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88521A - 车辆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88521A
CN108688521A CN201810272072.XA CN201810272072A CN108688521A CN 108688521 A CN108688521 A CN 108688521A CN 201810272072 A CN201810272072 A CN 201810272072A CN 108688521 A CN108688521 A CN 1086885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seat
component
cover board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7207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88521B (zh
Inventor
渡边正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 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88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885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885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885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king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7Slide construction
    • B60N2/0702Slid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ed by its cross-section
    • B60N2/0705Slid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ed by its cross-section omega-shap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e.g. dismountable auxiliary seats
    • B60N2/015Attaching seats directly to vehicle chassis
    • B60N2/01508Attaching seats directly to vehicle chassis using quick release attachments
    • B60N2/01516Attaching seats directly to vehicle chassis using quick release attachments with locking mechanisms
    • B60N2/01583Attaching seats directly to vehicle chassis using quick release attachments with locking mechanisms locking on transversal elements on the vehicle floor or rail, e.g. transversal ro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7Slide construction
    • B60N2/0722Constructive details
    • B60N2/073Reinforcement members preventing slide disloc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8Particular seat belt attachment and gui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2Attachment or adjustment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在一种通过导轨装置和锁定装置连接到车辆地板的车辆座椅中,导轨装置和锁定装置的机械刚度增加,而不增加车辆座椅的整体重量并且不会过度增加制造成本。所述车辆座椅还包括从所述上导轨之一悬垂的至少一个上钩件(115A),以及从对应的所述锁定装置的一部分向上延伸的至少一个下钩件(89B)或者将所述锁定装置紧固到对应的下导轨上的构件,使得所述上钩件和所述下钩件彼此间隔开,但共同防止所述上导轨向上移动离开所述下导轨。

Description

车辆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安装在车辆内的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在车辆座椅的领域中,已知将座垫的后端可脱开地连接到车辆的地板并且将所述座垫的前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地板,使得座椅可通过将座椅靠背折叠到座垫上并将折叠的座椅围绕座垫的前端向前倾斜而缩回。在已知的车辆座椅中,在座垫框架的正下方设置有导轨装置,导轨装置的下端安装有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构造成可脱开地卡合固定在车辆地板上的撞销。例如,参见JP2011-207257A。
在这种车辆中,导轨装置和锁定装置需要具有高水平的机械刚度,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使导轨装置和锁定装置不会在座椅和车辆乘员的惯性力的作用下变形。因此,座椅的重量过高,并且座椅的制造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这样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改进一种车辆座椅,该车辆座椅通过导轨装置和锁定装置以这样的方式连接到车辆的地板,即导轨装置和锁定装置的机械刚度增加,而不增加车辆座椅的整体重量并且不会过度增加制造成本。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S),包括:包括座垫框架(F1)的座垫(S1),所述座垫框架包括一对沿座垫各侧延伸的侧框架构件(13,14);连接到座垫的后部的座椅靠背(S2);滑轨装置(3),所述滑轨装置(3)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连接到相应侧框架构件的一对上导轨(3B)和可滑动地支承相应所述上导轨的一对下导轨(3A);以及一对锁定装置(112),所述锁定装置紧固到所述下导轨,用于将相应的所述下导轨可脱开地卡合到紧固到车辆地板侧构件上的对应撞销(8A,8B);所述车辆座椅还包括从所述上导轨之一或所述侧框架构件之一悬挂的至少一个上钩件(115A),以及从所述对应的锁定装置的一部分或者从将锁定装置紧固到对应的下导轨上的构件向上延伸的至少一个下钩件(89B),使得上钩件和下钩件彼此间隔开,但共同防止上导轨向上移动而离开下导轨。
根据本发明,当座垫框架通过惯性力相对于地板移动时,上钩件和下钩件彼此卡合,从而防止导轨装置受到任何显著的载荷,并且因此防止变形。而且,锁定装置被上钩件限制,使得锁定装置的变形最小化。另一方面,在导轨装置的正常运行期间,上钩件和下钩件始终彼此间隔开,使得上导轨和下导轨能够相对于彼此滑动而不引起任何显著摩擦。
优选地,所述上钩件和所述下钩件均由金属片制成,并沿前后方向延伸。
根据该布置,能够以低成本提高上钩件和下侧钩件的刚度。在导轨装置的正常运行期间,随着上钩件和下钩件相对于彼此在纵向上移动,上钩件和下钩件保持相互对置的关系。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个锁定装置包括侧壁构件,所述侧壁构件连接到对应的下导轨的下部以向下延伸并且在其下边缘中设置有第一槽;盖板,所述盖板经间隔件连接所述侧壁构件,从而与侧壁构件相对,且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槽相对的第二槽;以及闩锁,所述闩锁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侧壁构件和所述盖板之间,以便当撞销已经被推进到第一槽和第二槽中时卡合所述撞销,所述下钩件形成在所述盖板的上边缘中。
