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90720B - 建材、建材的层叠体以及建材的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建材、建材的层叠体以及建材的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90720B
CN109790720B CN201880003682.8A CN201880003682A CN109790720B CN 109790720 B CN109790720 B CN 109790720B CN 201880003682 A CN201880003682 A CN 201880003682A CN 109790720 B CN109790720 B CN 1097907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material
appearance
design
protective sheet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36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90720A (zh
Inventor
岛谷康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chi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chi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chiha Corp filed Critical Nichi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790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07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907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07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3/00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 E04F13/07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 E04F13/08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 E04F13/14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e.g. ceramics concrete; of glass or with an outer layer of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or glass
    • E04F13/148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e.g. ceramics concrete; of glass or with an outer layer of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or glass with an outer layer of asbestos cement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1/00Bundles of articles held together by packaging elements for convenience of storage or transport, e.g. portable segregating carrier for plural receptacles such as beer cans or pop bottles; Bales of material
    • B65D71/02Arrangements of flexible b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7/00Internal frames or supports for flexible articles, e.g. stiffeners; Separators for articles packaged in stacks or groups, e.g. for preventing adhesion of sticky articles
    • B65D57/002Separators for articles packaged in stacks or groups, e.g. stacked or nested
    • B65D57/003Separators for articles packaged in stacks or groups, e.g. stacked or nested for horizontally placed articles, i.e. for stacked or nest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9/00Plugs, sleeves, caps, or like rigid or semi-rigid elements for protecting parts of articles or for bundling articles, e.g. protectors for screw-threads, end caps for tubes or for bundling rod-shaped artic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04B2/56Load-bearing walls of framework or pillarwork; Walls incorporating load-bearing elongated memb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3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3/00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 E04F13/07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 E04F13/08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3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 E04C2/3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composed of two or more spaced sheet-like parts
    • E04C2/3405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composed of two or more spaced sheet-like parts spaced apart by profiled spacer sheets
    • E04C2002/3444Corrugated sheets
    • E04C2002/3461Corrugated sheets with rectangular corrug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2201/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or panels
    • E04F2201/01Joining sheets, plates or panels with edges in abutting relationship
    • E04F2201/0138Joining sheets, plates or panels with edges in abutting relationship by moving the sheets, plates or panels perpendicular to the main plan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2201/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or panels
    • E04F2201/02Non-undercut connections, e.g. tongue and groove connections
    • E04F2201/026Non-undercut connections, e.g. tongue and groove connections with rabbets, e.g. being stepp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2201/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or panels
    • E04F2201/07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or panels with connections using a special adhes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inishing Walls (AREA)
  • Panels For Use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AREA)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 Buffer Packaging (AREA)
  • Packages (AREA)
  • Floor Finish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Dry Formation Of Fiberboard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既能抑制外观面的损伤,又能实现施工性的提高的建材、建材的层叠体以及建材的施工方法。建材具备:大致矩形板状的建材主体(2),其具有第一面(2F),在第一面(2F)内形成有外观面(3);和保护片材(S1),其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贴于建材主体(2)。外观面(3)具有:覆盖区域(C1),其通过由保护片材(S1)覆盖而被保护;和露出区域(B1),其沿外观面(3)的一个端部即第一外观端部(3D)延伸而形成,没有由保护片材(S1)覆盖。

Description

建材、建材的层叠体以及建材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材、建材的层叠体以及建材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3中公开有以往建材的例子。这些建材具备大致矩形板状的建材主体和覆盖建材主体的表面的保护片材。
更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涂装、凹凸图案等的外观面相对合的两片建材主体之间,配设衬垫纸即保护片材并进行捆束,将配设保护片材并捆束了的两片建材主体堆叠在托盘上。在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在建材主体的装饰层或者精加工层即外观面上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贴保护片材。在使用像专利文献2、3那样的保护片材的情况下,在施工时也能抑制外观面的损伤。
