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12878A - 双轴承渔线轮 - Google Patents

双轴承渔线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12878A
CN110012878A CN201811295602.9A CN201811295602A CN110012878A CN 110012878 A CN110012878 A CN 110012878A CN 201811295602 A CN201811295602 A CN 201811295602A CN 110012878 A CN110012878 A CN 1100128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ol
posture
rotatable parts
main part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956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12878B (zh
Inventor
大古濑广树
新妻基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012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128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128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128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931Spool or spool shaft 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92Frame details
    • A01K89/01921Frame disassembly features
    • A01K89/01923Rotated joi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92Frame 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92Frame details
    • A01K89/0193Frame details with bearing featur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Storage Of Web-Like 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轴承渔线轮。双轴承渔线轮(100)具有卷线筒(10)、卷线筒轴(14)、卷线筒支承部(17)、渔线轮主体(1)和转动部件(19)。转动部件以可在能够将卷线筒支承部从渔线轮主体拆下的第1姿势和无法将卷线筒支承部从渔线轮主体拆下的第2姿势之间转动的方式配置。在第1姿势下,转动部件的径向外侧部(19b1、19b2)在径向和轴向中的至少任一方的方向上与渔线轮主体(1)隔开间隔而配置。在第2姿势下,当在轴向上从外侧观察转动部件(19)的情况下,径向外侧部(19b1、19b2)配置于比径向上的主体部的外表面靠内侧的位置。根据本发明,钓鱼者能够无不适感地把持主体部,且能够容易地将卷线筒支承部从主体部拆下。

Description

双轴承渔线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轴承渔线轮(dual-bearing reel)。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双轴承渔线轮具有卷线筒、卷线筒轴、左框架(主体部)和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左框架的左侧罩(转动部件)(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
另外,现有技术的双轴承渔线轮具有卷线筒、卷线筒轴、左框架(主体部)和以可拆装的方式嵌合于左框架的卷线筒支承部(参照专利文献3和专利文献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昭63-263033号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公报特许第5775298号
专利文献3: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报实公平6-20388号
专利文献4: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报实公平8-10289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示的双轴承渔线轮中,通过使左侧罩(3、3a;转动部件)相对于左框架(2a;主体部)转动来使卷线筒相对于框架拆装。
在该情况下,在左侧罩和左框架上形成有接合面。因此,当钓鱼者包握(plaming)着渔线轮进行操作,该接合面与钓鱼者的手掌接触时,存在该接触会给钓鱼者带来不适感的担忧。
尤其是,当鱼咬住渔线,钓鱼者较强地包握着渔线轮进行操作时,存在左侧罩的接合面与左框架的接合面之间产生间隙的担忧。于是,存在钓鱼者的上述不适感会进一步增强的担忧。
另外,在专利文献3和专利文献4所示的双轴承渔线轮中,通过将卷线筒支承部(7、6)从左框架(1、4)拆下,或者将卷线筒支承部安装于左框架,来使卷线筒相对于框架拆装。
在该情况下,在专利文献3的双轴承渔线轮中,为了将卷线筒支承部从左框架拆下,需要使厚度较薄的防转动突起立起并用手指拉动该防转动突起,从而不易于将卷线筒支承部从框架拆下。
在专利文献4的双轴承渔线轮中,为了将卷线筒支承部从左框架拆下,需要在使卷线筒支承部旋转之后,将手指放置在浅而不易于放置手指的手指放置凹部来强行拔出卷线筒支承部,或者需要将卷线筒的凸缘向卷线筒支承部推压,从而难以对卷线筒支承部进行操作。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钓鱼者能够无不适感地把持主体部,且能够容易地将卷线筒支承部从主体部拆下的双轴承渔线轮。
