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6073A - 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16073A
CN109416073A CN201780040352.1A CN201780040352A CN109416073A CN 109416073 A CN109416073 A CN 109416073A CN 201780040352 A CN201780040352 A CN 201780040352A CN 109416073 A CN109416073 A CN 1094160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bearing portion
support shaft
pivotally supported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03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16073B (zh
Inventor
平野阳
平野阳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f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f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fco Inc filed Critical Nif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416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60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160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60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 B60N3/102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storable or fold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1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tables or trays
    • B60N3/002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tables or trays of trays
    • B60N3/004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tables or trays of trays of foldable trays mounted on the back-re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 B60N3/105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for receptables of different size or shape
    • B60N3/106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for receptables of different size or shape with adjustable clamping mechanis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5/00Rigid support of bearing units; Housings, e.g. caps, covers
    • F16C35/02Rigid support of bearing units; Housings, e.g. caps, covers in the case of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可更可靠地防止或抑制对转动体施加规定以上的载荷时的轴支承部件的损坏。该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具备:内侧轴承部(22),其设置于基座面板(20);及内侧支承轴(45),其设置于杯架(40L)并可转动地支承于内侧轴承部(22)。内侧轴承部(22)在远离基座面板(20)的一侧具有狭缝(24s、26s)。在与该狭缝对置的位置设置有中央罩(80)。杯架(40L)在远离基座面板(20)的一侧受到规定以上的载荷时,内侧支承轴(45)经由狭缝(24s、26s)向从内侧轴承部(22)脱离的方向移动,并且该内侧支承轴(45)从内侧按压中央罩(80)而中央罩(80)向与内侧轴承部(22)分离的方向移动,从而从内侧轴承部脱离(22)。

Description

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支承构造,具备:轴承部,其设置于基座构件;及支承轴,其设置于转动体并可转动地支承于轴承部,转动体可相对于基座构件绕支承轴转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轴支承构造,例如公开了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在该文献记载的技术中,在对作为转动体的保持器施加规定以上的载荷时,通过使保持器的支承轴越上在基座构件的正面侧开口的引导槽端部的突起、并脱离引导槽,来防止轴支承部件的损坏。另外,以下,在这种轴支承构造中,将用于防止或抑制轴支承部件的损坏的构造称作“轴支承部故障安全构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024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轴支承部故障安全构造中,仅利用设置于引导槽端部的突起来防止支承轴的脱离,因此存在有支承轴脱离引导槽时的载荷的偏差较大的问题。因此,根据该偏差的程度,而存在有保持器的支承轴易于脱离引导槽、或者难以脱离引导槽的可能性。因而,在该文献记载的技术中,在对转动体施加规定以上的载荷时,在可靠地防止或抑制保持器支承轴等轴支承部件的损坏的方面存在有研究的余地。
