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91611A - 液体罐、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罐、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91611A
CN110091611A CN201910085057.9A CN201910085057A CN110091611A CN 110091611 A CN110091611 A CN 110091611A CN 201910085057 A CN201910085057 A CN 201910085057A CN 110091611 A CN110091611 A CN 1100916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tank
protruding portion
side wall
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850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91611B (zh
Inventor
工藤圣真
奥村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091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16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916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16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43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 B41J2/17546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electron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41J2002/17579Measuring electrical impedance for ink level indication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Measurement Of Levels Of Liquids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使用状态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液体余量的液体罐。液体罐具备:构成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室的外壁部;用于向所述液体罐的外部排出所述液体的液体排出口;以及设置在液体罐的内部,并且分别从第三侧壁部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当将从所述第一侧壁部朝向所述第二侧壁部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使用状态下的所述第二突出部的距离所述底壁部的高度比所述第一突出部的距离所述底壁部的高度高,所述第一突出部在上部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朝向上方倾斜的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二突出部在上部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朝向上方倾斜的第二倾斜部。

Description

液体罐、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罐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即使在打印机以向一个方向倾斜的状态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液体的余量的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168835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打印机中,在向与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情况下,存在在罐内残留有大量的液体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液体喷射装置在向一个方向倾斜以及向其他方向倾斜的状态下使用,也能够减少内部的液体余量的液体罐、液体喷射装置。
本发明可以作为以下的方式或者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本应用例的液体罐,其能够向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喷射部供给液体,并且该液体罐具备:外壁部,其构成容纳所述液体的液体容纳室并且包括上壁部、底壁部、第一侧壁部、第二侧壁部以及第三侧壁部,所述上壁部在使用状态下位于铅垂方向的上方,所述底壁部与所述上壁部对置,所述第一侧壁部与所述上壁部以及所述底壁部分别相交,并且具有能够目视确认所述液体的液体量的目视确认部,所述第二侧壁部与所述第一侧壁部对置,所述第三侧壁部与所述上壁部、所述底壁部、所述第一侧壁部以及所述第二侧壁部分别相交;液体排出口,其用于向所述液体罐的外部排出所述液体;以及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设置在所述液体罐的内部,并且分别从所述第三侧壁部突出,当将从所述第一侧壁部朝向所述第二侧壁部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使用状态下的所述第二突出部的距离所述底壁部的高度比所述第一突出部的距离所述底壁部的高度高,所述第一突出部在上部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上方倾斜的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二突出部在上部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上方倾斜的第二倾斜部。
根据该结构,形成有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向互不相同的方向倾斜的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突出部。因此,即使液体喷射装置在向第一方向侧或者第二方向侧的任意侧倾斜的状态下使用,也能够削减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突出部的容积量的液体,从而能够减少液体罐内的液体余量。
[应用例2]上述应用例的液体罐,其特征在于,具备电极部件,其至少一端位于所述液体罐的所述内部,并且构成为能够检测所述液体,在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二侧壁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在朝向所述第三侧壁部平视时,所述电极部件以所述一端位于比所述底壁部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第一间隙中。
根据该结构,电极部件配置在第一突出部与第二侧壁部之间的第一间隙中。由此,能够在电极部件与第一突出部之间确保一定的距离,并且能够防止电极部件与第一突出部之间的弯月面的产生。因此,能够抑制检测精度的下降。
另外,电极部件配置在与具有目视确认部的第一侧壁部对置的第二侧壁部侧。因此,由于难以从目视确认部看到电极部件,从而提高了设计性并且能够容易地目视确认液体量。
[应用例3]在上述应用例的液体罐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突出部与所述第二侧壁部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在朝向所述第三侧壁部平视时,所述电极部件的所述一端配置在比所述底壁部靠上方的位置且配置在所述第二间隙中。
根据该结构,电极部件配置在第二突出部与第二侧壁部之间的第二间隙中。由此,能够在电极部件与第一突出部之间确保一定的距离,并且能够防止电极部件与第一突出部之间的弯月面的产生。因此,能够抑制检测精度的下降。
