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40370A - 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40370A CN108840370A CN201810722613.4A CN201810722613A CN108840370A CN 108840370 A CN108840370 A CN 108840370A CN 201810722613 A CN201810722613 A CN 201810722613A CN 108840370 A CN108840370 A CN 1088403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ition metal
- composite material
- metal oxide
- carbon composite
- doping order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49/00—Compounds of iron
- C01G49/0018—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05—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of carbon not covered by groups C01B32/15, C01B32/20, C01B32/25, C01B32/30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7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 C01P2002/72—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by d-values or two theta-values, e.g. as X-ray diagram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4—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TEM, STEM, STM or AFM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4—Nan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nanomete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2—Surface area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6—Pore diamete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40—Electric propert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制备方法如下:首先以介孔分子筛SBA‑15作为模板剂,糖类碳水化合物为碳源,尿素和六次甲基四胺为氮源,经惰性气体煅烧,除模板剂后,得到氮掺杂有序介孔碳;然后加入过渡金属盐溶液,通入惰性气体煅烧,获得过渡金属氧化物/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本发明公开的制备方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氮掺杂有序介孔碳的孔道清晰、孔径适宜、比表面积大,其上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分布均匀、负载量大。过渡金属氧化物/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优异,在催化剂、导电导热、储能材料等领域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材料具有原料丰富、比表面积大、耐高温、耐酸碱和良好的导电性等优点。有序介孔碳材料,作为多孔碳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种介稳态碳晶体的纳米结构材料,其比表面积较高、孔径分布较窄、孔连接均匀有序、化学和热稳定性好,可制备催化剂载体、储氢材料、吸附分离和电极材料等。然而,碳材料表面有化学惰性,限制了其更多领域的广泛应用。
近年来,通过在碳骨架中引入氮、氧、磷等杂原子,成为一种对多孔碳表面的化学性质改性的重要途径。其中,氮掺杂因其来源广、易掺杂而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氮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与碳原子处在同一周期相邻的位置,其相近的原子半径有利于取代碳原子而进行掺杂。经过氮掺杂的碳材料可有效地改变材料表面化学性质并形成一定的官团,使其具有一定的酸碱性和亲水性,并有效提高材料的应用范围。此外,氮原子的孤对电子充当了载流子的作用,其电子密度增加而使能带变窄,表现出比纯碳材料更优越的导电能力,还可使石墨微晶平面发生诸多错位、弯曲、离位等具有不对称电子的缺陷位,从而改善孔道结构和电子传输速率。将氮原子引入碳材料后,其局部较高的电子密度及表面能的差异,能够增加碳材料对离子的吸附能力,增强金属粒子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金属的均匀分散,改变材料孔结构和表面性质,同时氮元素的引入也改变了碳材料的碱性、氧化稳定性、催化活性等诸多性质。
另外,过渡族金属元素如镍、铁、钴等形成的金属氧化物具有较高的电容性能和合适的负电位工作区间,而且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环境友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高性能电极材料。然而,其电导性较弱、能量密度及功率密度偏低和稳定性较差。在氮掺杂有序介孔材料骨架中加入具有氧化还原能力的过渡元素制造出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这种制备方法获得的复合材料具有更多的活性点和更高的能量转换特性,可以极大提高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催化、导电导热及能量存储材料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因此,结合上述问题,生产制备出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电极材料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过渡金属氧化物/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孔道清晰、负载量大、电化学性能优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SBA-15:将浓盐酸和去离子水加入P123中,磁力搅拌均匀,加入正硅酸乙酯混匀,经过水热反应、抽滤、洗涤、干燥以及高温焙烧后,获得白色粉末SBA-15;
