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97815B - 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反转防止装置以及旋压式卷线器 - Google Patents

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反转防止装置以及旋压式卷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97815B
CN109997815B CN201811433875.5A CN201811433875A CN109997815B CN 109997815 B CN109997815 B CN 109997815B CN 201811433875 A CN201811433875 A CN 201811433875A CN 109997815 B CN109997815 B CN 1099978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reverse rotation
reel
rotation preventing
spinning r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3387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97815A (zh
Inventor
堀江博典
安田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beride Inc
Original Assignee
Globerid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2296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4633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0612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1363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beride Inc filed Critical Globeride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997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78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978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78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2Brake devices for reels
    • A01K89/027Brake devices for reels with pick-up, i.e. for reels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17Anti-reverse mechanis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小型化及轻量化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反转防止装置。本发明所涉及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1)的特征为,具备:切换移动体(51),移动自如地设置于卷线器本体,将通过手柄操作进行驱动的驱动体(7)切换至反转防止状态或反转许可状态;及切换保持部(60),限制切换移动体(51)的移动,保持反转防止状态或反转许可状态,切换保持部(60)具备:移动体(62),设置在卷线器本体侧;及配合保持部(63),设置在切换移动体(51)侧,移动体(62)与配合保持部(63)在驱动体(7)的旋转轴(O1)方向上被配置且相互相对,移动体(62)朝着配合保持部(63)始终承受力。

Description

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反转防止装置以及旋压式卷线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反转防止装置以及具备该反转防止装置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
背景技术
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为了防止抛投操作时、卷收操作时转子发生反转,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具备反转防止装置。
为了使抛投操作时从竿顶端垂下诱饵的长度调整或者向规定地点投放诱饵的操作变得容易,这样的反转防止装置具备从反转防止装置的反转防止状态切换至反转许可状态的切换操作部。
另外,为了防止垂钓人无意中从反转防止状态切换至反转许可状态或者从反转许可状态切换至反转防止状态,专利文献1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具备配合保持部。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9-2059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中,构成切换保持部的凸轮(切换构件31)及分配弹簧(止点弹簧35)被配置成从卷线器本体的主体前部向径向外侧离开。因此,配置在切换保持部外侧的转子变大,使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趋于大型化。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进行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实现小型化及轻量化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反转防止装置。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申请的第一发明即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反转防止装置的特征为,具有:切换移动体,移动自如地设置于卷线器本体,将通过手柄操作进行驱动的驱动体切换至反转防止状态或反转许可状态;及切换保持部,限制所述切换移动体的移动,保持所述反转防止状态或反转许可状态,所述切换保持部具备:移动体,设置在所述卷线器本体侧;及配合保持部,设置在所述切换移动体侧,所述移动体与所述配合保持部在所述驱动体的旋转轴方向上被配置且相互相对,所述移动体朝着所述配合保持部始终承受力。
根据第一发明,由于切换保持部(移动体及配合保持部)在驱动体的旋转轴方向上被配置,因此并未成为现有技术中说明的向径向外侧离开的结构。因此,能够实现卷线器的小型化及轻量化。
另外,第一发明中还可以如下,所述移动体配置在所述卷线器本体的主体前部而朝着前方侧承受力,所述配合保持部安装于所述切换移动体的底面而可配合于所述移动体地相对而被配置。
另外,优选如下,所述切换移动体为合成树脂制,是围住所述卷线器本体的主体前部且被支撑成能够以规定角度进行转动的有底筒状零件,所述配合保持部为金属制。
根据所述结构,能够用合成树脂形成切换移动体来实现轻量化,另一方面能够用金属材料形成配合保持部来确保较高强度。另外,切换移动体构成反转防止装置的外壁,海水、沙尘等难以侵入反转防止装置内部。因此,抑制反转防止装置发生盐分侵蚀等,可长期维持反转防止装置的性能。
另外,第一发明中还可以如下,由可通过所述切换移动体来切换所述驱动体的旋转状态的滚轮式单向离合器所构成。
另外,第一发明中优选如下,在所述切换移动体的后端,呈一体地形成有向后方延伸出的切换操作部。
根据所述结构,由于呈一体地形成有切换操作部与切换移动体,因此能够削减零件数量。
另外,本申请的第二发明即具备上述反转防止机构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特征为,所述切换移动体是转动自如地支撑于卷线器本体的主体前部的操作罩,在所述主体前部设置有滑动自如地支撑所述操作罩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具有抵接于所述操作罩的多个抵接部,所述各抵接部在周向上离开周向上配置的其他抵接部。
