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3895B - 用于从电梯轿厢中疏散人员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从电梯轿厢中疏散人员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3895B
CN108883895B CN201780022340.6A CN201780022340A CN108883895B CN 108883895 B CN108883895 B CN 108883895B CN 201780022340 A CN201780022340 A CN 201780022340A CN 108883895 B CN108883895 B CN 1088838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car
fixed
elevator
evacuation
evacuation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234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83895A (zh
Inventor
丹尼尔·梅耶尔
格拉迪诺·科拉特雷利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io AG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io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io AG filed Critical Inventio AG
Publication of CN108883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38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838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38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27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to permit passengers to leave an elevator car in case of failure, e.g. moving the car to a reference floor or unlocking the do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2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walls assembly, decorative panels, comfort equipment, thermal or sound insu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28Safety devices separate from control system in case of power failure, for hydraulical lifts, e.g. braking the hydraulic j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示出一种用于从电梯轿厢(5.1、5.2)中疏散人员的装置,包括:脚踏元件(46),脚踏元件(46)限定电梯轿厢(5.1、5.2)的疏散通道的下端部,以及具有第一端部的接板(55),其中,接板(55)借助第一端部能够固定、优选悬挂在脚踏元件(46)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能够固定在脚踏元件(46)上方的横档(47.0、48.0、49.0),其中,横档(47.0、48.0、49.0)用作/设计为脚踏阶梯,接板(55)的第一端部能够并不固定或悬挂在脚踏元件(46)上,而是可替换地固定或悬挂在横档(47.0、48.0、49.0)上,并且示出包括这种装置的电梯设备和用于从电梯轿厢(5.1、5.2)中疏散人员的方法。

Description

用于从电梯轿厢中疏散人员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电梯轿厢中疏散人员的装置、一种具有这种装置的电梯系统以及一种用于从该电梯轿厢中疏散人员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电梯轿厢,该电梯轿厢为了在两个楼层之间运输人员或货物而通常沿着导轨能够沿竖向移动地布置在电梯竖井中。这种电梯系统在其运行期间持续维护,以便能够确保被运输人员或确保电梯系统的安全。然而,电梯设备的运行可能被电梯设备的外部影响或故障部件中断。举例来说,电梯系统的供电故障、遭雷击或中断的安全电路可导致电梯轿厢和位于其中的人员被困在两层楼之间。然后,必须将卡在电梯轿厢中的人员从电梯轿厢中疏散。
