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18657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18657A
CN109318657A CN201810767348.1A CN201810767348A CN109318657A CN 109318657 A CN109318657 A CN 109318657A CN 201810767348 A CN201810767348 A CN 201810767348A CN 109318657 A CN109318657 A CN 1093186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rubber
circumferential
groove portion
side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6734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崎哲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Tir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318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86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008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d rub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601Vulcanising tyres; Vulcanising presses for tyres
    • B29D30/0606Vulcanising moulds not integral with vulcanising pr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1Shape of the shoulders between tread and sidewall, e.g. rounded, stepped or cantilever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2Patterns comprising isolated re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2Arrangement of grooves or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46Circumferential grooves with zigzag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81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硫化成型时的发生缺胶而且还能够抑制胎面胶与胎侧胶之间的橡胶界面的剥离的充气轮胎。充气轮胎(1)具有:胎面胶(10)、以及从该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胎侧胶(20),在轮胎外表面形成有:横跨胎面胶(10)和胎侧胶(20)而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40),周向槽(40)具有:多个不是在轮胎径向上重复而是位于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的位置的周向槽部(41),多个周向槽部(41)分别在轮胎外表面且在轮胎径向上横穿胎面胶(10)与胎侧胶(20)之间的橡胶界面(30)。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轮胎硫化模具,其具有:对胎面部进行成型的扇形铸模、和对胎侧部进行成型的侧板,扇形铸模和侧板在合模时借助模具分型面而相互接触。
在该轮胎硫化模具中,在扇形铸模及侧板的至少一方的成型面,且在模具断面的附近设置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突条,在合模时,利用突条,来延迟胎胚的外表面与模具断面的接触,意图在于抑制橡胶部件咬入于模具分型面。另外,通过在轮胎周向上断续地形成突条,由此,经过在轮胎周向上相邻接的突条之间的间隙,介于胎胚的外表面等处的空气朝向轮胎径向的移动变得容易,意图在于抑制充气不良等情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989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通过对胎胚(green tire(或生胎))进行硫化成型来形成充气轮胎,其中该胎胚是将构成胎面部的胎面胶、和从该胎面胶的两侧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胎侧胶进行粘合而成的。由于胎面胶及胎侧胶分别所要求的性能不同,因此,能够采用材料特性值不同的橡胶材料。由此,在轮胎硫化模具中对胎胚进行硫化成型时,有时会在胎面胶与胎侧胶之间的橡胶界面产生接合不良而发生剥离的情形。
专利文献1的轮胎硫化模具的意图在于:在抑制橡胶咬入于模具分型面的同时还能够抑制充气不良,但却不能对胎面胶与胎侧胶之间的橡胶界面的接合不良进行抑制。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硫化成型时不仅能够抑制充气不良而且还能够抑制胎面胶与胎侧胶之间的橡胶界面的剥离的充气轮胎。