另外,电极部件配置在与具有目视确认部的第一侧壁部对置的第二侧壁部侧。因此,由于难以从目视确认部看到电极部件,从而提高了设计性并且能够容易地目视确认液体量。
[应用例4]在上述应用例的液体罐中,其特征在于,当将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三方向时,所述第一突出部的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二侧壁部的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长度短。
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三方向上的第一突出部的长度比第二侧壁部的长度短,因此在第三方向上第一突出部的长度相对于第二侧壁部短的部分作为流路发挥功能。因此,残留在液体罐的底部的液体能够通过该流路流动,从而能够减少液体余量。
[应用例5]在上述应用例的液体罐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突出部的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一突出部的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长度短。
根据该结构,例如,能够容纳相当于用于向液体罐补充液体的容器中容纳的墨水的容量的量。
[应用例6]上述应用例的液体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突出部与所述第一侧壁部之间设置有间隙。
根据该结构,由于通过第二突出部与第一侧壁部之间的间隙,难以从目视确认部看到第二突出部,因此能够提高设计性并且能够容易地目视确认液体罐内的液体量。
[应用例7]上述应用例的液体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一侧壁部之间设置有间隙。
根据该结构,由于通过第一突出部与第一侧壁部之间的间隙,难以从目视确认部看到第一突出部,因此能够提高设计性并且能够容易地目视确认液体罐内的液体量。
[应用例8]上述应用例的液体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部比所述第二侧壁部配置在更加远离所述液体喷射部的位置,所述液体排出口设置于所述底壁部,并且配置在距离所述第一侧壁部比距离所述第二侧壁部更近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例如,即使液体喷射装置以第一侧壁部侧比第二侧壁侧高的方式倒置,也能够使液体排出口的位置比液体罐的内部的液体的液面高,因此能够降低液体因液体的负荷而从液体喷射部流出的可能性。
[应用例9]本应用例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所述的液体罐和所述液体喷射部。
根据该结构,即使液体喷射装置以倾斜的状态使用,液体也难以残留在液体罐内部,能够提高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3A是表示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B是表示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的局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罐(液体罐)的结构的第一立体图。
图8是表示罐(液体罐)的结构的第二立体图。
图9是表示罐(液体罐)的结构的第一侧视图。
图10是表示罐(液体罐)的结构的第二侧视图。
图11是表示罐(液体罐)的结构的后视图。
图12是表示罐(液体罐)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罐(液体罐)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罐(液体罐)的结构的仰视图。
图15是表示罐(液体罐)的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16是表示罐(液体罐)的结构的局部截面图。
图17是表示罐(液体罐)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罐(液体罐)的作用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10: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52:打印头(液体喷射部);100:罐(液体罐);101:壳体;102:第一片状部件;110:液体容纳室;111:第一侧壁部;111a:目视确认部;112:第二侧壁部;113:上壁部;114:底壁部(底部);115:第三侧壁部;119:外壁部;120:液体流出口(液体排出口);140:液体供给口,150:液体注入口;181:第一突出部;181a:第一倾斜部;181b:端部;182:第二突出部;182a:第二倾斜部;191:间隙;192:间隙;200:电极部件;240a:第一电极引脚;240b:第二电极引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对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打印机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的主视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打印机10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例而构成为喷墨打印机。在图1中,示出有作为相互正交的坐标轴的X轴、Y轴以及Z轴。X-Y平面是与水平面平行的面。+Z方向表示铅垂上方,-Z方向表示铅垂下方。在本实施方式中,将+Z方向和-Z方向亦统称为Z轴方向。同样地,将+X方向和-X方向亦统称为X方向,将+Y方向和-Y方向亦统称为Y方向。另外,图2以后的各附图中表示的X方向、Y方向以及Z轴方向均表示与图1的X方向、Y方向以及Z轴方向分别相同的方向。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的使用状态是指设置在水平面上的打印机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与X轴以及Y轴平行的X-Y面为水平面。
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构成为具备箱体12和扫描仪部14的多功能设备。在箱体12的X方向两端部,形成有向+Z方向突出的支撑部12a。扫描仪部14配置在箱体12的上方,且由支撑部12a支撑。
扫描仪部14具备扫描仪主体16。在扫描仪主体16的+Y方向侧端部,设置有操作部20。操作部20具备多个操作按钮和显示面板。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20构成为能够对打印机10中的记录动作以及扫描仪部14中的图像读取动作进行操作。
在箱体12的上部,设置有介质接收托盘22。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接收托盘22具备第一托盘24和第二托盘2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托盘24相对于箱体12固定。另一方面,第二托盘26相对于箱体12可转动地安装。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接收托盘22以在倾斜姿态下接收从箱体12内排出来的介质的方式构成。具体而言,介质接收托盘22以成为朝向作为介质的排出方向的-Y方向向上倾斜(+Z轴方向)的倾斜面的方式构成。
在打印机10中,箱体12中容纳有能够容纳作为液体的墨水的罐100(液体罐)。在本实施方式中,罐100容纳在箱体12中的+X方向端部。另外,罐100的一部分形成有能够目视确认容纳在罐100内的墨水的墨水量(液体量)的目视确认部111a(第一侧壁部111)。并且,在箱体12上形成有能够目视确认容纳的罐100的目视确认部111a的开口部29。由此,用户能够从打印机10的外侧确认罐100的墨水的余量。
接着,对向打印机10中的罐100的墨水的补充方式进行说明。
图3A、图4以及图5是表示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并且是表示向打印机10中的罐100的墨水的补充方式的图。另外,图3B是表示液体喷射装置的局部结构的俯视图。
如图1所示,在罐100的上方,设置有覆盖罐100的上方部的板状的盖部31。在图1中示出有盖部31的关闭状态。
在盖部31的+Y方向上,在端部设置有把手部32,通过用手指抓住该把手部32并向上方拉起,从而能够经由轴部(图中未示出)转移到打开状态。在图3A中,示出有盖部31的打开状态。另外,通过从盖部31的打开状态用手指抓住把手部32并使其向下方移动,从而能够将盖部31转移到关闭状态。另外,盖部31也可以构成为通过滑动方式而能够开闭。