这样,关于如专利文献1~3中公开的建材,为了抑制外观面的损伤,通常会利用保护片材覆盖至建材主体的表面端部。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使用比建材主体的表面整体的尺寸略大的保护片材。在专利文献2中也图示有将保护片材粘贴至建材主体的表面端部的形态。
现有技术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588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5059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05-5329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如上所述的具备建材主体和保护片材的以往的建材中,为了抑制外观面的损伤,当在用保护片材覆盖了建材主体的表面的状态下进行施工时,需要在作业的同时,注意避免保护片材的片材端部夹入相邻的建材主体彼此之间。另外,当保护片材的片材端部夹入相邻的建材主体彼此之间时,需要注意避免该夹入的部分破裂并将其拔出等额外的施工劳动。并且,在施工结束时,成为剥离保护片材时的起始部分的片材端部也容易在相邻的建材主体彼此处重叠,而有可能使得剥离保护片材的作业变得困难。其结果是,在以往的建材中,难以既抑制外观面的损伤,又实现施工性的提高。
本发明鉴于上述以往的实际情况而完成,其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抑制外观面的损伤,又能实现施工性的提高的建材、建材的层叠体以及建材的施工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建材是具备大致矩形板状的建材主体和保护片材的建材,该大致矩形板状的建材主体具有第一面,在所述第一面内形成有外观面,该保护片材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贴于所述建材主体,
所述建材的特征在于,
所述外观面具有:
覆盖区域,其通过由所述保护片材覆盖而被保护;和
露出区域,其沿所述外观面的一个端部即第一外观端部延伸而形成,没有由所述保护片材覆盖。
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建材中,在建材主体的第一面内形成的外观面的覆盖区域通过由能够剥离的保护片材覆盖而被保护。因此,在施工中,外观面借助覆盖区域的保护片材而抑制损伤。
另一方面,外观面的露出区域沿第一外观端部延伸而形成,没有由保护片材覆盖。因此,施工时,在相邻的建材主体彼此之间,外观面的第一外观端部露出。即,保护片材的片材端部与该第一外观端部分离,因此能够抑制在该第一外观端部的周边、保护片材的片材端部夹入相邻的建材主体彼此之间的不良情况发生。因此,可以无需在作业的同时注意避免在该第一外观端部的周边,保护片材的片材端部夹入相邻的建材主体彼此之间。并且,能够免除注意避免保护片材的被夹入的部分破裂并将其拔出等额外的施工劳动。并且,在施工结束时,成为剥离保护片材时的起始部分的片材端部也因为在该第一外观端部的周边,在相邻的建材主体彼此处相互分离,所以剥离保护片材的作业变得容易。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建材,既能抑制外观面的损伤,又能实现施工性的提高。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优选为,外观面具有:第一外观面,其从第一外观端部向内方远离而形成;第二外观面,其将第一外观端部与第一外观面连接起来,并且相对于第一外观面倾斜。并且优选为露出区域包括第二外观面的一部分。
根据该结构,不仅在施工时,在保管时和输送时,也能够利用对外观面的第一外观端部进行倒角而成的倒角部即第二外观面来抑制外观面的损伤。而且,由于露出区域包括第二外观面的一部分,在施工时,在相邻的建材主体彼此之间更不易夹入保护片材的片材端部。其结果是,使用该建材能够实现施工性的进一步提高。
作为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优选为,在第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第二外观面形成有露出区域和覆盖区域。并且优选为覆盖区域从第一外观面形成至第二外观面的中途。
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二外观面倾斜,因此在施工结束时,容易将对从第一外观面形成至第二外观面的中途的覆盖区域进行覆盖的保护片材的片材端部剥离。其结果是,使用该建材能够实现施工性的进一步提高。
作为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优选为,在第三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保护片材从第一外观面以与第二外观面非接触的状态向外方延伸出。并且优选为保护片材的片材端部位于第一外观端部与第一外观面之间。
根据该结构,保护片材的片材端部在比第一外观端部靠内方处从第二外观面浮起。因此,在施工结束时,容易将保护片材的片材端部剥离。另外,由于保护片材的片材端部没有比第一外观端部更向外方延伸出,因此在施工时,保护片材的片材端部不易夹入相邻的建材主体彼此之间。其结果是,使用该建材,能够实现施工性的进一步提高。
作为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优选为,露出区域沿第一外观端部和与第一外观端部对置的第二外观端部延伸而形成为一对。
根据该结构,由于露出区域形成于外观面的对置的两个端部,因此在施工时,保护片材的片材端部更加不易夹入相邻的建材主体彼此之间。其结果是,采用该建材,能够实现施工性的进一步提高。
作为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优选为,露出区域沿第一外观端部和与第一外观端部交叉的第三外观端部延伸而形成。
根据该结构,由于露出区域形成于外观面的交叉的两个端部,因此在施工时,保护片材的片材端部更不易夹入相邻的建材主体彼此之间。其结果是,采用该建材,能够实现施工性的进一步提高。
作为本发明的第七技术方案优选为,露出区域沿外观面的四个方向的端部延伸而形成。
根据该结构,由于露出区域形成于外观面的四个方向的端部,因此在施工时,保护片材的片材端部不易夹入相邻的建材主体彼此之间。其结果是,采用该建材,能够实现施工性的进一步提高。
作为本发明的第八技术方案优选为,建材主体具有:第二面,其朝向与第一面相反的一侧;第一背面侧接合部,其从与第一外观端部对置的第二外观端部朝向第二面凹陷,在第二面侧向外方突出;和第一正面侧接合部,其形成于建材主体的与第一背面侧接合部对置的部位,能够与相邻的其他建材主体的第一背面侧接合部接合。并且优选为,第一背面侧接合部的靠第一面侧的表面没有由保护片材覆盖。另外,优选为露出区域形成于第一正面侧接合部的靠第一面侧的表面。
根据该结构,第一背面侧接合部的靠第一面侧的表面在没有由保护片材覆盖的状态下,在施工时与第一正面侧接合部接合而隐藏。另外,第一外观端部在第一面的第一正面侧接合部侧延伸,露出区域沿第一外观端部延伸而形成。因此,在施工时,在相邻的建材主体彼此的第一正面侧接合部与第一背面侧接合部的接合部位更加不易夹入保护片材的片材端部。其结果是,采用该建材,能够实现施工性的进一步提高。
作为本发明的第九技术方案优选为,在第八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建材主体具有:第二背面侧接合部,其从与第一外观端部交叉的第三外观端部朝向第二面凹陷,在第二面侧向外方突出;和第二正面侧接合部,其形成于建材主体中的与第二背面侧接合部对置的部位,能够与相邻的其他建材主体的第二背面侧接合部接合。优选为第二背面侧接合部的靠第一面侧的表面没有由保护片材覆盖。并且优选为露出区域形成于第二正面侧接合部的靠第一面侧的表面。
根据该结构,第一外观端部在第一面的第一正面侧接合部侧延伸,露出区域沿第一外观端部延伸而形成。另外,在第一面的第二正面侧接合部侧形成有露出区域。因此,在施工时,在相邻的建材主体彼此的第一正面侧接合部与第一背面侧接合部的接合部位以及第二正面侧接合部与第二背面侧接合部的接合部位更不易夹入保护片材的片材端部。其结果是,采用该建材,能够实现施工性的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的第十技术方案的建材的层叠体是层叠前述任一建材而成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各建材以在彼此的第一面对置的状态下重叠的两片而构成组,
构成组的一个建材的露出区域由对构成组的另一个建材的覆盖区域进行覆盖的保护片材保护。
在第十技术方案的建材的层叠体中,一个建材的露出区域由对置的另一个建材的保护片材来保护,因此能够在保管时和运输时,抑制外观面的损伤。
本发明的第十一技术方案的建材的施工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工序,将前述任一建材安装于建筑物的结构体;和
第二工序,其在第一工序之后,将保护片材从外观面剥离。
在第十一技术方案的建材的施工方法中,在建材主体的第一面内形成的外观面的覆盖区域通过由能够剥离的保护片材覆盖而被保护。因此,在施工时的第一工序中,外观面借助覆盖区域的保护片材而抑制损伤。
另一方面,外观面的露出区域沿第一外观端部延伸而形成,没有由保护片材覆盖。因此,在实施施工时的第一工序时,在相邻的建材主体彼此之间,外观面的第一外观端部露出。即,保护片材的片材端部与该第一外观端部分离,因此能够抑制在该第一外观端部的周边,保护片材的片材端部夹入相邻的建材主体彼此之间的不良情况的发生。因此,可以无需在作业同时注意避免在该第一外观端部的周边,保护片材的片材端部夹入相邻的建材主体彼此之间,从而能够免除额外的施工劳动。如前所述,剥离保护片材的作业变得容易。
因此,采用本发明的第十一技术方案的建材的施工方法,既能抑制外观面的损伤,又能实现施工性的提高。
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建材、建材的层叠体以及建材的施工方法,既能抑制外观面的损伤,又能实现施工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墙板的建筑物的外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墙板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粘贴有保护片材的外墙板的主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从图3的箭头Z1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从图3的箭头Y1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施工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建材的层叠体的侧视图。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建材的层叠体的另一侧视图。
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粘贴有保护片材的外墙板的主视图。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从图9的箭头Z2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11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粘贴有保护片材的外墙板的主视图。
图12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从图11的箭头Z3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13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粘贴有保护片材的外墙板的主视图。
图14是第四实施方式的从与图7相同的方向观察的建材的层叠体的侧视图。