JP2005-154025A示出了在两个电梯轿厢的情况下用于疏散人员的疏散装置,两个电梯轿厢在正常操作期间彼此相邻能够移动地布置在电梯竖井中。如果这两个电梯轿厢中的第一个卡在电梯井中,则第二电梯轿厢被定位在第一电梯轿厢旁边。两个电梯轿厢的彼此面向的疏散通道能够打开。这些疏散通道可以通过接板或疏散接板连接,其中,疏散接板可以固定在疏散通道的相应的下边界部上。为了疏散第一电梯轿厢,要疏散的人横越疏散接板,以便到达仍然可以移动的第二电梯轿厢。
通常,为了将两个电梯轿厢的导轨以规则的间隔固定在两个电梯轿厢的行进路径之间,布置有沿水平延伸的固定载体。不利的是,这种固定载体在疏散第一电梯轿厢时,可能妨碍:需要疏散的人员在通过接板时,可以不受阻碍地进入第二电梯轿厢。当固定载体直接位于疏散通道的前方时就是这种情况。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需要从电梯轿厢疏散的人员的安全性。
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从电梯轿厢中疏散人员的装置来实现,该装置优选地包括:电梯轿厢;脚踏元件,脚踏元件限定出电梯轿厢的疏散通道的下端部;以及具有第一端部的接板,其中,接板可以借助于第一端部固定、优选悬挂在脚踏元件上,其中,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能够固定在脚踏元件上方的横档,其中,横档可用作/设计为脚踏阶梯,接板的第一端部可以不固定或悬挂在脚踏元件上,而是可替换地固定或悬挂在横档上。
该目的还通过具有这种装置的电梯系统来实现。
该目的还通过一种用于从具有这种装置的电梯轿厢中疏散人员的方法来实现,其中,接板的第一端固定或悬挂在横档上。
这种疏散通道是电梯轿厢的开口,其设置用于人员的疏散,并且例如可以布置在电梯轿厢的侧壁中或者可以布置在位于轿厢顶部上的栏杆中。在人员运输的正常运行期间,这种疏散开口对于要运送的人来说是不可通过的。
本发明基于以下认知:从需要疏散的电梯轿厢的轿厢地板的水平高度上疏散可能由于受阻的需要疏散的电梯轿厢在电梯竖井中的位置而变得非常困难。其原因是,用于导轨或安装在电梯竖井中的其他元件的固定载体,其可能直接布置在该被阻挡的、即在竖直方向上基本上固定的电梯轿厢的疏散通道上。然而,希望这些固定载体或元件不会使这种疏散变得困难,使得给要疏散的人带来障碍。
为了实现这一点,用于疏散人员的疏散开口被修改成,使得可以布置在被阻挡的电梯轿厢上的接板的竖向高度为了从受阻的电梯轿厢中疏散而能够与电梯竖井的条件相匹配。相应地,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能够固定在疏散通道中的横档,在横档上可以固定有接板、也就是疏散接板。因此,接板能够以不同的高度位置布置在需要疏散的电梯轿厢上或者电梯轿厢的疏散通道上。必要时,在其上在给定环境的范围内有利地固定接板的最上方的横档距离脚踏元件相对较大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至少一个另外的横档可以布置在最上方的横档与脚踏元件之间。为了满足相关的安全要求,至少一个栏杆可沿其纵向方向固定到接板上。借助于这种栏杆,可以使人在横越接板时落入电梯竖井的风险降至最低。
该装置的改进方案包括在疏散通道的一侧或者说侧向上固定在电梯轿厢上的翼梁,其中至少一个横档可固定在翼梁上。这种翼梁允许至少一个安全横档与脚踏元件的固定的间隔,从而在通过疏散装置时提高了安全性。
该装置可以包括第二翼梁,其中,两个翼梁能够固定在电梯轿厢的疏散通道的两侧并且至少一个横档可以固定在第二翼梁上。这种第二翼梁实现了每个横档在疏散通道的两侧上牢固的锚固。
在该装置的改进方案中,一个或多个翼梁垂直于脚踏元件地布置。这样,可以将这种装置简单且节省空间地放置在电梯轿厢上。
一个或多个翼梁可以是布置在电梯轿厢的轿厢顶部上的护栏的一部分。通过要被疏散的电梯轿厢的轿厢顶部的疏散是可以从电梯轿厢内部或从需要疏散的电梯轿厢疏散人员的可行方案。借助于从电梯轿厢的内部基本上沿竖向登出到相应的轿厢顶部,例如可以到达疏散通道。在由维护技术人员在该轿厢顶部上执行的示例性维护工作期间,栏杆中的该疏散口优选地是不可通过的。
可替换地,一个或多个翼梁可以布置在设计为疏散门的疏散通道的两侧。这种疏散门可以直接布置在电梯轿厢的侧壁中。因此,被疏散的人可以直接从电梯轿厢的内部踏上接板。在人员运输的正常操作期间,这种设计为疏散门的疏散开口对于待运输的人员是不可通过的。
该装置的改进方案包括具有安全触点的安全屏障,安全屏障能够以如下方式布置在疏散通道内:使得安全屏障在其固定位置上阻挡疏散通道,并且安全触点仅在安全屏障的固定位置中闭合。为了确保从电梯轿厢的出口登出,仅当安全触点断开时,也就是安全电路断开时,才敞开疏散通道。只有当安全电路闭合时,才可能必要时由维修技术人员移动电梯轿厢。优选地,可以通过移除安全屏障来断开在其上布置有可移除安全屏障的电梯轿厢的安全电路。
