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03978B - 汽车的格栅百叶窗安装构造 - Google Patents

汽车的格栅百叶窗安装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03978B
CN109203978B CN201810683878.8A CN201810683878A CN109203978B CN 109203978 B CN109203978 B CN 109203978B CN 201810683878 A CN201810683878 A CN 201810683878A CN 109203978 B CN109203978 B CN 1092039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dth direction
vehicle width
louver
cente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838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03978A (zh
Inventor
藤谷骏介
坂上大介
越中春男
中山伸之
高永祐树
山田武
兼森正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203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039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039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039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8Air inlets for cooling; Shutters or blinds therefor
    • B60K11/085Air inlets for cooling; Shutters or blinds therefor with adjustable shutters or bli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汽车的格栅百叶窗安装构造,不需要考虑了碰撞的牢固的格栅百叶窗专用的框状框体,能够实现轻量化和降低成本。将格栅百叶窗单元(3)安装到支承热交换器(4、45)的框状的护罩(2)上,该格栅百叶窗单元(3)具备百叶窗(30)和对设置于该百叶窗(30)的百叶窗轴(34i、34o)进行轴支承的框体(60、61a、61b、61c、63、64),能够格栅百叶窗单元(3)从护罩(2)的背面侧安装到护罩(2)的比热交换器(4、45)更靠前侧部位。

Description

汽车的格栅百叶窗安装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格栅百叶窗安装构造,将格栅百叶窗单元安装到支承燃热交换器的框状的护罩上,该格栅百叶窗单元具备百叶窗和对设置于该百叶窗的百叶窗轴进行轴支承的框体。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汽车的格栅百叶窗安装构造,例如提出了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中,在格栅百叶窗单元(30)具备框状(方筒状)的单元框部(33)(参照专利文献1的段落[0037]、图11),并且将格栅百叶窗单元(30)组装到护罩部件(20)的前侧下部(参照同段落[0053]、图6、图8、图9、图11)。
专利文献2中,百叶窗框部件(53)形成为框状(筒状体)(参照专利文献1的段落[0077]、图5、图6),将该百叶窗框部件(53)从护罩部件(28)的前面装配(参照同段落[0078]、图2~图5、图7)。
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2所例示,一般来说,格栅百叶窗单元具备框状的框体,用来对设置于百叶窗的百叶窗轴进行轴支承,并且整个框状的框体安装到护罩的前面部。
但是,在将具备框体的格栅百叶窗单元从护罩的前面部安装的构造中,格栅百叶窗单元以从护罩的前面部突出的方式安装,所以需要具备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考虑了碰撞的牢固的格栅百叶窗专用的框状框体,导致高重量化和成本上升。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985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393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的格栅百叶窗安装构造,根据上述构成,不需要考虑了碰撞的牢固的格栅百叶窗专用的框状框体,能够实现轻量化和降低成本。
本发明是一种汽车的格栅百叶窗安装构造,用于将格栅百叶窗单元安装到支承热交换器的框状的护罩上,该格栅百叶窗单元具备百叶窗和对设置于该百叶窗的百叶窗轴进行轴支承的框体,将上述格栅百叶窗单元从上述护罩的背面侧安装到上述护罩的、比上述热交换器更靠前侧部位。
根据上述构成,不需要考虑了碰撞的牢固的格栅百叶窗专用的框状框体,能够实现轻量化和低成本。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上述格栅百叶窗单元按照上述百叶窗所具备的分割单元而左右分割,并且在上下方向上也分割,上述框体具备:设置于上述百叶窗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对上述百叶窗轴进行轴支承的外缘框体、以及设置于上述百叶窗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对上述百叶窗轴进行轴支承的中心框体,上述外缘框体在比上述百叶窗更靠车宽方向外侧按照上述分割单元的每一个设置,上述中心框体在车宽方向的中央在上述分割单元之间共用地设置。
根据上述构成,将框体从护罩的背面侧安装,所以与从护罩的前侧安装的情况相比,作为框体整体的刚性不需要高刚性化,所以能够将外缘框体以分割单元为单位独立化,并且利用在各分割单元间共通化的中心框体,将各分割单元作为格栅百叶窗单元单一化(组件化)。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在框状的上述护罩的正面观察内侧所具有的开口部的车宽方向的外缘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不同,与该位置对应地,上述各分割单元的车宽方向的外缘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不同。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分割单元为单位允许百叶窗的长度等的变更,通过在各分割单元间共通化的中心框体,将多个分割单元作为格栅百叶窗单元单一化。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上述开口部由上段开口部、中段开口部及下段开口部构成,上述中段开口部的车宽方向的外缘比上述上段开口部及上述下段开口部的各车宽方向的外缘更位于车宽方向内侧,上述分割单元由上段单元、中段单元及下段单元构成,上述中段单元的车宽方向的外缘与上述中段开口部的车宽方向的外缘对应地,比上述上段单元及上述下段单元的各车宽方向的外缘更位于车宽方向内侧。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提高护罩的侧边、特别是该侧边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的刚性,确保对于机罩关闭时的载荷的刚性,并且在该中间部也设置开口部(中段开口部)而提高热交换功能。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通过上述中心框体将护罩的上侧宽度中央和护罩的下侧宽度中央连结。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通过中心框体来对护罩的上下方向进行加强。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在上述护罩上部的与上述中心框体的连结部位的上部,收容机罩的闩锁的闩锁收容部向开口部侧突出地形成,并且在该闩锁收容部的车宽方向的两侧具备第2中心框体,该第2中心框体相对于上述中心框体独立,对上述百叶窗轴的车宽方向的中央侧端部进行轴支承。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通过闩锁收容部来加强护罩上部,并且使第2中心框体相对于上述中心框体独立化,从而使该闩锁收容部的车宽方向的两侧所具备的百叶窗也能够开闭。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上述百叶窗沿车宽方向延伸,上述护罩的车宽方向的两护罩侧部与至少护罩下部相比,形成为高刚性,将上述格栅百叶窗单元安装到上述两护罩侧部,并且将上述热交换器也安装到上述两护罩侧部。