图15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粘贴有保护片材的外墙板的主视图。
图16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的粘贴有保护片材的外墙板的主视图。
图17是第七实施方式的外墙板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第七实施方式的粘贴有保护片材的外墙板的主视图。
图19是第七实施方式的从与图7相同的方向观察的建材的层叠体的侧视图。
图20是示出第八实施方式的粘贴有保护片材的外墙板的主视图。
图21是第八实施方式的从与图7相同的方向观察的建材的层叠体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第一至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将垂直上方向表示为上,将垂直下方向表示为下。另外,在从图1的室外朝向室内的方向上,将水平左方向表示为左,将水平右方向表示为右。而且,图2以后的各图中所示的各方向与图1相对应地表示。
(第一实施方式)
图1示出将多个外墙板2安装于建筑物的结构体8的状态。如图1所示,建筑物为住宅、设施、仓库等。
图2示出外墙板2的具体形状。图3~图8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建材具备外墙板2和保护片材S1。外墙板2是其本身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并构成建筑物的外墙的板材。外墙板2是“建材主体”的一例。需要说明的是,建材主体并不局限于外墙板,例如,也可以是对建筑物进行外装的装饰板、室内用结构面板、内饰板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结构体8例如使用木梁组装法建造。结构体8由多个结构部件构成。结构部件也包括在左右方向上具有规定间隔地排列的多个柱件、配置于柱件之间的间柱等部件9。
需要说明的是,结构体8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也可以使用木框架组装法等建造。另外,供建材主体安装的结构体例如既可以是钢筋造、钢筋混凝土造、砖造等框架,也可以是室内的分隔壁。
如图2所示,外墙板2是四边形状、更具体而言是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状的板材。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墙板2由包括水泥的窑业类材料构成。更具体而言,外墙板2是木质水泥板。需要说明的是,外墙板2的材质、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情况。例如,外墙板2的材质可适当地选择金属类材料、木质类材料、树脂类材料等。另外,外墙板2的形状可适当地选择四边形状且上下较长的大致矩形状的板材等。
如图1所示,多个外墙板2利用安装工具90等公知的安装工具,以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相邻的状态,安装于结构体8,覆盖结构体8的外表面。如图2所示,外墙板2具有第一面2F和第二面2B。第一面2F是外墙板2的朝向室外方向的面。第二面2B是外墙板2的朝向室内方向的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面2F是在构成外墙板2的木质水泥板之上层叠涂膜,该涂膜的表面具有镜面般的光泽。即,在第一面2F上形成有平滑的外观面3。外观面3的大小并不特别限定,若例举一例,则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为约3m,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为约0.5m。
第一外观端部3D是外观面3的下方的端部。第二外观端部3U是外观面3的上方的端部,与第一外观端部3D对置。第一外观端部3D与第二外观端部3U相互平行地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第三外观端部3R是外观面3的右方的端部,与第一外观端部3D正交。第四外观端部3L是外观面3的左方的端部,与第一外观端部3D正交,并且与第三外观端部3R对置。第三外观端部3R与第四外观端部3L相互平行地在上下方向上延伸。
第一外观面31是分别从第一外观端部3D、第二外观端部3U、第三外观端部3R以及第四外观端部3L向内方远离而形成的长方形状的平坦面。
第二外观面32D、32U、32R、32L是对外观面3的四个方向的端部进行倒角而形成的倒角部,将四个方向的外观端部与第一外观面31连接起来,并且相对于第一外观面31以45°左右的角度倾斜。第二外观面32D、32U、32R、32L的宽度并不特别限定,但作为一例,可以例举为约2.0~3.0mm。
在外墙板2的上端部形成有第一背面侧接合部21。在外墙板2的下端部、即外墙板2中的与第一背面侧接合部21对置的部位形成有第一正面侧接合部22。在外墙板2的右端部形成有第二背面侧接合部23。在外墙板2的左端部、即外墙板2中的与第二背面侧接合部23对置的部位形成有第二正面侧接合部24。第一背面侧接合部21、第一正面侧接合部22、第二背面侧接合部23以及第二正面侧接合部24亦称作“实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图8中,相对于外墙板2的大小,夸大了第二外观面32D、32U、32R、32L、第一背面侧接合部21、第一正面侧接合部22、第二背面侧接合部23以及第二正面侧接合部24的大小而进行图示。
如图2所示,第一背面侧接合部21从外墙板2的第一面2F朝向第二面2B呈台阶状凹陷,并在第二面2B侧向上方突出。另外,第一背面侧接合部21沿第二外观端部3U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而形成。第一背面侧接合部21中的靠第一面2F侧的表面21F在从第二外观端部3U侧垂直地延伸后,以向第二面2B接近的方式倾斜。即,第一背面侧接合部21的截面形状向上前端渐窄。
在第一背面侧接合部21的表面21F上设置有敛缝件21S。敛缝件21S沿第一背面侧接合部21呈直线状配设。需要说明的是,敛缝件并非必须的,也可以省略本实施方式的敛缝件21S。另外,在图2以后的图中,省略敛缝件21S的图示。
第一正面侧接合部22从外墙板2的第二面2B朝向第一面2F呈台阶状凹陷,在第一面2F侧向下方突出。另外,第一正面侧接合部22沿第一外观端部3D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而形成。在第一正面侧接合部22的靠第一面2F侧的表面22F形成有第一外观面31的下端部和第二外观面32D。第一正面侧接合部22的靠第二面2B侧的上端部以向上前端渐窄的方式凹陷。
第二背面侧接合部23从外墙板2的第一面2F朝向第二面2B呈台阶状凹陷,在第二面2B侧向右方突出。另外,第二背面侧接合部23沿第三外观端部3R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而形成。
在第二背面侧接合部23的靠第一面2F侧的表面上设置有敛缝件23S。敛缝件23S沿第二背面侧接合部23呈直线状配设。需要说明的是,敛缝件并非是必须的,也可以省略本实施方式的敛缝件23S。另外,在图2以后的图中,省略敛缝件23S的图示。
第二正面侧接合部24从外墙板2的第二面2B朝向第一面2F呈台阶状凹陷,在第一面2F侧向左方突出。另外,第二正面侧接合部24沿第四外观端部3L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而形成。
如图6所示,第一背面侧接合部21与第一正面侧接合部22通过两片外墙板2上下相邻而能够接合。更具体而言,通过下方的外墙板2的第一背面侧接合部21与上方的外墙板2的第一正面侧接合部22在室内外方向上重叠,而在上下相邻的外墙板2彼此之间形成上下对合部。
另外,省略图示,第二背面侧接合部23与第二正面侧接合部24通过两片外墙板2左右相邻而能够接合。更详细而言,通过左方的外墙板2的第二背面侧接合部23与右方的外墙板2的第二正面侧接合部24在室内外方向上重叠,由此在左右相邻的外墙板2彼此之间形成左右对合部。
即,外墙板2具备第一背面侧接合部21、第一正面侧接合部22、第二背面侧接合部23以及第二正面侧接合部24,是所谓的“四方对合结构”的板材。
图3~图8所示的保护片材S1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贴于物品的表面,使用在物品的保管时、输送时、施工时等抑制物品的表面的损伤的公知的保护片材。更加具体而言,保护片材S1具有作为片材的基层和层叠于基层的一个面的粘合层。作为基层的材质,可例示出聚乙烯、聚丙烯、聚烯烃、聚氯乙烯、无纺布、纸等。粘合层具有能够将保护片材S1可靠地粘贴于外墙板2的第一面2F并且在将保护片材S1从外墙板2的第一面2F剥离时不易在第一面2F上残留的粘合力。作为粘合层的材质,可例示出合成橡胶类、丙烯酸类等。作为粘合层的形成方法,可例示出在作为片材的基层涂敷粘合物而形成的方法、将基层与粘合物呈片状地共挤出而形成的方法等。
对将保护片材S1向外墙板2的粘贴进行说明。首先,在第一面2F朝上的外墙板2上配置以粘合层在内侧的方式处于卷状物状态的保护片材S1。接下来,将保护片材S1的一端配设为粘合层与外墙板2的第一面2F连接,通过移动外墙板2或者保护片材S1,将保护片材S1粘贴于外墙板2的第一面2F。而且,以规定长度切断保护片材S1。
如图3~图5所示,保护片材S1在粘贴于外墙板2的第一面2F的状态下呈长方形状。保护片材S1具有四个方向的端部即片材端部S1D、S1U、S1R、S1L。
片材端部S1D是保护片材S1的下方的端部。片材端部S1U是保护片材S1的上方的端部,与片材端部S1D对置。片材端部S1D与片材端部S1U相互平行地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片材端部S1R是保护片材S1的右方的端部,与片材端部S1D正交。片材端部S1L是保护片材S1的左方的端部,与片材端部S1D正交,并且与片材端部S1R对置。片材端部S1R与片材端部S1L相互平行地在上下方向上延伸。
保护片材S1与第一外观端部3D和第二外观端部3U大致平行地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与第三外观端部3R和第四外观端部3L大致平行地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以接触状态覆盖第一外观面31的整个面。如图3和图4所示,保护片材S1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与第一外观面31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V31相等。因此,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D没有比第一外观面31更向下方探出。即,第二外观面32D没有由保护片材S1覆盖。另外,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U没有比第一外观面31更向上方探出。即,第二外观面32U与第一背面侧接合部21的靠第一面2F侧的表面21F没有由保护片材S1覆盖。
如图3和图5所示,保护片材S1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设定得比外观面3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LH3大。因此,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R位于比第三外观端部3R靠右方的位置,保护片材S1以与第二外观面32R非接触的状态,从第一外观面31向右方延伸出。另外,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L位于比第四外观端部3L靠左方的位置,保护片材S1以与第二外观面32L非接触的状态,从第一外观面31向左方延伸出。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R、S1L从外观面3向右方或者左方探出的长度并不特别限定,作为一例,可以例举为约5mm。