有利的是,安全屏障设计成棒状,并且能够固定在至少一个横档上方。因此,可以确保与其上固定有接板的横档的定位无关地,只要安全屏障闭合安全触点,就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阻挡疏散通道。
在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安全屏障可以在其固定位置中,基本上完全封闭疏散通道。举例来说,这种将疏散通道在其固定位置中加以封闭的安全屏障可以通过疏散门在其关闭位置的门扇形成。因此,可以增加被疏散人员的安全性。
电梯系统的改进方案包括另一电梯轿厢,该另一电梯轿厢包括与另一电梯轿厢相对应的另一疏散通道,其中,电梯轿厢的疏散通道和另一电梯轿厢的疏散通道可通过接板连接。另一个、也就是第二电梯轿厢可以基本上布置在需要疏散的电梯轿厢的旁边。优选地,两个电梯轿厢的这两个疏散通道彼此面对。人员可以通过接板离开固定的电梯轿厢并进入可移动电梯轿厢。
在电梯系统的改进方案中,另一电梯轿厢的疏散通道的下端部由第二脚踏元件限制,该接板可以通过其第二端部固定、优选悬挂在脚踏元件上,并且可以固定在另一横档的第二脚踏元件上方,另一横档可以用作/设计为脚踏阶梯,并且接板的第二端部可替换地不是固定在脚踏元件上,而是固定或悬挂在横档上。有利的是,在另一个、也就是第二电梯轿厢卡在电梯竖井中时,人员可以借助第一电梯轿厢疏散。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在电梯竖井中受阻的电梯轿厢;示出带有用于疏散人员的装置的电梯系统;
图2示出设计为疏散门的、布置在电梯轿厢的侧壁中的疏散通道;
图3示出作为护栏的一体组成部分布置在轿厢顶部上的疏散通道;以及
图4示出带有用于从电梯轿厢中疏散人员的装置的电梯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电梯系统的在电梯竖井2中受阻的电梯轿厢5。电梯竖井2与两个彼此直接上下布置的楼层10.0、10.1相邻接。每个楼层10.0、10.1都具有竖井门11.0、11.1。在电梯轿厢5的解锁状态下的正常运行期间,电梯乘客可以通过电梯轿厢5的轿厢门6和电梯轿厢5在楼层停留时处于其上的竖井门11.0、11.1进入或离开电梯轿厢5。
根据图1受阻的电梯轿厢5布置在两个直接彼此上下布置的楼层10.0、10.1之间。这意味着,通过竖井门11.0、11.1中的一个从楼层10.0、10.1中的一个不能到达电梯轿厢5的内部。具有相同的效果的是,电梯轿厢5取而代之地也可以设置在竖井门11.0、11.1中的一个上,轿厢门6或其上布置有电梯轿厢5的相应的竖井门11.0、11.1在关闭位置受阻。相应地,位于电梯轿厢5中的人员不能通过轿厢门6或通过竖井门11.0、11.1中的一个离开电梯轿厢5。
为了能够疏散电梯轿厢5中的乘客,电梯轿厢5具有疏散通道。举例来说,可以通过电梯轿厢5的疏散通道到达从电梯竖井2出来的出口。
疏散通道被设计为疏散门20。这种疏散门20布置在电梯轿厢5的侧壁8之一中,并且例如仅能从外部打开,使得维修技术人员可以安全地从受阻的电梯轿厢中疏散人员。
对此可选地或另外地,电梯轿厢5可以具有布置在电梯轿厢5的轿厢顶部7上的疏散通道。这样的布置在轿厢顶部7上的疏散通道可以借助示例地可以临时布置在电梯轿厢中5的梯子通过位于轿厢顶部7中的顶盖板30到达。
图2示出了设计为疏散门20的疏散通道,该疏散通道布置在电梯轿厢5的侧壁8之一中。图3示出了用于疏散人员的装置的部件,这些部件设计为布置在顶篷7上的栏杆15的一体的组成部分。
在图2和3中所示的疏散通道中,布置有用于疏散人员的装置的组成部件。疏散通道的下端部由装置的脚踏元件46限定。脚踏元件46可以用作踏上阶梯,即用于脚踏、或用于悬挂或固定未在图2和图3中示出接板、也就是疏散接板。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横档47.0、48.0、49.0,其中,横档47.0、48.0、49.0可以固定在脚踏元件46上方。在疏散期间固定在疏散通道中的元件(包括至少一个固定的横档47.0、48.0、49.0和脚踏元件46)的最上面的元件用于在疏散时固定接板。优选地,这些直接彼此上下而置的元件具有处于20至30cm、优选26cm的竖向距离。
为了能够将所述至少一个横档47.0、48.0、49.0固定在疏散通道内,可以在门开口的侧面设置翼梁45。翼梁45为了将一个/多个横档47.0、48.0、49.0固定在疏散通道中而具有对应于相应的横档47.0、48.0、49.0的固定区域47、48、49。优选地,垂直地与脚踏元件46对齐的翼梁45能够以如下方式固定在电梯轿厢5的具有疏散通道的侧壁8上或护栏15上,使得由翼梁45形成门框的一部分或用于疏散通道的栏杆15的一部分。