根据上述构成,至少在比护罩下部更高刚性的护罩侧部支承格栅百叶窗单元及热交换器,从而牢固地支承它们,并且不需要框状的护罩的整周的加强,所以能够实现护罩的轻量化。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在上述护罩侧部的上下方向上的、与安装支承上述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装配部对应的部位,形成有从上述护罩侧部的构成面以盒状突出的盒形状部,在该盒形状部的侧部设置有支承上述格栅百叶窗单元的百叶窗支承部。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利用形成于护罩侧部的盒形状部来提高热交换器装配部及百叶窗支承部的刚性。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在上述热交换器装配部的下方也设置有上述百叶窗支承部,并且设置有将上述护罩的两侧部所具有的上述护罩侧部之间在车宽方向上连结的水平支架。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设置于上述热交换器装配部的下方、并且通过水平支架加强的百叶窗支承部,也能够牢固地支承格栅百叶窗单元。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上述格栅百叶窗单元具备外缘框体,该外缘框体对上述百叶窗的车宽外侧端所具有的百叶窗轴进行轴支承,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上述外缘框体在上下方向上分割为多个而配置,跨过这些外缘框体之中的位于最上部的上段外缘框体和位于最下部的下段外缘框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上述护罩安装到保险梁的托架。
根据上述构成,上述格栅百叶窗单元具备在上下方向上分割而配置的多个外缘框体,从而能够实现轻量化,并且通过将托架跨过上段外缘框体和下段外缘框体之间而设置,能够确保护罩(护罩侧部)对格栅百叶窗的支承刚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不需要考虑了碰撞的牢固的格栅百叶窗专用的框状框体,能够实现轻量化和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格栅百叶窗安装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将散热器及冷凝器取下的状态的本实施方式的格栅百叶窗安装构造的背面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格栅百叶窗单元的正面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护罩的右侧的上部及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的立体图。
图5是从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格栅百叶窗单元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2的第1框及其周边的要部扩大图(a)、以及表示从(a)图中的箭头A、且纸面近前侧观察的要部的扩大立体图(b)。
图7是图2的A-A线截面图。
图8是图2的B-B线截面图。
图9是图2的C-C线截面图。
图10是图2的D-D线截面图。
图11是图2的E-E线要部截面图。
图12是图3的F-F线(a)及G-G线(b)的各要部截面图。
图13是百叶窗开时(a)及闭时(b)的图2的H-H线的要部截面图。
图14是百叶窗开时(a)及闭时(b)的图2的I-I线的要部截面图。
符号的说明:
1格栅百叶窗安装构造;2护罩;3格栅百叶窗单元;3a、3b、3c分割单元;4散热器(热交换器);3a上段单元;3b中段单元;3c下段单元;30ao上段单元的车宽方向的外缘;30bo中段单元的车宽方向的外缘;30co下段单元的车宽方向的外缘;8开口部;8a上段开口部;8b中段开口部;8c下段开口部;8ao上段开口部的车宽方向的外缘;8bo中段开口部的车宽方向的外缘;8co下段开口部的车宽方向的外缘;9闩锁收容部;21M护罩的上侧宽度中央;22M护罩的下侧宽度中央;30百叶窗;34i、34o百叶窗轴;34o设置在百叶窗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百叶窗轴;34i设置在百叶窗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百叶窗轴;45冷凝器(热交换器);60框体;61a、61b、61c外缘框体;63、64中心框体;63第1中心框体;64第2中心框体;66oa位于第1中心框体的最上部的百叶窗支承部(护罩上部的与中心框体的连结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中,箭头F表示车辆前方,箭头OUT表示车宽方向外侧(车辆右侧),箭头IN表示车宽方向内侧(车辆左侧),箭头U表示车辆上方。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汽车的格栅百叶窗安装构造1具备:矩形框状的护罩2、以及固定于该护罩2的格栅百叶窗单元3。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护罩2及格栅百叶窗单元3是左右大致对称形状,所以基于格栅百叶窗安装构造1的车辆右侧的构成来进行说明。
护罩2保持作为热交换器的散热器4(参照图8~图11)及冷凝器45(参照同图),并且为了引导从前方流向散热器4的行驶风而形成为矩形框状。
如图4~图9、特别是图4、图7所示,护罩2在其左右两侧安装有保险梁安装托架6(以下称作“托架6”),经由这左右一对托架6、6与保险梁7连结。
另外,在图1中省略了托架6及保险梁7的图示,在图4中省略了保险梁7的图示。
如图7~图10所示,该保险梁7具有截面帽状的基板7a和板状的封板7b,且沿车宽方向延伸,虽然省略了图示,将发动机舱的左右两侧经由未图示的安装板及溃缩盒安装到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未图示的前侧框的前端。护罩2在保险梁7的后侧且左右一对溃缩盒(图示省略)之间以大致铅垂姿态配置。
如图1、图2所示,护罩2具有:护罩上部21,沿车宽方向延伸,构成矩形框状的上边;护罩下部22,构成矩形框状的下边;以及左右一对护罩侧部23、23,构成矩形框状的侧边,并且将护罩上部21及护罩下部22的左右两端在上下方向上连结,护罩2在正面观察(从车辆前方向后方观察)时,在内侧具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矩形状的开口部8(8a、8b、8c)。
如图1、图8所示,在护罩2上一体地形成有中央支架24,该中央支架24沿上下方向延伸,将护罩上部21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前方侧和护罩下部22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前方侧连结。
进而,在护罩2上一体地形成有水平支架25a、25b(上侧水平支架25a和下侧水平支架25b),该水平支架25a、25b沿车宽方向延伸,将隔着左右一对护罩侧部23、23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的上下各部位的前方侧相互连结。
