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07577B - 双轴承绕线轮 - Google Patents
双轴承绕线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07577B CN103907577B CN201310734240.XA CN201310734240A CN103907577B CN 103907577 B CN103907577 B CN 103907577B CN 201310734240 A CN201310734240 A CN 201310734240A CN 103907577 B CN103907577 B CN 10390757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umenon
- double
- bearing reel
- spool
- r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4
- 210000003811 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280 dens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DHKHKXVYLBGOIT-UHFFFAOYSA-N 1,1-Diethoxy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COC(C)OCC DHKHKXVYLBGOI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52 Poly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54 acetal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19 centrifu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804 graph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9 graph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47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24 polyoxym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51 slip fo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28 wave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ishing R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轴承绕线轮,其能够在握持时容易握住绕线轮本体。双轴承绕线轮是将钓线向前方放出的双轴承绕线轮,且具备绕线轮本体(1)、线筒(12)以及手柄(2)。绕线轮本体(1)具有隔开指定间隔彼此相对地配置的第一本体部(1a)以及第二本体部(1b)。线筒(12)配置在第一本体部(1a)和第二本体部(1b)之间。在与第一本体部(1a)的第一侧面(1c)相对的第二侧面侧(1e)侧,手柄(2)能够旋转地安装于第一本体部(1a)。第一本体部(1a)具有沿着安装侧面(1f)和第一侧面(1c)的边界部即第一边界部(1h)延伸的凹部(1j)。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安装于钓竿且将钓线向前方放出的双轴承绕线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双轴承绕线轮具有:线筒;绕线轮本体,具有以从两端夹着线筒的方式配置的第一以及第二本体部;以及手柄,安装于第一本体部。如果使用者旋转手柄,则通过收纳于第一本体部内的旋转传递机构,将手柄的旋转传递至线筒,线筒旋转。该旋转传递机构具有:驱动齿轮,安装于手柄轴;小齿轮,旋转自如且沿轴向移动自如地安装于线筒轴,并且与驱动齿轮啮合;以及离合机构,连接以及断开手柄和线筒。通过操作该离合机构,能够将钓线从线筒放出,或卷绕于线筒(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近年来,在钓鱼用绕线轮中,希望齿轮比的高速化,即增加手柄每旋转一周的线筒的旋转数。为了响应该要求,存在如下倾向,即缩小小齿轮的直径,并且增大驱动齿轮的直径,其结果是,收纳驱动齿轮的第一本体部大型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489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双轴承绕线轮中,在从与手柄安装侧相反的一侧即第二本体部侧握住绕线轮本体即所谓的握持(palming)的情况下,进行线筒或钓竿的操作。在该握持时,与持手柄的手相反的手(在右侧手柄的双轴承绕线轮的情况下,为左手)握住绕线轮本体和钓竿。