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25940A - 一种养生连翘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养生连翘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25940A CN112825940A CN201911165721.7A CN201911165721A CN112825940A CN 112825940 A CN112825940 A CN 112825940A CN 201911165721 A CN201911165721 A CN 201911165721A CN 112825940 A CN112825940 A CN 11282594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aves
- tea
- forsythia suspense
- temperature
- heal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34—Tea substitutes, e.g. matè; Extracts or infusions thereof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养生连翘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原料为新鲜连翘芽、连翘嫩叶、连翘老叶;其制备工艺为:鲜叶分筛→汽蒸→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由连翘芽和连翘叶进行加工成红茶,将传统药用原料结合红茶加工工艺,制备成药食兼备的健康代用茶饮;且原料取料简单,加工工艺操作方便,能够批量进行生产,满足现代人对于饮食健康的要求,同时改进原料口感,适宜大多数食客的口感需求和健康饮食需要;此制茶工艺和方法是针对夏季、秋季采摘的老连翘叶茶青,通过蒸汽工艺处理,使连翘叶恢复韧性,不易揉碎,便于揉捻成形;此工艺和方法制连翘茶不受季节限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生红茶制备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养生连翘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茶文化,在我国的历史悠久;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但历史文献资料最早追溯至春秋),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华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中国各地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
饮茶不仅能够提高生活品质,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保健养生,茶作为兼备饮料和食疗功效的饮品,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红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
连翘,是双子叶植物纲、捩花目、木樨科、连翘属落叶灌木;连翘早春先叶开花,花开香气淡艳,满枝金黄,艳丽可爱,是早春优良观花灌木,株高可达3米,枝干丛生,小枝黄色,拱形下垂,中空,叶对生,单叶或三小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缘具齿;且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药用功效。
因此,将连翘结合红茶制备工艺进行制备,能够得到一种改良连翘茶口感口味且达到兼备饮料和食疗功效的饮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口味醇厚清甜、营养健康,可作为食疗兼备的养生连翘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养生连翘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原料为新鲜连翘芽、连翘嫩叶、连翘老叶;其制备工艺为:鲜叶分筛→汽蒸→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所述的鲜叶分筛为:
鲜叶标准:(1)特级:单芽;(2)一级: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3)二级: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初展或同等嫩度。
采摘时间:晴天,待露水干后采摘;一天中的采摘时间因季节而不同,时间最好是上午9时至下午4时,俗称“午青”叶,质量最好;上午9时以前采的茶叶称“早青”,质量次之:下午4时以后采的茶叶为“晚青”,质量较差。所以说选择晴天采的“午青”叶是加工制作高档生态茶的关键。春茶上午9~10点钟采摘的上午青,制茶品质好;夏秋茶下午3点后采摘的晚青制茶品质好。
储运要求:在采摘的过程中鲜叶不可紧压,以免芽叶破碎、叶温增高,采下的鲜叶要放置在阴凉处并及时运送。在采摘、运送、贮放等一系列操作过程中,应使用清洁、透气性良好的茶篮和竹筐装运,保持鲜叶的新鲜度与完整性,堆放时不可重压,避免茶芽受损氧化,禁用编织袋装运鲜叶。
所述的汽蒸工艺为:
当蒸汽产生机气压达到3.4~4个时,打开蒸汽阀门,对连翘叶进行蒸汽处理,使连翘叶恢复韧性,不易揉碎,便于揉捻成形。此工艺方法特别是针对夏季、秋季采摘的连翘叶茶青,可按此工艺制茶,不受制茶季节限制。
所述的萎凋加工为:
严格控制萎凋车间的清洁度、风温和湿度,使车间内整洁、明亮,风温处于22~26℃,湿度保持在70%;萎凋时间控制在13~15小时;天气晴朗,气温在20℃以上时,不需加温。