本发明提供的充气轮胎具备:构成胎面部的胎面胶、以及从该胎面胶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而构成胎侧部的胎侧胶,在该充气轮胎的外表面形成有:横跨所述胎面胶和所述胎侧胶而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所述周向槽具有:多个不是在轮胎径向上重复而是位于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的位置的周向槽部,所述多个周向槽部分别在所述外表面且在轮胎径向上横穿所述胎面胶与所述胎侧胶之间的橡胶界面。
根据本发明,多个周向槽部在轮胎径向上横穿胎面胶与胎侧胶之间的橡胶界面。即,在轮胎硫化模具中,为了形成多个周向槽部而设置的多个周向槽形成突部是位于:在轮胎径向上横穿所述橡胶界面的位置,因此,在硫化成型时,橡胶界面被多个周向槽形成突部在轮胎周向上断续地进行按压。由此,橡胶界面的密接性得以提高,因此,胎面胶及胎侧胶间的橡胶界面处的剥离得到抑制。
并且,在轮胎载荷转动时,即便胎侧部以周向槽部为基点而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弯曲变形,但由于橡胶界面的延伸方向与周向槽部的延伸方向不一致,因此,能够抑制在周向槽部产生开裂的情形。
并且,由于多个周向槽部不是在轮胎径向上重复而是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进行配置的,因此,容易使以周向槽部为基点的胎侧部的弯曲刚性大致均匀化,在载荷转动时,容易使胎侧部的以周向槽部为基点的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弯曲变形在轮胎周向上均匀化。
另外,多个周向槽部是在轮胎周向上断续地形成的,因此,在轮胎硫化模具中,容易使胎胚表面的空气以及/或者介于橡胶界面的空气通过相邻接的周向槽形成突部之间而朝向轮胎径向进行移动,从而,能够抑制产生空气滞留。据此,能够在轮胎硫化模具中形成出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形成突部,而且,还能够抑制在硫化成型时的充气不良的情形。
优选为,在轮胎周向上相邻接的所述周向槽部之间的所述间隔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7mm。
根据本结构,在轮胎硫化模具中,用于形成周向槽部的多个周向槽形成突部位于:在轮胎周向上隔开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7mm的间隔的位置。据此,在硫化成型时,能够使胎胚表面的空气以及/或者介于橡胶界面的空气通过相邻接的周向槽形成突部之间而适当地沿着轮胎径向进行移动,因此能够抑制充气不良的情形。
如果所述间隔小于0.5mm,则在硫化成型时,难以使在胎胚表面以及/或者介于橡胶界面的空气通过在轮胎周向上相邻接的周向槽形成突部之间而沿着轮胎径向进行移动。另外,如果所述间隔大于7mm,则由周向槽形成突部实现的对橡胶界面按压的按压部位数就会不足。
另外,优选为,所述周向槽部相对于轮胎周向以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30°而朝向轮胎径向倾斜。
周向槽部构成:充气轮胎的载荷转动时的胎侧部的弯曲变形的弯曲的基点(弯曲的棱线)。在本结构中,周向槽部相对于轮胎周向以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30°而朝向轮胎径向倾斜,因此胎侧部的弯曲的棱线也相对于轮胎周向而倾斜。其结果,与沿着轮胎周向平行地形成周向槽的情况相比,胎侧部的刚性适度地得以提高,由此,能够使胎侧部适度地弯曲变形。即,通过使胎侧部适度地弯曲变形,由此能够一边抑制乘车舒适性的变差,一边使充气轮胎的刚性提高,从而能够提高操作稳定性。
如果周向槽部相对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小于5°,则无法有效地得到:由周向槽部实现的胎侧部的刚性提高效果。另外,如果所述倾斜角度大于30°,则胎侧部的刚性容易过度地被提高,在该情况下,周向槽部难以构成胎侧部的在弯曲变形时的基点,因此,也就难以使胎侧部弯曲变形,导致乘车舒适性容易变差。
另外,优选为,所述周向槽部具有宽幅槽部,在横穿所述橡胶界面的部分,该宽幅槽部的在轮胎周向上的槽宽与残余的部分相比形成为宽幅。
根据本结构,在轮胎硫化模具中,用于形成周向槽部的周向槽形成突部具有:在将胎面胶与胎侧胶的橡胶界面横穿的部分,形成为宽幅的宽幅突部。其结果,通过宽幅突部按压橡胶界面的按压量构成得更长,因此,硫化成型时的橡胶界面的剥离得到进一步抑制。
另外,优选为,所述周向槽部在多处横穿所述橡胶界面。
根据本结构,在轮胎硫化模具中,用于形成周向槽部的周向槽形成突部构成为:在多处,横穿胎面胶与胎侧胶之间的橡胶界面。由此,在硫化成型时,通过周向槽形成突部实现的橡胶界面的按压部位数增多,因此,橡胶界面的剥离得到进一步抑制。
另外,优选为,在轮胎周向相邻接的所述周向槽部之间,形成有沿着轮胎径向或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纹槽。
根据本结构,在轮胎硫化模具中,在相邻接的周向槽形成突部之间设置有:用于形成纹槽的纹槽形成突部。其结果,在硫化成型时,橡胶界面除了周向槽形成突部之外,还被纹槽形成突部按压,因此,橡胶界面的按压部位数增多,橡胶界面的剥离得到更进一步抑制。
所述周向槽部也可以通过沿着轮胎径向并列设置多列的槽部分构成。
另外,所述周向槽部也可以通过沿着轮胎周向断续地设置的多个槽部分构成,至少1个所述槽部分在轮胎径向上横穿所述橡胶界面的外端部。
另外,所述周向槽部也可以是通过对多个酒窝状的凹部进行并列设置来构成的,至少1个所述凹部在轮胎径向上横穿所述橡胶界面的外端部。
另外,在轮胎周向相邻接的多个所述周向槽部也可以构成为:相对于轮胎周向而倾斜的倾斜方向交替地朝向轮胎径向的外径侧及内径侧,或者随机地变更朝向轮胎径向的外径侧及内径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充气轮胎在硫化成型时的充气不良得到抑制,并且胎面胶与胎侧胶之间的橡胶界面的剥离也得到抑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子午线剖视图。