但是,如上所述,如果绕线轮本体的第一本体部大型化,则在握持时握住绕线轮本体的手的指尖干涉,即指尖碰触第一本体部的角部,从而产生难以握住绕线轮本体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握持时容易握住绕线轮本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第1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是能够安装于钓竿且将钓线向前方放出的双轴承绕线轮,且具备绕线轮本体、线筒以及手柄以及安装部件。绕线轮本体具有第一本体部以及第二本体部。第一本体部包括第一侧面、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以及面向第一方向的安装侧面。第二本体部包括第三侧面。第三侧面与第一侧面隔开指定间隔且彼此相对地配置。线筒配置在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之间。在第一本体部的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侧,手柄能够旋转地安装于第一本体部。安装部件,其具有面向第一方向的安装面。当双轴承绕线轮被安装到钓竿时,安装面与钓竿相接触。第一本体部具有凹部,凹部沿着第一边界部延伸,该第一边界部是在第一本体部上安装侧面和第一侧面的边界部。
根据该结构,在于握持时容易与握住绕线轮本体的手的指尖干涉的部位即第一本体部的安装侧面和第一侧面的边界部形成凹部。通过该凹部,能够减轻基于第一本体部的角部即第一边界部的对指尖的干涉,即使对于具有大型化的第一本体部的绕线轮本体,也容易握住。
本发明第2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是在第1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中,凹部沿着第一边界部和第二边界部连续地延伸,该第二边界部是第一本体部的前表面和第一侧面的边界部。根据该结构,由于从第一边界部至第二边界部形成凹部,所以在具有在握持时握住绕线轮本体的手的指尖干涉的可能性的部位形成凹部。因此,即使在握持时使握住绕线轮本体的手的位置前后移动,通过凹部,能够切实地减轻对指尖的干涉,且保持容易握住绕线轮本体的状态。
本发明第3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是在本发明第1或第2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中,凹部的沿着与该凹部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剖面形状是大致圆弧状。根据该结构,由于凹部具有沿着指尖的形状的剖面,所以使得指尖在接触凹部时的触感良好,更容易握住绕线轮本体。
本发明第4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是在本发明第1至第3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中,第一本体部具有包含第一侧面的侧板和包含第二侧面且安装于侧板的侧盖。根据该结构,由于由侧板和侧盖的至少两个部件构成第一本体部,所以将侧盖从侧板拆卸且进行收纳于第一本体部内的元件的更换以及维护成为可能。
本发明第5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是在本发明第4侧面的双轴承绕线轮中,凹部形成在第一本体部的侧板。根据该结构,由于不是遍及多个部件形成凹部,而是在一个部件中形成,所以指尖接触凹部时的触感良好。
本发明第6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是在本发明第4或第5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中,第一本体部在前部通过连接部件连接所述侧板和所述侧盖,且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前表面从侧视方向观察是向所述连接部件的前方隆起的光滑的曲面。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一本体部的前表面是光滑的曲面且不具有凸部,所以设计性提高。
本发明第7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是在本发明第6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中,侧板的前表面具有从侧视方向观察用于收纳连接部件的切口部。根据该结构,由于侧板通过切口部收纳连接部件,所以能够最小限度地抑制第一本体部向前方的隆起而使其紧凑化。
本发明第8方面所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是在本发明第1至第7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中,第一本体部收纳安装于驱动轴的驱动齿轮,该驱动轴安装有手柄。并且,凹部沿着驱动齿轮的外周的一部分延伸。根据该结构,由于沿着驱动齿轮的外周在第一本体部形成凹部,第一本体部的外表变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握持时容易握住绕线轮本体。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双轴承绕线轮的立体图。
图2是双轴承绕线轮的后视图。
图3是双轴承绕线轮的右侧视图。
图4是双轴承绕线轮的左侧视图。
图5是图3的Y-Y线剖视图。
图6是图3的R-R线剖视图。