此外,在该文献记载的技术中,引导槽端部朝向正面侧而在可目视确认的位置开口,因此从正面侧观察轴承部的槽时,存在有外观不良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是着眼于这样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对转动体施加规定以上的载荷时,可更可靠地防止或抑制转动体的轴支承部件的损坏的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具备:轴承部,其设置于基座构件;及支承轴,其设置于转动体并可转动地支承于所述轴承部,所述转动体可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绕所述支承轴转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狭缝,其设置于所述轴承部并在远离所述基座构件的一侧开口;及限制构件,其以在与该狭缝对置的位置覆盖该狭缝的方式设置,所述转动体构成为,在承受朝向远离所述基座构件的一侧的规定以上的载荷时,所述支承轴经由所述狭缝向脱离所述轴承部内的方向移动,并且进行了该移动的所述支承轴从内侧按压所述限制构件而使所述限制构件向与所述轴承部分离的方向移动,从而所述支承轴从所述轴承部脱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在所述转动体承受朝向远离基座构件的一侧的规定以上的载荷时,支承轴从轴承部内脱离,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转动体的支承轴等部分的损坏。
特别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能够提供一种轴支承部故障安全构造,在转动体中,支承轴经由狭缝向从轴承部脱离的方向移动,并且进行了该移动的支承轴按压限制构件而使限制构件向与轴承部分离的方向移动,从而支承轴从轴承部内脱离,因此能够利用设置于轴承部的狭缝和以覆盖该狭缝的方式设置的限制构件的协作,来更可靠地防止或抑制转动体的支承轴等轴支承部件的损坏。
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例如与所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仅利用设置于引导槽端部的突起来防止支承轴的脱离那样的轴支承部故障安全构造相比,能够构成为仅使由狭缝产生的约束力减小与承担限制构件的保持力相应的量,而易于使支承轴从狭缝脱离。
因而,能够将支承轴经由狭缝而从轴承部脱离时的载荷的偏差管理为比较小。此外,能够将由狭缝产生的约束力设为比较小,因此能够减轻支承轴经由狭缝从轴承部脱离时的、狭缝及支承轴承受的力。由此,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作为更可靠防止或抑制转动体的轴支承部件的损坏的轴支承部故障安全构造是优异的。此外,能够简单地用手使脱离状态的转动体返回标准的装配状态。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限制构件在与狭缝对置的位置以覆盖该狭缝的方式设置,因此轴支承部的狭缝被覆盖隐藏,因此还能够提高外观品质。
此外,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具备:两个轴承部,其同轴设置于基座构件上;及两个支承轴,其设置于转动体的左右侧面并分别可转动地支承于所述两个轴承部,所述转动体可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绕所述两个支承轴转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设置于所述两个轴承部中的、至少一方的轴承部的可弹性变形的限制部,所述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构成为,在所述转动体承受从另一方的轴承部侧向所述一方的轴承部侧的规定以上的载荷时,所述限制部弹性变形,以使所述转动体向所述一方的轴承部侧移动,并且与所述另一方的轴承部对应的支承轴从所述另一方的轴承部脱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在转动体承受从另一方的轴承部侧向一方的轴承部侧的规定以上的载荷时,与另一方的轴承部对应的支承轴脱离另一方的轴承部,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转动体的支承轴等轴支承部件的损坏。
特别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能够提供一种轴支承部故障安全构造,转动体具有设置于两个轴承部中的、至少一方的轴承部的可弹性变形的限制部,在转动体承受从另一方的轴承部侧向一方的轴承部侧的规定以上的载荷时,限制部弹性变形,以使转动体向一方的轴承部侧移动,并且与另一方的轴承部对应的支承轴从另一方的轴承部脱离,因此能够利用设置于轴承部的可弹性变形的限制部和与该限制部的弹性变形时对应的从轴承部的支承轴脱离的协作,可更可靠地防止或抑制因从转动体的侧方作用的载荷而转动体的支承轴等轴支承部件的损坏。
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例如与所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仅利用设置于引导槽端部的突起来防止支承轴的脱离那样的轴支承部故障安全构造相比,如果仅将另一方的轴承部对转动体的支承轴的保持量减小与承担限制部的弹性变形的轴向移动量对应的量,则能够构成为使支承轴易于从另一方的轴承部脱离。此外,能够简单地用手使脱离状态的转动体返回标准的装配状态。
因而,能够将支承轴从另一方的轴承部内脱离时的载荷的偏差管理为比较小。此外,能够利用由限制部的弹性变形产生的向轴向的转动体的移动效果,将由另一方的轴承部产生的约束力设为比较小。因此,能够减轻支承轴从另一方的轴承部内脱离时的、另一方的轴承部及支承轴承受的载荷。由此,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作为更可靠地防止或抑制转动体的轴支承部件的损坏的轴支承部故障安全构造是优异的。
发明效果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对转动体施加规定以上的载荷时,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或抑制转动体的轴支承部件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对具备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的折叠工作台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立体图,该图(a)为表示将工作台主体打开的使用姿势,该图(b)表示从该图(a)的背面侧观察到的状态。
