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50216A - 一种福鼎白茶的制备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福鼎白茶的制备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50216A
CN108850216A CN201810742749.1A CN201810742749A CN108850216A CN 108850216 A CN108850216 A CN 108850216A CN 201810742749 A CN201810742749 A CN 201810742749A CN 108850216 A CN108850216 A CN 1088502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ite tea
tealeaves
preparation process
drying
fuding wh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427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小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74274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5021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502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502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40Tea flavour; Tea oil; Flavouring of tea or tea extract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白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福鼎白茶的制备工艺。依次包括以下步骤:采摘,采摘福鼎白茶茶叶;萎凋,对茶叶进行热风萎凋处理,热风温度为40℃‑50℃,对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提香;烘干,对提香后的茶叶进行冷、热风交替烘干处理,并烘干至含水率8%以下;陈放,将烘干后的茶叶干燥、密封放置。本发明的制备工艺可用于批量制备福鼎白茶,制得的成品白茶品质均衡且优良。

Description

一种福鼎白茶的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福鼎白茶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白茶是中国传统的六大茶类之一,属于后发酵茶。传统白茶在自然条件下,经萎凋、低温干燥而成。在保存中,多酚氧化酶和其他各种酶类还会持续不断起作用,把白茶中的茶多酚、茶氨酸、茶碱、酯类、糖类等物质转化为芳香类物质、茶黄素、茶褐素等,使白茶滋味与汤色不断出现变化,也使白茶更耐泡。
但传统白茶加工存在以下缺陷:整个工艺过程看似简单,实则工艺难度很大,除了天气、环境、温湿度、等影响因素外,还非常依赖师傅的手艺,容易造成传统手工艺失传;在萎凋工序,福鼎白茶采用光照萎凋,实际上,光照萎凋并非靠谱工艺,光照的随机性太强,没有一定经验和技术做出来的茶是很糟糕的。由于上述种种缺陷,导致不能进行大批量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批量制备福鼎白茶,制得的成品白茶品质均衡且优良的福鼎白茶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福鼎白茶的制备工艺,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采摘福鼎白茶茶叶;
(2)萎凋,对茶叶进行热风萎凋处理,热风温度为40℃-50℃;
(3)提香,对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提香;
(4)烘干,对提香后的茶叶进行冷、热风交替烘干处理,并烘干至含水率8%以下;
(5)陈放,将烘干后的茶叶干燥、密封放置。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热风烘干时,温度不超过80℃,相对湿度不超过50%。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存放温度不超过20℃。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萎凋参数为:堆叶厚度5-8cm,相对湿度60-70%,通风量4.5-5.5m3/s,风压3-5kPa,萎凋时间12-18h,失水26-30%。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冷、热风交替时间间隔为10-15min,热风温度为55-75℃,通风量为0.8-1m3/s;冷风温度为10-25℃,通风量为0.5-0.8m3/s。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用以热风萎凋处理的萎凋装置包括内部设有干燥层的通风槽和设置于所述通风槽的入风口的空气干燥箱。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采用滚筒提香机进行提香处理,所述滚筒提香机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底座的卧式滚筒,所述卧式滚筒与底座之间成15°-30°角。
优选地,使用所述滚筒提香机提香的转速为50-80rpm。
优选地,所述滚筒提香机的卧式滚筒内壁设有螺旋状的茶叶导出滑道。
优选地,所述卧式滚筒通过锥形套设置于底座,所述锥形套的外径沿卧式滚筒内茶叶输出方向递增,所述锥形套与卧式滚筒之间设有用以容置导热油的夹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采用通风槽模拟日光萎凋,克服了自然光照萎凋的随机性,通过人为控制萎凋时间和温度,克服了萎凋时间过短或过长从而产生青气或酵气的问题,保证成茶质量。
2.采用热风和冷风交替烘干,使得茶叶叶温上升缓和达到逐步减少茶叶水分的效果,防止茶叶烘干时温度过高产生火香破坏其原有的滋味,且不会破坏茶叶内外部结构和物质。
3.增加提香步骤以散发青草味并提高白茶的香气,使得新茶茶汤色泽更为清亮。
4.倾斜设置的滚筒提香机使得茶叶在滚筒内旋转的同时,慢慢从滚筒底部排出,便于控制提香程度;锥形套使得夹层中的导热油沿茶叶输出方向逐渐增多,从而使滚筒内的温度沿茶叶输出方向逐渐提高,形成温度梯度,达到逐步提香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福鼎白茶的制备工艺中滚筒提香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底座,20-卧式滚筒,21-茶叶导出滑道,30-锥形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福鼎白茶的制备工艺,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采摘福鼎白茶茶叶:每年谷雨前进行采摘,坚持白毫银针十不采和白牡丹三不采原则,采摘福鼎白茶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