图7是图3的Z-Z线剖视图。
图8是绕驱动轴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变形例1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的立体图。
部件列表
1 绕线轮本体
1a 第一本体部
1b 第二本体部
1c 第一侧面
1e 第二侧面
1f 安装侧面
1g 前表面
1h 第一边界部
1i 第二边界部
1j 凹部
2 手柄
12 线筒
5a 第一侧板
6a 第一侧盖
30 驱动轴
31 驱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采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双轴承绕线轮是鱼饵抛投用的小型的扁平型(low profile)绕线轮。双轴承绕线轮具备:绕线轮本体1;线筒旋转用手柄2,配置在绕线轮本体1的一侧;以及泄力调整用的星型泄力调节器3,配置在手柄2的绕线轮本体1侧;安装部件81,其具有面向第一方向的安装面82。当双轴承绕线轮被安装到钓竿时,安装面82与钓竿相接触。
绕线轮本体
如图5至图7所示,绕线轮本体1包括第一本体部1a和第二本体部1b。第一本体部1a具有包括第一侧面1c的第一侧板5a和安装于第一侧板5a的一侧的第一侧盖6a。另外,第二本体部1b具有包括第三侧面1d的第二侧板5b和安装于第二侧板5b的一侧的第二侧盖6b。第一本体部1a的第一侧面1c与第二本体部1b的第三侧面1d隔开指定间隔且彼此相对地配置。而且,通过第一侧板5a、第二侧板5b和连接第一侧板5a和第二侧板5b的连接部(省略图示),构成绕线轮本体1的框架。
如图1、图3以及图4所示,绕线轮本体1还具有覆盖前方的前盖7和覆盖上部的止滑处8。另外,如图6所示,绕线轮本体1具有通过螺钉等固定于第二侧盖6b的轴支撑部9。在绕线轮本体1的内部,在第一本体部1a和第二本体部1b之间,旋转自如地且装卸自如地安装有卷绕钓线用的线筒12。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本体部1a具有第一侧面1c、第二侧面1e、安装侧面1f以及前表面1g。其中,所谓的安装侧面是指在将双轴承绕线轮安装于钓竿时,与钓竿相对的表面。第一本体部1a具有凹部1j,凹部1j沿着安装侧面1f和第一侧面1c的边界部即第一边界部1h、前表面1g和第一侧面1c的边界部即第二边界部1i连续地延伸。该凹部1j在第一边界部1h中在线筒轴16的前方形成,且在第二边界部1i的全部中形成。
该凹部1j由弯曲面形成。凹部1j的沿着与凹部1j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剖面形状为大致圆弧状。优选的是该凹部1j的圆弧的曲率半径是3mm以上且15mm以下程度,更优选的是5mm以上且10mm以下程度。通过采用该范围的曲率半径,容易避免在握持时的握住绕线轮本体1的手的指尖与第一本体部1a的角部即第一边界部1h的干涉。而且,上述的凹部1j的剖面形状也可并非是由一个曲率半径形成的圆弧状,而是使包括上述范围的曲率半径的圆弧多个组合的形状。另外,第一边界部1h以及第二边界部1i是在握持时能够与握住绕线轮本体1的手的指尖干涉的部位。
第一侧板5a以及第二侧板5b通过未图示的多个连接部连接。在第二侧板5b中形成能够通过线筒12的第一开口部5c(图6)。另外,在第二侧板5b的前下部形成开口部,如图4所示,操作部件60的外周部的一部分从该开口部露出。其中,该操作部件60是用于调整线筒制动装置23的制动力的部件。
第一侧盖6a通过螺钉固定于第一侧板5a。第一侧盖6a具有第一轴衬部6c(参照图5)和第二轴衬部6d(参照图6、图7)。第一轴衬部6c为了支撑连接有手柄2的驱动轴30而设。第二轴衬部6d为了支撑固定有线筒12的线筒轴16而设。
如图6所示,轴支撑部9是有底筒状的部件。在轴支撑部9的内周部形成筒状的轴承收纳部9a。轴承收纳部9a在内部收纳支撑线筒轴16的一端的第一轴承24a。轴承收纳部9a具有配置在线筒12侧的直径大的第一外周面9b和配置在第二侧盖6b侧的直径小的第二外周面9c。
如图5、图6以及图7所示,在侧板5内配置有线筒12;水平绞线机构15,用于在线筒12内将钓线均匀地卷绕;以及离合操作部件17,成为在进行竖起拇指时的大拇指的接触部位。
线筒12能够通过第二侧板5b的第一开口部5c。另外,在第一侧板5a和第一侧盖6a之间,配置有齿轮机构18、离合机构13、离合控制机构19、泄力机构21和抛竿控制机构22。齿轮机构18是用于将来自手柄2的旋转力传递至线筒12以及水平绞线机构15的机构。离合控制机构19是用于根据离合操作部件17的操作而进行离合机构13的卡脱以及控制的机构。抛竿控制机构22是用于调整线筒12的旋转时的阻力的制动机构。并且,在第二侧板5b和第二侧盖6b之间配置有线筒制动装置23。线筒制动装置23是用于抑制抛竿时的回卷的装置。
线筒以及线筒轴
如图6所示,线筒12配置在第一本体部1a和第二本体部1b之间。线筒12具有:筒状的线卷躯干部12a,在外周卷绕钓线;左右一对凸缘部12b;以及轴衬部12c。凸缘部12b在线卷躯干部12a的两端分别向径向外侧一体地突出地设置。轴衬部12c通过压入等适宜的固定手段固定于线筒轴16。由此,线筒12能够一体旋转地连接于线筒轴16。
如图6所示,线筒轴16贯穿第一侧板5a且向第一侧盖6a的外侧延伸。线筒轴16的一端通过收纳于轴支撑部9的轴承收纳部9a的第一轴承24a而被旋转自如地支撑。另外,线筒轴16的另一端在设于第一侧盖6a的第二轴衬部6d内通过第二轴承24b而被旋转自如地支撑。以该方式,在绕线轮本体1中在两个位置处通过轴承支撑线筒轴16。