即,外观面3具有通过由保护片材S1覆盖而被保护的覆盖区域C1(C1C、C1R、C1L)和没有由保护片材S1覆盖的露出区域B1(B1D、B1U)。
覆盖区域C1C形成于第一外观面31的整个面。覆盖区域C1R形成于第二外观面32R。覆盖区域C1L形成于第二外观面32L。
露出区域B1D形成于第二外观面32D,沿第一外观端部3D延伸而形成。露出区域B1D形成于第一正面侧接合部22的靠第一面2F侧的表面22F。露出区域B1U形成于第二外观面32U,沿第二外观端部3U延伸而形成。
图3~图5所示的建材的施工方法具备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更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在施工时的第一工序中,将粘贴有保护片材S1的外墙板2安装于建筑物的结构体8。此时,外观面3的覆盖区域C1由保护片材S1保护。然后,在第一工序之后,在第二工序中,将保护片材S1从外观面3剥离。其结果是,如图1所示,外墙板2的外观面3发挥外观性。
另外,如图7和图8所示,该建材以将粘贴有保护片材S1的外墙板2重叠而成的层叠体的形式,被实施保管、运输。
构成层叠体的各建材以两片构成组P1。更具体而言,将一个建材旋转180°,使第一面2F朝向下方配设于上方,将第一面2F朝向上方的其他建材在其之下对置。其结果是,如图7和图8所示,构成组P1的两片建材以彼此的第一面2F对置的状态重叠。
接着,将多个组P1在分别由捆束件J1捆束的状态下重叠,从而建材的层叠体完成。需要说明的是,建材的层叠体也可以以一个组P1为单位构成。另外,捆束件J1也可以将多个组P1集中捆束。
如图8所示,在建材的层叠体中,构成组P1的一个建材的第二背面侧接合部23与构成组P1的另一个建材的第二背面侧接合部23位于同侧。另外,构成组P1的一个建材的第二正面侧接合部24与构成组P1的另一个建材的第二正面侧接合部24位于同侧。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建材的层叠体中,构成组P1的一个建材的第一背面侧接合部21与构成组P1的另一个建材的第一背面侧接合部21位于相反侧。另外,构成组P1的一个建材的第一正面侧接合部22与构成组P1的另一个建材的第一正面侧接合部22位于相反侧。
构成组P1的一个建材的露出区域B1U借助对构成组P1的另一个建材的覆盖区域C1进行覆盖的保护片材S1,以非接触状态被保护。
<作用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建材和建材的施工方法中,如图3~图5所示,在外墙板2的第一面2F内形成的外观面3的覆盖区域C1通过由能够剥离的保护片材S1覆盖而被保护。因此,如图6所示,在实施施工时的第一工序时,外观面3的覆盖区域C1的损伤得到抑制。
另一方面,如图3~图5所示,外观面3的露出区域B1D沿第一外观端部3D延伸而形成。另外,外观面3的露出区域B1U沿第二外观端部3U延伸而形成。而且,露出区域B1D、B1U没有由保护片材S1覆盖。因此,如图6所示,在实施施工时的第一工序时,在上下相邻的外墙板2彼此之间,外观面3的第一外观端部3D和第二外观端部3U露出。即,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D向上方与第一外观端部3D分离,另外,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U向下方与第二外观端部3U分离,因此能够抑制在第一外观端部3D和第二外观端部3U的周边,在相邻的外墙板2彼此之间夹入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D、S1U的不良情况的发生。
另外,无需在作业的同时,注意在该第一外观端部3D和第二外观端部3U的周边,避免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D、S1U夹入相邻的外墙板2彼此之间。
并且,能够免除注意避免保护片材S1的被夹入的部分破裂并将其拔出等额外的施工劳动。
并且,在实施施工时的第二工序时,也因为成为剥离保护片材S1时的起始部分的片材端部S1D、S1U在第一外观端部3D和第二外观端部3U的周边,在相邻的外墙板2彼此处相互分离,所以剥离保护片材S1的作业变得容易。
因此,采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建材和建材的施工方法,既能抑制外观面3的损伤,又能实现施工性的提高。
另外,采用该建材,如图3~图5所示,第二外观面32D、32U、32R、32L是将外观面3的四个方向的端部进行倒角而成的倒角部。由此,不仅是施工时,如图7和图8所示,在保管时和输送时,也能够抑制外观面3的损伤。而且,如图6所示,露出区域B1D、B1U包括倒角部即第二外观面32D、32U,由此在实施施工时的第一工序时,在上下相邻的外墙板2彼此之间更不易夹入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D、S1U。其结果是,采用该建材能够实现施工性的进一步提高。
并且,采用该建材,如图3和图5所示,保护片材S1以接触状态覆盖第一外观面31的整个面。另一方面,保护片材S1以与第二外观面32R非接触的状态,从第一外观面31向右方延伸出。另外,保护片材S1以与第二外观面32L非接触的状态,从第一外观面31向左方延伸出。即,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R、S1L与第二外观面32R、32L分离。因此,采用该建材,在实施施工时的第二工序时,容易剥离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R、S1L。
另外,采用该建材,如图6所示,第一背面侧接合部21的靠第一面2F侧的表面21F在没有由保护片材S1覆盖的状态下,在施工时与第一正面侧接合部22接合而隐藏。另外,第一外观端部3D在第一面2F的第一正面侧接合部22侧延伸,在第一正面侧接合部22的靠第一面2F侧的表面22F形成的露出区域B1D沿第一外观端部3D延伸。因此,在实施施工时的第一工序时,在上下相邻的外墙板2彼此的第一正面侧接合部22与第一背面侧接合部21的接合部位,更不易夹入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D、S1U。其结果是,采用该建材,能够实现施工性的进一步提高。
并且,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建材的层叠体中,如图7所示,构成组P1的一个建材的露出区域B1U由对构成组P1的另一个建材的覆盖区域C1进行覆盖的保护片材S1以非接触状态保护。由此,在该建材的层叠体中,例如,在捆包时、拆包时,即使另一个建材相对于一个建材倾斜,另一个建材的外观面3可能要与一个建材的露出区域B1U接触,也能利用另一个建材的保护片材S1抑制露出区域B1U的损伤。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建材、建材的层叠体以及建材的施工方法中,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建材的外观面3的覆盖区域C1(C1C、C1R、C1L)和露出区域B1(B1D、B1U)进行变更,如图9和图10所示,外观面3具有覆盖区域C2(C2C、C2D、C2U、C2R、C2L)和露出区域B2(B2D、B2U、B2R、B2L)。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或简略说明。
保护片材S1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比第一外观面31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V31大,并且比外观面3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V3小。另外,保护片材S1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比第一外观面31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LH31大,并且比外观面3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LH3小。因此,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D比第一外观面31更向下方探出,且位于比第一外观端部3D靠上方的位置。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U比第一外观面31更向上方探出,且位于比第二外观端部3U靠下方的位置。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R比第一外观面31更向右方探出,且位于比第三外观端部3R靠左方的位置。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L比第一外观面31更向左方探出,且位于比第四外观端部3L靠右方的位置。
保护片材S1以接触状态覆盖第一外观面31的整个面。另外,保护片材S1在第一外观面31与第二外观面32D、32U、32R、32L之间的稜线处弯曲,以接触状态覆盖从第一外观面31至第二外观面32D、32U、32R、32L的中途。
覆盖区域C2C形成于第一外观面31的整个面。覆盖区域C2D从第一外观面31的下端部形成至第二外观面32D的中途。覆盖区域C2U从第一外观面31的上端部形成至第二外观面32U的中途。覆盖区域C2R从第一外观面31的右端部形成至第二外观面32R的中途。覆盖区域C2L从第一外观面31的左端部形成至第二外观面32L的中途。
露出区域B2D形成于第二外观面32D的除覆盖区域C2D以外的部分。另外,露出区域B2D沿第一外观端部3D延伸而形成。露出区域B2D形成于第一正面侧接合部22的靠第一面2F侧的表面22F。
露出区域B2U形成于第二外观面32U的除覆盖区域C2U以外的部分。另外,露出区域B2U沿第二外观端部3U延伸而形成。
露出区域B2R形成于第二外观面32R的除覆盖区域C2R以外的部分。另外,露出区域B2R沿第三外观端部3R延伸而形成。
露出区域B2L形成于第二外观面32L的除覆盖区域C2L以外的部分。另外,露出区域B2L沿第四外观端部3L延伸而形成。
即,露出区域B2D、B2U、B2R、B2L沿外观面3的四个方向的端部延伸而形成。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建材中,在施工时的第一工序中,将粘贴有保护片材S1的外墙板2安装于建筑物的结构体8。此时,外观面3的覆盖区域C2由保护片材S1保护。然后,在第一工序之后,在第二工序中,将保护片材S1从外观面3剥离。
另外,该建材以层叠体的形式被实施保管、运输。层叠体仅外观面3具有覆盖区域C2和露出区域B2这点上相对于图7和图8所示的层叠体发生变更。
省略图示,构成组P1的一个建材的露出区域B2U由对构成组P1的另一个建材的覆盖区域C2进行覆盖的保护片材S1以非接触状态保护。
<作用效果>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建材和建材的施工方法中,如图9和图10所示,在外墙板2的第一面2F内形成的外观面3的覆盖区域C2通过由能够剥离的保护片材S1覆盖而被保护。因此,在实施施工时的第一工序时,外观面3的覆盖区域C2的损伤得到抑制。
另一方面,在实施施工时的第一工序时,在上下相邻的外墙板2彼此之间,外观面3的第一外观端部3D和第二外观端部3U露出。即,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D向上方与第一外观端部3D分离,另外,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U向下方与第二外观端部3U分离,因此能够抑制在第一外观端部3D和第二外观端部3U的周边,在相邻的外墙板2彼此之间夹入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D、S1U的不良情况的发生。
