室11时进入端子零件30的卡止孔35内。突起部25的宽度尺寸小于卡止孔35的宽度尺寸。主体部21的最大宽度尺寸大于突起部25的宽度尺寸。在主体部21中与突起部25相连的部位(上端部)形成有宽度尺寸朝向突起部25逐渐减小的引导部22。
根据该结构,在将端子零件30向端子收纳室11插入的过程中,通过突起部25与端子零件30干涉,从而矛状部20向远离端子零件30的方向弹性移位。当端子零件30正规插入时,伴随矛状部20弹性复原,突起部25进入卡止孔35,通过突起部25与卡止孔35的前缘35F卡止,从而端子零件30可防脱。当端子零件30被向后方拉拽时,突起部25的前表面(倾斜面27)与卡止孔35的前缘35F滑接,同时矛状部20向端子零件30侧移位,主体部21的上端部收纳于卡止孔35内。
因为在主体部21中与突起部25相连的部位形成有宽度尺寸朝向突起部25逐渐减小的引导部22,所以主体部21不可能与卡止孔35的左侧缘35L、右侧缘35R钩挂。在端子零件30被向后方拉拽时,卡止孔35的前缘35F与宽度尺寸比突起部25大的主体部21(引导部22)卡止,所以与卡止孔35的前缘35F卡止于突起部25的情况相比,在矛状部20产生的剪切应力减小。
矛状部20具有面对矛状部20的前方的倾斜面27。倾斜面27构成突起部25及引导部22,以突起部25位于比主体部21靠前方的方式悬伸地倾斜。在端子零件30被向后方拉拽时,卡止孔35的前缘35F按压倾斜面27,所以矛状部20由于倾斜面27的倾斜而向端子零件30侧可靠地移位。由此,能够使主体部21可靠地抵接于卡止孔35的前缘35F。
在矛状部20的前端部形成有移位限制部26。移位限制部26为向比倾斜面27靠前方突出的形态,隔着引导部22配置于与突起部25上下相反侧。通过形成有移位限制部26,从而在端子零件30被向后方拉拽时,即使移位限制部26与卡止孔35的前缘35F碰触,也制止矛状部20向端子零件30侧的移位。由此,能够防止矛状部20从卡止孔35的前缘35F脱落。
端子零件30具有从卡止孔35的开口缘中的一方侧缘(左侧缘35L)向矛状部20侧延伸的稳定器34。构成引导部22的左右一对侧面通过与稳定器34对置的第1斜面23L和隔着引导部22位于与稳定器34相反的一侧的第2斜面23R构成。第1斜面23L和突起部25的左侧面25L形成的角度θ1小于第2斜面23R和突起部25的右侧面25R形成的角度θ2。第1斜面23L因为与稳定器34对置,所以在端子零件30被向后方强烈拉拽、且主体部21进入卡止孔35时,不会与卡止孔35的左侧缘35L干涉。因为第2斜面23R和突起部25的右侧面25R形成的角度θ2大于第1斜面23L和突起部25的左侧面25L形成的角度θ1,所以在主体部21进入卡止孔35的过程中,第2斜面23R不易钩挂于卡止孔35的右侧缘35R。
在壳体10的前壁部13形成有插入孔14、引导面15以及脱模孔16。插入孔14从壳体10的前表面10F与端子收纳室11连通。引导面15为以将插入孔14包围的方式使壳体10的前表面10F凹陷成锥形的形态。脱模孔16在主视时为将矛状部20中至少与突起部25对应的区域切口的形态。在脱模孔16中将引导面15切口的区域不与突起部25对应而仅与大宽度的主体部21对应的情况下,引导面15的面积减小。与此相对,本实施例1的脱模孔16不与矛状部20的主体部21中的大宽度部24对应,而仅与宽度尺寸比大宽度部24小的突起部25、及主体部21中宽度尺寸朝向突起部25减小的引导部22对应。由此,引导面15中被脱模孔16切除的范围减小,所以引导面15的面积变宽广,能够确保利用引导面15能够对接头39进行导向的范围较宽广。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例1,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本发明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权利要求书内的所有变更,意图也包括如下述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例1中,主体部中形成有倾斜面的仅仅是引导部,但是倾斜面的形成范围也可以遍及主体部中除引导部以外的区域。
在上述实施例1中,矛状部具有悬伸状的倾斜面,但是矛状部也可以为不具有悬伸状的倾斜面的形态。
在上述实施例1中,构成引导部的一对侧面通过倾斜角度不同的第1斜面和第2斜面构成,但是构成引导部的一对侧面也可以为左右对称的形状。
在上述实施例1中,脱模孔与矛状部的突起部及引导部对应,但是脱模孔也可以为仅与突起部对应的形态、或仅与引导部对应的形态。
符号说明
10:壳体
10F:壳体的前表面
11:端子收纳室
12:端子插入口
13:前壁部
14:插入孔
15:引导面
16:脱模孔
20:矛状部
21:主体部
22:引导部
23L:第1斜面
23R:第2斜面
24:大宽度部
24L:大宽度部的左侧面
25:突起部
25L:突起部的左侧面
25R:突起部的右侧面
26:移位限制部
27:倾斜面
30:端子零件
31:压接部
32:电线
33:方筒部
33B:方筒部的下板部
33L:方筒部的左侧板部
33R:方筒部的右侧板部
34:稳定器
35:卡止孔
35F:卡止孔的前缘
35L:卡止孔的左侧缘
35R:卡止孔的右侧缘
38:对方侧端子
39:接头
θ1:第1斜面和突起部的左侧面形成的角度
θ2:第2斜面和突起部的右侧面形成的角度