在线筒轴16的第一侧板5a的贯穿部分中固定有构成离合机构13的卡合销20。卡合销20沿着径向贯穿线筒轴16,且其两端向径向突出。线筒轴16在固定有线筒12的部分的外周面形成第一锯齿16a。该第一锯齿16a作为在压入线筒12时的止转器发挥作用。另外,线筒轴16形成凸缘部16b。凸缘部16b为了定位线筒制动装置23的旋转部件62而设。在凸缘部16b的第二侧盖6b侧的线筒轴16的外周面形成第二锯齿16c。该第二锯齿16c作为在将旋转部件62压入线筒轴16时的止转器发挥作用。
齿轮机构
如图5所示,齿轮机构18具有:驱动轴30,能够一体旋转地连接手柄2;驱动齿轮31,安装于驱动轴30;小齿轮32,与驱动齿轮31螺合(参照图6、图7);第一齿轮33,能够一体旋转地连接于驱动轴30;以及第二齿轮34,与第一齿轮33啮合。第二齿轮34为了根据手柄2的旋转而沿左右往返移动水平绞线机构15而设。
驱动轴30通过单向离合40而仅能够沿线卷取方向旋转。如图8所示,驱动轴30具有:第一安装部30a;第二安装部30b,与第一安装部30a邻接而设;直径大的凸缘部30c,在与第二安装部30b相反的一侧与第一安装部30a邻接而设;以及槽部30d,在凸缘部形成。另外,驱动轴30还具有安装有手柄2的第三安装部30e和安装有第一齿轮33的第四安装部30f。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部30a的直径比第二安装部30b大。
在第一安装部30a中,能够一体旋转地安装有作为接受泄力机构21的泄力的力的泄力接受部件的棘轮36。棘轮36配置在驱动齿轮31和凸缘部30c之间。第一安装部30a在外周面具有用于能够一体旋转地连接棘轮36的四个倒角部30g。棘轮36作为泄力接受部件发挥功能,并且也作为使离合机构13从离合断开状态返回至离合接通状态的离合返回机构发挥功能。第一安装部30a的四个倒角部30g各自具有沿周向以90度间隔形成的平面。
如图8所示,在第二安装部30b中旋转自如地安装驱动齿轮31,并且能够一体旋转地安装泄力机构21的泄力板37。另外,星型泄力调节器3的泄力螺母3a(参照图5)螺合于第二安装部30b。在第二安装部30b中形成用于谋求轻量化的环状的减薄部30h。另外,在第二安装部30b的减薄部30h的内侧(图8左侧)沿轴向以指定长度形成能够一体旋转地连接泄力板37的四个倒角部30i。第三安装部30e配置在第二安装部30b的顶端侧。第三安装部30e的直径比第二安装部30b小。在第三安装部30e中能够一体旋转地安装手柄2,且螺合用于将手柄2固定于驱动轴30的螺母53(参照图5)。第四安装部30f配置在凸缘部30c的内侧(图8左侧)。在第四安装部30f中能够一体旋转地安装第一齿轮33。
如图6以及图7所示,小齿轮32是线筒轴16贯穿中心的筒状部件。小齿轮32被旋转自如地支撑于绕线轮本体1。具体而言,小齿轮32的一端通过安装于第一侧板5a的第六轴承38a而被旋转自如地支撑,且另一端通过安装于第一侧盖6a的第二轴衬部6d的第七轴承38b而被旋转自如地支撑。
另外,小齿轮32沿线筒轴向被移动自如地安装。在小齿轮32的一端形成卡合销20卡合的啮合槽32a。在小齿轮32的另一端侧形成与驱动齿轮31啮合的齿轮齿32b。在啮合槽32a和齿轮齿32b之间形成变细部32c。构成离合控制机构19的离合拨叉39卡合于变细部32c。如果离合操作部件17位于离合断开位置,则如图6以及图7所示,离合拨叉39配置在断开位置,如果离合操作部件17配置在离合接通位置,则离合拨叉39从断开位置与小齿轮32一同移动至图6以及图7左侧的接通位置。由此,卡合销20与啮合槽32a卡合,且离合机构13成为离合接通状态。因此,离合机构13由卡合销20和小齿轮32构成。
如图7所示,第二齿轮34能够一体旋转地连接于水平绞线机构15的螺轴15a。
泄力机构
泄力机构21在离合接通状态时经由驱动齿轮31制动线筒12的钓线放出方向的旋转。泄力机构21通过星型泄力调节器3调整泄力。如图5以及图8所示,泄力机构21经由单向离合40的内轮40a传递手柄2的旋转以及星型泄力调节器3的按压力。泄力机构21具有泄力板37和棘轮36,泄力板37能够一体旋转地连接于内轮40a。在泄力板37和驱动齿轮31之间以及在驱动齿轮31和棘轮36之间,为了在泄力动作时使驱动齿轮31顺滑地滑动,安装有毡制或石墨制的第一泄力垫片41a以及第二泄力垫片41b。
抛竿控制机构
抛竿控制机构22具有第一摩擦板51a、第二摩擦板51b以及制动帽52。第一摩擦板51a以及第二摩擦板51b以夹着线筒轴16的两端的方式配置。制动帽52是用于调节基于第一摩擦板51a以及第二摩擦板51b对线筒轴16的夹持力的部件。第一摩擦板51a配置在制动帽52内。制动帽52与第二轴衬部6d的外周面螺合。第二摩擦板51b安装在轴支撑部9内。
线筒制动装置
如图7所示,线筒制动装置23具备旋转部件62、多个(例如六个)制动块64、制动鼓66以及移动机构68。线筒制动装置23安装于线筒轴16以及轴支撑部9。多个制动块64能够摆动且装卸自如地弹性卡合于旋转部件62。制动鼓66配置在制动块64的径向内侧,且外周面与摆动的制动块64接触。移动机构68能够使制动块64以及制动鼓66沿线筒轴16的轴向相对移动且定位。
旋转部件62例如是聚酰胺树脂、聚甲醛树脂等合成树脂制的大致圆形的部件。旋转部件62被压入固定于第二锯齿16c,且通过线筒轴16的凸缘部16b沿轴向定位。另外,旋转部件62固定于线筒轴16,且与线筒12的旋转联动旋转。如果线筒12旋转,则制动块64因离心力而以摆动轴63c为中心沿图7的逆时针方向摆动。并且,通过制动块64和制动鼓66的摩擦制动线筒12。此时的制动力由于依赖于在接触位置处的制动鼓66的直径,所以能够通过由移动机构68调整制动鼓66的位置,从而调整制动力。而且,操作部件60是移动机构68的构成部件,且能够通过旋转操作部件60,调整制动鼓66的位置。