根据该布置,能够简化所述锁定装置的结构,还能以简单的方式制造下钩件。盖板直接连接到下导轨,但是一旦导轨装置变形,盖板通过上钩件连接到上导轨和侧框架构件,使得盖板的变形可以最小化。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盖板通过间隔件分别在第一槽前后至少两个点处连接到侧壁构件。
根据该布置,盖板能够稳定地连接至侧壁构件。
优选地,所述侧壁构件设置有通孔,并且所述盖板的自由端从其的其余部分弯曲以进入所述通孔。
根据该布置,由于盖板的前端的位置被侧壁构件的通孔限制,所以能够进一步使盖板相对于侧壁构件的位置稳定。
优选地,进入通孔的盖板的自由端与用于操作闩锁的控制线缆的外壳卡合。
由此,可以通过利用盖板的前端来支承外壳,从而不需要将用于支承外壳的卡合特征添加到侧壁构件。
优选地,从前面看,上钩件和下钩件呈J形。
由此,在两个钩件沿导轨装置的长度方向相对于彼此移动时,能够防止上钩件和下钩件彼此接触。
优选地,上钩件的上端置于侧框架构件和上导轨之间。
由此,能够高度稳定地将上钩件连接于座垫侧框架和上导轨双方。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左上方观察车辆座椅的立体图;
图2是从左上方观察车辆座椅的框架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第二导轨装置和基座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座椅靠背框架的下部的正视图;
图5是座椅靠背框架的上部的放大剖视图(沿图4的V-V线截取);
图6是座椅靠背框架的上部的正视图;
图7是托架的立体图;
图8是改进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框架的下部的放大正视图;
图9是另一改进实施例的座椅靠背框架的下部的放大正视图;
图10是座垫框架和乘员支承构件的平面图;
图11是乘员支承构件的后视图;
图12是乘员支承构件的后钩件的侧视图;
图13是沿图12的线XIII-X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14是从右后方观察时右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15是从左后方观察时右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锁定装置的结构图;
图17是沿图14的线XVII-XVII截取的剖视图;
图18是乘员座椅的仰视图;
图19是座椅靠背框架的上部的分解立体图;以及
图20是退出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实施例由(第二排或第三排)后座构成。左侧和右侧方向是从座位上的乘员的视角来定义的。由于座椅的各个组件以对称布置设置在座椅的每一侧,所以这些相互对称的组件可以用相同的数字来表示,并且在下面的公开内容中可以仅描述座椅的一侧上的组件。
(一般结构)
如图1和2所示,座椅S包括座垫S1、座椅靠背S2和头枕S3。座垫S1经由称为托座S4的支承构件被车辆地板支承。更具体地说,托座S4经由一对横向延伸的第一导轨装置2支承在地板上,以便可以在横向上滑动。座垫S1经由一对纵向延伸的第二导轨装置3支承在托座S4上,以便可以在前后方向上滑动。连接装置4插入第二导轨装置3和托座S4之间,使得第二导轨装置3连同座椅S的主要部分可以从基本上永久连接到地板的第一导轨装置2分离。
如图3所示,每个第一导轨装置2包括以可滑动的方式彼此结合的下导轨2A和上导轨2B,以及用于在选定的位置将上导轨2B固定到下导轨2A的锁定装置(附图中未示出)。下导轨2A固定地连接于地板,而上导轨2B固定地连接于托座S4。
每个第二导轨装置3包括以可滑动的方式彼此结合的下导轨3A和上导轨3B,以及用于在选定的位置将上导轨3B固定到下导轨3A的锁定装置3C。下导轨3A经由所述连接装置4可脱开地连接于托座S4,而上导轨3B固定地连接于座垫S1。
如图2所示,座椅靠背S2连接到座垫S1的后端以便可沿前后方向倾斜。倾斜机构R设置在座垫S1和座椅靠背S2之间,使得座椅靠背S2可以固定在选定的角度位置。头枕S3设置在座椅靠背S2的上端的中央。
(托座)
如图3所示,托座S4包括连接到上导轨2B的托座框架6和从上方覆盖托座框架6的托座罩7。托座罩7由塑料材料制成,并包括具有面向竖直方向的主平面(主表面)的上板部7A和从上板部7A的周边部悬垂的凸缘壁7B。一对向下凹陷的前接收凹部7C形成在托座罩7的前侧部上,并且前接收凹部7C的前端暴露在托座罩7的前端处。一对向下凹陷的后接收凹部7D形成在托座罩7的后侧部上,并且后接收凹部7D的后端暴露在托座罩7的后端处。
杆形的撞销8A横跨每个前接收凹部7C的宽度延伸,并且类似的撞销8B横跨每个后接收凹部7D的宽度延伸。
加强板9连接于上板部7A的中央部的下表面。加强板9可以由金属板制成,并且通过一体地形成在上板部7A中的L形卡合爪7E保持在上板部7A的下表面上,以卡合加强板9的周边部,从而通过沿上板部7A的下表面水平地滑动加强板9,使其与卡合爪7E卡合,来将加强板9安装在该位置上。
(座垫)
如图1所示,座垫S1包括座垫框架F1、放置在座垫框架F1上的垫P1和限定座垫S1的外表面的表皮构件SK1。座椅靠背S2包括座椅框架F2、放置在座椅框架F2上的垫P2和限定座椅靠背S2的外表面的表皮构件SK2。座垫框架F1和座椅靠背框架F2通过组合金属板、管和杆构件而制成。
如图2所示,座垫框架F1包括:沿座垫框架F1的两侧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座垫侧框架构件13和14;在座垫侧框架构件13和14的前部之间延伸的前横向框架构件15;以及在座垫侧框架构件13和14的后部之间延伸的后横向框架构件16,从而在平面图中限定矩形框架。左座垫侧框架构件13由具有面向横向方向的主平面的板构件制成。右座垫侧框架构件14通过结合基本上由板构件组成的左构件14A和右构件14B而制成,从而共同形成封闭的横截面。前横向框架构件15和后横向框架构件16均由具有圆形横截面的管构件制成。
(后横向框架)
如图10所示,后横向框架构件16的横向中央部装配有系绳固定器17,并且后横向框架构件16的两个端部分别装配有下固定器18。系绳固定器17构造成卡合设置在符合ISOFIX标准的且放置在座椅S上的儿童座椅的顶部系绳的自由端上的钩。下固定器18构造成分别卡合一对从儿童座椅的下部向后延伸的连接器。
系绳固定器17通过将金属杆弯曲成字母U形而制成,并且在其两个腿部17A处焊接到后横向框架构件16。系绳固定器17的两个腿部17A均向后延伸,并且在其后端通过横向件17B而相互连接。两个腿部17A从后横向框架构件16的下表面延伸并且向后以些许向上倾斜的方式向后延伸。类似地,每个系绳固定器18通过将金属杆弯曲成字母U形而制成,并且在其两个腿部处焊接到后横向框架构件16的后表面。下固定器18的两个腿部从后横向框架构件16的后表面,以些许向上倾斜的角度彼此平行地向前延伸,并且在其前端通过交叉件彼此连接。下固定器18位于系绳固定器17的两侧侧上,并且在每个下固定器18和系绳固定器17之间限定有一定的横向间隔。
(车辆乘员支承构件)
如图10所示,用于从下方支承乘员臀部的车辆乘员支承构件20在前横向框架构件15和后横向框架构件16之间穿过。车辆乘员支承构件20包括多个(在图示实施例中为四个)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弹簧构件21,与弹簧构件21的前端卡合并且缠绕在前横向框架构件15外周的前钩件22,以及与弹簧构件21的后端卡合并缠绕在后横向框架构件16的外周的后钩件23。每个弹簧构件21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在水平面上蛇行的S弹簧构成,使得各个弹簧构件21共同限定水平支承表面。前钩件22由塑料材料制成,并且与弹簧构件21的前端嵌件成型。前钩件22横向延伸,并且具有半圆形横截面,其开口一侧面向下。每个弹簧构件21的前端可以以弧形方式弯曲,从而在前钩件22内沿周向延伸。前钩件22钩挂在前横向框架构件15的横向中央部上,以便从前横向框架构件15的上侧沿周向延伸到其前侧,从而防止其相对于前横向框架构件15向后移动。
前钩件23由塑料材料制成,并且与弹簧构件21的后端嵌件成型。如图11和12所示,前钩件23横向延伸,并且具有半圆形横截面,其开口一侧面向下。每个弹簧构件21的前端可以以弧形方式弯曲,从而在后钩件23内沿周向延伸。后钩件23钩挂在后横向框架构件16的横向中央部上,以便从后横向框架构件16的上侧沿周向延伸到其后侧,从而防止其相对于后横向框架构件16向前移动。后钩件23位于两个下固定器18之间。在所示实施例中,后钩件23的侧向端部与相应的下固定器18间隔开。后钩件23的后端23A设置有一对卡合爪23B,该对卡合爪23B与系绳固定器17的各个腿部17A有或没有间隙地卡合。