图2是将沿着图1的A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周向槽部的周边进行放大表示的图。
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将沿着图3的B箭头方向观察到的轮胎硫化模具的成型面进行放大表示的图。
图5A是表示变形例涉及的周向槽部的与图2相同的放大图。
图5B是表示另一个变形例涉及的周向槽部的与图2同样的放大图。
图5C是表示又一个变形例涉及的周向槽部的与图2同样的放大图。
图5D是表示另外一个变形例涉及的周向槽部的与图2同样的放大图。
图5E是表示另外一个变形例涉及的周向槽部的与图2同样的放大图。
图5F是表示另外一个变形例涉及的周向槽部的与图2同样的放大图。
图5G是表示另外一个变形例涉及的周向槽部的与图2同样的放大图。
图6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子午线剖视图。
图7是将沿着图6的C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周向槽部的周边进行放大表示的放大图。
图8是沿着图7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将沿着图8的D箭头方向观察到的轮胎硫化模具的成型面放大表示的图。
图10是表示对比例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周向槽部的与图2同样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2 胎面部 3 胎侧部
10 胎面胶 12 纹槽
20 胎侧胶 30 橡胶界面
31 外端部 40 周向槽
41 周向槽部 50 轮胎硫化模具
53 周向槽形成突部 53a 界面横穿部分
54 纹槽形成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按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下面的说明在本质上仅为例示而已,并非旨在限定本发明、其应用物、或者其用途。另外,附图作为模拟示意图,各距离的比例等与实物是存在有差异的。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子午线方向上的半剖面图,针对轮胎赤道线CL仅示出了一侧。如图1所示,充气轮胎1具有:胎面部2,其具有胎面表面2a;一对胎侧部3,它们连接于该轮胎宽度方向外端部而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以及一对胎圈部4,它们位于各胎侧部3的内径端的位置。在胎面部2及胎侧部3的轮胎内面侧,以架设于一对胎圈部4之间的方式设置有胎体帘布5。
在胎面部2的胎体帘布5的轮胎径向外侧,依次设置有带束层6和带束加强层7,在它们的更外侧设置有胎面胶10。在胎体帘布5的内侧,设置有用于保持空气压的内衬帘布8。胎圈部4具有:环状的胎圈芯4a,其是将钢丝等收束体进行橡胶包覆而成的;以及环状的胎圈外护胶4b,其截面为三角形状,与胎圈芯4a连接设置而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
在胎侧部3设置有胎侧胶20。胎侧胶20连接于胎面胶10的外端部内径面11而朝向轮胎径向内径侧延伸,并沿着胎体帘布5的外表面到达胎圈部4。即,充气轮胎1具有:配置为胎面胶10从轮胎径向外侧对胎侧胶20进行覆盖的、所谓的胎面覆盖胎侧(TOS)构造。
胎面胶10与胎侧胶20之间的橡胶界面30具有:在充气轮胎1的外表面露出的外端部31、以及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位置的内端部32,使外端部31与内端部32之间部分大致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另外,如在图1中由虚线所示,在充气轮胎1的外表面形成有周向槽40,该周向槽40一边在轮胎径向上横穿橡胶界面30的外端部31,一边大致在轮胎周向延伸。
图2是将沿着图1的A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周向槽40的周边进行放大表示的主要部分放大图。此外,在图2中,示出了:轮胎周向以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展开。如图2所示,在胎面部2形成有:多个纹槽12,它们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以及多个横槽13,它们在轮胎周向上相邻接的纹槽12之间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在多个纹槽12及横槽13的轮胎径向内径侧,橡胶界面30的外端部31以沿着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方式而露出。
周向槽40由多个周向槽部41构成,在多个纹槽12及横槽13的轮胎径向内径侧,这些周向槽部41不是在轮胎径向上重复而是位于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的位置。多个周向槽部41分别在轮胎径向上横穿胎面胶10与胎侧胶20之间的橡胶界面30的外端部31。具体地说,周向槽部41是从轮胎外表面朝向轮胎内面侧凹入设置,并在轮胎径向上倾斜地横穿橡胶界面30的外端部31。