图2为对图1(a)所示的折叠工作台的杯架的轴支承构造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图2(a)表示将基座面板中央的盖体移除的状态,此外,(b)为该图(a)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图1(a)所示的折叠工作台的说明图,图3(a)为从正面稍微上方观察到的图,(b)为主视图。
图4为表示从基座面板移除的状态的杯架的立体图。
图5为对杯架的轴支承部故障安全构造进行说明的图,该图(a)为图3(b)的Z-Z剖视图,图5(b)为图3(b)的Y-Y剖视图。
图6为对杯架的轴支承部故障安全构造进行说明的图,该图(a)为使用位置处的俯视图且剖切示出主要部分,(b)为(a)的B部放大图。
图7为从背面侧观察到的从基座面板移除的状态的盖体的立体图。
图8为对杯架的轴支承部作用有规定以上的载荷时的故障安全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图8(a)、图8(b)分别表示与图5(a)、图5(b)对应的故障安全时的状态。
图9为对杯架的轴支承部的故障安全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该图(a)表示从左侧(外侧)作用有载荷时的故障安全状态,(b)表示从右侧(内侧)作用有载荷时的故障安全状态。
图10为对杯架的轴支承部的故障安全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立体图,该图(a)表示从左侧(外侧)作用有载荷时的故障安全状态,(b)表示将此时的中央的盖体移除的状态,(c)表示(b)的C部放大图。
图11为对杯架的轴支承部的故障安全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立体图,该图(a)表示从右侧(内侧)作用有载荷时的故障安全状态,(b)表示将此时的中央的盖体移除的状态,(c)表示(b)的D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本实施方式的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为应用于设置于折叠工作台的杯架的轴支承部的示例,所述折叠工作台装配于车辆用座椅的坐垫(靠背)的背面。
另外,附图为示意的图示。因此,应注意厚度与平面尺寸的关系、比例等与现实不同,在附图彼此间也包含相互的尺寸的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此外,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例示用于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装置、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并不将构成部件的材质、形状、构造、配置等特定于下述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折叠工作台10具有基座面板20和工作台主体30。基座面板20为俯视观察时呈近似矩形的塑料制的构件。在基座面板20的背面,用于装配于加强肋、坐垫的卡定部形成在合适位置(参照该图(b))。在基座面板20的下部设置有具有在车宽方向上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支承轴CL的铰链机构50。
另外,在未图示的坐垫的背面例如装配有塑料制的坐垫整理器,基座面板20以覆盖该坐垫整理器的上部侧的凹部部分的方式,利用螺栓、夹具等固定构件固定在合适位置。
工作台主体30为,在俯视观察时,与基座面板20的外形形状呈大致相似形状的塑料制的构件。工作台主体30被自身基端部支承为绕基座面板20下部的支承轴CL可转动,并能够从将工作台主体30打开的使用姿势U(该图(a))转动至将工作台主体30关闭于基座面板20侧的存放姿势(未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a)所示,在使用姿势U中,工作台主体30展开至工作台载置面30m成为近似水平的位置。
另外,工作台主体30被设定为,在车辆用座椅的坐垫配置于稍微向后方倾动的通常的立起位置的状态下,在使用姿势U中工作台载置面30m位于近似水平的位置,但坐垫通常能够利用倾斜机构来调节倾斜姿势,因此使用姿势U中的工作台主体30的水平状态也与倾斜角度对应地发生变动。
基座面板20及工作台主体30在将工作台主体30关闭于基座面板20侧的存放姿势时,相互被具有设置于彼此的构件的啮合构造的钩部60钩住而保持存放姿势。在本实施方式中,钩部60作为设置于所述彼此的构件的啮合构造,如图1(a)所示,具有设置于基座面板20的上缘部中央的钩61和设置于工作台主体30的上缘部中央的卡合孔65。在工作台主体30侧设置有为了解除钩61的卡合而供乘坐者手动进行压下操作的按钮66。
在钩部60处于存放姿势时,钩61被卡合孔65弹性地钩住,从而保持为对工作台主体30的转动运动进行了限制的状态。并且,当乘坐者用手压下按钮66时,压下钩61而从相对卡合孔65钩住的状态脱离,从而可解除钩部60的卡合。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作台主体30利用将工作台主体30连结于基座面板20的铰链机构50,而能够相对于基座面板20转动,且被支承为能够保持和解除多个姿势。
如图1(b)中示出的背面部那样,铰链机构50具有作为其结构构件的成对的两组凸轮体51和螺旋弹簧53。两组凸轮体51在轴向两侧的左右对称的位置,以被中央的螺旋弹簧53向轴向外侧施力的状态对置配置。铰链机构50的结构构件从铰链盒70的背面侧组装于分别与基座面板20及工作台主体30形成为一体的铰链盒70内。
在该铰链机构50中,当乘坐者通过手动使工作台主体30相对于基座面板20相对转动时,由螺旋弹簧53产生的施加力通过各组的凸轮体51的凸轮作用,使两凸轮体51相互相对转动至规定角度。而且,在与该规定角度对应的位置,形成于两凸轮体51的凸轮面的凹凸形状成为规定的卡合状态,能够将工作台主体30保持为相对于基座面板20相对转动了规定角度的姿势。
而且,如图1(a)所示,在该折叠工作台10,在基座面板20的表面21左右对称地设置有可折叠的两组杯架40L、40R。在两组杯架40L、40R之间可装接地装配有作为盖体的中央罩80。
