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02379A - 片材供给设备和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片材供给设备和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02379A
CN109502379A CN201811064891.1A CN201811064891A CN109502379A CN 109502379 A CN109502379 A CN 109502379A CN 201811064891 A CN201811064891 A CN 201811064891A CN 109502379 A CN109502379 A CN 1095023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equipment body
sheet
unit
transmission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648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02379B (zh
Inventor
加藤宽喜
潮津英大
松岛彰
古贺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502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023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02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023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52Friction retainers acting on under or rear side of article being separated
    • B65H3/5207Non-driven retainers, e.g. movable retainers being moved by the motion of the article
    • B65H3/5215Non-driven retainers, e.g. movable retainers being moved by the motion of the article the retainers positioned under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the top of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84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on moving support, e.g. pivoting, for bringing the roller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 into contact with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26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with auxiliary supports to facilitate introduction or renewal of the pile
    • B65H1/266Support fully or partially removable from the handling machine, e.g. cassette, draw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7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tor rollers in the feed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52Friction retainers acting on under or rear side of article being separated
    • B65H3/5246Driven retainers, i.e. the motion thereof being provided by a dedicated drive
    • B65H3/5253Driven retainers, i.e. the motion thereof being provided by a dedicated drive the retainers positioned under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the top of the pile
    • B65H3/5261Retainers of the roller type, e.g.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30Supports; Subassemblies; Mountings thereof
    • B65H2402/31Pivoting support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30Supports; Subassemblies; Mountings thereof
    • B65H2402/32Sliding support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1/00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achieved
    • B65H2601/30Facilitating or easing
    • B65H2601/32Facilitating or easing entities relating to handling machine
    • B65H2601/324Removability or inter-changeability of machine parts, e.g. for maintena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材供给设备和一种成像设备。片材供给设备设置有脱离机构,所述脱离机构构造成使传送构件与分离构件脱离而使其互相分开。传送构件和分离构件中的任一者设置在一单元中,所述单元附接到设备主体并且构造成朝向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从设备主体拆卸,而传送构件和分离构件中的另一者设置在设备主体中。限制部分构造成在传送构件和分离构件彼此接触的状态下限制所述单元附接到设备主体和从设备主体拆卸,并且在传送构件和分离构件通过脱离机构而脱离的状态下允许所述单元附接到设备主体和从设备主体拆卸。

Description

片材供给设备和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造成用于供给片材的片材供给设备和一种包括该片材供给设备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用于例如打印机、复印机和多功能打印机的成像设备中的片材供给设备广泛采用分离机构(例如,分离辊或分离垫),以将由供给辊等供给的片材与另一片材分离从而防止双次供给。这些辊和分离机构构造成在辊的表面由于摩擦而磨损使得其性能劣化的情况下可更换。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7-030914公开了一种门,所述门设置在成像设备的侧表面上、并且构造成被打开以使得能够从片材供给设备在片材供给方向上的下游侧接近传送辊和分离辊以进行更换。与需要抽出存储片材的盒以接近定位在设备主体内的空间深处的片材供给单元以便更换辊等的构造相比,上述公开内容采用这种构造来提高可维护性。
虽然上述文献的片材供给设备采用从片材供给方向上的下游侧接近待更换的辊的构造,但是可能在传送辊与分离辊接触的状态下执行更换分离辊的操作。于是,在与传送辊压力接触的分离辊被移动以进行更换时,辊的表面可能互相摩擦而受损。更具体地,在分离辊在从设备主体取出时沿分离辊的轴向方向移动的情况下,辊的表面更可能受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片材供给设备,其中能够从片材供给方向上的下游侧执行部件的更换,并且能够减少待更换的部件与另一部件之间的摩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片材供给设备包括:设备主体;片材堆叠部分,片材堆叠在所述片材堆叠部分上,并且所述片材堆叠部分构造成插入设备主体和从设备主体中拉出;传送构件,所述传送构件构造成沿片材传送方向传送堆叠在所述片材堆叠部分上的片材;分离构件,所述分离构件构造成与所述传送构件接触,并且使由所述传送构件传送的片材与另一片材分离开;脱离机构,所述脱离机构构造成使所述传送构件与所述分离构件脱离以使它们彼此分开;附接到所述设备主体并且构造成朝向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从所述设备主体拆卸的单元,其中所述传送构件和分离构件中的任一者设置在所述单元中,并且所述传送构件和分离构件中的另一者设置在设备主体中;和限制部分,所述限制部分构造成在所述传送构件与分离构件彼此接触的状态下限制所述单元附接到设备主体以及从设备主体拆卸、并且在所述传送构件与分离构件通过所述脱离机构而脱离的状态下允许所述单元附接到设备主体以及从设备主体拆卸。