优选为,在轮胎周向上,相邻接的多个周向槽部41之间的间隔X设定为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7mm。另外,周向槽部41相对于轮胎周向以倾斜角度Y倾斜地延伸。倾斜角度Y优选设定为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30°。另外,周向槽部41的在轮胎周向上的振幅(位移量)Z优选设定为大于等于2mm、且小于等于20mm。
另外,在观察轮胎侧面时,多个周向槽部41位于从所述胎面表面的最外径端位置起朝向内径侧的下述的轮胎径向范围内,即:大于等于轮胎基准剖面高度H0的4%、且小于等于轮胎基准剖面高度H0的40%的轮胎径向范围。由此,周向槽部41构成:充气轮胎的载荷转动时的胎侧部3的弯曲变形的弯曲的基点(弯曲的棱线)。
在这里,参照图1,在本说明书中,轮胎基准剖面高度H0是表示下述的高度,即:在轮胎周向的规定范围(例如,在轮胎周向20mm的范围)内且在轮胎径向上来切割充气轮胎1,并在将一对胎圈部4之间设定为标准轮辋宽度的状态下对上述切割所得到的样品进行测量,从胎圈部4的内径侧端部至胎面部2的外表面之中的最高的部分(胎面表面与轮胎赤道线的交点)为止的高度。在这里,标准轮辋宽度是:在包含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该规格按照每一轮胎所确定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采用“标准轮辋”,若为TRA则采用“Design Rim”,若为ETRTO则采用“Measuring Rim”。
图3示出了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还一并示出了用于对充气轮胎1进行硫化成型的轮胎硫化模具50。如图3所示,在轮胎硫化模具50中,且在多处设置有:用于对周向槽部41进行成型的周向槽形成突部53。周向槽部41的剖面构成为矩形形状。此外,作为周向槽部41的剖面形状,除了矩形形状剖面之外,还能够采用半圆状、三角剖面等适当的剖面形状。另外,周向槽部41的槽宽W形成为: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7mm,其槽深度F形成为:大于等于0.3mm且小于等于6mm。
图4是将沿着图3的B箭头方向观察到的轮胎硫化模具50的成型面放大表示的主要部分放大图。此外,在图4中,在轮胎硫化模具50中进行硫化成型的胎胚(green tire(或生胎))的橡胶界面30的外端部31是由双点划线表示的。如图4所示,多个周向槽形成突部53不是在轮胎径向上重复配置而是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进行配置。周向槽形成突部53在与橡胶界面30的外端部31交叉的部分处,具有:界面横穿部分53a,换言之,利用界面横穿部分53a,在轮胎径向上横穿了橡胶界面30的外端部31。
另外,在轮胎硫化模具50设置有:用于对纹槽12进行成型的纹槽形成突部54、和用于对横槽13进行成型的横槽形成突部55。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多个周向槽部41在轮胎径向上横穿胎面胶10与胎侧胶20的橡胶界面30的外端部31。即,如图4所示,在轮胎硫化模具50中,多个周向槽形成突部53位于:在界面横穿部分53a处且在轮胎径向上能够横穿橡胶界面30的外端部31的位置。其结果,在硫化成型时,胎胚在橡胶界面30的至少是外端部31,被多个周向槽形成突部53各自的界面横穿部分53a在轮胎周向上断续地进行按压,因此,橡胶界面30的密接性得以提高,胎面胶10及胎侧胶20之间的剥离被得到抑制。
并且,如在图3中利用空心箭头概略地所示,在轮胎载荷转动时,胎侧部3以周向槽部41为基点而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进行弯曲变形。在该情况下,橡胶界面30沿着轮胎周向延伸,另一方面,由于周向槽部41朝向轮胎周向倾斜地延伸,因此,不会出现弯曲变形的基点与橡胶界面30呈一致的情形。即,由于橡胶界面30与容易形变集中的基点不一致,因此,构成基点的周向槽部41处的开裂性得到抑制。
对此,如图10所示,在将周向槽部241设置为沿着橡胶界面30的外端部31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情况下,在载荷转动时,胎侧部3以周向槽部231为基点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弯曲变形,弯曲变形的基点与橡胶界面30一致。在该情况下,在橡胶界面30处形变容易集中,容易产生开裂。
另外,如图2所示,由于多个周向槽部41不是在轮胎径向上重复配置而是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X进行配置,因此,容易使得以周向槽部41为基点的胎侧部3的弯曲刚性大致均匀化,在充气轮胎1的载荷转动时,容易使胎侧部3的以周向槽部41为基点的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弯曲变形在轮胎周向上均匀化。
另外,如图4所示,在轮胎硫化模具50中,多个周向槽形成突部53是在轮胎周向上断续地形成的,因此,使胎胚表面的空气以及/或者介于橡胶界面30的空气通过相邻接的周向槽形成突部53之间而沿着轮胎径向进行移动,能够抑制产生空气滞留。由此,既能够在轮胎硫化模具50形成出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形成突部53,还能够抑制:在硫化成型时的充气不良。
由于多个周向槽部41之间的间隔X构成为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7mm,因此,在轮胎硫化模具50中,多个周向槽形成突部53位于:在轮胎周向上隔开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7mm的间隔的位置。由此,在硫化成型时,能够使胎胚表面的空气以及/或者介于橡胶界面的空气通过相邻接的周向槽形成突部之间而适当地沿着轮胎径向进行移动,因此能够抑制充气不良的情形。