(2)萎凋,将白茶送入内部设有干燥层、入风口设有空气干燥箱的通风槽中进行热风萎凋处理,热风温度为40℃,堆叶厚度5cm,相对湿度60%,通风量4.5m3/s,风压3kPa,萎凋时间12h,失水26%后结束萎凋。
(3)提香,将萎凋后的茶叶送入滚筒提香机中进行提香,其中,滚筒提香机包括底座10以及设置于底座10的卧式滚筒20,卧式滚筒20与底座10之间成15°角,滚筒提香机的卧式滚筒20内壁设有螺旋状的茶叶导出滑道21以防止茶叶直接从卧式滚筒20靠近底座10的一端设置的出口排出而没有达到受热提香的目的。卧式滚筒20通过锥形套30设置于底座10,锥形套30的外径沿卧式滚筒20内茶叶输出方向递增,锥形套30与卧式滚筒20之间设有用以容置导热油的夹层。
使用滚筒提香机提香的转速为50rpm,卧式滚筒20中的茶叶在茶叶导出滑道21的引导下,逐步升温提香后从其底部排出。
(4)烘干,对提香后的茶叶进行冷、热风交替烘干处理,冷、热风交替时间间隔为10min,热风烘干时,温度为55℃,相对湿度为50%,通风量为0.8m3/s;冷风干燥时,温度为10℃,通风量为0.5m3/s,烘干至含水率8%。
(5)陈放,含水率为8%的茶叶适用于短期存放,将烘干后的茶叶干燥、密封放置,存放温度为20℃。
实施例2
一种福鼎白茶的制备工艺,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采摘福鼎白茶茶叶:每年谷雨前进行采摘,坚持白毫银针十不采和白牡丹三不采原则,采摘福鼎白茶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
(2)萎凋,将白茶送入内部设有干燥层、入风口设有空气干燥箱的通风槽中进行热风萎凋处理,热风温度为45℃,堆叶厚度6.5cm,相对湿度65%,通风量5m3/s,风压4kPa,萎凋时间15h,失水28%后结束萎凋。
(3)提香,将萎凋后的茶叶送入滚筒提香机中进行提香,其中,滚筒提香机包括底座10以及设置于底座10的卧式滚筒20,卧式滚筒20与底座10之间成15°角,滚筒提香机的卧式滚筒20内壁设有螺旋状的茶叶导出滑道21以防止茶叶直接从卧式滚筒20靠近底座10的一端设置的出口排出而没有达到受热提香的目的。卧式滚筒20通过锥形套30设置于底座10,锥形套30的外径沿卧式滚筒20内茶叶输出方向递增,锥形套30与卧式滚筒20之间设有用以容置导热油的夹层。
使用滚筒提香机提香的转速为65rpm,卧式滚筒20中的茶叶在茶叶导出滑道21的引导下,逐步升温提香后从其底部排出。
(4)烘干,对提香后的茶叶进行冷、热风交替烘干处理,冷、热风交替时间间隔为10min,热风烘干时,温度为65℃,相对湿度为40%,通风量为0.9m3/s;冷风干燥时,温度为17.5℃,通风量为0.65m3/s,烘干至含水率5%。
(5)陈放,将烘干后的茶叶干燥、密封放置,存放温度为15℃。含水率不超过5%的茶叶可长期存放,如果要存放三年以上,以锡罐存放为佳。
实施例3
一种福鼎白茶的制备工艺,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采摘福鼎白茶茶叶:每年谷雨前进行采摘,坚持白毫银针十不采和白牡丹三不采原则,采摘福鼎白茶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
(2)萎凋,将白茶送入内部设有干燥层、入风口设有空气干燥箱的通风槽中进行热风萎凋处理,热风温度为50℃,堆叶厚度8cm,相对湿度70%,通风量5.5m3/s,风压5kPa,萎凋时间18h,失水30%后结束萎凋。
(3)提香,将萎凋后的茶叶送入滚筒提香机中进行提香,其中,滚筒提香机包括底座10以及设置于底座10的卧式滚筒20,卧式滚筒20与底座10之间成15°角,滚筒提香机的卧式滚筒20内壁设有螺旋状的茶叶导出滑道21以防止茶叶直接从卧式滚筒20靠近底座10的一端设置的出口排出而没有达到受热提香的目的。卧式滚筒20通过锥形套30设置于底座10,锥形套30的外径沿卧式滚筒20内茶叶输出方向递增,锥形套30与卧式滚筒20之间设有用以容置导热油的夹层。
使用滚筒提香机提香的转速为50rpm,卧式滚筒20中的茶叶在茶叶导出滑道21的引导下,逐步升温提香后从其底部排出。
(4)烘干,对提香后的茶叶进行冷、热风交替烘干处理,冷、热风交替时间间隔为15min,热风烘干时,温度为75℃,相对湿度为30%,通风量为1m3/s;冷风干燥时,温度为25℃,通风量为0.8m3/s,烘干至含水率3%。
(5)陈放,将烘干后的茶叶干燥、密封放置,存放温度为10℃。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福鼎白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采摘福鼎白茶茶叶;
(2)萎凋,对茶叶进行热风萎凋处理,热风温度为40℃-50℃;
(3)提香,对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提香;
(4)烘干,对提香后的茶叶进行冷、热风交替烘干处理,并烘干至含水率8%以下;
(5)陈放,将烘干后的茶叶干燥、密封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福鼎白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热风烘干时,温度不超过80℃,相对湿度不超过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福鼎白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存放温度不超过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福鼎白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萎凋参数为:堆叶厚度5-8cm,相对湿度60-70%,通风量4.5-5.5m3/s,风压3-5kPa,萎凋时间12-18h,失水26-3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福鼎白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冷、热风交替时间间隔为10-15min,热风温度为55-75℃,通风量为0.8-1m3/s;冷风温度为10-25℃,通风量为0.5-0.8m3/s。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福鼎白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用以热风萎凋处理的萎凋装置包括内部设有干燥层的通风槽和设置于所述通风槽的入风口的空气干燥箱。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福鼎白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采用滚筒提香机进行提香处理,所述滚筒提香机包括底座(10)以及设置于底座(10)的卧式滚筒(20),所述卧式滚筒(20)与底座(10)之间成15°-30°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福鼎白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使用所述滚筒提香机提香的转速为50-80rp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福鼎白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提香机的卧式滚筒(20)内壁设有螺旋状的茶叶导出滑道(21)。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福鼎白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滚筒(20)通过锥形套(30)设置于底座(10),所述锥形套(30)的外径沿卧式滚筒(20)内茶叶输出方向递增,所述锥形套(30)与卧式滚筒(20)之间设有用以容置导热油的夹层。