参考附图,根据对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公开的成像设备的示意图。
图2A是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片材供给设备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2B是所述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2C是所述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A是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供给辊与分离辊接触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B是对应于图3A的剖视图。
图4A是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供给辊与分离辊彼此脱离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B是对应于图4A的剖视图。
图5A是第一实施例的脱离机构的顶视图,示出了在插入托盘的情况下的操作。
图5B是示出了上述操作的侧视图。
图5C是示出了上述操作的剖视图。
图6A是第一实施例的脱离机构的顶视图,示出了拉出托盘的操作。
图6B是示出了上述操作的侧视图。
图6C是示出了上述操作的剖视图。
图7A是示出了从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下游观察的第一实施例的分离单元的附接构造的侧视图。
图7B是示出了从图7A的相反侧观察的附接构造的侧视图。
图8A是示出了从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下游观察的第一实施例的分离单元被固定到设备主体/从设备主体释放的操作的侧视图。
图8B是示出了从图8A的相反侧观察的附接构造的侧视图。
图9A是示出了在第一实施例中用于在插入托盘的状态下限制分离单元拆卸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9B是示出了图9A中所示的构造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0A是示出了在第一实施例中用于在插入托盘的状态下限制分离单元附接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10B是示出了图10A中所示的构造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1A是示出了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拉出托盘的状态下允许分离单元拆卸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1B是示出了图11A中所示的构造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2A是示出了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拉出托盘的状态下允许分离单元附接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2B是示出了图12A中所示的构造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3A是示出了在第二实施例的分离单元中操作切换部分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3B是示出了上述状态的剖视图。
图13C是示出了在图13A和图13B中所示的状态下切换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4A是示出了在第二实施例的分离单元中不操作切换部分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4B是示出了上述状态的剖视图。
图14C是在图14A和图14B中所示的状态下切换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5是第二实施例的挡板构件的透视图。
图16A是示出了在第二实施例中在插入托盘的状态下限制分离单元拆卸的构造的侧视图。
图16B是示出了图16A中所示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6C是在图16A和图16B中所示的状态下切换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7A是示出了在第二实施例中在插入托盘的状态下限制分离单元附接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17B是图17A中所示的构造的侧视图。
图18A是示出了在第二实施例中在拉出托盘的状态下允许分离单元拆卸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8B是示出了与图18A相同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8C是示出了与图18A和图18B相同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19A是示出了在第二实施例中在拉出托盘的状态下允许分离单元附接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9B是示出了所述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成像设备。成像设备可以是被构造为基于从外部个人计算机输入或从文档读取的图像信息而在用作记录介质的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或多功能打印机。用作记录介质的片材可以是普通纸张、用于信封的纸、例如高射投影仪幻灯片(OHT)的塑料膜、或布。
第一实施例
首先,将描述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成像设备100是设置有电子照相成像部分105的激光打印机。图1是示出了成像设备100的剖面结构的示意图。
首先将描述成像部分105的成像过程。图1所示的成像设备100通过电子照相成像处理在片材S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即,成像部分105包括用作图像承载构件的可旋转感光鼓1。利用从包括在光学单元3中的发光部分4发射的激光束照射预先充电的感光鼓1的表面,以在旋转的感光鼓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然后,显影辊2在旋转的同时将调色剂供应到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潜像上,以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与这种调色剂图像形成操作并行地,片材S从片材供给设备103朝向成像部分105供给。设置在片材堆叠托盘(即片材供给盒5)中的片材S由拾取辊6供给、并且在被供给辊7和分离辊8逐一地分离的同时被传送到对准辊9,所述片材堆叠托盘附接在设备主体101的下部部分中。对准辊9将片材S传送到转印部分10,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到达时刻与片材S的前边缘位置的到达时刻同步。转印部分10通过施加的偏压和压力使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S上。
片材S被进一步传送到定影部分11,并且被定影辊12和对置辊13夹持。然后,调色剂图像由于被辊对夹持而被加压,并且被施加来自热源(例如布置在定影辊12内的卤素加热器)的热量,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S上。已经定影有图像的片材S通过排出传送路径14传送到排出辊15,并且被排出到设置在设备主体101的上部部分上的排出部分16。于是,完成了成像处理。
上述成像部分105是被构造成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分的一个示例,并且例如可以使用中间转印型电子照相单元或喷墨型打印单元作为成像部分。
片材供给设备
将参考图2A、2B和2C描述片材供给设备。图2A和2B是从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下游(即从图1的右侧)观察的片材供给设备的透视图和侧视图,图2C是从片材堆叠托盘5的插入方向上的上游观察的片材供给设备的剖视图。如图2A至2C中所示,片材供给设备大致包括片材堆叠托盘5、供给单元17、分离单元21和脱离机构22。注意,图1中的成像设备100的正面方向(即,从设备朝向操作设备的用户的方向)是相对于绘制图1的纸面竖向的方向。