每个卡合爪23B从后钩件23的后端23A向下延伸,并且设置有彼此相对的一对突出部23C,并且从两侧夹紧系绳固定器17的对应腿部17A。由于卡合爪23B的突起23C的这种夹紧作用,后钩件23能够以牢固的方式保持固定到后横向框架构件16。
如图10所示,多个连接构件24A和24B横向连接在相邻的一对弹簧构件21之间,以限制弹簧构件21之间的相对运动。每个连接构件24A和24B可以由能够卡扣配合到弹簧构件21的夹子等构成。连接构件24A和24B也可以由与弹簧构件21嵌件成型的塑料材料制成。连接构件24A和24B可以设置在弹簧构件21的邻接部之间。
或者,后钩件23的横向长度可以使得后钩件23的横向端部与相应的下固定器18抵接。在这种情况下,后钩件23的两侧被夹持在固定器18之间,从而可靠地防止后钩件23的侧向移动。
(连接设备)
如图3、14和15所示,连接装置4包括一对基架81,每个基架81连接到相应的第二导轨装置3的下导轨3A的下表面;一对钩82,所述钩82设置在各基架81的前端;以及设置在各基架81的后端的一对锁定装置112。每个基架81包括位于其内侧的主件85和位于其外侧的副件86。主件85包括侧壁85A,所述侧壁85A限定了横向朝向的主平面并沿前后方向延伸;上壁85B,所述上壁85B从侧壁85A的上边缘横向向外突出并且沿侧壁85A的上边缘延伸;以及端壁85C,所述端壁85C从侧壁85A的前、下和后边缘横向向外延伸。副件86形成为具有朝向横向内侧的开口侧的通道构件,并且位于主件85的前部的外侧。主件85和副件86由金属板构件制成,并通过焊接彼此卡合。主件85的侧壁85A、上壁85B和端壁85C以及副件86共同限定封闭的横截面。每个基架81通过诸如铆钉的紧固件或通过焊接连接到对应的下导轨3A的下表面。两个基架81的前端通过横向延伸的连接构件79彼此连接。
如图3所示,每个钩82由具有面向横向方向的主平面的板构件制成。钩82的上部介于主件85的侧壁85A的前部与副件86之间,并且通过使用诸如螺母和螺栓的紧固件而被牢固地固定到主件85和副件86。钩82的下部向下延伸超出基架81。钩82的下部的前边缘形成有向后凹入的钩槽82A。
主件85的下后端部设有向下突出的突起85D。盖板89经由多个也用作为间隔件的紧固件88连接到突起85D的横向外侧。盖板89在横向方向上与上壁85B和端壁85C的突出端基本对齐。由此,在主件85和盖板89之间限定内部空间。盖板89的前端98A以大致直角的角度朝向侧壁85A弯曲,并且穿过形成在侧壁85A中的第一插入孔85E,以向内突出超过侧壁85A。第一插入孔85E在竖直方向上伸长以便与前端89A一致。
主件85的突起85D的下边缘形成有从其下边缘向上延伸的槽83,并且盖板89的下边缘也形成有向上延伸的槽84。这些槽83和84在侧视图中基本上彼此共形,并且在横向方向上彼此对齐。这些槽83和84相对于前后方向位于前面提到的一对紧固件88之间。
如图14所示,第一座垫材料保持件96设置在槽84正上方的盖板89的外侧,并且支承第一座垫材料97。第一座垫材料保持件96在槽84的上方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通过使用相应的紧固件88在其前端和后端连接至盖板89的外侧表面。第一座垫材料保持件96在其与槽84的上端相邻的部分处与盖板89的外侧表面隔开,并与盖板89配合以限定保持孔96A,该保持孔96A竖直地延伸并且在其上下两端均向外开口。保持孔96A的下部在前后方向上朝向其下端逐渐变宽。第一座垫材料97由诸如橡胶和弹性体等的座垫材料构成并且被保持在保持孔96A内,同时所述第一座垫材料97的上下端分别从保持孔96A向上方和下方突出。第一座垫材料97具有向侧方突出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上卡合部97A以及在前后方向和/或向侧方突出的下卡合部97B。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上卡合部97A由从第一座垫材料97的上端向前后方向上突出的突起构成,并且与第一座垫材料保持件96的上边缘(或保持孔96A的上开口)卡合。下卡合部97B由从第一座垫材料97的下端向横向向外方向上(远离盖板89)突出的突起构成,并且与第一座垫材料保持件96的下边缘(或保持孔96A的下开口)卡合。第一座垫材料97的下端位于槽84的上端的稍下方。
如图15所示,第二座垫材料保持件101连接至侧壁85A的外侧表面,在槽83的上端之上延伸并横跨槽83的上端,并且保持第二座垫材料102。第二座垫材料保持件101沿前后方向横跨槽83的上部延伸,并且通过使用紧固件88在其前端和后端固定至侧壁85A的外侧表面。第二座垫材料保持件101的与槽83对应的部分形成有从第二座垫材料保持件101的下边缘向上延伸的槽101A。第二座垫材料保持件101在其对应于槽83的部分中与侧壁85A的外侧表面间隔开,并且与侧壁85A配合限定保持孔101B,保持孔102B竖直地延伸并且具有开放的上端和开放的下端。保持孔101B的下部在前后方向上朝向其下端逐渐变宽。第二座垫材料102由诸如橡胶和弹性体等的座垫材料制成并且被以这样的方式保持在保持孔101B内,即所述第二座垫材料102的上端从保持孔101B的上端突出。第二座垫材料102在其上端具有卡合部102A,卡合部102A沿前后方向和/或侧向向外突出,以与第二座垫材料保持件101的上端(保持孔102B的上开口)卡合。与第二座垫材料保持件101相适应,第二座垫材料102的下端在前后方向上朝向其下端张开。因此,通过第二座垫材料102的下部被第二座垫材料保持件101的内表面卡合,防止了第二座垫材料102相对于第二座垫材料保持件101向上、横向或侧向移动。第二座垫材料102在其对应于槽83的部分中设置有比槽83略小的槽102B,使得第二座垫材料102的槽102B的边缘在侧视图中稍微突出到槽83中。
如图16所示,由突起85D和盖板89经由所述紧固件88之一可旋转地支承的闩锁105定位在限定于突起85D和盖板89之间的空间中。闩锁105可围绕旋转中心线在锁定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旋转,所述旋转中心线横向延伸穿过槽83后面的对应的紧固件88,在所述锁定位置处闩锁105突出伸入槽83的下部(开口端部),在所述释放位置处闩锁105被拉回至槽83后方。锁定件196可围绕旋转中心线旋转,所述旋转中心线横向延伸穿过定位在槽83前方的相应紧固件88。锁定件196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锁定件196限制处于锁定位置的闩锁105进行旋转,在第二位置处所述锁定件196从闩锁105脱离并且允许闩锁105自由旋转。所述闩锁105和所述锁定件106通过诸如拉伸螺旋弹簧的施力构件107彼此连接,使得锁定件106被推向第一位置并且闩锁105被推向锁定位置。更具体地,闩锁105设置有凸轮表面,通过该凸轮表面,由于锁定件106朝向第一位置移动,使得闩锁105被推向锁定位置。
如图15和16所示,锁定件106设置有连接件106A,该连接件穿过形成在侧壁85A中的第二插入孔85F,并从侧壁85A向外突出。连接件106A的自由端连接控制线缆108的内部线缆108B的一端。控制线缆108的外壳108A连接到盖板89的前端89A,所述盖板89的前端89A穿过第一插入孔85E并且突出到侧壁85A之外。
如图18所示,座垫框架F1的下部设置有底盖110,底盖110延伸跨过由座垫侧框架构件13和14、前横向框架构件15和后横向框架构件16限定的方形空间。底盖110可以由无纺布制成,或者可以与表皮构件SK1一体制成。底盖110的中央部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缝110A。控制线缆108从其连接到盖板89的前端89A的一端沿向前的方向延伸到邻接连接构件79的部分,并且经由缝110A向后弯曲回到座垫S1中。因为缝110A沿前后方向延伸,所以由座垫S1和连接装置4之间经由第二导轨装置3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对运动引起的控制线缆108的运动能够不受到任何阻力地进行。延伸到底盖110下方的控制线缆108的一部分通过连接构件79的一部分经由装配到连接构件79并设置有用于卡合控制线缆108的钩的塑料夹111而卡合。
控制线缆108穿过座垫S1,并且内线缆108B的另一端连接到由座垫侧框架构件13支承的锁定释放杆(图中未示出)。当锁定释放杆处于初始位置时,锁定件106处于第一位置,并且闩锁105处于锁定位置。当锁定释放杆处于运行位置时,锁定件106处于第二位置,并且闩锁105克服所述施力构件107的作用力处于释放位置。突起85D、盖板89、闩锁105和锁定件106形成锁定装置112。
