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68591B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68591B
CN109068591B CN201780005329.9A CN201780005329A CN109068591B CN 109068591 B CN109068591 B CN 109068591B CN 201780005329 A CN201780005329 A CN 201780005329A CN 109068591 B CN109068591 B CN 1090685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ss
vehicle speed
sensor
threshing
am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53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68591A (zh
Inventor
金谷一辉
宫本宗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0685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85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685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85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9/00Driving mechanisms or parts thereof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18Thresh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44Grain cleaners; Grain separato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将脱粒调整为最佳的状态,以便使利用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和摆动损耗传感器计算出的损耗量落在损耗量目标范围,根据利用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和摆动损耗传感器计算出的损耗量来进行反馈控制,并能够控制送尘阀、糠筛以及车速来进行调整,使得损耗量落在损耗量目标范围。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损耗传感器配设于割取的穗秆的处理路径的末端,所述送尘阀及糠筛与控制装置连接在一起,并且,在对所述送尘阀、糠筛以及行驶部进行反馈控制,以使利用损耗传感器计算出的损耗值落在损耗量目标范围时,在损耗量超过了目标范围的情况下,如下进行控制:首先,调整送尘阀,如果达到测定损耗量无法落在目标范围内的送尘阀限制值,则接下来,调整糠筛,如果达到测定损耗量无法落在目标范围内的糠筛限制值,则接下来,调整车速;另外,在损耗量低于目标范围的情况下,如下进行控制:调整车速,如果达到测定损耗量无法落在目标范围内的车速限制值,则接下来,调整糠筛,如果达到测定损耗量无法落在目标范围内的糠筛限制值,则接下来,调整送尘阀。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谷粒的损耗量、根据损耗量来控制与谷粒筛选相关的送尘阀、糠筛以及车速的联合收割机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检测谷粒的损耗量的联合收割机的技术是公知的。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述。
以往的联合收割机的目的在于,利用设置于脱粒滚筒的后部下方的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和设置于摆动筛选装置的后部的摆动损耗传感器这两者来检测不同部位的谷粒的损耗量,与目标值对比,对送尘阀、糠筛进行控制,从而尽量减少谷粒的损耗量,进行谷粒的充分脱粒回收。
通常,作为谷粒的损耗量增加的原因,可以举出如下情形:(i)无法利用脱粒滚筒顺利地进行脱粒,从承接网的后端部漏下的谷粒的量较多;(ii)由于摆动筛选装置的糠筛的翅片开度过小,谷粒不会从翅片间顺利地落下。
但是,通过上述损耗传感器很难确定谷粒的损耗量增加的原因是由上述(i)导致的、还是由上述(ii)导致的,并且,为了将损耗量控制为适当的目标值,作为控制手段之一,具有使车速下降的控制,但是,具有如下缺点:如果进行该车速控制,则作业效率降低,另外,如果想要一边在彼此的损耗量目标值的相关关系中调整各种控制、一边进行控制,从而减少损耗量,则作业者必须对用于其的各种控制手段调整控制设定,导致控制调整相应地变得复杂。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876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状况而实施的,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将脱粒调整为最佳的状态,以便使利用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和摆动损耗传感器计算出的损耗量落在损耗量目标范围,并能够如下进行调整:根据利用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和摆动损耗传感器计算出的损耗量来进行反馈控制,控制送尘阀、糠筛以及车速,从而使损耗量落在损耗量目标范围。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接下来,对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手段进行说明。
第一方案中,想要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具备:割取部,该割取部设置于机体前部;脱粒滚筒,该脱粒滚筒在脱粒室内将割取的穗秆向后方输送并进行脱粒;送尘阀,该送尘阀以能够调整向所述脱粒室的后部送出的谷粒的量的方式设置于对所述脱粒滚筒进行收纳的脱粒室;摆动筛选装置,该摆动筛选装置配置于沿着所述脱粒滚筒的下侧外周面的承接网的下方;糠筛,该糠筛以能够变更翅片开度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摆动筛选装置;损耗传感器,该损耗传感器用于检测谷粒的损耗量而计算出损耗值;以及行驶部,该行驶部设置于搭载有上述部件的机体的下部,所述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损耗传感器配设于割取的穗秆的处理路径的末端,所述送尘阀及糠筛与控制装置连接在一起,并且,在对所述送尘阀、糠筛以及行驶部进行反馈控制以使利用损耗传感器计算出的损耗值落在损耗量目标范围时,在损耗量超过了目标范围的情况下,如下进行控制:首先,调整送尘阀,如果达到测定损耗量无法落在目标范围内的送尘阀限制值,则接下来,调整糠筛,如果达到测定损耗量无法落在目标范围内的糠筛限制值,则接下来,调整车速;另外,在损耗量低于目标范围的情况下,如下进行控制:调整车速,如果达到测定损耗量无法落在目标范围内的车速限制值,则接下来,调整糠筛,如果达到测定损耗量无法落在目标范围内的糠筛限制值,则接下来,调整送尘阀。
第二方案中,想要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损耗传感器包括:对从所述承接网的末端部漏下的谷粒的损耗量进行检测的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以及对从所述摆动筛选装置的后部落下的谷粒的量进行检测的摆动损耗传感器。
第三方案中,想要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与根据利用损耗传感器计算出的损耗值来调整车速的车速控制相比,优先进行对应于发动机负荷的车速控制。
第四方案中,想要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构成为能够利用通报机构将是哪一种减速控制通报给作业者,以便能够在减速控制时判别出是根据利用损耗传感器计算出的损耗值来调整车速的车速控制、还是对应于发动机负荷的车速控制。
第五方案中,想要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构成为:损耗量目标值具有预先设定的基准设定值和作业者根据田间的环境来任意地调整设定的任意设定值,能够以作业者的选择来设定损耗量目标值。
作为本发明的效果,发挥出如下所示的效果。
根据第一方案的发明,在对所述送尘阀、糠筛以及行驶部进行反馈控制以使利用损耗传感器计算出的损耗值落在损耗量目标范围时,在损耗量超过了目标范围的情况下,如下进行控制:首先,调整送尘阀,如果达到测定损耗量无法落在目标范围内的送尘阀限制值,则接下来,调整糠筛,如果达到测定损耗量无法落在目标范围内的糠筛限制值,则接下来,调整车速,由此,具有如下效果:在损耗量超过目标范围的状况下,考虑原因在于来自承接网的谷粒量大或糠筛的开度小,因此,能够从处于最靠近进行脱粒的初期动作的脱粒滚筒的机构部分、即送尘阀开始进行调整,依次朝向作为筛选功能部分的糠筛来调整割取的量、速度等能够调整的车速,能够准确地实现脱粒损耗的减少。
另外,在损耗量低于目标范围的情况下,如下进行控制:调整车速,如果达到测定损耗量无法落在目标范围内的车速限制值,则接下来,调整糠筛,如果达到测定损耗量无法落在目标范围内的糠筛限制值,则接下来,调整送尘阀,由此,具有如下效果:在损耗量低于目标范围的状况下,考虑原因在于无法利用脱粒滚筒充分顺利地进行脱粒,因此,从损耗量低于目标范围的情况下最容易进行调整的机构部分开始进行损耗量的调整,以便能够首先调整割取的量、速度等能够调整的车速,接下来,向打开方向调整糠筛,最后,调整送尘阀,能够准确地实现脱粒损耗的减少。
根据第二方案的发明,损耗传感器由对从所述承接网的末端部漏下的谷粒的损耗量进行检测的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以及对从所述摆动筛选装置的后部落下的谷粒的量进行检测的摆动损耗传感器构成,由此,具有如下效果:能够在割取的穗秆的处理路径末端根据各种损耗传感器来准确地进行损耗量的检测,能够利用之后的控制而准确地进行损耗量的调整,从而有效地实现脱粒损耗的综合减少。
根据第三方案的发明,与根据利用损耗传感器计算出的损耗值来调整车速的车速控制相比,优先进行对应于发动机负荷的车速控制,由此,具有如下效果:对应于发动机负荷的车速控制的原因在于田间环境及割取脱粒作业时发生行驶障碍、作业障碍等故障,这种状况视为联合收割机装置的基本障碍,从而使其比作为损耗自动控制的补正动作的车速调整更优先,能够实现联合收割机装置的优先保护。
第四方案中,构成为能够利用通报机构将是哪一种减速控制通报给作业者,以便能够在减速控制时判别出是根据利用损耗传感器计算出的损耗值来调整车速的车速控制、还是对应于发动机负荷的车速控制,由此,具有如下效果:在作业中车速减慢的情况下,作业者能够由通报机构得知是利用损耗自动控制的车速减速控制、还是对应于发动机负荷的车速减速控制,因此,能够预先认识减速后向通常速度恢复的操作步骤,能够消除操作失误、重复操作等弊端,并且,还具有如下效果:由于能够认识成为目前的减速状况的根源的操作,所以能够一边参照田间环境一边选择最佳的操作。