如图3A所示,当使盖部31为打开状态时,堵塞罐100的液体注入口150(参照图7)的栓部件40出现。
图3B是表示栓部件40的俯视图。如图3B所示,栓部件40具有:覆盖液体注入口150的能够弹性变形的栓主体42;以及保持栓主体42的保持部件41。保持部件41具有在一个方向(Y方向)上较长的长条的形状。
另外,在保持部件41上形成有用于插入并保持栓主体42的开口41a,能够从该开口41a目视确认栓主体42的一部分(顶部42a)。
另外,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在保持部件41的+Y方向端部,设置有能够由用户把持的把持部43。
并且,保持部件41构成为通过设置在保持部件41的-Y方向端部的轴部(图中未示出)而能够开闭。
另外,如图3A所示,在盖部31的与栓部件40对置的面侧形成有突起部33。该突起部33以如下的方式形成:在将盖部31设为关闭状态时,突起部33的顶部与栓部件40的保持部件41抵接。即,通过使突起部33的顶部与栓部件40的保持部件41抵接,从而保持部件41被突起部33推压。并且,通过保持部件41被突起部33推压,从而栓主体42被推压到液体注入口150侧。由此,能够用栓部件40切实地覆盖液体注入口150。
另外,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盖部31具有平坦面,在栓部件40的保持部件41侧形成突起部,在将盖部31设为关闭状态时,盖部与突起部抵接。
通过将栓部件40的把持部43向上方拉起,从而使栓主体42从罐100的液体注入口150分离。图4表示栓部件40的打开状态。当使栓部件40为打开状态时,罐100的液体注入口150出现。
并且,如图5所示,将容纳有补充用的墨水的容器IB(例如瓶)的导出口Id与液体注入口150连接,并且从容器IB向罐100侧补充墨水。
另外,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中,在将容器IB的导出口Id与液体注入口150连接而补充墨水的状态下,以在容器IB的上方不存在与容器IB干涉的部分的方式构成。即,在相对于打印机10进行容器IB安装和卸下时,容器IB不会受到任何干涉。具体而言,操作部20从扫描仪主体16向+Y方向突出,但在容器IB的上方(罐100的上方)不存在操作部20。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地处理容器IB,从而能够提高便利性。
并且,在从容器IB向罐100的墨水的补充结束后,将容器IB从罐100卸下,如图3A所示,将栓部件40转移到关闭状态。另外,此时,优选使手指与栓主体42的顶部42a(参照图3B)接触,并且将栓部件40向罐100侧推压。由此,能够切实地用栓主体42堵塞液体注入口150。然后,将盖部31转移到关闭状态(参照图1)。
由此,向打印机10中的罐100的墨水的补充结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相对于打印机10搭载有一个罐100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相对于打印机10搭载有多个罐100的方式。具体而言,也可以搭载在各罐100中容纳有互不相同的颜色的墨水(黑色、青色、品红色、黄色)的罐100。
接着,对打印机10内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液体喷射装置(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打印机10具备作为液体罐的罐100、托架51、中继单元50、打印头52(液体喷射部)以及管53等。
箱体12容纳罐100、托架51、中继单元50、打印头52以及管53。
另外,打印机10还具备用于使托架51往复运动(扫描)的图中未示出的输送机构、以及用于输送印刷用纸的图中未示出的输送机构等。
罐100容纳墨水。罐100经由管53与中继单元50连接,并且向中继单元50供给墨水。关于罐100的详细结构将在后面叙述。另外,管53由分别由合成橡胶等具有挠性的材料形成的管构成。
托架51构成为能够在箱体12内部沿X方向往复移动。在托架51上,搭载有中继单元50和打印头52。托架51通过图中未示出的输送机构沿X方向往复移动。因此,托架51以及打印头52的扫描方向与X方向平行。
打印头52在托架51的铅垂下方侧,以能够向铅垂下方喷射墨水的方式配置。打印头52具有图中未示出的多个喷嘴,并且通过在托架51的往复移动时喷射墨水,从而在印刷用纸等介质上形成图像等。形成有图像等的印刷用纸被向介质接收托盘22(参照图1)侧排出。
中继单元50经由管53与罐100连接。另外,中继单元50与打印头52连接。中继单元50暂时贮存从罐100供给的墨水,并且随着墨水从打印头52的喷射而向打印头52供给墨水。
另外,具备控制墨水喷射的时机以及喷射量、印刷用纸的输送量等的控制部60。控制部60例如由具备中央处理装置和主存储装置的微型计算机构成。控制部60通过中央处理装置将存储在外部存储装置或者记录介质等中的各种程序读入到主存储装置中并执行,从而发挥各种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60基于从打印机10的外部输入到控制部60的印刷数据,作为控制托架51的输送机构、打印头52、以及输送印刷用纸的输送机构等执行印刷处理的印刷处理部发挥功能。在印刷处理中,通过输送印刷用纸,并且使打印头52一边在X方向(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一边喷出墨滴,从而在印刷用纸的印刷面上形成印刷图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罐100中,设置有能够检测罐100内的墨水的电极部件200(电极部件200的详情将在后面叙述)。并且,该电极部件200与控制部60连接。并且,控制部60还作为对罐100内的墨水余量进行管理的墨水余量管理部发挥功能。具体而言,控制部60基于由电极部件200检测出的电阻的变化,检测罐100中是否容纳有规定的余量以上的墨水。并且,控制部60在检测出在罐100中墨水余量少于规定的余量的墨水量的过少状态的情况下,例如执行向用户通知墨水的补充时间的到来的通知处理,促使用户补充墨水。另外,控制部60在检测出墨水量的过少状态之后,开始测量打印头52喷出的墨水的喷出量。并且,在其喷出量达到规定的喷出量时,判断为罐100的墨水余量达到了有可能对印刷处理造成障碍的最小限度的量的墨水断流的状态。在判断为墨水断流的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60中断印刷处理,并且向用户通知。另外,检测出墨水的过少状态的所述规定的余量与判断为墨水断流状态的余量可以是彼此相同的值。
接着,对罐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罐的结构的第一立体图,图8是表示罐的结构的第二立体图。另外,图9是表示罐的结构的第一侧视图,图10是表示罐的结构的第二侧视图。另外,图11是表示罐的结构的后视图,图12是表示罐的结构的主视图。另外,图13是表示罐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4是表示罐的结构的仰视图。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罐100的使用状态是指,如图1所示,在打印机10设置于X-Y平面(水平面)的状态下,在打印机10内容纳有罐100的状态。而且,位于+Y方向侧的面相当于罐100的正面。另外,在该状态下,位于-Y方向侧的面相当于罐100的背面。
如图7以及图8所示,罐100包括壳体101、第一片状部件102、第二片状部件103、第三片状部件104以及过滤器170。进而,罐100具备电极部件200。
壳体101由尼龙或者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构成。壳体101具备液体注入口150、大气导入口160以及液体供给口140。如图7所示,壳体101具备在-X方向暴露的开口部,并且,如图8所示,具备在+X方向暴露的开口部以及在-Z方向暴露的开口部。在这些开口部内,形成有多个槽、肋状的结构。通过以覆盖这些开口部的方式配置第一片状部件102、第二片状部件103以及第三片状部件104,并且使各片状部件102、103、104的边缘部与开口部的边缘部熔接,从而在罐100的内部形成有各种室或者通路。具体而言,罐100具备液体容纳室110、气液交换流路151、第一大气连通部161、第二大气连通部162以及液体连通路径130。各片状部件102、103、104均由合成树脂形成为膜状,且具有挠性。作为该合成树脂,例如可以采用尼龙或者聚丙烯。
液体容纳室110容纳墨水。如图7所示,液体容纳室110由外壁部119和第一片状部件102构成。如图7至图14所示,外壁部119具备上壁部113、底壁部114、第一侧壁部111、第二侧壁部112以及第三侧壁部115。