如图14和17所示,盖板89的上端形成为下钩部89B,所述下钩部89B远离侧壁85A弯曲并且随后向下弯曲。换言之,盖板89用作设置有下钩部89B的下钩件。上钩件115连接至座垫侧框架构件13和14以及相关联的上导轨3B中的至少一个。上钩件115由冲压成形的金属板制成,并且从对应的座垫侧框架构件13,14或相关联的上导轨3B向下延伸。上钩件115的下端设置有向上延伸的上钩部115A。上钩件115的上钩部115A和下钩件89B彼此相对并以允许上钩件115A和下钩件89B之间的特定相对竖直移动的方式限定一定间隙,但是一旦它们之间的相对竖直运动超过一定的距离,两部分彼此卡合,并且不允许在竖直方向上进一步的相对移动。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上钩件115的上端部置于座垫侧框架构件14和相应的第二导轨装置的上导轨3B之间,并通过使用诸如铆钉和螺栓的紧固件或通过焊接来固定地连接。上钩件115从其上端横向向外延伸并向下弯曲。上钩件115的向下延伸部沿第二导轨装置3的横向外侧延伸,并终止于上钩部115A。
上钩部115A和下钩部89B各自具有字母J的形状(发夹形状)。上钩部115A的自由端被接收在下钩部89B的内部空间中,并且下钩部89B的自由端被接收在上钩部115A的内部空间中。即使当每个第二导轨装置3的上导轨3B和下导轨3A相对于彼此移动时,上钩部115A和下钩部89B也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保持在竖直方向上相对的状态。
如图3所示,连接装置4和托座S4通过使钩82与相应的前撞销8A卡合以及使两个锁定装置112与相应的后撞销8B卡合而彼此连接。更具体地说,当每个钩槽82A与对应的撞销8A卡合时,连接装置4与托座S4卡合,每个槽83和相应的槽84与相应的后撞销8B卡合,并且通过相应的闩锁105防止撞销8B从相应的槽83和84脱离。
多个座垫材料119连接到基架81的纵向中间部的下表面(见图3)。当连接装置4连接到托座S4时,座垫材料119抵接托座罩7的上板部的上表面,从而可以防止连接装置4和托座S4之间的任何相对移动或晃动。
托座罩7的前部的外表面形成有面向前上方的倾斜面7F。当锁定装置112从相应的后撞销8B脱离并且连接装置4围绕前撞销8A在前上方上旋转时,倾斜表面7F抵接各个基架81的前端的下部,使得连接装置4可以被支承在规定的倾斜位置。
如图2所示,每个座垫侧框架构件13,14的后部设置有向上突出的下铰链构件26,该下铰链构件26由金属片制成并且具有面向侧面的主表面。
(座椅靠背)
如图2所示,座椅靠背框架F2包括一对后侧框架构件31和32,所述一对后侧框架构件31和32沿座椅靠背框架F2的各侧延伸;上横向框架构件33,所述上横向框架构件33在后侧框架构件31和32的上端之间延伸并限定座椅靠背S2的上部,以及下横向框架构件34,所述下横向框架构件34在后侧框架构件31和32的下端之间延伸。后侧框架构件31和32的下端向下延伸超过下横向框架构件34,并且每个后侧框架构件31,32的下端装配有上铰链件35,36。
在其下端和上端之间延伸的右后侧框架构件32的一部分通过结合左构件32A和右构件32B而形成,每个左构件32A和右构件32b均由冲压成形的金属板制成。左构件32A和右构件32b都形成为通道构件,使得两个构件在它们的开口端部处彼此相对,且其中一个构件装配到另一个中。因此,右后侧框架构件32设置有封闭的横截面。右上铰链构件36由冲压成形的金属片制成,并且其上端连接到右后侧框架构件32的右侧的下端。右上铰链构件36延伸超过右后侧框架构件32的下端。右上铰链构件36的前边缘和后边缘设置有横向突出的凸缘(朝向右下铰链构件26突出)。
左后侧框架构件31包括左下后侧框架构件31A和左上后侧框架构件31B,所述左下后侧框架构件31A从左后侧框架构件31的下端延伸到其中间部,所述左上后侧框架构件31B占左后侧框架构件31的其余上部。左下后侧框架构件31A和左上侧铰接构件35由具有面向侧面的主平面的同一连续金属片构件形成。左下后侧框架构件31A和左上侧铰接构件35的前边缘和后边缘设置有横向突出的凸缘(朝向左下铰链构件26突出)。
每个上铰链构件35,36可旋转地连接到对应的下铰链构件26,以共同形成具有横向延伸的旋转中心线X的铰链。该旋转中心线X是座椅靠背S2的旋转中心线。倾斜机构R设置在右下铰链构件26与对应的上铰链构件36之间。
座椅靠背S2相对于座垫S1的角度位置(在下面的描述中可简称为座椅靠背S2的角度位置)被定义为当座椅靠背S2稍微向后倾斜时处于正常位置。当座椅靠背S2向前倾斜使得座椅靠背S2的前表面与座垫S1的上表面相对,并且座椅靠背S2与座垫S1基本平行时,定义为折叠位置。
左上后侧框架构件31B和上横向框架构件33由单个管构件37形成。管构件37具有连接到左下后侧框架构件31A的下端,并且向上延伸以形成左上后侧框架构件31B。然后,管构件37向右弯曲以形成上横向框架构件33。形成左上后侧框架构件31B的管构件37的下端部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且在其左侧通过焊接而与左下后侧框架构件31A的右侧连接。形成上横向框架构件33的管构件37的右端部横向穿过共同形成右后侧框架构件32的上端部的左构件32A和右构件32B,并且通过焊接固定地紧固到左构件32A和右构件32B。
一对头枕支承构件38连接到上横向框架构件33的前侧的中央部。头枕支承构件38由两端开口的管状构件构成,并且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并彼此横向地间隔开。
如图2,4和5所示,下横向框架构件34横向延伸,并且包括连接在两个后侧框架构件31和32之间的连接构件41以及连接到连接构件41的辅助构件42。在所示实施例中,连接构件41和辅助构件42通过弯曲金属杆或管构件而制成。
连接构件41具有连接到左下后侧框架构件31A的左端,以及连接于右后侧框架构件32的右端。连接构件41的左端横向穿过左下后侧框架构件31A,并通过焊接或类似方式牢固地紧固在其上。连接构件41的右端横向穿过右后侧框架构件32的左构件32A,并通过焊接或类似方式牢固地紧固于左构件32A。连接构件41在其中央部向后弯曲。
辅助构件42具有两个端部和中央部,所述两个端部连接到连接构件41的各个端部上并距后侧框架构件31和32有一小段距离,并且所述中央部向下突出以用作为手柄42A。辅助构件42的两端42B沿连接构件41的相应端部的下侧横向延伸,并通过焊接牢固地紧固到连接构件41。辅助构件42的两个侧端部42B的端面横向向外或彼此背离。辅助构件42还包括一对第一竖直部42C,所述第一竖直部42C位于比相应端部42B更向内的位置,并且向下后方弯曲。各第一竖直部42C的下端向内弯曲以分别形成一对水平肩部42D,各所述水平肩部通过各第二竖直部42E分别连接到手柄42A的相应端部。手柄42A在第二竖直部42E的下端之间水平且线性延伸,并且定位在座椅靠背S2的横向中心。手柄42A因此形成为辅助构件42的弯曲部。
当座椅靠背S2处于正常位置时,连接构件41和辅助构件42的两端位于座椅靠背S2的旋转中心线X的上方,并且手柄42A定位成对应于两个上铰链构件35和36或者特别是在座椅靠背S2的旋转中心线X下方。
如图4所示,座椅靠背S2的垫P2由后侧框架构件31和32、上横向框架构件33和下横向框架构件34支承。垫P2的下端延伸超过上铰链构件35和36的下端以及旋转中心线X。辅助构件42大多位于垫P2的后面。手柄42A和第二竖直部42E从垫P2和覆盖垫P2的表皮构件SK2向后突出,并且沿位于垫P2的下端的后侧的表皮构件SK2的外表面向下延伸。手柄42A位于与垫P2的下端大致相同的高度上。手柄42A和第二竖直部42E可以与表皮构件SK2的外表面接触,或者可以与表皮构件SK2的外表面稍微间隔开。两个肩部42D被定位成沿垫P2的后侧在表皮构件SK2的下方延伸。
座椅靠背S2的下端部的外轮廓由沿垫P2的下端部的后侧定位的手柄42A、第二竖直部42E和肩部42D限定。因此,当座椅靠背S2折叠到座垫S1上,并且车辆乘员握住座椅靠背S2的下端部以抬起座椅S时,负载经由手柄42A、第二竖直部42E和肩部42D传递到后侧框架构件31和32,以防止垫P2变形,并且车辆乘员能够通过以舒适的方式握住座椅靠背S2的下端部来抬起座椅S。而且,在提起座椅S时,手柄42A和第二竖直部42E从表皮构件SK2突出,因此车辆乘员特别容易接近它们。
如图2、图6和图7所示,托架50在两个后侧框架构件31和32之间横向延伸。托架50在竖直方向上位于上横向框架构件33和下横向框架构件34之间限定的空间中。托架50可以由冲压成形金属板制成,并且包括横向延伸的主体50A和形成在其各侧边缘上的一对凸缘50B和50C。主体50A具有面向前后方向的主平面。两个凸缘50B和50C从主体50A的侧边缘向前弯曲,因此具有面向侧面的主平面。
托架50在一侧上具有比在另一侧上更大的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宽部50D包括凸缘50C中的一个,并且占据从凸缘50C横向延伸的主体50A的大约一半。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宽部50D设置在托架50与具有闭合截面的右后侧框架构件32邻接的一侧或托架50的右侧上。主体50A具有大致水平和直线的上边缘以及在其侧端部呈水平和直线的下边缘,并且在中心弯曲以平滑地连接下边缘的两个水平和直线部分。与主体50A的右端部宽度相同的右凸缘50C具有比与主体50A的左端部宽度相同的左凸缘50B更大的宽度。
托架50的主体50A在其横向中部设置有弯曲部50E,使得其左端部相对于其右端部向后偏移,并且左右端部彼此平行(两者都具有面向前后方向的主平面)。