第五方案中,构成为:损耗量目标值具有预先设定的基准设定值和作业者根据田间的环境来任意地调整设定的任意设定值,能够以作业者的选择来设定损耗量目标值,由此,具有如下效果:例如,在以作为联合收割机制造商的基准设定值而预先设定的状况进行作业期间,在想要考虑田间环境等作业状况而以因作业者的经验和熟练度而不同的设定值来改变损耗量目标值时,作业者能够任意地变更基准设定值而使损耗量目标值为任意设定值,因此,能够在最佳的状况下进行损耗控制,从而能够进行尽可能地减少脱粒损耗的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合收割机的整体构成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合收割机的操纵部的俯视图。
图3中,(a)是表示主变速杆的构成的主视图,(b)是表示方向盘的构成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合收割机的脱粒部及筛选部的侧视截面图。
图5是更详细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合收割机的脱粒滚筒及处理滚筒的侧视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合收割机的图4中的X-X截面图。
图7是表示脱粒部的侧视图。
图8是从后方观察脱粒部得到的立体图。
图9是从左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合收割机的送尘阀得到的说明图。
图10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合收割机的送尘阀得到的说明图。
图11是从下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合收割机的送尘阀得到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筛选部的构成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扬谷风扇的构成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摆动筛选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5中,(a)是开度调节装置的开度较小时的侧视图,(b)是开度调节装置的开度较大时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合收割机的动力的传递路径的梗概图。
图17是表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合收割机的控制相关的构成的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合收割机的控制模式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合收割机的控制模式的流程图。
图20中,(a)是显示于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b)是显示于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
具体实施方式
[I.联合收割机的基本构成]
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联合收割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联合收割机1具备:行驶部2、割取部3、脱粒部4、筛选部5、谷粒贮存部7、排出秸秆处理部8以及操纵部9。对于联合收割机1,将动力从发动机11经由包含传动装置在内的动力传递系统而向行驶部2、割取部3、脱粒部4、筛选部5、谷粒贮存部7以及排出秸秆处理部8传递,驱动这些部分。
行驶部2设置于机体的下部。行驶部2具备具有左右一对的履带的履带式行驶装置21。行驶部2利用履带式行驶装置21使机体行驶。
割取部3以能够升降的方式设置于机体的前部。割取部3具有:分禾部件31、扶起装置32、输送装置33以及切断装置34。割取部3利用分禾部件31将田间的穗秆分开,利用扶起装置32将分开后的穗秆扶起,利用输送装置33将扶起后的穗秆向后方输送,并且,利用切断装置34切断,利用输送装置33将切断后的穗秆朝向脱粒部4再次向后方输送。
脱粒部4配置于机体的左上侧。脱粒部4具有进料链条41以及脱粒滚筒42(参照图4)。脱粒部4利用进料链条41接收从割取部3输送而来的割取后的穗秆而向后方输送,利用脱粒滚筒42对该输送中的穗秆进行脱粒,使脱粒后的处理物朝向筛选部5向下方漏下。
筛选部5配置于机体的左下侧。筛选部5具有:摆动筛选装置50、风筛选装置以及谷粒输送装置(参照图4)。筛选部5利用摆动筛选装置50对从脱粒部4落下的处理物进行摆动筛选,利用风筛选装置对摆动筛选后的处理物进行风筛选,利用谷粒输送装置将风筛选后的处理物中的谷粒朝向谷粒贮存部7向右侧方输送,利用风筛选装置使秸秆屑、尘埃等飞向后方而向机体的外部排出。
谷粒贮存部7配置于机体的右后侧。谷粒贮存部7具有谷粒箱71以及谷粒排出装置72。谷粒贮存部7利用谷粒箱71贮存从筛选部5输送而来的谷粒,利用谷粒排出装置72将该贮存的谷粒从谷粒箱71向机体的外部排出。
排出秸秆处理部8配置于机体的后侧。排出秸秆处理部8具有排出秸秆输送装置81以及排出秸秆切断装置82。排出秸秆处理部8将从脱粒部4输送而来的脱粒后的排杆作为排出秸秆,利用排出秸秆输送装置81向后方输送而向机体的外部排出,或者向排出秸秆切断装置82输送。在将排出秸秆输送到了排出秸秆切断装置82的情况下,排出秸秆处理部8在利用排出秸秆切断装置82将排出秸秆切断后向机体的外部排出。
操纵部9配置于机体的右前侧。操纵部9具有驾驶座91、方向盘92、座舱93、操作面板98等。操纵部9构成为:利用座舱93覆盖驾驶座91、方向盘92、操作面板98等,坐在驾驶座91上的操纵者能够利用方向盘92、配置于操作面板98的操作杆、操作开关类对各部分的装置进行操作(参照图2、图3)。如图2所示,在侧面板98a具备自动损耗控制操作部94-9。如图3(a)所示,在主变速杆94的握紧部94-1设置有无离合器割取变速按钮94-2、进入深度调节开关94-3、割取自动升降按钮94-4、割取自动设置按钮94-5、无离合器副变速按钮94-6、对应于发动机负荷的车速控制开关94-7、割取升降开关94-8、损耗控制重置操作部94-10、转动弯模式切换开关94-11各种操作部。另外,在方向盘92上具备显示装置300。在显示装置300的液晶面板n之下设置有用于切换画面而选择操作各种功能的各种开关300a、300b、300c、300d、300e。此外,图2中符号99是配设于手柄的侧方以显示来自后视监控摄像机、搅龙监控摄像机的影像的双监控器。
这样,联合收割机1能够根据操纵部9中的操作部件类的操作而将动力从发动机11向除操纵部9以外的所述各部分传递,利用行驶部2使机体行驶,同时,利用割取部3割取田间的穗秆,利用脱粒部4对割取后的穗秆进行脱粒,利用筛选部5对脱粒后的处理物进行筛选,将筛选后的谷粒贮存于谷粒贮存部7,另一方面,利用排出秸秆处理部8对脱粒后的排出秸秆进行任意处理而向机体的外部排出。
接下来,使用图4至图11,对脱粒部4及筛选部5的构成进行说明。
脱粒部4具备:进料链条41、脱粒滚筒42以及承接网45,同时具备处理滚筒43、处理滚筒网47。
脱粒滚筒42形成为对前端部进行了倒角的圆筒状。脱粒滚筒42安装于旋转支轴,该旋转支轴以其轴心方向(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收纳于脱粒室44并旋转自如地架设于脱粒室44的前壁与后壁之间。来自发动机11的动力向该旋转支轴传递,由此,脱粒滚筒42与该旋转支轴一体地绕其前后方向的轴心进行旋转。在脱粒滚筒42的外周面以螺旋转安装有多个脱粒齿42a。承接网45沿脱粒滚筒42下侧外周面配置,并配置于脱粒室44。
如图4及图9至图11所示,在脱粒室44的上壁配设有送尘装置230。送尘装置230具备:电动马达231,其是能够进行正反旋转驱动的转动驱动机构;致动器44f,其包括与电动马达231的驱动轴连动连结的小齿轮232和与小齿轮232连动而转动的扇形齿轮233;送尘阀44a,其与致动器44f的扇形齿轮233连动而转动;以及电位器235,其对送尘阀44a的转动角进行检测。致动器44f被后述的控制装置200驱动控制。送尘阀44a以下垂状安装于顶板部222的内表面侧,从而以能够调节开度的方式配设在脱粒室44内。并且,送尘装置230能够通过调节送尘阀44a的开度来调节谷粒、尘埃等脱粒处理物在脱粒室44内的滞留时间、换言之脱粒处理物向后方的移送速度。224是脱粒部4的内侧壁部,225是将顶板部222的右侧缘部枢轴支撑于脱粒部4的内侧壁部224的上端部的枢轴支撑部,229是朝向内侧突出设置于内壁222a的固定刀。
在该送尘阀44a被调节开度时,转动力向电动马达231→小齿轮232→扇形齿轮233→送尘阀44a传递。亦即,向被调节开度的送尘阀44a传递的作用力仅为转动力。因此,在作用力从电动马达231传递至送尘阀44a的期间,能够减少机械扭曲的发生。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送尘阀44a的开度调节。
在对脱粒室44的上部进行覆盖的脱粒室罩221上,能够借助作为支撑机构的支撑基板240而一体地安装有电动马达231、小齿轮232以及电位器235,并且,能够对这些机构相对于脱粒室罩221的安装位置一体地进行微调。
支撑基板240形成为四边形板状,在支撑基板240的上表面侧安装电位器235,另一方面,在支撑基板240的下表面侧安装电动马达231和安装于其驱动轴的小齿轮232,从而单元化(形成支撑基板安装单元U)。在支撑基板240的左右侧前后部设置有左右方向上横长的安装位置微调用的左侧长孔241。支撑基板240配设于脱粒室罩221的顶板部222的前中央部。
即,在顶板部222的内壁222a上竖立设置有用于安装支撑基板240的左侧部的两根左侧安装脚片242、242。两根左侧安装脚片242、242形成为:将各下端部242a、242a在前后方向上空开间隔地安装于内壁222a的左侧缘部,使各中途部242b、242b竖直地向上方立起,使各上端部242c、242c向右侧方水平突出。在支撑基板240的右侧前部垂设有右侧安装脚片243。右侧安装脚片243形成为:将上端部安装于支撑基板240的右侧前部,使中途部从支撑基板240的右侧缘部位置向下方竖直垂下,使下端部向右侧方水平突出。在下端部设置有左右方向上横长的安装位置微调用的右侧长孔247。下端部借助右侧长孔247利用安装螺栓245安装在载设于内壁222a的前中途部的脚载放台上。
像这样形成的支撑基板240借助左右侧长孔241、247利用安装螺栓245以能够在左右方向上微调且拆装自如地安装在两根安装脚片242、242的上端部上和脚载放台上。在此,三根安装脚片242、242、243从在外壁222b的前中央部形成为俯视四边形状的开口部246向上方突出,从而将支撑基板240以及安装于支撑基板240的电动马达231等的支撑基板安装单元U配置于比开口部246更靠上方的位置。因此,在两根安装脚片242、242和脚载放台安装支撑基板240时,能够防止安装于支撑基板240的电动马达231等与内外壁222a、222b发生干涉,使这些内外壁222a、222b受损等。
电动马达231借助加强板248从下方安装于支撑基板240的下表面。在电动马达231的驱动轴上安装小齿轮232,从而将小齿轮232水平地配置在支撑基板240的后中央部的正下方。
使小齿轮232的轴线朝向上下方向而水平地配置在支撑基板240的后中央部的正下方。在小齿轮232的背后配置扇形齿轮233,从而使两齿轮232、233在前后方向上啮合。