根据第二发明,由于各抵接部之间并不抵接于操作罩,因此抵接于操作罩的抵接面积(滑动面积)发生降低。因而,能够轻松进行转动操作,同时降低在对切换操作部进行操作时操作罩扣挂于主体前部的可能性,能够确实地确保操作罩的顺畅的转动。另外,根据所述发明,与形成在主体前部的外周面整周的跨度上延展的抵接部的情况相比,更能够实现轻量化。
而且,由于在多个抵接部之间形成空间,因此能够将其他零件配置于该空间,能够有助于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小型化。
另外,第二发明中优选如下,所述多个抵接部具备:多个前侧抵接部,抵接于所述操作罩的前侧;及多个后侧抵接部,抵接于所述操作罩的后侧,所述多个前侧抵接部与多个后侧抵接部在前后方向上离开。
根据所述结构,由于多个前侧抵接部与多个后侧抵接部之间并不抵接于操作罩,因此抵接于操作罩的抵接面积(滑动面积)发生降低。因而,主体前部趋于轻量化,同时进一步降低在对切换操作部进行操作时操作罩扣挂于主体前部的可能性,操作罩的转动变得更加顺畅。
另外,第二发明中优选如下,所述多个前侧抵接部与多个后侧抵接部在周向上发生偏离。
根据所述结构,因支撑部而操作罩的前侧及后侧在周向上的支撑状态趋于稳定,操作罩的转动变得更加顺畅。
另外,第二发明中优选如下,所述多个前侧抵接部形成为外径比多个后侧抵接部更小。
根据所述结构,在将操作罩装配于主体前部时,多个前侧抵接部难以扣挂在操作罩内,装配性出色。
根据如上所述的第一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实现小型化及轻量化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反转防止装置。
另外,根据第二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能够确实地确保操作罩的顺畅转动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整体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2是拆下轴承构件的卷线器本体的左侧视图。
图3在用包括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的平面切开图2的卷线器本体时的剖视图。
图4是从右侧观察用左手从下方支撑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右侧视图。
图5是表示分解装配于主体前部的零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用图8所示的VI-VI线切开主体前部且从箭头方向观察该截面的剖视图。
图7用图8所示的VII-VII线切开主体前部且从箭头方向观察该截面的剖视图。
图8是用图6所示的VIII-VIII线切开主体前部且从箭头方向观察该截面的剖视图,磁性流体密封机构中只图示了内侧磁性板。
图9(a)是从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中只抽出操作罩且从后方观察操作罩的后视图,(b)是用图9(a)的IXB-IXB线进行切开且从箭头方向观察该截面的剖视图,(c)是从图9(b)的箭头IXC方向观察切换操作部的图。
图10是用图6的X-X线进行切开且从箭头方向观察该截面的剖视图。
图11是放大被图7的虚线XI所围住的范围的放大图。
图12是从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只抽出磁性流体密封机构的内侧磁性板且斜着观察该内侧磁性板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在第二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中分解装配于主体前部的零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用包括中心轴O1的水平面切开主体前部附近且从上方观察该截面的剖视图。
图15是用图14所示的III-III线切开主体前部且从箭头方向观察该截面的剖视图。
图16是用图14所示的IV-IV线切开主体前部且从箭头方向观察该截面的剖视图,磁性流体密封机构中只图示了内侧磁性板。
图17(a)是从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只抽出操作罩且从后方观察操作罩的后视图,(b)是用图17(a)所示的VB-VB线进行切开且从箭头方向观察该截面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2-卷线器本体;2b-右侧部(侧部);2c-外形;12-主体前部;12b-罩;40-反转防止装置(滚轮式单向离合器);41-内圈;42-外圈;43-滚子;44-护圈(切换控制构件);45-突出部;50-操作罩;51-切换移动体;55-切换操作部;55a-操作本体部;55b-反转防止操作面;55c-反转许可操作面;60-切换保持部;61-相对部;62-移动体;63-配合保持部;70-磁性流体密封机构;71-永久磁铁;72-外侧磁性板;73-内侧磁性板;74-磁性流体;75-内周部;76-中间部;77-外周部;78-凸缘;79-卡定部;80-限制体;O1-中心轴;O2-中心轴;319-支撑部;320-后侧支撑部;321~325-第1后侧抵接部~第5后侧抵接部(抵接部);330-前侧支撑部;331~333-第1前侧抵接部~第3前侧抵接部(抵接部);353d-内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各发明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反转防止装置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当称为“前后”、“上下”时,将图1所示的方向作为基准,当称为“左右”时,将图5所示的方向作为基准。
图1~12是用于说明第一发明即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反转防止装置的图。
如图1所示,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1具备:卷线器本体2,具有驱动轴筒7(参照图2)、卷筒轴8(参照图2);转子4,安装于驱动轴筒7而配置在卷线器本体2的前侧;及卷筒3,安装于卷筒轴8而配置在转子4的前侧。
卷线器本体2具备:主体10,形成有侧部开口部13;脚部11,从主体10的上部向上方延伸,在顶端形成有钓竿安装部11a;及筒状的主体前部12,在主体10的前侧向前后方向开口(参照图2)。
另外,在主体10的侧部开口部13安装有轴承构件30,在主体10的后部安装有保护罩34。
通过金属材料呈一体地形成有主体10、脚部11、主体前部12。
如图2所示,主体10中形成有用于收容驱动装置的内部空间。以下,有时将主体10的内部空间称为主体10内部或收容空间S1。
脚部11的下端部即根部11b以双叉形状形成,在前后方向上分叉而连接于主体10的上部。因此,根部11b具备:前根部11c,连接于主体10的前侧上部;及后根部11d,连接于主体10的后侧上部。
另外,在前根部11c与后根部11d之间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贯通的孔部11e。
如图3所示,主体前部12介由中间轴承12a支撑驱动轴筒7,驱动轴筒7以中心轴O1为中心旋转自如。另外,驱动轴筒7的后端比主体前部12更向后方突出,形成于驱动轴筒7后端的小齿轮7a位于主体10内。
除此之外,为了保护收容于主体前部12内的零件以及提高美观,在主体前部12安装有有底圆筒状的罩12b。
在驱动轴筒7的内部,在前后方向上滑动自如地配置有卷筒轴8。卷筒轴8的前端比驱动轴筒7的前端更向前方突出。另外,卷筒轴8的后部8a比驱动轴筒7的后端更向后方突出,位于主体10内。
如图2所示,主体10内装配有:手柄轴5,在左右方向上延展;传动齿轮6、齿轮(轴筒)6a,固定于手柄轴5;及卷筒往复运动装置35。
手柄轴5是在左右方向上贯通主体10及轴承构件30的棒状构件,介由轴承(未图示)旋转自如地支撑于主体10及轴承构件30。
手柄轴5的左端连结于配置在主体10左侧的手柄5a(参照图1)。因而,当对手柄5a进行卷收操作时,传动齿轮6及齿轮6a以手柄轴5的中心轴O2为中心进行旋转。而且,缘于卷收操作的驱动力传递到啮合于传动齿轮6的小齿轮7a(驱动轴筒7),转子4进行旋转。
卷筒往复运动装置35具备:导向轴36,主体10内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滑子37,右侧面上形成有导向槽37a,沿着导向轴36进行移动;及连动齿轮38,形成有配合于导向槽37a的偏心突部38a。