右凸缘50C在其右侧面焊接到右后侧框架构件32的左侧。左凸缘50B在其左侧面焊接到左上后侧框架构件31B的右侧。主体50A位于比左右后侧框架构件31,32的后侧更靠后的位置。
如图7所示,主体50A的下边缘形成有沿主体50A的下边缘延伸的下凸缘51,并且与右凸缘50B和左凸缘50C的下端一体且平滑地连接。主体50A的下端形成有第一加强筋52,该第一加强筋52沿主体50A的下边缘的整个长度紧靠下凸缘51的内侧延伸。第一加强筋52具有横截面,所述横截面具有朝向后方的凸部侧。
在主体部50A的上缘设置有第二加强筋53和第三加强筋54,所述第二加强筋53的横截面具有朝向前方的凸部侧,以及所述第三加强筋54的横截面具有在第二加强筋53内侧朝向正后方的凸部侧。第二加强筋53的右端延伸到右凸缘50C的上端。
主体50A的宽部50D形成有向后凹入的矩形第一凹部56。第一凹部56通过将主体部50A的对应部分向后方按压而形成,并且具有由朝向前方的平坦面限定的底面。
主体50A的左端部形成有向后凹入的不规则形状的第二凹部57。第二凹部57通过将主体部50A的对应部分向后方按压而形成,并且具有由平坦面限定并朝向前方的底面。
分别形成为向前突出的突起的第一紧固部61和第二紧固部62分别设置在主体50A第一凹部56的下方和左侧上。形成为向前突出的突起的第三紧固部63从下方延伸到第二凹部57中。第一至第三紧固部61至63通过向前推压主体50A的相应部分而形成。当从后方观察时,第一至第三紧固部61至63从主体50A的后表面向前凹陷。第一至第三紧固部61至63形成有各自的紧固孔61A至63A,紧固孔61A至63A沿厚度方向穿过主体50A的材料。
如图2和6所示,用于卷绕座椅安全带66的一端的卷收器65连接到主体50A的宽部50D的正面。卷收器65可以具有本身已知的结构,并且包括用于卷绕座椅安全带66的鼓65A,具有可旋转地支承鼓65A的一对侧壁65B的壳体65C,以及支承壳体65C的安装构件65D。壳体65C设置有用于通过检测鼓65A的旋转速度和作用在卷收器65上的加速度来限制鼓65A的旋转的锁定机构(未在附图中示出)。
安装构件65D包括均由板构件组成的第一和第二紧固件65E和65F。第一紧固件65E和第二紧固件65F均形成有穿过相应紧固件的厚度的紧固孔(附图中未示出)。第一紧固件65E和第二紧固件65F被定位成与第一紧固部61和第二紧固部62的前表面对齐,并且通过穿过相应紧固孔的螺栓被紧固到各个紧固部。卷收器65用螺栓68连接到托架50。当卷收器65安装到托架50时,卷收器65的后端的一部分被接收在第一凹部56中。
如图2和图6所示,右后侧框架构件32的上端部经由安全带引导托架71安装有安全带引导件72。安全带引导件72由冲压成形的金属板制成,并且形成有穿过其厚度的引导孔。
从卷收器65拉出的座椅安全带66沿托架50的前侧向上方延伸,经过上横向框架构件33的后侧,并且从后方向前方经过安全带引导件72。如图1所示,从安全带引导件72向前方拉出的座椅安全带66的自由端与右座垫侧框架构件14连接。座椅安全带66的中间部装配有舌板(图中未示出),所述舌板被构造成可脱开地与设置在左座垫侧框架构件13上的带扣(图中未示出)卡合。
如图19所示,卷收器65、托架50的右半部、右后侧框架构件32的上部、安全带引导托架71以及从卷收器65延伸到安全带引导件72的安全带66的部分由前保护罩77A从前方覆盖,以及由后保护罩77B从后方覆盖。安全带引导件72被杯子形状的、开口端朝下的上保护罩77C覆盖,该上保护罩77C具有用于穿过座椅安全带66的带槽77D。前保护罩77A、后保护罩77B和上保护罩77C由塑料材料制成,并且彼此接合。上保护罩77C位于表皮构件SK2上方,并且前保护罩77A和后保护罩77B大部分位于表皮构件SK2内。前保护罩77A的前端被垫P2覆盖。
如图2和6所示,上横向框架构件33和托架50通过竖直延伸的连接构件75彼此连接。连接构件75在其相应的上端和下端连接到上横向框架构件33和托架50的横向中心部分。连接构件75包括由冲压成形的金属片制成的第一和第二连接构件75A和75B,并且彼此连接。
第一连接构件75A通过焊接连接到位于两个头枕支承构件38之间的上横向框架构件33的中央部,并且从上横向框架构件33向下延伸。第二连接构件75B具有面向前后方向的主平面,并且在其上端连接到第一连接构件75A以及在其下端连接到托架50的第三紧固部63。第二连接构件75B的竖直中间部形成有装置接收部75C,该装置接收部75C以阶梯方式向前突出并且因此当从后面看时向前凹入。
第二连接构件75B的装置接收部75C支承与座椅S相关联的装置,诸如动力减震器、电机、电子控制单元和用于头枕S3的驱动单元。在所示实施例中,动力减震器76由第二连接构件75B支承。动力减震器76包括矩形壳体和由壳体内的弹簧支承的质量块,并且可以通过使用螺钉和紧固带将其连接到第二连接构件75B。
(第二系绳固定器)
如图2、4和5所示,两个后侧框架构件31和32通过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托架50和连接构件41之间的横向延伸的连接构件45彼此连接。例如,连接构件45可以由金属杆构成。倒U形第二系绳固定器46在其两个腿部紧固地连接到连接构件41的横向中心部,使得第二系绳固定器46从连接构件41竖直向上延伸,并且第二系绳固定器46的横向延伸部位于其上端。第二系绳固定器46由弯曲成规定形状的金属棒构件制成。具有面向前后方向的主平面的矩形框架构件47连接到位于其上端的连接构件45和位于其下端的连接构件41,使得框架构件47从后方抵靠第二系绳固定器46的两个腿部,并且第二系绳固定器46的横向延伸部暴露在矩形框架构件47的中央开口中。框架构件47被表皮构件SK2覆盖,并且第二系绳固定器46的横向延伸部位于表皮构件SK2的外侧以便从后方可接近和可见。覆盖框架构件47的表皮构件SK2的后表面装配有塑料装饰构件(附图中未示出)以增强围绕第二系绳固定器46的区域的外观。
(退出杆(Walk Out Lever))
如图2所示,所述座垫侧框架构件13之一的后端部装配有退出杆130,所述退出杆可以在初始位置和运行位置之间倾斜。退出杆130被图中未示出的施力构件朝初始位置施力。带130A连接到所述退出杆130,使得所述退出杆130可以通过将带130A向后拉以克服施力构件的作用力而倾斜到运行位置。退出杆130连接于与倾斜机构R连接的控制线缆(未图示)的一端以及与第二导轨装置3的导轨锁定装置3C连接的控制线缆(未图示)的一端,从而使得倾斜机构R和导轨锁定装置3C可以同时释放,通过将退出杆130倾斜到运行位置,使得使用者能够向前折叠座椅靠背S2,并且允许第二导轨装置3的上导轨2B相对于其下导轨2A向前移动。
如图20所示,退出杆130由冲压成型的金属板制成,并设有卡合部134,用于卡合连接到控制缆线的内部缆线132的端部的球133。卡合部134包括由从退出杆130的主体130B突出的长板构件组成的突出件135。突出件135包括从主体130A延伸的基部135A,和在发夹形式的弯曲部135B处从基部139A的自由端弯曲的对折后部135C。基部135A和对折后部135C以间隔开的关系彼此平行地延伸。基部135A与对折后部135C之间的空间比球133的外径窄,但是大于内部线缆132的外径。基部135A和对折后部130C以弓形方式延伸,使得当内部缆线132进入基部135A和对折后部130C之间的空间并被拉动时,球133与由基部135A和对折后部135C共同限定的凹表面卡合。当退出杆130从初始位置向运行位置倾斜时,球133与基部135A和对折后部135C卡合,并且内部线缆132受到施加的张力。
主体130B还设置有限制件135D,该限制件135D沿基部135A的面向球133的边缘延伸。限制件135D的基端与主体130B连接,并且限制件135D的自由端位于由弯曲基部135A的内周缘限定的假想圆的内侧。因此,限制件135D通过竖直延伸的狭槽与主体130B分离。限制件135D限制球133靠近对折后部135C的自由端(上端)的移动。或者,限制件135D可以与基部135A一体地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基部135A的内周边缘比对如图20所示的折后部135C的自由端更向下突出。
下面描述座椅S的操作模式。能够用于提升座椅S的手柄42A位于靠背S2的下部,特别是沿座椅靠背S2的下部的外表面,从而当座椅靠背S2处于正常位置时,手柄42A位于靠背S2的下方,并防止向后方突出。一旦座椅靠背S2被折叠到座垫S1上或向前倾斜,手柄42A就随着座椅靠背S2的下端一起朝向后方,使得车辆乘员或使用者更容易接触到手柄42A。当座椅靠背S2处于正常位置时,防止了手柄42A向后突出而妨碍坐在座位S后面的乘员的腿。当手柄42A形成在辅助构件42中使其形成座椅靠背框架F2的一部分时,手柄42A可以具有高刚度。
由于手柄42A是通过使用下横向框架构件34形成的,所以手柄42A可以通过使用非常简单的结构而定位在座椅靠背S2的下端部中,并且可以赋予手柄42A高刚度。由于下横向框架构件34由连接构件41和辅助构件42形成,并且手柄42A设置在辅助构件42上,所以能够轻松地改变手柄42A的形状和位置。由于座椅靠背框架F2可以通过连接构件41给予足够的刚度,所以可以自由选择辅助构件42和手柄42A的形状。