片材堆叠托盘5构造成沿着与片材传送方向V1正交的方向(即沿着片材S的宽度方向)从成像设备100的前侧插入设备主体以及从设备主体拉出。由此,片材堆叠托盘5可以在附接位置(即第一位置)和拉出位置(即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附接位置中附接片材堆叠托盘5并且可以供给片材S,在所述拉出位置中自第一位置从设备主体拉出片材堆叠托盘5并且可以补充片材S。片材堆叠托盘5是片材堆叠部分的一个示例,片材堆叠在所述片材堆叠部分上并且片材堆叠部分可拉出地附接到设备主体,例如箱式大容量盒或扁平形片材供给台可以用作片材堆叠部分。
拾取辊6和供给辊7由供给保持器17a可旋转地保持,并且通过从未示出的驱动源输入的驱动力而旋转。供给保持器17a以供给辊7的旋转轴线为中心上下摆动。注意,供给辊7是传送从片材堆叠部分供给的片材的传送构件的一个示例,并且带构件也可以用作传送构件。还可以构造成使得省略拾取辊6并且供给辊7直接与堆叠在片材堆叠托盘5上的片材S接触。
分离单元21包括分离辊8、可旋转地保持分离辊8的辊保持器18、可摆动地支撑辊保持器18的分离基部19、和构造成使分离辊8压抵供给辊7的分离弹簧20。分离辊8由辊保持器18通过未示出的扭矩限制器保持。设置成面对供给辊7的分离辊8与供给辊7接触(压力接触)并且可以跟随供给辊7旋转。分离辊8形成分离辊8与供给辊7之间的呈夹持部分形式的分离部分,以使由供给辊7传送的片材S与另一片材分开。在顶视图中,分离辊8的旋转轴线沿片材传送方向V1(参见图2C)定位在供给辊7的旋转轴线的下游。即,分离辊8的旋转轴线沿拆卸分离单元21的方向定位在供给辊7的旋转轴线的下游。分离辊8是逐一分离片材的分离构件的一个示例。代替分离辊8,可以使用延迟辊或与供给辊7接触的垫构件,其中通过扭矩限制器将沿与片材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的驱动力输入所述延迟辊。辊保持器18是本实施例的保持分离构件的保持构件。分离基部19是本实施例的在支撑保持构件的状态下附接到设备主体的基部构件。分离弹簧20是本实施例的使分离构件压抵传送构件的压力构件。
脱离机构22响应于片材堆叠托盘5相对于设备主体的插入和拉出相对地移动供给辊7和分离辊8,以接合和脱离(即,接触和分离)供给辊7与分离辊8。脱离机构22还具有响应于片材堆叠托盘5的插入和拉出而对分离单元21是能够附接到设备主体还是从设备主体拆卸进行切换的功能。即,脱离机构22是与片材堆叠部分相关联地使传送构件与分离构件接合和脱离的机构,并且还是与片材堆叠部分相关联地对分离单元21是能够附接到设备主体还是从设备主体拆卸进行切换的切换机构。注意,如稍后描述的,可以独立地提供实现脱离机构和切换机构的功能的构造,或者可以共同使用组成各个机构的构件的一部分。
如图2A中所示,脱离机构22包括设置在片材堆叠托盘5上的突出部分5a、用作滑动构件的脱离滑块24、用作转动构件的脱离杆25、脱离基部26、以及用作推动构件的脱离弹簧27。脱离滑块24在本实施例中是由片材堆叠托盘5移动的第一可移动构件,脱离杆25在本实施例中是由第一可移动构件移动的第二可移动构件。稍后将详细描述构成脱离机构22的各个构件的结构和操作。
将参考图2C描述从片材堆叠托盘5插入设备主体到片材S被传送到对准辊9的操作。当片材堆叠托盘5插入设备主体中时,已经被脱离机构22分离的供给辊7与分离辊8彼此接触。之后,当开始执行打印作业时,设置在片材堆叠托盘5中的片材支撑板28由用作驱动源的提升马达(未示出)驱动而升高。片材支撑板28将片材S提升到堆叠在片材堆叠托盘5上的片材S中的最上方片材与拾取辊6接触的位置。然后,供给单元17被未示出的供给马达驱动,并且拾取辊6和供给辊7都沿着片材传送方向V1在旋转方向r1上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分离辊8通过从供给辊7或最上方片材施加的摩擦力而跟随供给辊7在方向r2上旋转。
在通过拾取辊6输送片材的情况下,存在由于片材之间的摩擦力而输送与拾取辊6接触的片材下方的片材的情况。如果两张或更多张片材进入供给辊7和分离辊8之间的夹持部分,则由于分离辊8的由扭矩限制器(未示出)的扭矩值限定的阻挡力大于该摩擦力,所以分离辊8停止并阻止第二片材和其它片材的移动。于是,由拾取辊6从片材堆叠托盘5输送出的片材S通过供给辊7和分离辊8被逐一分离,并且被传送到沿片材供给方向位于下游的对准辊9。
注意,虽然在下面的描述中包括分离辊8的分离单元21将被描述为能够从设备主体朝向片材传送方向V1上的下游侧拆卸,但是该技术也适用于供给单元17和分离单元21的位置关系被交换的构造。即,该技术也适用于如下构造:其中包括与分离构件接合和脱离的传送构件的单元可以从设备主体朝向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拆卸。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其中关于分离辊8和分离单元21的描述被供给辊7和供给单元17替换的构造。
脱离机构
接下来,将描述脱离机构22。脱离机构22使得能够在片材堆叠托盘5附接到设备主体的状态下在通过使分离辊8与供给辊7接触而逐一分离片材S的同时进行将片材S传送到对准辊9的操作。此外,当片材堆叠托盘5拉出设备主体时,脱离机构22使供给辊7与分离辊8脱离,从而没有片材留在设备主体内并且没有片材由于被夹在供给辊7和分离辊8之间而被损坏。这是因为当片材供给设备完成连续供给片材时,存在留在片材堆叠托盘5中的最上方片材被夹在供给辊7和分离辊8之间的夹持部分中的情况。如果在这种状态下将片材堆叠托盘5从设备主体中拉出,则片材留在设备主体内并且在片材堆叠托盘5再次附接到设备主体时被损坏。与之相比,当片材堆叠托盘5拉出设备主体时,通过使供给辊7和分离辊8之间的夹持部分脱离,片材与片材堆叠托盘5一起被拉出并且没有片材留在设备主体内。因此,脱离机构22与片材堆叠托盘5的插入和拉出相关联地执行使供给辊7和分离辊8接触以及使供给辊7和分离辊8脱离的操作。
下面将描述脱离机构22使供给辊7和分离辊8接触以及使供给辊7和分离辊8脱离的机构。图3A和3B示出了这些辊互相接触的状态。即,图3A是示出了从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下游观察的该状态的侧视图,图3B是示出了从片材堆叠托盘5的插入方向A1上的上游观察的该状态的侧视图。图4A和4B示出了各辊已经彼此脱离的状态,其中图4A是示出了从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下游观察的该状态的侧视图,图4B是示出了从片材堆叠托盘5的插入方向A1上的上游观察的该状态的侧视图。
首先,将参考图2A至3B描述脱离机构22的结构。脱离基部26附接到保持板29,并且脱离滑块24在插入方向A1和拉出方向A2上可滑动地由脱离基部26支撑。脱离杆25以转动支点25b为中心可转动地由脱离基部26支撑,并且被脱离弹簧27推动以便以转动支点25b为中心沿方向C2转动(见图6B)。脱离杆25还设置有接收臂25a和作用臂25c,所述接收臂25a可与脱离滑块24的按压部分24a接合,所述作用臂25c可与辊保持器18的臂部分18a接合。保持板29附接到未示出的供给框架,并且用于组成片材供给设备的每个供给机构附接到所述供给框架。注意,保持板29可以直接固定到设备主体的框架上。保持板29还可以构造成用作支撑轨道部分的构件,所述轨道部分可移动地支撑片材堆叠托盘5。
如图3A和图3B中所示,当脱离杆25定位在第一待命位置(下文中表示为“STAY-1”)时,可旋转地保持分离辊8的辊保持器18的臂部分18a与脱离杆25的作用臂25c脱离。这里,通过分离弹簧20的推动力F2沿方向D1(见图3B)推动以摆动支点18b为中心可摆动地支撑的辊保持器18。由此,辊保持器18沿方向D1摆动,并且维持由辊保持器18保持的分离辊8被压抵供给辊7的状态。
接下来,如图4A和4B中所示,当脱离杆25定位在第二待命位置(下文中表示为“STAY-2”)时,辊保持器18的臂部分18a与作用臂25c的倾斜部接触、即接合。在这种情况下,脱离弹簧27以转动支点25b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图4A中)推动脱离杆25。此外,脱离弹簧27和分离弹簧20的推动力被设定成使得脱离杆25按压辊保持器18的臂部分18a的力大于推动辊保持器18压抵在供给辊7上的力。由此,脱离杆25的作用臂25c抵抗分离弹簧20的推动力F2以压力F3按压辊保持器18的臂部分18a,并且辊保持器18以摆动支点18b为中心沿方向D2转动。由此,辊保持器18沿方向D2摆动,并且由辊保持器18保持的分离辊8与供给辊7脱离。
将参考图5A至6C描述用于与片材堆叠托盘5的插入和拉出相关联地移动脱离杆25的结构。图5A至5C示出了在插入片材堆叠托盘5时脱离机构22的操作,其中图5A是顶视图,图5B是从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下游观察的侧视图,图5C是从插入方向A1上的上游观察的剖视图。图6A至6C示出了在片材堆叠托盘5被拉出的情况下脱离机构22的操作,其中图6A是顶视图,图6B是从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下游观察的侧视图,图6C是从插入方向A1上的上游观察的剖视图。注意,在图5和图6的每幅图中未示出脱离基部26(见图2A)。
如图5A中所示,当片材堆叠托盘5沿插入方向A1插入成像设备中时,设置在片材堆叠托盘5上的突出部分5a首先抵靠并按压脱离滑块24的抵接部分24c,并且脱离滑块24沿方向B1滑动。然后,如图5B中所示,设置在脱离滑块24中的按压部分24a与脱离杆25的接收臂25a接合并且按压脱离杆25。然后,脱离杆25抵抗脱离弹簧27的推动力F1以转动支点25b为中心沿方向C1转动,并且脱离杆25的作用臂25c移动到第一待命位置STAY-1。如上所述,当脱离杆25定位在第一待命位置STAY-1时,供给辊7与分离辊8接触(见图5C)。因此,脱离机构22通过包括第一可移动构件和第二可移动构件(即,脱离滑块24和脱离杆25)的构造来转换从片材堆叠托盘5接收的力的方向,以使供给辊7接触分离辊8。