Claims (4)

1.一种连接器,具备:
壳体,具有端子收纳室;
端子零件,具有卡止孔,从所述壳体的后方插入到所述端子收纳室;以及
矛状部,防止插入到所述端子收纳室的所述端子零件脱离,
所述矛状部具有:
主体部,为向前方悬臂状延伸的形态,能够向与所述端子零件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弹性移位;和
突起部,从所述主体部向所述端子零件侧突出,在所述端子零件插入到所述端子收纳室时进入所述卡止孔内,
所述突起部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卡止孔的宽度尺寸,
所述主体部的最大宽度尺寸大于所述突起部的宽度尺寸,
在所述主体部中与所述突起部相连的部位形成有宽度尺寸朝向所述突起部逐渐减小的引导部,
所述端子零件具有从所述卡止孔的开口缘中的一方侧缘向所述矛状部侧延伸的稳定器,
构成所述引导部的一对侧面通过与所述稳定器对置的第1斜面和隔着所述引导部位于与所述稳定器相反的一侧的第2斜面构成,
所述第1斜面和所述突起部的侧面形成的角度小于所述第2斜面和所述突起部的侧面形成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矛状部具有面对所述矛状部的前方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构成所述突起部及所述引导部,
所述倾斜面以所述突起部位于比所述主体部靠前方的方式悬伸地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矛状部的前端部形成有移位限制部,所述移位限制部为向比所述倾斜面靠前方突出的形态,隔着所述引导部配置于与所述突起部相反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壳体的前壁部形成有:
插入孔,从所述壳体的前表面与所述端子收纳室连通;
引导面,以将所述插入孔包围的方式使所述壳体的所述前表面凹陷成锥形;以及
脱模孔,在主视时为将所述矛状部中至少与所述突起部对应的区域切口的形态。
CN202110960015.2A 2020-08-26 2021-08-20 连接器 Active CN1141227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42678 2020-08-26
JP2020142678A JP7424247B2 (ja) 2020-08-26 2020-08-26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2790A CN114122790A (zh) 2022-03-01
CN114122790B true CN114122790B (zh) 2024-06-07

Family

ID=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13111A (ja) * 2000-04-28 2001-11-0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2170620A (ja) * 2000-12-04 2002-06-1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2373726A (ja) * 2001-06-14 2002-12-2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3115345A (ja) * 2001-10-04 2003-04-1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9099471A (ja) * 2007-10-18 2009-05-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リテーナ一体型コネクタ
JP2009123368A (ja) * 2007-11-12 2009-06-04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JP2015035395A (ja) * 2013-08-09 2015-02-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5244650A (zh) * 2014-07-07 2016-01-1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16025045A (ja) * 2014-07-24 2016-02-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と端子金具の接続構造
JP2016062685A (ja) * 2014-09-16 2016-04-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7836063A (zh) * 2015-07-16 2018-03-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9494511A (zh) * 2017-09-12 2019-03-1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0233381A (zh) * 2018-03-05 2019-09-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0383591A (zh) * 2017-03-10 2019-10-2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屏蔽端子及屏蔽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13111A (ja) * 2000-04-28 2001-11-0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2170620A (ja) * 2000-12-04 2002-06-1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2373726A (ja) * 2001-06-14 2002-12-2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3115345A (ja) * 2001-10-04 2003-04-1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9099471A (ja) * 2007-10-18 2009-05-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リテーナ一体型コネクタ
JP2009123368A (ja) * 2007-11-12 2009-06-04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JP2015035395A (ja) * 2013-08-09 2015-02-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5244650A (zh) * 2014-07-07 2016-01-1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16025045A (ja) * 2014-07-24 2016-02-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と端子金具の接続構造
JP2016062685A (ja) * 2014-09-16 2016-04-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7836063A (zh) * 2015-07-16 2018-03-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0383591A (zh) * 2017-03-10 2019-10-2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屏蔽端子及屏蔽连接器
CN109494511A (zh) * 2017-09-12 2019-03-1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0233381A (zh) * 2018-03-05 2019-09-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灯具电源连接方式的设计选择;於立成;;光源与照明;20130330(第01期);全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07952B2 (ja) コネクタ
EP1693927A1 (en) A terminal fitting, connector provided therewith and method of forming a terminal fitting
EP281925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80309223A1 (en) Connector
CN110534951B (zh) 连接器
CN111146610B (zh) 连接器
CN112652902B (zh)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CN112290254A (zh) 连接器组件
US8784133B2 (en) Connector
US11309653B2 (en) Connector and terminal fitting that include locking portion and restricting piece
US11355878B2 (en) Connector
CN111033904A (zh) 连接器
EP1418648B1 (en) A connector
US7168982B2 (en) Connector
CN114122790B (zh) 连接器
CN110649410B (zh) 端子金属配件
US10559900B2 (en) Board connector with tool installation space for beding a terminal fitting
CN112582822B (zh) 阳端子及阳连接器
CN110870143A (zh) 端子零件
CN114122790A (zh) 连接器
US10559908B2 (en) Connector
JP7231101B1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CN113826288B (zh) 连接器
US11749945B2 (en) Movable connector
CN114830454B (zh) 端子零件及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