如果间隔X小于0.5mm,则在硫化成型时,难以使在胎胚表面以及/或者介于橡胶界面的空气通过间隔X而沿着轮胎径向进行移动。另外,如果间隔X大于7mm,则由周向槽形成突部53实现的对橡胶界面30的外端部31按压的部位数就会不足。
周向槽部41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Y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30°,因此,周向槽部41相对于轮胎周向而倾斜,所以胎侧部3的弯曲的棱线也相对于轮胎周向而倾斜。其结果,与沿着轮胎周向平行地形成周向槽40的情况相比,胎侧部3的刚性适度地得以提高,由此,能够使胎侧部3适度地弯曲变形。即,通过使胎侧部3适度地弯曲变形,由此能够一边抑制乘车舒适性的变差,一边使充气轮胎1的刚性提高,从而能够提高操作稳定性。
如果周向槽部41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Y小于5°,则无法有效地得到:由周向槽部41实现的胎侧部3的刚性提高效果。另外,如果倾斜角度Y大于30°,则胎侧部3的刚性容易过度地被提高,在该情况下,周向槽部41难以构成胎侧部3的在弯曲变形时的基点,因此,也就难以使胎侧部3弯曲变形,导致乘车舒适性容易变差。
在图5A~5G中,示出了变形例涉及的周向槽部42~48。首先,参照图5A,周向槽部42具有宽幅部42a。宽幅部42a的与橡胶界面30的外端部31对应位置的部分在轮胎周向上的槽宽T1若与残余部分的槽宽T0相比则构成为宽幅。
其结果,在轮胎硫化模具50中,用于形成周向槽部42的周向槽形成突部53是在将胎面胶10与胎侧胶20的橡胶界面30的外端部31横穿的部分,具有: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形成为宽幅的宽幅突部(未图示)。其结果,通过所述宽幅突部,通过周向槽形成突部53按压橡胶界面30的按压量构成得更长,因此,硫化成型时的橡胶界面30的剥离得到进一步抑制。
如图5B所示,也可以利用沿着轮胎径向并列设置为多列的槽部分43a来构成周向槽部43,在该情况下,各槽部分43a沿着轮胎周向平行地延伸相同长度。即,由于多个槽部分43a并非局部而是整体地在轮胎径向上重复,因此,容易使胎侧部3的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弯曲变形在轮胎周向上均匀化。另外,形成为多列的槽部分43a分别在轮胎径向上横穿了橡胶界面30的外端部31,因此,在硫化成型时,外端部31在多处被周向槽形成突部53按压,由此,橡胶界面30的剥离得到进一步抑制。
另外,如图5C所示,也可以利用在轮胎周向上断续地设置的多个槽部分44a,来构成周向槽部44,在该情况下,至少1个槽部分44a在轮胎径向上贯穿了橡胶界面30的外端部31。
另外,如图5D所示,也可以使由在轮胎周向断续地设置的多个槽部分45a构成的槽列在轮胎径向上并列设置多列,由此来构成周向槽部45。在该情况下,至少1个槽部分45a在轮胎径向上贯穿了橡胶界面30的外端部31。
另外,如图5E所示,也可以通过并列设置多个酒窝状的凹部46a来构成周向槽部46,在该情况下,至少1个凹部46a在轮胎径向上贯穿了橡胶界面30的外端部31。
另外,如图5F所示,也可以在轮胎径向上进行弯曲来构成周向槽部47,以使得在多处横穿橡胶界面30的外端部31。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也可以使周向槽部钩状弯曲而构成,并且,也可以构成呈正弦波等波状,构成为在2处以上来横穿橡胶界面30的外端部31。
其结果,在轮胎硫化模具50中,用于形成周向槽部47的周向槽形成突部53构成为:在多处,横穿胎面胶10与胎侧胶20的橡胶界面30的外端部31。由此,在硫化成型时,由周向槽形成突部53对橡胶界面30的外端部31的按压部位数增多,因此,橡胶界面30的剥离得到进一步抑制。
另外,如图5G所示,也可以将在轮胎周向上相邻接的多个周向槽部48构成为: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方向交替地朝向轮胎径向的外径侧及内径侧,或者随机地变更朝向轮胎径向的外径侧及内径侧。
[第2实施方式]
图6~9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充气轮胎100。如图6所示,充气轮胎100具有所谓的胎侧覆盖胎面(SWOT)构造,该构造被配置为:胎侧胶120的轮胎径向外侧端部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对胎面胶110的轮胎宽度方向外端面111进行覆盖。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本发明应用于具有SWOT构造的充气轮胎100的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说明中,主要对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充气轮胎1之间的不同点进行详述,对共通部分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说明。
此外,通过采用SWOT构造,由此在胎侧胶120采用了使耐候性(例如耐臭氧性)提高后的橡胶部件的情况下,能够将胎侧胶120配置到胎面部2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端部亦即配置于更宽广的范围,因此能够使充气轮胎100的耐候性提高。
胎面胶110与胎侧胶120之间的橡胶界面130具有:在充气轮胎100的外表面露出的外端部131、以及位于轮胎径向的内径侧位置的内端部132,使外端部131与内端部132之间部分大致沿着轮胎径向延伸。另外,如在图6中由虚线所示,在充气轮胎100的外表面形成有周向槽140,该周向槽140一边在轮胎径向上横穿橡胶界面130的外端部131,一边大致在轮胎周向延伸。