如图6A中所示,当片材堆叠托盘5沿方向A2从成像设备内的附接位置拉出时,片材堆叠托盘5的突出部分5a首先沿方向A2移动。这里,脱离滑块24被脱离弹簧27通过脱离杆25沿着托盘的拉出方向A2推动。如图6B所示,随着片材堆叠托盘5的拉出而从突出部分5a的压力释放的脱离滑块24根据脱离弹簧27的推动力F1沿方向B2滑动。同时,脱离杆25通过脱离弹簧27的推动力F1以转动支点25b为中心沿方向C2转动,并且脱离杆25的作用臂25c从第一待命位置STAY-1移动到第二待命位置STAY-2。如上所述,当脱离杆25移动到第二待命位置STAY-2时,供给辊7与分离辊8脱离(见图6C)。注意,随着片材堆叠托盘5的突出部分5a与脱离滑块24之间的接触被释放,已经彼此接触的供给辊7和分离辊8被切换为完全脱离。即,随着片材堆叠托盘5的突出部分5a与脱离滑块24脱离,脱离杆25的位置从图3A所示的位置变为如图4A所示的位置,并且分离辊8完全与供给辊7脱离。分离辊8从供给辊7脱离时的时刻优选紧接在片材堆叠托盘5开始从附接位置拉出之后,以便在从附接位置拉出片材堆叠托盘5时不会损坏最上方的片材。
更换分离单元的结构
接下来,将参照图7A和7B以及图8A和8B描述用于将分离单元21附接到设备主体/从设备主体拆卸的结构。图7A和7B示出了在分离单元21附接到固定至设备主体的保持板29上之后的状态,其中图7A是从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下游观察的侧视图,并且图7B是从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上游观察的侧视图。图8A和8B示出了在分离单元21固定到保持板29之前的状态,其中图8A是从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下游观察的侧视图,图8B是从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上游观察的侧视图。
如图7A和图7B中所示,分离单元21的分离基部19设置有用作接合爪的多个爪部分19a,所述爪部分构造成可与保持板29的孔29a接合,每个孔29a用作构造成与爪部分19a接合的接合部分。在分离单元21固定到保持板29的状态下(即,在爪部分19a与保持板29的孔29a接合的状态下),分离基部19不能相对于保持板29沿片材传送方向向下游移动,并且分离单元21从保持板29的拆卸受到限制。注意,虽然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爪和两个孔,但是爪和孔的数量可以各自为一个或三个,只要分离单元21可以附接到保持板29即可。
在拆卸分离单元21的情况下,分离单元21在与拆卸方向X2交叉的方向Y2上滑动一次(如图8A和8B所示),以释放爪部分19a与孔29a的接合。之后,分离单元21沿拆卸方向X2(即,从绘制图8A的纸面穿出的方向)向片材传送方向的下游移动以被拆卸,从而使得分离基部19的爪部分19a离开保持板29的孔29a。另一方面,在附接分离单元21的情况下,分离单元21沿着与拆卸方向X2相反的附接方向X1(即,沿着朝向绘制图8A的纸面的背侧穿过所述纸面的方向)移动,以将分离基部19的爪部分19a插入到保持板29的孔29a中。然后,分离单元21沿着与方向Y2相反的方向Y1滑动,以使爪部分19a与孔29a接合。
如图1中所示,成像设备100在其一侧设置有能够相对于设备主体101打开的门盖102,并且当门盖102关闭时,门盖102从拆卸方向X2上的下游侧覆盖分离单元21。门盖102设置成在片材卡在片材供给设备中或卡在传送路径(其引导从片材供给设备供给的片材)中的情况下被打开以移除卡住的片材,并且维修片材供给设备和传送路径。通过将门盖102打开到图1中的右侧,操作者可以从拆卸方向X2上的下游(即从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接近分离单元21。与操作者从片材供给方向上的上游侧或从分离辊8的轴向方向上的任一侧(即,从片材宽度方向上的任一侧)执行分离单元21的更换的构造相比,这种构造的优点在于更换分离单元21对于操作者来说变得更容易。即,与操作者通过其中片材堆叠托盘5附接到设备主体101的空间接近分离单元21的构造相比,这种构造使得能够容易地确保分离单元21的工作空间和可视性。注意,门盖102仅是覆盖待更换的单元的可打开构件的一个示例,并且可以采用使得操作者能够通过打开除门构件之外的可打开构件来取出该单元的另一构造。
启用/禁用分离单元的附接和拆卸的机构
接下来,将参考图9A至图12B描述用于对待更换的单元是能够附接到设备主体还是能够从设备主体拆卸进行切换的机构,即切换机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构成脱离机构22的构件来实现切换机构的功能。图9A至10B中的每幅图均示出了片材堆叠托盘5插入设备主体中的状态。图9A是示出了附接有分离单元21的片材供给设备的从片材传送方向V1上的下游观察的透视图,并且图9B是从插入方向A1上的下游观察的分离单元21的剖视图。图10A是示出了通过沿附接方向X1移动分离单元21而将分离单元21附接到保持板29的操作的中间状态的透视图,并且图10B是从托盘插入方向A1上的下游观察的分离单元21的剖视图。此外,图11A至12B中的每幅图均示出了片材堆叠托盘5从设备主体拉出的状态。图11A是示出了从片材传送方向V1上的下游观察的在分离单元21被拆卸之前片材供给设备的透视图,并且图11B是示出了从托盘插入方向A1上的下游观察的分离单元21的剖视图。图12A是示出了通过沿拆卸方向X2移动分离单元21而将分离单元21从保持板29拆卸的操作的中间状态的透视图,并且图12B是示出了从插入方向A1上的下游观察的分离单元21的剖视图。
托盘被插入的状态
在片材堆叠托盘5沿插入方向A1插入成像设备而被附接的状态下,脱离杆25通过脱离机构22的作用定位在第一待命位置STAY-1,如上所述。
如图9A和9B所示,分离基部19设置有止动部分19b,以便沿方向Y2面对处于第一待命位置的脱离杆25的作用臂25c。换句话说,脱离杆25包括第一限制部分25d,所述第一限制部分25d构造成在片材堆叠托盘5插入设备主体的状态下面向分离单元21、并且限制分离单元21沿释放分离单元21的固定的方向Y2移动。即使试图在片材堆叠托盘5插入设备主体的状态下沿方向Y2移动分离单元21以从保持板29拆卸,在脱离杆25的作用臂25c的远侧端部处的第一限制部分25d也阻挡分离基部19的止动部分19b。由此,分离基部19的爪部分19a不与保持板29的孔29a脱离,并且分离单元21不能从保持板29拆卸。因此,分离单元21的移动受到限制,使得在分离单元21和片材堆叠托盘5附接到设备主体(或保持板29)的状态下不能拆卸分离单元21。
此外,如图10A和10B中所示,分离基部19设置有第二止动部分19c,以便沿附接方向X1面向定位在第一待命位置的脱离杆25的作用臂25c。换句话说,脱离杆25包括第二限制部分25e,所述第二限制部分25e构造成在片材堆叠托盘5插入设备主体的状态下限制分离单元21沿附接方向X1接近保持板29的移动。即使试图在片材堆叠托盘5插入设备主体的状态下将分离单元21附接到保持板29,位于脱离杆25的作用臂25c的远侧端部处的第二限制部分25e也阻挡分离基部19的第二止动部分19c。由此,分离基部19的爪部分19a不能插入保持板29的孔29a中,并且分离单元21不能附接到保持板29。因此,分离基部19受到限制,使得在分离单元21从设备主体上拆卸的状态下以及在片材堆叠托盘5附接到设备主体的状态下分离基部19的爪部分19a不能与保持板29的孔29a接合。由此,在片材堆叠托盘5附接到设备主体的状态下,分离单元21不能附接到设备主体(或保持板29)。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构成脱离机构22的脱离杆25用作限制部分,所述限制部分在脱离杆25定位在第一待命位置的状态(即,第一状态)下限制分离单元21附接到设备主体和从设备主体拆卸。由此,在片材堆叠托盘5插入图像成形设备内的预定位置(即,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即在供给辊7与分离辊8接触的状态下,使分离单元21附接到保持板29/从保持板29拆卸的两个操作均受到限制。于是,能够避免在供给辊7与分离辊8接触的状态下执行安装/拆卸分离单元21的操作的情况中由于相关辊的滑动摩擦而导致的诸如辊的表面损坏的问题。
托盘被拉出的状态
在片材堆叠托盘5沿拉出方向A2从成像设备拉出的状态下,脱离杆25通过脱离机构22的作用而定位在第二待命位置STAY-2,如上所述。
如图11A和11B中所示,在脱离杆25定位在第二待命位置的情况下,脱离杆25的作用臂25c从作用臂25c阻挡设置在分离基部19中的止动部分19b的位置退回。即,从分离基部19的固定被释放所沿的方向Y2观察,第一限制部分25d移动到第一限制部分25d不与止动部分19b重叠并且从分离基部19的移动轨迹退回的位置。因此,能够沿方向Y2移动分离基部19,以使爪部分19a与保持板29的孔29a脱离,并且使分离单元21从保持板29拆卸。
如图12A和12B中所示,在脱离杆25定位在第二待命位置的情况下,脱离杆25的作用臂25c也从作用臂25c阻挡设置在分离基部19中的第二止动部分19c的位置退回。即,从使得分离基部19接近保持板29所沿的附接方向X1观察,第二限制部分25e移动到第二限制部分25e不与第二止动部分19c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沿附接方向X1移动分离基部19,以将爪部分19a插入到保持板29的孔29a中,并通过使爪部分19a与保持板29的孔29a接合而将分离单元21附接到保持板29。