CN201810742749.1A 2018-07-09 2018-07-09 一种福鼎白茶的制备工艺 Pending CN1088502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42749.1A CN108850216A (zh) 2018-07-09 2018-07-09 一种福鼎白茶的制备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42749.1A CN108850216A (zh) 2018-07-09 2018-07-09 一种福鼎白茶的制备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50216A true CN108850216A (zh) 2018-11-23

Family

ID=64299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42749.1A Pending CN108850216A (zh) 2018-07-09 2018-07-09 一种福鼎白茶的制备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50216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46A (zh) * 1988-12-13 1989-05-3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白茶“福建雪芽”生产方法
CN102177987A (zh) * 2011-06-15 2011-09-14 姚根富 白茶滚筒提香辉干机
CN202127772U (zh) * 2011-06-15 2012-02-01 姚根富 白茶滚筒提香辉干机
CN204104682U (zh) * 2014-07-04 2015-01-21 绵竹万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提香成型机
CN104585370A (zh) * 2014-10-23 2015-05-06 正安县金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非白化期茶青制备毛峰茶的方法
CN104920731A (zh) * 2015-06-30 2015-09-23 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 一种利用微波干燥法来制备火龙果花茶的方法
CN106212738A (zh) * 2016-07-24 2016-12-14 普定县新华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46A (zh) * 1988-12-13 1989-05-3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白茶“福建雪芽”生产方法
CN102177987A (zh) * 2011-06-15 2011-09-14 姚根富 白茶滚筒提香辉干机
CN202127772U (zh) * 2011-06-15 2012-02-01 姚根富 白茶滚筒提香辉干机
CN204104682U (zh) * 2014-07-04 2015-01-21 绵竹万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提香成型机
CN104585370A (zh) * 2014-10-23 2015-05-06 正安县金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非白化期茶青制备毛峰茶的方法
CN104920731A (zh) * 2015-06-30 2015-09-23 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 一种利用微波干燥法来制备火龙果花茶的方法
CN106212738A (zh) * 2016-07-24 2016-12-14 普定县新华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锡端等: "《中国白茶:一部泡在世界史中的香味传奇》", 31 July 2017,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朱作春等: "升温速率对龙井茶烘焙提香品质效果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14168B (zh) 一种高香型祁门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4171075A (zh) 一种高香型黑茶的制备方法
CN105124036A (zh) 茉莉花香六堡茶的制作方法
CN107751442A (zh) 一种红茶茶饼的加工工艺
CN103947779A (zh) 一种紫霞贡茶的加工工艺
CN107183257A (zh) 一种曲线烘焙的柑普茶制备方法及其制得的柑普茶
CN105360368A (zh) 一种茯茶的制作方法
CN103783175A (zh) 红茶制备工艺
CN108378145A (zh) 一种功夫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8142595A (zh) 一种信阳白茶的制备方法
CN107568358A (zh) 一种兰香绿茶微波杀青提香方法
CN108850217A (zh) 一种政和白茶的制备工艺
CN102326650A (zh) 一种桂花凤尾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9430454A (zh) 一种低氟藏茶的加工工艺
CN108850216A (zh) 一种福鼎白茶的制备工艺
RU2736112C1 (ru)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сухого черного чая
CN107114504A (zh) 一种霍山黄芽的闷黄方法
CN107173471A (zh)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12825940A (zh) 一种养生连翘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66148A (zh) 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
CN105230885A (zh) 一种青刺尖茶的制作方法
CN105010584A (zh) 回甜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5767243A (zh) 黄茶加工方法
CN104012684A (zh) 绿茶加工工艺
CN104522194B (zh) 一种安茶的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