如图2所示,各杯架40L、40R分别具有在基端部的左右设置于同轴上的支承轴45、46。中央罩80以覆盖各杯架40L、40R的中央侧的内侧支承轴45的部分的方式装配,基座面板20的中央部分保持良好的外观。
各杯架40L、40R以能够绕左右的支承轴45、46转动的方式分别被基座面板20支承。由此,各杯架40L、40R通过相对于基座面板20绕左右的支承轴45、46的轴线CLh(参照图3(a)),而分别能够独立地转动到作为第一位置的折叠的存放位置H和作为第二位置展开的使用位置S。
折叠时用于收容左右的杯架40L、40R的凹部21L、21R呈大致相似形状形成于基座面板20的表面21。各杯架40L、40R在存放位置H以可收容的方式装配于左右的凹部21L、21R内。由此,能够实现折叠状态下的紧凑的收容。
此外,如图2(a)及图3所示,各杯架40L、40R在工作台主体30的使用姿势U中绕支承轴45、46的轴线CLh转动至与工作台主体30的工作台载置面30m大致平行的使用位置S,从而发挥对纸杯、饮料罐、饮料容器等杯类进行支承的作用。
另外,左右的杯架40L、40R除左右对称地形成这一点以外具有同样的构成。因此,以下,对左侧的杯架40L进行说明,对于右侧的杯架40R省略详细构造的图示及其说明。
如图4所示,杯架40L具有:扁平形状的保持器主体41,其具有固定臂部42;及钩型形状的转动臂部43,其被支承为能够使基端部相对于保持器主体41沿水平方向转动。转动臂部43以与固定臂部42之间隔开能够支承杯类的规定空间的方式与固定臂部42对置配置,该规定空间的部分成为杯插入部K。转动臂部43利用内置于基端部43k的未图示的弹簧而朝向固定臂部42侧被施力。
在杯架40L处于使用位置S时,转动臂部43根据从上方插入至杯插入部K杯类的大小对应地沿水平方向转动。因此,根据该杯架40L,当将杯类插入至杯插入部K时,能够在杯插入部K内良好地把持大小、形状等不同的杯类。
在朝向保持器主体41的外侧的左侧面,设置有能够在保持器主体41的宽度方向上进退且弹性变形的卡合突起41t。另一方面,如图2(a)所示,在基座面板20中,在供杯架40L收容的凹部21L的内侧面且存放位置H处与卡合突起41t对置的位置,形成有能够与卡合突起41t卡合/脱离的卡合凹部21d。
由此,在杯架40L处于存放位置H时,杯架40L侧的卡合突起41t与基座面板20侧的卡合凹部21d相互卡合,能够保持存放位置H。此外,乘坐者用手把持处于存放位置H的杯架40L的合适位置,并抵抗由卡合突起41t的弹性变形产生的保持力而抽出到近前,从而能够使杯架40L转动至使用位置S。
而且,如图4所示,在杯架40L中,在保持器主体41的基端部的后端面的大致中央部处,朝向基座面板20侧突出设置的使用位置保持爪41k左右分离地设置于两个部位。另一方面,在基座面板20中,如图5(a)中示出的截面那样,在供杯架40L收容的凹部21L的内侧面的下部设置有使用位置保持爪20k。
该使用位置保持爪20k在所述使用位置S处与使用位置保持爪41k对置的位置,左右分离地形成在两个部位。与杯架40L的转动位置对应地,使用位置保持爪20k在能够与使用位置保持爪41k的卡合和解除该卡合的彼此的对置方向上弹性变形。
由此,杯架40L在使用位置S处,杯架40L侧的使用位置保持爪41k与基座面板20侧的使用位置保持爪20k相互卡合来保持使用位置S。此外,乘坐者用手把持处于使用位置S的杯架40L的合适位置,并抵抗由使用位置保持爪41k的弹性变形产生的保持力而向存放侧转动,从而能够将杯架40L收容在存放位置H。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杯架40L、40R被施加规定以上的载荷(力矩)时,在各自的轴支承构造设置有用于防止或抑制轴支承部件的损坏的“轴支承部故障安全构造”。以下,对该轴支承部故障安全构造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如上所述,在以下的说明中,针对杯架40L进行图示及其说明,并适当省略杯架40R。
如图6所示,杯架40L具有所述两个支承轴45、46,所述外侧支承轴46设置于保持器主体41的左侧面,所述内侧支承轴45设置于右侧面。另一方面,在基座面板20侧,与两个支承轴45、46的轴线CLh同轴地设置有两个轴承部22、27。内侧支承轴45可转动地枢轴支承于轴向内侧的内侧轴承部22,外侧支承轴46可转动地枢轴支承于轴向外侧的外侧轴承部27。
在基座面板的表面21,如图6(b)中放大图示那样,在与保持器主体41的外侧面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向工作台主体30的一侧鼓出的隆起部28,在该隆起部28的内侧面,形成有转动自如地支承外侧支承轴46的支承孔29从而构成外侧轴承部27。在外侧支承轴46的基端部,在保持器主体41的左侧面设置有圆环状的凸起部46t,在内侧支承轴45的基端部,在保持器主体41的右侧面设置有圆环状的凸起部45t。
在此,与外侧轴承部27对应的外侧支承轴46的轴向的长度比与内侧轴承部22对应的内侧支承轴45短,外侧支承轴46在支承孔29的内部插入至支承孔29的开口部的附近(直至支承孔29的中途部分)。由此,外侧支承轴46在从左侧面方向作用有规定以上的载荷时(参照图1的F2),通过与内侧轴承部22的协作,而能够容易地卡合/脱离与支承孔29的嵌合。另外,作为规定以上的载荷,例如设定有24.5N~49N程度的载荷。
另一方面,如图2(b)及图6(b)所示,内侧轴承部22构成为具有可转动地支承内侧支承轴45的一对支承臂23、25。一对支承臂23、25分别从基座面板20的表面21的下部向与表面21正交的方向以悬臂状态突出。一对支承臂23、25中的、第一支承臂23设置在轴向外侧(保持器主体41侧),第二支承臂25设置在轴向内侧(与保持器主体41相反侧)。
在第一支承臂23的顶端部设置有支承内侧支承轴45的基端侧的第一轴承面24,在第二支承臂25的顶端部设置有支承内侧支承轴45的顶端侧的第二轴承面26,所述第二轴承面26与第一轴承面24同轴且同径。在此,第一支承臂23的厚度(轴向的尺寸)形成得比第二支承臂25的厚度(轴向的尺寸)薄。由此,第一支承臂23在从左侧面方向作用有规定以上的载荷时(参照图1的F2),与第二支承臂25相比能够容易沿轴向弹性变形。
而且,在一对支承臂23、25上设置有狭缝24s、26s。各狭缝24s、26s在远离基座面板20的一侧,沿着轴向使各轴承面24、26的周缘部的一部分朝向斜下方开口。由此,各轴承面24、26在斜下方朝向工作台载置面30m的一侧形成有开口部。
各狭缝24s、26s的开口宽度(轴直方向的尺寸)比内侧支承轴45的直径窄,因此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下,内侧支承轴45被支承在各轴承面24、26内,且不从狭缝24s、26s脱离。不过,在承受朝向远离基座面板20的一侧的规定以上的载荷时,利用内侧支承轴45的按压使一对支承臂23、25弹性变形而扩宽狭缝24s、26s的开口宽度,内侧支承轴45能够经由狭缝24s、26s向从各轴承面24、26内脱离的方向移动。