因此,在用作限制部分的脱离杆25定位在第二待命位置的状态下(即在第二状态下),允许分离单元21附接到设备主体和从设备主体拆卸。因此,当片材堆叠托盘5定位在拉出位置(即在第二位置)时,即在供给辊7与分离辊8脱离的状态下,能够执行将分离单元21附接到保持板29/从保持板29拆卸的两种操作。
换句话说,在供给辊7与分离辊8脱离的状态下分离单元21可以附接到保持板29和从保持板29拆卸。即,当片材堆叠托盘5从附接位置(即第一位置)拉出并且片材堆叠托盘5的突出部分5a与脱离滑块24分离时,供给辊7与分离辊8完全脱离,如上所述。由此,由于在将片材堆叠托盘5从设备主体拉出的过程中供给辊7与分离辊8完全脱离,因此能够在拉出操作的过程中通过停止片材堆叠托盘5来附接/拆卸分离单元21。即,虽然能够在片材堆叠托盘5完全拉出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附接和拆卸分离单元21,但是也能够在拉出操作的过程中通过停止片材堆叠托盘5来附接和拆卸分离单元21,只要突出部分5a已经与脱离滑块24分离即可。
修改的示例
在本实施例的构造中,分离单元21通过止动部分19b和第一限制部分25d而被限制拆卸,并且分离单元21通过第二止动部分19c和第二限制部分25e而被限制附接。然而,代替止动部分19b和19c设置在一个突出构件中的构造,各个止动部分可以设置在分开的构件上。进一步地,代替与第一限制部分25d和第二限制部分25e相对应的结构设置在单个构件(例如,本实施例中的脱离杆25)中的构造,所述结构可以设置在与片材堆叠托盘5的插入和拉出相关联地移动的不同构件中。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将分离单元21附接到设备主体/从设备主体拆卸的构造以及限制分离单元21的附接和拆卸的构造。除此之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造将由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代,并且这里将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例的脱离机构22中,实现与片材堆叠托盘5的插入和拉出相关联地使分离辊8和供给辊7接触以及使分离辊8和供给辊7脱离的功能的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即,脱离机构22包括通过片材堆叠托盘5滑动的脱离滑块24和通过脱离滑块24转动的脱离杆25,并且分离辊8的位置根据脱离杆25定位在哪个待命位置而确定。
然而,如下所述,分离单元21构造成使得通过操作弹性切换部分(即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可以从保持板29上拆卸分离单元21。进一步地,分离单元21设置有与片材堆叠托盘5的插入和拉出相关联地对分离单元21是能够附接到设备主体还是能够从设备主体拆卸进行切换的构造(即挡板构件30)。
更换分离构件的结构
将参考图13A至图14C描述用于附接和拆卸分离单元21的结构。图13A至13C示出了分离单元21的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通过按压操作而被操作的状态,图14A至14C示出了切换部分21a未被操作的状态,其中图13A和图14A是从片材传送方向V1上的下游观察的分离单元21的侧视图,图13B和图14B是从片材传送方向V1上的上游观察的分离单元21的剖视图,图13C和图14C是分离单元2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视图。
如图13A和14A中所示,分离单元21的分离基部19设置有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所述切换部分21a构造成可与设备主体抵接。分离单元21是由金属板、合成树脂等构成的弹性构件,并且构造成即使其变形也返回到其初始的中性位置(例如,如图14A所示的位置)。在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定位在中性位置的情况下,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设置成面对设置在保持板29中的滑动限制部分29b,并且可以限制分离单元21沿方向Y2移动。
将更具体地描述本实施例中的操作。在分离单元21要从保持板29拆卸的情况下,操作者向上按压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如图13B和图13C所示。然后,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由于压力F4向上弹性变形,并且从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被保持板29的滑动限制部分29b阻挡的位置退回。换句话说,从分离单元21移动以释放分离基部19的爪部分19a与保持板29的孔29a的接合所沿的方向Y2观察,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的边缘部分移动到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不与滑动限制部分29b重叠的位置。由此,能够通过使分离单元21沿方向Y2滑动而从保持板29拆卸分离单元21。
同时,当操作者从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释放他/她的手时,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由于其自身的弹性返回到其中性位置(如图14B和14C所示),并且待命于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被保持板29的滑动限制部分29b阻挡的位置处。换句话说,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待命于从方向Y2观察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的边缘部分与滑动限制部分29b重叠的状态。由此,即使分离单元21试图沿方向Y2滑动,由于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被滑动限制部分29b阻挡,因此也不能使分离单元21沿方向Y2滑动。即,除非操作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否则分离单元21不能从保持板29拆卸。
注意,将分离单元21附接到保持板29/从保持板29拆卸的操作与第一实施例(例如参见图8A和8B)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需要操作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即,通过在按压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的同时沿方向Y2滑动分离单元21而使爪部分19a从保持板29的孔29a脱离,并且然后通过沿片材传送方向V1向下游移动分离单元21,能够拆卸分离单元21。在通过沿片材传送方向V1向上游移动分离单元21而使爪部分19a插入保持板29的孔29a中之后,通过沿方向Y1移动分离单元21也能够将分离单元21附接到保持板29。注意,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和滑动限制部分29b设置有倾斜部21b和29c,用于在分离单元21沿方向Y1移动的情况下自动地使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退回。
启用/禁用分离单元的附接和拆卸的机构
接下来,将描述通过利用设置在分离单元21中的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来适当地切换分离单元21的附接/拆卸的机构。图15是在本实施例中添加到脱离机构22的挡板构件30的透视图。如图15所示,作为构造成限制分离构件的附接和拆卸的限制部分的另一示例的挡板构件30设置有未示出的装配孔,脱离滑块24的突出部分24b压配合到所述装配孔中。然后,通过将脱离滑块24的突出部分24b压配合到挡板构件30的装配孔中,挡板构件30和脱离滑块24组合并一起移动。
将参考图16A至图19B描述挡板构件30的操作。图16A至16C与图17A和图17B中的每幅图均示出了片材堆叠托盘5插入设备主体中的状态。图16A是示出了从片材传送方向V1上的下游观察的附接有分离单元21的片材供给设备的侧视图,图16B是从片材传送方向V1上的上游观察的分离单元21的剖视图,并且图16C是分离单元2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17A是示出了使分离单元21沿附接方向X1移动以附接到保持板29的操作的中间状态的透视图,并且图17B是从附接方向X1上的下游观察的分离单元21的侧视图。同时,图18A至图18C与图19A和图19B中的每幅图均示出了片材堆叠托盘5从设备主体拉出的状态。图18A是示出了从片材传送方向V1上的下游观察的在分离单元21被拆卸之前的片材供给设备的侧视图,图18B是从片材传送方向V1上的上游观察的分离单元21的剖视图,并且图18C是示出了分离单元2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19A是示出了使分离单元21沿附接方向X1移动以附接到保持板29的操作的中间状态的透视图,图19B是从附接方向X1上的下游观察的剖视图。