连动齿轮38设置在手柄轴5的后方下侧的位置,啮合于齿轮6a的后侧。
另外,当进行手柄5a的卷收操作时,啮合于齿轮6a的连动齿轮38进行旋转。而且,连动齿轮38的偏心突部38a按压滑子37的导向槽37a的前面或后面,滑子37及卷筒轴8(卷筒3)在前后方向进行往复运动。
如图3所示,在主体10的后部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后部开口部15。而且,卷筒往复运动装置35的一部分介由后部开口部15配置在主体10外。
另外,后部开口部15被保护罩34所封闭。保护罩34呈朝着前方开口的有底筒状,在保护罩34的前面侧形成有收容空间S2。因而,介由后部开口部15配置在主体10外的卷筒往复运动装置35的一部分收容于收容空间S2内。
如图4所示,在卷线器本体2的右侧部2b配置有用于切换反转防止装置40的反转防止状态或反转许可状态的切换操作部55。并且,对反转防止装置40、切换操作部55进行后述。
接下来,对主体前部12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5所示,主体前部12呈以驱动轴筒7的中心轴O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主体前部12的外形形成为前部比后部更小径。以下,将主体前部12的后部称为大径部16,将前部称为小径部17。
在主体前部12(大径部16、小径部17)装配有反转防止装置40、操作罩50、切换保持部60、磁性流体密封机构70、限制体80、后密封构件91、前密封构件92。
并且,操作罩50是前述的罩12b。以下,对主体前部12(大径部16、小径部17)及各零件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6所示,在大径部16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16a;在周向的跨度上凹下的周槽16b;及内螺纹孔16c。
凸缘16a设置在大径部16的后端部。凸缘16a的外形以圆形状形成,呈对应于操作罩50的后述的切换移动体51的内部形状的形状。因而,切换移动体51的后侧开口被凸缘16a所封闭,海水等难以侵入操作罩50内。
周槽16b是用于将后密封构件91装配于主体前部12的槽。
内螺纹孔16c以180°间隔形成有2个,分别螺合有对操作罩50进行防脱固定的螺栓16d。
在大径部16的内周侧嵌入有中间轴承12a。挡圈18抵接于中间轴承12a的外圈,防止中间轴承12a从大径部16脱落。
如图7、图8所示,挡圈18上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2个凸缘18a。而且,凸缘18a被螺栓18b所拧紧,将挡圈18固定于小径部17内。
如图5所示,在大径部16的外周侧的下方安装有复位接受部19。复位接受部19是收线架反转机构的构成要素,在收线架位于钓线释放位置的状态下,当转子4向卷收方向进行旋转时,接触设置于转子4的臂部4a(参照图4)的内周侧的复位用抵接构件(未图示),使收线架进行反转(复位到钓线卷收位置)。
小径部17内收容反转防止装置40。另外,在小径部17的前端面17e上形成有2个用于固定磁性流体密封机构70的螺栓78b螺合的固定部17f,以封闭小径部17的前侧开口的方式固定有磁性流体密封机构70(参照图6、图7)。
在小径部17形成有从前端朝着后方切下且连通小径部17的内周侧与外周侧的4个缺口(第1缺口17a~第4缺口17d)。
如图8所示,第1缺口17a、第2缺口17b用于配置挡圈18的凸缘18a。第1缺口17a以中心轴O1为基准设置在右上侧,第2缺口17b以中心轴O1为基准设置在左下侧。第3缺口17c用于配置反转防止装置40的后述的突出部45,以中心轴O1为基准设置在右下侧。并且,第3缺口17c较大地被切下,以便突出部45可在周向上移动。
第4缺口17d用于配置磁性流体密封机构70的后述的卡定部79,以中心轴O1为基准设置在左上侧。
如图6、图7所示,反转防止装置40是在容许驱动轴筒7进行正转的同时防止驱动轴筒7进行反转的滚轮式单向离合器,是公知的装置。
本实施方式中,在反转防止装置40的内周侧设置有内圈(驱动轴、驱动体)41,其通过嵌合于驱动轴筒7的外周侧而止转固定于驱动轴筒7且通过手柄5a的操作进行驱动。因而,反转防止装置40介由内圈41控制驱动轴筒7的旋转。
并且,内圈41的前部41a比外圈42更向前方突出,配置在磁性流体密封机构70的内周侧。而且,内圈41由磁性材料形成,内圈41的前部41a构成磁性流体密封机构70的磁性部。以下,将内圈41的前部称为磁性部41a。
反转防止装置40具备:大致圆筒状的外圈42,插入于小径部17内;多个滚子43,配置在内圈41与外圈42之间;及护圈(切换控制构件)44,保持多个滚子43。
反转防止装置40配置在挡圈18的前侧。外圈42的后端抵接于小径部17的底面,以反转防止装置40不会向后方移动的方式进行限制。
如图7所示,在外圈42的后端形成有缺口42a,挡圈18的凸缘18a进入缺口42a内而对外圈42进行止转。因此,反转防止装置40自身被限制成不会转动。
在护圈4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突出部45,其贯通外圈42,比外圈42的外周面更向径向外侧突出(参照图5)。
突出部45用于转动护圈44而使各滚子43在周向上移动。因而,当突出部45在周向上移动时,滚子43在内圈41与外圈42之间发挥楔子作用而防止内圈41(驱动轴筒7)进行反转,或者滚子43在内圈41与外圈42之间并不发挥楔子作用而许可内圈41(驱动轴筒7)进行反转。
突出部45配置在小径部17的第3缺口17c内(参照图8)。另外,在突出部45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长圆形状的圆孔46。
如图6、图7所示,操作罩50是配置在主体前部12(大径部16、小径部17)的外周侧的筒状构件。
如图9(a)、(b)所示,操作罩50具备:有底筒状的切换移动体51;配合部54,设置在切换移动体51的内侧;及切换操作部55,设置在切换移动体51的后端。这些切换移动体51、配合部54、切换操作部55由合成树脂呈一体地形成,可削减零件数量。
切换移动体51具备:以中心轴O1为中心的圆筒状的圆筒部52;及从圆筒部52的前端向径向内侧延展的环状的前壁部53。
如图6、图7所示,切换移动体51围住主体前部12(大径部16,小径部17)的外周侧,海水、沙尘等难以侵入反转防止装置40内。因而,抑制反转防止装置40发生盐分侵蚀等,可长期维持反转防止装置40的性能。
圆筒部52的内周面的一部分抵接于主体前部12(大径部16、小径部17)的外周面。因此,操作罩50在周向上滑动自如(转动自如)地安装于主体前部12。
在圆筒部52的后部以180度间隔形成有2个贯通孔52a(参照图9(a))。
在各贯通孔52a内配置有螺合于大径部16的螺栓16d,防止操作罩50从主体前部12脱落。并且,贯通孔52a在周向上较长地形成,不会妨碍操作罩50进行转动。
前壁部53的中央孔53a是用于使驱动轴筒及卷筒轴贯通的孔。
如图9(a)、(b)所示,在前壁部53的后面(底面)53b上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3个导向壁53c。导向壁53c抵接于小径部17的外周面(参照图6)。因此,抑制转动时操作罩50发生抖动,操作罩50的转动变得顺畅。
如图9(a)、(b)所示,配合部54以四角柱状形成,连续于圆筒部52的内周面及前壁部53的后面53b。另外,在配合部54的后端面上形成有向后方延伸的圆柱状的突起54a。
虽然并不特意图示,但是配合部54配置在小径部17的第3缺口17c内,突起54a插入于突出部45的圆孔46。因此,周向上配合有操作罩50、护圈44。因而,当垂钓人转动切换移动体51时,反转防止装置40的反转防止状态与反转许可状态发生切换。
如图4所示,筒部52的后端部在卷筒3的裙部3a后方的转子4的后端侧开口向后方突出。因而,从筒部52的后端向后方延伸出的切换操作部55,比转子4的臂部4a的后端部更向后方突出。
并且,切换操作部55的根部侧(前端侧)在前后方向上重叠于转子4的臂部4a,从中间部到后端部的范围比臂部4a更配置在后方,前后方向上并不重叠。
因而,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把持切换操作部55的中间部、后端部,能够不接触转子4等而对切换操作部55进行操作。以下,将切换操作部55中比卷筒3、转子4更向后方突出的部分称为操作本体部55a。
切换操作部55配置在卷线器本体2的侧部。
如果详细说明,则当反转防止装置40处于反转防止状态时,切换操作部55位于卷线器本体2的右侧部2b的靠下方的位置。另外,当反转防止装置40处于反转许可状态时,切换操作部55位于比反转防止装置40处于反转防止状态时稍微更靠上方的位置(参照图4的虚线P)。
即,即使反转防止装置40处于反转防止状态或反转许可状态,切换操作部55始终都位于卷线器本体2的右侧部2b,位于在侧视观察卷线器本体2时形成侧部轮廓的外形2c的内侧。