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具有卷线筒、卷线筒轴、卷线筒支承部、主体部和转动部件。卷线筒用于卷绕渔线。卷线筒轴被配置于卷线筒的旋转中心。卷线筒支承部被构成为能够支承卷线筒轴的一端侧。卷线筒支承部以可拆装的方式被安装于主体部。
转动部件被构成为能够将卷线筒支承部连结于主体部。转动部件以在第1姿势和第2姿势之间能够转动的方式配置,其中:所述第1姿势是指能够将卷线筒支承部从主体部拆下的姿势;所述第2姿势是指为无法将卷线筒支承部从主体部拆下的姿势。
在第1姿势的情况下,转动部件的径向外侧部在第1径向和第1轴向中的至少任一方的方向上与主体部隔开间隔而配置,其中,第1径向是指远离卷线筒的旋转中心的方向;第1轴向是指沿着卷线筒的旋转中心的方向。在第2姿势的情况下,当在第1轴向上从外侧观察转动部件时,径向外侧部配置于比第1径向上的主体部的外表面靠内侧的位置。
在本双轴承渔线轮中,在转动部件为第2姿势的情况下,在第1轴向上从外侧观察转动部件时,径向外侧部配置于比第1径向上的主体部的外表面靠内侧的位置,因此,钓鱼者能够无不适感地把持主体部。
另外,在转动部件为第1姿势的情况下,转动部件的径向外侧部在第1径向和第1轴向中的至少任一方的方向上与主体部隔开间隔而配置,其中,第1径向是指远离卷线筒的旋转中心的方向;第1轴向是指沿着卷线筒的旋转中心的方向。因此,当转动部件为第1姿势的情况下,钓鱼者能够容易地对转动部件的径向外侧部进行操作,从而能够容易地将卷线筒支承部从主体部拆下。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中,优选为,在转动部件为第1姿势的情况下,径向外侧部被配置为能够通过上述间隔进行操作,以将卷线筒支承部从主体部拆下。在此,在转动部件为第2姿势的情况下,径向外侧部被配置为能把持主体部。
根据该结构,当转动部件为第1姿势的情况下,钓鱼者能够更容易地将卷线筒支承部从主体部拆下。另外,当转动部件为第2姿势的情况下,钓鱼者能够更无不适感地把持主体部。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中,优选为,在第1姿势的情况下,转动部件被构成为在远离卷线筒的第1轴向上能够相对于主体部移动。在此,在第2姿势的情况下,转动部件被构成为在第1轴向上不能相对于主体部移动。
根据该结构,在第1姿势的情况下,能够使用转动部件容易地将卷线筒支承部从主体部拆下。另外,在第2姿势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转动部件将卷线筒支承部固定于主体部。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中,优选为,主体部具有用于配置转动部件的开口部。在此,径向外侧部配置于开口部的外侧。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转动部件而容易地将卷线筒支承部安装于主体部,或者能够通过转动部件而容易地将卷线筒支承部从主体部拆下。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中,优选为,径向外侧部具有突出部。突出部在转动部件为第1姿势的情况下,在远离转动中心的第2径向上比主体部向外侧突出。在此,突出部的顶端部在第2径向上与主体部隔开间隔而配置。
根据该结构,钓鱼者能够使用与主体部隔开间隔而配置的突出部容易地将卷线筒支承部从主体部拆下。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中,优选为,在突出部与主体部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使转动部件转动的情况下,在突出部与主体部的外表面之间不会产生滑动阻力,因此,能够顺利地使转动部件旋转。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中,优选为,主体部具有台阶部。台阶部在转动部件为第2姿势的情况下,在第1轴向上与突出部相向。
在该结构中,当转动部件为第2姿势的情况下,使突出部与主体部的台阶部相向,据此,钓鱼者能够更无不适感地把持主体部。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中,优选为,径向外侧部具有相向部。相向部在转动部件为第1姿势的情况下,在沿着转动中心的第2轴向上与主体部相向而配置。在此,相向部的外周部在第2轴向上与主体部隔开间隔而配置。
根据该结构,钓鱼者能够使用与主体部隔开间隔而配置的相向部容易地将卷线筒支承部从主体部拆下。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中,优选为,径向外侧部具有突出部和相向部。突出部在转动部件为第1姿势的情况下,在远离转动中心的第2径向上比主体部向外侧突出。突出部的顶端部在第2径向上与主体部隔开间隔而配置。
相向部在转动部件为第1姿势的情况下,在沿着转动中心的第2轴向上与主体部相向而配置。相向部的外周部在第2轴向上与主体部隔开间隔而配置。
根据该结构,钓鱼者能够使用与主体部隔开间隔而配置的突出部和相向部容易地将卷线筒支承部从主体部拆下。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双轴承渔线轮中,钓鱼者能够无不适感地把持主体部,且能够容易地将卷线筒支承部从主体部拆下。
附图说明
图1是双轴承渔线轮的立体图。
图2A是双轴承渔线轮的侧视图(安装姿势)。
图2B是双轴承渔线轮的侧视图(拆卸姿势)。
图3A是第2侧板的立体图。
图3B是第2侧板的侧视图。
图4是卷线筒支承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转动部件的立体图。
图6A是图1的剖切线VIA-VIA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6B是图2B的剖切线VIB-VIB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双轴承渔线轮;1:渔线轮主体;7:框架;7d:开口部;10:卷线筒;14:卷线筒轴;17:卷线筒支承部;19:转动部件;19b1:第1操作部;19b2:第2操作部;CA:卷线筒轴轴心;D1、D2:间隔;G1~G4: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双轴承渔线轮的整体概要>
如图1、图2A和图2B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100具有渔线轮主体1(主体部的一例)、手柄2、卷线筒10(参照图1)、卷线筒轴14(参照图6A和图6B)和卷线筒支承结构15。