另外,在左右相邻的外墙板2彼此之间,外观面3的第三外观端部3R和第四外观端部3L露出。即,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R向左方与第三外观端部3R分离,另外,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L向右方与第四外观端部3L分离,因此能够抑制在第三外观端部3R和第四外观端部3L的周边,在相邻的外墙板2彼此之间夹入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R、S1L的不良情况的发生。因此,可以无需在作业的同时,注意在第一外观端部3D、第二外观端部3U、第三外观端部3R以及第四外观端部3L的周边,避免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D、S1U、S1R、S1L夹入相邻的外墙板2彼此之间。
另外,能够免除注意避免保护片材S1的被夹入的部分破裂并将其拔出等额外的施工劳动。
并且,在实施施工时的第二工序时,也因为成为剥离保护片材S1时的起始部分的片材端部S1D、S1U、S1R、S1L在第一外观端部3D、第二外观端部3U、第三外观端部3R以及第四外观端部3L的周边,在相邻的外墙板2彼此处相互分离,所以剥离保护片材S1的作业变得容易。
因此,采用第二实施方式的建材和建材的施工方法,也既能抑制外观面3的损伤,又能实现施工性的提高。
另外,采用该建材,由于第二外观面32D、32U、32R、32L倾斜,因此在施工时的第二工序中,容易将对从第一外观面31形成至第二外观面32D、32U、32R、32L的中途的覆盖区域C2进行覆盖的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D、S1U、S1R、S1L剥离。其结果是,采用该建材,能够实现施工性的进一步提高。
并且,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建材的层叠体中,构成组P1的一个建材的露出区域B2U由对构成组P1的另一个建材的覆盖区域C2进行覆盖的保护片材S1以非接触状态保护。由此,在该建材的层叠体中,例如,在捆包时、拆包时,即使另一个建材相对于一个建材倾斜,另一个建材的第一外观面31可能要与一个建材的第二外观面32U接触,也能利用另一个建材的保护片材S1抑制第二外观面32U的损伤。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建材、建材的层叠体以及建材的施工方法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以下变更点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保护片材S1不在第一外观面31与第二外观面32D、32U、32R、32L之间的稜线处弯曲,而以与第二外观面32D、32U、32R、32L非接触的状态向外方延伸出。
覆盖区域C3D变更为,由保护片材S1以非接触状态从第一外观面31的下端部覆盖至第二外观面32D的中途处。覆盖区域C3U变更为,由保护片材S1以非接触状态从第一外观面31的上端部覆盖至第二外观面32U的中途处。覆盖区域C3R变更为,由保护片材S1以非接触状态从第一外观面31的右端部覆盖至第二外观面32R的中途处。覆盖区域C3L变更为,被保护片材S1以非接触状态从第一外观面31的左端部覆盖至第二外观面32L的中途处。
第三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例如,露出区域B3D、B3U、B3R、B3L形成于第二外观面32D、32U、32R、32L的除覆盖区域C3D、C3U、C3R、C3L以外的部分。因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或简略说明。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建材中,在施工时的第一工序中,将粘贴有保护片材S1的外墙板2安装于建筑物的结构体8。此时,外观面3的覆盖区域C3由保护片材S1保护。然后,在第一工序之后,在第二工序中,将保护片材S1从外观面3剥离。
另外,该建材以层叠体的形式被实施保管、运输。层叠体仅在覆盖区域C3D、C3U、C3R、C3L由保护片材S1以非接触状态覆盖这点上相对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层叠体发生变更。
采用作为这样的结构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建材、建材的层叠体以及建材的施工方法,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建材、建材的层叠体以及建材的施工方法同样,既能抑制外观面3的损伤,又能实现施工性的提高。
另外,在该建材中,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D在比第一外观端部3D靠上方处从第二外观面32D浮起。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U在比第二外观端部3U靠下方处从第二外观面32U浮起。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R在比第三外观端部3R靠左方处从第二外观面32R浮起。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L在比第四外观端部3L靠右方处从第二外观面32L浮起。因此,在施工时的第二工序中,容易将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D、S1U、S1R、S1L剥离。
并且,在该建材中,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D没有比第一外观端部3D更向下方延伸出。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U没有比第二外观端部3U更向上方延伸出。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R没有比第三外观端部3R更向右方延伸出。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L没有比第四外观端部3L更向左方延伸出。因此,在施工时的第一工序中,在相邻的外墙板2彼此之间不易夹入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D、S1U、S1R、S1L。其结果是,采用该建材,能够实现施工性的进一步提高。
(第四实施方式)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建材、建材的层叠体以及建材的施工方法中,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建材的外观面3的覆盖区域C1(C1C、C1R、C1L)和露出区域B1(B1D、B1U)进行变更,如图13和图14所示,外观面3具有覆盖区域C4和露出区域B4(B4CD、B4CU、B4D、B4U、B4R、B4L)。第四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或简略说明。
如图13所示,保护片材S1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设定得比第一外观面31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V31小。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D、S1U向内方与第一外观面31的上下的端部分离。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D、S1U向内方与第一外观面31的上下的端部分离的长度并不特别限定,但作为一例,可例举为约2.5mm。
保护片材S1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与第一外观面31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LH31相等。因此,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R没有比第一外观面31更向右方探出。即,第二外观面32R没有由保护片材S1覆盖。另外,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L没有比第一外观面31更向左方探出。即,第二外观面32L没有由保护片材S1覆盖。
覆盖区域C4形成于第一外观面31中的由片材端部S1D、S1U、S1R、S1L包围的部分。
露出区域B4CD、B4CU形成于第一外观面31中的除覆盖区域C4以外的部分。露出区域B4CD沿第一外观端部3D延伸而形成。露出区域B4CD形成于第一正面侧接合部22的靠第一面2F侧的表面22F。露出区域B4CU沿第二外观端部3U延伸而形成。
露出区域B4D形成于第二外观面32D,并沿第一外观端部3D延伸而形成。露出区域B4U形成于第二外观面32U,并沿第二外观端部3U延伸而形成。露出区域B4R形成于第二外观面32R,并沿第三外观端部3R延伸而形成。露出区域B4L形成于第二外观面32L,并沿第四外观端部3L延伸而形成。
即,露出区域B4CD、B4CU、B4D、B4U、B4R、B4L沿外观面3的四个方向的端部延伸而形成。
省略图示,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建材中,在施工时的第一工序中,将粘贴有保护片材S1的外墙板2安装于建筑物的结构体8。此时,外观面3的覆盖区域C4由保护片材S1保护。然后,在第一工序之后,在第二工序中,将保护片材S1从外观面3剥离。
另外,该建材以图14所示的层叠体的形式被实施保管、运输。该层叠体仅在外观面3具有覆盖区域C4和露出区域B4这点上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层叠体发生变更。
如图14所示,构成组P1的一个建材的露出区域B4CU由对构成组P1的另一个建材的覆盖区域C4进行覆盖的保护片材S1保护。更具体而言,露出区域B4CU与另一个建材的保护片材S1具有因一个建材的保护片材S1的厚度而形成的小间隙,并相互对置。由此,例如,在捆包时、保管时、运输时、拆包时等,即使另一个建材的外观面3可能要与一个建材的露出区域B4CU接触,也能利用另一个建材的保护片材S1保护露出区域B4CU。
采用作为这样的结构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建材、建材的层叠体以及建材的施工方法,也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的建材、建材的层叠体以及建材的施工方法同样,既能抑制外观面3的损伤,又能实现施工性的提高。
(第五实施方式)
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建材、建材的层叠体以及建材的施工方法中,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建材的外观面3的覆盖区域C1(C1C、C1R、C1L)和露出区域B1(B1D、B1U)进行变更,如图15所示,外观面3具有覆盖区域C5(C5C、C5R)和露出区域B5(B5D、B5U、B5L)。第五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或简略说明。
保护片材S1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与第一外观面31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V31相等。因此,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D没有比第一外观面31更向下方探出。即,第二外观面32D没有由保护片材S1覆盖。另外,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U没有比第一外观面31更向上方探出。即,第二外观面32U没有由保护片材S1覆盖。