进厂的鲜叶及时上萎凋槽萎凋,不同等级、品种的茶叶要分开;上叶时要将叶子抖散,均匀散在槽面上;要求叶层蔬松,厚度一致为15cm;萎凋过程中,严禁用手翻动叶子;萎凋叶含水量以58%~62%为适度,般春茶萎凋程度宜重,含水量控制在58%~60%,;夏秋茶宜轻,含水量控制在60%~62%;感官判断萎凋适度为:叶质和嫩茎萎软,失去鲜态时的挺展和脆性,握叶柔软、稍粘、成团,嫩茎弯曲不断;叶色失去表面的鲜绿光泽成无光泽的暗绿色,叶面呈皱;鲜叶原有的青气基本消失并散发清香;鲜叶萎凋到度后,应立即输送揉捻,不可停留堆积,以免发热红变。
所述的揉捻处理为:
使用揉捻机进行揉捻处理,并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1、检查设备滚台表面是否清洁,清洁台面和转筒内外;
2、先让机器空转5 分钟,将萎凋好的茶青倒入揉捻机转筒内,转动转筒盖使刚好压住代用茶,锁紧上盖,然后加压;
3、揉捻速度和时间:速度每分钟 40~50 转,揉捻时间70~90分钟;使成条率在85%以上,破碎率 45~50%;揉捻后质量标准:代用茶蜷缩成团,手感柔软,香气正常;
4、揉捻后的代用茶通过进一步处理,启动解块筛分设备,进行解块筛分,使代用茶分散开。
所述的发酵技术为:
温度:通常发酵机室温控制在32~35℃,发酵的叶温保持在32℃;如叶温超过40℃,要进行翻拌散热,以免发酵过分激烈;尤其是在高温季节里要采取降温措施,摊叶要薄,以利散热降温;反之,气温较低时,摊叶要厚,必要时采取一些保温措施。
湿度:空气湿度保持在90%以上有利于提高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利于茶黄素的形成和积累;反之,发酵时空气湿度过低,不利于茶多酚的酶促氧化,使非酶促氧化加剧,造成汤色和叶底都变暗,滋味淡薄。摊叶厚度:一般在8~12厘米;嫩叶和叶型小的要薄摊;老叶和叶型大的要厚摊;气温低时要厚摊;气温高时应薄摊,摊放叶子要保持发酵时通气良好;发酵过程中应翻拌一次,以利散热通气。
所述的干燥处理为:
使用烘干机进行的烘烤处理,温度设置在 100~120℃之间,同时做好设备正常运转的检查、准备工作;烘烤前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清洁,将代用茶均匀平铺在物料筛上,厚度为1~2 厘米,放在烘架上;先进行预热,当温度预热到规定温度时,进行烘烤,开始计时,并记录烘烤的温度、时间;将烘烤过的代用茶进行摊凉至室温。
进行二次烘干为足火,温度控制在 110~120℃;4~5小时,水分控制在 6~7%;每次复烤后,应摊凉 30分钟以上;散热至室温后用风选机对代用茶进行风选筛分,将碎渣去除,再用分筛机对代用茶进行筛分等级,即可进入精选工序。
针对夏季、秋季采摘的连翘叶茶青,所述的揉捻处理前,对连翘叶使用蒸汽机进行蒸汽处理,使连翘叶恢复韧性,不易揉碎,便于揉捻成形。此工艺方法不受制茶季节限制,除春季外,夏季、秋季均可用连翘叶按此工艺做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由连翘芽和连翘叶进行加工成红茶,将传统药用原料结合红茶加工工艺,制备成药食兼备的健康代用茶饮;且原料取料简单,加工工艺操作方便,能够批量进行生产,满足现代人对于饮食健康的要求,同时代用茶改进原料口感,适宜大多数食客的口感和需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释:
一种养生连翘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原料为连翘芽和连翘叶;其制备工艺为:鲜叶分筛→汽蒸→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所述的鲜叶分筛为:
鲜叶标准:(1)特级:单芽;(2)一级: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3)二级: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初展或同等嫩度;采摘时间:晴天,待露水干后采摘;一天中的采摘时间因季节而不同,时间最好是上午9时至下午4时,俗称“午青”叶,质量最好;上午9时以前采的茶叶称“早青”,质量次之:下午4时以后采的茶叶为“晚青”,质量较差。所以说选择晴天采的“午青”叶是加工制作高档生态茶的关键。春茶上午9~10点钟采摘的上午青,制茶品质好;夏秋茶下午3点后采摘的晚青制茶品质好。
储运要求:在采摘的过程中鲜叶不可紧压,以免芽叶破碎、叶温增高,采下的鲜叶要放置在阴凉处并及时运送。在采摘、运送、贮放等一系列操作过程中,应使用清洁、透气性良好的茶篮和竹筐装运,保持鲜叶的新鲜度与完整性,堆放时不可重压,避免茶芽受损氧化,禁用编织袋装运鲜叶。
所述的汽蒸工艺为:
当蒸汽产生机气压达到3.4~4个时,打开蒸汽阀门,对连翘叶进行蒸汽处理,使连翘叶恢复韧性,便于揉捻成形。此工艺方法特别是针对夏季、秋季采摘的连翘叶茶青,可按此工艺制茶,不受制茶季节限制。
所述的萎凋加工为:
严格控制萎凋车间的清洁度、风温和湿度,使车间内整洁、明亮,风温处于22~26℃,湿度保持在70%;萎凋时间控制在13~15小时;天气晴朗,气温在20℃以上时,不需加温。
进厂的鲜叶及时上萎凋槽萎凋,不同等级、品种的茶叶要分开;上叶时要将叶子抖散,均匀散在槽面上;要求叶层蔬松,厚度一致为15cm;萎凋过程中,严禁用手翻动叶子;萎凋叶含水量以58%~62%为适度,般春茶萎凋程度宜重,含水量控制在58%~60%,;夏秋茶宜轻,含水量控制在60%~62%;感官判断萎凋适度为:叶质和嫩茎萎软,失去鲜态时的挺展和脆性,握叶柔软、稍粘、成团,嫩茎弯曲不断;叶色失去表面的鲜绿光泽成无光泽的暗绿色,叶面呈皱;鲜叶原有的青气基本消失并散发清香;鲜叶萎凋到度后,应立即输送揉捻,不可停留堆积,以免发热红变。
所述的揉捻处理为:
使用揉捻机进行揉捻处理,并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1、检查设备滚台表面是否清洁,清洁台面和转筒内外;
2、先让机器空转5 分钟,将萎凋好的茶青倒入揉捻机转筒内,转动转筒盖使刚好压住代用茶,锁紧上盖,然后加压;