托盘被插入的状态
当片材堆叠托盘5沿插入方向A1插入成像设备中时,挡板构件30与脱离滑块24一起沿着托盘插入方向A1在方向B1上移动,并且待命在如图16A所示的第一待命位置STAY-1处。当挡板构件30定位在第一待命位置STAY-1时,从片材传送方向V1上的下游观察,设置在挡板构件30上的盖板30b覆盖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如图16B和图16C所示。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不确保用于插入手指以按压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的空间,因此分离单元21不能沿方向Y2滑动,并且不能通过操纵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而从保持板29上拆卸分离单元21。即,挡板构件30的盖板30b通过至少部分地覆盖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即,切换部分)而限制接近切换部分,并且因此用作限制拆卸分离单元21的操作的第一限制部分。
此外,当在挡板构件30定位在第一待命位置STAY-1的状态下使分离单元21沿附接方向X1移动以附接到保持板29(如图17A所示)时,分离基部19被挡板构件30阻挡。换句话说,在挡板部件30定位在第一待命位置STAY-1的状态下,从附接分离单元21的方向(即,从方向X1)观察,挡板构件30设置有与分离基部19重叠的接触部分30c。由此,在片材堆叠托盘5插入设备主体的状态下,不能沿方向X1移动从设备主体拆卸的分离单元21以附接到保持板29。即,挡板构件30的接触部分30c用作第二限制部分,以便通过在分离单元21沿片材传送方向朝上游侧接近设备主体的情况下阻挡分离单元21来限制分离单元21附接到保持板29的操作。
因此,在挡板构件30定位在第一待命位置的状态(即第一状态)下,本实施例中用作限制部分的挡板构件30限制分离单元21附接到设备主体/从设备主体拆卸的操作。因此,在片材堆叠托盘5插入成像设备内的预定位置(即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即在供给辊7与分离辊8接触的状态下),不能执行附接/拆卸分离单元21的操作。于是与第一实施例类似,能够避免在更换分离辊8时由于辊的滑动摩擦引起的例如辊的表面损坏的问题。
托盘被拉出的状态
同时,当片材堆叠托盘5沿拉出方向A2从成像设备拉出时,挡板构件30与脱离滑块24一起沿方向B2移动,并且待命在第二待命位置STAY-2,如图18A所示。当挡板构件30定位在第二待命位置STAY-2时,挡板构件30从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的附近退回,以确保能够按压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的空间,如图18B和图18C所示。换句话说,从片材传送方向V1上的下游观察,挡板构件30的盖板30b移动到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露出的位置。由此,通过在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上执行按压操作,能够使分离单元21沿方向Y2滑动,并且使分离单元21从保持板29拆卸。
进一步地,如图19A所示,当挡板构件30定位在第二待命位置STAY-2时,挡板构件30从挡板构件30在附接操作的过程中阻挡分离单元21的位置退回。换句话说,从附接方向X1上的上游观察,挡板构件30的接触部分30c移动到接触部分30c不与分离单元21重叠的位置。通过使分离基部19沿附接方向X1移动以使分离基部19的爪部分19a插入保持板29的孔29a并且使爪部分19a与孔29a接合,能够将分离单元21附接到保持板29。
因此,在用作限制部分的挡板构件30定位在第二待命位置的状态(即,在第二状态)下,允许将分离单元21附接到设备主体/从设备主体拆卸的操作。由此,在片材堆叠托盘5从成像设备拉出并且供给辊7从分离辊8脱离的状态下,能够执行将分离单元21附接到保持板29/从保持板29拆卸的两种操作。
修改的示例
注意,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已经构造成覆盖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的挡板构件30,但是可以采用在片材堆叠托盘5插入成像设备的状态下限制接近分离单元21的另一构造。例如,挡板构件30可以形成为具有在托盘插入状态下覆盖整个分离单元21的形状,同时省略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进一步地,虽然挡板构件30已经构造成通过脱离滑块24而与片材堆叠托盘5插入设备主体/从设备主体拉出的操作相关联,但是可以采用挡板构件30通过被片材堆叠托盘5直接按压而移动的构造。进一步地,还可以采用在托盘插入状态下片材堆叠托盘5的一部分直接覆盖可滑动的切换部分21a的构造。
其它实施例
虽然本公开的技术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应用于将片材供给到成像部分的片材供给设备,但是该技术也可应用于将片材供给到其它部分的片材供给设备。例如,片材供给设备可以用作设置在图像读取设备(例如扫描仪)中的文档供给设备,所述文档供给设备将作为原始文档的片材供给到构造成光学地扫描片材以读取图像的图像读取部分。除了安装成像部分的设备主体之外,成像设备通常附接大容量供给设备(即、选择式供给器)或片材处理设备,所述大容量供给设备构造成将片材供给到设备主体,所述片材处理设备在附接封皮和插页的同时装订从设备主体排出的片材。本公开的技术也可以用作这种附接装置的片材供给设备。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这些修改和等同的结构及功能。

Claims (18)

1.一种片材供给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
片材堆叠部分,片材堆叠在所述片材堆叠部分上,并且所述片材堆叠部分构造成插入设备主体和从设备主体中拉出;
传送构件,所述传送构件构造成沿片材传送方向传送堆叠在所述片材堆叠部分上的片材;
分离构件,所述分离构件构造成与所述传送构件接触、并且将由所述传送构件传送的片材与另一片材分开;
脱离机构,所述脱离机构构造成使所述传送构件和所述分离构件脱离以使其互相分开;
附接到设备主体并且构造成朝向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从设备主体拆卸的单元,其中所述传送构件和所述分离构件中的任一者设置在所述单元中,并且所述传送构件和所述分离构件中的另一者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中;和
限制部分,所述限制部分构造成在所述传送构件和所述分离构件彼此接触的状态下限制所述单元附接到设备主体和从设备主体拆卸,并且在所述传送构件和所述分离构件通过所述脱离机构脱离的状态下允许所述单元附接到设备主体和从设备主体拆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其中,所述片材堆叠部分设置成自片材堆叠部分插入设备主体中的附接位置从设备主体中拉出,
其中,所述脱离机构构造成在所述片材堆叠部分定位在所述附接位置中的情况下使所述传送构件和所述分离构件彼此接触,并且在所述片材堆叠部分远离所述附接位置移动的情况下使所述传送构件和所述分离构件脱离,并且
其中,所述限制部分构造成在所述片材堆叠部分定位在所述附接位置中的情况下限制所述单元附接到所述设备主体和从所述设备主体拆卸,并且在所述片材堆叠部分远离所述附接位置移动使得所述传送构件和所述分离构件通过所述脱离机构脱离的情况下允许所述单元附接到所述设备主体和从所述设备主体拆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其中,所述分离构件设置在所述单元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其中,所述限制部分设置在所述脱离机构的部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其中,所述限制部分包括第一限制部分和第二限制部分,所述第一限制部分构造成限制附接到所述设备主体的所述单元从所述设备主体拆卸,所述第二限制部分构造为限制未附接到所述设备主体的所述单元附接到所述设备主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限制部分和第二限制部分两者都设置在单个构件中。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其中,在所述传送构件和所述分离构件彼此接触的情况下,所述限制部分定位在阻挡在相对于所述设备主体附接和拆卸所述单元时所述单元的移动轨迹的位置处,并且在所述传送构件和所述分离构件通过所述脱离机构而脱离的情况下,所述限制部分远离所述移动轨迹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其中,所述单元包括接合爪,所述接合爪构造成通过沿与片材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而与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中的接合部分接合以及与所述接合部分脱离,并且
