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20155B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20155B
CN109720155B CN201811181809.3A CN201811181809A CN109720155B CN 109720155 B CN109720155 B CN 109720155B CN 201811181809 A CN201811181809 A CN 201811181809A CN 109720155 B CN109720155 B CN 1097201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dges
ridge
basic
sub
t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8180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20155A (zh
Inventor
安永智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Tir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7201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01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201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01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01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02Protection against exterior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2Arrangement of grooves or ri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因为胎侧部的部件边界引起的凹凸的模糊效果呈现优良的充气轮胎。充气轮胎(10)在胎侧部(12)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基本脊部(20)在轮胎周向(C)上隔开间隔地排列设置而成的锯齿部(18),其中,沿着与基本脊部(20)相交叉的方向延伸、且比基本脊部(20)还要短的副脊部(26)设置有多个,且所述副脊部是:未将相邻的基本脊部(20、20)连结起来的副脊部。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在充气轮胎的胎侧部的表面,因为轮胎的内部构造件亦即胎体帘布的接缝等而容易出现局部的凹凸。因此,为了使因这样的部件边界而引起的凹凸能够不显眼,在胎侧部的表面设置出了由窄宽度凸条亦即脊部排列设置而成的锯齿部(参照专利文献1~3)。
以往的一般的锯齿部是通过在轮胎周向上隔开相等间隔地来配设多个沿着轮胎径向延伸的脊部或者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地延伸的脊部而形成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215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8094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0136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以往的一般的锯齿部,无法说它对于因为部件边界所引起的凹凸进行模糊处理后就能够产生充分的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因为胎侧部的部件边界引起的凹凸的模糊效果呈现优良的充气轮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是在胎侧部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基本脊部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设置而成的锯齿部,其中,沿着与所述基本脊部相交叉的方向延伸、且比所述基本脊部还要短的副脊部设置有多个,且是:未将相邻的所述基本脊部连结起来的副脊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构成锯齿部的基本脊部的基础上,还设置有:沿着与该基本脊部相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副脊部,从而能够提高:因为部件边界引起的凹凸的模糊效果,另外,还能够提高胎侧部的刚性。另外,由于该副脊部设置为:未将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基本脊部连结起来,因此,能够抑制胎侧部的表面的排泥性、排水性下降,另外,还能够减弱胎侧部的表面的热的蓄积,从而抑制散热性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充气轮胎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3是示出了脊部的截面形状的剖视图。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5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6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7是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8是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侧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充气轮胎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10是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侧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充气轮胎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充气轮胎、16…胎侧部、16A…胎侧部的表面、18…锯齿部、20…基本脊部、26…副脊部、R…轮胎径向、C…轮胎周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了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10的侧面的图。充气轮胎10包括:形成接地面的胎面部12、左右一对胎圈部14、以及介于胎面部12与胎圈部14之间的左右一对胎侧部16。至少在一个胎侧部16的表面(即,外表面)设置有锯齿部18。胎侧部16由胎侧胶16A形成,在胎侧胶16A的表面,通过硫化成型而形成有锯齿部18。