2.制备前驱体氮掺杂有序介孔碳:a、在步骤1中获得的SBA-15中加入糖、浓硫酸、水,超声预混合。b、加入尿素和六次甲基四胺的混合液,超声混合并加热。c、依次加入糖、浓硫酸、水、尿素和六次甲基四胺的混合液这四种物质,超声混合并加热。d、通入惰性气体煅烧,除去模板,清洗、干燥后,获得前驱体氮掺杂有序介孔碳NOMC;
3.浸渍:将配好的多种过渡金属盐溶液的混合液加入步骤2获得的NOMC中,过渡金属盐溶液与NOMC的质量比为1: 0.1~0.2,搅拌均匀,浸渍,调溶液为碱性,pH为9.0;
4.煅烧:将步骤3获得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后,通入惰性气体煅烧,获得过渡金属氧化物/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中将离子液体、模板剂SBA-15与多氮化合物混合,通入惰性气体煅烧制备前驱体氮掺杂有序介孔碳材料,引入过渡金属盐溶液浸渍后煅烧制备出过渡金属氧化物/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由于氮的掺杂,增加了含氮官能团,使形成的NiFe2O4纳米颗粒更加细小,增大了比表面积,并且增加了氧化还原的活性点,提高了电极容量,制备工艺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产品尺寸可控,易于大规模投产。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浓盐酸:水:P123:正硅酸乙酯的质量比为1 : 0.2-0.4 :0.025- 0.045:0.07-0.09。
通过采用上述优选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合适的盐酸、水、P123、正硅酸乙酯的质量比能够保证制备出合适孔径的模板剂SBA-15,有利于后期构建规则有序孔道结构的复合材料。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磁力搅拌温度为40 ℃,搅拌时间为4 h,水热反应控温在100℃进行24 h,焙烧温度为500 ℃,焙烧时间为6 h;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水能用甲醇或乙醇代替;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水:浓硫酸:糖:尿素和六次甲基四胺的混合液的质量比为1 :0.02 -0.04 : 0.15 -0.33 : 0.22 -0.42。
通过采用上述优选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水、浓硫酸、糖、尿素和六次甲基四胺混合液之间合适的质量比有助于制备出比表面积大、介孔适宜、含氮量高的氮掺杂有序介孔碳。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超声预混合的时间为20~30 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b和c的超声混合并加热的条件为:先在100 ℃条件下超声混合5-7h,再升温到160 ℃超声混合5-7 h;
优选的,所述步骤d控温750-850 ℃通入惰性气体煅烧5-6 h。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选择合适的混合时间、煅烧时间和温度条件有利于制备出孔道清晰、分布均匀、含氮量高的氮掺杂有序介孔碳。
优选的,所述步骤d中选用氢氟酸去除模板,氢氟酸浓度为6%~22%,氢氟酸体积为40 mL;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选用的糖包括但不限于蔗糖;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的过渡金属盐溶液包括但不限于Ni(NO3)2·6H2O、Fe(NO3)3·9H2O。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过渡族金属元素如镍、铁、钴等形成的金属氧化物具有较高的电容性能和合适的负电位工作区间,相比单一种类的过渡金属盐溶液,选择多种过渡金属盐溶液进行配比制备出的产物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电化学性能。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浸渍时间为12 h;优
选的,所述步骤3中所述pH调节剂包括但不限于氢氧化钠、氨水;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通入惰性气体煅烧控温在350-500 ℃,煅烧时间为2-3 h。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合适的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有利于完善过渡金属氧化物与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的特性和结构,制备出稳定性能较高的所述复合材料。优选的,在所述制备方法中选用的水为去离子水;优选的,所述制备方法中惰性气体包括但不限于氮气。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具有包括氮掺杂有序介孔碳与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复合结构,所述复合材料的主要组成为NiFe2O4(由NiO和Fe2O3组成)和二维六方p6mm碳,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NiFe2O4的平均粒径为5.5-8.0 nm,过渡金属氧化物负载在碳表面,因此得到所制备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为800-1000 m2/g、介孔平均孔径为4.3-5.3 nm;由CV测定在扫速为10 mV/s时,比电容量为380-460 F/g。