如图1、图2所示,开口部8被中央支架24区分为左右各侧,并且由上下各水平支架25a、25b区分为上段、中段、下段,共区分为6个区域。具体地说,开口部8被区分为:比上侧水平支架25a更靠上侧的左右各侧的上段开口部8a、8a、形成在上侧水平支架25a和下侧水平支架25b之间的左右各侧的中段开口部8b、8a、比下侧水平支架25b更靠下侧的左右各侧的下段开口部8c、8c。
如图1、图4所示,中段开口部8b的车宽方向外缘8bo的位置比上段开口部8a及下段开口部8c的各车宽方向外缘8ao、8co更位于车宽方向内侧,与此相伴,在左右两侧的护罩侧部23、23的上下方向上的、托架6的安装位置26(后述的托架安装面部26)的车宽方向内侧部分,形成有向中段开口部8b侧伸出的扩宽部29(参照图1、图4)。
如图1所示,中央支架24的下方侧相对于上方侧扩宽地形成。具体地说,中央支架24中,与其上下方向的下段开口部8c相当的部位比与中段开口部8b及上段开口部8a相当的部位更扩宽地形成。
如图1、图4、图7所示,在左右一对护罩侧部23、23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的前面,托架6的后面部6r(参照图4、图7)以抵接的状态安装并紧固,作为托架安装面部26。
具体地说,如图7所示,在托架安装面部26的上下各部形成有螺栓B1插通用的插通孔26a,在托架6的后面部6r的上下各侧的与插通孔26a对应的位置也形成有贯通孔6a。在上下各侧的插通孔26a、26a中预先嵌装着嵌套螺母N。并且,通过将螺栓B1从前侧插通贯通孔6a和嵌装在插通孔26a中的嵌套螺母N而构成紧固部26c,将托架6紧固到托架安装面部26。
如图1、图4所示,护罩2的前面,上段开口部8a及下段开口部8c的各周缘27a、27c均相对于中段开口部8b的周缘27b向前方隆起而形成。
如图1、图4、图8~图10所示,在护罩2的前面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且比左右一对托架安装面部26、26更靠车宽方向内侧,形成有收容保险梁7的后部的收容凹部28。在该实施例中,收容凹部28具备:以前高后低状倾斜的凹部上壁28a、以前低后高状倾斜的凹部下壁28b、以及将这些上下的壁部后端沿上下连结的凹部后壁28c,以车辆前方开放的方式形成为凹状。凹部上壁28a形成于上侧水平支架25a,凹部下壁28b形成于下侧水平支架25b,在凹部后壁28c形成有中段开口部8b。
进而,如图11所示,在散热器4的车宽方向外部一体地设置有副油箱41,并且形成有从该副油箱41向车宽方向外方突出的棒状的突出部42。突出部42形成为从散热器4的车宽方向两侧的侧部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棒状,突出方向的截面形状是四边形(参照图7)。
如图11所示,在散热器4的副油箱41的前部一体地形成有支承冷凝器45的支承片43。在冷凝器45的车宽方向外侧也一体地设置有副油箱46,通过托架44将该副油箱46的车宽方向外部和上述的支承片43连结。
如图7、图11所示,散热器4被配设于左右一对护罩侧部23、23的上端附近位置的装配装置5、5支承。装配装置5、5支承左右各侧的突出部42,各装配装置5具备:由橡胶部件等弹性部件构成的装配胶套51、保持装配胶套51并安装支承于护罩侧部23的支承托架52。在装配胶套51的中心部形成有供突出部42插入嵌合的截面四边形的孔部52a。
如图11所示,支承托架52由筒状的保持部53和安装片55一体地形成,上述保持部53经由该装配胶套51保持突出部42,上述安装片从该保持部53的后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通过使用螺栓B2等的紧固,从后方安装到从护罩侧部23的后端向车宽方向外端延伸的后端突缘部54。
在左右各护罩侧部23的装配装置5,保持着分别左右对应的突出部42,由此,散热器4及冷凝器45经由2个装配装置5、5而从左右两侧被护罩2支承。
如图7、图11所示,在护罩侧部23的上下方向上的与装配装置5对应的部位,一体地形成有从护罩侧部23的前面以盒状(方筒状)突出的盒形状部10。
如图4、图7、图11所示,盒形状部10由上壁部11、下壁部12、车宽方向两侧的侧壁部13o、13i形成为方筒状,进而具有在前端覆盖上壁部11、下壁部12、侧壁部13o、13i的内侧的空间的前壁部14而一体地形成。
在前壁部14设置有用于安装未图示的气囊传感器的护套的安装孔14a(参照图4、图11)。
如图4、图7、图11所示,上壁部11及车宽方向的外侧的侧壁部13o比护罩侧部23的托架安装面部26(参照图4)更向后方延伸,进而在比下壁部12的后端稍靠下方的位置一体地形成有比托架安装面部26更向后方延伸的肋15(参照图7)。
上壁部11及车宽方向的外侧的侧壁部13o的各后方延伸部分11a、13oa和肋15作为上述的盒形状部10的基部形成(参照图4、图7、图11)。
支承托架52的筒状的保持部53以嵌入到盒形状部10的基部侧的空间的方式配置(参照图7),由此,盒形状部10还作为加强部形成,用于加强装配装置5对散热器4及冷凝器45的支承刚性。
如图1所示,护罩2包括:安装于护罩上部21的上面的护罩上部部件17、设置在护罩上部部件17的左右两外侧的护罩侧部部件18、18。另外,在图4中,护罩上部部件17及护罩侧部部件18的图示省略。
护罩上部部件17在左右各侧经由护罩侧部部件18、18与未图示的围板梁的前端部连结。护罩2中的、形成为矩形框状的主体部(护罩上部21、护罩下部22及两侧的护罩侧部23、23)由硬质刚性树脂材料形成,而上述的护罩上部部件17及护罩侧部部件18由钢板形成。
左右各侧的护罩侧部部件18、18的上面的车宽方向内侧、更详细地说是车宽方向上的与护罩侧部23对应的部位,设置有用于设置未图示的缓冲橡胶的台座部18a,该缓冲橡胶作为吸收未图示的机罩关闭时的冲击的冲击缓冲部件(参照图1)。
此外,在护罩上部部件17的车宽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贯通孔17a,该贯通孔17a允许设置于机罩的未图示的锁扣插通。
如图1所示,在位于护罩上部部件17的贯通孔17a的下方的护罩上部21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前方侧,具备一体地形成的下方延伸部21a,该下方延伸部21a从该护罩上部21的下面向下方延伸,并且向左右各侧的上段开口部8a、8a一侧(车宽方向两外侧)伸出。
在包含这样的下方延伸部21a的护罩上部21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前方侧,设置有用于收容未图示的闩锁的闩锁收容部9(兜部)。该闩锁收容部9如图1、图8所示,具有下壁部9a、左右两侧的侧壁部9b、9b及后壁部9c,形成为前方及上方开口的凹状(兜状)。
由此,在机罩关闭时,设置于该机罩的锁扣穿过贯通孔17a而下降,与收容在闩锁收容部9的闩锁卡合,从而将机罩卡合到车体。
此外,如图1、图8所示,中央支架24的上端从下侧一体地连结到闩锁收容部9的下壁部9a的车宽方向中央部,闩锁收容部9比中央支架24(的至少上部)更宽地形成(参照图1)。
接下来说明格栅百叶窗单元3。
如图1、图2、图8~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格栅百叶窗单元3相对于护罩2,在正面观察时,从其背面侧且比散热器4及冷凝器45更靠前方侧不从护罩2伸出。
如图3所示,格栅百叶窗单元3作为多个(本例中是6个)分割单元3a~3c,由上段单元3a、3a、中段单元3b、3b、下段单元3c、3c左右大致对称地构成。
格栅百叶窗单元3具备: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多个百叶窗30、对百叶窗30进行开闭驱动(揺动)的促动器31(参照图3、图8)、将促动器31的驱动力传递到百叶窗30的揺动连杆70(71、74)(参照图2)、以及安装到护罩2侧并保持百叶窗30及揺动连杆70的框体60(61a、61b、61c、63、64)。在各分割单元3a~3c具备百叶窗30、揺动连杆70及框体60,作为基本的构成要素。
百叶窗30在每个分割单元3a~3c沿上下方向配设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左右各侧,在上段单元3a沿上下方向配设4片,在中段单元3b沿上下方向配设2片,在下段单元3c沿上下方向配设5片,能够将分别对应的上段、中段、下段的各开口部8a、8b、8c开闭。