3、揉捻速度和时间:速度每分钟 40~50 转,揉捻时间70~90分钟;使成条率在85%以上,破碎率 45~50%;揉捻后质量标准:代用茶蜷缩成团,手感柔软,香气正常;
4、揉捻后的代用茶通过进一步处理,启动解块筛分设备,进行解块筛分,使代用茶分散开。
所述的发酵技术为:
温度:通常发酵机室温控制在32~35℃,发酵的叶温保持在32℃;如叶温超过40℃,要进行翻拌散热,以免发酵过分激烈;尤其是在高温季节里要采取降温措施,摊叶要薄,以利散热降温;反之,气温较低时,摊叶要厚,必要时采取一些保温措施。
湿度:空气湿度保持在90%以上有利于提高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利于茶黄素的形成和积累;反之,发酵时空气湿度过低,不利于茶多酚的酶促氧化,使非酶促氧化加剧,造成汤色和叶底都变暗,滋味淡薄。摊叶厚度:一般在8~12厘米;嫩叶和叶型小的要薄摊;老叶和叶型大的要厚摊;气温低时要厚摊;气温高时应薄摊,摊放叶子要保持发酵时通气良好;发酵过程中应翻拌一次,以利散热通气。
所述的干燥处理为:
使用烘干机进行的烘烤处理,温度设置在 100~120℃之间,同时做好设备正常运转的检查、准备工作;烘烤前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清洁,将代用茶均匀平铺在物料筛上,厚度为1~2 厘米,放在烘架上;先进行预热,当温度预热到规定温度时,进行烘烤,开始计时,并记录烘烤的温度、时间;将烘烤过的代用茶进行摊凉至室温。
进行二次烘干为足火,温度控制在 110~120℃;4~5小时,水分控制在 6~7%;每次复烤后,应摊凉 30分钟以上;散热至室温后用风选机对代用茶进行风选筛分,将碎渣去除,再用分筛机对代用茶进行筛分等级,即可进入精选工序。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养生连翘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为新鲜连翘芽、连翘嫩叶、连翘老叶;其制备工艺为:鲜叶分筛→汽蒸→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生连翘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鲜叶分筛为:鲜叶标准:(1)特级:单芽;(2)一级: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3)二级: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初展或同等嫩度;采摘时间:晴天,待露水干后采摘;一天中的采摘时间因季节而不同,时间最好是上午9时至下午4时,俗称“午青”叶,质量最好;上午9时以前采的茶叶称“早青”,质量次之:下午4时以后采的茶叶为“晚青”,质量较差;所以说选择晴天采的“午青”叶是加工制作高档生态茶的关键;春茶上午9~10点钟采摘的上午青,制茶品质好;夏秋茶下午3点后采摘的晚青制茶品质好;储运要求:在采摘的过程中鲜叶不可紧压,以免芽叶破碎、叶温增高,采下的鲜叶要放置在阴凉处并及时运送;在采摘、运送、贮放等一系列操作过程中,应使用清洁、透气性良好的茶篮和竹筐装运,保持鲜叶的新鲜度与完整性,堆放时不可重压,避免茶芽受损氧化,禁用编织袋装运鲜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生连翘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蒸工艺为:当蒸汽产生机气压达到3.4~4个时,打开蒸汽阀门,对连翘叶进行蒸汽处理,使连翘叶恢复韧性,便于揉捻成形;此工艺方法特别是针对夏季、秋季采摘的老连翘叶茶青,使其恢复韧性、不易揉碎,按此工艺制茶,不受制茶季节限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生连翘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萎凋工艺为:严格控制萎凋车间的清洁度、风温和湿度,使车间内整洁、明亮,风温处于22~26℃,湿度保持在70%;萎凋时间控制在13~15小时;天气晴朗,气温在20℃以上时,不需加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生连翘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揉捻工艺为:使用揉捻机进行揉捻加工,并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操作:检查设备滚台表面是否清洁,清洁台面和转筒内外;先让机器空转 5 分钟,将萎凋好的茶青倒入揉捻机转筒内,转动转筒盖使刚好压住代用茶,锁紧上盖,然后加压,揉捻速度每分钟 40~50 转,揉捻时间70~90分钟;使成条率在85%以上,破碎率 45~50%;揉捻后质量标准:代用茶蜷缩成团,手感柔软,香气正常;揉捻后的代用茶通过进一步处理,启动解块筛分设备,进行解块筛分,使代用茶分散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生连翘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技术为:①温度:通常发酵机室温控制在32~35℃,发酵的叶温保持在32℃;如叶温超过40℃,要进行翻拌散热,以免发酵过分激烈;尤其是在高温季节里要采取降温措施,摊叶要薄,以利散热降温;反之,气温较低时,摊叶要厚,必要时采取一些保温措施;②湿度:空气湿度保持在90%以上有利于提高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利于茶黄素的形成和积累;反之,发酵时空气湿度过低,不利于茶多酚的酶促氧化,使非酶促氧化加剧,造成汤色和叶底都变暗,滋味淡薄;摊叶厚度:一般在8~12厘米;嫩叶和叶型小的要薄摊;老叶和叶型大的要厚摊;气温低时要厚摊;气温高时应薄摊,摊放叶子要保持发酵时通气良好;发酵过程中应翻拌一次,以利散热通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生连翘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燥处理为:使用烘干机进行的烘烤处理,温度设置在 