上述工艺得到的过渡金属氧化物/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孔道清晰、含氮量高、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负载量大且分布均匀,其中引入杂原子氮,增强了碳材料对离子的吸附能力,优化了材料孔结构和表面特性。加入不同配比的多种过渡金属盐溶液,既改善了过渡金属电导性弱、稳定性差的缺点,又使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电化学活性和电化学性能。优选的,所述复合材料中过渡金属包括但不限于铁、镍,还可以为钴、锰等。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的制备方法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等优点。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孔道清晰、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分布均匀、电化学性能优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例1中NiFe2O4/NOMC复合材料的XRD图。
图2是实例1中NiFe2O4/NOMC复合材料的TEM图。
图3是实例1中NiFe2O4/NOMC复合材料中NiO-Fe2O3纳米颗粒粒径分布图。
图4是实例1中NiFe2O4/NOMC复合材料的EDS图。
图5是实例1中NiFe2O4/NOMC复合材料的氮吸附脱附及孔径分布图。
图6是实例1中NiFe2O4/NOMC复合材料的CV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的具体工艺步骤。
[实施例1]:
1.制备SBA-15:将浓盐酸和去离子水加入P123中,控温在40 ℃的条件下磁力搅拌4 h,加入正硅酸乙酯混匀,浓盐酸:去离子水:P123: 正硅酸乙酯的质量比为1 : 0.2 : 0.025: 0.07-0.09,控温在100 ℃进行水热反应24 h,抽滤、洗涤、干燥以及高温500 ℃焙烧6 h后,获得白色粉末SBA-15;
2.制备前驱体氮掺杂有序介孔碳:a、在步骤1获得的SBA-15中加入糖、浓硫酸、水,超声预混合20 min。b、加入尿素和六次甲基四胺的混合液,超声混合并加热。c、依次加入蔗糖、浓硫酸、水、尿素和六次甲基四胺的混合液这四种物质,其中去离子水:浓硫酸:蔗糖:尿素和六次甲基四胺的混合液的质量比为1 : 0.02 : 0.15 : 0.22,先在100 ℃条件下超声混合6 h,再升温到160 ℃超声混合6 h。d、控温800 ℃通入氮气煅烧5 h,取40 mL浓度为6%的氢氟酸去除模板,清洗、干燥后,获得前驱体氮掺杂有序介孔碳NOMC;
3.浸渍:将摩尔比1:1的Ni(NO3)2·6H2O和Fe(NO3)3·9H2O的混合溶液加入步骤2获得的NOMC中,过渡金属盐溶液与NOMC的质量比为1: 0.1,搅拌均匀,浸渍12 h,用氢氧化钠调溶液为碱性,pH为9.0;
4.煅烧:将步骤3获得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后,控温在400 ℃条件下通入氮气煅烧2 h,获得过渡金属氧化物/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
通过[实施例1]制备出NiFe2O4/NOMC复合材料,NiFe2O4纳米颗粒嵌入含氮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作为电极在碱性溶液中具有较高的赝电容行为,不仅可以实现快速、可逆的电子传递,而且在纳米粒子和NOMC表面及孔道壁处有质子的电吸附过程,从而极大地实现了复合材料的氧化还原。
经过实验可知,其主要组成为NiFe2O4和二维六方p6mm碳;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NiFe2O4的平均粒径为5.8 nm;其比表面积为936 m2/g、介孔平均孔径为4.58 nm;由CV测定在扫速为10 mV/s时,比电容量为442 F/g。
由图1~6表征[实施例1]制备出的NiFe2O4/NOMC复合材料的物理以及电化学性能。如图1所示,经过XRD测试,复合材料由脊状结构的NiFe2O4相和具有六方结构的NOMC组成。如图2~4所示,经过TEM和EDS测试,复合材料中平均粒径为5.8 nm的NiFe2O4纳米颗粒比较均匀地分布于NOMC的表面与孔道壁上,复合材料所含有的主要元素成分:碳C、氧O、氮N、镍Ni、铁Fe,其中Ni、Fe、N的原子百分比分别为4.16%、2.56%和0.87%。由图5测得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为936 m2/g,其孔径为4.58 nm。经CV测试,图6中复合材料的比电容量为442 F/g。
[实施例2]:
1.制备SBA-15:将浓盐酸和去离子水加入P123中,控温在40 ℃的条件下磁力搅拌4 h,加入正硅酸乙酯混匀,浓盐酸:去离子水:P123: 正硅酸乙酯的质量比为1 : 0.2 : 0.025: 0.07-0.09,控温在100 ℃进行水热反应24 h,抽滤、洗涤、干燥以及高温500 ℃焙烧6 h后,获得白色粉末SBA-15;
2.制备前驱体氮掺杂有序介孔碳:a、在步骤1获得的SBA-15中加入糖、浓硫酸、水,超声预混合25 min。b、加入尿素和六次甲基四胺的混合液,超声混合并加热。c、依次加入蔗糖、浓硫酸、水、尿素和六次甲基四胺的混合液这四种物质,其中去离子水:浓硫酸:蔗糖:尿素和六次甲基四胺的混合液的质量比为1 : 0.03 : 0.20 : 0.32,先在100 ℃条件下超声混合5 h,再升温到160 ℃超声混合6 h。d、控温750 ℃通入氮气煅烧5.5 h,取40 mL浓度为8%的氢氟酸去除模板,清洗、干燥后,获得前驱体氮掺杂有序介孔碳NOMC;
3.浸渍:将摩尔比1:2的Ni(NO3)2·6H2O和Fe(NO3)3·9H2O的混合溶液加入步骤2获得的NOMC中,过渡金属盐溶液与NOMC的质量比为1: 0.15,搅拌均匀,浸渍12 h,用氢氧化钠调溶液为碱性,pH为9.0;
4.煅烧:将步骤3获得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后,控温在450 ℃条件下通入氮气煅烧2.5 h,获得过渡金属氧化物/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
通过[实施例2]制备出的NiFe2O4/NOMC复合材料主要组成为NiFe2O4和二维六方p6mm碳;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NiFe2O4的平均粒径为5.7 nm;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为854 m2/g、介孔平均孔径为5.1 nm;由CV测定在扫速为10 mV/s时,比电容量为416 F/g。
[实施例3]:
1.制备SBA-15:将浓盐酸和去离子水加入P123中,控温在40 ℃的条件下磁力搅拌4 h,加入正硅酸乙酯混匀,浓盐酸:去离子水:P123: 正硅酸乙酯的质量比为1 : 0.2 : 0.025: 0.07-0.09,控温在100 ℃进行水热反应24 h,抽滤、洗涤、干燥以及高温500 ℃焙烧6 h后,获得白色粉末SBA-15;
2.制备前驱体氮掺杂有序介孔碳:a、在步骤1获得的SBA-15中加入糖、浓硫酸、水,超声预混合30 min。b、加入尿素和六次甲基四胺的混合液,超声混合并加热。c、依次加入蔗糖、浓硫酸、水、尿素和六次甲基四胺的混合液这四种物质,其中去离子水:浓硫酸:蔗糖:尿素和六次甲基四胺的混合液的质量比为1 : 0.04 : 0.30 : 0.42,先在100 ℃条件下超声混合5 h,再升温到160 ℃超声混合6 h。d、控温850 ℃通入氮气煅烧6 h,取40 mL浓度为15%的氢氟酸去除模板,清洗、干燥后,获得前驱体氮掺杂有序介孔碳NOMC;