在此,如图2(b)及图6(b)所示,与第二支承臂25的第二狭缝26s的形成位置(轴向的尺寸)相比,第一支承臂23的第一狭缝24s的形成位置(轴直方向的尺寸)形成在轴直方向的尺寸短的位置。因此,第一狭缝24s在第一轴承面24上的开口宽度比第二狭缝26s在第二轴承面26上的开口宽度宽。
由此,第一支承臂23在从上方作用有规定以上的载荷(参照图1的F1)时及从左侧面方向作用有规定以上的载荷(参照图1的F2)时、以及朝向后方作用有规定以上的载荷(参照图1的F3)时的任意情况下,与第二支承臂25的第二轴承面26相比,内侧支承轴45易于从第一轴承面24的狭缝24s脱离。
而且,如图6(b)中示出的主要部分那样,所述中央罩80以从正面侧覆盖内侧轴承部22整体的方式装配。如图7所示,在中央罩80的背面,在上下四个部位的位置设置有近似Ω字状的树脂制的弹簧构件即卡合钩82、83。各卡合钩82、83可装接地卡合于图2(a)所示的在基座面板20的表面21的对置位置形成的卡合孔21u、21d。
两个下部卡合钩82设置在鼓出部81的上部附近,两个上部卡合钩83设置在中央罩80的上部缘部的附近。两个下部卡合钩82彼此的分离距离设定为比两个上部卡合钩83彼此的分离距离宽。上部卡合钩83的树脂制弹簧的弹性位移方向配置于上下方向,下部卡合钩82的弹性位移方向配置于左右方向。
由此,与两个上部卡合钩83相比,中央罩80的两个下部卡合钩82易于从基座面板20的卡合孔21d脱离。另外,由中央罩80的下部卡合钩82产生的保持力作为规定以上的载荷按如下方式设定,以与载荷F3对应的按压力从卡合孔21d脱离。
中央罩80在左右的下部具有鼓出形成于装配方向近前侧的鼓出部81。鼓出部81在装配于基座面板20时,设置在覆盖内侧轴承部22的部分。在鼓出部81的背面形成有呈凹入的圆弧状的内周面81n。如图6(b)所示,鼓出部81的内周面81n以在一对支承臂23、25的狭缝26s的端部隔开些许的间隙而对置的方式装配于基座面板20。
根据以上的结构,杯架40L在承受朝向远离基座面板20的一侧的规定以上的载荷(参照图1的F1~F4)时,内侧支承轴45经由狭缝24s、26s向从内侧轴承部22内脱离的方向移动。
而且,进行了该移动的内侧支承轴45构成为,从内侧按压中央罩80的鼓出部81的内周面81n而使中央罩80向与内侧轴承部22分离的方向移动。由此,通过中央罩80向与内侧轴承部22分离的方向移动,内侧支承轴45从内侧轴承部22脱离。
接着,对上述的折叠工作台10的动作及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折叠工作台10具备上述的钩部60和具有凸轮体51的铰链机构50,因此乘坐者通过解除钩部60对工作台主体30的保持,将手指放置于工作台主体30的周缘部等而使工作台主体30向坐垫的后方转动,从而能够使工作台主体30转动至作为近似水平的位置,能够成为图1(a)所示的使用姿势U。
此外,乘坐者通过用手使工作台主体30从该使用姿势U向前方转动,返回关闭于坐垫侧的存放姿势,利用钩部60使工作台主体30钩住基座面板20,因此能够关闭工作台主体30。
也就是说,根据该折叠工作台10,乘坐者仅通过手动使工作台主体30向关闭方向或打开方向进行规定角度的转动,利用铰链机构50所具备的螺旋弹簧53产生的施加力和两组凸轮体51的凸轮作用,之后工作台主体30自动地转动,能够易于实施工作台主体30的开闭操作。此外,能够利用螺旋弹簧53的施加力和两组凸轮体51的凸轮作用自动且无晃动地保持工作台主体30打开的使用姿势U的状态。
并且,该折叠工作台10在基座面板20的表面21具备可折叠的两组杯架40L、40R,因此在工作台主体30的使用姿势U中,乘坐者如果用手转动各杯架40L、40R而处于使用位置S,则能够在杯插入部K内良好地支承杯类。
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折叠工作台10在各杯架40L、40R的轴支承构造中具备“轴支承部故障安全构造”,因此在左右的支承轴45、46承受朝向远离基座面板20的一侧的规定以上的载荷F1~F4时,能够使支承轴45、46从轴承部22、27脱离。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各杯架40L、40R的支承轴45、46等轴支承部件的损坏。
即,根据设置于该折叠工作台10的各杯架40L、40R的轴支承构造,如图1(a)所示,能够根据从多个方向作用的载荷F1~F4,更可靠地防止或抑制各杯架40L、40R的支承轴45、46等轴支承部件的损坏。此外,能够简单地用手使脱离状态的各杯架40L、40R返回标准的装配状态。
具体而言,根据设置于该折叠工作台10的各杯架40L、40R的轴支承构造,如图10所示,相对于来自杯架40L的横向外侧的载荷F2,与第二支承臂25并列设置的第一支承臂23被按压于保持器主体41。由此,第一支承臂23在内侧弹性变形且挠曲,如该图(c)所示,利用该挠曲使杯架40L向内侧轴承部22侧移动。由此,如图9(a)所示,与外侧轴承部27的支承孔29嵌合的短的外侧支承轴46从支承孔29脱离,因此能够防止杯架40L的支承轴45、46等轴支承部件的损坏。此外,通过调节外侧支承轴46的长度,能够容易地变更外侧支承轴46从支承孔29脱离的时机,因此能够容易地实施脱离时的载荷调节。此外,根据第一支承臂23的厚度等而弹性变形量的调节也变容易,因此根据第一支承臂23的挠曲量的调节,也能够容易地实施脱离时的载荷调节。
而且,根据设置于该折叠工作台10的各杯架40L、40R的轴支承构造,如图11所示,相对于来自杯架40L的横向内侧的载荷F3,利用与外侧轴承部27的支承孔29嵌合的短外侧支承轴46的效果,以外侧支承轴46为支点,容许杯架40L的旋转方向的运动。
因此,杯架40L的内侧支承轴45从狭缝24s、26s脱离,接着,如该图(c)所示,内侧支承轴45从其内侧与覆盖内侧支承轴45的轴承部22的中央罩80接触。由中央罩80的下部卡合钩82产生的保持力被设定为以利用与载荷F3对应的按压力从卡合孔21d脱离,因此中央罩80下部的下部卡合钩82从卡合孔21d脱离。
由此,如图9(b)所示,内侧支承轴45从轴承部22脱离,能够防止杯架40L的支承轴45、46等轴支承部件的损坏。此外,通过调节图7所示的、设置于中央罩80的下部的下部卡合钩82的卡合力(例如爪的卡定形状、卡合量、弹性变形量等的调节),也能够容易地变更内侧支承轴45从轴承部22脱离的时机,因此能够容易地实施脱离时的载荷调节。
此外,对于来自杯架40L的横向内侧的载荷F3,能够利用由中央罩80的下部卡合钩82产生的保持力,抑制来自轴承部22的最终的内侧支承轴45的脱离,因此构成为能够仅将由狭缝24s、26s产生的对内侧支承轴45的约束力减小与承担中央罩80的下部卡合钩82的保持力相应的量,从而易于使内侧支承轴45从狭缝24s、26s脱离。另外,对于在该情况下脱离时的载荷调节,与所述同样地,通过调节下部卡合钩82的卡合力,能够容易地变更脱离的时机。