第二翼梁45’可以关于第一翼梁45设置在疏散通道的另一侧上,并且可以像第一翼梁45那样构造。相应地,第二翼梁45’为了固定一个/多个横档47.0、48.0、49.0而具有对应于相应的横档47.0、48.0、49.0的的固定区域47’、48’、49’,其中,固定区域47’、48’、49’优选地设置成使得一个或多个横档47.0、48.0、49.0水平地在疏散通道中对齐,
另外,安全屏障52能够以如下方式布置在疏散通道内部,使得尽管疏散门或栏杆15打开,但是疏散通道被阻挡。图2和图3中所示的安全屏障52呈棒状地设计。起阻挡作用的安全屏障52例如固定在装置的至少一个翼梁45、45’上和/或所有能够对应于横档47.0、48.0、49.0的固定区域47、48、49、47’、48’、49’上方。安全屏障52包括安全触点53,安全触点53优选地在安全屏障52的阻挡疏散通道的位置中闭合。移除该安全屏障52导致安全触点53的切换,并且连带使疏散通道被解锁。安全触点53可以例如连结到电梯系统的安全电路中,其中,打开的安全电路阻止了对应于该安全电路的电梯轿厢的行驶。
图2中所示的脚踏元件46优选布置在电梯轿厢5的轿厢地板9的平面上方,使得轿厢地板9在图形上形成槽的底部。
图4示出了具有第一电梯轿厢5.1和第二电梯轿厢5.2的电梯系统,这两个电梯轿厢5.1、5.2彼此并排地布置在共同使用的电梯竖井2中。第一和第二电梯轿厢5.1、5.2都具有疏散门20.1、20.2。对应于第一电梯轿厢5.1的第一疏散门20.1和对应于第二电梯轿厢5.2的第二疏散门20.2彼此面对。在两个疏散门20.1、20.2中的每一个上,能够布置有根据图2示出的、用于疏散人员的装置或如图4示出地布置。对此可替换地,根据图3的装置可以布置在两个电梯轿厢的相应栏杆上。
因此,两个装置中的第一个布置在第一疏散门20.1上,并且这些装置中的第二个设置在第二疏散门20.2上。在电梯竖井2中,布置有多个沿竖向彼此上下地布置的、处在两个电梯轿厢5.1、5.2的行驶路径之间的固定载体60.1、60.2。在这种固定载体60.1、60.2上,未示出的、用于沿竖向引导电梯轿厢5.1、5.2的导轨可以固定在电梯竖井2中。
第一电梯轿厢5.1例如在电梯竖井2中被阻挡,其中,第二电梯轿厢5.2还能够沿竖向移动。这意味着,第一电梯轿厢5.1的竖向移动是不可能的,之后,必须将被困在第一电梯轿厢5.1中的人员疏散。尽管具有该竖井门触点的竖井门关闭,但是第一电梯轿厢5.1的这种堵塞状态主要可能由电源故障、雷击或断开安全电路的竖井门触点故障引起。第二电梯轿厢5.2能够以如下方式定位在电梯竖井2中,使得人员可以从第一被阻挡的电梯轿厢5.1通过能够固定在这两个装置上的接板55疏散到第二电梯轿厢5.2中。
接板55的第一端部固定或悬挂在两个装置中的第一个的横档48.01上,并且以其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固定或悬挂在两个装置中的第二个的脚踏元件46.2上,使得横越接板55的过程尽可能少地受到需要疏散的人员的限制。如果接板55被固定或悬挂在两个装置的脚踏元件46.1、46.2上,这种横穿与第二电梯轿厢5.2的竖向定位无关地可理解地受限,这是因为人员在横越接板55时,必须爬上两个图4中示出的固定载体60.1中的下面一个或者在下面的固定载体下面爬过,这又会随之增加人员进入电梯竖井2中发生碰撞的风险。
这意味着,第二电梯轿厢5.2能够关于受阻的第一电梯轿厢5.1、与阻挡疏散的固定载体60.1在用于疏散的电梯竖井2中的定位相关地得到定位。在打开第二疏散门之后,疏散人员的维修技术人员可以移除第二装置的安全挡板52.2,以打开对应于第二电梯轿厢5.2的安全触点或者中断对应的安全电路。也能够以如下方式设计该安全屏障52.2的安全触点,使得:对应于第一电梯轿厢5.1的安全电路同样中断,以便在供电中断结束的示例情况下,可靠地防止第一电梯轿厢5.1移动。必要时,接板55能够以其第一端部固定或悬挂在脚踏元件46.1上或固定或悬挂在固定于疏散通道内的横档47.01、48.01、49.01中的一个上。必要时能够固定在所固定的接板55的第一端部上的横档49.01为了疏散人员而需要尽可能远离,以便不会使表现为这样的横档49.01的额外障碍物升高。为了对于需要疏散的人员实现舒适地横越接板55,能够固定在所固定或悬挂接板55的第一端部下方的横档47.01可固定在疏散通道内。
下面描述的、用于疏散受阻的电梯轿厢5.1的方法既适用于仅具有受阻的第一电梯轿厢5.1的电梯系统,也适用于另外具有第二电梯轿厢5.2的电梯系统。为了执行从第一电梯轿厢5.1的疏散,维修技术人员必须将被阻挡的电梯轿厢5.1置于停止模式。这意味着,确保了可能由于电源故障或雷击而导致的受阻状态。举例来说,这可以通过切换位于电梯设备的机房中的主开关来完成。因此防止了通过再次从外部设定完好的电源使该受阻的电梯轿厢5.1移动,使得在该受阻的电梯轿厢5.1外部工作的服务技术人员不会被突然解锁的行驶的电梯轿厢5.1吓到或危及。