在该例子中,锯齿部18在包含轮胎最大宽度位置的胎侧部16的中央部,形成为:遍及轮胎周向C的整周地延伸的圆环状。此外,作为锯齿部18,虽未进行图示,但也可以在轮胎周向C的局部来形成,例如,可以是轮胎周向两端中断的带状,另外,可以在轮胎周向C上隔开设置多个带状的锯齿部。
锯齿部18是:将从胎侧部16的表面隆起的凸条亦即多个基本脊部20在轮胎周向C上隔开间隔地排列设置而成的条纹花纹部。在该例子中,基本脊部20是:相对于轮胎径向R而以恒定角度倾斜地延伸成直线状的脊部。在轮胎周向C上隔开恒定间隔地配设:多个这样倾斜的基本脊部20,由此形成:作为基本的锯齿部18的花纹。此处,在胎侧部16处,轮胎径向R与子午线方向(沿着轮胎子午线的方向)相同。
此外,作为基本脊部20,虽未进行图示,但也可以沿着轮胎径向R延伸,在该情况下,由基本脊部20形成的锯齿部18的花纹变为放射状花纹。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本脊部20从轮胎径向R的内侧朝向外侧延伸,也可以如上所述那样以直线状延伸,另外,例如,也可以是从轮胎径向R的内侧朝向外侧弯曲且延伸的弯曲线状。
在该例子中,锯齿部18在内周缘和外周缘分别具备:内周脊部22和外周脊部24。如图1所示,内周脊部22以及外周脊部24是:遍及轮胎周向C的整周地延伸的圆形的凸条,并形成为同心圆状。多个基本脊部20的一端与内周脊部22连结,从该一端朝向轮胎径向R的外侧(即胎面部12侧)且相对于轮胎周向C而倾斜地延伸至外周脊部24,另一端与外周脊部24连结而形成终端。
如图2中放大所示,在锯齿部18设置有:沿着与基本脊部20相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多个副脊部26。与基本脊部20相同,副脊部26是从胎侧部16的表面隆起的凸条,且是具有:比基本脊部20的长度还要短的长度的短小脊部。
副脊部26设置为:未将在轮胎周向C上相邻的基本脊部20、20之间连结起来。即,未通过副脊部26将相邻的基本脊部20、20连结起来,在该例子中,在除了内周脊部22和外周脊部24之外的其间的部分,各基本脊部20设置为相互独立。
如图2所示,多个副脊部26分别相对于多个基本脊部20,而设置为与该基本脊部20连接。即,多个(图2中为7个)副脊部26与该基本脊部20相连结地设置在各基本脊部20,在该例子中,多个副脊部26从各基本脊部20而朝相同的方向分支出去。
副脊部26的一端与基本脊部20连结,副脊部26从该一端沿着轮胎周向C延伸,并以不与相邻的基本脊部20连结的方式在到达该相邻的基本脊部20之前就形成终端。副脊部26遍及轮胎周向C的整周地从基本脊部20而朝向相同的方向分支出去,即,形成为突出的形状。
对于基本脊部20以及副脊部26的截面形状并未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图3所示的梯形形状,或者,虽未进行图示,但也可以是三角形形状、矩形形状、半圆状。基本脊部20和副脊部26的截面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于基本脊部20以及副脊部26的高度H(从胎侧部16的表面16B突出的高度)也未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0.2mm~2.0mm,也可以为0.5mm~1.5mm。基本脊部20和副脊部26的高度H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于基本脊部20以及副脊部26的宽度W也未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0.1mm~2.0mm,也可以为0.2mm~1.0mm。基本脊部20和副脊部26的宽度W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于基本脊部20在轮胎周向C上的配设间距P也未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1.2mm~5.0mm,也可以为1.5mm~3.5mm。
如图1所示,在该例子中,在锯齿部18内设置有“TYTY”的标识28。标识28由文字(也包括数字)、符号、图形等构成,例如,能举出:轮胎的制造商、品牌、品种、尺寸等各种显示信息。标识28在锯齿部18内可以设置为隆起状,也可以设置为凹状,还可以在隆起状的边缘部的内侧设置为凹状,并未特别限定。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锯齿部18除了基本脊部20以外,还设置有:沿着与该基本脊部20相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副脊部26,从而能够提高因为部件边界引起的凹凸的模糊效果。
另外,在基本脊部20的基础上,还追加设置有:沿着与该基本脊部20相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副脊部26,由此能够提高胎侧部16的刚性。另外,将多个副脊部26设置为与基本脊部20相连接,从而利用多个副脊部26来对基本脊部20进行强化,能够提高胎侧部16的刚性改善效果。
另外,在轮胎周向C上相邻的基本脊部20、20未通过副脊部26连结,因此,在相邻的基本脊部20、20之间确保了泥、水的流路,另外,还确保了热的逸散通道。因此,能够抑制胎侧部16的表面的排泥性、排水性下降。另外,能够减弱胎侧部16的表面的热的蓄积,从而能够抑制散热性下降。
另外,由于副脊部26是:沿着轮胎周向C延伸的脊部,因此,能够抑制纵向刚性(轮胎径向R上的刚性)增强,从而能够抑制乘坐舒适性变差,并且能够提高前后方向刚性(轮胎周向C上的刚性),从而能够提高操纵稳定性、制动性、牵引性。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关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锯齿部18,是使得副脊部26的轮胎径向R上的配置在相邻的基本脊部20、20之间不同,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即,关于多个副脊部26相对于各基本脊部20而在轮胎径向R上的配置,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相邻的基本脊部20、20之间设定为处于相同的位置,但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相邻的基本脊部20、20之间是设定于不同位置的。详细而言,如图4所示,副脊部26在相邻的基本脊部20、20之间且在轮胎径向R上交替地配设,因此,在轮胎径向R上的各位置处,副脊部26在轮胎周向C上每隔1个而设置。