另外,在液体容纳室110中,设置有从第三侧壁部115向-X方向突出的多个肋部198。在各肋部198之间设置有间隔。另外,各肋部198的-X方向上的端部的位置与外壁部119的-X方向上的端部的位置一致。因此,外壁部119的-X方向上的端部以及各肋部198的-X方向上的端部与第一片状部件102熔接而形成液体容纳室110。
另外,如图7至图12所示,在使用状态下,上壁部113位于外壁部119的+Z方向的端部。在上壁部113的一部分上方,配置有第二大气连通部162。
如图8至图10所示,在使用状态下,底壁部114位于外壁部119的-Z方向的端部。因此,上壁部113和底壁部114配置在隔着液体容纳室110内的墨水相互对置的位置。由于在底壁部114中的靠近-X方向的端部的部分的下方(-Z方向),配置有液体连通路径130(后述的第一液体连通路径131),因此底壁部114中的该部分未暴露于外部。
如图14所示,在底壁部114上,形成有液体流出口120(液体排出口)。液体流出口120形成为底壁部114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的通孔。液体流出口120的俯视形状为矩形。液体流出口120使墨水从液体容纳室110流出(排出)。
图15是将底壁部114的以液体流出口120为中心的区域放大表示的说明图。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相对于液体流出口120在+Y方向上形成有开口121。开口121与液体连通路径130(后述的第一液体连通路径131的开口122)连通。
如图8所示,以从-Z方向侧覆盖液体流出口120的方式配置有过滤器170。过滤器170除去从液体流出口120流出的墨水内的异物。在液体流出口120的周围,形成有包围液体流出口120并向-Z方向突出的突出部124。第三片状部件104的俯视形状与突出部124的俯视形状大致一致。第三片状部件104从-Z方向侧覆盖突出部124,并且与突出部124的-Z方向的边缘部熔接。由此,抑制了从液体流出口120流出并通过过滤器170后的墨水漏出到外部。
如图7以及图9所示,第二侧壁部112分别与上壁部113和底壁部114相交。在使用状态下,第二侧壁部112位于外壁部119的背面侧(-Y方向)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壁部彼此“相交”是指两个壁部的端部彼此相接,并且使各壁部延长而得到的假想的壁部彼此相交的状态。由于在第二侧壁部112中的靠近-X方向的端部的部分的背面侧(-Y方向),配置有液体连通路径130(后述的第二液体连通路径132),因此第二侧壁部112中的该部分未暴露于外部。
如图7至图9所示,在使用状态下,第一侧壁部111位于外壁部119的正面侧(+Y方向)的端部,且暴露于外部。第一侧壁部111与第二侧壁部112同样地分别与上壁部113和底壁部114相交。第一侧壁部111与第二侧壁部112配置在隔着液体容纳室110内的墨水相互对峙的位置。从图6可以理解,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状态下,第一侧壁部111比第二侧壁部112位于更加远离打印头52的位置。
液体注入口150用于向液体容纳室110内注入(补充)墨水。如图7以及图9所示,液体注入口150在罐100的+Z方向的端部中的正面侧(+Y方向)的端部向+Z方向突出。例如在容纳于罐100内的墨水量减少的情况下,用户将填充有墨水的容器IB与液体注入口150连接,从而能够向液体容纳室110内注入(补充)墨水(参照图5)。如图10所示,液体注入口150与气液交换流路151连通。气液交换流路151将从液体注入口150注入的墨水与液体容纳室110内的气体进行交换。气液交换流路151由在Z轴方向上延伸的两个流路构成。气液交换流路151的+Z方向的端部与液体注入口150连通,并且-Z方向的端部与设置在液体容纳室110内的开口152连通。在从液体注入口150向液体容纳室110注入墨水时,构成气液交换流路151的两个流路中的一个流路将墨水导向液体容纳室110,另一个流路将液体容纳室110内的气体排出到外部(容器IB(参照图5))。若墨水的再注入继续进行而墨水的液面覆盖开口152,则由于墨水与液体容纳室110内的气体无法交换,因此墨水的再注入无法继续进行。
大气导入口160用于向液体容纳室110内导入大气。如图7以及图9所示,大气导入口160在罐100的+Z方向的端部中的Y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分向+Z方向突出。
如图8以及图10所示,第一大气连通部161由在壳体101的+X方向暴露的开口部和第二片状部件103构成。如图7以及图9所示,第二大气连通部162由在壳体101的-X方向暴露的开口部和第一片状部件102构成。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在壳体101上,形成有连通第一大气连通部161与第二大气连通部162的厚度方向(X方向)上的多个通孔。另外,在壳体101上,形成有连通第一大气连通部161与液体容纳室110的厚度方向上的通孔163。因此,从大气导入口160导入的大气经由第一大气连通部161、第二大气连通部162、多个通孔以及通孔163被供给到液体容纳室110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由大气导入口160、第一大气连通部161、第二大气连通部162、多个通孔以及通孔163构成的大气的导入路径亦称为“大气导入路径”。第一大气连通部161以及第二大气连通部162具备在使用状态下的上下以及前后复杂地折弯的流路和暂时贮存墨水的室。该室在液体容纳室110内的墨水从通孔163流入到了大气导入路径的情况下,暂时贮存流入的墨水,抑制了向罐100的外部流出。
液体供给口140相当于墨水从罐100向外部的流出口。液体供给口140被插入到管53中,并且将液体容纳室110内的墨水向管53供给。如图9所示,液体供给口140在罐100的+Z方向的端部中的背面侧(-Y方向)的端部向+Z方向突出。液体供给口140与液体连通路径130的一端连通。
液体连通路径130使从液体流出口120流出的墨水流通。如图7以及图9所示,液体连通路径130具备第一液体连通路径131和第二液体连通路径132。
如图7以及图9所示,第一液体连通路径131设置在底壁部114的外表面侧(-Z方向)。更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第一液体连通路径131在底壁部114的-X方向的端部沿Y方向形成。如图9所示,在第一液体连通路径131的+Y方向的端部,设置有开口122。如图15所示,开口122与设置在液体流出口120的附近的上述开口121连通。
图16是表示图15所示的A-A截面的截面图。在图16中,用粗线箭头表示从液体容纳室110流出的墨水的水流FI的一部分。液体容纳室110内的墨水从液体流出口120流出并通过过滤器170。然后,墨水通过由突出部124和第三片状部件104包围的区域而到达开口121。如上所述,由于开口121与开口122连通,因此流入到了开口121的墨水从开口122向第一液体连通路径131流入。另外,从液体流出口120到开口122的墨水流路构成第一液体连通路径131的一部分。
如图7以及图9所示,第一液体连通路径131的-Y方向的端部与第二液体连通路径132的-Z方向的端部连通。第二液体连通路径132设置在第二侧壁部112的外表面侧(-Y方向)。更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第二液体连通路径132在第二侧壁部112的-X方向的端部沿Z轴方向形成。如图9所示,第二液体连通路径132的两端中的与第一液体连通路径131连通的端部不同的端部与液体供给口140连通。因此,从液体流出口120流入到了第一液体连通路径131的墨水通过第二液体连通路径132向液体供给口140排出。
如图7以及图9所示,第一液体连通路径131具有设置在底壁部114的外表面侧的将+X方向作为深度方向且沿Y方向延伸设置的槽(以下亦称为“第一槽”),第二液体连通路径132具有设置在第二侧壁部112的外表面侧的将+X方向作为深度方向且沿Z轴方向形成的槽(以下亦称为“第二槽”)。并且,通过第一槽以及第二槽被第一片状部件102覆盖,从而形成有第一液体连通路径131以及第二液体连通路径132。根据这种结构,由于能够由单一的第一片状部件102形成第一液体连通路径131的一个面和第二液体连通路径132的一个面,因此能够实现罐100的制造成本的降低以及制造时间的缩短。另外,由于能够将底壁部114的-Z方向侧的壁作为形成第一液体连通路径131的壁的一部分进行利用,并且将第二侧壁部112的-Y方向侧的壁作为形成第二液体连通路径132的壁的一部分进行利用,因此与将底壁部114和上壁部113独立地构成,并且将第一侧壁部111和第二液体连通路径132独立地形成的结构相比,能够使罐100小型化,并且能够缩短罐100的制造时间。
电极部件200的至少一端设置在罐100的内部。该电极部件200是检测罐100内部的墨水的部件。