根据上述结构,侧视观察时,切换操作部55并不比卷线器本体2的外形更外侧突出。因而,即使钓线沿着卷线器本体2的外形2c移动,也不会缠绕于切换操作部55。另外,即使在移动钓鱼场所时掉落卷线器本体2而卷线器本体2的外形2c接触地面等,切换操作部55也难以接触地面等,切换操作部55难以发生破损。另外,即使在运送时,切换操作部55也难以受冲击,降低了运送时发生破损的可能性。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当对切换操作部55进行操作时,如图4所示,例如用一个左手的手掌(或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根部)接触卷线器本体2的下面2a,使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绕向卷线器本体2的右侧部2b侧。而且,可实施用配置在卷线器本体2的右侧部2b的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中的任意指尖的腹部对切换操作部55的操作本体部55a进行操作的方法。即,能够用左手一边支撑卷线器本体2的下部一边对切换操作部55进行操作。
因此,能够避免对切换操作部55进行操作的负载作用于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1而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1变得不稳定从而难以对切换操作部55进行操作。由此,本实施方式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1如下,容易对切换操作部55进行操作,实际垂钓时的操作性出色。
另外,操作本体部55a比手柄轴5的中心轴O2更位于前方且下方。由此,操作本体部55a在支撑卷线器本体2下部的左手的手指中最接近食指。因而,能够用手指中最灵活的食指对操作本体部55a进行操作,提高了操作性。
另外,切换操作部55配置在卷线器本体2的侧部中的右侧的右侧部2b,并不设置在设置有手柄5a的左侧部。因此,当对切换操作部55的操作本体部55a进行操作时,不会接触手柄5a,提高了操作性。
如图8所示,操作本体部55a的外面比筒部52的外周面更向径向外侧突出,剖视观察时呈三角形状。
并且,如图9(c)所示,切换操作部55的根部侧(前侧)的外面比操作本体部55a(切换操作部55的中间部、后端部)更向径向内侧凹下,不会干涉转子4的臂部4a的后端部。
如图8所示,切换操作部55的外面由反转防止操作面55b、反转许可操作面55c所构成,反转防止操作面55b沿着圆筒部52的外周面朝向周向一侧(大致上侧),反转许可操作面55c沿着圆筒部52的外周面朝向周向另一侧(大致下侧)。
并且,反转防止操作面55b是为了从反转许可状态切换到反转防止状态而被按向下方的操作面。反转许可操作面55c是为了从反转防止状态切换到反转许可状态而被按向上方的操作面。
另外,反转防止操作面55b及反转许可操作面55c以大致平面状形成,而能够用指腹进行按压,比较容易进行操作。
切换保持部60保持反转防止装置40的反转防止状态或反转许可状态,用于防止垂钓人无意中从反转防止状态向反转许可状态或者从反转许可状态向反转防止状态进行切换。
如图6所示,切换保持部60具备:相对部61,卷线器本体2与切换移动体51相互相对;移动体62;及配合保持部63。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卷线器本体2的相对部61是卷线器本体2的小径部17的前端面17e,切换移动体51的相对部61成为前壁部53的后面(底面)53b。
在小径部17的前端面17e上形成有朝着后方贯通的移动体收容孔17g。移动体收容孔17g内收容有移动体62、螺旋弹簧64。
移动体62是由合成树脂形成且在前后方向上延展的圆柱状的零件,前端62a以圆锥状形成。移动体62的后端62b贯通移动体收容孔17g,卡定于移动体收容孔17g的后面。因此,移动体62不会从移动体收容孔17g脱落。
螺旋弹簧64以压缩的状态被安装,对移动体62始终向前方施加力。
如图9(a)所示,配合保持部63是沿着前壁部53的后面53b延展的板状构件。配合保持部63由金属材料形成,强度比由合成树脂构成的移动体62更高且耐久性出色。
并且,优选本发明的配合保持部63的强度比移动体62更高,并不限定于由金属材料形成。
除此之外,为了提高配合保持部63的强度,还可以用金属材料呈一体地形成配合保持部63与固定配合保持部63的切换移动体51。但是,如本实施方式,优选用金属材料形成配合保持部63,用合成树脂形成切换移动体51,以便整体的重量趋于轻量化。
配合保持部63配置在中心轴O1的左侧,被配置成与移动体62相对。
如果详细说明,则如图10所示,当反转防止装置40处于反转防止状态时,配合保持部63的下端部63b在前后方向上与移动体62相对。
虽然并不特意图示,但是当切换移动体51进行转动(参照图9(a)的箭头)而反转防止装置40处于反转许可状态时,换言之,当配合保持部63也进行转动而向下方发生变位时(参照图10的箭头),配合保持部63的上端部63a在前后方向上与移动体62相对。
如图10所示,配合保持部63的上端部63a、下端部63b呈平坦面,离开移动体62的前端62a。另一方面,在配合保持部63的上下方向(移动方向)的中间部,形成有朝向后方以凸状形成的凸状部63c。
凸状部63c具有: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的顶点63d;从顶点63d朝着上端部63a延展的上斜面63e;及从顶点63d朝着下端部63b延展的下斜面63f。
因而,当反转防止装置40从反转许可状态将要切换到反转防止状态时,移动体62卡定于下斜面63f,限制切换移动体51进行转动。另外,当反转防止装置40从反转防止状态将要切换到反转许可状态时,上斜面63e卡定于移动体62,限制切换移动体51进行转动。
由此,只要不施加上斜面63e或下斜面63f向后方按压移动体62而顶点63d越过移动体62的程度的力,则可保持反转防止装置40的反转许可状态或反转防止状态。
另外,在切换移动体51的前壁部53的后面53b上,形成有对应于配合保持部63的外形而向前方凹下的凹部53d,在该凹部53d内收容有配合保持部63。因此,对应于凹部53d的凹下量,切换移动体51与主体前部12的距离发生收缩,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1在前后方向上趋于小型化。
另外,在凹部53d的底面上,形成有朝着后方呈凸状的凸状部53e,凹部53d的底面对应于配合保持部63的形状。因此,能够防止因老化而配合保持部63的凸状部63c的突出量降低从而切换移动体51变得容易转动。
并且,现有的切换保持部的构成要素设置在从主体前部12(卷线器本体2)向径向外侧较大地离开的部位,带来位于外侧的转子4的裙部3a的大型化。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构成要素的一方(移动体62)设置于主体前部12(卷线器本体2),构成要素的另一方(配合保持部63)设置于切换移动体51,在中心轴O1方向上被配置并相对。因而,并不向径向外侧突出,而是趋于小型化。另外,由于接近配置有移动体62与配合保持部63,因此与以往相比更加小型化及轻量化。
如图11所示,磁性流体密封机构70具备:环状的永久磁铁71;环状的外侧磁性板72,配置在永久磁铁71的前侧(外侧);环状的内侧磁性板73,配置在永久磁铁71的后侧(内侧);磁性部41a,与内圈41呈一体地形成;及磁性流体74。通过粘接剂呈一体地形成有永久磁铁71、外侧磁性板72、内侧磁性板73。
永久磁铁71的前面侧为N极,后面侧为S极。因而,从永久磁铁71的前面朝着后面形成有内周侧的磁路(参照图11的箭头A)及外周侧的磁路(参照图11的箭头B1-B3)。
外侧磁性板72及内侧磁性板73由导磁率较高的材料所形成,构成集中从永久磁铁71发生的磁通的磁路。
外侧磁性板72的内径形成为比磁性部41a的外径稍微更大。因而,在外侧磁性板72与磁性部41a之间形成有间隙C1。
外侧磁性板72的外径形成为比永久磁铁71的外径更大。因而,外侧磁性板72的外周端72b比永久磁铁71更位于径向外侧。
如图12所示,内侧磁性板73具备:环状的内周部75,位于内周侧;环状的中间部76,从内周部的外周缘向径向外侧延伸;环状的外周部77,连续于中间部76的外周缘;2个凸缘78,从外周部77向径向外侧突出;及3个卡定部79,从外周部77向后方延展。
如图11所示,内周部75是用于保持永久磁铁71的部位。内周部75的内径形成为比磁性部41a的外径稍微更大。因而,在内周部75(内侧磁性板73)与磁性部41a之间形成有间隙C2。
中间部76比永久磁铁71的外周面更配置在径向外侧,与外侧磁性板72的外周端72b协作而夹持前密封构件92。