随后,维修技术人员可以到达受阻的电梯轿厢5.1。必要时,维修技术人员优选地以维修模式使第二电梯轿厢5.2移动,使得第二电梯轿厢5.2以如下方式定位在电梯竖井2中,使得人员从受阻的电梯轿厢5.1经由能够固定在两个电梯轿厢5.1、5.2中的一个上的接板55疏散到第二电梯轿厢5.2中。在安全技术人员确保自己不会落入电梯竖井2中之后,安全技术人员可以移除必要时存在于第二电梯轿厢5.2处的安全护栏52.02。随后,维修技术人员将接板55放置成,使得接板55的第一端部固定或悬挂在第一电梯轿厢5.1上,或者在脚踏元件46.1上或者在用于疏散的装置的横档47.0、48.0、49.0中的一个上。接板55的第二端部优选地悬挂或固定在固定于第二电梯轿厢5.2上的脚踏元件46.2上。对此可替换地,第二端部也可以悬挂或固定在固定于第二电梯轿厢5.2上的横档47.02、48.02中的一个上。如果位于第一电梯轿厢5.1中的人员向必要时存在的第二电梯轿厢5.2的疏散没有发生,则接板55的第二端部尽可能在竖井出口处固定在电梯竖井2中。随后,可以移除安全屏障52.1,以便使接板55对于需要疏散的人员可以进入,并且能够进行疏散。
以类似的方式,电梯系统的根据图4介绍的设备也适用于,在第二电梯轿厢5.2受阻的情况下,使受困人员疏散到可移动的第一电梯轿厢5.1中。

Claims (16)

1.一种用于从电梯轿厢(5.1、5.2)中疏散人员的装置,包括:
电梯轿厢(5.1、5.2),
脚踏元件(46),所述脚踏元件(46)限定电梯轿厢(5.1、5.2)的疏散通道的下端部,以及
具有第一端部的接板(55),其中,所述接板(55)借助第一端部能够固定在脚踏元件(46)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能够固定在脚踏元件(46)上方的横档(47.0、48.0、49.0),其中,所述横档(47.0、48.0、49.0)用作或设计为脚踏阶梯,接板(55)的第一端部能够取代固定在脚踏元件(46)上,而固定在横档(47.0、48.0、49.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接板(55)借助第一端部能够悬挂在脚踏元件(46)上,接板(55)的第一端部能够取代悬挂在脚踏元件(46)上,而悬挂在横档(47.0、48.0、49.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包括在疏散通道的一侧固定在电梯轿厢(5.1、5.2)上的第一翼梁(45),其中,至少一个横档(47.0、48.0、49.0)能够固定在第一翼梁(45)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包括第二翼梁(45’),其中,第一翼梁(45)和第二翼梁(45’)能够固定在电梯轿厢(5.1、5.2)的疏散通道的两侧,并且至少一个横档(47.0、48.0、49.0)能够固定在第二翼梁(45’)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翼梁(45)和第二翼梁(45’)中一个或多个垂直于脚踏元件(46)地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翼梁(45)和第二翼梁(45’)中一个或多个和至少一个横档(47.0、48.0、49.0)是布置在电梯轿厢(5.1、5.2)的轿厢顶部(7)上的护栏(15)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翼梁(45)和第二翼梁(45’)中一个或多个布置在设计为疏散门(20)的疏散通道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包括:具有安全触点(53)的安全屏障(52),所述安全屏障(52)能够以如下方式布置在疏散通道内部:使得安全屏障(52)在其固定的位置中截止疏散通道,并且安全触点(53)仅在安全屏障(52)的固定的位置中闭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安全屏障(52)呈棒状地设计,并且能够布置在至少一个横档(47.0、48.0、49.0)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安全屏障(52)在其固定的位置中,基本完全封闭疏散通道。
11.一种用于从电梯轿厢(5.1、5.2)中疏散人员的方法,利用了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接板(55)的第一端部固定在横档(47.0、48.0、49.0)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板(55)的第一端部悬挂在横档(47.0、48.0、49.0)上。