辅助构件42可以由金属杆或管构件制成,并且手柄42A可以轻松地添加到辅助构件42。因为手柄42A包括横向延伸的直线部分,所以可以给予手柄42A足够的宽度,使得用户可以毫不费力地直接握住手柄42A。
因为手柄42A设置在座椅靠背S2的横向中央部,所以当车辆乘员抓住并提起手柄42A时,座椅S保持稳定。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由于手柄42A从座椅靠背S2的表皮构件Sk2突出,所以车辆乘员能够直接抓住手柄42A。
因为位于手柄42A的两侧的肩部42D位于表皮构件SK2的内侧,所以能够通过肩部42D支承垫P2,从而即使对手柄42A施加负载也不会使垫P2变形。车辆乘员也能够通过抓住座椅靠背S2的下端部来提升座椅S,而不是直接抓住手柄42A。手柄42A和第二竖直部42E也从外侧支承垫P2,使得即使当施加负载到手柄42A上时,垫P2也不会变形。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由于手柄42A位于比座椅靠背S2的旋转中心线X更下方的位置,所以在将座椅靠背S2折叠到座垫S1上或前倾时,手柄42A向后方移动,使得手柄42A可以容易地被车辆乘员抓住,并且可以提高车辆乘员的便利性。
由于托架50的两个端部在其各自侧端处连接至后侧框架构件31和32,因此增强了托架50的刚度并且防止了变形。包括两个后侧框架构件31和32的座椅靠背框架F2的刚度由于托架50的存在而增加。托架50在其右手侧设置有从凸缘50C延伸至主体50A的宽部50D。由于存在宽部50D,所以右凸缘50C在比左侧凸缘50B与左后侧框架部件31在竖直方向上连接范围更大的范围内与右后侧框架部件32连接,从而使得形成有宽部50D的托架50右手侧的刚度比托架50的左手侧高。卷收器65连接到具有较高刚度的托架50的右手侧部。因此,即使在相当大的应力下也避免了托架50的变形,从而可以稳定地保持卷收器65的位置和方向。
右后侧框架部件32具有闭合的横截面,并且具有比左后侧框架部件31更高的刚度。由于宽部50D设置在托架50的与右后侧框架部件32或与托架50的右端部邻接的部分,因此能够提高托架50的右端部的刚度。因此,托架50能够以高度刚度的方式支承卷收器65。而且,因为可以减小卷收器65和带导向器72之间的距离,所以可以最小化座椅安全带66的必要长度,并且因此可以最小化卷收器65的尺寸。
因为设置在托架50的侧端上的凸缘50B和50C相对于主体50A向前弯曲,并且连接到相应的后侧框架部件31和32,所以主体50A可以位于座椅靠背S2侧部的后侧部,特别是位于比后侧框架部件31,32的后侧更靠后的地方。因此,卷收器65可以定位在座椅靠背S2的相对后部中,使得卷收器65与座椅靠背S2的前表面之间的距离可以最大化。结果,防止了卷收器65对坐在座椅中的乘员的背部造成不适。
托架50以这样的方式在其横向中间部设置有弯曲部50E,即设置有宽部50D的右端部比托架50的左端部更靠后。结果,卷收器65可以定位在座椅靠背S2的相对后部。
宽部50D形成有第一凹部56,使得卷收器65的一部分可以放置在第一凹部56内。因此,卷收器65可以定位在座椅靠背S2的相对后部。
由于下凸缘51和第一至第三加强筋52至54的存在,托架50被赋予三维形状,并且因此被赋予高刚度。
托架50经由连接部件75与上横向框架部件33连结,因此被赋予高刚度。特别地,由于托架50在距离两个后侧框架部件31和32最远的托架50的中心部处连接到上横向框架部件33,所以能够有效地避免托架50的变形。
形成连接构件75的第二连接构件75B形成有被构造为接收装置的装置接收部分75C。装置接收部75C可以用于容纳需要安装在座椅靠背S2的上部中的动力减震器76。
因为车辆乘员支承构件20的后端部设置有与系绳固定器17接合的接合爪23B(接合部),所以能够使车辆乘员支承构件20相对于后横向框架构件16的位置稳定。通过积极地确定车辆乘员支承构件20的后端的位置,可以防止车辆乘员支承构件20的前端部相对于前横向框架构件15的位置偏移。因为接合爪23B从两侧夹紧系绳固定器17的腿17A,所以可以可靠地确定后钩件23相对于后横向框架构件16的横向位置。
因为车辆乘员支承构件20包括分别支承弹簧构件21的前端和后端的前钩件22和后钩件23,所以车辆乘员支承构件20与前横向框架构件15和后横向框架构件16的连接点可以最小化,从而可以简化用于将车辆乘员支承构件20连接到前横向框架构件15和后横向框架构件16的结构。结果,可以简化用于将车辆乘员支承构件20连接到前横向框架构件15和后横向框架构件16的组装工作。由于车辆乘员支承构件20经由缠绕在前横向框架构件15上的前钩件22而与前横向框架构件15卡合,以及经由缠绕在后横向框架构件16上的后钩件23与而后横向框架构件16卡合,所以用于将车辆乘员支承构件20连接至座垫框架F1的组装工作可以被简化。
因为系绳固定器17的两个腿17A从后横向框架构件16的下部向后延伸,所以后钩件23可以与后横向框架构件16的上侧和后侧卡合。而且,由于接合爪23B从后钩件23的后边缘向下延伸,所以接合爪23B能够卡合系绳固定器17的相应端部。由于每个接合爪23B的自由端在其自由端设置有突起23C,所以接合爪23B能够被系绳固定器17的两个腿17A牢固地卡合,并且使后钩件23的周向(前后)位置能够相对于后部横向框架部件16稳定。
当座垫框架F1由于在车辆碰撞中作用于座椅S的惯性力而相对于地板移动时,盖板89的上钩部115A和下钩部89B变得彼此卡合,使得导轨装置3免受外部载荷,并且可避免导轨装置3的变形。而且,锁定装置112通过被上钩件115限制而防止了变形。由于上钩部115A和下钩部89B在正常情况下以特定间隙彼此相对,因此当轨道装置3执行滑动动作时,在上钩部115A和下钩部89B之间不会产生摩擦。
上钩件115和盖板89由冲压成形的金属片制成,并且上钩部115A和下钩部89B沿前后方向延伸,使得上钩部115A和下钩部89B的刚度可以得到改善。当上钩部115A和下钩部89B相对于彼此沿前后方向移动时,上钩部115A和下钩部89B可保持彼此相对。由于上钩部115A和下钩部89B的截面形状为字母J的形状,因此当上钩部115A和下钩部89B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对移动时,防止了上钩部115A和下钩部89B的彼此接触。盖板89没有直接连接到下导轨3A,但是当座椅S受到极大的载荷时,盖板89经由上钩件115连接到上导轨3B和座垫侧框架构件13和14。
当盖板89的前端89A穿过第一插入孔85E时,盖板89的前端89A被第一插入孔85E定位,使得盖板89相对于侧壁85A的位置稳定。当穿过第一插入孔85E的盖板89的前端89A支承控制线缆108的外壳108A时,消除了将用于支承外壳108A的卡合特征添加到侧壁85A的需要。
前述实施例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改进。例如,前述实施例的辅助构件42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改进。例如,手柄42A和第二竖直部42E在前述实施例中暴露在表皮构件SK2外面,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其也可以定位在表皮构件SK2内。在这种情况下,手柄42A和第二竖直部42E可以沿垫P2的后表面定位。
如图8所示,可以从辅助构件42中省略肩部42D和第二竖直部42E。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调节第一竖直部42C的长度,使得手柄42A位于座椅靠背S2的下端附近。同样在这种情况下,手柄42A因此形成为辅助构件42的弯曲部。
而且,如图9所示,辅助构件42可以通过在连接构件41中设置手柄而完全省略。在这种情况下,连接构件41包括水平延伸并连接到相应的后侧框架构件31和32的一对端部41A,从相应的端部41A的内端向下延伸的一对竖直部41B,以及在相应的垂直部41B的下端之间延伸的手柄41C。手柄41C和竖直部41B可以沿垫P2的下端的后侧定位在外壳构件SK2的外侧或内侧。在这种情况下,手柄42A因此形成为连接构件41的弯曲部。
虽然本发明已经根据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在不脱离所阐述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各种改变和改进是可能的。

Claims (8)

1.一种车辆座椅,包括:
包括座垫框架的座垫,所述座垫框架包括一对沿所述座垫各侧延伸的侧框架构件;
连接到所述座垫的后部的座椅靠背;
滑轨装置,所述滑轨装置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连接到相应的侧框架构件的一对上导轨和可滑动地支承相应的所述上导轨的一对下导轨;以及
一对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紧固到所述下导轨,用于将相应的所述下导轨卡合到紧固于车辆地板侧构件的对应撞销;