中间部76伴随从内周侧朝向外周侧而位于后方且向后方倾斜,内周部75比外周部77更位于前方。因而,比保持于内周部75的永久磁铁71更配置在前侧,离开反转防止装置40。
外周部77比外侧磁性板72的外周端72b更向径向外侧突出。即,内侧磁性板73的外径形成为比外侧磁性板72的外径更大。另外,外周部77的外径形成为比反转防止装置40的外圈42的外径稍微更大。
凸缘78是用于将磁性流体密封机构70固定于主体前部12的部位,形成有用于使螺栓78b贯通的孔78a。如图8所示,凸缘78被螺栓78b拧紧,螺栓78b螺合于主体前部12的固定部17f(参照图5)。
3个卡定部79是相互在周向上离开的同时向后方延伸出而用于保持限制体80的部位。
另外,卡定部79配置在小径部17的第1缺口17a、第3缺口17c、第4缺口17d内,不会与小径部17发生干涉。
如图11所示,磁性流体74是例如使Fe3O4这样的磁性微粒分散于基础油而构成的流体。磁性流体74填充于:外侧磁性板72与磁性部41a之间的间隙C1;及内侧磁性板73与磁性部41a之间的间隙C2。
通过以上的结构,在永久磁铁71的内周侧发生的磁通集中分布于外侧磁性板72的内周端72a、磁性部41a、内周部75(内侧磁性板73)的内周端75a,形成有图11的箭头A所示的磁路。因而,较大的磁力作用于间隙C1、C2。其结果,由于填充于间隙C1、C2的磁性流体74不会流出,而是被长期保持,因此密封性极高。
另一方面,如图11的箭头B1、B2、B3所示,在永久磁铁71的外周侧发生的磁通分布于连接外侧磁性板72的外周端72b与内侧磁性板73的前面73a(详细而言是中间部76及外周部77的前面)的曲线上。
因此,从外侧磁性版72的外周端72b分散的磁通,由于在形成内侧磁性板73的大径部的中间部76及外周部77被集束,因此在此之间形成有效的磁路而降低向主体前部12内泄漏的多余的磁通。其结果,分布于内侧磁性板73的后方的磁通降低,能够防止反转防止装置40的滚子43的性能降低,不会损坏旋转性能及楔子作用。
另外,因中间部76而永久磁铁71位于靠前的位置,永久磁铁71离开反转防止装置40。因而,分布于反转防止装置40侧的磁通进一步降低,滚子43难以被磁化。由此,抑制发生反转防止装置40的转矩损失、异常音。
如图11所示,限制体80是在中央部形成有用于内圈41、驱动轴筒7、卷筒轴8贯通的孔的环状零件。另外,限制体80由非磁性材料形成。因而,限制体80不会被永久磁铁71的磁通所磁化,换言之,分布于反转防止装置40侧的磁通不会增加。
限制体80配置在内侧磁性板73与反转防止装置(单向离合器)40之间。限制体80在前后方向上较薄形成而呈板状。另外,例如限制体80伴随从内周端82朝向外周端83而位于前侧且倾斜。
内周端82抵接于反转防止装置40的外圈42的前端面42a,外周端83抵接于内侧磁性板73的外周部77的后面。因此,反转防止装置(单向离合器)40被限制成不会在前后方向(中心轴O1方向)上移动。
由此,反转防止装置40的滚子43与内圈41的滑动接触状态趋于稳定化。其结果,驱动轴筒7的旋转趋于稳定化,同时滚子43的楔子作用也发挥稳定。
并且,虽然本实施方式的限制体80只是抵接于反转防止装置40及内侧磁性板73,但是本发明的限制体80还可以由以使反转防止装置40与内侧磁性板73在前后方向上离开的方式施加力的弹性材料所构成。
另外,当并不具备限制体80时,反转防止装置40向前方移动而滚子43容易被磁化,内圈41的旋转转矩有可能发生损失。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反转防止装置40不会向前方移动,因此滚子43难以被磁化,能够防止内圈41的旋转转矩发生损失。
另外,如图8所示,限制体80位于内侧磁性板73的卡定部79的内周侧,限制体80的外周端83抵接于卡定部79的内周面79a。因此,限制体80不会在径向上发生偏位。
在此,卡定限制体80的卡定部79是内侧磁性板73的一部分。因而,磁性流体密封机构70的构成要素即内侧磁性板73限制限制板80在径向上移动,同时有效地限制反转防止装置40的轴O1方向的移动,避免零件数量增加,效率出色。另外,卡定部79是板状的内侧磁性板73的一部分,由于形成为较薄,因此也避免了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1的重量化。
如图6所示,后密封构件91及前密封构件92呈环状,是由弹性材料形成的弹性密封构件。
后密封构件91及前密封构件92上分别形成有在径向上突出的唇部91a、92a。
后密封构件91嵌入于大径部16的周槽16d,比形成于小径部17的第1缺口15a~第4缺口15d更位于后方。
后密封构件91的唇部91a在向径向外侧按压操作罩50的圆筒部52的内周面的状态下发生抵接。在此,唇部91a在圆筒部52抵接于比贯通孔52a更靠前侧的位置。因此,介由圆筒部52的后部开口、贯通孔52a侵入圆筒部52内的海水等,不会介由第1缺口15a~第4缺口15d附着于小径部17内的反转防止装置40。
前密封构件92嵌入于磁性流体密封机构70的永久磁铁71的外周面。前密封构件92的唇部92a在向径向外侧按压的状态下抵接于操作罩50的前壁部53的中央孔53a的内周面。因此,海水等不会介由中央孔53a侵入操作罩50内。
以上,虽然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例子。关于本发明的切换操作部55,例如还可以切换操作部55的操作本体部55a配置在手柄轴5的后方且下方,能够用通过手掌支撑卷线器本体2的下面2a的左手的无名指或小指进行操作。
另外,还可以将本发明的切换操作部55与手柄5a设置在相同侧。当这样地将切换操作部55与手柄5a配置在相同侧时,能够在保持手柄5a的同时对切换操作部55进行操作。因而,能够从手柄5a不离手而对切换操作部55进行操作,提高实际垂钓时的操作性。
另外,本发明中,反转防止操作面55b及反转许可操作面55c还可以呈曲面状,而不是呈平面状。另外,本发明的切换操作部55并不局限于一定具备反转防止操作面55b及反转许可操作面55c。
虽然实施方式的限制体80伴随从内周端82朝向外周端83而位于前侧且倾斜,但是本发明中在从内周端到外周端的跨度上还可以呈平板状。
另外,虽然实施方式的限制体80在周向上连续且呈环状,但是在从中心轴O1方向上观察时还可以呈C字状。另外,关于限制体80的材质,虽然优选为非磁性材料,但是还可以是合成树脂、金属等,并不特意限定材质。
接下来,参照图13~17对具备第一发明所涉及的反转防止装置的第二发明即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当称为“前后”、“上下”、“左右”时,将图13所示的方向作为基准。
如图13所示,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1具备:卷线器本体2,支撑驱动轴筒7、卷筒轴8;卷筒(未图示),安装于卷筒轴8而卷绕钓线;及转子(未图示),安装于驱动轴筒7而向卷筒卷绕钓线。
卷线器本体2具备:主体10,在内部收容驱动装置;脚部11,从主体10的上部向上方延伸,顶端安装于钓竿;及筒状的主体前部12,在主体10的前侧向前后方向开口。并且,主体10、脚部11、主体前部12由金属材料呈一体地形成,具备较高的强度。
主体前部12以将驱动轴筒7的中心轴O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形成。主体前部12的外形形成为前部比后部更小径。以下,将主体前部12的后部称为大径部16,将前部称为小径部17。
在主体前部12(大径部16、小径部17)装配有反转防止装置40、操作罩50、切换保持部60、磁性流体密封机构70、限制体80、后密封构件91、前密封构件92。
以下,对主体前部12(大径部16、小径部17)、各零件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在大径部16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16a;在周向的跨度上凹下的周槽16b;及螺栓16d螺合的内螺纹孔16c。
凸缘16a位于大径部16的后端。凸缘16a的外形呈圆形状,呈对应于操作罩50的后述的切换移动体51的内部形状的形状。因此,切换移动体51的后侧开口被凸缘16a封闭,海水等难以侵入操作罩50内。
周槽16b是用于将后密封构件91装配于主体前部12的槽。内螺纹孔16c以180°间隔形成有2个。另外,螺合于内螺纹孔16c的螺栓16d用于防止操作罩50从主体前部12脱落。
在大径部16的内周侧嵌入有用于旋转自如地支撑驱动轴筒7的中间轴承12a。
另外,在中间轴承12a的前侧配置有挡圈18。
挡圈18是抵接于中间轴承12a的外圈,是以中间轴承12a不会从大径部16脱落的方式进行限制的环状零件。
如图15所示,挡圈18上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2个凸缘18a。而且,该凸缘18a被螺栓18b拧紧,从而挡圈18被固定于小径部17内。