这样,关于副脊部26的配置,并不限定于在相邻的基本脊部20、20之间呈相同配置的情况,也可以不同。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以及作用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从而将说明省略。
[第三实施方式]
如图5所示,关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锯齿部18,是将副脊部26设置为与基本脊部20大致垂直,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即,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副脊部26并不是沿着轮胎周向C延伸,而是设置为:以大致垂直的角度θ而与以上述方式倾斜的基本脊部20相交。此处,大致垂直是指:目视观测为实质上垂直的角度,例如为90度±10度(即,80°~100°)。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将副脊部26设置为与基本脊部20大致垂直,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纵向刚性。关于第三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以及作用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从而将说明省略。
[第四实施方式]
如图6所示,关于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锯齿部18,是改变了副脊部26从基本脊部20分支出来的方向,这一点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
关于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锯齿部18,将第三实施方式中相邻的2个基本脊部20、20设为1组,并将其中一个基本脊部20的副脊部26的分支方向设为相反方向。因此,如图6所示,锯齿部18构成为:朝着彼此相对的方向来分支出副脊部26的一对基本脊部20、20排列在轮胎周向C。因而,在相邻的基本脊部20、20的间隙中,在轮胎周向C上交替地配置有:由于副脊部26从两侧分支出来而存在有副脊部26的间隙21A、以及不存在副脊部26的间隙21B。
这样,副脊部26从基本脊部20分支的方向可以不相同,可以包含分支方向呈不同的副脊部26,由此能够使外观产生变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其他结构以及作用效果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从而将说明省略。
[第五实施方式]
如图7所示,关于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锯齿部18,是在各基本脊部20,改变了副脊部26从该基本脊部20分支的方向,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即,在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锯齿部18中,在各基本脊部20,将多个副脊部26的分支方向在轮胎径向R上左右交替地进行设定,副脊部26在各基本脊部20的两侧交替地分支出。详细而言,在各基本脊部20,从轮胎径向R的内侧朝向外侧,交替地设定:副脊部26朝向轮胎周向C的一侧的分支以及朝向另一侧的分支。
这样,副脊部26从基本脊部20分支的方向可以设定在1个基本脊部20上的两侧,从而能够提高:因为部件边界引起的凹凸的模糊效果。关于第五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以及作用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从而将说明省略。
[第六实施方式]
如图8、图9所示,关于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锯齿部18,是使得副脊部26与基本脊部20之间的相交叉位置在轮胎周向C上变化,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即,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关于副脊部26与基本脊部20之间的相交叉位置,在轮胎周向C上排列设置的多个基本脊部20上是不固定的,交叉位置在轮胎周向C上发生改变。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副脊部26在一端与基本脊部20相交,与基本脊部20之间的交叉位置是固定的,但是,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副脊部26与基本脊部20之间的交叉位置是从一端朝向另一端而在轮胎周向C上逐渐变化的。详细而言,在该例子中,各副脊部26的一端在轮胎周向C上的多处部位30A(图8中为4处部位)与基本脊部20相交;在成为该多处部位30A的中间地点的多处部位30B,各副脊部26的另一端与基本脊部20相交,各副脊部26与基本脊部20之间的交叉位置在其间逐渐变化。因此,在成为30A和30B的中间地点的部位30C,各副脊部26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与基本脊部20相交。
另外,如此这样使交叉位置从副脊部26的一端至另一端而变化,也就成为了:还包含有从基本脊部20分支的朝向呈不同的副脊部26的态式。即,在上述部位30A和部位30B,副脊部26从基本脊部20突出来的突出朝向是不同的。
这样,通过使副脊部26的交叉位置不同,能够使外观产生变化。此外,在该情况下,可以如图8、图9所示那样,使交叉位置逐渐变化,但是,例如,也可以在周向上的1处部位或者多处部位,使交叉位置急剧地变化。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关于其他结构以及作用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从而将说明省略。
[第七实施方式]
如图10、图11所示,关于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锯齿部18,是使得副脊部26的长度在轮胎周向C上变化,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详细而言,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各副脊部26的长度在轮胎周向C上的多处部位30D(图10中为4处部位)达到最大,在成为该多处部位30D的中间地点的多处部位30E,各副脊部26的长度最小,各副脊部26的长度在其间逐渐变化。