其中,所述限制部分构造成在所述单元附接到所述设备主体并且所述传送构件和所述分离构件彼此接触的情况下限制所述单元沿与所述片材传送方向交叉的所述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其中,所述单元包括切换部分,所述切换部分构造成操作到所述单元被限制从所述设备主体拆卸的位置、以及操作到对于拆卸所述单元的限制被释放的位置,并且
其中,在所述单元附接到所述设备主体并且所述传送构件和所述分离构件彼此接触的情况下,所述限制部分位于所述限制部分覆盖所述切换部分以使得不能从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来操作所述切换部分的位置处,并且所述限制部分构造成在所述传送构件和分离构件通过所述脱离机构而脱离的情况下位于能够从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操作所述切换部分的位置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其中,所述切换部分是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布置成与所述设备主体接触并且构造成被操作以使得所述切换部分弹性变形从而不与所述设备主体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其中,所述脱离机构包括第一可移动构件和第二可移动构件,所述第一可移动构件构造成随着所述片材堆叠部分相对于所述设备主体的插入和拉出相对于所述设备主体移动,所述第二可移动构件构造成通过所述第一可移动构件移动以使所述传送构件和分离构件中的任一者相对于另一者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其中,所述片材堆叠部分能够沿着与所述片材传送方向正交的片材宽度方向移动,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可移动构件和所述第二可移动构件构造成转换从所述片材堆叠部分接收的力的方向,以接合和脱离所述传送构件与分离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可移动构件是构造成通过被所述片材堆叠部分按压而滑动的滑动构件,
其中,所述第二可移动构件是构造成通过被所述滑动构件按压而转动的转动构件,并且
其中,使所述滑动构件滑动的力转换成使所述转动构件转动的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其中,所述单元包括:
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构造成保持所述分离构件,并且通过脱离机构而在所述分离构件与所述传送构件接触的位置以及所述分离构件与所述传送构件脱离的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基部构件,所述基部构件构造成可移动地支撑所述保持构件并且附接到所述设备主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其中,所述分离构件是分离辊,
其中,所述单元包括:辊保持器,所述辊保持器构造成保持所述分离辊;和分离弹簧,所述分离弹簧朝向所述传送构件推动所述辊保持器,以使所述分离辊与所述传送构件压力接触,并且
其中,所述脱离机构构造成在拉出所述片材堆叠部分时通过抵抗所述分离弹簧的推动力移动所述辊保持器而使所述分离辊与所述传送构件脱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其中,所述传送构件和所述分离构件均为辊,并且
其中,沿所述单元从所述设备主体拆卸的方向,所述传送构件和所述分离构件中的设置在所述单元中的辊的旋转轴线定位在所述传送构件和所述分离构件中的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中的辊的旋转轴线的下游。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所述片材供给设备还包括可打开构件,所述可打开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设备主体朝向所述分离构件的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打开,其中,所述单元在所述可打开构件打开的情况下从所述设备主体中取出。
18.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片材供给设备,和
成像部分,所述成像部分构造成在从所述片材供给设备供给的片材上形成图像。
CN201811064891.1A 2017-09-14 2018-09-13 片材供给设备和成像设备 Active CN1095023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77086 2017-09-14
JP2017177086A JP7019355B2 (ja) 2017-09-14 2017-09-14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02379A true CN109502379A (zh) 2019-03-22
CN109502379B CN109502379B (zh) 2021-01-15

Family

ID=63442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64891.1A Active CN109502379B (zh) 2017-09-14 2018-09-13 片材供给设备和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11587B2 (zh)
EP (1) EP3456667B1 (zh)
JP (1) JP7019355B2 (zh)
CN (1) CN1095023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91828B2 (ja) * 2017-10-20 2022-0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
JP7179596B2 (ja) 2018-11-30 2022-1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支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62989B2 (ja) 2018-12-12 2023-04-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77180B2 (ja) 2019-03-19 2020-10-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媒量推定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423209B2 (ja) * 2019-07-10 2024-0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25044A (ja) * 1987-03-09 1988-09-20 Minolta Camera Co Ltd 自動給紙装置
JPH0524696A (ja) * 1991-07-24 1993-02-02 Mita Ind Co Ltd 給紙機構
JPH11322095A (ja) * 1998-05-13 1999-11-24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31751A (ja) * 2004-02-17 2005-09-0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給紙装置
CN101003333A (zh) * 2005-12-27 2007-07-25 佳能株式会社 纸张供给装置和成像装置
JP2008156057A (ja) * 2006-12-22 2008-07-10 Kyocera Mita Corp 給紙装置
CN101750927A (zh) * 2008-11-28 2010-06-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供纸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20120126475A1 (en) * 2010-11-18 2012-05-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20326382A1 (en) * 2011-06-24 2012-12-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5157704A (ja) * 2014-02-25 2015-09-0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CN105236166A (zh) * 2014-07-07 2016-01-13 佳能株式会社 给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6395443A (zh) * 2015-07-31 2017-02-15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进给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1043A (en) * 1991-07-24 1995-09-19 Mita Industrial Co., Ltd. Sheet feeding mechanism for feeding sheets and sheet guiding equipment for conveying sheets