此外,以下所使用的“轴向”被定义为卷线筒10的旋转中心、即卷线筒轴轴心CA延伸的方向,或者沿卷线筒轴轴心CA的方向。卷线筒轴轴心CA与卷线筒轴14的轴心同心。因此,“轴向”也能够解释为卷线筒轴14延伸的方向,或者沿卷线筒轴14的方向。
“径向”被定义为远离卷线筒轴轴心CA的方向。“周向”被定义为围绕卷线筒轴轴心CA的方向。
如图1、图2A和图2B所示,在渔线轮主体1上安装有手柄2、卷线筒10(参照图1)、卷线筒轴14(参照图6A和图6B)和卷线筒支承结构15。关于渔线轮主体1的详细内容,在后面进行说明。
手柄2构成为能够使卷线筒10旋转。详细而言,手柄2构成为驱动卷线筒10而使之旋转,且手柄2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渔线轮主体1的侧部。手柄2设置于后述的侧罩8a侧。
此外,在将双轴承渔线轮100安装在钓竿上的状态下旋转手柄2的情况下,有时将手柄2旋转的旋转方向记为“绕线(卷线)方向”。另外,将放出渔线的方向设为前方,将与其相反的方向设为后方。将接近钓竿的方向设为下方,将远离钓竿的方向设为上方。
在卷线筒10上卷绕有渔线。卷线筒10具有上述的卷线筒轴轴心CA。卷线筒10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渔线轮主体1。在此,卷线筒10以能够与卷线筒轴14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卷线筒轴14上。卷线筒10通过卷线筒轴14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渔线轮主体1。卷线筒轴14配置于卷线筒轴轴心CA。在此,卷线筒轴14构成为能够与卷线筒10一体旋转。卷线筒轴14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渔线轮主体1。
<渔线轮主体>
如图1所示,渔线轮主体1具有框架7和侧罩8a。
框架7具有第1侧板7a、第2侧板7b和多个连结部7c。在第1侧板7a和第2侧板7b之间配置有卷线筒10。第1侧板7a设置于手柄2侧。第1侧板7a通过未图示的轴承对卷线筒轴14以使其可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
第2侧板7b设置于与手柄2相反的一侧。第2侧板7b在轴向上与第1侧板7a隔开间隔而配置。
如图3A和图3B所示,第2侧板7b具有用于拆装卷线筒10的开口部7d、和用于配置转动部件19的第1操作部19b1(后述)的台阶部7i。开口部7d沿卷线筒轴向贯通第2侧板7b。开口部7d实质上形成为圆筒状。
在开口部7d配置有转动部件19。开口部7d具有引导凹部7e、卡口(bayonet)槽部7f和定位凹部7g。引导凹部7e将转动部件19的卡口凸部19d(后述)引导至卡口槽部7f。引导凹部7e设置于开口部7d的内周面。在此,多个(例如两个)引导凹部7e形成于开口部7d的内周面。
如图3A所示,各引导凹部7e为沿轴向延伸的槽部。各引导凹部7e从第2侧板7b的外表面朝向卡口槽部7f沿轴向延伸。
如图3B所示,各引导凹部7e在周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例如,各引导凹部7e在周向上以180度的间隔配置。即,各引导凹部7e在径向上相向而配置。在此,一方的引导凹部7e配置于钓竿侧、即开口部7d的下方。另一方的引导凹部7e配置于远离钓竿的一侧、即开口部7d的上方。另一方的引导凹部7e的结构与一方的引导凹部7e的结构相同。
如图3A和图3B所示,卡口槽部7f沿周向对转动部件19的卡口凸部19d进行引导。卡口槽部7f设置于开口部7d的内周面。在此,多个(例如两个)卡口槽部7f形成于开口部7d的内周面。
各卡口槽部7f沿周向延伸。各卡口槽部7f从各引导凹部7e开始沿周向延伸。例如,一方的卡口槽部7f从下方的引导凹部7e开始向上方的引导凹部7e延伸。详细而言,如图3B所示,在从轴向外侧观察第2侧板7b的情况下,一方的卡口槽部7f从下方的引导凹部7e顺时针沿周向延伸。一方的卡口槽部7f的顶端部7h与上方的引导凹部隔开间隔而配置。
另一方的卡口槽部7f的结构与上述的一方的卡口槽部7f的结构实质上相同。另一方的卡口槽部7f从上方的引导凹部7e向下方的引导凹部7e延伸。详细而言,如图3B所示,在从轴向外侧观察第2侧板7b的情况下,另一方的卡口槽部7f从上方的引导凹部7e开始顺时针沿周向延伸。另一方的卡口槽部7f的顶端部7h与下方的引导凹部7e隔开间隔而配置。
卡口凸部19d可抵接于多个卡口槽部7f各自的顶端部7h。据此,转动部件19在周向上被定位。
如图3A和图3B所示,定位凹部7g为用于限制卷线筒支承部17的旋转的部件。定位凹部7g设置于开口部7d的内周面。在此,至少一个(例如一个)定位凹部7g形成于开口部7d的内周面。定位凹部7g为沿轴向延伸的槽部。定位凹部7g在周向上配置于一方的卡口槽部7f的顶端部7h与上方的引导凹部之间。
如图3A和图3B所示,台阶部7i设置于框架7的第2侧板7b。台阶部7i设置于开口部7d的径向外侧。例如,台阶部7i在开口部7d的径向外侧,设置于与放线方向相反的一侧、例如第2侧板7b的后方。如图2A和图6A所示,在后述的转动部件19处于安装姿势的情况下,台阶部7i在轴向上与第1操作部19b1相向。
如图1所示,多个连结部7c连结第1侧板7a和第2侧板7b。多个连结部7c在第1侧板7a和第2侧板7b的前部、后部和下部将第1侧板7a和第2侧板7b彼此连结。在下部的连结部一体形成有钓竿安装用的竿安装腿部。
如图1所示,侧罩8a覆盖手柄2侧的框架7。详细而言,侧罩8a安装于第1侧板7a,且覆盖第1侧板7a。侧罩8a通过未图示的轴承对卷线筒轴14的一端以使其可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
<卷线筒支承结构的构成>
卷线筒支承结构15用于支承卷线筒轴14(参照图6A和图6B)。详细而言,卷线筒支承结构15对卷线筒轴14的另一端侧以使其可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
如图1所示,卷线筒支承结构15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渔线轮主体1。在此,卷线筒支承结构15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与手柄2相反一侧的框架7。详细而言,如图1、图3A和图4所示,卷线筒支承结构15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第2侧板7b的开口部7d,并覆盖第2侧板7b的开口部7d。