另外,在该例子中,在达到最大的部位30D以及最小的部位30E,各副脊部26从基本脊部20分支出的朝向相反。
通过这样使副脊部26的长度不同,能够使外观产生变化。此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如图10、图11所示那样,使长度逐渐变化,但是,例如,也可以在周向上的1处部位或者多处部位,使长度急剧地变化。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关于其他结构以及作用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从而将说明省略。
[其他实施方式]
可以适当地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进行组合,例如,可以将第七实施方式与第六实施方式组合,改变副脊部26的交叉位置、且改变副脊部26的长度。另外,可以将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组合,作为副脊部26,而组合设置: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脊部、以及与基本脊部20大致垂直地相交的脊部。
以上对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其意图并非对发明范围加以限定。这些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以其他各种方式而实施,在未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
此外,本说明书中的上述各尺寸是:将充气轮胎装配于正规轮辋、且被填充了正规内压的无负荷的正规状态下的尺寸。正规轮辋是指:JATMA规格中的“标准轮辋”、TRA规格中的“Design Rim”、或者ETRTO规格中的“Measuring Rim”。正规内压是指:JATMA规格中的“最高气压”、TRA规格中的“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或者ETRTO规格中的“INFLATION PRESSURE”。

Claims (6)

1.一种充气轮胎,在胎侧部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基本脊部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设置而成的锯齿部,其中,
沿着与所述基本脊部相交叉的方向延伸、且比所述基本脊部还要短的副脊部设置有多个,且所述副脊部是:未将相邻的所述基本脊部连结起来的副脊部,
多个所述基本脊部沿着轮胎径向延伸、或者相对于轮胎径向而倾斜地延伸,
多个所述副脊部分别相对于多个所述基本脊部而设置为:与该基本脊部连接,
所述副脊部的长度在轮胎周向上发生变化,
所述副脊部与所述基本脊部之间的交叉位置从各副脊部的一端朝向另一端而在轮胎周向上逐渐发生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副脊部沿着轮胎周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副脊部相对于所述基本脊部以80°~100°的角度而被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包括:从所述基本脊部分支出的朝向呈不同的所述副脊部。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关于所述副脊部在轮胎径向上的配置,在相邻的所述基本脊部之间是不同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关于所述副脊部在轮胎径向上的配置,在相邻的所述基本脊部之间是不同的。
CN201811181809.3A 2017-10-31 2018-10-11 充气轮胎 Active CN1097201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0931 2017-10-31
JP2017210931A JP6963466B2 (ja) 2017-10-31 2017-10-31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20155A CN109720155A (zh) 2019-05-07
CN109720155B true CN109720155B (zh) 2021-08-27

Family

ID=66137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81809.3A Active CN109720155B (zh) 2017-10-31 2018-10-11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61376B2 (zh)
JP (1) JP6963466B2 (zh)
CN (1) CN109720155B (zh)
DE (1) DE102018217683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88155B2 (ja) * 2019-10-08 2022-06-2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20215187A1 (de) * 2020-12-02 2022-06-02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reifen aufweisend eine Schraffurfläche, Vulkanisationsform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KR102620794B1 (ko) * 2021-04-26 2024-01-05 넥센타이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어레이를 포함하는 타이어
KR102561573B1 (ko) * 2021-07-14 2023-07-31 한국타이어앤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타이어
DE102021212509A1 (de) * 2021-11-08 2023-05-11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reifen