100~120℃之间,同时做好设备正常运转的检查、准备工作;烘烤前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清洁,将代用茶均匀平铺在物料筛上,厚度为1~2 厘米,放在烘架上;开启烘干箱总电源,记时开始于 5~8 分钟时翻匀搅拌一次后关闭烘箱,等温度达到设定值后,控制在 3~4 小时,水分在 10~15%之间;先进行预热,当温度预热到规定温度时,进行烘烤,开始计时,并记录烘烤的温度、时间;将烘烤过的代用茶进行摊凉至室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65721.7A CN112825940A (zh) | 2019-11-25 | 2019-11-25 | 一种养生连翘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65721.7A CN112825940A (zh) | 2019-11-25 | 2019-11-25 | 一种养生连翘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25940A true CN112825940A (zh) | 2021-05-25 |
Family
ID=75922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165721.7A Withdrawn CN112825940A (zh) | 2019-11-25 | 2019-11-25 | 一种养生连翘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825940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85892A (zh) * | 2021-08-27 | 2021-12-14 | 山西振东五和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连翘叶代用茶的制备方法 |
CN114468092A (zh) * | 2022-01-14 | 2022-05-13 | 卢氏县杨献民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陈皮连翘红茶及其制备工艺 |
-
2019
- 2019-11-25 CN CN201911165721.7A patent/CN112825940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85892A (zh) * | 2021-08-27 | 2021-12-14 | 山西振东五和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连翘叶代用茶的制备方法 |
CN114468092A (zh) * | 2022-01-14 | 2022-05-13 | 卢氏县杨献民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陈皮连翘红茶及其制备工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387127B (zh) |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2217683B (zh) | 信阳红红茶加工工艺 | |
CN106578264B (zh) | 一种低温窨制花茶的方法 | |
CN103749752A (zh) | 一种乌龙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6561847A (zh) | 一种天然花香型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2067921B (zh) | 一种绿茶加工方法及产品 | |
CN101161086A (zh) | 怡红茶的制作方法 | |
CN110915951A (zh) | 一种高质量茶叶的制备方法 | |
CN106720508A (zh) | 一种瀑布红的红茶加工方法 | |
CN104146084B (zh) | 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1642171B (zh) | 四川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12825940A (zh) | 一种养生连翘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142595B (zh) | 一种信阳白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5285189A (zh) | 红茶饼的制作方法 | |
CN104186747A (zh) | 一种新型红茶加工方法 | |
CN114468072A (zh) | 一种新品红茶 | |
CN106615387A (zh) | 一种桂花红茶的制作方法 | |
CN103190495A (zh) | 一种神秘果降血糖保健茶 | |
CN105166147A (zh) | 一种高原红茶加工制作方法 | |
CN103891928A (zh) | 一种绿茶的机械化制备方法 | |
CN112825941A (zh) | 一种养生蒲公英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938666B (zh) | 一种红银针茶及其加工工艺 | |
KR100941667B1 (ko) | 곰보배춧잎차와 구아바잎차의 혼합차 | |
CN107494809A (zh) | 一种红茶发酵剂及其制备方法 | |
JPH01128774A (ja) | 醗酵杜仲茶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