小径部17的内径以能够在内部收容反转防止装置40的大小所形成。另外,如图13所示,在小径部17的前端面17e上形成有用于固定磁性流体密封机构70的螺栓(未图示)螺合的2个固定部17f,以封闭主体前部12的前侧开口的方式装配有磁性流体密封机构70。
在小径部17形成有从前端朝着后方切下且连通小径部17的内周侧与外周侧的4个缺口(第1缺口17a~第4缺口17d)。
如图15所示,第1缺口17a、第2缺口17b用于使挡圈18的凸缘18a通过而将凸缘18a配置于底部。
第1缺口17a以中心轴O1为基准设置在右上侧,第2缺口17b以中心轴O1为基准设置在左下侧。
第3缺口17c用于配置反转防止装置40的后述的突出部45,以中心轴O1为基准设置在右下侧。
如图16所示,第4缺口17d用于配置磁性流体密封机构70的后述的卡定部79(参照图13),以中心轴O1为基准设置在左上侧。
并且,第4缺口17d的从小径部17的前端面17e向后方的缺口量比其他第1缺口17a~第3缺口17c更少。因此,图15中并不出现第4缺口17d。
如图14所示,在小径部17设置有滑动自如地支撑操作罩50的支撑部319。并且,在以后对支撑部319进行详细叙述。
反转防止装置40是在容许驱动轴筒7进行正转的同时防止驱动轴筒7进行反转的滚轮式单向离合器,是公知的装置。并且,在反转防止装置40的内周侧设置有通过嵌合于驱动轴筒7的外周侧而止转固定于驱动轴筒7的内圈41。因而,反转防止装置40介由内圈41对驱动轴筒7的旋转进行控制。
反转防止装置40具备:大致圆筒状的外圈42;配置在内圈41与外圈42之间的多个滚子43;及保持多个滚子43的护圈(切换控制构件)44。
护圈44上形成有贯通外圈42而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45(参照图13)。并且,突出部45配置在第3缺口17c内(参照图15的虚线)。
当突出部45在周向上移动时,护圈44进行转动,滚子43在内圈41与外圈42之间发挥楔子作用而防止内圈41(驱动轴筒7)进行反转,或者滚子43在内圈41与外圈42之间并不发挥楔子作用而许可内圈41(驱动轴筒7)进行反转。
操作罩50是配置在主体前部12(大径部16、小径部17)的外周侧的筒状构件。
如图17(a)、(b)所示,操作罩50具备:有底筒状的切换移动体51;设置在切换移动体51内侧的配合部54;及设置在切换移动体51后端的切换操作部55。
并且,虽然并不特意图示,但是切换操作部55配置在卷线器本体2的侧部,可通过垂钓人的手指进行按压(可操作)。
切换移动体51具备:以中心轴O1为中心的圆筒状的圆筒部52;及从圆筒部52的前端向径向内侧延伸出的环状的前壁部53。
如图14所示,切换移动体51围住主体前部12(大径部16、小径部17)的外周侧,海水、沙尘等难以侵入反转防止装置40内。因而,抑制反转防止装置40发生盐分侵蚀等,可长期维持反转防止装置40的性能。
如图17(a)所示,以r1内径形成圆筒部52。并且,在圆筒部52的内周面52b上抵接有后述的第1后侧抵接部321~第5后侧抵接部325(参照图15)。
在圆筒部52的后部以180度间隔形成有2个贯通孔52a(参照图17(a))。在各贯通孔52a内配置有螺合于大径部16的螺栓16d,防止操作罩50从主体前部12脱落(参照图14)。
前壁部53的中央孔53a是用于驱动轴筒7及卷筒轴8贯通的孔。
在前壁部53的后面(底面)53b上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3个导向壁53c。
以r2内径形成有3个导向壁53c。另外,3个导向壁53c形成为,在从中心轴O1方向观察时,不会与后述的第1前侧抵接部331~第3前侧抵接部333重叠。
配合部54以四角柱状形成,连续于圆筒部52的内周面及前壁部53的后面53b。另外,在配合部54的后端面上形成有向后方延伸的大致圆柱状的突起54a。
如图15所示,配合部54配置在第3缺口17c内。
而且,配合部54的突起54a(参照图17(a)、(b))插入于突出部45的圆孔46(参照图13),操作罩50与护圈44在周向上发生配合。而且,当垂钓人按压切换操作部55并转动切换移动体51时,反转防止装置40的反转防止状态与反转许可状态发生切换。
如图14所示,切换保持部60具备:移动体62,配置在卷线器本体2的小径部17侧;及配合保持部63,配置于操作罩50的前壁部53的后面(底面)53b。
移动体62是在前后方向上延展的圆柱状的零件,前端62a以圆锥状形成。移动体62收容于从小径部17的前端面17e朝着后方贯通的移动体收容孔17g内。另外,移动体收容孔17g内收容有螺旋弹簧64。螺旋弹簧64以压缩的状态被安装,对移动体62始终向前方施加力。
如图17(a)所示,配合保持部63是沿着前壁部53的后面53b在上下方向上延展的板状构件的金属零件,被配置成与移动体62相对。在配合保持部63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形成有凸状部63c。
因而,当反转防止装置40从反转许可状态将要切换到反转防止状态(或反转防止装置40从反转防止状态切换到反转许可状态)时,移动体62的前端62a卡定于凸状部63c,限制切换移动体51进行转动。
由此,只要不施加凸状部63c向后方按压移动体62而凸状部63c越过移动体62的前端62a的程度的力,则可保持反转防止装置40的反转许可状态或反转防止状态。
如图14所示,磁性流体密封机构70具备:环状的永久磁铁71;环状的外侧磁性板72,配置在永久磁铁71的前侧(外侧);环状的内侧磁性板73,配置在永久磁铁71的后侧(内侧);及磁性部41a,与内圈41呈一体地形成。另外,外侧磁性板72、内侧磁性板73与磁性部41a之间填充有磁性流体(未图示)。
永久磁铁71则前面侧成为N极,后面侧成为S极,从永久磁铁71的前面朝着后面形成有内周侧的磁路(参照图14的箭头A)及外周侧的磁路(参照图14的箭头B)。而且,磁性流体配置在内周侧的磁路(图14的箭头A)上且难以流出,长期发挥密封功能。
如图13所示,内侧磁性板73上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2个凸缘78;及从外周端向后方延展的3个卡定部79。
凸缘78被螺合于主体前部12的固定部17f的螺栓(未图示)所拧紧,内侧磁性板73固定在主体前部12的前侧。
3个卡定部79是相互在周向上离开的同时向后方延伸出而用于保持限制体80的部位。并且,虽然并不特意图示,但是卡定部79配置在小径部17的第1缺口17a、第3缺口17c、第4缺口17d内,不会与小径部17发生干涉。
如图14所示,限制体80是由非磁性材料形成的环状且薄板状的零件。限制体80配置在内侧磁性板73与反转防止装置(单向离合器)40之间,以反转防止装置40不会在前后方向(中心轴O1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进行限制。根据该限制体80,反转防止装置40的滚子43与内圈41的滑动接触状态趋于稳定化。其结果,驱动轴筒7的旋转趋于稳定化,同时也稳定发挥滚子43的楔子作用。
后密封构件91及前密封构件92呈环状,是由弹性材料形成的弹性密封构件。后密封构件91及前密封构件92上分别形成有在径向上突出的唇部91a、92a。
后密封构件91嵌入于大径部16的周槽16b,比形成于小径部17的第1缺口17a~第4缺口17d更位于后方。后密封构件91的唇部91a在向径向外侧按压操作罩50的圆筒部52的内周面52b的状态下发生抵接。另外,唇部91a在圆筒部52抵接于比贯通孔52a更靠前侧的位置。
由此,介由圆筒部52的后部开口、贯通孔52a侵入圆筒部52内的海水等,不会介由第1缺口17a~第4缺口17d附着于小径部17内的反转防止装置40。
前密封构件92嵌入于磁性流体密封机构70的永久磁铁71的外周面。前密封构件92的唇部92a在向径向外侧按压的状态下抵接于操作罩50的前壁部53的中央孔53a的内周面。因此,海水等不会介由中央孔53a侵入操作罩50内。
接下来,对形成于小径部17的支撑部319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支撑部319具备:后侧支撑部320,滑动自如地支撑操作罩50的后侧;及前侧支撑部330,滑动自如地支撑操作罩50的前侧。
如图15所示,后侧支撑部320具备从小径部17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5个第1后侧抵接部321~第5后侧抵接部325。并且,第1后侧抵接部321~第5后侧抵接部325在周向上排列于小径部17的外周面。
第1后侧抵接部321以中心轴O1为基准位于上侧,在周向上延展并以圆弧状(周向上宽度较大)形成。
第2后侧抵接部322以中心轴O1为基准位于左侧,在周向上延展并以圆弧状(周向上宽度较大)形成。
第3后侧抵接部323以中心轴O1为基准位于右上侧,形成为周向上宽度较小。
第4后侧抵接部324以中心轴O1为基准位于右侧,形成为周向上宽度较小。
第5后侧抵接部325以中心轴O1为基准位于右下侧,形成为周向上宽度较小。