3.浸渍:将摩尔比2:1的Ni(NO3)2·6H2O和Fe(NO3)3·9H2O的混合溶液加入步骤2获得的NOMC中,过渡金属盐溶液与NOMC的质量比为1: 0.2,搅拌均匀,浸渍12 h,用氢氧化钠调溶液为碱性,pH为9.0;
4.煅烧:将步骤3获得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后,控温在450 ℃条件下通入氮气煅烧3 h,获得过渡金属氧化物/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
通过[实施例3]制备出的NiFe2O4/NOMC复合材料主要组成为NiFe2O4和二维六方p6mm碳;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NiFe2O4的平均粒径为7.1 nm;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为808 m2/g、介孔平均孔径为4.9 nm;由CV测定在扫速为10 mV/s时,比电容量为397 F/g。
Claims (9)
1.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SBA-15:将浓盐酸和水加入P123中,搅拌均匀,加入正硅酸乙酯混匀,经过水热反应、抽滤、洗涤、干燥以及高温焙烧后,获得白色粉末SBA-15;
(2)制备前驱体氮掺杂有序介孔碳:a、在步骤(1)获得的SBA-15中加入糖、浓硫酸、水,超声预混合;b、加入尿素和六次甲基四胺的混合液,超声混合并加热;c、依次加入糖、浓硫酸、水、尿素和六次甲基四胺的混合液这四种物质,超声混合并加热;d、通入惰性气体煅烧,除去模板,清洗、干燥后,获得前驱体氮掺杂有序介孔碳NOMC;
(3)浸渍:将配好的多种过渡金属盐溶液的混合液加入步骤(2)获得的NOMC中,过渡金属盐溶液与NOMC的质量比为1: 0.1~0.2,搅拌均匀,浸渍,调溶液为碱性,pH为9.0;
(4)煅烧:将步骤(3)获得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后,通入惰性气体煅烧,获得过渡金属氧化物/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浓盐酸:水:P123:正硅酸乙酯的质量比为1 : 0.2-0.4 :0.025- 0.045 : 0.07-0.0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水:浓硫酸:糖:尿素和六次甲基四胺的混合液的质量比为1: 0.02 -0.04 : 0.15 -0.33 : 0.22 -0.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和c的超声混合并加热的条件为:先超声混合,均匀后在100 ℃保温5-7 h,再升温到160 ℃保温 5-7 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通入惰性气体,温度控制为750-850 ℃,煅烧时间为5-6 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过渡金属盐溶液包括但不限于Ni(NO3)2·6H2O、Fe(NO3)3·9H2O。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通入惰性气体煅烧控温在350-500 ℃,煅烧时间为2-3 h。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过渡金属氧化物/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纳米颗粒负载在NOMC的表面与孔道壁上,所述复合材料含有的主要元素成分为:碳、氧、氮和过渡金属元素,其中过渡金属元素的原子百分比为7%~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过渡金属氧化物/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金属包括但不限于铁、镍中的一种或多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722613.4A CN108840370B (zh) | 2018-07-04 | 2018-07-04 | 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722613.4A CN108840370B (zh) | 2018-07-04 | 2018-07-04 | 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40370A true CN108840370A (zh) | 2018-11-20 |
CN108840370B CN108840370B (zh) | 2021-03-12 |
Family
ID=64200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722613.4A Active CN108840370B (zh) | 2018-07-04 | 2018-07-04 | 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840370B (zh) |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04143A (zh) * | 2018-11-21 | 2019-02-05 |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负载铁的介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
CN109364906A (zh) * | 2018-12-13 | 2019-02-22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球磨法制备的硼掺杂介孔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9461943A (zh) * | 2018-12-03 | 2019-03-12 | 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电池阴极催化剂、其制备方法、电池阴极膜及金属空气电池 |
CN109879266A (zh) * | 2019-03-05 | 2019-06-14 | 中南大学 | 一种多孔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10127650A (zh) * | 2019-05-15 | 2019-08-16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一种氮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