所述车辆座椅还包括从所述上导轨之一或所述侧框架构件之一悬垂的至少一个上钩件,以及从对应的所述锁定装置的一部分或者从将所述锁定装置紧固到对应的所述下导轨上的构件向上延伸的至少一个下钩件,使得所述上钩件和所述下钩件彼此间隔开,但共同防止所述上导轨向上移动而离开所述下导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上钩件和所述下钩件均由金属片制成,并沿前后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每个锁定装置包括侧壁构件,所述侧壁构件连接到对应的所述下导轨的下部以向下延伸并且在其下边缘中设置有第一槽;盖板,所述盖板经间隔件连接所述侧壁构件,从而与所述侧壁构件相对,且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槽相对的第二槽;以及闩锁,所述闩锁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侧壁构件和所述盖板之间,以便当所述撞销已经被推进到第一槽和第二槽中时卡合所述撞销,所述下钩件形成在所述盖板的上边缘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盖板通过所述间隔件分别在第一槽前后至少两个点处连接到所述侧壁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侧壁构件设置有通孔,并且所述盖板的自由端从其的其余部分弯曲以进入所述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进入所述通孔的所述盖板的所述自由端与用于操作闩锁的控制线缆的外壳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从前面看,所述上钩件和所述下钩件呈J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上钩件的上端置于所述侧框架件和所述上导轨之间。
CN201810272072.XA 2017-03-30 2018-03-29 车辆座椅 Active CN1086885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474,160 2017-03-30
US15/474,160 US10086723B1 (en) 2017-03-30 2017-03-30 Vehicle sea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88521A true CN108688521A (zh) 2018-10-23
CN108688521B CN108688521B (zh) 2021-06-04

Family

ID=63639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72072.XA Active CN108688521B (zh) 2017-03-30 2018-03-29 车辆座椅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86723B1 (zh)
JP (1) JP7108176B2 (zh)
CN (1) CN10868852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0558A (zh) * 2021-06-10 2021-08-31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车厢及轨道车辆
CN114616128A (zh) * 2019-11-06 2022-06-10 麦格纳座椅公司 用于长导轨组件的齿轮箱快速连接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64536A (ja) * 2017-10-04 2019-04-25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7421060B2 (ja) * 2019-07-17 2024-01-24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9865A (zh) * 2004-03-17 2005-09-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两轮或三轮车辆的可纵向滑动的座椅结构
JP2006051869A (ja) * 2004-08-10 2006-02-23 Shiroki Corp 折畳式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3998088B2 (ja) * 2000-09-21 2007-10-24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自動車シートに使用されるサイド・ブラケット
US20100327138A1 (en) * 2007-12-27 2010-12-30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Seat slide device for vechicle
CN102066152A (zh) * 2008-03-12 2011-05-18 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车辆座椅
JP2011207257A (ja) * 2010-03-29 2011-10-20 Ts Tech Co Ltd 乗物用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415024A1 (fr) * 1978-01-18 1979-08-17 Faure Bertrand Perfectionnements aux glissieres de support de sieges
DE3218214A1 (de) * 1982-05-14 1983-11-17 P.A. Rentrop, Hubbert & Wagner Fahrzeugausstattungen Gmbh & Co Kg, 3060 Stadthagen Gleitschienenfuehrung fuer fahrzeugsitze
JPS61103235U (zh) * 1984-12-12 1986-07-01
JPH0439084Y2 (zh) * 1985-12-09 1992-09-11
JPH0639232B2 (ja) * 1990-02-09 1994-05-25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US5322348A (en) * 1991-07-10 1994-06-21 Douglas & Lomason Company Automotive seat adjustment mechanism with traveling seat belt buckle arrangement
US5653506A (en) * 1995-08-25 1997-08-05 Track Corp. Automotive seat recliner interlock
US5957535A (en) * 1996-03-29 1999-09-28 Dur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Seat track assembly with vertical dislocation resistance bracket
US5755422A (en) * 1996-07-02 1998-05-26 Lear Corporation Automotive seat track assembly having safety locking device
JP3928206B2 (ja) 1997-04-24 2007-06-1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取外し可能な車両用シート
US6089665A (en) * 1998-07-02 2000-07-18 Dura Automotive Properties Inc. Load transfer structural member for a seat assembly
FR2883524B1 (fr) 2005-03-24 2007-06-08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des moyens de fixation d'un siege enfant
JP2010143438A (ja) 2008-12-19 2010-07-01 Nhk Spring Co Ltd ベルトイン・シートバックのフレーム構造および該構造を有する車両用シート