特征
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如下方式表现。
(1)双轴承绕线轮是将钓线向前方放出的双轴承绕线轮,且具备绕线轮本体1、线筒12以及手柄2以及安装部件81。绕线轮本体1包括第一本体部1a和第二本体部1b。第一本体部1a的第一侧面1c与第二本体部1b的第三侧面1d隔开指定间隔且彼此相对地配置。线筒12配置在第一本体部1a和第二本体部1b之间。在与第一本体部1a的第一侧面1c相对的第二侧面1e侧,手柄2能够旋转地安装于第一本体部1a。第一本体部1a具有沿着安装侧面1f和第一侧面1c的边界部即第一边界部1h延伸的凹部1j。
根据该结构,在于握持时容易与握住绕线轮本体的手的指尖干涉的部位即第一边界部1h形成凹部1j。通过该凹部1j,能够减轻第一本体部1a的角部即第一边界部1h对指尖的干涉,且即使对于具有大型化的第一本体部1a的绕线轮本体1,也容易握住。
(2)凹部1j沿着第一边界部1h与第一本体部1a的前表面1g和第一侧面1c的边界部即第二边界部1i连续地延伸。根据该结构,由于从第一边界部1h至第二边界部1i形成凹部1j,所以在于握持时握住绕线轮本体1的手的指尖能够干涉的部位的全部中形成凹部1j。因此,即使在握持时使握住绕线轮本体1的手的位置沿前后移动,通过凹部1j,指尖切实地抵接凹部1j,且保持容易握住绕线轮本体1a的状态。
(3)由于凹部1j的沿着与该凹部1j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剖面形状是大致圆弧状,所以凹部1j成为沿着在握持时抵接的指尖的形状,且使得在指尖接触时的触感良好,更容易握住绕线轮本体。
(4)第一本体部1a具有包括第一侧面1c的第一侧板5a和包括第二侧面1e且安装于第一侧板5a的第一侧盖6a。根据该结构,由于由第一侧板5a和第一侧盖6a的至少两个部件构成第一本体部1a,所以将第一侧盖6a从第一侧板5a拆卸且进行收纳于第一本体部1a内的各元件的更换以及维护成为可能。
(5)凹部1j形成于第一本体部1a的第一侧板5a。根据该结构,由于不是遍及多个部件形成凹部1j,而是在一个部件(第一侧板5a)中形成,所以指尖接触凹部时的触感良好。
(6)第一本体部1a收纳安装于驱动轴30的驱动齿轮31,该驱动轴30安装有手柄2。并且,凹部1j沿着驱动齿轮31的外周的一部分延伸。根据该结构,由于沿着驱动齿轮31的外周在第一本体部1a形成凹部1j,第一本体部1a的外表变小。
变形例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能够根据需要,任意组合记载在本说明书中的多个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以及图4所示,尽管第一本体部1a在前表面1g具有从侧视方向观察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11,但也能够消除该突出部11。其中,该突出部11由第一侧板5a的一部分和第一侧盖6a的一部分构成,在该突出部11中使用螺栓(连接部件的一例)11a将第一侧盖6a固定于第一侧板5a。
如图9所示,变形例1所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中,第一侧板5a的前表面具有从侧视方向观察用于全部收纳螺栓11a的头部的切口部11b。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一侧板5a通过切口部11b收纳螺栓11a的头部,所以也可以不形成向前方突出的部分。因此,由第一侧板5a的前表面和第一侧盖6a的前表面构成的第一本体部1a的前表面1g除了切口部11b之外,从侧视方向观察能够成为光滑的曲面。
另外,在变形例1中,使螺栓11a的位置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且通过相比上述实施方式,使第一本体部1a的前表面1g更向前方隆起,从而避免在前表面1g形成突出部11。由此,消除突出部11,提高设计性,并且通过维持基于螺栓11a的固定位置,从而能够维持第一侧板5a和第一侧盖6a的安装强度。
在该变形例1中,第一本体部1a在前部中,通过螺栓11a连接第一侧板5a和第一侧盖6a。并且,第一本体部1a的前表面1g是从侧视方向观察向螺栓11a的前方隆起的光滑的曲面。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一本体部1a的前表面1g是光滑的曲面且不具有凸部,所以设计性提高。另外,由于基于螺栓11a的第一侧板5a和第一侧盖6a的固定位置也不变更,能够维持第一侧板5a和第一侧盖6a的安装强度。
另外,第一侧板5a的前表面具有从侧视方向观察用于收纳螺栓11a的切口部11b。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一侧板5a通过切口部11b收纳螺栓11a,能够最小限度地抑制第一本体部1a向前方的隆起而使其紧凑化。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凹部1j沿着第一边界部1h和第二边界部1i连续地形成,但并非特定地限定于此。例如,凹部1j也可以例如仅在第一边界部1h形成,且也可以沿着第一边界部1h和第二边界部1i间断地形成。另外,凹部1j也可以不在第一边界部1h的全部中形成,而是仅在第一边界部1h的一部分中形成。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凹部1j仅在第一侧板5a中形成,但并非特定地限定于此,例如凹部1j也可以遍及第一侧板5a和第一侧盖6a形成。