图7是将沿着图6的C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周向槽140的周边放大表示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如图7所示,在胎面部2形成有:多个纹槽112,它们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以及多个横槽113,它们在轮胎周向相邻接的纹槽112之间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多个纹槽112以横穿橡胶界面130的外端部131的方式而沿着轮胎径向延伸。另一方面,多个横槽113的终端是位于比橡胶界面130的外端部131还靠轮胎径向上的外径侧的位置。
另外,在轮胎周向相邻接的纹槽112之间,形成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140。周向槽140由多个不是在轮胎径向上重复而是位于在轮胎周向隔开间隔的位置的周向槽部141构成,这些周向槽部141未与纹槽112连通,周向槽部141与纹槽112在轮胎周向上具有间隔X。另外,周向槽部141与第1实施方式的周向槽部41同样地相对于轮胎周向以倾斜角度Y相交叉,并且在轮胎径向上的振幅构成为Z。此外,间隔X、倾斜角度Y、以及振幅Z能够设定为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数值范围。
多个周向槽部141分别在轮胎径向上横穿胎面胶110与胎侧胶120之间的橡胶界面130的外端部131。具体地说,周向槽部141是从轮胎外表面朝向轮胎内面侧凹入设置,并在轮胎径向上倾斜地横穿橡胶界面130的外端部131。
在观察轮胎侧面时,多个周向槽部141位于从所述胎面表面的最外径端位置起朝向内径侧的下述的轮胎径向范围内,即:大于等于轮胎剖面高度的4%、且小于等于轮胎剖面高度的40%的轮胎径向范围。由此,周向槽部141构成:充气轮胎的载荷转动时的胎侧部3的弯曲变形的弯曲的基点(弯曲的棱线)。
图8示出了沿着图7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还一并示出了用于对充气轮胎100进行硫化成型的轮胎硫化模具150。如图8所示,在轮胎硫化模具150中,且在多处设置有:用于对周向槽部141进行成型的周向槽形成突部153。
图9是将沿着图8的D箭头方向观察到的轮胎硫化模具150的成型面放大表示的主要部分放大图。此外,在图9中,在轮胎硫化模具150中进行硫化成型的胎胚的橡胶界面130的外端部131是由双点划线表示的。如图9所示,多个周向槽形成突部153不是在轮胎径向上重复配置而是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进行配置。另外,在轮胎硫化模具150,且在沿着轮胎周向相邻接的周向槽形成突部153之间,设置有:用于对纹槽112进行成型的纹槽形成突部154。另外,在轮胎硫化模具150,且在沿着轮胎周向相邻接的纹槽形成突部154之间,形成有:多个用于形成横槽113的横槽形成突部155。
周向槽形成突部153及纹槽形成突部154在与橡胶界面130的外端部131交叉的部分处,分别具有:界面横穿部分153a、154a。换言之,胎胚的橡胶界面130至少是在外端部131处且在轮胎径向上被多个周向槽形成突部153及纹槽形成突部154的各自的界面横穿部分153a、154a所横穿。
根据本实施方式,周向槽部141也相对于轮胎周向而倾斜,因此,与沿着轮胎周向平行地形成周向槽140的情况相比,胎侧部3的刚性适度地得以提高,由此,能够使胎侧部3适度地弯曲变形。即,通过使胎侧部3适度地弯曲变形,由此能够一边抑制乘车舒适性的变差,一边使充气轮胎1的刚性提高,从而能够提高操作稳定性。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轮胎硫化模具150,且在相邻接的周向槽形成突部153之间设置:多个用于形成纹槽112的纹槽形成突部154。其结果,在硫化成型时,橡胶界面130除了被周向槽形成突部153的界面横穿部分153a按压之外,还被纹槽形成突部154的界面横穿部分154a按压,因此,橡胶界面130的按压部位数增多,橡胶界面130的剥离得到更进一步抑制。
在第1实施方式中,虽然构成为:纹槽12位于比橡胶界面30的外端部31还靠轮胎径向上的外径侧的位置,但也可以如第2实施方式,以在轮胎径向上横穿橡胶界面30的外端部31的方式来设置纹槽12。
轮胎硫化模具50、150的规格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采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一分为二的2件套铸模,另外,也可以采用:将形成胎面部的胎面环在轮胎周向上分割为多个的分段铸模。

Claims (10)

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备:构成胎面部的胎面胶、以及从该胎面胶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朝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而构成胎侧部的胎侧胶,
在该充气轮胎的外表面形成有:横跨所述胎面胶和所述胎侧胶而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
所述周向槽具有:多个不是在轮胎径向上重复而是位于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的位置的周向槽部,