如图4、图5、图6A和图6B所示,卷线筒支承结构15具有卷线筒支承部17和转动部件19。
(卷线筒支承部)
如图1、图4、图6A和图6B所示,卷线筒支承部17通过转动部件19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渔线轮主体1。卷线筒支承部17在径向上配置于卷线筒轴轴心CA与转动部件19之间。
如图6A和图6B所示,卷线筒支承部17构成为能够支承卷线筒轴14的另一端。卷线筒支承部17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渔线轮主体1。卷线筒支承部17对转动部件19以使其可旋转的方式进行保持。
卷线筒支承部17具有轴支承部17a、筒部17b和圆板部17c。轴支承部17a对卷线筒轴14的另一端以使其可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具体而言,轴支承部17a实质上形成为筒状。轴支承部17a的中心与卷线筒轴轴心CA同心。
在轴支承部17a的内周部配置有卷线筒轴14的另一端。在轴支承部17a的内周面与卷线筒轴14的另一端的外周面之间配置有轴承16。即,轴支承部17a通过轴承16对卷线筒轴14的另一端以使其可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
筒部17b实质上形成为筒状。筒部17b在径向上与轴支承部17a隔开间隔而配置。在筒部17b的径向外侧配置有转动部件19。
如图6A和图6B所示,筒部17b具有孔部17d和定位凸部17e(参照图4)。在此,筒部17b具有多个(例如三个)孔部17d和至少一个(例如一个)的定位凸部17e。
各孔部17d用于将防脱部件21(后述)从筒部17b的内周侧向转动部件19贯插。各孔部17d沿径向贯通筒部17b。各孔部17d在周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例如,各孔部17d在周向上以60度的间隔而配置。
如图4所示,定位凸部17e用于限制卷线筒支承部17相对于渔线轮主体1的旋转。定位凸部17e设置于筒部17b的外周部。详细而言,定位凸部17e与筒部17b的外周部一体形成,且从筒部17b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突出。定位凸部17e配置于渔线轮主体1(开口部7d)的定位凹部7g(参照图3A和图3B)。
如图6A和图6B所示,圆板部17c连结轴支承部17a和筒部17b。圆板部17c实质上形成为圆板状。在圆板部17c的内周部一体形成有轴支承部17a。在圆板部17c的外周部一体形成有筒部17b。
如图1和图4所示,在圆板部17c设置有用于操作调节拨盘20的开口17g。另外,如图6A和图6B所示,在圆板部17c的内表面形成有用于配置调节拨盘20(参照图1和图4)的环状凹部17f。在此,调节拨盘20为用于调节卷线筒10的制动力的操作部件。调节拨盘20构成用于调节卷线筒10的制动力的卷线筒制动机构30(参照图6A和图6B)。此外,关于卷线筒制动机构30的结构和动作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不特别进行详细说明。
(转动部件)
转动部件19用于将卷线筒支承部17安装于渔线轮主体1,或者将卷线筒支承部17从渔线轮主体1拆下。转动部件19构成为能够将卷线筒支承部17连结于渔线轮主体1。
如图1、图2A和图2B所示,转动部件19配置于渔线轮主体1与卷线筒支承部17之间。详细而言,转动部件19在径向上配置于第2侧板7b的开口部7d与卷线筒支承部17之间。转动部件19的转动中心与卷线筒轴轴心CA同心。
如图2A和图2B所示,转动部件19以能够在安装姿势(第2姿势的一例;参照图2A)与拆卸姿势(第1姿势的一例;参照图2B)之间转动的方式配置于渔线轮主体1(例如框架7)。详细而言,转动部件19以能够在安装姿势与拆卸姿势之间转动的方式卡合于框架7、例如第2侧板7b的开口部7d。
在此,安装姿势是无法将卷线筒支承部17从渔线轮主体1拆下的姿势。在安装姿势下,转动部件19构成为在第1轴向上无法相对于渔线轮主体1移动。
拆卸姿势是能够将卷线筒支承部17从渔线轮主体1拆下的姿势。在拆卸姿势下,转动部件19构成为在远离卷线筒10的第1轴向上能够相对于渔线轮主体1移动。
另外,如图5、图6A和图6B所示,转动部件19以相对于卷线筒支承部17可旋转的方式配置于卷线筒支承部17。
如图4和图5所示,转动部件19具有转动部19a、第1操作部19b1(径向外侧部的一例;突出部的一例)和第2操作部19b2(径向外侧部的一例;相向部的一例)。转动部19a实质上形成为圆环状。转动部19a配置于卷线筒支承部17的外周部、例如筒部17b的外周面。
如图5所示,转动部19a具有环状槽部19c和卡口凸部19d。环状槽部19c为形成为环状的槽部。环状槽部19c形成于转动部19a的内周面。环状槽部19c沿周向延伸。
卡口凸部19d设置于转动部19a的外周部。在此,多个(例如两个)卡口凸部19d一体形成于转动部19a的外周部。
各卡口凸部19d从转动部19a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突出。各卡口凸部19d在周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例如,各卡口凸部19d在周向上以180度的间隔配置。即,各卡口凸部19d在径向上相向而配置。
在转动部件19被安装于渔线轮主体1、例如第2侧板7b的开口部7d的情况下,各卡口凸部19d配置于开口部7d的各引导凹部7e(参照图3A和图3B),且在轴向上向接近卷线筒10的方向移动。然后,当各卡口凸部19d到达各卡口槽部7f的位置时,各卡口凸部19d沿各卡口槽部7f在周向上移动。于是,各卡口凸部19d抵接于各卡口槽部7f的顶端部7h。据此,各卡口凸部19d被定位于第2侧板7b的开口部7d。该姿势为安装姿势。
在将转动部件19从渔线轮主体1、例如第2侧板7b的开口部7d拆下的情况下,各卡口凸部19d从各卡口槽部7f的顶端部7h朝向各引导凹部7e在各卡口槽部7f内沿周向移动。然后,各卡口凸部19d到达各引导凹部7e。该姿势为拆卸姿势。然后,各卡口凸部19d从各引导凹部7e在轴向上向远离卷线筒10的方向移动。据此,各卡口凸部19d和第2侧板7b的开口部7d的卡合被解除。