具体而言,电极部件200具备一对电极引脚240a、240b。并且,如图7以及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罐100中,一对电极引脚240a、240b容纳在液体容纳室110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电极引脚240a、240b由呈棒状延伸的金属引脚等导电性部件构成。各电极引脚240a、240b优选由抑制因墨水的附着而在表面产生氧化覆膜的部件构成。各电极引脚240a、240b例如可以由不锈钢构成,也可以由碳(carbon)构成。
在上壁部113上,设置有用于插入各电极引脚240a、240b的两个通孔。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两个通孔在第二侧壁部112与大气导入口160之间的位置,即在距离第二侧壁部112比距离第一侧壁部111更近的第二侧壁部112侧的位置上排列。第一电极引脚240a以及第二电极引脚240b插入到各通孔中。
电极部件200的各电极引脚240a、240b以至少一部分位于比底壁部114(底部)靠上方的方式向罐100的液体容纳室110延伸。即,一对电极引脚240a、240b沿重力方向延伸。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电极引脚240a、240b为从上壁部113朝向底壁部114延伸的方式,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电极引脚240a、240b从第二侧壁部112或者第三侧壁部115向底壁部114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使电极引脚240a、240b弯曲并朝向底壁部114延伸即可。
另外,在各通孔的内周面与第一电极引脚240a以及第二电极引脚240b之间分别嵌入有圆筒状的密封部件241。由此,提高了各电极引脚240a、240b相对于上壁部113的固定性,并且提高了液体容纳室110的气密性。
在液体容纳室110内,各电极引脚240a、240b在相互接近的位置,从上方朝向下方沿重力方向延伸。各电极引脚240a、240b之间的距离例如可以是5mm~20mm左右。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各电极引脚240a、240b的上端部的后端部244a、244b在液体容纳室110的外部位于相同的高度位置。第一电极引脚240a比第二电极引脚240b长。因此,在液体容纳室110内,第二电极引脚240b的前端部243b位于比第一电极引脚240a的前端部243a高的位置。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相同的高度”的含义是实质上相同的高度,例如,考虑到公差,只要在±5%的范围内,就能够解释为相同的高度。
在打印机10(参照图6)中,各电极引脚240a、240b与控制部60连接。
然后,在印刷处理的执行时或者印刷处理的停止时,控制部60以在墨水中流通交变电流的方式,对第二电极引脚240b周期性地施加电压,从而检测第一电极引脚240a与第二电极引脚240b之间的电阻。另外,也可以通过将第一电极引脚240a与电容器连接,并通过两个电极引脚240a、240b使该电容器反复进行电能的蓄积和放出,从而使在墨水中流通的交变电流产生。当液体容纳室110内的墨水被消耗,其液面降低到比第二电极引脚240b的前端部243b低的位置,并且墨水与第二电极引脚240b之间的电导通被阻断时,两个电极引脚240a、240b之间的电阻增大。在检测出的电阻增大到规定的阈值以上时,控制部60检测出液体容纳室110中的墨水量比规定的量少的墨水量的过少状态。另外,控制部60也可以检测与各电极引脚240a、240b的同墨水的接触面积的变化相应的阻力的变化,并且将其作为液体容纳室110中的墨水量的变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电极引脚240a、240b的前端部243a、243b配置在液体容纳室110的下方。因此,用户能够在难以目视确认墨水的下方部位进行墨水的检测。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罐100中,在作为罐100内的墨水的余量的标记的刻度300上没有设置表示最下限的刻度。
具体而言,如图8或者图12所示,罐100的第一侧壁部111具有能够目视确认罐100内的墨水的墨水量的目视确认部111a。详细而言,第一侧壁部111由具有透明性的材料形成,能够目视确认罐100内的墨水的墨水量。并且,在第一侧壁部111的外部面上,作为墨水的余量的标记,在Z轴方向上形成有多个凸状的刻度300。但是,在多个刻度300中,最下方的刻度300不是表示罐100内的墨水的余量的最下限的刻度,而是表示罐100内的墨水的余量的中途过程的刻度。另外,也可以另外设置表示最下限的刻度。
然而,上述打印机10以在设置于X-Y面(水平面)的状态下使用为前提进行了说明,但有时会在打印机10倾斜的状态下使用。例如,在将打印机10载置在桌子或者台等上时,考虑到在打印机10的一部分置于放置在桌子上的资料等上的状态下使用的情况,以及桌子的载置打印机10的载置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情况等。
这样,在打印机10以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状态使用的情况下,同样罐100也倾斜。这样,由于罐100内的墨水滞留在倾斜的下方侧,因此导致在罐100内残留较多的墨水。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罐100中,以如下的方式构成:即使在倾斜的状态下使用,也能够减少罐100内部的墨水余量。
以下,对具体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7以及图9所示,罐100具备:设置在罐100的内部(液体容纳室110),并且从使用状态下的罐100的底部(底壁部114)向铅垂方向的上方突出的第一突出部181;以及设置在罐100的内部(液体容纳室110),并且从底部(底壁部114)侧向铅垂方向的上方突出到比第一突出部181高的位置的第二突出部182。
第一突出部181以及第二突出部182由与壳体101相同的合成树脂一体形成。
并且,当将沿水平方向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Y方向),将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Y方向)时,第一突出部181在上部具有相对于第一方向(-Y方向)朝向上方倾斜的第一倾斜部181a。第二突出部182在上部具有相对于第二方向(+Y方向)朝向上方倾斜的第二倾斜部182a。即,如图9所示,在侧视图中,第一突出部181的第一倾斜部181a和第二突出部182的第二倾斜部182a为互不相同地倾斜的方式。
第一突出部181形成于液体流出口120的-Y方向端部与第二侧壁部11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部181的+Y方向端部配置在液体流出口120的-Y方向端部的附近。
第一突出部181的第一倾斜部181a的上部具有从液体流出口120向第二侧壁部112(向-Y方向)朝向上方逐渐倾斜的倾斜面。另外,该倾斜面是平坦面。第一倾斜部181a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没有特别规定,例如也可以相对于水平面(X-Y面)设定为约3°。这是假设罐100(打印机10)相对于+Y方向朝向上方倾斜3°左右的情况而设定的倾斜角度。即,在罐100相对于水平面(X-Y面)倾斜约3°的情况下,第一倾斜部181a的平坦面(倾斜面)与水平面为大致平行状态。
另外,在第一突出部181与第一侧壁部111之间设置有间隙。
第二突出部182形成于第一突出部181的-Y方向端部与第一侧壁部111之间。
第二突出部182的第二倾斜部182a的上部具有相对于+Y方向逐渐朝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面。另外,该倾斜面是平坦面。第二倾斜部182a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没有特别规定,例如也可以相对于水平面(X-Y面)设定为约3°。这是假设罐100(打印机10)相对于-Y方向朝向上方倾斜3°左右的情况而设定的倾斜角度。即,在罐100相对于水平面(X-Y面)倾斜约3°的情况下,第二倾斜部182a的平坦面(倾斜面)与水平面为大致平行状态。
另外,第二突出部182的第二倾斜部182a配置在比第一突出部181的第一倾斜部181a靠上方(+Z轴方向)的位置。
另外,如图7所示,第一突出部181以及第二突出部182从第三侧壁部115向-X方向(第三方向)突出。并且,第二突出部182的-X方向(第三方向)上的尺寸(长度)比第一突出部181的-X方向(第三方向)上的尺寸(长度)短。另外,在第二突出部182的+Y方向端部的-X方向(第三方向)上配置有液体流出口120。