CN110465322A (zh) * | 2019-08-30 | 2019-11-19 | 四川轻化工大学 | 一种钢渣/氮掺杂活性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0697683A (zh) * | 2019-10-31 | 2020-01-17 | 武汉工程大学 | 一种多孔球型多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12299393A (zh) * | 2019-07-26 | 2021-02-02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一维氮掺杂碳囊泡、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合成方法 |
CN112850860A (zh) * | 2021-01-19 | 2021-05-28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氮掺杂有序介孔碳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CN113066998A (zh) * | 2021-03-26 | 2021-07-02 | 广州费舍尔人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氮掺杂空心碳球负载氟化钴酸铜电极催化剂 |
CN113460990A (zh) * | 2021-05-23 | 2021-10-01 | 贵州大学 | 孔径均一可调壳寡糖基原位n掺杂有序介孔碳的制备方法 |
CN113716657A (zh) * | 2021-09-22 | 2021-11-30 | 北京林业大学 | 一种绿色可循环利用的金属氧化物镶嵌有序介孔碳粒子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CN114496579A (zh) * | 2022-01-07 | 2022-05-13 | 信阳师范学院 | 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用过渡金属-氮共掺杂碳纳米管@介孔碳复合对电极材料 |
CN115570143A (zh) * | 2022-09-26 | 2023-01-06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低铂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2018
- 2018-07-04 CN CN201810722613.4A patent/CN108840370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04143B (zh) * | 2018-11-21 | 2021-09-21 |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负载铁的介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
CN109304143A (zh) * | 2018-11-21 | 2019-02-05 |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负载铁的介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
CN109461943A (zh) * | 2018-12-03 | 2019-03-12 | 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电池阴极催化剂、其制备方法、电池阴极膜及金属空气电池 |
CN109364906A (zh) * | 2018-12-13 | 2019-02-22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球磨法制备的硼掺杂介孔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9364906B (zh) * | 2018-12-13 | 2021-07-27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球磨法制备的硼掺杂介孔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9879266A (zh) * | 2019-03-05 | 2019-06-14 | 中南大学 | 一种多孔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10127650A (zh) * | 2019-05-15 | 2019-08-16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一种氮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
CN112299393A (zh) * | 2019-07-26 | 2021-02-02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一维氮掺杂碳囊泡、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合成方法 |
CN112299393B (zh) * | 2019-07-26 | 2022-08-12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一维氮掺杂碳囊泡、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合成方法 |
CN110465322A (zh) * | 2019-08-30 | 2019-11-19 | 四川轻化工大学 | 一种钢渣/氮掺杂活性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0697683A (zh) * | 2019-10-31 | 2020-01-17 | 武汉工程大学 | 一种多孔球型多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12850860A (zh) * | 2021-01-19 | 2021-05-28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氮掺杂有序介孔碳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CN112850860B (zh) * | 2021-01-19 | 2023-01-24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氮掺杂有序介孔碳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CN113066998A (zh) * | 2021-03-26 | 2021-07-02 | 广州费舍尔人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氮掺杂空心碳球负载氟化钴酸铜电极催化剂 |