在此,如图1所示,将上段单元3a所具备的4片各百叶窗30作为上段百叶窗30a,如图3所示,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设定为第1~第4上段百叶窗30a1~30a4。同样,将中段单元3b所具备的2片各百叶窗30作为中段百叶窗30b,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设定为第1中段百叶窗30b、第2中段百叶窗30b2,将下段单元3c所具备的5片各百叶窗30作为下段百叶窗30c,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设定为第1~第5下段百叶窗30c1~30c5。
此外,如上述那样,护罩2的前面的上段开口部8a及下段开口部8c的各周缘27a、27c均相对于中段开口部8b的周缘27b向前方隆起地形成(参照图1),与此对应地,如图1、图10所示,上段百叶窗30a、下段百叶窗30c均比中段百叶窗30b稍稍配置在前方。
护罩2所具有的开口部8如上述那样,其中段开口部8b的车宽方向外缘8bo的位置比上段开口部8a及下段开口部8c的各车宽方向外缘8ao、8co更位于车宽方向内侧(参照图1、图4),但是与其对应地,百叶窗30如图1~图3所示,中段百叶窗30b的各车宽方向外缘30bo比上段百叶窗30a及下段百叶窗30c的各车宽方向外缘30ao、30co更位于车宽方向内侧。
由此,上段、中段、下段的各单元3a~3c所具备的各百叶窗30a、30b、30c,其车宽方向的长度与上段、中段、下段的各开口部8a、8b、8c的车宽方向的开口长度同等,或者以稍短的长度形成(参照图1、图2)。
如图3所示,百叶窗30具备:从其车宽方向外缘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百叶窗轴34o、以及从车宽方向内缘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百叶窗轴34i,这些左右一对百叶窗轴34o、34i沿着车宽方向同轴地延伸。
如图2、图3所示,框体60具备:对百叶窗30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百叶窗轴34i进行轴支承的外缘框体61a、61b、61c、以及对百叶窗30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百叶窗轴34i进行轴支承的中心框体63、64。进而,如图2、图3、图5所示,中心框体63、64具备:第1中心框体63、以及配设在该第1中心框体63的上方且左右各侧的左右一对第2中心框体64、64。
第1中心框体63是对于全部分割单元3a~3c来说共用的框体,如图1、图2、图8所示,以在护罩2的车宽方向的中央部与中央支架24在车宽方向上一致的方式,安装在中央支架24的背面。
如图2、图3、图5、图6(a)所示,第1中心框体63从中央支架24的上端直到下端之间沿上下方向延伸,与中央支架24对应地,具有下侧的扩宽部63w和比该扩宽部63w更位于上方的收窄部63s(参照图3)。
如图3、图5、图8所示,在第1中心框体63的下方侧设置有收容促动器31的促动器收容部65。在本例中,由这1个促动器31对格栅百叶窗单元3所具备的全部百叶窗30直接或间接地进行开闭驱动。
促动器收容部65配设在第1中心框体63的扩宽部63w的上下方向上的、与护罩2的下段开口部8c对应的部位,促动器31收容在该促动器收容部65中,从而配设在中央支架24的下方侧的背面侧(参照图8)。
详细地说,如图3、图5、图6(a)、图8所示,促动器收容部65具有:在第1中心框体63从前方覆盖促动器31的下部的前壁部65a、覆盖背面侧上部的后壁部65b、以及覆盖车宽方向的两侧的两侧侧壁部65c、65c(参照图5)。
在此,如图8以及作为图3中的G-G线要部截面图的图12(b)所示,在促动器31的上部具备从左右两侧部向车宽外方突出的马达轴31a、31a(也称作驱动轴),促动器31以其左右一对马达轴31a、31a在侧面观察时与下段第2百叶窗30c2的百叶窗轴34i(以下称作“下段第2百叶窗轴340i”)一致的方式、即同轴的方式(参照图12(b))固定到第1中心框体63(参照图8)。
此外,如图2、图6(a)、图8所示,上述的第1中心框体63与中央支架24成为一体,以护罩2的上侧宽度中央21M和下侧宽度中央22M连结的方式安装到该中央支架24。
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在第1中心框体63,多个贯通孔63a沿着上下方向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5、图6所示,贯通孔63a至少形成有共8个,即:沿着第1中心框体63的收窄部63s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上下各部、相对于扩宽部63w的上部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稍稍向左右各侧偏离的部位(与中段开口部8b对应的部位的上下各部)、扩宽部63w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与下段开口部8c的上端对应的部位)的左右两侧部、扩宽部63w的下部(与下段开口部8c的下部对应的部位)的左右两侧部。
另一方面,如图6(a)、图8所示,在中央支架24的背面的正面视图中与设置于第1中心框体63的各贯通孔63a对应的部位,形成有螺栓插通孔24a。
并且,如图2、图6(a)所示,在各个螺栓插通孔24a及贯通孔63a中从背面侧插通自攻螺栓T,从而构成百叶窗支承部66i,第1中心框体63一体地紧固到中央支架24。
第1中心框体63通过这多个(8个)百叶窗支承部66i之中的、位于最上部的百叶窗支承部66ia(参照图6(a)、图8),安装到一体形成于护罩上部21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中央支架24的上部。
即,护罩2的上侧宽度中央21M是与护罩上部21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和包含位于最上部的百叶窗支承部66ia的中央支架24的上部相当的部位(参照图2、图6(a))。
同样,第1中心框体63通过这多个(8个)百叶窗支承部66i之中的、位于最下部的百叶窗支承部66ib(参照图6(a)),安装到一体形成于护罩下部22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中央支架24的下部。
即,护罩2的下侧宽度中央22M是与护罩下部22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和包含位于最下部的百叶窗支承部66ib的中央支架24的下部相当的部位(参照图2、图6(a))。
如图3、图5所示,在第1中心框体63的左右两侧部的上下方向的各侧设置有轴支部67ia、67ib、67ic,该轴支部67ia、67ib、67ic对上段、中段、下段的各分割单元3a~3c所具备的各百叶窗30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百叶窗轴34i进行轴支承。
具体地说,在第1中心框体63的收窄部63s的上下各部设置有轴支部67ia,该轴支部67ia对第3上段百叶窗30a3及第4上段百叶窗30a4的车宽方向内侧所具备的各百叶窗轴34i进行轴支承。
进而,在第1中心框体63的扩宽部63w的与上下方向的中段开口部8b对应的部位的上下各部,设置有对中段百叶窗30b1、30b2的车宽方向内侧所具备的各百叶窗轴34i进行轴支承的轴支部67ib。
同样,在第1中心框体63的与扩宽部63w的上下方向的下段开口部8c对应的部位的上下各部,例如如图5、以及作为图3中的F-F线要部截面图的图12(a)所示,设置有轴支部67ic,该轴支部67ic对下段第2百叶窗30c2以外的各下段百叶窗30c1、30c3~30c5的车宽方向内侧所具备的各百叶窗轴34i进行轴支承。
但是,如上述那样,下段第2百叶窗轴340i不被第1中心框体63轴支承,而是与从第1中心框体63所具备的促动器31突出的马达轴31a直接连结(参照图12(b)),由此,在左右两侧,下段第2百叶窗轴340i被马达轴31a轴支承。即,如图3、图5所示,在第1中心框体63的左右侧壁部的与下段第2百叶窗轴340i对应的部位,不形成对该下段第2百叶窗轴340i进行轴支承的轴支部67ic,而是设置比下段第2百叶窗轴340i更大径地形成的大径贯通孔63b,从而允许下段第2百叶窗轴340i的插通而能够与马达轴31a连结(参照图3、图5、图12(b))。