13.一种电梯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从电梯轿厢中疏散人员的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梯系统,包括另一电梯轿厢(5.2),其中,所述另一电梯轿厢(5.2)包括对应于所述另一电梯轿厢(5.2)的另一疏散通道,其中,所述电梯轿厢(5.1)的疏散通道和所述另一电梯轿厢(5.2)的疏散通道能够借助接板(55)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所述另一电梯轿厢(5.2)的疏散通道的下端部通过第二脚踏元件(46.2)限定,接板(55)能够借助其第二端部固定在第二脚踏元件(46.2)上,并且在第二脚踏元件(46.2)上方能够固定另一横档,所述另一横档能够用作或设计为脚踏阶梯,并且接板(55)的第二端部能够取代固定在第二脚踏元件(46.2)上,而固定在横档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接板(55)能够借助其第二端部悬挂在第二脚踏元件(46.2)上,并且接板(55)的第二端部能够取代悬挂在第二脚踏元件(46.2)上,而悬挂在横档上。
CN201780022340.6A 2016-04-07 2017-04-06 用于从电梯轿厢中疏散人员的装置 Active CN1088838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6164307.7 2016-04-07
EP16164307 2016-04-07
PCT/EP2017/058281 WO2017174739A1 (de) 2016-04-07 2017-04-06 Vorrichtung zur evakuierung von personen von einer aufzugskab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3895A CN108883895A (zh) 2018-11-23
CN108883895B true CN108883895B (zh) 2021-03-02

Family

ID=55699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2340.6A Active CN108883895B (zh) 2016-04-07 2017-04-06 用于从电梯轿厢中疏散人员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11225395B2 (zh)
EP (1) EP3440001B1 (zh)
KR (1) KR102373913B1 (zh)
CN (1) CN108883895B (zh)
AU (1) AU2017245728B2 (zh)
BR (1) BR112018069443A2 (zh)
HK (1) HK1258355A1 (zh)
PH (1) PH12018502152A1 (zh)
PL (1) PL3440001T3 (zh)
SG (1) SG11201807939PA (zh)
WO (1) WO20171747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17514A1 (en) 2021-12-22 2023-06-29 Inventio Ag Extendable evacuation bridge for an eleva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87204A (ja) * 1996-09-19 1998-04-07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救出装置
JP2004123315A (ja) * 2002-10-03 2004-04-22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救出装置
JP4339652B2 (ja) * 2003-08-27 2009-10-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の側部救出装置
JP2005154025A (ja) 2003-11-20 2005-06-16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の乗客救出装置及び乗客救出方法
JP4792953B2 (ja) 2005-12-06 2011-10-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救出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救出方法
JP4897398B2 (ja) * 2006-08-28 2012-03-14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救出装置
JP5533542B2 (ja) 2010-10-14 2014-06-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救出装置とエレベータ
JP5676550B2 (ja) * 2012-12-06 2015-02-25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救出装置