图2A和图2B所示的第1操作部19b1在使转动部19a相对于渔线轮主体1转动时使用。例如,第1操作部19b1还在将卷线筒支承部17从渔线轮主体1拆下时使用,其中,该卷线筒支承部17对转动部19a以使其可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
更具体而言,钓鱼者通过使手指卡合于第1操作部19b1来进行旋转动作,来使转动部19a转动。另外,钓鱼者通过使手指卡合于第1操作部19b1来进行推压动作,从而将卷线筒支承部17拆下。
如图2A、图2B、图6A和图6B所示,第1操作部19b1设置于转动部19a。在此,第1操作部19b1设置于转动部件19的径向外侧,例如转动部19a的径向外侧。详细而言,第1操作部19b1从转动部19a向径向外侧突出,且与转动部19a一体形成。
第1操作部19b1配置于开口部7d的外侧。例如,第1操作部19b1配置于比开口部7d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如图6A和图6B所示,在第1操作部19b1与渔线轮主体1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G1、G2。详细而言,在处于安装姿势和拆卸姿势之间,在第1操作部19b1与渔线轮主体1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G1、G2。
在转动部件19为安装姿势的情况下(参照图2A),第1操作部19b1以可把持渔线轮主体1的方式配置。详细而言,在转动部件19为安装姿势的情况下,当在轴向上从外侧观察转动部件19时,第1操作部19b1配置于比径向上的渔线轮主体1的外表面、例如径向上的第2侧板7b的外表面靠内侧的位置。
更详细而言,如图2A和图6A所示,第1操作部19b1配置于比第1操作部19b1的顶端部与渔线轮主体1(例如第2侧板7b)相向的部分的外侧部分7j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在此,第1操作部19b1配置于比台阶部7i的外周部7j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在转动部件19为拆卸姿势的情况下(参照图2B和图6B),第1操作部19b1在远离卷线筒轴轴心CA的径向上比渔线轮主体1向外侧突出。
例如,如图6B所示,在转动部件19为拆卸姿势的情况下,第1操作部19b1的顶端部在远离卷线筒轴轴心CA的径向上与渔线轮主体1的外表面隔开间隔D1而配置。间隔D1为径向上的、第1操作部19b1的顶端部与渔线轮主体1之间的距离。通过该第1操作部19b1的顶端部与渔线轮主体1之间的间隔D1,在将卷线筒支承部17从渔线轮主体1拆下时,能够操作第1操作部19b1。
另外,在转动部件19为拆卸姿势的情况下(参照图6B),在第1操作部19b1与渔线轮主体1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G2。详细而言,在该情况下,在与渔线轮主体1的外表面相向的第1操作部19b1的内表面和渔线轮主体1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G2。
图2A和图2B所示的第2操作部19b2在使转动部19a相对于渔线轮主体1转动时使用。例如,第2操作部19b2还在将卷线筒支承部17从渔线轮主体1拆下时使用,其中,该卷线筒支承部17对转动部19a以使其可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
更具体而言,钓鱼者通过使手指卡合于第2操作部19b2来进行旋转动作,从而使转动部19a转动。另外,钓鱼者通过使手指卡合于第2操作部19b2来进行推压动作,从而将卷线筒支承部17拆下。
如图2A、图2B、图6A和图6B所示,第2操作部19b2设置于转动部19a。在此,第2操作部19b2设置于转动部件19的径向外侧、例如转动部19a的径向外侧。详细而言,第2操作部19b2从转动部19a向径向外侧突出,且与转动部19a一体形成。
第2操作部19b2在周向上与第1操作部19b1隔开间隔而配置。在此,第2操作部19b2在周向上与第1操作部19b1以180度的间隔配置。
第2操作部19b2配置于开口部7d的外侧。例如,第2操作部19b2配置于比开口部7d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如图6A和图6B所示,在第2操作部19b2与渔线轮主体1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G3、G4。详细而言,在安装姿势和拆卸姿势之间,在第2操作部19b2的顶端部与渔线轮主体1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G3、G4。
在转动部件19为安装姿势的情况下(参照图2A和图6A),第2操作部19b2以可把持渔线轮主体1的方式配置。详细而言,在转动部件19为安装姿势的情况下,当在轴向上从外侧观察转动部件19时,第2操作部19b2配置于比径向上的渔线轮主体1的外表面、例如径向上的第2侧板7b的外表面靠内侧的位置。
更详细而言,第2操作部19b2配置于比第2操作部19b2的顶端部与渔线轮主体1(例如第2侧板7b)相向的部分的外侧部分7k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在此,第2操作部19b2配置于比第2侧板7b的外周部7k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如图6B所示,在转动部件19为拆卸姿势的情况下,第2操作部19b2在轴向上与渔线轮主体1相向而配置。
例如,在转动部件19为拆卸姿势的情况下,第2操作部19b2的顶端部在轴向上与渔线轮主体1的外表面隔开间隔D2而配置。在此,间隔D2为上述的间隙G4在轴向上的间隔(长度)。
详细而言,在该情况下,在与渔线轮主体1的外表面相向的第2操作部19b2的内表面与渔线轮主体1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隔D2。通过该第2操作部19b2的顶端部与渔线轮主体1之间的间隔D2,在将卷线筒支承部17从渔线轮主体1拆下时,能够操作第2操作部19b2。
具有上述结构的转动部件19例如通过防脱部件21以相对于卷线筒支承部17可转动的方式配置于卷线筒支承部17。详细而言,如图5、图6A和图6B所示,防脱部件21的安装部21a配置于卷线筒支承部17的筒部17b的内周部。并且,防脱部件21的限制部21b通过卷线筒支承部17的孔部17d而配置于转动部件19的环状槽部19c。据此,防止转动部件19沿轴向从卷线筒支承部17上脱落,并且转动部件19能够相对于卷线筒支承部17沿周向转动。