如图2、图3、图5所示,第2中心框体64在闩锁收容部9的车宽方向两侧,相对于第1中心框体63独立地(另一部件)作为上段单元3a的一部分配设。第2中心框体64设置有对上段第1百叶窗3a1及上段第2百叶窗3a2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各百叶窗轴34i进行轴支承的轴支部67ia。
如图2、图3、图11所示,上述的第2中心框体64也与第1中心框体63同样,从护罩2的背面侧紧固。
具体地说,如图5所示,在第2中心框体64形成有贯通孔64a,并且如图11所示,在护罩2中的与形成于第2中心框体64的该贯通孔64a对应的部位,形成有螺栓插通孔22a。
并且,在这些螺栓插通孔22a及贯通孔64a中从背面侧插通自攻螺栓T,从而构成百叶窗支承部66i,第2中心框体64一体地紧固到护罩2。
如图2、图3所示,外缘框体61a、61b、61c与上段单元3a、中段单元3b及下段单元3c分别对应地在左右各侧具备上段外缘框体61a、中段外缘框体61b、下段外缘框体61c。
如图3所示,在上段外缘框体61a的上下方向的各侧设置有轴支部67oa,该轴支部67oa对上段百叶窗30a1~30a4的车宽方向外侧所具备的各百叶窗轴34o进行轴支承。
如同图所示,在中段外缘框体61b的上下方向的各侧设置有轴支部67ob,该轴支部67ob对中段百叶窗30b1、30b2的车宽方向外侧所具备的各百叶窗轴34o进行轴支承,并且在下段外缘框体61c的上下方向的各侧设置有轴支部67oc,该轴支部67oc对下段百叶窗30a1~30a5的车宽方向外侧所具备的各百叶窗轴34o进行轴支承。
如图2、图3所示,上述的外缘框体61a、61b、61c与第1、第2中心框体63、64同样,从护罩2的背面侧紧固。
具体地说,在上段、下段的各外缘框体61a、61c的上下各部、以及中段外缘框体61b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别形成有贯通孔61d(参照图3)、图11所示,在护罩2的与这些贯通孔61d对应的部位形成有螺栓插通孔22b。但是,在图11中,仅图示了多个贯通孔61d之中的与最上位置的贯通孔61d对应的螺栓插通孔22b。
并且,如图2、图11所示,在各个螺栓插通孔22b及贯通孔61d中从背面侧插通自攻螺栓T,从而构成百叶窗支承部66o,并且将上段、中段、下段的各外缘框体61a、61b、61c从其背面侧一体地紧固到护罩2。
由此,如图1、图2、图4、图7所示,上述的托架6(参照图4、图7)在上下方向上跨过上段外缘框体61a(参照图2)和下段外缘框体61c(参照同图)之间而安装到托架安装面部26。
即,托架6向托架安装面部26紧固的上下各侧的紧固部26c、26c之中的上侧的紧固部26c,设置在与上段外缘框体61a在上下方向上一致(重叠)的部位,并且下侧的紧固部26c设置在与下段外缘框体61c在上下方向上一致(重叠)的部位(参照同图)。
此外,如图2、图11所示,这多个百叶窗支承部66o之中的位于最上位的百叶窗支承部66o设置在与盒形状部10及装配装置5在上下方向上大体一致的部位。换言之,该位于最上位的百叶窗支承部66o设置在从盒形状部10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壁部13i朝向车宽方向内侧大致水平地延伸到上段开口部8a的车宽方向外缘8ao的近前侧的部位(参照图11参照)。
接下来说明揺动连杆70。
如图2、图3、图5、图6(a)所示,揺动连杆70由在车宽方向的中央部的左右各侧设置的左右一对第1揺动连杆71、71、以及作为上段单元3a的一部分而在格栅百叶窗单元3的车宽方向两外侧且上部设置的左右一对第2揺动连杆74、74(参照图2、图3)构成。
如图3、图5、图12(a)、(b)所示,第1揺动连杆71在左右各侧夹在多个百叶窗30和第1中心框体63的车宽方向之间,并且配设在比百叶窗轴34i、340i更靠背面侧。
左右一对第1揺动连杆71、71,作为中心揺动连杆单元75的一部分,在上下各侧沿着具有收窄部63s和扩宽部63w的第1中心框体63的左右各侧的侧部形状以左右大致对称形状形成为曲柄状(参照图3、图5、图6(a))。
即,如图2、图3、图5、图6(a)、图8、图12所示,中心揺动连杆单元75由左右一对第1揺动连杆71、71和多个背面侧连结部72(参照图6(a))一体地形成,该多个背面侧连结部72将这些71、71在上下方向的各部位在第1中心框体63的背面侧沿车宽方向连结。
如图2、图6(a)、(b)、图12(a)、(b)、图13(a)、(b)所示,在左右一对第1揺动连杆71、71(参照图5)上,枢轴支承着从其车宽方向外面朝向车宽方向的外侧突出的多个揺动轴73i。这些揺动轴73i在第1揺动连杆71的车宽方向外侧与沿着上下方向配设的各百叶窗30对应地在上下方向上设置。并且,揺动轴73i轴支承在百叶窗30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面的、相对于百叶窗轴34i(也包括340i)偏心的位置(偏离的位置)(参照图13(a)、(b))。
在此,如图6(a)、(b)、图13(a)、(b)所示,将这左右一对第1揺动连杆71、71的上下方向上具有的多个揺动轴73i之中的、轴支承在下段第2百叶窗30c2上的揺动轴73i设定为下段第2揺动轴73ia。
如上述那样,下段第2百叶窗轴340i与马达轴31a直接连结(参照图12(b)),所以促动器31驱动时,该促动器31的驱动力不经由第1揺动连杆71而直接传递到下段第2百叶窗30c2,该下段第2百叶窗30c2开闭驱动(揺动)。
伴随着该下段第2百叶窗30c2的驱动,下段第2揺动轴73ia绕着下段第2百叶窗轴340i揺动。伴随着该下段第2揺动轴73ia的揺动,第1揺动连杆71在上下方向上揺动,所以枢轴支承在该第1揺动连杆71上的下段第2揺动轴73ia以外的其他揺动轴73i也揺动。
即,能够使轴支承在第1中心框体63上的下段第2百叶窗3c2以外的其他百叶窗30(30a3、30a4、30b1、30b2、30c1、30c3~30c5)也揺动。
例如,着眼于百叶窗30的下段开口部8c的开闭来说明,下段百叶窗30c在图13(a)所示的开状态下,第1揺动连杆71如图14(a)所示位于下方,从这样的开状态开始,通过促动器31的驱动,该马达轴31a例如如图14(b)所示逆时针转动90度(参照图14(b)中的箭头d2),下段第2百叶窗30c2绕着下段第2揺动轴73ia和下段第2百叶窗轴340i逆时针转动90度(参照图13(b)中的箭头d2)。
由此,如图13(b)所示,下段第2百叶窗30c2成为闭状态。与此同时,伴随着下段第2揺动轴73ia的上述转动,如图14(b)所示,第1揺动连杆71揺动(参照图14(b)中的箭头du),与此相联动,下段第2百叶窗轴340i以外的下段百叶窗30c1、30c3~30c5各自的揺动轴73i逆时针转动90度(参照图14(b)中的箭头d1、d3~d5),由此,该下段百叶窗30c1、30c3~30c5成为闭状态(参照图13(b)中的箭头d1、d3~d5)。
如图2、图3所示,第2揺动连杆74在左右各侧的上段单元3a夹在上段百叶窗30a和上段外缘框体61a的车宽方向之间,并且配设在比分别设置于这些上段百叶窗30a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百叶窗轴34o更靠背面侧。
在左右两侧的第2揺动连杆74、74,一体地形成有从其车宽方向内侧端面朝向车宽方向的内侧突出的揺动轴73o(参照图2),该揺动轴73o与各上段单元30a对应地在上下方向上设置。即,揺动轴73o与上述的揺动轴73i同样,以车辆侧面观察时处在相对于百叶窗轴34o(参照图3)偏心的位置(偏离的位置)的方式,枢轴支承在百叶窗30的车宽方向的外端面。
在此,着眼于上段单元3a,通过促动器31的驱动,如上述那样,伴随着第1揺动连杆71揺动,上段第3百叶窗30a3及上段第4百叶窗30a4直线地揺动,另一方面,上段第1百叶窗30a1及上段第2百叶窗30a2不与第1揺动连杆71直接连结,所以不能直接揺动。
但是,上段第1百叶窗30a1及上段第2百叶窗30a2经由第2揺动连杆74与上段第3百叶窗30a3及上段第4百叶窗30a4连结,所以伴随着上段第3百叶窗30a3及上段第4百叶窗30a4揺动,经由第3、第2揺动连杆74,上段第1百叶窗30a1及上段第2百叶窗30a2也能够揺动。