CN115817073A (zh) * 2022-10-13 2023-03-21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带多角度可视图元的轮胎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6642A (zh) * 2005-09-13 2008-04-23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EP2055507A1 (de) * 2007-11-03 2009-05-06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luftreifen
CN102092245A (zh) * 2009-12-11 2011-06-15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DE102010050076A1 (de) * 2010-10-29 2012-05-03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scher Reifen
CN105082889A (zh) * 2014-05-08 2015-11-25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24467B2 (ja) 2013-03-19 2015-11-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782481B2 (ja) 2013-07-05 2015-09-2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382655B2 (ja) 2014-09-11 2018-08-2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6182076A1 (ja) 2015-05-14 2016-11-1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6549414B2 (ja) * 2015-05-14 2019-07-2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6579793B2 (ja) * 2015-05-14 2019-09-2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6495732B2 (ja) * 2015-05-14 2019-04-0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6673014B2 (ja) 2016-05-26 2020-03-25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バックアップリング及びそのバックアップリングを用いた送液ポンプ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6642A (zh) * 2005-09-13 2008-04-23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EP2055507A1 (de) * 2007-11-03 2009-05-06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luftreifen
CN102092245A (zh) * 2009-12-11 2011-06-15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DE102010050076A1 (de) * 2010-10-29 2012-05-03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scher Reifen
CN105082889A (zh) * 2014-05-08 2015-11-25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8217683A1 (de) 2019-05-02
US11161376B2 (en) 2021-11-02
DE102018217683B4 (de) 2023-03-23
JP6963466B2 (ja) 2021-11-10
CN109720155A (zh) 2019-05-07
JP2019081510A (ja) 2019-05-30
US20190126691A1 (en) 2019-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20155B (zh) 充气轮胎
US11577551B2 (en) Pneumatic tire
RU2584782C2 (ru)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ая шина
JP2016088338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9955655B (zh) 充气轮胎
JP2017114212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1472231B2 (en) Pneumatic tire
EP3730317A1 (en) Tire
CN110654169A (zh) 充气轮胎
CN111070975A (zh) 充气轮胎
US9370972B2 (en) Tire having circumferential groove formed with one intra-groove
JP2018514453A (ja) 複数の切り込みを有するブロックを含むトレッド
US11260696B2 (en) Pneumatic tire
JP6070413B2 (ja) 車両用空気抵抗低減構造および車両
CN109664687B (zh) 充气轮胎
US20190176539A1 (en) Pneumatic tire
JP748262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7019398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9664686B (zh) 充气轮胎
JP2019112021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1094017B (zh) 充气轮胎
US10682888B2 (en) Pneumatic tire
US11179974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9664688B (zh) 充气轮胎
CN108068559B (zh) 充气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