<卷线筒支承结构的组装>
卷线筒支承结构15如下这样进行组装。首先,转动部件19配置于卷线筒支承部17的径向外侧。在该状态下,转动部件19的环状槽部19c在径向上与卷线筒支承部17的筒部17b的各孔部17d相向而配置。
接着,调节拨盘20配置于卷线筒支承部17的环状凹部17f,且防脱部件21通过环状的盖部件23安装于卷线筒支承部17。最后,防脱部件21和盖部件23通过固定部件、例如螺钉部件22被定位。如此被组装的卷线筒支承结构15如下这样安装于渔线轮主体1。
在将转动部件19相对于卷线筒支承部17配置为拆卸姿势的状态下,图4所示的转动部件19的各卡口凸部19d配置于图3A所示的渔线轮主体1(开口部7d)的各引导凹部7e,且图4所示的卷线筒支承部17的定位凸部17e配置于图3A所示的渔线轮主体1(开口部7d)的定位凹部7g。
在该状态下,卷线筒支承结构15被按入卷线筒10侧。此时,卷线筒轴14的端部经由轴承16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卷线筒支承部17的轴支承部17a。
接着,如图2B所示,当转动部件19沿旋转方向R2转动时,图4所示的转动部件19的各卡口凸部19d沿图3A所示的各卡口槽部7f在周向上移动。然后,各卡口凸部19d抵接于各卡口槽部7f的顶端部7h。据此,转动部件19的姿势从拆卸姿势(参照图2B)变成安装姿势(参照图2A),卷线筒支承结构15被安装于渔线轮主体1。
如此被安装于渔线轮主体1的卷线筒支承结构15通过进行与上述安装方式相反的步骤来将卷线筒支承结构15从渔线轮主体1拆下。因此,对拆下的步骤简单地进行说明。
转动部件19相对于渔线轮主体1和卷线筒支承部17沿旋转方向R1(参照图2A)转动,以从安装姿势(参照图2A)变为拆卸姿势(参照图2B)。
例如,通过沿周向推压转动部件19的第1操作部19b1和第2操作部19b2,转动部件19的姿势从安装姿势(参照图2A)变成拆卸姿势(参照图2B)。在该状态下,通过利用间隔D1、D2来将第1操作部19b1和第2操作部19b2向远离卷线筒10的轴向推压,从而将卷线筒支承结构15从渔线轮主体1拆下。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a)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转动部件19为拆卸姿势的情况下,第1操作部19b1从渔线轮主体1向径向突出的情况的例子,但也可以使第2操作部19b2为与第1操作部19b1相同的结构。
(b)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转动部件19为拆卸姿势的情况下,第1操作部19b1从渔线轮主体1向径向突出的情况的例子,但也可以使第1操作部19b1为与第2操作部19b2相同的结构。
(c)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卷线筒10构成为能够与卷线筒轴14一体旋转的情况的例子,但卷线筒10也可以以相对于卷线筒轴14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卷线筒轴14。
(d)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转动部件19的转动中心与卷线筒轴轴心CA同心的情况的例子,但转动部件19的转动中心也可以从卷线筒轴轴心CA偏离(offset)。
(e)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防脱部件21来将转动部件19可转动地配置于卷线筒支承部17的情况的例子,但是,只要转动部件19相对于卷线筒支承部17能够转动,则无论使转动部件19怎样卡合于卷线筒支承部17来配置均可。
(f)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调节拨盘20被安装于卷线筒支承结构15的情况的例子。代替于此,本发明也可适用于不具有调节拨盘20、例如卷线筒制动机构30的双轴承渔线轮。

Claims (9)

1.一种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卷线筒、卷线筒轴、卷线筒支承部、主体部和转动部件,其中,
所述卷线筒用于卷绕渔线;
所述卷线筒轴被配置于所述卷线筒的旋转中心;
所述卷线筒支承部被构成为能够支承所述卷线筒轴的一端侧;
所述卷线筒支承部以可拆装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主体部;
所述转动部件被构成为能够将所述卷线筒支承部连结于所述主体部,且以在第1姿势和第2姿势之间能够转动的方式配置,其中:所述第1姿势是指能够将所述卷线筒支承部从所述主体部拆下的姿势;所述第2姿势是指无法将所述卷线筒支承部从所述主体部拆下的姿势,
在所述第1姿势的情况下,所述转动部件的径向外侧部在第1径向和第1轴向中的至少任一方的方向上与所述主体部隔开间隔而配置,其中:所述第1径向是指远离所述旋转中心的方向;所述第1轴向是指沿着所述旋转中心的方向,
在所述第2姿势的情况下,当在所述第1轴向上从外侧观察所述转动部件时,所述径向外侧部配置于比所述第1径向上的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靠内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动部件为所述第1姿势的情况下,所述径向外侧部被配置为能通过所述间隔进行操作,以将所述卷线筒支承部从所述主体部拆下,
在所述转动部件为所述第2姿势的情况下,所述径向外侧部被配置为能把持所述主体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姿势的情况下,所述转动部件被构成为在远离所述卷线筒的所述第1轴向上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移动,
在所述第2姿势的情况下,所述转动部件被构成为在所述第1轴向上不能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具有用于配置所述转动部件的开口部,
所述径向外侧部被配置于所述开口部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径向外侧部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在所述转动部件为所述第1姿势的情况下,在远离转动中心的第2径向上比所述主体部向外侧突出,