而且,根据设置于该折叠工作台10的各杯架40L、40R的轴支承构造,除横向的载荷F2、F3以外,对于来自杯架40L的上方的载荷F1及杯架承受40L朝向远离基座面板20的后方侧的载荷F4,利用上述的左右非对称的轴支承构造,也能够在载荷F1、F4相对于支承轴45、46的作用点产生偏置。
因此,在载荷F1至F4从图5所示的使用位置S作用于各杯架40L、40R的情况下,能够根据与作用有载荷F2、F3中的任意载荷时同样的作用机理,使内侧支承轴45从狭缝24s、26s脱离。由此,如图8所示,期望的故障安全动作发挥作用,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或抑制杯架40L的支承轴45、46等轴支承部件的损坏。
而且,根据设置于该折叠工作台10的各杯架40L、40R的轴支承构造,以覆盖内侧轴承部22的两个支承臂23、25的方式设置中央罩80,因此能够提高折叠工作台10的外观品质。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设置于本实施方式的折叠工作台10的各杯架40L、40R的轴支承构造,在对各杯架40L、40R施加载荷时,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或抑制各杯架40L、40R的轴支承部件的损坏。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如果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则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对应用于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背面所装配的折叠工作台10的杯架40L、40R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
也就是说,如果是本发明所涉及的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应用于折叠工作台的杯架的情况,则例如也能够应用于搭载于车辆以外的、船、电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用座椅。
此外,并不限定于折叠工作台的杯架,如果是如下轴支承构造,则当然也能够应用于各种轴支承构造,所述轴支承构造具备设置于基座构件的轴承部和设置于转动体并可转动地支承于轴承部的支承轴,转动体可相对于基座构件绕支承轴转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但是,如果转动体是装配于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折叠工作台的杯架,则这种杯架为乘坐者的手易于接触的部位,因此必要性高且作为采用轴支承部故障安全构造的部位是优选的。
此外,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各杯架40L、40R具有作为设置于两个轴承部22、27中的、内侧轴承部22的可弹性变形的限制部的第一支承臂23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
也就是说,作为限制部发挥功能的第一支承臂23也可以设置于两个轴承部22、27中的、任意一方或双方。而且,能够缩短该支承轴的轴向的长度,使得相对于与设置有第一支承臂23的一侧相反侧的轴承部而使与其对应的支承轴从该相反侧的轴承部脱离。
即使是那样的构成,在各杯架40L、40R从与设置有第一支承臂23的轴承部22、27的相反一侧承受规定以上的载荷时,第一支承臂23弹性变形使得各杯架40L、40R向设置有第一支承臂23的一侧移动,能够使与该相反侧的轴承部对应的支承轴从与设置有第一支承臂23的一侧相反侧的轴承部脱离。
符号说明
10:折叠工作台
20:基座面板(基座构件)
21:基座面板的表面
22:内侧轴承部(轴承部)
23:第一支承臂(限制部)
24:第一轴承面
24s:第一狭缝
25:第二支承臂
26:第二轴承面
26s:第二狭缝
27:外侧轴承部(轴承部)
28:隆起部
29:支承孔
30:工作台主体
30m:工作台载置面
40L、40R:杯架(转动体)
41:保持器主体
42:固定臂部
43:转动臂部
44:姿势保持爪
45:内侧支承轴(支承轴)
46:外侧支承轴(支承轴)
50:铰链机构
51:凸轮体组
53:螺旋弹簧
60:钩部
61:钩
65:卡合孔
66:按钮
70:铰链盒
80:中央罩(限制构件、盖体)
81:鼓出部
82:下部卡合钩
83:上部卡合钩
CL:支承轴
CLh:保持器支承轴
U:使用姿势
K:杯插入部

Claims (6)

1.一种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具备:轴承部,其设置于基座构件;及支承轴,其设置于转动体并可转动地支承于所述轴承部,所述转动体可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绕所述支承轴转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所述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的特征在于,
具有:狭缝,其设置于所述轴承部并在远离所述基座构件的一侧开口;及限制构件,其以在与该狭缝对置的位置覆盖该狭缝的方式设置;
所述转动体构成为,在承受朝向远离所述基座构件的一侧的规定以上的载荷时,所述支承轴经由所述狭缝向从所述轴承部内脱离的方向移动,并且进行了该移动的所述支承轴从内侧按压所述限制构件而使所述限制构件向与所述轴承部分离的方向移动,从而所述支承轴从所述轴承部脱离。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构件为覆盖所述轴承部的盖体,且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装接的方式被保持。
3.一种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具备:两个轴承部,其同轴设置于基座构件上;及两个支承轴,其设置于转动体的左右侧面并分别可转动地支承于所述两个轴承部,所述转动体可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绕所述两个支承轴转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所述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的特征在于,