保护片材S1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设定得比第一外观面31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LH31大。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L配置为与第一外观面31的左端部一致,没有比第一外观面31更向左方探出。即,第二外观面32L没有由保护片材S1覆盖。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R位于比第三外观端部3R靠右方的位置,从第二外观面32R浮起。即,保护片材S1以与第二外观面32R非接触的状态从第一外观面31向右方延伸出。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R从外观面3向右方探出的长度并不特别限定,但作为一例,可例举为约5mm。
覆盖区域C5C形成于第一外观面31的整个面。覆盖区域C5R形成于第二外观面32R。
露出区域B5D形成于第二外观面32D。另外,露出区域B5D沿第一外观端部3D延伸而形成。露出区域B5D形成于第一正面侧接合部22的靠第一面2F侧的表面22F。露出区域B5U形成于第二外观面32U。另外,露出区域B5U沿第二外观端部3U延伸而形成。露出区域B5L形成于第二外观面32L。另外,露出区域B5L沿第四外观端部3L延伸而形成。
省略图示,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建材中,在施工时的第一工序中,将粘贴有保护片材S1的外墙板2安装于建筑物的结构体8。此时,外观面3的覆盖区域C5C、C5R由保护片材S1保护。然后,在第一工序之后,在第二工序中,将保护片材S1从外观面3剥离。
另外,省略图示,该建材以层叠体的形式被实施保管、运输。层叠体仅在外观面3具有覆盖区域C5和露出区域B5这点上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层叠体发生变更。
构成组P1的一个建材的露出区域B5U由对构成组P1的另一个建材的覆盖区域C5进行覆盖的保护片材S1以非接触状态保护。由此,例如,在捆包时、拆包时,即使另一个建材相对于一个建材倾斜,另一个建材的外观面3可能要与一个建材的露出区域B5U接触,也能利用另一个建材的保护片材S1保护露出区域B5U。
采用作为这样的构成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建材、建材的层叠体以及建材的施工方法,也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的建材、建材的层叠体以及建材的施工方法同样,既能抑制外观面3的损伤,又能实现施工性的提高。
(第六实施方式)
在第六实施方式的建材、建材的层叠体以及建材的施工方法中,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建材的外观面3的覆盖区域C1(C1C、C1R、C1L)和露出区域B1(B1D、B1U)进行变更,如图16所示,外观面3具有覆盖区域C6和露出区域B6(B6D、B6U、B6R、B6L)。第六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或简略说明。
保护片材S1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与第一外观面31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V31相等。因此,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D没有比第一外观面31更向下方探出。即,第二外观面32D没有由保护片材S1覆盖。另外,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U没有比第一外观面31更向上方探出。即,第二外观面32U没有由保护片材S1覆盖。
保护片材S1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与第一外观面31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LH31相等。因此,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R没有比第一外观面31更向右方探出。即,第二外观面32R没有由保护片材S1覆盖。另外,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L没有比第一外观面31更向左方探出。即,第二外观面32L没有由保护片材S1覆盖。
覆盖区域C6形成于第一外观面31的整个面。
露出区域B6D形成于第二外观面32D。另外,露出区域B6D沿第一外观端部3D延伸而形成。换言之,露出区域B6D形成于第一正面侧接合部22的靠第一面2F侧的表面22F。露出区域B6U形成于第二外观面32U。另外,露出区域B6U沿第二外观端部3U延伸而形成。露出区域B6R形成于第二外观面32R。另外,露出区域B6R沿第三外观端部3R延伸而形成。露出区域B6L形成于第二外观面32L。另外,露出区域B6L沿第四外观端部3L延伸而形成。
省略图示,在第六实施方式的建材中,在施工时的第一工序中,将粘贴有保护片材S1的外墙板2安装于建筑物的结构体8。此时,外观面3的覆盖区域C6由保护片材S1保护。然后,在第一工序之后,在第二工序中,将保护片材S1从外观面3剥离。
另外,该建材以层叠体的形式被实施保管、运输。层叠体仅在外观面3具有覆盖区域C6和露出区域B6这点上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层叠体发生变更。
省略图示,构成组P1的一个建材的露出区域B6U由对构成组P1的另一个建材的覆盖区域C6进行覆盖的保护片材S1以非接触状态保护。由此,例如,在捆包时、拆包时,即使另一个建材相对于一个建材倾斜,另一个建材的外观面3可能要与一个建材的露出区域B6U接触,也能利用另一个建材的保护片材S1保护露出区域B6U。
采用作为这样的结构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建材、建材的层叠体以及建材的施工方法,也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五实施方式的建材、建材的层叠体以及建材的施工方法同样,既能抑制外观面3的损伤,又能实现施工性的提高。
(第七实施方式)
在第七实施方式的建材、建材的层叠体以及建材的施工方法中,取代第一实施方式的建材的外墙板2,而采用图17所示的外墙板702。
外墙板702是“建材主体”的一例。而且,如图18所示,外墙板702的外观面703具有覆盖区域C7和露出区域B7(B7D、B7U)。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或简略说明。
如图1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墙板702是纸浆混合水泥板。外墙板702具有第一面702F和第二面702B。第一面702F是外墙板702的朝向室外方向的面。第二面702B是外墙板702的朝向室内方向的面。
第一面702F是在构成外墙板702的纸浆混合水泥板的表面形成具有凹凸的砖形图案并对该砖形花纹进行涂装而成的。即,在第一面702F形成有作为凹凸面的外观面703。外观面703的大小并不特别限定,但若举一例,则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为约3m,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为约0.5m。
第一外观端部703D是外观面703的下方的端部。第二外观端部703U是外观面703的上方的端部,与第一外观端部703D对置。第一外观端部703D与第二外观端部703U相互平行地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第三外观端部703R是外观面703的右方的端部,与第一外观端部703D正交。第四外观端部703L是外观面703的左方的端部,与第一外观端部703D正交,并且与第三外观端部703R对置。第三外观端部703R与
第四外观端部703L相互平行地在上下方向上延伸。
第一外观面731分别从第一外观端部703D和第二外观端部703U向内方远离而形成长方形状。第一外观面731的右端部与第三外观端部703R一致。第一外观面731的左端部与第四外观端部703L一致。
第二外观面732D、732U是对外观面703的上下的端部进行倒角而成的倒角部,将上下的外观端部与第一外观面731连接起来,并且相对于第一外观面731以45°左右的角度倾斜。第二外观面732D、732U的宽度并不特别限定,但作为一例,可以例举为约2.5mm。
在外墙板702的上端部形成有第一背面侧接合部721。第一背面侧接合部72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背面侧接合部2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在外墙板702的下端部、即外墙板702中的与第一背面侧接合部721对置的部位,形成有第一正面侧接合部722。第一正面侧接合部722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正面侧接合部22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在外墙板702的左右的端部形成有平坦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7~图19中,相对于外墙板702的大小,夸大了第二外观面732D、732U、第一背面侧接合部721以及第一正面侧接合部722的大小而进行图示。
与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背面侧接合部21以及第一正面侧接合部22在图6中示出并说明的内容相同,第一背面侧接合部721与第一正面侧接合部722通过两片外墙板702上下相邻而能够接合。下方的外墙板702的第一背面侧接合部721与上方的外墙板702的第一正面侧接合部722在室内外方向上重叠,由此在上下相邻的外墙板702彼此之间形成上下对合部。
图18所示的保护片材S1在粘贴于外墙板702的第一面702F的状态下,与第一外观端部703D和第二外观端部703U大致平行地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与第三外观端部703R和第四外观端部703L大致平行地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以接触状态覆盖第一外观面731的整个面。保护片材S1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与第一外观面731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V731相等。因此,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D没有比第一外观面731更向下方探出。即,第二外观面732D没有由保护片材S1覆盖。另外,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U没有比第一外观面731更向上方探出。即,第二外观面732U和第一背面侧接合部721的靠第一面702F侧的表面721F没有由保护片材S1覆盖。
保护片材S1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比外观面703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LH703大。因此,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R比第三外观端部703R更向右方探出。另外,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L比第四外观端部703L更向左方探出。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R、S1L从外观面703向右方或者左方探出的长度并不特别限定,但作为一例,可以例举为约5mm。
覆盖区域C7形成于第一外观面731的整个面。