扇形齿轮233形成为俯视扇状,从而在形成为圆弧状的前端缘部形成齿轮部233a,朝向后方配置有基端部233b。在扇形齿轮233的中途部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向前方弯曲为凸状的弧状的开度调整长孔260。在开度调整长孔260的开孔缘部标记有开度刻度263。
送尘阀44a具备: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六个)送尘阀形成片250,它们沿着内壁222a的内表面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前后方向较长的带状枢轴支撑片251,其对各送尘阀形成片250的中途部进行枢轴支撑;以及前后方向较长的连动连结片252,其对各送尘阀形成片250的右侧端部彼此进行连动连结。六个送尘阀形成片250沿着内壁222a的内表面在前后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将从前面数第2个送尘阀形成片250视为与扇形齿轮233连动连结的驱动用的送尘阀形成片250,将其他送尘阀形成片250视为从动用的送尘阀形成片250。带状枢轴支撑片251由前后方向上较短的短片251a、与短片251a的后端部连接设置的凸台部251b、以及前端部与凸台部251b连接设置的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片251c形成。在短片251a的前端部利用枢轴支撑连结螺栓254而枢轴支撑连结有从前面数第1个送尘阀形成片250的中途部。凸台部251b以贯通状配置在开口部246内,在凸台部251b中插有轴线朝向上下方向的枢轴支撑轴253,在枢轴支撑轴253的上端部安装有配置于比外壁222b更靠上方的位置的扇形齿轮233的基端部233b。另一方面,在枢轴支撑轴253的下端部安装配置于比外壁222b更靠下方的位置的从前面数第2个驱动用的送尘阀形成片250的中途部,从而使扇形齿轮233和送尘阀形成片250借助枢轴支撑轴253而成为一体。并且,扇形齿轮233和驱动用的送尘阀形成片250借助枢轴支撑轴253而一体地进行转动动作,从而变更其开度。将从前面数第3个~第6个各送尘阀形成片250的中途部利用枢轴支撑连结螺栓254而枢轴支撑于长片251c,并且,将长片251c连结于内壁222a。将各送尘阀形成片250的右侧端部利用轴线朝向上下方向的枢轴支撑连结销255而枢轴支撑连结于连动连结片252,与驱动用的送尘阀形成片250的转动动作进行连动而使得其他的送尘阀形成片250也一体地进行转动动作,从而所有送尘阀形成片250均变更为同一开度。在此,图11给出的θ为开度,开度θ是与枢轴支撑轴253交叉的左右方向的假想线K与以枢轴支撑轴253为中心向后方退避的驱动用的送尘阀形成片250的延伸线P之间形成的角度(退避角度)。256是从上方覆盖开口部246的盖体。盖体256形成为帽状而拆装自如地安装于外壁222b,从而能够对穿过开口部246露出的支撑基板安装单元U、扇形齿轮233、短片251a、凸台部251b以及枢轴支撑轴253等自由地进行开闭。
在扇形齿轮233利用致动器44f的驱动力向一方转动的情况下,送尘阀44a向一方转动。在利用脱粒滚筒42进行脱粒时,当送尘阀44a转动到一方时,朝向后方以螺旋状送出的谷粒、秸秆屑等沿着脱粒滚筒42的外周面被送尘阀44a引导而向前方流动,亦即返回,由此,向脱粒室44的后部送出的谷粒、秸秆屑等的量减少。
与此相对,在扇形齿轮233利用致动器44f的驱动力向另一方转动的情况下,送尘阀44a向另一方转动。在利用脱粒滚筒42进行脱粒时,当送尘阀44a转动到另一方时,朝向后方以螺旋状送出的谷粒、秸秆屑等沿着脱粒滚筒42的外周面被送尘阀44a引导而向后方流动,由此,向脱粒室44的后部送出的谷粒的量增加。
因此,关于脱粒时的、向脱粒室44的后部送出的谷粒的量,随着各送尘阀44a向一方转动而减少,随着各送尘阀44a向另一方转动而增加。
对脱粒室44的上部进行覆盖的脱粒室罩221,能够机械地固定有扇形齿轮233,从而能够借助扇形齿轮233而固定送尘阀44a。并且,通过机械地固定扇形齿轮233,能够固定送尘阀44a,因此,即便电动马达231因电气故障的发生而驱动停止的情况下,通过机械地固定送尘阀44a,也能够使脱粒作业继续进行。
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在设置于扇形齿轮233的中途部的开度调整长孔260的正下方配置有短片251a,在与开度调整长孔260上下方向对置的短片251a的部分载设有形成为主视门形的螺栓支撑片261。使插在开度调整长孔260中的固定螺栓262的下端部螺合支撑于螺栓支撑片261的中途部。并且,通过紧固固定螺栓262,能够借助螺栓支撑片261而将扇形齿轮233固定于短片251a。结果,能够将借助枢轴支撑轴253而一体地安装于扇形齿轮233的驱动用的送尘阀形成片250固定为一定的开度θ。此时,通过借助开度调整长孔260而利用固定螺栓262设定扇形齿轮233的姿势,能够任意地设定送尘阀形成片250的开度θ。
电位器235是对与小齿轮232的转动动作连动而以枢轴支撑轴253为中心转动的扇形齿轮233的转动角度进行检测的角度检测传感器。对于电位器235,在载设于支撑基板240的右侧后部的主视门形的传感器安装台270上载置主体271,使传感器轴272从主体271贯过传感器安装台270而朝向下方突出,在传感器轴272的下端部安装有朝向后方延伸的传感器臂273的基端部。使臂抵接销264朝向上方突出设置于扇形齿轮233的左侧前部而使传感器臂273的前端部(后端部)抵接于臂抵接销264的周面。并且,如果扇形齿轮233转动动作,则传感器臂273借助臂抵接销264进行转动,传感器轴272与传感器臂273的转动连动而进行转动,从而主体271以传感器轴272的转动动作为转动量进行电检测。结果,对与扇形齿轮233一体转动的驱动用的送尘阀形成片250的转动动作、亦即、开度θ进行检测。
如图4至图8所示,处理滚筒43形成为圆筒状。处理滚筒43以其轴心方向为前后方向配置于处理室46,并支撑于在处理室46的前壁与后壁之间旋转自如地架设的旋转支轴。处理滚筒43通过来自发动机11的动力向该旋转支轴传递而与该旋转支轴一体地绕其前后方向的轴心进行旋转。处理滚筒网47以沿着处理滚筒43的外周面从下方对处理滚筒43进行覆盖的方式配置于处理室46。处理室46位于脱粒室44的右后方,借助脱粒室44和送尘口40而连通。
进料链条41在脱粒滚筒42的左侧方配置于割取部3与排出秸秆处理部8之间,并缠绕于多个链轮。进料链条41通过来自发动机11的动力向所述链轮传递而在前后方向上旋转。所述多个链轮在脱粒滚筒42的左侧方支撑于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支撑框架。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合收割机1是除了脱粒滚筒42以外还具备处理滚筒43的、所谓的多滚筒型的联合收割机。
如图4及图5所示,筛选部5具备:摆动筛选装置50、风筛选装置以及谷粒输送装置。摆动筛选装置50具有:摆动筛选装置主体50-1(参照图14)、前进料盘51、后进料盘52、糠筛53、谷粒筛54以及逐稿器55。
摆动筛选装置主体50-1形成为俯视观察筛选部5时为矩形框状。摆动筛选装置主体50-1以其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而配置于脱粒部4的脱粒滚筒42及承接网45以及处理滚筒43及处理滚筒网47的下方,从而以能够摆动且能够拆装的方式支撑于下部机架12。摆动筛选装置主体50-1通过向摆动机构的摆动轴传递来自发动机11的动力而相对于下部机架12进行摆动。
进料盘由前进料盘51及后进料盘52构成。前进料盘51配置于脱粒部4的脱粒滚筒42及承接网45的下方,并支撑于摆动筛选装置主体50-1的前部。后进料盘52在脱粒部4的脱粒滚筒42及承接网45的下方配置于前进料盘51的后下方,并支撑于摆动筛选装置主体50-1的前部。
糠筛53在脱粒部4的脱粒滚筒42及承接网45以及处理滚筒43及处理滚筒网47的下方配置于前进料盘51的后方,并支撑于摆动筛选装置主体50-1的前后中途部。
糠筛53具有前后方向上空开规定间隔并列的多个翅片53a。各翅片53a以前低后高状倾斜,并支撑为能够以其上下中央部为中心进行转动。各翅片53a随着摆动而将处理物向后方移送,并且,使谷粒从相邻的翅片53a间的间隙漏下。图17给出的各翅片53a构成为:与致动器(马达等)340相连接,能够利用致动器340的驱动力进行转动。通过各翅片53a转动来改变各翅片53a的倾斜角度,从而改变相邻的翅片53a间的间隙尺寸(翅片开度)。
糠筛53的多个翅片53a的具体开闭结构及其连动机构的详细情况如下。即,如图12至图14及图17所示,针对糠筛53设有用于调节其开度的开度调节装置314。开度调节装置314具备:致动器340、第二齿轮臂341、后述的糠筛开度检测装置342、金属丝343、调整杆347、施力部件348等。一般来说,开度调节装置314(构成主要部分的致动器340)配置于扬谷风扇56的左吸入口391b附近且是该左吸入口391b的后方。在此,开度调节装置314如下进行调节:相对于预先设定的基准开度而言,增大或减小糠筛53的开度。此外,图12中符号350是摆动驱动机构,351是一等品输送用驱动机构,352是二等品输送用驱动机构。
致动器340由电动式马达构成。在致动器340的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小径齿轮340a。第二齿轮臂341构成为具备:能够与第二小径齿轮340a啮合的齿部以及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341a。并且,第二小径齿轮340a和第二齿轮臂341的齿部啮合,第二齿轮臂341的突出部341a和金属丝343的一端部连结。
致动器340及第二齿轮臂341配置于扬谷风扇56的附近且是左侧板391a的吸入口391b的后方,借助第二安装部件344而安装于左侧板391a的左外侧。第二安装部件344形成为侧视时切去一个角部而得到的大致矩形状。第二安装部件344的上部344a及下部344b分别从上下中途部朝向左侧板391a侧弯曲成从前面观察时为大致曲柄状,能够以各端部与左侧板391a抵接,以使该上下中途部与左侧板391a之间产生空间。
并且,致动器340及第二齿轮臂341收容于第二安装部件344的上下中途部与左侧板391a之间所形成的所述空间,并且,固定于第二安装部件344的上下中途部的右内侧,之后,利用螺栓等固定成第二安装部件344的上部344a及下部344b的各端部与左侧板391a相抵接的状态。由此,致动器340及第二齿轮臂341安装于左侧板391a的左外侧。
如图15(a)所示,调整杆347由板状部件构成。调整杆347形成为侧视时五边形,在以其长度方向为大致上下方向而前低后高状地倾斜的状态下配置于左侧第一枢轴支撑片345及第二枢轴支撑片346的左侧方。对于调整杆347,其上端部借助支轴347a而转动自如地支撑于左侧第一枢轴支撑片345的前后中途部,并且,其上下中途部转动自如地枢轴连结于左侧第二枢轴支撑片346的前后中途部。在调整杆347的下端部从前方连结有金属丝343的另一端部。亦即,调整杆347的下端部借助金属丝343而与第二齿轮臂341的突出部341a相连。
另外,在调整杆347的下端部从下方连结有由弹簧等构成的施力部件348的一端部。并且,调整杆347通过施力部件348进行施力而借助支轴347a而向与金属丝343的拉伸方向(前方)相反的方向(后方)转动。如图15(b)所示,在调整杆347随着施力部件348的施力而以支轴347a为中心向后方转动时,各第二枢轴支撑片346、346相对于各第一枢轴支撑片345、345向后方移动,从而各翅片53a以左右两侧的上端缘部为中心进行转动,各翅片53a的角度向增大方向变化。