本实施方式的汽车的格栅百叶窗安装构造1,将格栅百叶窗单元3安装到支承作为热交换器的散热器4及冷凝器45的框状的护罩2上,该格栅百叶窗单元3具备百叶窗30和对设置于该百叶窗30的百叶窗轴34i、34o进行轴支承的框体60(61a、61b、61c、63、64),将格栅百叶窗单元3从该护罩2的背面侧安装到护罩2的比散热器4及冷凝器45更靠前侧部位(参照图2、图7~图11)。
根据上述构成,不需要考虑了碰撞的牢固的格栅百叶窗30专用的框状框体。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格栅百叶窗单元3按照具备百叶窗30a、30b、30c的分割单元3a~3c被左右分割,并且在上下方向上也分割(参照图1~图3),在框体60上具备:对设置于百叶窗30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百叶窗轴34o进行轴支承的外缘框体61a、61b、61c(参照图2、图3)、以及对设置于百叶窗30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百叶窗轴34i进行轴支承的中心框体63、64(第1中心框体及第2中心框体64)(参照图2、图3、图5、图11),外缘框体61a、61b、61c在比百叶窗30更靠车宽方向外侧遍及分割单元3a~3c而设置(参照同图),中心框体63、64之中的第1中心框体63在车宽方向的中央在分割单元3a~3c之间共通地设置(参照图2、图3、图5、图8)。
根据上述构成,将框体60从护罩2的背面侧安装,所以与从护罩2的前侧安装的情况相比,作为框体60整体的刚性不需要高刚性化,所以不需要框状的框体,能够实现格栅百叶窗单元3的轻量化。
进而,即使不像以往那样具备框状的框体,通过中心框体63、64,也能够使各分割单元3a~3c作为格栅百叶窗单元3单一化(组件化),能够确保向护罩2的组装性。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在框状的护罩2的正面观察内侧所具有的开口部8(8a、8b、8c)的车宽方向的外缘8ao、8bo、8co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不同(参照图1、图4),与该位置对应地,各分割单元3a~3c的车宽方向的外缘30ao、30bo、30co、即各分割单元3a~3c各自具备的各百叶窗30a、30b、30c的车宽方向的外缘30ao、30bo、30co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不同(参照图1~图3)。
根据上述构成,不是以往那样的框状的框体,通过在各分割单元3a~3c间共通化的中心框体63、64,使多个分割单元3a~3c作为格栅百叶窗单元3单一化(组件化),所以各分割单元3a~3c的车宽方向外侧端30ao、30bo、30co的位置与框状的护罩2的正面观察内侧所具有的开口部8的形状(车宽方向的外缘8ao、8bo、8co的位置)对应,从而构成各分割单元3a~3c。
即,由于在格栅百叶窗单元3不具备框状的框体,分割单元3a~3c不会被框状的框体收到车宽方向长度等形状的限制,所以能够灵活地应对护罩侧的形状。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开口部8由上段开口部8a、中段开口部8b及下段开口部8c构成,中段开口部8b的车宽方向的外缘8bo比上段开口部8a及下段开口部8c的各车宽方向的外缘8ao、8co更位于车宽方向内侧(参照图1、图2),分割单元3a~3c由上段单元3a、中段单元3b及下段单元3c构成,中段单元3b(中段百叶窗30b)的车宽方向的外缘30bo与中段开口部8b的车宽方向的外缘8bo对应,比上段单元3a(上段百叶窗30b)及下段单元3c(下段百叶窗30b)的各车宽方向的外缘30ao、30co更位于车宽方向内侧(参照图1~图3)。
在机罩关闭时,其载荷在护罩2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从护罩2上部经由托架6传递到保险梁7,所以在护罩2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也要求对于机罩关闭时的载荷的刚性。
与此相对,如上述那样,中段开口部8b的车宽方向的外缘8bo比上段开口部8a的车宽方向的外缘8ao及下段开口部8c的车宽方向的外缘8co更位于车宽方向内侧(即,与此相伴,在护罩2的左右两侧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形成向中段开口部8b侧伸出的扩宽部29)(参照图1、图4),由此,在护罩2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也设置中段开口部8c而提高热交换功能,并且确保护罩2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的刚性。
此外,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提高护罩2的左右各侧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的刚性,更不需要框状框体。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在护罩2的左右两侧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形成扩宽部29,还在托架安装面部26安装托架6,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罩2的左右各侧的护罩侧部23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的刚性。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左右各侧的护罩侧部23的上部设置作为热交换器装配部的装配装置5,并且在护罩上部21的车宽方向的中央部设置闩锁收容部9,将这些与装配装置5、闩锁收容部9一起形成为盒状,从而提高护罩2的上部的刚性。
由此,在机罩关闭时,其载荷在护罩2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从护罩2上部经由托架6传递到保险梁7,所以能够确保从护罩2的上部到左右两侧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的、对于机罩关闭时的载荷的刚性。
另外,对于包含护罩下部22的护罩2下部,机罩关闭时的载荷等不直接施加,所以与上部或中间部相比将刚性设定得非常低,能够实现护罩2整体的轻量化。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通过中心框体63、64之中的第1中心框体63将护罩2的上侧宽度中央21M(参照图2中的假想线)和护罩2的下侧宽度中央22M(参照图2中的假想线)连结(参照图2、图6(a)、图8)。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通过中心框体63、64来进行护罩2的上下方向的加强。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在护罩上部21的与第1中心框体63的连结部位(即位于第1中心框体63的最上部的百叶窗支承部66ia(参照图2、图8))的上部,收容未图示的机罩的闩锁的闩锁收容部9(兜部)向上段开口部8a侧突出地形成(参照图1),在该闩锁收容部9的车宽方向的两外侧,与第1中心框体63独立地具备对上段百叶窗30a的车宽方向的内端所具有的百叶窗轴34i进行轴支承的第2中心框体64(参照图2、图3)。
根据上述构成,第2中心框体64经由第1中心框体63和上段外缘框体61a等而间接地保持一体性,所以格栅百叶窗单元3在向护罩2组装时能够以组件化的状态一体地安装。
详细说明,通过如上述那样在护罩上部21形成闩锁收容部9,能够对该护罩上部21的车宽方向的中央部进行加强,并且在这样的护罩上部21形成闩锁收容部9的构成中,通过使其车宽方向的两侧所具备的第2中心框体64、64相对于第1中心框体63独立化,能够在闩锁收容部9的车宽方向的两侧设置,通过第2中心框体64、64来支承上段第1百叶窗3a1及上段第2百叶窗3a2。