所述突出部的顶端部在所述第2径向上与所述主体部隔开间隔而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具有台阶部,该台阶部在所述转动部件为所述第2姿势的情况下,在所述第1轴向上与所述突出部相向。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径向外侧部具有相向部,该相向部在所述转动部件为所述第1姿势的情况下,在沿着转动中心的第2轴向上与所述主体部相向而配置,
所述相向部的外周部在所述第2轴向上与所述主体部隔开间隔而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径向外侧部具有突出部和相向部,其中:所述突出部在所述转动部件为所述第1姿势的情况下,在远离转动中心的第2径向上比所述主体部向外侧突出;所述相向部在所述转动部件为所述第1姿势的情况下,在沿着所述转动中心的第2轴向上与所述主体部相向而配置,
所述突出部的顶端部在所述第2径向上与所述主体部隔开间隔而配置,
所述相向部的外周部在所述第2轴向上与所述主体部隔开间隔而配置。
CN201811295602.9A 2017-11-10 2018-11-01 双轴承渔线轮 Active CN1100128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7785A JP7094690B2 (ja) 2017-11-10 2017-11-10 両軸受リール
JP2017-217785 2017-11-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12878A true CN110012878A (zh) 2019-07-16
CN110012878B CN110012878B (zh) 2022-10-11

Family

ID=66431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95602.9A Active CN110012878B (zh) 2017-11-10 2018-11-01 双轴承渔线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588303B2 (zh)
JP (1) JP7094690B2 (zh)
KR (1) KR102633701B1 (zh)
CN (1) CN110012878B (zh)
MY (1) MY195153A (zh)
TW (1) TWI7851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94191B1 (ko) * 2018-03-02 2019-06-28 유한책임회사 도요엔지니어링 팜측 제1 사이드커버 개폐용 락 레버를 구비한 낚시 릴
JP1653953S (zh) * 2019-10-25 2020-03-02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0388Y2 (ja) * 1988-12-09 1994-06-01 島野工業株式会社 両軸受けリール
JPH1056927A (ja) * 1996-07-12 1998-03-03 Zebco Division Of Brunswick Corp 魚釣用リール
JP2001037382A (ja) * 1999-06-24 2001-02-13 Shin A Sports Co Ltd フライ釣り用リール
US6206312B1 (en) * 2000-06-22 2001-03-27 Shin A Sports Co., Ltd. Fly fishing reel with detachable spool shaft supporting plate
CN1456050A (zh) * 2002-05-07 2003-11-19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的转动支承结构
CN1504084A (zh) * 2002-12-03 2004-06-16 ��ʽ���絺Ұ 钓鱼绕线轮的部件
US20050056716A1 (en) * 2003-09-12 2005-03-17 Shimano Inc. Reel unit for a dual bearing reel
JP2012139160A (ja) * 2010-12-28 2012-07-26 Globeride Inc 魚釣用リール
CN203528856U (zh) * 2013-11-04 2014-04-09 台州市新大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旋转锁定装置的钢筋捆扎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63033A (ja) 1987-04-20 1988-10-31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両軸受型リ−ル
JPH0810279Y2 (ja) 1989-08-10 1996-03-29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両軸受型リール
US5429318A (en) * 1991-10-04 1995-07-04 Shimano Inc. Baitcasting reel having a locking device disposed laterally of a reel body
JP2810592B2 (ja) 1992-07-06 1998-10-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情報再生装置
JPH0810289A (ja) 1994-07-04 1996-01-16 Mitsubishi Steel Mfg Co Ltd 床ずれ予防用マットレス
JP2922790B2 (ja) * 1994-07-27 1999-07-26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両軸受型リ−ル
US6032894A (en) * 1998-05-14 2000-03-07 Johnson Worldwide Assoicates, Inc. Cartridge spool system for bait cast fishing reel