CN113460990A (zh) * | 2021-05-23 | 2021-10-01 | 贵州大学 | 孔径均一可调壳寡糖基原位n掺杂有序介孔碳的制备方法 |
CN113716657A (zh) * | 2021-09-22 | 2021-11-30 | 北京林业大学 | 一种绿色可循环利用的金属氧化物镶嵌有序介孔碳粒子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CN114496579A (zh) * | 2022-01-07 | 2022-05-13 | 信阳师范学院 | 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用过渡金属-氮共掺杂碳纳米管@介孔碳复合对电极材料 |
CN115570143A (zh) * | 2022-09-26 | 2023-01-06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低铂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15570143B (zh) * | 2022-09-26 | 2024-01-30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低铂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40370B (zh) | 2021-03-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40370A (zh) | 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氮掺杂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878176B (zh) | 一种超级电容器用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4916447B (zh) | 一种超级电容器用高倍率多孔碳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 |
Liu et al. | Dual active sites engineering on sea urchin‐like CoNiS hollow nanosphere for stabilizing oxygen electrocatalysis via a template‐free vulcanization strategy | |
CN106229521B (zh) | 一种FeCx@NC核壳结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148991B (zh) | 一种氮/硫/氯共掺杂多级孔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390072A (zh) | 一种硫化钴掺杂纳米多孔碳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6058276B (zh) | 一种二氧化硅修饰的多球腔碳材料的制法及其在燃料电池膜电极中的应用 | |
CN110391087A (zh) | 一种氮硫磷三种元素掺杂多孔氧化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Wang et al. | Elaborately tailored NiCo 2 O 4 for highly efficient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and urea electrolysis | |
CN106219515A (zh) | 具有特殊交联空球状氮掺杂碳材料的合成方法 | |
CN111634954B (zh) | 铁改性的自组装花球结构的钴铁氧化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 |
CN110921716B (zh) | 一种氧化锌/四氧化三钴/碳锂电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11916769A (zh) | 一种用于锌空电池的Cu掺杂中空六边形ZIF-8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9559902B (zh) | 一种金属有机框架衍生钴镍硼硫化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5336503B (zh) | 一种钴酸铜多孔微米棒/泡沫镍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Jiang et al. | Fungi-derived, functionalized, and wettability-improved porous carbon materials: an excellent electrocatalyst toward VO2+/VO2+ redox reaction for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 | |
CN113611881A (zh) | 一种原子级分散Fe/氮掺杂介孔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3813975A (zh) | 一种zif-8衍生的多级孔m-n-c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883925B (zh) | 一种介孔四氧化三锰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899217B (zh) | 一种镶嵌不同电活性物质的碳空心球、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6169378A (zh) | 一种Co3O4@浒苔多孔碳纤维超容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9449012A (zh) | 一种羧基化碳纳米管/石墨烯气凝胶/泡沫镍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6531448A (zh) | 一种活性炭/钴酸镍纳米线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244492A (zh) | 一种高效二维氮杂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能源转化领域中的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