所述多个周向槽部分别在所述外表面且在轮胎径向上横穿所述胎面胶与所述胎侧胶之间的橡胶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在轮胎周向上相邻接的所述周向槽部之间的所述间隔为0.5mm以上且7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周向槽部相对于轮胎周向以5°以上且30°以下而朝向轮胎径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周向槽部具有宽幅槽部,在横穿所述橡胶界面的部分,该宽幅槽部的在轮胎周向上的槽宽与残余的部分相比形成为宽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周向槽部在多处横穿所述橡胶界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在轮胎周向相邻接的所述周向槽部之间,形成有沿着轮胎径向或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周向槽部是通过沿着轮胎径向并列设置多列的槽部分来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周向槽部是通过沿着轮胎周向断续地设置的多个槽部分来构成,至少1个所述槽部分在轮胎径向上横穿所述橡胶界面的外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周向槽部是通过对多个酒窝状的凹部进行并列设置来构成的,至少1个所述凹部在轮胎径向上横穿所述橡胶界面的外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在轮胎周向相邻接的多个所述周向槽部构成为:相对于轮胎周向而倾斜的倾斜方向交替地朝向轮胎径向的外径侧及内径侧,或者随机地变更朝向轮胎径向的外径侧及内径侧。
CN201810767348.1A 2017-08-01 2018-07-13 充气轮胎 Pending CN1093186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9317A JP6947578B2 (ja) 2017-08-01 2017-08-01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7-149317 2017-08-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8657A true CN109318657A (zh) 2019-02-12

Family

ID=65231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67348.1A Pending CN109318657A (zh) 2017-08-01 2018-07-13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039340A1 (zh)
JP (1) JP6947578B2 (zh)
CN (1) CN10931865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297481A1 (en) * 2019-09-30 2022-09-22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18964A (en) * 1971-11-12 1974-06-25 Pirelli Tread profile of a radial tire for motor vehicles
EP0508091A1 (en) * 1991-03-08 1992-10-14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A tire with improved venting
JPH08113009A (ja) * 1994-10-17 1996-05-07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5225305A (ja) * 2004-02-12 2005-08-25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5306258A (ja) * 2004-04-23 2005-11-04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202008008298U1 (de) * 2007-07-05 2008-09-04 Pirelli Tyre S.P.A. Reifen für Fahrzeuge
US20100000641A1 (en) * 2008-07-07 2010-01-07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tire mol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neumatic tire
CN102066137A (zh) * 2008-06-17 2011-05-18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2869524A (zh) * 2010-11-17 2013-01-09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3079019A (ja) * 2011-10-04 2013-05-02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4024003A (zh) * 2011-10-31 2014-09-03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51804U (zh) * 1990-09-10 1992-04-30
JP3383434B2 (ja) * 1994-10-17 2003-03-0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DE602004024396D1 (de) * 2003-06-16 2010-01-14 Michelin Soc Tech Schutzrippe für eine reifenlauffläche