KR100320405B1 (ko) * 1999-09-02 2002-01-15 현광호 낚시용 양 베어링형 릴의 사이드카바 착탈구조
JP3961757B2 (ja) * 2000-09-29 2007-08-22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の部品支持構造
JP5124435B2 (ja) * 2008-12-16 2013-01-23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5805516B2 (ja) * 2011-12-21 2015-11-04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US9832983B2 (en) * 2014-07-16 2017-12-05 Shimano Inc. Dual-bearing reel
FR3052311B1 (fr) * 2016-06-06 2019-08-02 Airbus Ds Slc Dispositif et procede pour le traitement d'un signal recu par un recepteur perturbe par un emetteur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0388Y2 (ja) * 1988-12-09 1994-06-01 島野工業株式会社 両軸受けリール
JPH1056927A (ja) * 1996-07-12 1998-03-03 Zebco Division Of Brunswick Corp 魚釣用リール
JP2001037382A (ja) * 1999-06-24 2001-02-13 Shin A Sports Co Ltd フライ釣り用リール
US6206312B1 (en) * 2000-06-22 2001-03-27 Shin A Sports Co., Ltd. Fly fishing reel with detachable spool shaft supporting plate
CN1456050A (zh) * 2002-05-07 2003-11-19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绕线轮的转动支承结构
CN1504084A (zh) * 2002-12-03 2004-06-16 ��ʽ���絺Ұ 钓鱼绕线轮的部件
US20050056716A1 (en) * 2003-09-12 2005-03-17 Shimano Inc. Reel unit for a dual bearing reel
JP2012139160A (ja) * 2010-12-28 2012-07-26 Globeride Inc 魚釣用リール
JP5775298B2 (ja) * 2010-12-28 2015-09-09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
CN203528856U (zh) * 2013-11-04 2014-04-09 台州市新大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旋转锁定装置的钢筋捆扎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88197A (ja) 2019-06-13
TWI785109B (zh) 2022-12-01
JP7094690B2 (ja) 2022-07-04
US20190141972A1 (en) 2019-05-16
KR102633701B1 (ko) 2024-02-02
MY195153A (en) 2023-01-11
TW201922091A (zh) 2019-06-16
CN110012878B (zh) 2022-10-11
US10588303B2 (en) 2020-03-17
KR20190053765A (ko) 2019-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12878A (zh) 双轴承渔线轮
JP7142133B2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操作レバー
US9210923B2 (en) Spinning reel
CN103907577B (zh) 双轴承绕线轮
JP2007006710A (ja) 両軸受リール
JPH1056927A (ja) 魚釣用リール
JP2006246776A (ja) 釣り用両軸受リール
US6857589B2 (en) Fishing reel component
EP2113170A3 (en) Spool for spinning reel
JP5956799B2 (ja) 両軸受リール及び両軸受リールのドラグ操作部材
CN110012879A (zh) 双轴承渔线轮
JP4572125B2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JP4476128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マスターギア
JP2019088197A5 (zh)
JP4050110B2 (ja) 中通し竿
JP2008182915A (ja) 魚釣用リ−ル
JP3030277U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におけるロータ逆転防止装置
KR102118292B1 (ko) 낚시릴의 풀림 방지용 핸들손잡이 고정장치
JP2004248625A (ja) 魚釣用リール
JP3044613B2 (ja) リール巻き取り用釣り糸スプール支持装置
JP3518984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3611481B2 (ja) スピニング首振り巻き取り方法及び装置
JP2001017039A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釣り糸案内機構
JP2004024119A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軸支持構造
JPH11276030A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