即,根据上述构成,不是通过一个框图来支承所有百叶窗30的以往那样的框状的框体,而是具备相对于第1中心框体63独立的第2中心框体64,从而能够灵活地应对具有闩锁收容部9的护罩2侧的形状。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的构成,能够以各种实施方式来形成。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将百叶窗轴34i、34o设置在百叶窗30侧而通过该百叶窗轴34i、34o来轴支承框体60(61a、61b、61c、63、64)的构成,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百叶窗轴34i、34o设置在框体60(61a、61b、61c、63、64)侧并通过该百叶窗轴34i、34o来轴支承百叶窗30的构成。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将揺动轴73i、73o设置在第1、第2揺动连杆71、74侧并通过该揺动轴73i、73o来轴支承百叶窗30的构成,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揺动轴73i、73o设置在百叶窗30侧并通过该揺动轴73i、73o来轴支承第1、第2揺动连杆71、74的构成。

Claims (7)

1.一种汽车的格栅百叶窗安装构造,用于将格栅百叶窗单元安装到支承热交换器的框状的护罩上,该格栅百叶窗单元具备百叶窗和对设置于该百叶窗的百叶窗轴进行轴支承的框体,
将上述格栅百叶窗单元从上述护罩的背面侧安装到上述护罩的、比上述热交换器更靠前侧部位,
上述格栅百叶窗单元按照上述百叶窗所具备的分割单元而左右分割,并且在上下方向上也分割,
上述框体具备:设置于上述百叶窗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对上述百叶窗轴进行轴支承的外缘框体、以及设置于上述百叶窗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对上述百叶窗轴进行轴支承的中心框体,
上述外缘框体在比上述百叶窗更靠车宽方向外侧按照上述分割单元的每一个设置,上述中心框体在车宽方向的中央在上述分割单元之间共用地设置,
通过上述中心框体将护罩的上侧宽度中央和护罩的下侧宽度中央连结,
在上述护罩上部的与上述中心框体的连结部位的上部,收容机罩的闩锁的闩锁收容部向开口部侧突出地形成,并且在该闩锁收容部的车宽方向的两侧具备第2中心框体,该第2中心框体相对于上述中心框体独立,对上述百叶窗轴的车宽方向的中央侧端部进行轴支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格栅百叶窗安装构造,
在框状的上述护罩的正面观察内侧所具有的开口部的车宽方向的外缘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不同,与该位置对应地,上述各分割单元的车宽方向的外缘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不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的格栅百叶窗安装构造,
上述开口部由上段开口部、中段开口部及下段开口部构成,
上述中段开口部的车宽方向的外缘比上述上段开口部及上述下段开口部的各车宽方向的外缘更位于车宽方向内侧,
上述分割单元由上段单元、中段单元及下段单元构成,上述中段单元的车宽方向的外缘与上述中段开口部的车宽方向的外缘对应地,比上述上段单元及上述下段单元的各车宽方向的外缘更位于车宽方向内侧。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的格栅百叶窗安装构造,
上述百叶窗沿车宽方向延伸,
上述护罩的车宽方向的两护罩侧部与至少护罩下部相比,形成为高刚性,
将上述格栅百叶窗单元安装到上述两护罩侧部,并且将上述热交换器也安装到上述两护罩侧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的格栅百叶窗安装构造,
在上述护罩侧部的上下方向上的、与安装支承上述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装配部对应的部位,形成有从上述护罩侧部的构成面以盒状突出的盒形状部,
在该盒形状部的侧部设置有支承上述格栅百叶窗单元的百叶窗支承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的格栅百叶窗安装构造,
在上述热交换器装配部的下方也设置有上述百叶窗支承部,并且设置有将上述护罩的两侧部所具有的上述护罩侧部之间在车宽方向上连结的水平支架。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的格栅百叶窗安装构造,
上述格栅百叶窗单元具备外缘框体,该外缘框体对上述百叶窗的车宽外侧端所具有的百叶窗轴进行轴支承,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
上述外缘框体在上下方向上分割为多个而配置,
跨过这些外缘框体之中的位于最上部的上段外缘框体和位于最下部的下段外缘框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上述护罩安装到保险梁的托架。
CN201810683878.8A 2017-06-30 2018-06-28 汽车的格栅百叶窗安装构造 Active CN1092039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28576 2017-06-30
JP2017128576A JP6455559B2 (ja) 2017-06-30 2017-06-30 自動車のグリルシャッタ取付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03978A CN109203978A (zh) 2019-01-15
CN109203978B true CN109203978B (zh) 2021-10-15

Family

ID=64662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83878.8A Active CN109203978B (zh) 2017-06-30 2018-06-28 汽车的格栅百叶窗安装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50991B2 (zh)
JP (1) JP6455559B2 (zh)
CN (1) CN109203978B (zh)
DE (1) DE1020180046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26499B1 (en) * 2018-09-18 2021-07-21 Volvo Car Corporatio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KR20200113674A (ko) * 2019-03-26 2020-10-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액티브 에어플랩 및 그 제어방법
DE102019108990B4 (de) * 2019-04-05 2022-08-04 Montaplast Gmbh Sequentielle Lamellenjalousieschaltung
JP2021115901A (ja) * 2020-01-22 2021-08-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
JP7507218B2 (ja) 2022-11-09 2024-06-27 森六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ロントグリル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41816A (en) * 1962-05-18 1966-09-07 Reginald Douglas Quinton Engine radiator shutter mechanisms
US20120019025A1 (en) * 2010-07-21 2012-01-26 Darin Evans Integrated energy absorber and air flow management structure