第1后侧抵接部321~第5后侧抵接部325的外径形成为与操作罩50的圆筒部52的内径r1(参照图17(a))相同。因此,第1后侧抵接部321~第5后侧抵接部325的各自的外周面321a~325a抵接于操作罩50的圆筒部52的内周面52b,周向上可滑动地支撑有操作罩50。
并且,第1后侧抵接部321、第4后侧抵接部324、第5后侧抵接部325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中心轴O1方向)上厚度较小,不会抵接于操作罩50的内周面52b的前侧。
另外,虽然第2后侧抵接部322(参照图14)、第3后侧抵接部323(图14中并未图示)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中心轴O1方向)上较长,但是第2后侧抵接部322、第3后侧抵接部323的外径伴随朝向前侧而发生缩径。
因此,第2后侧抵接部322的外周面322a及第3后侧抵接部323的外周面323a仅后侧抵接于操作罩50的内周面52b。
第1后侧抵接部321~第5后侧抵接部325分别在周向上离开周向上配置的其他后侧抵接部(第1后侧抵接部321~第5后侧抵接部325),并不在周向上连续。即,后侧支撑部320并不抵接于操作罩50的内周面52b的整周。
因此,与圆筒部52的内周面52b的抵接面积(滑动面积)降低,操作罩50的转动变得顺畅。另外,由于后侧支撑部320成为周向上断开的第1后侧抵接部321~第5后侧抵接部325,因此比形成周向上连续的环状的抵接部的情况相比更加轻量化。
如图15所示,在第1后侧抵接部321~第5后侧抵接部325之间形成有空间。而且,在第4后侧抵接部324与第5后侧抵接部325之间的空间中,配置有反转防止装置40的突出部45及操作罩50的配合部54。
即,通过使第1后侧抵接部321~第5后侧抵接部325在周向上离开,从而能够确保配置突出部45及配合部54的空间,有助于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1的小型化。
如图16所示,前侧支撑部330具备通过使小径部17的外周面向径向内侧凹下而形成的3个第1前侧抵接部331~第3前侧抵接部333。
第1前侧抵接部331~第3前侧抵接部333位于小径部317的前端部,在周向上排列。
另外,第1前侧抵接部331~第3前侧抵接部333形成为外径比后侧支撑部320更小。因而,在将操作罩50装配于主体前部312时,第1前侧抵接部331~第3前侧抵接部333不会扣挂于操作罩50的内周面52b,容易装配。
第1前侧抵接部331以中心轴O1为基准位于左上侧。
第2前侧抵接部332以中心轴O1为基准位于下侧。
第3前侧抵接部333以中心轴O1为基准位于右侧。
第1前侧抵接部331~第3前侧抵接部333的外径形成为与操作罩50的导向壁53c的内径r2(参照图17(a))相同。
因此,第1前侧抵接部331~第3前侧抵接部333的各自的外周面331a~333a抵接于操作罩50的导向壁53c的内周面353d,周向上可滑动地支撑有操作罩50。
第1前侧抵接部331~第3前侧抵接部333分别在周向上离开周向上配置的其他抵接部(第1前侧抵接部331~第3前侧抵接部333)。
即,前侧支撑部330并不构成为抵接于操作罩50的内周侧的整周。因此,与操作罩50的抵接面积(滑动面积)降低,操作罩50的转动变得顺畅。
另外,由于第1前侧抵接部331~第3前侧抵接部333分别在周向上离开,因此抵接于这些的3个导向壁53c也在周向上离开。因此,比形成周向上连续的环状的导向壁的情况相比,操作罩50更加轻量化。
如图14所示,前侧支撑部330(第1前侧抵接部331~第3前侧抵接部333)与后侧支撑部320(第1后侧抵接部321~第5后侧抵接部325)在前后方向上离开。即,在前侧支撑部330与后侧支撑部320之间,支撑部319并不滑动自如地支撑操作罩50。因此,与操作罩50的抵接面积(滑动面积)进一步降低,操作罩50的转动变得顺畅。
如图16所示,前侧支撑部330(第1前侧抵接部331~第3前侧抵接部333)与后侧支撑部320(第1后侧抵接部321~第5后侧抵接部325)配置于相互在周向上偏离的位置。
即,第1前侧抵接部331~第3前侧抵接部333及第1后侧抵接部321~第5后侧抵接部325分别均衡地被配置。因而,操作罩50难以发生倾斜,操作罩50的姿势趋于稳定且转动也变得顺畅。
以上,虽然对第二发明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1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虽然支撑部319具备后侧支撑部320、前侧支撑部330,但是既可以具备其他的支撑部,或者还可以在轴方向上加长后侧支撑部320的外周面而并不具备前侧支撑部330。另外,还可以将支撑部319中的后侧支撑部320形成为大径部16,而不是形成为小径部17。
或者,还可以使第1前侧抵接部331~第3前侧抵接部333与第1后侧抵接部321~第5后侧抵接部325在周向上重叠。

Claims (7)

1.一种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反转防止装置,其特征为,
具备:切换移动体,移动自如地设置于卷线器本体,将通过手柄操作进行驱动的驱动体切换至反转防止状态或反转许可状态;
及切换保持部,限制所述切换移动体的移动,保持所述反转防止状态或反转许可状态,
所述切换移动体为合成树脂制,是围住所述卷线器本体的主体前部且被支撑成能够以规定角度进行转动的有底筒状零件,
所述切换保持部具有:移动体,设置在所述卷线器本体侧;及配合保持部,设置在所述切换移动体侧,
所述移动体与所述配合保持部在所述驱动体的旋转轴方向上被配置且相互相对,
所述移动体朝着所述配合保持部始终承受力,
所述移动体配置在所述卷线器本体的主体前部,朝着前方侧承受力,
所述配合保持部为金属制,被安装于所述切换移动体的底面,可配合于所述移动体,且与所述移动体相对地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反转防止装置,其特征为,由可通过所述切换移动体来切换所述驱动体的旋转状态的滚轮式单向离合器所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反转防止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切换移动体的后端,呈一体地形成有向后方延伸出的切换操作部。
4.一种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具备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1项所述的反转防止装置,其特征为,
所述切换移动体是转动自如地支撑于卷线器本体的主体前部的操作罩,
在所述主体前部设置有滑动自如地支撑所述操作罩的支撑部,
所述支撑部具有抵接于所述操作罩的多个抵接部,
所述各抵接部在周向上离开周向上配置的其他抵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其特征为,
所述多个抵接部具备:多个前侧抵接部,抵接于所述操作罩的前侧;
及多个后侧抵接部,抵接于所述操作罩的后侧,
所述多个前侧抵接部与多个后侧抵接部在前后方向上离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其特征为,所述多个前侧抵接部与多个后侧抵接部在周向上发生偏离。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其特征为,所述多个前侧抵接部形成为外径比多个后侧抵接部更小。
CN201811433875.5A 2017-11-29 2018-11-28 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反转防止装置以及旋压式卷线器 Active CN1099978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29678 2017-11-29
JP2017229678A JP6846332B2 (ja) 2017-11-29 2017-11-29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逆転防止装置
JP2018-006122 2018-01-18
JP2018006122A JP6913638B2 (ja) 2018-01-18 2018-01-18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7815A CN109997815A (zh) 2019-07-12
CN109997815B true CN109997815B (zh) 2021-08-17

Family