另外,在第二突出部182与第一侧壁部111之间设置有间隙19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突出部182与第一侧壁部111之间的距离是第二侧壁部112的第三方向(-X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左右的距离。通过在第二突出部182与第一侧壁部111之间设置间隙192,从而在用户观察目视确认部111a时,由于不会在目视确认部111a的背面形成第二突出部182的映像,从而难以看到第二突出部182,因此能够提高设计性,并且能够容易地目视确认墨水的余量。
另外,第一侧壁部111(目视确认部111a)不限于平坦面,也可以是具有曲面的方式。
另外,如图7所示,第一突出部181的第三方向(-X方向)上的长度(尺寸)比第二侧壁部112的第三方向(-X方向)上的长度(尺寸)短。
即,第一突出部181的第三方向(-X方向)的端部181b和第一片状部件102不接触。更详细而言,在第一突出部181的端部181b与第一片状部件102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作为墨水能够流动的流路发挥功能。因此,第一突出部181与第二侧壁部112之间的间隙191与液体流出口120不被截断,而是通过第一突出部181的端部181b与第一片状部件102之间的间隙而连通。
另外,如图9所示,电极部件200的一对电极引脚240a、240b朝向第一突出部181与第二侧壁部112之间的间隙191,且以位于比底壁部114(底部)靠上方的方式朝向间隙191延伸。
更详细而言,各电极引脚240a、240b与第一突出部181以大致各电极引脚240a、240b的直径以上的尺寸距离分离。由此,由于在各电极引脚240a、240b与第一突出部181之间确保一定的距离,因此能够防止因各电极引脚240a、240b与第一突出部181之间的墨水而产生弯月面。因此,能够抑制检测精度的下降。
另外,各电极引脚240a、240b与第二侧壁部112以大致各电极引脚240a、240b的直径以上的尺寸距离分离。由此,由于在各电极引脚240a、240b与第二侧壁部112之间确保一定的距离,因此能够防止因各电极引脚240a、240b与第二侧壁部112之间的墨水而产生弯月面。因此,能够抑制检测精度的下降。
进而,电极部件200(一对电极引脚240a、240b)配置在与具有目视确认部111a的第一侧壁部111对置的第二侧壁部112侧。因此,在用户观察目视确认部111a时,由于难以看到电极部件200的一对电极引脚240a、240b,因此能够提高设计性并且能够容易地目视确认墨水的余量。
另外,在罐100安装于打印机10的状态下,第一侧壁部111比第二侧壁部112配置在更加远离打印头52的位置。并且,液体流出口120设置在罐100的底壁部114(底部),且该液体流出口120配置在距离第一侧壁部111比距离第二侧壁部112更近的位置。因此,例如,即使打印机10以第一侧壁部111侧比第二侧壁部112侧高的方式倒置,也能够使液体流出口120的位置比罐100内部的墨水的液面高,因此能够降低墨水因墨水的负荷而从打印头52流出的可能性。
接着,对罐100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17以及图18是表示罐的作用的说明图。
首先,图17表示罐100(打印机10)的底壁部114相对于+Y方向朝向上方倾斜3°左右的情况(例如,罐100(打印机10)向第一方向侧倾斜)。
如图17所示,在罐100倾斜的情况下,罐100内的墨水偏向罐100内的更低的第二侧壁部112侧而贮存。在此,在罐100的底部(底壁部114)上,形成有第一突出部181,该第一突出部181具有相对于第一方向(-Y方向)朝向上方倾斜的第一倾斜部181a。因此,在罐100倾斜3°左右的情况下,罐100内的墨水沿着第一倾斜部181a被向液体流出口120侧引导。
另外,通过形成第一突出部181,从而与在罐100的液体容纳室110内没有第一突出部181的情况相比,液体容纳室110的容积仅减小第一突出部181的容积的量。因此,能够使罐100更内部的墨水向液体流出口120侧引导。
此时,能够以第一突出部181的端部181b与第一片状部件102之间的间隙作为流路,并且使墨水从第二侧壁部112侧向液体流出口120侧流动。其结果是,能够减少残留在罐100中的墨水的量。
进而,由于第一突出部181的端部181b与第一片状部件102之间的间隙作为连通路径发挥功能,因此例如,即使在罐100(打印机10)姿态为被载置在X-Y面(水平面)上的状态(使用状态)下,罐100内的墨水也不会在间隙191与液体流出口120之间截断,能够使墨水流动。
另一方面,图18表示罐100(打印机10)的底壁部114相对于-Y方向朝向上方倾斜3°左右的情况(例如,罐100(打印机10)相对于第二方向侧(与第一方向侧相反的一侧)倾斜)。
如图18所示,在罐100倾斜的情况下,罐100内的墨水偏向罐100内的更低的第一侧壁部111侧而贮存。
在此,在罐100的液体容纳室110中,形成有比第一突出部181向Z轴方向突出至更高的位置的第二突出部182。因此,与在罐100的液体容纳室110内没有第二突出部182的情况相比,液体容纳室110的容积仅减小第二突出部182的容积的量。因此,能够使罐100更内部的墨水向液体流出口120侧引导。
另外,如图18所示,在罐100倾斜的情况下,在第一侧壁部111侧墨水的体积增大,并且电极部件200周边的墨水的体积减小,因此存在通过电极部件200进行的墨水余量的检测提前,并且罐100内的墨水的余量变多的可能性。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形成有比第一突出部181向Z轴方向突出至更高的位置的第二突出部182,因此即使墨水的体积增大(第一侧壁部111侧的墨水面的高度变高),也能够减少第二突出部182的容积量的墨水。
另外,也可以使第一突出部181与第二突出部182的高度相同。即使这样,也能够取得上述同样的效果。
另外,第二突出部182的-X方向(第三方向)上的尺寸(长度)比第一突出部181的-X方向(第三方向)上的尺寸(长度)短。因此,在液体容纳室110内得以确保某个一定的容积。即,例如,如图5所示,能够在液体容纳室110中确保相当于容纳于一个容器IB的墨水的容量的量。由此,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取得以下的效果。
通过第一突出部181以及第二突出部182的形成,在罐100的液体容纳室110内部的容积变小。因此,即使罐100(打印机10)在相对于第一方向侧或者第二方向侧的任意一侧倾斜的状态下使用,也能够使第一突出部181以及第二突出部182的容积量的墨水从液体流出口120排出,并且能够减少罐100内的墨水余量。由此,能够提供便利性较高的罐100、打印机10。
另外,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并不限于在喷墨式打印机上使用的罐,也可以应用于在喷射除墨水之外的其他液体的任意的液体喷射装置上使用的罐。例如,可以应用于在如下各种液体喷射装置上使用的罐。
(1)传真装置等图像记录装置;
(2)在液晶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用的彩色滤光片的制造中使用的颜色材料喷射装置;
(3)在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Field EmissionDisplay,FED)等的电极形成中使用的电极材料喷射装置;
(4)喷出在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含有生物体有机物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
(5)作为精密移液管的试料喷射装置;
(6)润滑油的喷射装置;
(7)树脂液的喷射装置;
(8)精确地对钟表或者照相机等精密机械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
(9)为了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将紫外线固化树脂液等透明树脂液向基板上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
(10)为了蚀刻基板等而喷射酸性或者碱性的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11)其他的具备喷出任意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结构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或者为了达到上述效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与发明内容部分中记载的各个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对应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可以适当进行替换、组合。另外,若该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不作为必要技术特征进行说明,则可以适当删除。