CN102862610A (zh) * 2011-07-06 2013-01-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US9150096B2 (en) * 2013-03-29 2015-10-06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Grill shutter structure of vehicle
CN205890539U (zh) * 2015-07-20 2017-01-18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格栅百叶窗和格栅组件
CN106467016A (zh) * 2015-08-19 2017-03-01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汽车的前部整流构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23150A (ja) * 2009-03-25 2010-10-07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可動グリルシャッタ
CA2974627C (en) * 2009-07-21 2018-12-04 Magna International Inc. Vehicle compartment louver carrier with integrated ducting
US20130223980A1 (en) * 2012-02-24 2013-08-29 Shape Corp. Active grill shutter vane design and vehicle system
KR102089601B1 (ko) * 2012-08-31 2020-03-16 마그나 인터내셔널 인코포레이티드 액티브 그릴 셔터 다중 부품 모듈형 프레임
US9931926B2 (en) * 2012-08-31 2018-04-03 Magna Exteriors Inc. Active grille multi part modular frame
JP5910562B2 (ja) 2013-03-29 2016-04-27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グリルシャッタ構造
KR101481270B1 (ko) * 2013-05-22 2015-01-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액티브 에어 플랩
FR3013302B1 (fr) * 2013-11-19 2015-12-11 Renault Sas Guide d'air monopiece pour face av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vehicule ainsi equipe
FR3020602B1 (fr) * 2014-04-30 2017-12-22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Guide d'air et module de guide d'air
DE102015109702A1 (de) * 2015-06-17 2016-12-22 Hbpo Gmbh Verschlussvorrichtung zum Verschließen eines funktionswesentlichen Bauteils eines Fahrzeuges
JP6414523B2 (ja) 2015-08-19 2018-10-3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整流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41816A (en) * 1962-05-18 1966-09-07 Reginald Douglas Quinton Engine radiator shutter mechanisms
US20120019025A1 (en) * 2010-07-21 2012-01-26 Darin Evans Integrated energy absorber and air flow management structure
CN102862610A (zh) * 2011-07-06 2013-01-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US9150096B2 (en) * 2013-03-29 2015-10-06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Grill shutter structure of vehicle
CN205890539U (zh) * 2015-07-20 2017-01-18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格栅百叶窗和格栅组件
CN106467016A (zh) * 2015-08-19 2017-03-01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汽车的前部整流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10956A (ja) 2019-01-24
US10350991B2 (en) 2019-07-16
JP6455559B2 (ja) 2019-01-23
US20190001810A1 (en) 2019-01-03
DE102018004658A1 (de) 2019-01-03
CN109203978A (zh) 2019-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03978B (zh) 汽车的格栅百叶窗安装构造
CN109203977B (zh) 汽车的格栅百叶窗安装构造
JP4862420B2 (ja)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KR100809782B1 (ko) 작업차의 공조 구조
JP4423612B2 (ja) ドアガードバーの取付構造
JP5203764B2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014198506A (ja) 車両のグリルシャッタ構造
EP2540597A2 (en)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with reinforced area for the mounting of hood hinges
JP2007320464A (ja)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WO2006132170A1 (ja) 作業車両の冷却装置
JP6455558B2 (ja) 自動車のグリルシャッタ取付構造
JP4981775B2 (ja) 農作業機
JP4266739B2 (ja) 自動車のフィニッシャカバー
JP6455556B2 (ja) 自動車のグリルシャッタ取付構造
JP6697715B2 (ja) 車両カウル部構造
EP3889008B1 (en) Front vehicle-body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vehicle body structure, and vehicle
JPH10329756A (ja) 車両フロントエンドモジュール構造
JP5577934B2 (ja) フロントウインド支持構造
JP5030421B2 (ja) ラジエータコアサポート
JP2008068722A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5105236B2 (ja) カウルトップガーニッシュ
JP6055745B2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09941344B (zh) 车辆前部构造
JP6708069B2 (ja) 車両用フード
CN112298085B (zh) 格栅开闭器装配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