JP3602905B2 (ja) 1996-03-04 2004-1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給紙装置
JP3595724B2 (ja) 1999-04-12 2004-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
JP3768965B2 (ja) 2002-04-01 2006-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15834A (ja) * 2005-05-13 2006-11-24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読取装置
JP2009062158A (ja) 2007-09-07 2009-03-26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565343B2 (ja) * 2010-07-30 2014-08-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79324B2 (ja) * 2013-03-11 2017-02-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ー
JP6429613B2 (ja) * 2014-12-11 2018-1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94370B2 (ja) 2015-03-31 2019-04-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840382B2 (en) 2015-04-13 2017-12-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344300B2 (ja) * 2015-04-28 2018-06-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35854B2 (ja) * 2015-09-02 2018-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25044A (ja) * 1987-03-09 1988-09-20 Minolta Camera Co Ltd 自動給紙装置
JPH0524696A (ja) * 1991-07-24 1993-02-02 Mita Ind Co Ltd 給紙機構
JPH11322095A (ja) * 1998-05-13 1999-11-24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31751A (ja) * 2004-02-17 2005-09-0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給紙装置
CN101003333A (zh) * 2005-12-27 2007-07-25 佳能株式会社 纸张供给装置和成像装置
JP2008156057A (ja) * 2006-12-22 2008-07-10 Kyocera Mita Corp 給紙装置
CN101750927A (zh) * 2008-11-28 2010-06-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供纸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20120126475A1 (en) * 2010-11-18 2012-05-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20326382A1 (en) * 2011-06-24 2012-12-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5157704A (ja) * 2014-02-25 2015-09-0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CN105236166A (zh) * 2014-07-07 2016-01-13 佳能株式会社 给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6395443A (zh) * 2015-07-31 2017-02-15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进给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77621A1 (en) 2019-03-14
JP7019355B2 (ja) 2022-02-15
EP3456667B1 (en) 2020-10-07
EP3456667A1 (en) 2019-03-20
CN109502379B (zh) 2021-01-15
US10611587B2 (en) 2020-04-07
JP2019052020A (ja) 2019-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02379A (zh) 片材供给设备和成像设备
KR100421405B1 (ko) 시트 처리 장치, 시트 처리 장치 장착 방법 및 화상 형성장치
US8794616B2 (en) Sheet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8345194B (zh) 薄片输送设备及图像形成设备
JP6116390B2 (ja) 開閉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332611B1 (en) Sheet conveying path switch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heet conveying path switching device
JP5879465B1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98070B2 (ja) 給紙構造体及び給紙構造体が組み込まれた画像形成装置
US8787796B2 (en) Develop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6113300A (ja) 積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63898B2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845752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sheet conveyance path including a linear path to an image forming portion
US20060255528A1 (en) Sheet separating/conveying mechanism and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therewith
CN108121184A (zh) 片材传送设备、从其拆卸旋转构件单元的方法和成像设备
JP2007030995A (ja) 被記録媒体給送トレイ、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11221B2 (ja) 自動原稿給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63897B2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98287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89743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4331380A (ja) 給紙装置
JP6489692B2 (ja) シート供給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799664B2 (ja) 記録材処理装置
JP3355119B2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H0342436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のシート収納カセット
JP200726413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