Claims (9)

1.一种液体罐,其能够向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喷射部供给液体,并且该液体罐具备:
外壁部,其构成容纳所述液体的液体容纳室并且包括上壁部、底壁部、第一侧壁部、第二侧壁部以及第三侧壁部,所述上壁部在使用状态下位于铅垂方向的上方,所述底壁部与所述上壁部对置,所述第一侧壁部与所述上壁部以及所述底壁部分别相交,并且具有能够目视确认所述液体的液体量的目视确认部,所述第二侧壁部与所述第一侧壁部对置,所述第三侧壁部与所述上壁部、所述底壁部、所述第一侧壁部以及所述第二侧壁部分别相交;
液体排出口,其用于向所述液体罐的外部排出所述液体;以及
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设置在所述液体罐的内部,并且分别从所述第三侧壁部突出,
当将从所述第一侧壁部朝向所述第二侧壁部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
使用状态下的所述第二突出部的距离所述底壁部的高度比所述第一突出部的距离所述底壁部的高度高,
所述第一突出部在上部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上方倾斜的第一倾斜部,
所述第二突出部在上部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上方倾斜的第二倾斜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罐,其特征在于,
具备电极部件,其至少一端位于所述液体罐的所述内部,并且构成为能够检测所述液体,
在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二侧壁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
在朝向所述第三侧壁部平视时,所述电极部件以所述一端位于比所述底壁部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第一间隙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突出部与所述第二侧壁部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
在朝向所述第三侧壁部平视时,所述电极部件的所述一端配置在比所述底壁部靠上方的位置且配置在所述第二间隙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罐,其特征在于,
当将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三方向时,
所述第一突出部的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二侧壁部的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长度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突出部的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一突出部的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长度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突出部与所述第一侧壁部之间设置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一侧壁部之间设置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部比所述第二侧壁部配置在更加远离所述液体喷射部的位置,
所述液体排出口设置于所述底壁部,并且配置在距离所述第一侧壁部比距离所述第二侧壁部更近的位置。
9.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罐;以及
所述液体喷射部。
CN201910085057.9A 2018-01-31 2019-01-29 液体罐、液体喷射装置 Active CN1100916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14568 2018-01-31
JP2018014568A JP7056184B2 (ja) 2018-01-31 2018-01-31 液体タンク、液体噴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1611A true CN110091611A (zh) 2019-08-06
CN110091611B CN110091611B (zh) 2022-02-11

Family

ID=67391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85057.9A Active CN110091611B (zh) 2018-01-31 2019-01-29 液体罐、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52009B2 (zh)
JP (1) JP7056184B2 (zh)
CN (1) CN1100916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13831B2 (ja) * 2017-12-12 2022-02-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タンク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7404733B2 (ja) 2019-09-24 2023-12-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WO2021149666A1 (ja) * 2020-01-20 2021-07-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22040498A (ja) 2020-08-31 2022-03-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ヘッド駆動回路、及び液体吐出ヘッド
JP2022000338A (ja) * 2020-06-17 2022-01-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流路部材、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流路部材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74627A (ja) * 2003-08-29 2005-03-24 Sii Printek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7136748A (ja) * 2005-11-15 2007-06-07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CN102416770A (zh) * 2010-09-03 2012-04-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罐单元以及具有罐单元的液体喷射系统
CN103568581A (zh) * 2012-08-10 2014-02-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消耗装置、供给系统和容纳体单元
CN104015492A (zh) * 2013-03-01 2014-09-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容器
US20150049144A1 (en) * 2013-08-19 2015-02-1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omposition, set of ink composition and ink container, ink container,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4968501A (zh) * 2013-01-24 2015-10-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容容器及液体喷射装置