该构成中,在第二小径齿轮340a因致动器340的驱动而转动,与该第二小径齿轮340a啮合的第二齿轮臂341以其支轴341b为中心向图13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情况下,第二齿轮臂341的突出部341a向下方移动,从而调整杆347的下端部利用金属丝343抵抗施力部件348的施力,向前方拉伸,调整杆347以支轴347a为中心向前方转动。随着该调整杆347的转动,各第二枢轴支撑片346、346相对于各第一枢轴支撑片345、345向前方移动,从而各翅片53a以左右两侧的上端缘部为中心向前方转动。由此,如图15(a)所示,各翅片53a的角度变小,相邻的翅片53a、53a之间的间隔变窄,糠筛53的开度减小。
另一方面,在第二小径齿轮340a因致动器340的驱动而转动,与该第二小径齿轮340a啮合的第二齿轮臂341以其支轴341b为中心向图13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情况下,第二齿轮臂341的突出部341a向上方移动,从而金属丝343变松,调整杆347随着施力部件348的施力而以支轴347a为中心向后方转动。随着该调整杆347的转动,各第二枢轴支撑片346、346相对于各第一枢轴支撑片345、345向后方移动,从而各翅片53a以左右两侧的上端缘部为中心向后方转动。由此,如图15(b)所示,各翅片53a的角度变大,相邻的翅片53a、53a之间的间隔变宽,糠筛53的开度增大。
图4及图5给出的谷粒筛54配置于糠筛53的下方,并支撑于摆动筛选装置主体50-1的前后中途部。逐稿器55在糠筛53的后方配置于谷粒筛54的后上方,并支撑于摆动筛选装置主体50-1的后部。在摆动筛选装置50(逐稿器55)的后方配置有与机体外部相连的排出口50a。
风筛选装置具备:扬谷风扇56、前置风扇57、第二风扇58以及吸引风扇59。
扬谷风扇56配置于前进料盘51的后部及后进料盘52的下方,并在左右方向上横置于下部机架12的前部。前置风扇57在前进料盘51的前部的下方配置于扬谷风扇56的前上方,并在左右方向上横置于下部机架12的前端部附近。第二风扇58在糠筛53的后端部的下方配置于后述的谷粒输送装置的一等品输送装置61与二等品输送装置62之间,并在左右方向上横置于下部机架12的前后中途部。
吸引风扇59配置于机体后部,且配置于逐稿器55的上方,并在下部机架12的后端部的上方沿左右方向横置。吸引风扇59设置于上下方向空开规定间隔配置的上部吸引罩59a与下部吸引罩59b之间。上部吸引罩59a及下部吸引罩59b的后端部存在于吸引风扇59的后方,构成与机体外部相连的排气口59c。排气口59c配置于排出口50a的上方,利用下部吸引罩59b与排出口50a分隔开。
扬谷风扇56、前置风扇57、第二风扇58以及吸引风扇59通过来自发动机11的动力向各自的旋转轴传递而进行旋转,产生筛选风。所述筛选风在机体内部向后上方流动,并且,被吸引风扇59吸引后从排气口59c向机体外部排出,或从排出口50a向机体外部排出。
谷粒输送装置具备:一等品输送装置61、二等品输送装置62、一等品扬谷装置63、二等品返还装置64。
一等品输送装置61配置于扬谷风扇56的后方且是糠筛53及谷粒筛54的下方,并沿左右方向横置于下部机架12的前后中途部。二等品输送装置62在一等品输送装置61及第二风扇58的后方配置于逐稿器55的下方,并沿左右方向横置于下部机架12的后部。
一等品扬谷装置63配置于一等品输送装置61的右侧方,并在下部机架12的右外侧上下方向竖立设置。对于一等品扬谷装置63,其下端部与一等品输送装置61的右端部相连接,并且,其上端部与谷粒贮存部7的谷粒箱71相连接。
二等品返还装置64配置于二等品输送装置62的右侧方,并在下部机架12的右外侧在前后方向上倾斜设置。对于二等品返还装置64,其后下端部与二等品输送装置62的右端部相连接,并且,其前上端部与脱粒部4的脱粒室44或摆动筛选装置50的上方的空间相连接。
[II.脱粒、筛选作业]
该构成中,在进行脱粒及筛选作业时,脱粒部4中,由割取部3输送而来的割取后的穗秆的根部被进料链条41接受,朝向排出秸秆处理部8向后方输送。在该输送中,利用脱粒滚筒42对穗秆的穗尖部进行脱粒,在包括其谷粒、秸秆屑以及尘埃的处理物向筛选部5落下的过程中,利用承接网45进行筛选。没有被脱粒滚筒42脱粒的秸秆屑等未处理物从脱粒室44经由送尘口40而输送到处理室46,然后,利用处理滚筒43进行处理,在其处理物向筛选部5落下的过程中,利用处理滚筒网47进行筛选,被投入筛选部5。
筛选部5中,在摆动筛选装置主体利用摆动机构而摆动的状态下,从脱粒部4的承接网45落下的处理物的层被前后进料盘51、52弄平,对处理物进行比重筛选。由前进料盘51筛选后的处理物利用糠筛53进行粗筛选。由后进料盘52筛选后的处理物利用谷粒筛54进行筛选。另外,从脱粒部4的承接网45、处理滚筒网47落下的处理物利用糠筛53进行粗筛选。由糠筛53筛选后的处理物利用谷粒筛54和来自扬谷风扇56、前置风扇57及第二风扇58的筛选风进行精筛选。
从糠筛53及谷粒筛54落下的谷粒、秸秆屑等利用来自扬谷风扇56及前置风扇57的筛选风进行精筛选。此时,比重大且重的谷粒作为一等品逆着筛选风落下,收容于一等品输送装置61。使比重比谷粒小且轻的处理物利用来自扬谷风扇56及前置风扇57的筛选风以及来自第二风扇58的筛选风飞向二等品输送装置62的上方。
该飞扬的处理物中,比较重的处理物、例如带枝梗的谷粒作为二等品落下,收容于二等品输送装置62。除此以外的处理物利用来自扬谷风扇56、前置风扇57及第二风扇58的筛选风进一步飞向逐稿器55。其中的秸秆屑被逐稿器55理顺。存在于该秸秆屑中的谷粒作为二等品落下,收容于二等品输送装置62。其它的尘埃利用所述筛选风从排出口50a向机体外部排出。
一等品被一等品输送装置61向一等品扬谷装置63输送,接下来,被一等品扬谷装置63向谷粒贮存部7的谷粒箱71输送,从而贮存于谷粒箱71。二等品被二等品输送装置62向二等品返还装置64输送,接下来,被二等品返还装置64向脱粒部4的脱粒室44或摆动筛选装置50的上方空间输送,进行脱粒或不脱粒,利用摆动筛选装置50及风筛选装置进行再次筛选。
[III.至行驶部为止的动力传递路径]
接下来,使用图16,对联合收割机1中的从发动机11至行驶部2(履带式行驶装置21)(行驶系统)的动力的传递路径进行说明。
如图16所示,联合收割机1的行驶系统的动力的传递路径中具备:行驶用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以下称为行驶用HST。)110、转向用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以下称为转向用HST。)120、以及传动机构140。
行驶用HST110具备:可变容量型的行驶泵110P、固定容量型的行驶马达110M。行驶泵110P和行驶马达110M分别由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构成,彼此流体连接。此外,行驶泵110P和行驶马达110M只要至少一方为可变容量型即可。
行驶泵110P具备:行驶泵轴111、柱塞、缸、以及行驶泵容量调整机构113。行驶泵轴111与发动机11的输出轴连动连结,缸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撑于行驶泵轴111。缸中以能够往复滑动的方式收纳有多个柱塞。行驶泵容量调整机构113构成为:具有活动斜板和控制轴,通过以控制轴使活动斜板倾转来变更柱塞往复滑动的行程,能够变更来自行驶泵110P的排出量。
行驶马达110M具备:柱塞、缸、行驶马达轴115、以及固定斜板。缸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撑于行驶马达轴115。固定斜板固定于行驶马达主体114,利用由行驶泵110P送出的压力油来按压柱塞而使缸及行驶马达轴115旋转。
行驶用HST110能够通过变速操作装置对行驶泵容量调整机构113进行操作。如图16或图17所示,变速操作装置具备:作为能够人为操作的主变速操作部件的主变速杆94、第一操作位置检测传感器94a、以及作为行驶泵110P用的动作装置的变速致动器116。第一操作位置检测传感器94a、变速致动器116与联合收割机1所具备的后述的控制装置200相连接。
主变速杆94在操纵部9配置于驾驶座91附近。主变速杆94能够从中立位置向前进侧或后退侧进行转动操作。
第一操作位置检测传感器94a设置于主变速杆94的转动基部,能够检测主变速杆94的转动角作为主变速杆94的操作位置。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变速致动器116由液压缸、电磁阀、使该电磁阀动作的螺线管等构成。其中,变速致动器116没有特别限定,还可以由电动马达、电动缸等构成。
当主变速杆94从中立位置向前进侧或后退侧进行转动操作时,利用第一操作位置检测传感器94a检测其操作位置,利用控制装置200使变速致动器116的螺线管动作,从而切换电磁阀。通过该电磁阀的切换,液压缸伸缩为与第一操作位置检测传感器94a的检测值相对应的长度,行驶泵容量调整机构(活动斜板)113从中立位置向前进侧或后退侧倾转,变更行驶泵110P的容量。
这样,行驶用HST110中,在驱动行驶泵110P时,根据行驶泵容量调整机构(活动斜板)113的倾转来变更行驶泵110P的容量,由此,从行驶泵110P向行驶马达110M排出的工作油的排出量及排出方向发生变化,行驶马达轴115的旋转方向变更为正方向或反方向,并且,转速变更为无级。
如图16所示,转向用HST120具备:可变容量型的转向泵120P、以及固定容量型的转向马达120M。转向泵120P和转向马达120M分别由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构成,彼此流体连接。即,转向泵120P具备:转向泵轴121、柱塞、缸、以及转向泵容量调整机构123。转向马达120M具备:柱塞、缸、转向马达轴125、以及固定斜板。固定斜板固定于转向马达主体124。此外,转向泵和转向马达只要至少一方为可变容量型即可。
行驶部所涉及的传动机构140具备:一对行星齿轮机构、即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50a及第二行星齿轮机构150b、行驶用输出传动机构160、以及转向用输出传动机构170。
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50a中的各行星齿轮152以与内齿轮154的内齿和太阳齿轮151的外齿啮合的方式插装于两齿轮之间,旋转自如地轴支撑于齿轮架153。并且,齿轮架153与第一输出轴130a固定。太阳齿轮151固定于旋转轴156。
同样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150b中的各行星齿轮152以与内齿轮154的内齿和太阳齿轮151的外齿啮合的方式插装于两齿轮之间,旋转自如地轴支撑于齿轮架153。并且,齿轮架153与第二输出轴130b固定。
行驶用输出传动机构160具备:输出轴161、分支轴165、第一行驶用输出齿轮列166a、第二行驶用输出齿轮列166b、齿轮啮合式的副变速机构167、以及驻车用制动装置162。输出轴161与行驶用HST110中的行驶马达110M的行驶马达轴115连动连结,分支轴165借助副变速机构167而与输出轴161连动连结。
副变速机构167构成为:能够使行驶用的行驶马达轴115的旋转动力在输出轴161与分支轴165之间进行多级变速。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将副变速机构构成为能够变速为作业用的低速级和行驶用的高速级,不过,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变速为三级以上。