Claims (6)
1.一种双轴承绕线轮,其能够安装于钓竿且将钓线向前方放出,具备:
绕线轮本体,包括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其中,第一本体部包括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以及面向第一方向的安装侧面,所述第二本体部包括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隔开指定间隔且彼此相对地配置;
线筒,配置在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之间;
手柄,在所述第一本体部的第二侧面上,能够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本体部,以及
安装部件,其具有面向所述第一方向的安装面,当所述双轴承绕线轮被安装到所述钓竿时,所述安装面与所述钓竿相接触,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具有沿着第一边界部延伸的凹部,所述第一边界部是所述安装侧面和所述第一侧面的边界部,所述凹部沿着所述第一边界部和第二边界部连续地延伸,所述第二边界部是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前表面和所述第一侧面的边界部,
所述凹部配置在比所述安装面靠所述第一方向侧,
所述第一本体部收纳安装于驱动轴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轴安装有所述手柄,
所述凹部沿着所述驱动齿轮的外周的一部分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的沿着与该凹部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剖面形状是大致圆弧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具有包含所述第一侧面的侧板和包含所述第二侧面且安装于所述侧板的侧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所述侧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本体部在前部通过连接部件连接所述侧板和所述侧盖,
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前表面从侧视方向观察是向所述连接部件的前方隆起的光滑的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前表面具有从侧视方向观察用于收纳连接部件的切口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86656 | 2012-12-28 | ||
JP2012-286656 | 2012-12-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07577A CN103907577A (zh) | 2014-07-09 |
CN103907577B true CN103907577B (zh) | 2019-03-08 |
Family
ID=49666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734240.XA Active CN103907577B (zh) | 2012-12-28 | 2013-12-27 | 双轴承绕线轮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10922B2 (zh) |
EP (1) | EP2749165B1 (zh) |
JP (1) | JP6517466B2 (zh) |
KR (1) | KR102143053B1 (zh) |
CN (1) | CN103907577B (zh) |
MY (1) | MY166471A (zh) |
TW (1) | TWI58627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699382B1 (ko) * | 2014-10-22 | 2017-01-24 | 유한책임회사 도요엔지니어링 | 가공성이 향상된 낚시릴 프레임 |
JP6804831B2 (ja) * | 2015-07-14 | 2020-12-23 |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 両軸受型リール |
JP6769722B2 (ja) * | 2016-03-29 | 2020-10-14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 |
JP6979789B2 (ja) * | 2017-05-18 | 2021-12-15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 |
KR102083429B1 (ko) | 2017-10-26 | 2020-03-02 | 유한책임회사 도요엔지니어링 | 프론트커버의 탈착이 편리한 낚시 릴 |