ID=64556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33875.5A Active CN109997815B (zh) 2017-11-29 2018-11-28 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反转防止装置以及旋压式卷线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06802B2 (zh)
EP (1) EP3491920B1 (zh)
KR (1) KR102627126B1 (zh)
CN (1) CN1099978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90994B2 (ja) * 2020-08-27 2023-12-04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釣情報管理システム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88046A (en) * 1978-11-06 1981-09-08 Ryobi, Ltd. Spinning reel with anti-reversal mechanism
JPS58121566U (ja) * 1982-02-15 1983-08-18 シルバ−・スタ−・カンパニ−・リミテツド 魚釣用リ−ルの逆止め機構
JPH0658348A (ja) * 1992-06-11 1994-03-01 Daiwa Seiko Inc 逆転防止装置
JPH08336348A (ja) * 1996-06-20 1996-12-24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ールの逆転防止装置
US5779171A (en) * 1994-10-31 1998-07-14 Seitz Corporation Overriding clutch with reverse rotation prevention switch
EP0811320B1 (en) * 1996-06-04 2002-10-30 Shimano Inc. Spinning reel
CN101248780B (zh) * 2007-02-23 2011-10-26 大和精工株式会社 钓鱼用旋转线轴
CN104663604A (zh) * 2013-11-29 2015-06-03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鱼用卷线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15855B2 (ja) 1996-02-08 2002-08-19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ル
JP3854732B2 (ja) * 1998-09-17 2006-12-06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マスターギア
TW440425B (en) * 1999-07-14 2001-06-16 Shimano Kk Rotor drive for spinning reel and spinning reel
JP3585782B2 (ja) * 1999-09-01 2004-11-04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ル
US6843439B1 (en) * 2003-07-07 2005-01-18 Pure Fishing, Inc. Anti-reverse bail control
JP6444285B2 (ja) * 2015-09-16 2018-12-26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6615057B2 (ja) * 2016-06-30 2019-12-04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
CN107549128B (zh) 2016-06-30 2020-11-06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鱼用卷线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88046A (en) * 1978-11-06 1981-09-08 Ryobi, Ltd. Spinning reel with anti-reversal mechanism
JPS58121566U (ja) * 1982-02-15 1983-08-18 シルバ−・スタ−・カンパニ−・リミテツド 魚釣用リ−ルの逆止め機構
JPH0658348A (ja) * 1992-06-11 1994-03-01 Daiwa Seiko Inc 逆転防止装置
US5779171A (en) * 1994-10-31 1998-07-14 Seitz Corporation Overriding clutch with reverse rotation prevention switch
EP0811320B1 (en) * 1996-06-04 2002-10-30 Shimano Inc. Spinning reel
JPH08336348A (ja) * 1996-06-20 1996-12-24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ールの逆転防止装置
CN101248780B (zh) * 2007-02-23 2011-10-26 大和精工株式会社 钓鱼用旋转线轴
CN104663604A (zh) * 2013-11-29 2015-06-03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鱼用卷线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7815A (zh) 2019-07-12
KR102627126B1 (ko) 2024-01-22
US20190090465A1 (en) 2019-03-28
EP3491920B1 (en) 2021-05-19
EP3491920A1 (en) 2019-06-05
KR20190063432A (ko) 2019-06-07
US10506802B2 (en) 2019-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30084B2 (en) Fishing reel
US9497947B2 (en) Fishing spinning reel
CN109997815B (zh) 钓鱼用旋压式卷线器的反转防止装置以及旋压式卷线器
JP5080677B2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6560552B2 (ja) 魚釣用リールの逆転防止機構
JP6560551B2 (ja) 魚釣用リールの逆転防止機構
US5494232A (en) Reversal preventive device
JP6846333B2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6166672B2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CN110089502B (zh) 曳力旋钮
JP2018148839A (ja) ベイトリールおよびベイトリールの回転制御機構に用いられる距離調整部品
JP6846332B2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逆転防止装置
JP6615057B2 (ja) 魚釣用リール
JP6854235B2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KR20160038774A (ko) 낚시용 릴의 역회전 방지 기구
JP6913638B2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US11122787B2 (en) Fishing reel
JP6560553B2 (ja) 魚釣用リールの逆転防止機構
TW202339615A (zh) 釣魚用紡車式捲線器
JP2021158930A (ja) 魚釣用リール
JP6450274B2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09063051A (ja) ローラクラッチ
JP2004222579A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11030500A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