副变速机构167具备:高速驱动齿轮167a及低速驱动齿轮167b、高速从动齿轮167c及低速从动齿轮167d、行驶系统移位器167e、以及传动轴167f。副变速机构167能够通过副变速操作装置进行操作,副变速操作装置具备:作为能够人为操作的副变速操作部件的副变速杆95、以及第二操作位置检测传感器95a。
此外,在行驶马达110M的行驶马达轴115上固定有PTO带轮118,行驶马达110M的旋转动力能够从该PTO带轮118向割取部3的传动机构传递。
第一行驶用输出齿轮列166a构成为:能够将分支轴165的旋转动力向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50a的内齿轮154传递,第二行驶用输出齿轮列166b构成为:能够将分支轴165的旋转动力向第二行星齿轮机构150b的内齿轮154传递。第一行驶用输出齿轮列166a和第二行驶用输出齿轮列166b的各传动方向及传动比设定为彼此相同。
停车用制动装置162构成为:具有制动轴163和制动单元164,能够利用制动轴163从输出轴161接受旋转动力而向分支轴165输出,利用制动单元164选择性地对制动轴163附加制动力。
在转向用输出传动机构170中设置有输出轴171、通用轴172、第一转向用输出齿轮列173a、第二转向用输出齿轮列173b、离合器装置175、以及转向用制动装置174。
该构成中,在主变速杆94从中立位置进行转动操作而使得行驶用HST110的行驶马达110M进行驱动的情况下,行驶马达110M的旋转动力从行驶马达轴115按行驶用输出传动机构160的输出轴161、分支轴165、第一及第二行驶用输出齿轮列166a、166b、第一及第二行星齿轮机构150a、150b的内齿轮154、行星齿轮152、齿轮架153的顺序向各部件传递,接下来,向第一及第二输出轴130a、130b传递。
通过该旋转动力的传递,使得第一输出轴130a和第二输出轴130b以同一转速旋转,进而,使左右的各履带式行驶装置21所具备的驱动轮以同一转速向同一旋转方向旋转。其结果,左右的履带式行驶装置21进行驱动,机体直行行驶。
通过第一输出轴130a和第二输出轴130b彼此的相反方向旋转,使得左右一方的履带式行驶装置21的驱动轮向正向或反向旋转,左右另一方的履带式行驶装置21的驱动轮向反向或正向旋转。其结果,左右的履带式行驶装置21进行驱动,原地进行机体的回旋转弯。由此,能够在例如田间、畦头未耕地转换方向。
[IV.控制装置]
以下,使用图4至图6、图8及图17,对与联合收割机1的控制相关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7所示,联合收割机1具备控制装置200。另外,在控制装置200上连接有送尘阀44a、糠筛53、第一操作位置检测传感器94a、第二操作位置检测传感器95a、转向位置检测传感器92a、对第一阈值调节表盘96的操作位置进行检测的第一表盘位置检测传感器96a、对第二阈值调节表盘97的操作位置进行检测的第二表盘位置检测传感器97a、行驶速度检测传感器201、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摆动损耗传感器203、行驶速度检测传感器204、变速致动器116、转向致动器126、以及显示装置300。
控制装置200设置于联合收割机1的任意位置,并由中央处理装置、存储装置等构成。
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控制,将脱粒调整为最佳的状态,以使利用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和摆动损耗传感器203计算出的损耗量落在损耗量目标范围,并如下进行调整:根据利用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和摆动损耗传感器203计算出的损耗量来进行反馈控制,控制送尘阀44a、糠筛53以及车速,使损耗量落在损耗量目标范围。
以下,对控制模式详细地进行说明,该控制模式通过对与用于进行该控制动作的控制装置相连接的送尘阀44a、糠筛53、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摆动损耗传感器203、行驶速度检测传感器204等进行控制而尽可能减少损耗量。
即,各送尘阀44a构成为:借助致动器44f而与控制装置200相连接,通过对致动器44f进行驱动,能够使各送尘阀44a进行转动。
此外,糠筛53(各翅片53a)构成为:借助致动器340而与控制装置200相连接,通过对致动器340进行驱动,能够使各翅片53a转动,变更相邻的翅片53a间的间隙尺寸(翅片开度)。
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对从处理室46的处理滚筒网47的末端部漏下的谷粒的量进行检测,如图6及图8所示,其由平板状的感压传感器构成并固定于处理室46的侧壁46a。
在此,对由处理室46处理的穗秆、谷粒到达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而检测出损耗量的过程进行说明。
即,构成为:脱粒部4中,从割取部3输送而来的割取后的穗秆的根部被进料链条41接受,朝向排出秸秆处理部8向后方输送,不过,该输送中,在包含谷粒、秸秆屑、尘埃的处理物向筛选部5落下的过程中,利用承接网45进行筛选,没有利用脱粒滚筒42进行脱粒的秸秆屑等未处理物从脱粒室44经由送尘口40而向处理室46输送。
然后,当利用处理滚筒43进行处理时,在其处理物向筛选部5落下的过程中,利用处理滚筒网47进行筛选,从处理滚筒网47向筛选部5投入。
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构成为:被形成为方形箱状的外壳,根据伴随重量质的谷粒的接触负荷而来的负荷感知来感知谷粒的量。
该处理室46中,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配置于处理滚筒43的末端部附近的侧壁46a(参照图4至图6及图8)。
另外,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以在上下(高度)方向上位于处理滚筒网47下的高度的方式固定于处理室46的右侧壁46a(参照图6)。
该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以使检测面朝向左方(处理滚筒43的方向)的状态配置。这样,通过将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固定于处理室46的侧壁46a,能够防止处理物等堆积于该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的检测面,防止检测精度降低。
此外,在进行脱粒作业的情况下,处理滚筒43在正面观察时顺时针旋转,在该处理滚筒43的下侧与处理滚筒网47之间对未处理物进行脱粒处理。
当利用处理滚筒43进行处理时,在其处理物向筛选部5落下的过程中,利用处理滚筒网47进行筛选,从处理滚筒网47向筛选部5投入。
此时,从处理滚筒网47的末端部漏下的谷粒因处理滚筒43的旋转而向处理滚筒网47的右方飞扬,从而与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相接触。由此,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能够检测漏下的谷粒的量。
另外,摆动损耗传感器203对从摆动筛选装置50的后部(逐稿器55)落下的谷粒的量、即谷粒的损耗量进行检测。
如图4至图8所示,摆动损耗传感器203由例如感压传感器构成,配置于摆动筛选装置50的后部(逐稿器55下方),并配置于从逐稿器55落下的谷粒能够接触的位置。
摆动损耗传感器203构成横向延伸的辊状的传感器主体203a,在其一端附设感压传感器203b,在谷粒接触到传感器主体203a时,传感器主体203a以感压传感器203b检测谷粒的量。此外,图8中符号203c是对传感器主体203a进行支撑的ヘ字形的支撑板。
联合收割机1中,在进行作业(割取作业、脱粒作业及筛选作业)的情况下,混在秸秆屑中的谷粒、附着于枝梗的谷粒通过摆动筛选装置50的摆动及所述风筛选装置的筛选风而向后方输送,有时被逐稿器55打散而落下。此时,落下的谷粒与摆动损耗传感器203相接触。
由此,摆动损耗传感器203能够检测从摆动筛选装置50的后部(逐稿器55)落下的谷粒的量(损耗量)。
从摆动筛选装置50的后部落下的谷粒利用二等品返还装置64而向脱粒部4的脱粒室44输送,然后,再次在脱粒室44内送出,或者,利用二等品返还装置64而向摆动筛选装置50的上方空间输送,然后,再次利用摆动筛选装置50及风筛选装置进行筛选。
此外,存在如下倾向:在无法利用脱粒滚筒42对穗秆顺利进行脱粒而使从承接网45的末端部漏下的谷粒的量增大的情况下,或者,在由于摆动筛选装置50的糠筛53的翅片开度过小而使得谷粒没有从翅片间顺利落下的情况下,从摆动筛选装置50的后部(逐稿器55)落下的谷粒的量(损耗量)增大。
此外,也可以构成为:使用具有发光元件及受光元件的光传感器代替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摆动损耗传感器203,对在发光元件与受光元件之间通过的谷粒的量进行检测。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使用具有发送器及接收器的超声波传感器代替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摆动损耗传感器203,对在发送器与接收器之间通过的谷粒的量进行检测。
另外,预先对送尘阀、糠筛、车速进行反馈控制以使利用各损耗传感器计算出的损耗值落在损耗量目标范围时的损耗量目标范围的初期设定可以任意调整。即,构成为:损耗量目标值具有预先设定的基准设定值和作业者根据田间的环境而任意地调整设定的任意设定值,能够通过作业者的选择来设定损耗量目标值。由此,具有如下效果:例如在以联合收割机制造商的基准设定值的形式预先设定的状况下进行作业的期间,在想要考虑田间环境等作业状况而以因作业者的经验和熟练度而不同的设定值改变损耗量目标值时,作业者可以任意地变更基准设定值而使损耗量目标值为任意设定值,因此,能够进行在最佳的状况下进行损耗控制而尽可能地减少脱粒损耗的作业。
此外,在此,作为用于以作业者的选择来任意地设定损耗量目标值的操作机构,构成为:可以使设置于驾驶座的操作手柄的中央的液晶面板n为触摸面板而将损耗量目标值变更为任意的设定值。或者,所述操作机构构成为:在驾驶座附近的操作面板上设置数值显示的表盘操作部而能够利用该表盘操作部任意地设定损耗量目标值。
关于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在操纵部9的驾驶座91附近配置有第一阈值调节表盘96,以设定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的检测值的阈值(第一阈值)。第一阈值调节表盘96可以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进行转动操作。
另外,关于摆动损耗传感器203,在操纵部9的驾驶座91附近配置有第二阈值调节表盘97,以便设定摆动损耗传感器203的检测值的阈值(第二阈值)。第二阈值调节表盘97可以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进行转动操作。
行驶速度检测传感器204对联合收割机1的行驶速度进行检测,其构成为:能够检测出联合收割机1的行驶系统的动力传递路径中的适当的轴或齿轮的旋转速度来作为行驶速度。
[V.控制装置200的控制模式]