露出区域B7D形成于第二外观面732D上。另外,露出区域B7D沿第一外观端部703D延伸而形成。露出区域B7D形成于第一正面侧接合部722的靠第一面702F侧的表面722F。露出区域B7U形成于第二外观面732U。另外,露出区域B7U沿第二外观端部703U延伸而形成。
省略图示,在第七实施方式的建材中,在施工时的第一工序中,将粘贴有保护片材S1的外墙板702安装于建筑物的结构体8。此时,外观面703的覆盖区域C7由保护片材S1保护。然后,在第一工序之后,在第二工序中,将保护片材S1从外观面703剥离。
另外,如图19所示,该建材以将粘贴有保护片材S1的外墙板702重叠而成的层叠体的形式,被实施保管、运输。
构成层叠体的各建材按照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步骤,以两片构成组P7。在建材的层叠体中,构成组P7的一个建材的第一背面侧接合部721位于与构成组P7的另一个建材的第一背面侧接合部721相反的一侧。另外,构成组P7的一个建材的第一正面侧接合部722位于与构成组P7的另一个建材的第一正面侧接合部722相反的一侧。
构成组P7的一个建材的露出区域B7U由对构成组P7的另一个建材的覆盖区域C7进行覆盖的保护片材S1以非接触状态保护。由此,例如,在捆包时、拆包时,即使另一个建材相对于一个建材倾斜,另一个建材的外观面703可能要与一个建材的露出区域B7U接触,也能利用另一个建材的保护片材S1保护露出区域B7U。
采用作为这样的结构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建材、建材的层叠体以及建材的施工方法,也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的建材、建材的层叠体以及建材的施工方法同样,既能抑制外观面703的损伤,又能实现施工性的提高。
(第八实施方式)
在第八实施方式的建材、建材的层叠体以及建材的施工方法中,对第七实施方式的建材的外墙板702,将图17等所示的外观面703变更为图20和图21所示的外观面803。而且,如图20所示,外观面803具有覆盖区域C8和露出区域B8(B8D、B8U)。第八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第七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与第七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或简略说明。
如图21所示,外观面803是从图17等所示的外观面703实施了取消形成于上下的端部的倒角部的变更而成。
第一外观端部803D是外观面803的下方的端部。第二外观端部803U是外观面803的上方的端部,与第一外观端部803D对置。第一外观端部803D与第二外观端部803U相互平行地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第三外观端部803R是外观面803的右方的端部,与第一外观端部803D正交。第四外观端部803L是外观面803的左方的端部,与第一外观端部803D正交,并且与第三外观端部803R对置。第三外观端部803R与第四外观端部803L相互平行地在上下方向上延伸。
保护片材S1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比外观面803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V803小。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D、S1U向内方与外观面803的上下的端部分离。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D、S1U向内方与外观面803的上下的端部分离的长度并不特别限定,但作为一例,可例举为约2.0~3.0mm。
保护片材S1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比外观面803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LH803大。因此,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R比第三外观端部803R更向右方探出。另外,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L比第四外观端部803L更向左方探出。保护片材S1的片材端部S1R、S1L从外观面803向右方或者左方探出的长度并不特别限定,但作为一例,可例举为约5mm。
覆盖区域C8形成于外观面803中的由片材端部S1D、S1U、第三外观端部803R以及第四外观端部803L包围的部分。
露出区域B8D、B8U形成于外观面803中的除覆盖区域C8以外的部分。露出区域B8D沿第一外观端部803D延伸而形成。露出区域B8D形成于第一正面侧接合部722的靠第一面702F侧的表面722F。露出区域B8U沿第二外观端部803U延伸而形成。
省略图示,在第八实施方式的建材中,在施工时的第一工序中,将粘贴有保护片材S1的外墙板702安装于建筑物的结构体8。此时,外观面803的覆盖区域C8由保护片材S1保护。然后,在第一工序之后,在第二工序中,将保护片材S1从外观面803剥离。
另外,该建材以图21所示的层叠体的形式,被实施保管、运输。该层叠体仅在不具有倒角部的外观面803具有覆盖区域C8和露出区域B8这点上相对于图19所示的层叠体发生变更。
如图21所示,构成组P7的一个建材的露出区域B8U由对构成组P7的另一个建材的覆盖区域C8进行覆盖的保护片材S1保护。更具体而言,露出区域B8U和另一个建材的保护片材S1具有因一个建材的保护片材S1的厚度而形成的小间隙,并相互对置。由此,例如,在捆包时、保管时、运输时、拆包时等,即使另一个建材的外观面803可能要与一个建材的露出区域B8U接触,也能利用另一个建材的保护片材S1保护露出区域B8U。
在上文中,参照第一至第八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第一至第八实施方式,自然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变更和应用。
例如,外观面可以不形成于第一面的整体。朝向室外方向的正面可以是第一面。朝向室内方向的背面也可以是第一面。也可以是正面和背面两者都是第一面。外观面既可以是凹凸面,也可以是平坦面。
附图标记的说明
2、702…建材主体(外墙板)
S1…保护片材
S1D、S1U、S1R、S1L…片材端部
2F、702F…第一面
2B、702B…第二面
3、703、803…外观面
3D、703D、803D…第一外观端部
3U、703U、803U…第二外观端部
3R、703R、803R…第三外观端部
3L、703L、803L…第四外观端部
C1、C2、C3、C4、C5、C6、C7、C8…覆盖区域
B1、B2、B3、B4、B5、B6、B7、B8…露出区域
31、731…第一外观面
32D、32U、32R、32L、732D、732U…第二外观面
21、721…第一背面侧接合部
22、722…第一正面侧接合部
21F、721F…第一背面侧接合部的第一面侧的表面
22F、722F…第一正面侧接合部的第一面侧的表面
23…第二背面侧接合部
24…第二正面侧接合部
P1、P7…建材(外墙板)的组
8…结构体。

Claims (7)

1.一种建材,具备:大致矩形板状的建材主体,其具有第一面和朝向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面,在所述第一面内形成有外观面;和保护片材,其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贴于所述建材主体,
所述建材的特征在于,
所述外观面具有:
覆盖区域,其通过由所述保护片材覆盖而被保护;和
露出区域,其没有由所述保护片材覆盖,
所述外观面具有:
第一外观面,其具有平坦面;
第一倾斜面,其在从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外观面的一方的端部倾斜至所述外观面的一个端部即第一外观端部;以及
第二倾斜面,其在从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外观面的另一方的端部倾斜至所述外观面的与所述第一外观端部对置的端部即第二外观端部,
所述露出区域包括:
第一露出区域,其沿所述第一外观端部延伸,且具有所述第一倾斜面、以及从所述第一外观面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边界向所述第一外观面的内侧偏移规定的距离而延伸的区域;以及
第二露出区域,其沿所述第二外观端部延伸,且具有所述第二倾斜面、以及从所述第一外观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的边界向所述第一外观面的内侧偏移规定的距离而延伸的区域,
所述覆盖区域为所述第一外观面内的、所述第一露出区域与所述第二露出区域之间的整个区域,
在所述建材以在彼此的所述第一面对置的状态下重叠的两片而构成组的情况下,构成所述组的一个所述建材的所述露出区域由对构成所述组的另一个所述建材的所述覆盖区域进行覆盖的所述保护片材保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材,其中,
所述露出区域沿所述第一外观端部和与所述第一外观端部交叉的第三外观端部延伸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材,其中,
所述露出区域沿所述外观面的四个方向的端部延伸而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材,其中,
所述建材主体具有:
第一背面侧接合部,其从与所述第一外观端部对置的第二外观端部朝向所述第二面凹陷,在所述第二面侧向外方突出;和
第一正面侧接合部,其形成于所述建材主体的与所述第一背面侧接合部对置的部位,能够与相邻的其他所述建材主体的所述第一背面侧接合部接合,
所述第一背面侧接合部的靠所述第一面侧的表面没有由所述保护片材覆盖,
所述露出区域形成于所述第一正面侧接合部的靠所述第一面侧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材,其中,
所述建材主体具有:
第二背面侧接合部,其从与所述第一外观端部交叉的第三外观端部朝向所述第二面凹陷,在所述第二面侧向外方突出;和
第二正面侧接合部,其形成于所述建材主体的与所述第二背面侧接合部对置的部位,能够与相邻的其他所述建材主体的所述第二背面侧接合部接合,
所述第二背面侧接合部的靠所述第一面侧的表面没有由所述保护片材覆盖,
所述露出区域形成于所述第二正面侧接合部的靠所述第一面侧的表面。
6.一种建材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是将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建材重叠而成的层叠体。
7.一种建材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工序,将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建材安装于建筑物的结构体;和
第二工序,其在所述第一工序之后,将所述保护片材从所述外观面剥离。
CN201880003682.8A 2017-01-27 2018-01-25 建材、建材的层叠体以及建材的施工方法 Active CN1097907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12640A JP7055593B2 (ja) 2017-01-27 2017-01-27 建材、建材の積層体、及び建材の施工方法
JP2017-012640 2017-01-27
PCT/JP2018/002204 WO2018139509A1 (ja) 2017-01-27 2018-01-25 建材、建材の積層体、及び建材の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0720A CN109790720A (zh) 2019-05-21
CN109790720B true CN109790720B (zh) 2022-04-26

Family