具有设置于所述两个轴承部中的、至少一方的轴承部的可弹性变形的限制部;
所述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构成为,在所述转动体承受从另一方的轴承部侧向所述一方的轴承部侧的规定以上的载荷时,所述限制部弹性变形,以使所述转动体向所述一方的轴承部侧移动,并且与所述另一方的轴承部对应的支承轴从所述另一方的轴承部脱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覆盖所述一方的轴承部及所述限制部的盖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另一方的轴承部对应的支承轴的轴向的长度比与所述一方的轴承部对应的支承轴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体为装配于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折叠工作台的杯架。
CN201780040352.1A 2016-07-15 2017-06-20 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 Active CN1094160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40679A JP6663318B2 (ja) 2016-07-15 2016-07-15 回動体の軸支構造
JP2016-140679 2016-07-15
PCT/JP2017/022667 WO2018012218A1 (ja) 2016-07-15 2017-06-20 回動体の軸支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6073A true CN109416073A (zh) 2019-03-01
CN109416073B CN109416073B (zh) 2020-12-18

Family

ID=60953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0352.1A Active CN109416073B (zh) 2016-07-15 2017-06-20 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084409B2 (zh)
EP (1) EP3486509B1 (zh)
JP (1) JP6663318B2 (zh)
KR (1) KR102143303B1 (zh)
CN (1) CN109416073B (zh)
WO (1) WO201801221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47460A (zh) * 2022-09-20 2022-12-09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桌板机构及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46229B1 (en) * 2019-11-27 2021-06-29 Elizabeth Brooke Natwick Cup holder
US20230415629A1 (en) * 2022-06-27 2023-12-28 B/E Aerospace, Inc. Deployable elastomeric bottle holste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89497A (en) * 1965-12-28 1968-06-25 King Seeley Thermos Co Plastic axle bearings for use on toy vehicles
US3389496A (en) * 1965-12-28 1968-06-25 King Seeley Thermos Co Plastic axle bearings for use on toy vehicles
US3389498A (en) * 1965-12-28 1968-06-25 King Seeley Thermos Co Plastic axle bearings for use on toy vehicles
JPH08318775A (ja) * 1995-05-25 1996-12-03 Daihatsu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カップホルダ装置
DE102010022442A1 (de) * 2010-06-01 2011-12-01 Volkswagen Ag Anbauvorrichtung für den Innenraum eines Kraftfahrzeug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332086A (en) * 1919-01-14 1920-02-24 Irving N Van Sickles Broom-holder
US3233277A (en) * 1963-05-29 1966-02-08 Jaylis Ind Inc Hinge
US3402417A (en) 1966-11-17 1968-09-24 Ordell R. Lund Paint applicator
JPS5153498Y2 (zh) 1974-05-09 1976-12-21
JPS58127315U (ja) 1982-02-23 1983-08-29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軸取付装置
JPS59199978A (ja) 1983-04-27 1984-11-13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扉取り付け構造
JPH01142751U (zh) 1988-03-25 1989-09-29
JPH0545180U (ja) 1989-04-21 1993-06-18 株式会社ケンウツド カセツトドア取付機構
JPH0628524Y2 (ja) * 1989-04-28 1994-08-0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回動部材の軸支構造