以下,使用图18,对利用联合收割机1进行作业(割取作业、脱粒作业及筛选作业)中的控制装置200的控制模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控制模式的基本特征在于:在损耗量超过了目标范围的情况下,如下进行控制:首先调整送尘阀44a,如果达到测定损耗量无法落在目标范围内的送尘阀限制值,则接下来,调整糠筛53,如果达到测定损耗量无法落在目标范围内的糠筛限制值,则接下来,调整车速;另一方面,在损耗量低于目标范围的情况下,如下进行控制:调整车速,如果达到测定损耗量无法落在目标范围内的车速限制值,则接下来,调整糠筛53,如果达到测定损耗量无法落在目标范围内的糠筛限制值,则接下来,调整送尘阀44a。
此外,控制装置200还具有如下特征:在所述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的检测值为规定的第一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如下进行控制:利用送尘阀44a使谷粒的送出量减少,另外,进行控制以使车速下降;在所述摆动损耗传感器203的检测值为规定的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糠筛53的翅片开度增加。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作业者利用第一阈值调节表盘96将第一阈值设定为Qt,利用第二阈值调节表盘97将第二阈值设定为Rt,作业者根据作业条件等来适当确定第一阈值Qt、第二阈值Rt的大小。
以下,对具体的控制模式进行说明。
图18的步骤S101中,控制装置200判定检测值Qd是否低于第一阈值Qt且检测值Rd是否低于第二阈值Rt。
在检测值Qd低于第一阈值Qt且检测值Rd低于第二阈值Rt的情况下,控制装置200进入到步骤S201,其它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102。
步骤S102中,控制装置200判定检测值Qd是否为第一阈值Qt以上且检测值Rd是否低于第二阈值Rt。
在检测值Qd为第一阈值Qt以上且检测值Rd低于第二阈值Rt的情况下,控制装置200进入到步骤S103,其它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104。
步骤S103中,控制装置200进行如下控制:利用各送尘阀44a使谷粒的送出量减少。
利用控制装置200如下控制各送尘阀44a:利用致动器44f使各送尘阀44a向一方转动,从而使各送尘阀44a的相位与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的检测值Qd为第一阈值Qt时的相位相比,偏向所述一方侧。
由此,在利用脱粒滚筒42进行脱粒时,朝向后方以螺旋状送出的谷粒沿着脱粒滚筒42的外周面与各送尘阀44a相抵接而被向前方引导,向脱粒室44的后部送出的谷粒的量减少,因此,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的检测值Qd减小。控制装置200继续各送尘阀44a的控制直至检测值Qd低于第一阈值Qt。
步骤S104中,控制装置200判定检测值Qd是否低于第一阈值Qt且检测值Rd是否为第二阈值Rt以上。在检测值Qd低于第一阈值Qt且检测值Rd为第二阈值Rt以上的情况下,控制装置200进入到步骤S105,其它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106。
步骤S105中,控制装置200使相邻的翅片53a间的间隙尺寸、即糠筛53的翅片开度增加。
利用控制装置200如下控制翅片开度:利用致动器340使各翅片53a转动,从而使各翅片53a的倾斜角度与摆动损耗传感器203的检测值Rd为第二阈值Rt时的角度相比增大。
由此,谷粒容易从各翅片53a间落下,由于谷粒从各翅片53a间顺利落下,所以摆动损耗传感器203的检测值Rd减小。控制装置200继续翅片开度的控制,直至检测值Rd低于第二阈值Rt。
步骤S106中,即,在检测值Qd为第一阈值Qt以上且检测值Rd为第二阈值Rt以上的情况下,控制装置200进行使联合收割机1的车速V下降的控制。
利用控制装置200如下进行使车速V减小的控制:将车速V限制到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的检测值Qd为第一阈值Qt时的车速V1以下。
即,在检测值Qd达到第一阈值Qt的情况下,如下进行控制:即便作业者使主变速杆94向加速侧转动操作,控制装置200也进行控制,以便联合收割机1的车速V不会增加到V1以上。
由此,利用割取部3割取的穗秆量减少,利用脱粒滚筒42对穗秆顺利地进行脱粒,因此,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的检测值Qd减小。控制装置200继续车速V的控制,直至检测值Qd低于第一阈值Qt。
在检测值Qd低于第一阈值Qt且检测值Rd低于第二阈值Rt的情况下,控制装置200进入到步骤S201。该步骤中,损耗量低于目标范围,因此,如下进行控制:首先调整车速,如果达到测定损耗量无法落在目标范围内的车速限制值,则接下来,调整糠筛,如果达到测定损耗量无法落在目标范围内的糠筛限制值,则接下来,调整送尘阀。
控制模式以损耗量超过目标范围时的控制模式的顺序相反的模式进行处理。
通过如上构成,如上述S106所示,在摆动损耗传感器203的检测值较大的情况下、即谷粒的损耗量较多的情况下,而且,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的检测值也较大时,谷粒的损耗量增加的原因可以判断为:由从承接网45的后端部漏下的谷粒的量较多导致,并且,由糠筛53的翅片开度过小导致。
与此相对,如上述S105所示,在摆动损耗传感器203的检测值较大的情况下,在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的检测值较小时,谷粒的损耗量增加的原因可以判断为:由糠筛53的翅片开度过小导致,而并非取决于从承接网45的后端部漏下的谷粒的量。
另外,如上述S103所示,即便在摆动损耗传感器203的检测值较小的情况下,在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的检测值较大时,也可以判断为无法利用脱粒滚筒42对穗秆顺利地进行脱粒,之后摆动损耗传感器203的检测值(谷粒的损耗量)有可能增加。
因此,可以利用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和摆动损耗传感器203精度良好地确定谷粒的损耗量增加的原因,容易实现对其损耗的应对。
另外,利用控制装置200进行与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及摆动损耗传感器203的检测值相对应的控制,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谷粒的损耗量增加。
如上所述,利用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和摆动损耗传感器203来尽可能减少谷粒的损耗量,进行谷粒的充分脱粒回收。并且,借助控制装置200而对送尘阀44a、糠筛53、车速进行反馈控制,以根据来自各损耗传感器202、203的检测值来使损耗值落在损耗量目标范围内。
[另一实施例]
另外,作为另一实施例,联合收割机构成为:基于利用所述损耗传感器202、203的损耗量计算出的损耗值,在一定的范围内对所述送尘阀44a及糠筛53的开闭动作进行反馈控制,以使损耗量落在目标范围,前述的联合收割机中,基于各传感器的多元化的损耗值变化,以第一特性曲线至第五特性曲线对该送尘阀44a及糠筛53的各开闭动作与所述损耗传感器202、203的损耗值的相关关系进行控制。
即,具体而言,第一特性曲线构成为:在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及摆动损耗传感器203的检测值超过了损耗量目标范围的情况下,送尘阀44a在基准开度位置停止,并且,糠筛53从基准的开度位置向开放方向动作。
对于第二特性曲线,构成为:在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的检测值超过损耗量目标范围、同时摆动损耗传感器203的检测值低于损耗量目标范围的情况下,送尘阀44a从基准的开度位置向关闭方向动作,并且,糠筛53在基准的开度位置状态停止。
对于第三特性曲线,构成为:在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的检测值低于损耗量目标范围、同时摆动损耗传感器203的检测值超过了损耗量目标范围的情况下,送尘阀44a从基准的开度位置向关闭方向动作,并且,糠筛53从基准的开度位置向开放方向动作。
对于第四特性曲线,构成为:在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及摆动损耗传感器203的检测值均低于损耗量目标范围的情况下,送尘阀44a进行开放动作,而糠筛53在基准的开度位置处于停止状态。
对于第五特性曲线,构成为:在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及摆动损耗传感器203的检测值均低于损耗量目标范围极少量的情况下,送尘阀44a从基准的开度位置向开放方向动作,并且,糠筛53在基准的开度位置处于停止状态。
通过像这样构成,具有如下效果:根据多种多样的脱粒和筛选状况,将送尘阀44a、糠筛53的开度从基准开度向开放方向或者关闭方向进行微小的动作调整,能够准确地实现脱粒损耗的减少。
另外,具有如下效果,即,能够自动地进行应对复杂损耗的动作调整,以便将各传感器感知的损耗量区分为超过了目标范围的情形和低于目标范围的情形、并且与之对应地借助控制装置200对送尘阀44a、糠筛53的开度进行调整。
以下,基于上述的另一实施例,对各特性曲线的控制进行说明。
此外,送尘阀44a及糠筛53分别与控制装置200相连接,所述损耗传感器202、203配设于割取的穗秆的处理路径、即、处理滚筒43的末端,并且,所述损耗传感器构成为包括: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其对从处理滚筒43的承接网的末端部漏下的谷粒的损耗量进行检测;以及摆动损耗传感器203,其在横切摆动筛选流路末端的状态下为大致筒状,以便对从所述摆动筛选装置50的后部落下的谷粒的量进行检测。
·第一特性曲线
在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及摆动损耗传感器203的检测值超过了损耗量目标范围的情况下,送尘阀44a在基准的开度位置停止,糠筛53从基准的开度位置向开放方向动作。
·第二特性曲线
在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的检测值超过损耗量目标范围、同时摆动损耗传感器203的检测值低于损耗量的情况下,送尘阀44a从基准的开度位置向关闭方向动作,糠筛53以基准的开度位置状态停止。
·第三特性曲线
在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的检测值低于损耗量目标范围、同时摆动损耗传感器203的检测值超过了损耗量目标范围的情况下,送尘阀44a从基准的开度位置向关闭方向动作,糠筛53从基准的开度位置向开放方向动作。
·第四特性曲线
在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及摆动损耗传感器203的检测值低于损耗量目标范围的情况下,送尘阀44a进行开放动作,糠筛53在基准的开度位置为停止状态。
·第五特性曲线
在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及摆动损耗传感器203的检测值低于损耗量目标范围极少量的情况下,送尘阀44a从基准的开度位置向开放方向动作,糠筛53在基准的开度位置为停止状态。