DE102012015343A1 (de) * 2012-06-26 2014-01-02 Keiper Gmbh & Co. Kg Längseinsteller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und Fahrzeugsitz
EP2886390B1 (en) * 2012-08-14 2017-10-04 Delta Tooling Co., Ltd. Vehicle seat
JP6166643B2 (ja) * 2013-01-23 2017-07-19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車両用シート
FR3006951B1 (fr) 2013-06-12 2016-07-22 Renault Sa Systeme de fixation d'un siege pour enfant sur un siege de vehicule
EP3023292B1 (en) * 2013-07-14 2020-08-19 Delta Tooling Co., Ltd. Lifter mechanism with a cushion frame unit and vehicle seat
JP6165670B2 (ja) 2014-04-25 2017-07-1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フレームのバネ部材取付け構造
JP5951682B2 (ja) 2014-06-02 2016-07-13 株式会社シンダイ 乗物シート用緩衝体
DE102014009614A1 (de) 2014-06-27 2014-12-04 Daimler Ag Befestigungsanordnung für Komponenten eines Fahrzeugsitzes und Fahrzeug
FR3028812B1 (fr) * 2014-11-26 2016-12-23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Systeme comprenant une glissiere de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un support destine a y etre fixe
JP6574616B2 (ja) 2015-06-03 2019-09-11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スライド装置
JP6321054B2 (ja) * 2016-01-08 2018-05-0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レール
US9919623B2 (en) * 2016-03-08 2018-03-20 Honda Motor Co., Ltd. Towel bar for motor vehicle seat
US9855865B2 (en) * 2016-03-08 2018-01-02 Honda Motor Co., Ltd. Grip mechanism for a motor vehicle seat
JP2016105868A (ja) 2016-03-14 2016-06-16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623911B2 (ja) * 2016-04-11 2019-12-25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662184B2 (ja) * 2016-04-28 2020-03-1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98088B2 (ja) * 2000-09-21 2007-10-24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自動車シートに使用されるサイド・ブラケット
CN1669865A (zh) * 2004-03-17 2005-09-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两轮或三轮车辆的可纵向滑动的座椅结构
JP2006051869A (ja) * 2004-08-10 2006-02-23 Shiroki Corp 折畳式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US20100327138A1 (en) * 2007-12-27 2010-12-30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Seat slide device for vechicle
CN102066152A (zh) * 2008-03-12 2011-05-18 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车辆座椅
JP2011207257A (ja) * 2010-03-29 2011-10-20 Ts Tech Co Ltd 乗物用シート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6128A (zh) * 2019-11-06 2022-06-10 麦格纳座椅公司 用于长导轨组件的齿轮箱快速连接件
CN114616128B (zh) * 2019-11-06 2023-09-05 麦格纳座椅公司 用于长导轨组件的齿轮箱快速连接件
CN113320558A (zh) * 2021-06-10 2021-08-31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车厢及轨道车辆
CN113320558B (zh) * 2021-06-10 2023-01-24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车厢及轨道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281636A1 (en) 2018-10-04
JP7108176B2 (ja) 2022-07-28
CN108688521B (zh) 2021-06-04
US10086723B1 (en) 2018-10-02
JP2018172113A (ja) 2018-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88521A (zh) 车辆座椅
JP5904086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WO2010084910A1 (ja) 乗物用シート
US10093202B2 (en) Seatback frame
JP501294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US20180281744A1 (en) Vehicle seat
CN110027447A (zh) 车辆座椅
JP6904807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37805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10183596B2 (en) Vehicle seat
JP5143500B2 (ja) 乗物用シート並びにウェビングの保護構造及び保護カバー
JP5802709B2 (ja) バックル保持構造
JP588030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4487287B (zh) 杯保持器
CN109562706A (zh) 车辆座椅
JP6021636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669717B2 (ja) 安全ベルトのためのベルトホルダー
CN104108321B (zh) 座椅装置
JP6097049B2 (ja) 椅子
JP6053465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778401B2 (ja) シートベルト付きシート
JP2006087749A (ja) 車両のシート構造
JP4486868B2 (ja) 車両のシート構造
CN109649240A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06660512B (zh) 包括用于安全带的织带引导件的机动车辆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