KR20060053730A (ko) * 2004-11-17 2006-05-22 한국타이어 주식회사 중하중용 공기입 타이어
JP5342580B2 (ja) * 2011-02-28 2013-11-1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487758B2 (ja) * 2015-04-14 2019-03-2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加硫金型、それを用いた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18964A (en) * 1971-11-12 1974-06-25 Pirelli Tread profile of a radial tire for motor vehicles
EP0508091A1 (en) * 1991-03-08 1992-10-14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A tire with improved venting
JPH08113009A (ja) * 1994-10-17 1996-05-07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5225305A (ja) * 2004-02-12 2005-08-25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5306258A (ja) * 2004-04-23 2005-11-04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202008008298U1 (de) * 2007-07-05 2008-09-04 Pirelli Tyre S.P.A. Reifen für Fahrzeuge
CN102066137A (zh) * 2008-06-17 2011-05-18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US20100000641A1 (en) * 2008-07-07 2010-01-07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tire mol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neumatic tire
CN102869524A (zh) * 2010-11-17 2013-01-09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3079019A (ja) * 2011-10-04 2013-05-02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4024003A (zh) * 2011-10-31 2014-09-03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47578B2 (ja) 2021-10-13
US20190039340A1 (en) 2019-02-07
JP2019026142A (ja) 2019-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74770B2 (ja) サイドウォール部に特定のテクスチャを有するタイヤ
CN107107669B (zh) 充气轮胎
CN104411517B (zh) 车辆充气轮胎
JP667648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07136091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6573500B (zh) 充气轮胎
JP4438881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タイヤ加硫モールド
CN217495744U (zh) 充气轮胎
JP472546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193629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0049884A (zh) 充气轮胎
CN109318657A (zh) 充气轮胎
CN109318658A (zh) 充气轮胎
JP2010047211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9196152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9089357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タイヤ加硫金型
JP715236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57556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05335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2118970A (zh) 两轮车用轮胎
CN107074030A (zh) 车辆充气轮胎
JP4682686B2 (ja) タイヤモールド
JP665878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31626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WO2020105513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