利用该控制模式,根据多种多样的脱粒和筛选状况,将送尘阀44a、糠筛53的开度从基准开度向开放方向或者关闭方向进行微小的动作调整,从而,能够准确地实现脱粒损耗的减少。
此外,能够自动地进行应对复杂损耗的动作调整,以便将各传感器感知的损耗量区分为超过了目标范围的情形和低于目标范围的情形、并且与之对应地对送尘阀44a、糠筛53的开度进行调整。
以一览表的形式,对这些各特性曲线示意性地进行说明。
[表1]
Figure BDA0001713082660000291
上述的另一实施例的各特性曲线中,所谓调整送尘阀44a、糠筛53的开度,是指以预先设定的基准开度位置为基准,使其从该开度向开放方向动作、或者向关闭方向动作。
例如,对于送尘阀44a,将从关闭至开放的阀动作幅度范围划分为5个区块,将其动作幅度范围的5分之3至5分之4的阀动作幅度范围作为控制动作范围,使阀朝向5分之3的位置的动作为关闭动作,使阀朝向5分之4的位置的动作为开放动作。
另外,对于糠筛53,将从翅片的关闭至开放的动作幅度范围划分为7个区块,将其动作幅度范围的7分之4至7分之7的翅片动作幅度范围作为控制动作范围,使翅片朝向7分之4的位置的动作为关闭动作,使翅片朝向7分之7的位置的动作为开放动作。
通常,送尘阀44a处于5分之3的位置的状态为开始切割的起点,糠筛处于7分之4的位置的状态为开始切割的起点。
此外,对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控制模式,在损耗量超过了目标范围的情况下,如下进行控制:首先调整送尘阀44a,如果达到测定损耗量无法落在目标范围内的送尘阀限制值,则接下来,调整糠筛53,如果达到测定损耗量无法落在目标范围内的糠筛限制值,则接下来,调整车速。
另一方面,在损耗量低于目标范围的情况下,如下进行控制:以与损耗量超过目标范围的情形相反的顺序调整车速,如果达到测定损耗量无法落在目标范围内的车速限制值,则接下来,调整糠筛53,如果达到测定损耗量无法落在目标范围内的糠筛限制值,则接下来,调整送尘阀44a。
在该另一实施例中,对于所述控制装置200,在所述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的检测值为规定的第一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如下控制:利用送尘阀44a使谷粒的送出量减少,另外,进行控制使车速下降,在所述摆动损耗传感器203的检测值为规定的第二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使所述糠筛53的翅片开度增加。
此外,作业者利用第一阈值调节表盘96将第一阈值设定为Qt,利用第二阈值调节表盘97将第二阈值设定为Rt,作业者根据作业条件等来适当确定第一阈值Qt、第二阈值Rt的大小。
以下,按照流程图,对另一实施例的具体控制模式进行说明。
图18的步骤S101中,控制装置200判定检测值Qd是否低于第一阈值Qt且检测值Rd是否低于第二阈值Rt,在检测值Qd低于第一阈值Qt且检测值Rd低于第二阈值Rt(相当于特性曲线4)的情况下,控制装置200进入到步骤S201,其它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102。
步骤S102中,控制装置200判定检测值Qd是否为第一阈值Qt以上且检测值Rd是否低于第二阈值Rt,在检测值Qd为第一阈值Qt以上且检测值Rd低于第二阈值Rt(相当于特性曲线2)的情况下,控制装置200进入到步骤S103,其它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104。
步骤S103中,控制装置200进行如下控制:利用各送尘阀44a使谷粒的送出量减少。
利用控制装置200如下控制各送尘阀44a:利用致动器44f使各送尘阀44a向一方转动,从而使各送尘阀44a的相位与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的检测值Qd为第一阈值Qt时的相位相比,偏向所述一方侧。
由此,在利用脱粒滚筒42进行脱粒时,朝向后方以螺旋状送出的谷粒沿着脱粒滚筒42的外周面与各送尘阀44a相抵接而被向前方引导,向脱粒室44的后部送出的谷粒的量减少,因此,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的检测值Qd减小。控制装置200继续各送尘阀44a的控制,直至检测值Qd低于第一阈值Qt。
步骤S104中,控制装置200判定检测值Qd是否低于第一阈值Qt且检测值Rd是否为第二阈值Rt以上,在检测值Qd低于第一阈值Qt且检测值Rd为第二阈值Rt以上(相当于特性曲线3)的情况下,控制装置200进入到步骤S105,其它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106。
步骤S105中,控制装置200使相邻的翅片53a间的间隙尺寸、即糠筛53的翅片开度增加。
利用控制装置200如下控制翅片开度:利用致动器340使各翅片53a转动,从而使各翅片53a的倾斜角度与摆动损耗传感器203的检测值Rd为第二阈值Rt时的角度相比增大。
由此,谷粒容易从各翅片53a间落下,由于谷粒从各翅片53a间顺利落下,所以摆动损耗传感器203的检测值Rd减小。控制装置200继续翅片开度的控制,直至检测值Rd低于第二阈值Rt。
步骤S106中,即,在检测值Qd为第一阈值Qt以上且检测值Rd为第二阈值Rt以上(相当于特性曲线1)的情况下,控制装置200进行使联合收割机1的车速V下降的控制。
利用控制装置200如下进行使车速V减小的控制:将车速V限制到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的检测值Qd为第一阈值Qt时的车速V1以下。
即,在检测值Qd达到第一阈值Qt的情况下,如下进行控制:即便作业者使主变速杆94向加速侧转动操作,控制装置200也进行控制,以便联合收割机1的车速V不会增加到V1以上。
由此,利用割取部3割取的穗秆量减少,利用脱粒滚筒42对穗秆顺利地进行脱粒,因此,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的检测值Qd减小。控制装置200继续车速V的控制,直至检测值Qd低于第一阈值Qt。
在检测值Qd低于第一阈值Qt且检测值Rd低于第二阈值Rt(相当于特性曲线4)的情况下,控制装置200进入到步骤S201。该步骤中,损耗量低于目标范围,因此,如下进行控制:首先调整车速,如果达到测定损耗量无法落在目标范围内的车速限制值,则接下来,调整糠筛,如果达到测定损耗量无法落在目标范围内的糠筛限制值,则接下来,调整送尘阀。
控制模式以损耗量超过目标范围时的控制模式的顺序相反的模式进行处理。
通过如上构成,如上述S106所示,在摆动损耗传感器203的检测值较大的情况下、即谷粒的损耗量较多的情况下,并且,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的检测值也较大时(相当于特性曲线1),谷粒的损耗量增加的原因可以判断为:由从承接网45的后端部漏下的谷粒的量较多导致,并且,由糠筛53的翅片开度过小导致。
与此相对,如上述S105所示,在摆动损耗传感器203的检测值较大的情况下,在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的检测值较小时(相当于特性曲线3),谷粒的损耗量增加的原因可以判断为:由糠筛53的翅片开度过小导致,而并非取决于从承接网45的后端部漏下的谷粒的量。
另外,如上述S103所示,即便在摆动损耗传感器203的检测值较小的情况下,在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的检测值较大时(相当于特性曲线2),也可以判断为无法利用脱粒滚筒42对穗秆顺利地进行脱粒,之后摆动损耗传感器203的检测值(谷粒的损耗量)有可能增加。
因此,可以利用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和摆动损耗传感器203精度良好地确定谷粒的损耗量增加的原因,容易实现对其损耗的应对。
另外,利用控制装置200进行与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及摆动损耗传感器203的检测值相对应的控制,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谷粒的损耗量增加。
在此,在控制车速时采用所谓的对应于发动机负荷的车速控制,其根据发动机的负荷自动减速,慢慢地恢复至原来的速度,通过设定符合条件的负荷率来使作业效率化。即,如下进行控制:如果负荷变大,则自动减速;如果负荷变小,则向原来的速度恢复。
该对应于发动机负荷的车速控制的执行触发时机由作业者进行判断,一边参考田间的状况、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202、摆动损耗传感器203的检测值,一边判断是否执行对应于发动机负荷的车速控制。
并且,这些作业者执行对应于发动机负荷的车速控制的操作的条件为对应于发动机负荷的车速控制为ON,通过像这样执行对应于发动机负荷的车速控制,能够使得发动机的旋转恒定,能够使脱粒滚筒42、摆动筛选装置50等的脱粒筛选作业区域处于最佳的环境动作。
另外,在对应于发动机负荷的车速控制中,恢复到原来的速度之后(图19、步骤S201;YES),送尘阀44a的角度、糠筛53的角度、车速并不是以作业者的设定值为基准进行控制,而是以通过谷粒损耗量进行补正得到的值为基准进行控制。
但是,在不是对应于发动机负荷的车速控制的情况下,当损耗量超过第一、第二阈值的上限或为下限以下时(图19、步骤S203;YES)。以送尘阀44a、糠筛53、车速的顺序进行控制,使损耗量尽可能减少(步骤S204~S209)。
在车速为补正限制值以下且糠筛53的角度为补正限制值以下的情况下(图19、步骤S208;YES),计算出由损耗量导致的糠筛53的补正量并相加,另外,计算出车速的补正量并相加(步骤S209)。
像这样,通过损耗量计算出各补正量,车速不是以作业者设定的阈值为基准,而以通过损耗量进行补正得到的值为基准来进行对应于发动机负荷的车速控制(参照图19)。
另外,本发明中,与通过利用损耗传感器计算出的损耗值来调整车速的车速控制相比,优先进行对应于发动机负荷的车速控制。
由此,对应于发动机负荷的车速控制的原因在于田间环境及割取脱粒作业时发生行驶障碍、作业障碍等故障,该状况视为联合收割机装置的基本障碍,与作为损耗自动控制的补正动作的车速调整相比,优先进行,从而能够实现联合收割机装置的优先保护。
另外,本发明中,构成为能够利用通报机构将是哪一种减速控制通报给作业者,以便能够在减速控制时判别出是根据利用损耗传感器计算出的损耗值来调整车速的车速控制、还是对应于发动机负荷的车速控制,由此,构成为:在作业中车速减速的情况下,作业者能够通过通报机构得知是利用损耗自动控制的车速减速控制、还是对应于发动机负荷的车速减速控制。
因此,具有如下效果:能够预先认识向减速后的通常速度恢复的操作步骤,能够消除操作失误、重复操作等弊端,此外,由于能够认识成为目前减速状况的根源的操作,所以能够一边参照田间环境、一边选择最佳的操作。
作为通报机构,在设置于驾驶座91的方向盘92的中央的主液晶面板n上视觉性地显示使减速控制的种类(车速种类)为哪种减少来进行。例如,进行“损耗减速”、“负荷减速”等的显示(参照图20(a)、(b))。
另外,除了视觉显示以外,还可以利用声音进行显示。例如,可以通过设置于驾驶座91的扬声器产生间歇性不同声音的蜂鸣声,或者间歇性地产生断续的通报声。