ID=62979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3682.8A Active CN109790720B (zh) 2017-01-27 2018-01-25 建材、建材的层叠体以及建材的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1549261B2 (zh)
EP (1) EP3543425B1 (zh)
JP (1) JP7055593B2 (zh)
CN (1) CN109790720B (zh)
AU (1) AU2018212045B2 (zh)
CA (1) CA3051181C (zh)
RU (1) RU2748358C2 (zh)
TW (1) TWI767979B (zh)
WO (1) WO20181395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37004A (zh) * 2021-03-31 2021-07-20 恒尊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装配式建筑墙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30420Y1 (zh) * 1966-06-06 1974-08-17
CN1194659A (zh) * 1996-04-11 1998-09-30 日立马库塞鲁株式会社 附着物易去除的覆盖层及其使用方法
JPH11270140A (ja) * 1998-03-19 1999-10-05 Sekisui Chem Co Ltd 養生シート付床材
JP2013040443A (ja) * 2011-08-11 2013-02-28 Kmew Co Ltd 壁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29532B2 (zh) 1972-07-20 1976-08-26
JPH06193240A (ja) * 1992-12-22 1994-07-1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木質床材及び木質床材の施工方法
JPH1150591A (ja) 1997-08-05 1999-02-23 Tokuyama Corp 建築用ボー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866369B1 (ja) 1998-02-23 1999-03-08 山本産業株式会社 タイルカーペット梱包体とその施工方法
US8297018B2 (en) 2002-07-16 2012-10-30 James Hardie Technology Limited Packaging prefinished fiber cement products
US8281535B2 (en) 2002-07-16 2012-10-09 James Hardie Technology Limited Packaging prefinished fiber cement articles
JP2005220539A (ja) * 2004-02-04 2005-08-18 Inax Corp 化粧鋼板壁パネルとそのパネルを使用したユニットバスの施工方法
JP2006104874A (ja) 2004-10-08 2006-04-20 Achilles Corp 合成樹脂タイ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70044409A1 (en) 2005-08-30 2007-03-01 Anderson Andrew B Siding product with weather-resistant barrier sheet
AT503236B1 (de) * 2005-10-28 2009-01-15 Berger Johann Bauplatte od. dgl., deren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WO2010067787A1 (ja) 2008-12-09 2010-06-17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積層シート
JP2010058846A (ja) 2009-12-16 2010-03-18 Nichiha Corp 窯業系建材の積載構造
KR101274852B1 (ko) * 2010-08-23 2013-06-13 (주)엘지하우시스 점착제 처리된 시트지를 갖는 바닥재
RU2457303C9 (ru) * 2011-02-11 2014-02-27 Владимир Валентинович Коровкин Дублированный материал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строительных блоков с облицовкой из плиток
US20120240502A1 (en) 2011-03-21 2012-09-27 Steven Wilson Floating, groutable vinyl floor tile
JP5883307B2 (ja) 2012-02-10 2016-03-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保護フィルム
KR101429336B1 (ko) 2012-03-02 2014-08-11 (주)엘지하우시스 점착제 처리된 시트지를 갖는 바닥재
JP6068874B2 (ja) 2012-08-29 2017-01-25 株式会社タマル製作所 ナノファイバーを積層した建材用の薄膜遮蔽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100884A (ja) 2012-11-22 2014-06-05 Nitto Denko Corp 表面保護シート
WO2014208564A1 (ja) 2013-06-28 2014-12-31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応力緩和性フィルム及び半導体用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JP2015174694A (ja) 2014-03-18 2015-10-05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フィルム及びガラスロール
JP6508195B2 (ja) 2014-03-19 2019-05-0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鏡面化粧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鏡面化粧板
JP5714753B1 (ja) 2014-05-29 2015-05-07 日新製鋼株式会社 塗装金属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外装建材
JP6270767B2 (ja) 2015-03-30 2018-01-31 ニチハ株式会社 建材
JP2016210670A (ja) 2015-05-11 2016-12-15 株式会社九州ハイテック メンテナンスフリー型石材タイル及びそのコーティング剤並びにそのタイルの製造方法
JP6654380B2 (ja) 2015-08-31 2020-02-26 ニチハ株式会社 建材の製造方法
ES2953518T3 (es) * 2016-10-17 2023-11-14 Burkhart Schurig Sistema de construcción de paredes con pilares mixtos de hormigón de construcción en seco para la construcción de viviendas
JP6982970B2 (ja) * 2017-03-30 2021-12-17 ニチハ株式会社 建材
JP1598586S (zh) 2017-07-14 2018-02-26
JP1598587S (zh) 2017-07-14 2018-02-26
JP1598501S (zh) 2017-07-14 2018-02-26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30420Y1 (zh) * 1966-06-06 1974-08-17
CN1194659A (zh) * 1996-04-11 1998-09-30 日立马库塞鲁株式会社 附着物易去除的覆盖层及其使用方法
JPH11270140A (ja) * 1998-03-19 1999-10-05 Sekisui Chem Co Ltd 養生シート付床材
JP2013040443A (ja) * 2011-08-11 2013-02-28 Kmew Co Ltd 壁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0720A (zh) 2019-05-21
RU2019121638A (ru) 2021-03-02
TW201835429A (zh) 2018-10-01
EP3543425A4 (en) 2020-08-12
JP7055593B2 (ja) 2022-04-18
US20200040573A1 (en) 2020-02-06
AU2018212045B2 (en) 2022-05-26
AU2018212045A1 (en) 2019-04-18
EP3543425B1 (en) 2024-04-24
JP2018119353A (ja) 2018-08-02
TWI767979B (zh) 2022-06-21
RU2019121638A3 (zh) 2021-03-02
RU2748358C2 (ru) 2021-05-24
EP3543425A1 (en) 2019-09-25
CA3051181C (en) 2023-05-23
WO2018139509A1 (ja) 2018-08-02
US11549261B2 (en) 2023-01-10
CA3051181A1 (en) 2018-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90720B (zh) 建材、建材的层叠体以及建材的施工方法
JP2010221487A (ja) Frpサンドイッチパネルの交差部構造
JP2017124554A (ja) ラッピング化粧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4528051U (zh) 防护角套
JP6179028B2 (ja) 内装パネル
JP2013006622A (ja) 段ボール製のパレット一体型梱包箱
JP5715317B2 (ja) 養生ボード
KR101369514B1 (ko) 건축구조물의 코너 엣지 마감용 보강아트패널
JP2004060153A (ja) 養生ボード及び床面の養生方法
CA2923198A1 (en) Flooring tape
JP2007085062A (ja) 入隅用部材及び外壁入隅構造
JP3202989U (ja) 壁装用コーナー材
JP7427999B2 (ja) タイル構造物およびタイルユニット
CN212358939U (zh) 一种防静电素布墙板
JP6106473B2 (ja) 電線の保護構造及び電線保護用シート
JP2007154614A (ja) コーナー部材、帯状見切り材及び住宅、並びにコーナー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07126849A (ja) 木造建築の耐火構造
JP4907741B1 (ja) パステル画合成体の製造方法
JP4958198B2 (ja) 化粧板
JP2005256335A (ja) タイル構造及びタイルユニット
JP4160686B2 (ja) 建物の気密施工方法
JP2009293364A (ja) 化粧板
JP2008297747A (ja) コーナー用造作部材及びその梱包方法
JP2012112112A (ja) 建築用パネル
JP2002180606A (ja) 建造物隅部の防水シート固定用複合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