US6116806A (en) * 1999-02-17 2000-09-12 Chang; Chin Pao Connection tightness and swing angle adjustable pivot
JP2002368444A (ja) 2001-06-11 2002-12-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機器収容筐体の扉体蝶番装置
JP4615387B2 (ja) 2005-07-19 2011-01-19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ステー構造
TWM345150U (en) * 2008-06-12 2008-11-21 Protorsion Hinge Co Ltd Pivot structure for auxiliary positioning of washer
JP5577146B2 (ja) 2010-04-22 2014-08-20 株式会社ニフコ カップホルダ
JP6167980B2 (ja) 2014-04-11 2017-07-26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のテーブル
JP6721441B2 (ja) * 2016-07-14 2020-07-15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テーブル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89497A (en) * 1965-12-28 1968-06-25 King Seeley Thermos Co Plastic axle bearings for use on toy vehicles
US3389496A (en) * 1965-12-28 1968-06-25 King Seeley Thermos Co Plastic axle bearings for use on toy vehicles
US3389498A (en) * 1965-12-28 1968-06-25 King Seeley Thermos Co Plastic axle bearings for use on toy vehicles
JPH08318775A (ja) * 1995-05-25 1996-12-03 Daihatsu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カップホルダ装置
DE102010022442A1 (de) * 2010-06-01 2011-12-01 Volkswagen Ag Anbauvorrichtung für den Innenraum eines Kraftfahrzeug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47460A (zh) * 2022-09-20 2022-12-09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桌板机构及车辆
CN115447460B (zh) * 2022-09-20 2024-05-24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桌板机构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143303B1 (ko) 2020-08-10
KR20190016566A (ko) 2019-02-18
WO2018012218A1 (ja) 2018-01-18
EP3486509A1 (en) 2019-05-22
US11084409B2 (en) 2021-08-10
EP3486509B1 (en) 2021-04-14
JP2018009681A (ja) 2018-01-18
CN109416073B (zh) 2020-12-18
JP6663318B2 (ja) 2020-03-11
US20190232848A1 (en) 2019-08-01
EP3486509A4 (en) 2019-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16073A (zh) 转动体的轴支承构造
JP5577146B2 (ja) カップホルダ
CN107531327B (zh) 针对飞机座位的便携式设备的保持装置
US10414313B2 (en) Hidden foldable tray table
US20170174146A1 (en) Adjustable mobile-device holder
US8955912B2 (en) Seat assembly having a foldable seat back
EP2639103A1 (en) Seat-supported stowable tray table provided with a hinged stand
CN105722423B (zh) 用于培训辅助器具的旋转底座
US20140327279A1 (en) Vehicle seat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attaching a removable tray
US20210101683A1 (en) Seat system with stowable tray
JP2012106546A (ja) ポータブル機器固定装置
JP2007112423A (ja) 乗り物用テーブル
FR2965768A1 (fr) Support pour equipement electronique et ensemble correspondant
JP2006141855A (ja) シートバック
US20060107878A1 (en) Portable desktop for suppoting items
JP2861801B2 (ja) カップホルダ
WO2019124541A1 (ja) 脚体固定装置
JP2000033829A (ja) シート
JP6240439B2 (ja) 車載用モニター取付台
JP6167980B2 (ja) 乗物用シートのテーブル
JP2016147569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04113584A (ja) 折り畳み家具のロック装置
JP5133014B2 (ja) 椅子の肘掛け装置
JP2011106533A (ja) 機器支持アーム
WO2019198224A1 (ja) 反転収納ヘルメ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