另外,本发明中,根据超过损耗自动控制的目标值或者低于损耗自动控制的目标值来进行补正动作,不过,上述的本发明中,对使补正动作的顺序为送尘阀44a、糠筛53以及行驶部2、或者、行驶部2、糠筛53以及送尘阀44a的顺序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补正动作部件的补正顺序不限于该顺序,例如,还可以为仅有送尘阀44a及糠筛53的顺序、仅有糠筛53及行驶部2的顺序、或者、仅有相反的糠筛53及送尘阀44a的顺序、仅有行驶部2及糠筛53的顺序。因此,该控制的顺序不限于3个补正动作部件,还可以利用2个补正动作部件。
符号说明
1 联合收割机
2 行驶部
3 割取部
4 脱粒部
5 筛选部
7 谷粒贮存部
8 排出秸秆处理部
9 操纵部
11 发动机
12 下部机架
44a 送尘阀
53 糠筛

Claims (7)

1.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具备:
割取部,该割取部设置于机体前部;
脱粒滚筒,该脱粒滚筒在脱粒室内将割取的穗秆向后方输送并进行脱粒;
送尘阀,该送尘阀以能够调整向所述脱粒室的后部送出的谷粒的量的方式设置于对所述脱粒滚筒进行收纳的脱粒室;
摆动筛选装置,该摆动筛选装置配置于沿着所述脱粒滚筒的下侧外周面的承接网的下方;
糠筛,该糠筛以能够变更翅片开度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摆动筛选装置;
损耗传感器,该损耗传感器用于检测谷粒的损耗量而计算出损耗值;以及
行驶部,该行驶部设置于搭载有这些部件的机体的下部,
所述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
损耗传感器配设于割取的穗秆的处理路径的末端,
所述送尘阀及糠筛与控制装置连接在一起,并且,
在对所述送尘阀、糠筛以及行驶部进行反馈控制,以使利用损耗传感器计算出的损耗值落在损耗量目标范围时,在损耗量超过了目标范围的情况下,如下进行控制:首先,调整送尘阀,如果达到测定损耗量无法落在目标范围内的送尘阀限制值,则接下来,调整糠筛,如果达到测定损耗量无法落在目标范围内的糠筛限制值,则接下来,调整车速;另外,在损耗量低于目标范围的情况下,如下进行控制:调整车速,如果达到测定损耗量无法落在目标范围内的车速限制值,则接下来,调整糠筛,如果达到测定损耗量无法落在目标范围内的糠筛限制值,则接下来,调整送尘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损耗传感器包括:对从所述承接网的末端部漏下的谷粒的损耗量进行检测的脱粒滚筒损耗传感器、以及对从所述摆动筛选装置的后部落下的谷粒的量进行检测的摆动损耗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与根据利用损耗传感器计算出的损耗值来调整车速的车速控制相比,优先进行对应于发动机负荷的车速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与根据利用损耗传感器计算出的损耗值来调整车速的车速控制相比,优先进行对应于发动机负荷的车速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能够利用通报机构将是哪一种减速控制通报给作业者,以便能够在减速控制时判别出是根据利用损耗传感器计算出的损耗值来调整车速的车速控制、还是对应于发动机负荷的车速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损耗量目标值具有预先设定的基准设定值和作业者根据田间的环境来任意地调整设定的任意设定值,能够以作业者的选择来设定损耗量目标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损耗量目标值具有预先设定的基准设定值和作业者根据田间的环境来任意地调整设定的任意设定值,能够以作业者的选择来设定损耗量目标值。
CN201780005329.9A 2016-03-30 2017-03-29 联合收割机 Active CN1090685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69732 2016-03-30
JP2016069732A JP6499112B2 (ja) 2016-03-30 2016-03-30 コンバイン
PCT/JP2017/012793 WO2017170633A1 (ja) 2016-03-30 2017-03-29 コンバイ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68591A CN109068591A (zh) 2018-12-21
CN109068591B true CN109068591B (zh) 2021-05-18

Family

ID=59964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5329.9A Active CN109068591B (zh) 2016-03-30 2017-03-29 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499112B2 (zh)
KR (1) KR102064096B1 (zh)
CN (1) CN109068591B (zh)
WO (1) WO20171706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06119B2 (ja) * 2019-01-15 2023-01-17 株式会社クボタ 車速制御システム
CN114846992A (zh) * 2022-06-01 2022-08-05 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作物收割的损失检测调整方法、系统和收获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6098A (zh) * 2000-08-01 2002-02-20 克拉斯自行式收获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与旋转脱粒和分离单元相结合的吸入式鼓风机
CN1859838A (zh) * 2003-08-27 2006-11-08 洋马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101124872A (zh) * 2006-08-17 2008-02-20 株式会社久保田 脱粒装置
CN101933431A (zh) * 2009-03-03 2011-01-05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其颖壳筛构造以及其脱粒装置
CN102365015A (zh) * 2009-02-20 2012-02-29 洋马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04730A (ja) * 2002-04-15 2003-10-28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揺動選別部制御方法
JP5244647B2 (ja) 2009-02-20 2013-07-24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5762073B2 (ja) * 2011-03-24 2015-08-12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2012244942A (ja) * 2011-05-27 2012-12-13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6152042B2 (ja) * 2013-11-18 2017-06-21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6098A (zh) * 2000-08-01 2002-02-20 克拉斯自行式收获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与旋转脱粒和分离单元相结合的吸入式鼓风机
CN1859838A (zh) * 2003-08-27 2006-11-08 洋马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101124872A (zh) * 2006-08-17 2008-02-20 株式会社久保田 脱粒装置
CN102365015A (zh) * 2009-02-20 2012-02-29 洋马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101933431A (zh) * 2009-03-03 2011-01-05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其颖壳筛构造以及其脱粒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025933A (ko) 2018-03-09
JP2017176060A (ja) 2017-10-05
CN109068591A (zh) 2018-12-21
KR102064096B1 (ko) 2020-01-08
JP6499112B2 (ja) 2019-04-10
WO2017170633A1 (ja) 2017-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68591B (zh) 联合收割机
JP4892960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8011565A (ja) 汎用コンバイン
JP5190018B2 (ja) コンバイン
JP5142609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762122B2 (ja) コンバイン
JP5204948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7014272A (ja) 移動農機及びコンバイン
JP2011072288A (ja) コンバイン
JP3102019B2 (ja) コンバインにおける脱穀選別制御装置
CN110446427B (zh) 联合收割机
JP2009112265A (ja) 収穫機
JP2004154034A (ja) コンバイン
JP3383545B2 (ja) 脱穀装置
JP5973280B2 (ja) 汎用コンバイン
JP5404116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9165368A (ja) 脱穀装置の揺動選別構造
JP2002345322A (ja) コンバインの選別装置
JP5941790B2 (ja) 汎用コンバイン
JPH02261317A (ja) コンバインの選別制御装置
JPH0813221B2 (ja) コンバインの制御装置
JPH09238559A (ja) 脱穀用選別装置
JP2009000038A (ja) 脱穀部の拡散装置
JP2004016199A (ja) 脱穀装置
JPH104756A (ja) コンバイ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Osak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Yangm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YANMAR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