JP2016008091A (ja) * 2014-06-20 2016-01-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救出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
WO2019026291A1 (ja) * 2017-08-04 2019-02-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救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112154A1 (en) 2019-04-18
PL3440001T3 (pl) 2020-07-13
KR102373913B1 (ko) 2022-03-11
US11225395B2 (en) 2022-01-18
AU2017245728A1 (en) 2018-11-08
AU2017245728B2 (en) 2020-03-05
PH12018502152A1 (en) 2019-07-15
WO2017174739A1 (de) 2017-10-12
EP3440001A1 (de) 2019-02-13
BR112018069443A2 (pt) 2019-02-12
HK1258355A1 (zh) 2019-11-08
KR20180133409A (ko) 2018-12-14
EP3440001B1 (de) 2020-01-29
SG11201807939PA (en) 2018-10-30
CN108883895A (zh) 2018-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57803B1 (en) Elevator car and elevator system
CN105384039B (zh) 用于关闭电梯的门的方法和配置
US20050252726A1 (en) Safety top balustrade for a car of a machine room-less elevator
KR20090076879A (ko) 궤도차량 시스템의 안전대피통로
JP479295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救出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救出方法
CN108883904A (zh) 电梯轿厢、电梯系统和维护电梯系统的方法
EP4077186A1 (en) Elevator car pivotable balustrade and maintenance method for an elevator
CN108883895B (zh) 用于从电梯轿厢中疏散人员的装置
CN215207908U (zh) 轿厢电梯及检修安全保护装置
US20170240380A1 (en) Evacuation concept for elevator systems
CN213141065U (zh) 电梯轿厢人员疏散装置
JP2017100845A (ja) エレベータのピットへの出入り方法
RU172481U1 (ru) Эстакада модульная двухуровневая для технического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и текущего ремонта подвижного состава
KR20150145702A (ko) 엘리베이터의 구출 장치 및 엘리베이터
JP3076858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安全ネット装置
KR102178504B1 (ko) 건설 현장의 승강기 도어 안전장치
JPH10245170A (ja) エレベーターピット用梯子
CN110650912B (zh) 电梯用底坑梯子
JP2006027808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6273995B2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安全装置
CN108349701B (zh) 用于电梯轿厢的维护平台
JP7438841B2 (ja) プラットホーム柵
KR19980059741U (ko) 엘리베이터의 추락방지용 안전장치
JP2011144039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安全装置
JP2018094957A (ja) 乗降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5835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