US20160263905A1 (en) * 2015-03-12 2016-09-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nk, tank unit, liquid ejection system,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CN105966081A (zh) * 2015-03-12 2016-09-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罐、罐单元、液体喷射系统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7128074A (zh) * 2016-02-29 2017-09-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供给装置、印刷装置及液体喷射系统
CN107264050A (zh) * 2016-03-31 2017-10-2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78971B1 (en) * 1999-11-05 2002-04-3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5109536B2 (ja) * 2007-08-31 2012-12-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容器の製造方法
EP2095954B1 (en) * 2008-02-28 2012-09-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s
JP5987564B2 (ja) * 2012-08-31 2016-09-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JP2015061748A (ja) * 2013-08-19 2015-04-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容器
JP2015199261A (ja) * 2014-04-08 2015-11-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6819207B2 (ja) * 2016-10-21 2021-01-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供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74627A (ja) * 2003-08-29 2005-03-24 Sii Printek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7136748A (ja) * 2005-11-15 2007-06-07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CN102416770A (zh) * 2010-09-03 2012-04-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罐单元以及具有罐单元的液体喷射系统
CN103568581A (zh) * 2012-08-10 2014-02-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消耗装置、供给系统和容纳体单元
CN104968501A (zh) * 2013-01-24 2015-10-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容容器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4015492A (zh) * 2013-03-01 2014-09-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容器
US20150049144A1 (en) * 2013-08-19 2015-02-1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omposition, set of ink composition and ink container, ink container,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160263905A1 (en) * 2015-03-12 2016-09-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nk, tank unit, liquid ejection system,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CN105966081A (zh) * 2015-03-12 2016-09-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罐、罐单元、液体喷射系统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7128074A (zh) * 2016-02-29 2017-09-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供给装置、印刷装置及液体喷射系统
CN107264050A (zh) * 2016-03-31 2017-10-2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1611B (zh) 2022-02-11
US20190232669A1 (en) 2019-08-01
JP2019130767A (ja) 2019-08-08
US10752009B2 (en) 2020-08-25
JP7056184B2 (ja) 2022-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91611A (zh) 液体罐、液体喷射装置
JP2022009812A (ja) 印刷材供給システム
JP6260196B2 (ja)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265205B2 (ja) 液体収容容器
JP6756138B2 (ja)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システム
CN106004056A (zh) 印刷装置
CN105984236B (zh) 液体消耗装置
US20160089891A1 (en) Liquid supply unit
TWI630123B (zh) 液體收容容器、液體噴射裝置
JP2015080905A (ja)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CN105189124A (zh) 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容纳体
JP2016190354A (ja) 液体供給装置および液体消費装置
JP2014061693A (ja) 記憶部保持部材および保持部材
JP201513443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又は溶剤の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該カートリッジに含まれるボトル
CN105026162A (zh) 液体容纳体
CN105398221A (zh) 液体容纳体、液体消耗装置以及电气连接体
JP2017071095A (ja) 液体噴射システム、通気ユニット、液体供給装置
JP2015174271A (ja) 液体タンク及びプリンター
JP6665649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6520243B2 (ja) タンク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CN112009108B (zh) 液体容器、安装体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JP7000688B2 (ja) 液体収容体
JP2016037018A (ja)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JP2010241092A (ja) 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5896074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