TWI813778B (zh) | 2019-01-10 | 2023-09-01 |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 雙軸承捲線器 |
JP1677922S (zh) * | 2020-09-09 | 2021-01-25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089025A (ja) * | 2002-08-29 | 2004-03-25 | Shimano Inc | 両軸受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38409A (en) * | 1983-03-07 | 1988-04-19 |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 Fishing reel |
US5108042A (en) * | 1985-07-22 | 1992-04-28 | Zebco Corporation | Bait casting fishing reel |
JP3325174B2 (ja) * | 1995-12-13 | 2002-09-17 |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 魚釣用両軸受型リール |
US6016982A (en) * | 1996-03-26 | 2000-01-25 | Daiwa Seiko, Inc. | Reel for fishing with integral reel body and grip portion |
JP3560448B2 (ja) * | 1996-10-01 | 2004-09-02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
JPH11113461A (ja) * | 1997-10-09 | 1999-04-27 | Shimano Inc | 両軸受リール |
JPH11113462A (ja) * | 1997-10-14 | 1999-04-27 | Daiwa Seiko Inc | 魚釣用両軸受型リール |
US6032894A (en) * | 1998-05-14 | 2000-03-07 | Johnson Worldwide Assoicates, Inc. | Cartridge spool system for bait cast fishing reel |
US5988548A (en) * | 1998-05-14 | 1999-11-23 | Johnson Worldwide Associates | Easy hold fishing reel body |
JP3819198B2 (ja) * | 1999-11-19 | 2006-09-06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
JP2001148975A (ja) | 1999-11-25 | 2001-06-05 | Mamiya Op Co Ltd | 両軸受リール用ドライブギア及びそれを用いた両軸受リール |
JP2002166223A (ja) * | 2000-11-30 | 2002-06-11 | Shimano Inc | 塗装部品 |
US7077351B2 (en) * | 2001-10-19 | 2006-07-18 | Shimano Inc. | Dual-bearing reel |
US7150423B2 (en) * | 2003-09-12 | 2006-12-19 | Shimano Inc. | Reel unit for a dual bearing reel |
SG116585A1 (en) * | 2004-04-13 | 2005-11-28 | Shimabno Inc | Reel unit for dual-bearing reel. |
JP4384936B2 (ja) * | 2004-05-11 | 2009-12-16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 |
JP2007159427A (ja) * | 2005-12-09 | 2007-06-28 | Shimano Inc | 釣り用部品 |
KR200426604Y1 (ko) * | 2006-04-20 | 2006-09-19 | 주식회사 도요엔지니어링 | 낚시용 양 베어링형 릴의 사이드 커버 착탈장치 |
JP4934358B2 (ja) * | 2006-06-22 | 2012-05-16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
JP5205176B2 (ja) * | 2008-08-18 | 2013-06-05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軸支持構造 |
JP5349349B2 (ja) * | 2010-01-25 | 2013-11-20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のドラグ発音装置 |
US8573524B2 (en) * | 2010-04-02 | 2013-11-05 | W.C. Bradley/Zebco Holdings, Inc. | Skeletalized reel side plate |
US8746604B2 (en) * | 2011-03-04 | 2014-06-10 | Shimano Inc. | Fishing reel |
JP5956741B2 (ja) * | 2011-11-08 | 2016-07-27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釣り用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及び釣り用リール |
-
2013
- 2013-11-07 JP JP2013230970A patent/JP6517466B2/ja active Active
- 2013-11-15 EP EP13193147.9A patent/EP2749165B1/en active Active
- 2013-11-18 US US14/083,111 patent/US9210922B2/en active Active
- 2013-11-25 TW TW102142832A patent/TWI586270B/zh active
- 2013-11-26 MY MYPI2013702261A patent/MY166471A/en unknown
- 2013-12-05 KR KR1020130150428A patent/KR10214305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12-27 CN CN201310734240.XA patent/CN10390757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089025A (ja) * | 2002-08-29 | 2004-03-25 | Shimano Inc | 両軸受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2143053B1 (ko) | 2020-08-10 |
JP2014140350A (ja) | 2014-08-07 |
MY166471A (en) | 2018-06-27 |
JP6517466B2 (ja) | 2019-05-22 |
CN103907577A (zh) | 2014-07-09 |
TWI586270B (zh) | 2017-06-11 |
EP2749165A1 (en) | 2014-07-02 |
US9210922B2 (en) | 2015-12-15 |
KR20140086829A (ko) | 2014-07-08 |
EP2749165B1 (en) | 2016-10-12 |
US20140183293A1 (en) | 2014-07-03 |
TW201431488A (zh) | 2014-08-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07577B (zh) | 双轴承绕线轮 | |
JP4804279B2 (ja)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 |
JP7142133B2 (ja) | 両軸受リールの操作レバー | |
KR102329829B1 (ko) | 양 베어링 릴의 클러치 조작 부재 | |
KR20090028459A (ko) | 스피닝 릴 | |
JP6140956B2 (ja)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 |
JP2015202101A5 (zh) | ||
KR20140064604A (ko) | 양 베어링 릴 | |
KR20150032787A (ko) | 양 베어링 릴 | |
JP2001145442A5 (zh) | ||
EP1413196A2 (en) | Spool for dual-bearing reel | |
EP0839445B1 (en) | Spinning reel having a narrow reel body housing | |
JP5956799B2 (ja) | 両軸受リール及び両軸受リールのドラグ操作部材 | |
US10588303B2 (en) | Dual-bearing reel | |
JP4362313B2 (ja)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往復移動装置 | |
JP4476128B2 (ja)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マスターギア | |
JP2011004681A (ja) | 釣り用リールのハンドル把手 | |
JP2019088197A5 (zh) | ||
JP2013226055A (ja) | 両軸受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及び両軸受リール | |
JP2004261077A (ja) | 魚釣用リ−ル | |
JP4149387B2 (ja) | 魚釣用リ−ル | |
JP5995323B2 (ja) |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 |
JPH09289850A (ja)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逆転防止装置 | |
CN117136920A (zh) | 双轴承绕线轮 | |
JP2000152736A (ja) | 魚釣用両軸受型リー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